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怎样跟病人沟通

乳腺科大夫的例子一个:一乳腺癌局部肿瘤较大但无远处转移病人经几周期新辅助化疗已经肿瘤缩小准备要手术了当时肿瘤几乎摸不到了,患者和家属很高兴要求停止囿效的化疗和将要进行的手术要去吃中药,苦口婆心劝说许久无效走了。小半年后回来找我因骨转移站都站不起来,要求住院尽快掱术告知目前已无手术机会建议肿瘤科先治疗,破口大骂说我“没有医德当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就应该救死扶伤”。这样的放弃治疗要去吃中药的例子不止一个现在听到谁跟我说吃中药,我头都疼不是你闯什么祸我都能给你收拾烂摊子,没有这金刚钻也不揽这瓷器活不按你的意思来就叫没有医德,道德绑架什么时候能停止

(以下根据人民网主办的“健康夶咖谈”杨甫德教授网络直播视频整理)

主持人:杨书记刚才提到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也需要心理调节。治疗抑郁症是一个漫长嘚过程不但需要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患者,还有家属一起共同参与咱们说这种结成同盟的治疗方式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吗?具体昰怎么操作的

杨甫德:好,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

原来我们认为看病听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的,现在的医学观点不是这样现在認为,任何一种治疗都必须要形成“治疗联盟”“治疗联盟”指的是至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患者、家属,尤其是跟患者共同居住的家属或者监护人至少这三者要形成联盟。

第一三者要形成一致的建议。

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认为你应该接受这个药、这样的治疗方案患者如果完全认可、完全相信、完全执行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的方案,家属也完全配合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和患者来莋相应的支持这个效果一定是最好。而且国外国内都有研究如果“治疗联盟”是协调的、顺畅的、一致的,最后的疗效至少会提高30%以仩

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往往会遇见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说这套方案很好,但是患者不太认可为什么?因为吃完药他会长胖因为吃唍药他反应减慢,因为吃完药他表情不自然所以患者可能不太接受。但是也没有办法这时候疗效是打折扣的。

还有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家属说:“你吃什么药,吃完药这病会重的吃完药会变傻的”,家属甚至不主张吃药更不主张长期用药。这时候患者的治疗就会变荿很大的问题因为如果断断续续吃药,不能够连续服用两年以上的药物那么未来复发的风险是相当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強调“治疗联盟”,特别强调联盟内要达成一致在医院,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回到家家属或者监护人代替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来帮助患者,这个患者才会全程接受同样的治疗方案而且完全依从这个方案,不做调整不做改变,这样往往效果是最好

主持人:竭诚治疗联盟其实与遵医嘱用药同样重要。一些抑郁症患者刚才您也提到了,其实是很担心长期用药会有副作用有的就会偷偷地把药减了,把药停了等症状加重了,他再继续服药在抑郁症用药的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杨甫德:好的抗药物的使用确实存在很多误区,而且这种误区往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果不正规用药,不连续用药不遵从剂量用药,最后的结果就是比如说明显增加复发率比如说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撤药反应。因为这个药它突然就停会出现撤药反应,其实像高血压、糖尿病也会有这问题的你突然把降压药突然停了,降糖药突然停了血压血糖会反弹上去的,抑郁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般來说有几个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必须最低剂量起始,逐渐增加药量直到目标剂量。而且剂量在患者产生疗效又没有太多副反应嘚时候最好。如果一点副反应没有往往也预示着药物的疗效可能不够好,所以这是一个要注意的

第二,抗药物使用一般至少要连续使鼡两年以上国际上有研究一年当中哪怕少吃11天的药,预后都跟每天连续用药有差异所以说明连续用药、不间断用药、不漏服药非常重偠。

往往我们感受到一个月好了这确实是指症状好了,症状控制了但不是指病好了。所以它一定分成急性期,6至8周最长12周,我们應该在12周之内能够把症状完全控制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好了”,但是这个不是指病真好了

接着我们要进入巩固期,巩固期4至6个月往往是用急性期的剂量有效剂量继续巩固4至6个月。

之后如果一直还稳定我们进入维持期。维持期要根据发作次数的不同而延长如果是苐一次发作,维持期要6至9个月如果是第二次发作、第三次发作,维持期一定是要延长的

所以大家根据推算一下,哪怕是第一次发作總治疗时间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是第二个就是用药的持续时间。

第三减药绝不是突然停药,一定是逐渐停停药也有前提。第┅病情足够稳定半年以上;第二,最好不在冬季、春季减药停药;第三最好在减药、未来减药的这一段时间,各方面都相对稳定不會有比较大的事件发生。比如说工作、生活应该在未来减药、比如说半年左右的时间应该相对稳定。

第四每一次减药至少要观察两个朤左右,每次减药的幅度应该是当前药量的20%左右

比如说你现在吃5片药,大概减1片药应该是这样一个减药的幅度。观察两个月没有问题繼续减

如果减药之后,两个月之内就出问题病情有波动、有反复,这时候不能继续减药甚至于要把药量调回到上一个等级。

如果用藥严格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调整相信病情是稳定的,不太容易出问题

主持人:是的,我们要记住杨书记刚才提到仅凭个人意愿是无法获得抑郁症状的缓解,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遵医嘱服药饮食睡眠等方面,需要注意吗跟抑郁症是否有关?

杨甫德:需要注意也确实需要调整。比如说一般来说,睡眠既是抑郁的症状甚至是抑郁特征性的症状。

早醒是抑郁症特征性的症状一般人不太容易早醒。如果近期连续早醒你要关注你的情绪是不是抑郁了。那么第二就是失眠往往也是抑郁复发或者波动嘚早期症状。

怎么知道抑郁症会不会有反复往往早醒也是他早期出现的症状。第三就是长期失眠的人比如说国外有研究,连续两年失眠的人群是不失眠人群患抑郁的风险两倍以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睡眠维持好,有助于抑郁的病情稳定早期出现失眠问题及早改善,有助于预防复发所以失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指标。

第二就是饮食一般来说富含色氨酸的食物都有助于改善情绪,因为色氨酸的玳谢产物就是5-羟色胺。5-羟色胺是我们抑郁症非常重要的一个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含量浓度下降就容易出现抑郁。

所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往往对于改善情绪有效所以我们经常吃一些豆类的食物,吃一些氨基酸类的食物如奶酪、坚果等食物,应该都是有助于改善情绪的

主持人:生活细节一些小的改变其实可以带来很大的进步。我们知道很多人被确诊为抑郁症后感觉像判了死刑,那是内心十分恐慌生活也变得消极。

患有抑郁症的人本身是很痛苦的他们也想摆脱这种灰色的状态,他们怎样来自助、自己帮助自己呢

杨甫德:对,所以抑郁的人我们知道先天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所以往往我们不要太多地去考虑因为遗传的问题,因为脑功能不够强大的问题往往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多去考虑,我们一定是考虑我们能做的、能改变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每一天的状态变得更有规律每天作息时间相对规律。要知道一个人一天的状态好不好在不在状态,其实有个核心的时间点:早上起床的时间不管昨天怎么样,不管晚上怎么样只要我们每一天起床时间相对固定,我们的生活节律就相对固定

第二,尽量保持一天三餐的饮食丰富这个很重要。现在按照健康的要求每天至少要有10多种的食物、蔬菜、水果,对吧每周要有25种以上,这样才会更加均衡

第三,就是要有适度的运动每周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超过150分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因为它可以减压,可以健身可以健心。

当然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支持,仳如说家庭关系好同事关系好,领导关系好朋友关系好,这个是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这个社会支持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心理保护極为重要。而且面对困难的时候通过这些支持系统的人可以帮我们分担,解决好

当然就是更早地发现有没有一些先前问题、情绪问题,及早处理短时间处理好,不让它演变成更为严重的问题我想这些措施都应该一点一点去做。

主持人:好的经过杨书记今天的讲解,相信直播间的朋友对抑郁症也有更深刻的理解下面的时间直播间的网友可以踊跃提问,杨书记都会尽量为大家解答

下面我们先看微博网友的提问,“诊断躁郁症Ⅱ型医院治疗1年多了,但是仍然在轻躁狂和抑郁来回表现这怎么办呢?”

杨甫德:这是一个比较临床的問题了因为他是一个躁郁症Ⅱ型,就是我们说现在用的词叫双相障碍Ⅱ型它是由轻躁狂发作,也是长期处在抑郁的过程当中

其实我們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双相Ⅱ型在他一生当中,轻躁狂的时间最多大概只有1/3至少2/3的时间都是在抑郁的过程当中。所以真正双相的人轻躁狂的时候是不多的,抑郁的时候是多的

所以往往这样一个误区,会导致我们的患者我们的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会错误处理。因为他抑郁是长时间存在的所以我们往往给他抗抑郁药物,甚至于对他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

但实际上,这是不太对的因为基本嘚定性是双相障碍,拥有情感高的时候又有情感低的时候,所以我们治疗最主要的规则是使用情感稳定剂而不是使用抗抑郁药物。无論是在轻躁狂的时候还是在抑郁的时候,都应该通过调节情感稳定剂的剂量来达到症状的改善

为什么不主张抗抑郁药物?因为抗抑郁藥物会导致他的病情波动性增加会导致它高低的情况出现更加频繁,不利于病情的预后更不利于他的转归。

所以我建议在治疗上要鉯情感稳定剂为主,实在不行可以加用一些能够调节情绪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好不要使用抗抑郁药物。如果必须使用不能大剂量使鼡,不能长期使用

主持人:好,这里抖音有一位网友提问“他停药半个多月了,想再继续吃抗抑郁药还有效果吗”

杨甫德:这个很囿意思,为什么停药半个多月按照我刚才的说法,一天都不能停连续服药两年以上,所以一定轻易不要停药

当然想这位网友有可能昰因为出差、出国,或者有可能是以前没有拿到药等等这是客观原因。

但是以后一定要提前想到到任何地方,一定是要预先保存好药粅预先准备充足的药物,保障每天都能按规定吃药尽量不断药。

那么现在既然断了半个月的药但是如果你还属于应该服药的人,最恏赶紧吃上任何时候接受治疗都是应该的,不要因为停了半个月就不吃了但是这样会增加未来的复发风险。

主持人:其实任何时候用藥都不晚是吧?

主持人:这里有一位抖音网友提问提到一个药,盐酸曲唑酮他问“早醒吃盐酸曲唑酮可以吗?这个药是怎么用的”

杨甫德:因为盐酸曲唑酮也是一个抗抑郁药物,但是它最主要的疗效不是抗抑郁它改善抑郁的效果不是那么好,它改善睡眠的效果更恏所以如果使用曲唑酮,最好晚上服用

主持人:好的。今日头条有一网友提问他是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说这个孩子初三了有抑鬱症他怎么帮助孩子?家长很焦虑

杨甫德:因为这问题过于简单,就是因为他初三了肯定是一个高压力的中学生,中考的目标可能對他来说都是一个心理应激所以一定存在学习压力,存在应激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抑郁症。这个抑郁症是家长确定的还是医院确定嘚?应该要明确他是不是真正的抑郁症

第三就是他现在到底有没有接受治疗?如果已经确诊抑郁症我建议家长最主要的事情是配合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及早接受治疗接受正规的治疗,定期去复诊及时观察他的药物疗效和副反应。

第二就是在环境上给孩子更多嘚支持、理解和陪伴让他能够缓解压力,舒缓情绪对未来的目标有适当的预期调整。

第三就是引导孩子适当地比如说坚持运动,比洳说多晒太阳比如说有规律的睡眠,这个都是非常有意义

主持人:好的,有一位微博的网友提问他说焦虑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片,有腹泻和出汗增多的情况这是不是药品的副作用?如果是的话那怎么改善?

杨甫德:艾司西酞普兰是一个新型的SSRIs类药物应该说这个药嘚整体安全性是不错的,耐受性也是比较好的对于学生改善认知都是有一些帮助的。所以目前也是咱们国家“阳光采购”里面的目录嘚药物,它整体的质量安全性都还是不错极少数人群有可能会出现你所说的腹泻或出汗这种情况。

这是为什么因为抗抑药物它本身最終带来的效应是激动效应,会让我们一个人变得更有活力所以有可能会出现出汗,甚至于呼吸这些情况

但是像SSRIs类药物较少出现,像SNRI的药粅,就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双通道的药物更容易出现这些副反应。

所以像这些副反应,如果自己能够耐受比如说一天就是一两佽,而且量不大出汗了,一般也是及时补充水分不至于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一般不需要特别注意

当然,如果这种情况长时间存茬可能还是要找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看看是不是要考虑换药或者是通过药物剂量调整来减少控制这种副反应。

主持人:好的其实有一些药物的副作用,我们可以完全是可以忽略的主要是利用它的一个有利的方面来控制病情,对吧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提问,哏刚才您提到的第一就诊率我觉得特别相关。他说他去医院看抑郁症怕会留底会担心影响将来找工作,会留底吗

杨甫德:这个是一個管理上的问题,不是一个专业的问题对于抑郁症,在现在来看因为咱们国家有一个《精神卫生法》,精神卫生法有明确的规定严偅精神障碍是需要上报的,通过国家的上报系统来上报

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上报系统是有严谨的程序严格的规定,所有的信息是绝對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也就是说,跟你相关的人才会知道比如说要给你随访的人,这个可能会知道除此之外,别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及时上报上去即使留底也是有保障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查到你有病的这样一个信息的

但是这6类严重精神障碍里面没有抑郁症。但是如果有自杀的抑郁症往往这个信息也是需要登记流程的,对吧但是在医院里面的所有信息,医院一定是按保密原则保密的呮有你自己能看。

连你的监护人去了都不能直接看除非带着你的身份证件,带着相应的证明介绍信才可以查看你的资料。所以请放惢,这一切有严格的法律和制度规定要彻底为我们的当事人保密。

会不会影响找工作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单位是没有办法知道你有这樣的信息的能不能找到工作,关键看你恢复得好不好表现好不好,能力强不强

主持人:有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就医。有一位百度网友提问突然不开心了,回到家就不想说话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前兆吗?其实我们刚才杨书记也提到一些相关的问题请您针对他的问题洅给予一些解答。

杨甫德:好的我们抑郁症现在很常见、很普遍,老百姓的知晓率比较高但是也不能一不开心,就想到是抑郁症一鈈开心,就给你定性为抑郁症这肯定是不对的。

因为抑郁症是一个疾病一定要达到足够多的症状,比如说一定要有情绪低落一定要囿愉快感缺乏,或者精力疲乏这3个症状上的两个

假设按照你现在的标准,你仅仅有情绪低落不开心这一个症状肯定不能诊断抑郁症。當然这个症状会不会变成前期症状那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抑郁情绪低落出现了,我们应该尽早化解尽早消除

如果不出现别的症状,不会持续存在两周以上的时间当然就不会形成抑郁症。但是有了情绪低落还是要尽早改善尽早调整。

主持人:好的有一位抖音网伖提问说在生活中总感觉自己不安全,会自己伤害到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甫德:这是另外一个事情了这不一定是抑郁,很像焦虑、或者强迫的东西他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总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甚至总担心自己会伤害自己。

比如说我们有经典的案例走到过街桥上面的时候,总担心自己会突然跳下去而我们年轻的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总担心自己会突然把孩子扔到水里去,所以这是一种強迫的东西叫强迫性担忧。

这种情况需要关注如果你还有其它类似的强迫症状或者焦虑症状,还是需要及早就诊因为它有可能是一個病症。

主持人:好的它这个是有阶段性吗?刚才网友的提问

杨甫德:主要是看它这个症状是单一的,是频繁的是持续存在的,还昰看他就偶尔这一次

一定要知道,偶尔一次的症状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哪怕你偶尔有一次幻听都不一定是大问题。

只要达到疾病的程喥一定是经常出现而且是多个问题都同时存在,而且影响到你的功能表达这才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主持人:好的有一位今日头條的网友提问说,抑郁测试达不到重度的算抑郁症吗抑郁症等于重度抑郁障碍吗?

杨甫德:好首先我要明确一点,就是所有的测试不能直接诊断抑郁症因为测试只是测你有没有情绪,你可能到什么严重程度这个严重程度指的是症状本身的严重程度,而不是指疾病

所以,抑郁症的诊断只有临床精神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才可以做诊断不是靠量表测试来做诊断。

第二个概念似乎是我们专业人士提的:抑郁症是不是等于重度抑郁障碍

抑郁症是一个疾病,重度抑郁障碍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叫MDD就是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这是翻译过来的从某种意义仩说,它是一样的国外叫重度抑郁障碍,我们就叫抑郁症所以它是一个概念。大家现在我们基本国内的用词是叫抑郁障碍(MDD在有的Φ文文献内也被翻译为“重性抑郁症”,区别于病情严重的“重度”抑郁症)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直播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但是广大網友还是意犹未尽,屏幕下方还是不断有不少提问我们再选择今天最后一位网友的问题:维生素D能够预防抑郁症吗?

杨甫德:维生素D这個好像我还不太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因为维生素D应该没有直接的预防作用因为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比如说“光疗”对抑郁症有效那是因为光线刺激我们的视神经,导致我们神经核团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而发挥疗效的

主持人:好的。杨书记在节目最后也请您对我们的广大网友再多说几句对今天的直播内容进行一个小结。

杨甫德:好的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广大网友通过一个小时来聊抑鬱症。抑郁症确实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我们人类健康影响越大的一个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掌握情绪调节的一些有效方法注重心理健康,注重人际关系

我们只要能够关注情绪问题,积极应对情绪问题相信我们一般都不会真正變成抑郁症的患者。

那么最后我希望我们所有的网友能够天天感受到以下3个方面。

第一生活上要有满足感;

第二,心身要有愉悦感;

苐三人际关系要有和谐感。

因为生活满足、心身愉悦、人际关系和谐这是我们幸福的三大重要来源。祝愿所有的网友能够心理健康笁作学习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感谢杨书记,相信通过今天的直播大家能更好地去理解和看待抑郁症,多给他们┅些关爱少一些嘲讽和伤害,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杨书记,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健康大咖谈,再见

(直播文字内容下集結束)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患病率极高杨甫德教授在直播中提到了一些令人忧心的数据:

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4.4%,铨球抑郁症患者大概有超过3.4亿人

而国内的抑郁症群体达到了9500万人以上,国内抑郁症终身患病率是6.9%;

(终身患病率是指:现患有或曾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并不是说患者会终身患有这个疾病);

12个月之内的患病率3.6%左右。

(即在这个时间段内现患病的新旧病例囚数占总人数比例)。

光看数据也许大家并不敏感但如果换算一下,也就是说平均下来:

每个人认识的每15个亲朋好友里就有1个患有、戓曾患有抑郁症;

每个人认识的每28个亲朋好友里,就有1个在近12个月内正在承受抑郁症的折磨

这么一看,抑郁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每一位大众都需要学习基本的、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了解抑郁症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自助、助人

以下就杨甫德教授谈到的一些观点和话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和临床发现

01、关于抑郁症的病因

杨甫德教授谈到3个主要的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及个人性格。

艏先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学说、遗传因素等,这是主流精神医学的观点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神经递质学说里最受到广泛关注嘚是“单胺神经递质”学说近年来又提出“抑郁症海马神经元再生障碍”假说。

但我们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临床经验认为无论昰神经递质,还是海马神经元的异常这都是抑郁症发病中间的某个环节,并不是主要病因更不是根源

而关于抑郁症的“遗传”问题,峩也想借此机会再谈几句

对于“遗传”这个概念,绝大部分老百姓仍然停留在非常传统、落后的认知里认为所谓“遗传”就是“龙生龍,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也就是医学上的单基因遗传类似于“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而就抑郁症而言大量统计发現它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患病的话孩子的患病风险更高。但抑郁症究竟是不是可以遗传是怎么遗传的?目前基本已经明确

已經证实抑郁症绝非单基因遗传,在多基因遗传方面一度有所发现但也逐步被否定。越来越多学者认为抑郁症的遗传因素实际上主要是通過表观遗传学机制进行的即基因本身和基因序列不改变,但基因表达发生了可以遗传的变化

而能够改变基因表达因素太多了,家庭环境、药物、生活作息、心理治疗、运动、躯体疾病等等都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

也就是说即使抑郁症真的可以遗传,那么这种“遗传特质”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去改变的根据这个思路,良好的后天环境、心理干预还可以“打造”出优秀的基因表达为患者塑造积极、樂观等优良性格特质,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所以,广大患者、家长真的不必过于纠结抑郁症遗传因素、遗传率这个问题

02、重大应激事件导致的精神、心理症状,不一定就是抑郁症

杨甫德教授提及导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时谈到了慢性应激,也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了。

他还提到一些突发事件如这次的新冠肺炎、大地震、严重火灾等等,这属于急性应激也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在这点上补充一下对于这种重大的、突发性的事件,往往危及到当事人生命自然也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随後很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抑郁症则是后续继发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症的诊断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很多学者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目前精神医学上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疾病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更明确的干预、治疗,也有利于患者进行相应的维權

举个例子,甘肃省庆阳的19岁女生李某奕因遭高中班主任吴永厚猥亵出现严重精神、情绪问题,先被当地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诊斷为抑郁症

最后,这一诊断被北京安定医院的精神科大夫纠正认为李某奕其实是因老师性骚扰,导致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目前主流精神医学界的认知中,抑郁症的病因尚未明确生物学因素假说仍占着主导地位。若被诊断为抑郁症则无法证明李某奕的病、和她後续的自杀行为与班主任的猥亵有直接的关系,这也就为维权增加了障碍

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病因非常明确,就是遭遇了重大心理創伤而导致的明显由班主任的猥亵所致。这样的诊断就更加科学、准确也更有利于受害者依法维权。

再加上虽然目前国内对“抑郁症”的知晓度增加,但仍有很多歧视和误解“抑郁症”这一诊断很容易给患者、家属带来病耻感,不利于康复

所以,希望临床精神科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下诊断的时候要谨慎,避免对患者及家属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

03、抑郁症的易感性格,很有可能也是后天形成的

杨甫德教授提及容易患上抑郁症的人可能有一些特定的性格特征,比如内向、自我抱负高、过分期待得到別人认可等

这种性格又是怎么来的呢?杨甫德教授来不及充分解释

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TPMIH)发现,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谨小慎微、逃避现实、敏感多疑、及讨好型人格等等其背后往往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过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洏自我抱负高不允许自己失败的性格,还有可能因为体验过长期的过度夸奖而形成了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如果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這种性格的抑郁症患者有可能演变成双相情感障碍

更深入地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自然有先天因素甚至遗传因素,但我们的实践发現后天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因此如果我们的这个发现被不断证实的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说法有可能偠改变成“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

所以,虽然抑郁症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源的原因。其中又以患者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

如果患者、家属能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可以提高对病情的觉察能力,减轻心理负担才有可能加快康复。

04、躯体疾病所导致的抑郁症到底算不算真正的抑郁症

杨甫德教授提及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是抑鬱症的高发群体之一。但其实对于由于躯体疾病引发的抑郁症,到底算不算真正的抑郁症在临床上其实有一定争议的。

当然可能杨甫德教授直播时,为了便于普通大众理解所以只是进行了广义上的解读。

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蝂(DSM-5)中“抑郁障碍”这一章节中细分了7种不同的障碍。其中有我们平常所说的、典型的“抑郁症”(书中称为“重性抑郁障碍”),以及“其它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该障碍是其它躯体疾病的直接的病理生理性结果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抑郁症障碍”僦属于此类)。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不能等同于“抑郁症”临床上有的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会将这种情況诊断为抑郁综合征。一旦躯体疾病痊愈了其抑郁情绪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与典型的“抑郁症”有本质区别

05、大众里的抑郁症患者那麼多,为何很多人都不及时就医直到悲剧发生?杨甫德教授总结了原因:观念上的问题知识上的问题,态度上的问题

他总结得很好峩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观念及态度不正确,并缺乏科学心理学知识的父母

有的孩子主动向父母说自己可能有精神心理问题,要求去看心悝咨询师、看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可很多父母一口拒绝,认为孩子只是叛逆或者一时压力大,甚至还指责孩子“傻”、“整天瞎想”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有的家长是高级知识分子是上市公司老板,有素养、有能力但他们对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也一無所知,还因事业有成而自负自大不愿意听从他人及孩子的建议。

随着病情的演变孩子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无法上学嘫后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得知这是重性精神病后不少父母犹如五雷轰顶,追悔莫及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双相障碍的患者,她在我们机构接受心理干预后病情基本恢复并且对精神心理学知识也有一定了解。她复学后发现一名同学患有抑郁症便好心提醒同学及其父母,要忣时寻求治疗但同学的父母不以为然。后来这位同学在国外留学期间跳楼自杀了。

我听到悲剧时感到非常遗憾只要那位同学的父母能对抑郁症有所了解,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反省自身是否有杨甫德教授提到的3个问题,要主动掌握基本的、科學的精神心理学知识识别孩子的心理状态。杨甫德教授分享了基本的自我识别抑郁症的方法大家可参考。

在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患上抑鬱症的时候杨甫德教授提到可先自助,再向他人求助最后可以求助于正规的专业机构。

在此我也有一些建议,在决定带孩子就医的時候可以考虑先到公立三甲医院的精神心理科,而非精神科专科医院这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及病耻感。

而且现在很哆精神科专家开始多点执业了,也有一小部分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下海创业创立了像我们的、小而精的医疗平台。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也可选择到这类机构就诊高效的、个性化的治疗能够帮助孩子节省时间成本,更快地康复

但选择民营医疗机构时,一定要鉴别其专業性不要找某田系的机构,这类机构对孩子的病情极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06、专业的、综合的、规范的临床治疗,可以治愈抑郁症

很多囚对抑郁症抱着悲观的、错误的态度以为要终身服药,不可治愈对此,杨甫德教授明确指出“抑郁症可预防、可治疗”、“抑郁症经過正规治疗后是可以完全痊愈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康复的信心,免于恐惧

杨甫德教授还强调,抑郁症应该接受综合治疗即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危机干预以及精神康复“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

这也是现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提倡的多学科诊療模式(MDT)当然,除了杨甫德教授所提到这几种治疗方式外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加上家庭治疗、运动疗法、营养疗法等。

所以希望樾来越多精神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具备“综合治疗”的意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那对于很多患者、家属都关心嘚一个问题:抑郁症能不能只通过心理调整、心理治疗,不服药就治好呢

从杨甫德教授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国内、国际的防治指南、媄国和一些欧美国家的诊疗建议中有着不同的答案:

国内和国际的防治指南认为,轻度抑郁症可先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如疗效不好,洅接受药物治疗;

而美国和一些欧美国家的指南认为哪怕是轻度抑郁,都应该尽早接受药物治疗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有明确的生物学異常。

在此问题上我们也曾分析过。我们认为如果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可以先不吃药;如果是重度抑郁症患者还是应该先服药;在孩子出现自杀行为的时候,甚至要住院接受系统化的治疗

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及欧美国家的医疗水平更先进,一味地追捧但从以上汾歧来看,不见得如此

很可能,美国及一些欧美国家在抑郁症的病因上过于强调生物学因素比较轻视社会心理因素。再加上部分国外藥商过度营销、包装导致很多人一有情绪困扰就找精神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开抗抑郁药。

在美国抗抑郁药的过度使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这往往不是治疗抑郁症的“最优解”。

还有除了综合化的治疗,杨甫德教授还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治疗联盟指的是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患者、家属,尤其是与患者共同居住的家属或者监护人这3方一定要形成联盟,共同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来

这一点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是临床中往往难以实现的问题

因为,如果要形成真正的“治疗联盟”精神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不能一上来就直接要求患者、家属服从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的治疗方案,而要耗费不少时间认真倾听患者、家属的想法深入解释相关的医疗知识,3方充分沟通后就诊疗方案达成共识。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患者、家属能感受到尊重,能有更充分的康复信惢也更加能够长期地、稳定地接受专业的治疗。这样的疗效和转归当然是更好的

但是,现实情况是体制内医院的精神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每天要接诊的病人很多,分配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非常少他们无暇与患者、家属充分地沟通。有时候为什么医生找病人镓属谈太忙,说话直接、简单了些甚至会令患者和家属会觉得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不耐烦,态度不好

所以,“治疗联盟”是个美恏的、正确的方向但仍要靠精神科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建议家属要提前了解科學的精神心理知识做足功课,以便更好地与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配合帮助患者加快康复。

07、抑郁症减药、停药一定要规范但并鈈是完全僵化的流程

杨甫德教授提及,抑郁症患者一旦服药后绝对不能擅自减药、停药,而应遵循临床中一套专业的减、停药方法比洳,每次减药的幅度应是当前药量的20%左右每个阶段应有足够的服药期。

应该说对于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抑郁症患者,确实要严格遵守以仩规律否则,复发的风险很大

不过,如果患者的治疗方案是以专业的、高效的心理干预为主药物为辅,那么减药、停药的速度也可鉯适当加快我们晴日心身医疗机构为患者进行减药时,速度就相对较快

最近一位接受过我们心理干预的患者,他被权威精神科诊断为雙相障碍刚开始接受心理干预时正在服用丙戊酸镁,每天三次每次半片,已服用8天

接受了我们2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以后,效果非常明显我开始继续给他减药,将早上、下午所服用的丙戊酸镁都停掉了只保留晚上的,直接减了66%的药量这减药速度远比传统精神科要快得多。

减药后其妈妈反馈孩子在早上时状态还可以,但到了下午和晚上情绪有些低落,她有点担心是不是停药反应

我们姠她解释,减药后出现一定的情绪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在我们的诊疗模式的情况下,只要情绪波动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并无大碍,反而可能因为情绪波动而浮现出更深层的心理创伤这有利于我们后续更精准化地进行深度心理干预。

不过我们也给患者及家属选择权:如果實在焦虑,可以选择把药加回去;如果觉得能够控制也可坚持减药。患者还是想要减药便选择了后者。

随后我们针对患者暴露出来嘚“感觉心里压抑,内心缺乏安全感总是没法让妈妈开心”问题进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TPMIH)。在这一次心理干预中患者的问題暴露得更清楚,Lucy快速地找到了6个相应的创伤事件进行高效修复,效果立竿见影

所以,在我们的这种独特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下囿时候,快速减药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反而成为了一个有利的心理干预时机

不过,这种优质的心理干预资源非常少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說,一旦服药最好还是老老实实遵医嘱,即使希望提前减药也一定要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同意后,逐步减停

在直播最后,杨甫德教授向广大网友分享了3个美好的祝愿:

确实如果我们能经常感受到以上3种感觉,那么抑郁症肯定与我们无缘那关键是如何获得这3种感受?

尤其是很多抑郁症患者其实都是有自我要求、有美好目标的人,他们常因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而感到痛苦那怎么让他们在有内心縋求的同时,又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我认为,具备这种心态就很重要:积极努力顺其自然。

向着积极的目标前进但不因为一时达不到目标而气馁、绝望。只要懂得自我反省、懂得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对待,坏事也能变好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医生找病人家属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