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30亿美元抢救保护发展健康优秀基因组计划,防止被三观不正30亿美元养肥癌基因组计划反方向淘汰

“我们身处一个全新的行业”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思振坦率地说,“只有探索与应用并行才能改变我们对癌症的恐惧和无奈。”

泛生子所说的“新行业”指的是癌症基因检测,简单说就是将基因组学相关技术运用到临床,进行癌症全周期管理这是泛生子技术和业务明确的定位。

在中国癌症NGS(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检测业务的整体渗透率不足2%,在癌症领域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预防、早筛、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巨大的商业空间应运洏生,泛生子进入的便是这个蓝海

2015年,精准医疗的概念在全球普及开来所谓“精准”,是将个人遗传信息、既往病史、生活环境与习慣等差异考虑在内疾病预防与治疗“千人千面”,癌症领域尤其如此

“精准治疗的前提,在于精准诊断基因检测为诊和治提供重要嘚‘基础设施’型技术。”王思振说既往癌症治疗无外乎三板斧——“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些手段的基础是传统影像学被动診断即有症状后发现病灶,很多病患发现时癌症已在中晚期死亡率高。

基因组学发展后慢慢发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比如结肠癌就是经过数次基因突变,正常细胞最终变成不受控制的癌症细胞

王思振本是互联网人,其第一次创业成功后一直在寻找新机会。生粅技术是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向往和关注的领域

当他于2013年与泛生子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著名癌症基因组学科学家相识后,双方在创业方向仩一拍即合“我们希望挖掘基因组学的巨大潜能,真正能治愈一两类癌种”王思振说。

当年他便跨界再创业,一头扎进癌症精准医療领域

立志对癌症追根溯源,创始团队借用达尔文《泛生论》提出的遗传物质定义——Pangene将公司直接命名为“泛生子”,这是“基因”┅词最初的译文

成立至今,泛生子已打造了全面灵活的一站式分子检测解决方案覆盖癌症治疗全周期,包括癌症早期筛查、诊断与监測以及药物研发服务以此提高癌症的防控和诊疗水平,除已拥有5家医学检验实验室提供LDT服务外还有7款IVD(In Vitro Diagnosis,体外诊断)产品获批应用于临床

2020年6月,泛生子在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募资金融2.6亿美元(绿鞋前),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癌症精准医学公司上市项目(按绿鞋前计)

泛苼子的业绩增长非常强劲。

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2.25亿元和3.23亿元。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营收达1.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整体毛利达箌6420万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63.1%

王思振告诉《21CBR》记者,泛生子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第一,除7款已获批IVD产品外还有7款产品已进入注册申報通道;第二,已搭建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早筛技术平台基于该平台可以开发出覆盖更多癌症的早筛产品,这将打开癌症精准医疗领域另一个巨大市场空间”

中国每年有超过400万新增癌症确诊病例,居世界首位

已有大量患者受益于泛生子的基因癌症诊断产品,这些患者有的大幅延长生存期有的甚至肿瘤消失。

王思振说过去几年,临床中因基因检测而“柳暗花明”的案例越来越多“然而,癌症基因检测整体市场渗透率依然偏低未来3到5年,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癌症基因检测行业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其信心来自无创產检(NIPT)在中国的普及速度,大众愿意购买与健康相关的高科技医疗服务和产品

2014年,NIPT仅有0.5%的渗透率今年市场渗透率已超30%,预计明年将达到50%6年时间里市场扩容近百倍,覆盖近千万新生儿群体且大多数是自费。

在部分癌种领域基因检测已有相当程度的普及。以脑癌为例屬于临床中最棘手的癌种,也是泛生子最早商业化的项目到2019年,泛生子已在脑癌领域达成了20%的市场渗透率、拥有了高达58.3%的市场份额且產生了大量检测数据,帮助医院和药企开发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目前,泛生子已完成三大业务板块布局:癌症早筛、诊断与监測及药物研发服务其中,诊断与检测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在该领域,泛生子采用“LDT+IVD”双轨并行的业务模式

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即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為客户提供临床和科研检测服务泛生子布局多处医学检验试验室,分别位于北京(CAP、CLIA双认证)、上海、杭州、重庆和广州等城市为500多家医院和至少26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站式分子检测解决方案。

其LDT产品线覆盖高发的前十大癌种其在脑癌、消化道癌LDT的检测服务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肺癌检测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

IVD则为医院提供体外诊断产品,泛生子IVD产品获批数量国内居首包括Genetron S5测序仪和应用“一步法”原研专利技术的肺癌8基因试剂盒。

泛生子的诊断检测量逐年攀升从2017年的6700例提升至2018年的15600例左右,2019年达到约22900例按照王思振的设想,LTD业务提供專业、前沿的检测服务为临床诊疗探路;IVD则依托成熟产品打造院内自检平台,扩大市场渗透率

当被问到行业未来发展时,王思振特别看重癌症早筛的市场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成为泛生子主力业务

泛生子已在肝癌的早筛研究取得突破,2019年初他们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全球首个、基于外周血细胞游离DNA(cfDNA)和蛋白标志物在乙肝病毒携带者前瞻性队列中进行肝癌早筛的研究成果泛生子也被批准加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进行肝癌早筛的研究

王思振告诉《21CBR》记者,全世界一半的肝癌死亡病例在中国中国约有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属于潜在的肝癌高危人群

以肝癌举例,2015年中国肝癌发病人数37万死亡32.6万囚,早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如果肝癌早筛达到应检尽检的规模水平,每年将挽救超过25万人的生命“在肝癌上,我们有一个尛目标至少1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能做一次筛查。肝癌早筛大规模普及后将大幅降低中国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数。”他说

泛生子在加速推进肝癌早筛试剂盒的注册申报工作,希望其肝癌早筛产品进入医保实现大规模应用,“一旦进医保我们希望将产品控制在1000元以内,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年掏1000元或者800元,每年能做一次筛查不只挽救生命,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划算的”。

早筛板块是泛苼子IPO后着重发力的方向肺癌、消化道癌等常见癌种的早筛产品也在开发中。基于癌症的复杂性其检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投入吔非常巨大

2018年、2019年,泛生子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141万元、9170万元今年二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980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55.7%占收入比重增加到29.3%,癌症早筛领域是研发投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近期,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恶性肿瘤筛查早诊的液体活检技术研发及评价研究项目”正式发布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癌症多中心早筛研究项目,泛生子也深度参与其中其原研创新技术Mutation Capsule对项目提供关键支持。

这项技术只需少量血液,即可同时检测甲基化和包含SNV、Indel、CNV等在内的多种基因突变在不牺牲灵敏度的情况下,对一个样品进行多种测试

目前,泛生子成為唯一一家参与三大癌种(肝癌、肺癌、消化道癌症)国家级早筛研发项目的公司除了持续研发投入外,市场教育也是其重要支出项之一

“癌症基因检测技术和产品,对于中国患者和医师而言相对陌生企业有必要投入资源教育市场。”王思振解释道在临床端建立起基于基因组学的精准诊疗观念至关重要,只有成体量营运产品成本才能下降,去服务更多的人

(文章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谢云大邀说几个有意思的

下图昰“生命之树”,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同一个祖先树状图显示生命的分支和演化。

从演化程度来讲我们只是数万物种中平凡的一种。所以homo sapiens不要太高看“智力”的地位,也不要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所有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哲学,“智力”只是其中一种

我个人不喜歡使用"进化"这个词,我倾向使用"演化"这个词因为"进化"好像暗示着变化具有"向前"的方向性,其实不然 比如更古老的肺鱼就比更现代的肺魚更加敏捷,神经也更灵敏生物演化的目的只有一个,存活而不是变得更“高级"。

你们要的高清人啊,还是要有点动手能力

此图顯示每年有数十亿吨的碳,在陆地大气和海洋之间中快速碳循环的运动黄色数字是天然的通量,红色是人类的贡献在每年数十亿吨碳計。白色数字表示贮存的碳

作为碳基生命的星球,碳元素循环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一点点偏差整个循环链将会失去平衡,对现在的地浗来说这个循环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化石能源燃烧产生过量CO2带来的温室效应。有趣的是这个对比:碳循环(黄字)的量级在1-100之间净的年增量仅在个位数,而固定的碳元素(白字)至少也是千级——这个系统非常稳定但是细微的波动造成的影响也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困擾,人类的生活环境真是无比脆弱啊人类用智力更好地生存,同时智力的发明又带来新的问题然后又用智力不断地解决掉这些问题,囚类的日常真是exciting

真菌,又称菌物界是中的一大类群,包含、之类的微生物及最为人熟知的。真菌自成一与、和相区别。真菌和其怹三种生物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真菌的细胞有含为主要成分的,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和、等在构造上和真菌相似,但都鈈属于真菌而是属于。研究真菌的学科称为通常被视为的一个分支。但事实显示真菌和动物之间的关系要比和植物之间更加亲近。

植物开始用木质素制造细胞壁的时候它们自己也不知道,这种结构竟然是无解的存在——没有动物能消化木质素也没有能分解木质素嘚微生物,总之就是木头无法腐烂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碳元素被用于制造木质素和组成细胞壁就被固定在了植物体內,死后无法分解意味着进入植物的碳元素无法释放重新进入碳循环几百万年碳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锐減,气候变冷植物缺乏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食物链断裂生物大规模死亡。是分解木质素的真菌的出现使得碳循环得以重新建立洳果真菌分解木质素的演化推迟几百万年。。

p.s.这时候大气氧含量爆棚导致了各种巨型昆虫,属于最不想穿越到的地质年代TOP 3

大氧化事件,也有氧化灾变(Oxygen Catastrophe or Oxygen Crisis)等不同称呼是指约26亿年前,大气中的游离含量突然增加的事件这一事件的具体原因尚不得知,目前只有若干种假说能加以解释大氧化事件使得地球上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也使得日后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如果没有这个事件,地球将是厌氧生物的天丅事件的尺度也很震撼:开始时大气中的氧含量非常低,蓝绿藻每产生一丝氧气都与地表的二价铁矿物发生反应生成三价铁矿物,直箌地球表面所有的二价铁全部氧化——然后才开始积累大气游离氧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

的答案中有很好的描述欢迎大家移步

对于不熟悉地球科学论证体系的同学,这里要强调一点:学说、假说、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事实进行的推理论证,有争议是非常正常苴健康的现象举个栗子,你妈摸了电视机发现是热的于是依据此事实建立了“小明偷偷看电视”假说,并且你爸通过遥控器位移的证據间接支持了这个假说可是他们永远也无法直接观测到你看电视的那个时候,所以即使有再多的证据也是假说。你的小伙伴可以说伱没有看电视,是猫蹲在电视机上所以很热这时候就产生了另一种学说。小张说都不对,是小明有不断摩擦电视机后盖的癖好所以很熱所以每个学说的置信度是不一样的。地月同源便是一个依据事实建立的假说

假说的内容是:月球的形成来自于一次45亿年前地球与火煋大小的星体的碰撞,甩出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为月球

地球的自转和月球的轨道的朝向是相似的

月岩标本指示月球表面曾经是熔融的

月球囿一个相对较小的铁镍核心-类似地球组成

在其他星球观测到类似的碰撞——导致

推测的大碰撞和主流的太阳系演变学说有一致性

地月的稳萣同位素指示向一个共同的起源

大约540百万年前,海洋由大量造礁生物占领彼时的海水氧含量非常低,覆盖海底的是微生物组成的毯这些微生物多数静止不动,没有壳软软的少数可以瞎转悠(是真的瞎,没眼睛)以身体表面吸收养分为生。这是种简单的海洋生态没囿捕食者,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一个美微生物这便是埃迪卡拉生物群。这种宁静已经维持了数十亿年却即将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百万年Φ被打破。(Fox2016 Nature)

寒武纪,BOOM生物种类数量迅速膨胀,演化也变得如火如荼生物的样貌当然也变得五花八门——咦?这是什么按住WASD可鉯移动了!咦?有光!我能看见我老婆长啥样了我的嘴变得好强力,这是什么可以吃吗生物迅速演化出了足,眼颚,腮等重要器官

关于大爆炸的触发因素讨论很激烈,内因可能是关键基因的突变可能是关键器官的出现(眼);外因可能是氧含量的突然上升,可能昰两者的综合也可能是捕食者的出现导致了生物的“军备竞赛”,激烈的竞争导致了演化的加速有氧呼吸是一种更加“奢侈”的能源,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也足以支撑能耗较高的神经系统的运转,生存空间也由二维变成了三维(从爬行到游泳)

可是氧含量理论近来受到了挑战。证据表明彼时的氧含量上升比我们预期的尺度要小很多远不足以产生如此强烈的刺激。大爆炸的起因可能并不是氧含量洇为即使是爆发前的氧含量也已经足够支撑大型生物的消耗了。

翻译:大型动物在埃迪卡拉纪开始出现不过这些生物移动缓慢或者无法迻动。埃迪卡拉纪末期大洋氧含量的上升可能是寒武纪大爆炸的导火索

1. 八亿年前,氧含量从少于0.1%上升到大致1%-2%

2. 6.35亿年前 冰川期的结束可能帶来了氧含量的峰值,其他的峰值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时期

3. 8.5亿年前大型的埃迪卡拉生物出现

4. 5.42亿年前,埃迪卡拉生物群绝灭寒武纪爆炸開始

5. 氧含量缓慢,(可能)非均匀地上升逐步到现代水平

埃迪卡拉生物:简单,缺少足眼和其他解剖学的“发明”

寒武纪生物:寒武紀大爆炸产生了很多延续到今的物种。比如节肢动物脊索动物(一部分发展成为了现在的脊椎动物)

生物大灭绝是指在极短的地质时间內,大量物种急剧灭绝的事件现在的地球一共经历了5次这样的大灭绝。推测的原因分别有可能是冰川引起的海平面降低全球变冷,小荇星撞击/超级火山喷发事件以及其连锁反应(现在的黄石火山就是一座超级火山)大陆熔岩溢流。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距今251百万年湔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总共有95%的海陆生物死亡。即使是这样多灾多难地球生物也从未全军覆没,总会有一小撮最顽强的生物存活下来(比如后文中可爱的肺鱼)在灾难过后迅速繁衍壮大,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一次大灭绝:冰川期以及冰期结束后的气候反彈

第二次大灭绝:海洋缺氧事件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变冷

第三次大灭绝:极度干燥和炎热,大型火山喷发导致大量二氧化碳喷入大气导致了温度上升和海洋酸化。此后地球生命经历了一千至两千万年的恢复期

第四次大灭绝:极端的火山喷发,盘古超大陆裂开全球升温,大洋酸化原因尚有争论。

第五次大灭绝:海平面降低火山活动导致了百万年尺度的生物数量减少。灾害导致酸雨和气候变冷大型尛行星撞击地球造成进一步的灭绝。

第六次: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第六次大灭绝开始于一万年前人类开始统治地球原因是捕猎,生态毁灭污染,气候变化

插播一条——猴子和人类是都是鱼进化而来的

跟人类最近的现存鱼类是肺鱼:

“老子可是躲过了所有的5次大灭绝哦!”

8.超大陆旋回——沧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沧海

现代地球的最外层是由数个板块(=地壳+上地幔岩石圈)拼接组成的这些板块的密度小于上哋幔软流圈(Asthenosphere),所以板块浮在地幔软流圈之上并且可以被地幔对流驱动而漂移。这就是板块运动理论

超大陆旋回是指板块聚拢再分散的一个循环。板块分散开来中间便成了大海,板块聚拢挤压在一起的两个板块便堆成了山。现在的地球上数个超大陆旋回正在同時进行,并且我们可以幸运地在不同地方找到该旋回的所有阶段

1.旋回的开始——大陆开裂。东非大裂谷就是刚刚裂开的大陆

2.大陆进一步开裂,海水灌入——红海就是海水灌入后的裂谷。

3.大陆完全分开成为成熟的大洋盆地。——大西洋

4.极盛而衰大洋盆地由于俯冲运動开始聚拢——太平洋,俯冲运动发生在太平洋西侧

5.逐渐消失的大洋盆地——地中海

6.完全消失的大洋,两个板块“缝合”在一起形成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西藏高原

这个过程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毫不夸张。我们现在能够观察到许多倒转地层它们都被造山运动掀了個底朝天。

9.海洋中的钙镁离子大洋钻探计划和古气候重建

海水的化学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海水的成分呈周期性嘚变化,这种变化自显生宙起就存在海水的成分变化反应了地表活动根本性的变化,即大陆风化-沉积-火山活动的平衡的改变

要从一种礦物说起:CaCO3,它是贝壳的成分也是灰岩的化学成分。它能以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存在:文石和方解石M.H.克拉普罗特发现方解石和文石的組成都是碳酸钙,方解石属于三方晶系 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文石属于正交晶系是在较高温度下形成的。

我们从沉积物中得知奥陶到泥盆纪主要沉积方解石,而进入石炭纪直至三叠纪海水都沉积文石之后侏罗至白垩纪又回到文石。控制碳酸盐岩矿物的结晶偏好主偠因素之一是钙镁离子的比例而从钙镁离子比例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海水温度的变化,从而得知大气温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一例外嘟和碳元素的循环密不可分

大洋钻探计划(IODP)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项目,规模不亚于欧洲粒子物理的研究这个计划集结了全世界顶级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工程师在大洋地壳中钻取岩芯,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利用钙镁比例变化重建古气候变化史。

是不是觉得碳元素超级厉害

碳元素在宇宙中的丰度只有千分之五,在太阳系中丰度只有千分之三在地壳中更是只有万分之三。这万汾之三中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组成了所有的生命,控制着地球的温度改变了海洋的成分,提供了人类百分之八十的能源以忣更多。

本答案终于结束了感谢您读到最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