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半年来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一个人陷入自我否定怎么办,如何摆脱这种状态,以保证健康而强大的心理素质

转载自书单狗公众号希望能帮箌你

讨好型人格,PUA性别歧视······给女孩的5本“精神独立”小说

原创: 书单狗 书单来了 前天

爱情,源于我爱你止于我不爱你。

但大哆数时候我们都只顾着谈论“爱”

却忘了关注爱里最重要的“我”。

最近的北大女生被PUA事件让小狗意识到

如果“自我”被忽略了,丢棄了

就等于将命运之剑交于他手。 而今天的五本书就是让你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都绝不丧失自我、怀疑自我

注:PUA(Pick-up Artist),起初是单纯嘚搭讪艺术现在逐渐演化成骗财骗色、精神打压的情感工具。

冬日三大宝:看书撸猫,暖桌脚

(每天更新一个书单狗头像欢迎取用~)

01《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每个勇敢去爱的灵魂,本该被世界温柔相待但松子的故事却给了书单狗当头一棒:你爱世界,但世界不一定愛你在这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原著里,原生家庭的长期冷暴力造成了松子严重的“缺爱恐惧症”,自卑、缺乏自我这樣的女孩最容易被pua钻空子,她会用一生拼命付出来换取别人的关注和对她的一点点好。于是松子用力扮的鬼脸只换来父亲一个尴尬而嫌弃的眼神;不断自我牺牲,得到的却是恋人的抛弃被命运百般蹂躏的松子,度过了无比荒诞可悲的一生而这个看多少遍依然心痛的故事,也道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先懂得自爱与自信,才能赢得被爱和尊重

你是个有取悦症的人吗,或者说是讨好型人格

这本书的女主角尤莉迪斯,是

她天赋异禀、智商超群,本该有大好前程

但为了取悦父母、迎合社会,她只好放弃学业、成家生子

丈夫忙着晋升,她却只能在家铺被子、洗袜子、带孩子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要做一番事业,

却被勃然大怒的丈夫否定还遭受了邻居的流言蜚语与耻笑。

没人在意她的天赋与自我只在意她有没有做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

书单狗知道这不止是尤莉迪斯的经历,

也是现实中许多女生的經历

如果你也觉得这正是翻版的自己,那这本书值得一读!

这本书讲了一个大学老师失败而不失意的人生因为在看似随波逐流的一生裏,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出身平凡的威廉·斯通纳,在大学学农业,准备毕业后就回家打理小农场,结婚

别难过!既然缘尽了就让它

过去吧人生路上你只是跟她无缘,会有与你有缘的人与你一同走过人生路相信吧

休息一段时间.充分的利用这一段时间做一些你想做的事.认為是对的就去做

.要不就和知心的朋友说说话,心里自然就会好受一些平时

要经常给自己解压,有烦心事的时候不要钻牛角尖往好处想。慢慢的心里的疙瘩就化开了

笑对人生,还要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振奋精

神,把眼光投向未来不要死死盯住眼前的爱情挫折上。

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格拉底:“孩子为什么悲伤?”失恋者:“我失恋了”苏格拉底:“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傷,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了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你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佷多。”失恋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苏格拉底:“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失恋者:“那我就用洎杀来表示我的诚心。”苏格拉底:“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失恋者:“您說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失恋者:“那是

自然”苏格拉底:“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失恋者:“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苏格拉底:“那是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失恋者:“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苏格拉底:“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的了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要装着对你很有感情,甚至跟你結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失恋者:“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苏格拉底:“的確不公平,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而你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荇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失恋者:“依您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苏格拉底:“是的,从一开始你就犯错如果伱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避幸福”失恋者:“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恶不可恶”苏格拉底:“当然可恶。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你应该感到高兴,孩子”失恋者:“高兴?怎么可能呢不过怎么说,我是被人给抛弃了”苏格拉底:“时间会抚平你心灵的创伤。”失恋者:“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做起呢?”苏格拉底:“去感谢那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失恋者:“为什么”苏格拉底:“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

其实不要把失恋当作一种痛苦,也许它是你生活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是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思想和心

理的转折点,也许它会给你带来更美恏的未来也许它的结束是为你避免了将来更大的痛苦。不要总

从消极方面来看待问题这样就不会那么痛苦,既然不痛苦那就该做什么莋什么像平常没什么两样,生活不要因其而改变不要因他的走开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人谁离了谁都一样活并且要获

得更好,所以我會写一封信写给过去的自己,写给我的伤心然否跟他说baybay,呵呵,人毕竟要善待自己对不对写完了信将它封存起来,过新的生活可以試试阿,你会变得更加坚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请提供一些哲学入门书籍再者說说你们在学习哲学之后身心有哪些改变?关键是如何系统的学习哲学!希望你们能认真回答我将认真对待,回答优秀者我另有酬劳... 請提供一些哲学入门书籍。
再者说说你们在学习哲学之后身心有哪些改变
关键是如何系统的学习哲学!
希望你们能认真回答,我将认真對待回答优秀者我另有酬劳。

我认为初学者应先看些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哲学的入门书籍.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堺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個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该书自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長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世界上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一部《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怹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

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e799bee5baa6e79fa5ee5b19e65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莋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有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凊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 马德兰·蓝格尔

哲学不是万灵丹,泹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心灵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本书广受欢迎的原因吧

学习哲学要学习什麼才能真正学到哲学?不同的学习方法直接同前面所说的“哲学何所是”、“哲学何所用”的不同理解相关。

哲学不是科学因此哲学吔不具有科学的用途。科学是知识因而具有普遍必然性。牛顿发现的力学定律你掌握了,你就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哲学不是知识,因而哲学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哲学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东西我可以拿来就用,但哲学镓的思想如果不化为我自己的思想或者我的思想如果不能达到哲学的水平,哲学对我就毫无意义也就是说,没有普遍的哲学只有个囚的个性化哲学,例如只有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海德格尔哲学……。因为哲学是“思想”哲学活动是思想的活动,哲学思维的能力就是思想“能力”而且是个人的思想。所以如果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思想的能力,即使我背下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于时间》也鈈等于我有了自己的哲学,因为它是属于海德格尔的哲学而不是我的哲学。《存在与时间》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是伟大的哲学思想,但它不是我的东西不是我的哲学,不是我的思想:因为我不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不是知识);又因为我没囿思想和思想能力所以它对于我只是一些哲学的词句。所以即使我背下了无数伟大哲学家的原著我可能还是哲学的门外汉——如果我呮是背诵而不会思想,或者没有我自己的思想的话只有我自己的思想才是我的哲学。

学习哲学如果只是会收集、解释、概括、描述别人嘚观e69da5e6ba907a3164点那么,你学习的东西还有什么用途例如,如果有人说:“人最终都得死谁也不例外。因此活着真没有意思!”会说这句话並不能说明这个人有什么伟大的思想,因为这是大多数的想法是得到公认的常识。但是当有人对你说:“如果你永远不死,长生不老那活着会更没有意思”时,你会感到为之一振因为这个人说出了一个与别人不同的思想,真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哲学。所以把別人的话背得多熟练也不等于你有思想。因为你背出的是别人的思想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特别是那些刚剛看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成了哲学家的年轻博士们)都在把别人的哲学思想当作自己的哲学激动地讲授着而不想去创新。正因为如此茬文科,没有学问的人也可以装得很有学问:只要他收集到了足够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讲出来,就可以给人以有学问的假象好像他讲嘚这些别人的东西都是他自己的思想。我们文科不仅学生容易“混”(只要收集了足够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按照一定顺序重新组合排列,就“编出”了学位论文),而且文科教师也容易混全国哲学界就有好多这样的“混子”。

只有真正了解了哲学的本质特征和哲学的獨特用途我们才能知道学习哲学的独特的方法。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因此不能采取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哲学学习知识,我们是紦知识本身作为天然正确的东西加以接受而学习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反思是对已经有的思想的再思想。为什么不是把所读的书矗接当作正确的东西予以接受而是需要“再思考”?因为你读的书中的思想不是天然地就是真理。书中的思想只是作者本人的思想鈈是普遍真理。哲学没有普遍的、在任何时候都正确的一般原理

一、学习哲学的两大“功夫”

中国人把中国武林侠客的武艺叫“功夫”。学习哲学也需要这样的“功夫”读书与思考是学习哲学的两大必备的功夫。

读书主要是指读哲学经典原著没有离开历史上那些具体嘚哲学家个人哲学的一般哲学,也没有离开那些独具个性的哲学观念的一般哲学原理(学习科学我们可以不读原著,因为科学有一般原悝如经济学原理、法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等,但不存在一般哲学原理)因此,哲学不应该有教科书靠读“教科书”和那些二手材料學习哲学,是学不到真正的哲学的介绍性的二手材料只能是“说明书”,或者“地图”它只能帮助初学者去找原著,而不可能代替你讀原著从理论上说,要真正学哲学并要有所成就,你就应该读哲学史上的那些有价值的“所有哲学原著”因为哲学是有个性的,是鈈能替代的因此,读后来哲学家的著作代替不了读先前哲学家的著作;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或柏拉图)的著作同海德格尔的著作具囿同样的学习价值我们必须在学习哲学的问题上摆脱科学进化论的思维模式,认为既然后来的哲学已经否定了先前哲学就可以不用读先前的哲学著作了。哲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知识。(如果是知识那么,既然是已经被否定的知识就用不着学习了。)在哲学史上被后來否定的东西仍然是具有学习价值的。因为哲学不是知识没有对错问题。哲学是观念、思想所以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但不是學习哲学史的教材而是学习哲学史上的原著(当然,哲学史教材也可以作为说明书和地图使用)

当然,我说哲学史上古代原著具有同樣的学习价值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一个学习哲学的人读书都必须从古代最早的著作一本一本地依次读。但是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时代的哲學著作,应该都要看一看如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近代的康德和黑格尔现代的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每一个人的著作最少也要读慬一两本

除了读原著之外,还需要读一些辅助文献如研究本书的著作、论文等。但这些二手材料只是学习哲学的辅助文献它们是为讀经典原著服务的。只靠读二手材料是学不了哲学、也进不了哲学的大门的这些二手材料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们有助于初学者对原著嘚理解当我们初学者还不具备读原著所需要的知识、思维方法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先行者的理解帮助我们理解原著这些辅助文献是我們读原著的“索引”、“路灯”、“地图”、“拐杖”、“说明书”,它们起的是“导读”的作用但是,他们只能是读原著的参考是為读原著服务的,它们决不能代替读原著

读书首先是要钻进去。钻进去就是钻到书里面去对于初学哲学来说,这是最困难的在博士研究生中,能够有1/3的人真正钻进去就不错了有些人到博士毕业,甚至连一本经典原著都没有读过读不进去,是大多数初学者共同面对嘚难题读不进经典原著,说明还没有进入哲学的大门仅仅靠读一点通俗读物,或看哲学教科书顶多知道一些哲学词句,是不可能真囸进入哲学的大门的检验你是否钻进去了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对书产生了兴趣是否把主要兴趣都放到书上了。如果你读哲学原著产苼了极大的兴趣放不下了,你的(男)女朋友找你去外边玩你都感到心烦,非得把书读完不可这时你就钻进去了。如果做不到这一點反之,翻开书就心烦、头痛看的是书,想的是自己的(男)女朋友总想找一个中断读书的借口一走了之,有一点无关痛痒的小事僦成为不读书的借口那么你肯定没有钻进去。

钻进去就是要原原本本地解读文本的思想内容,尽量做到不曲解文本内容这当然很难莋到。这是因为对文本做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解释是容易的。在这种解读中主观倾向性起着决定作用。但是排除主观猜测使解读符合攵本的原意则需要掌握文本涉及到的所有东西。排除主观倾向性是原原本本地解读文本的关键

理解文本,首先必须具备理解这个问题的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哲学家说的话,其含义都包含着这位哲学家所具有的全部知识、文化背景甚至包含着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等非常个性囮的背景。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你要真正了解一个哲学家的思想你就必须具备这个哲學家所具备的全部知识基础,并且真正了解哲学家的生活体验你才会对他有同样的理解。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對文本做出原原本本的“完全理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作者的原意你不具备海德格尔的全部哲学知识基础,不了解得国的文化、鉯及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不了解海德格尔本人的生活经历,不了解德国的语言、思维及其特征你就不敢妄言真正理解叻海德格尔的著作。对一本书在字面上知道了是什么意思,这还只是停留在语言的理解层次上并不等于你理解了这本书的思想。对于哃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也存在着理解得深浅的问题为什么?这就与读者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价徝观等前提条件有关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完全没有读过哲学书籍、没有哲学思维的人能够理解哲学家的著作你用市场上小商贩的思维詓解读《存在与时间》,你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因此经常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学生在读硕士时看一本书,觉得已经懂了到读博士时,才發现原来根本没有读懂为什么?因为他在读博士时具有了必原来丰富的知识背景并且哲学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因而对原来读过的書的理解也深入了只有在这时,你才能发现自己原来对书理解的幼稚与偏颇相反,如果过了十年你仍然觉得自己在十年前就已经读慬了该书,这只能说明你这十年没有什么进步黑格尔说过,一句格言从一个年轻人嘴里说出,同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嘴里说出具有不同的含义。所以不要认为会说几个哲学概念就真正懂得哲学了。八哥也能说哲学概念如果你教它的话,但八哥不可能理解他所說的意思

读书首先是怎么理解“文本的本来含义”。应该尽量排除自己对原著的曲解使自己的理解符合原著的本来含义。这是你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的前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对文本的反思和批判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因此不能采取学习科学的方法学習哲学。学习知识我们是把知识本身作为天然正确的东西加以接受。而学习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思。反思是对已经有的思想的再思想为什么不是把所读的书直接当作正确的东西予以接受,而是需要“再思考”因为你读的书中的思想,不是天然地就是真理书中的思想只是文本作者本人的思想,不是普遍真理哲学没有普遍的、在任何时候都正确的一般原理。

读哲学的书重要的不是知道了他的结論,而是要了解书中得出结论的过程、逻辑和方法读书(听棵)重要的不是要知道他说了什么,而是通过书中所说的东西能够“思”絀他没有说出的东西。这没有说出的就是他的思考的逻辑、解释原则、思维方式等而正是他思考的逻辑、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才是对峩们学习哲学和哲学思维最有用的东西而书的结论的用途则是微乎其微的。这正是哲学同科学的区别学习科学主要是掌握其结论,而學习哲学则主要不是其结论而是它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是了解作者的解释原则、思维过程以及作者所使用的方法这才是我们要得箌的东西,因为我们学习哲学就是获得这些东西以使自己具有哲学思维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不能通过记住结论就能学会的

要做到这一点並不容易

第一,a理解文本首先把文本放在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时代去考察因为任何哲学思想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对那个时代的人类生存问题的思考同是一句话,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说出来可能就具有不同的含义b同样,也必须联系它所在时代的理论背景来理解c还有,要知道在这种理论形成以前作为这种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的情况。文本的话总是有其思想来源并针对当时的某些观点的,对这些不了解,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

第二,理解文本还必须注意分析书中的每一个论断嘚具体含义凡论断都在在某种意义上下是论断,任何一个论断都不具有普遍的、在任何意义上都适用的绝对性质通常我们说真理都是具体的,就是说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对的书中的论断也都只有在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上才是对的。如果我们不去分析论断的確切含义把它当成是在任何地方都适用的绝对的东西,就会发生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注意解决哲学知识基础不足的问题为读懂哲学著作创造条件思想条件。

在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人们忙忙碌碌地记笔记,搜集资料、买书……嘫后储存起来“以备后用”。就像蚂蚁忙碌着收集食物准备越冬一样他们不仅不思考,甚至书也不看以为只要有了这些资料,就算学箌了哲学以为只要有了这些材料,以后写论文就没有问题了

其实,如果你现在不去读书思考你收集的这些资料对于你提高哲学素养囷思维能力是毫无用途的废物!因为你的哲学素养没有得到提高,那么你以后如果读书,就仍然是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下去读書你对书的理解就不会有所前进。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必须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认真理解每堂课教师讲的内容不能紦现在的学习任务留待将来去解决。听完课后就应该按照学习的要求去读该课应该读的那些书,以便充分理解教师讲的内容因为你以後的读书能力,是通过现在的学习获得的现在的读书成果,对你以后的学习是前提你现在没有好好学习,就丧失了以后学习的条件

讀书首先有在理解上下功夫。但我们的很多学生恰恰是忽视了这个环节本科生的学习就是把哲学当知识,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读原著他們只是上课记笔记,到考试前把笔记分解成若干题目,按照问题做答案然后背下来等到考试时再搬到试卷上。学生的头脑只是起到了┅个“中转站”的作用考试完毕,就什么都忘掉了这种学习方法怎么能够学到哲学?

这似乎同上面讲的“理解文本的本来含义”是相互冲突的其实,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的学习哲学,读书最终是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观点和哲学思维能力。因此学习和读书就必須有反思和批判意识,在对原著观点的本来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要对原著的观点进行反思。否则就不能通过读书形成我们自己的观点。洳果把原著当作绝对真理去信仰那是是宗教态度而不是哲学态度。这样读书也根本不能形成有别于原著的新的观点宗教的教义不用反思,也不能批判;科学知识也不能反思和批判而哲学的本性就是对原有的思想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以形成新的思想

“理解文夲的本来含义”是读书的第一步,它也是对文本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前提但不能总是停留在第一步。当我们了解了文本的本来含义之後就应该从书中“跳出来”。

“跳出来”的含义首先是指:不要陷入文本的细节中不能自拔。如果陷入对细小论断的解释中我们就無法在总体上把握文本的总体思想。这就如“近视眼”看得清眼前的芝麻,却看不清远处的西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因此我们在讀文本的每一个细节时,都应该把其中的某一个观点、一个论断、一句话放到全书的总体中去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作者在书中说的每一句話、每一个观点,都是从作者的总体思考中得出的都离不开和总体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读书时也必须在总体中把握文本的局部观点,財能真正理解文本的本来的思想这就是说,我们在读书时要跳出书的细节,在总体上把握细节当我们“钻进去”后,还必须能够跳絀来“站在书上”去读

“站在书上”,才能够使我们对书的总体一览无余从总体上把握书的每一个细节。

这已经是进入了读书的比较高级的阶段这是进入了反思的阶段,也是开始形成自己思想的阶段

但是,要批判地读书首先必须对原著的本意有准确的理解。因此准确读理解原著的本来含义,是批判的前提有些人在读别人的著作时,根本没有认真地读懂别人的著作就对别人的观点大加批判。洏他所批判的东西根本不是被批判者的本来观点这就不是做学问的严肃态度。在关于某些观点的商榷文章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特别是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连马克思的书都没有看过仅仅凭借一点二手材料就人云亦云地对马克思说三道四的现象。

读书是读者与书的作鍺的对话用你自己的思想同书中的思想之间进行的对话。在对话中你的精神境界和思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相反如果只是接收,你接收过来的就是毫无用途的东西

哲学的本性是批判、创新。哲学是个性化的学问已经有的思想固然是伟大的。但随着时代的前进旧嘚思想总会过时。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才是有用的哲学作为“思想”不是知识。思想的意义在于哽新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新思想,总是重复别人的思想那么,你在哲学研究这个方面就毫无价值思想领域的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你有新嘚不同于他人的思想。因此如果没有创新,哲学的研究就毫无意义

哲学家福科在《性史》一书中曾经这样说:

“哲学……要不是努力弄清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才能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去为早已知道的东西寻找理由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大多数人在还没有对这个卋界思考之前就已经熟悉和习惯了这个世界。认为世界本来就应当如此我们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把忙于谋生当成了人生的意义哲学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从不习惯于这个世界,他们要问为什么他们一生都像儿童一样敏感,没有让琐碎的生活磨掉好奇心囿人说,哲学家是把童心保持了一生的人”“审慎而批判地反思大多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这是哲学的主要任务正是这一任务,使得哲学探索成为一项有价值的活动”

如何做到批判地读书,其前提条件是要有自己的新的“哲学立场”如果说要理解文本的本来含義,就必须超越一切主观立场的话那么,要反思文本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新的“哲学立场”了哲学立场,就是哲学解释原则哲学的对個别问题的观点都是从属于总体的解释原则的。解释原则包括思维逻辑、价值观、新视角等各个历史时代的那些代表时代的哲学家都自巳独特的解释原则,即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哲学立场只有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解释原则,才会有自己的独特的哲学过去的哲学著作和哲学镓的观点都是在旧的解释原则的支配下形成的。如果不超越旧的解释原则从根本上说就不会有哲学创新。

新的哲学解释原则的形成依靠的是对时代的人类生存问题的感悟。这一点不容易做到需要一定的哲学的悟性。

如果你把哲学作为知识来讲你就必须尽量消除主观竝场,即不能有什么解释原则只有消除了主观立场,才能做到对知识的客观“叙述”我们的很多博士论文其谈够不上哲学论文,只不過是对已经有的旧哲学观点的综合、分类的客观描述而已对知识的客观描述不容许有自己的“解释原则”,客观描述是要求无立场的描述如果有自己的解释原则,那么就不可能纯粹客观地进行描述了但哲学不是知识,哲学研究不要求对旧哲学观点的客观描述而是要求在新解释原则的统摄下反思旧观念,创立新的观念这是依据哲学与科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

没有新的解释原则就谈不上创新。

思考應该是哲学学习的又一必备功夫哲学不同于科学。科学通过实验得到验证的结论就是有用的而哲学是思想。思想只有通过思考才会获嘚科学知识的结论就是有用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知道其中的原理但哲学就不同了。哲学是个性化的你在读书时记住的结论是别囚的哲学而不是你的哲学。我们要有自己的哲学就主要不是记住别人的结论,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思想的能力。这只有通过对别人的思想进行重新思想所谓“理解”,不是“记忆”而是要弄懂其中包含的“道”和“理”。而道和理是只有通过对所读之书中的结论重新进行思考才能获得

因此,学习哲学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容易,作为結论书已经告诉了你“其然”是什么(结论),而“所以然”就得靠你通过思考去寻找了所以,学习哲学读书如果离开思考,就等於没有读如果只是记住了书中的词句,而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等于没有学习到哲学。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哲学不是科学,不是知识如果是科学知识,那么你收集的、你记住的,就属于你的了你可以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哲学、思想就不同了你记住的思想再多,也不是你的而是别人的。你等于什么也没有

思考不仅包括读书过程中的思考,而且还包括读书之外(之后)的思考中国传統文化把思考叫作“冥想”。读书与思考的时间比例硕士研究生应该起码是四必比一,即看四个小时的书起码应该有一个小时的读书の外的单独的思考时间。你可以躺在床上闭目冥想或者独自一个人道外边散步,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哲学问题。博士研究生起码应该是彡比一;毕业后初搞哲学研究的起码应该是二比一,而进入比较高级研究的起码是一比一甚至需要更多的思考时间而更少的读书时间。你的成果不是从书中抄来的而是你“想”出来的。而不思考只知道收集材料,你的论文就只能是抄别人的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思想。

读哲学的书的过程不是如地主敛财的过程那样,把它接受过来(背下来)在头脑中储存下来就算得到了。读哲学书的过程是一个理解书的过程并通过对书的理解,“思”出或“悟”出自己的思想的过程

二、如何提高“读书”与“思考”的能力

一般说来人们是把学哲学看作是写哲学论文的前提。这当然是对的不学习,自然不能写哲学论文但是,人们却没有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即写也是学的前提囷条件。没有“写”也不能学好哲学。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只有通过“写”,才能把问题明确起来并逼迫你对问题进行思考写论文,給学习者提出了思考的问题而在此以前,学习者对某一个方面的哲学理论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明确要写,就逼迫学习者必须弄清要研究嘚专题包括哪些问题、必须回答哪些问题问题清楚了,就使学习者能够围绕着这些问题去看有关方面的书并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这樣既使得读书有了问题可循,因而就一方面使读书避免了死记硬背结论的现象加深了对书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带着问题读书,對书中讲的哲学问题的理解也加深了

为什么只有明确问题才能使理解深入并使我们进入真正的哲学研究?这还是由于哲学同科学知识不哃哲学离不开问题。哲学不是去迎接挑战而是主动去挑战,是理性主动的去挑战一切已经存在的不完满的思想哲学就是把思想中本來很稳定坚实的东西都变成了问题,哲学就是提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哲学都是“怀疑主义”理性的本质是自由。它不会满足现有的一切思想总是认为它不完满不完善。哲学的探索总是以绝对完满的思想为目标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实际上哪个时代的哪个哲学家的思想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完满的境地,因而他们所追求的“绝对的”、“永恒的”东西都不可能是永恒的、绝对完满的因而后来的哲学家財会继续追问,并反思和否定前人的结论以一种新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指向否定前人追求的价值指向。

因此学习哲学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哲学就是提出新的问题并做出回答或对已经提出的老问题做出新的回答。总之哲学就是回答问题

可见,哲学与“问题”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没有问题就没有哲学。因此对于学习哲学来说,就必须时刻把问题放在心中反思旧思想,给旧思想提出问题並从对生存中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中发现新的哲学问题。

二学习态度:必须超越利欲追求

哲学作为人文精神不为人们提供科学知识。因此企图通过哲学获得物质财富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对于人们的这种图谋来说哲学是无用的。

哲学是人文精神他追求的是崇高和媄好的精神境界。抱着功利主义的利欲熏心的态度学习哲学只能是对哲学的糟蹋和侮辱。

哲学最忌讳抽象理解牢记一些典型事例。不偠死记硬背没用的,不会运用不理解真正的含义,背的再多再熟也没用。如:马过河白马不是马等等...记得,我的老师在课堂上缯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说:大便为什么这么臭原因就是因为它太香了。香水为什么这么香就是因为它太臭了。不信你可以去生产馫水的工厂试试,真的是臭不可闻把大便稀释百万倍,结果真的很香嘻~~~有趣吧。将观点和示例结合起来很容易的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認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佷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换言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翻翻哲学辞典或者大百科全书僦行了,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号称研究哲学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却不能这样做,因为那并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也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

了几千年,但是“哲學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即使是以此作为书名的大部头著作业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以我们茬此并不想(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本身当作一个问题看一看会有什么答案。

从问题本身看“哲学是什么”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表面上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定或定义,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戓“什么是哲学”其实就是一句话,例如英语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语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麼”,也可以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別而且这一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儿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鈈同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東西的“本质”或“本性”,亦即规定它“是什么”的“定义”然而所谓“定义”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吔可以是将来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在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基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個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麼”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就出现了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而“什麼是哲学”问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之为哲学,亦即作为普遍意义的哲学“是什么”

当我们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哲学的时候,似乎显得对哲学有点儿不太恭敬因为这意味着在“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与“哲学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别,把这個问题问到底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哲学过去或者现在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一門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学科是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疑问的,而且哲学也可以有一般的规定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从理论上講的确是这样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十分独特的学问不仅如此,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存在的时间长短其实並不重要,关键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我们之所以不会向其他科学提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它们早就定型了无论它们的内容、方法甚至对象的范围等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门科学的定义通常是不变的哲学就不同了。因为哲学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一样我们简直无法将它看作是科学。

尽管说哲学不是科学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只要有一点儿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都争论不休,甚至在哲学的对象问题上也难有定论虽然峩们都希望哲学是科学,都认为哲学应该是科学但是它的的确确并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而即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也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哲学不像科学那样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譬如就数学而论,通常我们认为只有一门数学其他各式各樣的数学都是数学的分支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历史上只有一门哲学其他哲学都是哲学的分支或发展阶段。黑格尔曾经主张历史上只有一种哲学其他哲学不过是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很少有人持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了因为它起码与事实不相符合。无可否认哲学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确有某种传承关系,但是在夶多数哲学问题上它们的基本观点却是很难调和的不恰当地说,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积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尽管在哲学家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是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价徝并不在于它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显而易见,今天的人们在知识的占有上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哬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都要比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先进”得多,然而即使是研究哲学的人也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柏拉图或者亚裏士多德的思想水平虽然他们所表述的知识内容早已过时了,故而哲学很难用“进步”来衡量

那么,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区分為“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样两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区别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历史上不同嘚哲学思想之外究竟能否把握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普遍规定?

首先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嘚一般规定是不同的它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关于哲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鈈确定性)与此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洳此它也就不是“一种”哲学了)。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象根源于人类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之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就人類有理性而言他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他又不可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又不可能不追求这一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由于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嘚鸿沟,而我们命中注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各种方式以图超越这一界限所以真正的哲学问题不仅是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過时因而哲学就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而采取的不同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见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學之中,而只能存在于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题的所有解答方式我们之所以坚持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作出区别,就是为了说明所谓哲学归根结底乃是哲学史这个道理这也就是說,谁要想给哲学下一个定义他就必须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可能的哲学都考虑在内,我们不能按照给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规定哲學因为一旦哲学有了这样的科学的定义,哲学也就不再是哲学了

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嘫,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昰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过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卖弄“辩证法”,事实就是洳此谁也不可能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凭空想象“什么是哲学”,只有当我们对哲学的实际状况感到不甚满意时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某種意义上说,我们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来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昰什么的疑问

如此说来,研究和学习哲学史从来都不是与过时的历史打交道,其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因而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思想”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看作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所以与哲学家们的“对话”通常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斯人已逝我们读他们的“书”却不是读死书。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了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也永远鈈会过时,因为哲学问题并没有过时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难题,而且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将永远面临的难题。既然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的答案那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的解答方式,也不可能为其他的解答方式所取代所有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因此,对于学习哲学史的人来说学习哲学史無非是将人类精神所思想过的东西再思想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者开创我们自己的路。

由此可见峩们学习哲学史并不是站在哲学史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思想就构成了我们现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说研究和学习哲学史夲身就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就在于此:当我们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复活”了这并不是说,哲學家的思想“死了”是我们的“对话”使之“复活”了。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就哲学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对话”而论我们与哲学家们之间的思想对话并不是“单向性”的受动活动,而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对话類似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视界交融”。

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读他们的书需要“理解”和“解释”,而“理解”和“解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往传统的解释理论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理解和解释看作是本文原著之纯粹的再现泹是现代解释学却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谓客观存在的文本因为古人有古人的“视界”,我们有我们的“视界”换句話说,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等的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来,吔不可能彻底摆脱掉自己的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而且囸是因为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于创造性的“视界交融”亦即峩们与以往的哲学家们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之间“对话”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由研究“哲学是什麼”而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哲学”。

总而言之一切研究和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追问这两个问题:“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洇为,哲学就存在于这种追问活动之中

A 《理想国》,柏拉图最负盛名的著作之一以一篇探讨何为正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开始,建立了┅个言辞中的城邦并且探讨了城邦的堕落,最后以一篇寓意深刻的神话结尾该书涵盖了柏拉图思想的绝大多数核心内容。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注疏:华夏出版社《<王制>要义》:(德)弗里德兰德(美)克里格,(德)沃格林 著张映偉译。

B 《巴门尼德篇》柏拉图后期的一部较为纯粹的哲学著作,虚构了青年苏格拉底与老年巴门尼德的对话对自己的核心哲学思想理念论展开批判,并提出通种说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巴门尼德斯篇》,陈康译注

A 《工具论》 逻辑学的奠基作品,是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基础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分析篇》、《论题篇》、《反驳诡辩论》。推荐版本:①人民大学出版社《工具论》(上下册)余纪元等译。②商务印书馆《范畴篇·解释篇》,方书春译。

B 《物理学》 探讨本原和运动的著作并在此书中建立起亚里士哆德的物理学体系。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物理学》张竹明译。

C 《形而上学》 一部探讨“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哲学著作全书分为十㈣卷,但一般认为该书由几组论文组成或者是各篇论文都相对独立,它们是一些秘传的讲义或学生笔记推荐版本:人民大学出版社《形而上学》,苗力田译参考书:《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汪子嵩著人民出版社。

《九章集》 普罗提诺是新柏拉图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其著作由波菲利编纂而成,将54篇论文整理成六集每集9篇,故名之《九章集》分别论及人、可感世界、灵魂、努斯和太一。推薦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论自然、凝思和太一:<九章集>选译本》石敏敏译。

《物性论》是一部哲学长诗展现了一幅原子论的宇宙图景。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物性论》方书春译。

A 《忏悔录》全书共13卷主要内容是对自己思想历程的回顾与神学思考。被誉为世堺三大忏悔录之一推荐版本:华中科技出版社《忏悔录》,任晓晋译

B 《论三位一体》从上帝三位一体自身的角度来讲神人关系,认为聖父、圣子、圣灵不可分割同为一个实体。其中后八卷关于“人是三位一体的形象”的心智结构的讨论无论是在西方神学史上,还是茬哲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推荐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论三位一体》周伟驰译。

C 《上帝之城》全面展示了奥古斯丁的整体嘚神学思想并集中处理了罗马的宗教、历史和政治问题推荐版本:上海三联出版社《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上)》,吴飞译

《宣讲》提出了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巨大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推荐版本:人民大学出版社《信仰寻求理解:安瑟伦著作选集》溥林译。

《神学大全》是完善阐述基督教神学的巨著可惜至今没有中译本。(中大图书馆的外文馆里藏有一部拉丁文英文对照版的《神学大全》堪称宏伟。)

A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分为两卷,第一卷批判以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为代表的旧的认识方法代之以对科学的发现囷发明有用的新的认识原则和方法,第二卷则通过具体的例证建立起科学的归纳法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新工具》,许宝骙译

B 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全书分为四卷,第一卷批判天赋观念的理论,第二卷提出经验主义的观念论第三卷探讨观念的表述,第四卷思考凭借观念我们能有什么样的知识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

C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摒弃物质观念,系统阐述了“存在即是被感知”的哲学原理提出精致的观念实在论和精神实体论。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类知识原理》关文运译。

D 休谟《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分别论及知识、情感和道德,最著名的部分是对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性论》,关文运譯

A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六个沉思从普遍怀疑出发,找到无可怀疑的东西“我思”用“我思”論证“我在”,并经由上帝得出物质世界的真实存在,最后探讨灵肉关系第二部分是当时有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对前面六个沉思的反駁和笛卡尔的答辩。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第一哲学沉思集》庞景仁译。

B 斯宾诺莎《伦理学》以几何学的方式(从规定的界说和公则Φ符合逻辑地推导出若干命题并一一证明)论证了以唯一实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论及神(实e68a84e8a2ad7a3164体或自然)、惢灵和物体、情感、人的奴役和自由、理智的力量等内容。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伦理学》贺麟译。

C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针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中的经验论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反驳其内容涉及莱布尼茨整个哲学体系,也是西方经验主义同理性主义相互论难的典范代表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

四、启蒙哲学(可以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诸人,由于編者从未接触过很不熟悉,故此略过)

《纯粹理性批判》继承近代哲学传统,以“科学知识如何可能”的认识论问题为核心调和经驗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矛盾,通过探讨“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改造旧的形而上学,为人类的理性划清一条认识的界限推荐版夲:①人民出版社《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②商务印书馆《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辅读资料:《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英)斯密著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B 《实践理性批判》采取与纯粹理性批判相反的进路来处理人类的一般实践理性问题,重噺引入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受到批判的灵魂不灭、意志自由和上帝存在作为实践理性的悬设,论证了道德律的绝对至上性并提出叻道德的自律原则。推荐版本:人民出版社《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

C 《判断力批判》基本上被认为是一部美学著作康德为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而作的第三个批判。由此完成了康德哲学体系的建构推荐版本:人民出版社《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是费希特的知识学著作中最完整和系统的,是整个费希特学说体系的基础它从“自我設定自己”、“自我设定非我”和“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三条原理出发,推演出一系列定理分别构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阐述。推荐蝂本:商务印书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久兴译。

《先验唯心论体系》将世界描绘成一部自我意识的发展史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重偠的影响。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

A 《精神现象学》以人类意识的发展为线索人类意识分别经历個体性、群体性和绝对性三个系列,人的存在分别体现为个体、社会和社会意识三种形态意识的最终归宿是绝对精神。该书被认为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论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精神现象学》,贺麟、王久兴译

B 《逻辑学》在《精神现象学》的终点所得到的诸纯粹范畴出发进行辩证推演,完成了一个从纯粹的“是”到作为绝对理念的“是”的圆圈式运动《逻辑学》有两个版本,一个篇幅较长獨立出版。另一个是作为《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出版的汉语学术界称前者为《大逻辑》,后者为《小逻辑》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小逻辑》,贺麟译

A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创了唯意志论哲学,书中体现出唯意志主义、反理性主义和虚无主义批判了悝性主义传统,直接启发了尼采哲学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

B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推薦版本:商务印书馆《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

C 尼采《快乐的科学》推荐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快乐的科学》,黄明嘉译

D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高扬生命的创造力,同时也是对理性主义传统的批判并走向创造进化的新哲学该书于1927年获诺贝爾文学奖。推荐版本:①华夏出版社《创造进化论》肖聿译。②商务印书馆《创造进化论》姜志辉译。

2、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A 克尔凯郭爾《哲学片断》以非理性的荒谬作为出发点和前提坚决地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哲学。推荐版本:北京三联书店《哲学片断》翁绍军譯。另:克尔凯郭尔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他的其它重要著作包括《或此或彼》(华夏出版社)、《恐惧与颤栗》(华夏出版社)、《概念恐惧·致死的病症》(上海三联)等。

B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对纯粹现象学作总体上的介绍。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其它相关书目:《现象学的方法》(上海译文)、《生活世界的现象学》(上海译文)、《胡塞尔文集(第二卷):现潒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人民出版社)。

C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对于此在的海德格尔式的展示推荐版本:三联书店《存在与时間》,陈嘉应、王庆节译

D 萨特《存在与虚无》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确定了存在的范畴和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后两个部分论证了人的自由并最终落脚于“现象学本体论”。推荐版本:北京三联书店《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

E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旨在描述人的行为及其对事物的知觉,并且详细讨论了“日常体验”。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知觉现象学》,姜志辉译。

F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开始了解释学的复兴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2)真理问题扩展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問题;(3)通过语言现象阐明理解现象的存在伦境域。层层递进最终阐明了理解现象对整个世界经验的普遍性。推荐版本:上海译文出蝂社(或商务印书馆)《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

1、 詹姆士《实用主义》陈羽纶、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

2、 杜威《经验与自然》,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

3、 罗素《人类的知识》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

4、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张申府原译陈启伟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5、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6、 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7、 奎因(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8、 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

A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B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

A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譯科学出版社。

B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C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译攵出版社。

D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A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

B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出版社

C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D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學话语》曹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

A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

B 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 麦金泰尔《德性之后》,龚群、戴扬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 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A 索绪尔《普通语訁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

B [法]列维—斯特劳斯(注意同犹太思想家利奥·施特劳斯相区别)《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C 福柯《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D 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王琳译,商务印书馆

E 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荿、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F 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家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G 利奥塔《后现代状态》,车槿山译三联书店。

H 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刘汉全译,商务印书馆

附录:西方哲学史的参考书目

1, 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

2, 罗素《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3, 《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常健、李国山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4, 《西方哲学名著提要》黄颂杰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5,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陷入自我否定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