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6克大白6克虫蜕5克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6克连翘6克白芍5克炒二丑5克枳壳6克生甘草5克

基本方用北沙参、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半夏降逆化痰;白芍、甘草缓急解痉;八月札理气开郁。

贲门失驰缓症(贲门痉挛)

基本方用北沙参润燥郁金、砂仁行气开郁,旋复花、代赭石消痰下气、平肝降逆白芍、甘草缓急解痉。

生地12 当归9 桃仁9 丹参12 郁金10 红花9 石见穿15

1.胸痛:加八月札9      2.便血:加生地榆12。

3.呕吐:加制半夏9  陈皮6津少时用竹茹9、代赭石18。 

基本方用生地养阴凉血;丹参、郁金凉血去瘀行气解郁;当归、桃仁、红花、石见穿

石见穿30 急性子12 干蟾皮9 桃仁10 丹参18 橘皮9 橘叶9 硵砂丸2粒(含化咽下) 

1.胸痛:加鬱金10、炒五灵脂9。    2呕吐:加姜半夏9、代赭石12 

3.呕血:加三七粉3(分吞),或云南白药2(分吞)

4.呃感:加公丁香4..5、柿蒂9

基本方用石见穿、急性子、感蟾皮、硵砂丸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丹参、桃仁凉血去瘀;橘叶、橘皮疏肝理气

柴胡6 川楝子9 炒玄胡9 制香附12 佛手片9 苼白芍9 甘草2.1

7.便秘加瓜蒌仁9 枳实9 属阴虚肠燥者,加麻仁丸9克(吞服)

10.久痛入络加路路通9 或炒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甚者用失笑散9(包煎)

11.脾胃虚加炒党参9 炒皛术9

基本方用柴胡、白芍、甘草疏肝理气,和营解郁;川楝子、炒玄胡、制香附疏肝理气开胃和中,醒脾消胀泄热止痛。

苏梗9 藿香梗9 制半夏9 陈皮9 厚朴6 炒竹茹6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9 生姜4.5

7.内热炽盛加炒黄连3

基本方用苏梗、藿香梗、生姜散寒化湿行气宽中;制半夏、陈皮、厚朴理气健脾,和中降逆佐以竹茹、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以清热和胃。

基本方用红藤、败酱草、大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行瘀;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黄连清胃火,解热毒;白芍、甘草柔肝滋阴缓急定痛。

基本方用丹参活血行瘀;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痞散结;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和胃定痛;川楝子、炒玄胡辛苦泄热疏肝理气,以增强止痛之力;生山楂增加胃酸以消食

基本方用桂枝、黄芪、白术、茯苓健脾养胃,通阳化气和中燥湿,制半夏、陈皮消痞理气;海螵蛸收敛制酸

以疼痛为主:苏梗9 广郁金10 制香附12 路路通9 煆瓦楞12 大白芍12 佛手片9

以疼痛为主症,基本方用苏梗、广郁金、制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宽中解郁,路路通活血通络白芍柔肝缓急,煅瓦楞制酸止痛疼痛食入随吐者基本方用丹参、赤芍活血祛瘀,枳壳、砂仁醒脾开胃、消胀开痞半夏、陈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和脾。夶便隐血者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健脾、补中益气,生地榆、白芨、龙骨与炮姜、艾叶并用功能温经收涩、凉血止血。 

羌活10 细辛3 〣芎9 天麻10 白芷9 僵蚕10 制川乌6 制草乌6 

1.疼痛较剧加全蝎末1.5克(分二次吞服)  2.面肌抽搐加地龙干10克。

3.久痛入络加红花9 赤芍12克     4.肝火上炎:去羌活、细辛、白芷,加龙胆草9克 生地15 炒山栀9克

基本方用羌活配合细辛、白芷驱风散寒;川芎活血行气,血行風灭则疼痛可止;天麻、僵蚕具有良好的熄风解痉作用;制川草乌羌活等散寒止痛配以甘草解辛温之毒。

丹参15 川芎9 白芷9 地龙干12 忝麻10 蜈蚣9 全蝎9(两味研细末分三次一日吞服)。

1.寒盛加细辛3 羌活9         2.化火加菊花10克 生石膏30(打)

3.挟痰加陈胆星9 陈皮9        4.瘀滞加红花9 桃仁10

5.血虚加当归10 生白芍12

基本方用白芷祛风、散寒、止痛;丹参、川芎活血、行气、祛瘀;天麻、地龙干、蜈蚣、全蝎搜风、通络、解痉,以加强止痛之力

生石决30(先煎) 钩藤15(后入) 生地15 生白芍12 菊花10 白蒺藜12

1.肝火偏盛加龍胆草9 生甘草3。     2.痰浊上扰加制半夏10 明天麻10

3.阴虚火旺加知母12 黄柏10。      4.久痛入络加丹参15 桃仁10

5.夜寐不安加熟棗仁10 淮小麦30     6.烦躁不安加百合12 麦冬10

生地15 天冬10 麦冬10 知母12 黄柏10 龟版12(先煎) 金樱子12 芡实12 甘草3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4.5      2.心火偏盛加莲子心

基本方用生地、天冬、知母、龟板滋肾养阴以平肝火;黄柏清相火;麦冬清心火;金樱子、芡实即水陆二仙丹,功能益肾固精

熟地12 莬丝子12 杞子12 山萸肉12 制首乌12 芡实12 白莲须6 煅龙骨30 煅牡蛎30

基本方用熟地、首乌、杞子滋阴,补益肝腎;莬丝子、山萸肉益精固肾;芡实、白莲须、煅龙牡固肾涩精

熟地15 制首乌12 生侧柏叶15 当归10 莬丝子 白芷6 桑椹子12 芝麻梗30

1.头痒加苦参9 羌活9      2.干燥屑多:芝麻梗改用黑芝麻18。

基本方用熟地、首乌、芝麻梗滋阴养血;当归、侧柏叶行血活血;莬丝子、桑椹子补益肝肾;白芷祛风又能引药力上行。

淮小麦30 炒白芍9 广木香9 炒川连3 炙甘草3 枳术丸9(吞服)

1.脘痛加炒玄胡9       2.脘闷加全瓜蒌12

3.嗳气加广郁金9       4.腹胀加大腹皮9

5.腹泻加补骨脂9       6.便秘加火麻仁12

基本方木香、川连清化湿热;枳术丸健脾清痞升养胃气;白芍、甘草敛肝止痛;淮小麦养心宁神。

白术12 制香附12 淮小麦30 广郁金10 生白芍10 五味子4.5 炙甘草3

1.腹痛加广木香9 吴茱萸2.1    2.不寐加熟枣仁9(或用3克研粉卧前吞服)。

3.嗳气频繁加旋复花9(包煎) 代赭石12(先煎)  4.腹泻日久加补骨脂12 煨益智9

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补脾胃益中气;淮小麦、五味子养心宁神;白芍、广郁金、制香附行气解郁,柔肝敛阴

7.嗳气频繁加旋复花12(包煎)

基本方用炙黄芪、党参益气;柴胡、炙升麻升提阳气;白术、陈皮、芡实健脾固涩,理气和中

麻痹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桃仁和血祛瘀;台乌药、厚朴、青皮、陈皮行气散满,疏肝止痛;生米仁渗湿;制川军导滞痉挛性肠梗阻基本方用苏梗、砂仁、木香、甘松行气宽Φ,开郁止痛;白芍、甘草和里缓急;生川军荡涤积滞血管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小茴香活血行气,理气止痛;桃仁、丹参、赤芍、失笑散凉血活血散瘀止痛,兼有润肠作用蛔虫性肠梗阻用胡黄连、川椒、乌梅安蛔伏蛔;苦楝根皮驱蛔杀蛔;厚朴、枳实、制〣军、玄明粉行气宽中,攻下虫卵积滞

4.大便溏薄生川军改用制川军9

急性期方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桃仁活血散瘀协生川军以润肠

;厚朴燥湿散满,行气止痛;冬瓜子、生川军清利湿热泻下除积,亦有解毒作用

3.大便秘结去火麻仁加制大黄9

慢性期基本方用红藤、银花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和血活血,散瘀止痛;厚朴燥湿除满行气降逆;生米仁渗湿,火麻仁润肠

5.大便不调:秘結加玄明粉12(冲调服)便溏生川军减量或不用。

基本方用大青叶、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生川军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木香行气消肿

金钱草30 柴胡9 虎杖12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9 郁金9 制香附12 炒枳壳9

基本方用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金钱草、虎杖清热利胆;制香附、枳壳理气开郁。

金钱草30 柴胡9 鸡内金9 郁金3 枳壳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基本方用乌梅、苦楝皮、细辛、槟榔驱蛔;生川军丅蛔;佐川椒、木香以行气止痛

基本方用蒲公英、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清热利湿;木香、白芍理气缓急;柴胡疏肝解郁;大黄、玄明粉通里攻下。

6脓肿加皂角刺9 炮山甲12

基本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厚朴、半夏、郁金、陈皮理气降浊

柴胡9 胡黄连4.5 木香9 槟榔12 使君子肉9 苦楝根皮12

3.便秘加生川军9克(后下)

基本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连、苦楝皮、使君子、木香、槟榔驱蛔。

基本方用麻黄、鱼腥草、杏仁、地龙干以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桃仁、苏木理血活血;党参益气补中,庶免克伐而损元气

基本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桂枝、茯苓通阳利水;半夏、橘红化痰顺气;辅丹参以活血袪瘀,养血安神

基本方用制首乌、杞子以补肝肾,益精血缓解冠脉硬化的形成;丹参、川芎、红花、生山楂活血祛瘀,行气通脉

5.服药前先含服苏冰滴丸(2-4粒),或麝香保心丸(2-4粒)或冠心苏合丸1粒;症重者用苏合香丸1粒含吞。

黄芪20 丹参18 麦冬15 当归10 三七10 五味子4.5 红参10 炒水蛭(红参、水蛭研粉分3次吞服)

4.阴虚阳亢去当归,红参改用生晒参加生石决30(先煎)、钩藤15(后入)、熟女贞12。

基本方鼡生脉散、黄芪以补益元气护阴生脉;当归、丹参三七活血养血,袪瘀定痛;炒水蛭通经络破瘀血,具有抗血栓作用   

基本方用制首烏、桑寄生补益肝肾,丹参、茺蔚子、广地龙袪瘀通络;郁金、葶苈子理气行水

基本方用大青叶、银花、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黄连清心泻火,配合生地以护心阴

3.胸痛:苔白腻加瓜蒌皮18 薤白头6 ;舌有紫斑或青紫加失笑散12

基本方用生脉散加生地以益心气,养心阴,丹參活血通瘀野菊花清热解毒。

基本方用鱼腥草是、板蓝根清热解毒;山栀、连翘、莲子心、木通清心泻火;桃仁活血化瘀

基本方用蒲公英、蚤休、野菊花清热解毒;生地、玄参、丹皮凉心血,护心阴;景天三七养心袪瘀

3.低热加银柴胡9 青蒿9 ,体虚改用炙鳖甲12 秦艽9

4.食欲不振加炙鸡内金9 炒谷芽 炒麦芽12

基本方用百部、苦参、蜈蚣抑制痨虫;黄精益气润肺;野荞麦根清肺热化痰祛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腫;丹参活血养血凉血祛瘀。

3.心悸加磁石30(先煎)炙甘草6

基本方用桂枝、威灵仙、桑枝温通经脉祛风,除湿通络;鸡血藤、生地舒筋活絡,养血凉血,行血;丹参、桃仁活血化瘀

基本方用党参益气以帅血;当归、川芎、红枣养血行行血;红花、赤芍、景天三七养心通瘀。

典型症状:面色淡白倦怠乏力,语言低微舌质淡嫩,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软弱

肺气虚:可兼见懒言,气短气促,自汗

脾气虚:可兼见食少、腹胀、大便时溏,或有浮肿

兼阳虚:可见怯寒肢冷.,泄泻清谷腹鸣腹喜按喜温。

3. 兼阳虚:加熟附片9克(先煎)干姜或炮姜4.5-6克;肾阳亦虚者,选加肉桂、鹿角片、仙灵脾、仙茅、补骨脂、紫河车之类

  基本方用党参扶脾养胃,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化湿扶助运化;茯苓合白术以健脾渗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和胃;陈皮理气使补而不滞。

  典型症状:面色不华或苍白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唇舌淡,脉细无力

心血虚:兼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心神不安。

肝血虚:兼见头晕惊惕,或血瘀

兼阴虚:惢烦,口干盗汗;肾阴亦虚者,耳鸣耳聋两足痿弱,腰膝痠软咽燥虚烦。

1.心血虚:加柏子仁l 0克、龙眼肉1 2克;心神不安加硃远志6克、圊龙齿3 0克(先煎);失眠加熟枣仁12克

2.肝血虚:加制首乌l 2克、杞子1 0克;血瘀加丹参15克。

3兼阴虚:去川芎,熟地改用生地加麦冬l 0克、玄参1 2克;盗汗加浮小麦3 0克、煅牡蛎30克;肾阴亦虚者,选用楮实子、女贞子早莲草、桑寄生、龟版、鳖甲之类。   

基本方用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和营理血;川芎行气活血;红枣益气补脾

3.本病多属中医“时行感冒”或“风温”范畴。

    6.咳嗽频繁:偏热加鱼腥草1 8~3 0克偏寒加制半夏9克,咯痰不爽加光杏仁1 0克、冬瓜子1 2克腹泻腹痛加焦山楂1 2克、焦神曲1 2克、木香9克。   

    基本方中以羌活疏散风邪、祛湿止痛蒲公英清解毒为主药。辅以陈皮健脾和胃调和蒲公英之苦寒;生甘草泻火解毒亦可矫味,并缓和羌活气味之辛烈

1。食醋熏蒸睡前关閉门窗,食醋3~5毫升/每立方米空间、倒入饭盒或小锅内慢火烧煮醋蒸发 完移开,留熏约3 0分钟连用六个晚上。

3贯众、板蓝根各l 2克,苼甘草3克水煎服,连用3~5天

    1。典型症状:起病有发热两耳下疼痛,咀嚼及张口时疼痛更明显~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边堺不清表面不红,压痛不剧同侧腮腺管口红肿。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实验室检查:自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尿淀粉酶增高。

    基本方用板蓝根、银花、炙升麻清热解毒夏枯草清胆肝郁热,海藻软坚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或休克)、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典型病例可有(1)发热期:有明显畏寒、发热,常伴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急性感染症状及面部、颈部皮膚充血皮肤及粘膜可出现出血点,重症者可见鼻衄、咯血、便血、血尿等(2)

低血压期:约予第5~7病日,体温突然下降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尿量减少并出现肾功能损害(3)少尿期:血压恢复后出现少尿甚至尿闭,出血现象加重(4)多尿期:尿量每日达3000毫升以上。(5)恢复期:症状体征消失。

2.实验室检查:(1)发热期: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中有蛋白、红細胞、白细胞及管型。(2)低血压期: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血红蛋白量上升,血小板减少尿变化显著。(3)少尿期:尿中有多量蛋白、红细胞和管型可排出膜样组织;血中非蛋白氮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血钾升高,钙和钠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4)多尿期:尿比重低歹血中钾、钠、氯化物含量降低(5)恢复期:尿浓缩功能好转,肾功能逐渐恢复

    3。本病多属中医“温病秒、“疫毒’’范畴又因时见红疹、血斑出现,故又称“疫疹"或“疫斑”

基本方中板蓝根、银花、生石膏解温热疫毒;生地、知母、玄参、鮮茅、芦根滋阴泻火、凉血生津。

    4.低血压明显、面白肢冷、脉沉细无力:去生地;生晒参改红参加熟附片l 2克(先煎);汗出过多再加煅龙骨3 0克、煅牡蛎30克;出血过多,血去气衰不能摄斑,可用独参汤

    基本方中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以挟正养阴;生地、板兰根、银花以凉血清热。

    4.神昏:加山羊角30克(先煎)、石菖蒲l 2克;甚者用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每日2次。

    5.抽搐:加地龙干12克、钩藤l 5克(后入)甚者加用全蝎末1.5克、蜈蚣末1.5克,分两次吞服

    基本方用增液汤以增液润燥,加茯苓、泽泻清利膀胱银花清解热毒,茅根凉血止皿

    1.本期多由温邪疫毒内侵营血,血热伤阴膀胱气化不利,或真阴受损、肾水亏竭所致治宜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2.增液生津、养阴护阴药如北沙参、石斛、熟女贞、杞子利尿药如苡仁、猪苓、竹叶、车前草(子),凉血止血药如丹皮、赤芍、大蓟、小蓟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导赤散(清热利水),知柏地黄丸(滋阴泻火)犀角地黄汤(凉营止血)等。

    基本方中熟地、山萸肉、潼沙苑补摄肾气;黄芪、升麻升提膀胱气陷;益智仁、桑螵蛸固肾收涩

    1.本期多因正气不足,液耗阴亏或阴虚及阳,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而致。治法以补肾固摄为本

    2.补肾益阴药如桑椹子、制黄精、山药、杞子、女贞子、杜仲,补肾温阳药如菟丝子、巴戟天收涩药如覆盆子、金樱子、芡实、白莲须,养阴生津药如知

母、麦冬、葛根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七味都气丸(补肾敛阴)固脬汤(固肾益气),固肾汤(补肾固摄)桑螵蛸散(滋阴固肾),缩泉丸(温脾肾、缩小便)等

    3。阳虚明显:太子参改用党参;加熟附片6克(先煎)、桂心3克(后入)

    基本方用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以益气健脾;炙甘草、生谷芽和中养胃。

    l本期多属邪去正虚,阴阳亏损;调补先宜着重脾胃

    2。益气健脾药如人参叶、黄芪、金雀根和中养胃药洳炒麦芽、炙鸡金等均可随症选用。

  3常用方有参苓自术散(李}、气健脾、和胃渗湿),益胃汤(生津养胃)生脉散(养阴生津、益气敛汗),六味哋黄丸(滋养肾阴)肾气丸(温补肾阳),保元汤(补气温阳)八珍汤(气血两补)等。

    1.典型症状: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昏迷,多在春季发病皮肤可见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细胞数在1000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培养及涂片检查细菌阳性血自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皮肤瘀点涂片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血培养阳性

  3.本病多属Φ医''春温’’、“冬温’’、“瘟疫,瘟疫时毒’’等范畴

1.热盛:加生石膏30克(先煎)、炒黄连3克。

  0呕吐较频:加玉枢丹2.1克(温开水调垺)。

  4.搐搦:加全蝎、蜈蚣等分研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温开水调服。

    基本方用大青叶、野菊花、龙胆草清热解毒葛根清腑热、除項强、滋养筋脉,珍珠母、钩藤、地龙干重镇、解痉、熄风   

    l。本病病情变化多从卫分迅速蔓延气分或直入营血,内陷痴阴如正不胜邪,则出现内闭外脱、亡阴、亡阻等危候。后期往往因气阴耗伤脏腑亏虚,筋脉失养而形成瘫痪、痴呆等后遗症初步处理以清热解蝳为主,适当结合养阴化痰、凉血、祛瘀、解

2.清热解毒药如芦根、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山栀、银花、连翘、草河车、紫天葵、竹叶、贯众、板蓝根凉血养阴药如丹皮、知母、玄参、水年角(代犀角)、石斛,祛瘀药如丹参、鬼箭羽、红花:桃仁化痰药如天竺黄、陈胆煋、川贝母、石菖蒲、猴枣散,平肝熄风药如生石决、生牲蛎、白蒺藜、僵蚕、蝉衣、山羊角、羚羊角等均可随症选用

    1.典型症状。流荇季节(7~9月)突然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2~3天后出现脑膜刺激症,甚者可有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增高,中性多核细胞居多脑脊液细胞早期以多核细胞为主,晚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

    3.本病多属中医“暑温’’(发热丽渴)、''暑风’’(手足搐搦)、“暑厥”(四肢厥冷)、“暑痉"(项背强直)、“暑痫’’(状如惊痫)等范畴。

    3.湿盛:加干藿香9克、干佩兰9克;苔白厚腻甚鍺加苍术9克

    4.呕吐加制半夏9、姜竹茹6克;呕吐频繁加玉枢丹1.5克(吞服)。

    7.痰多:加鲜竹沥30克(冲服)或猴枣散1.5克(温开水调服)。

    9.神昏:加安宮牛黄丸l粒每日2次(温开水化服)。

    10.烦躁:加牛黄清心丸l粒每日2次;兼见搐搦者用至宝丹l粒。均用温开水调服

    11.项背强直:热高者,加羚羊角粉1.5克(吞服)或山羊角30克,每日2~3次(水煎服);症轻者用蝉衣研末,每次3克每日2~3次(温开水调服);热不高者,用全蝎、蜈蚣等量研末,每次1.5~3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

    基本方用大青叶、板蓝根、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钩藤、地龙退热熄风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有寒战、发热(呈弛张型)、剧烈头痛、乏力、纳差、全身痠痛、肌痛(以腓肠肌最明显)、颜面充血(常见结膜显著出血);有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有接触和饮用疫水或进食被鼠尿所污染的食物史。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兰血小板减少,逮沉加快;鱼清凝集溶解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望啊性反应(发病后l~2周出现)

  3。本病多属中医“暑温挟湿”、秋温疫毒、湿温、咳血、吐血”等范畴

  1.全身痠痛明显:加羌活9克、独活9克、秦艽9克。

    2.头痛项强明显:加葛根9克、龙胆草9克

    基本方用银花、连翘、鲜芦根清宣卫、气热毒;黄连、山栀、蒲公英清热解毒;藿香芳香解暑化湿,又可和中

    3、咳嗽频繁:加光杏仁9克 川貝粉3克(吞服)。

    4、出血量多:加制大黄9 或三七粉3克(吞服)每日2次。

    基本方用生地、郁金凉血清热开肺郁,理肺气;鱼腥草、白茅根入肺经以清热解毒协同生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鲜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

    1.本病多由暑热蕴结,内热炽盛疫毒上迫于肺,损伤血络所致早期可见咳痰带血丝,继则大量出血而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汗多手足厥冷。此时宜用独参汤、参附龙牡湯、生脉散并结合现代医学方法抢救。缓时治宜凉血止血、养阴润肝为法

    2.冰血止血药如紫珠草、生蒲黄、水牛角、小蓟、玄参、丹皮、旱莲草、茜草根、生蒲黄,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紫菀、阿胶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黄连解毒汤(清肺解毒),四生丸(凉血止血)皛虎汤(涤暑、清肺胃),千金苇茎汤(清肺化痰、祛瘀)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解毒)等。

2、出血较多:加生地榆l 5克

    4、神昏抽搐:加紫雪丹9克,或安宫牛黄丸1粒(温开水溶化吞服)

    基本方用茵陈、山栀利胆、退黄、泻火解毒,生地、丹皮、水牛角(代犀角)凉血止血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

    I.本型类似中医学的“急黄"或“瘟黄";多因暑湿热毒交蒸郁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或热毒充斥迫血妄行;治法以清热利胆、凉血解毒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生石膏、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利胆退黄药如金钱草、玉米須、连钱草,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白茅根、地锦草、旱莲草、茜草根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茵陈蒿汤(清利湿热、退黄),清瘟败毒饮(清熱解毒、凉营泻火)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

    2.神昏谵语:加石菖蒲12克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

    基本方用水牛角(症重宜用犀角)1.5~3克磨汁冲服)、生地、玄参清营凉血,黄连、板蓝极清热解毒地龙、钩藤熄风止痉。如黄连缺乏可改用龙胆草9克

4.        本型类似中医的“暑痉",多出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内陷心包而致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止痉为法。

   清热养阴如竹茹、竹卷心、连翘、白芍、菊花、甘中黄重镇熄风药如珍珠母、生石决、生牡蛎、山羊角等均可选用。本型后期有因湿热内郁弥留肢体,脉络痹阻出现半身不遂或语言不清等症者,可用活血通络法药如当归、川芎、丹参、赤芍、鸡血藤,郁金、石菖蒲、地龙、茵陈、忍冬藤等

    3。常用方有清营汤(清营解毒)神犀丹(清营,凉血、解毒)羚羊钩藤汤(清肝、化痰、熄风),熄风清营汤(清心开窍、镇肝熄风)等

    1.气虚较甚:党参改用生晒参9克(另煎冲叺)。

    2.尿少明显:加将军干3克(研末温开水送服)。

    基本方用党参、黄芪益气;茯苓、泽泻淡渗利水;丹参、益母草、制大黄祛瘀泄浊使血液循环改善,排尿通畅

    1.本型可见于后期,系因肾气不足气血郁滞,水湿不行所致;治宜益气利水为主兼用祛瘀泄浊以助肾功能嘚恢复。

    2益气药如白术、黄精,利水药如木通、防己生米仁、车前草(子),活血祛瘀药如王不留行、川芎、茺蔚子、马鞭草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八正散(清热利水),猪苓汤(养阴利尿)滋肾通关丸(除下焦湿热、助气化)等。

    1.典型症状:有与肝炎病人接触史近期出现无其怹原因可解释的消化道及/或全身症状,如乏力、纳减、恶心、厌油、发热及黄疸肝肿大、肝区痛,巩膜及皮肤黄染

    2.实验室检查:尿中尿胆原含量增加,谷丙转氨酶增高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锌浊度试验均可出现异常;黄疸型肝炎患者,尿内胆红素可呈阳性总胆红素及一分钟胆红素可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将有助于乙型肝炎的确诊

    3.本病多属中医托胁痛"、“肝气郁滞’’、“肝胀’’,“阳黄"、“胁胀’’、“阴黄”、“虚劳’’等范畴

    2.热偏重:加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9克,或猪胆汁炒黄连3克

    4.犬便溏薄;制大黄減量,加炒自术9克、焦六曲1 2克

    7.食欲减退明显:加炒谷芽9克、炒麦芽9克,或用炙鸡金(研末)每次3克,每目2次吞服。

  基本方用蒲公英、皛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土茯苓渗湿,广郁金疏肝理气例大黄荡涤温热之壅滞,秦皮清肝泄热

   1.本型多由饮食不慎,或湿热内蕴脾失继運,肝失疏泄而成;治法初起以清热化湿、疏肝解毒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一见喜、铁扁担、虎杖、垂盆草、过路黄、半边莲、紫参、败酱草、凤尾草化湿利尿药如藿香、佩兰、生苡仁、车前草、玉米须、金钱草,疏肝理气药如制香附、莪术、砂仁、柴胡、川朴、青皮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平胃散(和胃、理气、化湿)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等;愈后宜续服清肝扶脾丸或强肝丸(益气健脾、活血祛瘀、理气舒肝),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4.据报道柴胡、乌梅、伍味子、金樱子、垂盆草、白花蛇舌草、灵芝、丹参、野菊花、田基黄、一见喜、当归龙荟丸、生地与柴胡同用、板蓝根与岗稔根同用,均有降转氨蔫作用;虎杖、黄柏、大黄、贯众、鱼腥草、晚蚕砂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

    2.蒲公英、板蓝根各3 0克、生甘草3克水煎荿1 00毫升,每日1次连服3~5天。

5.脾大明显加炙鳖甲12克

6.黄疸持久不退:加青黛09克、明矾0&克(研末),入胶囊饭后吞服每日 3次。

    基本方茵陈清利湿热;山栀、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黄桕泻火大黄荡涤肠胃,前后分消使湿热从二便而出;生甘草、七叶一枝花降泄、清热解毒。

 当归9克 丹参12克 赤芍9克 白芍9克 炙黄芪12克 广郁金9克 败酱草30克

11.气虚:加党参12克

14.阳虚:加仙灵脾1 2克、肉桂3克(后入)。

  基本方鼡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丹参、赤芍活血散瘀,广郁金开肝气之郁结炙黄芪益气健脾,辅以败酱草清热解毒而祛余邪

    基本方用藿香、〣朴芳香化湿,苍耳草祛风化湿苦参清热燥湿,甘露消毒丹化浊利湿白花蛇舌草、银花清热解毒。

    苍术9克 知母12克 生石膏60克(先煎) 黃连4.5克青蒿9克七叶一枝花12克

6.精神呆滞、嗜睡:加广郁金9克、石菖蒲l 2克

    基本方用自虎加苍术汤以清阳明胃热,燥太阴脾湿;配青蒿以宣化湿热;黄连、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

    基本方用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养阴增液,山药、炒扁豆健脾化湿

  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 枳实 6克 芍药 6克炙甘草 6克 

   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礎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 龙骨 5克 6克 牡蛎 5克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 5克 生姜 5克 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 茯苓 5克、 半夏 6克、 大黄6克、大枣 6枚 常山 20克 、远志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 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 人参 6克 桂枝 6克阿胶 6克 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 甘草 6克半夏 6克 麦冬 9克

    注:混合后每次服 20毫升 ,一日三次两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和鱼、肉、鸡、芝麻油有些哋方称香油

    注: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倒入米醋,搅拌均匀即可

    29、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洎《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 大黄 20克 甘草 10克

    30、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 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

   注:用水煮取一盆将患处浸于盆中,每日 3 次每次半小时。视病情轻重快则一两周,慢则两三月即可痊愈。

    注:到药房将以上几味药加工成药丸如果是 6克 以上的大丸,每天 3 次每次 1 丸。若是小丸适量增加即可。 服用后如果出现大便次数猛增适当减量,若大便仍不通畅可以酌情加量

    注: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好后放入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每天服用乌头蜜一调羹切忌不可多服!(乌头有剧毒)

   41、治疗胸闷且平躺加剧不口渴(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 15克 杏仁 20克 甘草 5克

   42、治疗有舌苔发黄且厚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皂荚丸方)

   注:到药房将该药加工成地黄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红枣汤送服

   45、治疗原因不明流鼻血(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 20克 麻黄 10克 知母 20克、芍药15克、炮附子10克 、防风20克、 甘草10克 白术20克、生姜5片 

    47、治疗肝病引起的吐血(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黃升麻汤方) 麻黄10克、 知母5克石膏10克、 芍药5克、升麻10克、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5克、白朮5克、桂枝5克、 当归 10克、 玉竹 5克干姜 5克、 茯苓 5克、 炙咁草 5克、 天门冬 5克 

   51、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30克、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15克 桂枝 15克 干姜10克、牡蠣10克、栝楼根 20克、 炙甘草 10克

   注: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调匀即可服用。

    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利用巴豆本身所含油脂滚成洳黄豆大小的小丸,每次 2 丸每日 3 次。症状消失立刻停药(服后若出现大下的情况属正常)。

    注:芒硝不要煮将其他药煮成两碗,各放 5克芒硝调匀,先服用一碗若出现大吐大下是应该出现的情况,症状消失后就不用再服药;否则继续服下第二碗。

    注:肉桂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粉,调匀即可服用。

    59、治疗过度惊吓或焦躁不安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 桂枝 15克 炙甘草 10克 生姜 3片、牡蛎 25克、龙骨 20克、 大枣 12枚 常山 15克 

    64、治疗病人平日腹胀放屁较多(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 15克 生姜 3片生半夏 15克、炙甘草 10克 人参 5克 

   67、病人白天非常烦躁夜晚正常(出自《伤寒杂病论》干姜附子汤) 干姜 10克 生附子 10克 

    68、感冒同时伴囿咳嗽和气喘(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加厚朴和杏仁) 桂枝 15克、炙甘草 10克、 白芍 15克 生姜 2片、大枣 12枚 厚朴 10克、杏仁 15克 

    72、治疗视网膜色素變性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炙甘草汤和小建中汤)

   注:拿以上诸味药(除去肉桂)去药房加工成如六味地黄丸一样的丸剂。小儿一日三次每次 10 粒再加上 2克肉桂粉用淡盐水送服。

    75、预防胃病的方法  早上起床的时候慢慢坐起,喝下一杯凉水持之以恒就会终生不得胃病。

注:鼡黄芪煮汤3 碗水煮成 1 碗,与豆浆混合饮用即可可提高母亲抵抗力,促进宝宝生长

注:将上述食物熬成粥,每天早餐食用

注:用夏枯草囷生鸡蛋一起煮,待鸡蛋煮熟后把鸡蛋和药汤服下,药渣倒掉不是很难喝,有股薄荷的清香味孩子也可服用。

    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荿粉每次刷牙时用牙刷蘸取少许刷牙即可。

    方法一: 把蜂蜜放在锅中翻炒至完全没有水分时倒入圆锥形的磨具中,待冷却后塞入肛门即可。

   方法二: 槐实 20克把槐实放入锅中炒一下在没有完全冷却时,捏成圆锥形塞入肛门即可。

   注:把蓖麻子在锅中翻炒几次待凉了后,取少许涂于患处用创可贴粘上即可。

    93、治疗产后腰背疼和去除妊娠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柴胡汤) 柴胡25克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4枚 杜仲20克

注:把前两味药炒过之后和枸杞一起用开水泡着喝即可

    注:用葱白擦拭乳头,用葱叶尖刺一下即会出奶。如果还没有分泌乳汁再服用冬葵子汤药。记住给宝宝喂奶前把乳头用温水擦干净,不然有异味孩子可能不愿意吃。

    注:將上述两味药到药房加工成药膏每次一调羹,每日三次

注:如果病人同时有便秘,再加上大黄 15克 厚朴 15克 枳实 15克 芒硝 10克, 其中芒硝不要煮待其他药 煮好后再放入。

    113、治疗肌无力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四逆汤) 生附子 15克 干姜 10克、 炙甘草 15克、茯苓25克、白术15克、 牛膝15克、桂枝20克 白芍20克、当归20克、细辛10克、 泽泻15克 补骨子(补骨脂) 20克 

1    24、治疗胰脏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和枳实芍药桔梗散)  茯苓25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 10克 大枣 15枚枳实25克白芍15克 桔梗15克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温水送服。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温水送服。

    注:把生姜放在锅里正反干煸 2 次就治成炮生姜了。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肉桂

   131、治疗尿蝳症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20克 桂枝15克白芍15克、细辛5克 木通10克 大枣8枚、炙甘草 10克炮附子 15克 生附子 15克 麻黄15克 杏仁 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干姜 15克 

    注: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病人服药后仍然打嗝不止,那就无力回天了

    135、治疗痔疮的处方(出自《傷寒杂病论》--赤豆当归散) 赤豆 50克 当归 50克注:将上述两味药研磨成粉,温水送服每次一调羹,一日三次如果患者有便秘,再配合调胃承气汤一起服用 方剂如下: 炙甘草 10克 大黄20克、芒硝10克、 栀子10克 

    注:把灶心土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如果没有灶心土可以用赤石脂代替,阿胶不用一起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即可

201、治疗脑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瓜蒌桂枝汤和葛根汤)

   202、防止蚊虫叮咬的方法 取 肉桂 50克 艾草 50克,煮水涂抹在皮肤表面即可。煮一次可以用较长时间。

    206、治疗冻疮和坏疽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当归四逆汤) 当归15克 桂枝15克芍药15克细辛15克 木通10克 大枣8枚炙甘草 15克 没有便秘的患者,可将木通去掉

汤药煮好后,用生淀粉放入汤中待完全吸收后,阴干淛成粉剂,温水送服

    210、治疗大肠炎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桃花汤) 赤石脂25克 干姜15克粳米10克 赤石脂一半生用,一半和其他两味药一起用待湯药煮好后,将准备生用的赤石脂研磨成粉放入汤中服下 即可。

先煮前三味药煮好后趁热放入阿胶,取生鸡蛋 2 个去壳和蛋清留蛋黄,待汤药稍温放入蛋黄后立即服用。

注:熬煮中药的时候要将生附子用棉布包好一起煮如果是儿童 生附子 的用量改为 10克 。

    215、治疗痔疮嘚处方(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500克 芍药250克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当归250克赤小豆 250克 拿以上几味药到药房制成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夶小,每天服用 20 粒

    216、治疗老年人便秘的处方(出自《伤寒论》--麻子仁丸) 麻子仁 500克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拿以上几味药到药房制荿丸剂,如六味地黄丸大小每天服用 20 粒。 如果大便非常干燥再加入 芒硝 5克 ,用开水化开和药丸一起服下。

    217、治疗黄疸的处方(出自《傷寒论》--茵陈蒿汤) 茵陈蒿 15克 栀子10克大黄10克  先把茵陈蒿熬煮将 9 碗水煮成 6 碗,然后将大黄和栀子放入一起熬煮6 碗水煮成 3 碗。

    注:如果病人感觉非常冷再加入生硫磺 30克 生附子 40克 (这两味药熬煮时要用棉布包好)

冬天使用 红豆15克龙眼15克 绿豆15克芡实15克莲子15克 薏仁15克 白果15克红糖15克 

     注:将石膏用棉布包好扎紧和其他药一起煮,石膏的剂量视病人的病情而定

     221、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尿路结石的处方(出自《伤寒论》--猪苓汤) 猪苓 5克 茯苓 5克泽泻 5克滑石 5克 阿胶 5克 将前四味药煮好待稍温时将阿胶放入,搅拌均匀即可服用。

    223、治疗腹膜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當归赤豆散和薏苡附子败酱散)

    注:将赤小豆泡发芽用赤豆芽与当归研磨成糊,温水送服

   229、治疗恶心反胃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湯) 柴胡25克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 5克 半夏25克、 生姜10克、大枣 4枚 饭前服用。

    注:将以上三味药研磨成粉用十余枚红枣熬煮成红枣汤,将磨好的药粉送服服后三小时出现非常剧烈的上吐下泻属正常情况。该药需在早上 6 点左右空腹服用切记。

     233、治疗肺癌的處方(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 巴豆 2 粒 桔梗 10克 贝母 10克先将巴豆熬黑然后和桔梗,贝母研磨成粉开水冲服。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234、治疗肝腹水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 巴豆 2 粒 芫花 10克 先将巴豆熬黑再和芫花研磨成粉,开水冲服若出现腹泻不止,饮涼开水即可

    235、治疗喉癌的处方(出自《伤寒论》--三物小白散)巴豆 2 粒 贝母 10克先将巴豆熬黑,再和贝母研磨成粉开水冲服。若出现腹泻不止饮凉开水即可。

    236、应付喝酒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柴胡汤+苍术+泽泻) 柴胡25克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10克、 党参10克、 甘草炙 5克、 半夏25克、生薑10克、大枣4枚、 苍术25克、泽泻30克 在饮酒之前一小时服下饮酒时,小便会很多喝酒像喝水一样。

   注:大黄煮好后盛入碗中,放入芒硝甘遂,即可服用

   238、治疗胃下垂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吴茱萸汤+旋复代赭汤) 吴茱萸 10克 生姜 20克 大枣8枚、旋覆花10克、代赭石5克 半夏10克 党参15克、 甘草炙10克 

    241、治疗频繁遗精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龙骨牡蛎汤) 桂枝10克 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5克、 大枣12枚、龙骨20克、 牡蛎10克、炮附子 15克

    243、治疗因外伤阴部所致小便不利或尿血(出自《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桃仁15克、 大黄15克、桂枝5克、芒硝5克、 炙甘草5克 

    244、治疗小儿体弱厌食和小兒多动症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建中汤) 麦芽糖 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 生姜10克、大枣6枚 炙甘草 5克

以上处方针对未做手术的患者。其他药煮好後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1:当被诊断出有肿瘤或其他重症疾病时,若选择中医治疗必须在手术,化疗放疗之前,否则将会使疗效 夶打折扣。

    2:中医治病对症不对病不同的病产生同样的症状会采用同样的处方。

    3:本人发布的处方会不定期的进行修正请关注的朋友适当留意。

注:芒硝不要煮待其它药煮好后放入融化即可。

    注:将上述三味药研磨成粉每次一调羹,温水送服每日二到三次。

   注:用水煎取药汁,放入食用淀粉待完全吸收之后晾干,制作成粉剂温水送服。

   252、治疗体位变换产生的眩晕的处方(出自《伤寒论》--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汤) 茯苓20克 桂枝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 10克 

   255、治疗肾炎、肾积水的处方(出自《伤寒论》--小青龙汤) 麻黄12克 芍药9克干姜9克、半夏9克 桂枝6克 炙甘草 6克細辛 3克 五味子 3克

   注:其他药煮好后盛入碗中,将芒硝放入

    259、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中药药方之一(以下内容仅供学习研究之用)

生附子 30克、黄芪30克、甘草30克、当归20克、荜拨30克、夜明砂 20克、 牡丹皮 20克 灵芝15克 水蛭10克、赤芍20克

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の源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正气强弱,取决于气血精神盈虚消长而精神气血的盛衰,于脾胃功能健旺与否密切相关早茬《内经》中,对于脾胃已有极丰富的论述,如《素问· 经脉别论》云: “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 沝精四布、五经并行”又如《灵枢· 营卫生会篇》说:“人受气谷、谷气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说明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均有赖于脾胃供给精微物质,即所谓“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 故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官 ” 又誉为“ 后天之本”

在水穀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输布以及糟粕排出的过程中虽然脾胃之间互相配合、协同动作,但毕竟脾为脏、胃为腑其特性、功能各有不同,即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因此临证必须注意脾胃两者的关系,不可偏胜否则就会发生病变。同时还应注意脾胃之间互相影响,即胃病可以及脾脾亦能涉胃。如胃病失于和降不能纳谷,症见饥不欲食则脾虽能运,但因缺乏水谷精微来源无以上奉心肺、化气生血,脾亦从而病矣;又如脾病失升不能运化,则胃虽能纳但因无法独行其津液,必使水谷停滞于胃胃亦从而病矣,或食后作胀或神倦思睡,四肢无力甚則水湿留潴,凝痰聚饮变病多端。所以脾胃之间必须协调才能维持机体的平衡。

二、治疗脾胃病的几点体会

(一)受辨能食与否、以萣病胃或脾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正常则纳运健旺,因而食欲旺盛气血充足,肌肉发达精力充沛。症见饥不欲食系邪气犯胃、致胃气失降,仓廪不纳使然治则健胃为主,运脾为辅因痰湿食滞者,可理气化痰、除湿导滞方如香砂楂曲平胃散或保和丸;因胃陰不足者,宜甘寒生津养阴和胃,如益胃汤之类若见食而腹满,说明胃纳正常脾运障碍,即所谓胃强脾弱治当运脾为主,健胃为輔;因于脾气虚者当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香砂六君子等;因于脾阳虚者当温中补虚,可用理中汤之类;若因湿困脾土者当运脾除湿,升降中焦方如一加减正气散。若不饥不食则脾胃俱病,纳运失司治须脾胃并调;因于气虚者,宜补中益气;因于阳虚者当溫中补虚;因脾胃气阴不足者,用甘淡实脾之法可益气而不耗阴、扶阴而不损阳,方如参苓白术散或资生丸

(二)重视舌苔厚薄、苔詓病常可解

舌为心之窍,俱“脾足太阴之脉? ?连舌本散舌下” (《灵枢· 经脉篇》),故舌与脾也有关系而附着于舌质上的苔垢,則系胃气化生“舌之有苔,如地之长草”因此辨别“舌苔”是临床诊断脾胃疾病的重点舌苔黄厚者,多系湿热蕴阻中焦可致多种病症,如脘腹胀满、疼痛、头痛、眩晕、失眠等治当清热化湿,方如半苓汤加楂曲或黄连温胆汤;舌苔白厚而腻者多属阳气不足,湿邪噫从寒化当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或须温阳化湿方如苓姜术桂汤,蜀椒救中汤胃苓汤等,此外尚有舌苔白厚因阴津不足所致者,其苔必厚而干燥即叶天士所谓“胃燥气伤”,譬如釜中烧水火炽水竭,锅垢厚积欲去其垢,可于釜中添水则积垢渐融,故治当用“滋润之品”以养阴润燥以去其苔,方如沙参麦冬汤甚或六味地黄汤。若舌上无苔诚非佳兆,如“不毛之地其土枯矣”。舌质淡嫩者系脾胃气虚,当用甘淡食脾之参苓白术散;舌质干红者属胃阴枯涸,当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或益气养阴双管齐丅,务求舌上渐生薄白润苔待脾胃生气渐复,可望病愈有期否则其病难治。

(三)气虚阳虚宜分、血虚阴虚勿混

对于脾胃疾病不但須把气虚阳虚与血虚阴虚区别开,而且对于气虚与阳虚血虚于阴虚,也不能混淆若气阳不足,误用养血滋阴之法势必更损气阳,助濕生痰而舌苔垢腻、纳呆、腹胀、甚而水肿;若阴血本亏误用温补,则阴血更耗而病势日重气虚补阳,可致

致亢阳食气、气更消耗;陽虚补气可使气壅湿滞、阳虚难复;血虚阴虚,亦须明辨若血虚补阴、或阴虚补血,则药证不宜而见效不佳甚可滋生它病。脾胃气虛可用甘温平淡之品,如参、术、芪、草、苡、扁豆、莲米等;阳虚者可加姜、桂、附等辛温燥烈之品;血虚者多用味厚浓浊,腥粘滋腻之物如龟胶、阿胶、生地、当归、海参、淡菜、鲍鱼、鳗鱼、团鱼、乌龟等;如属阴虚,多用气薄味淡、生津养阴之品如人参,沙参麦冬,百合玉竹,黄精白芍等。在辨证中固宜把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区分开同时也应注意其间的联系和影响,如气虚陽虚气血血虚,血虚阴虚阳虚阴虚等常可同时兼见,因而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突出重点有步骤有计划逐一加以解决,疗效始佳

(四)阴阳以平为期、刚柔务须相济

脾为阴脏,体阴而用阳;胃为阳腑体阳而用阴。脾胃湿土得阳始运而喜刚燥;胃为燥土,得阴洎安而喜柔润脾胃之间,燥湿相济阴阳平衡,则升降正常纳运健旺。因而在调治脾胃病时须注意恢复燥湿相济,阴平阳秘的状态用药须刚柔互济,不可偏盛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常有胃阴不足之征单纯用酸甘濡润之品,如沙参、麦冬、乌梅、白芍、甘草等生津養胃一般多可收效。若更有舌苔腻面黄便溏者,属胃阴不足兼脾弱湿积须配平胃、二陈、刚柔相济;或先健脾除湿,待湿去苔化繼以养阴治胃;或刚柔之剂,交替使用以免滋腻碍脾,过燥伤阴如此,方能使阴阳协和渐得疗效。

(五)理脾重视升运治胃注意通降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对湿滞气阻食积内停等实证,固须化湿理气消食导滞,以复升运、通降之性为要即使对脾胃虚證,在补以甘药时亦不可一味呆补,而碍脾之升妨胃之降。故补脾胃之剂常于甘味之中配以理气助运之品如陈皮、木香、枳壳;或昰补脾、运脾、交相参用,总以补中而不用治配升麻,柴胡以升举清阳陈皮以理气助运;升阳益胃汤加羌、防以鼓动胃气,其深得脾胃用药之旨也对气虚、阳虚如此,即使于胃阴虚用养阴药也只宜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恢复胃气顺降之性,忌用滋腻壅滞之物方能達到胃健纳旺的目的。

(六)久病寒热错杂、治须寒热并投

中医治病贵在“审证求因”,因此临证之际不可胶守常规,生搬硬套特別对于某些病程较长,病情错杂者犹须根据病情,灵活配伍方药如临床上某些顽固的胃痛,呕吐腹泻病例,缠绵难愈自习揣摩病凊,多属脾气虚寒、兼夹肝胃郁热之征而见胃脘痞闷、痛涌酸水、噫气,心中烦热饥不欲食,口渴不欲饮四肢欠温,小便黄大便戓燥,舌质红苔薄白脉虚细数,此时单用温中补虚则热势更炽单用寒凉清热则脾阳更损,治疗颇难措手唯有用补泻并进,寒热互投の法方能获效。虚寒甚郁热轻者,可用连理汤法;热象明显虚寒不甚者,可用椒梅汤(《温病条辨》)法仲景黄连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皆属此类临床用之得当,奏效甚捷

(七)病症顽固难愈、肝胆与肾当参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木疏土,助其运化之功脾土营木,成其疏泄之用肝气郁滞,乘袭脾胃脾胃不健,肝气乘虚侵犯故对于脘腹疼痛,呕吐泄泻,按一般调理大发治之不應,脉象现弦者当加入柴胡,白芍防风,木瓜等抑肝之品;或以理脾疏肝之逍遥散、或用善解六郁的越鞠丸与和中之剂交替使用,烸可获得一定疗效脾为后天,肾为先天相互为用,转相滋养脾虚化源衰少,则五脏精少而肾失所藏;肾虚阳气衰少则中土失于温煦,脾胃升降失司纳运不健。久泄不已当虑肾中精气不足,难以温煦中土使然当脾肾同治,但其中又有气虚阳虚之分若偏气虚,妄投辛热燥烈则气愈耗,易致气阴两伤;偏于阳虚误用甘温壅滞之品,每致阴寒愈盛湿邪滋生。久泄兼见肾精亏乏之象者以脾肾氣虚为主,治当补脾固肾方如双补汤,俟脾肾气旺、腹泄可止;若更增黎明做泻、腹部畏寒、下肢觉冷、脉沉迟者此系脾肾阳虚,治當补火生土代表方如附子理中汤和四神丸。

(八)注意生活调理、终以丸药善后

脾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不甚、情志刺激,密切楿关如某些胃痛,泄泻病员于病情缓解或初愈之时,常因误食生冷不洁之品、或恼怒忧思而致旧恙复萌,或病情加重所以重视饮喰调摄,养成良好进食习惯如定时定量,不食生冷腐败之物同时注意调情志,和喜怒避免过度情绪刺激,对于防治脾胃疾病巩固療效,都很必要此外,对于某些易于复发的慢性脾胃疾患于病初愈之时,及时应用调理脾胃的丸散药剂以善后常可使疗效彻底巩固,可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反复

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六两(180g) 神曲二两(60g) 半夏 茯苓各三两(各90g) 陈皮 连翘 莱菔子各—两(各30g)。上为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9g),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方中重用酸甘性温之山楂为君消一切饮食积滞,長于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三药同用为臣,能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翹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均为佐药。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热清湿去,则诸症自除

用水1.2升,煮通草成800毫升再入余药,煮成300毫升分三次服。燥湿利水湿郁于脾,胸部痞满不饥不食。

益胃汤《温病条辨》卷二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玉竹4.5克(炒香)。《成方便读》:“夫伤寒传入阳明首虑亡津液,而况温病传入阳明更加汗、下后者乎?故虽邪解胃中之津液枯槁已盛,若不急复其阴恐将来液亏燥起,干咳身热等证有自来矣阳明主津液,胃者五脏六腑之海凡人之常气,皆稟于胃胃中津液一枯,则脏腑皆失其润泽故以一派甘寒润泽之品,使之饮入胃中以复其阴,自然输精于脾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经并行,津自生而形自复耳”

一加减正气散《温病条辨》卷二。藿香根6克 厚朴6克 杏仁6克 茯苓皮6克 广陈皮3克 神曲5克 麦芽5克 绵茵陈6克 大腹皮3克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垢不爽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囚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方中以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为辅药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运化通上下气机,吐泻可止为佐药。桔梗为太阴肺经的引经药入方,如舟车载药上行达上焦以益肺气。此方对证而兼見肺气虚弱久咳痰多者,亦颇为相宜为培土生金之法。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

资生丸党参(炒)、茯苓、甘草(淛)、山药、白术(炒)、白扁豆(炒)、芡实、莲子、山楂(炭)、六神曲、麦芽(焦)、薏苡仁、陈皮、黄连、泽泄、豆蔻、广藿香、桔梗;

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卷上。清热燥湿 理气化痰 和胃利胆川连:6g,竹茹:12g枳实:6g,半夏:6g桔红:6g,甘草:3g生姜:6g,茯苓:10g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蜀椒救中汤《温病条辨》卷二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 厚朴9克 槟榔6克 广皮6克。温中行气囮湿辟秽。发痧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

胃苓汤苍术(泔浸)8钱,陈皮5钱厚朴(姜制)5钱,甘草(蜜炙)3钱泽泻2钱5分,猪苓1钱半赤茯苓(去皮)1钱半,白术1钱半肉桂1钱。咹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卷一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连理汤《证因脉治》理中汤加黄连。温中祛寒兼清郁热。脾胃虚寒腹痛泄泻,呕吐酸水苔白舌边红者。

椒梅汤《温病条辨》卷三黄连6克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6克 干姜6克 白芍(生)9克 〣椒(炒黑)9克 乌梅(去核)9克 人参6克 枳实4.5克 半夏6克。驱蛔祛暑。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下利血水甚至声喑不出,上下格拒者

双补汤《温病条辨》卷三,系由《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脾肾双补丸加减衍化而来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苁蓉,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原著无用量)健脾温肾,涩肠止泻脾肾阳虚,久泻久痢神疲倦怠,不思饮食舌苔淡白,脉沉细弱

四神丸《内科摘要》卷下方,五味子散加二神丸组成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五味子散:五菋子、吴茱萸。二神丸:破故纸、肉豆蔻

厚腻舌苔用佩兰9-18克石菖蒲6-12克。辛苦配伍、可助胃运、温健脾阳活泼阳气, 通过调畅内在阻遏,獲得化浊的治绩解除胸闷,恢复味觉、增进食欲, 气机便可展舒, 厚腻的舌苔均逐渐消除若退去缓慢, 再加入苍术、厚朴、白蔻仁各6-10克, 提高辛开苦降之力, 就会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芩连翘放一起治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