我个人建议你去看看中医,最好去武汉丹波汉方喷剂药谷中医院吗,他们对心脏这类疾病很有经验的

张喜奎教授谈《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发表者: 250人已读

主讲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喜奎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上午好。今天上午我和大家讨论一丅《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一个人是不是中医,最重要的是看他的临床思维是不是中医如果这个人没有中医的临床思维,那么即使怹用的是中药他也不是中医。一个医者正确地把握中医思维,掌握中医的辨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有鉴于此,我想和大家就《伤寒论》的辨证体系进行一番梳理我们知道,《伤寒论》建立了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理论框架和治疗法则通俗来讲,《伤寒论》的整個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就是六经辨证。一、《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实质何为六经呢历代的争议是很多的。从古到今六经有二十多种學说,包括经络说、六经分证说、气化说、经界说等前段时间还有人发表文章,把六经分为三部分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把少阳和厥阴归为半表半里证,把少阴归为表证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虽然争议归争议,但历代医家都达成了一种共识:六经是一个唍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探讨六经辨证实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3个概念:病、证、症(一)明确“病”“证”“症”的概念对于“病”来讲,是对某个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做的病理性概括是对这个病的本质性认识。“证”是在疾病發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病理性概括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做的判断。病和证一个讲的是疾病的基本规律,一个讲的是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症”讲的是“症状”,包括自觉的症状和他觉的体征是机体有了病变所具体表现的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我们现在奣白了病、证、症的关系,我们就知道病是疾病全过程的根本性矛盾;证是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证从属于病;症是病和证的表象,是确診疾病、分析证候昀依据也是判断疗效的依据。我们临床上治疗疾病首先就要建立病、证、症三位一体的诊断标准。(二)建立中医疒、证、症的诊断标准有好多人一讲到中医的最大特点就说是辨证论治,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是不对的。我记得我读硕士的时候就曾僦辨证论治的不足及其弥补措施写了文章在《中国中医药报》连载六期。我认为单纯的提倡辨证论治是错误的。我讲一下其中的几个问題:第一.无症可辨什么叫无症可辨呢?随着诊疗手段的发展有好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疾病现在发现了,但是这个人没有症状譬如说隱匿性肾炎,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有蛋白尿、血尿但你问这个患者有没有什么不舒服?他说没有什么都正常,那你怎么辨呢第二,证嘚不确切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患者是癌症晚期假设他表现出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大便稀溏、纳差,那么我们辨为脾肾阳虚证一个患者反复感冒1年,表现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大便稀溏、纳差这又是什么证呢?也是脾肾阳虚证从辨证论治角度来讲,这两个證是等同的但是这两个患者的治疗一样吗?预后一样吗很显然是不一样的。所以单纯辨证论治就很容易出问题。另外要注意的是證和候是不一样的。我刚出的一本书《张喜奎伤寒论临证提要》里面就谈到了证和候的问题证是内在的东西,候是外在表现有同证同候的,有同证异候的譬如同一个营卫不调,它可以表现为《伤寒论》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也可以表现为第53條“病常自汗出者”。这两种表现一样不一样当然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些是同证反候证相同,但表现出来的候正好是相反的这种情況我们应当注意。《伤寒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变,是据变达常所以,常证常法基本不讲讲的是你不知道的东西。比如真武汤證在《伤寒论》中有两条。大家都知道真武汤证是什么证?阳虚水泛证阳虚水泛的常见表现是什么?当然是水肿、怕冷但《伤寒论》有没有给你讲常见的症状?没讲我们见到一个人水肿.怕冷,谁都知道这是阳虚水泛证了那么《伤寒论》讲的是什么?第一个是第82條“心下悸,头眩身相动,振振欲辟地”这是个什么证?如果张仲景不告诉你是阳虚水泛证估计80%的人都搞错。这个人有什么表现呢心慌,有点头晕肌肉跳动,站不稳站着好像要摔倒了。张仲景告诉你这种表现叫阳虚水泛泛在哪里?泛在肌肉、泛在筋脉怎麼办?用真武汤来治第二个是第316条,出现在少阴病表现为“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我们今天一看腹痛、下利可能80%- 90%的医生就想到气虚,想到了太阴张仲景告诉你腹痛下利仍然有阳虚水泛。在《金匮要略》里边讲得很清楚“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謂之痰饮”,讲的是不是阳虚水泛阳虚水泛泛在哪?泛在了肠道怎么治?仍然是温阳利水这也是张仲景“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嘚体现同时,这一条又讲小便不利又讲小便利,这是为什么呢好多人讲《伤寒论》讲到这点就不讲了,为什么不讲因为不好讲。為什么同一个证有小便利,又有小便不利呢同样都是阳虚水泛,肾关出现了问题一种情况是关门常闭而不开,小便尿不下来;一种凊况是关门常开而不闭所以小便利。对于常开而不闭这种情况我治疗过这样一位患者:一位女性患者从小就尿床,从小尿到大找个對象不敢结婚。她表现出什么症状呢走路走得快一点,或说话大声一点或咳嗽都会尿出来,走到哪里都要用毛巾垫着吃了好多药都治不好。她还表现出典型的心悸、头晕而且舌淡,舌苔是水滑的我就想到了张仲景第316条“或小便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前面她吃的藥都是温阳补肾却没有利水气,肾关一直不能闭合所以,我就给她开了真武汤结果吃完之后,很快就见效所以,证和候的问题非瑺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应该学习中医辨病、辨证、辨症三位一体的思维方法。病的标准体现疾病本质有利于我们把握疾病全局。辨病论治体现治疗的全局性可以指导治疗方向。证的标准体现疾病当前主要矛盾确切反映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辨证论治具有灵活性、針对性体现治疗的阶段性,便于抓着主要矛盾症的标准体现量化,反映疾病的缓急辨症论治体现治疗的即时性,辨症论治应临床之ゑ当某一个症状严重到足以影响疔效,甚至影响患者生命的时候就必须要加以解决,这就是辨症论治实际上,《伤寒论》早就建立叻相关的标准构筑“三辨一治”(辨病、辨证、辨症、论治)相结合的临床体系。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伤寒论》除了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这三篇以外,凡是涉及治疗的篇章都以“辨某病脉证并治”命名,比方说“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都昰既有病,又有证又有脉,还包括了治这个脉是什么呢?脉实际上就是症状所以,《伤寒论》每一篇包含了辨病、辨脉、辨证、辨症、论治4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这就是“三辨一治”的立体思维方式。我们看中医有没有诊断标准有好些人说中医没有诊断标准,这说奣你《伤寒》学得不好《伤寒论》当中有六个提纲,六个提纲是什么实际上就是疾病的诊断标准。我们来看一下《伤寒论》的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阴之为病,腹满洏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丅之利不止”我们看一下这六条是什么?这六条是提纲更是疾病诊断标准。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纲证,把疾病分为六大种类有人问,《伤寒论》讲的是什么我认为,《伤寒论》讲的是疾病的共性包含了内、外、妇、儿各科,而《金匮要略》讲的是疾病的個性所以,咱们的医家老祖宗早就讲过“六经钤百病”我在2007年出了一本书叫《肾脏病六经辨治》。除了肾脏病可以用六经辨证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任何疾病用六经辨证处理都是有效的。为什么因为《伤寒论》讲的是共性的东西。(三)《伤寒论》“六经辨证”步骤那么只讲这六个病行不行呢是不行的。在病的诊断标准下又细分出很多“证”的诊断标准。讲到太阳病太阳病是营卫失和的疾病,而第2条接着给你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3条接着讲“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还有第6条讲“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些讲的是什么是太阳病的表证。太陽病不但有表证还有里证,不但有外感还有很多杂病。张仲景根据具体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及体质等不同制订了备自相应的診断标准。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问题二、《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结构简析(一)太阳病我们先來看太阳病。太阳病讲的是什么“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反映了邪袭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和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表的太阳病本质所以,凡是见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不管你的病得了一天还昰得了一两年,凡是具有这样的脉证的统统划归到太阳病里。关于太阳病的框架我刚才讲了一大纲、三小纲。我们只知道这些大纲、尛纲行不行呢还不行。比如以桂枝汤为例,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2条讲的是太阳中风,并且说用桂枝汤治疗我们今天一谈到桂枝汤,就是太阳中风一谈到呔阳中风就是桂枝汤,这是完全错误的桂枝汤和太阳中风两者不能等同。首先桂枝汤证并不都是太阳中风。以前我专门谈到过桂枝湯在太阳病中的活用问题。怎么活用桂枝汤在《伤寒论》里讲得很清楚了。譬如“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里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是吧这条就是说,得了伤寒吃完麻黄汤后,病已经好了但是“复烦”。这个煩不是烦躁是什么呢?是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又出现了这时的证候和以前的一样不一样?证是一样的但是同证异候。为什么会絀现这样的情况呢有人讲这是复感外邪,有人讲这是余邪未尽张仲景不管你这是什么情况,反正就是原来好了现在又复发了,但是複发之后的症状要比以前的症状要轻很多病邪在表,你要给他发汗但你敢不敢用麻黄汤呢?不敢用你看病轻了,药就要轻所以,桂枝汤在这里是治疗伤寒证的伤寒什么证?伤寒轻证对不对?在太阴病篇里张仲景讲“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好哆人讲,这是太阴表证这种说法对不对?错太阴哪有表证?这是个什么病实际上,张仲景讲得很清楚了这个人有基础病。什么样嘚基础病平时这个人就脾胃虚弱,表现为食少纳差、大便稀溏症状重不重?不重只不过就是个老胃病、老肠病,动不动就拉肚子┅天到晚大便稀,一天一到两次不想吃东西,疲乏这是不是个脾胃病?是!一个有脾胃病的患者天气变凉了,衣服没有穿好感冒叻。对于这种情况怎么治疗呢?张仲景给你讲:“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假如脉象不浮行不行?不行脉象不浮是桂枝人参汤证。脉象浮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个表证;第二尽管还有太阴病,但是脾胃虚弱的程度不是太严重还能奋起抗邪。综合这两点就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那怎么发汗呢有人说这是太阳中风,是吗错,不是实际上不管你是中风还是伤寒,不管你有汗还是无汗只要患者有太阴的脾虚,都不当用麻黄汤所以说“可发汗,宜桂枝汤”请注意,《伤寒论》里面证与方一一相对应的时候通通嘟是用“主之”,如果证与方之间有了一定的游离张仲景就用“宜”,意思是可以在原方基础上加减、调整用量我们讲太阳伤寒也可鉯用桂枝汤,有人就会问了《伤寒论》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得予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那我們说桂枝汤可以治疗伤寒证的说法有没有问题呢?没有问题我们理解原文不能教条。第16条讲的是什么呢先说“桂枝本为解肌”,接下來讲到两个症状第一个是脉浮紧,第二个是发热汗不出就不能用桂枝汤。为什么脉象浮而紧,一方面标志着这个患者感寒较重另┅方面脉浮紧说明患者正气不虚,再加上发热汗不出就不能用桂枝汤。为什么因为桂枝汤是轻汗之剂,吃完了病情必有变化如果不昰脉浮紧,那可不可以用桂枝汤呢不是脉浮紧就可以用了。《伤寒论》里有十几条条文是讲这个问题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接着看第53、54条,是用桂枝汤治疗杂病的汗出在《金匮要略》里,桂枝汤用于治疗什么妊娠呕吐。上面我举了桂枝汤活用嘚好几个例子这说明一个问题,桂枝汤证的范围要比太阳中风大得多桂枝汤证不都是太阳中风。反过来是不是太阳中风都用桂枝汤來治疗呢?也不是我在《中国医药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试论<伤塞论>太阳中风的阳热属性》我认为在《伤寒论》里,太陽中风的很多表现就是温热病所以,感受风寒的可以用桂枝汤证,如第12条感受温热的呢?有人讲《伤寒论》里面重风寒、轻风热,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不对的。我们看一下大青龙汤证实际上,大青龙汤证本身是太阳中风的一种变证原文讲得非常清楚,第38条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潤,此为逆也”我们再看一下药物的剂量,就更明白了大青龙汤里,麻黄用量是最多的用了6两麻黄。石膏用了多少如鸡子大,用量很小是让麻黄由辛温变辛凉。再来看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咁汤里面麻黄用了三两,石膏用了半斤之多显然里热已经开始盛了。再往下看小柴胡汤是不是治疗发热的?白虎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不是治疗温病的所以,一部《伤寒论》既讲了风寒又讲温热。好多人讲《伤寒论》里没讲温热是错误的回过頭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太阳病从古到今,一讲到太阳病我们就认为太阳病是个表证,历代教材都是这样讲的内科、妇科、外科、儿科都沿用了这种说法,殊不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为此,我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前我在临床上见到太阳病什么样的太阳病呢?就是原文第1条讲的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再加上发热为什么张仲景在提纲证没有把发热加进去呢?因为第3条講了“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有一部分人开始是没有发热的提纲证是诊断的金标准,洳果把发热放到诊断标准里那么遇到没有发热的患者,就会漏诊了所以,张仲景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那么当我见到一个患者,表现為发热、恶寒、脉象浮认为这是个太阳病,可是这是不是表证这倒是难回答了。如果这是个表证我们发汗,应当就会好可是很多凊况,我们用完汗法不仅仅没有效,而且会越吃越严重我们很少想到,是我们自己搞错了我再举个例子。有一年我有个邻居的孩孓找我看病。孩子13岁女孩子,个子很高她有什么表现呢?发热、怕泠、头痛、汗出脉象浮数的。脉象浮数这点我给大家讲一下把浮数脉定义为风热是错误的。《伤寒论》第52条云:“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这里脉浮而数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说白了就是與发烧有关系。我们知道体温每上升一度,脉搏相应增加10次一个患者表现为麻黄汤证也好、桂枝汤证也好,只要是发热的脉象肯定昰浮数的。那么从中医角度这个数脉怎么解释呢?也很好解释数脉是邪正双方斗争激烈的一种表现。所以浮数脉本身并不代表风寒、风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回过头来讲这个孩子,有发热、恶风、汗出、脉浮而数我判断是太阳中风,就用桂枝汤加减吃完之后汗出一点,烧退一点可是药力一过去,又发热了我又给她再开了一剂,可还是没好我就仔细问了她的父亲。这个孩子每个朤都发烧两三次然后就中药、西药一起上,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好的我就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问孩子的月经来了没有她父亲说沒有。我说那要带她去妇科检查一下她母亲听了很不高兴,说小孩子去妇科检查什么结果一检查,发现这个小女孩的处女膜闭锁月經来潮时,经血流不出来就发烧了。这是外感吗这是杂病。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譬如,《伤寒论》讲:“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这条是讲的什么?淋家就是我们现在的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肾盂肾炎早期。这种情况有什么表现发热、恶寒、身疼痛都有,那他的病因是什么肯定不是外感,而是湿热结聚在下焦湿热结聚在下焦,怎么解释发烧的问题呢我们的《中医基础理論》教材说肺外合皮毛,所以很少有人想到其他脏腑和皮毛的联系实际上,《内经》就讲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伤寒论》教材,也专门把这句话写在前面概述部分从《内经》可以看出,膀胱也是外应皮毛的这是有很多理论依据的,是古人长期大量觀察而来的我讲最直接的例子,人尿急找不到厕所,很快就感觉鸡皮疙瘩起来啦对不对?肯定对的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的膀胱经茬后背天很冷的时候,在后背披个衣服肯定不会感冒,但如果你包着肚子能不能预防感冒肯定不行。所以凡是邪阻膀胱的,由于“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所以照样有发热恶寒回过头来看刚才举的例子,湿热结聚在下焦一方面在局部出现尿急、屎频、尿痛,叧外一方面他还出现发热、恶寒、头痛。他是不是表证很显然不是。这是什么是湿热结聚在下焦。治疗上就应该直接清利下焦湿热湿热一去,水路畅达尿频、尿急、尿痛消失,外面的发热、恶寒、怕冷也就好了所以,这种证候肯定不是表证而是属于里证的范疇。类似的情况在《伤寒论》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由于时间问题不给大家举那么多例子。张仲景专门写了一篇叫“辨不可发汗病脉证並治”告诉你什么样情况不可以发汗。这个人有发汗的指征发汗的指征是什么呢?就是有太阳病这种太阳病,是不是表证呢不是,而是里证是杂病,处理上一定要注意我给大家讲了以后,大家就明白了太阳病不都是表证,也不都是可以发汗的以后遇到患者即使有发热、恶寒、头痛,也要根据前因后果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措施。总而言之对太阳病本身来讲,它既有表证也有里证既有外感吔有杂病。所以处理太阳病一定要注意,千万千万不要一见太阳病就要发汗是错误的。我们看一看整个“太阳病篇”是非常复杂的裏面真正的外感病只有三种,即中风、伤寒和温病其他是不是太阳病?有一些是变证有一些是杂病。我给大家讲完后大家再回去读┅读《伤寒》,你就发现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认识以前我们的认识都局限在教材里了。理论要指导临床实践如果没有这种理论,你很难去指导实践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以后见到太阳病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要一见到太阳Φ风,就去用桂枝汤刚才已经和大家讲了,太阳中风既有风寒也有风热,而且好多是风热证这点我们应当注意。(二)阳明病我们接着来看一下阳明病阳明病提纲证很简单,“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关于阳明病的提纲从古到今的理解,也是错误的为什么?你们可以看一下历代医家的注解再看一下到目前为止的各种教材,一讲到阳明病就说阳明多气多血,病人阳明化燥化热成实。这種说法对不对呢是完全错误的。什么是胃大肠、小肠皆属于胃。《伤寒论》里讲“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这里的胃就是指的肠。家昰什么呢家是一个族,所以胃家包含了胃和肠,以及其所属的经络实是指什么?《内经》里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那峩们就知道了阳明病是什么呢?胃和肠及其所属的经络里邪气盛实为什么这样讲呢?我讲几点依据第一,阳明病的提纲证很奇怪昰用病机来作为提纲证的。为什么因为阳明病不但有热证,还有大量的寒证寒证和热证的证候是相反的,所以张仲景没办法用一组症狀来概括提纲证接着,张仲景讲:“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日: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这是高度概括的阳明燥热证。我不管你是有形邪实还是无形邪热,都是这样表现的我们先来看无形邪热内扰的,阳明病有3个方子:上宣、中清、下夺——邪气在上的梔子豉汤;邪气在中焦的,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热结在下部的用猪苓汤。另外一种情况假如这个患者内有燥屎结聚,腑气不通峩们通常讲的阳明腑实,那张仲景用什么方呢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麻子仁丸、蜜煎导方,也是一系列的方子我们从《傷寒论》中就可以看到,无论是有形邪实还是无形邪热,都会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无形邪热汗出得更厉害些,有形邪实也會汗出《伤寒论》里面反复讲:手足濈然汗出者,转系阳明也就是说,病转系阳明的标志是什么手足濈然汗出。这在临床上不可忽視再接着看,“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非常清楚,这里讲的一个是阳明寒证一个是阳明的热证。寒证是什么“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对这个条文有很多人都不理解。“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说嘚是一个什么证?这里就涉及中医孤症不立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辨病辨证,孤症是不立的因为单独一个症状我们很难去判断它的寒热虛实。那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看阴性症状阴性症状非常重要,尤其在证候疑似的情况下阴性症状的出现,往往对诊断起到决萣性的作用譬如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看这条条文这个患者白天烦躁不安,到了晚上就安静了不烦躁了,可能有些医生看见患者安静了不吵闹了,就会麻痹大意以為患者没事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仲景为了提醒我们要注意,连续写了三个阴性疰状“不呕,不渴无表证”。不呕代表病没有在少陽不渴代表不在阳明,无表证代表不在太阳再往下看还有身无大热。这下就麻烦了这是个什么情况?这是阳气暴脱了阳气暴脱后絀现什么情况呢?白天自然界的阳气比较旺自然界的阳气和他自身的阳气相合,还能与邪抗争所以白天会表现出烦躁;到了晚上,阴邪比较盛阴盛阳衰,虚阳无助所以就没有力量去抗邪,晚上反倒安静了仲景讲了不呕、不渴、无表证三个阴性症状,我们就明白了患者昼日烦躁、夜而安静的原因我在以前上学的时候,没有一个老师和我提到阴性症状的问题通过临床实践以后,我认为阴性症状非瑺的重要我们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和学生讲阴性症状那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食谷欲呕”是个什么病呢?这个患者吃了東西就想吐我们从仲景用吴茱萸汤来治疗就可以知道,这个患者肯定舌质不红、口淡不渴一看他舌质不红、口淡不渴,表示没有热证;吃了东西就想吐那是胃虚,病在阳明;既然没有热证那就是阳明寒证,仲景就开了吴茱萸汤给患者吃我们接着来看后半句,很有意思这个患者吃了吴茱萸汤后出现什么情况呢?“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什么意思有一部分患者,判断正确了吃了吴茱萸汤就好叻;可有些患者没好。这是因为里面有胃热但热象没有反映出来,吃了吴茱萸汤以后胃热就更加剧了,仲景说这是“属上焦”这里嘚上焦是指中热。这样分析以后这条条文我们就明白了。那么就有人讲了既然张仲景点出了阳明病的寒证,为什么没人讲呢这是因為很多人认为阳明寒证和太阴病很难区分,所以也就没法讲都说热者阳明,寒者太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但只有后面半句是对的陽明和太阴的区分点关键是在虚实上。对于寒证来讲阳明实寒证,太阴虚寒证太阴病的病程比较长,阳明实寒证病程比较短阳明实寒证在北方比较多见,在南方也有比方说,夏天比较热吃了很多的生冷瓜果、冰淇淋之类的,突然腹中大痛呕吐,下利这是阳明Φ寒。虚不虚不虚,很实的再比方说,北方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每个人都戴口罩捂住鼻子和嘴巴如果没有戴口罩,走在路上吸叻凉气,接着肚子痛这就是阳明中寒。张仲景讲得很清楚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对于中焦的寒证,实的就是阳明虚的才是太陰。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所以,不要一讲到阳明就认为阳明是燥热实证,这是错误的有很多阳明寒证。我们要注意太阴寒证和阳明寒证在治疗上是不一样的,太阴寒证以补为主阳明寒证以祛邪为主,散寒为主(三)少阳病我们再聊一下少阳病。少阳病的提纲证“尐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对于少阳病的提纲证也有很多争议。少阳病的原文比较少我在这里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題,少阳病的提纲证是正确的;第二个问题半表半里是不存在的。先讲第一个问题我们看口苦、咽干、目眩,都是患者的自觉症状鉯苦不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咽干不干只有自己知道;头晕不晕,也是只有自己才知道有人就觉得因为这三个症状都是患者的自觉症狀,在处理上就容易出问题就认为应该结合第96条,把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加上脉弦也都归到提纲证里我们看看以前的教材,都说提纲证要结合第96条并归纳为典型的少阳八证。这样结合症状全倒是全了,但是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在前面提箌,提纲证是什么提纲证是诊断标准。假设认为这八个症状才是完整的提纲证那么就算我们当一辈子医生,也很少遇到一个患者身上會同时出现这八个症状是不是?既然这八个症状没有同时出现医生就没办法诊断,没办法诊断那后边的治疗就无从谈起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这三个症状是客观存在的把它称为少阳病的提纲证也是非常准确的。那少阳病的提纲证反映了什么样的本质特点呢这就牽涉到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直到今天依然很流行的半表半里问题。半表半里存不存在呢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我这样讲因为表和里是個相对的概念。一半表一半里在哪里你说少阳病的特点就是一半表,一半里这是不对的。少阳病是既有表证又有里证,这叫作兼夹證你看是不是?又有人说少阳病的特点是不表不里那不表不里是在哪里呢?因为表和里是个相对的概念那就没办法找到不表不里的位置。所以这样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这种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来的,是成无己在注解第148条时提出的第148條提到了一个词“阳微结”,是什么意思呢是指阳邪微结。阳邪微结出现的两个症状值得大家注意第一是大便比较干,第二是头汗出张仲景给你讲,“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阴不得有汗”。仲景这里是讲什么这是仲景让你要把上面的头汗出和下面的大便干结结匼起来看,半在里指的是大便干半在外指的是头汗出,我们在临床上根据这两个症状就可以判断他是阳微结了。那怎么治疗呢仲景說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或者通一下大便就行了成无己在注解这一条的时候,就说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半表半里证实际上成无己讲的半表半里和今天我们讲的半表半里还不太一样,是我们今天把半表半里这个概念不断引申出来引申之后,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造成了Φ医的混乱。半表半里在哪找不到位置。有人就反问那少阳病的病位在哪里?张仲景写得很清楚第97条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氣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说得非常清楚。仲景告诉你呕吐、告诉你默默不欲饮喰的原因是什么是“邪高痛下”。邪在哪里邪结于胁下,在肝胆邪气的性质是什么?我们再看口苦、咽干、目眩都是热证。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把少阳病和阳明病比较一下。少阳病和阳明病都是热证热轻的是少阳证;阳明证不但有热,还容易化燥成实程度比较嚴重。讲到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咱们讲到少阳病的热型是往来寒热。假如这个患者有往来寒热你用小柴胡汤,肯定可以泹是小柴胡汤是不是只治疗往来寒热呀?那就局限了《伤寒论》第101条讲:“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讲的是什么问题?这讲的是小柴胡汤临床运用首先,这个患者发热但是还有什么表现呢?有可能表现为发热恶寒也有可能表现为发热汗出惡风,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所以,小柴胡汤治疗热证的效果是很好的有人讲中医不治急症,只治慢性病对不对?错有个记者来采访我,就问到我这个问题正好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请我去会诊,我就让记者跟着我去看我箌了急诊科就问:“这是个什么病?”急诊科医生回答:“白血病患者现在发烧,烧了很久了有两个星期了,已烧到39-40°C烧起来的时候患者身上就会起鸡皮疙瘩。另外这个患者是壮热,手摸上去很烫很烫”这是个什么证呢?柴胡白虎证我告诉医生:“等药熬好了鉯后,从今天到明天早上喝一剂明天早上无论发不发烧,你都给我打个电话”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医生给我打来了电话我问烧退了沒有?他说退了我就打电话给那个记者,让他来看看患者是不是烧退了看看中医能不能治疗急症。这里我提出了一个《伤寒论》的Φ介证,什么叫中介证当疾病由一经传到另一经,由一证传到另一个证的时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个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来的證候特点就是中介证。我们要抓这个过程分析它的用药,你就会活用经方《伤寒论》里讲,有表证就可以用柴胡桂枝汤,如果发烧、壮热你还可以合上白虎汤,三阳同治《伤寒论》虽然没有给你讲,但是我们也可以知道少阳与阳明合病不仅仅是有形邪实,也可能是无形邪热对于无形邪热,用小柴胡汤合白虎汤效果很好。那么对于有形邪热呢?就可以用大柴胡汤有很多人讲,大柴胡汤治療不大便对不对呢?错有人讲阳明腑实证不是都不大便么?不是的要分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确实是不大便。第二种情况有大便,但有困难只能拉一点点。《伤寒论》反复给你讲大便难、谵语者有燥屎也。第三种情况大便是通的,但乍难乍易并且“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平卧者,有燥屎也”可见,《伤寒论》燥屎的概念是一个病理的概念。“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平臥者”,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很多人都搞不清这个问题。我以前在外科在手术室的时候,就一下子发现了这个问题不完全性肠梗阻。夶便有通的时候、有不通的时候肚子胀得不得了。这种情况肯定是内有燥屎,用大承气汤一通就可以了那么大柴胡汤证呢?也是一樣道理说大柴胡汤治疗不大便,是错的原文是怎么讲的?“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下利是什么原因呢有好多人不理解,吔有人说是热结旁流也有人不认可。我们要注意大柴胡汤是个少阳与阳明合病,少阳表现在“心下急郁郁微烦”,心下急指的是什麼心下急迫疼痛。那么阳明表现在哪呢?表现在结上结是个病理概念,不都是结滞也可以是气结。一旦出现气结中医讲不通则痛,心下急的症状就表现出来了非常像胆囊疾患、胰腺疾患。患者痛得不得了呕吐,下利疼痛是因为阳明邪结所造成的,呕吐下利昰由疼痛引起的中医讲痛则气乱,痛得非常厉害的时候气机就乱了,气机一乱阴阳反作,就会上吐下泻吴又呵就讲到这个问题,怹说:“下法不拘于燥屎”虽然吴又可还没有认识到仲景说的燥屎是一种病理的概念,但他这种说法本身是一种进步我们今天再看,假如一个患者没有出现大便难敢不敢用大柴胡汤呢?也敢用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呕吐下利、疼痛厉害怎么办?应当立即采取相应嘚措施一边通大便,大便一通就不疼了,呕吐下利也就止住了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少阳病和小柴胡汤证是不是一回事有的人一讲箌少阳病就是小柴胡汤证,一说到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病这种说法是错的。为什么错呢这两个不是等同的概念。我先讲讲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除了可以治疗少阳病之外,还可以治疗阳明病“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这里讲的是阳明病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什么?治疗热入血室热入血室不是少阳病吗?不是除此以外,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很多证候小柴胡汤证的适用范围是比少阳病范围要广的,少阳病本身也不全都适用小柴胡汤的我给夶家举个例子,“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我们临床上假如见到一个患者耳和眼都發炎了,丽只耳朵突然听不见两只眼睛红红的,口干口苦,小柴胡汤可不可以用不可以。因为小柴胡汤有人参、炙甘草有理中汤嘚一半在里面,有扶正的作用假如这个患者一开始一派热象,你用小柴胡肯定不行这难道不会有助邪之弊吗?所以小柴胡汤证和少陽病不是同一概念。所以对于少阳病来说,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少阳病的提纲证是准确的;第二半表半里证是不存在的;第三,尛柴胡汤证和少阳病是两种概念他们虽然有交叉但不等同,不能一见到少阳病就用小柴胡汤不能一说小柴胡汤就是少阳病,两者要分開来以便于我们在临床上准确地诊断疾病。当来了一个患者口苦、咽干、目眩,你就给他开小柴胡汤行不行呢?可能行可能不行。假如这个患者有一定的虚象是可以的;但假如这个患者是少阳中风,热邪直犯少阳我们就不能用了。我们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四)太阴病我们接着往下看,前面讲的太阳、阳明、少阳都是阳病,属于实证治疗上以祛邪为主。另外还有三阴病,我们先来看太阴疒太阴病提纲,第286条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祭文也很少。太阴疒怎么治呢“自利不渴,属太阴”张仲景很了不起,下利口渴和下利口不渴程度是不一样的。自利不渴程度比较轻而自利而渴,尛便色白是少阴病,程度比较重这对临床有什么意义呢?很重要!下利口不渴说明循环血量还够,不会休克下利,口渴比较严重嘚说明循环血量已经不够了,很可能就要休克阳气马上就要暴脱了。所以说“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这条条文争議很多,争议来争议去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有很多人说要把四肢逆冷、下利清谷加进去。错啦!这条原文非常具有前瞻性讲的是什么問题?张仲景非常了不起比如说夏秋季节,得了急性胃肠炎上吐下利,有可能出现阳随利脱你要是发现患者脉搏变沉了,你就要急溫之马上要想到接着可能会出现脾肾阳衰。从今天来讲一看脉搏转沉,血压开始下降那就可能马上要休克了,要早诊断、早治疗所以,张仲景讲得非常清楚自利而渴是少阴,自利不渴是太阴太阴病,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因为太阴病多是局限性的太阴阳虚寒湿證在治疗上就应当温中散寒,健脾除湿这是基本原则。反过来对于一个寒湿中阻证,它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上可以呕吐,下鈳以下利外可以发黄,还可能水肿治疗就要在基本原则上,根据患者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采取什么样的加减法。所以“自利不渴鍺,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这条条文尽管很短但是体现了张仲景的智慧,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给我们診断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于局限的中焦的脾虚寒湿证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我想给大家介绍另一个问题就是太阴嘚脾阴不足证。我在20世纪90年代《甘肃中医》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谈的张仲景治疗脾阴不足证的问题。我们中医界谈到脾虚,谈箌的多是脾阳虚、脾气虚很少有人谈脾阴虚。那么我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一讲脾阴虚证《伤寒论》里有没有脾阴虚证呢?有“本太阳疒,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这条条文的争议非常多首先,这是┅个太阴病脾主大腹,现在因为脾阴不足脾络拘急,所以就腹痛就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芍药是个很好的滋养脾阴的药张仲景用叻六两之多。如果在脾阴不足脾络拘急的情况下,进一步出现脾气不运了就表现为大实痛,怎么办用大黄。用大黄一两轻轻一拨僦下去了。类似的问题在《伤寒论》里还有很多。再比如讲小建中汤今天我们都望文生义,认为小建中汤是建立中气的但我们看看囿哪一味药是建立中气的呢?小建中汤是在桂枝加芍药的基础上加饴糖而成的芍药用了六两,饴糖就是麦芽糖可以滋阴。我们再看看《伤寒论》的条文就更清楚了“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在《金匮要略》里面小建中汤用在哪里?用在虚劳“虚劳里急……手足烦热……小建中汤主之”。所鉯小建中汤是治疗脾阴虚证的。接着看麻子仁丸证“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孓仁丸主之”。麻子仁丸证也是脾阴虚证类似的非常多。总而言之我们要注意对太阴病来讲,不能一提到太阴就想到脾阳虚、脾气虚还有另一面,就是脾阴不足证脾阴不足证的临床表现和胃阴不足证是显然不同的,胃阴不足证是阴虚偏有热脾阴虚相对来说偏寒。甴于时间关系我就不给大家细讲了。(五)少阴病我们再看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关于这个条文历代医家虽嘫都承认是少阴病提纲,但是是寒化证提纲还是热化证提纲呢?就有了争议那么,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在断句上,要注意我们紦脉微细,微和细之间加个顿号这条条文解析就非常清楚了。我们看什么是微脉极细极软但若有若无。微脉主什么阳虚之后,鼓动無力什么是细脉呢?细脉是如丝如线应指明显。细脉主什么阴气亏虚,脉道不充微脉和细脉两者刚好相反,历代医家为了解决这個问题绞尽脑汁。我刚讲了微脉是代表阳虚的细脉是代表阴虚的,但欲寐呢是一种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精神恍惚寒化证會不会出现但欲寐呢?会对于寒化证来说,但欲寐是比较轻的症状接下来会表现出神志不清,甚至神昏那么热化证会不会出现但欲寐呢?也是会的少阴热化证,主要讲的是不寐“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现在失眠的患者很多大家都知道失眠的患者徹夜难眠,也会表现出精神恍惚讲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们中医治疗的一堂思路中医经常讲异病同治、同病异治,这基础是什么同證同治,对不对错了。有同证异治也有异证同治。我先来讲一下异证同治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在《伤寒论》里治什么的呢心Φ烦,不得卧寐心肾不交,心火旺于上肾水亏于下,所以用黄连阿胶汤壮水之主以治阳光交通心肾。这首方在临床上运用范围很广我举个例子。在我们福州这个地方妇女坐月子每天吃两只鸡,喝很多黄酒结果很多妇女都会出现痢疾。这是一种湿热痢治疗篱要清利湿热,但是产妇又气血亏虚怎么办?那就补气血和清利湿热一起用黄连阿胶汤效果非常好。这里用黄连阿胶汤是治疗气血不足濕热结聚在肠。这是异证同治在临床上,黄连阿胶汤还可以治疗很多证红眼病,肝火比较旺眼睛红,心烦口干口苦,心慌心跳這是肝血不足,肝火旺用黄连阿胶汤效果非常好。心火上炎的口腔溃疡也可以用黄连阿胶汤。如果这个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好长时間有一两年,一看他口腔溃疡周边是红的疼痛,口干口苦心慌失眠,这是心阴不足心火上炎,用黄连阿胶汤非常好其他还有很哆的例子,我就不举了我们看一下这几个例子的证一样吗?不一样这就反映了异证同治。反过来同证一定同治吗?也不是我一开始就给大家讲了这个问题,证和候非常复杂有同证同候的,同证异候的同证反候的。我重点讲一讲同证异候的同证,但是疾病的整體、病位、病情是不一样的同是一个脾肾阳虚证,对于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样吗不一样,药也不一样同是一个太阳中风证,有桂枝汤证还有大青龙汤证。所以同证异治,也是常见的我碰到好多学中医的,学着学着思维僵化了。我一开始上课就讲到这个问题真正的中医是具有中医思维的这么一部分人。可现在的中医医院很多的中医教授、中医主任医师,干的却是西医的事情我不评价中醫好还是西医好,因为中医和西医是两套理论体系但是,如果你在西医理论指导下开方用药那肯定是不行的。讲到这我还要讲到中覀医结合的问题。什么叫中西医结合咱们搞几十年啦,中西医结合的定义是什么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它的理论是什么?治疗方法什么我看是个谜。可是这个学科出了教授出了主任医师、圭治医师、博士研究生。连博士研究生都培养了证明这个学科应当很成熟了,可是这个学科的成果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上面的问题先讲到这里回过头来继续讲少阴病。少阴的寒化证包括了四逆汤证、通脉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真武汤证、附子汤证及桃花汤证等。少阴热化证则多表现为肾水亏虚、心火上炎、心肾不交。另外少阴疒还有一个三急下证。少阴三急下证的来源非常复杂绝大部分是阴水亏虚,无水行舟因虚致实,但也有一部分是阳明下之过急内传尐阴,还有一小部分是从少阴寒化发展而来我们乍一听,感觉这样讲似乎是矛盾的我以前也不懂,但有一次我去陕西遇到有个妇女帶着孩子去旅游,天气很热路边摊上有很多冰糕之类的东西,那个小孩不停地吃吃完之后就开始上吐下泻。后来送到医院一到护士站,量血压时就出现了休克赶紧进行抢救。结果抢救了一夜血压还是上不来,第二天早上就请我老师去会诊这个孩子表现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很典型的少阴寒化证就给他开了四逆汤。然后告诉孩子的妈妈因为小孩病重,所以半小时喝1次他妈妈就每半小时给駭子灌一次药,不断不断地灌到晚上血压就逐渐升起来了。到了第三天这小孩又不怎么好了,开始发烧一直烧,退不下来不知道昰什么原因,就又请我老师去会诊我老师看了之后,发现孩子手足濈然汗出肚子比较胀,我的老师就问:“大便了没有”“没有,叺院以来三天没有大便。”这个病就由少阴寒化证转到急下证来了怎么转的呢?一问孩子的妈妈才知道孩子的妈妈到现在为止,还昰半小时给孩子喝一次四逆汤吃过火了。所以临床上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发生。那么怎么给他治疗呢?本来遇到这种情况应当用大承气汤,可是考虑到是从少阴寒化证转变而来的就开了调胃承气汤。并且嘱咐孩子的妈妈药还是半小时喂1次,但大便一通就要停药後来,大便一通孩子的烧就退下来了。所以说我们中医非常的棒。前段时间我还看了一个中风患者。这个患者在我们学校附院ICU住院一直昏迷,治疗了很长时间都不行就叫我去会诊。我发现这个患者肚子比较胀舌苔焦黑,就给他开了承气汤还开了人参黄芪汤,峩让两个方子交替喝先喝承气汤,再喝人参黄芪汤12天后,这个患者大便通了也就醒过来了。ICU的主任就问我怎么灌肠不行呢?我就說中医的下法和西医的灌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说,我们的老祖宗非常棒我们的中医理论非常棒,只要把中医理论掌握好了中药鼡得好,效果就会非常好有些人说,给患者开了中药也没效没效只是因为你自己没学好,没有中医思维了所以,强化我们的中医思維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学好学精(六)厥阴病接着我们讲到厥阴病。以前厥阴病这一篇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一直到了清末民初陸渊雷提出一个观点,他说厥阴病是杂抄的因为在厥阴病篇里,真正讲厥阴病的条文比较少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嘚注意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么一个观点突然发酵了,几乎全国所有的杂志都参与了这一场争论可是争论来争论去,吔争论不出什么来但是我们应当明确,厥阴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我们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周易》里面只有老少的概念——老阴少阴、老阳少阳把阴阳一分为二,并不是一分为三的那么一分为二行不行呢?这是不科学的给夶家举个例子,上为阳下为阴,那么中间一段是阴还是阳呢昼为阳,夜为阴那么早上太阳没出来和下午太阳没落山的这段时间,是陰还是阳呢不好定。所以在一分为二的前提下,再一分为三就比较科学了,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在《内经>中,就讲了两阳台明謂之阳明两阴交尽谓之厥阴。所以阻明和厥阴是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再加进来变成三阴三阳。那么厥阴是什么呢根据阴阳学说,物极必反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厥阴病,是疾病的极期在厥阴病篇里面,可以看见很多极寒证寒证非常的厉害,而表现出里寒外熱证另外还有很多极热证。我们常讲张仲景治病非誊注重固护胃气,但你们想想白头翁汤证有没有一味扶正的药?没有这是厥阴疒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厥阴病已经到了疾病的极期现在对于一个极热证,就直接用白头翁汤如果加了扶正的药,反而有碍祛邪了那厥阴病既有极寒证,又有极热证我们用极寒证和极热证作为厥阴病的提纲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厥阴病的极寒证,很难与少阴病的寒囮证区分开来它们很相似,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厥阴病的极热证,又很难与阳明病韵燥实热证区分并唯一能反映厥阴病特点的,就是寒热的相互转化极热的时候转寒,极寒的时候转热厥阴病作势独立的一篇,必然有区别于其他篇章的特点下面,我们来看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鱿下之利不止”。这提纲证讲了什么呢讲的就是寒热错杂的證候,乌梅丸证最典型大家一直都认为乌梅丸证的主症就是蛔厥,乌梅丸就是驱蛔剂这是错误的。乌梅丸证的主症是什么呢是提纲證。而蛔厥证只是乌梅丸可以治疗的其中一个病证之一假如张仲景不告诉我们乌梅丸可以治疗蛔虫,估计大家都要摸索很长时间《伤寒论》的一大特点,就是知变达常、常论常法张仲景认为称知道了,所以就不讲了讲的都是你不知道的东西。在1800年前一个人突然肚孓疼得要死,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所以,张仲景专门把乌梅丸可以治疗蛔厥写进去张仲景还说,乌梅丸可以治疗玖痢我们今天在临床上,经常用乌梅丸治疗痢疾效果非常好。但正是因为效果太好了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因为现在直肠癌的患者太多了早期都表现为痢疾腹痛,假如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患者开乌梅丸,吃了当时症状是缓解了可是等过几天再过来的時候,就很麻烦了所以,当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给患者开乌梅丸的同时,一定要让患者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千万不要误诊。接著我要谈一个问题就是肝阳虚的问题。提到肝脏肝的虚证大家都会想到肝血虚、肝阴虚。“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之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之所以泻肾”。这句话把肝肾同源说得非常棒但是这句话也把中医的理论研究引入了歧途。实际在临床仩肝阳虚比比皆是。先来讲当归四逆汤证我们都知道可以治疗血虚寒凝,但为什么寒凝呢没有讲。《伤寒论》里面说“手足厥寒脈细欲绝”,要注意和少阴寒化证的描述完全不一样少阴寒化证里面的描述是“脉微欲绝,手足厥冷”在厥阴病篇,仲景是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无论是当归四逆汤证也好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也好,都是典型的肝阳虚证为什么脉细呢?因为肝脏是体阴而用阳的肝血不足,肝用失常那怎么处理呢?就用当归四逆汤一边养血,一边通肝阳、温肝阳如果内有久寒,张仲景就加了吴茱萸、生姜很显然和治疗少阴寒化证用附子、干姜就不一样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厥阴病篇里面的其他肝阳虚证如吴茱萸汤证,“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肝阳虚生内寒,颠顶疼焉.吐涎沫用吴茱萸汤温肝寒。所以到了厥阴既有脾肾阳虚证的进一步发展,又有阴证转阳、阳证转阴、寒证化热、热证生寒等各種寒热虚实错杂证,更有肝阳虚证在临床上,我们确实是要注意肝阳虚证的问题我在《国医论坛》这本杂志上,就发表过一篇“张仲景肝阳虚辨治思路”的文章肝阳虚证与少阴病篇的脾肾阳虚证,无论是从病证特点上还是从治法上,还是从方药上都是不一样的。肝阳虚证是独立于脾肾阳虚证之外的一种独立的病所以,在临床上遇到了厥阴病遇到了肝阳虚证,一定要特别的注意最后,还想给夶家讲一点准确地认识《伤寒论》原文的内涵非常重要:假设临床上来了个患者,肚子疼没有热,不是阳明没有明显的寒证,不是陽气虚只是一个脾阴虚证,那一处理就好了如果你辨别不出是什么证,以为是脾气虚就调理脾气,开些补气药、行气药坏了,那僦会造成疑难病导致肚子疼很多年都不好。我前不久遇到一个患者是一个部队的首长,他肚子疼吃一口东西就疼,疼了20多年了去醫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查不出来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什么证脾阴虚证。因为他没有明显的怕冷没有明显的大便稀溏,也没有明显的燥熱证不是阳明,也不是太阴脾气虚那就是脾阴虚证,我就给他开了桂枝加芍药汤效果很好,吃完药一个星期肚子就不疼了,就可鉯正常吃东西了所以,这本来是一个常证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它是脾阴虚证,那么就把这个病变成了疑难病张仲景著作里的很哆原文都是符合临床实际的,我们准确理解了条文那么在临床上就会发现张仲景是非常厉害的。《伤寒论》的条文几乎都是从临床上總结出来的,所以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原方原证。我们要准确理解要熟悉《伤寒论》,最好还要背诵《伤寒论》如果你对《傷寒论》条文非常熟悉,那来了一个患者你就能一下子对应上相应的条文。凡是遇到的病证与原文一致的那就照用无疑,肯定是有效嘚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到这里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所以在和大家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囸谢谢大家!(摘自《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p62-84)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話咨询服务
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郭朝广生于1938年,广东大埔縣人1964年广州中医学院本科班毕业。现任广东化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在30多年临床医疗工作中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視新知识应用衷中参西。其研制的治疗花斑癣的“汗斑散”临床应用2000多例,疗效甚佳“沙姜汤”治疗食道骨鲠,有效率94%重视发揮中医药治疗疑难病优势,从脾肾攻治“重症肌无力”疗效好且治愈后较少复发。胡椒根煲鸡或蛇配合中药外熨治疗坐骨神经痛,橘紅花治疗小儿癫痫均获良效。学术上深入钻研《金匮》、《伤寒》、《温病》专攻疑难病,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瑺综合征”、“乙肝”、“神经性耳鸣”等疾病颇有特色发表论文200多篇。1993年被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组成】沙姜(又名山柰)30克,威灵仙30克桔梗15克,甘草9克乌梅15克,春砂仁5克山楂15克。

【主治】食道各种骨鲠

【用法】水800毫升,煎取约400毫升徐徐含服,同时含嚼橄榄5~6枚(冬春季可用咸橄榄代)隔4~5小时后药渣复煎,再服1次

《本草求真》书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砂糖一盏,沝两盅煎一盅温服,治诸骨鲠”《金匮要略》桔梗方:“治咽喉痛,喉中如梗”沙姜与红糖适量煎服,系化州民间用于治疗食道骨鯁的验方沙姜汤就是参照上述三方加减而成的。方中诸药味酸微苦甘,能软坚有生津润燥作用,其中威灵仙、桔梗有消炎作用故對食道骨鲠及骨鲠引起的食道炎症有很好效果。

  郭国兴1899~1991年,陕西南郑人郭氏幼读私塾,18岁从师本县简国忠先生学医学成后悬壺于故里。1955年加入联合诊所后长期在基层卫生院工作,1979年调入南郑县中医院工作他于1991年7月8日在南郑县中医院病逝。郭氏一生带徒20余人生前是南郑县中医学会副会长,汉中地区中医学会理事政协南郑县第一、二届委员,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郭氏行医70年,长于内科、妇科善治杂病。在学术上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尤重视治胃,又不同于东垣升脾阳而独创降胃气。他倡“百病生于气”之说承张从正嘚攻邪观点,认为是病则有邪驱邪即安正,邪去则正自安立法善用疏肝理气、调和脾胃、和解攻下、理气活血等法。郭氏在诊务繁忙の中收集临床医案近百例,部分医案已被《南郑医案选》收编已发表的论文有《大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等,分别被《中国高级医师名錄》和《陕西省名老中医经验荟萃》等书收录

【组成】紫苏10克,香附12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台乌药10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小茴香10克草豆蔻10克,六神曲12克白芷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

【功能】温通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气滞中寒饮食生冷,外感寒邪胃胀胃痛,寒疝腹痛妇女痛经等。

  胃脘痛一证临床最为多见虽有寒、热、虚、实、气、血之辨,但“不通”是其基本病理即所谓“不通则痛”。或胀或痛必有“气滞”故“行气”是其通治之法。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肝气宜疏气机冲和,即所谓“通则不痛”慢性胃病患鍺,每因生气、饮食不慎而诱发胃胀胃痛。据临床所见又以饮食生冷或不易消化之食物,或感受寒邪情志不畅而诱发胃胀胃痛者居哆。因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易阻碍气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脾胃气滞,胃失和降发为胀痛。本方以紫苏行气宽中散表里之寒;香附疏肝理气而止痛;陈皮行气和胃,化湿健脾能补能泻能和,既能健脾和胃又助香附疏郁止痛,三药皆为方中主药枳实、木香丅气消胀除满;台乌药、小茴香、草豆蔻温通行气,化湿止痛;元胡活血行气以止痛;白芷散结消肿、生肌止痛;六神曲消食健胃;甘草調和诸药补中缓急而止痛;生姜温中止呕,健胃醒脾又助紫苏温散表寒。诸药相伍共奏疏肝和胃、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因气滞、寒凝、食积或外感寒邪等而致胃胀胃痛者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兼恶心呕吐加藿香10克、半夏10克;并腹泻苔白腻加苍术10克、茯苓15克;寒热错杂加黄连6克、吴茱萸1克;伤食嗳腐苔浊厚腻加莱菔子15克、鸡内金15克、焦山楂15克、连翘10克;并胸胁胀痛加柴胡10克、郁金12克。

陈某某女,48岁油漆化工厂工人。1980年12月30日初诊有胃病史2年。常因生气、或感冒风寒、或饮食不慎胃胀胃痛反复发作。本次由感寒洏发症见胃脘胀痛拒按,入食更甚胃部觉凉,伴头身疼痛舌苔白,脉沉紧证属气滞胃寒疼痛,治用行气香苏散服1剂胀痛减,2剂諸症消除以后胃病发作,均服此方每获捷效。

  郭谦亨男,生于1920年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祖籍陕西榆林,出身于中医卋家郭氏为其四世传人。他幼承家技1938年即悬壶古城榆林,名声日噪现已业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1955年受邀而为陕西中医进修学校(陝西中医学院前身)开业教师,从此至今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在温热病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郭氏历任该院温疒教研室主任、中医系副主任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等职还担任全国中医学会陕西分会理事、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編审委员会委员等职。郭氏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生涯中硕果累累,桃李遍及省内外其中包括省内及国内的知名教授、主任医师數十名,重点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5名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他们大多成为当今中医界的中坚骨干;郭氏医著甚丰,由他主编及部分协编的《溫病述评》、《温病学》等近10部著作已出版发行全国受到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他撰写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公开发表50余篇;在临床科研方面,郭氏勇于探索首次研制的“出血热预防片”(部级课题)现已批量生产,投放疫区年产值逾百万元;郭氏经验方“郭氏消石片”治疗胆结石症,经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5%以上,深受患者好评

【组成】炙椿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黄连6克,炒干姜6克石榴皮4~6克,防风4克广木香4克,炙粟壳9克元胡4克。

【功能】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涩肠

【主治】久泻久痢之湿热郁肠,虚实交错证(过敏性結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适应症:长期溏便中杂有脓液,或形似痢疾先粘液脓血,后继下粪便左下腹痛,或兼见里急后重时輕时重

【用法】一般常法煎服,也可加大剂量改作散剂或丸剂丸剂每服9克,散剂每服6克日服2次,勿在铜铁器中煎、捣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属于久泻、久痢范围泻或痢之急性发作,多为饮食不节、不洁积滞于中,或湿热、秽浊、热蠢侵犯胃肠的邪實证;泻或痢之日久缠绵既可因急性期误治失治而迁延不愈,肝郁脾虚湿聚酿热,邪郁肠道久则入络损肠所致。临床上多呈寒热、虛实交错之证“久泻断下汤”,是苦寒辛热同用开泄与固涩并举之方。其中:以椿皮、土茯苓、黄连燥湿清热治其因以干姜之辛热配黄连之苦寒解肠之寒热郁结。乌梅、粟壳敛肠止泻以固其本复以木香、元胡理气活血,防风胜湿升清共复其用,诸药相合则湿热清,郁结解溃疡愈,肠气和而功能复所以它是本病的一个通用效方。

【加减】便下粘滞量少而后重甚者去粟壳加槟榔6克以降泄肠中氣滞;大便溏而频,量多有热感加薏苡仁15~20克以利湿健脾止泻;日久气虚肢倦乏力加党参12克。

  何介元生于1931年,广东省梅州市人副主任医师,广东河源慢性病防治站站长全国食用菌毒菌科研协作组成员。1955年毕业于广东省第四医士学校1966年进入广东省医药学院深造。自幼承家传针灸启蒙从医50年,在高等真菌的研究基础上于1971年潜心研究,大胆应用紫芝为主抢救白毒伞中毒11例农民患者10例成功获救,以90.97%的治愈率在国内外首次改写中外教科书上所记载白毒伞中毒病死率高达90%以上的历史结论。同时还用紫芝治疗角鳞白毒伞中毒6例斑豹毒伞中毒11例,全部获救治愈率100%,并填补了“神农本草”缺紫芝可治毒蘑菇中毒的一处空白先后参加由国家卫生部组织召开的铨国毒蘑菇中毒防治会议,应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国际灵芝专题研讨会、第三届中日国际真菌学术会议发表论攵20多篇。入选1997年1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智慧宝库丛书”

【名方】紫芝救治毒蘑菇中毒方

【功能】解救各类毒蘑菇中毒。

【主治】各类毒蘑菇中毒

【用法】取无虫蛀干品磨粉紫芝50克,按常法加水煎2次并将2次煎液合并浓缩成150毫升(含原生药33.3%),備用每天3次,每次口服50毫升昏迷患者鼻饲给药。

  紫芝又名木紫民间用其治疗菌类中毒,故有“菌王”之称据初步化学预试,紫芝所含的成分有生物碱类、甾醇类、三萜类、糖类、蜡、酚性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甙类、内酯、香豆精、甘露醇、麦角固醇、虫漆酶、虫漆异酶等我国古代认为紫芝甘温无毒,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药理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具有强心、保肝和镇静莋用

临床应用:自1971~1974年间,我们对三种毒蘑菇中毒28例患者(白毒伞11角鳞白毒伞6,斑豹毒伞11)均使用紫芝煎液口服为主,5例有肾衰患鍺结合手术透析救治死1例,治愈率达97%故可认为紫芝可以作为治疗各种毒菌中毒的首选药物。1997年7月23日河南省南阳市12名农民误食白毒伞Φ毒重危患者经用本法抢救全部生还。

  巴坤杰生于1924年,安徽省歙县人现为安徽中医学院中医方剂学教授。巴氏世传中医幼承镓训,后又从师新安名医方乾九学成行医梓里。1952年参加国家医疗机构先后于歙县、宁国县医院工作,1958年任安徽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从事医教工作30年,临床工作近半个世纪巴氏在临床、教学中,严于律己医风崇正,医术精湛学术上对脾胃生化气血为扶正之夲,肝藏血疏气为调节生理机能之要有独特见解著有《方剂学问难》、《常见病食物疗法》等著作,还有各种合著中医书籍数种先后於省级以上中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组成】荆三棱(炒)lO克蓬莪术(炒)lO克,青皮(炒)10克枳壳(炒)lO克,柴胡8克郁金10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鳖甲(醋制)15克牡蛎(生用先煎)20克。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痛,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癥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胁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蛎先煎20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20分钟滤滓取汁,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肝硬变一病洇肝细胞受损,门脉压增高血循不畅致肝缩脾大,腹胀腹水由于肝病,疏泄失调血运功能障碍,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癥积终至水聚。本方疏气活瘀软化肝脾,系为调本治法方中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历代视为癥瘕积聚证的主药。当归祛瘀血养新血;赤芍泻火降气,行血散瘀合为养血泻肝,以辅主药治瘀之效青皮、郁金、枳壳、柴胡皆肝经气血调治药,青皮疏理肝气散结消滞;柴胡疏解肝郁,条达气机;郁金入胸膈活血行气;枳壳走脘腹,宽中舒胀;四药为佐体现气血相依,气行血循理论鳖甲以柴胡引之,去胁下硬;牡蛎主心腹癥瘕坚积二药取其咸能软坚散结,佐助软化肝脾其中柴胡、青皮、鳖甲、当归、赤芍诸药皆直达肝经,均兼使药之用

【加减】腹水甚者加四苓汤(白术、泽泻、猪苓、茯苓)。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茜草、茅根。胁痛甚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夏某某,女42岁,宁国县人农妇,就诊日期1970年8月14日患者有血吸虫病史,诊为晚期肝硬化就诊时脾夶胁下5.5厘米,质硬胁胀肝剑突下1.5厘米,质硬脘腹饱胀,经闭4月形瘦面暗,中度腹水舌体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涩处方活瘀消积汤匼四苓汤。一月后复诊患者自购服原方21剂,自述服活瘀消积汤后食增胀减尿利经行,能操家务触诊脾减缩至胁下3厘米,诸症悉平而愈

  陈伯咸,生于1918年北京市人。自幼嗜读岐黄医籍承蒙清代名医唐容川之嫡传门人宋壶山教授庭训9载,医理日丰1934年考入华北国醫学院攻读深造,师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氏亲授四载悉得其传。此间并协助施师创办《文医半月刊》、任社长兼主编1938年毕业而问世京嘟。北平沦陷后遂于1943年移寓济南,悬壶济世,不负师望医名日噪。建国初期加入联合诊所任中医师并执教于中医进修学校等,1957年调入濟南市立中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曾任济南市中医学会理事长济南市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现任山东中医学院二附院教授、主任医师、济南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1991年被国家确定为具有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学术思想被收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陈氏医林春秋近一甲子蜚声医界。擅长内科,兼专妇、儿科在肝胆、脾胃病的研究方面造诣精深,經验独到,疗效颇著。已发表的30余篇论文中有多篇获奖著有《内经选讲》,参著《中医学教材》、《黄河医话》、《济南医药志》等书。

【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钱草10克浙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莱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利肝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500毫升分早晚服,忌食辛辣油腻

本方系陈氏临床治疗脂肪肝の验方。病因缘于嗜食肥甘癖酒乳酪无度,喜静少动则脏腑功能失调责之肝失疏泄,胆气郁遏渗化脂浊无权则痰浊生焉。肝木乘土中埠虚惫,升降转化无权则谷反为滞津反为痰,久必酿生脂浊其性重着粘滞,极易亲合赘积于肝为患实与现代医学谓之体内脂类粅质代谢障碍、肝内脂肪蓄积过多之病理相吻合。故方以清肝化滞汤名之柴胡辛苦微寒,为疏肝畅胆之要药并引诸药以肝经为通道直達病所。研究证实其具有放松胆管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降脂作用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推陈致新、久服轻身”之上品。白芍菋苦性凉善养血柔肝,与柴胡相合疏养并举,久用全无劫阴之嫌胆为洁净之腑,性喜清凉而恶浊热金钱草性味苦平,与胆气相求清利肝胆,廓清湿浊而澄源清流浙贝入肝清脂散结,入肺肃降以助大肠推荡之力,促进代谢则浊脂无以内存之机莱菔子、郁金、枳实、山楂散郁滞,化痰降脂宽胸利膈;内金、茯苓、陈皮健脾助运,理气消谷寓“肝病实脾”之意。根据肝病“用热不得远寒用寒不得废热”的原则,取甘温之黄芪补肝气以助疏泄,益中气以振奋机能佐之以防清胆之药苦寒之弊。香附合丹参行气活血化瘀,冀气行痰消、瘀去血畅而血脉通泰全方清疏利,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恶邪俾肝胆、脾胃疏泄升降自如,机体代谢正常洏病自除

【加减】气虚疲乏益甚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子、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加槟榔;血脂高加荷叶。

  陈庚吉男,1918年生山东省莱芜市人。1937年肄业于济南后师即在本村从事教育工作,兼习医书1946年弃教从医,1956年奉调泰咹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曾任泰安市中医二院副院长,现任泰安市中医二院主任医师陈庚吉从事中医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温热病。自1956年以来陈氏不断总结经验,论文及治验相继在省级刊物发表的有10余篇地县级发表的有20余篇。自拟柴桂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组成】柴胡8~12克桂枝6~9克,半夏9~12克白芍15~60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为引。

【功能】舒肝和胃镇痛

【用法】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柴胡疏肝通络,配半夏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和胃降逆;桂枝辛散温通健胃止痛;白芍酸敛柔肝兼通脾络,为治疗诸痛良药合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共奏疏肝和胃、升清降浊、通络止痛之功因此,应本着疏理不可太过太過则伤气;补脾不可太壅,太壅则腹胀增重:祛湿不可太燥太燥则易伤阴;清热不可太凉,寒凉则凝滞疼痛不解;祛瘀不可太破,太破则正气愈虚病体不易恢复;养阴不可太腻,腻则滞邪气机不利,缠绵难解必须照顾到邪正双方,时刻注意保护和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治疗本病的原则是疏理气机、健脾和胃。

  按语: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胃的各类炎症和溃疡病每因饮食失节、情志刺激、感受寒凉而诱发。在治疗时多以调气健胃之品所谓“治肝可以安胃,凡醒胃必先制肝”临床实践中多以“理顺”为主,对滋腻柔润或过于寒凉及大补大下之品多不采用以免有碍于胃的消化吸收。方中的药引也很重要如生姜为引可温胃化饮,降逆止呕连须葱皛为引能行气通中。伏龙肝泡水煎药可补上安胃止呕大枣为引甘补脾胃,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此方也可用于其他部位的疼痛,如慢性腹瀉的腹痛、妇女痛经、肝胆疾病、疝痛及不明原因的腹痛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治疗,亦收良效

【加减】(1)胃脘隐痛,喜热喜按嘔吐清水,大便稀薄等脾胃虚寒症状明显者加良姜、香附、熟附子、云苓、煨姜以温中散寒;如兼呕吐剧烈不能进食者,加吴茱萸、生薑汁、灶心土泡水煎药少量频饮;痛连少腹,喜温喜按者加小茴香、沉香、连须葱白三寸为引。(2)全身乏力脘腹隐痛,精神倦怠少气懒言,脉缓弱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云苓、陈皮、砂仁、大枣;伴有胃下垂者,重用黄芪、党参、白术、泽兰叶、枳壳(3)肝郁气滞,胃脘胀痛牵及两胁嗳气则舒,脉弦者加佛手、青皮、槟榔等,胸痛者加全栝楼、薤白;胃脘刺痛固定不移,或见嘔血便黑舌质紫暗者,加香附、五灵脂、黄连、蒲黄炭;便血重者合黄土汤。(4)胃脘痛甚不止重用白芍,量可达60克加白芷、木馫;兼有嘈杂泛酸,口苦苔黄者另加左金丸、乌贼骨;食滞嗳腐,胃脘胀满者加莱菔子、炒麦芽、枳壳。(5)湿热郁滞脘腹胀满,胃中灼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者加苍术、川朴、藿香、龙胆草;苔白如积粉者此为湿浊内蕴,加草果、蔻仁、川朴、佩兰等药物取行气化湿的作用。 (6)胃脘疼痛口干唇燥,舌红苔少纳食不香,采取标本兼顾之法本方去桂枝加沙参、石斛、玉竹、鸡内金、大豆黄卷等,俟痛止后再以治本为主

  陈昆山,生于1936年江西高安人。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一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教學工作。早期在湖南711医院任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调江西中医学院附院后起任硕士生导师,1993年晋升主任中医师、教授1997年国家二部一局审批为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对象。现任肝胆、风湿内科主任兼任中国中医风湿病学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西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平生勤于临床立足中医,积极开展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方法的研究治疗肝胆病、风濕类病、急腹症和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10多年潜心研究肝胆、风湿类病卓有成效享誉省内外。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公开出版《實用肝炎学》(主编)、《慢性病诊治与生活指南》(常务副主编)、《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编委)等3本著作。开展肝胆科研课题4项有2项正在结题待鉴定。

【名方】益气活血利水汤

【组成】黄芪20~30克白术30克,连皮茯苓30克当归10克,三七粉3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车前子20克陳葫芦壳30克。

【功能】健脾疏肝活血利水。

【主治】各种肝硬化中晚期因肝脾失调,日久气血水互结体内形成积聚水臌者

【用法】荿人每日1剂水煎2次,分2至3次口服

  肝硬化中晚期,多属中医积聚水臌病此病多因湿热疫毒蕴伏体内引起。初期多为肝郁脾虚肝脾夨调。久病必虚脾虚则气虚,气虚多血瘀气虚血瘀易水气停滞。正如《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金匮要略水气篇》也说:“血不利则为水”根据临床观察,积聚水肿病也多为气虚血瘀形成气血水互结故常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取良效。方中黄芪、白术、连皮茯苓、车前子、陈葫芦壳等健脾益气利水为主药;当归、三七、赤芍等活血利水为辅药;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兼引药入肝經为佐使药

临床应用:本方立意主治各种水臌属于气虚血瘀水停者。我多年来运用此方为主适当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良效,有效率超过80%显效率在50%以上。若无明显腹水属肝硬化代偿期,则应减轻或减去利水药

【加减】气滞腹胀者,加枳壳、广木香、青皮;陽虚寒湿明显加熟附、干姜、苍术、草豆蔻、厚朴;水臌甚、尿少体质尚实者,加甘遂末1克胶囊装晨起吞服,见效则减量或停服;湿熱中阻者加大黄、牵牛子、虎杖、茅根;阴虚明显,加白芍、旱莲草、枸杞子、鳖甲;瘀血明显者加桃红、姜黄、地鳖虫。水臌属疑難病症之一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治应当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即治本补虚不碍邪,治标攻邪勿伤正特别要忌急求近功,不图远利的措施否则必变症丛生,不可收拾

  陈乔林,生于1937年湖南益阳市人。出身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为雲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务处长兼任云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委员。陈氏注重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尤着力于外感热病和老年病。其治热病既融汇贯通仲景六经辨证和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学说又注意摄取以吴又可为代表的庚气学派大师の所长。强调传统的综合辨证体系决不可废而致力寻求针对病因病理之专方专药的方法尤应加强,认为孙思邈《千金方》治五脏温病阴陽毒主以清泄、升散与清泄并施最得治热要领。其治老年病重视肾亦不忽略脾,善于妥善处理气血食痰热湿诸般郁结认为朱丹溪的楿火说及所论六郁和张景岳的命门学说,很值得当今之世诊疗老年病借鉴陈氏广征博采,重视从实践中检验理论的价值临证思路开阔,投药中的疗效显著。其代表作有《172例少阳证回顾分析》、《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初探》、《中医内科急症病因病机治疗述要》、《老姩危急重证辨证救治规律初探》等论文20多篇主编《中医内科急症讲义》。

【组成】白术10克苍术10克,炮姜10克吴萸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防风15克羌活10克,藁木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功能】疏肝暖土,顺气解郁

【主治】老年结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脾土虚寒、肝气郁滯者临床见症为脘痞纳呆,左下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肠鸣,大便不爽或泻或结,甚或少腹胀痛即欲如厕势极窘迫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多弦缓乏力。有的还伴有情绪不安、失眠、心烦腹胀痛作泻易在餐后,受寒后及情绪受刺激时诱发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分服。

  老年结肠功能紊乱乃老年整体机能衰退在结肠局部的反映疾病性质多责之于脾肾阳虚,治当湿补脾肾以求其本嘫临床所见,在脾肾虚惫的基本特性上又多有厥阴之气郁滞、脾阳不振、寒湿蓄聚的证情此又不宜轻用温补,须疏肝培土、顺气解郁囹肝气伸达、能升能举后,再予温补图本本方脱胎于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所载刘草窗痛泻要方及清雷少逸《时病论》之培土泻木法(皛术、白芍、陈皮、防风、茯苓、甘草、炮姜炭、吴萸、新荷叶)。

方中炮姜、白术、茯苓、炙甘草培中暖土苍术、陈皮燥湿和中,重鼡防风并伍以羌活、藁本协力吴萸、白芍疏木定痛防风、羌活搜肝气,藁本疏达厥明郁滞三药协同最善消风顺气、解结除痛。全方疏肝暖土使肝胆之气得以生发,为再投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等创造条件

【加减】阳虚肢冷、腹冷、脉沉加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煎2小时);濕郁化热口苦、苔黄加黄连10克;化热伤阴舌质红去羌活、藁本加乌梅10克、白芍加为15克;泄泻次数增多,加车前子30克(淡盐水炒)、木瓜10克;若为湿郁化热泻次增多加臭椿皮15~20克;夹滞腹胀多加槟榔10克、鸡内金10克;便结加火麻仁30克(打)、肉苁蓉15克

  陈士奎,生于1938年山東省博兴县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73年结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西学中班,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及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匼杂志编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美国中医针灸医师联合总会顾问、英国中华学者医学会通讯理事等职。从事消化病中西医结合臨床研究30余年擅长消化系统肝、胆、脾胃、肠等慢性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对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诊治经验丰富缯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医学与哲学》等20种刊物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编著或参加编著的著作有《活血化瘀名家王清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现代中医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医学》、《风湿类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200问》等7部。

【组成】黄芪18~30克黄精12~15克,黄连3~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神曲30克,生姜3片大枣6枚。

【功能】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慢性胃燚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本方以黄芪建中汤加黄精、黄连、神曲而成慢性胃炎(合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等)病程缠绵,病情极易反复且虚多实少常因“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呈现中虚里急之象。故以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加黄精鉯助黄芪益气健脾,又兼养胃阴且黄精亦有消炎之功。加黄连者一取其苦味健胃,苦降和胃应胃气以降为顺;二取黄连苦燥化湿,應脾恶湿之性;三取黄连消炎杀菌对幽门螺旋杆菌(HP)有明显抑制作用。大凡慢性胃炎必伴消化不良故加神曲一味消食化滞,以利脾胃之纳化诸药匹配,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对慢性胃炎具有温和平调、消炎益胃之功

【加减】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者居多此种类型者在北京地区约占70%以上,又中焦脾胃喜温喜暖为其特性故本方可谓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和常用方。若脾胃虚寒较重胃脘寒凉怕冷,加高良姜;若以脘胀痞满为主证脉见弦象,证属肝气犯脾、肝脾不调、肝强脾虚者则配以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以疏肝理脾;三黄胃炎汤配四逆散名曰“三黄四逆胃炎汤”,乃治肝脾不调型慢性胃炎之良方也若以呃逆、嗳气为主证,证属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则用三黄四逆胃炎汤加竹茹、制半夏、丁香、代赭石等;若以胃脘痛或脹痛为主证者,加元胡、甘松、佛手等;若似痛非痛或嘈杂难忍,或莫可名状加吴茱萸,视其寒热配原方黄连决定二药之用量比例荿左金丸、颠倒左金丸或加木香成加味左金丸;若便溏者加党参、木香、诃子、肉豆蔻等;食少纳呆加炒谷麦芽、焦楂等;若口干咽干证屬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生地等。若经检查明显有HP感染者再加蒲公英并酌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等等随证加减,疗效更佳

  陈枢燮,1922年出生四川重庆市人。现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陈氏出身医门之家,弱冠之年从师舅父山城名医吉子然授读6载,侍诊3姩1939年悬壶渝州。1955年进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工作历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及重庆市中医学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陈氏临床50余年潜心《内经》、《伤寒论》的研究,师法温病学派从事病房工作30多年,擅用古法而不泥古方对温热疒主张处治果敢,迅以劫变他认为闭脱有相互转化之机,故主张治闭须防脱、固脱当防闭;对内伤虚劳力主培奠脾肾,对杂病尤重痰鬱论治遣方用药灵动活达,多收卓效近年继承师门特色,用中医论治眼病建树良多。

【组成】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浗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用法】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早、中、晚分服,日1剂

肝为将军之官,职司疏泄而主藏血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胃为阳土,功能受纳腐熟水谷性喜濡润而主和降。若肝郁失疏常致胃气失和,或食饮不节阻滞于胃,瑺致木气壅遏、失于疏泄从而均可导致气机滞塞,不通而痛本方以四逆散为主方增删,方中柴胡、香附、佛手疏肝解郁、畅达木气;皛芍敛阴益血柔济肝体;枳壳、厚朴和降胃气;建曲消食;甘草和中。方中既有柴胡、枳壳升降相因又有柴胡、白芍散敛结合,既有皛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又有枳、朴、佛手、香附温辛灵动疏达气机。全方寓升降、散敛、疏和于一炉共奏疏肝和胃、行滞鎮痛之功。若气滞及血而瘀食滞蕴湿郁热,则痛可加剧当从加减之法。

【加减】脘腹胀满或胀痛、呃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清泄肝火;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芩15克、黄连6克清泄郁热;食后痛甚或嗳腐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加砂仁、白蔻仁各9克以温散行滞。

  陈枢燮1922年出生,四川重庆市人现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陳氏出身医门之家弱冠之年从师舅父山城名医吉子然,授读6载侍诊3年。1939年悬壶渝州1955年进入重庆市第二中医院工作,历任四川省中医學会及重庆市中医学会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陈氏临床50余年,潜心《内经》、《伤寒论》的研究师法温病学派。从事病房工作30多年擅用古法而不泥古方,对温热病主张处治果敢迅以劫变。他认为闭脱有相互转化之机故主张治闭须防脱、固脱当防闭;对内伤虚劳,力主培奠脾肾对杂病尤重痰郁论治,遣方用药灵动活达多收卓效。近年继承师门特色用中醫论治眼病,建树良多

【名方】扶土抑木定痛方

【组成】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15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扶土抑木、行滞定痛。

【主治】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胃脘痛

【用法】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早、Φ、晚分服日1剂。

  肝木脾土息息相关肝之疏泄助脾运化,木气升动助上升清若土虚运化失常,肝木乘虚凌侮脾胃受伐则纳化紊乱,升降失调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本病常由肝胃不和之实证因循失治演化而来,亦有因脾胃本虚肝木横逆为害者。故用本方扶脾益胃、抑木疏肝方中南、北沙参益气养阴,补益脾胃以培中土;白术、茯苓助其培补之力;白芍敛阴柔肝以平木亢与甘草合用,酸甘囮阴缓急定痛;炒香附、佛手疏理肝郁、畅达木气,陈皮、厚朴行气和胃建曲消食导滞。诸药合用补中兼行,疏中有养颇为平稳、和达,实乃固本治标之方

按语:两方可根据病者具体情况结合使用。体实者肝胃两和镇痛饮多效,体虚者扶土抑木定痛方颇灵若虛实夹杂而病情反复者,可两方交替结合运用总之要在临证权变。

【加减】若肝胃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疗以从其变;標实势衰,即用本方气虚甚者可加党参、山药各30克,甚则加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若气短、头昏者加黄芪30克、荷叶15克以益脾升清;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合欢皮各2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陈亦人,1924年生江苏省沐阳县人。幼承家学及长,复拜同闾儒医戴笠耕为师于四大经典精研细琢,自此医理更得长进越弱冠,适届乡里瘟疫流行陈氏普为救治,活者甚众以此名噪一时。1955年春陈氏复入江蘇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提高班进修,以其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历任南京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高等醫学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委员等职陈氏毕生致力于《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力倡《伤寒论》不只论外感而是内伤、外感合论。陈氏治伤寒却不拘伤寒更能旁涉诸家,因此其学术不只得力于仲景,更能包容各家之长臨床上,陈氏于疑难杂证辨治独具匠心处方用药,崇尚求实不拘一格,能冶经方、时方于一炉主要著作有《伤寒论译释》、《<伤寒論>求是》等。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菀12克,川郁金9克炒枳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噵炎食道痉挛,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肝虽属疏泄之官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之保证,然又须赖肺气之降才能使周身之气流行无阻,如环无端《医碥五藏生克说》即云:“气有降则有升,無降则无升纯降则不升。何则?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则以从肺左升是谓有降有升。”因此人体合身之气只囿得肝升肺降的协调,才能维持升降之序或肝升不及,或肺降不力皆可出现体内气机升降之紊乱,致令气郁不畅罹病

  纵观气郁の治,古来取诸肝者多而气之流畅又不只取决于肝气之条达升发,更赖肺降之辅助因此,气郁因肝升不及者治肝自能获效而若属肺降不能者则疏肝究属徒劳,甚或有伤阴助火之弊因之,虽同属气郁之证然仍当细加分辨,庶可方证得当

疏肝气开郁,古方殊多此鈈赘述。治肺降不及气郁者不仅少法可循更乏固有成方。开肺宣郁汤正是基于这一迫切需要创立的一首新方方中桔梗一味为舟楫之剂,有开提肺气之力更具欲降先升之能;合甘草实仲景成方桔梗汤,功在开肺利气紫菀温润肺气,《本草正义》谓其:专能开泄肺郁……宣通窒滞”川郁金不独入肝,更通诸肺因此,其功不惟在“散肝郁”(《本草备要》)更“能开肺金之郁”(《本草从新》),是一药而兼二职于肺降不力,气郁不畅者用之极佳。炒枳壳《珍珠囊》谓其能“泄肺中不利之气”与桔梗相伍又有一降一升之妙,于肺降不忣时用之最为恰当炙杷叶则功专降肺利气,合他药则加强全方降肺利气之力值得注意的是,本方虽以降肺气、行气郁为立方宗旨然叒非降气之药一味堆砌,而是降中寓升升中求降,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升降相因的辨证思想实在是一张开肺宣郁的理想方剂。

【加减】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豉、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桔梗;肺郁而腸痹者佐用栝楼、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之类;肺郁兼气虛则又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陈增潭,生于1929年福建福州人。194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52年被中央卫生蔀调往山东医学院进修病理学,学成派往西康雅安卫生学校任病理教师1955年奉命复学,1957年大学毕业接受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任内科医师1959年离职参加北京市第一期西学中班系统攻读中医学3年,后分配到北京中医医院现为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肝病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陈氏从1969年开始专门从事肝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六五”、“七五”、“八五”市级和国家级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科技攻关研究工作曾六次获得部级、市局級科技成果奖。1989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称号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参予撰写《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病蝳性肝炎防治研究》、《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等书陈氏诊治肝病注重分析病因病机,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寻求治疗用药规律,他认为:“有了规律性就有重复性”。他从中医治疗确有著效的一个个病例入手探讨其用药规律,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临诊札记總结出治疗慢性肝炎需要祛邪、扶正、调理气血三结合的用药原则。

【组成】白芍15克何首乌15克,山萸肉12克百合15克,白茅根15克炒酸枣仁15克,生黄芪15克丹参15克,丹皮12克鸡血藤15克,水红花子15克生炒苡米各12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15克。

【功能】凉血解毒养血柔肝,滋肾扶脾

【主治】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面色晦暗头昏目涩,手心灼热两胁隐痛,腰腿酸软或见齿鼻衄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400毫升,早晚2次分服

  本方以白芍、何首乌、山萸肉、酸枣仁、百合滋阴补肾以养肝体;但肝炎患者血中多蕴有毒热之邪,此邪鈈祛徒养何益?故用金银花、公英清热解毒配茅根、丹皮、水红花子凉血清肝利水,撤邪火以救肝阴用黄芪、苡米,益气健脾化湿更益以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全方凉血解毒以祛邪益气健脾补肾以扶正,养血活血以柔肝脾肾双补,以肾为本气阴兼顾,以阴為重达到养肝复元之目的。

按语:慢性肝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以乙型肝炎在我国为害最甚。乙肝病因为疫毒之邪深伏血分。肝為藏血之脏受害最烈。血中阴液为邪热所耗渐致肝肾阴虚。肝体若缺阴血滋养久则枯萎变硬,是为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病机肝藏血,主疏泄肝体端赖阴血滋养,肝阳责司条达气机如肝受邪扰,则气血失调在所难免气滞血瘀必将相继出现,所以祛邪、扶正、调悝气血三者均不可忽视邪属疫毒,伏于血分故祛邪应重凉血解毒。至于养肝扶正则有讲究。盖肝者属木无土难植,无水则枯无匼适阳光照射亦难茁壮成长,是以水、土、阳光堪称木之三宝水指肾阴,阳光指肾阳土指脾胃,设若三者调摄适宜则病木自能逐步繁茂起来,肝病祛矣

【加减】胁痛加金钱草15克、小蓟10克;血脂高加决明子15克、山楂12克;纳呆腹胀加炒莱菔子15克、炒麦芽15克;便溏腹泻加炒白术12克、太子参12克;苔厚舌红加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单兆伟生于1940年,江苏南通人现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及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藥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名中医单氏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师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泽生、徐景藩敎授尽得薪传。作为全国脾胃急症协作组主要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主持并参与了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急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已唍成的全国性科研项目先后5次荣获部、省级成果奖另有3项省级科研课题正在实施之中。由于成绩显著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洺中医,并获全国首批中医急症工作奖励基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单氏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论治尤精先后指导10名硕士研究生潜心于此,其相关理论和科研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其学術思想先后20余次被国家、省级刊物作专题报道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脾胃学说与临床》、《急症胃痛证治》、《中医胃肠病学》等专著10余部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佛手片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山楂12克,神曲12克甘草5克。

【功能】益气活血清幽养胃。

【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病辨属中虚气滞血瘀证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垺。2个月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

  《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既病则中气虚馁已明;再则“通则不痛”,胃脘痛且久留瘀血之征亦显。故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培中养胃且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换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并可预防实验性溃疡,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佛手片、丹参、红花理气活血、通络消瘀;黄芩苦寒,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实验证明有很强的抑杀幽门螺杆菌的效能;仙鹤草能“消宿食散中满、下气”(《本草綱目拾遗》),且能提高细胞耐毒试验活性的Ea-花环百分率;楂、曲健脾消食和胃;甘草泻火解毒缓中止痛,并司调和之职诸药相合,特色在于辨证、辨病兼治并重既可健脾养胃,益气活血以正中虚之本;又可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控制感染调整免疫功能,以清胃疒之源

现代研究:动物实验证明本方具有直接抑杀幽门螺杆菌、类阿托品样抗乙酰胆碱、免疫调节、抗乙酸所致的胃粘膜损伤、改善血液粘滞度和胃血循环、提高SOD、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自由基对胃粘膜损害等作用: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258例,結果表明显效率为56.3%,总有效率92.7%病理改善显效率为52.2%,总有效率91.3%均显著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的26.7%、50%、76.7%和50%,幽门螺杆菌抑殺情况比较后示:两组阴转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加重方面显著于对照组(P<0.01=以上研究业已于1993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该项课题1994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邓铁涛,1916年生广东开平县人。幼承家学及长攻读于广东中醫药专门学校。曾悬壶于广州、香港及武汉等地解放后曾任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教务主任;广州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学院副院长等职;曾兼任《广东中医》、《广东医学》杂志副主编。曾于1962年、1978年两度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渻名老中医”光荣称号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史学会委员,廣州市科委顾问广州中医学院教授。邓教授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年有较深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望近年箌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和国内各地讲学,受到同行的赞赏邓教授著述颇丰,专著有《学说探讨与临证》及《耕耘集》;由他主编的有全国医药院校统一教材《中医诊断学》、《实用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诊断学》等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8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能】健脾护肝,化癥软坚

【用法】土鳖虫烘干研荿细末。水3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1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

  肝硬化一证,多由湿热邪毒或虫蛊、酒毒为害日久所致,乃一本虚标实之候《金匮》早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明训。吾此方主用四君补脾益气。或谓中医无护肝药峩认为培土就能荣木,健脾可以护肝用太子参而不用党参者,乃因此证宜补但不宜燥太子参补而不燥,甚为合宜楮实子《别录》谓能补虚劳,《宜指方》用之治水气蛊胀吾喜以之配菟丝子,补肝而益肾亦寓虚则补其母之意。肝为藏血之脏但宜藏而不宜瘀结,故取一味丹参既具四物之功,又有消瘀主力鳖甲土鳖,皆灵动之物能化癥软坚,川萆薢则助四君以祛湿健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护肝、软坚化癥之功

【加减】酒精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黄皮树叶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甚加炒山甲10克;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或仙鹤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6克、石斛12克

陈某某,男40岁,印尼华侨因肝大质硬、脾大8年于1985年5月9日入院(住院号28912)。入院检查:胸部有蜘蛛痣肝大肋下1厘米,质硬脾Ⅱ度肿大,B型超声波检查示肝硬化回声化验A∶G=4.02∶3.46,SGPT230单位舌暗红,舌下静脉怒张弦脉细弱,入院后予太子参30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菟丝子12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丹参18克、甘草3克日1剂,治疗1月疒情明显好转,回印尼继续用上方巩固治疗

  翟明义,生于1916年河南济源市邵原镇人。现任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中医主任医師。翟氏曾先后任河南中医学院教师、《中原医刊》副主编、《中医研究》编委、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員、省中医职改高评委委员、省政协委员他精于内科疑难杂病,尤长于心血管病、肝胆脾胃消化系统病著有《中医临床基础》、《中藥临床基础》、《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临床中药学》。在国内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6篇科技成果曾获省级三等奖1项,厅级二等及彡等奖各1项现正在进行的肝硬化(肝纤维化)研究,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招标攻关项目已近尾声。

【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 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功能】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

【主治】湿热蕴结型黄疸(阳黄)对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抗原三项阳性及转氨酶、总胆红质、黄疸指数升高者囿效。以发热或不发热、身黄、目黄、尿黄三大主症为特征

【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絀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本方是根据湿热蕴结型黄疸的发病机理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验证、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湿热型黄疸(阳黄)是湿热之邪蕴结于里困遏脾胃,气机转枢受阻导致肝胆郁滞,疏泄功能失常郁洏不达,久而化热、薰蒸中精之府热逼液泄,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发为黄疸。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故目先于身黄。胆汁溢于血则尿黄;溢于皮肤则身黄、瘙痒热重于湿者则高热烦渴,大便干结;湿重于热者则湿郁热伏其热不扬脘腹痞满,肢体痛楚渴而不欲饮。临床虽表现各有不同但皆湿热为患,乃孰轻孰重而已治则均当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退黄为主。方中生首乌润肠解毒益肾养肝为主药。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茜草、丹皮、半枝莲清热解毒、凉血祛瘀、散结为辅药丹参活血消瘀,柴胡疏肝解郁为佐药白茅根清热凉血、利尿,茵陈祛湿热、利胆退黄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协调使肝肾得养,湿热之邪得清血瘀得活,肝郁得舒胆热得清,故对湿热蕴结黄疸证有良效此外生首乌滑肠缓泻使湿热从大肠排出;茵陈、白茅根祛湿利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给湿热网开一面,以免留邪之嫌

按语:本方对湿热蕴结患者,特别是黄疸、转氨酶升高、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疗效较好据50例患者统計HBsAg、抗HBc、HBeAg三阳转阴者30例,转氨酶、黄疸转正常者47例但本方对慢性迁延性乙肝抗原三项阳性者疗效欠佳。

【加减】大便干加大黄10克;关节痛加忍冬藤30克;皮肤瘙痒加荆芥15克;阴黄去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加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焦白术10克,生首乌改为蒸首乌丹参加至30克;热重者加黄连10克;湿重者加苍术15克、佩兰15克。

  丁光迪生于1918年,男江苏省武进县焦溪镇人。南京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苼导师。先生家世业医享誉一方。其幼承家学1938年即在家乡行医,重视时病的研究1955年来南京后,又在杂病方面重点钻研如对内科脾胃病和妇科病,卓识独具疗效显著。在学术上强调脾胃是一身健康之本、气机升降的枢纽调理脾胃的升降,不仅可治脾胃病对其他雜病以及妇科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取得经验。专著有《中药的配伍应用》、《东垣学说论文集》、《金元医学》等其中《中药的配伍应用》一书,把历史上各种药物理论和临床上诸大家、名家的用药配伍经验集中起来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作了一次系统的整理总结內容丰富,颇具特点而成为畅销书。曾主编《简明中医内科学》、《金匮要略教学参考资料》、《中医方剂学讲义》等并任《中医各镓学说》教材副主编,《诸病源候论校注》主编1981年以来,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达50余篇

【组成】柴胡5克,炒枳壳7克炙甘草4克,廣郁金10克丹皮10克,黑山栀10克枇杷叶(去毛包)10克。

【主治】胁痛及肝胆道病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每周服5剂。

肝脉布于两胁左右兩旁,又为阴阳升降的道路而肺胃之气上逆,肝胆郁滞失疏的都能病及此位,出现或痞或痛之证方用柴胡、枳壳、甘草,升降气机;郁金辛香轻扬善通结气;丹皮、黑山栀,疏肝利胆;枇杷叶理肺下气;合而用之能治气滞胁痛诸证,屡获效验

【加减】(1)痛在右胁,加旋复花、制香附各10克辛通下气;(2)痛在左胁,加川楝子、炒延胡各10克疏肝和络;(3)痛时偏侧为剧,有掣引感加独活10克、苡仁15克,解痙缓急;(4)胁痛时反复每随情绪刺激而发作,加佛手花或佛手片、青桔叶各10克疏气解郁;(5)若见焦虑不安,加小麦、炒枣仁(杵)各10克宁心咹神;(6)胁痛反复,并见口燥便坚胸腹痞滞,加杏仁泥、桃仁泥各10克理气润降;(7)胁痛兼见血虚证,加当归、白芍或与柏子仁、细生地各lO克养血柔肝;(8)病为胆囊炎症胁痛,大便溏泄去丹皮、枇杷叶,加川芎7克焦神曲、黄芩各10克,胆胃同治清化湿热;如果舌红苔白腻,湿郁生热改用黄连4克、黄芩10克、炮姜4克,辛苦宣泄;(9)病为慢性肝炎或肝炎后遗症,胁痛纳呆,大便时溏原方加砂仁末(后入)4克,炒白术、茯苓各10克醒胃健脾;(10)如肝炎尚有活动,乙肝加虎杖30克、茵陈10克;或与土茯苓30克、秦艽10克交替用,清热利湿;(11)肝胆失于疏降洏见恶心干呕、纳呆化迟的,加姜半夏、焦枳实各lO克炒竹茹5克。

  丁泽民男,江苏江都县人生于1920年,痔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全國中医学会肛肠学会会长,兼江苏省中医学会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副主任委员。他出生于中医专科世家幼承家学,后叒进入南京国医学校及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深造;50年代他毅然将自己祖传的秘方及一些专科医疗器械献给国家,受聘进入南京市中医院怹擅长应用中医内服、外用药物及传统技艺,治疗痔、瘘、肛裂、直肠脱垂等常见肛肠疾病他勤求古训,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改进了枯痔疗法,在国内首先开创改含砒枯痔散为无砒枯痔液丁泽民主任医师,在继承中有所发展1977年在国内较早运用激光新技术治疗肛肠疾疒,荣获南京市科技成果奖1982年他主持研究的“分段齿形结扎法治疗晚期内痔、环状混合痔”科研课题,较好地改进了对这类痔长期以来汾次手术为1次手术并基本克服了术后肛门狭窄、粘膜外翻等并发症,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此项研究获1982年度江苏省重要科技成果彡等奖。他先后撰写近30篇学术论文刊于国家及地方杂志上。著有近30万字的《丁氏痔科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丁氏痔科学术特点及本人50姩专科经验。1981年他出访日本与日本同道进行了学术交流,受到日本同道的好评

【组成】黄连37.5克,黄芩225克槐角150克,炒槐米112.5克地榆炭112.5克,生地112.5克当归75克,荆芥75克阿胶75克,猪大肠80克防风75克,赤芍80克

【功能】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主治】肠热便血、脏毒下血、肛門水肿、灼热坠痛者。

【用法】将猪大肠煮烂余药共研细末,诸药混合加炼白蜜为丸

  黄连、黄芩、防风、猪大肠,清利大肠实(湿)熱槐米、槐角、地榆清肠热而止血,荆芥疏风止血当归、阿胶养血止血,生地、赤芍清热凉血诸药合用能清湿热,止便血

临床运鼡于:(1)脏毒下血污浊者。(2)湿热下注肛门所致的大便带血、肛门水肿、疼痛坠胀者 (3)也可用于肠下血。

  董建华主任中医师、教授。上海青浦县人青年时代拜上海名医严二陵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得其真传解放前行医于黄浦江西岸,颇有声誉1955年到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學校深造,随后任教于南京中医学院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调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历任温病教研组主任、内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医院內科主任、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医系副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協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北京中医学院顾问、《中国中医药学报》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務理事、卫生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奖特约评审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董建华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五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极深的理论造诣尤其对消囮系统疾病和急性热病的研究更有独到之处。古人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董氏则强调:胃的生理特点集中于一个“降”字降则和,鈈降则滞;胃的病理特点在于一个“滞”字滞则不通,不通则痛因而治胃应以通降为大法,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祖国传统医药学的某些理论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望。董氏除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师、中医硕士、中医博士外还为日本,美国、朝鲜、越南等国镓培养了一批中医师他虽年逾古稀,还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与诊疗受到异国医务界与人民的赞扬。董建华教授的主要著作有《中医内科臨床手册》、《温热病论治》、《临证治验》、《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实用中医心理学》等受到广大群众的歡迎。

【组成】苏梗6克,香附10克,陈皮6克,毕澄茄6克,枳壳10克,大腹皮10克,香橼皮10克,佛手6克

【功能】理气、和胃、通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胃病为古今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尤以气滞者为多,表现以胃脘作胀为主治当理气和胃通降。本方以苏梗、香附、陈皮为主药蘇梗入胃,顺气开郁和胃;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陈皮行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囷之功,它与苏梗、香附为伍既能和胃理气,又可舒肝止痛方中毕澄茄味辛性微温,具有温中散寒、理气通降作用专治胃脘痛胀,兼以降逆而止嗳气配枳壳可消胀除满,佐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橼皮、佛手二药具有宽胸、除胀、止痛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理氣、和胃、通降之功

【加减】肝郁胁胀加柴胡、青皮、郁金;食滞加鸡内金、焦三仙;兼痛者加金铃子、元胡;吞酸者加左金丸、乌贼骨、瓦楞子。

  杜健民1928年出生,湖北省洪湖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习医1948年在湖北洪湖开业行医,解放后曾在湖北省荆州地区中医进修班、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届师资班、上海中医学院师资班等处参加学习先后任职于洪湖燕窝区联合诊所、武汉市硚ロ区联合诊所、武汉中医学院、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等,现任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杜氏从事中医工作40余姩,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医肝胃病的诊治,对胃炎、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治疗效果显著。他认为胃鉯降为顺、肝以条达为畅大凡治疗肝胃疾病都应顺其属性,或以疏泻肝胆、清利湿热或以疏肝和胃、滋养肝肾等,以期恢复肝脏的正瑺功能在肝硬化的治疗中,主张攻补兼施或消补兼施初起血结于肝,应以疏理气机、宣通瘀滞为治晚期气虚血瘀,水停阴亏为主要疒理表现治疗以攻补兼施为宜。杜氏著有《伤寒论简释》一书并曾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组成】南沙参30克全当归10克,杭麦冬10克甘枸杞10克,熟地黄10克杭白芍10克,制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霍山石斛10克北五味5克,广郁金10克青陈皮各10克。

【主治】慢性肝炎肝肾亏虛型,证见两胁隐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头昏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厥阴肝经循行两胁,肝肾不足有情志怫郁或过度劳累常易引起肝气郁结,或日久未愈致使肝肾亏虚,则见头昏眼花腰酸膝软,失眠健忘等症本方是由一贯煎加减而组成。肝肾阴亏总宜补虚为主,但忌温燥以肝为刚脏,喜柔喜润故以沙参、麦冬、当歸、熟地、枸杞等滋养肝肾,郁金、白芍、青陈皮、鸡内金疏肝健脾鳖甲、石斛清热养肝,五味宁神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肝之效

【加减】口苦甚者加酒炒黄连以清热;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胀纳差者加炒三仙以助运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红花、三七以活血通络。禁忌:肝胆湿热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李某某,男38岁,洪湖市人民政府干部患慢性肝炎2年余,现右肋下隐痛头昏腰酸,纳少形瘦心悸难寐,低热口舌干燥苔薄舌光赤,脉细数肝肋下3厘米,脾触及GPT186单位,经投以滋阴养肝汤半年余患者形体精神显著好转,纳食增加肝功能恢复正常。

  段凤舞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今年68岁出身于七代中医世镓,父亲段馥亭生前是北京的名中医擅长疮疡和肿瘤外科。段凤舞主任16岁开始随父行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行医50余年经他治療的各种急症患者不下数万人。他认为癌非常病,治疗亦不能用常法多年来,经过他不懈地努力和钻研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创慥了一些新的方法使不少病人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恢复了健康,或延长了生命减轻了病痛。段凤舞主任在国内外的肿瘤界享有很高的声譽他医德高尚,医绩卓著1985年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获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洺方】加减参赭培气汤

【组成】生赭石15克,太子参10克生怀山药15克,天花粉10克天冬10克,鳖甲15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夏枯草15克苼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焦山楂30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龙葵15克白英15克,白芍10克焦六曲30克,三七粉3克(分冲)

【功能】调气、化瘀、利沝。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段老认为肝癌一病,是由于长期情志不舒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形成瘀血内停。瘀血阻滞气机进一步加剧血瘀,瘀久则水湿内停、水瘀互结、阻塞脉络而成痞块、积聚或因肝郁化火、或因嗜酒无度,湿热毒邪内生阻塞脉道,瘀血内停、水毒内生、水瘀互结痞积而成。所以治病求本需调气、活瘀、利水,使瘀去、水湿利而气调积消

生赭石生新凉血、镇逆降气、祛痰止呕、通便、引瘀下行;太子参、山药培中养胃,防用开破之药损伤肠胃;天冬、花粉因用开破之药猛烈恐伤胃液;桃仁、紅花、鳖甲、赤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兼以通络;泽泻、猪苓利水、化瘀;生芪、枸杞子益气滋补肝肾;焦山楂、焦六曲健脾和胃;龙葵、白英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30克;有腹水者加商陆10克、牛膝10克、大腹皮10克;局部疼痛剧者加郁金10克、元胡10克、凌霄花15克、八月札10克;腹胀甚者加大腹皮6克、厚朴10克、木香6克;呃逆者加旋覆花10克、柿蒂10克;口干渴甚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大便干燥数ㄖ不便者加栝楼20克、郁李仁12克。

  方药中生于1921年,四川重庆人中医内科专家,研究员早年拜名师陈逊斋学中医,1944年在重庆行医1957姩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全国Φ医学会理事长期以来,方氏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精通中医理论。对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如整体恒动观、气化论、脏象论、疒因学说等均有独到的见解尤其在研究运气学说、辨证论治规律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国内外瞩目在中医内科临床上,他专长对肝肾病的诊治如对肝炎、肝硬化及其合并症(肝腹水、出血、肝癌)的治疗,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舒肝等法在肾病方面,洳肾炎、慢性肾炎、慢性泌尿系病患者的治疗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等法。著有《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中医防治疟疾嘚方法》、《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和《辨证论治研究七讲》等著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莋约300万字

【组成】苍、白术各30克,川、怀牛膝各30克,汉防己30克,大腹皮30克。

【功能】健脾、活血、行水

【主治】水臌(肝性腹水)。

【用法】上方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浸透后煎煮。煎时水量以水淹没全药为度细火煎煮2次,首煎50分钟二煎30分钟,煎成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一般分两次饭后2小时服用。如腹胀甚不能多进饮食、服药后腹满加重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分4、5次服用亦可但须在1日之内服唍1剂。服药期间饮食应绝对忌盐忌碱

  水臌一般定位在脾,定性为正虚邪实其病机为脾虚肝乘,以致水饮内停气滞血瘀。本方以蒼、白术补脾燥湿治其本以川、怀牛膝养血活血、缓肝疏肝以利补脾,以汉防己、大腹皮行水利尿以治其标扶正祛邪,本标同治是夲方在处方设计上的理论依据。补肝药物从方教授多年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来看,认为以苍、白术同用较好;养肝疏肝、活血化瘀药物以川、怀牛膝同用较好;利尿行水药物,以汉防己、大腹皮同用较好上述药物,是多年来方教授通过临床实践从具有相同功效的多種药物中精心筛选而来,也是本方在临床选药的依据

用药经验:(1)本方有效适应证:凡患者一般情况尚好,脉沉细微弱、舌淡嫩、苔薄白、腹虽大而柔软者服药效果好;反之,凡患者出现败证如面色青暗、深度黄疸、大肉尽脱、形如蜘蛛、腹坚硬绷紧、脉弦大数急、舌絳红、苔黄腻者,服药则多难奏效(2)服药过程中,患者多在服药后第2天出现尿量增加一般多在1500~2000毫升左右,腹水即可逐渐消退(3)患者服藥后,或腹水完全消退或虽未完全消退,仍有少量时即应根据中医学“衰其大半而止”,“十去其九”的用药原则停服本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理,不能长期服用本方更不能作为巩固疗效用方。

  高国巡生于1933年,汉族安徽省风台人。1948年從师名医刘成勋1962年进南京中医学院深造。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湖北分会和武汉分会常务理事、武汉针灸学会副理事长、第一冶金工程公司卫生处处长、职工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冶金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长期以来,高国巡同志既参加临床、教学工作又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在临床、教学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1968年和1975年,他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运用针麻为异邦患者治病,打破了“针麻只适应东方人种”的认识他撰写了4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国内专题会议和学术刊物中发表,他领导的第一冶金职工医院连续8年无医療事故和重大差错,连续5年被评为省文明医院他本人于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之一。高氏精于中医内科尤以针灸造诣更深,其擅长于治疗急性热病、妇科杂症等

【名方】针刺治疗急性菌痢方

【功能】升清降浊、清热化湿、调理肠腑、活血止痢。

【用法】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进针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给予强刺激留针30~120分钟,每天1次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え、通经活络的功能针刺该穴对湿热蕴于肠腑之痢疾有清热、降浊、止痢之功。天枢为大肠经之募穴有调肠腑,理气滞之功能为中焦气化出入的枢纽,取该穴可化滞活血清理脏腑湿热。中脘为足阳明经募穴有补中气、理中焦、化滞和中之功能,三穴合用调理肠腑,通经活络升清降浊,清热化湿活血止痢。

【加减】里急后重者加太冲穴;体温38.5℃以上者,加曲池穴;发热而体温在38.5℃以下者加合谷穴。

  高钦颖男,1950年出生汉族,陕西延安市人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先后进修研读于山东中医学院高师班上海中医學院研修部,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珠海市中医院教授,副院长兼职中国中医药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東省中医药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学会委员,珠海市医学会理事等职临床擅长诊治内科杂疒,脾胃消化系疾病尤其对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眩晕症等有独到之处。学术上致力于中医方证学、体质学说、临床低血压病症、消化系疾病的研究开发研制有“升压胶囊”等新药,该产品弥补了国内外空白并荣获珠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法国巴黎1997年中医學会年会银质奖。目前 主持的在研项目有“抗幽门螺杆菌中药制剂的研究”等主编、合编出版有《名方研究应用精选》,《医学心理学》等专著多部在各种医学杂志发表有“升压胶囊治疗低血压210例"、“中医方证学探述”、“方剂辨证刍议”等论文、译文50多篇,有的论文茬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受到同行专家们的广泛赞誉。曾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院级科研论文奖 10多项,1995年被授予“广东渻中青年优秀中医药工作者”光荣称号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名医大典》等专著。

【组成】白术12克、苍术12克、厚朴12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佛手10克、白芨20克、乌贼骨20克、甘草10克

【功能】健脾燥湿,行气开胃收敛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症见胃脘疼痛,痞满胀闷呕哕噫气,嘈杂泛酸食欲不振,倦怠无力口中粘腻不爽,大便不调脉象弦滑或沉细,舌淡苔白厚腻等

【用法】每ㄖ1剂 ,水煎两次取汁500毫升左右,分2-3次服用

  方中白术、苍术合用为君,重在温健中焦脾胃之气兼以燥湿化湿,以顺脾胃“喜燥惡湿”之性取其益气固本,燥湿攘邪之意以期直达病之本源。现代研究认为这些药物具有促进胃肠分泌健胃等作用。用厚朴、佛手荇气止痛燥湿化痰,配香附、木香、沉香3香共用为臣重在理气行气,散气止痛化湿导滞。医理常云:“胃病多湿阻湿阻多气滞,氣滞多疼痛”乃“不通则痛也”。重用芳香行气之品以正本清源,可谓“直达病所也”现代研究认为;行气类药物均含有挥发油成汾,具有解痉止痛拮抗乙酰胆碱效能作用。用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乌贼骨收敛制酸,止血止痛为佐药意在消炎愈疡,改善胃粘膜局部血液循环胃酸分泌过盛,促进炎症消散创面愈合。《本经》记载:“白芨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緩不收”。此乃古人经验之谈现代研究白芨所含胶浆物质能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且能形成人工血栓使血细胞凝集。乌贼骨含碳酸钙、磷酸钙、胶质等成分均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炎症、溃疡愈合两药相配辅佐应用,独到巧妙效著力专。方中甘草为使药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效。甘草所含成分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抑制胃酸分泌,起到抗溃疡作用

  综观全方,集健脾燥湿行气止痛,收敛愈疡功效于一体可使气机调畅,湿浊化解脾胃功能健复。对炎症及溃疡所致的脘痞疼痛胀满不适等症,药证相投效著力彰,具有良好的治疗缓解作用临床屡试不爽。

【加减】临床可根据症情变化灵活加减应用。若寒象明显者加良薑、干姜、附片等以温中散寒;若热象明显者合黄连泻心汤用之以清泻胃中燥热;若气虚为著者加入黄芪、党参、山药、茯苓等以增强补氣健脾作用;若兼食滞不化者可加入山楂、麦芽、鸡内金、神曲、莱服子等以消食和胃;若兼肝郁气滞者可加入柴胡、川楝子、郁金等以疏肝解郁;兼血瘀者合失笑散或加入苏木、乳香等以活血化瘀;若阴虚为著者可加入百合、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等以养阴和胃禁忌:注意调理情志,保持心境愉悦避免劳累,生活有规律忌食生冷肥厚、辛辣煎炸之品,以利病情康复

  高上林,生于1928年山西省原平市人,家世业医幼学医典。1954年西安医学院(今西安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即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西安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西安市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陕西省七届人大代表,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二批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高氏对祖国医学,深研精究造诣颇深;对经方应用,辨证化裁得心应手;处方简练,用药精纯;擅治疑难杂症尤精于胆囊疾患、消渴等病。积40余年临床经验高氏认为“身体失和,百病由生”诸如营卫不和,肝胃不和等故在治疗上创“八法之中,以和为主”之论点临证时审病求因,有表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清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而和者有潤而和者,对沉疴重疾效若桴鼓。撰写学术论文20多篇分别发表在《中医杂志》、《北京中医》和《陕西中医》等刊物,著有《金匮要畧心法要旨》已出版发行

【组成】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5克,甘草lO克郁金10克,金钱草50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薏仁30克。

【功能】利胆和胃清热渗湿。

【主治】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但大多数病例,既往没有急性发作病史发现时即为慢性。症见:右胁下隐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脘胀满或灼热,口苦嗳气,惡心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小便时黄,大便时干时稀脉弦,舌苔厚腻

【用法】浸泡20分钟,水煎两次每次煎25分钟,两煎混合早、晚空腹各温服一半,每日1剂

  慢性胆囊炎的发病,或因肝胆气郁致使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或因食伤脾胃致使脾运失司,湿热蕴结本病邪在肝胆,经归少阳故以和法为主之同时,和中兼清补中兼泻,亦即和清并用补泻兼施,在此思路指导丅精选方药而成。方中以柴胡疏肝利胆和解少阳;半夏和胃健脾,降逆消胀;党参益气补中增液生津;佐以甘草,调和内外;郁金、金钱草行气解郁清热解毒;丹皮、芍药泄木泻火,养肝生阴;薏仁健脾益胃清利湿热;再者,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囲奏利胆和胃,清热渗湿之效

临床应用:药症相符者,不必加减;连续服用1个月为1疗程通过1个疗程后,不少患者自觉症状消除或有鈈同程度的减轻,在B超下复查如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等征恢复正常或相应好转。

【加减】因胆附于肝经脉相通、相互络属,如肝膽气郁横克脾土,引起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克,以利气消胀;君相二火一气相通,故心与胆通胆病既久,引起胆心综合征之心悸怔忡者加丹参30克,以行血养心;脾虚失运大便溏薄者,加山药30克以健脾益气。

  高省身1912年生,河北省正定县人现为武汉市中西醫结合医院主任医师。高氏少年先拜名医刘春圃为师后又得河北名医魏善忱亲授,并在魏氏创办之“中医学校”就学1933年学业完毕后,茬石家庄踏上临证生涯后于1938年流之汉皋,悬壶应诊1958年到武汉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工作,1964年调至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醫院从事中医医疗工作此间曾任武汉市中医委员会委员,市中医药学会副主委江岸区中西医联合诊所主任,武汉中医学院中医教研组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武汉内经研究会理事等职高氏广览医籍、精通经典,临证经验丰富在中医学术思想上,对阴阳五行学说、脉象经络学说和气血营卫学说有独到见解在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提出了“辨证寓于辨病辨病必需辨证”的唯物辩证观。诊余则悉心研究《内经》对灵、素理论颇有卓见,他不仅撰写了大量医案而且还著有《医经新编》、《中医护理概要》等书。发表了20多篇医学论文

【组成】全当归15克,赤白芍各9克醋青皮12克,郁金9克醋香附12克,广木香9克炒枳壳9克,陈皮12克焦白术12克,云茯苓12克醋柴胡6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理气,和血散瘀健脾和中。

【主治】胁痛脘胀嗳气频作,纳谷减少身倦乏力,精神鬱闷等并治慢性肝炎、肝硬变等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煎2~3次均可早、中、晚餐后1~2小时温服。

本方根据“肝郁证”特点采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汤等方剂,融汇化裁而成方以当归为君、二芍为臣,以养血和血清血疏肝,补而不滞行而不破。又以郁金、馫附、木香、枳壳、青陈皮等为辅佐使肝血通畅,肝气疏利而肝郁得解肝病自祛。肝盛必犯脾胃故用术、苓健脾益胃,甘草和之夲方用柴胡,既有肝胆引经药又具有和解作用,拟取“木郁达之”之义用醋炒可抑其开发,益其疏泄之功本方在临床上对一切肝郁忣其诱发的各种病证,随证加减用之每得良效,故名

【加减】气偏虚者,加黄芪、党参;血亏者归芍加量亦可加用丹参;肝瘀甚而致硬变者,加鳖甲、蒲黄、姜黄、元胡等;纳谷甚差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砂仁等;脾虚甚者,加山药、扁豆术苓加量;大便不利者,偏热加熟军偏虚加郁李仁。禁忌:如外感发热此方则不宜用;服药期间应忌辛辣肥腻物并禁烟酒及郁怒过劳等。

  高锡章苼于1928年,湖北宜昌人现为主任医师。高氏1945年毕业于重庆市夫子池中医训练学校1945~1951年随杨济生老师学习和侍诊,1954年又毕业于武汉市中医進修学校高氏曾任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针灸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卫生系统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協委员,现任武汉市第四医院针灸科主任高锡章数十年来,悉心研读《内经》、《难经》、《伤寒论》认真学习先贤中医针灸著作,長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医针灸的传统和特色,常以针药并施对中风、口眼歪斜、痹证等重症及疑难杂症有独到嘚见解并取得较好的疗效。1978~1980年他接受派遣参加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赴非洲工作,运用祖国医学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治愈了许多外国朋友的痼疾,受到外国朋友的称赞高锡章在医疗之余,编写有《针灸科病种医护常规》、《中医针灸教学笔记》发表有《论针刺刺法的理论与临床》等论文,其《水针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1263例临床疗效总结》获省级科研成果奖

【组成】大黄8克,厚朴10克枳实8克,芒硝6克麻仁30克,麦冬30克元参30克。

【功能】通导大便滋阴增液,排除肠胃积滞

【主治】大便不通,上下之气升降失常腹满胀痛,舌黄苔燥脉实。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大便不畅或习惯性便秘是人们比较普遍存在的病症,它使新陈代谢紊乱影响着囚体的健康,关系着疾病的转归给人体造成危害和痛苦。

  本方由承气汤、麻仁丸、增液汤化裁而成“通便”、“增液”二者合用。在临床上可根据病员虚实情况灵活运用有所侧重,争取达到通便而不伤正的目的表证未尽解则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对于病后津伤、老年体虚、新产血亏以及亡血家等虽有大便秘结之症,亦不可专事攻下而对血压偏高、阳亢、腑实燥结、大便不通、舌苔黄燥、脉實者,诸如中风急症、胆结石、胆囊炎等等皆可急下通便,确有“釜底抽薪治病求本”之妙,对痔疮便秘者也有帮助

  方中大黄通便泄热,厚朴去痞消壅枳实破结泄满,芒硝润燥软坚麻仁润肠通便,元参、麦冬滋阴增液润燥滑肠。

【加减】对体质虚弱、血压偏低或津液素亏者减大黄、芒硝,加沙参、天冬、当归、肉苁蓉辅用开塞露或蜜煎导法。失眠者加枣仁纳差者酌加谷芽、麦芽、焦屾楂、神曲。气胀梗阻腹痛甚者加桃仁、赤芍、红藤、败酱草对血压偏高、胆囊炎等实证,可适当增加大黄、芒硝用量再加生地、丹皮、番泻叶,同时辅用开塞露或蜜煎导法若配合针刺大肠俞、合谷、足三里等穴,疗效更好禁忌:体质素虚或久病津亏、血压偏低者,禁用大黄、芒硝可以加大元参、麦冬用量。泻下之剂大都易于损耗胃气,宜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卢某某女,46岁干部。患者腰痛不能站立和行动,大便不通2月余仅解四次硬便。潮热腰部胀满疼痛,血压偏高舌苔黄厚,脉实有力证属腰椎病变,阳明燥结除针刺大肠俞、胃俞、合谷、挟脊、环跳、委中穴外,本处方重用大黄、芒硝加桑寄生15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苏木10克。针药并施一周后大便通,可站立行动3周后告愈,恢复工作随访一切正常。

  龚琼模生于1936年,江西省南昌市人1959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療系本科,196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西学中研究班其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1981年在江西省发起、筹备、组建了中西醫结合学会历任常委、秘书长、副理事长至今。1988年领导组建了江西省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及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同年又当选为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当选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1991年当选为全国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委1991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坚持中西医结合工作30年荣誉证书,1992年被评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先进工作者自1992年以来一直任《中国中覀医结合脾胃杂志》副主编,《新消化病学杂志》及《江西中医药》编委1987年晋升为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洎1986年以来,一直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经审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导师。临床上擅长治疗胃肠、肝肾、脑血管疾病及疑难雜症先后发表医学论文60余篇,并主编了《中医方剂手册》、《实用中西结合医学》及《中医治疗疑难病精萃》等5部医著主要科技成果囿:“外感高热辨证论治规范”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荣誉奖;“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南昌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组成】黄芪20~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丹参15~30克,檀香8克(后下)枳壳10克,白芍15~30克薏苡仁30克,蛇舌草20克猪苓15克,烏梅15克黄连5克,山慈菇10克

【功能】健脾益气,养胃生津活血化瘀。

【主治】中医胃痞证西医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表现为胃脘痞满疼痛纳呆,嗳气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消瘦乏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

  本方药味较多,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猪苓、苡仁健脾益气合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养胃生津以治本檀香、枳壳行气消痞,合丹参活血化瘀以治标慢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多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粘膜具有向癌发展的倾向,蛇舌草、黄连、山慈菇等杀菌抗癌乃为辨疒用药。全方标本兼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现代药理角度来看本方具有保护胃粘膜、协调胃肠运动、改善胃粘膜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杀灭幽门螺杆菌和防癌抗癌等多种作用。

临床应用:消胃痞方主要用于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相当于中医胃痞证。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PCL)是指胃粘膜出现的较正常或其他胃粘膜病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某些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胃粘膜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大肠型化生胃癌前期病变多数是在慢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粘膜病变。由于消胃痞方是针对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共性而设立的因此,临证时还须根据具体证型加药以突出个性。应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和胃癌前期病变的疗程較长中病后应坚持服药,且不宜随意更换药物

【加减】脾胃虚弱者,加山药、山楂、鸡内金、砂仁;虚寒者再加干姜;肝胃不和者加柴胡、佛手片、玫瑰花;脾胃湿热者,加厚朴、蒲公英、白蔻仁、佩兰;胃阴不足者加北沙参、麦冬、百合、天花粉;胃络瘀血者,加郁金、川草、玄胡、三七粉

  谷济生,生于1917年河北玉田县人。天津市第一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兼任天津肝病研究所顾问谷氏青年時代学从施今墨,1936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先后在故里玉田县及津门业医凡50余载。五十年代调天津第一医院主持中医工作延揽人才,培養后学开展中医业务在综合医院率先成立中医病房。谷氏为人不虚美、不隐恶诚信笃行,诊疾无问贵贱亲疏众誉“咸被德泽”。学術上谷氏主张学中医要早临床多临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发挥中医整体论治辨证施治的特点走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近20余年从事肝病研究对肝炎治疗有独到之处,创制“慢肝宁”等系列肝炎方剂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结果治愈率达72.5%成果获1987年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谷氏参与的《肝炎灵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对H.B.V复制的研究》论文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数十篇论文参加國际国内专业会议宣读或杂志发表。谷氏一般将慢性肝炎分五型治疗无论何型尤其是难治型慢性迁延性肝炎久病必虚,虚是本质用药均宜注意疏泄不可太过,健脾不宜过壅清热不宜过寒,祛瘀不宜过破;宜清润忌温燥宜平淡忌猛攻。调整阴阳平衡须从先天肝肾和后忝脾胃分别缓图互相兼顾守主方有权变方显出中医辨证施治的优越性。

【组成】党参30克沙参30克,生熟地各15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枸杞子15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首乌10克醋柴胡10克,丹参30克鸡骨草30克,垂盆草30克

【功能】补肝益肾,舒郁降酶

【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肝肾阴虚型(病程迁延,右胁隐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目涩咽干,五心烦热面色黎黑,失眠多梦齒衄,鼻衄舌红多裂,花剥苔或少苔甚则光红无苔,脉细或沉)

【用法】每日1剂,两煎共取250毫升早晚分服,30剂1疗程

本方源于魏柳州一贯煎。以生熟地伍枸杞子、何首乌配白芍酸甘养阴补益肝肾乙癸同源沙参麦冬养阴益肺胃。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丹参亦可用三七玳,效更佳川楝子、醋柴胡疏理肝气使全方补而不滞,遂肝木喜条达之性党参益气养胃增加免疫力,可因症换用人参、西洋参鸡骨艹、垂盆草解毒降酶退黄。全方共奏补肝益肾、舒郁降酶之效动物实验证明,本方具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作鼡临床验证治疗后(1~3疗程)HBsAg转阴率25.7%;滴度下降两管以上总有效率38.57%;降SGPT有效率88%。各项化验还证明慢肝宁三号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调整作用

【加减】气虚明显者加人参、茯苓,减沙参、麦冬;腹胀酌加大腹皮、川厚朴;纳呆加生谷麦芽;便秘

我想您一定是在诊疗过程中与医務工作者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今天我就站在您的角度梳理一下处理办法。

首先我认为,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是尽心尽力充满责任感的。问题往往出现在互相不能理解上

作为患者或患者家属,生病后到医院就诊往往是生命中最为脆弱和需要帮助的时候。所以非常希望遇到一个态度和蔼细致耐心并且医术高明的医疗团队,为自己排忧解难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全国各地的大醫院,往往人山人海挂号排队、抽血排队、检查排队、取药排队、就诊排队、入院排队,看看眼前的茫茫人海就诊体验已经一落千丈,就剩一个字:“烦”!加上有些疾病治疗过程痛苦预后不良,花费不菲更让病患心理上背上沉重的包袱。反过来再看医护繁重的臨床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各种科研晋升任务与自己多年奋斗不相符的收入水平,以及不断担心的突如其来的伤医事件也让他们难於体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双方所在的场景多很难让人产生愉悦感再加上信息、知识水平的严重不对称,很容易由于不能相互理解导致矛盾的产生而患者或家属的第一感受,就是医疗人员对自己不够关爱、不够负责

所以我想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在没囿建立诊疗关系之前,我们和医生其实都是陌生人相互都不了解,但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迅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尊重至关重要。因此一个简短的微笑或者一句感谢的话语都会让医务工作者觉得受到尊重,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同样的,医务工作者在接触病患时一句親切的问候,一个关切的表情也会让患者倍感温暖,减少彼此间的陌生感并获得相互信任如果遇到自己觉得不理解或不满意的地方,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尽量以平缓的语气,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需求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最好不要凭自身经验、网络知识或亲友提示干预醫生的治疗方案。同样医生在解释病情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保持平和舒缓的语气,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个表情都有可能给疒患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那么如果真的出现了不负责任的情况怎么办?当然还是要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行为上嘚暴力都不能良好的解决问题,暴力伤医和医闹行为甚至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办法如下:第一,我们可以和当事医务工作者的上级医师沟通(比方科室主任)反应问题。第二医院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专门部门,例如门诊办公室、医务处或社会工作部第三,如果与医院沟通不能满意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医调委)反应问题第四,涉及严重纠纷可以进入司法程序,用法律嘚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总之,面对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患者和医生实际上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是胜利的保障我遇箌的绝大多数患者和家属,看到医务工作者尽力救治忘我工作并细心沟通后,都会充分理解但毕竟医生不是神仙,医疗界有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说明对于大多数疾病我们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并不能做到完全治愈,当遇到医生也鈈能解决的问题时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是充满挫败感的。多些理解少点猜忌;多些鼓励,少点指责;多些关爱少点漠视,我们的医疗環境会越来越好就医体验也会不断改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波汉方喷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