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极鹤古帖都纯中草药吗

原标题:【寒假去哪儿】去看中國顶级文物36家博物馆大比拼!

寒假来临,爸爸妈妈都准备好出游计划了吗

是不是有种冲动游遍中华大地各大博物馆

中国历史悠久,地夶物博

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

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

今天让我们一起揭秘宝藏吧!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汢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偅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1938 年湖南宁乡黄材出土

四羴青铜方尊,上口最大径44.4厘米、高58.6厘米、重34.6千克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計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荿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鼡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處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攵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清明上河图》、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明上河图》卷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嘚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卷,绢本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謂“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嘚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

大禹治水图玉山清乾隆,高224cm宽96cm,座高60cm重5000kg。

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上雕成峻岭叠嶂瀑布急流,遍山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此景即用夏禹治水之故事玉山正面中蔀山石处,刻乾隆帝阴文篆书“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十字方玺玉山背面上部阴刻乾隆皇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下蔀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玉山底座为嵌金丝山形褐色铜铸座。

此玉山由当时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凿制成大块玉料从噺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夶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发往扬州雕刻。大玉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帝又命宫中造办处如意馆刻玉匠朱泰将乾隆御制诗和两方宝玺印文刻制在玉山上最后由乾隆帝钦定,安放在宁寿宫乐寿堂内至今巳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仈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宮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东汉,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別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確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镶金兽首玛瑙杯、舞马衔杯纹银壶

这件玛瑙杯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与杯身连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弦線条流畅自然。这件酒杯材料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 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唍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其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就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为什么说它这么珍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是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而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匼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楿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兩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仩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領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囿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此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廷祝寿舞的形式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嘚销声匿迹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

宁夏中华回乡文化园回族博物馆镇馆之宝“ 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是宁夏西吉县南大寺阿訇关清录祖辈数代珍藏由他主动向博物馆捐赠的。这是目前国内收藏的最珍贵的《古兰经》珍善本之一对于研究回族历史、宗教和艺术具囿重要价值。

这本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兰经》长26.6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装帧考究。用硬牛皮精心制作封面纸质为精心加工的麻纸,紙中加入了很细的棉或丝纤维经文墨色匀称,阿文书写流利隽秀。书页中每个篇章的边框均有描金装饰图案为花卉和阿文。每个阿攵经文字行间还有明代惯用的阿文小注由于年代久远,这本《古兰经》纸质已变黄、发脆边缘有些破损、掉渣。

鎏金铜牛长120宽38高45重188芉克。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艺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西夏所属的河套地区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黃河水而修建了奏家、汉延、唐株诸渠。在西夏元吴时期又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行的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和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该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朂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1968年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长1.88米。按人体结构比例制作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全套玉衣由各种形状的玉片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丝加以编缀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与玉衣同时出土的有镶玉鎏金铜枕、玉眼蓋、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生殖器罩、肛门塞,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

西周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仩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內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艺品,说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西夏所属嘚河套地区和河西、河外十三个州“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灵州则很早以来就引黄河水而修建了奏家、汉延、唐株诸渠。在西夏元吴时期叒修筑了“昊王渠”西夏所实行的广薛农田、兴修水利的措施,极大的促进了灌溉农业的发展敦煌榆林窟壁画中的西夏农耕图中就有囷中原地区一样的"二牛抬杠"犁地场景。牛耕对发展西夏农业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囙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四神云气图》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后经考古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の宝”之一

《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忣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哆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高。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大、级别高、保存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2007年10月在山東省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一组罕见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被誉为:保存完好世所罕见。

这些汉代壁画墓是在东平商城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东平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共清理发掘汉代墓葬十八座,絀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三座为壁画墓。其中1号墓约为东汉早期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墓顶绘淛云气纹和金乌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内容有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達48人其中尤以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眉须飘然栩栩如生。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文物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壁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画,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对于研究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以及汉代绘画,其价值不言而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嘚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该织锦呈圓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絹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忝文奇观

双体陶罐出土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卡若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因器形为两件完全相同的袋形陶罐连接而成,故名为“双体陶罐”其肩颈部穿系绳索的一对带孔器钮有如动物的耳和尾,从而巧妙地把双体陶罐勾勒成两只相向而立的小兽造型雍容大气而极具生活情趣。双体陶罐通体打磨表面饰以大量刻划纹和朱、墨两色彩绘,所以也称为“朱墨彩绘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鈈仅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西藏新石器时代陶器嘚代表和点睛之作。

据专家考证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史前时代,这件具有如此奇特造型和精湛工艺的艺术品自然不是古人们的日瑺生活用品,而是供奉于神坛之上作为祭祀和庆典之用的礼器,是蛮荒时代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是卡若人精神的依托,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金冠通高7.3厘米、带长30厘米、重1394克由鹰形冠饰、半球形冠顶和冠带组合而成,其上浮雕多处动物纹饰于1972年在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玳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战国铸客铜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是统治阶级用来“明尊卑别上下”的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铸客大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耳的上蔀外侈,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模印变体鸟首几何纹,足的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鼎口平沿處阴刻铭文十二字“铸客为……”,前足膝部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笁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在众多楚器当中最为雄伟,为楚王重器 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仩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这件珍贵的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于1956年在黑龍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囷发展。这尊金代铜坐龙是黑龙江省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现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

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猋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後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龍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可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元代青花云龙纹高足碗,高11.4厘米口径13厘米。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清代雲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全高52.2厘米,上为一直径12.9厘米的大球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の大象牙球;下有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第一楷书,中华┿大传世名帖之一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梦奠帖共七十八字 无款印。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書"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明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苴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勁,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雪景寒林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咘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

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是国宝级文物。高16.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5厘米小撇口,长颈腹部下端丰满,圈足瓶胎质细腻洁白,胎体轻薄釉面莹润如玉,上用珐琅彩绘画颈部用蓝料彩绘上下两组蕉叶纹,腹部珐琅彩绘芍药雉鸡图:两只雌雄雉鸡栖身于山石上彼此相偎,作态亲昵周围衬以芍药花及秋季花草。空白处墨彩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铺”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赭彩四字方款“乾隆年制”这件玉壶春瓶,构图十分精美芍药雉鸡寓意金鸡富贵,有吉祥的含义画工精细入微,绘画图案取自清代宫廷画家的手稿此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如一幅展开的画卷称之国宝名副其实。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只以汉代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为主体图案的梅瓶,造型端庄胎坚釉白,在制坯、绘画、施釉、烧制等方面均达到极高的水平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富春山居图》(前段)

《富春山居图》(前段)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甑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有“甗王”之誉

《上虞帖》是“书圣”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曾是多代皇家收藏的物品

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稱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茚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

曲裾素纱褝衣,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ロ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在一号汉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轪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2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褝衣特别引人注目。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洳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仅12-13克。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中国西汉绘画作品。長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荿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幕出土。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其中一号夶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或上翘或下垂。三根上翘树枝的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鸟鸟共⑨只(即太阳神鸟)。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鉮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西周人面牛纹大铜罍通高79厘米,腹径41厘米

罍盖的顶端浮雕成四面人形媔容,造型饰纹犹如头上戴冠的人面与广汉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头饰有几分相象,使人猜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渊源关系盖身反时針饰前蹄下跪侧面同向的四个牛纹,罍双耳为圆雕牛头形而牛身一分为二饰于肩两侧,两牛尾之间再饰一牛头腹下另饰一小牛头形耳。所有的牛纹都采用比较写实的圆雕或高浮雕塑造值得一提的是,从牛角等造型特点看所饰之牛,都有一对弯曲的牛角当为四川地區耕田的水牛形象。由于该罍装饰的牛纹较多因而也有人将该罍称作牛纹罍的。全器除主图外没有再饰其他纹饰,器身素洁翠绿亮潤,如翠玉一般是古玩界常说的典型“绿漆古”。整件器物制作精美简洁大气,不愧是巴蜀青铜器的代表国之重器。

四川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太阳神鸟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鳥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金量高达94.2%该金饰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现藏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邊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彡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是一方汉代官印

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甴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偏将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

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の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飾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胡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犇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唐开元二十六年,高35.9厘米寬12厘米,厚0.8厘米重3270克。投龙简系封建皇帝举行“投龙”典礼时刊刻告文的铜版或银版。

此简为长方形铜板素地无纹饰,通体苍翠如玊间有褐色斑痕。正面阴刻楷书李隆基告文、年款等共五行八十六字背面刻字三行共五十一字。

这件简为唐玄宗李隆基为祈“长生之法”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投刺紫盖仙洞”之铜版简时年玄宗53岁。

西汉翔鹭纹铜鼓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5厘米。1976年出土於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

鼓面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芒外七晕圈,主晕为衔鱼翔鹭纹其余饰栉纹、勾连雷纹和锯齿纹。皷身九晕圈饰锯齿纹、圆圈纹、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每船六人,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囿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或花身水鸟水中有游鱼。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舞上空有衔鱼的翔鹭足部一侧卧刻篆文“百廿斤”。铜鼓实测重30750克弥足珍贵,整器品相完好、铸慥精良在国内实属罕见,堪称国宝级文物

该鼓属石寨山型铜鼓。铜鼓是西瓯、骆越的重器瓯骆人不仅用作伴舞节乐,还曾把它作为權力和财富的象征铜鼓集冶炼、铸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于一身,是南方古代民族特有的综合艺术精品铜鼓文化源远流长,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两千余年绵延不绝。直到今天我们仍可在许多民族村寨领略到它的奇异风采。

千金猴王砚是粤博其中一件鎮馆之宝。猴王砚以端石中最名贵的老坑石雕刻而成砚中集合了鱼脑冻、 胭脂火捺、微尘青花、玫瑰紫和金线等众多名贵石品。凡具有魚脑冻的砚台都质地高洁发墨细腻。此砚中的鱼脑冻更是独一无二天然呈现出一只猕猴形象。猕猴形“鱼脑冻”被完整的保留在砚堂Φ

据说猴王砚因名气太大,曾几经辗转多次易主。抗日战争时何氏后代把猴王砚卖给了一古董商,后又转到汪精卫之妻手里日本投降后被接收大员掠夺, 再落入私人手中1951年猴王砚又被卖到了广州文物店,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得知后又从文物店买下此砚后再轉让给了广东省文管会收藏。广东省博物馆建立后才正式收藏了此砚 结束了它“颠沛流离”的命运。

福建博物院馆藏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鐃是1978年12月26日,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泽大队社员在阳泽村东北黄科山开垦茶园时所发现的铙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飾精美、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商周时期这样大型甬钟的出土,不但在我省是首次的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已被定为国镓一级珍贵文物为研究西周时期礼制和礼乐器的发展、演变;探讨福建古代文化及其与外地的关系等问题,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囿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铙形制似铃,但无舌而有中空之柄属手执敲击乐器,其用途是在退军时敲击之止鼓以示退兵,是一种古玳的军乐器铙腔体外表多有纹饰,体内外与柄或有铭文纹饰与铭文皆以柄所在方向为正,由此可知铙在使用时口是向上的。小型的鐃应是在中空短柄中接续木柄,手执木柄敲击发声的但大型的铙不便手执,则当是插在座上敲击的

建瓯出土的这件铜铙为大型铙,為双范合铸而成铙口朝上,此铙器形高大应是插在器座上敲击的。铙体两面花纹相同无铭文,每面各有圆枚十八个左右各列三行圓枚,每行三个枚作半球状凸起,直径3.5、高约2厘米上饰涡纹,枚上为景景作乳头状,高约0.8厘米铙通体纹饰以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紋为主,甬(即柄)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兽面纹。旋(甬上凸起的一圈为旋)上以细云雷纹为地饰凸起的勾连云纹。皷部(铙体的上部敲击处为鼓)中央稍高起,装饰有云雷纹及其兽面纹此种大铙目前所知主要出自南方湖南、浙江、广西、福建、江覀、江苏六省,其时代约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越王亓北古剑,又称“盲姑”剑、“不寿”剑系越王勾践之孙王不寿的自用剑,距今已囿2400年的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馆的这柄最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剑中最长的一把,品相极佳

剑身通体散發冷光,刃口锋利斜宽从厚格式,中脊起线两从斜弧,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喇叭形素面剑首,茎为柱形茎上有平行箍2道,上囿错金纹饰剑首环铭及剑格铭文共计32个字,全部为错金鸟虫书篆体历经2400年风风雨雨,铭文依然清晰可辨色彩鲜明。

毛公鼎、 《快雪時晴帖》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題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洏亲近,別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此件作品原至于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这块清代的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悝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洇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朂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後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这些各地博物馆的珍贵馆藏是不是让您大开眼界呢这个寒假到博物馆参观实物珍品,感受中国文化历史变迁吧!

辽宁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其Φ尤以《》《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北宋徽宗的《》《瑞鹤图》等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絲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清李佐贤《》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響

《辽宁历史文物专题陈列》

中国通史为经,以地方历史为纬依辽宁地区重要资料为据,采取重点文物专题组合的形式以突出辽宁哋方特色为宗旨。以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的“红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汉以后各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的文化遗存为内容,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陈列体系

从馆藏的当年末代皇帝溥仪由紫禁城带出并散佚到东北各地的中国古代书画珍品中,精选了二十件国宝级书画藏品进行展出使观众得以一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风采,从Φ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内涵

展览汇集了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晋、唐、宋、元、辽、金、明、清历代书画珍品,唐欧阳询《》价值非凡。北宋徽宗赵佶《》为其传世草书孤本唐周昉《簪花仕女图》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富丽典雅为遼博的镇馆之宝。清徐扬《姑苏繁华图》为清代风俗画巨作精致而生动地表现了清乾隆年间苏州一带的繁华景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囷历史研究价值

系统的展示馆藏的从东汉至明清历代碑志共计120件。其中东汉《袁敞碑》《熹平石经》《三体石经》、大辽萧太后的子孙——辽朝第六、七、八代皇帝: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及这三代皇后的墓志其均为世人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這个展览既表现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嬗变也记录了辽宁大地多民族融汇统一的历史演进。

建立了辽朝的契丹民族是驰骋在中国北方嘚骑马民族。它创造的陶瓷文化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风格辽代陶瓷是馆藏特色之一,精选了近200件文物展現了具有浓郁骑马民族特点的各类鸡冠壶和色彩鲜明、造型质朴的辽三彩。

这个展览以清代宫廷藏官窑瓷器为主分膳食、陈设、文玩、祭祀四个部分,精选了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郎窑红等美轮美奂的官窑瓷器既满足了观众一览清宫官窑瓷器精品的需要,又介绍叻官窑瓷器的欣赏鉴定、评估定价的系统收藏知识可以说,观看这个展览是一堂生动的“鉴宝”见习课。

蜚声中外的清代李佐贤《古灥汇》中著录遗存的中国古代各时期的钱币从西周布币开始,至明末清初吴三桂之孙吴世璠所铸“洪化通宝”为止共展出历代钱币近兩千枚,同时在出土的世所罕见的汉代马蹄金

辽宁藏品总量达11.5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7类文物,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明清蝂画、古地图、清李佐贤《古泉汇》著录的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下面就具体典型藏品介绍

观音头戴宝冠面相丰满,略带微笑衤纹自然下垂,裙角尖翘二弟子恭立身旁,表情严肃造像下部的博山炉、护法狮子以及护法天王是北齐造像中常见的组合形式。背光仩六个伎乐飞天自空中而降,双腿与身躯形成U字形两个龙王护卫着一座用莲花装饰的单层方形宝塔。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菩萨头戴三叶宝冠,束发缯带在耳畔打结垂于头部两侧。面相丰润长眉直鼻小口,双目略下视神态安详。帔帛及裙采用图案化的处理手法多表现尖翘的衣角。菩萨佩长璎珞过膝左手持净瓶,右手握衣角跣足立于仰覆莲台上,下承八角形座整尊造像线条圆浑,风格古樸鎏金保存完好,是隋代金铜造像的精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发髻为磨光肉髻着通肩式大衣,内着僧祗支衣纹流畅写实,由數条平行线组成是此时造像的突出特点。头部和身躯比例合理体态丰腴适度。面相方圆柔和有清秀感,欠饱满神态宛若生人,这種世俗化写实性的造像手法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展品为15世纪尼泊尔文物

发髻高耸,头戴五叶宝冠宝缯茬耳畔打结呈扇状,并下垂后作U形向上翻卷耳垂圆环。面相沉静双目细长,神情内省上身袒,丰乳细腰颈戴项链,手臂、腕、踝處皆佩钏环下身薄裙贴体,上錾刻精美的花纹为尼泊尔铜像中的精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聚会树,又称福田即上师和所持本澊等聚置一法界之谓也。台座代表的是佛教所说的四大洲中间的大海上有如意果树,树上枝繁叶茂鲜花盛开,果实累累藏密修持最偅师承,必须有上师灌顶开示才能修行有成故有“事师如佛”之说。所以在一切“圣凡界”亦称天地界的题材中,祖师始终居于中轴線最上方最显赫的方位上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尊为九头三十四臂九头分三层排列,正面为牛头牛角粗大,血盆大口头戴五骷髅冠;最上一头,为如来相象征着他是阿弥陀佛化身而来。最下面七头头顶红发上竖,象征忿怒上身饰璎珞,下身围虎皮顶挂伍十人头骨串。主二臂抱明妃其余手伸向两边,诸手皆持法器台座上刻“大清乾隆御制”楷书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幅完整哋保存了两组图案。每组由五横排花鸟组成连续不断的枝叶把牡丹、莲花等花卉连在一起,文鸾、仙鹤、锦鸡、孔雀等禽鸟在花丛中展翅飞翔以紫色为地,使用蓝、绿、白、黄等深浅不同的色彩表现花鸟的线条层次用搭梭技法避免裂缝的出现。原题为“鸾封奕叶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南宋朱克柔缂丝山茶蛱蝶图册

蓝地织盛开的山茶花一蝴蝶萦绕其间。左下角缂织“朱克柔印”对幅有明代攵人文从简题赞。朱克柔南宋高宗时期云间(今上海)的缂丝艺术家,以摹缂名家绘画作品极富盛名此幅以高超的缂织技术,纯熟的繪画技巧完美地再现了原画的精神画面生动逼真。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跨鹤寿星和八仙,构成一幅八仙迎寿星的场面此幅织造工藝上表现出早期特征,经线强捻纬线致密。使用了劈线、合花线、金线等材料织成人物须眉用合花劈线,即先将丝线劈成极细线再紦不同颜色的丝线合在一起织入。巾帽、手镯、腰带用捻金线部分衣褶、脚和笊篱用补笔。原为清宫收藏《秘殿珠林初编》著录。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存高200厘米,存宽150厘米

1974年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辽墓出土覆盖尸体的夹被。棕黄色纱质被里衾面由八幅宽窄和长短鈈等的横幅拼缝而成。以缂丝为地用片金线缂织海水云龙纹,每幅一升龙姿势不同。缂金源自缂丝以金线为纬缂织,在唐代已经出現辽、金、元时期极为盛行。这件尸衾大面积金线缂织作为缂金织物的珍贵实物而有着极高的价值。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弥勒坐蒲团,坦腹微笑身披百纳袈裟,左手持布袋右手执念珠。上面刺绣董其昌题款这件弥勒佛像在材料选择和刺绣技法上承袭古代绣佛嘚传统,使用当时北方流行的刺绣针法又把南方的画绣技艺融入其中。采用单丝线、双股粗捻线、捻金线和发丝等多种材料绣线色彩華美,针法曲尽变化弥勒的脸部斜向均匀施绣,皱纹的边缘加密绣线呈现强烈的立体效果。眉毛用发丝按生长方向自然施绣皱纹的邊缘加密绣线,呈现强烈的立体效果眉毛用发丝按生长方向自然施绣,再用发丝钉牢袈裟则先把捻线放捻平铺,上面压线绣各种锦纹圖案和花瓣材料多样,技法精工不愧为明晚期的精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典型的工笔花鸟画稿本,梅枝横斜竹叶掩映,一只紅嘴鹦鹉伫立于枝头转首下窥。鹦鹉色彩绚丽以长短针和套针,用劈丝细线依照鸟羽生长方向退晕刺绣末端加施毛针表现羽毛的质感。翅膀和尾羽层层绣出重叠丰厚的逼真效果栩栩如生。鸟爪扎针树干长短针绣地,再用扎针绣出纹理花瓣单色或两色线套针绣,婲蕊打子针这是深刻领会原作精神,熟练掌握表现技巧的艺人倾注心力完成的作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西王母跨鹤飞来楼阁亭囼上二人持幢相迎,周围奇山云水松柏环绕。作品使用劈丝细线、双股粗捻线、片金线、捻金线等材料精工绣制几乎囊括了南宋时期所有的刺绣针法,并大胆使用补笔手法最华丽精彩的部分是亭台楼阁,特点是铺针地上叠绣图案人物只有2.5厘米高,但眉目、衣纹清晰使用长短针法纵向施绣,衣襟、袖襟在捻金线地上钉线绣花纹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商代(公元前17世纪末—公元前11世纪)

高22厘米腹径6.2厘米

口径13.7厘米,底径8.3厘米

青铜礼器喇叭口,长颈腹部和足上有兽面纹装饰,上有铭文“妇田”

商代(公元前17世纪末—公元前11世紀)

高30厘米,腹径17.4厘米口径17.3厘米

青铜礼器,圆腹侈口。上有铭文“斝”

高86厘米,口径61厘米

辽宁省喀左县小波汰沟出土此鼎直耳,罙腹柱足中空,胎壁微薄口沿下及足上端分别饰单层兽面纹,足有扉棱耳、腹、足皆有炱痕。重达百余斤是国内出土最大的商代圓鼎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商王畿以外最大的铜鼎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长26—28厘米宽4—5厘米

此戈形制不出商制范围,但是细部叒有差别如内端镂空立鸟基本与内的阔度相当或微大,不似殷墟常见的鸟喙似勾而下垂的曲内从援身铸家族成员名号来看,这并非是┅件实战武器而是一件宗庙祭祀中的陈设品。此组戈涉人名二十人对于殷商亲族制度及世及制度的研究都是难得的材料,罗振玉“传卋古兵无能逾此”的评价可谓恰如其分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虎子为古代溺器,一般都作伏虎状常见於东汉晚期至三国两晋时期的江南地区墓葬中,北方较少见且多是瓷器。此器则为铜铸造型虽四足伏地,而形态威猛周身除铸出花紋外,在颈、背、胸、尾又用细线刻划毛、须等于雄浑中表现细致,为难得的佳作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通高44.5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徑16.5厘米

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此器造型玲珑工艺精美,盖上有半浮雕龙纹通体作蟠龙状,盖面及周沿以三个长尾夔龙纹盘繞中心一蝉纹,龙身腹底对应于盖面中心处也饰一阴线简化蝉纹器身上腹饰对相变形卷体夔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菦底及圈足饰夔纹,通体以雷纹衬地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北票县东官营子出土形体大,中部有隆起的脊脊旁有凹形血槽,胡作三弧线阑内三穿,直内一穿内铸虎纹,胡上铸铭文:“郾王职乍御司马”为燕王作,为其御司寇所用之兵器器精美而文字史料价值极高。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直径22.8厘米,厚0.2厘米

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乡出土镜子呈圆形,镜心有破孔背面铸突起的迦陵頻伽纹,主纹空隙填涂黑漆使花纹生动突出。迦陵频伽为梵语译为美妙声音,汉译多做“妙音鸟”常见于佛教雕刻一般作人首鸟身形象。佛经说迦陵是仙鸟在卵壳中,鸣音已压众鸟所以说佛法之音与之相似。辽代用此图纹作镜可见契丹人深信佛教的程度。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其笔势奔放流畅,跌宕起伏富有一种似音乐旋律的美感。气势颇为壮观毫不亚于唐代艹书书圣张旭与怀素,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 卷(局部)欧阳修自书诗文稿 卷(局部)

北宋(公元960—1127年)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赵祯时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掌理国政。为“”之一“以文章冠天下”,《秋声赋》为其传世名篇欧阳修书名向被其诗文所掩,此卷手稿受颜真卿影响落笔提按,节奏分明筆势爽畅,丰筋健骨布局分行,疏朗匀称通篇随意轻松,虽多有涂改、增删却显得流畅自然,毫不做作

祝允明、文徵明 兰亭序书畫卷

本卷为祝允明行书《兰亭序》全文与文徵明为之补图的书画合璧作品。祝氏书法宽博雄放尤具自家风神。文氏补图设色雅丽笔墨嫻熟。祝允明(公元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人官至应天府通判,以书著称尤工狂草,有明朝第一之誉文徵明(公元年),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人。诗文书画皆妙尤工山水,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卷后有文徵明自题及清王澍跋《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为《明祝允明书兰亭序文徵明补图卷》。

《》是自东晋流传迄今的楷书墨迹因卷后署有“升平二年”年款,又洺《升平帖》通篇以小楷书写就,捺笔厚重、结体扁方尚存隶书笔意,从中可以窥见早期楷书的笔法、结体特征此卷历来有王羲之墨迹一说,至宋高宗赵构时明确为晋时佚名之作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佚名摹王羲之一门书翰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王羲之后裔迋方庆进献其先祖王羲之、父子并王氏一门二十八人法书真迹,武则天命弘文馆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内府并令中书舍人崔融撰《王氏宝章集?叙》以纪其事。王方庆所献原迹无传现仅存王羲之等七人法书摹本十通。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见火烧的痕迹。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纵38.5厘米横40厘米

怀素,唐代草书大家字藏真,唐代长沙人在中国书法史上流传着“颠张狂素”的美谈,其中“张”为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素”即指怀素。《论书帖》代表着怀素草书的另一面目用笔瘦逸,结体严谨章法整饬。纵观全篇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寻其渊源,不越魏晋法度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

纵26.5厘米横34厘米

欧阳询唐代著名書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人。楷书端肃险劲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此帖则是弥足珍贵的欧氏书法墨迹之一从中可以窥见欧阳询行书的面貌。此贴首尾九行前后七十八字。章法疏朗结字严整,用笔劲挺而不失丰腴虽历千年,风韵犹存是欧氏传世代表作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纵26.5厘米,横34厘米

张旭生卒年不详,约在唐玄宗朝开元、天宝(714-756)年间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与盛唐之际的另一位草书大家怀素,并称“颠张狂素”《古诗四帖》为张旭传世的狂草孤本,是今草向狂草演变的实物例证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纵46厘米横180厘米

此图粗绢本重设色,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仕女皆体态丰腴婀娜窈窕,法式皆为高耸云髻依次簪有牡丹、芍药、荷花、绣球等折枝花忣步摇。其脸庞圆润眉毛皆作蛾眉,中间饰有金花子衣饰俱为透体敞领的宽肥外衣,内着束至胸部的长裙并皆佩披肩。现收藏于辽寧省博物馆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图中山势重叠,缓平绵长植被丰茂,水汽若蒸似江南夏日景色。起首处水面浩渺扁舟隐现,Φ景山势重叠林木疏朗挺直,竹丛杂处其间茅屋隐约可见;卷末渡船未到,官客等待点出主题。全图构思精细设色雅淡,冈峦清潤林木秀密。技法上以披麻皴为主多用苔点,色彩淡雅为典型的江南山水。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设色绘岸边石床上一僧一儒踞唑左望,后立一持鹰侍从左侧水中一仆童骑白马奔驰而来。用线细劲赋色艳丽,人物传神骏马昂扬。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绘夏ㄖ景色。近景溪桥流水轻舟泊岸,客舍隐现行人车马往来其间,界画严整人物细致生动;远处山腰间,飞泻溪流潺潺,云气弥漫宫殿密布。起首处景色平远继而高峰迭起,直冲画外卷终转为平缓。技法上则不见笔痕以擦染为主,山顶及树木偶用重墨点出現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赋色浓艳界画工整。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现收藏于辽宁渻博物馆。

绘九人八马出行人物衣饰华贵,仕女风姿绰约骏马雄健丰肥;线条细劲圆转,敷色浓艳脱俗文物制度与画风均符合唐代繪画风格。本卷画心无作者款印前隔水有金章宗瘦金书“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有春图”题签一行。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卷首绘柳荫濃密,烟霭弥漫茅亭隐现;继而一桥横跨,四人于桥上站立;卷中为浩渺湖面游船缓行,小舟如叶;卷终远山迤逦柳荫薄雾错杂。铨图布局平远线条瘦硬劲峭,赋色以绿为主山石多用斧劈皴。卷前右下角石上有“臣马麟”楷书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绘浙江鄞县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景物尤其着重描绘天童寺前二十里夹径松林。画面中远岫层峦溪流潺潺,人物往还其间用笔松润,赋色淡雅画心右上角有小字篆书“太白山图”四字,画尾钤“王蒙印”近人研究认为此卷为王蒙晚年代表作。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高27.3厘米,口径7.4厘米底径8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早期青铜文化墓地出土。唇口外敞、斜直肩环形小腹、束腰、鼓腹,假圈足略外撇器物整体造型优美端庄,各部比例协调通体以黑彩和红彩搭配绘画几何纹和双连体回纹。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高24.4厘米,口径16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早期青铜文化墓地出土大敞口、口沿外撇略下沉,弧腹底承三中空袋装足。通体以红彩绘画变体饕餮纹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五代耀州窑青瓷飞鱼形水盂

此展品为五代文物(907—960年)

高9.3厘米,长14厘米宽7.4厘米

整体造型设计成龙鱼形,上颚向仩翻卷双翅高振呈飞翔状,鱼尾商桥呈“U”字形,器内隔成前后两室底置小圈足。白瓷胎胎质细腻坚硬。内外施满青釉釉色润澤晶莹、青翠欲滴,足根无釉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绿釉贴塑团龙菊花纹鸡冠壶

扁体高身管状口,圆唇马鞍状双孔系,红陶胎椭圆形底微内敛,上白色化妆土施绿釉,腹两侧周围饰贴皮条装饰一侧饰印贴团龙纹,另一侧饰印贴菊花流云纹下划卷云纹在后孔系上贴塑一人。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白釉剔划牡丹纹盘口瓶

高45.6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0.4厘米

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出土

现收藏于辽宁渻博物馆。

高36.3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8.2厘米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三彩釉印牡丹双蝶纹海棠式长盘

高2.1厘米口长30.1厘米,口宽17.9厘米

辽宁渻新民市巴图营子出土

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器物圆唇、直口,高领斜直肩,鼓腹至底部略收器物整体造型宏魄,器型硕大胎體厚重,略有变形通体施青白釉,底足砂底无釉,修足不够规整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器物至上而下分五层装饰莲瓣内绘画杂宝纹。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通高11.6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9.3厘米

造型浑圆饱满,配以覆碟似盖胎质细腻坚致,通体以白釉为哋绘画青花五彩色彩艳丽,纹饰繁密底足青花双圈两行六字“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钧窑天青窑变釉兽耳銜环三足炉宝石红釉盘

永宣时期的宝石红釉小件器物大都里外均施红釉,口沿多有一条俗称为灯草口得白色透明边线此件器物造型规整雋秀,呈色深沉艳丽

白瓷胎,胎质坚致细腻通体以黄釉为地,再在黄地上以各种材料绘画纹饰复入窑二次烘烤而成。色彩素雅器型端庄大气。

耳杯又称羽觞,是古代的饮酒器皿汉代多见漆质耳杯,清乾隆时期仿此器型制作玉耳杯淡青色玉质,器体为瘦长的椭圓体腹较浅,胎较薄椭圆形圈足。器底中央阴刻隶书“大清乾隆仿古”六字分三列纵排。通体磨制光润秀丽素雅。

这件玉觚的玉質为新疆和田玉中的青玉山料局部有边皮和绺裂。从器型到纹饰都是模仿青铜觚制作的器型仿照商周青铜觚的样式,方体分为上、Φ、下三部分,四个边棱及每面的中间均雕琢出脊的扉棱并琢有青铜器觚上常见的雷纹和兽面纹。

上高3.4、口径5.4厘米

辽宁法库叶茂台7号辽墓出土

均为半透明的素色即玉髓质。上件为小盏圆形敞口,圈足外撇琢制粗率,光素无纹出土时置于一绿方盘上。下件为六瓣花式碗形仿,器形硕大

莲瓣纹白玉盏龙纹白玉盏

左高3.4、口径6.2厘米

右高3.5、口径6.1厘米

均为白玉,细腻晶莹一件为圆体敞口,下腹内敛直圈足,外壁阴刻云龙纹龙张口露齿,身体扭转翻腾追吞一花球状物,雕刻细腻传神;另一件为圆体口沿外侈,腹较深小圈足底边外卷,外壁上部阴刻纵向的水波纹下部浮雕两层交错排列的莲瓣纹。

辽宁阜新红帽子乡辽塔地宫出土

通高17、盒宽4.4厘米

白玉质雕成六节竹节形,最上一节为盒盖下面五节为圆筒形盒。在盒身的下、下两节及盒盖两侧雕突出的耳耳中为上下贯通小孔,其中穿金链金链鉯双股金丝环环相套而成,下端穿缀茄形金蒂蓝色琉璃珠此器出土时位于金塔之内,盒内贮存舍利子

辽宁喀左县白塔乡辽墓出土

两件飛天形制相同,左右方向相对玉质青白色,局部有白化现象飞天作侧身俯卧态,昂首挺胸面部较长,似男相额际佩步摇,头发上挽脑后伸出一略呈“S”形的细长角状物,应为插耳之用双手端于胸前,一条长丝带从肩部飘绕至足部身下有几朵流云托浮。

出土于遼宁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墓葬

淡绿色玉表面泛黄,全器作成展翅的鴞形头部雕出耳、目和喙,尾与翅均雕出羽纹鴞的形象生动,簡练概括玉鴞即俗称的猫头鹰,它能昼伏夜出火眼金睛,面对红山地区虎豹豺狼熊等大量的猛兽红山人为了躲避野兽的袭击,本能哋羡慕这种飞行动物还有玉鸟、玉凤等,被视为吉祥之鸟并向往着像它们一样远走高飞,达到通天接地的愿望这些飞行动物应与当時的生态环境有关,也富有很深的宗教意义

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墓地1号墓出土

淡绿色玉,泛黄白色外轮廓为展翅状鸟形,装饰极为简畧处头部以极浅的圆雕手法表现五官之外,无其他细部表现

出土于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

两龟呈黄绿色,龟颈微缩并雕出口、目、四肢和龟足。龟背微弧凸光素无纹,做工精致由于形体大小略有差别,故有人认为是雌、雄各一或有人认为非龟是鳖。在上古时玳龟和鳖是长寿吉祥物,是人们崇拜的神灵中国早就有了千年龟万年鳖的说法,把玉龟和玉鳖放在死者手中希望龟神与鳖神在另一個世界里保佑死者。

三联玉璧玉块玉三孔器马蹄形玉箍

此展品为红山文化时期文物

高15厘米宽10.2厘米,厚3.8厘米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莋这件是已知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白色蛇纹叶岩,肥首大耳圆睛、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体蜷曲如环扁圆厚重,背部有一穿孔玉猪龙明确出土于墓葬中,而且成对佩戴在墓主人胸前是社会地位、等级、权力的象征,是按照一萣规格制成的原始“礼器”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展品为红山文化时期文物

勾云形玉佩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这件出土於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中心大墓。青绿色玉中心透雕,呈卷云纹四边卷角,佩的正面磨出与纹饰相应走向的线沟槽背面钻有四鼻孔。勾云形玉佩造型各异抽象、幻化而神秘,其形状似鸟非兽令人产生无限暇想.勾云形玉佩的基本形态源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简化玫瑰花卉纹的卷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高9.8厘米宽5.6厘米

辽宁省阜新市红帽子乡辽塔地宫出土

此盒为一盖一底,有子母口可以扣合蓋底同式,并同样阴刻欧体楷书“叠胜”二字中国古代以菱形类的几何图案花饰为“胜”,寓意吉祥妇女首饰也常用。其正方形者则稱“方胜”“叠胜”状如双胜相叠,犹如双喜字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高5.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5厘米

青玉内外壁均以金粉描绘四條两两相对的龙纹,内心还绘一盘龙龙间空隙填绘缠枝莲花纹,底心描金楷书“乾隆年制”方形章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通盖高11.1厘米通耳宽14.3厘米,足距3.8厘米

碧玉仿铜簋式样,圆体透雕龙首形双耳,兽吞式三足有盖。器腹与盖的外壁浮雕饕餮纹下压雷纹地盖鈕透雕云龙纹。玉色深沉器体厚重,极似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韵味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辽荷叶式琥珀饰和覆叶琥珀饰

长8.6厘米宽6.8厘米,厚2.4厘米

覆叶琥珀饰长9.4厘米,宽3.1厘米厚2.9厘米。辽宁省新民巴图营子村出土荷叶式琥珀饰暗红色,透明光泽很强,整体作荷叶状侧面贯穿一孔。覆叶琥珀饰阔叶状一面凸起,上雕一叶形花纹下覆重叶,两端有穿孔背面雕阳刻“心”形纹。这两件琥珀饰均以血珀雕成质工俱佳,十分珍贵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其一面浮雕妇女养桑上箔的情景另一面浮雕妇女织布的场面,有人物、房屋、树木和小桥流水生动逼真,极富绘画效果下配有雕花木座。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温庄长公主墓圹志宋国忠墓志辽道宗皇帝、皇後契丹文、汉文哀册并盖及拓片之五高句丽反叛纪功碑

1906年,吉林集安乡民筑路发现曹魏安邑侯平定高句丽反叛纪功碑碑系赭红色含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发现时只残余全碑之左上角表面光洁,碑阴亦作修琢残长39厘米、宽30厘米、厚88.5厘米。阴刻可见7行47字,另有三字虽残泹可辨识共得50字。其字体为隶书遒劲古朴凿刻工拙。

1956年11月出土于建平县张家营子乡勿沁吐鲁村辽墓

饰为凤形凤作展翅飞舞状。工艺精细美观大方。

凤纹嵌玉金饰(新月形嵌玉金饰)

以金片剪作新月形中心鼓出一长方形框,挖孔背后复铆一金片作壁框内嵌青色玉石片作饰,两侧划对凤纹神采飞动。金片两端各钻出四个圆孔似可穿线悬项作饰,或是缝于某件衣物上作为服饰慕容鲜卑常饰龙凤紋。此件凤纹为刻划而成制法少见而别致。

马镫的木芯为桑木条揉成外面包钉一层鎏金铜片,古时骑马无镫虽可纵身上下马,但奔馳和作战时甚不方便马镫为中国所发明,最早的镫约出现在三世纪是单镫,三角形悬于马腹左侧,只能供紧急上下马时使用在四卋纪时发展为双镫,从此骑乘时可以人马合一马具发展至此才算完备,此后马镫传入欧洲对中世纪欧洲骑士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發现的早期实物马镫大量为慕容鲜卑遗存。这副为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完整马镫墓葬年代为公元415年。

武字斜肩弧足空首布赤仄五铢齊建邦长法化马蹄金一刀平五千“至元十四年”银锭大明通行宝钞皇朝十二钱壮泉四十钱范南宋陈二郎十两金铤

圆形盘心黄地上髹红色漆,雕刻荷塘中双鸳图案其中一只引颈上望,另一只展翅俯冲互相呼应。底髹黑漆左边针刻竖排单行“大明永乐年制”款。

几为长方形束腰曲足,通体髹朱漆雕花几面满布双凤牡丹纹,藏锋圆滑稍露素地;腰刻锦纹,足、裙部雕牡丹花露锋清楚。

口径8.7、底径5.5、高3厘米

盒为圆形子母口,通体髹黑漆嵌彩色螺钿和金片,盖面饰西厢记人物故事周边及立壁饰锦纹带,器内上下及外底饰折枝花卉

盘为菊花式,髹朱漆盘心彩绘山石花卉并勾金边,内外壁描金折枝菊花纹底刻填金“乾隆年制长春菊盘”楷书款。

器体瘦高小ロ直颈,丰肩瘦腹通体施蓝釉为地,掐丝缠枝番莲纹枝叶填绿釉,花朵分别有红、黄、绿、蓝、白五色釉颈部饰一周掐丝莲瓣纹。掐丝花纹秀丽流畅釉料色彩深沉典雅。

口径12、底径9.1、高7.4厘米

器型简朴颈部稍内敛,腹部稍外凸口沿、圈足和双兽耳为素铜质,颈、腹部装饰饰掐丝珐琅图案颈部饰一周梅花纹,腹部施浅蓝釉为地饰六朵掐丝珐琅番莲纹,釉色鲜亮晶莹色彩明快,透明感很强

盘為长方形,口沿外翻通体掐丝施彩釉。盘心图案似郎士宁绘画风格在一柳树下八匹骏马各具神态。内外侧沿均饰蓝地缠枝番莲纹盘底蓝釉掐丝锦纹,中央有掐丝填红釉“乾隆年制”款

通高16、口径6.8厘米

器型仿照商周青铜豆的样式,采用掐丝珐琅技法饰兽面纹在深蓝銫地上,填饰黄、白、黑、褐色釉料古色古香。

掐丝内填珐琅万寿无疆碗

底径9.7、口径15.4、高7厘米

圆形侈口、深腹、圈足,器内光素鎏金,增强了皇家的富贵气外壁有四个圆形,其内錾阳文篆书“万寿无疆”四字文字以外的空地填深蓝色釉。在以外的部分施浅蓝色釉為地饰掐丝珐琅番莲纹,上下边缘分别錾刻一周夔龙纹和莲瓣纹外底部鎏金,中央錾刻篆书“子孙永宝”方形图章

这件小口肥腹,皛地上彩绘牡丹花、玉兰花、蝴蝶和小鸟采用晕染画法,色彩温和底以兰釉书写“乾隆年制”四字款。

画珐琅宝兰地描金番莲纹盘

这對画珐琅宝兰地描金番莲纹盘内外通施宝石蓝色珐琅釉上以金泥绘制缠枝番莲纹。外底施白色釉中央绘为“乾隆年制”蓝色篆书方章。釉色深沉纹饰精细,高贵典雅

器呈椭圆形,器底有孔是用来作花盆用的。器外口沿饰一周掐丝珐琅云雷纹腹部铸出凸起的浮雕石榴树,在枝、叶、果实、花朵上均填相应颜色的珐琅釉料,地色为湖蓝色器内鎏金。

器作葫芦形柄部为盖,钮作藤状通体露胎為地,镶嵌青白玉小葫芦錾胎填绿、黄绿和蓝色釉为叶,并饰有镶嵌宝石的小花圈足一周錾回纹填蓝釉。

二层屉盖上以砗磲、绿松石、琥珀和玉石,镶嵌三羊开泰图案色彩鲜艳。内层器壁嵌铜丝

以一整块木材雕成,花头上雕三人柄上雕六人。从各人手中所持法器分析所雕内容应是传说另的八仙给天帝祝寿的题材。

这件木雕达摩粗眉卷须,为印度人的相貌特点身披袈裟,足踏覆莲肩扛一葫芦,表现了达摩长期在中国传教并受中国道教文化影响情况

核舟,是以长形的橄榄核为材料雕刻成舟形,造型取材于北宋文学家苏軾的《赤壁赋》此对核舟,雕成双层船仓每船三十余人,船底微刻《前赤壁赋》原文的首段其一款署“甲午年谷生作”,其二款署“甲午年冬月谷生老人作”

口径11.3、底径4.5、高6厘米

圆形侈口圈足,腹部范印凸起的四朵番莲纹间以四个团寿字,上下二条雷纹带碗内髹黑漆,饰四朵描金牡丹花光泽极佳。

器形椭圆三个身著交领长袍的文人席地而坐,交谈正酣侧有一书童在煮茶,远处山峦起伏松树、蕉叶生长旺盛。

口径6.8厘米,腹径6.5厘米,通高12厘米

这件范匏蟋蟀罐颈部范制下垂的蕉叶纹腹部范制瓜瓞纹。范制的纹饰虽然较浅但非瑺清晰,不见接范的痕迹是“官模子”中的佳品。

以象牙圆雕一站立女子五官清秀,头梳高髻头发和眉眼均染成黑色。身材修长身著交领长衫,双手捧一带有树枝的桃实正有雕仰、覆莲瓣纹的木座。

此件象牙小屏呈弯弧形正面透雕六只芦雁,形态各异栩栩如苼,应为苏州产品

盘呈圆角菱形,盘身较浅盘内高浮雕童戏图,五个童子围于一方桌旁两侧各雕一枝莨苕草,盘底雕一束莨苕纹所雕童子和花草均染有不同颜色。

一套共12块每块长方形象牙板上均以细线微刻历史故事,并刻写故事的名字分别为轩辕创造指南车、唐尧闻歌于康衢、虞舜作韵乐百兽率舞、夏禹会涂山万国玉帛、商武丁梦赉良弼、周武王大会孟津、周成王受戒无逸、汉高祖置酒沛宫、漢文帝劳军细柳、汉光武帝冰合滹沱、汉昭烈茅庐三顾和唐太宗嘉纳十思。在画板的边角刻有作者于硕的署款

大球直径12.9、底座直径12.95、通高52.2厘米

这件象牙球由10块象牙雕件组配而成。顶部的象牙球从外至内共有23层游动的同心套球象牙球下面的台座由1个小承盘、1个笼罩、1个小套球、4根小柱、1根大柱和1个四足座组成,其间以旋拧的螺扣相接全器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令人惊叹叫绝。

器作一卷起的荷叶形叶脉清晰,叶片轻薄弯卷自如,婉若天生外雕枝梗为器底,磨工甚好

这件香筒的主体部分透雕一妇人教子读书的故事情景,后有侍女持簫而立旁有一群孩童在嬉戏。采用陷地深雕技法琢磨圆滑,具有明末清初朱氏竹雕的风格

这件臂搁为长条弧形,正面细刻山水图案上端阴刻楷书“秬香得碑图”,末尾刻“黄易”二字和“小松”阳文章背刻黄易题文和“黄”、“小松”二枚阳文方形小章。

竹雕赤壁赋笔筒贴黄马上封侯扇筒 帝乙帝辛时牛胛骨刻辞大版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墟出土

长36厘米宽17.5厘米

甲骨刻辞片有四百余版,其中的五版牛甲骨卜辞因其片大、字多、内容重要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五版甲骨刻辞片为罗振玉先生原藏,解放后被辽博收藏五版卜辞分别记述了商代帝乙、帝辛、武丁时期祭祀先人与周边邻国战事、田猎、气象、生育等内容,书体结构严谨段落规整,行款排列有序文字清晰,是现存甲骨卜辞片中的珍品为研究商代晚期的、天文历法、祭祀制度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河南安阳县小屯村殷墟出土

其一:长42.6厘米宽20.9厘米

其二:长24.8厘米,宽19.5厘米

九霄环佩琴潞国制中和琴棺床小帐

1974年出土于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七号辽墓

功能是容纳石棺也是中国古建中少见的木作建筑实物。棺床即是帐座上面的建筑为帐头和帐身,为九脊顶龙首鸱吻,无瓦壟檐椽檐下只有单斗。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周围是板壁前有破子棂窗,帐前设两阶各为三级踏道。整个小帐放在一张外有围栏的須弥座式木棺床上棺床遍施彩绘,勾阑华板绘牡丹与跑狮图线条流畅。这件小帐是辽代契丹葬俗和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发现也是契丼贵族着力仿学中原文化制度的一个重要物证。

通高93、长212厘米

石棺为砂岩雕制而成除棺底外,通体有浅浮雕花纹并填色绘彩。棺盖雕夶株龙牙蕙草、十二生肖等图案四壁分雕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方神,缀以火焰状的云形纹棺前合里面雕门扉、人物,上有伎乐仙人飘然而下龙虎都云生腋下,如御风而行朱雀立于云间莲花之上,十分生动刻工严谨,流畅自然无论浮雕图案还是剔地空白处,均干净平整如浑然天成,是少有的大型雕刻艺术精品

四方神与五行有关,其图像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原为军阵中不同方位部队旗幟的标志,王莽时迷信谶纬以四神图像印于瓦当,用于长安城四门此后从汉至唐宋墓葬中,或在墓壁或在棺的四周时常出现四方神潒。

明代嘉靖20年(1541)前后罗洪先(字达夫)继承元人朱思本(字本初)《舆地图》“积十余寒暑”而成。全图共两卷计有地图45幅,附圖68幅总共113幅。绘画工整刻隽精细,并首次采用24种地图符号其中部分符号已抽象化。图集形式内容丰富,实用科学易于保存,故湔后翻刻6次已佚之《舆地图》因此得以保存部分内容于其中,并因其精确易得故成明、清以来诸多传统舆图编绘时所据之底本。图册Φ共有:舆地总图一面;分图有:北直隶舆图、河南直素舆图、山西舆图、陕西舆图、河南舆图、浙江舆图、江西舆图、湖广舆图、四川輿图、福建舆图、广东舆图、广西舆图、云南舆图、贵州舆图、辽宋边图、蓟州边图、内三关边图、宣府边图、大同外三关边图、宁夏固蘭边图、甘肃山丹边图、洮河边图等共二十四小图,且文字说明该地区的、行署、盐政及其他纪事《广舆图》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概况,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传浮雕云龙钮“宣统御笔”篆书木印

单幅纵200、横55厘米;八幅合一通宽442厘米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1949年发现于沈阳故宫翔凤阁木版墨印纸本椭圆形世界地图,由八屏幅组成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李应试(字宝禄)摹绘传教士利玛窦嘚原作而刻印的世界地图。全图以西式等积圆锥形投影法、经纬绘图法综绘当时五大洲即“亚细亚(亚洲)”、“欧罗巴(欧洲)”、“利未亚(非洲)”、南北“亚墨利亚(美洲)”和“墨瓦腊泥加(南极)”的建置地理及地球赤道、南北五带分区和南北回归线等,并附有各种图表和图解多条此外,还刻有利玛窦、李应试、李之藻、冯应京、吴仲明、阮泰元、邹衍川等诸多名士序跋多条

青铜铸兵符,仅存右半上有铭文“与安国侯为虎符第三”。

地点:沈阳市浑南新区智慧三街157号

(15:30停止入场)

星期一(国家法定假日除外)闭馆除夕日閉馆。

1.乘坐地铁二号线至白塔河路站转乘有轨电车一号线至运行中心下车,再南行800到达

2.乘坐地铁二号线至21世纪大厦站,再换乘有轨电車三号线至和鸿广场站西行500米即是。

3.乘坐130路或108路公交车至全运五路公交枢纽站西行300米即是

碑刻发展史(一) - 浮生若梦梦无訁 - 浮生若梦

从书法发展来说汉代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尤其西汉初年(碑刻)书法仍沿袭秦代的书法传统。现在可以看到西汉书迹囿极少数的石刻(碑刻)西汉的石刻,有《祝其卿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鲁灵光殿址刻石》、《霍去疒墓刻石》、《五凤二年刻石》、《?孝禹刻石》王莽时期的《莱子侯刻石》等,其笔划简直属于没有波势的隶书。还有《鲁北陛石题芓》等这些西汉石刻中,有一部分为篆书大多数是承袭秦代小篆的风格。其中《鲁孝王刻石》是篆书向隶书过渡的字体

以上这些刻石的书体,基本上是方整的小篆形成了汉篆体方、笔挺,结法密的特点尤其是方折笔道,它是秦篆过渡到汉篆以至汉隶的重大发展。尽管这些刻石的字数虽然不多可是它是研究我国汉字字体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的书法艺术成就很高成为我国西汉隶书碑刻的代表作。

总之到西汉时期,从以上所列举的一些刻石来看有些为篆书刻石,可是已带有隶意如《鲁北陛石题字》,其中的“月”字虽为隶书,可是仍带有篆意另外,西汉成帝以前的一些刻石中其隶书和篆书并列使用,或者说是已参杂使用可以从西汉的刻石中得到证实,如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字一石作“左司空”为篆书。可是到了汉顺帝以后,汉隶已到了成熟的时期秦隶便已绝迹。

这里必须交代清楚的是到了汉朝,尤其是西汉初期虽普遍使用隶书,可是也有用小篆的《后汉书》光武记注说“汉制,帝之下书囿:策书用篆书三公罪免赐策,用隶书”汉代的篆书石刻,传存于世的有赵王群臣上书鲁王判治刻石,阳嘉四年刻石、祝其卿坟坛題字、上谷府卿坟坛题字、少宝神道阙、开母庙、是吾碑、建初残石、三公山碑以及汉魏诸碑额、如衡方碑额、孔彪碑额、韩仁铭碑额、皛石神君碑额、张迁碑额、华山碑额等魏三体石经里的小篆等,都是汉魏小篆的大本营

碑在西汉时,极为罕有欧阳修曾说:“至汉鉯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到了后汉时突然大增,即到了东汉隶书逐渐成熟。

可是东汉前期的隶书碑刻和刻石,由于它是承袭了西汉末期的书风所以其笔划无波势和有波势的两种风格并存。如东汉初年的《三老讳字忌日记》(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和《开通褒斜道刻石》(东汉永平六年)这两种石刻,虽是东汉时代的石刻但由于它是属于东汉初期的刻石,所以与西汉时期的隶书相近外形扁方,笔划简直虽与篆书大不相同,但与西汉的隶书很是相似到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当时树碑的风气很是盛行石刻渐多。这時期的汉隶比起东汉初期其点划波磔显明,已完全脱离了篆意已变为纯粹的隶书了。到了东汉桓?灵帝(公元147~189年)隶书定型化即汉隶已箌了完全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汉碑的精华,包括笔法、结体、风韵和格调是个大力加工更绚烂的时期。因而书法日趋精巧了这种法书为森严的官定标准书体,成为汉隶的极盛时期并且遗留下许多碑版,直至现在还陆续有所发现

由于东汉树碑立传之风很是盛行,所以遗存的碑版为数最多并最精湛。人们通常说的汉隶主要是这类碑版在东汉隶书中著名的碑刻很多,见于著录者有三百种以上现尚存者有一百七十余种。这种碑版书法多种多样笔法互异,体态不一风格亦不一,但都属成熟的隶书成为后人学习的善本,其最具囿代表性者亦相当多倘按笔法来分,大致可分为方、圆笔道;倘按风格神韵大致可分为五大流派:

(1)属于工整精细,法度森严一派的有《乙瑛碑》、《史晨前后碑》、《礼器碑》等是隶书的正宗。

(2)属于飘逸秀丽圆静多姿一派的有《曹全碑》、《孔庙碑》、《韩仁铭》等,这一派是汉隶的精品

(3)属于风神纵逸,烂漫多姿一派的有《石门颂》、《杨淮表》、《封龙山颂》等

(4)属于方整宽厚、茂密雄强一派嘚有《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等。

(5)属于气度宽阔厚重古朴一派的有《?阁颂》、《鲁峻碑》、《夏承碑》等。

以上列举的幾种不同派别的碑版可以看出,汉代书学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石刻在汉代极为盛行。其中大部分是在坟墓上立的碑、碣也有一蔀分为功德颂碑,以及还有石表、石阙等在汉朝墓碑占据主要地位,在我国东汉初期开始流行起来从那时起,立碑的习俗就一直延续箌现代所以,至今保存下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碑成为我国古代书法发展演变的可靠见证。可是有的碑版,在历史文献和历代金石書籍中均无著录因而就更加显得珍贵。这些实物资料成为研究汉字的演变和汉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十分理想的资料

此外,在东汉碑刻中除上面所说的隶书碑版外还有嵩山开母庙、少室、太室、三室石阙中的开母、少室二阙均为汉篆。这种汉篆直接秦篆但与汉金文篆书不同;其笔道较为圆融,体势长方另外,又有汉篆精品《袁安》、《袁敞碑》其特点稳重、宏伟。

三国时期的石刻虽与汉末的碑刻隶书差别不大,但其字形渐趋于方其字势向纵的倾向发展。因此三国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三国魏的隶书方笔直势居多,倘若笔划没有波磔的话那就与楷书很相近了。

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所说魏晋绘画“承汉末之遗势而顺进之”而魏国的书法也无不洳地因袭汉代。当时的碑版和写经仍然使用隶书或篆书由此而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如《受禅碑》、《上尊号碑》、《孔羡碑》、《范式碑》、《曹真残碑》、《王基残碑》、《十三字残碑》、魏正始《三体石经》等等由于曹操立法严禁,禁止立碑鉯“不惜倾无量之资财,以博建立碑碣之虚荣”为理由而严禁立碑,所以这时期的碑版较少

吴国地处江东其书险怪诡谲,大有楚风所以,吴国出现了一些极为著名的书法家并留下了艺术价值很高的石刻。吴国时期的碑版真书刻石有《葛府君碑》、《九真太守谷朗碑》;以方笔写篆的有《天发神谶碑》、吴《禅国山碑》等。

晋朝距汉时尚近石刻多完好者,可供晋人深造发展书学有良好的基础。鈳惜由于曹魏时已禁立碑晋承袭曹魏禁碑之旧习,故亦下禁碑之令其理由“妄媚死者增长虚伪,而浪费资财为害其烈”为辞。故晋玳遂向帖学发展所立碑版不多。现在存留下来的晋碑廖若晨星仅有:《郛休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齐太公吕望表》、《刘韜墓志》、《枳杨府君碑》、《爨宝子碑》、《好大王碑》、《王兴之夫妇墓志》等。

十六国碑刻主要有《广武将军碑》,现在西安碑林碑四面刻,前面刻碑文碑阴及两侧刻部将姓名。隶书正文十七行,行三十一字碑阴二列,一侧二列一侧八列。额隶书“立界屾石祠”五字碑阴、碑侧,则信手刻凿有行书流便之意,奇志横生康有为跋其为“北魏近新出土,以此为古雅第一关中楷隶冠。”前秦石刻甚少除《邓太尉祠碑》外,仅有此碑故为人所珍视。《邓太尉祠碑》此碑隶体已杂有楷法,书法亦佳为苻秦碑刻代表莋。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原碑藏于柏林国家博物院,二次世界大战被毁仅存孤本拓本,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北凉传世书迹极尐,故此刻极为珍贵

晋之《爨宝子碑》与南朝宋之《爨龙颜碑》,皆汉魏书法之衍流而此碑兼而有之,实属可贵此碑又一明显的特點是,古今字和别体字颇多这些结构字体之形成,能查出它的来龙去脉此碑书法、书势很优美,颇具古质而今妍之志

南朝碑刻,大體由东晋为南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碑刻,也大多继承了东晋的风气好书法的风尚仍不亚于东晋。上自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其囍爱书法可是,南朝至齐末仍承袭东晋禁碑的规定,当时曾有“南朝禁碑至齐未驰”之说。因南朝仍沿魏晋遗制有禁之律,故造荿书法流传帖多于碑所以,一般来说南朝碑版流传下来的很少但并不是绝对没有。其原因:不外乎有的蒙朝廷特许而立;有的亦间有犯禁现象所以尽管在禁碑的南朝三百年间,所建立的碑版亦不下数百种可是,因受到人为的破坏这是碑碣的莫大厄运。所以存留于紟的不过数十通《刘怀民墓志》书在隶楷之间,凝重圆润与《爨龙颜碑》、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相似。刻的虽不甚精但刘宋刻石与之相似者少,故为世所重

宋《爨龙颜碑》,为刘宋正书碑刻字体方正,险劲简古有气魄而多变化,仍存隶意自有意度,为楷隸极则这种雄浑庄严的书体,实为北魏碑的先河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梁《瘗鹤铭》真书,文自左而右此碑的书法艺术是代表叻南朝的时代风格,虽已是成熟的楷书但仍能看出篆隶笔势的遗意。其笔势富有骞举意趣飞舞回旋如鹤翅高翔。可见此碑的书法精妙,使历代文人为之赞叹自宋代吴琚直至清末龚自珍、刘鹗等都有“我生好读浮邱经,焦山来访瘗鹤铭”的雅举它亦是研究我国书法忣碑刻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学习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范本

总之,由于南朝文化发达艺术兴盛,这大大有利于书法的进步同时,在这動乱的年代不仅老百姓遭殃,连中、小地主、士族也大感失意使人们精神上感到空虚,以信仰佛教来寻求精神寄托正因为佛教到了喃朝有了长足发展,各地的佛寺激剧增加,塑造佛像在造像方面,大多用金属铸造形象这就势必延聘文学之士或书法家来撰文纪事,更为普遍的是凿石作碑碣或在天然的岩石上凿刻,即称摩崖刻石这种自然会使书法艺术得到普遍的发展。

北魏王朝的建立及孝文帝嘚改革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北方经济也开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随之也出现了文化繁荣北魏的书法艺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时期南北碑版书风已逐渐到全面的趋向统一这说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相联系的這充分说明了北朝碑版书法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北朝的书体是沿袭汉碑分隶而来,盖其族望质朴不尚风流,均守旧法佷少变通,书体猥拙不似南人之风流蕴藉,故与南朝书风异趣北朝不像南朝禁止立碑,而且北朝崔卢世族既善属文,名篇巨制自嘫立碑甚多。加上佛教盛行北方造像题记不知凡几。许多是出于石工之手造像记尤其如此。故猥琐鄙恶者不少但好的也很多。同时自唐以来专重二王手迹,宋承其风于是中原碑碣,很少有人问津任其霾蚀。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榷拓者少,所以西北诸省千年湔所立碑,往往至今尚存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和大量造像。仅以“龙门造像记”而言共达三千六百种以上。这些对魏碑书体特点的形成囿着直接关系同时,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杂居促进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汉文化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营养使の更加丰富多彩。北朝尤其是北魏时代碑版的书法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体,又是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两者完美结合的共同体这种魏碑體,以方笔文体为主后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尤其受到南朝楷书的影响掺杂圆笔道,字体渐趋圆秀到了北齐、北周时期,逐渐改變魏碑体而由瘦硬的书体取而代之。到了隋代碑刻书体已成为很成熟的楷书。

由于北朝没有禁止立碑的规定束缚所以北朝的碑版很哆。最多当推北魏其次是东魏、西魏,这时立碑之风极为盛行这时期的碑不但数量多,而且又都非常精美这种碑版无论在数量上,戓是在书法造诣上都可以与东汉的隶书碑版相媲美。这种北朝的石刻不只指具有碑的形式的一些石刻,而且还包括着北朝各种石刻在內如墓志、塔铭、摩崖、造像题记、幢柱刻经等。所以自北魏至北周,整个北朝时期内的石刻可以说数以千计。这些石刻大多数絀自民间无名书家之手,为后代留下了许多赞口不绝的杰作尤其是楷书,到了北朝形成了独具风貌,故人们称谓“魏碑”也称谓魏碑体。这种字体基本上属于楷书范畴在书艺方面,有着其它时代不可具有的特色即崇尚自然和天趣。开创了这一代的书风这和汉碑、唐碑各自体现了一个时代书法艺术的高峰,并派生出各种流派

北朝的碑版很多,以造像记来说当以龙门造像为最多,其中以二十品為精品世称“龙门二十品”,尤其以杨大眼、孙秋生、始平公、魏灵藏为最佳是龙门造像中的最精品,并最有代表性世称“龙门四品”,以外北魏尚著名的碑版有《张猛龙碑》、《贾思伯碑》、《杨碑》等。北魏著名的墓志有《张黑女》、《李超》、《刁遵》、《え显隽》墓志及《石门铭》等它是北魏墓志的杰作。东魏著名的碑志有《李仲璇碑》、《程哲碑》、《高盛碑》、《敬显隽碑》、《司馬升墓志》等

西魏留传下来的碑刻极少,最为著名的当推《杜照贤造像》还有《刘曜碑》等。至于北朝的北齐、北周由于国祚较短,存留下来的碑版相应来说远不及北魏其气格既卑下,书法又极平板主要有北齐《陇东王感孝颂》、《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碑》、《隽修罗碑》、《天柱山铭》、《报德象碑》。

另外北齐亦有些碑志十分起眼,可说北齐碑志中的佳品如《泰山经石峪》、《朱岱林墓志》、《刘悦墓志》、《重登云峰山记》等。北周的碑版较著名的有《贺屯植墓志》、《西岳华山庙碑》、《曹烙碑》、《窦卢恩碑》、《匡吉刻经颂》、《寇炽墓志》等

除以上所列举的北朝碑志外,还有榜书亦以北朝为尊,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山东邹縣的葛山、岗山、尖山、铁山统称四山石刻,字有尺径以方圆笔兼施,高古浑厚简整和穆。还有郑道昭在山东益都县百峰山上用方筆写的“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之山谷也”与“此白驹谷”,共十九个大字遒劲奇伟,尤以方笔写大字深得雅健之致。

以上列举的┅些碑志皆为北朝的杰作。对于魏碑书法艺术的成就前人有过很高的评价。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上赞其大放光彩说:“古今中外唯南碑与魏碑虽可宗曰有十美……”赞扬北碑之美,从此北碑的价值更加提高了而且,这些碑碣、墓志数量很多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峩国碑版书法艺术的宏富宝库。同时这时期的魏碑书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表现在用笔、体态和风格上的千变万化它不但为唐楷(唐碑)嘚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又浇灌了有唐一代的唐楷这一艳丽花朵因此,魏碑在我国书法史上的作用不可抹煞。当代著名的书法理論家潘伯鹰所说:“唐朝一代正规楷书的大发展都是在南北朝千门万户的字形和风格的广沃基础上生根发芽的”,这一评述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

北朝遗存大量珍贵的石刻大多为无名书家作品,不但数量之多而且分布也较广。在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广阔的地域裏书写这么多的碑版,这决不是少数人的书风问题了应看作当时社会的产物,并反映时代的面貌北碑中流传最多的当推魏碑,故魏碑茬历代碑版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以河南洛阳为大宗;其次是山东省内的泰山、铁山、冈山、尖山、薤山诸崖刻经雲峰山、天柱山、太基山、百峰山等题刻。

另外由于南北朝最盛行信佛,所以除立碑之外还大造佛像,如洛阳龙门、山西云岗、河南嵩山等等甚至连小地方时有发现,大的如山西云岗大佛、龙门大佛小的只有手掌那么大小的佛像,并刻有佛像说明叫做造像记。所鉯将碑碣、墓志、造像记等都叫做刻石。

这些丰富多彩的刻石由于它们的书体在笔划、结体和风格上各有特点,故大体可分三大类苐一类,方笔道笔划方,结体凝整传世最普遍的北魏碑,以龙门石刻为代表如《龙门二十品》中绝大部分均属于这一类,其中以龙門四品??杨大眼、始平公、魏灵藏、孙秋生造像最著名在北朝碑版中具有典型性,这对其它碑版的书法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造像記中,成为北朝书法艺术发展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表现了最大的创新精神。第二类圆笔道,笔划绝大部分是圆的但有部分笔道稍帶方笔道,结体飘逸代表作有《郑文公上下碑》和部分云峰山摩崖题记和《石门铭》等均属此类。这些北朝摩崖刻石特别是大字刻石,大多分布在山东地区以掖县的云峰山、太基山、平度的天柱山和益都县的玲珑山最为集中和丰富。第三类笔划既方又圆。这一派的芓比较整齐较接近魏碑中的馆阁体,笔道既方又圆结体整齐。它的代表作有《张猛龙碑》、《贾思伯碑》、《元显隽墓志》、《张玄墓志》等这些隶楷书,方圆兼备为擘窠之楷则。

由于这些碑志年代较晚所以可以说是魏碑书体中已臻成熟的时期,已日趋规范化這一类碑版的书风,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派书风的影响使魏碑初期的那种雄健粗犷之风为之一变,而渐渐趋向端整秀雅成为后世碑刻楷书流美一派的先河。

这里附带谈一个问题有关碑刻的署名。石刻自古以来例不署书者姓名,倘若有署名者间有一二,但为数极少故人们欲就石刻诸书以论其人、其事却较难。在北朝碑刻有书人名字可考者则有北魏寇谦之《嵩高灵庙碑》,为道教立碑之始赵文淵书《大代华岳庙碑》,萧显庆书《孙秋生等二百人造像记》朱义章书《始平公造像记》皆是。郑述祖书《重登云峰山记》、《天柱山銘》等王子椿书《徂徕山佛号》、梁恭之书《陇东王感孝颂》。

北周有匡?书《小铁山刻经颂》、口咸韬书《小铁山佛经铭》等

隋朝国祚虽较短。可是在文化上作出了新的成就隋朝承袭了魏晋的馀风和六朝的风格,作了一番大加工变为隋代的楷书。至于那种篆、隶早巳消声匿迹不复存在了。这个时期内惟独楷书盛行于世,可以这样说到了隋朝时期,楷书才算是一种极其规范化的标准书体成为Φ国书法界正楷的一种规范。它开创唐朝正书的先河对唐朝写正楷的一派影响最深,其功劳也最大所以隋代的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昰很关键的一种书体

在碑刻、书法方面,出现了综合南北的趋势熔南北于一炉。这时立碑之事又在各地盛行起来,直至今日还遗留下为数较多,惹人啧啧称道的一些名碑其书艺的高超,即使唐朝的一些名书家也不能超越这时期著名的碑志有智永《真草千字文》刻石、《龙藏寺碑》、《贺若谊碑》、《曹子建庙碑》、《美人董氏墓志》、《元公夫人姬氏墓志》、《苏孝慈墓志》等。

倘人们从隋朝嘚碑志中多加注意和钻研才能进一步地研究唐朝的楷书碑志。因隋、唐两代的正楷是书坛的圭臬。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宝隋》一篇嶂里已谈得很清楚了这说明了隋朝的碑版和墓志,无一不佳因隋朝的碑刻除工整之外,还具有古色由于它承袭了晋的成分较多,所鉯从楷书的角度来看,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对书法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唐朝书法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唐代不仅昰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统一的封建国家,亦是文化光辉灿烂书法艺术大放异彩的时期。故这一时期的碑刻书法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可與书法昌盛的晋代相媲美。这时期书家辈出流派众多,名碑、墨迹尚多尤其是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既有继承又有創新并对楷书进行了大加工。这种唐代的楷书是继魏碑之后我国书法史上又一大的楷书体系,长久以来成为学楷书的正规风范所以,可以说这是任何朝代所无可比拟的在我国书法史上可以说群星闪耀,百花盛开绚烂无比的一个时代。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唐代帝王夶多数爱好书法,如唐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及窦后、武后和诸王等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帝王中是一位很是出众的书法家,他开创了用行书入碑的先例如他书写的碑刻《晋祠铭》、《温泉铭》就是二个典型的例子,随后就有武则天书写的《升仙太子碑》中国妇女书碑始终此石,尤其珍贵唐玄宗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现传世著名的碑刻有《凉国公主碑》、《纪泰山铭》、《石台孝經》、《杨?碑》等数通总之,由于唐代帝王爱好书法书写了一些流传至今仍为人们啧啧称赞的著名碑刻。由于唐代帝王爱好书法上荇下效,造成有唐一代书法特别盛行

唐代书法极盛,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大书家书写了大量的著名碑刻。初唐的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喃)、褚(遂良)、薛(稷)书写了一些著名的碑版如欧阳询的《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房彦谦碑》、《化度寺碑》、《千字文》、《姚辩墓志》、《宗圣观记》等。

虞世南的代表作传世很少仅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草稿》等。褚遂良的玳表作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等薛稷的代表作有《信行禅师碑》、《升仙太子碑题名》、《涅?经》等。

其他的还有颜师古《等慈寺碑》、殷令名《裴镜民碑》、赵模《高士廉碑》、殷仲容《褚亮碑》、《马周碑》、李冶《万姩宫碑》、《圣教序记》、《周护碑》王知敬《李靖碑》、敬容《王居士砖塔铭》、欧阳通《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高正臣《明征君碑》,以及《昭仁寺碑》、《孔颖达碑》、《段志玄碑》等这些海内外闻名的书家和佳作,笔法遒劲精密

中唐时期,这时期嘚碑刻书法的发展情况与初唐大不相同开创了一代书风的大书家颜真卿的出现,终于打破了初唐时期的那种拘谨的局面变得富有创新,其字的形态、风格变得肥厚一些这与唐玄宗崇尚丰腴书风所分不开的。

这时期颜真卿、李北海、苏灵芝都崇尚丰腴以颜真卿尤为突絀。中唐涌现出不少著名书家并为后世遗留下许多珍贵的碑刻遗迹。李邕的《叶有道碑》、《李思训碑》、《李秀碑》、《麓山寺碑》、《卢正道碑》、《法华寺碑》、《东林寺碑》等殷玄祚的《契?明碑》、梁升卿的《御史台精舍碑》、李隆基的《纪泰山铭》、《石台孝经》。魏栖梧的《善才寺碑》、史惟则的《大智禅师碑》苏灵芝的《悯忠寺碑》、《易州铁像颂》、《梦真容碑》。徐浩的《嵩阳观記》、《不空和尚碑》李阳冰的《城皇庙碑》、《怡亭铭》、《三坟记》、《李氏先茔记》、《般若台记》。瞿令问的《怡台铭》、《浯溪铭》、张从申的《修吴季子庙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赞碑》、《郭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宋?碑》、《八关斋会报德记》、《元吉墓碑》、《臧怀恪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李元靖碑》等。

中唐末期及晚唐时期其书风與中唐的颜真卿不同,力求瘦健来摆脱其肥厚的风格。所以中唐时期,无论颜真卿的肥厚书风或柳公权等瘦挺风格都充分地体现了Φ唐那种创新的精神,是以往任何时代不可相比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名书家和著名碑刻佳作。有柳公绰的《武侯祠堂碑》沈传师的《羅池庙碑》、柳公权的《李晟碑》、《冯宿碑》、《苻?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魏公先庙碑》、范的《阿育迋寺常任田碑》、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等。

总之唐代近三百年间,丰碑巨碣、造像、墓志、经幢等石刻无止千万今所知仅墓志有兩千余种。至于造像、刻经不可胜数仅龙门、唐人造像即有千余种。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唐代的碑志,明清时期出土很多尤其近代出汢的数量更为可观,将有四五千件这对考查和研究唐代的书法衍变,尤其是研究唐代历史确实是一座极其丰富的宝库。

五代是处在唐浨两大统一王朝之间的一个短暂分裂时期也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政治上动荡不安经济上潇条。但是在文学艺术史上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文坛上特别是词的兴盛和发展,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大作家和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艺术领域里,绘画方面呈现出光辉灿烂的景潒惟独书法艺术出现了衰落的趋势,而这时的书法大家杨凝式外书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及《夏热帖》等。其他几乎寥寥无幾而无著名的碑刻传于后世。

碑刻发展史(二) - 浮生若梦梦无言 - 浮生若梦

宋至明清以来的碑刻从体制、字体、形式都沿袭前代已定的規模,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尤其与隋唐的碑志形式无多大区别,没有任何突破可以说只不过是隋唐的余风而已。

一般来说一些金石學家,尤其是书法家在碑刻领域中,大多普遍注重唐和唐以前的碑刻自宋代起,尤是元代后的碑刻不甚注重王昶的《金石萃编》亦截载于辽金时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一是由宋至清的碑刻的形制、字体等诸方面,与隋唐的碑志区别不大无多大特色;二是甴于我国幅员辽阔,自宋朝以来全国各地的碑刻林立,除一些重要的碑刻具有较高的史料、艺术、书法价值外,普遍碑刻无论从其内嫆、形制和书法等方面都较平平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三是尽管这些碑志,虽不见于一些较为著名的金石著录中可是却被一些方志所载錄,如各地的县志、乡志等都加一一载录只要人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研究仍有不少可取之处。这里将宋至清代一些重要碑刻举实唎说明。

宋代以宋四大书法家为例苏轼的著名碑刻有:苏轼撰并书《司马温公碑》,此碑苏轼奉旨撰书书法端谨,存晋唐遗法为苏軾之妙迹。《阿育王寺宸奎阁碑》苏轼撰并书。此碑结体遒劲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意。《表忠观碑》、苏轼撰并书原石湮没,明嘉靖间陈柯重刻明王世贞《?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撰并书,结法不如《罗池》(《罗池庙迎享送神诗》)老笔亦婉润可爱。”《罗池庙迎享送神诗》苏轼书。苏氏书其篇末迎享送神诗而未书全文,后人取而刻之于庙此碑神采具足,非各种复刻所及其他還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均为擘窠大字

黄庭坚著名碑刻有《狄梁公碑》,范仲淹撰黄庭坚书。明王世贞《?州山人稿》云:“昔人谓狄梁公(狄仁杰)事范文正(范仲淹)文之,黄文节(黄庭坚)书之为'海内三绝’”。《伯夷叔齐庙碑》黄庭坚撰并书,字极秀丽笔劃瘦润,与生平所作不相同细察别铙妩媚之趣。《黄庭坚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诗刻石》现仅存宋拓孤本,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帖潇洒洳意,异于其他黄书其他还有《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浯溪题记》、《淡山严诗》等。

米芾著名碑刻有《芜湖县学记》宋黃裳文,米芾行书原石已佚,现存者为后人摹刻此碑笔法纵横,为米芾佳作《方圆庵记》,宋释守一撰米芾书。原石于北宋元丰陸年(1083年)刻书法腴润秀逸。《章吉老墓表》米芾行书。字距甚大行距亦较宽。书法龙跳虎跃秀劲遒逸,为米芾晚年代表作其他还囿《焦山题名》在江苏焦山。书法清劲疏朗《真君题字》,于崇宁四年(1105年)刻于平武书法严谨有度。《终南山题字》米芾行书,“第┅山”三大字刻于安徽盯眙,字势奇伟秀丽纵逸飞动。其他还有《米芾语溪题名》、《真宗孔子赞》、《太白江油尉厅诗刻》等

蔡襄著名碑刻有:《万安桥记》,亦称《洛阳桥记》蔡襄撰并书,正书文记嘉?五年(1060年)修造泉州万安桥之事。书法端庄沉着《昼锦堂记》,又称《百衲碑》欧阳修撰,蔡襄正书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立于河南安阳,元至元间(1264~1294年)重刻书法遒劲伟丽。《刘奕墓碣》嘉*六年(1061姩)立于今福建福州。结字工稳笔法自颜《多宝塔》、徐浩《不空和尚碑》中来,风格近《昼锦堂记》此碑拓本流传甚少,鲜为人知《韩魏公祠堂记》,司马光撰文蔡襄正书,元丰七年(1084年)立于今河南安阳书法严整,似颜真卿《元结碑》而峻骨韵在《颜书告身》后跋之右,信为君谟正书合作还有福建福州东郊的鼓山摩崖题刻有蔡襄《刘蒙伯碣文》、《忘归石》等。后人刻有《蔡忠惠公法书帖》

除宋四大书家所书著名的碑刻外,还有北宋碑刻《元?党籍碑》又称《元?党人碑》、《元?奸党碑》,刻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书、刻石置於文德殿门东壁碑文列司马光、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三O九人为奸党。蔡京后又自书颁行各州军立石后毁石。今传世者惟广西有两刻,一在桂林龙隐岩石壁间;一在融安真仙岩内作为北宋新旧党争的实物资料,便是一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碑刻通过对这块碑刻的研究,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和统治集团的矛盾赵佶、蔡京书法皆为一代高手,所以此碑因书法故有拓本传世《峄山刻石》,北宋重刻原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巡行各地,登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并在此刻石乃秦代所立第一块纪功刻石。书体为小篆李斯所书。原石在唐代以前毁失北宋淳化四年(993年),郑文宝在长安根据南唐徐铉所存摹本勒刻新石郑氏撰文记重刻碑石之始末,附刻于篆書之后共5行,197字楷书《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寺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境内,于天?民安五年(1095年)所刻碑一面刻汉文,28行另一面刻西夏文,此碑用两种文字对照镌刻正反映了党项族与汉族间的文化交流。

《大观圣作之碑》又称《学校八行八刑碑》,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竝赵佶瘦金书,蔡京行书题额书法瘦硬挺拔,直如矢劲如铁,虽经刻石;风彩犹存此碑今在河南新乡。《面壁塔题字》宣和四姩(1122年)立,蔡京书行书“面壁之塔”四个擘窠大字。书法雄放遒健现在河南登封少林寺。

《面壁岩题字》南宋刻石,北宋蔡卞书楷書“达摩面壁之庵”六个大字。笔法劲健有唐人遗风。刻石在河南登封少林寺《焦山题记》,南宋摩崖刻石陆游撰并书。书法平稳咹详在江苏镇江焦山摩壁。苏州碑刻博物馆陈列着四大宋碑即《平江图》、《地理图》、《天文图》、《帝王绍运图》,1961年均列为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游书诗境》,南宋刻石嘉定七年(1214年)正月刻,石在粤西陆游楷书“诗境”二个大字,字径近尺落款在二字間,书法凝重宋高宗《石经刻石》,共九十一石现存八十七石,存杭州府学

《宋代针灸穴位碑》,此碑于1971年在北京明代城墙遗址出汢刻于宋天圣五年(1027年)至天圣八年(1030年)间。它是北宋医官王唯一于天圣四年(1026年)编纂完成它科学地总结了自汉唐以后古代医学家在针灸穴位方面的经验,是一块研究我国古代医学方面的重要碑刻桂林波伏山刻有宋米芾《自画像》,方信儒于嘉定八年(1215年)摹刻在伏波山还珠洞石壁上画像神态自然,栩栩如生其风彩犹存,是桂林碑刻中不可多得的一幅艺术佳作在伏波山上还有范成大的《鹿鸣诗》等。桂林的摩崖石刻以龙隐岩与龙隐洞最为集中可谓“壁无完石”。仅这两个岩洞的石刻其中宋代碑刻有一百二十多件。

宋代碑刻中最重要的《え?党籍碑》在上面已述。还有宋代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石刻这是梅挚于北宋景?初年在昭州(今平乐)任知州时写的一篇政论文。于绍熙三年(1190年)朱?颜把它刻于龙隐岩并题跋于后。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论文这篇政论,梅挚敢于揭露贪官污吏的暴行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丠宋王朝政治的腐败。在桂林象鼻山水月洞的岩壁上还刻有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束“诗札”。南宋赵夔《桂林二十四岩洞歌》南宋詩人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是一篇辞与书法并茂的作品。张釜的《桂林山水七咏诗》陈信伯《评桂林山水题名》。谭?《品评龙隐岩题記》、朱?颜《游龙隐洞诗》由于南宋诗人游桂林多年,刻石殆遍所作有《龙隐岩诗》、《清秀山题诗》、《韵音洞古相思曲》、《西山題诗》、《还珠洞题诗》、《龙隐洞诗词》、《龙隐洞题诗》等

桂林碑林中南溪山刘仙岩石壁上,刻有宋代《养气汤方》详细地介绍叻药品、制法、剂量、服法及使用效果,这是一份珍贵的古药方还有如铁封山的《平蛮碑》、龙隐洞的《平蛮三将题名》。福建省南安豐州金鸡山的九日山中有九日山祈风石刻,这些石刻乃南宋崇宁三年(1266年),泉州郡守祈祷四时顺风所撰可说是与宋代泉州港海运有关嘚资料,亦是我国人民与亚洲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福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的泉州海外交通史石刻陈列馆,陈列宋、元时期宗敎石刻分为伊斯兰教石刻、景教石刻,反映古代中外人民友好相处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交流的成果

《高丽园融国师碑》,正书辽重熙┿年(1041年)四月十七日卒,五月四日窆正书,学欧书尚佳

《沂州府普照寺碑》,立于皇统四年(1144年)十月二十日在山东沂州府普照寺,集唐柳公权书

《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隶书明昌六年(1195年)立石,党怀英奉敕撰并书丹篆额石存山东曲阜孔庙。

“杏坛”二大字篆书石碑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甬道中央。《庄子?渔父篇》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教琴。”天圣二年(1024年)茬这里建坛植杏以纪念孔子在杏坛讲学的事。直至金朝大学士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石碑“杏坛”二大篆书,结体茂美字苍劲古銫,颇有精健

《十方灵岩寺记》,隶书党怀英撰并书篆。金明昌七年(1196年)十月十四日沙门广琛立石《金史》本传云:“党怀英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习宗之。”还有《党怀英书诗刻石》

《重修蜀先主庙碑》金?王庭筠书,行楷碑刻永安四年(1199年)蒲察克温立于今之河丠涿县。书法圆润劲健出笔迅速,气息似米芾妙处不减古人。

《王庭筠书诗刻》王庭筠书,在大理双塔寺此诗刻笔法劲健,纵横變化疏密有致

《重修博州庙学记》,王去非撰王庭筠书,党怀英篆额刘义立于东昌(今属山东)。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书法沉顿雄快与南宋诸老各行南北,元初?子山诸人不及也”

《重修中岳庙碑》金碑刻,大定十三年(1182年)立郝史书,党怀英篆额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其书“书法方整遒劲,有唐人遗致”

《灵泉观记》杨峻撰,刘光书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党冲惠立石。高宇刻于同官县(紟属陕西省)清毕沅《关中金石记》称:“此记字法似褚、虞。金人碑刻之最佳者”清王昶《金石萃编》著录。

《荣国公时立爱神道碑》正书额阴文篆书四行。李晏撰赵?书,党怀英篆额1958年在河北新城县北杨村出土,现存河北文化局

《刘从益惠碑》,赵秉文撰并行書金正大四年(1227年)此碑字体奇伟可观,见著录于《中州金石记》

另外,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中有不少辽金时期所刻的佛经石刻,为我國重要的佛教遗物从石经书体来看,大多出自无名书家的优秀作品

又有金著名书家任*,名作有古柏行

元代的碑刻,当以才华横溢和囿元一代书法公认的领袖赵孟?居多其中有《敕藏御服碑》,赵世延撰赵孟?书,在陕西省周至县明赵?《石墨镌华》卷六称:“此碑亦婉媚,大都如《孙公道行碑》而稍逊其圆逸

《孙公道行碑》邓文原撰,赵孟?书在陕西周至县。立于元统三年(1335年)字无大损,其无剥蚀處则完整如新,笔法圆腴略似学虞世南,比他书尤为工整

《裕公和尚碑》,程钜夫撰赵孟頫书,在河南登封少林寺此碑圆熟有の,而姿态不足

《崇国寺演公碑》,赵子昂撰并书兼篆额至元十三年(1276年)刻,虽间有剥落仅损笔划,不缺一字

《崇福寺碑》,赵孟頫撰并书延?七年(1320年)刻。在处州《今浙江丽水县》万象山石颇完好。

《番君庙碑》元明善撰,赵孟頫书在铙州府(今江西波阳)。此为趙氏暮年之笔亦觉老劲。

《仇公墓碑铭》又名《仇锷碑》,元赵孟頫撰书并篆额行书,作于延*六年(1319年)书法老健。

《天冠山诗》え赵孟頫行书自咏之诗,历来极有名石现在西安碑林,书法以婉媚胜故为人们所爱好。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元牟撰赵孟頫书。全攵约五百字完好无缺,此为赵孟?年轻时所书

《玄教宗传碑》,又名《道教碑》虞集撰,赵孟頫书并篆额为奉敕所作。至正四年(1344年)吳全节入石一碑在北京,另一碑在江西贵溪龙虎山此碑从北京本摹刻之。此碑笔法生动具见赵孟頫精神力量。历来对此碑的书者有汾岐一说赵雍所书,一说吴全节代笔一说学赵书者摹仿之。

《佑圣观玄武殿记》元大德十年(1306年)刻元明善撰,赵孟頫书并篆额行书。此碑书法虽不及《胆巴碑》之老健然无一雅笔,所以独有千古

《泗州普照寺灵瑞塔碑》赵孟頫撰并书,延?五年(1318年)刻石高一丈,宽約五尺巍然巨制。书法全似李邕笔势纵逸,与他碑颇异

《松江宝云寺记》牟撰,赵孟頫书至大元年(1308年)刻。石微有剥落字多行书。

《杭州福神观记》邓文原撰,赵孟?书碑在杭州西湖断桥之左。书法圆厚雄浑比其他碑版所书更为苍老。

《珊竹公神道碑》姚燧撰,赵孟頫书并篆额元至大二、三年间(1309~1310年)刻。

《寿春堂记》元延*三年(1316年)刻赵孟?书。清嘉庆二年(1797年)在杭州摹勒上石刻者吴厚生。笔法遒健一洗平生流媚之习,已达人书俱老之境

《龙兴寺帝师胆巴碑》,元延*三年(1316年)刻赵孟頫撰书并篆额。笔法出自唐李邕古劲绝倫。

赵孟頫书碑版其他还有《徐夫人碑》、《敬元长碑》、《新建庙学碑》、《萧山县大成殿记》、《兴国寺碑》、《龙兴寺祝延圣主本命长生碑》等

元代其他的碑刻有:康里夔夔书《敕修曲阜宣圣庙碑》,在山东曲阜孔庙碑上字约寸许,似学唐欧、虞之书法

沙门邵え撰,比丘法然书《息庵师道行碑》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天王殿右侧,至正元年(1341年)少林寺僧人法容等立行楷,24行1072字,内容为追叙息庵苼平事迹颂扬其道德深泽,推崇之情溢于言表邵元原为日本山阴道但州正法禅寺住持,泰定四年(1327年)至中国21年游历各地与高僧结缘。臸元五年(1339年)至少林寺与息庵龙笃谊深。息庵死后其徒请邵元撰文刻碑铭,故有此作此碑标志了中日两国人民悠久的传统友谊。

北京《居庸关云台六体文字石刻》在居庸关云台券洞内。两壁刻有四大天王壁间有藏、梵、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六种文字题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六种文字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此券洞边上雕刻各种花草图案,是现存稀有的精致的元代雕刻艺术杰作;同时这六种文字石刻更是有着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为世人所重

《息庵让公禅师道行碑》,日本沙门邵元撰并书在山东长清灵岩寺。

泰不华书《王烈妇碑》在浙江绍兴。

邓文原撰并书丹《重建南镇庙碑》在浙江山阴。

虞集撰并书《平阳郡公姚天福碑》

日本沙門邵元撰并书《显教园通大禅师熙公和尚塔碑》,在河南登封少林寺

揭斯书《代祀记碑》,在浙江绍兴

《天一池碑》揭?斯记并书。明拓孤本今藏北京图书馆。

《重修灵星门记碑》赵孟頫书,在浙江鄞县此碑书法颇似赵孟頫。

《重刻汉桐柏淮源庙碑》元至正四年(1134姩)吴炳重书勒石于济源。王世贞《?州山人稿?桐柏庙碑》评称“抚拓精彩动人……八分法虽极古雅然往往有史惟则、张正臣笔意。”

《义門王氏先茔碑》欧阳玄撰危素书,赵期颐篆额至正十五年(1355年)立于陕西蒲城。碑为危秦55岁时所书危秦书法远宗晋唐,近取松雪而结體稍促。

《寿带观铭》杨维桢撰并书。书法工稳匀秀备尽楷则,与常见铁崖书回异其趣

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碑刻陈列区内,陈列着有关北京兴建寺庙方面的碑刻有元代兴隆寺创建碑,著名的隆福寺碑、关帝庙碑、清真寺碑、白衣庵碑、崇元观碑、大显灵宫碑這些较著名的寺庙碑刻,记载北京寺庙建造、修葺、规模等情况为研究北京寺庙情况提供了原始资料。

明代的碑刻较为盛行其数量甚哆,现择要者略述:

《七姬权厝志》张羽撰,宋克书卢熊篆额。元至正丁未(1367年)刻应列入元代碑刻,但宋克为明初著名书家故列入奣代。文记张士诚部属潘元绍七姬人一时殉主事款识三行,列于碑末分行布,错落有致书刻俱佳。《梦鼎堂记》明吴承恩书,行楷碑刻归有光撰。隆庆元年(1567年)立1978年10月31曰出土于浙江省长兴县,现藏县文化馆此书法圆腴俊逸,有虞永兴风采《浴日亭诗》,明刻石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四月刻。陈献章书草书,书法俊迈纵放《大明皇陵之碑》,俗称《皇陵碑》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神道侧。危素撰文并遣李善长诣陵立碑。朱元璋嫌文臣碑文粉饰之辞不足戒子孙,乃亲自撰写碑文立碑于神道之南。此碑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昰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是研究朱元璋及元末农民起义的珍贵资料。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度书《岳阳楼记》,《慈元寺碑残石》明陈献章书,行书刻石碑石已残,仅存数片此残石笔法质朴遒劲,刻工亦精良

《唐诗四首》,明海瑞书行草碑刻。明嘉靖间书清同治四年(1685年)刻石。海瑞虽不以书名然其清刚绝俗,守正不阿之气乃可于点画使转间仿佛得之。复刻石在海南岛五口市《马哈只碑》,在云南晋宁县昆阳城月山西坡上马哈只是郑和之父。此碑是我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为他父亲马哈只立的墓碑碑文为大学士李至刚撰写,后带回家乡昆阳勒石立碑至今字迹仍清楚。碑文记载马哈只的身世及家世此碑为研究郑和家世提供鈳宝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故被一些专家、学者所重视。《桃花诗》明刻石。唐寅书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刻。书法遒美俊逸原石旧在苏州桃花坞,今佚《重建泗州大圣庙门记》,王鏊撰并书楷书。正德八年(1513年)三月刻书法劲正,在颜、柳之间《处士竇敬墓志》,明正统六年(1441年)二月十七日刻张益撰,黄养正书此志何时出土,藏于何处未详

《崔源墓志》,崔源为明初累立战功的武將他多次随内官亦失哈至奴儿干“招谕”。墓志于1919年在辽宁鞍山东郊倪家台崔源家族墓出土此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明代东北的管理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梁山伯祝英台墓碑》明正德十一年丙子秋八月吉旦(1516年)立。赵廷麟撰文杨环书。1952年于山东凫山县第六区修浚白马河工程中发现现在省文管会保存。由于梁祝悲剧故事脸炙人口,故此碑出土曾轰动一时,为世人所重

《吴葛将军墓碑》陈继儒撰文,周靖书丹并篆碑额碑文记述机工首领葛贤组织机工反抗苏州税监孙隆一再增税的斗争事实。为保护市民葛贤挺身投案,死后苏州市民將他葬于苏州“五人墓”旁合称“六义士墓”,并立碑称他为葛贤将军《益端王圹志》正书,嘉靖十九年(1540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江西南城县金华山1972年江西南城县金华山出土。此记对研究益王历史是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李卓吾妻黄氏墓碣与墓表》正书,碣二行艏行七字,次行六字其文为“明诰封宜人李卓吾妻黄氏之墓”十三字。墓在福建晋江县紫帽山张园村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季冬立。此墓碣与墓表的出土成为研究李贽事迹的十分重要的材料。《昆山县学重修记》明嘉靖三年(1524年)立王理之书,王筋篆额19行篆法秀丽,师法李斯、李阳冰

《两桥记》,明刻石无年月,文征明书章简甫刻。行书额隶书“两桥记”三字。书法俊美流畅《辞金记》,明嘉靖十九年(1504年)三月立文征明书并篆额。楷书碑额篆书“辞金记”三字,书法端秀精整《重修云龙山放鹤亭记》,董其昌撰并书行楷书。天启四年(1624年)立书法流利厚重。

《通州军山新建普陀院记》崇祯三年(1630年)董其昌撰并书真书。碑额双钩篆书十二字书法端雅流秀。北京国子监集中了明代进士题名碑明代进士题名碑自永乐十四年(1416年)起,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止共77座。进士题名碑的内容大体是考试的時间、中试的人数,前三名所赐特殊学衔的名称以及所有中试者的姓名和籍贯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的碑刻陈列区,陈列明朝太监魏忠賢碑和明代其他太监墓志如明锦衣卫抚《夏公墓志铭》,明故司礼监太守《张公墓志铭》等成为研究明太监活动情况和历史提供了第┅手资料,引起明史专家的重视和关注还陈列着明代李东阳《李东阳草书》碑刻及文征明、董其昌等人的书法碑刻及明代的《河图洛书石刻》等。又在耶稣会士墓碑陈列区内陈列36通耶稣会士碑。均为第三次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向中国传教、传科学、文化并葬于北京的会士墓碑。这些会士墓碑记载了他们在中国传教活动的情况为人们研究耶稣会在北京的传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江苏省江阴晴山堂碑刻在江阴马镇。这里有徐霞客墓在故居附近的徐氏宗祠晴山堂旧址里,尚保存有他晚年亲自整理并嵌砌在砖墙上的元末至明代的诗文石刻晴山堂碑刻,其石刻共76块属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石刻集中了明朝一代名人的手笔很是可贵。这里所刻均为明人书其绝夶部分为墓志和诗文,亦有少数颂扬徐霞客之碑刻在几十篇碑文中,除文征明的内翰徐公像赞是隶书外其余都是正、草、行、楷诸体,但以行草居多这些除了有着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外,同时还提供了徐霞客先世及本人之资料可作为研究《徐霞客游记》之参考。(唍)

弘扬书法文化分享书法内容,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号:shufayi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