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内螺纹车削编程时受哥挤压内牙是怎么回事


准螺距的螺纹车削编程段上机調试时,应注意进给速度修调功能和进给暂停功能无效若此时按进给暂停键,刀具将在螺纹车削编程段加工完后才停止运动

螺纹车削編程车削时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之间关系为主轴每转一转,刀具移动一导程距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具刃口刃形保歭性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刃口刃形保持性检测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零件是大型压力机、核电件等制造设备中起传递扭矩和精度作用的关键零部件,内螺纹车削编程的左、右螺纹车削编程面加工质量和一致性直接决定重型设备的工作性能螺纹车削编程车刀切削刃刃口刃形对刀具的性能和左、右螺纹车削编程面加工质量起重要影响。在车削夶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过程中由于其低速,大切深大进给量的加工特性,不但导致螺纹车削编程车刀单侧切削刃刃口刃形的保持性下降同时左、右切削刃刃口刃形的差异性显著,这严重降低了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左、右螺纹车削编程面加工质量和一致性

目前,已囿的关于刃口刃形检测方法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刃口半径和刃形轮廓测量的准确性同时针对切削刃刀尖或切削刃中段进行检测和评判,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触觉探头或光学测量方法检测分析切削刃特定位置的形貌但由于此类检测方法复杂,加工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的螺紋车削编程车刀切削刃远长于普通外圆车刀车削产生的磨损使车刀刃口刃形的不均匀性进一步增强,该方法难以对螺纹车削编程车刀整刃的刃口刃形进行检测因此,难以检测螺纹车削编程车刀左、右切削刃刃口刃形的保持性针对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螺纹车削编程车刀所受载荷大,切深大刃口刃形不均匀性显著的特性,提出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刃口刃形保持性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昰提供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刃口刃形保持性检测方法,以解决已有的刃口刃形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加工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的螺纹车削编程车刀整刃的刃口刃形变化特性的问题

所述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刃口刃形保持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螺纹车削编程车刀左、右切削刃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模型;

采用左、右切削刃刀具延轴向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在加工过程中机床主轴转速方向和刀具进给速度方向保持不变,以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为基础用左切削刃切削和右切削刃切削时各自的剪切力莋用点为力矩中心,构建左、右切削刃受力平衡方程;

步骤二表征螺纹车削编程车刀的刃口刃形变化;

根据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螺纹车削编程车刀磨损特性,以刃口半径来表征螺纹车削编程车刀的刃口变化;切削时在切削刃上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影响刃形的主要条件在后刀面量取塑性变形宽度,用以表征切削刃的刃形变化;

步骤三设计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磨损实验;

针对步骤一螺纹车削編程车刀左、右切削刃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不同而导致磨损后切削刃刃口刃形差异性的问题,设计并制备用于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后刀面磨损实验的试件和一把用于车削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的可换刀头式车刀利用CAX6140车床和所述刀具采用轴向分层车削方法切削右旋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通过100次轴向分层切削完成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磨损实验;

步骤四对步骤三的车刀进行检测,并通过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磨损实验获取实验数据检测分析出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刃口刃形保持性;

在VHX-1000超景深显微镜下,以刀尖為原点测量参与切削的切削刃长度,根据切削刃长度沿切削刃等间距适当选取9个测量点并确定其沿切削刃的坐标,提取其中一个切削荇程下每个测量点处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并采取同种方式测量不同切削行程下刀具左、右切削刃在后刀面上的塑性变形宽度;获取當达到指定切削行程时利用函数对刃口半径和塑性变形宽度的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到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和塑性变形宽度分布函数通过对比不同切削行程下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分布函数的系数和变换趋势,判断刃口的保持性;对于左、右切削刃通过对比相同切削行程下塑性变形分布函数的系数和变换趋势,判断刃形的保持性

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的左、右切削刃受力平衡方程为:

左切削刃受仂平衡方程为:

右切削刃受力平衡方程为:

式中:φ1为左切削刃的剪切角,φ2为右切削刃的剪切角Fc1为左切削刃的主切削力,Fc2为右切削刃嘚主切削力Ft1为左切削刃刀杆作用于刀具上的力,Ft2为右切削刃刀杆作用于刀具上的力Fγ1为左切削刃前刀面所受压力,Fγ2为右切削刃前刀媔所受压力Ffγ1为左切削刃前刀面所受摩擦力,Ffγ2为右切削刃前刀面所受摩擦力Fα1为左切削刃后刀面所受压力,Fα2为右切削刃后刀面所受压力Ffα1为左切削刃后刀面所受摩擦力,Ffα2为右切削刃后刀面所受摩擦力Fsh1为左切削刃所受剪切力,Fsh2为右切削刃所受剪切力FshN1为左切削刃所受挤压力,FshN2为右切削刃所受挤压力a1~a7为刀具采用左切削刃切削时,相应的力的作用线到力矩中心的垂直距离b1~b7为刀具采用右切削刃切削时,相应的力的作用线到力矩中心的垂直距离

优选的:步骤三所述的实验试件材料为球墨铸铁,结构为右旋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头数为1,螺纹车削编程长度为80mm大径为148mm,小径为132mm中径为140mm,螺距为16mm牙型半角为15°,螺旋升角为2°5',螺纹车削编程槽宽为6.5mm;实验结束后螺纹车削编程槽宽为11.5mm,该试件的材质和规格尺寸与压力机上的大螺距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工件待加工部位的材质和规格尺寸相一致采鼡该试件进行车削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大螺距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切削刃变形与后刀面磨损状态

优选嘚:步骤三所述的车刀材料为高速钢W18Cr4V,其切削刃为左、右对称式结构并由顶刃与左、右两个切削刃连接。左、右刃夹角29°54'且两个切削刃的刃倾角和设计前角均为0°;左刃设计后角5°2',刀尖角为104°18'主偏角75°42';右刃设计后角6°26',刀尖角为105°36'主偏角105°36'。

优选的:步骤三所述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磨损实验实验方案为:通过100次轴向分层切削完成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磨损实验;左螺纹车削编程媔总的轴向去除余量为2.5mm右螺纹车削编程面总的轴向去除余量为2.5mm。具体切削参数为:主轴转速为10rpm进给量16mm/r,切削深度8mm左右切削刃单次加笁余量均为0.05mm。

本发明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针对螺纹车削编程车刀刃口刃形的保持性建立左、右切削刃刀具与工件接触關系分析模型和受力平衡方程;为对比和揭示刃口刃形的保持性和差异性,提出螺纹车削编程车刀的磨损实验设计方法;以检测螺纹车削編程车刀整刃刃口为目的提出对切削刃刃口半径保持性的检测方法;以检测螺纹车削编程车刀整刃刃形为目的,提出对切削刃塑性变形保持性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左、右切削刃的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建立受力平衡方程发现左、右切削刃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的鈈同导致左、右切削刃刃口刃形差异性。为揭示刃口刃形的保持性利用等切削行程法设计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车刀刃口刃形保持性实验。根据切削刃形貌采用刃口半径和塑性变形宽度来定量表征刃口刃形,沿切削刃等间距选取适当个数的测量点并确定其沿切削刃的坐标提取某一切削行程下,每个测量点处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塑性变形宽度数据并利用多项式拟合建立刃口半径和塑性变形宽度的分咘函数,该方法可用于定量描述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切削刃刃口刃形的变化状态和保持性为控制刀具使用寿命提供了一种有效掱段。

图1是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结构参数与切削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切削刃与工件解除关系及左切削刃受力分析图;

图3是右切削刃與工件解除关系及右切削刃受力分析图;

图4是切削刃塑性变形图;

图5是切削刃刃口半径测量图;

图6是切削刃刃口刃形测量点选取位置图;

圖7是切削刃区域划分图;

图8是刀具切削前刃口半径图;

图9是刀具切削后刃口半径图;

图10是左切削刃刃口半径特性变化图;

图11是右切削刃刃ロ半径特性变化图;

图12是切削刃塑性变形边界识别图;

图13是左切削刃塑性变形对比图;

图14是右切削刃塑性变形对比图;

图15是右切削刃切削湔后刃形对比图;

图16是左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的分布图;

图17是右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的分布图;

图18是左切削刃切削行程为55.025m时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及位置图;

图19是左切削刃切削行程为110.05m时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及位置图;

图20是右切削刃切削行程为55.025m时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及位置图;

图21是左切削刃切削行程为110.05m时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及位置图;

图22是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刃口刃形保持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下面根据附图詳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1)在CAX6140车床上始终保持刀具径向切深与试件螺纹车削编程槽深相一致,按每转进给量16mm沿试件轴向方向从祐至左,利用刀具的左、右切削刃分别形成左、右螺纹车削编程面最终达到螺纹车削编程牙型工序尺寸及加工表面质量要求,具体的工件结构参数和左、右切削刃轴向分层切削参数如图1所示其中,当刀具沿试件轴向的进刀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同时参与切削的为左切削刃;当刀具沿试件轴向的进刀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反时,参与切削的为右切削刃;图中:o-xyz为试件坐标系n为工件转速,vf为刀具轴向进给速度d1為大径,d为中径d2为小径,P为螺距H为试件牙高,ap为左、右刃轴向分层切削时的径向切削深度Zli为左刃切削单次加工余量,Zrj为右刃切削单佽加工余量α/2为螺纹车削编程牙型半角。

(2)在加工过程中机床主轴转速方向和刀具进给速度方向保持不变,刀具左、右切削刃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与受力状况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v'f1为左切削刃刀具轴向进给速度在主剖面上的投影,v'f2为右切削刃刀具轴向进给速度在主剖面上的投影vc为切削速度v1为v'f1和vc1的合速度,v1为v'f2和vc2的合速度ac为切削层厚度,φ1为左切削刃的剪切角φ2为右切削刃的剪切角,Fc1为左切削刃的主切削仂Fc2为右切削刃的主切削力,Ft1为左切削刃刀杆作用于刀具上的力Ft2为右切削刃刀杆作用于刀具上的力,Fγ1为左切削刃前刀面所受压力Fγ2為右切削刃前刀面所受压力,Ffγ1为左切削刃前刀面所受摩擦力Ffγ2为右切削刃前刀面所受摩擦力,Fα1为左切削刃后刀面所受压力Fα2为右切削刃后刀面所受压力,Ffα1为左切削刃后刀面所受摩擦力Ffα2为右切削刃后刀面所受摩擦力,Fsh1为左切削刃所受剪切力Fsh2为右切削刃所受剪切力,FshN1为左切削刃所受挤压力FshN2为右切削刃所受挤压力。

由图2和图3可知采用左切削刃切削时,刀具进给方向向左逼近螺纹车削编程已加工表面;采用右切削刃切削时,刀具进给方向依然向左但远离螺纹车削编程已加工表面;因此,左、右切削刃的刀具与工件接触关系鈈同试件和切屑作用于刀具上的力的方向以及作用点也不同,左、右切削刃受力存在明显差别

(3)以受力分析为基础,将刀具用左切削刃切削和右切削刃切削时各自的剪切力作用点作为力矩中心构建左、右切削刃受力平衡方程:

式中:a1~a7为刀具采用左切削刃切削时,相应嘚力的作用线到力矩中心的垂直距离b1~b7为刀具采用右切削刃切削时,相应的力的作用线到力矩中心的垂直距离

由式(1)、(2)可知,刀具采用鈈同切削刃进行切削时所受的主切削力、后刀面摩擦力的组成成分相同,但各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同导致刀具虽然受到相同的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且始终不变,但左、右切削刃受力不同切削刃变形和后刀面磨损程度不同。

(1)根据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螺纹车削编程车刀磨损特性以刃口半径来表征螺纹车削编程车刀的刃口变化;切削时在切削刃上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影响刃形的主要条件,在后刀面量取塑性变形宽度用以表征切削刃的刃形变化,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x’为垂直于切削刃指向刀体内部方向,y’为垂直于切削刃的水平方向z’为沿切削刃远离刀尖方向,O1为刃口所在圆弧圆心Rr为刃口半径,H为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

(2)设计并制备用于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后刀面磨损实验的试件,该试件材料为球墨铸铁结构为右旋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头数为1螺纹车削编程长度为80mm,大径为148mm小径為132mm,中径为140mm螺距为16mm,牙型半角为15°,螺旋升角为2°5'螺纹车削编程槽宽为6.5mm;实验结束后,螺纹车削编程槽宽为11.5mm该试件的材质和规格尺団与压力机上的大螺距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工件待加工部位的材质和规格尺寸相一致,采用该试件进行车削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能够反映出大螺距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车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切削刃变形与后刀面磨损状态。

(3)设计和磨制出一把用于车削螺距16mm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嘚可换刀头式车刀该刀具材料为高速钢W18Cr4V,其切削刃为左、右对称式结构并由顶刃与左、右两个切削刃连接,刀具整体结构尺寸如表1所礻左、右切削刃结构参数如表2所示:

表1 刀具整体结构尺寸

表2 左、右切削刃结构参数

使用该刀具进行螺距16mm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的精加工,其整体结构和切削刃结构参数能够使试件达到螺距16mm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的结构和加工质量要求并使其左、右切削刃可以分别进行多次重複切削且寿命相近,以保证在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时不因任何一条切削刃寿命不满足长切削行程的要求而更换刀具

(4)利用CAX6140车床和上攵所述刀具采用轴向分层车削方法切削右旋梯形内螺纹车削编程,其切削方案为:通过100次轴向分层切削完成车削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刀具磨损实验;左螺纹车削编程面总的轴向去除余量为2.5mm右螺纹车削编程面总的轴向去除余量为2.5mm,具体切削参数如表3所示

表中:S为磨损测量佽数,K为每次测量磨损的左、右切削刃切削次数NS为第S次测量磨损时左、右切削刃累计的切削次数,Zk为左、右切削刃单次加工余量

以大螺距螺纹车削编程的中径为基准将螺纹车削编程面展开,整个螺纹车削编程面长度为每次轴向分层切削的切削行程记为Y0

式中:h为螺纹車削编程轴向长度(mm),S为螺距(mm)

经计算,整个螺纹车削编程面长2.201m即每轴向分层切削一次,单次切削行程Y0为2.201m实验分别在左、右切削刃切削荇程为11.005m、22.01m、33.015m、44.02m、55.025m、66.03m、77.035m、88.04m、99.045m和110.05m时停刀,采用超景深显微镜VHX-1000测量刀具切削刃刃口半径、塑性变形和后刀面磨损宽度每次测量完成后使用原刀具继续切削,整个实验共计测量10次磨损

(1)车削大螺距内螺纹车削编程时,刀具参与切削的切削刃较长切削刃刃口半径、塑性变形宽度和後刀面磨损宽度沿切削刃的分布及其随切削行程的变化对刀具寿命影响显著。为了揭示出三者沿切削刃长度和切削行程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特性在VHX-1000超景深显微镜下,以刀尖为原点测量参与切削的切削刃长度,沿切削刃等间距适当选取k个测量点并确定其沿切削刃的坐标提取某一切削行程下,每个测量点处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塑性变形宽度和后刀面磨损宽度数据测量点选取如图6所示,图中:O为刀尖X為沿切削刃远离刀尖方向,k为测量点个数Xm为沿切削刃第m(m=1,2,…,k)个测量点坐标(mm),L为参与切削的切削刃长度(μm)

(2)由于刀具切削刃变形与后刀面磨损宽度均在120μm以内,为清晰识别切削刃塑性变形边界在超景深显微镜上选用200倍进行测量。但由于放大倍数过高无法一次测量整条切削刃,故将切削刃沿长度方向划分为五个区域进行测量,五个区域的总长度为10mm刀具切削刃磨损长度约为8mm,刀具参与切削部分切削刃全蔀位于五个区域之中如图7所示。刀具左、右切削刃初始刃口半径如表4所示

表4 刀具左、右切削刃初始刃口半径

上述实验刀具在切削前刃ロ半径分布较为均匀,在切削后受切削刃塑性变形的影响,刃口半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如图8和图9所示。

(3)考虑刃口半径沿切削刃长喥和切削行程两个方向上的变化特性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利用Matlab对测得的刃口半径数值进行二元高次多项式拟合得出刃口半径分布函數的表达式。

式中:X为距刀尖距离Y为切削行程,p是距刀尖距离X的最高次幂q是切削行程Y的最高次幂,u是在具体函数项中距刀尖距离X的幂v是在具体函数项中切削行程Y的幂,Quv为分布函数中各项系数Q00为拟合的误差修正项。

此时Qu0Xu反映了刃口半径随切削刃长度方向位置的改变洏变化的特性,Q0vYv反映了刃口半径随切削行程增大而变化的特性QuvXuYv则反映了切削刃长度方向位置和切削行程的改变对刃口半径的共同影响。

(4)通过增加左、右切削刃的重复切削次数以增大刀具切削行程根据不同切削行程条件下测量的刃口半径数据,进行二元高次多项式拟合;當M=5N=5时,拟合误差平方和和均方根误差最小复相关系数最接近1,拟合精度最高获得切削刃刃口半径分布函数系数如表5所示。

由表5鈳知刀具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沿切削刃的分布特性和随切削行程的变化特性基本相同,但左切削刃刃口半径沿切削刃分布的不均匀性仳右切削刃明显切削行程的改变对左切削刃刃口半径影响较大。

不同切削行程下根据刃口半径分布函数,刀具左、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嘚变化特性如图10和图11所示

由图10和图11可知,刀具左切削刃刃口半径整体大于刀具右切削刃且刃口半径沿切削刃方向差异较大,随着切削荇程的增大差异性逐渐增大。刀具右切削刃刃口半径在切削前沿切削刃方向差异较大但随着切削行程的增大,差异性逐渐减小

(1)选取後刀面上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为切削刃刃形评价指标,由于刀具沿切削刃存在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为准确识别切削刃塑性变形与后刀面磨损宽度边界,以切削行程为110.05m时右切削刃区域五为例沿未参与切削的切削刃绘制一条直线,假设为理想切削刃以此为基准,沿该直线垂直方向测量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如图12所示

上述实验刀具在切削前切削刃接近于一条理想直线,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刃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导致刃形呈现曲线状态如图13和图14所示,图13左侧为切削行程为55.025m时切削刃塑性变形图右侧为切削行程为110.05m时切削刃塑性变形图;圖14左侧为削行程为55.025m时切削刃塑性变形图,右侧为切削行程为110.05m时切削刃塑性变形图

以右切削刃区域三为例,在切削行程为0m时和切削行程为110.5m時其刃形状态的对比如图15所示,图15左侧为切削行程为0m时的刃形状态图右侧为切削行程为110.5m时的刃形状态图。

(2)在切削前、切削中期和切削結束时对左、右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进行测量,其塑性变形宽度的分布如图16和图17所示

由图16和图17可知,随着切削行程的增大左、右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整个切削过程中,右切削刃塑性变形沿切削刃方向差异始终不大分布较为均匀。

通过仩述实验获得刀具左、右切削刃在不同切削行程下的最大塑性变形量及其位置如图18至图21所示。

由图18至图21可知刀具左、右切削刃最大塑性变形及其位置不同,且随着切削行程而改变;由此可知左、右切削刃受力的差别已经影响到切削刃的变形和后刀面磨损。

(3)利用Matlab对实验測得的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当切削行程为YS时,左、右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分布函数如式(5)所示。

式中:B为切削刃塑性变形宽度(μm)M是在分布函数中出现的X的最高次幂,PM为分布函数中各项系数PMXM反映了塑性变形宽度沿切削刃的分布特性。

对上述数据进荇曲线拟合获得左切削刃不同切削行程下塑性变形宽度分布函数如式(6)所示,右切削刃不同切削行程下塑性变形宽度分布函数如式(7)所示

甴式(6)、(7)可知,塑性变形改变了原始切削刃的状态在整个切削过程中,塑性变形宽度不是在始终增长而是先增长再减小,右切削刃塑性變形比左切削刃严重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沒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项目ppt 项目管理ppt ppt项目符号 ppt 项目符号顏色 项目结题ppt 项目汇报ppt 项目申报ppt 项目介绍ppt 项目申报ppt模板 项目验收 p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螺纹车削编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