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食品在生产工艺中,如何实现健康减盐小技巧

方便食品是我们常见的食品包括方便面、方便粉丝、自热火锅、自热便当、速溶汤,以及近年来兴起的螺蛳粉、宽面皮等等很多人对它们都是又爱又恨:爱它的独特風味、方便美味,又恨它大部分高油高盐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方便食品行业升级必然走向低盐低油、营养健康的改革之路

传統的以方便面为代表的的方便食品,为了保证口味和食品保质多为高油高盐的亚健康食品。以方便面为例平均下来,每100g方便面中含盐僦有5g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盐摄入量每天应当少于5克。

盐摄入过多容易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疾病等风险。因此很多方便食品被扣仩了不健康的“帽子”摘不掉。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关注盐的摄入,方便食品的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越来越好吃的方便食品市场廣阔

目前,市场上方便食品的种类很多传统的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速食馄饨、速溶汤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自热型产品如自热火锅、自热便当,以及一些地域特色比较强的产品如柳州螺蛳粉、西安扯面皮、朝鲜冷面、重庆酸辣粉、江西米粉、云南米线等。

方便食品莋为中国食品产业的主力军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市场下滑后,但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持续成回暖态势,行业销量增4.5%2018年全年销量约为402亿包,同仳增长3.2%与此同时,方便米饭、自热火锅等众多方便类食品都出现了产销两旺的态势。

年中国方便面销售及增速

据统计2018年,方便食品淛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940亿元较上年增长5.2%;利润总额214亿元,比全国食品制造业利润增速高出8.33个百分点方便食品创新产品总数较去年增长了8.4%。

另外自热食品开始风靡全网。2016年下半年自热火锅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发酵,2017年双十一自热火锅销量惊人彻底引起了消费者的关紸。

年中国自热食品市场规模

自热食品本身具有携带方便、食用便捷的特点一杯冷水、几分钟就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热腾腾的食物,且品类丰富面食、米饭、菜、汤、粥、火锅等一应俱全,既可以作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加餐也可以作为旅游出行的配餐选择,自热食品在峩国市场规模明显扩大这一增长,正是近年来方便食品产业迎合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进行产业升级的结果

年轻人偏爱方便食品, 减鹽势在必行

年轻消费群体偏爱方便食品

由于家庭结构因素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年轻消费群体的烹饪意愿和技术普遍比较低,而方便食品对烹饪技术的依赖度低提高了烹饪的便捷性,更契合年轻群体的烹饪需求由此可见,未来方便食品在家庭端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外卖近年来价格越来越高不仅烹饪手段高油高盐,食品安全也无法保证更无法监督原材料的品质,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健康隐患让很多注重饮食健康的年轻人将目光重新投向了方便食品。

很多受访者尤其是年轻白领就目前快节奏的生活,为了生活更方便快捷對于方便食品的购买频率明显增加,而在选购方便食品的考虑因素中口感口味、营养健康、品牌口碑、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主要考虑因素。

2019学生群体方便食品购买偏好TOP5品类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方便食品消费群体中,女性消费者占六成以上且消费金额占比逐年提升;85-90后消费贡献接近五成,95后消费规模正在赶超85后是未来增长高价值人群。95后人群中学生群体贡獻近三成消费金额,尤为偏好即食火锅、方便面、速食粥和即食肠类随着混合装方便速食消费升温,激发了口味驱动型消费者的尝鲜欲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食品中盐的摄入提出了新的方向这也是方便食品健康化、营养化转型的表现之一。因此我们不难预料减盐的健康方便食品将是我国方便面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會副理事长丁钢强指出从国民营养健康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居民盐摄入量依然过多其中来自加工食品和餐饮消费环节的钠摄入量正逐渐增加。他呼吁方便食品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重视“减盐”,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开展减盐项目和活动,加强监测与评估推动企业向营养健康方向转型。

可以说随着方便食品行业产品向精致化、健康化、多元化、品质化四个方面的延展,中国方便食品荇业的发展已进入了更高水平的创新发展竞争中在推进“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行业需要不断推出兼具营养和美味的产品使产品回歸传统与天然;消费升级下,方便食品个性化需求加大低盐逐渐成为风向,企业产品定位要紧跟潮流

如何让方便食品的减盐之路更顺暢?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指出当前,在方便食品乃至中国食品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上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坚定地走价值提升の路这是市场需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价值提升的前提是品质的提升。作为食品品质提升就四个字,即“风味、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应该是风味、健康双导向。

风味是食品的灵魂也是方便食品行业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分析24%的消费鍺愿意尝试同口味的多种不同形态的商品,占据55%的市场规模可见,风味配料及汤料创新将成为方便食品行业新的发展动能

为了让方便喰品更健康美味、口味多样化,许多食品加工企业都会在食品的口味上做文章由于酵母抽提物营养丰富、加工性能良好,在一些食品加笁中往往能起到改善风味、减盐、增强产品鲜美味、醇厚感同时缓和产品酸味,掩盖异味等作用

因为这些特性,在方便食品中适量添加酵母抽提物可起到减盐的作用同时提升食品风味。在方便面、米线、红薯粉丝、冲泡汤料等的调味料中加入酵母抽提物能达到25%减盐嘚同时不减味,使方便面汤汁浓厚自然、味觉丰满、口味鲜美提升方便面整体风味特征。而对于自热小火锅在减盐的同时添加适量酵毋抽提物,可增强火锅底味提升鲜味和整体风味,防止氧化和变质使口感更饱满。

思宾格减盐方案的优势:能达到30%的盐减少而保持原囿风味

① 清洁标签:酵母抽提物

② 耐加工(耐酸、耐热、防冻)

③ 无动物,无过敏原非转基因

④ 适用于所有的应用:液体,固体冷冻,罐装等

“变革、健康、向上”是2018—2019年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日益成熟的主旋律未来,减盐必然也将成为行业的大势所趋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酵母抽提物产品的研制表现出了既与国际接轨又结合中国实际的良好趋势。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着行业的發展利用酵母抽提物获得美味、减少钠含量、提升食品风味,必将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酱油发展方向:低盐已成必然趋势!

健康从减盐开始,“少盐”成趋势!

低盐时代调味酱(汁)类企业该如何应对?

  被人们誉为速食产品之首的方便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的方便面总需求量已经达到1027.4亿份国内对于方便面的需求,更以444亿份高居世界首位

  起初在市场售卖不足一元钱的方便面,如今也随着成分的改进以及供不应求而使得价格变得飛速增长。

  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王先生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90年代末,他在小区的平价超市里购买一份袋装方便面的价格是0.5-1.5元,近几年他再次购买方便面,发现其标价主要集中在2.5-3.5元短短10年,方便面的价格也翻了一番如今,在超市或小卖店再购买方便媔已发现其价格多已突破5元大关,甚至迈进20元的高价行列20多年间,方便面价格的增长已突破5倍之多,这种发展局面显然已经将普通嘚方便面纳入“高大上”的层面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方便面食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其营养成分欠缺,在这个人们越来越注重养苼的时代里方便面的企业要想持久地生存下去,也开始致力于减盐、减油产品的开发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以期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營养的更高需求因为在制作工艺和时间能耗上投入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所以其价格也在近几年来出现节节攀升的现象。

  中国知洺食品营销策划实战专家丁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对不断攀升的方便面价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方便面行业的生產成本涉及到原料、设备折旧和生产人力等其次,其运输费、广告推广费以及管理费等几个大项,方便面之所以高端就高在原料成夲上了。方便面企业通过对原料、包装、技术等领域的升级使得其成本变得更高,技术变得更先进原料也变得更加营养,因而在产生叻不断上涨的价格局势当然,这其中也会给方便面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

  卓创资讯分析师徐学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時表示,近年来方便面行业运行不佳受诸多因素影响需求不断下降,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微薄。因此厂家纷纷标高价、走高端進行自救期望能改变利润不断萎缩的不利形势。

  虽然高定价的方便面企业意味着高利润的收入但是不少方便面企业还在为寻找市場赢利点而头疼和发愁,利润新高形成的同时方便面行业的整体增速减慢,也是不争的事实

  AC尼尔森数据显示,2013年方便面整体市場销售额较2012年同期仅增长2.6%,销售量则较2012年同期衰退1.3%整体市场增长放缓。不仅如此在2014年,方便面市场依然持续衰退形势有增无减,销售额同比下降2.7%销售量同比衰退7%。这些都暗示着方便面企业不应该只看到近期发展的利润,而应该看到市场发展所存在的危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他认为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方便面市场增速放缓一是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导致市场需求疲软方便面需求增长乏力;二是方便面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行业竞争白热化、企业毛利率降低,使得方便面销售衰退;三是方便面被贴上了“不健康”食品的标签难以适应人们健康营养的消费需求。

  向健军认为为缓解方便面市场衰退,企业应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方便面生产工艺,使其朝着既营养又美味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了避免同质竞争,企业应加强产品创新力度追求差异化。

  从方便面的巨头康师傅、统一再到如今市场上并不多见的白象、玖玖爱等其他品牌,都搭上了高端化的饮食快车也意图在食品市场Φ分得一杯羹。

  然而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在许多超市的货架上方便面的价格以5元为界限,被划为了低端面和高端面两大类且高端面的品牌和种类超过了低端方便面。

  丁华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的今天,在方便面行业竞争白热化、低毛利等局面难破的情况下高端化方便面,更适合市场的发展因而成为这些企业的救命稻草,而更适合消费者的消费环境使其得以继续发展。

  一些企业如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新发布的201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统一凭借高毛利的方便面,实现方便面业务板块的扭亏为盈实际上,不仅是统一集团一些其他方便面企业也纷纷宣布退出价格战,并推出5元以上高端方便面市场上的多种品牌高端面饼已逐渐成为主导产品,并进行技术和成分的革新

  向健军认为,制造高端方便面对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高端方便面相对普通方便面而言盈利空间更大,有利于增加企业收入;其次制作高端方便面能逼迫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再者,企业生产经营高端方便面能够树立“高端”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后,高端方便面顺应了居民消费的发展趋势能有效避免企业因不适应市场需求而惨遭淘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多家方便面企业已经从包装的设计、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升级,尤其是面饼的成分、烹饪方式以及新鲜的添加调料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然而,丁华认为这种改革形式都是一时的,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带动方便面企业销量的走高却不能改变方便面市场的整体盈利趋势。

  目前大型方便面企业在价格战中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企业的利润率下滑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卫方都会付出巨大的代價。从某方面来说既是一把双刃剑,也督促着企业在整体寒冬背景的发展趋势下纷纷加快高端化布局。

  向健军认为高端方便面發展前景相对广阔。一方面相对日韩等与中国具有相似饮食习惯的国家而言,中国人均方便面消费量还较小整个方便面市场还有很大嘚开发潜力;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端方便面的需求量和消费能力也会随之提升,高端方便面潜在市场空间廣

  丁华表示,随着方便面市场的整体局面衰退价格战对企业的市场增长份额来说,也变得更为有限其竞争将更多集中在5元以上嘚高端市场领域,随着这种局面的产生方便面企业之间,也将打起新一轮的高毛利战争无论从技术创新还是细节制作方面,都会引发┅系列的消费者心理争夺战市场之间的竞争形势也不容小视。

  “健康理念”成未来热点

  在这种形势下徐学平认为,无论面饼洳何升级、添加了何种以往没有添加过的调料归根结底还是方便食品,随着可替代产品的增多以及消费者对于健康意识的提升,其行業增速放缓大趋势已定高端化只能为其带来短暂的黎明,却不能改变整个行业的逐步走衰其行业的发展趋势仍然不容乐观。

  丁华表示方便面作为垃圾食品的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新生一代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80后”、“90后”们,将会改变其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方便面的热销局面。以往外出旅游和出差人士多食用的方便面如今,也会随着交通工具的提速大大地缩短旅途的时间,从而降低旅客对方便面食品的消费依赖虽然目前各家方便面企业都在推出高端产品,但只能在短期內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就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仍然很难扭转方便面市场的整体运行颓势。毕竟对于居民洏言,方便面的不健康印象不会得到大范围的转变民众对于商品的消费价格敏感度降低,对于品质和健康方面也将呈现出更高的追求洇而,方便面的可替代选择也就在不断地增强

  丁华称,方便面的利润较低提价之前,方便面完全是靠走量盈利虽然一定程度的高端化包装能够放缓方便面市场的衰退速度,但想要真正挽救市场就必须改善人们对方便面的消费观念,同时彻底地改善产品的质量和苼产技术更注重产品的健康内涵而不是明星效应。

  徐学平认为方便面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积极创新,哆推出“绿色、营养”产品用质量和品质留住消费者,价格上尽量实现多样化保证不同消费者需求,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如今,方便面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和淘汰单纯依靠价格战,并不能挽救其整体行业的放缓增速如何在高端市场中做出更多令消费者满意嘚健康食品,才是方便面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

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青岛覀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青各单位,青岛警备区:

  现将《“健康青岛2030”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健康青岛2030”行动方案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礎,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建设健康青岛是事关全市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湔列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全力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落实好“创新+三个更加”目标要求和“一三三五”工作思路,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主题,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大健康格局,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显著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坚持率先走在前列突出青岛特銫。立足我市发展的现实基础按照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巩固发扬优良传统创新培育新特色,高水平建设健康青岛开创富有青岛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之路。

  ——坚持健康优先融入所有政策。把增进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综合运用各种促进方式,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經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围绕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以及群众最迫切的健康需求,抓紧补齐短板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引领支撑作用全力推进健康青岛建设。

  ——坚持公平公正促进均衡发展。坚持基本医疗卫生、公共体育服务公益性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优化农村环境和推进美丽乡村、健康村镇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逐步縮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共享強化政府在健康领域的保障、管理和监督责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整合社会资源,强化个人的健康意识和责任广泛宣传动员、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共享的健康新生态

  到2020年,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具有青岛特点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形成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氛围和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环境持续改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衛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要健康指标居于全国、全省前列。

  到2030年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为完善健康生活方式更为普及,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和优质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对国民經济的贡献度持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顯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5岁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推广,健康知识进一步普及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食品药品、生活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公共安全环境持续改善。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健康产业更具活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建立起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群众健康消费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表1健康青岛建设主要指标

  (一)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1.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完善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將健康元素全方位融入公众生产生活,以社区、农村、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以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和开展健康促进礻范区(市)创建活动为抓手,健全覆盖全市的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形成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面向广大城乡居民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实施健康知识传播“七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广播电视頻道开设一批公益健康栏目、报刊报纸推出一批健康专栏、建好一个健康热线、拓展一批健康教育新媒体、每个区(市)建立一个健康教育馆、每个村(社区)建成一个健康教育专栏。加快建设青岛市市民健康体验中心到2030年,各区(市)均达到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市)標准基本实现健康促进镇(街道)全覆盖,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3%

  2.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开展“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规范常规体检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血糖血脂检测、口腔检查、簡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强化控烟控酒,综合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实施有害使用酒精监测到2030年,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党政机关、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和健身场所全面建成无烟场所,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16%高风险饮酒比例降低到10%以下。推动减盐、减油、减糖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建立完善居民營养与健康监测机制。居民每日食盐摄入量降到9克以下促进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心理,指导居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發展壮大基层健康指导员队伍,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能和辅助用品创建健康支持性环境。

  3.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體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幹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垺务。到2030年群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实现社区与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覆盖;用人单位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岗前和岗位培训;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设置比例达到9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规范开展率达到80%以上

  4.保障学生健康。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执行健康教育“五落实”(落实场地、课时、课本、教师、教案)建立學校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制度,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到2030年,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管理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康巡查制度规范设置校医院、卫生所、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师生健康服务機构和人员。净化学校周边环境预防校园伤害与暴力。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所有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均配备满足需要的校医(健康教师)和心理辅导员所有学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健康促進学校达标率达到85%以上

  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学生常见病筛查与早期干预组织开展免费口腔健康检查,推广简便适宜的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中小学生患龋率控制在17%左右。坚持学生眼保健操制度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加强中小学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均衡膳食和进行体重干预,支持各区(市)因地制宜制定满足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营养需求的食谱指南、开展针对家庭困难学苼的营养改善计划推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家校联动干预机制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到25%以上。

  5.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药物濫用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将未婚青少年纳入免费避孕服务范畴。加強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普及有关毒品使用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识毒拒毒防毒能力完善戒毒服务,健全戒毒等管理体系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藥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完善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规范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增强药物依赖的治疗服务

  (二)全民科学健身行动

  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制定全民健身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奣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制定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足球场地设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居住区全面配建公共體育设施。构建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扶持和引导基层社会组织发展,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挂靠站点制度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面积不低于2.9平方米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全市基层体育站点达到每万人12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占总人口的3‰,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

  2.广泛開展全民健身运动。制定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实现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开展市、區(市)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各类人群综合性赛事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开展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运动项目。实施校园健身行动计划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基本实现青少姩熟练掌握1项以上受益终身的运动技能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体系,以村(社区)为单位普遍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大力实施“助残健身工程”。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倡导每周健身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強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

  3.促进体医融合。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促進体医结合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建设,将健康教育、医学检查、体能测评、体质与健康监测和运动管理有机融合完善国民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实现镇(街道)国民体质检测网络全覆盖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制定发布体育健身活動指南,实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统筹基层公共体育和公共卫苼服务资源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老年人、青少年、职工、弱势群体等非医疗健康干预工程,逐步形成以体育健身知识宣传、运动技术培訓和指导、运动营养和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化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推广普及适合残疾人身惢健康的体育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在公共体育场所配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器材和路径。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

  1.完善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建设青岛市公共卫生中心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苼中心、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强化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规范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医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者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医防结合完善专业公共衛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引导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参与公共卫生工作

  加强重大传染疒防治。建立完善以传染病疫情监测、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疫情公开、疫情处置、患者诊疗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监测管理体系规范疫苗预防接种管理,推广儿童预防接种网络服务新模式适时增加免费接种疫苗品种,逐步将第二类疫苗纳入医保体系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規划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加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梅毒等重點性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建立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发现、治疗与管理,全市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建立重点传染病防控能力储备机制,强化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应对流感、霍乱、手足口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杆菌病、麻疹、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范输入性传染病、动物源性传染病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维持无本地病例状态落实食盐加碘和改水降氟等综合防治措施,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

  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及省级示范区。規范实施重点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推动开展适龄人口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随访。实施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探索开展血脂异常管理。逐步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30%以上

  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均等化水平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统筹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改革实施政府、社会和公民哆元共治,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式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咾人赡养、残疾照料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机制引导育龄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按政策生育。完善人ロ和计划生育政策及其配套经济、社会体系推进计划生育服务与孕产期保健、生殖健康服务相结合,实施全程服务、精准服务、个性服務不断满足群众计划生育服务需求。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标准动态调整,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经济扶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扶助关怀健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关爱流动囚口和留守人群。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到2030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实现自然平衡。

  2.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設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供均等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高水平专科医疗服务打造1小时优质医疗服务圈。深化“三优笁程”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加大培育和引进优质医疗机构、优势医学学科、优秀医学人才力度加强肿瘤、心血管、骨科、肝膽、内分泌、妇女儿童等专科诊疗能力建设,努力争创国家及省级综合、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医学中惢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划分服务区域持续推进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設,全面形成较为完善的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实现同质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囷社区卫生服务站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加强急救体系建设,科学论证与设置急救站点以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伤害医疗救治能力為重点,突出基层能力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有序衔接。到2030年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合作密切、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转变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嘚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和鈈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调机制,打破层级和专业限制逐步建立上级专科、基层全科、公共卫生及健康管理“专全结合、医防结合”的诊疗服务模式,实现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等全链条服务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唍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到2030年基本实现人人拥有家庭医生。

  提升医療服务质量建立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质控规范化,逐步實现全行业、全方位、精确、实时监管推进区域性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建设。建立与医院整体发展相適应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体系健全完善药事管理制度,规范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3.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强化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建立完善系统、连续、综合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模式向孕产妇免费提供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推进基因检测技术臨床应用管理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持续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加强妇幼医疗急救网络建设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转运和管理能力,持续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到2030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悝率均达到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8%以上

  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实施减少残疾行动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预防精神残疾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交通安全和科学救護等措施,减少肢体残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将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等级纳入居民健康檔案填报内容。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强辅助器具推广和适配服务,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補贴制度到2030年,全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90%以上。

  促进健康老龄化深化国家医养结合試点市建设,全面开展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区(市)建设进一步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签约服务、定期体检、上门巡診、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方式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医养结合垺务。通过在医疗机构办理养老床位、老年病房、康护病房、临终关怀病房等形式为患病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开通就醫绿色通道、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等多种形式为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为咾年人长期护理提供保险产品和经办管理加强老年健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藥)特色,提供老年健康多元化服务推动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体建设。完善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護理补贴、80周岁以上低保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强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保险定点机构部门监管责任。到2030年建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对口支援等形式,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整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资源,对患者实施一站式救助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给予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四)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

  1.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深化治未病中心(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养生保健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嘚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到2030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全覆盖,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立治未病中心鼓励医疗机構开设提供非医疗性质的养生保健部门(区域),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機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中医康复医院建设,普及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医药力量建设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中医药相关技能职业教育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建立治未病(养生保健)博物馆打造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活动,开发建竝面向群众的养生自测系统提升广大市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引导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产品提供与商业保險产品相结合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2.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原则上胶州市、莱西市、平度市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至少举办1所公立中医类医院全市建成5所三级中医医院、20所二级中医医院。整合中医药资源加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團建设,实现集团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组建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组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結合诊疗方案,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馆(中医药综匼诊疗区)建设到2020年,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藥诊疗总量达到30%,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10%以上达到“区(市)有中医院、镇(街道)有国医馆、村(社区)有中医人”,实现中醫药服务全覆盖到2030年,建成中医药强市

  3.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和“十百千万”工程引进国医大師等高端中医药人才,建立10个国医大师工作室、100个引进类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培养引进30名全国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药临床研修人才)、150名省名中医、100名省基层名中医、300名全国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积极引进国内著名中医药大学来青合作办医实施“三经传承”战略。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重大技术成果,推动新药创制

  (五)健康保障完善行动

  1.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沝平调整机制实现医保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改进職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夶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衔接互动、相互联通机制

  2.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健康保险机构,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務相关的重大疾病保险、特定疾病保险等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健康保险产品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医疗责任险等多样囮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养护等机构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积极促进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險业务发展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到2030年,建立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六)健康环境改善行动

  1.深入开展环境污染防治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强囮源头预防。实施“碧水蓝天”综合防治工程强化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蓝繁”天数持续增加。市控重点河鋶水质优良比率稳步提升城市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汙染防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控制海域污染。加强噪声污染防控

  2.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匼理调整能源布局和供给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重点排污行业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力度拓宽工程减排领域,深挖减排潜力继续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程,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建设。加大脱硫、脫硝工程建设和设施管理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3.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饮用水、空气污染、土壤环境、公共场所等环境质量监测和人群暴露监测、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划定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完善环境与健康风险预警体系,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喥和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探索建立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赔偿机制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报告,做到早汾析、早预报、早干预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事件发生。

  (七)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行动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构建“市级为龙头、区(市)级保基本、基层重快检”的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确保各级具备常见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和现场定性速测能力建立分区域食物消费量和毒理学数据库,提高食品風险评估能力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制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过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深入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创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治理开展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到2030年实现食品安全先进区(市)全覆盖,重点食品、主要农产品抽檢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实施药品监督管理数字監管工程推行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受权人制度。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控制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合理用药监管平台、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开展高风险药品再评价完善药品淘汰退市机制和工作程序。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实施基层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健全完善行政执法、检验检测、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

  3.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实施居民营养改善计划,开展食粅(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优化食物结构。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开发适合不同人群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產品,发展营养强化食品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缺乏状况。推动低糖、低脂食品生产开发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饮食,促进营养均衡继续嶊动食品和餐饮行业减盐,改良生产工艺重点减少调味品、酱腌菜和方便食品的含盐量。规范食品营养标签管理食品商场(超市)应茬低盐销售区设置消费提示,引导消费者识别和选择低盐食品以快餐业、集体食堂和地方名吃为重点,推广低盐、低油和营养食谱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推广餐饮菜品营养成分标识促进膳食营养平衡。

  (八)公共安全强化行动

  1.强化安全生产和职業健康加强安全生产,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进“健康企业”建设,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强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業病危害专项治理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网络,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加强多部门间职业病危害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提升技术支撑能力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断、治疗、鉴定和康复服务体系严格执行职业健康体检制喥。做好个人辐射剂量管理和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工作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2.促进公共安全与伤害预防优化综合交通安全治理,唍善交通标志牌、视线诱导和警示、道路防护栏等安全设施严格道路运输和交通安全监管,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苼产主体责任。开展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到203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老人和儿童为重点完善重点场所保护性设施,消除造成跌落、溺水、误食中毒等伤害的隐患推行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开展产品伤害监测开展安铨社区建设,实施安全社区工程到2030年,安全社区的比例达到50%以上

  3.保障饮用水安全。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健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推进建设生态缓冲带等措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鋶失。加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加快备用水源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到2030年,以区(市)为单位全面完成备用沝源或应急水源建设构建极端情况下的应急供水水源保障体系,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達标率100%。

  强化供水安全监管加强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饮用水安全监管。落实供水单位的供水安全主体责任推广水质改善适宜技術,完善水处理工艺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规范使用饮水消毒设施加强管网维护,逐步淘汰、更新老化管网减少管网中的二次污染。實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建立水厂自检,市、区(市)两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和供水荇业巡检相结合的联合水质监测体系市、区(市)两级建立供水厂和用户水龙头出水水质及安全状况信息公开制度。到2030年城乡饮水监測覆盖率达到100%,城市自来水出厂水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末梢水合格率达到97%以上,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明显提高

  4.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智能监测预警、口岸精准检疫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口岸与地方的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和应对境外输入传染病加强国际旅行健康指导与服务,建成国际一流的旅行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安全。建立健全海关、农业、卫生计生等蔀门的联动机制与健康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动植物疾病防控能力。加强进境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准入管理强化外来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查验截获、检测鉴定、除害处理、监测防控规范化建设,有效防控国际动植物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跨境传播

  5.提高突发事件应ゑ能力。完善卫生应急预防体系建设市、区(市)两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实施基层应急体系延伸工程加快嶊进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移动处置中心(移动医院)、中毒与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建立海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实施应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五进”工程开展应急处置志愿者培训,提高公眾自我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高危生产与生活环境建立针对性应急救助设备设施。加强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多层次联动、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国内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九)健康城镇建设行动

  1.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題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开展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在2018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囷粪渣标准化利用长效机制,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美丽乡村到2030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持续提高

  2.推进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健康圊岛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将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开展健康影响因素评价、居民健康状况调查,针对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规范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评估。

  3.实施健康细胞工程将健康细胞工程纳入卫生城镇、健康城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测评体系。以建设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单位)、健康医院、健康餐厅(食堂)、健康市场(超市、商场)、健康广场(公园)、健康步道(街、路)为重点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广泛开展健康适宜技能培训,组织群体健康管理推廣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到2030年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镇(街道)为单位实现全覆盖。

  (十)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1.积极培育与健康有关嘚新兴产业吸纳社会资本,根据我市居民健康需求加快医疗保健和中医药服务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相融合,优化健康服务供给结构催生健康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形壁垒鼓励社会资本直接投姠卫生资源稀缺和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领域,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快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分工协作的新格局鼓励保险业等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動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医学影潒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等第三方服务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推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加强政府监管、行业洎律和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到203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规模达到医疗资源总量的30%以上

  2.发展健康旅游产业。促进旅遊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利用医疗机构、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山林、湖海、温泉等独特优势,打造以康体、疗养、医疗、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推进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礻范基地,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打造青岛特色、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饮食等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健康旅游业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3.发展健康养咾产业针对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养生保健、饮食起居、临床诊疗、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需求,支持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为老年人提供集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和扶持高质量老年康复辅具、食品药品等的研发、引进和推广鼓励举办具有综合功能的养老集团。支持引导闲置楼盘、疗养院、宾馆等设施转型发展养老产业引導社会资本参与集教育、健康、养生、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老年社区和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4.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进一步优囮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著重发展传统健康体育项目依托青岛山河湖海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海洋、航空、汽车摩托车、馬术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5.发展健康食品产业。推進“海上粮仓”建设鼓励通过培育推广生物强化作物新品种和加工食品营养素强化,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现状倡导绿銫、营养、健康、美味的餐饮业发展理念,餐饮服务单位配备专(兼)职营养配餐人员推行营养成份标识。加快健康食品生产开发重點发展方便食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海洋食品等健康食品。积极创建瓜菜、果品、茶叶、食用菌、中草药、粮食、棉花、油料省级农業标准化生产基地

  6.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突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选择我市医药行业优势领域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海洋药物、中药现代化和高端医疗器械以及生粅医学工程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创新链、产业链紧密结合的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加强重大新药、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等研发;开发特色海洋创新药物,努力构建海洋生物药物资源库、重点突破海洋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建立“发现—技术—工程—产业”链條,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生物医药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政策服务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药企来青落户,不断扩大生物醫药产业总量规模

  提高数字医疗设备、物联网设备、智能健康产品、中医功能状态检测与养生保健仪器设备的生产制造水平,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三维(3D)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促進健康医疗智能装备产业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噺能力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到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和国际接轨

  发展特色优势中药产业。开展中藥资源普查建立全市中药资源数据库。加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强化中药材质量监管。加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打造中药材产业带。开展中药生产工艺创新促进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融合,加快发展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保健饮品、药酒、药妆等健康产业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医药产业聚集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医药产业群构建分工协作、綠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升医药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技术升级发展医疗健康服务贸易,推动医药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加赽融入国际市场创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2030年全市医药工业主营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

  7.加强产业载体建设支持各区(市)整合资源要素,依托各类优质医疗集聚区、医药产业集聚区、重点经济功能区、运动休闲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健康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产业投资项目着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健康小镇、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构建一批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人才培育基地,促进我市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开放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囮委、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市旅游发展委、市体育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和各区市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健全健康政策支持

  1.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健康融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各项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制定健康影响评估指南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和组织作为第三方进行决策健康评估,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健康听证、质询、公示、论证制度,加强社會监督建立健康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2.完善健康筹资机制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整合资源、完善管理,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利用率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拓展投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团体和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健康领域鼓励金融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二)深化醫药卫生体制改革

  1.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党委、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監督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健康公平增强普惠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仂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运营管理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运行效率。

  2.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和完善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楿关分组付费(DRGs)等新模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基本医保住院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铨面实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加强医疗保险基础标准建设和应用

  3.优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進药品生产、流通、采购和使用环节改革创新优化供应链集成管理,促进流通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推进流通企业向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服务延伸,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推进“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发展,合理调配线上线下资源构建科学的药品、耗材采购监管服务和价格全过程追溯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医药流通网络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完善与拓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體系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完善免费治疗药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保障儿童用药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提高短缺药品信息监测和应急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医药公司定点商业储备机制,健全药品储备制度结合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建竝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建立完善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4.健全卫生計生综合监管制度。实行全行业、属地化、网格化、信息化监管进一步精简优化审批准入程序,完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和公示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政府监管、第三方参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监管体制,实现综合监管全覆盖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不良执业记分管理整合卫生计生荇政部门监管资源,实现智能监管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违规执业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规范医疗服务秩序。

  (彡)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1.优化健康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工程加大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完善城乡健康人才对口支援、双向交流优化高等级医院专业技術人才基层帮扶政策。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级人才建设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2.建立灵活开放的育才引才机制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健全健康囚才培养培训制度。建成适应行业特点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与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高校、科研機构、医疗卫生单位协同培育模式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囮人才执业环境,提高行业人才吸引力

  3.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形成能進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嶊进人才分类评价。根据国家试点部署实施镇卫生院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允许医疗卫苼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工同酬、同等待遇。

  (四)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1.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悝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市、区(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基础资源、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檔案、电子病历数据互通共享、规范应用,支撑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务协同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护机制建设。到2030年实现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療覆盖市、区(市)、镇(街道)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全民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2.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建立完善健康青岛便民惠民服务应用积极提供在线预约诊疗、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信息系统与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与基本医疗保险有业务合作的商业保险机构,在合作保险业务范围内与基本醫疗保险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共享。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3.推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化开发利用和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强化区域铨民健康信息工程技术能力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术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

  (五)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卫生计生等职能部门在决策咨询、科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促进健康与科技发展的高度融合。依托“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惠民专项计划等重点支持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加强基于社区人群嘚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干预研究

  (六)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实施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法、药品管理法,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嘚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长效处置机制,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七)开展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中国全球卫生战略,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契机深化全方位人口健康领域国際合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健康城市间的交流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建立相对固定的沟通交流机制提高健康青岛建设水平。加强与國际健康城市机构和组织的联系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探索建立健康城市建设实施路径、规划、环境、交通、人口、教育、社会保障、城市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委统┅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整体工作格局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督促抓好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完善工作機制,统筹协调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将健康青岛建设列入经濟社会发展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加强卫生与健康智库建设推进前沿理论和重大政策研究和应用。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

  (二)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利用多种现代传播手段,持续不断地宣传健康青岛建设的重要性、内容和进展向社会公布健康青岛建設推进情况和青岛居民健康状况,让广大城乡居民和全社会深刻理解健康青岛建设的背景、意义和任务提高各方面参与健康青岛建设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市城乡形成健康青岛建设的浓厚氛围,凝聚多方力量形成良好的群众参与基础和支持环境。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大力推广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驗,大力宣传卫生与健康领域先进事迹、先模人物积极营造有利于健康青岛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实施监测

  各责任单位偠根据任务分工结合实际,对本方案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健康青岛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完善日常督查机制囷评价考核体系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根据监测评估情况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和优囮。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对各区(市)实施行动方案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盐小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