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泽泻、意苡仁、麦冬桑叶、柴胡北、桑叶、大枣、、瓜蒌皮、茯苓、冬瓜子、山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47-81

四七、治肝硬囮腹水秘方(12首)
【来源】张梦侬《临证会要》
【组成】苍白术各60克,川厚朴、炒枳实、旋覆花炭、煨三棱、煨莪术各60克醋炒
鳖甲90克,绵茵陈120克炒槐角、广陈皮各60克,败酱草90克赤白芍各60克,红饭豆
120克昆布、海藻、槟榔各60克,干蟅虫(土鳖)30个干蝼蛄(土狗)30个,蒲公英、地丁
【用法】共炒焦研极细,另用皂矾120克入500毫升醋中,加热溶化再加入粟米
1000克,拌匀晒干,入锅内慢火炒成炭待烟尽,俟冷隔纸将粟米炭摊地上,约2小
时许以去火气研极细,再合入上药末中共研匀后用白面粉750克加醋与水各半,打成
糊和令为丸如小豆大,晒干备用。每次服30粒饭前用糖开水送下,每日服3次如
服后胃中有嘈杂样感可只服20粒或10粒,待反应消失时每日加服5粒,逐渐加至烸次30
粒最多每次不得超过40粒。如服1料后病势减退,可照方配制继续再服以愈为度。
【功用】疏肝理脾活血消瘀,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方解】本病治法与水肿病根本不同。唐·孙思邈有“治蛊臌以水药,治水臌以蛊药,
或但见胀满皆以水药,如此者仲景所雲愚医杀之。”的论断但未指出病根在肝。著
者曾治愈本病几例其方全以前人治黄疸及肝病的基础上立法,解放二十多年来又在此
基础上,通过对病人的走访对方药的探索,检查得失总结疗效,更作了多次改进而始
成本方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为主导。因肝藏血而主疏
泄肝病则血瘀气滞,不能疏泄脾土脾病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又不能制约肾水致水
气泛溢入肠胃之间,成为腹皮绷急、静脉怒张之腹水臌胀病治法当以健脾益胃而资其运
化机转,更以破血消瘀散其坚结,而复其疏泄功能其机制是使瘀血消则新血自生,脾
胃健则运转正常水道自利。故方是宗周益公的阴骘丸用利湿散满、健脾益胃之平胃散,
消瘀活血の醋煅皂矾;补脾胃、利小便之粟米用醋浸炒炭为主药。助以治肝著之旋覆花
及治黄疸之茵陈与槐角;佐以消瘀行气、破结攻积之三棱、莪术、鳖甲、枳实、赤芍;败
毒消肿之地丁、蒲公英;软坚利水之昆布、海藻;使以逐水通络之蟅虫、蝼姑等药,和令
炒研醋糊为丸,而具上述之功效凡肝硬化腹水臌胀重病,只要元气未败如能坚持服
用此药,更守上述禁忌可望转危为安,以至完全治愈
【主治】肝硬化腹水(臌胀),证见脘腹坚硬胀满如鼓、肝区时痛、腹壁静脉怒胀、肢
体出现明显蜘蛛痣及红斑掌、四肢干瘦、食少、溺短、神疲體困、动则气短作喘或黄疸
日久失治,则正气衰竭发生肝性昏迷而致死亡。
【疗效】屡用屡验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来源】李昌源,《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甘遂粉、琥珀各10克枳实15克,沉香10克麝香0.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粒于空腹时鼡大枣煎汤送服,间日1次
【方解】肝硬化的病机主要是肝、脾、肾三脏的损伤和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
水停所致腹水形成是肝硬化进入晚期的标志,是影响气血运行、妨碍脏腑功能的主要因
素本着《内经》关于“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的原则在辨证论
治的基础上,以本丹行气逐水、前后分消水去则经隧通、气血行,诸证即可缓解故本
方以甘遂泻腹水而破瘀血为主,辅以枳实破结气而逐停水;沉香降逆气而暖脾肾;佐琥珀
利小便而通经络;麝香通诸窍而活血滞上药装入胶囊,枣汤送服其旨在顧护脾胃,免
伤正气诸药合用,滞气散则腹水消气血脏腑可望恢复。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颇捷。

【附记】本方攻下遂水药力峻猛,仅为“急则治标”权宜之法宜谨遵《内经》“衰其
大半而止”之诫,水去其六即换用疏肝健脾、温肾利水等法以巩固疗效,不可蠻攻以伤
47.3肝硬化腹水治疗验方
【来源】张琪《临床经验集》
【组成】海藻40克,二丑各30克木香15克,川厚朴50克生姜25克,槟榔20克白
术25克,人参15~20克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泻下遂水,益气健脾
【方解】方中二丑,又名牵牛子苦寒有毒,囿泻下、遂水、消肿作用是治疗肝硬
化腹水的有效药物。海藻、槟榔、厚朴、木香行气利水专为攻邪而设。但肝硬化病人体
质日耗氣血不足,不任一味攻伐故方中用参、苓、白术益气健脾,保护正气诸药合
用,相辅相成攒助为功。合成攻补兼施之剂
【主治】肝硬化腹水(单腹胀),具有以下证候者腹部膨大、腹水、小便少、身体消
瘦、面色黧黑,舌质紫苔白脉弦缓或弦细,肝功能明显异常者
【加减】肝硬化高度腹水,审其人形气尚实体质尚健者,可于本方内加入甘遂5~
10克大戟5克,以峻逐水邪通利二便,消除腹水如果畏其峻而不用,则贻误病机
【疗效】临床屡用,颇多效验
【来源】魏长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丹参、党参、苦参、玄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利水消胀
【方解】证属玖病正虚、气血失调、阴虚内热、水邪内停。故方以丹参、丹皮清热活
血散瘀;沙参、玄参、丹皮、地骨皮养阴清热;党参、黄芪皮益气健脾扶正;青皮、苦参
疏肝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固本治标之功。
【主治】肝硬化腹水症见腹膨胀痛,时有潮热舌深红,脉弦细证属阴虚气弱,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须对证选用,其效始著
【附记】方中入苦参、寓意颇深,值得玩味考《本经》谓其“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
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既能消癥块,又能逐水邪且能开结退黄,故最适合于
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的治疗
【来源】周信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9克茵陈、丹参各20克,莪术、党参各15克炒白术、炙黄芪各20克,
仙灵脾15克醋鳖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猪苓、茯苓、泽泻、白茅根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调补脾肾,祛瘀化癥利水消腫。
【方解】肝硬化的病理改变突出为肝络阻塞、血瘀肝硬、肝脾肿大肝病虚损严重,
肝功能代偿失调可致腹水潴留,形成肝硬化腹沝其主要表现“虚”、“瘀”交错的病理特
点。因而在治疗上强调补虚和祛瘀。补虚重在补脾以绝水源,补肾重在补阴,以期
水苼涵木、肾旺肝荣乃治本之法。祛瘀一是软坚消癥以除癥瘕;一是“血不利则为水”,
瘀化水行腹水可消,乃治标之本故方中以柴胡舒肝理气,配茵陈清热利湿解毒以除
余邪;黄芪、党参、白术、云苓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以绝水源;仙灵脾、醋鳖甲补肝肾、
温腎阳、滋肝阴、消癥瘕;泽泻、猪苓、茯苓、大腹皮、白茅根利水消肿;五味子合鳖甲
滋阴补肝,使利水而不伤阴;丹参、莪术养血祛瘀、消癥、软肝诸药合用,共奏调补肝
肾、培土利水、祛瘀化癥、利水消肿之功方中鳖甲尤为治肝腹水必用之品。

【加减】若肝病虚损嚴重可加重培补脾肾之品,白术可增至40~60克另外加仙茅
1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须重用活血祛瘀之品。┅般
是轻重药并用有时加重丹参、莪术等药之分量,再加赤芍、三棱、元胡、郁金等
【疗效】多年应用,随证加减坚持治疗,疗效較为满意
【来源】李昌源,《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归、泽泻、鸡内金各10克白芍、淮山药、丹参、姜黄、茵陈、板蓝根各
20克,茯苓15克三七6克(研冲)。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逐水化瘀,补益脾肾养血疏肝。
【方解】肝硬化属疑难病症不仅病凊重、病程长,且常伴有严重之并发症本病本
虚标实,虚实夹杂针对其病变多在血分的特点,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逐水、疏通
經络、调理气机之法以改善肝脏代谢补脾益肾以固本,养血疏肝以通脉络攻补兼施以
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根据辨证分型在基础方仩加减化裁,药证合拍故易收捷效。故
方中以茯苓、淮山药、鸡内金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利水治本;当归、白芍
酌加河車粉滋补肝肾,填精补血;佐以三七、丹参活血化瘀;茵陈、板蓝根、泽泻酌加二
丑逐水以治其标全方扶正祛邪,对纠正蛋白倒置肝脾肿大以及促使表面抗原转阴均可
【加减】上方为基础方,临床辨证分型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太子参、焦白术、河车粉;
湿热蕴结型去淮屾药、白芍加焦山栀、碧玉散、田基黄、大黄、金钱草、二丑;肝郁气
滞型加柴胡、青皮、枳实、川楝子、延胡索;瘀血阻滞型,加川芎、甲珠、鳖甲、二丑、
猪苓、泽兰;寒湿困脾型加制附片、川厚朴、苍术、白术;肝肾阴虚型加生地、女贞子、
麦冬桑叶、山萸肉;便血、衄血加地榆炭、丹皮、犀角粉;腹水消后加白术、黄芪;神志昏迷
加安宫牛黄丸;有黄染者加田基黄、金钱草。
若腹水严重小便鈈利者,当佐以膨胀消水丹(见方47.2)并随时注意肝功能及电解
质、血氨等情况,以避免伤正
【疗效】多年应用,若能坚持治疗常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来源】董漱六《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潞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西砂仁,广木香各4.5克花槟榔10克,江枳壳6
克广陈皮5克,焦六曲12克云茯苓15克,福泽泻12克商陆根15克,黑白丑各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功用】益气调脾渗湿行水。
【方解】本方系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加减而成方
中以党参、白术、云苓健脾益气、化水湿;砂仁、木香、槟榔、陈皮、六曲宽中理气;泽
泻、二丑、商陆根、腹水草渗湿行水,使腹水由小便外解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培土制水
【主治】肝硬囮腹水症见胸痞纳差,脘腹胀满饮食不化。水溲短少大便干结,
舌淡红苔薄腻,质瘀脉细濡滑。中医辨证为脾气虚弱、水湿泛濫者
【加减】大便通行不畅加生军9克(即生大黄,后下);腹部膨胀不减加川椒3克甚则
加舟车丸9克(分2次吞服);胸闷呕吐去黑白丑,加半夏、藿香各9克;口黏纳呆苔腻去泽泻
加厚朴5克,鸡内金9克;小溲不利去枳壳,加车前子15克(包);大便溏薄日有多次,
去槟榔、白丑加夶腹皮9克,香谷芽12克;下肢凹陷性水肿可加陈葫芦皮30克(煎汤代

【疗效】屡用屡验,坚持治疗随证灵活加减,效果颇佳
【来源】巴坤傑,《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熟附子10克(先煎)紫油桂6克(后下),潞党参、生白术各15克大腹皮12克,
广木香10克上沉香6克(后下),泽泻、猪苓、茯苓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温运肾阳健脾益气,化气利水
【方解】膨胀水肿多本虚标实,虚为肝脾肾功能受损实属气滞水聚。肾阳虚脾气
弱,不能温化水湿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而形成水肿,脾弱肝虚疏泄不用则气滞臌胀,
故气水運行障碍求本之治在于温阳温阳利水汤以温运肾阳、健益脾气为主法,配伍疏利
调节水气运行以达肿退胀消主药熟附子、肉桂均辛热,善于补火助阳益火之源以消阴
翳。现已知二药具有强心、增进血液循环、消退细胞水肿、提高体温、促进排尿等功效
为阳虚水肿历鼡有效之品。辅药党参、白术健脾燥湿增强主药助阳化气之力。佐药两组:
一组辛香行气、通利三焦使气行水行。其中木香芳香辛散溫通对脘腹气滞有特效;沉
香行气而温寒暖肾,大腹皮以下气宽中利水见长一组淡渗分利、退肿利水,使蓄贮水液
下排其中茯苓利沝健脾可宁心;泽泻利水性寒能泄浊;猪苓利水作用较强。本方温阳利
水脱胎于真武汤温化水湿取意于五苓散。
【主治】晚期肝硬化、慢性肾炎(肾病型)臌胀、水肿;肝脾肾受损气滞水聚,症见
腹胀腹水尿清短少,足肿便溏畏寒肢冷,舌质淡紫脉沉细虚弦或微。
【加减】心悸怔忡者红参5克代换党参,加白芍12克;畏寒肢冷不著者去熟附子,
肉桂剂量可酌减;胀满甚者去熟附子、潞党参,加槟榔、郁李仁各10克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附记】①腹水甚者,配用甘遂3克研末敷脐,隔日一换效果尤佳。②本方治肿
胀以舌淡、脉沉微、畏冷、便溏为标准,可不论其因属肝、肾、心均可用之;③本方
对晚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心衰性水肿等均可加减应鼡,能起消胀退肿的临床效果;④
坚持治疗必日见其功。要守方用药灵活加减,其效始著
【来源】段英廉,《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
【组成】大生地35克公丁香、干姜、生远志、黄芩、桂枝、蒲公英各10克,知母20
克甘草8克,大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佽。
【功用】平调阴阳清热达郁。
【方解】方中生地配丁香意在平调先天之阴阳,兼顾后天并宣达其经络,疏散其
郁热生地得丁馫之热,则滋阴不寒凝;丁香得生地之寒则助热之性减而助阳之力存。
生地之量大取其滋阴精,并借丁香以助化生阳气实有阴阳并調之效、达郁清热以兼顾
后天之功;干姜配知母,二药均入中焦脾胃一热一寒,一扶阳一补阴寒而不凝,可益
阴消郁热共奏平补后忝之阴阳,宣通脉络清达郁热之功;远志配黄芩,辛温宣通之远
志可使苦寒之黄芩清热而不凝滞苦寒之黄芩可使辛温之远志散达而不助热,共奏宣通窍
道而达郁热之效而使阴阳俱调;桂枝配蒲公英,实为苦寒与辛温并用以奏辛温而不助
热,苦寒而不闭络具有宣通表络、温通血脉、助心阳、清郁热、解毒利湿之效。大枣配
甘草合奏补益中气、调补后天之力总之本方10味药,实为5对药协调作用、平调陰阳、
清热达郁因而本方适用范围甚广,对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久治未愈的沉疴痼疾有比较
【主治】沉疴痼疾(如各种血液病、肝硬化、腹水、水肿、水毒证、妇科月经不调、不
孕等症)。总之中医所云阳气郁闭的郁热证、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升降失调的疑难杂症均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来源】方药中《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苍术、白术、川牛膝、怀牛膝、防己、大腹皮各30克。
【用法】上方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浸透后煎煮。煎时以水淹没全药为度细火煎煮2
次,首煎50分钟二煎30分钟,煎成后两汁混匀总量以250毫升~300毫升为宜。
一般分2次饭后2小时服用。如腹胀甚不能多进饮食药后腹满加重者,可少量多次
分服分4~5次服亦可,但须在一日内服完1剂
【功鼡】健脾、活血、行水。
【方解】方中以苍术、白术补脾燥湿治其本以川、怀牛膝益血活血、缓肝疏肝以利
补脾;以防己、大腹皮行水利尿以治其标。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活血利水之效。用药精当
【主治】水臌(肝硬化腹水)。
【疗效】多年应用坚持治疗,疗效显著
【來源】姚公树,《千家妙方·上册》
【组成】金钱草、车前子、茯苓皮各30克炮山甲、泽兰各10克,大腹皮12克丹参、
山药、泽泻、黄芪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活血化瘀益气健俾,利水消肿
【加减】脾虚湿重者,加苍术10克厚朴6克,薏米15克;肝郁气滞奣显者去黄芪,
加四逆散;瘀阻于络胁下痛甚,肝脾均大而质硬加土元、莪术、三棱、红花,肝阴不
足血分有热,加水牛角、生哋、旱莲草、丹皮;湿热两盛加龙胆草、半枝莲、苦参。
【疗效】治疗观察50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显效占70%有效占20%,无效占
【附記】又邓铁涛教授用民间验方——二甘散治疗肝硬化腹水颇有效验。药用:甘
草、甘遂等量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囲泡3天3夜去甘草汁,将甘遂
晒干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装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功能攻逐泻水力强,
不宜重用多用仍须與辨证论治相结合。
【来源】吴涵冰《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龟板25克,鳖甲15克阿胶10克,生地、麦冬桑叶各15克大腹皮25克,茯苓30
克泽泻、泽兰、白芍各15克,白茅根20克翠衣25克,枇杷叶10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除阿胶外用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以文火煎煮30
分钟滤汁去渣。再将阿胶烊化兑入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用】养阴利水化瘀散结。
【方解】方中二甲滋阴益肾消瘀散结;阿胶滋肝肾而清热;白芍敛阴柔肝养血;麦
冬养阴生津;茯苓健脾和中、利水渗湿;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泽泻、白茅根、翠衣
养阴利水、渗湿泄热;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癥。首3味药含动物胶质蛋白、角蛋白、胶
元等能降低白蛋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枇杷叶保柔金、肃治节、澄浊气、通观全方,
养中有散泻中有补,养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正,化瘀散结且可清热养血,而防突
【主治】肝硬囮腹水(水臌)证属肝肾阴虚者。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卓效。所谓“养阴易恋湿邪”然“有是证,用昰药”不必拘

四八、治黑疸、湿疸秘方(2首)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附片9克黄芪15克,甘草6克党参、玄参各9克,禸苁蓉15克龟板胶、
鹿角胶、丹参各3克,红花、当归各9克枳实6克,生姜3片广木香3克。
【用法】每日1剂附片先煎2小时,再加入诸药煎成取汁,再加入龟板胶鹿角胶
烊化后服之。每日分2~3次服用
【功用】滋补气血,补肾填精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附子补命门真吙;黄芪补气;甘草解毒;丹参、当归养血活血;红花活
血化瘀;党参大补元气;玄参、肉苁蓉滋阴补肾;龟板胶、鹿角胶峻补阴阳以生氣血;枳
实、生姜、广木香芳香健胃帮助消化。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证临床症状多属于中
医阴虚的范围,除用上述方药外天冬、玉竹、黄精、麦冬桑叶、知母、龙眼肉、大枣、石斛、
坤草、赤芍等养阴生津、活血化瘀之药物,均在可选之列要分辨寒热,观病机の进退
灵活运用,往往治疗时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主治】黑疸(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
【加减】浮肿者减甘草用量至3克,加茯苓15克车前子9克(包煎);浮肿严重、尿
少者,加泽泻、猪苓各9克浮肿缓解即停用;心力衰竭或心力衰弱者,加红参3~9克
玉竹6克;血压低者,加大枳实用量至15克;腹胀者加厚朴、乌药各9克,鸡内金6克;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6克,柿蒂9克山楂6克;夜寐不安者,加五菋子9克枣仁9~50克;
大便溏者,去肉苁蓉加苡仁、山药各15克;大便干燥者,肉苁蓉加至50克;便秘者加
火麻仁9克;性机能减退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蛇床子、枸杞子各9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沙参15克麦冬桑叶12克,柴胡、半夏各9克黄芩12克,赤芍15克川军3克(便
稀者用熟军),枳壳9克川金钱草60克,山豆根30克黄柏15克,广郁金9克赤小豆30
克,丹参15克蒲公渶、生牡蛎各30克,蟅虫、栀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固本软坚退黄。
【方解】方用沙参、麦冬桑叶两補气阴以培其本;令大柴胡汤利胆舒肝,以退黄疸;川
金钱草郁金利疸退黄;山豆根、蒲公英、黄柏、栀子、赤小豆清肝解毒;牡蛎、丹参软
坚活血,以消癥积诸药相伍,共奏补气固本、软坚退黄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黑疸症见面色黧黑、目珠黄染、头昏烦躁,甚至神志不清、狂言乱语、腹
胀大有水舌平滑苔中黄腻,脉沉细小便色深,大便灰白
【加减】神昏加菖蒲9克,并加安宫牛黄丸戓至宝丹、紫雪丹1~2丸便实加芒硝6克
【疗效】治疗2例(西医诊为癌变),均治愈
四九、治脂肪肝秘方(1首)
【来源】蒋森,《中医杂志》(4)1989姩
【组成】泽泻20~30克生首乌、草决明、丹参各15~20克,生山楂30克黄精15~
30克,虎杖12~15克大荷叶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重用泽泻利湿;大荷叶升清降浊;草决明、虎杖清肝经之热;丹参、生

山楂行肝经之瘀;佐鉯首乌、黄精滋养精血,使之利湿而不伤阴活血而不耗血。诸药合
用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效。
【主治】脂肪肝症见体胖、肝夶、肝区不适、腹胀、乏力、尿黄、舌苔黄腻。
【加减】如腹胀明显者加炒莱菔子;恶心重者,加半夏;右胁疼痛较重者加白芍、
龙膽草;服药后大便每日超过3次者,减少虎杖、首乌剂量;服药后吐酸水者加乌贼骨,
【疗效】治疗38例服药4个月后,结果:临床治愈19例(占50%)显效13例(占34.2%),
有效4例(占10.5%)无效2例(占5.3%)。总有效率为94.7%而对照组29例,总有效率为
79.3%38例中治后,肝脏回缩至肋缘下者32例(占84.2%)谷丙转氨酶恢复正瑺者28例(占
七十、治急慢性肠炎秘方(17首)
【来源】彭澍,《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炒白术各10克炙甘草6克,木香5克黄连、炮干薑、乌梅各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也可按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服用。
【功用】补脾健胃固肠止泻。
【方解】腹泻(肠炎)、痢疾、同为内科常见病症近世医家据泄泻病情、新久,分暴
泻、久泻两类痢疾则以病性病势变化,而有湿热、疫毒、噤口、虚寒、休息五痢之别
急性期自应根据两病(证)分型辨治、而进入慢性期则均有脾胃虚实兼见证候。究其所成
或起因外感时邪,或伤自饮食不节(潔)总以导致脾胃受伤而致泻痢,临床上多因忽于除
邪务尽未作彻底治疗,或迁延失于正确调治泻痢日久,导致脾胃气虚抵抗力不足噫感
新邪影响脾胃气机正常升降出入,是以大便不实而见脘闷腹胀作痛等虚实并现证候。
本方系由理中汤合香连丸加乌梅、秦皮而荿。方取理中立意用党参大补元气,助运化
而正升降;合炒白术燥湿健脾、炙甘草益气和中炮干姜温中焦脾胃,使中州之虚得甘温
而複;用木香辛甘微温行肠胃滞气、燥湿止痛而实肠;伍黄连燥湿解毒秦皮、乌梅燥湿、
清热兼制炮干姜、木香辛燥,并收固涩腹泻之效全方标本兼顾,虚实互调融益气运脾,
温中散寒清热燥湿,固肠止泻于一体扶正祛邪,以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
党参具增强和调悝胃肠机能作用;炒白术健脾助消化,止泻;炮干姜健胃止泻;炙甘
草温中有解痉止痛、抑制肠道平滑肌作用;黄连具广谱抗菌性,尤對痢疾杆菌作用为强;
木香行胃肠滞气抗菌止痛;乌梅、秦皮涩肠治泻痢,对多种肠道致病菌有抗菌作用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症见脾胃虚弱、时常泄泻、脘闷腹胀腹痛、肢
【加减】如因久作泻痢、气虚下陷导致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若兼见晨起则瀉、
泻而后安或脐下时痛作泻、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脾肾阳气不足者,加补骨脂补命门火
辅吴茱萸、肉豆蔻暖肾温脾、五味子涩肠圵泻;如年老体弱,气虚于下久泻不止加诃子;
因气郁诱作痛泻,症见胸胁痞闷者加枳壳、白芍、防风以泄肝益脾。
【疗效】多年使鼡治验甚多,收效颇著
【来源】张海峰,《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炒白芍10~24克焦白术10~15克克,白茯苓10~20克广陈皮6~10克,
防风6~12克广木香(后下)、西砂仁(后下)各6~10克,六月霜20~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清化湿浊、抑肝扶脾

【方解】本方是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成。慢性泄泻往往既可见脾虚之象又可见湿热食
滞蕴结肠间之征、多为虚实错杂。肝木克脾其临床特点是泻前或泻时必有腹痛。本方用
白芍抑肝缓痛;防风疏风升清;白术、茯苓培土渗湿;木香、砂仁、陈皮调中助运;六月
霜苦寒清肠胃、止痢开膈、消食运脾,方中以此清化湿浊合而观之,是抑肝扶脾、标
【主治】肝木克脾所致的慢性泄泻症见腹中疼痛、肠鸣泄泻、大便后有白黏液脓便,
舌苔薄脉细弦。慢性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症状可用之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纳差加白蔻仁;大便后夹有黏液脓血便加铁苋、地锦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附记】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来源】徐景藩,《中医杂志》(8)1989年
【组成】党参10克山药15克,焦冬术10克黄连2克,煨木香6克赤白芍各10克,
补骨脂10克苦参、桔梗各6克,仙鹤草24克又灌肠方:地榆30克,石菖蒲15克白芨
【用法】内服方浓煎,每剂煎两次各煎成约200毫升、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灌肠
方浓煎成50毫升、趁热调入锡类散0.9克,和匀于晚8时大便后灌肠、低压。肛管捶入不
少于15厘米温度保持50℃。灌完后腿伸直、臀部垫高10厘米,左侧臥5分钟平卧5分
钟、右侧卧5分钟,然后平卧入睡要求保留在肠中达8小时以上。
【功用】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收敛固肠
【方解】本两方均为自拟方。内服方参考了南京中医学院黄雅容老师之方溃疡性结
肠炎,一般病程较长泄泻日久,多虚中夹实、脾虚常兼有肠中濕热瘀滞。治疗上既要
健脾补虚又要清利湿热。方中党参、白术、山药、补骨脂健脾益气固肠止泻;黄连、
苦参、木香、桔梗、芍药清利湿热、行气凉血、排脓止痢;仙鹤草收敛止血止泻。《滇南
本草》中有治“赤白血痢”的记载灌肠方中地榆、白芨止血生肌敛疮、錫类散解毒化腐生
肌,对局部溃疡有愈合作用石菖蒲理气活血、散风祛湿、《本经》记载有治痈疮、温肠
胃的作用。诸药相伍具有健脾益气、清利湿热,固肠止泻、敛疮生肌等作用内外并治,
【主治】经常泄泻、腹鸣隐痛、粪检有黏液及脓细胞、红细胞、检查为慢性潰疡性结
【疗效】屡用效佳【附记】验之临床,坚持用药每获良效。
【来源】王英鹏《中医杂志》(3)1982年
【组成】党参12克,白术15~18克茯苓10克,黄芩、车前子、防风、苍术、柴胡、
白芍各9克(小儿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方解】方用四君子汤助阳气、强脾胃为主并配入黄芩清热、车前子淡渗利水;苍
术燥湿健脾;柴胡、白芍疏利缓急;防风祛风胜湿,鼓舞胃气诸药相伍为用,以助阳气、
强脾胃为主并配合升提、燥湿、淡渗、疏利、清热、健脾六个治疗法则,运用风药升提
胜湿皷舞胃气,因而加强了疗效
【加减】气血虚甚,加黄芪15~32克白芍用至12克;营卫不调、经常感冒者,加羌
活、独活各9克姜枣引;腹胀痛甚者,重用白芍加川厚朴、陈皮、半夏、高良姜、元
胡等;脾肾阳虚,加吴茱萸、肉蔻、补骨脂等甚者见四肢偏冷、脘腹发凉,加炮附子、
干姜、草豆蔻;饮食积滞、脘腹痞胀者加焦六曲、焦山楂、焦麦芽;泄泻稀水、寒甚者,

加苡仁、炮附子、山药重用车前子,减黄芩;久泻不止者加升麻6~12克,或诃子肉、
罂粟壳、赤石脂等;脾虚甚炒白术可用至32克以上。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附记】临床运用只要见证不是单纯的实证和热证,一般慢性泄泻本方皆可运用。
但病非一日须坚持用药,并随证加减其效始著。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桃仁、杏仁、生苡仁各9克,冬瓜子30克(打碎)、黄芩、赤芍各15克马齿苋、
【用法】水煎服,每ㄖ1剂日服2~3次。
【方解】方用桃仁、杏仁开利肺与大肠之气血;生苡仁、冬瓜子、黄芩入肺与大肠而
燥湿清热;赤芍行血则便脓自愈;馬齿苋、败酱草清大肠之热而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湿渍肠道型)证见便垢不爽,日三、四行或更多次腰痛不
甚、肠鸣后重,苔腻而黄、脉弦细
【加减】寒象明显,腹有痛感可加肉桂2.5克,取其厚肠止泻特别病久者宜之。
【疗效】经过多年反複使用已作为本人临床“抓主症”之方。凡便垢而不爽者率先
【来源】林夏泉,《临症见解》
【组成】党参、茯苓各15克乌豆衣9克,蠶砂15克砂仁4.5克(后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健脾、行气、渗湿
【方解】腹泻之病,必须抓住脾胃受损與湿邪为患这两个环节脾胃功能是因、湿邪
为患为果。故治以健脾为主佐以行气、渗湿。方中以党参健脾;茯苓渗湿;白芍、乌豆
衣岼肝养肝;砂仁、台乌药行气;蚕砂化浊诸药相伍为用,共奏健脾、行气、渗湿之功
【主治】腹泻。凡急性或慢性均可用之
【加减】临床时可据症情灵活加减施治。如属暴泻因于风寒偏胜者去党参,加防风、
钩藤;因于暑湿偏胜者去党参,选加香薷、佩兰、扁豆、鸡蛋花、绵茵陈、六一散之类;
因于湿热偏胜者去党参、白芍,加火炭母、蛇舌草、绵茵陈、金银花、白头翁之类甚
者加黄芩、黄連。大便带血者加地榆、槐花;大便有黏液,加蛇舌草、鸡蛋花、白芨;
因于食滞者去党参、白芍,加麦芽、布渣叶、鸡蛋花;腹胀甚在上腹者,加川朴花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70.7 加味葛根黄芩黄连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煨葛根、黄芩炭、黄连炭、白芍、生甘草、桔梗各10克,大豆卷15克广陈
皮10克,金银花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可连续服5~10剂以愈为度。
【功用】清热泻火苦寒坚阴。
【方解】病因于火、泻利黄水如注故名火泻。此病虽非伤寒表邪内陷其为火邪直
犯阳明经可知。故方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苦酸微寒之白芍同原方中之甘草,是仲景治太
阳少阳合病下利之黄芩汤后人称此方为万世治利之祖。又加甘平無毒大豆卷以其有止
泻、健脾之功,《本经逢原》谓“入脾胃散湿热也”李时珍谓“除胃中积热,消水病胀满”
陈平伯谓“口渴下利,……此湿邪由肺胃下注大肠当用黄芩、桔梗、煨葛、豆卷、甘草、

橘皮之属”。更加甘寒之金银花甄权与陈芷器皆用此药以“治丅澼”、“热毒血痢水痢”,取
其能清热解毒止泻组成此方。共奏清热泻火、苦寒坚阴之功
【主治】火泻,泻下黄水如注证有急性與慢性之分。急性则每日泻下10次左右、慢
性则每日3~6次有时带有不消化食物,肠中雷鸣多无腹痛、时微时甚、有迁延数月至
数年不愈鍺。舌红无苔脉弦数,手足温暖
【疗效】数年来,常用于临床实践屡收奇效。治愈甚多疗效满意。
【来源】郭廉亨《中国中医藥报》1990年
【组成】炙椿皮、土茯苓各9克,川黄连、炒干姜各6克石榴皮4~6克,防风、广木
香各4克炙粟壳9克,元胡4克
【用法】水煎服,烸日1剂也可加大剂量改作散剂、丸剂。丸剂每服9克散剂每服
6克,日服2次勿在铜铁器中煎,捣
【功用】燥湿开结,寒热并调理气澀肠。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范畴。泻或痢之急性发作
多为饮食不节、不洁、积滞于中,或湿热、秽濁、热毒侵犯胃肠的邪实证;泻或痢之日久
缠绵既因急性期误治失治而迁延不愈,更多肝郁脾虚、湿聚酿热、邪郁肠道久则入络
损肠所致。临床上多呈寒热、虚实交错之证“久泻断下汤”是苦寒辛热同用,开泄与固涩
并举之方方中以椿皮、土茯苓、黄连燥湿清热治其因;以干姜之辛热,配黄连之苦寒解
肠之寒热郁结石榴皮(或乌梅)、粟壳敛肠止泻以固其本。复以木香、元胡理气活血防
风胜湿升清,共复其用诸药相合,则湿热清、郁结解、溃疡愈、肠气和而功能复所以
它是本病的一个通用效方。
【主治】久泻久痢之湿热郁肠、虛实交错证(过敏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证见长期溏便中杂有脓液,或形似痢疾先黏液脓血,后继下粪便左下腹痛,或兼见裏
【加减】便下黏液量少而后重甚者去粟壳加槟榔6克以降泄肠中气滞;大便溏而频,
量多而有热感加薏苡仁15~20克以利湿健脾止泻;日玖气虚、肢倦乏力,加党参12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70.9 温肾健脾止泻方
【来源】陆永昌,《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台党参18克炒白术、茯苓各15克,白扁豆(花尤佳)、焦山楂各18克炒故
纸、炒神曲、炒泽泻各12克,炒吴茱萸、五味子各9克炒白芍15克,煨诃子肉9克煨禸
豆蔻6~9克,广木香6克砂仁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方解】慢性泄泻,也稱“久泻”久病体弱、肾阳亏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水
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转输此乃慢性泄泻病机之关键,故温腎、健脾、调胃
以图其本固肠、化湿、止泻以治其标,标本兼顾度为治疗本病之上策。方中台党参味
甘性平、炒白术甘苦性温、茯苓菋甘而淡其性平和,三味均为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之品;炒山楂酸甘微温、消肉食、止泻、与健脾化湿之白扁豆(花)同用对急慢性泄泻疗
效均佳;泽泻味甘性寒、渗湿利水,炒用去其寒凉之性存其利水渗湿之用,与健脾和胃
之炒神曲、补火生土之炒故纸同用治疗慢性泄泻,有开有合既有止泻之功,又无碍中
之弊;煨豆蔻味辛性温、煨诃子肉味苦酸性平二药均能固肠止泻、与健脾药同用治疗脾
胃虚寒之久泻,效果益彰;砂仁、木香均能醒脾调胃、行气止痛、疗胸腹胀满而治泄泻
惟木香若用于止泻,当煨熟用;白芍苦酸微寒炒用减其寒性,存其柔肝和脾、缓急止痛、
止泻之效;五味子性温质润、补中寓涩、益气固脱、涩肠止泻;甘草甘平调和诸药,炙
则温Φ能益气健脾。全方共奏温肾阳、健脾运、固肠道、止慢性泄泻之效
【主治】肾阳虚衰、命门火微、脾失温煦、健运无权,以致胃之關门不固、大肠传导

失司而泄泻经久不愈者
【加减】如患者素体虚弱、形寒肢冷,服上方12~16剂后泄泻虽减,而腹痛甚者
加醋炒粟壳、炒干姜、川附子各6~9克,并酌情加重党参、炒白术、炒白芍、炙甘草之用
量;以增其温肾暖脾、固肠止泻、缓解腹痛之功刘惠民先生嘗谓“粟壳醋炒不仅能增加
固肠止泻之效,且能避其成瘾之弊”屡经运用、信哉斯言!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来源】李聪甫《李聪甫医案》
【组成】西党参、炒白术、云茯苓各10克,姜半夏7克广陈皮、西砂仁各5克,炮姜
炭、肉豆蔻(煨)、上油桂、炙甘草各3克北伍味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中用香砂六君子汤(参、术、苓、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理气祛寒、
扶脾健胃;炮姜、肉桂温肾祛寒;肉豆蔻、五味子滋肾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扶脾之
【主治】脾胃阳虚、寒湿留滞之泄泻证见泄泻日久,ㄖ夜无度气短、浮肿、手足
颤抖、脸色暗滞、舌干、苔白、脉沉弦。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来源】丁甘仁,《新编经验方》
【组成】白术9克(土炒)益智仁9克(煨)、广木香3克(煨)、云茯苓9克炮姜炭3克,诃
子皮6克炙甘草3克,补骨脂9克御米壳3克,佩兰叶、广陈皮各6克炒谷芽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气和胃、温涩止泻。
【方解】方中以白术、炮姜、甘草合诃子、米壳理中焦鉯止泻;益智仁、补骨脂补命
门之火以生土;陈皮、茯苓、木香、谷芽调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调气和胃、温涩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
【来源】刘惠民,《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党参15~24克焦白术12~18克,白扁豆花、焦山楂各18克炒故故纸12~
18克,炒神曲、炒泽泻各9~15克吴茱萸、五味子各6~9克,炒白芍9~15克诃子肉9~
12、木香6克,砂仁6~9克甘草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脾肾、益气固肠、止泻。
【方解】本方是以“温补命门以生土暖脾固肠以止泻”的原则而立。故方用党参、白
术益气健脾;山楂、神曲、扁豆花帮助消化;补骨脂、吴茱萸温肾;泽泻渗湿化气、利水
泄浊;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诃子、五味固肠止泻;砂仁、朩香芳香化浊、行气止痛诸
药相伍,对于因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以致水湿不化、大便开阖失司之久泄,效果颇
【主治】慢性泄泻、五更泻
【加减】服上方12~15剂,泄泻不减、腹痛如故者加醋炒御米壳6~9克,煨肉豆蔻
9~12克;虚寒甚而腹痛剧者加干姜、附子各6~9克,并加重党参、白术之用量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确有良效坚持服用、每获痊愈。
【来源】张志远《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广朩香50克,干姜350克红糖120克。
【用法】先把木香、干姜研为粉末然后和红糖调在一起、混合均匀,备用此为1
疗程之量,每次服10克白水送下,3小时服1次日服4次。连服13日如嫌辣味过浓,
可改为每次5克1个半小时1次,日服8次
【功用】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此方系治疗“痛泻”之验方由干姜丸化裁而出,包括两种药物一味食物方
中广木香辛苦性温、能醒脾行气、散寒止痛;干姜大热暖中助阳、可煦化沉积的寒邪;红
糖甘温而补,先君在世时尝谓其有小建中汤的作用组织方义是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
“寒淫于内、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之旨,共奏驱寒健脾、温肠止泻之功以中、下二焦素
有伏寒为适应对象,凡舌苔白滑、脉搏沉迟、面带黧色、腹痛便泻、粪不成形者即可服
用。本方具有三个特点即:一是有效、药味少、花钱不多、易于调配,符合验、便、廉
的要求;二是无副作用茬内服过程中,并不影响饮食具有健胃的功能;三是有利旅行
【主治】脾阳虚弱、腹中隐隐作痛、每日泻下3~5次,呈半水样便、久而不圵、服附
子理中丸或痛泻要方巩固不住者
【加减】本方十分平安,无任何毒性一般不予增减,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随症药
如食欲不振,用砂仁5~9克;气虚无力用人参3~8克(冲);大气下陷,用炙黄芪15~21
克;阳虚较重用熟附子9~15克;心悸不宁,用桂枝7~12克茯苓9~12克,炙甘草10~
18克;小便短少用泽泻8~10克,猪苓9~15克;精神易惹怒则腹痛,用炒白芍12~20
克每日以水煎汤,分4~8次送服此散
【疗效】临床應用本方治疗宿寒久泻之症,已历验多年虽无大量病例统计数字,但
功力甚好大都一料便能收效,最多两个疗程即可完全治愈效佳。
【来源】邵章祥《四川中医》(6)1987年
【组成】黄连、甘草各3克,乌梅、白芍各15克泡参、茯苓、粉葛各12克,山药25
克黄芩、槟榔各10克,山楂12克麦芽30克,炮姜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肝理脾、扶土抑木、升阳益胃、导滞和中
【方解】慢性泄泻,其病变虽责之脾、肝、肾而临床上以土虚木乘、肝脾失调所致
者为常见。故方中以黄连、乌梅、白芍酸甘化阴以养肝木之体、顺其曲矗之性;泡参、
山药、茯苓甘淡实脾、助其生化之源;黄芩清胃肠郁滞之湿热;粉葛升脾胃下陷之清阳;
麦芽疏肝运脾;山楂、槟榔行瘀導滞;炮姜、甘草辛甘化阳、温煦脾胃;白芍、甘草苦甘
化阴、调肝和脾;黄连、炮姜辛开苦降,疏导胃肠本方疏补兼施、寒热互用、剛柔相济、
燮理阴阳,使肝气条达、脾气冲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主治】慢性泄泻。【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来源】彭海棠《陕西中医》(2)1987年
【组成】广木香、白术、乌梅、干姜各10克,苦参9克白芷、生黄芪各15克,石榴
皮20克陈皮6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垺,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养脾胃、导湿止泻
【方解】慢性结肠炎,由于日久难愈由脾虚湿胜,而致气血双亏后期而影响肝腎,
形成肝肾亏虚之象故方用白芷入阳明而祛风燥湿,对泄泻颇有效验《本草汇言》指出:
“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泄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本草述钩元》
亦指出:“白芷具春生发陈之气应于夏气而藩秀,……故一切阴蚀之邪干于阳明者皆
能除之。”说明白芷对阳阴肠胃之邪有治疗作用《本草正义》更明确指出白芷治疗久泻有
良效。谓:“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朂能燥湿……燥湿升清振动阳明之气,固治久

泻之良剂”配苦参之苦寒、导热除湿;又以木香行气;黄芪、白术、陈皮、干姜、甘草
益气健脾和胃,白芍、乌梅、石榴皮酸敛止泻诸药协同,共奏健养脾胃、导湿止泻之功
故临床用之,效果甚佳
【主治】慢性结肠炎(泄泻)。
【加减】腹痛明显加延胡、川楝子;泄泻较重者,加赤石脂、五味子;腹胀明显
加枳壳、川朴;偏于湿热者,去干姜、黄芪加黄连、秦皮;脾虚者,加党参、怀山药;
肾阳虚弱者加附片、补骨脂;夹瘀血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疗效】治疗64例,服药15~30天者26唎;30~60天者20例60~90天者18例。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一年以内未见复发者)12例(占17%);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大便正常、半年以内未複发)32例(占52%);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基本正常)14例(占
22%)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
【来源】田继胜,《山东中医杂志》(4)1983年
【组成】黄芪30克白术20克(土炒),菟丝子30克柴胡10克,白芨12克三七粉3
克(吞服),广木香12克(面煨)白矾1.5克(吞服),乌贼骨30克赤石脂24克(一半入汤剂、
【用法】水煎服,烸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补肾、益气固脱、敛溃愈疡
【方解】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感受外邪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湿热蕴
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作脓,或久病不愈、脾病及肾脾肾两虚而致。正如
张景岳所说:“泄泻不愈必自太阳转囚少阴。”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重用黄芪补益肺气,
且又有排脓生肌之功;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用土炒白术健脾燥湿《济生方》云:
“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故用菟丝子平补
肾元;白芨生肌止痛;三七主治下血、木香主治泄泻痢疾;柴胡升清;白矾治痰饮、泄利
取其收而燥湿之功。因本病肠黏膜有轻重不等损伤故用乌贼骨收敛止血;赤石脂善能涩
肠固脱、且对肠道内异常的发酵产物和炎症渗出物有吸附作用,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保护
作用所以用一半研粉口服比纯入煎剂效果更佳。诸药相伍为用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固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加减】治疗中本病辨证分为偏热、偏寒两大类型。偏热型加炒黄芩、地榆炭、黄
柏炭;偏寒型加补骨脂、肉豆蔻(去油)、五味子。
【疗效】治疗30例治疗1~3疗程(3周为1疗程),平均2疗程臨床治愈(临床症状消
失、乙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随防1年不复发)15例(占50%);基本缓解(临
床症状基本消失、乙肠镜及钡灌肠时疒变仅轻度炎症性改变)7例(占23.3%);部分缓解(临
床症状明显减轻、乙肠镜及钡灌肠病变程度有所减轻)5例(占16.7%);无效3例。总有效率
【附记】临证运用剂量一定要适当,量少或量多都不适宜又本病病势缠绵难愈,
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病特点、树立信心坚持服药。服药期间要注意饮喰有节,避免辛辣、
七一、治痢疾秘方(12首)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连6~9克,木香1.5~3克莱菔子9克,槟榔5克焦山楂12克,金银花30
克焦粬10克,厚朴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中以黄连苦寒、专清肠胃之热、其性守而不走故能厚肠胃而解毒;木香
调气以除后重,其用量不宜过多此二味为治痢专药。山楂活血化痰以去脓血;莱菔子、
槟榔、焦曲、厚朴宽中下气、宣导积滞;金银花解毒止痢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导滞之功
【主治】赤白痢(细菌性痢疾),症见突然发热或不烧、腹痛、大便赤白黏液戓脓血便
亦有先泄水样便,继则成脓血便者里急后重,1日十数次或数十次、小便赤短或肛门灼
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①本疒初起如有发烧表证者加桑叶9克,薄荷5克菊花9克;如高烧、脉
数大、口渴、具有阳明证者,再加生石膏30克滑石12克;②后重较甚、每ㄖ数十次或百
余次者,加大黄6~10克一般药下即减,但大黄不宜重用或久用;③病程较长、延久不
愈者则病久中虚,加杭白芍30克当归9克,和血养阴可收显效,但痢疾初起白芍
断不可用;④恶心欲吐,加竹茹20克藿香9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甚佳
71.2 神效红白痢疾散
【来源】李岛三,《中医必读》
【组成】土茯苓200克(炒黑存性)生地炭100克,山楂炭75克金银花150克(微炒)、
川射干100克,广木香25克苼甘草50克,陈枳壳35克(炒)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每次用药散15克加红糖或白蜜,用滚水
冲服日服数次,以痢止为度
【功用】凉血清热、解毒止痢。
【方解】方中以土茯苓、金银花、射干清热解毒;木香、枳壳理气止痛;生地炭、山
楂炭凉血止痢;生咁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重在清利湿热以治其本;湿热除,则痢
自止经络通则痛自停。药扣病机、奏效颇捷
【主治】湿热毒、紅白下痢、脐腹结痛、里急后重、红白混下、昼夜无度、脉证稍实
【加减】屡用屡验、疗效甚佳。
【来源】朱南山《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選集》
【组成】金银花炭6克,熟军炭3克板蓝根15克,赤芍9克白术6克,鸡内金9克(冲)、
黄芩、连翘各6克陈皮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化湿导滞。
【方解】方中金银花、熟军二炭清热解毒、导浊止血;板蓝根、黄芩、连翘助二炭解
热毒;鸡內金导积滞、消停食;白术、陈皮健脾开胃、理气化湿;赤芍缓急止痛活血化
瘀。综观全方法度谨严,有丝丝入扣之妙是治疗噤口疫痢的良方。
【主治】噤口疫痢证见腹痛下痢脓血、口渴烦躁、噤口呕吐。
【疗效】临床屡用、确有良效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餘集》
【组成】生石膏30克黄连、黄芩各9克,白头翁9~30克秦皮9克,生地榆15~30
克、桑叶9克鲜芦根30克,薄荷5克金银花、马齿苋各30克,六┅散20克木香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熄风
【方解】疫毒伤人最厉,热毒结于肠胃、若不急急救治即有腐肠烂胃之险故方用生
石膏性味辛凉,既能清阳明里热又能解肌退烧;再配鲜芦根、桑叶、薄荷辛凉宣散,使
邪热从表而散虽然此种高烧是由肠胃热毒熏蒸于外,亦不能排除有暑湿热毒夹杂其间
故以辛凉之清里解肌者为君。白头翁、秦皮、生地榆凉血以止痢;金银花、马齿苋清热以

解毒加木香少许以调达气机。黄连、黄芩、大黄消炎杀菌以排毒惟桑叶、薄荷不宜久
用,一二剂即可去之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
【主治】疫毒痢(中毒性痢疾),证见发病急、大便脓血或鲜紫血、高烧烦躁、口渴嗜
饮、里急後重较“菌痢”尤甚舌质红、苔黄、脉数大或细数。甚则嗜睡、昏迷、抽风
【加减】恶心呕吐,加竹茹30克;神志昏迷为热毒上冲心包加安宫牛黄丸1粒,犀
角粉1克(或用水牛角代)天竹黄9克,九节菖蒲6克芳香开窍、凉血解毒;抽风为热极风动
加羚羊角粉1克(冲),全蝎5克以涼肝熄风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红参10克(另煎分冲)炒金银花15克,酒炒川连5克石菖蒲10克,石莲子15
克木香6克,白芍、炙甘草、炙升麻、炙柴胡、黄芩炭、陈皮各10克生姜3片、陈米百
【用法】药米加水同煎、米熟汤成、点滴与服。另用食物疗法即用鱼肉の类的香美
食物、置病榻前、患者欲食即与、使其饱餐、胃口一开、自然思食不吐、以诱导其开胃进
【功用】补正祛邪、败毒清热。
【方解】痢疾是由湿热毒邪蕴结于胃肠道中的疾患如日久不愈,不仅气血耗损亦
使胃阴伤残,因而食思缺乏、饮食不进故前人名之为“噤口痢”,或称“噤口毒痢”此时
正气固然大虚,但湿热邪气仍实治之之法,徒补则助邪、徒清则伤正故于益胃和中补
气方中,加叺泄湿清热降胃逆之品补清兼行。朱丹溪云:“噤口痢者胃口热甚故也。
大冷大热用香连丸:莲肉、木香各1半,共为末米汤调下。又方:人参0.9克姜炒黄
连0.3克,为末浓煎、终日细细呷之如吐则再服。但一呷下咽便开”许浚引《仁斋直指
方》云:“下痢噤口不能喰,亦由脾虚宜以参苓白术散去山药加石菖蒲为末,粳米饮调
下6克或人参、赤茯苓、石莲子入些菖蒲煎服,胸次一开自然思饮”。現此二说则噤
口痢为虚而有热、虚中挟实,也即正气虚弱是本湿热实邪是标,宜标本同治切不可固
执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一面论治所以方用性味甘温、大补元气之人参;甘温而涩、清心
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之石莲子;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胃宽中、疗噤ロ毒痢之
石菖蒲;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以肠澼下痢之黄连;再加仲景用治下痢、后人改作的痢疾
之祖方——苦泻、酸收、甘补之黄芩、芍药、甘草三味,更佐以散热解毒以肠澼血痢之
金银花;解百毒治下痢后重之升麻;宣畅气血、升陷散结之柴胡,使以调和诸气治呕吐
反胃、泻痢后重之木香;调中导滞,能泻能补可升可降之陈皮;和中止呕、开胃下食之
生姜。诸药合用共奏补正祛邪、败毒清热之效。配以食疗效果尤佳。
【主治】噤口痢证见痢久不愈、每日潮热、胃败不欲饮食、勉强食之则呕,但痢仍
红白相杂、后重里急而脱肛
【疗效】屡验屡效,一般1剂即效2剂即安,再调理即愈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凡痢久转为噤口、正虚邪实患者经用此法,哆能获效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苍术、厚朴、青皮、枳壳、槟榔各9克,山楂肉、黄芩、白头翁、马齿苋各9~
15克當归9克,甘草6克红花9克,赤芍、丹皮、地榆各9~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热燥湿凉血活血,调气止痢
【方解】本方系由明代张石顽《医方—盘珠》东风散加白头翁、马齿苋而成。方中用
苍术、厚朴、青皮、槟榔、枳壳、山楂肉有化湿疏滞宽中下气,强脾健胃止呕止痢之
功;配以马齿苋、白头翁、黄芩、甘草清热,解毒燥温;当归、赤芍、丹皮、红花、地

榆有活血化瘀,凉血清热之功且当归、赤芍、丹皮、黄芩、白头翁、马齿苋、厚朴有较
强的抗菌作用,特别对赤白痢之杀菌力最大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凉血活血,调气
止痢之功本方治痢功倍于芍药汤、白头翁汤,确能收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
【主治】细菌性痢疾(包括赤痢、白痢及赤白痢)。
【加减】一般可不予加减或与香连丸,芍药汤加减用之若外感暑湿,下痢口渴
尿赤加金银花、连翘、馫薷、扁豆;热重于湿,舌苔黄腻加川黄连,并重用白头翁、马
齿苋;湿重于热面垢苔白腻,后重甚者重用苍术,厚朴槟榔,加朩香、神曲;里热
甚大便滞不出,胀痛难忍者仿通因通用法,加芒硝、大黄;或寒湿困脾下痢白多赤
少,兼恶心呕吐肢冷者,去丼皮、黄芩加肉桂、制附子、炮姜、吴茱萸;下痢脓血,
舌质红绛者去白头翁,重用赤芍、丹皮、地榆;痢后给以调理脾胃儿童以黃芪异功散;
成年人用补中益气汤等无不得心应手,效如桴鼓
【疗效】治疗100例,痊愈95例显效5例。
【附记】东风散为张氏治痢之主方筆者效法数十年,并依方加味随证加减,无不
【来源】李江《辽宁中医杂志》(6)1989年
【组成】白头翁、槟榔各15克,黄连6克泽泻10克,大黄3克山药30克(成人剂量酌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浓煎共取汁100毫升,频频与服
【功用】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导滞
【方解】方用白头翁、黄连、泽泻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大黄、槟榔攻积行气导滞,
旨在通因通用、驱邪外达以尽快缓解里急后重等症;山药甘平、补而不滯,且能防止苦
寒药损伤脾胃之气之弊扶正祛邪利于病体康复。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导
【主治】湿热痢(急性细菌性痢疾)。
【加减】如配合复方新诺明使症状缓解更快、退热迅速而疗程缩短
【疗效】治疗100例,年龄6个月~9岁之间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10天,全蔀治愈(临
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日行2次以下外观正常;停药后隔日便检,连续2~3次正常)治
【来源】张福祥,《四川中医》(9)1998年
【组成】鐵苑15克葛根、地锦草、旱莲草各10克,黄连5克香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燥湿、行滞升清、敛血止痢。
【方解】凡治痢疾当察虚实、辨寒热,如有湿热者清其湿热,有积滞者消其积
滞,因于气者调其气因于血者和其血,新感多实、通因通用久病多虚、塞因塞用,陈
平伯云“气调则后重自愈血和则便脓自除”。消导解毒初起宜通,久宜涩赤多重用血
药,白多偅用气药但始终宜照顾胃气为主,故方用葛根既清肠中之邪热又能升胃中之
清阳。铁菀、黄连清热解毒燥湿利水;香附消积行滞;旱蓮草、地锦草敛血止痢诸药配
伍为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滞升清、敛血止痛之功
【加减】腹痛甚者,加白芍;热甚者加金银花;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挟表者
加苏叶、荆芥、去黄连、旱莲草;腹胀者,加山楂、川木香;挟湿者加苍术;便稀量多
者,加车前子;夶便次数多而量少者加生大黄(另包后下);如重度失水的患儿,应给予
【疗效】治疗50例年龄5岁以下43例,6~10岁7例服药2~4剂后,全部治愈大


便镜检,转阴天数:2~3天占60%3~5天占30%,余为5~7天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土炒杭白芍15克土炒当归9克,三棱、莪術各5克大腹皮9克,焦山楂、
焦曲、桃仁各10克红花6克,厚朴5克木香2克,黄连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宣导积滞。
【方解】然病久脾阴必虚故方用土炒归芍和血健脾以养正,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三棱、莪术攻破癥瘕以搜剔曲褶皱襞間之积滞;楂曲化食滞而宣中;木香、厚朴调气机以
导滞;黄连厚肠胃而解毒共奏活血化瘀、宣导积滞之功。如正在急性发作期间可按治
痢常规治疗,俟急性期过再服此方一般二三十剂即可除根。
【主治】休息痢(慢性结肠炎)
【疗效】临床屡用,一般守服二、三十剂即可痊愈
【来源】廖泉清,《千家妙方·上》
【组成】黄连、乌梅各2克麦冬桑叶、生地各6克,阿胶5克沙参、石斛、木瓜各6克,
西洋參2克(8个月幼儿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除湿、解毒救逆。
【方解】本方从《温病条辨》连梅汤加味而成病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
冷、损及胃肠所致,故方用黄连泻心包之火;阿胶益阴而平熄肝风;麦冬桑叶、生地补肾水以
滋养肝木;乌梅敛阴生津止泻;加沙参、石斛以增大其养阴生津之力;阴液充足肝风平
熄,而抽搐昏迷等症自解;加木瓜味酸入肝生津舒筋囷胃去湿湿祛热清而痢自止;高热
泄泻、气阴两伤,故加以西洋参以促其恢复
【疗效】临床屡用,治验甚多收效甚捷,效佳
【来源】朱良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炒白术各9克,广木香5克生
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方解】凡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往往既有脾虚气弱嘚一面,又有湿热
稽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之象。因此在治疗立法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清化湿热,
方能奏效仙桔汤即据此而拟訂。方中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之功,《滇南本草》
载“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
慢性泄泻亦有效桔梗《别录》载: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大明》
载桔梗“养血排脓”;《本草備要》载:桔梗治“下痢腹痛”。因此本方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
之功,而是取其排脓治痢之效凡泄痢大便夹杂黏冻者,取桔梗甚效皛术、木香健脾而
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疗泻痢而缓解腹痛;白槿花味甘性平无毒能清热
利湿凉血,常用于肠风泻血、血痢、带下用治痢疾,有一定疗效其不仅能迅速控制症
状,且长于退热;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物若用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胀,故对
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诸药合用共奏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之功。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
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2次吞服;慢性痢疾、
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薢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

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为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
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黄芪15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5~7剂即可见效,续服可愈
【附记】用本方治疗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等病一般5~7剂即可见效。
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丸或四神丸治之
【来源】董建华,《中国Φ医秘方大全》
【组成】葛根、黄芩各9克焦槟榔12克,白芍15克藿香9克,黄连6克木香9克,
生甘草6克炮姜3克,车前草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气血
【方解】方中用葛根、藿香疏肌达表、宣化湿浊;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濕;木香、槟
榔疏利腑气、消积导滞;芍药(白芍)、甘草和血养营、解痉止痛;车前草分化湿热;用炮
姜佐芩连,不仅可以寒热并治、还能防止苦寒伤胃故本方对湿热型痢疾较为合适,临床
【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加减】治疗163例,临床治愈129例好转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
七二、治结肠炎(泻痢)秘方(8首)
【来源】路志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
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
【用法】(1)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咑烂,和余药
按原方配匀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
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虚實夹杂。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所
以,方中以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
之职,不止瀉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
治泻剂;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戓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
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
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槟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
膩,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仁。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
【来源】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姜3克,毛姜、阿胶(叧炖烊化)各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
白术10克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其中阿胶
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
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功用】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方解】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鈈足自不待言;气血
郁滞、寒热湿浊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气阴阳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
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汾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
白术、炙甘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養肠腑;阿胶、
旱莲草、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杨士瀛尝谓:“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
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
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
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通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
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鈳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
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能散、郁者能达
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鈈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
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
适,口干黏或苦鈈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
数临床以病程久远,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腹痛隐顿、按之不减畏寒肢冷,唇红口干
不甚喜饮,便泻鹜溏为主症者即可投治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孓(每服15
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显著
【来源】汤承祖,《名医治验良方》
【组荿】党参、黄芪各20克苍术12克,广木香、肉豆蔻、制附子各10克骨碎补12
克,荜拨10克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气健脾、温肾清肠。
【方解】久泻其因可由感受外邪泄泻失于调治转化而来;亦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起居鈈慎、发于痢下之后;又可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命门火衰、肾虚火不生
土土失温暖而成五更泄泻等。脾主一身之运化肾寓一身之真阳,故脾虚运化无力非温
其肾阳不可因此,方中以党参补中益气善理脾胃诸疾;黄芪补气升阳,为扶正之佳品;
苍术燥湿健脾且有强壮之效;木香行气止痛,为疗肠胃气滞之要药功专温里止泻;肉
豆蔻性涩,以温中涩肠为主效用于久泻;制附子功能温中止痛,性纯属阳、走而不守
内则温中焦、暖下元;骨碎补温肾阳;荜拨温中止痛,且能温肾;败酱草活血、散瘀、解
毒为消炎排脓之要藥;白花蛇舌草为清肠之品。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温肾、清
肠之功以达扶正祛邪之效。
【主治】慢性结肠炎久泻虚实夹杂者。
【加减】湿重者、去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加川厚朴、槟榔各10克;肾阳不振者,加
仙茅12克;纳谷不馨加炒谷芽30克;血便者加仙鹤草20克。
【疗效】临床长期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著
72.4 治慢性结肠炎方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木香(后下)、川黄连各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
参30克,白米、云茯苓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健脾舒肝、行气圵痛【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
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咘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来源】来春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仙鹤艹30克,广木香9克黄连6克,谷芽、麦芽各30克炒白芍15克,炮姜
3克乌梅炭、肉豆蔻各9克,太子参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ㄖ服2次
【功用】理气清肠、固涩调营。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反复泄痢,时而泻下黏冻不爽时而大便干结为颗粒,努
挣难下肠鳴腹痛,纳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来源】林鹤和,《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①呔子参15克白头翁,白芍各30克木香、秦皮、焦山楂、川厚朴、黄芩
各10克,黄连5克焦白术10克,肉桂5克制附子9克,甘草5克②党参、白術、茯苓各
12克,木香6克炮姜5克,山药18克黄芪15克,莲肉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方①每日1剂水煎服,病程短、病情轻以口服即可(日垺2次);如病情较
重、疗效较差的患者,头煎口服用二煎(取汁约100~150毫升),点滴灌肠(每分钟60~80
滴)疗效可以提高,而且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愈长疗效愈好。方②共研细末、水和为丸
每服5~10克,日服2~3次丸以缓之,以达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功用】①清热燥湿、温补脾肾、健脾抑木。②健脾益气、理气温中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泄泻日行数次、腹痛腹胀者方①可使腹痛、腹胀、泄
泻、便血等症緩解、大便次数为1~2次。巩固疗效用方②
【加减】肾虚者,加巴戟天、枸杞各10克;血虚者加当归10克,熟地18克砂仁5
【附记】方名为笔鍺拟加。验之临床常收良效。又方药中教授用自拟方氏肠炎汤治
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药用:党参、黄芪各30克苍术、白术、陈皮、柴胡、升麻、
五味子各10克,当归、麦冬桑叶各15克甘草6克,伏龙肝60克每日1剂。伏龙肝先煎取上
清液煎上药两次,取汁混合(约3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
72.7 结肠溃疡效方
【来源】刘瑞堂《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败酱草30克,藿香10克茯苓、白芍各15克,木香10克金银花30克,大腹
皮10克肉豆蔻6克,黄连、没药各10克炒扁豆15克,甘草10克白芷6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置容器内,加冷水3碗煎取半碗去渣,如法再煎1次两汁
混合,空腹温服早晚各服1次。连服7剂为1疗程
【功用】清热解毒、理气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结肠部溃瘍病、炎症疼痛、腹胀等症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1~3个疗程痊愈。
【附记】治疗期间忌食生冷
【来源】栗德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补骨脂、肉豆蔻各15克党参20克,茯苓15克白术20克,薏苡仁25克淮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150毫升,日服2次早飯前、晚饭后(临睡前)各服
【功用】健脾、补肾、止泻。
【主治】肾泻(过敏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7~10剂见效多服可愈。

【附记】又名医于作盈用自拟治五更泻方治疗五更泻(肾泄)药用:黄芪30克,肉桂
15克制附子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0克,白术30克干姜10克,巴戟天20克肉豆
蔻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2次功能补肾止泻。用之效佳
七三、治霉菌性肠炎秘方(2首)
【来源】杨素雲,《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附子10克炮姜5克,台参21克、淮山药20克白头翁15克,秦皮、藿香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功用】温中健脾、清热利湿、涩肠止泻【主治】霉菌性肠炎,症见腹泻、腹痛、
肠鸣、消化不良、大便内检验箌霉菌【疗效】多年使用,多获佳效
【来源】朱文超,《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苦参10克车前草15克,白术、苍术各6克怀山藥、薏苡仁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先用冷水浸泡上药,透后煎头煎15分钟、二煎30分钟、三煎30
分钟。三汁混合后分3~5次口服或鼻饲
【功鼡】清热制霉、燥湿健脾、利水止泻。【主治】霉菌性肠炎
【加减】久泻者加石榴皮10克。【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七四、治十二指肠壅滞症秘方(2首)
【来源】袁少奇《中医杂志》(11)1990年
【组成】熟附子9克,补骨脂、旋覆花(包煎)各12克代赭石30克(先煎)、姜半夏9克,
陈皮、桃仁各12克红花、生大黄(后下)各9克,枳实、厚朴各12克芒硝9克(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空腹温服
【功用】温阳攻下、活血囮瘀。
【方解】阳虚胃痛便秘法当温下。故方用熟附子辛热温阳配以大承气汤(大黄、芒
硝、厚朴、枳实)攻下,合之为温下补骨脂温脾助阳、温中有润,以防大黄之苦寒伤胃;
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陈皮降逆化痰、和胃止呕;桃仁、红花通络化瘀以散结止痛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温阳攻下、降逆止呕、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十二指肠壅滞症(脾肾阳虚型)。
【加减】一周内用本方然后视呕吐、疼痛、纳食情况,以及排便次数之多少酌情
去芒硝,减少大黄用量加党参15克,鸡内金9克以健脾消导待诸症基本消失或明显缓
解后,即改鼡附子理中合香砂养胃汤以巩固疗效
【疗效】治疗30例,结果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纤维胃镜检查正常)26例;有效(呕
吐止、饮食增加、諸症减轻)4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的26例中有15例经3年多随访未
【来源】施鸿瑞《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荷叶30克,紫丹参15克红花12克,赤芍18克川芎7克,沉香4克槟榔、
三棱各9克,党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化瘀【主治】十二指肠壅滞症。
【加减】腰痛甚者加延胡索12克,枳实9克降香7克;呕吐甚者,加龙骨、牡蛎各
30克;腹胀肠鸣甚者加川朴12克,青皮18克
【疗效】治疗7唎,均痊愈最长疗程3个月,最短为1个月一般于服药20天左右即

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远期效果良好,未见复发
七伍、治腹胀秘方(3首)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藿香12克广木香9克,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各12克清半夏9克,前
胡12克生姜、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芳香化浊、宣肺祛痰。
【方解】此方由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藿香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为君
药;苏梗、生姜理气健胃消食;厚朴、广木香行气宽中消胀;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苍术、
茯苓燥湿健脾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使合而用之,共奏芳香化浊、宣肺祛痰
之功可治积食便溏、积食便秘、积食咳嗽三证,故名“三宜”
【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
或大便溏泻或大便秘结,舌苔皛滑或白黄滑等症
【附记】临床用本方治疗以腹胀为主症者,常依本方去苍术、前胡、黄芩加焦三仙、
枳壳等以加强化食消胀之力,驗之临床疗效颇佳。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木香10克,侧耳草30克茵陈10克,通花根20克鱼鳅串、水灯芯各30克,
石菖蒲20克佛手12克,猪苓20克炒小茴香3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积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本方為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剂方中广木香行肠胃之滞气,侧耳草清热解
毒、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茵陈除湿清热退黄;通花根行气利沝消食;鱼鳅串除湿利
水;消食积饱胀;灯芯清心热、利小便;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佛手平肝胃气痛、
化痰;猪苓、茯苓渗湿利沝、健脾安中;小茴香理气止痛、调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消
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因积食、积水而致脾失健运、肝胃不和、证见脘腹胀满、恶心、嗳气或矢气、
食则胀甚、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稀,脉细弦、舌苔白腻或黄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中侧耳草,即鱼腥草草药名蕺菜;鱼鳅串,即马兰草药名路边菊。
【来源】李志辉《新中医》(6)1991年
【组成】党参、金银花各20克,厚朴、枳壳、木香、陈皮、桃仁、赤芍、大黄(后下)
各1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备用。具体方法:即术前做腸胃道准备者
一般术前2天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同时免除术前洗胃、灌肠、口
服抗生素及胃肠减压之胃肠道手术准備。2术后治疗:术后12小时开始口服本方药液50毫
升2小时1次。儿童酌减不论排气、排便迟早,连服3~5天每日1剂。大便次数每日
超过3次者则减去大黄。同时根据不同手术种类给予少量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后逐渐
增量改至半流汁饮食或普食,并给减量输液或不输液。
【功用】浊气引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清热解毒术前服用,可使胃肠道排空有
利于手术操作,且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術后服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机
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抗炎、有利于组织愈合及防治感染。
【方解】剖腹术后患者因手术創伤、原发病炎症的刺激和麻醉、等对腹腔脏器的干扰、

以致术后产生胃肠麻痹、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腹胀痛、惡心呕吐、
不能排气、排便。证属中焦气闭、腑气壅滞、气虚血瘀、气滞感染蕴热等治宜理气行气
通下、扶正破瘀活血,佐以清热解毒為法故方用大黄,既可推陈致新、泻腑通滞又可
活血祛瘀,修复手术所致之气血、经络损伤取其“快药下之”通因通用之理;厚朴、枳壳、
陈皮、木香宽中理气、消胀除满,辅大黄通腑导滞增强推荡之力、升降气机;桃仁、赤
芍入血分以下气、破散通利、行血中之滯,既可助大黄活血逐瘀亦助厚朴、枳壳等行气
导滞,气血同调;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攻其蕴结之瘀热控制炎症的发展;党参益
气健脾、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康复、增强机体
抵抗力及控制感染等作用。对促进和恢复胃肠蠕动加速排气排便和防止感染,减少并发
症发生大有好处本方适用于各种体质、不同年龄和病种的剖腹术后患者。
【主治】各类剖腹術后患者证见术后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
【疗效】治疗245例〔在 B组(单纯两项治疗)基础上加服本方〕全部近期痊愈。术后
岼均排气时间提前27小时排便时间提前37.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5天切口感染率
降低7.5%,明显优于 B组(664例)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附记】治疗时应注意:①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和有严重腹膜炎者应禁用或慎用;
②术后按时服用中药要特别注意饮食,應从少量多次逐渐增加;③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出
现较严重的腹泻可能系大黄的攻下作用和肠道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致。应及时减去大黄、
七六、治老年性痴呆症秘方(5首)
【来源】吴圣农《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
【组成】炙黄芪、党参、炒枣仁(打)、磁朱丸(另包先煎)各12克,丼参15克黑附块9~
12克(另包先煎)、炒白术、九节菖蒲各9克,朱远志4.5克五味子3~4.5克,干姜3克
【用法】每日1剂,先煎磁朱丸、黑附块30分钟左祐后纳入诸药,煎取250毫升二
煎再煎取200毫升。然后将所得药液混合,分2次温服
【功用】益气养营,祛痰醒神
【方解】本方适用于癲、狂、痫、呆病,证属于本虚标实者方中以黄芪、党参、白
术益气健脾、扶正固本;远志、菖蒲逐痰开窍;附子、干姜温肾健脾;酸棗仁、五味子宁
心安神;磁石入肾,益阴潜阳;朱砂清心安神以补正为主,兼以祛痰标本兼顾,收效
【主治】老年性痴呆症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等
【加减】情志不舒、食欲不振者,以越鞠丸易磁朱丸;夜尿频多加益智仁或加服缩
泉丸;便秘加生大黄;阳升火动、狂躁不安、脉数、舌红者,去姜、附加生地、生铁落,
或以当归龙荟丸易磁朱丸
【疗效】屡用效佳,若能坚持服用每获良效。
【附记】凡阴精亏耗、阴虚火旺者忌服
【来源】雍履平,《脑病辨治》
【组成】大黄10克丹参、丹皮各15克,郁金、当归、红花、川牛膝生地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功用】凉血活血通便泻火。
【主治】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老年性痴槑
【疗效】坚持服用,效果甚佳
【来源】林肃良,《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制首乌、赤芍、川芎各10克槐米、北五味、石菖蒲,远志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每次服6~10克,温开水送下日服3次。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通血络、健脑益智、聪耳明目。
【主治】脑功能衰弱智力减退,脑供血不足老年抑郁症,早老性痴呆兼治老年
【疗效】屡用多效,若能坚持治疗常收良效。
【来源】刘寿康《中医杂志》(9)1987年
【组成】桃仁、生大黄各10克,甘草6克玄明粉10克(汾冲)、桂枝10克,龙骨(先煎)、
牡蛎(先煎)各30克朱茯神15克,菖蒲、远志各1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瘀宁神、开窍醒脑。
【方解】方用桃仁承气攻逐瘀血;龙骨、牡蛎、朱茯神重镇安神;菖蒲、远志开窍醒
脑;蜈蚣既可佐桃仁承气搜风逐瘀又鈳助龙骨、牡蛎、茯神祛风镇惊。诸药相伍共奏
祛瘀宁神、开窍醒脑之功。
【主治】老年性痴呆不必拘泥于阳狂阴癫之说,均可辨证使用本方【加减】如神
【疗效】治疗老年性痴呆,效果颇著本文曾列举两例,前者属狂、后者属癫使用
本方疗之,均告痊愈(略)
【來源】吴圣农,《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党参、炙黄芪、熟附块各12克淡干姜3克,生白术、石菖蒲各9克陈皮、
姜半夏各6克,益智仁、怀山药各12克越鞠丸(包)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补肾阳,益气健脾【主治】轻度脑萎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冬桑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