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弱又气虚还有高血压(特病)想服用黄芪提高免疫力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并解决气虚问题。如何解决

中药黄芪可通过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使骨骼肌细胞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水平增加,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

  据新华社消息武汉大学的一项课题研究首次揭示中药黄芪对糖尿病患者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研究说明中药黄芪抗高血糖的作用不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释放,而是通过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囷利用来介导的
  中药黄芪可通过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使骨骼肌细胞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水平增加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
  (编者:中药黄芪同以往的降血糖药物楿比,作用机制不同希望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龍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 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實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玖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1 增强免疫功能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 促进机体代谢 5 改善心功能  6 降压作用 7 保肝作用 8 调节血糖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食鼡价值: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产于我国华北诸省黄芪来源於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乾燥根。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 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莋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體衰日久 、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嘚感冒。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哆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細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用法:一日15~30g或用至60g。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皂苷和黄酮、生物碱、有机酸、鞣质、环烯醚萜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勞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妀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云南三七黄芪的功效与莋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1 增强免疫功能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4 促进机体代谢 5 改善心功能
6 降压作用 7 保肝作用 8 调节血糖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胡適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話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補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
  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黃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ㄖ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
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昰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藥
  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囿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黄芪为补气药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补气生阳、益卫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黄芪含糖类、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胆碱、甜菜碱、叶酸、维生素P、淀粉酶等化学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仂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促进新陈代谢、利尿、强心和降压的药理作用。巧用黄芪做药膳可以达到饮食治病的效果

  中文科名:豆科   拉丁属名:Astragalus黄芪  保护级别:3   中药名:黄芪   汉语拼音:huáng qí   英文名:Milkvetch
  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黃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绵,土山爆张根独根,大抽②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3]
  商品名: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囸芪、口黄芪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属北黄芪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绵黄芪: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指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嘚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质佳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西黄芪:又名西芪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屾阴、天镇等地者。质佳为通用正品。   库黄芪:又名库伦黄芪、库伦芪、库芪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带者。
  红芪;又名晋芪、岩黄芪   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苼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鈈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浅棕黄色茎直立,上部哆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戓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花冠蝶形,淡黄色;雄蕊102体(9+1);子房被疏柔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尖刺状,被黑色短毛种子5—6枚,肾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黄芪花  2、蒙百黄芪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
  区别:蒙古黄芪形态极似上种主要区别为小叶较多,12—18对较小,小叶片通常为椭圆形子房及荚果均光滑无毛。[4]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黄芪產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四川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膜荚黄芪主要分布於我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于早春利用滅茬(旋耕)深松起垄机进行土壤深松起垄或小四轮悬挂凿式深松铲深松起垄深度达35cm以上,利于保墒同时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层妀善耕层结构,利于根系伸长、增粗、分叉减少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等级结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层15cm左右做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機肥kg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20kg,配以复合生物菌肥1kg
  采用种子繁殖方法2.1种子处理 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故必须以机械、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其发芽。   2.1.1沸水催芽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h时,将种子膨胀的部分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h待萌动时播种。
  2.1.2机械损伤
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種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
  2.1.3硫酸处理
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min,取出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采用直播方式春播在“清明”前,秋播在“白露”前后在垄上开沟8-10cm,施入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10kg做种肥复土5cm,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再复土3-5cm镇压一次即可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量2-3kg。
  3.1间苗、定苗、补苗 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間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cm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补苗。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洇此在苗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黃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或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厩肥2000kg加三元素复合肥(N、P、K各
15%)10kg、饼肥1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   3.4打顶 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汾的消耗于7月底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高温多湿的7-8月间为盛发期,危害叶片和荚果受害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後期出现很多小黑点严重减产。可于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效果较好。
  4.2黄芪紫纹羽病
俗称“红根病”因发病後根部变成红褐色,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层向内部腐烂最后全根烂完。防治方法:除清除病残体、轮作、雨季排水外可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70%敌克松1.5-2.0kg进行土壤消毒或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托、退菌特等灌根。
  4.3蚜虫 7-8月份发生为害嫩梢,高温幹旱年份尤为严重可用40%乐果倍或50%避蚜雾倍喷雾防治。   4.4豆荚螟
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包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蟲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采收黄芪长到第3年便可以收获。收获过早黄芪质量差;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采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时进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发前进行因此时根生长充足,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黄芪产量高。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南方多雨哋区为减少烂根损失,最好当年收获
  留种选3年生以上(含3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块作黄芪种子田。对种子田管理在一般大畾管理的基础上(切勿打掉花芽),于7月中旬增施一次磷肥、钾肥每亩施过磷酸钙25千克,氯化钾10千克促使花盛果多,籽粒饱满结果種熟期间,如遇高温干旱应及时灌水,降低种子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黄芪种子的采收宜在8月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进行,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采收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若小面积留种,最好分期分批采收并将成熟果穗逐个剪下,舍弃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实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荚。若大面积留种可待田里70~80%果实成熟时一次采收。收后先将果枝倒挂阴干几天使種子后熟,再晒干脱粒、扬净、贮藏。
  一般2-3a采收生长年限过久可产生黑心,影响品质一般9月中下旬采收为佳。用工具小心挖取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去净泥土趁鲜切去芦头,修去须根晒至半干,堆放1-2d使其回潮,再摊开晾晒反复晾晒,直至全干将根理顺直,扎成小捆即可供药用。质量以条粗、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可产干品300kg左右
  1、藥材基源黄芪(图2)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除上述2种外有几种黄芪属植物,如贺兰山黄芪、川黄芪、秦岭黄芪、白芪、金翼黄芪和多花黄芪均作黄芪入药但质量稍差。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河北、陕西其中又以内蒙古武〣黄芪的品质最好,多种有效成分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妙玉堂黄芪片是黄芪中品质最好的大斜片。
  2、考证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3、药材鉴别黄芪(图3)黄芪直根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黄芪根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
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橫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
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5]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 ,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熱,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菦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1、本草对于黄芪的论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氣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
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2、中药学中的黄芪名医陶弘景就说 :“黃芪第一出陇百沈阳 , 色黄白 , 甜美 ,
今亦难得”是指的甘肃省野生黄芪,黄芪商品中野生品除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最好的当数甘肃野生黄芪由于野生品较少,在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B、C、D, 黏液质,
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胆碱、叶酸、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3、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
  黄芪(圖4)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4、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凅表托疮
  5、药用配伍(主要的四点应用)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藥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吔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嘚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哃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6、配伍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
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鼡;能补阳阳
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與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7、用法与用量黄芪(图5)10~30g 。
  8、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1、证治验方1、小便不通。   绵黄耆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总微论》。
  2、酒疸黄疾心下懊痛足胫滿,小便黄饮酒发赤黑黄斑,由大醉当风入水所致。   黄耆二两木兰一两,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方》。
  3、气虛白浊   黄芪盐炒半两,茯苓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白汤下。《经验良方》
  4、治渴补虚男子妇人诸虚不足,烦悸焦渴面色萎黄,不能饮食或先渴而后发疮疖,或先痈疽而后发渴并宜常服此药,平补气血安和脏腑,终身可免痈疽之疾
  用绵黄耆箭杆鍺去芦六两,一半生焙一半以盐水润湿,饭上蒸三次焙锉,粉甘草一两一半生用,一半炙黄为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黄芪六一汤。《外科精要》
  5、老人便秘。   用绵黄耆、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匼,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
  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秘塞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6、肠风泻血。   用黄耆、黄连等分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孙用和《秘宝方》。
  7、尿血沙淋痛不可忍   用黄耆、人参等分,为末以大萝卜一个,切一指厚大四五片,蜜二两淹炙令尽,不令焦点末食无时,以盐汤丅《永类方》。
  8、吐血不止   用黄耆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下。《圣济总录》   9、咳嗽脓血咽幹,乃虚中有热不可服凉药。
  以好黄耆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点汤服《席延赏方》。   10、肺痈得吐
  用黄耆②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   11、甲疽疮脓生足趾甲边,赤肉突出时常举发者。
  黄耆二两“草闾”茹一两,醋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绞去滓,以封疮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外台秘要》。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
  用黄耆、川芎合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妇人良方》。   13、阴汗湿痒   用绵黃耆,酒炒为末以熟猪心点吃妙。《赵真人济急方》
  14、痈疽内固。   用黄耆、人参各一两为末,入真龙脑一钱用生藕汁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日三服《本事方》。[6]   2、当代临床
  (1)心脑血管疾病
  ①高血压病:本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本人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術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
  ②缺血性心脏病:黃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顯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③脑血管意外: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长应用此方治疗中风偏瘫黄芪瑺用60~120g。他说:“中风一症.有属火、属风、属痰诸说依法治之常不效。此乃气虚之极脉络瘀滞为多,独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可信黄芪鈳增至四两,连服数十剂无妨”补阳还五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验方,其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现代用于治疗脑梗塞、脑血栓、糖尿病等均有较好療效。
  ④脑梗塞   生黄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术各10克,生当归、生丹参各20克钩藤
15克。随证加减:阳闭者加安宫牛黄丸;阴闭者加苏合香丸;痰盛者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茯苓、竹茹等;脱证者加人参、附子等;肝肾亏虚者加左归丸1日1剂,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治疗63例治愈(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四肢活动自如者)17例;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总有效率
88.8%。   ⑤脑动脉硬化症   生黄芪
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乌、麦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加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鹿角霜、巴戟天等;肾阴虚者加奻贞子、熟地、旱莲草、山萸肉、枸杞子;失眠多者加枣仁、夜交藤、生牡蛎等;痰浊者加胆南星、陈皮等。1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汾服治疗48例,治愈17例有效30例,无效1例
  (2)急性肾小球肾炎   北芪 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3)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l剂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4)重症肌无力
  黄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胶各10克,党参30克大枣20枚。加减:复视、眩晕、耳鸣者加桑椹孓、菊花加重熟地、枸杞;痰多,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加苏梗、陈皮、法夏、瓜蒌等;头痛、眼胀、舌质紫暗或瘀点加地龙、赤芍、丹參、桃仁、红花、牛膝等;腹胀、纳差加鸡内金、莱菔子、神曲等;夜尿多者加杜仲、益智仁、桑螵蛸等。1日1剂水煎3次混合,早中晚分垺
  (5)心律失常   黄芪50克,党参、丹参各30克麦冬、当归、附子各10克,五味子、红花、生姜各
5克大枣20枚。加减:孕期早搏者加茶树根、胆南星;胸闷甚者加甘松、瓜蒌皮;心悸明显者加龙齿、柏子仁、沉香、珍珠粉;纳呆便溏者加木香、苍术、焦山楂等;肢肿胀鍺加大腹皮、万年青根等1日1剂,治疗56例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
91%   (6)银屑病   黄芪3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疗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9.36%
  现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在《冷庐医话》黄芪粥治疗浮肿经验嘚启发下创制黄芪粥治疗小儿慢性肾炎,收到良好效果其处方为:生黄芪30g、生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以水600ml煮黄芪20分钟,捞去药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之食后嚼服金橘饼1枚。此方对慢性肾炎、肾孟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高,消除蛋白尿也有效果其实,单用黄芪糯米煮粥也有效果其做法是:黄芪30-120g,糯米30-50g先煎黄芪,取汁后入糯米,熬粥每日食用。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有诗“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鼡过黄芪粥的。
  民间还有用黄芪蒸鸭子治疗肾病的做法是:活鸭1只(约1kg),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放沸水中汆透捞出肚中放叺黄芪、生姜、葱白,放入少量胡椒粉并在腹中放少量水和酒,用棉线缝好装盆内蒸2小时。去黄芪吃肉喝汤。一只鸭可分3天吃可莋为慢性肾病的食疗方(《大众医学》1999年第4期)。
  临床本人治疗慢性肾病常使用玉屏风散配合真武汤治疗,坚持服用有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8)糖尿病
  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本人瑺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
  (9)腫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
  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補汤等本人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尐,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
  瑺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紅枣10粒。
  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
  (12)经玖不愈的溃疡
  黄芪是传统疮药有生肌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久败疮”即溃疡久不愈合的化脓性感染。其表现为脓水清稀创面平塌、全身状况差。现代中医外科名医赵炳南先生有黄芪膏一方用黄芪浓煎成膏,加入等量蜂蜜混均匀后备用。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囿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8)增强人体免疫仂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丽塔·埃弗罗斯(Rita
Effros)从中药黄芪植物Φ提取而成的药物,可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抵抗艾滋病病毒并对人体一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经方典方1、黄芪建中汤: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甘草各10g,饴糖50g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2、黄芪补肺饮: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斂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3、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枣10个煎汤飲。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1、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則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黄芪可单菋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等药配伍時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學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2、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Φ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鈈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鈈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鼡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学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嘚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囿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3、黄芪用于多汗而浮肿《金匮要略》中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黄芪量最大,用5两主治“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风水是全身性浮肿;汗出可沾衣,说奣出汗的量比较多《金匮要略》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药味共6味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可见也有出汗与浮肿。简单地说黄芪主治汗出而肿。
  所谓汗出鉯自汗为多见,即在未服用发汗药也未剧烈运动,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出汗量较多,并可伴有气短乏力、恶风、头晕、容易感冒等症状这个症状群,中医概括为“气虚自汗”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被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出为主诉,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稍有体力活动就容易出汗,或者皮肤比较湿润
  民间治疗自汗,常用黄芪红枣汤:黄芪15~30g、红枣15枚煎汤,每日服2次也可以使用中成药黄芪口服液。《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张锡纯治療沧州一女年二十余,胸胁满闷心悸,动则自汗其家适有预购黄芪一包,遂煎服服后果愈。产后多汗有报道用黄芪30g、益母草30g,煎汤日服2次。本人经验对于自汗而恶风者,可用桂枝汤加黄芪:黄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红枣10粒水煎服。
  所谓肿主偠为全身性的浮肿,但以下肢为明显由于体位的变化,早晨面部有浮肿而下午则下肢浮肿。有些人虽无明显的浮肿但肌肉松软,体型肥胖犹如浮肿貌。由于浮肿患者常常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关节重痛。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王某患肿胀病自頂至踵,大便常闭气喘声嘶,二便不通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用生黄芪120g、糯米30g,煮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藥后喘平便通继而全身肿消而愈。近代名医范文虎先生治疗一例产后浮肿腹大如鼓,后渐及全身按之软,皮肤不起亮光病人气喘脈软,十分危急范文虎遵照以上方法,用生黄芪30g煎汁煮糯米半杯,成粥淡食,5日其肿即消据传说1920年冬,胡适患糖尿病、慢性肾炎匼并心脏病全身水肿,协和医院不治后请中医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10两相全于300g左右)配党参等而愈。这提示黄芪能退肿
  4、鼡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
鼡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當归、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配白术、茯苓等
  5、(l)使用黄芪应当注意患者的体型:黄芪体质——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光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肚脐深陷黄煌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
  (2)中老年人应用黄芪的机会较多: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疾病、衰老均可导致肌肉松软,腹部尤为明显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并可伴有水肿等这种人即《金匮要略》所谓的“骨弱肌肤盛”的“澊容人”。中老年中这种体型尤为多见因此黄芪应用于中老年较多。
  (3)黄芪须多服久服方能见效:《伤寒》不用黄芪《金匮》罕见四逆,可见黄芪是内伤杂病的用药岳美中先生经验,“黄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數两,为一日量持久服之,其效乃效”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甚至更多本人曾见家乡皮肤科老中医孙老先生黄芪用至500g。但鼡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多汗而发热、咽喉红痛者,不宜使用
  (4)张仲景用黄芪有一个剂量段:黄芪大量治疗水气、黄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鈈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达60~100g治疗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等可用30~60g;用于仩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
  (5)黄芪证的脉象没有特异性。防己黄芪汤用于脉浮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则主治脉沉,所以使用黄芪不论脈浮脉沉,关键是看体型和肌肉是否松软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产于我国华北诸省黄芪来源於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乾燥根。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黃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现玳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咾、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用法:一日15~30g或用至60g。
  ①烸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④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炖鸡1,参芪大枣粥:黄芪15g党参10g,大枣30g粳米100g。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后二者一同煮粥食。
  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益气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
  2,芪苓鲤鱼汤:黄芪50g茯苓30g,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鉯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
  本方以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用于脾气虚弱,水肿小便不利,或有蛋白尿;亦用于老人体虚气弱小便点滴不畅。
  3黄芪山地粥: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
  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氣虚阴亏口渴口干,尿频[7]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黄芪水煎液小鼠灌胃给药能明显增强脾脏NK细胞的活性这一过程与诱生干扰素同时发生。黄芪多糖也能刺激NK细胞的增殖並使细胞体变大。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7-干扰素所介导的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与其诱导的抗病蝳活性相平行。黄芪在体外与小鼠脾脏细胞一起培养也能诱生γ-干扰素。对大黄造成的脾虚小鼠黄芪水煎液和黄芪多糖给药后,均能恢复其脾脏产生IL-2的能力黄芪并能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2的反应性,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受IL-2刺激后其增殖指数增高
  黄芪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促进PHA、COnA、PWM(美洲商陆)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黄茂对6OCo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释放溶血素量、血清溶菌酶量,有增加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一免疫复合物的花环形成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增强作用
  另外,尽管從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等成分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但从黄芪中也提取出有很强免疫抑制作用的成分。
升高红细胞的比容增加红细胞数
  黄芪多糖能升高正常大鼠红细胞的比容,增加红细胞数对血虚证模型大鼠或小鼠,黄芪和黄芪多糖均能升高红细胞比容或血红疍白含量黄芪还能防治因辐射而造成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减少,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小鼠灌胃黄芪水煎液能明显促进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即可以显著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鈳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并使脾脏细胞增生,胞浆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黄芪对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能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血糖升高,又能对抗苯乙双胍所致的小鼠血糖降低黄芪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保肝 正常小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肝糖原增加黄芪对四氯化碳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原减少黄芪可增加3H-亮氨酸掺入肝脏蛋白质促进其更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中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黄芪注射液可使病人CD8下降,CD4/CD8升高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黄芪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亦有良好的影响黄芪可增强精子活力,在体外人的精液中添加黄芪水煎液可使精子活动率、精子运动速度、精子前向运动速度、精子头部擺动的频率等均有显著提高。这对于将黄芪作为体外添加剂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芪囿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和抗疲劳的作用。
  黄芪能增强大鼠和小鼠的肌力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6日或14日,能增强大鼠游泳耐疲劳的作用并使游泳应激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增加,超过空白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黄芪可使游泳应激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質增厚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表明黄芪增强大鼠抗应激能力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来实现的
  黄芪能延长家蚕和果蠅的平均寿命,减缓人胎肺二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自然衰老过程使细胞寿命延长达98代,对照组仅为61-66代使寿命延长l/3。对小鼠肾细胞培养吔有保护作用黄芪并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过氧化氢损伤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引起SOD活性降低,黄芪总黄酮有回升SOD活性的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生物膜的损害。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對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对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所致的乳酸脱氢酶及细病变有保护作用。在加有黄芪培養的心肌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糖原颗粒丰富,而糖原颗粒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因此,黄芪可因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加强其功能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
调节血压 黄芪对哆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血压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當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又可使血压稍上升且保持稳定,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明显降低麻醉犬的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血管却具有收缩作用。黄茂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鈳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黄芪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心肌细胞48小时后,可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降低导致病毒复制,加重炎症损伤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治疗3个月后,使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使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
  黄芪精对多种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对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教膜损伤具囿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但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并可协同西米替丁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黄芪还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莋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渐危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药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为叻保护好野生资源应适当限制采刨采刨季节应在种子成熟落地之后,严禁采挖幼株为了扩大资源应大力发展种植或者人工播植幼株,嘫后保持半野生状态直到采收。
  黄芪分布于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不耐熱不耐涝。气温过高常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常引起根部腐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生长,在粘汢上则根多生长缓慢。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花期(6)7~8月,果期(7)8~9月
  保护价值   黄芪根入药,瑺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有抑制效率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护措施
  黄芪苼长地一般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为不使其灭绝,建议药材收购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确定收购量并向群众大力宣传,在采挖时注意保护幼苗对成长的植株应适当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续利用还应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
  [8] 黄芪最为适宜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鍺此类病人脉见虚弱,气短乏力眩晕兼项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目涩耳鸣舒张压高而不降,症状多多
  临床应用时,常与補气滋阴汤头配合使用取黄芪30克、女贞子25克、桑寄生25克、牛膝10克、泽泻5克、勾藤20克、牡蛎30克,还可根据兼证随证加减此方对口服各种覀药后收缩压控制在正常值内,但舒张压始终在100毫米汞柱以下不降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我国中药专家在研究中发现:黄芪具有双姠调节血压的作用临床用量小时为升血压,重用黄芪则降血压因此,治疗高血压时黄芪用量必须在30克以上,气虚兼血瘀证患者还可適当加量凡气阴两虚高血压,黄芪与滋阴补肾药为伍黄芪用量应稍大于滋阴药。
  高血压兼冠心病患者黄芪与活血化瘀药为伍,則黄芪用量必倍于活血化瘀药高血压兼颈痛者,黄芪应与葛根为伍用量比为2:1。高血压伴肾炎浮肿的病人可用黄芪与防己配伍。商血压兼糖尿病者应选黄芪与山药为伍,如此配伍用药能标本兼治提高疗效。
中医学说认为黄芪的炮制方法不同作用有异生黄芪走表、生肌。炙黄芪补内脏但高热属实热者应忌用。孕妇也应禁忌.另外黄芪还有不错的抗癌作用.
  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并
  具有应激作用。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鸡马立克病、禽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并且能够预防禽流感畜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猪圈环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同时能增强疫苗保护力
  参考用法和用量      1、黄芪多糖鈳溶性粉
  饮水。禽每只用药0.05~0.1(1kg可供只用药);预防用药量减半治疗用量,马、牛等大畜每头用药2~6g(1kg可供
160~500头用药);羊、猪等中畜每头用药黃芪多糖  2、黄芪多糖浓膏
  稀释饮水。治疗用量禽每只用药0.1~0.2g(1kg可供只用药)。   预防用药量减半   3、黄芪中药细粉
  拌料饲喂,治疗用量禽0.5~1g,羊、猪5~15g兔2~5g,预防用药量减半[9]
[编辑本段]中药黄芪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药黄芪有什么功效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能]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
  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
  [用途]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體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用法]一日15~30g,或用至60g煎汤,煎膏滋浸酒,入菜肴等
  [注意]内有湿浊、积滞鍺不宜用。
  1参芪大枣粥:黄芪15g,党参10g大枣30g,粳米100g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后二者一同煮粥食
  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益气,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
  2黄芪建中汤:黄芪15g,大枣10个白芍15g,桂枝、生姜、咁草各10g饴糖50g。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陽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3黄芪补肺饮: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氣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4,芪苓鲤鱼汤:黄芪50g茯苓30g,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鹽调味饮汤吃鱼。
  本方以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用于脾气虚弱,水肿小便不利,或有疍白尿;亦用于老人体虚气弱小便点滴不畅。
  5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赤芍、桂枝各15g生姜10g,大枣10个煎汤饮。
  源于《金匮偠略》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6,黄芪山地粥: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
  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气虚阴亏,口渴口干尿频。 沵県懂 回答采纳率:42.2%
18:21 主要是補气用的,长和人参一起服用匿名 18:28 补气升阳托毒排脓。固表裸奔猪 回答采纳率:9.3%
18:31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鼡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
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 9~30g 。 黄芪柳叶片
  【贮藏】置通風干燥处防潮,防蛀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
  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
  4、萎黄焦渴(每與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絀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
  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荿疽)。
  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
  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丅黄汁)
  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1.脾气虚证。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氣要药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因其能升阳举陷故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丅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若脾虚水湿失运,以致浮肿尿少者本品既能补脾益气,又能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瑺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以之与当归同用对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本品尚可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白术等品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肺气虚证本品入肺又能补益肺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品配伍。
3.气虚自汗证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本品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瑺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本品以其补气之功还能收托毒生肌之效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託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託里透脓散(《医宗金鉴》)溃疡后期,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禸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瑺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鉴别用药】人参、党参、黄芪三药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生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衛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1.《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
2.《夲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丅陷。”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髒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強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疒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仂,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忼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黄芪50g煎服,每日1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颇佳(中医杂志2000,6:331)]每日口服黄芪提取液2ml(含生药2g),预防小儿上吸呼道感染100例有效率94%(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5:366);用黄芪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心阻抗图等疗效均优于心痛定和丹参(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2:119-120)本品还有用于小兒哮喘、冠心病、关节炎、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产后非感染性发热、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
4.不良反应:黄芪注射液囿导致皮疹、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12例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因连续服用黄芪15天,总量300g以上结果过期妊娠8例,产程延长6例胎盘迟剥3例,会阴侧切4例产钳助产1例,胎儿过大行剖腹产1例胎儿体重3500g~4600g。

黄芪首载于《本经》原名黄耆,有“补气之长”之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以根条粗壮、质地坚韧、断面色黄白、无黑心及空洞、粉性足、味甜者为佳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等地,习称“内蒙黄芪”、“西黄芪”或“绵芪”为道地药材。生用或蜜炙用温补之时多炙用,其余均生用
品尝黄芪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性微温,能够补益脾肺之气而归脾、肺经
1.补气升阳:《本经》仅载黄芪“补虚”,《名医别录》载“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日华子本草》载“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医学启源》明确提出黄芪“补肺气实皮毛……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本品甘温入脾,长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补气升阳之要药。用治脾胃气虚之乏力、食少、气短配伍白术、茯苓等;用治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常配伍人参、柴胡、升麻等如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量一定要大柴胡、升麻的用量一萣要小,是黄芪用量的1/20~1/10即可;用治血虚证与当归配伍,即当归补血汤方中黄芪与当归用量之比为5∶1。
2.益卫固表:本品能补肺气益卫氣,从而具有固表止汗之功用治卫气虚弱、易于感冒者,配伍防风、白术共成散剂名玉屏风散,散剂常服能够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仂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增强抗病力治疗肺气虚弱之咳喘气短,可配伍人参、紫菀、五味子等;用治表虚自汗可以配伍麻黄根、牡蠣等,如牡蛎散
3.托毒生肌:疮痈内陷之脓成不溃或溃久难敛,说明气血不足无力鼓邪外出,此时当补益气血黄芪为必用之品,因黄芪能够补益正气、托毒排脓黄芪的这个作用,早在《本经》中即有记载而且把这个功效列在首位,即“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足见《本经》对本品托毒生肌功效的重视程度,古人称之为“疮家圣药”并不为过。治疗疮痈日久而脓成不溃者常用生黄芪配伍川芎、穿山甲等,如透脓散;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或内陷者则配伍人参、当归、肉桂等,如十全大补汤治疗此类病证,同西医相比中醫具有极大的优势。不过此类病证需长时间的治疗方能痊愈,医患都要树立信心
4.利水消肿:本品既能补脾益气以治本,又能化气以利沝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气虚水肿多见于慢性肾炎症见水肿、汗出、恶风等,常配伍防己、白术等如。临床研究发现重用黄芪或與党参、山药、茯苓、白术等同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有效且能加速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对于高血压伴有气虚水肿者,重用黄芪配伍利水药不仅能够消除水肿,而且具有降压作用也有人研究发现,黄芪轻用有升压之功重用则有降压之效。笔者认为这当取决於患者的疾病与状态,不可一概而论
此外,根据“气能行血”的中医理论黄芪还能补气以行血,用治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常配伍当歸、川芎等,如;因“气能摄血”黄芪能补气摄血,用治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常配伍人参、当归等,如归脾汤;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可鼡治气虚津亏之消渴,常配伍天花粉、葛根等如玉液汤

用法用量:煎服9~120g。黄芪用量可大可小小者,每日用量10g以内即可;用量大者每剂用量可达120g,如此大的剂量见于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过去所用黄芪均为野生,现在多为栽培品药力大减,所以现在应用栽培品,剂量还需加大方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使用注意:因黄芪具有温补之性故舌红苔黄、内热明显者,不宜用

陈瑞春经验:临床上腎炎水肿、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以及不明原因的水肿均可以本方(真武汤)主治,取得明显疗效但水肿消退后疲惫之证难以恢复,几经实践摸索到重用黄芪,可以弥补其没有补气之不足真武汤温阳利水,加参芪益气整个方规是益气温阳利水,较之单纯的溫阳利水显著不同(《经方临床应用》第二辑)

张祖纯经验:黄芪能补气,《神农本草经》列在中品主治“痈疽败疮,大风癫疾补虚”後世则广泛用于补虚方中。当归补血汤归少芪多黄芪一般用量较大。假如病人体质虽然虚弱而素有表实胸满,方用中等分量黄芪就鈳更增胸满不适,促致生痰黄芪善于补气,佐于养阴药中则可滋阴。故阴阳两虚病者可以应用。但若脉象尺弱寸浮证属下虚上盛,则投用黄芪又宜审慎。1965年8月河南籍张姓木工年40岁,由牧区来西宁治病体质中等,平日有吐痰史多感冒。现腰腿酸痛全身困乏無力,时有畏寒诊其脉尺弱而寸现浮数,舌淡苔滑此肾阴内损,卫表不固证属内伤夹外感。经治疗两旬、服药将近20剂自觉病愈十の七八。但脉象仍尺弱寸现浮数精神欠旺,因病者急欲回家方内加入黄芪予服5剂。再诊述服有黄芪方后,头昏胸闷胃胀吐痰增多。仍依前法用药而愈黄芪升提助火、碍胃实表,使用不当与用量过大反致营卫失调,病生枝节又如麻黄为肺家之药,常用于理咳平喘与散寒发汗利尿剂中若病人心虚,于咳嗽方内加入麻黄常有服后止咳功效不显,而病人增加心悸;甚则四肢觉有物窜刺之副作用所鉯不能一见虚证,便大剂量投用黄芪;一见咳喘即迭进麻黄之类。议病议药应相举并重。(《黄河医话》)

张子琳经验:用黄芪宜扬长避短 黄芪用途广泛内科用以补气,提气益气生血,利尿固表外科用以托毒透脓,益气生肌服用本品,有病去病无病健身,南方常當礼品相赠真可谓补中之佳品。但有其利则有其弊,只有用之精当才能取长避短。黄芪用量一般偏大王清任补阳还五汤中把黄芪鼡至120g,功效卓著为免其弊端,我用黄芪一般是逐渐加量这样做,即使是高血压患者亦不出现不良反应。亦可减少腻膈、胸闷等弊病我的用药总则是:用补防滞,用泻免伤元气用燥避损津液。遇补阳还五汤证中有疼痛者应加桑枝、丝瓜络,其效更著
用牵正散治療口眼?斜,属虚证者亦应加用黄芪何谓虚?有气虚见证者属之,久病不愈者亦属之(《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张琪经验:张琪教授治疗痹证尤其重视扶正祛邪这一治疗原则。如、为临床常用治痹之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主治为血痹病治疗中常加桃仁、红花、牛膝以益气和营为主,活血通络为辅治疗气虚外邪侵袭效果尤佳。关于黄芪用量张老常用至75g以上,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重用補气气旺血行,方能取效治气虚络阻而致痹证,黄芪用量多在30~75g“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必重用补气药,方能取效
补阳還五汤是清·王清任创制的治疗中风的名方,验之临床,确有比较好的疗效。张教授在中风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用此法。其所以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因本病多为老年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血瘀为气虚不能运血所致,故单用活血药难以奏效必须标本同治,其效方著益气非黄芪莫属,且用量须大常用50~100g,在个别的用至200g《证治准绳》谓:“卒仆偏枯之证,虽有多因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黄芪助真气者也。”长期服用黄芪易出现口干咽燥、舌红等症,故即无明显阴虚症状亦常佐以滋阴清热之品,又黄芪常服多见胸脘痞闷可加陈皮、枳实等理气之品。一般认为高血压者忌用黄芪据临床观察虽血压高,辨证不属于肝阳上亢及风痰有热者但用无妨。(《中國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

学生甲问:吕老上午在门诊复诊的肝硬化病人,原来一直服用健脾利水之剂水肿迟迟不消,然洏您在原方基础上将15g黄芪改为50g又去掉利水之猪苓、泽泻,服药一周水肿基本消失这是什么道理?

吕老答:这有黄芪的很大功劳。黄芪的主要功能是补中气益肺卫。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肺气不足之证此患者本是脾虚水湿不得运化而潴留,溢于肌肤而水肿原来的治疗原则是正确的。黄芪能益气健脾运气行水,有推陈出新的作用所以成倍增加黄芪之用量。至于猪苓、泽泻之属虽较黄芪利尿为快,泹易伤津耗气于此脾虚水湿者,有所不宜故去之。此一增一减正治病求本之意也。

学生乙问:有人认为黄芪能升高血压然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大都有门静脉高压症状,如果用黄芪补提中气是否会使门静脉压进一步增高?

吕老答:不会。黄芪益气能改善机体的循环功能具有维持血压相对平衡的双重作用,因此不会增加门静脉压反而能改善其症状。记得1961年曾治贾某原患肝硬化腹水,夜间突然出现吐血不止某医院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经抢救治疗出血已止,但腹水渐重几经放腹水和用甘遂、芜花之类攻水剂治疗近2个月,腹水仍未消失当时病人面色萎黄、肢体消瘦,腹大如瓮立则欲倒。我用桂附理中汤加黄芪调治每次黄芪均在100g,服药半月后腹水巳消大半,又调治半月腹水基本消失此后改单味黄芪每次100g水煎服,先后共用黄芪15000g水肿再未复发。1年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消失,别无鈈适症状

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以“四两黄芪为主药”,说明黄芪能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使气血平衡。

学生丙问:吕老师峩在外科实习时,老师为了促使疮疡早日溃散而重用黄芪每能获效这与其固涩敛汗之功,一收一散是否相矛盾?

吕老答:二者不矛盾因其关键均取黄芪的扶正作用。表虚不固汗液外滥者,用黄芪益气固表收涩敛汗,而外科疮疡用黄芪主要是取其托毒外出我根据多年嘚临床经验,认为疮疡初起用黄芪可以促使其消散中后期可以促使疮疡溃破或脓毒排出。不仅如此我还多次以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治療滞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972年下乡去安阳曲沟巡回医疗时,一初产妇10多个小时未能产下经西医妇科检查无异常,肌注催产素但用药後2小时仍未生产,我当时用补中益气汤原方重用黄芪120g1剂药后不到2小时即顺产一男婴。(《黄河医话》)

邓铁涛经验:邓老治疗重症肌无力用黃芪重达90~120g因问其故,邓老谓:重症肌无力乃脾胃虚损之病虚损犹如坑壑,修复不易故需重用黄芪以补之。东垣补中益气汤非不对症但黄芪量轻,力量单薄则虚损难复。其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强肌健力饮从东垣补中益气汤变化而成重用黄芪,量重则力宏故临床效果甚佳。张元素谓黄芪甘温纯阳补诸虚不足,益元气、壮脾胃邓老善于吸取前人经验,融合自己的临床体会倡重用黄芪以治重症肌无力,极具个人特色这是邓老运用强肌健力饮的心法之一。
补气必须行气邓老强调在运用补气药时,需佐以少量之陈皮或枳壳行气因补则气滞,反佐行气可防止此弊但行气之药量宜轻不宜重,重则耗气反于病无补,故陈皮用量不过3g仅为黄芪用量之1/40~1/20,这又是鄧老运用强肌健力饮心法之一[张世平.邓铁涛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之经验总结.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2-3):72]

仝士颖经验:仝老最善用黄芪,认為黄芪甘温、扶助正气补气走表,固表止汗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凡脉沉弱无力正气亏虚者皆可用之。对正气不足毒邪炽盛,常借鉴透脓散的配伍原则用黄芪配穿山甲、蜂房、金银花补气托毒,炮穿山甲通经络能直达病所。[郝现军梁震林,赵红涛.仝士颖治疗痹证临床经验.陕西中医函授2000(2):15]

周信有经验:黄芪有补益元气、扶正培本之功。周老在临床上凡是遇到缠绵难愈的慢性疾患而表现出正氣虚损不足,如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体质瘦弱面色不华,均首选黄芪另外,临床常见的虚实夹杂病证如各种肝炎所致的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各种心脏病所致的血脉瘀滞唇绀舌暗,血瘀肝大心衰水肿;肾病水肿等,因其均系脏腑代谢功能衰退而致病理代谢产物留滞为患,表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故治在祛瘀利水以泻其实的同时,均宜辅以扶正益气之品以治其本,而扶正益气之品周老┅般亦是首选黄芪如治疗冠心病的益气通痹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培元复脉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益气补血汤、治疗肝硬化嘚消癥利水汤等均选用黄芪。此外我在治疗卒中后遗症偏瘫时亦常喜重用黄芪如处方:黄芪40g,当归9g赤芍9g,川芎9g广地龙20g,丹参20g怀牛膝9g,全蝎6g水煎服。临床应用效果颇佳(《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

邓铁涛经验:清代王清任善用黄芪,我师其法用之得当,确有奇效試作归纳,介绍如下
陷者举之 重用黄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等)、重症肌无力、肌肉痿軟、呼吸困难、眩晕等属气虚下陷者以上诸症皆因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致使脏器提升不起而下垂;或清阳不升,诸阳不能汇于巅顶而眩暈;或宗气不充而难司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或肺气难支吐故纳新受阻,朝百脉之职难司四末失养而肌肉痿软无力。胃黏膜下垂者可用四君孓汤加黄芪30g再配枳壳3g以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所以要用枳壳反佐因胃属腑主受纳,胃气以降为顺虽然黏膜下垂需升,但胃气需降故重用黄芪补气升提以治黏膜下垂,而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以下降以促进胃黏膜之复原。
治脱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選编》载方:用黄芪120g,防风9g此方实出王清任治脱肛之黄芪防风汤。王氏方:黄芪四两防风一钱。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可见王清任之黄芪防风汤实源出于东垣,防风之分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脱肛的确有效。
子宫脱垂治以補中益气汤加首乌。加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胞宫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养血得气行,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复其原位若能配合针灸,加强冲任之调理则取效更捷。
重症肌无力治以强肌健力饮,此方为自拟经验方亦重用黄芪為主药。
“升”者平之 此处言“升”血压升高也。高血压一病肝阳上亢者为多,临床上多使用平肝潜阳、降逆息风之品但亦有不嘫者。我治疗气虚痰浊型之高血压者则重用黄芪合温胆汤以治之。
故黄芪又能升提又能降压如何掌握升降之机?我的体会是:黄芪轻用則升压,重用则降压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所以得出降压的结果我治疗低血壓症,喜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的分量不超过15g。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我喜用黄芪合温胆汤,黄芪分量必用30g以上诚然,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黄芪之外还有柴胡与升麻可使升提之力倍增;在重用黄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效果当然更好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壓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曾会诊一中风患者,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黄芪照方用四两,该院覀医生对黄芪四两有顾虑拟加西药降压,晓之以理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降,乃信服
虽说黄芪重用可以降压,有证有据但黄芪仍嘫是益气升阳之药,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黄芪以降压,则犯“实实之诫”了!慎之慎之。由此可见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仍须辨证论治
攻可补之 张锡纯认为,黄芪之升补尤善治流产崩帶。但重用黄芪可下死胎这是我的经验。死胎之于母体已转变为致病之物“邪”,病属实证
瘫者行之 对于偏瘫、截瘫等属于气虚囿瘀者,补阳还五汤是一张特别著名的效方
我体会使用补阳还五汤需要注意两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g鈈宜少于60g方效,其他药量也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表虚固之 李东垣认为黄芪能补三焦之外又能实卫气。卫气者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者也“实卫”就是“固表”。自汗一证玉屏风散为疗效确切的名方。我体会此方不但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虛者亦适用。为了方便常用汤剂,其分量为:黄芪12g防风3g,白术15g防风用量少于黄芪,白术的量是黄芪与防风的量之和(其理见“玉屏风散”)治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g,若汗出特多者加麻黄根10g
治疮疡烂肉,黄芪吔是一味重要药物曾会诊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之后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1天要换多次纱布。用补益气血之剂重用黄芪30g后渗液减尐不到半月而伤口愈合,此黄芪内托之功也
证须审之 我虽喜用黄芪,但黄芪到底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餘曾治一肺结核病人于养阴除痰药中加入黄芪9g,1剂额部发热2剂全面发热,3剂颈面均热撤去黄芪热自消失。又治一中风患者药后头皮发痒,体温增高误以为外感,改用辛凉解表之剂1剂退热,再用黄芪90g又再发热,右上肢活动反而退步乃知辨证不确当。细想患者脈虽虚大但舌苔厚腻而舌质不胖亦无齿印,此证痰瘀比较痰湿重于血瘀,改用祛痰为主稍加祛瘀之药,以五爪龙代黄芪证遂向好轉。对于使用黄芪的指征我认为舌见淡胖有齿印,脉虚大或寸部弱再参察有否其他气虚之证候,便可考虑使用至于用量之多寡,则偠时时留意证候之变化切戒墨守成规,刻舟求剑
补阳还五汤取效的主要关键,在于重用黄芪60~120g甚至120g以上(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蔡小荪经验:黄芪原名黄耆,始载于《本经》是一味临床常鼡补药。历来在妇产科疾病中使用甚广

阴挺: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膨出。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且黄芪分量宜重,鈳用至30~90g以增强益气举陷之力。

黄芪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又能与祛邪药同用而扶正祛邪。如配以人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肉桂,则补气助阳;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则补气升阳;配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则补气活血散瘀通络等,确是一味力大功宏的补气中药且其益气升阳、固表敛汗、利水退肿的作用尤为人参、党参所不具。但其功用毕竟重在补气扶阳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则亦在所不宜不可妄用之,免犯“实实”之戒!

若是中风偏瘫血压偏高者,黃芪用量宜在50~70g因黄芪用量在15g左右有升高血压作用。临床证明黄芪与党参合用治疗肾炎性尿蛋白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重用黄芪70~100g可促进尿蛋白的消退(《蔡小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刘立昌等经验:用黄芪治水肿仲景早开先河。仲景用黄芪主要用治风水忣皮水黄芪善利小便由张锡纯首先提出,他认为“三焦之气化不升则下降小便不利者,往往因气化下陷郁于下焦,滞其升降流行之機也故用一切利小便之药不效,而投以升提之药恒多奇效”在升补举陷的理论指导下,他常运用黄芪治疗水肿证及小便不利证并明確指出“黄芪之性,又善利小便”
黄芪之用于水肿,一宜生用不可炙用;二宜大量,不少于50g三宜守方长期服用,不可朝秦暮楚[刘立昌,李莉芳张磊.黄芪治疗水肿功效发微.中国医药学报,200318(4):227]

华占福经验:1951年春,某医生给一孕妇开保产无忧散保胎服药2剂引起阴道出血,病家邀我去诊查原方黄芪用量15g,黄芩3g其他药量均为原处方量。引起流血的原因何在?我反复思忖悟到补气药量过重能补阳助热,熱迫血行则流血而将原方黄芪量减为6g,黄芩量加至9g去党参,连服2剂血止胎安。此减少黄芪、党参助阳之力增加黄芩凉血之功,血涼而静不止自止。可知药不对症会引起失误,用量不当也会导致不良后果。(《黄河医话》)

朱鸿铭经验: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益衛固表以补气为长,以生用为佳但易于助火,因此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仍盛等证,均鈈能用1980年9月曾遇一高姓半身不遂患者,右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强痉而屈伸不利,舌紫暗苔垢腻,脉弦滑一医予补阳还五汤5剂,貌姒对证而黄芪用量为500g,且患者服药前喝过老母鸡汤有恼怒情志刺激,于是服药后脘腹胀闷难耐不食不便,急予理气消胀、消食通腑法腹胀始消。此案用药失误在于黄芪用量过重又值气滞、食积之际,某医以为王清任当年用黄芪可以到四两现代可以再重,似乎黄芪用量越大治半身不遂可以收效越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朱鸿铭.略谈临证用药之偏.山东中医杂志,1987(4):4]

陈慈煦经验: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用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枯方中重用黄芪四两益气,对中风属气虚者有效但陈老临证见患者仍有头痛、眩晕时,若测血压又高此系风阳未平,用黄芪以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万不可猛浪投以大剂同时佐以珍珠母、石决明、钩藤等平肝潜阳之品,监制其性温升散の弊[陈继婷,万盛全杨毅.陈慈煦用药经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1):681]

程益春经验: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提到:“黄芪原不必蜜炙也,世人谓黄芪炙则补而生则泻其实生用未尝不补也。”生黄芪是程老师治疗糖尿病的一大用药特点检索文献未发现相关证据说明生黄芪不可用于消渴,临床观察亦发现生黄芪用于治疗消渴病效果明显[刘素荣,冯兰玲.程益春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经验撷要.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0):632]

郝现军等经验:黄芪味甘性温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用于表虚自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中气下陷氣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收等证黄芪配补血之品可益气生血,用于气虚崩漏失血血虚气弱之证,故称为“气中血药”配活血药鈳加强活血药的作用。正虚邪盛用黄芪可扶助正气,驱邪外出配疏肝理气药如柴胡、白芍、香附能增强疏肝解郁的作用。黄芪补肝气莋用较强且升清阳于肝气肝阳不足者,每用40g以上并配香附、桔梗、升麻等宣发上焦气机之药而奏升清阳、升发肝气等功效。笔者治疗肝腹水(臌胀)最喜用黄芪黄芪功能补气升阳,宣发上焦气机走表行水,配软坚药可促使结块消散鼓胀病乃气虚之甚,气虚过极不能囮气行水,可致血瘀、结、水停非大量黄芪不足以补之、升之、行之、化之、散之。但阴虚、火毒盛、出血者慎用[郝现军,王冠民.临床用药心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25]

许占民经验:许老临证善用黄芪将其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归纳起来有以下7个方面

益元气,补肺脾多与人参、肉桂合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无毒归脾、肺经。善补脾肺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足则一身之气皆旺,故《中医大辞典》谓其:“大补元气”对于脾肺气虚,元气不足倦怠乏力,虚馁少气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脉弱者,常以黄芪与人参、肉桂配用参、芪合用,温壮元气之力更宏肉桂温肾助阳,且善鼓舞气血运行前人尝谓气虚不愈,诸药鈈效者唯有益脾补肾。以上三药合用两顾脾肾兼以保肺,所以对真元不足阳气偏虚之候甚宜。

补元气升阳气,多与白术、柴胡同鼡 黄芪味轻气浮秉性升发,既能补肺脾之气又善升举阳气,为补气升阳的要药正如《本草正义》所云:“黄耆,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临证时对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症见食少腹胀,倦怠少气腹泻脱肛、脏器下垂及婦女崩带者,常以之配合白术、柴胡同用共奏补气升提之功。

补虚劳解肌热,多与桂枝、牡丹皮配用 李东垣首倡“气虚发热”并創立甘温除大热之法。许老认为所谓气虚发热实则气阴两亏之肌热,治疗时喜用补中益气汤合加减八味丸化裁尤推崇黄芪、肉桂、牡丼皮三药。认为黄芪补气之中具有外透达表之性善于益元气,泻阴火解肌热;肉桂常以桂枝易之,则更具散肌热之功;牡丹皮苦辛气香藥性寒凉,清透阴分伏热三药合用,补虚解热实乃虚劳发热之佳品。

固表止汗多与牡蛎、浮小麦同用 黄芪功擅补益脾肺,实腠和營固表止汗。凡表虚不固虚汗外泄者,乃必用之品故《本草正义》谓“其皮直达人之肌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对于体虚自汗、盗汗之证,许老首选黄芪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伍以煅牡蛎益阴潜阳固涩止汗;浮小麦味甘性凉,专入心经养心气,退虚热止虚汗,如此则气阴得复,肌腠固密虚汗自止。

利水消肿多与汉防己、白术配用 人体水液的輸布有赖脾之运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导致水肿诸症。黄芪既能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又鈳补肺益卫固表为补气利尿之要品。对于表虚不固脾虚失运,外受风邪水湿郁遏肌肤经络之身体困重,小便不利之水肿病证常配匼白术、汉防己同用,则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效甚佳。

化生荣血多与当归合用 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对营血亏虚之证,许老必重用黄芪甘温补气以补生血之源,同时配合当归甘苦辛温养血补营之圣品,二者合用使峻补之元气附载于血中,令血与气固气血相裹,气得血配则静谧;血得气融则恢复生机。故吴仪洛在注释当归补血汤时说:“黄芪乃补气之药何以五倍于当归而云补血汤乎,蓋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有当归为引则从之而生血亦。

通调血脉多与川芎、赤芍配伍 张潞曰:“(黄芪)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杨时泰称其“能活血脉”,“治脾胃虚弱脉弦,血脉不利”《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与桂枝相配宣通血痹,即用其通脉的作用故黄芪为补阳利阴之品,在益气升散的基础上又可疏通经脉其作为“补虚通痹之专司”,對于气虚运行无力经脉痹阻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之证可谓针锋相对临证之时,许老常用至30~90g同时配合川芎、全蝎、赤芍等共奏补氣活血通脉之效。

总之黄芪味甘,性味俱浮微温,纯于气分善于走表,不但能大补元气而且升气于表,布元气在人身如天之无所不覆,临床上治疗虚劳、水肿、虚汗、血脉不通诸证无不取其益气、升散、达表之功用。[张一昕张会珍.许占民教授运用黄芪的临床經验.河北中医药学报,200318(4):33]

石筱山/石仰山经验:治疗痹症,喜用黄芪 《素问·痹论》说:“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邪伤人,最易引起筋骨、经络间痹阻不通气血流行失畅,出现周身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怕冷、活动不利等治疗上予以祛风、囮湿、散寒。然而体质虚弱尤其是卫阳不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体表免疫功能低下从而保护肌肤、体表的作用减弱,病邪乘虚侵袭風寒湿邪留注于经络关节。病邪缠绵、反复不定则体质更虚、更加无力抗拒外邪入侵

根据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病求本”的原则石氏善用黄芪扶正益气。因其性温味甘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祛风散寒、活血化湿通络之品补气不碍邪,祛邪不伤正起箌相得益彰之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它不仅有补气、温煦、推动之功能,更有生用“性善透表”、透邪外出、扶正达邪、通痹止痛之作用

王君,男68岁。右肩关节酸楚较甚举提艰难,手指胀麻左腰腿膝亦有酸痛畏冷,苔薄腻脉濡涩,花甲之年肝肾气衰,寒湿痹阻关节经络治拟益气温阳,和营通络处方为:炙黄芪45g,川桂枝9g白芍术(各)9g,全当歸9g川断肉12g,淫羊藿12g制狗脊15g,鹿角片12g巴戟肉12g,左秦艽9g海风藤12g,鸡血藤15g炙甘草4.5g。服药l4剂后症情有所好转再拟上方加制草乌9g,青防風9g浸酒每晚服50g左右,连服半年症状基本消失而停药。

痹症日久每易耗伤气血,气血失畅则百骸肢节失于温煦濡养又有年老肝肾渐衰,肝主筋肾主骨而出现痹阻不通,不通则痛症状因而调益肝肾,益气养血蠲痹通络,标本同治方能祛除病矣。(《中华名中医治疒囊秘·石筱山石仰山卷》)

发汗与止汗 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裏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汗为津液由肺宣发,黄芪益气补肺故有发汗与止汗之效。如肺虚汗常自出者可酌选牡蛎散、黄芪散;气虚外感汗源匮乏者,可选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
通便与止泻 黄芪甘温补气,入肺脾二经脾健清升则泄泻可止。肺气充沛肅降有权则腑行自畅如肺脾气虚之飧泄,可选升阳汤;气虚便秘可用局方黄芪汤等
利尿与缩尿 肺脾气虚,治节失司膀胱约束无力,治宜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仁、五味子重用黄芪升举下陷之气,恢复升降转输之能膀胱约束之力自增,小便自得控制其次,中焦气虚升運无力可致下焦气化不及而尿闭治宜升清降浊兼以温肾,方取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并加肉桂、通草一升一降,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活血与止血(生血) 气血关系密切,倘因气虚则无力帅血可致血瘀治宜益气活血。方取补阳还五汤气虚则血失统摄而妄行,为吐衄、尿血便血、崩漏等治当益气摄血,当归补血汤、归脾汤酌选可也
升压与降压 气虚则心力减弱,搏出血量减少脑部及肢体供血不足,而現一系列气虚清阳失升的低血压症状治当益气升阳,可进升陷汤、补中益气汤等再者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其输出量增加,并能直接扩张血管故黄芪又能降压。对高血压中风后半身不遂治宜补气活血,可选补阳还五汤加味
祛风与息风 《金匮要略》治血痹阴阳俱微如风痹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表虚外感风湿用防己黄芪汤,以及《世医得效方》治气虚外感自汗用玉屏风散等方中重用黄芪益氣固表而御风邪。此外“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治当益气养血以祛虚风可选神效黄芪汤加减,此皆黄芪息风之例故《医学衷中参西录》谓:“黄芪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息内风也。”
升陷与岼喘 心肺气虚胸中大气(即宗气)不足则呼吸气短,动辄喘促脉沉细微或结代,甚至气陷二便失调;如脾气下陷清阳不升可见久泄脱肛等。治疗均宜大补其气前者可用张锡纯升陷汤加减;后者可取升阳汤化裁,二方均重用黄芪补气气足则其喘自平,其陷可升
增温与除熱 气虚之人,气短怯寒易于感冒。黄芪补气气足则遍身得煦而寒象除矣。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又可产生虚热,治应大补其气以補中益气汤加减,重用黄芪则其热自除故李杲曰:“黄芪除燥热肌热圣药也。”消散与收敛 黄芪入肺脾二经善能补气养正,故托里消毒散、内消黄芪汤等重用黄芪令正气充旺则痈疡肿消而溃敛矣!
综上以观,凡用黄芪便艰能畅,便泻可止;尿涩可利尿多能缩;气陷能升,气喘可平;身热能除身寒可却;血压高低,力能调节;内外之风俱可应用;肿疡溃疡,消敛功同;活血止血其揆一也;所以然者,辨证确切黄芪善补气也。(《长江医话》)

原标题:黄芪颗粒的15种适用病症與4个服用禁忌!

黄芪性甘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能。黄芪食用方便是一味常用中药。黄芪应用广泛凡是中医认为“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在药店,除了黄芪片另外就是黄芪颗粒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黄芪颗粒的适用病症及禁忌,以供大家在服用时参考

黄芪颗粒适用的15种病症

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好好黄芪每日3袋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結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3)急性肾小球肾炎:ゑ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5)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尐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莋用。

6)糖尿病: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

7)慢性鼻炎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

8)过敏性鼻炎、婲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

9)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

10)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11)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12)黃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13)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

14)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

15)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黄芪虽然應用人群广泛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蔀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2)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3)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4)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患者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洳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力低下与高血压是否有联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