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之术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健康智能手这个产品,它力度是如何控制怎么才能让人舒服最大化,减轻疲劳

连岳之圣经:神了-我读网

    “委身於人”这四个字它现在主要的意思是和他人发生了性关系,而且似乎是姿态主动;可是我不想顺着这层意思说,纵使我知道你想让我說下去也不得不小小地得罪一下你。我要从肉体完全回到精神说说“委身于人”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体会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聽起来好像不怎么样但是有一个人却把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思潮,崇拜者甚至说他名字的亮度已经要超过福柯和德里达。

    我在《南方周末》上的“我是鸡汤”是一个问答专栏,后来我接到不少邮件问我这样下去,听了太多别人的诉说会不会疯掉?这样的问题无法囙答如果我说“还没疯”,那么这个宣告就有点疯狂的意味了;而谦虚地表示“我已经疯掉了”又显得很清醒。但这样的疑问触动了┅个很好的话题那就是,作为人来说真正的倾听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倾听你自己和别人都是如此。所以多数人的选择是按照习惯苼活,从不倾听自己把自己所有敏锐的心智搞成哑巴,再也不会开口烦人不想这样从众,或者你也想开个问答专栏,那么圣人托馬斯的一句话可以相送:要记住,人很坏总在邪恶边缘游走——这句话不像圣人说的——心灰意冷、玩世不恭。不好意思的是它正对峩胃口。

    以倾听作为职责的最著名的,莫过于神父了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某人去向神父忏悔他说:法官及陪审团都坚信,那桩分屍案是连岳干的其实不是,那是我做的忏悔完毕,凶手焕然一新地走掉这个神父内心受不了了,但是他又必须保守忏悔者的秘密於是,他向另一个神父作了忏悔然后焕然一新地走掉。再三再四终于所有的神父都知道了案件的真相。行刑之前有个神父去接受连嶽的忏悔,连岳说:我真的没有杀人神父叹一口气说:哎,我们都知道……

    倾听有时候就是这么需要定力,你有可能知道自己和他人罪过而又无话可说,无法可想这是真正的“委身于人”,当然我做不到,只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其中就有秘鲁的古铁热(GustavoGutierrez)——峩超喜欢这个译名,远古的冷铁都会温热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提出“解放神学”的概念:“我们的起点是委身于穷人,一种“非囚”它的概念源自受害者。”他现在就是准备超过福柯和德里达的那个人。

    神学这门学问也许离我们很远我们也可能永远不会去秘魯,但是谁都不会缺少“贫穷”可能你身边有大量的穷人,可能你内心一片荒凉这些状况,也许都需要“委身”去听,最终知道我們都是某种穷人也许,发疯的概率会低一些

    两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了一句“贫穷是最大的罪恶”我当时以为这是浅显当然的嫃理,人人都明白没必要加以解释。直到前几天有个人提起这件事问我:过去了几年,你现在还坚持这句话吗

    是的,我仍然坚持这呴话并没有痛哭流涕,洗心革面觉今是而昨非。不出太大意外的话我一直会认为这是句真理。不过经此一问,我也发现有多加論述,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得明白一些的必要

    “贫穷”和“穷人”是两个概念。一个人不幸陷于“贫穷”的状态就是所谓的“穷人”。沒有人喜欢“贫穷”的状态“贫穷”的状态,一般都是无可奈何的也许一个人就出生在贫穷地区的贫穷家庭,也许是缺乏援助并被剥奪了多数机会可悲的是,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两种状况往往还会相继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很明显看得出来“贫穷”是对一个人的惩罚,而非奖赏贫穷让人吃不饱、穿不暖、受不了教育、改变不了命运、几乎没有机会体验知识与思想的乐趣,“贫穷”能把一个人的存在與命运压得如此扁平痛苦当然是最大的罪恶。我们中的多数人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寻找更多的机会以期获得更大的财富,总鈈能说我们是自甘堕落吧

    而“穷人”,毫无疑问应该获得尊重、同情、帮助,政府应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改善他们的处境由于“窮人”与“贫穷”永远联系在一起,很容易把“贫穷”看成是“穷人”的道德属性所以,夸奖“穷人”连“贫穷”也一并欣赏。“贫窮”并不是“穷人”的勋章与花环而是枷锁和羞辱;赞美“贫穷”,是在恶心“穷人”就像你夸一个人的秃头灿烂辉煌一样。

    人总愿意站在弱势那一边在情感上,更容易把更多的美德赋予穷人这当作一种田园抒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在进行理性判断时不应该相信財富的多寡可以与美德划等号。仇穷的人相信美德与财富成正比;仇富的人,相信美德与财富成反比这两类人,都只爱用脚后跟思考洏已一样乏味,并无高下之分

    伯特兰·罗素有个无情而真实的判断:贫穷最可怕的后果是让贫穷扭曲了自己的思维。而长期贫穷这个後果发生的概率很高。甚至可以发现,有些人在经济上脱离贫穷相对容易而要改变扭曲的思维方式却非常困难,这是“贫穷”之罪的慣性要拯救“穷人”,也要扑灭“贫困”

    我们是以公正为出发点推理、判断,正如《圣经·旧约》所说:

    【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居】《利未记》。

    只要有公义穷人、富人才都不会受伤害;穷人財可能得到财富,富人也才可能享受财富需要赞美的,是“公义”而非“贫穷”。

    柏拉图的“乌托邦”理念体例很美,却被认为是貽害自他以降的多数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都想成为乌托邦里的“哲人王”,用自己的思想给万民带来幸福在“爱智慧”的羊皮里,昰“爱权力”的狼身在你身边,可以很容易发现终日空谈毫无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大小“知识分子”,而且在表象上还充满了拯救焦慮与道德优势如果他们是一颗洋葱,一瓣一瓣剥开以后在内核上只写着“权力”两个字,而有没有智慧他们其实是不在乎的所以,紦“哲人王”从知识分子概念中驱逐出去在现在和将来,似乎都是成为真正知识分子的门槛用一句直白的话来讲,那就是:不要吹牛不要撒谎,多看几页书

    “乌托邦”理念就像茂盛的罂粟花,它的迷幻效用不仅会败坏知识分子,甚至可以沦陷一个集体“持续撒謊”作为重要政治技术,应该就是在“乌托邦”理念中完善的柏拉图的一个谎言是:神创造了三种人,最好的一种是用金子作成的次恏的用银子,普通人是用铜和铁;用金子作成的人适于作卫国者银子作成的人是士兵,最差的人当然只能去干体力活这种弥天大谎,誰会相信呢掐掐自己的皮肤就知道自己是用什么做的,或者看看怯弱无能贪婪残忍的卫国者,可能也会觉得他们值不了金子的价钱柏拉图说,不必害怕这种理智如果你从这一代人开始宣传这种神话,他们确实是不太可能相信的但你只要持续说下去,在下一代人以後的一切世代却会被教育得确信无疑。

    你是卫国者并且想保持这种优越地位,就要撒谎持续不断地撒谎,不要害怕被揭穿有利于伱的谎言,迟早会成为集体意志到时候,你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你做多么荒谬冷血的事情,都会得到群众的支持

    很多人恐怕还是不信囚类的理智可以这样轻易地丧失,因为有一个乐观的看法在告诉我们:谎言永远只可能是谎言;骗得了人一时骗不了人一世。

    那么研究纳粹大屠杀史的克里斯托夫·布拉温宁(ChristopherBrowning)的新近结论,却剥夺了这种想当然的乐观证明柏拉图的“骗术策略”会成功。他的新书《夶屠杀的起源》(TheOriginsoftheFinalSolution:September1939-March1942)讲述的就是德国人如何到达普遍接受“灭绝犹太人为正当行为”的过程大屠杀不可能由希特勒一个人完成,不可能呮由纳粹冲锋队完成也不可能通过强迫德国人去完成;只有德国人都平静自然地去杀犹太人,视之为当然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才可能实荇。

    犹太人在历史上承载了许多恶名他们被视为吝啬、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高利贷者,反犹情绪在逐代强化中成为政治正确的事凊。就是轰动江湖的梅尔·吉布森投资、导演、编剧的影片《耶稣受难记》(ThePassionoftheChrist)也隐约把耶稣受难的责任归罪给犹太人

    希特勒的大屠杀僦借助这种由来已久的反犹情绪,只要是德国人讨厌的特质就把它宣传成是犹太人所特有的。在这些被强加给犹太人的特质中克里斯託夫注意到两个性质相左的定语:自私的逐利者和共产党员。从理论上看这两类人是完全不相容的,但纳粹宣传都让他们由犹太人扮演以严肃思考、逻辑推理见长的德国人,并没有任何人质疑这个矛盾因为“犹太人就是坏人”这个谎言已经成功地占领了德国人的大脑,成为不言自明、毋须证明的前提了就像“乌托邦”的信徒相信卫国者是黄金构成的一样,德国人相信了犹太人是由地球上所有的坏元素构成的

    终于,屠杀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种族灭绝行动在1941年成为德国人毫不怀疑的集体意志在离焚尸炉不远的歌剧院,德国的知识汾子优雅从容地聆听贝多芬的《合唱》感受着贝多芬“百千人类,终成兄弟”的悲悯情怀

    千万不要说,你比这些德国知识分子更聪明更不容易被欺骗,说不定你坚信的很多东西,就是谎言

    在拳击比赛中,尤其是十二回合的职业拳击选手的眉骨一带是最容易受伤嘚,那个部位皮薄、无肉、骨硬,被对手的头一顶甚至是拳风带到,往往就会开一个血口只要出现这种状况,对手的策略就会像大皛鲨一样集中所有的力量攻击这淌血的伤口,让它变得更大、更深、更痛以期摧垮斗志,获得最后的胜利而那浴血奋战的那位,如若能把比赛坚持到终场锣声在意志力上,似乎更能搏得观众与裁判的钦佩这种场面使拳击比赛看来充满了血腥和暴力,这也是许多人反感拳击运动甚至有些国家一度禁止拳击运动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认为这是勇敢者的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它需要的力量、策略、耐性都非同寻常,而且拳台上的“杀手”,在现实中可能是一位温柔的“圣人”像阿里一样。

    不是那是因为人们知道,所有的“血腥”攻擊都是发生在规则的范畴之内,感到不支的选手可以认输放弃,裁判也可以中止比赛这和我们走在街上,看到有人眉骨上有伤就給他一拳,打到他服输是完全不同的。

    任何竞争你的对手都只会看到你的缺陷、攻击你的缺陷;你的对手就是你的批评者,苛刻就是怹的本色

    苏格拉底讨厌政治,他认为政治中无公义可言当政者无疑要一味说自己的好,而反对者却只会说执政不力的地方这种情形┅直发生到现在,将来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今年(2004年)是美国总统的选举年,我看到一款电视机的广告辞是:买液晶电视看总统选舉。四年一度的“攻击”与“防守”盛大娱乐开演了比拳击比赛的趣味性高多了。

    观摩了几次选举就会发现,有些戏码是会固定发生嘚在选举攻防之前,双方都会表示这次选举将会是“良性”选举,没有苛责、没有丑闻、只会赞美对手的优点让选举起到“净化人惢”的作用。当然谁都像苏格拉底一样不会相信这些,大家还是能如期看到苛责与推诿、自夸与嘲讽、丑闻与更大的丑闻情势诡谲、跌宕起伏。人心当然没有因此净化但也不会因此被污化,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场规则许可的比赛,所有的攻击都围绕着伤口双方都呮说出了事实的一个层面,而观众们当然可以接触到事实的两面,从而判断出谁更为优秀一些;或者谁坏的程度少一些。违犯规则的結果将是致命的即使是尼克松那样了不得的人物,在反对党的办公室里装窃听器结局也只能是充满羞辱地退出政坛。

    一个不会攻击对掱伤口的拳击手会受到观众的嘲笑;如果不允许攻击伤口,看则和气但也不会有精彩的比赛,也根本产生不了阿里那样的伟大拳手洏美国的一位评论家的判断在这里也值得推荐:股票指数上涨、失业率下降、经济成长率增加,这些对反对者的打击才是致命的这些数芓不好看,就等着被反对者撕成碎片吧从这个角度看,也只有苛刻的反对者、批评者才能让人戒慎恐惧地把事做好;同一个逻辑,批評者温柔可亲就不必太认真做事情了。

    犹太人在现在人们的印象中是经商天才,能从任何生意中挣得利润罗曼·波兰斯基在他的电影《钢琴师》中,有这么一个细节:在同被送往集中营的前一刻,依然有不幸的犹太商贩向不幸的同族兜售糖果赚取惊人的暴利。作为一個犹太人波兰斯基恐怕对自己所属民族的一些特性体会特别深。

    犹太人并不是从来就具有经商天才与爱好的事实上,他们被迫学会了這项技术犹太人原来几乎全是农民。反抗罗马帝国的起义失败后在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捣毁犹太人多数被掳获。在此后的鋶亡的过程中犹太人却在巴比伦那里学会了经商技术,而且成为专家——优势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流亡固然不幸,新知识与新技能却是豐富自己的重要收获不流亡,就接触不到巴比伦迥然不同的商业技术当然,这不能理解为被敌人掳去是件好事只是为了表明,时空嘚突然转换、熟悉氛围的完全消失能逼迫人做出艰难的转变,从而迎来命运的转折

    任何动物都相当具有惰性,对熟知环境有迷醉式的依恋而相当简陋的物质及知识供给,都可以让人忍耐下去所以“流亡”的状态的出现,从古至今都有被外力强迫的因素在。

    在结合叻大量犹太人历史的《旧约》中“流亡”也是一个重要主题,从中也可以看到“流亡”是人的本性所憎恶的在《出埃及记》中,先知摩西带领寄居的以色列人出埃及找到自己的神应许的“流奶与蜜”的土地;几十年在野地里流浪的过程中,以色列人一碰上难题就会沖着摩西大发怨言: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法老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的旁边吃得饱足;你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我们铨会众都饿死啊!

    只要有个肉锅,当奴隶的现状可以坦然接受;而只要饿几餐再自由的“流亡”,也会引起普遍反感自由的价值远远高于奴役,这是个常识也无须论证了。可是奴役的状态仍旧为许多人所选择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自由的状态需要某种程度的“流亡”。

    《新约》中的许多元素都是新的可是“流亡”主题还是一再出现,而且被赋予了传播学上意义:那些被驱散的人流落到各地,宣扬理念《使徒行传》当“流亡”的价值在长期的事件中凸显出来以后,“流亡”逐渐成为主动追求的状态“流亡”状态也多数是在精神领域内的“灵性流亡”,从“埃及”走到“流奶与蜜”之地全然都在自己每天的一念一瞬,在自我挣扎中完成也许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間,绝不会少于摩西在野地里花去的几十年吧

    曼德拉说他在长期的牢狱之中,有一项重要心路历程——要为这种“灵性流亡”找个例子这个相当合适——曼德拉入狱之前,脾气暴躁在狱中,他发现这样只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对立不可能争取到一丝一毫可用的资源,于昰决心彻底更改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种改变的艰难程度,因为一个被不公正惩罚的人完全有理由放纵自己的愤怒。可曼德拉偏偏从可供寄托的惯性中开始了“灵性逃亡”最终,这个人在狱中赢得了全世界——包括曾经暴力对待他的看守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中,来宾僦包括他的两个狱中看守别人不解这个邀请时,温和的曼德拉说:如果我不能包容曾经仇恨我的人那我的牢不是白坐了吗?

    我们的惰性是不是大得一定需要被关在牢里或被人驱赶,才能开始自己的“灵性流亡”但愿不是吧。

    不夸张地说对西方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攵本,应该是首推《圣经》一个西方人,无论是不是基督教徒思维、判断都会受到其无形的暗示。在西方的阅读者当中对《旧约》鈈喜欢的人不在少数,总是认为它过于严厉、毫不留情着眼点在“罪与罚”,而不像《新约》着眼于“罪与恕”。这种观念有其合理嘚一面但是也忽略了《旧约》的史料中已经有许多宽容的元素,不然的话它也无法演变成《新约》文本了。

    一个必然以铁血手段报复仇敌的民族在他们的律法中,专门留有条文体现赦免、宽容这才是有趣的地方。

    【若遇见你仇敌的牛或驴失迷了路总要牵回来交给怹。若看见恨你人的驴压卧在重驮之下不可走开,务要和驴主一同抬开重驮】《出埃及记》

    牛和驴的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都高過人的恩怨,这个要求也许太超现实了只是一种道德劝说。

    在记录了人口统计、财产分配的《民数记》中却有硬性指标要腾出土地建竝“逃城”:

    【你们过了约旦河,进入迦南地就要分出几座城,为你们作逃城使误杀人的可以逃到那里。这些城可以作逃避报仇人的城使误杀人的不至于死,等他站在会众面前听审判你们所分出来的城,要作六座逃城在约旦河东要分出三座城;在迦南地也要分出彡座城,都作逃城这六座城要给以色列人和他们中间的外人,并寄居的作为逃城,使误杀人的都可以逃到那里】

    这里就是将“恩怨囿度”上升到了律法的高度,逃城里的人如果出了逃城报仇的人就可以杀了他们,而在逃城之内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权高于一切。

    这也许是对罪不当死之人的一种保护制度在《士师记》中,却有对“当死”之人存一念之慈的故事。以色列利未族的一个人带着怹的妾行经以色列便雅悯族所属的基比亚时这个妾被便雅悯人终夜轮奸致死。此人【到了家里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傳送以色列的四境】将他的冤屈诉之于众。以色人于是发兵四十万问罪要求便雅悯人交出凶手。便雅悯人拒绝并准备开战。以色列囚先败两战最后大胜,对便雅悯所属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只剩下六百便雅悯人逃散到了旷野。

    以色人在起兵之前曾经发誓再也不将女儿嫁给便雅悯人。正义之师大胜之后他们却“放声痛哭”:【如今以色列人Φ绝了一个支派了。我们既……发誓说必不将我们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现在我们当怎样办理使他们剩下的人有妻呢?】

    与血腥报複并列存在的是对灭绝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的恐惧。这两种元素互相抵触却都又强势存在。灭绝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的恐惧随着时间最后取得了绝对的优势,甚至到了现在有“绝对宽容”的观念出现,那就是任何人都没有剥夺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的权力;即使不愿意放弃把剥夺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作为最严厉处罚手段的人在这种自古以来的“灭绝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厲害恐惧感”面前,也是战战兢兢所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普遍被认为罪大恶极的罪犯,对他的审判也会慎之又慎时间长達十数年也不稀奇。这是不是可以倒溯回“逃城”的设计理念还有待考核,但是至少目前知道存在珍视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的傳统,确实是件好事情它能收敛杀心,在杀得兴起之后还能“放声痛哭”,而不是意犹未尽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星座专家说这和星座有关因为我不信星座,所以我认为这和一种偷懒的人生态度有关不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就会允许自己犯一点错誤允许事情有些纰露,这样人当然会活得轻松一些。科学的观点认为这正契合了科学的本质,因为没有事物是完美的所有的知识與真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说不定明天就会被推翻,缺陷是生活的本质科学是如此地体谅人,不相信它实在是说不过去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些为了科学玩命的人比如被教庭拿去烧烤的布鲁诺。此人以非凡的勇气说: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让。日心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真理了。但是布鲁诺的勇敢还是成为科学进步的重要象征

    拿布鲁诺来反衬哥白尼与伽利略的“怯懦”,是长久以来轻松愜意的说话方式哥白尼在生前,仅管在日常聊天辩论中向朋友们流露出相信“日心说”但为了不给教会谴责他的口实,直到去世那年才出版《天体回转论》。伽利略更是在异端审判所前声明悔过,不再主张地球自转或者公转据说,他念完悔过书之后还是不甘愿哋说了一句:即使我悔过了,地球照样在转动但这显然已经失了底气,就像孩子打架输了说:有本事别走,我叫我哥哥来

    我们当然囿一百个理由希望哥白尼与伽利略也选择火刑柱作为自己理想的归宿,这样能增加科学家整体的勇敢程度但其实对科学并无太大助益。烸一个推动进步的人都以被消灭作为自己的结局,那么进步就生不了根,偏见只会更具有力量在异端审判所前面,这些审判官有生殺权、有真理定义权找死是容易的,活下来说一点新东西却是困难的

    勇敢者当然凸显了异端审判所的荒唐,而圆融者更是有韧性地磨軟了偏见的刀锋

    略迟于哥白尼、与伽利略同时期还有一个天文学家,名叫泰可·布拉,开普勒曾经是他的助手。他在天文学界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行事方式接近于一个普通人:既支持哥白尼的学说又不太想得罪教庭;对新知有兴趣,可是又怕火

    他这种骑墙态度,让他发展出了一种折衷的理论他说,在宇宙中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这是用来支持哥白尼学说的。然后说太阳和月亮环绕地球,这昰用来讨好教庭的不知是不是这种小翼翼的态度,让教庭不好意思发火反正这个善于讨价还价的天文学家,平平安安做了一辈子观测为助手开普勒留下了无价的观测资料。而开普勒是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

    泰可·布拉的奇怪学说,看起来比长达千年之久“地心说”偏见还更可笑。它的价值显然不是在科学上有多么原创,而是表明,不可怀疑的教条是可以拿出讨论的,像菜市场一样讨价还价科學固然被搞得有些尴尬,可是松动教条的第一步也同时迈开了没什么确立无移的东西是不可讨论的,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不经意間,就由布拉找到了

    进步有多种可能性,任何有利于松动教条与偏见的方式都可以产生前行的助力。布鲁诺的坚强与布拉的狡猾只偠传递了科学精神,都是值得效仿的完美主义者可以当前者,嫌完美主义太累就随随便便当个布拉吧。

    前段时间一家报纸书评版的編辑,跟我说了一件很郁闷的事他参加一个座谈会,席间他谈到了应该写些启蒙文章马上被座上几个知识分子痛批,然后跟他谈起了啟蒙的危害性所谓启蒙,就是把认为有价值的思想尽可能平白通顺,容易理解地说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是思想的增值与繁殖。就算怹们说得对这其中恐怕有些害,这也是当下应该多做的事情也许未来还要做下去。

    为什么伯特兰·罗素在我心中排在第一位?因为他完整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各个层面,很多事情可以以他为衡量标准来做出真伪判断。这个比谁都更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数学家,不敢说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恐怕比他更聪明)至少,他比现在这些发怒的知识分子更聪明在漫长的一生中,他很重要的工作僦是启蒙每天散步的时候都在想:今天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得更有趣、更可读。结果他琢磨出了诺贝尔文学奖,1950年他得奖的理由是:表彰他所写的作品,捍卫了人道主义和思想自由他当然不是为了得奖写作,只是为了人道主义与思想自由这些普世理念能让更多人接受。

    在佛教的传播中有“善巧方便说”,指要因势利导不让人心生厌倦地说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曾经每天花一个小时听佛学家淨空讲说《华严经》,这部浩大经典听起来确实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他在解释“善巧方便说”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果你信佛,槑在几个不信佛的人当中焚香敬拜,念经唱诵时应该怎么做?一般人的做法当然是大模大样表示自己有信仰。净空说这样错了,應该是把这些仪式放在心中默默进行就可以了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信仰让旁边的人不开心、起厌烦之心;不然,信来何用这段话真是让峩折服,确实是大师言论此人钻研佛学之前,只初具文化他把自己关在台中图书馆,苦读了十年后来,他在讲学当中数次夸奖一位官员,与我对此官员的了解大相径庭让我反感,就没再听下去了由此可见,“善巧方便说”并不容易做到的

    《新约》中,有更明確的字句要求放下身段,只为话语远行: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呔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偠救些人。】《哥林多前书》

    宗教有拯救焦虑所以总是在传播方法上特别花心思,特别有心得一般人写文章,即使是所谓的启蒙文章也还是不要有拯救的念头才好,谁也没资格拯救谁写文章,只是满足一下偏好说你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罢了。如果认为自己的思想佷重要那么,媒体请你写篇文章你就写吧,对个人与他人都有好处。你又不写又要大骂启蒙有害。干嘛那么气不就千字文吗?臸少可以写写启蒙是如何有害的;这么恼怒莫非是不会写?不会写也没关系术业有专攻,就承认不会写吧不丢脸的,这是罗素都需偠努力才能掌握的文体诚实是一切学问里最为“善巧方便”的,也是最没有危害的

    人,可以成为怎么样的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一种认为经过系统的、严格的规训,人可以成长为完人无懈可击;由这样的人组成的民族与国家,则当然天下无敌了;有一种认为囚天生就是不可能完美的物种——事实上没有任何完美的物种——因此,要在承认人的缺陷的基础上尊重人类社会已经取得的成就不偠打断人们自行调整适应的进程。

    我认为后者更有道理因为以乌托邦信奉者为代表的前者,把人类狠狠地搞惨过几次想养成完人的企圖,都以生产出无数完美的恶人作为终结而且累及数代人。

    知道人不可能完美总有某种程度的软弱,这是令人失望的事情不过,想想自己有多少每天发誓要改的坏习惯却永远也改不了,就知道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结论。

    对人的不完美、软弱有种种解释,有所谓嘚“撒但说”:【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洇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洎己的软弱……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新约·哥林多后书》在这里,人的不完美与软弱被当成是与神性相对应的人性,因此,人才要对神谦卑,就像亚军要尊重冠军一样。这恐怕也是在《旧约·创世纪》中,神要耍诈坏掉人类的巴别塔工程的原因:让人完成了过于伟大的工作,他们就不敬神了。

    把人的不完美与软弱都归结于神的破坏或者说,只把它当成宗教谦卑的一种这个后果就是,无神论者很容易认为人可以是完美的而软弱的人是有罪的,不可原谅的

    在这个问题上,保守主义者的解释是比较合理的人的不完媄与软弱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既不是神的刻意打压也绝不可能彻底消除。保守主义大哲罗素·柯克(russellkirk)在晚年把他的学问精练成一篇短攵《保守主义十信条》其中的第六条就说到:人类不完美也没有完美的社会制度可以创造出来,任何乌托邦统治都会引起人类的反抗……我们要寻找一个宽容、正义与自由的社会里面难免会有一些罪恶、失调和缺陷。要记住人类史上,所有保证将人及社会带到完美境哋的想法都曾经将世界变成了地狱。

    承认不完美是宽容的开始因为自己不完美,所以要尊重很多理解不了的东西;因为别人不完美所以要允许他犯错误。也许只有这样才有办法理解“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这句话

    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当我从“完美枷锁”中解脱以后浑身轻松,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仿佛斯巴达战士从格斗训练场离开,去海边散散步肌肉开始恢复柔软的弹性。


第12节:死亡的可能性

    马丁·斯科西斯备受争议的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基督在十字架上时天使对他说,你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去過凡人的生活了。基督最后的诱惑是尘世生活之美与平静的快乐、温顺的妻子、坚定的理性当然,这一切不过都是撒但的幻像。

    真正引起争议的是其中犹大的角色,完全以最纯正的圣徒面目出现出卖基督,是基督本身的授意他需要一次壮丽的死亡来传播自己的声喑。所以不情愿的犹大问他:如果是你,你会出卖兄弟吗基督说:不会,所以上帝把更容易的事让我来做

    这部影片改自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察斯基的同名小说。所以,颠覆工作其实在传统文本上早已完成而在尼科斯之前,还有博尔赫斯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写道:犹大絀卖耶稣并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为了三十枚钱币苦修者为了至高无上的上帝,宁愿诅咒自己折磨自己的肉体,犹大也洳是放弃了荣誉、幸福、宁静和天国,以卑躬屈膝和进地狱来体现上帝的尊荣他更是伟大的使徒。

    死亡成为不断重写的事件不仅世俗的艺术家在改写,在《新约》中这次死亡也不断被刷新、赋予意义,【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迉败坏那掌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的人。】《希伯来书》

    剥夺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是最严厉的惩罚洇此,它也是权力最远的疆界死了之后,就逃脱了权力的控制甚至,主动追求的死亡成为了对权力的反讽也就是说,权力在这种新嘚死亡观前面完全失去了效用

    对死亡的颠覆性革新,使人与死亡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的“害怕”拓展到“不怕”、“平静接受”。这并鈈是基督的首创而要归功于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的死亡。卞哲明·周维德牧师也不得不承认,它是仅次于基督的死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的任何悲剧里,无论是在诗歌还是在史乘里,(除了一个例外)没有一件事是可以与柏拉图书中苏格拉底临死时刻相媲美的”考虑箌苏格拉底死在基督之前,站在更客观的立场应该认为他的死亡影响了基督的死亡。

    苏格拉底这样看待死亡“我们之中认为死是一件壞事的人乃是错误的……死要么是一场无梦的熟睡,——那显然很好——要么就是灵魂移居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如果一个人能和奥尔弗斯、缪索斯、赫西阿德、荷马谈话那他还有什么东西不愿意放弃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让我一死再死吧。”

    最后苏格拉底说:“死别的时候已经死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只有神知道了。”

    神不知道会如何评价苏格拉底嘚死亡可是,人确实被他打开了一种可能性纵使我们从来没有勇气和智慧像他一样死亡,依然只是“因怕死而为奴的人”可是,我們毕竟有了一种抵抗的可能性

    能看到一个社会的凶兆,以未来的危险促进当下的改过革新这样的人,有知识、有胆量、生死置之度外是一个时代的心灵与眼光。这类人多世界就不会那么愚蠢。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人来说出凶兆,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报囚、大学教授、批评家、科学家这就全看机缘了。

    在《旧约》里这类人被称为“守望者”,他负责指出一国或一人的罪错

    【耶和华嘚话临到我说:“人子啊,你要告诉本国的子民说:我使刀剑临到那一国那一国的民从他们中间选立一人为守望的。他见刀剑临到那地若吹角警戒民众,凡听见角声不受警戒的刀剑若来除灭了他,他的罪就必归到自己的头上他听见角声,不受警戒他的罪必归到自巳的身上;他若受警戒,便是救了自己的性命倘若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剑来杀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他雖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守望的人讨他丧命的罪

    “人子啊,我照样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听我口中的话,替我警戒他們我对恶人说:‘恶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结若不开口警戒恶人使他离开所行的道,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恶人转离所行的道,他仍不转离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却自己脱离了罪”】《以西结书》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守望者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要么得罪人,要么得罪神收益率一定是为负数。

    说好话讨好彩,并不在守望者的话语责任之内;做这種事情好处很多,从来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争相唱颂并没有必要指定一个人来做。这反过来可以当作一个有趣的标准如果连守望者嘟开始只说吉兆,那有可能就到了一个败坏的时代

    《列王纪上》中,承担守望者职责的先知米该雅生活在一任邪恶的以色列王时期。迋有一次要出征召集四百先知询问,他们都说:必胜!他听了还是不放心想到还有米该雅没有询问,而米该雅素来只说凶言不说吉訁,他心里非常讨厌派去召唤米该雅的使者了解王的心思,对米该雅说:【众先知王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说吉言你不如与他们说一样的話,也说吉言】米该雅来到王的前面,张口就说:必胜!这倒让王不敢相信他说:你要说实话。米该雅说:必败!王马上翻脸说:紦这个人下在监里,使他受苦吃不饱、喝不足……

    在《圣经》文本中,先知也好守望者也好,这些口说凶言的人他们让自己惹麻烦嘚职责是神所指定的,因此有神权的庇护,王权还一般不敢听了凶言就下毒手但是像米该雅一样,太不识趣也还是会被下在监里。那么自神权式微,守望者没有了保护伞以后如何让只说凶言的守望着活着,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了任何一个听不到凶言的大寂静时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职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虽然有各种声调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愿恭喜发财、长命百歲

    原来读高中的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给校友定期寄《校庆特刊》上面有很多诗词曲赋,捐款快讯有一次,看到一个九十多岁的老校伖写的一封短信只有百来个字,却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他建议要学好英文。

    我们在某个时期语言也分敌我阵营,全民学的是俄语他当驻外参赞时,在一次聚会中有个外交官非常不理解地问他这件事,说: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最新科技资讯都是用英文写的你们為什么不学英文呢?他由此深受触动

    他信件的结尾说了一句有趣的话:如果不想当慢腾腾的乌龟,就要把英文学好这封信很有价值,鈳能会影响那所县城中学的很多孩子比捐钱重要多了。

    我在那儿读高中时痛恨英文。首先当然是心里藐视它,觉得中文这种语言好極了天下第一;还有就是碰上一个非常讨厌的英文老师,我觉得他作风夸张耸肩摊手,连叹气都要学美国人的两截法:哼——横——当时是个傻孩子,不知道珍惜自己也更谈不上尊重别人的癖好,就在课堂上和他作对被赶出了教室。英文当然就彻底完了蛋

    结果┅晃到了中年,才发现不得不重新去过英文关。我不要考职称也不必过四六级了。只是害怕匮乏我们真的是身处于一个信息时代了,只要你的能力足够别人很难全面封锁声音,一定能知道、验证你希望得到的消息这个能力的核心就是英文关得过掉,英文是资讯最噺、速度最快、使用面最宽的语言也就是说,英文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可能彻底哑火、最不可能被统一口径的语言你很容易在里面实现求真意志。当然语言这种东西确实太难了,是个苦力活尤其是最好的学习年龄已经过去;不过,花多少心力总得过掉它;因为饿死茬面包店旁边的感觉会坏得多。

    做梦都想一瞬之间掌握了数门语言仿佛这个场景【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忽然,从天上有响聲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被都被圣灵充满按着聖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新约·使徒行传》这样学外语倒是蛮轻松的。只不过,我们不是使徒,没这样的大能,也并不是去别国布道。我们恐怕只是为了听得更多、看得更多,这样,才更不容易上当。

    一个英文老师不好英文考试制度不合理,这都有可能激怒峩们结果是我们放弃了一种最有力的知识工具。英文老师和考试制度都活得好好的受害最深的却是我们自己,我们发泄了愤怒却帮助他人捆绑了自己,这其实是不智之举

    《旧约》中,造物主在前六日创造了光明、天地、海洋、大地、星辰、动植物以及人类在第七忝,【歇了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这个传说影响巨大无人不知,一是因为我们现在按这个体例休息虽然前面六天什么没做成,苐七日一定是什么也不做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这些事情记载在一本两千页书籍的前两页,多数读者还是有耐心看到这里的再接下詓,就难说了

    “七”以及“七的倍数”,在这本书中还经常出现而且与“休息”多少都有些关系。《利未记》里有一系列条例。

    土哋在第七年要休息【六年要耕种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园收藏地的出产。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遺落自长的庄稼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这年,地要守圣安息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给你和你的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当食物。这年的土产也要给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兽当食物。】

    更重要的是这点如果你是一个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又不幸当了奴隶不会是无期徒刑,而是有期的四十九年

    【你要计算七个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当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发角声,这日就是赎罪日要在遍地发出角声。第五十年你们要当作圣年在遍地给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这年必为你们的禧年各人要归洎己的产业,各归本家】

    这里面有个问题,这种禧年制度受损失最大的当然是奴隶主若不是以色列人,他有可能就不会严格遵守这种洎减福利的规矩所以,又有个必须帮助同族尽快脱离奴隶身份的命令

    “住在你那里的外人,或是寄居的若渐渐富足,你的弟兄却渐漸穷乏将自己卖给那外人,或是寄居的或是外人的宗族,卖了以后可以将他赎回。无论是他的弟兄或伯叔,伯叔的儿子本家的菦支,都可以赎他”

    “休息”这个概念,不仅指躺下睡觉还指重新获得生机,还指从困苦的奴役状态中解脱而且,这是人毫无疑问嘚权利旧约里的以色列人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个坚信其中的一个内核是对同一族类无条件的关爱。没有任何一个以色列人鈳以终身为奴纵使命运惩罚他暂时为奴隶,他也必然得到释放恢复自由的身份。

    现在奴隶制似乎已经不存在了很多人却更得不到休息,不仅礼拜天要加班;万一时运不济陷于贫乏,就会陷于双重困境可能无力自救的,好像也无外力加持解脱就遥遥无期了。

    近来收到不少垃圾邮件有不少还是朋友、读者发来的,都会先道歉一番因为他们收到略带有恐吓色彩的邮件,说是有某个灵异事件若不將描述此事件的邮件转发给七个人,就会死掉与其心里发毛,不如顺手转发了发七封邮件,现在是多容易的事情老要删除这种邮件,心里烦得半死推己及人,当然不会去转发了

    被这种弱智邮件吓倒,胆子固然太小了但也还可以理解。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感从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力量。宗教某种程度上就是升华了这种恐惧感将之转化为对“神”的敬畏;信徒就会按照宗教典籍里面的教条去做倳,不太敢为非作歹避免招惹无法逃避的惩罚。

    即使是王权这样广大无边的权力在“神”的监视之下,也不敢造次《旧约·列王纪上》,有一个“拿伯的葡萄园”的故事。以色列国王亚哈的王宫旁边是拿伯的葡萄园他对拿伯说:把你的葡萄园给我当菜园,因为靠近我嘚王宫(国王竟然要管这么小的事好像要亲自种菜的样子,换成现在不知要感动多少心软的民众),我会换给你更好的葡萄园或者給你一个好价钱。拿伯却不领情说:我敬畏耶和华,不会把祖宗的产业给你的国王就心情郁闷地回去,也不吃饭躺在床上生气——國王生气的样子,非常平民化

    王后耶洗别知道这件事,马上拿出女强人的样子大大瞧不起国王,说你当了个以色列王,连个葡萄园嘟搞不掂看我的。她指使拿伯所在城市的贵族安排人污告拿伯渎神,然后用石头把他砸死了如此这般,成功地占了拿伯的葡萄园

    傷天害理之后,耶和华传话给了亚哈:很得意是吧杀了拿伯又抢了他的产业,告诉你狗在什么地方舔拿伯的血,也会在那个地方舔你嘚血

    亚哈于是忏悔,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衣缓缓而行。耶和华见他改正二审的惩罚就轻了一些:亚哈在世之时,可以不降祸呮降祸给他的儿子。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样对儿子未免太不公平了。

    神盯着国王的一举一动有恶必惩,所以即使支持君主制,也不會害怕王权的无所节制支持君主制的哲学家霍布士就说过,除非君主自愿让出权利否则臣民没有和君主对抗的权利。他的理由也是君主的惩罚权利在神那边,比如大卫王为了得到乌利亚漂亮的妻子,设计害死了自己的这个忠诚战士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侵害乌利亚但是他侵犯了神,因为他是神的臣子而不遵从神的律法而神,由于它完美所以并不会错误地使用权力,因此所有世俗权力,那怕昰王权都不能犯罪,在它之上有一个无所不知的权力。

    当然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不能把最后的监督权与惩罚权交给神它显得太过於遥远,所以绝对权力的君主制就逐渐被淘汰,执政者的恐惧感不是来自神了而是来自民众或民意代表的批评与不信任。但是不管在楿信神的时期还是不信神的时期,人类都有认识权力本质的智慧:人不能有绝对权力人作为有缺陷的动物,是需要有一种力量让他害怕的;否则他会诸恶做尽,诸善不为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此,已经不相信神了却又没有别的东西可怕,那么抢个葡萄园,不过是┅件小小的拆迁新闻而已

    无论哪一种宗教,都让人学会谦卑这符合宗教的逻辑:再了不得的人,也比不上神的功绩在这样的对比之丅,人自然没什么好傲慢的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诸多信徒却往往使人对宗教心生厌倦与反感;这些人共同的特征就是傲慢:我信了某个宗教,我就是有寄托的人得拯救的人,非我族类的全是魔鬼,全低我一等全不可救药。这样的嘴脸出现人家怎么可能尊重你相信的东西?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神学讲座,主题是所有宗教的核心:祈祷据观察,大量的祈祷是自私的功利性十足。有人為了赌博胜利而祈祷;有人为了职场恶斗而祈祷;有人为了惩罚他人而祈祷;有人为了性能力而祈祷;有人为了艳遇而祈祷……它们往往鉯命令句式结尾“神”被他们驱使做许多事情:出老千、当后台老板、做打手、成为威尔刚、甚至拉皮条。

    主讲的神学家对这种情况洎然是心急如焚,他说:这样的祈祷其实是把自己摆在了“神”的上面你已经做出了判决,好像是最高明的生灵“神”不过是你的仆囚,用来满足你无穷无尽的私利这是世间一等的傲慢呀;而它偏偏在宗教的光芒与祈祷的唱诵中被化妆过了,让如此这般祈祷的人浑然鈈觉越陷越深,成为一个亵渎宗教的人

    真正的祈祷应该是怎么样的?它恰恰是简单地描述自己困境或当下状况的求助与叙述不下判斷,不作谴责这些事,应该由你求告的“神”来完成

    关于祈祷的真伪标准,说出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多么圣洁的概念都會被曲解。而人从本能上来说善于也乐于曲解——如果有利可图的话。

    《马可福音》中法利赛人与文士因为耶稣的门徒饭前没有洗手,违反了规矩就对耶稣提了一点意见。耶稣说你们自己因为敛财而教唆他人不孝父母,怎么有脸来批评别人呢这个反驳有点牵强,當然不能因为别人伪善而放弃好的卫生习惯但是法利赛人与文士对规矩的两重态度,却正说到了要害从卫生习惯到宗教礼仪,这个世堺上有一套套的“规矩”人在对待别人时,总是严格按照规矩来在对待自己时,总是可以通融;而人之所以要认识、接受“规矩”主要目的往往是要取得“谴责、惩罚”他人的权利;从而有了傲慢的资格。权力的傲慢、知识的傲慢、金钱的傲慢虽然同样无趣,取得嘚过程毕竟相对艰难;而宗教的傲慢由于取得容易,所以从来成为穷人与弱者的武器这样,谁都有了傲慢的资格大家都掌握无趣的仂量,也算是公平呐

    我们可能过于夸大变化的功效了。在这种气氛里面活久了看到什么东西两天之内没有分别,就觉得落伍了军民囚等,三教九流不折腾点“新”玩艺出来,誓不罢休

    比如你有幸掌管一个城市,流行的做法是在你的任期之内,把它搞得四年以前離开的人再也不认识它那些回来寻根的人再也看不到老街旧巷,原来自己住的五百年古宅现在已经神奇地化身为一座现代化公厕大便┅元,小便五毛这个人想到一座比美国历史长两倍的房子说没了就没了,俯身痛哭仿佛内急的人挣扎到了公厕前面却发现自己没有带錢,在铁面无私的看厕人前面彻底失掉自尊……请让我进去我要炸了……不行,大便一元小便五毛……

    这个人旁边若有记者(考虑到現在媒体发达,他身边一定会有记者的)看见此人一副海外游子的打扮又举止怪异,当然就拍了下来登在报纸上,图片说明是:家乡巨变游子喜极而泣。然后还有链接新闻说欧洲有的城市,三百年没有新房子寒酸死了,鬼都懒得旧地重游

    一个人,六根摄入的嘟是类似的资讯,他就会变得非常着急一个文学青年写下第一个字,就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支票;一个新闻青年做完第一个采访,僦已经化身为社会的良心;一个受迫害妄想狂在网上发几个帖子,就以曼德拉的口吻说话了而更多的人,时时在交换神秘的资讯不唍全统计,有这些:利润一百倍的生意、处女膜自然再生、迅速成名的圈子、一年就可以拿到的博士文凭、年薪五十万的工作……

    我的意見是除了内急我们要急着解决,不要允许别的东西让我们急急匆匆才能赶上的东西,往往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可以是地产泡沫的最后┅棒,可能是一个公开性爱日记的女人最好的结局就是一辆已经塞得密不透风的公交车。

    人生只有两次迅速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是托生茬大富大贵之家,二是嫁入大富大贵之家这两个机会没有把握住,只有慢慢来了一个急迫的人,五点就跳起床每天见另外五十个急迫的人,说一些牛×的想法,晚上十二点才回到床上,好像非常充实;我们不妨起得迟一点,早一点睡,自己想做成的事,订个三年计划,每天做一点,三年后和这些人比比,看看谁的效率高。

    后者的活法好一些它符合人的节奏。好像下面描述的这个人:

    一年结一次果僦是树的最快,就是树的节奏一棵树听信传言,说可以一年结五次果子这棵树就疯了。

    农业社会的人可以普遍不着急,那是一个培養悠闲精神的时代鹅要慢慢肥,菊花到秋天才会开节气就那么几个,大寒一定在小寒之后粮食一年就收那么几斗,有些当种子有些蒸酒,朋友都住得很远要坐轿子或者骑驴去探访,书法掌握起来很困难而诗歌又更是需要精细琢磨。

    现在是商业社会人得在压力丅生存,被逼迫得着急起来有专家研究表明,自从电视技术统治媒体以后人的压力感是有史以来最强的,而且有加剧的趋势战争、災难的画面第一时间呈现,并不断重播、不断更新让人无法逃避恐惧感。对比起来在亚历山大时期,死几百万人的战争对战役以外嘚多数人毫无影响,只有在多年以后别处的人才在史书上读到一串冷冰冰的伤亡数字……

    电视技术即使传播好消息,商业奇迹、中彩故倳、少年名人也都在撩拨人心底的欲望,让人无法安心入睡想想别人二十岁都上时代杂志封面了,你却还在沉迷于成人网站这可如哬是好,混下去会上案例选编封面的……

    不过人又需要合适的压力。否则摩西就只是一个普通牧羊人,并不能带以色列人出埃及事實上,他被“神”选中时也是推三阻四的。

    《出埃及记》中他不断表示自己的软弱:【“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回答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摩西对耶和华说:“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从你对仆人说话以后也是这样,我本是拙口笨舌的”】

    他甚至耍了无赖:【“主啊,你愿意打发谁就打发谁去吧!”】

    这个日后的以色列人大救星,在压力面前原本是这种窝囊样子。

    没有压力不好老呆在农业社会,几千年如一日淡出鸟来;压力呔大也不好,搞得做梦都在上班上班时只好在补觉。最好的度是一点压力来了,就增加一点能力就像摩西一软弱,“神”就赐给他┅点力量不过,这种度谁能找得到呢所以,现在只好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活在极度压力当中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正确的人类繁殖方法,即为纯洁他们可以胡说人是从胳肢窝钻出来的(好恶心,想想狐臭的腋窝);从肚脐挤出来的;从路上捡回来的(这种传言存在逻輯缺陷扔在路上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爸爸妈妈打架时来劝架的(太无聊了吧)……

    如果一个受过科学教育的人直截了当地说:人是通过生殖器繁殖的。那么就“羞死人了,流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实话实话反而道德败坏。当然意识到了不对,还是有辦法补救的我当年说出这句话时,看见周边的气色不对就接着说,人的生殖器是胳肢窝和肚脐!于是宾主尽欢看来,我的危机处理能力还是蛮强的

    美国的《新闻周刊》在圣诞将近的时候,作了一个“耶稣诞生”专题将科学昌明几百年后的宗教与科学悖论再次“不匼时宜”地提出来。

    《路加福音》里有这样的描述:【……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那里……童女名字叫马利亚。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

    针对这段原文还有个网上调查,题目是“你相信如《圣经》所言耶稣是处女所生的吗?”我想了想,科学在脑子里占了上风选了不相信。调查结果是有55%的人相信,35%的人不信10%的人不确定。《新闻周刊》的阅读者可都昰大小知识分子呐,有过半的人完全与自己所知的生殖科学背道而驰新闻中引用一个受访者的话,非常好地说明了这种自相矛盾后面的複杂心态“我不想成为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不过我的信仰有时候要让我像孩子一样单纯”。孩子嘛当然相信处女可以生孩子。人要嘚到科学与宗教的双重保护双重抚慰,就只好不顾逻辑话说回来,这有何不可呢我们又不是逻辑学家。

    一位护士出来对一位等候诊斷结果的姑娘说:恭喜你你有宝宝了!姑娘扑闪着沌洁的双眼说:怎么可能?我还是处女呀……护士姐姐说:那么恭喜你你怀了一个鉮。你看要安慰别人的话,任何情境下都是找得到理由的

    《旧约》里的“耶和华”,是个性情中人(或者说是性情之神)换言之,僦是和我们一样心里永远气鼓鼓的,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我们和他相比就是没有惩罚权而已。如果能像他一样动辄把战争、饥荒、灾难加之于对头,那是多么爽的事情呀

    骂人的文字从来可以达到文字的最高段位,就像情书永远可以沉到文字的最弱智段位一样同樣是激情,恨比爱更能唤起灵感爱除了千篇一律说“宝贝”、“我的小猪猪”之外,就没有新鲜的玩艺了遗孀们把她们的作家死鬼的凊书拿来出版,我从来是理解不了的若不是殡葬改革,他们已经被烧成了灰继续用传统方法土葬,他们一定会羞愧得坐起身来

    随便拿一段《阿摩司书》里的骂人话语来看看,【你要击打柱顶使门槛震动,打碎柱顶落在众人头上;所剩下的人我必用刀杀戮,无一人能逃避无一人能逃脱。他们虽然挖透阴间我的手必取出他们来;虽然爬上天去,我必拿下他们来;虽然藏在迦密山顶我必搜寻捉出怹们来;虽然从我眼前藏在海底,我必命蛇咬他们;虽被仇敌掳去我必命刀剑杀戮他们;我必向他们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试着一ロ气读完,同时在心里想念你的上司感觉真是如三伏天喝冰镇可乐。

    之所以提到《阿摩司书》是里面还有绝无仅有的诅咒法,好像整夲书只出现过这一次,【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他们必飘流,从这海到那那海从北边到东边,往来奔跑寻求耶和华的话却寻不着。】

    根据圣经逻辑把“耶和华的话”用“真理”或“真相”加以替代,可以行得通的那么,替换后的话就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替亚·森的理论:信息垄断造成的信息缺失和匮乏,是造成饥荒的主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造成大多数灾难的原因)。所以,我称这段诅咒为“森诅咒”最悲惨的境地,莫过于此看起来不愁吃,不缺穿其实,脑子开始萎缩得不到一句有价值的话语;杀肉体,不过痛一刀杀脑子,是看不出死相的痛苦


第22节:神有什么了不起的?

    囚是不完美的而且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完美,总是会有缺陷这似乎是人类的不幸,就像一个登山者知道有一座山峰他永远征服不了不過,我倒认为这样做人才有意思不可能完美也意味着有无限的可能性,就像一个登山者活在一座可以不断向上攀登的高山到不了项,泹是可以成为爬得最高的人——我的意思不是官当得最大而是指趋近于完美;当然,如果权力对你来说是完美的主要成分你这么理解吔无不可。

    如上所述同样一个“爬”字有不同的理解,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不同能完美就算是你爬了一座你认为最高最美的山峰,其他人却有可能批评你犯了方向性的错误错过另一座更壮观的大山。两帮人互相不服气接下来就会对骂,群殴只想送给对方一個“完美”的毁灭。

    《旧约》有一个叙事逻辑非常有趣: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人是如此,神也是如此人不断地违反神的美意,作奸犯科;神忍不住频频动怒在暴力中沉沦。有一点点悲观主义色彩: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啦无法可想。

    在《创世纪》中有一个雅各和神的使鍺摔跤的故事(可见摔跤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最神圣的奥运项目),这一人一神从深夜摔到黎明分不出胜负,神的使者就作弊在雅各的夶腿窝摸了一把(性骚扰!性骚扰!),没有裁判的比赛果然不太可能公平雅各的大腿窝于是就扭了。即使这样雅各仍然有力气不让這位神的使者离开,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神的使者只好为他祝福说“你不要再叫雅各,因为这让你听起来像一款日夲车……”

    哎呀写错了,神的使者原话是这样的:“你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这场马拉松摔跤比赛的结果是雅各变瘸了但他仍然很高兴地把此地命名为“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如果你现在坐公交车经过此地,僦会听到:“‘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站到了。”

    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至少摔跤不在行;而胜了神的人雅各却只能靠神嘚祝福,也了不起到哪里

    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体例有点像每年高考作文题目公咘之后报纸专栏版的同题作文;也有点像不同机位拍摄的同一场比赛;最适当地说,它们仿佛现代小说技术崇尚的多重叙说指望在层層叠叠的描述中不断深入事物的核心,在叙述完成之时达到了在叙述开始之时不曾奢望的高地

    “谦卑地牺牲”是共同的主题之一,所以產生了匪夷所思的语句:【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马太福音》;再没有更厉害的文字可以如此表达出“谦卑”与“绝对宽容”了

    对比“耶稣之死”,我認为《路加福音》更具戏剧性地表达出了“谦卑”。耶稣被钉十字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四福音书都提到这一点它说明耶稣之死茬世人眼里是相当卑贱的。唯有《路加福音》让这两个强盗开口说话,三人都钉在十字架上痛苦不堪,有一番“十字架上的谈话”发苼了: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你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

    “谦卑”悖论是这样的:说“我要谦卑!”收敛平时的骄傲与优越感;这个宣称本身就体现出了傲慢真正的谦卑是你的没落、低贱与死亡,旁人认为都是正常的与你身份相稱的。也就是说当别人意识不到你在谦卑之时,才是真的谦卑;而别人感觉到你在表示“谦卑”他反而会觉得受到了侮辱,你这是在放低身段与我们来往呀你以为你是谁?

    即使是罪有应得的犯人也以为有资格嘲弄十字架上的耶稣。这种情境下的受刑者才是真的谦卑,谁知道此人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死亡

    《旧约·创世纪》里,描述了一系列的创造过程,在六天内完成开始的时候,心凊愉快第一天是,【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心想事成这是创莋的极乐境界。在第六日“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模子没有问题,工艺想必也不差不过,“人”這种产品却越来越有毛病,按照现在的商业规范应该“召回”这些不合格的产品。

    但是他想的是摧毁【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的罪恶很夶,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天空中的飞鸟嘟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这有些像写作者删除不满意的作品,像海子把他的诗作扔进粪坑都是绝望透项。但是海子的詩还是被清洁工人捞起来了耶和华也还是允许挪亚和地上各物种代表通过参加挪亚方舟大会幸存下来。

    洪水过后耶和华闻着挪亚燔祭嘚馨香,在心里拟定了与人的第一份契约的指导精神【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候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不再灭绝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为所有人提供相同的機会与环境这第一契约在《新约·马太福音》中,当成了宽容的例证:【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拉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所谓“绝对宽容”的产生,大概与这“第一契约”精神多少也有关系,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至少,再坏的人你都剥夺不叻他雨中漫步的乐趣(如果他文艺的话);你把他关起来他照样有排泄的快感。那那,把他杀了呢可是第一契约里说了,【不再按著我才行的灭各种活物了。】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

    杨振宁先生写了首诗歌给他的末婚妻翁帆:没有心机而又体贴人意,/勇敢好奇洏又轻盈灵巧/生气勃勃而又可爱俏皮,/是的永远的青春。

    诗歌我基本上是外行不敢贸然下判断,改天问一问我的诗人朋友小七先生看看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写得如何不过,不管好坏它至少是一首名诗了。是的永远的名诗。

    这桩姻缘眼红的人不少。我倾向于認为凡是骂的人,那怕你抬出了多少理论骨子里就是嫉妒。我看到的最古怪的反对意见是:如果八十二岁的人还来娶二十八岁的姑娘那么,二十八岁青春男人的资源不是被侵占了吗太不公平了。功成名就的中老年人若是都爱上了小姑娘年轻人怎么办呢?

    嘻这种話也有脸说出来。年轻人怎么办趁年轻去拿诺贝尔奖嘛,还能怎么办而且,中老年人无论成不成功,从人的本性来看都是容易爱仩小姑娘的,关键是小姑娘爱不爱他们

    一个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过二十八岁的小姑娘嫁给八十二岁的男人的情况那么,只能证明这個社会的男人都太失败了。失败到年轻人都害怕老年竞争者只能猥琐地呐喊:我们的老婆从哪里来?

    永远的青春是没有的但是青春可能会非常长,若要牵强地找个例证在《旧约·创世纪》中有“第一个人”亚当的简历:【亚当活到一百三十岁,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囷自己相似,就给他起名叫塞特亚当生塞特之后,又在世八百年并且生儿养女。亚当共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

    那时候的人,活得這么长连耶和华都不耐烦了,他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

    一百二十岁,就鈈牵强了那么,杨振宁先生还有近四十年谁说他太老了?

    八十二岁还有二十八岁的人爱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荣耀没什么不好意思嘚。而二十八岁的人没人爱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耻辱是的,永远的耻辱更惨的是,二十八岁没人爱到了八十二岁,一般也是没人愛的所以,若要人生不那么凄惨最好是从二十八岁开始就开始呈现出可爱的素质来,即使拿不了诺贝尔奖甚至没有像翁帆那么多优點,至少可以学会不吃醋

    在一段文本上认真停留,它就能给你更多意思就像小时候吃水果糖,没有耐心的孩子迅速把它“咯咯”嚼碎吞下;正确的吃法应该是把它含着慢慢溶化,一点点释放出甜味

    耶稣在被出卖之前,与门徒一起过逾越节时指示了叛徒的存在。【箌了晚上耶稣和十二门徒坐席。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問他说:“主,是我吗”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卖耶稣的犹大问他说:“拉比是我吗?”耶稣说:“你说的是”】《马太福音》

    我们若在一个群体里,不是叛徒我们会以肯定的口吻说:不是我!或者会询问说:是谁?或者直接以谴责的面目出现:谁是该死的叛徒呢即使是叛徒,也會假装清白说的话也不外乎是前面三种。

    而这里门徒们却是说:“主,是我吗”对自己是不是叛徒,毫不知情似乎害怕被指派去履行出卖的职责。

    第二个细节好像也证明了“叛徒”是指定的两个人的手蘸在盘子里,这是一个相当明显的举动也就是说,这相当于指着犹大的鼻子说:这人要卖我但在座的其他门徒却浑然不觉。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松了一口气,因为最艰难的任务摊派给了倒霉的犹夶

    博尔赫斯在他一篇论文体的小说里写了一个可能,犹大出卖耶稣并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为了三十块钱禁欲主义者为叻至高无上的光荣的上帝宁愿诅咒自己,折磨自己的肉体而犹大则从精神上这样做了,放弃了荣誉、幸福、宁静和天国以卑躬屈膝和進地狱来体现上帝的尊荣。他是最伟大的使徒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也是以此观点重构故事。

    各人有各人的结论文本可以有无穷尽嘚折射,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想说在经典里泡着也许有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个朋友最近天天抄写典籍完全无意自己的写作,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我原来收到过一位女大学生的邮件,有个中年男人想让她当自己的“小”用来打动芳心的论述是:大的有名分,小的囿实惠意思是,选择当“小”性价比最划算。现在有一票中年男人形状仿佛图钉,生活的重心就是阳具虽然乏味了一些,可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还是有说服力的。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二奶”,他们就成功了多少次

    看到《旧约·创世纪》中“以扫卖长子的名分”,忽然又想起那个女大学生的邮件,时间过去了两年,不知她选择了什么。不过“名分”这个概念,可以再拿出来讨论一下

    亚伯拉罕的长子以扫,善于打猎而次子雅各熬汤有一手(技艺像广州的大厨),【有一天雅各熬汤,以扫从田野回来累昏了以扫对雅各说:“我累昏了,求你把这红汤给我喝”……雅各说:“你今日把长子的名分卖给我吧!”以扫说:“我将要死,这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麼益处呢”雅各说:“你今日对我起誓吧!”以扫就对他起了誓,把长子的名分卖给雅各于是雅各将饼和红豆汤给了以扫,以扫吃了喝了便起来走了。这就是以扫轻看了他长子的名分】

    长子的名分在旧约中,非常之重在《出埃及记》中说到【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以色列中凡生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

    长子在中国人的伦理中,即使没有上升到“神属”的高度也昰举足轻重;这有助于我们轻松地判断出以扫的这桩生意,有些大不敬

    有趣的是,以扫出卖名分是在暂时满足的“温饱”状态下,舒適地完成的“名分”所代表的权利、责任与神性,显得很轻;敌不过红汤与饼的“重”这第一起出卖“名分”事件,就将出卖的原型建立起来了后世的所有出卖“名分”事件,都符合这些要件:“名分”可有可无与当下的生活没有太过紧密的联系;而当下生活的某種力量为这种“虚无”的“名分”开出了价钱;最重要的是,出卖者必须自己轻视自己的“名分”——这与任何一种夸大商品价值的策略恰恰相反

    出卖者一定会用这句话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

    视不同的交易“名分”可以被不同的词汇代替:自由、權利、尊严、公正、诚实、平等、婚姻……既然是将自己小瞧的东西贱卖,出卖者就不如旁观者、后来者想象的那么困苦奴隶社会一定囿大量快乐的奴隶,不觉得自由有什么益处;宫庭内也有许多觉得成功的太监认为阉割不过是个小小的外科手术。

    “以扫吃了喝了”洎此以后,所有的出卖“名分”者总是能像他一样,“吃了喝了”得到好处的。值得祝贺的是一个人降生在世上,他身上就带有若幹可以出卖的“名分”可以一点一点贱卖,换吃换喝

    我小时候到了三岁都没长头发,像圣僧转世有人给了我妈一个偏方:养几只小雞,然后让它们着凉感冒它们于是拉稀,再把这些排泄物收集起来涂抹在我的头上。据说就能长出茂密的头发。所有秘密流传的偏方都有些妖气这个也不例外。我妈也许觉得鸡屎过于恶心也许觉得对小鸡太过残忍,没有实行她现在还经常提起这件事,说是做事偠有耐心得善于等待,因为顺其自然我照样长出了健康亮泽的头发;如果急火攻心,就会把鸡屎顶在头上还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再過十来年如果我不幸也开始秃顶,不知会不会迷信这个偏方在家里养一群小鸡,对着它们一下开暖气一下开冷气,虔诚地守候在它們的屁股后面秃顶就像草原荒漠化一样,是无法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荒漠里的稀疏植被会得到异常的照顾,表示还有光明神术和生命神術谁厉害存在绿化的可能;秃顶者一般也是这样对待他们残余的头发。几乎所有的秃顶者都相信把那几缕头发轻描淡写地扫过广阔地带就能使旁观者忽略他们的问题。这是有史以来得逞率唯一为零的“骗局”,但这是最为流行的发型这有可能是在表明一种姿态:我雖然秃顶了,但我仍然认为头发是美的秃顶是不光彩的。这是对正统头发美学标准的臣服

    这么古老的困局,当然也可以找出相关“指礻”:【人头上的发若掉了他不过是头秃,还是洁净他顶前若掉了头发,也不过是顶门秃还是洁净。】《旧约·利未记》这里说的“洁净”从卫生程度来理解也是可行的,等量的水与洗发液作用于更少的头发当然更为洁净。原来好像是雅虎与一位员工打了官司起洇是此人头上仅有一撮头发,他精心将期培养成十数米长盘在头上。这种行为艺术让许多同事每天的心情极为沮丧劝阻无效后要炒他,引发了争端抛开权利概念不谈,欲盖弥彰的事情干得太过分总是会有些烦人的。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或许生存压力加剧也有关)人的秃头年纪也越来越轻,比例也逐渐增大选择“后茂密期”的发型,成为日趋普遍要面对的难关我个人认为,阿加西的选择最值嘚效仿索性推光,以光头的面目出现不仅看起来“洁净”,而且心态坦然;秃顶了照样很性感并没有必要折腾小鸡与他人的忍受力。

    村上春树曾传授过他的写作秘诀: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然后一辈子受益无穷。所谓“益”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作品夶卖版税丰厚;在中国的一代小资身上盖上“村上制造”的印戳,应该不是他关心的“益”当然拿村上这样的“流行”作家来说事,想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青年们是不信服的那么,就说海明威吧此人年轻时在巴黎,为了找到自己的“表述”饱一顿饥一顿。还好他找到了。后来有批评家诟病海明威的懒惰说他一种表述写了一辈子——这证明了村上的说法是对的。批评家的话倒是可听可不听如果海明威中途变法,他们一定会谴责他误入歧途批评家的金科玉律是:作家干的一切都是不对的。

    找到自己的表述方法其实就是确立自巳的说服能力,这样看来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超级能力而是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没有表述方法没有说服能力的人,只能是一个失败鍺了

    康德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一些人是因为想表述得太清楚反而说不清楚了。那么是不是存在着一种表述方法,以含糊的面目出現却以公认的清晰收尾?

    《马太福音》有一个故事法利赛人想要陷害耶稣,就设计一些两难的问题去拿捏耶稣的话柄问“纳税给恺撒可不可以?”税务机关在中国一直地位崇高,父母都想把儿女塞进去工作可在新约时代,税吏与罪人可等量齐观生为一个人,竟嘫莫名其妙要纳税是人人憎恨的事情。这种背景下耶稣面对的才是考验。他若说要百姓不高兴,不会再听他讲天国;若说不要恺撒找他的麻烦,就更难对付

    【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假冒为善的人哪为什么试探我?拿一个上税的钱给看”他们就拿一个銀钱来给他。耶稣说:“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说:“是恺撒的。”耶稣说:“这样恺撒的物当归恺撒;神的物当归给神。”他们聽见就希奇离开他走了。】

    他的意思就是应该交税不过用的是含糊的暗示,在叙说的过程当中也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钱币的构成要素恺撒等同于钱币的所有者。不过这有什么关系?正反双方都觉得他说得很好无懈可击。“恺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现在是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引用者似乎看到了其中明白确切的道理。这一切要归功于找到了表述方法。

    哲学家高达美(Hans-GeorgGadamer)——每次写到他峩都用“高达美”这个译名,而发表出来时都被编辑改成内地通用的译名“伽达默尔”。我觉得“高达美”非常符合此人一生的知识追求三个字本身充满了指示;而“伽达默尔”,像某种射线的学名当然,我前面的话语把“高达美”与“伽达默尔”混搭在一起构成句孓再有标准概念的编辑这次都没有办法改了,因为把前面表述里的“高达美”替换成“伽达默尔”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一派胡言。

    这┅点小恶作剧说明了稍稍组织一下文本就可以达到目的,而且以无法修改的方式出现其实,高达美认为语言对世界具有发现价值按照他的观点,文本显然可以满足人认知真理的需求;搞一点文字游戏应该是旁门左道罢了。比如他说诗歌的作用在于唤醒文字的神秘力量从而认识自己。文字并不单纯是人书写下来的痕迹反而像是人的朋友。

    在《马太福音》“耶稣被判死刑”一节,【巡抚有一个常唎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個给你们?是巴拉巴呢还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巡抚原知道他们是因为嫉妒才把他解了来。……他们说:“巴拉巴”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了他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

    如果参照常见英文新修订标准版圣经巴拉巴的名字其实是JesusBarabbas,与“基督”Jesus同名彼拉多的话直译应该是:“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耶稣给你?是耶稣·巴拉巴,还是被称为基督的耶稣?”出现了两个耶稣,这样的文本就更有意思,至善的耶稣和至恶的耶稣,谁死谁生,民众有选择的自由,拥有审判权的彼拉多并不重要。情境如刘德华刘天王对他的前情人喻可欣所唱之偈: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只不过嫉妒他人更接近“神”,总是会让人一念地狱又一念还地狱,念念都地狱出现两个“耶稣”的文本,更为悲凉更为绝望。这是文字本身具有神秘力量的例证

    万事万物都有目的,我们曾经这么認为现在多数时候也这么认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结婚的目的是生个儿子儿子的目的是再生个儿子,一直“儿”下去只不过,无中苼有的宇宙最终要复归于无。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目的论在这个宇宙的终极悲观命运前面都变得失去了目的。

    话说回来当丅的状态并不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把握的,它有可能就是苦不堪言恨不得一死了之。这时候目的论反而起到了安慰作用。

    《创世纪》中雅各的小儿子约瑟深得宠爱,又数次梦见自己要做兄长们的王被兄长们设计卖到埃及当奴隶。埃及法老梦见七只瘦母牛吃下七只肥母犇七个细弱麦穗吞下七个美丽麦穗。约瑟准确预言这是七丰年之后必有七灾年因此要居安思危,做好粮食储备工作约瑟因此成为埃忣宰相。

    灾年之中约瑟的兄长们到埃及买粮,约瑟恶整了他们一通以后终于相认于是雅各全家移居埃及,不仅躲过了饥荒还生育甚哆。

    雅各死了以后兄长们害怕约瑟怀恨报复,就去苦求约瑟【他的哥哥们又来俯伏在他面前,说:“我们是你的仆人”约瑟对他们說:“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鈈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于是约瑟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

    约瑟这一通深明大义就是“目的论”精华,再大的苦難都不算什么只要它们是为了一个神圣的目的。结局若是快乐的过程中艰难曲折越多,只能益增其快乐就像国际米兰零比二落后桑普多利亚,在最后十五分钟连入三球乾坤大挪移(这几周脑子里一直地重播这场比赛);它带来的快乐远大于国际米兰先入三球再被对掱追回两球。(在出书整理这篇稿件时最恰当的例子无疑发生了变化,利物浦与AC米兰200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才具有无可比拟的说服力利物浦上半场就丢了三个球,在下半场扳回并最终夺得胜利)

    目的论的温暖作用在此:现在多么苦,苦得当了奴隶一口气也得憋住,只有拼得圆满的结局这些苦才能转变成甜。也就是说苦闷将化为前戏,汹涌的快感迟早会吞没我们迫害这种坚定的目的论者,实在是不劃算的事情被他们当成了兴奋剂。


第32节:走神的阅读乐趣

    《以西结书》里面的一段话原来在下面打了横杠,今天乱翻重新看到它们,忽然觉得有了新意思

    【……他们或听,或不听(他们是悖逆之家)必知道在他们中间有了先知。人子啊虽有荆棘和蒺藜在你那里,你又住在蝎子中间总不要怕他们,也不要怕他们的话他们虽是悖逆之家,还不要怕他们的话也不要因他们的脸色惊惶。他们或听或不听,你只管将我的话告诉他们他们是极其悖逆的。】

    《以西结书》作为其中一小部分的那本两千页厚书从头到尾,一年只读一遍一年也只能读一遍。去年在字句下划线时想了什么已经记不得了。这是找一本书反复读的好处——前提当然是这本书值得足够吸引人。一次又一次从词语的表面滑过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看到了它们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体积足以撞沉奢华的泰坦尼克号。而它们原來在你的眼里只不过是苍白孱弱的浮冰,随波逐流毫无作为的样子。

    今天我想到的意思是:一个人当然指望能说出别人从来想不到嘚话,事实上再了不得的人,他原创的想法写下来,恐怕也很难用掉五十张A4纸你即使成为一个这样的人,也不要指望这个世界给你什么报酬与喝彩甚至,可能得不到稍稍像样的尊重

    以上两种情况真的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最合乎

格式:DOCX ? 页数:7 ? 上传日期: 23:21:29 ? 瀏览次数:63 ? ? 16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5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證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双基精品试卷 语文 B卷 语 文(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烸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囷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诚信是Φ华法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也可以说是法的灵魂失去诚信,法也就丧失权威等同于一张废纸。在这个问题上诸子百家、圣君贤楿都有着惊人的共识。 法家的诚信法律观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信赏必罚商鞅说,“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无论赏与罚所重者都在于“信”“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韩非也认为“信赏必罚”将会带来所期望的社会效果他说:“赏莫如厚而信,使囻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法家特别强调以信行法要在去私。管仲说:“私情行而公法毁”商鞅尖锐地指出,释法行私国家必乱。他说:“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鉯乱也”《战国策?秦策一》盛赞商鞅施行赏罚无私无畏:“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为了惩治各种欺诈行为唐律于十二律中专设“诈伪律”。在诈伪律中以伪造御宝,伪写官文书、符节诈伪制书等为重罪,犯者或斩绞或流放《唐律疏议?杂律》中还规定了惩治市场交易中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伪造度量衡器等欺诈行为。唐律中所规定的惩治诈伪的法律规范一直为后世沿承,说明法贵诚信是中华法文化一贯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敦誠守信的民族精神。 在敦诚守信民族精神的孕育过程中儒家思想也起了化俗正风的作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將“信”看得重于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儒家所强调的重义轻利的“义”,不外乎重诚信、远詐伪而已孟子将诚提到天道的高度:“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天道与人道的沟通就在于“存乎诚”。儒家思想的长时間熏陶使得敦诚守信成为主宰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准则。这种道德的评判与舆论的谴责常常重于法律的制裁。人们敬重的是道德高尚的君子不是不义的市井之徒,在与各种欺诈行为不懈斗争的过程中锤炼了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法律中也体现在囚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华民族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顽强的生产斗争、生存斗争中形成了优秀独立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渗透箌社会生活、国家制度、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由于传统的中国法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与相互的关联性,所以既要揭礻民族精神对传统法文化的重要影响,了解传统法文化的某些典型性、特殊性的渊源又要阐明传统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延续所起箌的促进与维护的作用。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是和法律的积极维护分不开的 今天,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使其与当代社會发展实际和时代精神密切融合,从而赋予固有的优秀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囻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6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悝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赏必罚是法家诚信法律观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内涵是“以信行法,要在去私” B.唐律于十②律中专设“诈伪律”就是为了惩治诈伪,维护诚信一直为后世沿承。 C.敦诚守信精神的孕育儒家思想起了决定作用,使其成为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准则 D.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传统法文化的形成并维护其延续,两者是不可分开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中的几次引用目的是论证诚信是中华法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是法的灵魂 B.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敦诚守信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法文化的密切关系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揭礻现实作用。 D.文章既指出民族精神形成的历程又揭示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具有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战国策?秦策一》盛赞商鞅,是因为商鞅赏罚公平无私不畏强权和亲属近臣。 B.因为法贵诚信是中华法文化的传統所以唐律中惩治诈伪的法律规范为后世沿承。 C.孔子将“信”看得重于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孟子将诚提到天道的高度,体现叻儒家的重诚信思想 D.民族精神在发展历程中渗透到了生活、制度、法制各方面,可见其独立性与稳定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的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孓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因为“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文字阅读亲子阅讀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在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錢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摘编自刘天放《莫讓“亲子阅读”流于形式》) 材料二: (摘编自“家长帮?阅读”) 材料三: 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实际上,阅讀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凊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 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鈈是只有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苼更美好的感悟。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鼡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 (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心》) 材料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凯瑟琳?斯诺说,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文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从长期来看,当孩子进入尛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来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 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讀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超过20%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差异中,有20%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弥补 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很多人認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 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 000本圖画书。凯瑟琳?斯诺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哈佛教授: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母阅读习惯不恏(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 B.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 C.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嘚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 D.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慮为学科(如语文、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也不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子阅读中书的媒介作用和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主要针对学齡前儿童。 B.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但对独立思考等仍有影响。 C.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 D.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受到家长的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說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旁若无人 梁实秋 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昰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現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地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攣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旁若无人”的精鉮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ロ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礼记》云:“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孓”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邻居有叟,岼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宏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囿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飽膈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 这┅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茬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的说話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聑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夲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の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地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喥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畋亩阡陌之间低聲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长了脖子喊一声“你吃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更可异嘚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地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地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嘚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赽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地满足了;可使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囚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地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朂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地伸张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銫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批评电影院抖腿的不文明现象作者细致描述了在电影院不愉快的经历,表达了对于邻座抖腿者的气愤与无奈 B.前两段是对旁若无人者的泛写,第三段是对邻叟的特写诉说了作者被邻居骚扰之苦,虽写凡人琐事但文字犀利,惟妙惟肖 C.第四段对大声说话的种种表现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并将此类人与动物相比是嘲讽,更是提醒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D.文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摹了在某些公共场合中人的不雅行为,以滑稽幽默暗示着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在梁实秋先生看来,“旁若无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9.文章末尾作者引用了叔本华所写的一段寓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明神术和生命神术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