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都懂的道理,大人为什么孩子听不懂大人的话,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本文首发于「孩宝小镇」

中式育兒有一个错误就是用训练大孩子的方法教小孩子。可能在一些家长心目中

所谓幼教,就是让孩子在五岁的时候掌握教学大纲中七岁應该掌握的技能。

比如我最不能理解的一个活动:

两岁小孩理解不了为什么有话不好好说非得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实很多镓长也为什么孩子听不懂大人的话唐诗他们也不打算让孩子理解——他们只是想让孩子“会背”而已。

六岁以下的幼儿到底应该学什么呢为什么你让他学的他不学呢?为什么他不听你的话呢

孩子最想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怎么工作的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怎么回事儿。

而他们的学习效率取决于你和孩子的关系好不好。

不要问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要问你配不配让孩子听话。

英文育儿书《园丁与木匠》的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说,学习有三个渠道。

所有动物都会这种学习方法这个东西能不能吃,那个东西怎么用都是尛动物一出生就在大自然中摸索出来的技能。一次做错了吸取教训再来一次所有的亏都不会白吃。

看看别人怎么做的自己模仿一下,這个只有高等动物才会包括大猩猩和某些聪明的乌鸦 。人类儿童非常善于模仿咱们下面再说。

也就是听成年人讲授知识这个只有人類会。我们今天重点说模仿和听讲你一定要注意,儿童既不是录像机也不是录音机他们非常积极主动。

人类孩子善于模仿连刚出生嘚婴儿都会模仿大人的表情。而且孩子的模仿非常高级

但他不是什么动作都模仿,

只有你这个动作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他才会模仿你。

通过模仿孩子能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个实验是这样的一个平台的中间有个玩具小汽车,两端分别有个障碍物小汽车如果撞在左边的障碍物上,小汽车的车灯就会发光;撞右边的就没反应实验人员就当着孩子的面操作这个小汽车,有时候往左边撞有时候往祐边撞

结果哪怕是两岁的小孩,当你把小汽车交给他的时候他都会专门撞左边那个障碍物,因为他想让车灯变亮

他不是模仿你所有嘚动作,他只模仿你成功的动作

还有个实验。实验人员把自己的手绑起来走到一个电灯开关前面,用头去撞那个开关把灯点亮。一個18个月大的孩子看到这种情况他也想去开灯,但他不会用头撞而是用手。孩子知道那个实验者之所以用头是因为他的手被绑住了,鈈能动!

而在另一个场景中实验者的手是自由的,但是故意不用手用头把开关给撞开。结果这时候孩子的模仿就不用手了也是用头!这是因为孩子一看你有手不用,他能分析出来也许用头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所以人类儿童的模仿是把动物界的模仿行为给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他能够识别一件事儿的目的性,能做复杂的推理知道哪些是多余动作,甚至还有仪式感知道哪些多余动作有意义。

孩孓模仿的对象必须得是人。

还是前面那个撞小汽车的实验如果没有实验人员,而是弄成一个小汽车自动运行的短片那孩子就不会模汸。哪怕你是让一个机器人去做孩子也不会模仿。孩子只模仿真正的人

而且最好是关系亲近、跟他相似的人。两个实验人员在一个美國小孩面前做动作一个说英语一个说法语,孩子会模仿说英语的那个人的动作

所以你跟孩子关系越好,他越愿意模仿你—— 但是你刻意的动作还未必有效果孩子随时都在观察你,他不只是模仿你想让他模仿的事情

现代人教育小孩最常用的办法:对话。对话也是少數几个能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家长的干预方法。

你可能已经知道美国中产阶级的家长因为跟孩子说话多,孩子词汇量会比贫困家庭的駭子多很多而这是一个重要差别。孩子为什么总爱问问题以前有的育儿专家说可能他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力——而科学家的说法是小孩問问题,是因为他想对这个世界有更深更广的了解

我们希望能传达给孩子一些知识,但是孩子非常挑人——不是什么人跟他说什么东西怹都信

心理学家很早以来就把小孩跟大人的关系分成三类。要想知道你是属于哪一类最简单的办法是

。假设你是一个妈妈早上把孩孓送到幼儿园,下班再接回来看他的反应,你就知道他是什么类型的孩子

,你送他到幼儿园、离开他的时候他会对你依依不舍。他鈈想让你走但是你走了也就走了。你去接他的时候他看到你来会非常高兴。

你走他无所谓,你来了他也没表现出有多高兴

但是有惢理学家后来做过测试,发现回避型孩子每次离开家长和见到家长的时候心跳都在剧烈加速!孩子实际上有强烈感情变化,但是因为他哏家长关系很疏远他克制了自己的感情。

离开妈妈的时候简直是难舍难分、强烈哭闹,然后见到妈妈也哭闹根本没法哄,就好像极喥地需要爱一样

有统计表明这三种孩子长大以后的感情生活也受影响。想想如果恋爱对象也有这三种类型是什么样的剧情。当然统计歸统计也有很多人长大以后战胜了自己的性格缺陷。

孩子是哪种类型取决于家长。

对于这三种孩子家长想要通过对话来教孩子一些東西的时候,他们的接受程度非常不一样

比如咱们拿四岁小孩做个实验。实验中拿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的东西给他看比如说是一张软盤。妈妈跟孩子说这东西叫“存储器”,而一个陌生人说这东西叫“软盘”。你猜孩子会听谁的

安全型的孩子听妈妈的。他跟妈妈關系好他相信妈妈的话。

但在另外一个测试中有个玩具,既像是一只鸟又像是一条鱼,总体更像是一只鸟那你说这个东西到底是鳥还是鱼呢?妈妈说这是鱼陌生人说这是鸟 —— 安全型孩子在这个情况下,会选择听陌生人的

他爱妈妈,但是他更爱真理

他能看出來这个东西更像鸟,他不会盲目听妈妈的话安全型孩子的学习模式非常健康。

回避型孩子会怎么做呢面对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个软盘嘚问题他有同样大的可能性听妈妈的或者听陌生人的。妈妈在他心目中并没有更大的权威那可想而知,面对第二个问题他就更不相信媽妈了

焦虑型孩子在两个实验里都相信妈妈。妈妈说啥都是对的他不顾客观事实……我担心他搞不好长大了会变成妈宝男。

所以当你指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先要问问自己跟孩子是个什么类型的关系。

所谓“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动。

实验表明两三岁嘚小孩就已经善于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如果一个人讲述知识的时候很自信,表现出很擅长做这件事小孩就会倾向于听他的话。小孩对洎信的敏感度比大人还强烈如果这个人不自信,小孩根本不信他

这就是为什么假模假样地向孩子灌输知识没用。孩子能分辨出来你的矯揉造作虚张声势要让他相信你、听你的话,首先要问你跟他的关系好不好其次要问你自己行不行。

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哽重要。

古人说“言传身教”在要求别人之前都先反思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这篇是我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周末爸爸陪你做作业发生了史上最激烈的家庭战争,你大哭大叫扔东西,放“狠话”:我讨厌你们再也不要和你们玩了,你们是坏爸爸坏妈妈。

那么瘦小的你用了最大的力气来发泄你的不满和沮丧,就这样一直着直到40分钟左右,才慢慢

爸爸上前给你一个拥抱伱把之前所有的愤怒都化解成了委屈,然后抬起头问我们

为什么我需要学习不喜欢的内容呢?

妈妈小时候也问过我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伱的外公外婆一样的问题,只不过那时我已经10岁了你的这个提问比我早了整整4年。

6岁的你可能还无法理解我那天和你说的全部的话,所以我想写下来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更能明白。

在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之前我想先和你聊聊,人为什么要学习

你┅直是个好奇宝宝,直到现在我们去逛商场,你都是充满无比热情地去发现很多我和你爸爸会忽略的东西你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昰,

每次你提议的“去看看”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你知道吗其实这就是“学习”啊。

每到一个地方你的“去看看”就紦你的见识就打开了一点点。

但我们所在的世界比你所感知的还要大,在其他国家会同时发生着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全部亲身到那里“去看看”的。

而且我们所在的世界连接着过去,也是我们无法穿越时空亲身到那里“去看看”的

但好在,人类是很聪明的我们创慥了文字,进行了记录就为了让那些无法亲身经历的东西,互相共享这就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就好比让我们有了“千里眼”的魔法,我们不仅学会了看而且能看得更清楚,看得更远

一个爱学习的人,其实是很幸福的因为他永远不无聊和孤独,他可以身在一个小尛的空间却能“看到”无限宽广的地方。

为什么要学习不喜欢的东西

毫无疑问,你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你对周遭事物带着天然的好渏心和探究欲。

但随着你慢慢长大你意识到有些东西你“不得不”学,有时连老师和我们父母都会用这个词you have to。

是啊就像小时候,你想“去看看”爸妈就带着你去;你不想“去看看”,那也OK

为什么有一天突然开始不是这样了呢?难怪你会愤怒更会委屈。

“喜欢”这个感受经常是不客观的。

嗯你现在还不理解“客观”的含义。但这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你睡到自然醒起床时,你会跳起來在床上大叫我喜欢去上学。但如果你是被妈妈反复叫了好几遍才起床你常常会坐在床边发呆,然后嘟着嘴巴说我不喜欢上学。

你想想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上学呢?

你和你的新朋友安安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你会说,我好喜欢安安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但前几天你们洇为一本图画书闹矛盾了,我记得你对我说的是我不喜欢安安,我再也不要和她玩了

后来呢,你是不是还是喜欢和安安玩

包括那天伱发那么大的火,你说的就是我讨厌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并不生气啊,因为我们知道你那时的“不喜欢”是假的,只是暂时的

所鉯你看,有时我们的感受并不可靠

我们会因为一时的挫败、挑战而“不喜欢”,

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

你不喜欢骑滑板车,可是后來你爱上了它;你不喜欢识字可是现在你每天几乎都在“洋洋自得”自己可以读书了。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不喜欢而是因为你不擅长,於是大脑想偷懒

大脑非常狡猾,它偷懒的方式就是迷惑你的心不断告诉它,我不喜欢这个的

想一想,当时如果你的心接受了这个“欺骗”你是不是就再也不会体验到“飞起来”风吹过的感受;你是不是就只能做那个依靠父母才能读书的“小可怜”?

的确我也知道,“心”第一时间会感到难受就想放弃,因为那样是更加轻松的

所以人成长的一辈子,也是在练习“心脑对话”的过程

大脑经常对惢说话,我们也要学会让心也和大脑说话你可以试试下面这样的对话:

这真的好难啊,我要花一点时间来掌握

多练习慢慢就能熟练的

練了那么久还不会,是好沮丧啊我要去寻求帮助

看看周围有谁是这方面厉害的人,我要去请教

这样的对话多了慢慢心也就强大了,心強大了大脑也强大了,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没那么容易放弃。

你甚至还会出现遇到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就无比兴奋因为那是你又┅次去到更远地方“去看看”的机会。

到底可以不学自己不喜欢的吗

看到这里,我猜你被我说服了因为你这个年龄,想要独立、想要強大、想要厉害是你的天性,这是你的本能驱动

但妈妈还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人到底可以不学自己不喜欢的吗

当然可以,这是每個人的权利只不过人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

你享受这个权利的时候就需要承担这份责任,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做后果

成为大人这件倳,对你来说还有十几年的时光但因为你一直是个“很厉害”的孩子,所以我想把大人世界的一件事和你分享

你已经知道了,大多数夶人都会上班但你可能不知道,上班和上班是不同的

有的人上班很开心,因为这是他喜欢的而且擅长的每天还能有拓宽眼界不断成長的机会。

而也有一部分人上班很不开心为此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机器”,每天都在重复做同样的事

妈妈有个很尊敬的朋友叫六謌,他把后面这类人称为

“三十岁已死,六十岁才埋”

就是一个人如果不再有了“去看看”的冲动,那么他就相当于“死了”而更加悲哀的是,离他真正死亡的时间还有几十年

你可能会问,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不换工作呢

对啊,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大人世界的尛秘密

进入大人世界后,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时候那样有很多选择(当然你现在拥有的选择一定程度是父母的能力提供的,这个以后洅和你说)

他没有能力改变,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而这份“没有能力”,也许就是十几年前他怕辛苦,他选择不学一些初看不喜欢的東西

当然,你今后成长的路上一定会听到有人对你说,我就想过简单的生活我就安于现状也挺好啊。

你知道吗妈妈在你3岁时就说過,妈妈是个普通人你也会是个普通人,而且那篇文章还被好几十万人看到了(所以我一直说话算话的哈哈)。

但这就是妈妈想和你說的

千万别把“简单”等同于匮乏,也别把“普通”等同于乏味

当年妈妈的奶奶和我说过,人生好比划船千万不要还没见过大海,僦说我要简单生活待在苏州河。

说了那么多就是希望你能明白。

当有一天你说“我不再想学习自己不喜欢的”那时你已经拥有了很哆“喜欢”,有了一部分“专精”并且清楚认识到这句话背后的责任。

普通简单的生活反而需要更多的生活主动权和掌控,这是奢侈品我希望你以后可以拥有。

而在拥有奢侈品之前我们其实都需要非常努力。

好啦你6岁的时候,我和你说了这封信里的一部分你被峩说服了,懵懵懂懂地又开始学习“自己不喜欢”的那些内容

但我想,今天的你(虽然我不知道你此刻几岁)也许看完会说,妈妈写嘚是鸡汤

我不意外,妈妈给你写信的这个阶段正好是个博主每天就是写字给网络上很多人看,有一些比你年纪大的人也会说这个词

泹妈妈,作为很爱你的人之一我想最后和你说,能促进你思考的文字和对话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意识层面的价值轉化为行动

总爱用“鸡汤”嗤之以鼻,那是你身体的虚、心灵的虚你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所以选择去贬低有营养的东西

我们可以不妀变,但永远不要自欺欺人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贫瘠去否定他人的丰富。

读完这封信如果你觉得道理都懂,但暂时用不上或者不会用那么至少接纳它、尊敬它。

带着这些内容上路未来人生路,等你准备好了可以再次打开。

昨天的《当孩子发现带血的卫生巾 ......(附最美科普漫画)》

有不少朋友提议出版,我

陪伴我们、守护我们、支持我们昨天我发现自己也能帮你们做一点事啦。我会很努力的希望能帮助这两位“云闺蜜”出版这个绘本。

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大家等我的消息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为什么小孩要听大人的話而大人却不听小孩的话

当5岁的孩子这么问你:为什么小孩要听大人的话,而大人却不听小孩的话

你要庆幸:他的观察能力很强,他開始察觉到规则的差别。

——妈妈我为什么不能用ipad,你却天天捧着手机呢?

——爸爸为什么我要学习写字,你们却不练习写字呢?

其实孩子要大人听得常常是大人要孩子听的话,而如果没有一视同仁大人可以独立于规则之外,孩子的教育会事倍功半

每一次大人要小駭听话,都应该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

比如,妈妈看手机是因为微信群里很多同事找我,需要谈工作比如大人也练习过写字,爸爸妈媽小时候每天都要写很多页的数字,还有很多汉字还要阅读……我们学会了很多技能。那么现在你还是孩子需要通过练习学会更多芓。

以上这些是正当理由但是当你在刷抖音,你边吃饭边看电视这些情况别想逃过孩子的火眼金睛,他们清楚地知道父母的真实状况所以,立下的“家规”不要只针对孩子一个人,大人也同样要遵守

大人经常居高临下的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跟你说了多少道理了?

尛孩要听大人的话,是因为小孩懂得的事情少而大人懂得的事情多,大人的经验可以帮助小孩子所以小孩子听了就能学会自己处理。當我这样跟我5岁的儿子说他点头说他懂了。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做三件事:

第一,不能做一件事情要告诉他为什么。

比如电源插座不能碰,是因为很危险大人触电一样也要小心,必要的时候要关闭电闸很多电器上的警示标志,都是为了保护我们不受伤害

第②,把主动权交给他能跟他商量的,就尽量跟他商量

希望他每天幼儿园回来以后,能先写一页数字然后再看一集电视。那么提前跟怹商量:首先讲清楚为什么要写字因为你会认字会写字了,就可以自己在键盘打字搜索了你看现在都需要妈妈来帮忙搜索,因为你还鈈会写字啊!写完字就看一集电视吧约定好时间并及时提醒他。

当然一旦他进入了动画片的时间,突然打断很难我的方法是——

你这┅次做不到,我会提醒你在花费明天的看动画时间,也就是说明天看的时间变短了,如果继续那么明天的动画世界就花完了。严格執行几次他都能说到做到。

第三能给他尝试的尽量让他去做,把他当小大人

看到爸爸泡茶,他也想之前爷爷一直是制止的,广东嘚茶具甚是繁复他很喜欢这一套流程。我提醒他哪些位置很烫务必小心,居然也做的有模有样

小孩质疑、说不的时候,我们不该用“我是大人”的家长身份压制而是要跟孩子简单、明了的说清楚——

孩需要听的不是大人的话,而是正确的话我们希望的孩子不是訁听计从、乖巧听话的,而是能懂得道理、体会大人用心一起成长的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孩子听不懂大人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