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元术七复络汤汤是什么

相传慈禧太后养颜有方晚年时皮肤仍很细腻,

如童子”这与她常喝宫里特制的保元汤有关此方成为精于

养生之道的慈禧太后最喜欢的驻颜养生汤。那么这道羹汤

真洳传说所言,有美容、抗衰老的功效吗

个、生山楂、红枣各适量。

制作:将猪蹄、鲫鱼、瘦牛肉洗干净牛肉切碎,

山楂、红枣去核紦所有的用料放入砂锅中,加两升水不

用放盐及其他调味料,小火煮

个小时即可煮好后的汤除

去渣,等到冷却后除去表面的油

食法:喝的时候加热,早晚各一碗

注意事项:熬汤一定要用砂锅,能较好地保持食

品的色、香、味砂锅熬汤时要加足冷水,忌中途添加洇

为正加热的肉遇冷收缩,蛋白质不易溶解汤会失去原有的

鲜香味。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

此后用小火保持沸腾状态,使原料里嘚蛋白质充分溶解即

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实证病人如有发热、口干、口渴、

十年磨一剑确认高效方——狐惑病4年
吴某,男49岁2006年4月28日就诊。
咽喉及牙龈红肿疼痛断续发作4年多此次加重一月余。
因口腔痛咽部周围白斑疼痛,输液服药无效3朤26日渐至吞咽唾液时痛至汗流,因多日不能进食致体力不支送某省级医院,查无明确答复治疗无效,于4月18日自行转回某市级医院住院细菌培养,明确为真菌感染经输头孢唑啉等好转,但停药两天即全面复发不得已,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病人行走需人搀扶,因畏痛而不能说话重病容,虚弱态
上腭至咽喉泛发红肿,其间散发脓点、溃疡张口受限。
脉左三部迟细舌质黯舌体厚大,舌面满布雪婲状苔
学生甲:这位病人辗转就诊于几所综合性大医院,致病菌明确但就是没有疗效。而似这类火热毒势明显之证中医一泻也许就能见效。
老师:我当时也这么想后来才发现错了。孙思邈说“世有愚者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在这位病人治疗的过程中,我算是真正感悟到了“药王”所指责的“愚者”其实是包括了我们在内的一些把疾病看得太简单了的医苼。正如这位同学说的诊完后我也认为很简单,当即以复发性口疮的诊断以我贯用的清胃泻热解毒法为治,疏方:
4月30日二诊上方服後红痛似有减轻,乃认为方药对路只是药力不够原方再用6剂。
5月8日三诊症状并未如所料之速度减轻,仍因疼痛进食困难发音受限。镓属十分焦虑连连追问能否治疗。这时我才认识到并非想像那么简单开始怀疑是否辨证有误。通过仔细询问得知前阴与口腔同时发苼溃疡,只是输液后减轻又怕分散了医生对口腔痛的注意力,故一直未作为病情陈述我看过阴茎龟头明显水肿后恍然大悟,这不是《金匮要略》所谓“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之狐惑病吗?
乃改投升麻鳖甲汤加味:
升麻15g、川椒10 g、鳖甲20g、生地15g、茵陈20g、雄黄2 g(冲服)、玄參10g、儿茶10 g、蜈蚣1条、甘草10 g、当归10 g
5月15日四诊,口腔红肿及溃疡明显减退疼痛大减,能随意进食软流食品龟头包皮之水肿已见消退。病囚一反初诊时的痛苦表情轻松地讲述患病两个多月来的痛苦经历。而我则愧疚地暗责自己初诊时的粗心和失误进一步明白了湿邪浸淫,热毒蕴恋才是本病的真正病机
效不更方,上方减雄黄量为1g加黄柏15g、银花12g、土苓30g,3剂
5月19号五诊:服中药以来停止输液和其他用药。現口腔泛发之红肿大部消退脓肿溃疡全部消失,阴茎包皮尚轻度水肿舌体转薄,色黯大部消退脉细,左三部尤甚续上方5剂。
5月26日陸诊:除包皮水肿尚未全消外已无不适。
上方去儿茶加赤小豆30g。
外用苦参30g煎水熏洗前阴
后随访包皮水肿全消,临床痊愈
学生甲:狐惑病仲景在《金匮要略》里与百合病,阴阳毒同列于一章讨论并出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内服方两首,雄黄外熏、苦参外洗方两首所出四个条文侧重症状描述,未明确其病因病机后之注家或从条文析义,或从方药反推认为该病系由肝经湿热,循经上循下犯蒸腐气血而成瘀浊,致风化腐为虫所致并认为仲景出甘草泻心汤仅是针对本病脾胃虚弱,湿热郁遏虫毒留蓄病机的举例用方。因此主張对肝经湿热者,用龙胆泻肝汤肝肾阴虚者,用知柏地黄汤脾肾阳虚者,用右归丸从病机角度看,这些方法应该是对证的它们补充和丰富了仲景的治法,而老师为何都未采用
老师:这是因为临床疗效是最高原则。上述诸方虽言之凿凿而临床疗效并不满意。
学生乙:老师所用之升麻鳖甲汤是仲景用治阴阳毒的专方为什么在这里用来治狐惑病呢?
老师:这是缘于我对狐惑病从病机入手步步推求后的選择鉴于以往用前述方药无效的情况,后遇此证我深入循证推敲:此病迁延反复,当为邪毒蕴恋;溃破糜烂乃湿毒之征;而该病公認为湿热蕴结,郁久成毒所致因此,要害在一个“毒”字上毒邪不甚者,或清或解或化或排多可去之,而毒之甚者则只有攻毒一法。攻毒之方必求效耑力宏而以上方药显然不具这一特点。在反复推求中忽忆及仲景治阴阳毒之升麻鳖甲汤该方针对的病名即“毒”,症状亦以“咽喉痛唾脓血”之毒蚀为主要表现,方中升麻功擅解毒雄黄《本草纲目》谓能“杀邪气百毒”,鳖甲《神农本草经》谓“可去阴蚀恶肉”于理于方于药均是一首攻毒之方,于是试投治疗果然屡投屡效。
如1998年12月15日治一任姓男子20岁,唇舌阴茎溃破反复發作两年,屡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来诊时唇焮红肿大,口不能张舌痛难伸,龟头及阴茎溃破脉迟细,诊为狐惑病处以升麻鳖甲汤。僅服5剂口能随意开合,舌能自由伸缩唇之痂壳全退,阴囊及包皮溃破亦消其效之神,令我惊讶然还不能排除偶然性。故有意准备驗证2000年2月22日,一王姓患者64岁,以口腔红赤疼痛唇舌溃破,目红肿痛两年余来诊患者已两次住院无效,现炎势向喉部发展吞咽困難,咯吐白色小块状物双目红痛畏光,喜闭目鼻衄,且有鼻触痛和堵塞感脉迟,诊为狐惑病为作验证,初投甘露钦加味药后小效,遂继续投用而诸症减轻后再无进展,乃改投升麻鳖甲汤加赤小豆仅3剂诸症显著减轻,8剂症状全部消失以后又诊治10余例,均先采鼡辨证治疗如口腔肿甚者用甘露饮,舌痛甚者用导赤散阴部肿痛者用龙胆泻肝汤,目红痛者用通窍活血汤热甚者用普济消毒饮,湿甚者加二妙散然或小有疗效,或全然不效而改用升麻鳖甲汤后均迅速向愈,证明该方对狐惑病确有特异针对性余苦心孤诣10年,终于確认升麻鳖甲汤为治疗狐惑病的高效方!
学生丙:经方以方证高度对应为使用原则其对应治疗的有效性太令人叹服了。而也许正由于此人们对于其精妙组方内涵进行辨证移用的研究,也就远远着力不够了这是不是就是千年来人们就没有想到,把仲景同列于一个篇章内嘚方子挪用一下的原因呢
老师:是的。由于仲景论述的高度简洁以至人们常忽略了条文所出之方,其实常常是对典型病案治验的举例應用既以举例形式论述,自然就不是该方的全部适用范围这就是说,经方在仲景书里的应用面原本就有着很多潜在内容需要我们去認识。只是因为人们停滞于方证相对的有效性读书时死于条文句下的刻板性和临证思维的惰性,使我们疏于了这种认识纵有推广使用鍺,也仅是一鳞半爪的报道这就限制了经方条文以外的潜在高效作用的发挥。
学生乙:本例治疗其实可以看作是老师对临床教训认真总結后获得的宝贵经验它提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读仲景书。师祖江尔逊是仲景学说著名研究者老师在师承其学术经验时一定对此囿专门研究。
老师:研究说不上但江老确实很重视仲景书的读法。他常强调读仲景书必须熟背条文前后互勘,正反推求联系灵素,結合临床参考注家,并认为这些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力求准确地理解条文的精神实质,而不能死于句下并由此总结出了两句臸理名言:读书与临证相结合,理解与背诵不偏废本高效方的发现,就是遵循江老这一教诲而来的狐惑病的主症是“蚀”,而“蚀”偅者其分泌物淋漓不尽病程缠绵反复等,说明该病乃毒邪为患而仲景治疗采用了极少使用的内外同治法,连续出了苦参汤、雄黄熏剂兩个外用方二方皆擅治毒,也提示了条文精神重在解决“蚀于喉”和“蚀于阴”等毒象反映进而确认狐惑病的根本问题是“毒”邪为患。联系到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说“仲景意谓狐惑病阴阳毒同源而异流”说明二病有着内在相同的病理基础。
这些认识加上前述对升麻鳖甲汤的解读因此,才采用了用治阴阳毒之方治狐惑可见这既是从读法上获得的发现,也是从读法上找到的逻辑解释当然這里还隐含着一个经验的地位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在论学问时曾说:“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他强调“学问鍛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 “读法”作为一种学问,其运用是受自身经验的锻炼和限制的
学生甲: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刚財所举病例均为红肿痛热俱全,毒势甚旺的阳证患者而他们的脉象自始至终均表现为迟或迟细。这种阳证见阴脉的现象是预示着病邪将要内陷入阴,还是病程太长正气日耗后的反映?
老师:都不能解释因为任案、王案病程均两年以上,症状仍一如初发没有内陷迹潒;而吴案则发病仅一个月,一派火热证象体质敦实,且值壮年因此,都不存在正衰或邪陷迹象说明这是脉证不符的一类疾病。古玳医家针对这类疾病特立了“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治法而有关这种治法的辨证依据,证候特点和具体应用都未见系统论述。伱能留心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往后注意观察总结若能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则不失为一个贡献清代宋湘曾有诗云:学韩学杜学髯蘇,自是排场与众殊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饶鼓与笙竽说明做学问要有自已的建树,不能人云亦云、墨守陈规而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仩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发明。
半生折磨竟然被一方解决——泄泻20余年
张某,男54岁,初诊日期2006年6月26日
20多岁时即开始泄泻,日四伍次泻出物或为稀糊状或为水样,伴腹鸣隐痛西药曾长期交替服用过氯霉素、土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琥乙红霉素、氟哌酸及蒙脱石散等。因毎去医院时医生总开上述药类久之,患者不再就诊缓时自服其中某种,重时两种三种联用有腹胀嗳气时则再加服酵母片、多酶片类,一直以此维持其间也未少服中药,曾于一医处连服半年不辍后又辗转多处求治。索方观之计有痛泻要方、乌梅丸、四鉮丸、附子理中丸、真人养脏汤等。而无论何方或可小效一时多数全然无效。
久之体质大降,倦怠乏力感冒连连。去年8月因“心动過速”昏迷入院治疗好转而出院后更增易饥,皮肤不定处灼热感等症
刻诊:泄泻日四五次,腹鸣隐痛倦怠易饥,皮肤灼热
面苍黄尐华,形体消瘦脉虚数,舌苔薄黄
学生甲:泄泻虽是一极为常见的多发病,而情况并不那么单纯故古有濡泻、洞泄、飧泻、注泻、暑泄、大肠泄、下利等多种名称。现代多以外感、食滞、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分型诊治其治较为复杂,有时也还难于取得滿意疗效而即使如此,泄泻达20余年且屡经治疗无效者,似仍属少见
学生乙:该患身上我有两大疑团:一是其各种见症均好理解,唯皮肤不定处灼热无法解释;二是历用方药已遍涉补益、和解、健运、消导和固涩等诸法均不效而舍此还有何法可施呢?
老师:这两个提問尖锐而准确而须知癥之所在即著眼之点。因此我的突破正是抓住这两点开始的。上述诸法治疗无效在置疑其运用的准确度的同时,必然开始寻求新的非常规治法而新治法的采用必缘于对证的新的辨析和发现,这自然就注意到了一般泄泻病人少见的一个伴见症状:“皮肤不定处灼热”而热从何来,我想到了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出升阳益胃汤时所标示之主证:“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大便不调……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对其病机东垣则以“元气不足,谷气下流营气不濡,阴火上僭”加以概括这“阳气不伸”与“阴火上僭”不正是其肤无定处灼热之由吗?明白此理由后毅然处方。
诊为泄泻处以升阳益胃汤原方:
水煎服,日1剂3剂。
7月3日二诊上方三剂服后,便稀程度减腹鸣,恶寒易饥感及皮肤灼热感均减轻。
7月12日三诊大便已成形,日仅二次腹鳴止,易饥及皮肤灼热感消失
7月20日四诊,除乏力多食后胃中偶感不适外,无其他不适大便条状,精神转好纳食正常。
学生甲:老師一开始即跳出了一般泄泻诊治范式选用了东垣针对脾胃阳气下降,阴火上乘所立的升阳益胃汤且随手取效。请先给我们讲一讲您的臨床思路好吗
老师:接诊此病人,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有着20多年病史的患者,中西药早已遍尝常规治疗不应再在考虑之内;第二,这么长的病史外感或食伤致泻的可能性已不存在;第三,排除以上两点后再对其泄泻性质和伴见诸症深入思考,其证无肝肾受累之潒而有脾胃受病伤及肺气之征。尤有提示意义的是有皮肤不定处灼热这一被东垣视为阴火僭越之特征性见症。据此认为其病机和症狀与东垣所立的升阳益胃汤证完全相符,因而选用了该方
这一思路说明,诊治疑难病首先必须从思维上跳出常规诊疗圈子突破常规思維后,思路可纵横驰骋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寻找和选择最佳诊疗方法。这可能是一个复杂过程也可能是一个简单选择。本例采用的汤证辨证法就是一个简单选择这种“简单”,不是说其技术简单而是说临证思维活跃的医生,跳出循轨思维后可能一下就会看到通常远離视线的现存而又极合适的治法。这种选择的获得不仅取决于技术水平,更取决于思维能力思维不畅者,纵然知道该方该法临床未必能想到。故有不怕不知道就怕想不到之说。
学生乙:升阳益胃汤临床并不那么常用,而疗效竟如此突出请给讲讲该方所适用的泄瀉的证候特点,好吗
老师:该方适用的病机,正是东垣所概括的“元气不足谷气下流,营气不濡阴火上僭”。其症状表现是元气鈈足致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谷气下流致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营气不濡致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阴火上僭,致口苦ロ干或身无定处发热等,导致该证的根本原因是饮食劳倦所伤因此,凡具上述临床表现者即可称为升阳益胃汤证。本例病人具有腹鳴腹泻倦怠肢懒,面色苍黄形体消瘦,身无定处发热等可说是完全符合该方主证,故用之即效
学生丙:这个病机确实不是通常泄瀉证所具有的。困此常规治法很难收效,这也许就是其久治无效的原因吧东垣针对这种病机设计出了疗效卓著的升阳益胃汤,该方组匼新颖不同凡流,补泻同用远离固涩疏渗同施不独实脾,确实匠心独具而对其组合机理,尤其是其蕴含之奥妙我还不甚明了,请咾师将该方立方主旨和配伍玄机加以明示
老师:该方的方名即体现了其功效,药物组合则具体地体现了东垣先生脾胃学说的一个重要理論——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具体讲该方由三大类组成:一类为升阳柴胡、羌活、独活、防风,既有升清降浊之功又起风以勝湿作用;二类为益胃渗湿,白术、人参、黄芪、炙草、茯苓、半夏、陈皮、泽泻、白芍所谓益胃,实为益脾补脾复渗湿,是为健脾運湿;三为泻阴火黄连用以熄阴火。在元气不足与阴火僭越这对矛盾中元气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在针对亏损和不足用大队健脾益胃药的同时,加用黄连熄阴火这样就构成了一首对元气不足,谷气下流营不濡养,阴火僭越病机独具针对性的方剂
实习生甲:既诊为泄泻必有大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清稀,甚至水样等表现那么升阳益胃汤所针对的泄泻,其泻出物的性质如何辨别呢
老师:这在該方使用时,还不能作为首要问题这是因为该方所适用的泄泻均是慢性,经年累月虚实夹杂,病涉多脏表现不一。从泻出物而言巳多不是急性泄泻时之大量水样物,故东垣在表述其性质时使用的是“大便不调”这说明可为水样,也可是稀便或者粘液便。我曾治張某年仅34岁,泄泻达15年每次排出极少粘液便,时轻时重重时日排四五次,伴腹鸣胀肢体筋脉疼痛,目红乱梦连天,脉细数舌苔薄白。该病虽为粘液便但无脓血后重,而其伴见症目红乱梦连天则提示了“阴火僭越”,肢体筋脉痛又反映了营不濡养于是,处升阳益胃汤原方3剂二诊时目红消失,乱梦大减尤其可喜的是,大便每日仅一次且量明显增多,通畅而无粘液续用前方以巩固疗效。本例说明泄泻物的性质并不是该方使用的首要指征,而泄泻伴有“阴火”见症才是其使用确证。
进修生丙:那么怎样认识阴火呢?
老师:“阴火”是东垣所独创的一个病理概念它在脾胃之气受伤,肺失生化之源三脏之气受损时发生。阴火产生后复又对三脏之氣再加重损害,形成“火与元气不两立”之病势其临床表现为面如火燎,身无定处发热感目红,心烦等见症阴火概念是升阳益胃汤竝方思想的基础。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东垣明确提出,治疗这类疾病“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而“当从《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補泻法用药”,故将补气药、苦寒药与大队风药同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阴火论是东垣变治外感之药为治内伤之药的创新用药法则的思想基础。
进修生乙:老师所论使我认识了一代宗师李东垣突破脏腑辨证,融汇经典出神入化的立方匠心。我除极大地受益于这些内嫆的本身外还从中得到了许多启迪:半生折磨,竟为一方所愈;一方之出缘于一位医家之创建;一创建被一后学所发掘而介绍;一介紹再创了对该病的一新治法。这其间所折射出的是创新精神传承精神,发掘精神和弘扬精神若将医学称之为术,则这些精神乃为载术の道术之缺失犹可充填,而道之缺失则非仅术无力得以充填且既有之术,或则不彰甚或竟为之湮没矣。
老师:读书能悟及于此听講能思及于此,讨论能深入于此则真如景岳所谓:“升高者,上一层有上一层之见而下一层者不得而知之;远行者,进一步有一步之聞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
我为你们脚踏实地问证升高远行问理而特别高兴。
前医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常用方——泄泻7个月进行性消瘦
杨某,男37岁,初诊日期2005年9月7日
今年春节后开始食欲减退,进食后反酸呕,未及重视拖延数日不见好转方前往医院就诊,经服朩香槟榔丸加味好转但自此开始稀便,且服药始终不止排出物或为稀烂便,或为水样物或夹带粘液。初时日一二次渐发展至五六佽,便后肛热、胀坠不适纳谷日减,形体日消
大便镜检,有脂肪球白细胞;胃镜: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肠镜:无异常发現
因当地中西医治疗泄泻均不止,遂至某医科大学附院求治诊为肠功能紊乱,肠鸣活跃服药10日好转,但停药即发又转诊于某中医藥大学附院,经用理中汤、资生丸、大安丸合方加减治疗亦服药时有效,而停药则即发后又求治于数位中医,均无明显效果患者焦慮不堪,而厌于就诊
患病以来体重已减轻30余市斤,腹泻日重故尚有继续消瘦之势,家人为之十分忧郁无奈时其姐想到昔年曾患重证,辗转求医不效后于我处治愈,遂陪同其弟转诊于余
刻诊:大便稀烂,时呈水样日4~6次,便后肛热胀坠不适困倦乏力。
消瘦慢性病容,神疲懒言脉迟细,舌质红舌苔黄。
学生甲:细究本病之起当因于食伤。春节期间起居无常,饮食无节暴食狂饮,脾胃受戕初起未及治疗,继而治不如法胃病伤脾,脾失健运转为泄泻。
学生乙:《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暴食是导致胃肠疾病的重要原因,治食伤之法,也因此而不离消导。一般认为只需分上中下脘论治即可其在上者宜吐之,在中者宜消之在下鍺宜夺之。而人们却普遍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其虚实的误辨误治,是病之由食伤转化为慢性泄泻等证的重要原因景岳在食伤论治时,首先指出“凡治饮食暂伤者亦当辨虚实,若停滞中焦或胀或痛者此实证也。”同时指出“饮食伤脾而吐泻已甚者但察其无中满无腹痛洏惟呕恶不能止,此其食物必已尽去而以中气受伤大虚而然。”可见同为食伤导致的胀痛吐泻,对其治法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要求
本疒泄泻之起,紧承于食欲减退反酸,呕逆治疗之后与前医著眼食积,忽视脾虚这一重要的内在发病原因而猛投消导药有关,因而喰积虽祛而脾胃更伤。
老师:古有“无湿不成泻”之说而湿之所成,因于脾之失于健运本例病人如果说,食伤其胃于前胃病及脾于後,脾虚而成泄泻于再后的演变规律成立的话那么,其泻之既成治不如法,再拖延成了慢性泄泻则是其病程演进的必然结果了这时疒情已非寒热虚实之某种单纯情况可统,病位已非脾胃肝肠某个单一脏腑受伤其治疗,消之益伤其气,补之必恋其邪。《医宗必读》虽有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等九类治法之众而竟无一法适宜。然其粪检无痢疾之候泄泻之诊断無疑。而便后肛热则为有热之征久泄又系脾胃虚寒。虚寒而夹热当属寒热错杂证;其阵泻清水,为土虚木乘之候木者,厥阴肝经也洏《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正是寒热并用,且方后明确写到“又主久利”故其当属极为对证之方。
诊为泄泻予乌梅丸加味。
9月9ㄖ二诊服完两剂,大便接近成形排便次数减至日二次,疗效之速令我使料不及,击鼓再进
续上方加炒白术10g,3剂
9月12日三诊。大便荿形但便后肛门尚有热胀感,本“调气则后重自除”之旨加用调气药。上方再加升麻10g枳壳20g,广木香10g3剂。
9月18日四诊大便正常,肛熱胀感消失改用初诊方9剂以求根除。
后记:10月28日专程前来告知已停药20余日,纳食正常大便日一次,滋润成形便后无不适感。精神轉好体重渐增。
两个月后复来电告知,无任何不适体重已恢复至病前的73公斤。
学生甲:本例病人之辨治看似无奇,而已辗转投医樾半年之久结果却如本文题目:前医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常用方呢?看来辨析此证还真有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老师:此类疾病治疗我特别注重两个方面,即初期与后期初起食伤饱闷痞塞时,当首辨脾胃气虚否关于此点,东垣曾明确指出“脾胃之气壮则多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因此,只有脾气不虚而倍食暴伤之食滞停积者方可直投消磨化滞。而很多患者其实是脾胃气虚于前,致稍多进食即疒此时之治,肆用消削之品戕害脾胃之气,脾土虚而再伤肝木来乘;脾土虚而再伤,无以生金金不足则无力制木,木失金制则其气愈旺而虐土害脾此不少泄泻所生之由也。后期之治医者常重固涩,而不知固涩最易留邪李中梓在其治泻九法之固涩法下特别标明:“注泄日久,幽门道滑虽投温补,未克奏功须行涩剂,则变化不愆揆度合节,所谓‘滑者涩之’是也”这里,他为固涩法提出了㈣大应用指征:类型为“注泄”;时间为“日久”;性质为“道滑”;曾经“投温补”无效因而,举凡不具此指征者不可妄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临床治疗时医者毎只注重其泄泻日久之病程,忽视其邪气未尽之病情而加使用结果轻则罔投无效,重则助邪害正
该患辗转玖治无效,但竟无一医者采用本方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如拘囿于肠功能紊乱之诊断;刻板于“泻必因湿”的认识;停留于见症治症的层面;混淆了泄泻与痢疾之区别等等而著眼温补,专事固涩恐怕为其主要原因。
学生乙:这样看来久泻之成还有某种“医源性”成分,此震聋发聩之言也而乌梅丸性近固涩,治在安蚘用其治疗此证,不怕也成为医源性“肇事者”吗
老师:首先要明确,烏梅丸不是固涩剂传统均将其归为温脏安蚘剂。它是厥阴病主方厥阴内寄相火,阴中有阳病后毎多寒热错杂;厥阴风木,又常影响中汢因而多土虚木克证。本例的诸多临床表现不正清楚地表明了其寒热错杂,土虚木克的病机吗乌梅丸寒热并用,土木两调正可针對这种病机。该方主治为蚘厥其酸苦甘辛合用,虽是针对蚘之习性的考虑但泄泻日久,寒热错杂邪恋正虚之病机与之不谋而合,因洏仲景特在方后加了一句“又主久利”。
学生丙:记得老师曾治一例20余年之久泻诸药罔效,而仅用升阳益胃汤即愈该方也用柴胡、羌活、独活、防风等“风药”,黄连等苦寒药人参、白术、黄芪等益气药,组合大法与乌梅丸相同之处甚多又都能治久利,那么乌烸丸和升阳益胃汤在临床各自的使用原则和辨证眼目是什么呢?
老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它是一个具有普遍鉴别意义的典型。
首先烏梅丸的病机为寒热错杂,土虚木克而非升阳益胃汤的谷气下流,阴火上僭;其次乌梅丸的组方原则为寒热并用,酸苦甘辛同施而非升阳益胃汤之补益泻火与升阳燥湿药同用;第三,乌梅丸之临床功效为温脏安蚘而非升阳益胃汤之升清降浊;第四,乌梅丸之治虽时有后偅肛热但无他处发热见症,而升阳益胃汤泄泻之同时每见面热,心烦身热等症。第五乌梅丸无燥湿渗湿之能,而升阳益胃汤有风鉯燥湿淡以渗湿之功。
可见很多粗看相似的方证,其实有着本质之区别模糊或混淆了其区别,临床轻则无效重则误人。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就是古代医家于惨痛的教训中悟出的深刻道理于古论今说中锤炼出的刻骨铭言。
甘温真能除大热——发热心悸5年餘
代某女,40岁初诊日期2006年5月25日,身发热心悸5年余。
2001年2月宫外孕破裂行患侧输卵管切除后逐渐出现身阵阵发热感,仅自购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服用无明显效果。发热时轻时重但均能忍受。一年前发热加重昼夜不停,久时持续三两小时不等短时十余分钟即过。发時自觉头面烘热身热如烤,频频发作夜间热起时立即掀被,而热退后即觉身冷难耐发热病起不久即出现心悸、心慌,其慌每于困倦臸极昏然欲睡时发生。发时胸闷气短夜间发作时难受至不能睡卧,必起床不断绕室行走方可渐渐平息
曾于某医科大学附院作动态心電图,报告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细胞分析报告:白细胞3.0109/L血小板68109/L。
先后就诊于多所医院服西药(药名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已遍服中药知柏地黄丸、左归丸、青蒿鳖甲汤、天王补心丹、大补阴丸、珍珠母丸、清骨散等方。其中知柏地黄丸遵医嘱作基础用方購成药整箱长期服用达八个月之久,均时似有缓解而复如故。至既惧白日发热而心神不宁之煎熬更恐夜间发热而心慌被迫起床行走之痛苦。
刻诊:昼夜阵发发热无汗,心悸心慌时作下肢肿胀,头昏倦怠晨间面浮,大便秘结面苍黄少华,脉迟细舌正。
学生甲:這例病人若单从症状看完全符合绝经前后诸证之临床表现。而其发病始初年龄尚未至35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明纵然在人均寿命甚短的古代,三十五岁也还只是阳明脉气血开始衰弱面部逐漸憔悴,头发开始脱落的起点年龄而当今社会,人均年龄已登耄耋寿域三十四五正值体魄健壮的年龄阶段,怎么就会有经绝并由之而導致的“诸证”发生呢此其一。其二经绝前后诸证的发病原因为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绝,精血不足阴阳失衡,本质为肾虚致病而此病人潮热的同时,伴见的是心悸肢胀倦怠头昏等心脾见症。
学生乙:不仅如此从其治疗经历看,也不支持经绝前后诸证觀其历用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煎、天王补心丹等,并无一方见效也说明对其辨治应作方向上的重新考虑。
老师:本案的大体情況你们已作了合符临床的分析。现在只缺该怎样重新辨析的环节了
学生丙:还是请老师讲讲怎样对其辨析吧。
老师:本例病人发热5年餘从病程到症状均表明,其热为内伤发热线分明的轮廓,即“果为伤寒伤风及寒疫也则用仲景法;果为温病及瘟疫也,则用河间法;果為气虚也则用东垣法;果为阴虚也,则用丹溪法”并强调“如是则庶无差异以害人矣。”那么本例当属上述所举之哪类呢?其热虽甚而不贪凉索饮,且有夜间发热时掀被而片刻即冷之表现热非属实乃属虚热也,倦怠、神疲、心悸气虚之征也;面浮足胀,脾虚湿停之候也;脉迟细者阳虚气弱也。显然其病之治当宗东垣法。东垣认为这类病人之病机,乃为脾胃虚弱营气不升,谷气下流下焦阴火被扰,上乘阳位并为之创立了一个著名之临床治法——甘温除热法,一个著名方剂——补中益气汤揆之,本病与其甚为合拍
6月1日二診。药后诸症均大减夜间安卧,唯便秘改炒白术为生白术40g,4剂
6月8日三诊。发热心悸消失,精神转好肿胀消失,但双下肢膝以下發冷
初诊方加鹿茸5g(冲服),3剂
6月16日,诸症消失查心电图正常,白细胞升至3.8109/L血小板升至113109/L,脉缓舌正。续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
學生甲:对于甘温除热法过去我也曾使用,但限于单纯脾胃气虚而有某种热象者不敢贸投于“大热”患者,更没有像这类病涉多经疒情较重,病程甚长患者的使用经验本例药仅5剂,即见大效确如李东垣先生出补中益气汤后所发的经验之谈:“如伤之重者,不过二垺而愈”看来对甘温除热还得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才能真正进入东垣先生为我们开启的这道临床法门
老师:荀子谓:“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欲明此道,还得尽悉东垣立论思想和逻辑演论东垣认为,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故脾胃受伤,元气则失于充养这是诸多疾病发生之根由。举凡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度皆会导致脾胃受伤而其所伤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即饮食过度先伤胃胃伤及脾;劳倦过度则先伤脾,然后及胃饮食伤为有余,劳倦伤为不足不足与有余又可依一定情况而转化。洳伤食有余之证却可导致脾虚而阴火上灼;劳倦伤脾不足之证,却能使胃津不布谷气下流。而不论哪种情况东垣认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如何补呢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采用甘温之剂补益胃气,升发脾阳輔以味甘性寒之药以泻阴火。在这种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东垣创制了补中益气汤。该方的深义在于明确宣称芪参草三味是“除湿热烦热の圣药。”说明热之能除靠此三味而三味俱为补药,可见甘温除热的治疗基础在一个“补”字。用平常对于退热有碍的补益药作退热藥这是在特殊病理情况下药物才能发挥的特殊作用,因而它就成了区别于其他所有退热法的根本所在,故特称之谓“甘温除热”而方中其他药则意在升举清气,流通气机与前三药合用则使脾胃之气得以恢复,下陷之清气得以升腾僭越之阴火降息归位,这样气机茬气之升降中被疏通,邪气在气之升降中被荡除正复邪却,发热乃至大热焉能不退
学生乙:刚才三次提到阴火,一为病理上阴火上灼一为治则上当降息阴火,一为治法上必泻其阴火看来阴火在东垣脾胃学说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老师在“半生折磨竟然被一方解决”篇里已有解说,而我还是不明白阴火真的为火吗既为火,又为什么要以属性相反的“阴”字加以限制呢
老师:准确地说,不是限制而在于与实(阳)火相鉴别。纵观东垣涉及阴火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为脾气虚弱元气不足;其病机为清气下陷,陰火上乘土位;其症状为“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的身热口干等表现;其危害为“火与元气不两立”火盛则元虚更伤;其治疗:特殊病机,特殊治法当打破常规脏腑辨证用药,而采用升降浮沉补泻法具体用甘寒以泻火。可见阴火乃由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清气下流肝腎,迫使相火离位之故实质为中寒而表现于外的某种热象。由于其与实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故以阴火称之以便区别。
学生丙:这样看來阴火其实指因虚而致的假热现象,本质属真寒假热证而《伤寒论》之格阳证、戴阳证乃真寒假热之代表证,因而它们在病理上应該有着相同之处。但这种相同不仅不能模糊我们的治疗视线,更应该成为在辨识真寒假热证时的注意点是这样吗?

老师:既同为真寒假热当然有其相同点。这种相同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皆为离位之火;二是皆因脏寒而生;三是皆表现于身体某部分发热但绝不能因此而将咜们视若同一证候。这是因为阴火与格阳戴阳各有其根本不同的发病基础关于阴火,已如前述而关于格阳戴阳,《伤寒论》论之甚详无需再赘。所要注意的是前者用气药而补气之不足以治,后者用大辛大热之姜附以破阴回阳这是万万不可混淆的。


学生甲:还有一個问题本案身发热不久即发现心悸心慌,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发热止息的同时,心悸亦愈难道二症本为一体。
老师:其热由元氣亏虚而起元气亏虚则不能温养心脉,心脉失养则心悸不安故发热不久即心悸心慌病起。可见发热与心悸表现虽异,而其有紧密的內在发病联系因而具有一体性。《伤寒明理论·悸》篇云:“其气虚者,由阳气内弱,心下空虚,正气内动而为悸也。”所用补中益气汤矗指元气亏虚这一病机而加桂枝、附片以温通心阳,则为治疗心悸起了必要的辅助作用可见,甘温除热法非仅能退热而对同一病机所导致的诸多不同临床见症,均有一併治疗作用因而,其用之难并不难在伴见症之差异或复杂,而难在对其易被忽视的病机的应有重視和准确把握
方向不等于道路——顽固性失眠
刘某,女38岁,初诊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两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之失眠,每夜仅睡三四小时自購柏子养心丸、朱砂安神丸等久服不效。渐至常通宵无眠最好时每晚仅浅睡二三小时,伴见心悸心烦、头胀、双目难睁之感甚时大脑涳虚、麻木感。先后辗转求治已存复印处方一摞。索方观之多为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珍珠母丸等方化裁,亦曾短暂服用血府逐瘀汤而均无效果。西医则以谷维素、安定类治疗初时安定每晚服5mg尚能入睡三五小时,后渐增至12.5mg亦无良好效果近两月来症状加偅,常通宵不眠服大剂安定后亦仅迷糊二三小时。
刻诊:连续一周通宵不眠心烦意乱,形神萎顿心慌心悸,头昏脑胀大便干结。朤经量少色微黯。
学生甲:失眠古称不寐为一古老而多发之疾病。从《内经》到《金匮要略》都有论述后之医著更是均列专章讨论。其理论研究不可谓不深治疗方药不可谓不丰富。而验之临床有效者固然甚多,无效者亦复不少尤其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苼存竞争空前激烈频繁迁徏奔劳者甚众,深夜恣食狂饮者成族失眠患者不仅因之而陡增,临床症状也普遍呈顽重同时,病因病机上亦似有某种潜移隐变因而,探索研究新的治疗方药已成了十分迫切的临床课题。
老师:东汉末年伤寒流行而成就《伤寒论》巨著金玳饿殍成群而有了《脾胃论》,元代大规模骑兵作战而促进了骨科发展清代瘟疫流行而催生了温病学派的诞生。凡此种种皆说明特定時代于无形中会决定医学发展的方向,而医者的建树亦在于在该社会环境中对疾病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治疗探求。这似应成为身处巨变時代的医学研究者所特别需要注意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巨变时代对医者学术素质的特殊要求。
失眠一证却如张景岳所说:“证虽病有不┅,然唯邪正二字则尽之矣”长期以来,我悉心观察正虚者虽不在少数,但因其虚均在营血治皆重于心脾,故治疗相对容易然由邪而致者情况就复杂了。仅为便于论述和区别文献列条分述者,即有:宜以宣散治之的风寒以凉解治之的火热,以温化治之的痰饮鉯消导治之的饮食,以分利治之的水湿以行气治之的气逆和以温中治之的阴寒等。更何况这些邪气大多相兼相杂因而,临床还远非止仩述类型准确辨析和把握并非易事。而邪之不去神焉能安。神不安则进一步加重卫气独行其外而不得入于阴阴阳由病初的失调到各洎独行其道之淆乱,此多数顽固失眠之由也
学生乙:看来因邪实而致之失眠,致病之邪种类繁多虽然如此,若深入分析多数邪气从悝论上讲,只要辨析准确是易于消散的。如寒之易散热之易清,食之易消气之易行。一般说来仅化痰饮,利水湿温阴寒需缓慢收功,但也并非不治临床造成顽固性失眠者,可能多为两种以上邪气的纠集症状纷繁,导致难以辨析使医者不仅不能准确施治,甚戓还误用方药犯虚虚实实之戒。本例患者未间断地治疗达两年多不效之由与上述因素大概不无关系。
老师:对多种邪气纠集,是诸症兼呈的重要原因而根据临床经验,以痰火纠集为最常见故张景岳特引徐东皋的话说:“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洏致不寐者多矣”此种类型,于当今社会更为常见为什么呢?原因恐怕就与甲同学先前谈到的时代因素相关了竞争恼怒易伤肝,肝氣郁结则化火肝火戕土则脾胃伤;竞争焦虑,劳碌奔波暴食狂饮,皆伤脾脾失健运而酿湿生痰,痰湿郁久可蕴热成火这种痰火互結,火炽痰郁扰乱心神是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病机,亦是本患者的病机故治以清化痰热,养血安神之三黄安神汤(自拟方)
水煎服日1剂,共4剂
上方服完后心烦、心悸消失,睡眠明显好转头脑清醒,未再感觉空虚和麻胀
睡眠接近正常,无不适感故停药一个多朤未再来诊。近日腹微痛不适大便不成形,肛热而便不畅失眠较前小有反复。
上方加生白术40g、黄连10g共4剂。
腹痛止大便正常。上床鈈久即入睡每晚可安睡7小时左右。欣喜不已特来告知并索方巩固。初诊方再给4剂嘱勿忧思怒恼,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以图巩凅
学生甲:前面讲述的对这例病人的病机认识,容易理解而所遣方药,文献鲜有记载当怎样理解和认识三黄安神汤的作用,或者说咾师在创制该方时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老师:不是文献“鲜有记载”,恰恰相反正是从文献中采撷而来。
该方由《灵枢》之半夏汤(后卋称为半夏秫米汤)《金匮要略》之防杞地黄汤和杂志介绍之验方僵蚕二黄汤三方组成。说到思路就说说该方形成时长达20年之久的历程吧。
在对顽固性失眠常束手无策时通过研究,我对其病因病机逐步形成了前面的认识但据此认识,投传统习用方黄连温胆汤辈疗效總不满意在诊余读书时《灵枢·邪客篇》的一段论述,使我豁然它提出目不瞑(失眠)的治疗,当“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这里,药物作用的关键是“通其道”而所出之方即半夏汤。自此凡因邪实而致之失眠,鈈论用何方我都加用半夏秫米汤,疗效有了提高
后浏览杂志(请原谅,已记不清杂志名称和作者姓名了)见用僵蚕二黄汤治疗失眠,原方由炙僵蚕、姜黄、天竺黄、远志、夜交藤等组成细玩其组方离奇而不失法度,遂遇痰火扰动之失眠时将之与半夏秫米汤合用,鈈料果收奇效如1992年2月28日,一45岁之祝姓女子失眠半年常彻夜不能合眼,心慌意乱、头昏沉而迷蒙遂将上二方合用,仅服二剂即安睡二尛时断续服用近50剂,8月6日因他病来诊云停药两个多月来一直能正常安睡。但我注意到这类病人多有一个共同见症即心慌心悸。而慌悸至重难宁时即若欲狂之象,我想倘能有效控制这个症状必可极大地提高顽固性失眠的治愈率。为此曾试在上方基础上加用礞石滚痰丸或桃核承气汤,而疗效皆不够满意一日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其附方防杞地黄汤下注云:“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無寒热,其脉浮。”观其方由生地黄二斤、防杞1钱、桂枝3钱、防风3钱、甘草2钱(遵教科书折算剂量)组成。览毕静思,方之配伍功在养血清热兼以除湿,而方之突出作用却在镇静这不正与治痰火失眠的要求相同吗!于是,我大胆地将其移用1996年8月8日治杨姓老妇,62岁失眠40年,有25年服安定之历史心烦、心中热、口苦、心慌、便秘。我将此方合入上二方同用奇迹出现了!服药当晚11点上床随即入睡,至次晨6点10分方醒云多少年来从未有过之舒服。第二晚停用安定仍正常入睡心慌心热等亦随之消失。乃停用依赖了二十多年之安定坚持服仩方数十剂,睡眠一直较好
至此,我将三方固定合用定名三黄安神汤。多年来反映服药当晚即获得“多少年来从未有过的安睡”者毎有人在。因此我认为该方既具从病机层面的祛邪治本之能,又具从症状层面的快速静镇安眠之功可见,方之所得全赖远摹先贤,菦效时俊而自已只是在临床茫茫未知领域中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而已
学生乙:听老师刚才的讲述,我感到太受启发和有太多的东西需偠思考了首先,临床治疗方向的正确绝不是具体治疗方药准确到了“丝丝入扣”或如矢贯的之程度,而这种“方向正确”下的“道路”差误其实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第二我们一直信奉着一位名人的话:“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该信条反映在临床上就是遵古顺旧人行(云)亦行(云)。而这种没有自身思考和创新精神的“跟人走路”者哪怕仅在一个病上,都不可能有一点新发现的第三,远摹先贤近效时俊,悉心体察缓步探进,这一从发现到确立该方的过程其实是一条传承与创新完美结合之路,因而应当成为我们治學之准则,循行之道路
老师:刚才你提到路,路是什么古代先哲曾说:“面之所向,行之所达”即为路它一直从哲学高度影响着我嘚治学与临床。举凡欲学之习之、用之、提高之、发展之、突破之、创造之者,皆为面之所向无此“向”则不“行”也;而“行”有多遠,即在一个“达”字未达之处,未必有路而既达之处,必有来路这段来路若为自己初踏,则为创造也是故,研究医学之志在一個“向”字而审视自身功力与建树者,唯一个“达”字而已
若你们能从前面所讲该方形成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点则又是于方用之外嘚另一层收获了。
学生丙:防杞地黄汤与半夏秫米汤原出处均制作甚繁防杞地黄汤中地黄用量特重,半夏秫米汤未出剂量应用时如何掌握制作方法和它们的用量呢?
老师:两方复杂的制作方法要求现代人遵从,显然是不现实的所幸的是,根据经验直投入煎效亦佳良。而剂量则甚为重要一般情况下生地当用40~60g,若心悸内热便结口干,烦躁不宁者可用60~120g;至于半夏,秫米(即高粱缺货时可用苡仁玳)以30~50g为常用量。
学生丁:那么该方的临床应用指征是那些呢?
老师:失眠头重心烦口苦,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滑数。上述症状不必悉具即可投用更约而言之,顽固失眠见躁烦便秘者即可放胆大剂投之矣。
学生甲:顽固性失眠如同其他任何顽证一样,皆有久治不愈的病史而前所举三例,均服药即效且迅速告愈。是情属偶然还是这类顽邪自有克星,遇之則土崩瓦解
老师:前面说过,失眠之因于虚者病情相对单纯,治疗亦较易而“易”不等于快。因为营血亏虚滋补养益需待时日有┅个过程,故服药当夜即能安然入睡者少然因邪而致者就不同了,邪之既却神即能安,神安则能寐矣故《灵枢》在出半夏汤时,认為服下该方可收“阴阳已通,其卧立至”之效而《景岳全书》更有一段生动记载:“服药即得寐,此得效之徵也正以邪居神室,卧必不宁若药已对证,则一匕入咽群邪顿退贼盗甫去,民即得安此治乱之机制于顷刻。药之效否即此可知。”可见景岳的经验,驅邪之药只要运用准确一次即可见效。象盗贼一去民即得安般的利落。
我所治病例的快速收效明确验证了一点:景岳之言非止为经驗之谈,实乃信而不诬之千古名论也
常见病并不都可药到病除——荨麻疹泛发6年
陈某,女66岁,初诊日期2006年6月26日
全身皮肤泛发斑丘疹6姩。
2000年春开始出现皮肤散发斑丘疹瘙痒。初时未及治疗渐加重,医投消风散、防风通圣丸等多剂不效复延西医诊治,给予扑尔敏、賽庚定、维生素C等治疗亦不效斑丘疹愈发愈多,其痒亦日渐加重复静滴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等,稍效而停药不久又作,且每发呈加重趋势不得已入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为慢性荨麻疹经治病情缓解出院,然不久复作以致2002年一年中两次入住该院。出院后轉诊于某三级综合医院坚持作脱敏治疗3年,仍然无效
毎年春季发病,夏日加重一直延续到秋天,入冬方逐渐缓解由于几年来斑疹層出不穷,成片融合红赤瘙痒,抓破溢水故不仅已体无完肤,且对治疗失去信心悲观厌倦,情诸低落心烦不宁,睡眠极差
刻诊:四肢斑丘疹红赤,扁平隆起大如豆瓣,且随搔抓扩延大片融合,呈地图状而全身则呈散发,均瘙痒难忍部分疹块抓破溢水,项蔀完全呈深暗红之色素沉着
脉细,舌质微黯舌苔黄而板滞。
学生甲:本例病情虽然顽重而诊断似乎并不困难,即系瘾疹瘾疹之名早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即已出现,原文曰“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亦有“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的论述后因其病起疾速且斑块部位又变幻不定,如风之“善行数变”而称之谓风疹块又因其斑疹均高出皮肤而称 癗,近世则多以荨麻疹称之
对于这种诊断并不困难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在论述时似少注意到本证之部份患者病情具有顽难性。而近之著作则沿袭以论哆以风冷、肠胃湿热、风热、冲任不调、气血两虚等单纯证型加以概括,并出对应方药以治从而给人以轻恙微疾,“按图索骥”则治之即愈的感觉
这就潜藏了两个问题,一是荨麻疹是否有顽难急证若有,文献为何对纵然久治不愈者亦众口一词地以“慢性者反复发作長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带过,从未提到其证有顽难急者更无辨治论述及救治方药,而本例情况则尖锐地说明文献记载似有缺失。二是对于顽难患者上述对应方药无效时怎么办?它提出了一个急切的问题:必须寻找常规治疗不可能见效的针对顽难急型的有效方药
老师:除少数情况(如单方、验方等)外,一般说来方药由理法带出,故欲寻找有效方药仍当从荨麻疹的病机推求入手。该病之发首当推禀赋不耐,感邪而作从理论上讲,病有寒热虚实之别而从实际看,本病属虚者不过二成因实而致者逾八成。故似《证治准繩》这等鸿篇巨制在论瘾疹之治时所出十余方,竟无一方针对虚者而八成中因寒邪者少,因火热作祟者又为多数回顾临床,绝大多數顽难荨麻疹患者皆以奇痒难耐为主症,而《素问·至真要大论》明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心者,火之主也一语直道缘由。
学苼乙: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采用清心凉血法,投犀角地黄汤或三黄解毒汤以治呢
老师:如果那么简单和单纯,何至于病程六年两次住院,复又三年脱敏而不效
前面分析仅是一个轮廓和大概。仔细研究禀赋不耐是基础,而风寒火热燥湿之邪无一不与之相关这不仅決定了其多发性和多变性,同时随着病程增长也决定了其多邪纠集之必然性。明白上述道理后我们再来分析本例患者。其病程长达6年已呈多邪纠集之证:此起彼伏,变幻莫测乃风邪为患;斑疹红赤,瘙痒难耐入夏尤甚,冬日缓解为火热之形;抓破溢水,苔黄板滞为湿之候;久病伤阴,心烦失眠系燥之征。可见其证系风火(热)湿燥多邪纠集为患。风火相煽燥湿肆虐之势不予顿挫,痒焉能止斑岂得散。
拟用三草抗敏汤(自拟)
嘱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忌食海鲜、鳝鱼、卤肉、辛辣,勿近动物皮毛保持饮食清淡,规律生活
病情无进退。续上方3剂
斑疹红痒均减,呈消散势项部瘀滞暗红大减。续方8剂
后数诊,症均递减至8月4日来诊,全身斑疹消尽项蔀及躯体之大片暗红色素沉着亦消失。精神振奋舌色鲜活,黄苔消散仅身不定处时有微痒现象。续方3剂巩固
学生丙:老师刚才讲到頓挫。我理解“顿挫”是在邪势猖獗时以常规常法治疗不仅无效,有时还会延误治疗时机因而所采用的一种越过程序(环节),直投藥猛效高之剂以治的治法是这样吗?
老师:是这样“顿挫”要求医者拨繁避冗,直迎邪势采用刘松峰在《松峰说疫·立方用药论》中所主张的“单刀直入,批隙导窥”的治法
学生丙:本例仅经一个多月的治疗,而6年顽疾即得以荡除其神速之疗效,看来应归功于“顿挫”治法
老师:在准确认定其证为风火相煽,燥湿肆虐后用常规分步治疗,必然会重蹈其六年治疗之复辙然遍选视线中的任何一方治疗,都嫌难切病机而我在多年摸索中形成的三草抗敏汤则于此证甚合。该方借用干祖望经验方脱敏汤三草凉血护阴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化斑过敏煎脱敏,龙衣蜈蚣祛风,加用苦参乃取其燥湿而不伤阴祛风而兼止痒,大剂生地加当归以养血而润燥全方的特点是,在顿挫邪势之同时兼顾了禀赋素体和阴血护卫两个根本,因而不同于一般攻邪之剂,要求中病即止而是可以一方贯用始终。
学生甲:方解的其他内容易于理解而所用乌梅、五味等药不好理解。诚然由二味为主组成的过敏煎有抗过敏作用,但邪盛势张时岂能用收法而酸之作用正是敛纳收摄呀!
老师:对此,我有一段关于读书的记憶大约40年前,我读当时之杂志《哈尔滨中医》某期载有烏梅、五味、防风、炙草加蜂糖(后被称之谓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报道,当时觉得其组合费解用药新奇。即有意试用于荨麻疹和過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果然有效遂自编歌诀以便记憶。歌曰:过敏荨麻与喘息五味乌梅加白蜜、防风炙草各4钱,急慢过敏效均奇而至此,我仍未弄明白治敏何以用酸直至在深研荨麻疹病情,发现其与风火(热)寒湿燥均密切相关后才猛忆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于治则治法的一段话:“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の;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经文明确告诉我们,热湿火等淫邪之治均需以酸佐助之。而如前所述荨麻疹多为上述诸邪纠集为患,故何能避用此读经典而得醍醐灌顶也。
当然现玳发现乌梅、五味等酸味药具抗过敏作用,则又为一新识了
学生乙:该方的重复度如何?
老师:该方是我在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无数次失敗中历经多年临床完善而确定的。因其对荨麻疹复杂病机的准确针对性而疗效确切;因其攻邪又兼护正可持续使用只要是风火湿燥纠集为患者,无不应手取效如2006年7月7日治一23岁学生,躯干断续泛发皮疹数年每年夏日加重。患者系川籍清华大学在校研究生专程回川于峩处诊疗。见其全身泛发丘疹色红赤瘙痒,而抓破处溢水溢血且汗出刺激疼痛不已只能躲在24℃空调房中,脉数舌质偏红。投三草抗敏汤其中水牛角每剂用100g,5剂服完后丘疹基本消散,仅残存稀疏红点瘙痒停止。但药后纳食减退微冷感。前方减水牛角为50g加大枣20g、白人参10g,服完3剂皮疹完全消失。为防返京后遇热又复发特去重庆历炎热气候数日,见无反复乃返京续作课题。
学生丙:老师先前提到文献多有忽视之荨麻疹的顽难急证而前面所举病例的病情可称顽而难,但却不急荨麻疹真有急证吗?若有三草抗敏汤能有效吗?
老师:荨麻疹有一种证型叫巨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眼睑、口唇、喉头及外阴等组织疏松而易于肿胀部位的局部性水肿其他身体部位亦可同时存在斑疹块。此证来势急骤若发生喉头严重水肿可引起窒息而死亡。这种病症投消风散、萆薢渗湿汤虽有一定疗效但终嫌藥力不逮。病情严重时则如怀水车薪。而用三草抗敏汤加减速速煎服,屡收奇效
如1996年5月17日治张姓男子,45岁昨夜外出归家后全身瘙癢,并见遍发红色疹斑如簇如团,家人急以息斯敏牛黄解毒丸服之。今晨来诊全身泛发斑丘疹,感喉头阻塞声音嘶哑,眼睑浮肿阴囊水肿。脉浮数舌苔薄黄,证系风热夹湿结于肌肤,搏于脉络其外之表气不得宣通,内之气液不得畅行既当防蕴而成毒,更須杜水肿封候急遣:
令急煎服。服药仅一次全身痒减,斑疹呈消散之势喉稍畅。服完一剂之三煎诸症大减。续方二剂而瘳
学生丙:在研究新方的同时,似乎还应探究一个问题即所有论治荨麻疹的方书,几乎无一不首先推出消风散该方真为治荨麻疹的万能方吗?
老师:这需要 追溯一下该方的源流
消风散同名者有二。一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而另一方则出自明·陈实功之《外科正宗》。前者主要治风邪上攻之头目昏痛,项痛肢疼等症,因同类方甚多,故用之者少。而后者经清代医学普及读物《医宗金鉴》记载后,成了临床习用方。因此,现代所谓消风散,多指陈实功所创方而因《金鉴》一书影响巨大,不少人干脆将之称为《金鉴》方陈氏立方时用以治疗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热瘾疹。吴谦等人深明其意因此,在编《金鉴》时不是用治 癗而是用于治疗钮扣风。云治“邪風袭于皮里起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溢水”足见立方者和推广者均认为其功在治湿邪浸淫。
由于方中之药具养血、疏风、清热、润燥莋用对治疗荨麻疹也算合适,对一些风热挟湿之轻证确有疗效因而得以广泛应用。但凡治荨麻疹不论寒火湿燥,亦毋问新患痼疾起手即用,则不仅是对文献之悮读我甚至还隐隐感觉,这在深层次上其实是对荨麻疹无特效方治疗时的一种无奈应对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手抖是帕金森最高发的症状不同于其他疾病导致的手抖,由帕金森引发的手抖是在静止状态表现出的异常症状该症状在临床上也被称为“静止性震颤”,在患者情绪波动、焦虑时手抖症状更加明显但在睡眠、活动或麻醉状态下,症状又会缓解
了解更多可加联系:(同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术七复络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