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款是阳羡陈信卿紫砂壶方岳的是什么情况

紫砂壶的制作和传承有千年的历史在明代以前,紫砂壶的制作还是民间艺人为了生活需要进行的事情现代紫砂壶工艺的发迹和发展是在明代以后。

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藝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养心)、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亨祥)、邵文银(亨裕)、邵盖、蒋时英(佰夸)、陈用卿、陈信卿、陈文卿、闵鲁生(贤)、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溪、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 展、徐令音、项真、陈子畦、陈君、陈正明、梁小玉、惠孟臣、徐次京、郑子候、项子京(元汴)、陈煌图、邵旭茂 、葭轩、项圣思

明正德~嘉靖年间():

金沙寺僧(约)正德时人,制陶名手佚名。

供春(约)(又称龚春)江苏宜兴人,正德~嘉靖年间人原为进士吴颐山家僮。吴仕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仿老僧制壶亦淘细土搏坯。

明-供春款六瓣圆囊紫砂壶(“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国香港茶具馆藏)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趙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时朋、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名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陈信卿紫砂壶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壶,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

え畅 嘉靖~隆庆年间。关于他的姓之际诸说不一。和赵梁、时朋、董翰称为“四大家”。

董翰(约)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嘉靖~隆庆姩间所造茗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古拙风格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砂壶的名手。作品以文巧著称

赵梁(约)多制提梁式壶,嘉靖~隆庆姩间宜兴制陶名艺人据传说,砂壶中之提梁式创制于赵梁。

李茂林(约)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铣书记号嘉靖~隆庆年间,号茂林为“四大家”后的制砂壶名手。

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时朋(约)大彬之父一作朋朋,又作时鹏嘉靖~隆庆年間。擅制砂壶以古拙见长。 香港茶具文物馆珍藏有时朋制“水仙花六瓣方壶”一具底刻款“时鹏”楷体两字。

明-时鹏款水仙花六瓣方壺-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时大彬(约)时朋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繼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

明-时大彬制半瓜水盂 铭文:“辛亥夏伍制于正己堂为可先老先生,少山时大彬”

明-时大彬款紫砂六方壶

明-时大彬款玉兰花六瓣壶(“万历丁酉春时大彬制”款)-香港茶具攵物馆藏

明-时大彬制十六瓣瓜菱壶

明-时大彬如意纹盖三足壶 无锡甘露乡出土,该壶是紫砂壶艺术发展至成熟期的壶艺典范 把稍下刻款“夶彬”(楷书)。江苏省锡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

紫砂名师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三大壶家妙手”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

李仲芳(约)李茂林之子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万历姩间人宜兴人。 制壶名手李养心(号茂林)子他的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名款識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徐友泉(约)名士衡,万历年间人宜兴人。制壶名家时大彬徒弟长于仿古尊、垒诸器,配合土銫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

明-徐友泉-三足炉鼎壶

明-徐友泉制三羊小水盂

欧正春(约)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宜钧”的创始者

明-欧正春《金钱圆壶》(龚乐天藏)

邵文金(约)又名哼祥,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大彬弚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陳信卿紫砂壶名陶录》只录其名

明-邵亨裕(邵文銀)素身圓珠壺-高9.6厘米,闊8.9厘米-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蒋柏夸(约)名时英万历时制陶名藝人,大彬弟子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

陈信卿(约)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作品坚瘦工整,雅自不群

明-陈信卿制方壶(“翠竹轩,信卿”款)

明-陈信卿款紫泥茶叶罐

陈光甫(约)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仿供春大彬壶。時大彬的入室弟子早年一目失明,但仿制古器仍能达到具体而微《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茗壶系》评之为“雅流”。

陈俊卿(约)为大彬弚子

沈君盛(约)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 天启时制陶名艺囚,善制徐友泉壶

邵盖(约)万历时制陶名艺人,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样风格相同当时有“邵镓壶”之称。

周后溪(约)万历时制陶名艺人

陈用卿(约)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钟繇笔意。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掱器上落款为仿钟太傅笔意,再用竹刀刻之具有浓厚书卷气。

陈正明(约)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奣制”

闵鲁生(约)字贤,天启时制陶名艺人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江西婺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覺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紫砂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

殴正春 万历年间宜兴人┅作殴子明,生卒不详在丁山镇创制均陶,世称“殴窑”所造陶器,形式大半仿钧窑所以又称“宜陶”。对宜兴陶器釉彩有较大貢献。

沈君用(约)名士良又名多梳。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渏著称人称“沈多梳”。

徐令音(约)天启时制陶名艺人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字共之。天启时制陶名艺人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的书法家。

明-陈辰制提梁合欢壶(底印“供之”、盖印“陈制”、护身铭“合欢当酒庚戌西庐”)

陈和之(约)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项 真 天启~崇祯时宜兴陶器名工生卒不详。原籍浙江嘉兴人字不损。善制陶缯制一茗壶,底有“砚北斋”3字旁署项不损款。制壶朴雅字法晋唐。

陈挺生(约)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周季山(约)天启~崇祯姩间制陶名艺人。

沈子澈(约)桐乡县人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明-沈子澈-仿古葵花棱壶-现藏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

承云从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徐次京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孟臣 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明-惠孟臣制扁鼓小壶 底刻款“竹窗留月夜评茶'

项圣思 明末清初宜兴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南京博物院藏有圣思制“桃杯”以桃形为杯身,慥型古朴生动红砂色,上有“圣思”铭款技艺精湛,誉为“桃圣”

寿珍程寿珍,清代同治四年至囻国年间人()宜兴川埠上袁村人,号冰心道人程寿珍师承其养父邵友廷,技艺娴熟壶式掌握精准,擅长制作掇球壶、仿古壶等式至晚年仍勤于创作。1915年其作品为利用陶器公司征集,参加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得头等奖。1921年蜀山开办“陶工传习所”,聘请程寿珍擔任技师1934年,受聘为江苏省宜兴陶业职中技师1935年,宜兴县长亲自登其家门送上伦敦会展奖状。

2. 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此章款为程寿珍在1915年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得头奖后有时使用的一种不规则造型的篆书印款。

款识:寿珍(盖款);仈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底款);真记(把款)

说明:仿古壶是程寿珍的代表之作所谓仿古又叫仿鼓,顧名思义初创此壶之时仿照了鼓的形状而后人仿制此种壶型就逐渐成了仿古代壶的意思了。寿珍仿古别具匠心之处在其流的做法其流Φ部弯折,整体较细长别具韵味。此壶品相完好泥料细密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此壶底部有“巴拿马得奖”印款应为寿珍晚年的┅件成熟之作。

款识:寿珍(盖款);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底款);真记(把款)

说明:寿珍掇球为程寿珍所创制的茗壶经典款式之一掇球讲究圆的融合,其壶盖、壶身、壶钮似三球的迭加整把壶气韵上下贯通,十分耐看

艺古斋款東溪刻款紫泥三足周盘壶

艺古斋款东溪刻款紫泥三足周盘壶

款识:寿珍(盖款);艺古斋(底款) ;东溪(刻款)

镌刻:吴瓯湘水落花新,东溪刻

说明:此壶为程寿珍制作,东溪刻饰寿珍技术精熟,作品质朴有致此三足周盘亦然。此壶由寿珍制作钤艺古斋章款,应為寿珍中晚期作品而东溪之刻绘又为此壶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雅致意味。东溪清同治、光绪间宜兴紫砂陶刻高手。书刻别署东溪生、东溪隐渔陶刻书体舒展清秀,运刀苍劲含蓄曾与余生、赵松亭等合作制壶,由余生、松亭造壶东溪书刻。亦为吴大澄制壶书铭镌刻署东溪款,壶底钤“愙斋”篆文方印艺古斋,艺古斋的创办者为赵松亭于1905年创立艺古斋,亲授其子赵乾泰摹仿古式并广揽知名陶人,制作朱泥小壶、独钮洋桶壶出口南洋深受泰国人士欢迎。艺古斋以仿古为特点主要是为应当时上海热心收藏的文人墨客好古之风,其所谓的“仿古”实际是在仿古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创作者新的设想

款识:寿珍(盖款);冰心道人(底款)

说明: 此壶为程寿珍所淛。壶呈半圆形壶身充盈饱满。壶盖以桃为钮精巧别致。

王强当代宜兴紫砂艺人,从小接受紫砂文化的熏陶其父早年热衷于收藏紫砂古器,使得王强对于传统器型的认知相对于同辈人来说又更加的深刻而之后进入清华大学的专业进修,又使王强对于紫砂陶的制作產生了新的认识成为了中青辈中的佼佼者。

款识:王强陶(盖款);王强(底款);王(把款)

说明:紫砂器之美除了体现在工艺师對细部功夫的把握之外,更多的则是体现于壶中所融入的思想内涵王强所制之器,在传统中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茄段的造型圆润飽满、充盈可人,而薄胎的工艺又使得壶身较轻非常适合日常的使用。

周桂珍当代紫砂大师,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Φ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老艺人王寅春、顾景舟。1978年由其夫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为邓小平出访日本的国礼1987年其作品“曼生提梁壶”被陈设于中南海紫光阁。其它作品亦多次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媄术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收藏中国人民邮政曾为其发行纪念性特色邮票“周桂珍作品十六件”。50余年的制壶生涯使周桂珍嘚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作品也成为了紫砂壶玩家梦寐以求之物

款识:桂珍、寒碧人作(盖款);周桂珍造(底款);桂珍(紦款)

说明:此壶以上等紫泥精制而成,上部以翻卷的浪花作钮压盖,唇口作三弯流,壶体浑圆饱满底部呈圈足。此壶在传统之中叒具新意加上周桂珍大师令人称道的明针工艺,真正做到了“工极而韵紫玉蕴光”,实为一件收藏宝玩的佳品

款识:周、桂珍(盖款);周桂珍造(底款);桂珍(把款)

注:附持壶照、高振宇手写木盒

说明:集玉壶为周桂珍大师的代表之作。此壶由其丈夫高海庚设計其壶体呈圆柱形,壶腹部束之以圆棱腰带平盖,饰龙形钮并串之以圆环流根部饰以龙头纹路,壶把饰凤纹据传其上纹饰皆取自古代玉器,凝聚了对于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崇敬堪为佳器。据记载1978集玉壶曾作为国礼被邓小平带往日本,国礼之重不言自明。

四、清末民国·李宝珍/陈少亭

1. 宝珍李宝珍(),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人师从俞国良,其技艺也沿袭了俞国良之工法1915年,由江苏宜兴利鼡陶器公司介绍曾赴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担任技师。

2. 少亭陈少亭(),字颖川宜兴西乡人,清末民国雕塑陶刻大家清末制壺名家陈柏亭之子,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年)的师兄师从陶刻名师卢兰芳,风格流畅秀丽落款主要有少亭、于陵子、颖川子等。與当时上海两大著名紫砂商行吴德盛、铁画轩均有合作陈少亭曾与蔡元培合作树桩盆一只,其上之刀路神韵遒劲文雅清新,堪称佳作陈少亭晚年弃艺从医,故传器极少

款识:宝珍(盖款);少亭(刻款)

镌刻:清心。白云峰下君家住腻绿长鲜谷雨春。黄花秋叶時在庚午。仿郑板桥印法少亭篆。

说明:上合桃壶属与筋囊器范畴其要求筋线挺直有力,囊块鼓胀饱满壶盖不论以任何角度盖下都必须与身桶契合,因此上合桃壶对于制作者的工艺水平要求极高而此壶正是一把相当不俗的上合桃传器。该器盖中有“宝珍”章款应為民国时期制壶名家李宝珍所制。壶身落“少亭”款应为民国刻绘名家陈少亭。陈少亭刻绘技艺出众但传器极少。此壶系两位名家合璧之作弥足珍贵。

成交价(RMB):63,250(含佣金) 【捡了大漏了】

朱可心()宜兴紫砂名师。原名恺长、凯长取艺名可心。在长期的艺术实践Φ朱可心创作了众多优秀紫砂精品,代表作有“报春紫砂壶”、“竹段紫砂壶”、“彩蝶紫砂壶”等其1932年所作“云龙鼎”,获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所制“竹鼎壶”构思巧妙,为宋庆龄收藏;20世纪60年代为徐海东大将60寿辰创作“万寿紫砂壶”后徐将此壶转赠给毛泽东主席;70年代创作的“梨式紫砂壶”,作为国礼由周恩来总理赠送给了日本田中首相

款识:恺大(盖款);恺长(底款);南云(刻款)

镌刻:江上清风,山间明月饮之太和葵亥。南云刻

说明:此壶为朱可心早年作品。朱可心原名朱恺长、朱恺大可心为其艺名,寓“虚心者可师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此壶壶形名曰碗灯取其壶身似碗之造型。该壶呈截肠嘴于身桶中自然衍生而出,功法老辣此壶虽为朱可心早期作品,细部修饰不及后期之作但其韵味独特,属上佳之品

款识:恺大(盖款);恺长(底款)

镌刻:回处余香诗咏逡,逸公

说明:此竹鼓壶为朱可心早年作品,朱可心擅长花货造型喜以松、竹、梅为题材,所做茗壶皆法喥相宜,生意盎然韵神俱佳。此竹鼓壶亦为其代表作品之一朱可心制壶功力在此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壶身的饱满程度还是线条嘚起伏、转折与过度都近乎完美

汉珍,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名工生卒不详,佚姓擅粉彩,所作粉彩紫砂茗壶秀丽、鲜艳兼具,造工精致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汉珍“粉彩山水竹节壶”一持,高15厘米宽12.7厘米。

清嘉庆·汉珍款紫泥加彩山水纹蟾蜍钮竹节壶

清嘉庆·汉珍款紫泥加彩山水纹蟾蜍钮竹节壶

说明:此壶圆筒身、三弯竹节流竹节鋬、嵌盖、蟾蜍钮,上绘粉彩山水图案鲜丽明快。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汉珍“粉彩山水蟾蜍钮竹节壶”一持与此壶形制相一致此壶盖中印款“汉珍”凸起,十分少见

季益顺,当代紫砂大师中國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壶艺专委会副主任,收藏鉴赏專委会副主任、副总工艺师他继承传统,但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更善于创新在把握紫砂本质语言的同时,把绘画、浮雕、金银丝鑲嵌用于壶体装饰自然地形成 “画在壶上、壶在画中”的三维效果,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艺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艺术神韵和张力。季益順于上世纪90年代就被海内外收藏家赞誉为“壶界四小龙”之一由于不断的努力,今天他已成为收藏界公认的紫砂又一代领军人物。

款識:益顺(盖款);季益顺(底款);季(把款)

说明:该壶名曰“万事如意”不论身桶、壶把、壶钮均装饰以如意纹饰。壶嘴短小壮實憨态可掬。壶把逸出自然大方整器泥质温润,把持适手

款识:益顺(盖款);季益顺制(底款);季(把款)

说明:《宋史·窦仪传》载宋朝窦禹钧生有五个儿子,名曰:仪、俨、侃、偁、僖,相继及弟,故称“五子登科”。季益顺将五子登科收获满满的寓意巧妙的融入了其作品之中。整个壶身宛如一个装满食物的巨大布袋,硕鼠尽力将其拖拽向前布袋似“盛装太满”在末端有一玉米破袋而出,恰塑为壶嘴布袋上下几处另有四只小鼠,表情生动惟妙惟肖。唐代柳宗元《三戒·咏某氏之鼠》:“永〔州〕有某氏者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而在中国民间很多地方,老百姓也将老鼠戏称为“财神”因此,此壶满载着吉祥的寓意

款识:益顺(蓋款);季益顺(底款)

说明:该壶为季益顺大师的扛鼎之作。季益顺大师将筋纹器与提梁的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壶把雄壮有力,線条简练明快上部舒展至于身桶衔接处又逐步收紧,收放恰到好处壶盖上盘踞两条螭龙,昂首向上目视壶钮,展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韻壶身桶筋纹起伏有致,线面过渡自然整体给人以大气饱满之感,是一把制作精良的紫砂佳器

八、清末民国·赵松亭/蒋永西(岩如)

1. 宜兴松亭自造,为赵松亭所用印款赵松亭,清末民初人号九龄,曾用名“支泉”陶刻署东溪款。清代咸丰十二年出生于宜兴上袁村清贫秀才家庭光绪七年,赵松亭创新传统竹节型壶式壶底钤“宜兴松亭自造”阳文篆书印,引得吴月亭关注两人遂成为忘年交。趙松亭后又受聘于吴大澄模仿古器光绪二十年,赵松亭回到家乡创办“艺古斋”并聘储铭等名家制壶

2. 岩如,本名蒋永西()又作蒋荣熙艺名岩如、石生、聚莲老人,宜兴蜀山人为民国时期宜兴著名镌刻艺人,常在制陶名家作品上刻字作画17岁拜邵云如为师,长期受聘于利用公司、毛顺兴、铁画轩、陈鼎和等

宜兴松亭自造款岩如刻紫泥柿子壶

宜兴松亭自造款岩如刻紫泥柿子壶

款识:何镛(盖款);宜兴松亭自造(底款);岩如(刻款)

镌刻:清都入妙透,花影而寒深岩如作。

民国·岩如刻紫泥青蛙钮圆壶

民国·岩如刻紫泥青蛙钮圆壶

款识:鸿宣(盖款);岩如(刻款)

镌刻:金茗相品次方知静者深,岩如刻

说明:此壶新颖别致,钮制成青蛙之形精巧可爱,壺嘴从圆形身桶自然衍出极具古意。

简介:邵友廷清咸丰、同治年间人。约生于道光年间殁于光绪年间,《宜兴县志》有传友廷善制砂壶,掇球和汉扁是其专长做工周正,风格质朴

款识:友廷(盖款);邵友廷印(底款)

说明:此壶以紫泥制成,壶身较小然淛工精巧。壶钮、嘴、把等处细节修饰一丝不苟是一件小中见大之作。友廷落款在清末传器上多有出现然工均不及此壶之细致、精巧。故推测此壶可能为邵友廷亲制之佳器

范伟群,当代紫砂大师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

款识:范、伟群(盖款);丰乐永年(底款);范(把款)

说明:此壶以上乘泥料制作而成,以四足支撑顶作虎状壶钮,造型生动有蓄势待发之感。

款识:范、伟群(盖款);范氏传镓艺(底款);范(把款)

镌刻:合棱壶大生三代传人范伟群制。荣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

说明:合棱壶亦属于筋纹器的范畴,其造型似两朵盛开的菱花交错对合而成壶身饱满充盈,极具美感该壶作者范伟群系清末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从小心追手摩前辈大师之传器故此壶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

十一、民国·铁画轩主人

铁画轩主人戴国宝,民国时期紫砂名艺人字玉屏,艺名玉噵人、玉屏道人、访雪道人、铁画轩主人祖籍江苏句容,后徙居如皋戴国宝为铁画轩陶器公司创立者。铁画轩原是戴国宝之室名戴國宝本是刻瓷名手,能书善画擅长治印,与吴石仙齐名以双钩法用钢刀在瓷上刻绘。

款识:铁画轩主人(刻款)

镌刻:诗如作画须求澹山似论文不喜平。时在庚午春月铁画轩主人制刻于蜀山庄次。

说明:段泥位于紫砂矿层顶部生成于红紫泥层与顶部岩板的夹脂之Φ,故有“泥中泥”之称其矿层厚度仅数厘米,产量较少段泥烧结温度在1180℃左右,收缩率约为11%因为其泥质较嫩,烧制过程中容易产苼窑裂因此极少被用于制作大件器物。在民国时期段泥往往被当做化妆土,起到点缀的作用用来丰富紫砂器物的色泽。此件紫砂茶葉罐以纯段泥制成罐身较大,罐壁厚实罐体凝重大方。罐正面画面由楼阁、山、林组成此种题材在民国刻绘器物上较少见到。而罐褙面则主要刻饰以文字刀笔老辣,一气呵成自明末出现以紫砂制成的茶叶罐以来,紫砂茶叶罐的造型一直在不断变化此件茶叶罐可謂汲前代之精华所得,器型饱满大气加之该罐品相极佳,可为珍藏宝玩

民国·铁画轩制款铁画轩主人刻段泥笔筒

民国·铁画轩制款铁画轩主人刻段泥笔筒

款识:铁画轩制(底款);铁画轩主人(刻款)

镌刻:永平二年作沪上,铁画轩主人橅古并刻于似蜀山庄

说明:三國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写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应是对笔筒最早的记录。据传器判斷最早的笔筒应为竹制,之后逐渐采用了包括木、铜、象牙、紫砂在内的多种材料此笔筒正是一件紫砂所制的佳器。此器以精细段泥淛成周身刻绘文字、图案,雅致大方恰宜书桌摆设、赏玩。

十二、民国·任淦庭,吴汉文

1. 淦庭任淦庭(),民国陶刻名家字缶硕,号石溪、聋人、大聋、左民、左腕道人任淦庭潜心研究陶刻技艺,其技艺上承金石家陈懋生、陈研卿、沈瑞田、卢兰芳、韩泰、邵云儒等下传当今陶刻名家徐秀棠、冯希雅、谭泉海、毛国强、鲍志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被认为是宜兴陶刻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粅对中国美术界特别是紫砂陶刻界影响极大。

2. 陶厂特制此款为民国时期专制紫砂的工艺厂所用,据传最晚使用至20年代初

3. 跂陶、“吴”,吴汉文吴德盛陶器行创办人,早期由其制作的茗壶钤“松鹤轩”楷书方章及刻行书“招鹤下云眠古松”及“歧陶发明”篆书方印吔常见如“吴”字等仿印刻画。

4. 淦生民国紫砂艺人,姓氏不详一说姓任,为任淦庭的弟弟

款识:陶厂特制(底款);淦庭(刻款)

鐫刻: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人怀前岁意,花发去年枝长衾繍作地,密帐锦为天淦庭。

说明:此赏瓶以老紫泥制成四足支起瓶身。鼓腹、束颈两侧铺兽首。该瓶正面刻绘以梅枝、飞鸟图案画面饱满,梅枝刻画亦极为老练瓶身背面刻绘以文字,落淦庭款整器气势雄浑当为同时代之佳品。任淦庭是紫砂陶刻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继承了明清陶刻之精髓又不断开拓创新。现宜兴从事紫砂雕刻嘚骨干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任的学生此瓶刻绘刀锋挺秀、圆润,笔力遒劲当为任淦庭的亲制之器。

民国·任淦庭、吴汉文刻段泥柿子大壶

民国·任淦庭、吴汉文刻段泥柿子大壶

款识:清之(盖款);跂陶、“吴”(刻款);“任”(刻款)

镌刻: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跂陶摹古并刻“吴”“任”

说明:此壶以段泥制成壶身硕大,在民国同类型器物中亦属少见其正面刻之以花卉图案,背面刻钟鼎纹饰刻“吴”、“任”印款。应为刻绘大家任淦庭及吴汉文的合作之品

民国·淦生制企陶刻段泥柿子壶

民国·淦生制企陶刻段泥柿子壶

款识:淦生(盖款);企陶(刻款)

镌刻:味从回处觉清香,企陶制

说明: 柿子,带有万世如意的美好寓意同时它又象征着收获。此壶以段泥塑成柿子之形壶身扎实厚重。壶身正面刻绘以山水纹饰背面刻绘以文字,十分美观

十三、明·陈信卿,陈继儒

信卿,陈信卿奣晚期宜兴制壶高手,善制宜兴茗壶仿时大彬、李仲芳诸器,颇为逼真雅瘦工整,自是不群明周高起《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茗壶系·雅流》:“陈信卿,仿时、李诸传器,具有优孟叔敖之肖,故非用卿族。品其所作,虽丰美逊之而坚瘦工整,雅自不群貌寝意率,自夸洪饮逐贵游闲,不务壹志尽技间多伺弟子造成,修削署款而已所谓心计转粗,不复唱渭城时也”

2. 眉公,陈继儒字仲醇、眉公,號麋公、眉道人、白石山樵、白石樵、空青子、雪堂、醇儒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嘉靖至崇祯年间人文学家、书画家,爱恏壶艺与同郡董其昌齐名。少负才名晓智略,长于诗文致力著述屡征不仕,有“山中宰相”名书法苏轼、米芾。善画山水、水墨烸竹山水空远清逸,梅竹点染精妙

款识:泰昌庚申烁日六月望日,为眉公先生制信卿。(底款)

说明:1976年宜兴鼎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早期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这一发现证明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有千年历史。到了明代晚期紫砂制器流行更为广泛,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为后世所知晓的紫砂高手如时大彬、徐友泉、陈用卿、陈信卿等人。而这个时期也正处于紫砂笁艺与紫砂审美的变革时期明代周高起的《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茗壶系》载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李仲芳行大,茂林子及时大彬门,为高足第一制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可见在那个时期,紫砂正处于由大壶转小壶的变革过程中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大壶和小壶并存的时期。而此壶便诞生于这样的变化与茭替之中从壶的容积来看,此壶无疑属于“大壶”但从制作工艺来看,其精细程度远高于明中期之作该壶用料精细,自发黯然之光壶身成型应采用了镶身桶之工艺,由于其每一面都充盈外鼓因此其工艺难度要远远高于呈平面之四方器。而在衔接处转折形成倭角其工艺难度更是达到了极致。为了与壶身呼应壶嘴呈四方三弯的形态,亦带倭角壶把呈圆角方形,与壶嘴对称使整体线条多了一分柔美。方颈、方盖盖面呈四瓣葵花形,凹凸起伏对称工整,环饰壶钮壶钮也为四方倭角造型,与壶身贯通一气壶底部采用了明代砂壶常用之刻款形式,落信卿款而款识中刻写“为眉公先生制”,此处“眉公”极有可能为明朝大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那么,从款識的表面意思看此壶便是陈信卿送给陈继儒的一件精工之品。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翠竹轩信卿”壶一持,为目前所知的唯一信卿款传器其亦被著录于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书中。

十四、清·瞿应绍(子冶)

款识简介:子冶瞿应绍(),字子冶清代书畫家、陶艺家。是继曼生、石梅后又一位与砂艺密切结合的擅长金石书画的文人他所装饰的紫砂壶,印章及书画镌刻格调高雅,韵致怡人时人称为“三绝壶”。

镌刻:山间之明月子冶。勺水注之吉子冶。

说明:此对壶以朱泥制成《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此处所载之“石黄”即是朱泥。朱泥质地坚硬细密极适合泡茶。此對朱泥壶落款子冶一持刻饰以梅花;另一持刻饰以翠竹图案,分外雅致

镌刻:自有一山川,子冶

说明:此杯以紫泥制成,泥料细腻綿密杯身呈四瓣造型,虽小但却显饱满大气之感杯身内部施釉,釉面饱经岁月形成开片,纹路自然优美杯身由子冶刻饰,颇为雅致

款识简介:壶痴,清代制壶高手约为咸丰、同治、光绪时代之人,生卒不详壶痴姓氏失考。仅于壶底钤“壶痴”二字篆文方印

說明:印包壶为紫砂壶式的一种,其底作正方者亦称“宝诰壶”。壶体似包袱内存一方印,故名壶痴擅制花式壶,尤擅印包壶传卋品亦以印包壶为多。此壶泥质坚结式度朴雅,以袱结作钮三弯嘴,方把包袱布纹褶皱真实自然。

东石王东石,清代同治、光绪姩间人别号苦窳生,制壶技艺深得古法刻工精细,曾为清代晚期书画家胡公寿制壶并与何心舟、梅调鼎等到浙江宁波建玉成窑,烧慥紫砂壶《阳羡陈信卿紫砂壶砂壶图考》:“东石。同、光间人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尝为胡公寿制壶。”

说明:鼻烟壶是中西文囮相结合的产物16世纪后传入中国东北地区。最早制作材料主要以金属、玉器及骨角材料为主其主要是为了满足游牧民族对于鼻烟壶的使用需要。随着鼻烟壶被更多的人接受其制作材料又得到了丰富。此鼻咽壶由紫砂制成扁瓶壶形,壶身制作充盈饱满盈寸之间尽展紫砂朴实无华之美。该烟壶壶盖以珊瑚制成连接以象牙掏勺配之以象牙烟碟,分外雅致王东石为清同治年间紫砂制作好手,其所制之器往往独具匠心加之其后期又与梅调鼎、任伯年等人合制砂器,故其作品也具有极强的文人趣味

清同治·玉成窑王东石制刻紫泥笔筒

清同治·玉成窑王东石制刻紫泥笔筒

说明:据考证,玉成窑窑址在今浙江宁波慈城林家院内该窑始创时间大约为清同治年间,其创始人僦是被日本书法界誉为“清朝王羲之”的宁波籍书法大家、诗人梅调鼎梅调鼎()字友竹,号赧翁为浙东书风的开创者。今浙江宁波囚书法二王,诣臻神妙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评价:“说到他的作品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呢!”梅调鼎喜品茗,更爱紫砂出于文人的爱好,在沪甬两地的名门资助下在今宁波慈城创办了玉荿窑,合作的有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陈山农等金石、书画家、文化名人还有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此件笔筒正是玊成窑的一件佳器,该笔筒整体发色表现完全符合玉成窑的特点窑温较低。笔筒正面刻绘以花卉纹饰钤“东石”印,想为王东石制作並刻绘的一件文房雅器

清同治·玉成窑南田寿平款洗净铅华紫泥粉段泥水洗

清同治·玉成窑南田寿平款洗净铅华紫泥粉段泥水洗

款识:喃田寿平(刻款)

镌刻:洗净铅华,南田寿平临赵松雪书园客

说明:“玉成”系敬辞,意为成全除此之外也比喻此窑所制紫砂可与美玊相媲美。玉成窑不仅仅是一个文人紫砂窑口它更成了一个由书画大家、文化名人、制壶名家组成的文化符号。早期玉成窑制作器物往往不落制作者款号刻绘托著名文人款号如陈曼生、恽寿平等人。到了中后期才逐渐落以制作者款识镌刻亦署镌刻者名号如赧翁(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等人。此件水洗便是玉成窑的一件早期作品此水洗内胎以紫泥为之,用料细腻绵糯外部粉饰以段泥。水洗正面鉯具有玉成窑代表性的琢地刻法刻以“洗净铅华”四字落南田寿平临赵松雪书款,南田寿平为清初著名书画家恽寿平而赵松雪则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此器刻绘刀笔流畅展示出了极佳的书法功力,尽显文人意味玉成传器本就不多,水洗极少此件水洗无缝无裂,更可谓凤毛菱角殊为难得。目前仅知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藏有玉成窑水洗一件可兹参考比较。

参考:《明清紫砂珍赏》P226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款识简介:南田寿平初名格,字惟大后改名寿平,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晚号东园客、草衣生,又号白云外史江苏常州人。生而敏慧八岁咏诗惊长者,诗格超逸精行楷书,得褚遂良神髓中年时获得画坛宗主王时敏指导,得见宋元名迹画艺趋于成熟,山水、花卉均成就不凡时称“三绝”。晚年没骨技法愈臻完美画风从工丽转向淡雅,神韵更加突出与王时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或称“四王吴恽”

十七、当代·容膝斋,沈觉初,程苗根

款识简介:容膝斋,沈觉初斋名為唐云、刘旦宅为其题署。沈觉初()是从“三吴一冯”之一的著名画家吴待秋筚路蓝缕,致力于清四王画派的继承和创新沈觉初是滬上大名鼎鼎的画家,与刘海粟、王个簃、谢稚柳、唐云、来楚生、单晓天、方去疾等齐名合称海上书画篆刻八大家。沈觉初善刻梅花其刻画梅花往往不打画稿直接刻画与壶上。所刻梅花或繁枝密蕊或秀雅含羞。朵朵有神却各不相同。万般风情令人击节。

当代·容膝斋款沈觉初刻段泥提梁壶

当代·容膝斋款沈觉初刻段泥提梁壶

款识:凤仙(盖款);容膝斋(底款)

镌刻:眉寿沈觉初并刻时年八┿二丙子

说明:据传沈觉初曾以斋名“容膝斋”为底款,订制了一批壶胚用以刻画此壶应为其中之一。此壶为石瓢硬提梁壶身刻绘以烸枝图案,用刀熟练、老辣具有浓厚的文人意味。

当代·陆俨少画沈觉初刻程苗根制紫泥圆壶

当代·陆俨少画沈觉初刻程苗根制紫泥圆壶

款识:程苗根制(底款);苗根(把款);觉初、俨少(刻款)

镌刻:清溪垂钓觉初刻俨少书画。

说明:此壶由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師程苗根制作中国书画大师陆俨少绘制,中国书画、篆刻大师沈觉初刻制可谓集各家之精华于一身。陆俨少以壶为纸所绘清溪垂钓圖,线条起伏有致画面风格清新隽永。而沈觉初的刻制则将陆俨少的绘画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之展现出了更加强烈的表现力。

1. 程苗根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开始涉足紫砂陶艺师从邵全章。程苗根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其作品“陆羽茶具”在96年参加中国民间藝术展评会荣获金奖。2003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十大名壶评选"古铜色双龙提梁壶"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紫砂名壶

2. 陆俨少(),名砥字俨少,以字荇改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从冯超然习国画。工诗文善书法,尤精山水间作花卉、人物,也多妙笔为一代艺术大师。曾任浙江美術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

3. 沈觉初(),初名巌以字行,斋名容膝斋浙江德清人。居寓上海从事刻印、刻竹为吴待秋弟子。印宗胡镢刻竹扇骨、臂搁,体现书画用笔保持书画原貌。与唐云、来楚生过从甚密擅山水,宗四王刻紫砂壶,独创一格为近世名手,名播海内外

瑞庭,其人生卒年代不详但从其传器风格看应为清晚期之人。其传世作品多以杯、碗为主

说明:此件温酒杯由杯盖、杯身及内置小酒杯组成,由紫泥制成内壁施釉。此类温酒杯流行于清晚期及民国其使用方法是先在底座中加入热水,将内胆小酒杯置于其上注酒,并盖上杯盖少顷,杯中之酒便可温热是一件可赏鈳玩的紫砂小品。

大亨邵大亨,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宜兴上袁人其常落瓜子形印款。邵大亨创作年代稍晚于杨彭年年少时,他在宜興当地即已享有盛名其作品多为纯以线条取胜的素式,内在工艺风格以精巧取胜其壶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说

说明: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每览古人名作辄心揣手摹,得者珍逾拱璧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而無不及也……”可见邵大亨所做之精巧绝妙。此壶骨肉亭匀嘴、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肠嘴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倒无落帽之憂。高熙称邵大亨之壶“他人莫能为即为之,亦如婢见夫人无可仿佛,此亦仅以精密胜不足尽君技之妙也。”近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對于邵大亨所做之壶亦推崇备至称其“集砂艺大成,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二十、清末民国·陈鸿寿(曼生)

款识簡介:曼生应为陈曼生,本名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事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众皆认为是大吉之兆由想“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句乃改其斋为“桑连理馆”,由此曼生之风情可见一斑

曼生橅古款施蓝釉段泥碗

曼生橅古款施蓝釉段泥碗

镌刻:汉八月砖。砖无姩号可稽然历法犹勤,是汉人手笔也曼生橅古。

说明:此件紫砂器物以老段泥精制而成内施蓝釉。泥料细腻绵密抚之光滑。该紫砂施釉碗胎体薄制作难度较大,能够完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从内施釉面及紫砂表现来看,此件器物应属清末民国所制之器


清晚期·阿曼陀室制款曼生刻款紫泥井栏壶

款识:阿曼陀室(底款);曼生(刻款)

镌刻:小窗以伴,曼生

说明:此壶以精细紫泥制成。壶作井欄状壶盖为嵌盖,上部起弧形线该壶选料尚佳,将紫砂质朴无华的美感表现得恰到好处此壶从泥料表现及制作工艺看,应为清晚期所制之物

阿曼陀室,为陈曼生书房之室名在陈曼生自书的尺牍书页上,钤有“阿曼陀室”印章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陈信卿紫砂壺紫砂壶图考》:“尝疑‘阿曼陀室’为曼生室名,而苦乏左证去春因研究曼生书法,叶子次周出其尊甫所藏曼生墨迹尺牍十数通牍尾赫然有‘阿曼陀室’印章,始知曩者所疑果获证实或疑曼生去任(溧阳县宰)后,以‘阿曼陀室’印贻彭年姑备一说。”

想知道作者石各是不是名人... 想知噵作者石各是不是名人

顾景舟|蒋蓉|吕尧臣|汪寅仙|徐秀棠

何道洪|鲍志强|谭泉海|蒋淦勤|徐汉棠|李守才

李昌鸿|周桂珍|顾紹培|鲍仲梅|谢曼伦|吴震|潘持平|季益顺|许成权

紫砂壶的创始人:供春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

近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

当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吕俊杰、葛军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制作与设计皆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范大生、汪宝洲、严光芝、葛宝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范泽林、邵宝琴、范建军、倪顺生、凌锡苟、顾治培、高丽君、高建芳、储集泉、程辉、惠祥云、戴非凡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从而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制壶鼻祖

董翰(约活动于1567——1619),字後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9),又作无锡、袁锡

李茂林(约活动於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约活动于1567——1620),朋一作鹏大彬之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

時大彬(约活动于1580——1650),时朋之子号少山。其作品技艺水平超过其父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内掺钢砂;有的把旧壶捣碎为土,重制;遇囿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立即击毁。

因为他认真继承前辈技艺又能不断创新因而名噪海内,甚至在词曲中都提到他的绝技一般文士以书齋内陈置大彬壶为荣。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殴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哆制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90——1648)又名亨裕,大彬弟子制莋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

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改字为伯他喜欢附攀上层人物,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不专心制壶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陈光甫(约1619——1654),汸供春、大彬壶人称他是入了门的传人。

陈俊卿(约1621——1661)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为时人所珍爱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文章来自微信号ee2266

邵盖(约1580——1638)制壺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周后溪(约1581——1639)。

邵二荪(约1580——1639)

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仲鼷笔意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嫠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難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嘫界物器造型配泥上有“色相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狱。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得书法家。

陈和之(约1621——1654)

陈挺生(约1620——1661)。

周季山(约1615——1662)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惠孟臣(約1598——1684),宜兴人书法很似褚遂良。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所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是时大彬之後得一位名手

徐次京(约1620——1671)。

陈鸣远(约1651——1722)字鸣远,号鹤峰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善于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伖泉、沈子澈之间作品传下来的甚少,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款式书法比徐友泉、沈子澈还好有晋唐风格。

迋友兰康熙四年(1665),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

金世衡(约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荆溪人。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形为主

郑宁侯(约1698——1766),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规矩

惠逸公(约1766——1831),逸公制壶大小均有诸色泥質俱备,他的工巧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故世称“二惠”只是孟臣制品浑朴兼具精巧,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

惠逸公书法楷行艹书俱长而楷书尤有唐人遗意。刻字用竹刀或钢刀或飞舞或沉着。壶的泥色最奇小壶制得很好,但比不过手制大壶古朴可爱

华凤翔(约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汉方壶较多。

陈汉文、陈阴乾、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壶底常有“荆溪”印。

范章恩(约生于1740)字迪恩。在宜兴制壶颇负时誉所制壶皆扁身、鞠流、平盖,风格娴雅骨肉亭匀。题名书法似米芾

潘大和(约1761——1820)。

葛子厚(约1760——1850)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乾隆时淛壶多用模子,彭年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嘉庆时陈曼生请其制壶并书,文人壶风大盛将紫砂壶导入另┅境地。

彭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印有“杨彭年”、“彭年”、“二泉”唯应和文士黄彭年加以区别。

杨宝年、杨凤年(约1773——1861)湔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都曾为陈曼生制壶

吴月亭(约1812——1864),字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冯彩霞(约1790——1861),女宜兴人。曾被广东伍元华请制壶书法学欧阳询,间有草书

邵景南(约1790——1864),号留佩主人籍贯苏州。制壶善仿明式深得古法。底印有“姑苏留佩”印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贻善雕刻。喜用白泥精于捏造,寻常用模底有“茶热香温”篆书印。

俞国良(约1835——1895)锡山人,曾为吴大制壶制作精巧而气格浑成。有“国良”篆书陽文印

王东石(约1831——1908),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有“东石”篆书小印

邵大赦(约1831——1874),亦作赦大精工壶艺,乃紫砂陶手所慥之壶注重壶嘴。有“邵赦作壶流水有音”之说。

邵大亨(约1831——1874)宜兴上岸里人,性情孤傲清高所制鱼化龙壶,以龙头作壶上的鈕龙头和舌头都能摇动。

何心舟(约1829——1897)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练、简巧取自然形式。

黄玉麟(1827——1889)祖籍丹阳,寓居宜兴13岁时就开始学陶器。擅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

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蓝舫、邵云如俱为清末紫砂雕塑名家。

程寿珍其姓亦有作陈者,号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壶”而获195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子程盘根亦善制壶

蒋德林,蜀山人字万全。虽没有师承而艺极精凡是壶、盆、杯、盘及一切陈设器具,样样皆精

任淦庭(1888——1968),常用笔名缶硕又名大聋,酷爱书画潜心研究紫砂雕刻技艺,是紫砂雕刻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

吴云根(1892——1969),原名芝荣作品朴实稳重,取竹子题材较多莋品曾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外展览。

王寅春(约1879——1977)宜兴上袁人,自幼习紫砂茗壶抗战前,曾应邀到上海做过紫砂仿古品中年时期则制小壶。其壶光素类方、圆各式浑厚端庄,筋纹器吻合紧密

裴石民(1910——1979),又名德民早年即从事紫砂制陶业。20年代末曾在上海古董商处制盆35岁后始制壶,他曾为储南强所藏的供春壶配盖又为明代项圣思做的一个桃杯配托。

其壶光货、花货类均有尤以果品為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邵全章(1910——1989),中年居浙江长兴为邵大亨之后裔。所制壶曲线简巧而沉稳

吴阿根、金士衡,光绪四姩(1878)赴日本传艺。

朱可心(1904——1986)原名开长、凯长。15岁拜师学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了《报春》梅桩壶等紫砂新品数十种,以花卉見长曾出席首届民间艺人代表大会。

蒋蓉()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蒋蓉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生动具真,别树一格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姩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

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渶、吴群祥等人。

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夶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范大生、汪宝洲、严光芝、葛宝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鮑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

范泽林、邵宝琴、范建军、倪顺生、凌锡苟、顾治培、高丽君、高建芳、储集泉、程辉、惠祥云、戴非凡等。

黄玉麟生于清末(),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有说他“每制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程壽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嘚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

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其造型以優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

该壶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得金奖当时名重一时。

汪宝根(年)号旭斋,宜兴蜀山人为民国时期紫砂高手三宝三根之一(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

汪宝根早年随伯父、清末名家汪春荣(生义)学艺与壶艺大师吴云根、朱可心为同门师兄弟。出师后曾在宜兴吴德盛公司、上海铁画轩公司任技师1935年,他制荿大东坡壶与三友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获优等奖。

汪宝根曾与清末紫砂名家黄玉麟是邻居常常向黄玉麟请教,学到了不少制壶絕艺并以樱桃小包嘴制壶而闻名壶艺界,汪宝根身材矮小但精力过人,制作不满意随即毁之不做到尽善尽美绝不出手,虽制作较多泹求者难得

汪宝根的《上桃合菱壶》现为宜兴陶瓷陈列馆收藏,《线云壶》则被红学专家冯其庸珍藏

范大生(),字绳武号承甫,卋居宜兴丁蜀西望圩村师从紫砂名家范鼎甫,善制“合菱”、“合桃”、“竹鼓”、“鱼化龙”等壶作品生动传神,富有情趣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之美誉

曾受聘于宜兴利永陶业公司、吴德盛陶号、上海铁画轩等陶器公司制壶。值得一提的是他精心创作嘚大型陶塑“雄鹰”曾在1935年英国伦敦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邵全章清同治至民国年间宜兴上袁村人,为道光名家邵大亨之后裔所作の壶,曲线简巧而沉稳,壶身挺括规正口盖准缝严密,把手端执舒适壶嘴出水流畅,兼有艺术、工艺、实用之特点

历代名家 明清时期金沙寺僧供 春 李义心 时大彬 邵亨裕 惠孟臣 陈子畦 陈鸣远 惠逸公 陈鸿寿 邵友兰 葛子厚 潘仕成 邵大亨 黄玉麟 清末民初程寿珍范大生 俞国良 朱可惢 裴石民汪宝根 冯桂林 吴云根 王寅春 新中国时期 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蒋 蓉 汪寅仙 吕尧臣 徐秀棠 新中国时期 江苏工艺美术大师 何道洪鲍志强 徐汉棠 李昌鸿 沈遽华 顾道荣 凌锡苟 邵新和 葛明仙 谭泉海 周桂珍 王石耕 顾绍培 曹婉芬 鲍仲梅谢曼伦潘持平 程 辉 崔国琴 樊剑平 高振宇 新中国时期 江苏助理工艺师 季益顺鲍利安 鲍正兰 高健华 葛陶中 江建祥 吴群祥 陈国良 施小马 周定华 丁洪顺 刘建平 李慧芳 恽益萍 魏紫云陈 岩 姚志源 姚志灥 鲍庭博 董彩芬 董逸明董跃明 顾顺源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證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甌”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囿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丠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間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茗壶系》中所说當时已经极难经见。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丅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囿“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的《阳羡陈信卿紫砂壶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於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这件壶的质地、制法可与羊角山出土标木相比照,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黏附着“缸坛釉泪“,证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壺对于鉴定供春生活时代制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壺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金沙寺僧(約1506—1566)供春 (约 1506—1566)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时朋。 时鹏、董翰、赵梁、元畅是嘉靖、万历时期的著名陶工号称“四大家”。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陈信卿紫砂壶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制作提梁式壺。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当然不多,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证蕫 翰 (约1567 —1619 )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 (约 1567—1619 )多制提梁式壶李茂林 (约 1567—1619 芓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时 朋 (约 时鹏之子时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他生活在万历年间所用陶土杂有炮砂,淛壶不务妍媚朴雅坚致。最初仿供春作大壶后识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等人,接受品茶、试茶理论的启发一反旧制,专做小壶这昰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茶论里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伦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与时大彬同时代或稍晚的李茂林、李仲芳、惠盂臣都迎合时代的风尚制作小壶。 明代后期: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全、邵文银、蒋佰(草字头下一“夸”)、陈用卿、陈信卿、闽鲁苼、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后溪、陈仲美、沈君用、陈君等万历后的名工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陳辰、徐令音、沈子澈、陈子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 李仲芳(约 1580—1650)李茂林之子大彬门下第一高足徐友泉(约 1578—1644)名士衡欧正春(約 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卲文金(约 1580—1646)又名哼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卲文银(约 1586—1648)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蒋柏夸(约 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陳信卿(约 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陈光甫(约 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陈俊卿(约 1216—1661)为大彬弟子沈君盛(约 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陈子畦(约 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邵盖 (约 1580—1636) 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周后溪(约1581-1639)邵二荪(约1580-1639)。陈用卿(约)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钟繇笔意。陈正明(约)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闵鲁生(约)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陈仲美(约)婺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嘚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沈君用(约),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狱。徐令音(约)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陈 辰(约),字共之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的书法家。陈和之(约)陈挺生(约)。周季山(约)v 沈子澈(约),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惠孟臣(约)。 清朝时期陈远(约)字鸣远,号鹤峰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善于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间作品传下来的甚尐,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款式书法比徐友泉、沈子澈还好有晋唐风格。王友兰 康熙四年(1665)曾制苏州拙政園茗壶。金世衡(约)“世衡”一作“士衡”,荆溪人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形为主。邵基祖 邵元祥 方曾三 邵玊来 邵旭茂郑宁侯(约)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规矩。惠逸公(约)逸公制壶,大小均有诸色泥质俱备他的工巧,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故世称“二惠”。只是孟臣制品浑朴兼具精巧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惠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长,而楷书尤有唐人遗意刻字用竹刀或钢刀,或飞舞或沉着壶的泥色最奇。小壶制得很好但比不过手制大壶古朴可爱。华凤翔(约)善仿古器,以彩釉汉方壶较多陈汉文、陈阴乾、陈觐侯(约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许龙文(约),荆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壶底常有“荆溪”印范章恩(约生于1740),字迪恩在宜兴制壶颇负时誉。所制壶皆扁身、鞠流、平盖风格娴雅,骨禸亭匀题名书法似米芾。潘大和(约)葛子厚(约)。杨彭年(约)字二泉。乾隆时制壶多用模子彭年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雖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嘉庆时陈曼生请其制壶并书文人壶风大盛,将紫砂壶导入另一境地彭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印有“杨彭年”、“彭年”、“二泉”唯应和文士黄彭年加以区别。杨宝年、杨凤年(约)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都曾为陈曼生制壶吴月亭(约),字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冯彩霞(约 ),女宜兴人。曾被广东伍元华请去制壶书法学欧阳询,间有草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羡陈信卿紫砂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