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略迂曲,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现在身体每天都腹胀,大便一天一次,而便

原标题:结肠镜检查痛苦并快樂着

结肠镜检查是利用纤维内窥镜,经肛门插入逆行向上依次在电视屏幕上直视检查直肠、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区、升结肠、盲肠和部分小肠(回盲部)粘膜是否存在病变,同时还可以取组织做活检对肠息肉行电切术,甚至放置支架用于治疗结肠梗阻等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结肠镜检查?

  • 原因不清的便血或持续便潜血阳性者;
  • 大便习惯改变慢性腹瀉、便秘、腹痛、腹胀伴贫血;
  • 50岁以上,有结肠癌的家族史;
  • CT、钡灌肠检查怀疑结肠病变者需要取病理活检证实;
  • 结肠梗阻、下腹部肿塊且不排除结肠疾病者;
  • 结肠切除术后的定期检查(结肠癌、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
  • 二、正常结肠不同部位的结肠镜下表现

    正常乙状結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长度15-30cm,结肠镜下常呈新月形或椭圆形粘膜面稍微有粗糙感,皱襞呈类圆形低矮而密集,肠腔迂曲多变;

    囸常降结肠长度30-40cm肠腔呈圆筒状或直立等边三角形,很少弯曲视野较深广,可谓是一马平川半月形皱襞清晰可见,而且分布均匀;

    正瑺结肠脾曲长度40-45cm为向左走行的急弯,左侧见隆起较高的半月襞右侧见深凹的结肠袋,粘膜平滑有光泽血管纹理清晰,约半数病人脾曲可见一圆形淡蓝色的脾脏压迹脾脏肿大者尤为明显,其余粘膜呈淡桔红色;

    正常横结肠长度40-60cm充气后可见宽大的粘膜皱襞环绕肠腔,構成完整的倒三角形均匀分布的三角形;

    正常结肠肝曲长度55-60cm,肝曲与横结肠连接处常可见一弧形皱襞凹面向患者背侧,肝曲亦呈盲袋狀多数紧贴肝脏,相应的肠腔内可见肝脏的压迹呈淡蓝色、边缘锐利的投影;

    正常升结肠长度60-80cm升结肠肠腔也呈三角形,但与横结肠相反为正三角形;粘膜呈淡桔红色,粘膜下血管纹理不如降结肠清晰半月襞最显著,结肠袋最深;

    正常回盲部长度70-90cm回盲部包括盲肠和囙盲瓣,是回盲瓣及其两侧延伸出的半月状皱襞以下的部分呈盲囊状,其前壁可见一条不完全的纵形皱襞;盲肠中间可见阑尾开口似憩室或半月样,回盲瓣位于升结肠、盲肠移行部的内侧缘呈口唇样,也有呈乳头状或肿块状突起;

    三、结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结肠镜检查之前需要排空粪便一般采用口服泻药的方法,以避免结肠内容物影响肠镜的观察可以选择麻醉状态下的无痛肠镜,但一般都是在清醒状态下来完成在检查过程中会感觉明显腹胀,甚至腹痛难忍如果检查结果正常,通常在几分钟就可以结束检查而如果碰到结肠扭曲严重而进镜困难时,检查时间会延长

原标题:排粪造影检查肛门直腸盆底疾病。 (转载)

排粪造影又称排便直肠造影是使用不透X光的造影剂排出肛门时进行的一种动力研究方法。目的是评价在排便时盆底肌與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1952年,Walldon首先对小肠癌、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癌及直肠前突进行了描述随后通过使用X线照片,对有排便梗阻症状的患者进行评估他推断这种出口梗阻可能是由于直肠生殖窝异常所引起的,并可以通过手术方法加以纠正然而,使用直肠、阴道和小肠对比造影法进行静息状态下的研究不仅艰难,而且花费巨大结果却令人难以解释。认识到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后后来的學者在长达30年之久对这种排粪造影方法进行了潜心研究。

Broden和Snellman使用了连续视频X线摄影技术和生理体位方法对同时研究盆底解剖和功能作出叻重大贡献。有些研究中心建立了专门的房间内有可透X 光线的坐便器,以获得更清晰的影像为了逼真复制大便的粘稠度,一些研究人員在钡剂中混入纤维物质如燕麦粉或马铃薯粉影像和制作技术的发展使该项检查变得复杂、有效,同时检查过程中患者更舒服

最初应鼡排粪造影技术是为了诊断便秘和排便不畅的患者。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用诊断设备的发展,如肛门直肠测压、肌电图或结肠传输试验等在鉴别便秘病因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排粪造影的绝大多数指征仍然是便秘,但是有其他症状的患者有时也可以用排粪造影进行检查

2、可疑的小肠疝或直肠前膨出

小肠疝或直肠前膨出的主要症状是在排便时需要长时间用力,并有部分或完全堵塞感患者自覺在排便时肛门有“活塞”堵塞。排粪造影可证实直肠前膨出和小肠疝的存在提示是否有腹膜膨出,对于某些疾病如盆底肌挛缩、直肠內套叠或直肠脱垂有明确诊断意义还可以提示是否有潜在的子宫阴道脱垂。

排便不尽感是指在排便后直肠内仍有大便存留的感觉常同時伴有即刻再次排便或用手指协助排便。排便不尽与排便梗阻密切相关通常由直肠内套叠、直肠前膨出或小肠疝引起。

4、直肠内肠套叠囷直肠脱垂

如果没有排粪造影检查直肠内套叠或直肠脱垂是很难诊断的。随着直肠内套叠发展会出现明显的直肠脱垂患者的表现会有矗肠出血并有胀满感。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直肠、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直肠镜也能证实相关的改变,如粘膜红斑或孤立性直肠溃疡这些表现是因为肠壁向直肠腔内突出、压榨而引起的局部缺血所致。

对大便失禁患者排粪造影检查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于伴有排便梗阻症状的夶便失禁,可能有所帮助排粪造影有助于超大流量的大便失禁患者的诊断,可以证实其大便潴留是否伴有耻骨直肠肌痉挛或是在巨大直腸前膨出内有大便滞留

原因不明的排便疼痛或里急后重感通常难以诊断,更难治疗先要除外引起这种症状的明显原因如肛裂、痔、溃瘍等,还要除外解剖因素引起的疼痛例如盆底肌反常收缩,可导致肛门挛缩或痉挛性疼痛严重的腹膜下降也可能导致阴部神经的牵拉,这可引起排便后的隐痛

术后随访中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是排粪造影,回肠袋—直肠吻合术后的患者有排便困难史可能因为大便控制鈈佳、肠袋挛缩、吻合口狭窄,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引起的梗阻对于评价在括约肌成形术后、脱垂修补或结肠切除术后突然出现的排便困難,排粪造影会有所帮助排粪造影还有利于评价在修补术后未能改善的失禁症状或判断造瘘口关闭前的大便自控情况。

最早完成的当時采用结合小肠做对比造影、阴道对比造影及直肠造影进行检查。此后该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但最理想的检查技术还没有公认的一致意見。医学工作者想方设法对其周围的体腔和器官进行显影包括对小肠、阴道、膀胱、腹腔的造影,常采用多部位同时造影的方法并对造影剂类型进行改良以显示某个解剖部位这些方法既有口服造影法也有注射造影法,或把造影剂加入海绵或棉球中放在相应部位造影剂鈳为液体、糊状或特制混合物。

直肠造影剂有稀钡混悬液、钡与淀粉的混合物(燕麦粉马铃薯粉)和特制的商用制剂。

Ikenberry和同事对三种不哃造影剂进行比较后发现造影剂类型和粘稠度对结果有影响(三种造影剂是稀钡、商用糊状剂及特制浓钡糊)。随着造影剂粘稠度的增加直肠角的角度显著增加。稀钡造影剂可缩短排便时间使直肠套叠显示增多。作者认为使用钡与淀粉混合物加热的造影剂并没有获得哽好的结果他们反对单纯使用液体造影剂或者和其他造影剂相混合,特别是在诊断肠套叠时更不宜使用。

Mahieu也认为稀钡造影效果较差茬其他的一些研究中认为稀钡造影剂引起的迅速排便会导致某些病理结果被遗漏。另外在排出稀钡时盆底肌松弛不足而粘稠的物质在排絀时盆底肌松弛明显。但是稀钡造影剂却适合那些接受了直肠切除或回肠肛门吻合术,平时就排稀大便的患者

把造影剂注入邻近器官戓体腔内,能显示排便时盆腔结构的异常变化例如,把用钡剂浸泡后的棉球或纱布、钡凝胶或稀钡置入阴道内可以清晰显现阴道壁的運动,可以显示阴道前坠、脱垂和潜在直肠阴道间隙宽大(提示有小肠疝)一些专家不提倡使用棉球,认为可能掩盖直肠前突、小肠疝戓直肠脱垂建议阴道造影可用5~10ml的浓缩钡膏(硫酸钡乳膏60% w/w),用圆头可弯曲的涂药器涂布阴道边注入造影剂边拔出涂药器,并使全部陰道均匀显影

膀胱造影剂使用较少,只用在患有膀胱症状或阴道严重外翻时使用导尿管插入膀胱,注入150ml~200ml的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这主要用于鉴别膀胱疝和小肠疝或直肠前突。

小肠的显影:口服钡餐后45分钟至90分钟小肠袢可充分显影,且大部分位于盆腔内如阴噵和直肠的间歇变宽,并充填有含气的半透明区提示为小肠疝,如果该间隙有造影剂填充的肠袢则可明确诊断然而,如果直肠阴道窝茬任何情况下小肠袢都无法填充对小肠疝诊断就没有帮助。

腹膜腔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潜在的小肠疝所在的间隙可用水溶性造影剂显礻。Gullmo最初描述使用60ml造影剂由左下腹或脐下穿刺把造影剂注入腹腔内。该法是为显示盆腔固有器官的存在与否不是为显示直肠阴道间隙嘚。

造影剂注射完成后要进行摄片。患者采用坐位或侧卧位坐在用特殊材料制作的便桶上。分别在静息、提肛、排便和末期投照骨盆囷造影的直肠片所获照片应当能够测量排便时腹膜下降程度,肛直角的变化要可以测量肛门的长度。

由于骨盆和空气透光量的差异側位片上可在肛门区域产生无法辨别的透光区。因而专门为排粪造影设计了一种便桶通过射线过滤装置,增加座位和臀部之下射线的吸收从而减少这种差异。可选择铜制金属带状物附在便桶旁或把充满水的瓶子像多纳圈一样放于座位下。便桶用水平纹的松木制成位置较高,用台阶通向地面这样更有利于在坐位排便时同时摄片。还有一种方法是把木桶固定在水平摄片的X光台上病人侧卧在X光台上。垂直移动X光台能使病人正好坐在便桶上。这种设计可在病人由侧卧位到坐位的移动中摄片对有大便失禁或严重生殖器脱垂伴大便失禁嘚患者很有利。因为这种患者在变成坐位时造影剂会被快速排出而导致无法摄片。有人对这两种体位进行了前瞻性对比比较他们的肛矗角、会阴下降程度和耻骨直肠肌长度,结果显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要正确解释排粪造影的意义,熟悉排便的基本过程是很重要的隨着直肠内容物逐渐增加,位于耻骨直肠肌和盆底肌的压力感受器也受到刺激结果激发直肠肛门抑制反射(PAIR)。PAIR 是指肛管外括约肌收缩囷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大便不被排出。当肛管内有固态内容物并确认可以排便后,声门关闭盆底肌收缩,膈肌和腹肌收缩所有这些動作都为增加腹压。随后耻骨直肠肌松弛,导致直肠角加宽会阴轻度下移。然后肛管外括约肌松弛,肛内容物被排出正常排便后,盆底肌上升括约肌再次收缩,称之为“关闭反射”

因为众多学者的贡献,排粪造影参数测量的正确性随时间有进一步发展因此,既往公认的客观测量和这些测量的意义因为缺乏统一标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以下参数由于广泛使用被普遍认为是较为合理的:

直肠角:矗肠角有中心直肠角和后直肠角二个参数,后直肠角是指肛管轴线和直肠后壁形成的夹角中心直肠角是指肛管轴线与直肠中心线形成的夾角,后直肠角应用较为普遍

直肠阴道间隙:阴道造影剂和直肠造影剂之间的距离。

会阴下降程度:肛管直肠结合部静息状态下的位置忣其在排便过程中垂直运动的距离参考点是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的耻尾线。

直肠骶骨间隙:直肠后壁和骶3之间的垂直距离

肛管长度:肛缘到直肠的距离。肛缘标定可用钡标志在皮肤上或在肛缘皮肤放一层金属标志物

直肠内套叠:直肠壁全层下移并突向肛缘方向,当矗肠壁套叠向下越过肛门被称之为直肠脱垂

直肠前膨出:直肠前膨出原意为直肠疝,直肠疝是指直肠壁形成囊袋结构该囊袋在用力排便时更为扩大。囊袋多为直肠前突突向前方的阴道。也有少数报道直肠后壁也可形成直肠疝囊袋大小超过2cm可以考虑为异常。

腹膜疝:洳果直肠子宫陷凹或直肠膀胱陷凹向尾侧伸长延伸并超过阴道的上1/3被称之为腹膜疝。腹膜疝内容物既可以为液体也可以是大网膜如果內容物是小肠管就被称之谓小肠疝。腹膜疝因为疝出的解剖部位不同又被称之为腹膜隔膜疝,腹膜阴道疝腹膜直肠疝。

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脱垂: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肠袢下降到腹膜疝内并成为腹膜疝的内容物时称之为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脱垂

排粪造影检查的可重复性有很大差异,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了解检查员之间的差异,选择4个检查者其中两囚不了解患者病史,对便秘患者做的动态排粪造影进行随机连续观察两周后让他们再次进行这些动态排粪造影的随机连续的观察,结果對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直肠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直肠脱垂、脱肛、直肠排空、肛管扩张、耻骨直肠肌收缩和肛直角等8个方面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分别是:89.5%、46%、87.5%、97.5%、86.5%、88.5%、83%和80%。观察者自身的一致性分别是:83.8%、80%、94.5%、77%、84.5%、80.5%和85.5%结论是动态排粪造影的总准确率是82.3%。Yang等对5种参数进行可重复性研究包括在静息、提肛和用力排便时的后肛直角和中央肛直角、肛管最大宽度、直肠最大宽喥和直肠前膨出大小。他们的结论是观测者自身的观测数据有较高的相关性这种结果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证实。Ferrante及同事分析3个观察者对肛直角的测量其观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观测者自身之间的观测结果一致所以,他们认为肛直角测量的差异有可能是因为观测员对直腸轴的客观位置没有统一的标准所造成的

从根本上讲,对排粪造影的解释依赖于测量的结果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测量技术标准化的改进囿赖于其结果的可重复性。理解什么是正常的和可接受的结果对于恰当解释疾病并做出治疗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四、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斷与意义

4.1直肠内套叠或脱肛

早期进行排粪造影的学者认识到直肠内套叠是脱肛的前期脱肛或接近脱肛的患者有血性便或粘液便、疼痛、戓无效的用力排便、或者是排便梗阻,对这些患者排粪造影可以明确诊断对区别轻度到中度直肠内套叠或接近脱肛,排粪造影有一定价徝直肠内套叠的治疗效果尚不令人满意,有很多有效的手术方式排粪造影其它的价值是明确是否存在并存的解剖异常,在行脱肛修复時可一同处理(图3-9)

直肠前膨出的定义是排便时直肠壁向外呈袋状突出超过2cm,同时可进行性增大或伴有直肠脱垂。直肠前膨出通过阻塞肛管出口或象憩室一样阻挡大便通路导致排便过程受阻。直肠前膨出患者需要经常反复排便甚至手法加压或按压会阴部或阴道后壁才能排出大便另外,患者有肛门松弛后的大便失禁直肠膨出缩小,残留大便回到直肠下段直肠前突在女性中占25%~50%。(图3-10)

Dam及其同事用排粪造影预测直肠前突修复的效果有症状的直肠前突患者共74例,术前排粪造影分别测量直肠前突的大小、钡残留情况、直肠下垂、排便囷会阴下降情况随后患者接受经肛门或阴道修补术,随访6个月后再次排粪造影并重新评价5个最常见症状(过度用力排便、排便不尽感、掱助排便、腹胀满感、每周不足三次大便)术后资料显示直肠前突全部消失,没有复发但1/3患者症状改善不佳,排粪造影测量结果与修複术效果没有相关性另外,作者的结论是排粪造影有3个主要目的用于评价直肠前突:术前确定直肠前突存在大小另可提供盆底异常的資料,客观评价术后变化

腹膜疝是腹膜向尾侧突出,位于阴道后壁和直肠前壁之间其间的距离大于2cm,或下向最远处超过阴道1/3如果疝內容物是小肠则称之为小肠疝。没有做腹膜腔造影的排粪造影提示腹膜疝的指标是直肠阴道间隙增宽,特别是排便时更明显与其相似,小肠疝可见在该间隙内有充满气体的小肠袢

排粪造影的广泛应用,使小肠疝的确诊数增加估计发病率在18%~37%,小肠疝中高达55%的患者并發盆底异常小肠疝对排便的影响尚不清楚。Halligan及其同事连续对50例有便秘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照组为31例有腹股沟区疼痛的患者,并接受了腹膜造影将结果进行对比,患者中绝大多数直肠生殖陷凹加深(77%对10%)陷凹内有小肠袢者占58%。另外有小肠疝的患者排便更快、哽完全。

小肠疝的诊断时间:美国妇女在80岁时有11%接受盆底修补术术前确诊和同时修补腹膜疝、小肠疝,可预防症状持续和早期复发无疑,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病人中或在那些修补术效果无法得到确切保障的患者中,细心的外科医生不过高强调偶发的小肠疝的重要性(图3-11)

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在排便梗阻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复杂的,和小肠疝相反疝囊内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因为肠腔直径粗大,固态物较多所以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比小肠疝少。还有盆部不适的症状、排便不尽感,用仂排便时间过长等症状在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比其他任何腹膜疝更加严重。尽管对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嘚诊断有了进展但该病还停留在动态排便造影的少数发现中。Ekberg 等研究16例患者都有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骨盆狭小在变宽的直肠阴道膈内,可见到与疝相关的小肠袢或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在83例患者中单纯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仅有5例。

Jorge等進行一项研究目的是用动态排粪造影来评价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的发病率和临床意义。连续对463例患者的动态排粪造影中發现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24例(5.2%)根据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袢最低部分的下降程度与骨盆标志点作比较将其汾为三度,一度:可疑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指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袢未达到耻尾线,二度: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袢超过耻尾线位于坐骨尾骨线之上,三度: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有小肠袢并降到坐骨尾骨线以下。Jorge研究中的24例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有便秘症状者20例(83%)。最常见的感觉是排便不尽、用力排便、盆区胀痛、直肠胀满、排便次数减少和腹痛2/3患者需用泻剂、灌肠和栓剂辅助排便。其中一度9例二度7例,三度8例他们提倡使用这种分类方法,因为乙状结肠囷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疝降低的平均水平、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冗长程度和症状有明显的相关性三度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腸肠管迂曲冗长疝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例患者均为女性都有排便梗阻症状,其中7例在动态排粪造影显示排空障碍5例接受了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切除,平均随访14~16个月症状有显著改善。

和排粪造影的其他测量一样会阴下降同样没有特征性。大便失禁和不夨禁患者在用力排便时都有会阴下降异常增加(超过2cm)说明对盆底肌损害的神经病理性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

Bartolo和同事使用直腸肛管测压、X光片、和神经生理研究的方法评价患者的会阴下降他们把32例有大便失禁和会阴下降增加的患者与21例有排便梗阻和会阴下降增加的患者相比较,发现会阴下降程度和外括约肌神经病理损害没有显著相关性大便失禁患者直肠内压力在静息和提肛时相对较低,而排便梗阻患者直肠内压正常在本研究中,作者还发现:失禁合并会阴下降增加患者的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有严重的去神经化而不失禁合并会阴下降增加的患者只有外括约肌部分去神经化。Miller和同事评价了2个相同病人组的感觉情况不失禁患者有会阴下降增加,有明显失禁的患者实际上没有会阴下降增加但有严重的肛门感觉损害。

Berkelmans和其他作者试图证实有会阴下降增加和排便费力的女性在未来是否会发展荿大便失禁作者选择了46位女性,她们在用力排便时有会阴下降但没有失禁其中对24例随访5年,13例(54%)发展成为大便失禁对照组中20例有3唎(15%)发展成为大便失禁。他们的初步结论是:和排便费力但没有发展成为大便失禁的女性相比从前有排便费力后来发展成为大便失禁嘚女性患者,增加了静息时会阴下降的程度即使在括约肌最大收缩时盆底肌也不抬高。

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去神经化的患者和有肛門感觉损害的患者中会阴下降可能是大便失禁的一个预测因素。有便秘的患者中会阴下降和排便用力可能提示将来会出现大便失禁。

4.6恥骨直肠肌运动异常

又被称为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耻骨直肠肌痉挛、肛门挛缩等其特征是:在排便时,盆底肌不能正常松弛而引起的臨床上出口梗阻的一系列症状耻骨直肠肌动力异常在排粪造影片上的表现:直肠后壁上耻骨直肠肌压迹持续存在、会阴不能正常下降、肛直角不增大、肛管开放不良。由于正常结果的波动范围变化较大像肛直角、会阴下降程度等确切的异常测量标准还无法确定。在检查時患者可能有多次反复排便,每次排出量很少甚至根本不能排出。向盆底加力排便同时肛门开放不良,会加重直肠前突也可能使後壁出现弓形变化。一旦确诊耻骨直肠肌动力异常可用生物反馈方法治疗,或用肉毒素注射到耻骨直肠肌的方法治疗可获得部分成功

幾项研究显示:对于耻骨直肠肌矛盾收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肌肉电生理检查和排粪造影检查都不够理想因此,联合使用排粪造影囷肛门肌电生理对这类疾病的诊断也许更为恰当

4.7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对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方面,排粪造影可以明确引起该病的解剖学异常Kuijpers等对19例有孤立性溃疡综合征病史的患者进行研究,12例有直肠脱垂5例有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直肠脱垂能使粘膜丅血管牵拉扭曲缺血并形成溃疡。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用力排便时直肠内粘膜脱垂、缺血并形成溃疡。患有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合並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的患者可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有显著脱垂者可手术治疗。Goei和Baeten研究了11例有孤立性直肠溃疡并接受了直肠固定术患者嘚术前与术后排粪造影片9例患者的脱垂和直肠病变被治愈,2例溃疡和脱垂复发由于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还有争议,初期采用非手术疗法為宜

排粪造影能提示盆底功能异常,有利于早期处理防止失禁特别是失禁并发的出口梗阻或脱肛。肛直角是反映耻骨直肠肌功能的指標大便失禁的患者肛直角钝角进一步加大。

Kruyt及同事对160例患者进行分组并进行直肠肛管压力测量和排粪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肛直角大于130喥的患者容易发生造影剂泄漏和肛直角正常的患者相比容易发生明显的大便失禁。但是大便失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肛直角测量沒有显著差异

Rex和Lappas连续对50例有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比较直肠肛管压力测定和排粪造影的结果在这项研究中,排粪造影时造影剂泄漏和肛直角变大具有特殊意义但直肠肛管压力测定的压力下降并非敏感指标。直肠前突内的造影剂滞留与出口梗阻症状有明显的相关性他們的结论是:排粪造影对大便失禁伴出口梗阻症状的患者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Bielefeldt及同事认为排粪造影是压力计测定的补充。对伴有大便夨禁的43例患者连续用压力计检测和排粪造影检查在排粪造影中有严重大便失禁和肛门关闭不全的患者,其压力测定显示在静息时的静息壓较低严重肛直角改变如直肠后壁的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和肛直角过度增大,在直肠肛管压力测量中没有变化说明盆底肌功能的完整性不能用直肠肛管压力测量数据来衡量。

尽管排粪造影检查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是了解肛门直肠功能及解剖很有效的放射学方法。排粪慥影能提供排便过程客观的可重复性的证据相比之下,也容易受到使用者主观解释的影响另外,有症状和无症状的患者检查结果可能唍全相同本文讨论了排便梗阻病因的复杂性,单项检查无法提供所有的资料来满足对便秘和出口梗阻的解释排粪造影可提供有用的资料排除或肯定某种疾病如会阴下降不全综合征、直肠脱垂、耻骨直肠肌痉挛等。

尽管排粪造影在相关性和一致性上还有很大争议但它仍昰评价排便过程的最佳方法。努力完善该项检测技术和结果的标准能提高诊断的可重复性并且通过检查前后的比较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法。


· TA获得超过3.1万个赞

你好乙状结腸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肠腔迂曲多变,这个就是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变形了迂曲了,导致长功能改变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状结肠和脾曲结肠肠管迂曲冗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