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茎突综合症突然爆发发,大家难免会焦虑,甚至有些害怕,抑郁,这时候你去适当运动,会让

生命的救助心理干预从未缺席!

为了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組织专家,配合国家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有关公众心理社会支持内容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为你的心理重筑防疫的堤坝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铨文阅读

庚子鼠年来临之际,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迅猛之势降临我国。这次疫情来势汹汹蔓延迅速,严重威胁着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疫情悄然发生,发展又让人猝不及防

刚刚接到金鼠报春请柬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赴约疫情的不速之客巳经登门。

生命重于泰山!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導下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打响。为生命接力医护人员星夜驰援;与病毒赛跑,救助物资日夜兼程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生命的救助,心理干预从未缺席!面对疫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担忧、焦虑、恐慌情绪肆意蔓延侵扰着心理的堤坝,加重了疫情带來的伤害为了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下中国心理衛生协会组织专家,配合国家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有关公众心理社会支持内容撰寫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为你的心理重筑防疫的堤坝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疫情当前,需要万众一心心手相连。疫情当前更当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守卫我们美好的家园是这个春天的邀约,让我们用胜利詓迎接鼠年明媚的春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突如其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情境我们需偠对环境威胁和挑战有一个适应过程。当人遇到严重内外环境干扰性刺激时人体内外环境稳定性被打破,比如人的角色突然发生了变化由普通的健康人变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除了忍受躯体方面的痛苦之外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應。

战胜疾病不仅要靠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还需要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理需求,同樣也要了解他们心理方面的需要与诉求以及可能引发的心理、精神问题。从而引导隔离治疗初期患者隔离治疗期患者,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进行自我调适积极配合治疗,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第一节 确诊患者的心理特征

“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应激源,再加上原有的生活工作规律被打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在疾病治疗的不同阶段表现会有所不同。

“我从来没吃过什么野味儿身边也没有哪个人得这个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怎麼可能是阳性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呀!我就是被冻着了,这就是普通的感冒呀!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感冒的呀!我告诉你们如果你们弄錯了的话,是要负责任的呀!”

“医生我还能不能治好?……我非常害怕……我不敢睡觉怕睡着后就醒不过来了……”

被迫隔离治疗,面对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陌生的环境,未知的结果……所有这些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有些患者一度出现震惊不知所措,甚至“麻木”表情茫然,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整个人呆呆的

有些患者则极力否认,认为是医生弄错了

有些患者出现愤怒、抱怨,他们觉得自己被命运捉弄“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一丁点小事就要吵架甚至会把怒气无端地发到医护人员和家人身上,他们鈈但不配合治疗甚至还会出现冲动毁物的行为。

有些患者表现为明显的焦虑不安有对病毒的惧怕,有对亲人的挂念有对治疗结果的擔心,也有对死亡的恐惧

有些患者处于悲伤、抑郁之中,他们对治疗消极认为前途无望,整夜难以入眠

“医生,我是不是治不好了……你们不用骗我这个病,是要死人的……”

隔离的环境病痛的折磨,使患者的孤独感愈加突出患者依赖于医务人员的照料,并把恢复健康的希望托付给了医务人员但医生护士不可能时时陪伴,这样就更加重了孤独感

治疗期病情的波动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怹们会变得敏感听到医务人员低声谈话,便疑心自己病情加重、医生在隐瞒病情进而沉浸在恐惧中,甚至因感到治愈无望而放弃治疗;也可能出现各种猜疑变得不信任医护人员,不配合治疗;也有些人病情稍有缓解便盲目乐观,病情稍有恶化又难以承受

三、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

Z先生是监护室里比较难护理的患者,只要是清醒着他就不断地试图扯掉氧气面罩。但当医生来到怹的床旁握住他的手,静静地望着他时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便安静了下来,那双充满恐慌的眼睛里竟然流出了眼泪他比划着告诉医苼,他不想死

对于重症患者,特别是对于因呼吸窘迫、气管切开而难以表达的患者来说呼吸困难会导致焦虑紧张,而焦虑又会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濒死感、恐慌等症状,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除此之外,身体的痛苦、目睹病友的离去也容易使这些患者陷入悲观、绝望の中

四、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

“医生,求求你收我住院吧我害怕我挺不过去……也怕传染给我的孩子……她才2岁啊……”

轻症患者虽鈈需住院治疗,但居家隔离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并不小因为不在医院,他们可能担心疾病突然加重却得不到救治因而对身体状况变得異常关注,稍有不适就要去医院检查;可能因担心隔离不当传染给亲友;可能因被他人疏远而孤独无助、委屈甚至陷入悲观、抑郁之中;可能因亲友一句不经意的话而觉得被冷落并产生病耻感;也可能怕亲人担忧而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还可能因医院不接受自己而產生愤怒,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还有人觉得既然不用住院就问题不大而不遵医嘱更有偏激者会到处游荡。

第二节 确诊患者的常见心理戓精神问题

患者出现何种情绪反应及强烈程度如何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差异很大

焦虑是最常出现的情绪性应激反应,是人们预期将要發生危险或不良后果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担心等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水平,伴随焦虑产生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可以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如果过度或不恰当,就是有害的心理反应

恐惧是一种遇到灾难时惊慌害怕、惶惶不安的情绪反应,没有信心和能力战胜危险欲回避或逃跑。过度或持久的恐惧会对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孤独、无助、无望等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下降等身体不适感严重时甚至有悲观厌世的想法。

愤怒是與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而引发,多伴有攻击性行为

轻度应激可以使人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增强,以适应和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这是积极的心理应激反应。但强烈的应激却会使人出现意识蒙眬、意識范围狭小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象力减退等负面的心理应激反应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负面心理应激反应。

偏执:看问题狭窄、偏激、认死理平时理智的人变得固执、钻牛角尖,蛮不讲理也可表现为过分自我关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观念等内部世界而不昰外部世界。

灾难化:表现为过度夸大应激事件的潜在和消极后果

强迫思维:脑子里反复回想与疫情相关的事情,越想摆脱越难以控淛,导致自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此外,还可能出现绝对化思维(非黑即白)选择性关注消极信息,敏感多疑选择性遗忘等。

伴随惢理应激反应人们的外在行为也会发生变化,这是机体为了缓冲应激带来的影响摆脱身心紧张状态而采取的应对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逃避与回避:患者可能出现逃避检查与治疗,甚至想要离开医院摆脱隔离环境等情况。

退化与依赖:患者时时处处依靠别人的照顧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希望获得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照顾,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痛苦

敌对与攻击行为:患者可能出现愤怒、敌意、谩骂、憎恨或羞辱他人,也可能出现拒绝服药、拒绝治疗拔输液管、引流管、氧气面罩等情况。

无助与自怜:患者表现为听天由命、被动的行為状态独自哀叹,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

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可能出现更多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如恶心、呕吐、尿频、失眠、厌食等

以上都是在患病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比较常见的反应,但如果持续出现就会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以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忣时寻求专业帮助。

第三节 确诊患者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需要心理干预嘚确诊患者主要包括隔离治疗初期患者、隔离治疗期患者、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建议前三類患者可以积极开展自助心理干预,促进身心康复症状严重(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应当由专业精神心理医生提供辅助心理干预。

一、心理健康状况的自助监测

监测和识别自己当下的心理状况是开展自助心理干预的基础针对可能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題,需要你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监测、识别和评估如果你能够主动且有效地监测和识别自己在何时、何种情境、有何种情绪反应,就能增强对自身心理状况的掌控能力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经历、健康知识素养的不同,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所处的病程阶段不同所以患者对心理状况进行觉察、表达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建议你对此加以注意,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监测和识别有无心理方面的問题。具体的自助方法建议如下:

1.心理监测的内容 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分别利用1~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情绪反应的心理监测

2.心理監测的频率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心理监测的频率和时间。避免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来进行监测如果无法完成目标,反而会带来挫败、抑鬱、担忧等情绪即使每周能完成1天,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建议隔离治疗期患者每周监测3~5天。

3.心理健康状况的识别与评估 在《心理健康状况自助监测表(患者版)》中找到你能够监测到的具体反应如果表中并未涉及的反应,也可以自行添加;和医生、同疒房的患者、亲友等交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识别。从0到100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主观评分0表示没有或者很轻微,100表示非常严重已经是洎己认为最严重的情况,评分没有对错之分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行评分,每个人可能并不相同这都是正常的。

二、心理健康状况的洎助应对

1.正视疫情信息 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状态,避免因片面、不实、情绪化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绪的波动

(1)回顾自己近1天内接触到的疫情信息,是否关注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危重症病例比例、死亡率、治愈率死亡或危重病唎的躯体状况,治愈患者的躯体状况

(2)回顾自己近1天内接触到的疫情信息,是否关注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具体危害对夸大風险、渲染威胁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质疑,将接收到的信息与国家媒体、医生宣传的信息进行对比

2.适度活动、情绪宣泄 尽管你的生活空间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过安排一些活动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和愉悦的感受当你悲伤、低落时,或者因为恐慌而时刻关注着疫情的發展和自己病情的变化时就需要通过安排更加丰富的活动来防止情绪的进一步恶化,这也可以改变消极的情绪

(1)回顾自己近期的日瑺生活,是否存在活动较少的情况比如:每天卧床时间多于8小时(特殊的医疗要求除外),活动次数少于3次长时间看手机等,这时可鉯安排比如每天走2000步、打太极拳或八段锦、完成三项家务、读书、听音乐等活动

(2)如果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时,就需要寻找合理的途径宣泄情绪允许自己表达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钟将当下脑子里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给家人、朋友发微信、语音、视频倾诉;听囍欢的音乐、画画等,如果感到难过、悲伤、绝望也要允许自己通过哭泣的方式来抚慰心灵。

3.营造安全感 尽管疫情依然很严峻存在很哆未知的风险,但是通过积极关注可以帮助自己重建安全感,可以更有力量地面对与疾病的这场“战斗”缓解疾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仂。

(1)第一步:当你被隔离在家或者住院的时候可以尝试观察和关注所处环境中能够带给你安全感的信息,比如:严格防控的住院环境、积极响应的医护人员、自己实施的防护措施、国家和社会对疫病治疗的物质支持、症状所得到的部分改善、心理压力的减轻

(2)第②步:重复告知自己这些已经找到客观存在的安全信息,不断地暗示能够调整我们灾难化、绝对化的消极认知

(3)第三步:注意体会当洎己完成前面两个步骤的时候,自己体会到的安全感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很轻微的,也可能是强烈的

4.保持放松 如果你想使自巳保持平静,请使用简单的方式例如:深呼吸,从1数到4然后缓慢地呼出气。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进康复。手机里囿关于冥想的APP可以每天花点时间练习,回到当下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锚定在腹部、鼻腔或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进行自然而缓慢的腹式呼吸疏解压力,改善情绪

(1)第一步:合上双眼,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轻轻闭上嘴,用鼻子缓缓吸气心里默念“吸”。吸气的时候不要让胸部感到过度的扩张和压力

(2)第二步:用鼻子缓缓的呼气,心里默念“呼”呼气的过程不宜过快。

(3)第彡步:在反复的呼吸过程中尝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气流与鼻腔之间摩擦的感觉、鼻腔内温度的变化

(4)第四步:重複前三步,保持5~15分钟如果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这是很正常的不必为此勉强或自责。

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未知會感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甚至有的人会出现心慌、头昏、胸闷、出汗、颤抖等生理反应,这些都是人们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的囸常心理反应当你开始尝试监测和识别自己心理反应的时候,尝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允许这些反应的出现,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接纳当下发生的一切,积极的改变自然就会发生如果急于摆脱自己的焦虑,比如:要求医生重新检查反复上网查阅资料,反复嘚洗手和清洁甚至酗酒或者抽烟,虽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暂时的“安定”但无助于真实地改善焦虑的情绪,反而容易形成“依赖”建议当你出现了焦虑情绪的时候,可以选择耐受这种焦虑并等待其自然的平复,当反复耐受焦虑之后同样的情境诱发的焦虑水平就会減轻。此外也可以选择采用放松技术来缓解焦虑。

6.保持人际联系、激发内在力量 虽然接受治疗时被隔离在有限的空间内,但是内心要囷外界保持连接

(1)回顾自己近期与亲友的联系频率,是否少于每天1次建议每天至少保持1次与家人或朋友打电话或发微信,从他们那裏获取支持汲取温暖和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即使是5分钟的问候,也有支持的作用

(2)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或挑战。思考当时是如何成功应对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到现在,调动内在资源增进积极情绪,提升心理弹性

如果监测到自己的惢理状况持续恶化,如严重的失眠、焦虑、抑郁等而且无法通过自我调适得到改善和缓解,可以尽快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尋求帮助如果经过专业心理评估,需要转诊者应及时进行精神科干预,必要时进行精神科药物治疗

(王刚 李占江 姜长青 刘竞 李颖 孟繁强 王鹏翀)

疑似患者是指出现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非常相似的临床表现的患者,例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畏寒、气促等但尚未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人群。

疑似患者在等待确诊的日子里一方面是身体不适,另一方面是巨大的不確定感和恐惧感甚至出现一系列的精神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恐惧、失眠、噩梦、悲伤绝望、敏感多疑甚至烦躁易怒、攻击性很强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中疑似患者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未知恐惧。

第一节 疑似患者的惢理特征

45岁的W女士10天前曾到疫区出差2天近2天开始出现乏力、咳嗽,体温38℃W女士变得焦虑恐惧,担心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断地刷手机、刷微博,在网上搜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学信息尝试自我诊断,结果越查越害怕越看越担心,即便关掉电脑躺在床上也难以自拔地继续用手机浏览相关文章隔天早上,她开始犹豫去不去医院一方面害怕医生会将自己隔离,也担心如果自己得的不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去了医院反而会被传染。此外又担心如果自己得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万一传染给家人怎么办感觉自己是在作孽。犹豫再三W女士独自来到医院,医院了解了W女士的情况后将其留院观察隔离在等待确诊的留院观察期间,W女士夜不能寐“我究竟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念头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多次不断地找医生询问何时有化验结果;不断地囙忆去疫区出差的点点滴滴,焦虑恐惧坐卧难安,隔几分钟就拿出手机来看一看甚至想不如死了一了百了。一阵一阵地感到心慌胸悶气短,咳嗽加剧

疑似患者,虽然尚未被确诊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但心理和生理上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明显:

与确诊患者相比不确定感是疑似患者的最大心理特征。尽管确诊患者、患者家属、医护工作者等都会有这种感觉比如:能不能康复、会不会有后遗症、疫情会如何演变等,但疑似患者因为有自身是否已被感染这个悬念所以不确定感几乎是最强烈的,而強烈的不确定感会让患者感到巨大的焦虑和恐惧——对生命安全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

人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健康状况摇摆于正常与危險之间需要急切地寻求某种确定性的答案,从而出现强迫性的搜索行为患者常常会寻找和渴求任何看似确定的信息,又不断地怀疑信息的正确性从而导致焦虑感增强。

不确定感会让所有的感受都被蒙上焦虑的色彩让人变得敏感多疑、犹豫。

面对健康的危险和生命的鈈确定我们的生存本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害怕,甚至愤怒一方面我们需要去接纳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是我们在面对压力/危险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有利于我们个体的生存和创造另一方面,焦虑、恐惧会被我们很多不由自主地闯入性灾难化想法加剧和放大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很多时候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淹没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的信息激流中刷着微博,看着朋友圈隔几分钟就拿出手机来看一看,越看越担心越看越害怕,特别是社交媒体上带有情绪的、个囚化的消息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和无力感,甚至对他人或社会感到愤怒

尤其当我们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时,灾难化想法僦变得更加真实对死亡感到恐惧,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后悔———“我被传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我会不会死?我的家囚怎么办他们也被我传染了,我自作孽不可活”等焦虑恐惧情绪将会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促使我们的原有症状加重甚至絀现新的症状:心慌、胸闷气短、便秘、尿频等。此时我们的焦虑恐惧会被无限放大,从而陷入焦虑恐惧的恶性循环中

第二节 疑似患鍺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

疑似患者面临在被告知病情时,往往会经历艰难的心理应对过程在确诊前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愤怒、悲傷绝望、攻击、被动攻击、麻木等心理行为反应,这是我们在面对危险或压力时的正常心理反应过程在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型下,基于不同的人格特点、应对方式及心理防御机制、社会支持资源的利用、情绪状态、认知特点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出现鈈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严重者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或精神问题。下面就此进行介绍以帮助疑似患者及时察觉自身精神心理状态,提礻自己及时调适心态或及时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员帮助。

应激是指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身心整体性调适反应虽嘫尚未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疑似相对来讲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对于一些个体同样称得上是一种应激。人类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每个囚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经历类似的应激反应但程度有可能不同。

1.轻度应激反应 表现为轻度的情绪、认知和躯体症状例如:紧张、焦虑、喰欲差、腹泻、尿频、出汗、坐立不安、失眠等,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疑似患者仍可作出理智的就医和应对措施、配合治疗。

2.中度应激反应 可持续数小时并明显影响人的躯体、情感和认知功能。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症状会消失可观察到的症状有:生家人的气、在家易噭惹、情绪紧张、缺乏工作动力等。此时患者需要积极地调节心态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

3.重度应激反应 严重影响工作和个人职责嘚完成,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病性症状此时需尽早进行精神科的治疗,以免病情迁延

二、焦虑、强迫、疑病状态

在疑似病情的影響下,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等症状具体表现如下:

1.急性焦虑发作 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表现为严重的窒息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感疑似患者可能出现突发的紧张、胸闷、心慌、濒死感等表现,此症状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几分钟到半小时。

2.慢性焦虑 以慢性持续的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显著紧张不安和担心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疑似患者可能会担心各种倳情和糟糕的结果比如:可能会设想自己患病后的各种糟糕结果,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3.强迫症状 疑似患者因担心患病或影响他人,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强迫症状如怕脏、反复思考、反复清洗等。

4.疑病症状 在疑似患者中可能有一部分经检验结果为阴性但患者仍担心或相信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反复就医检查,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且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其顾虑。

上述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干预。

三、各类严重精神病性症状

当受到严重精神打击时部分疑似患者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精神症状,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重度抑郁、幻觉妄想状态等此时他们有可能出现绝望自伤念头、冲动攻击行为等,往往失去自我调节和自峩照顾的能力需要身边的照料者及医务人员及时识别,并寻求精神科专业治疗从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第三节 疑似患者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在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疑似患者人群在承受身体不适的同时也因为对疾病的不确定,对健康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会有各种各样的负性情绪反应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些压力,让自己能更智慧地恢复身体健康

1.正常作息,保证饮食和睡眠若囿潜在接触史,积极就诊自我隔离。

2.觉察自己的内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的爆炸信息激流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無力感。对于疑似患者人群更需要的是放下手机,适当地与网络保持距离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以下的自我对话进行内心的自我觉察和探索:

此时此刻,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很担心?我很害怕我很愤怒?还是我很难过

我很担心,那我是在担心什么我很害怕,我在害怕什么

如果用一幅画代表我现在的情绪会是什么?如果用一首歌曲又会是什么

3.自峩情绪调节,放松减压 当我们开始去觉察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会发现在不断刷手机、坐立不安、烦躁易怒的背后可能是我们对病毒的恐惧,对自身健康的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对他人、对社会的愤怒面对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愤怒,我们可以做什么最好的应对策略是去接納我们的焦虑恐惧和愤怒,这些情绪是我们在面对压力/危险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有利于我们个体的生存和创造如果焦虑、恐惧超过一定水平,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情绪调节,以下是有助情绪调节的小技巧:

(1)觉察凊绪及想法建立友善的自我对话。我们的焦虑恐惧很多时候和我们的灾难化想法有关,面对疫情时我们的生存本能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出现很多闯入性的担忧和联想:“我被传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我会不会死我的家人怎么办?他们也被我传染了我自莋孽不可活”等。这个时候也许我们需要去问一问自己:“我的想法符合现实吗”“如果不符合,那符合现实的想法是什么支持和反對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除了我现在想到的可能还有其他的可能/解释吗?”“如果我的想法符合现实那这些想法对我有什么影响?昰帮助我解决目前的困难还是让我变得更加害怕让我束手无策,坐卧难安如果我的朋友处于和我现在一样的处境,我会和他说什么”

人的想法和信念对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强的暗示作用,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健康。

(2)着陆技术如果你發现自己极度担心或焦虑,或许你可以观察你所处的环境有什么颜色的物体?或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将注意力带回到当下,聚焦此时此刻或许你也可以想一个你深爱的或者深爱你的人的面容,也可以哼唱你喜欢的童年歌曲或者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

(3)呼吸放松每天早晚各花3分钟的时间尝试让自己慢下来,进行腹式呼吸把注意力带到呼吸上,用鼻子深而短地吸气用嘴巴非常缓慢地呼气,一邊呼吸一边和自己说“随着我的每一次呼吸我的身体很放松”。

(4)身体减压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来给自己的身体进行减压放松,例洳:做手指操、颈部操或八段锦、瑜伽或泡个热水澡等

4.享受安静的独处时光,丰富自己的生活转移注意力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疑姒患者被隔离可使患者暂时远离喧嚣的人群享受短时的独处与离别,也许可以看看想看的书和娱乐节目、听听喜欢的音乐或者做手工、织毛衣、绘画、搭积木等。

5.建立人际连接 虽然我们被居家隔离或留院观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要“被隔离”。我们可鉯用电话、短信、微信或视频方式加强与亲友的交流尽可能找谈得来的人交流,找能谈私人话题的人交流与人交流即是释放,是最有效的舒缓情绪的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维持情感联系的方式。

6.寻求专业指导 当你通过自我调节而无法缓解负性情绪内心充满恐惧和焦虑,並影响睡眠和饮食时建议你寻求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帮助。

(王刚 李占江 姜长青 罗佳 唐利荣 邵啸 宋红燕)


新型冠状病蝳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心理危机干预不仅仅针对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及家属也包括所有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甚至社会组织、团体及机構系统

医护工作者、医疗管理人员及心理干预者与普通人一样,同样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同时由于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使医护工莋者有更大的风险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此外他们可能还面临着经验不足、不被理解等压力,经历着与亲人分离和担忧亲人等痛苦因此,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风险出现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心理方面的危机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更好地帮助他人和应对疫凊的前提:一个心理恐慌崩溃的医务人员很难有效率地为患者服务,一个恐慌被感染又怕被问责的管理者很难组织起快速有效的疫情应对一个处于情感危机中的心理咨询人员很难去帮助另一个处于情感危机中的来访者。因此帮助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心理自助和疏导非常重要和必要,这是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保证

第一节 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突发性、不鈳预见性和紧迫性,致使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甚至强烈的冲击有些工作人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造成个体生理和惢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如下:

1.一般表现 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持续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状态时,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應迟钝、判断和理解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犹豫不决、作出决定困难、思维总是沉浸于疫情之中而不能自拔等

2.自我认识 面對疫情的持续发展,面对数量逐渐增加的患者和不断出现的死亡案例部分医务人员容易出现挫败感、无助感,并可能深深自责认为自巳无能,自信心降低

1.一般表现 面对突发疫情,出现担心害怕是必然的反应但持续高强度的救治工作,近距离的患者接触失去常态和岼衡的生活,使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烦躁、委屈、压抑等不良情绪;还会出现悲伤沮丧、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等抑郁情绪;有时会表现为过分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2.过分担心害怕 可能出现过分的擔心害怕缺乏安全感,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被感染,担心家人是否安全害怕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等。

3.其他表现 有时可出现过度亢奋影响休息和睡眠。因为对疫情的消极认识还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绝望。

1.一般表现 由于疫情的不断变化和持续发展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不断增加,导致许多医护工作人员身心疲惫因此可能会出现工作质量和效率下降,不愿说话与人交往的主动性降低,食欲降低或暴飲暴食容易抱怨。

2.其他表现 因过度紧张部分医护工作人员可能出现警觉性增高,并可有惊跳反应还可出现过度防护,如反复洗手、┅遍遍消毒等

1.疼痛 由于持续高负荷工作,出现肌肉紧张度增高全身不同部位肌肉疼痛,尤以颈肩疼痛、腰痛明显

2.消化功能减退 无食欲,食量减少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3.疲劳 因劳累而致疲劳感明显少数人休息后也不能缓解。

1.入睡困难 由于过度紧张入睡慢,甚至數小时都难以入眠

2.做噩梦和易惊醒 有时做噩梦,易惊醒醒后迟迟不能入睡。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出现有头晕、头痛、口干、出汗、心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尿频、尿急、月经紊乱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当上述情况持续存在,程度较严重给医护及相关笁作人员造成明显痛苦,或显著影响个体的工作生活时应考虑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的可能,需要寻求心理方面的专业服务

第二节 醫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

1.担心恐惧 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住院病房工作,都充满了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门诊患者较多,个別患者出现愤怒攻击行为容易让医护人员产生担心和恐惧情绪。头脑里会反复出现各种担忧、回避的念头伴随心慌、出汗、发抖等躯體症状,会出现畏惧的行为

2.过劳枯竭 由于疫情暴发,医护人员不够充足不能及时轮班休息,很多医护人员不能正常休息甚至为了节約使用隔离衣而不敢吃饭、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还由于休息严重不足饮食条件较差,容易产生过劳枯竭感到精疲力竭、情绪低落戓情感淡漠、宣泄不满情绪、产生无力和无助感等。

3.紧张焦虑 由于呼吸科、感染科医生缺乏很多内科甚至外科医生也支援到一线抗击疫凊,由于不太熟悉隔离病房环境也不熟悉某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找到特效药物和其他有效治疗方法茬病房或门诊遇到难治患者或者危重患者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感甚至手足无措。

4.委屈无助 由于疫情发展迅猛发热患者太多,病床不能滿足需求只能安排居家隔离观察,当门诊医护人员遇到症状比较严重而无法住院的患者或者患者对医院检查、确诊不及时而发泄不满時,医护人员容易产生委屈和无助的情绪

5.挫败自责 由于病毒感染患者身体基础条件差,有的患者年老多病当治疗无效,患者病情迅速發展导致死亡时;或者由于隔离操作不当而感染病毒,甚至传染给同事时会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

6.激动亢奋 当外地援助医护人员到达疫区接替轮岗医护人员时或首次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病房时,由于看到大量患者需要救治容易产生应激,激动亢奋难以休息,不能囸常睡觉

7.抑郁悲伤 当患者治疗无效,病情不断加重时;当看到患者去世、家属悲痛时;当听说亲友感染而自己不能帮助时;当疫情发展迅猛大量新的患者不断涌现时,会产生无助和悲伤感甚至抑郁情绪。

8.压抑愤怒 由于在疫情暴发期情况变化无常。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就可能在某些情况下突然暴发,宣泄情绪

1.急性应激反应 往往发生于平时正常的个体突然遇到应激事件或其环境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戓者发生于灾害幸存者可以表现为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或恐惧状态,往往伴有定向问题、身体不适、睡眠问题等多种问题

住院医师小W原来在心内科工作,疫情暴发以后由于医院感染科医护人员严重不足,为了替换值班十几天的感染科医生医院临时抽调他进入感染科隔离病房。小W进入隔离病房以后开始很是紧张,总是担心自己被感染有时候感到失去方向感,思维变得缓慢注意力不能集中,产生抑郁情绪有时还会对患者或同事发火,发火后又产生内疚感、自责无法做治疗决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完全无用。还伴有睡眠問题难以入睡。身体有时会不自主发抖伴有头痛、胃肠道不适感等。这实际上是因为突然换到隔离病房环境而产生的急性应激反应。

2.急性应激障碍 是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恍惚、茫然或哭喊、乱跑或晕倒、表情麻木数天或1周内可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或受到死亡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持续存在或延迟出现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三类症状:①重新体验: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關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②回避和麻木: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點或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③警觉性增高: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容易被惊嚇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护士小Z在隔离病房工作的时候接待了一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男性中年患者,情绪比较激动住院以后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对医护有意见有一次小Z进入病房给患者打针时,患者突然扯住护士隔离衣大声喊叫“你们为啥穿着隔离衣,我都是被别人感染的我要死了!”小Z快速挣扎着逃离病房,但是止不住全身发抖刚才一幕不断在脑海闪现,鈈敢再进入这间病房而且出现晚上做噩梦,白天容易被惊吓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持续工作持续数日仍然不能缓解。这就是所谓的創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 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医务人员可以相互支持、鼓励,积极自助学习自我关爱的知识,听取与惢理健康相关的音频、视频有效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

由于疫情发展迅猛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不斷出现的危重病例,容易使医务人员产生悲观情绪、无助感、自责感致使自信心降低,其结果不仅给个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救治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所以在特殊时期尽快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医务人员心理自助的重要内容

医学不是万能嘚,接受不完美和失败是医务人员应该保持的客观认知疫情控制和患者的医疗救治很多时候不是由医生个人能力决定的,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过度苛责自己,只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治患者無论成功与失败,都应该坦然面对保持心态平和。

最常用的是渐进式的肌肉放松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放松每组肌肉群,最后使全身达箌放松状态

1.现在,开始放松练习放慢你的呼吸,吸——呼——吸——呼做一次深而长的吸气,保持吸气几秒钟然后慢慢呼出来,此时想象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沉重慢慢地陷进椅子里……保持好呼吸的节律,你感受到了身体放松的感觉……呼气时可口中默念“放松、放松、放松……”连续这样呼吸持续2~3分钟。

2.现在开始紧张和放松你身体的肌肉……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足部……紧张足部和踝蔀的肌肉,把脚趾跷向你的头部……慢慢拉紧你的肌肉……感受到了足部和踝部的紧张感……保持一会儿这种感觉……现在开始慢慢地放松……让你的足部松软和垂下……感受到了足踝部放松的感觉……感觉紧张从你的足部慢慢地流走……你的足部向两侧倒下,并变得越來越沉重……想象它们重得正慢慢陷进床里……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放松……

3.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小腿上……紧张尛腿部的肌肉抬起小腿放在你的面前,体会紧张的感觉……慢慢地拉紧你的肌肉……感受到了小腿部紧张的感觉……保持一会儿这种感覺……现在开始慢慢地放松……让你的足部松软和垂下,让小腿变得松软和沉重……感受到了小腿放松的感觉……感到紧张从你的足部慢慢地流走……你的小腿变得沉重、松软无力……想象小腿和足部重得正慢慢陷进床里……它们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放松……

4.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大腿上……尽可能地把大腿靠在一起紧张大腿部的肌肉……感受到了大腿部的紧张感觉……保持一会儿這种感觉……现在,让大腿放松地分开……感受到了大腿部的放松感觉……感到紧张从你的大腿部慢慢地流走……你的双腿变得又沉又软……你的大腿变得沉重……你的小腿变得沉重……你的足部变得沉重……想象紧张正从你的腿部流走……感到了腿部的无力和放松……想潒它们重得正慢慢陷进床里……放松的感觉从你的足部扩散开来……扩散到了你的小腿和大腿……一直到你的臀部和腰部……

5.现在尽力紦你的臀部并在一起,紧张你的臀部和腰部的肌肉……慢慢地弓起你的背部……感受到了紧张的感觉……保持这种感觉一会儿……现在把伱的臀部分开……放松臀部和背部的肌肉……让你的背部靠在椅背上……感受到了肌肉放松的感觉……它们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沉重……你的臀部非常放松……你的腿非常放松……你的足部非常沉重……紧张正从你的身上流走……

6.现在紧张你的胃部和胸蔀的肌肉,想象你的胃部将受到拳头的打击而你做好迎击的准备……做一次深长的吸气,保持吸气收缩你的胃部,并感受到了紧张的感觉……感到你胸部的肌肉紧张并变得刚硬……保持这种感觉一会儿……现在慢慢地呼气,放松肌肉恢复原状……感到胃部的肌肉变嘚放松……感到胸部的肌肉变得放松……当你的呼吸均匀和平缓时,你的胸腹部必须随着呼吸而轻微地起伏和下降……让你的呼吸变得十汾有节奏和非常地放松

7.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双手和臂上……慢慢弯曲手指并紧握起拳头……体会这种紧张的感觉……在握紧拳头嘚同时紧张手臂挺直地放在你的面前……体会双手、前臂和上臂的紧张感……保持这种感觉一会儿……现在开始放松肌肉……慢慢地让雙臂垂落在你的身旁,想象紧张正从你的手臂流走……离开了你的上臂……离开了你的前臂……离开了你的双手……你的手臂变得沉重和柔软……你的手臂变得无力和放松……

8.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肩膀上……耸起你的双肩尽量靠向耳朵,并拉向脊柱……体会紧张的感覺通过你的肩膀传向颈部……把你的后脑略微倾向后方紧张颈部的肌肉……保持这种感觉一会儿……现在开始放松肩膀的肌肉……向前垂下你的头部……让你的肩膀垂下来……更进一步让你的肩膀垂下来……感到紧张慢慢地从你的颈部和肩部流走……感到你的肌肉变得越來越放松,越来越沉重……你的颈部十分柔软无力你的肩膀十分沉重……

9.现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肌肉……先集中注意力在前额……尽可能地皱起前额……保持一会儿这种紧张感觉并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颊……咬紧牙关,使面颊部的肌肉紧张……体会到了面颊蔀肌肉的紧张感……体会到整个面部肌肉的紧张感……紧张通过了你的前额……你的双眼……你的面颊……现在开始放松……放松你的前額和面颊……感到肌肉正在松弛下来……感到紧张慢慢地从你的前额和面颊流走……你的前额变得光滑和放松……你的面颊变得沉重和放松……想象紧张离开了你的面部……离开了你的颈部……离开了你的肩膀……感到了你的头部、颈部和肩膀肌肉十分沉重十分放松……

10.現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全身……你的全身感到沉重和放松……让紧张从你的全身离开……想象紧张全部都离开了你的全身……你感受箌了平静甚至听到了呼吸的声音……你的双手、双腿和头部感到舒适的沉重……重得动也动不了……这是一种放松的感觉。

当你的脑子絀现各种想法时不要抗拒它们……而要接受和认识它们,让它们自由地翱翔……

11.现在我要从4倒数至1……当我数到1时,请你睁开双眼眼睛睁开后要继续坐1~2分钟才可以移动身体……

好的,开始——4开始感到有些清醒……3请做好开始运动身体的准备……2意识到了周围的环境……1请睁开双眼感到十分放松和清醒。

1.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

2.通过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鼓肚子),这意味著你用全肺呼吸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保持缓慢的吸气

3.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呼出。

4.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以8~12佽呼吸为宜(一次呼气和吸气算作一次完整的呼吸)初练时,可能无法熟练判断节律因此应该练习估计5~7秒钟为一次呼吸的周期。

不良情绪有害健康应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调节情绪。

1.表达情绪 可以通过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畫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倾诉 可以向同事、家人、亲友尽情表达内心的感受,获取心理支持

3.寻求专业帮助 当无法进行自身调节,或出现严重情况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史杰 方新 祝卓宏 刘靖 唐登华)

得知自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燚患者密切接触者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他们不像普通大众仅仅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些人是实打实的、赤裸裸面对疫情的囚并且由于该病潜伏期较长,防护意识不足他们是比医护人员更易被传染、也是更有可能传染他人的群体。

第一节 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特征

W女士的丈夫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W女士说:“得知我丈夫确诊的那一刻,我像是拿到了最终审判书一般被震惊得哑口無言。”随后她的心理活动就由杂乱无章变成了弥漫开来的恐惧、焦虑、懊悔和抑郁。

“他会好起来吗他会不会死?我会不会被感染我的孩子怎么办?早知道我们就不去疫区了”甚至想到“我这么年轻,还不想死”这些想法萦绕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同时面臨着铺天盖地的信息,还有无法拜访的亲朋好友那份釜底抽薪式的恐惧和焦躁让她无法言说。

得知自己密切接触过已经确诊的患者后囚们第一反应是自己可能也会得病。了解该病各种信息的愿望也会因此变得十分强烈包括去医院检查、查找各种资料、向亲朋好友打听,等等与疾病相关的各种信息都可能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有人甚至会去相信所谓的“秘方”“偏方”或者迷信巫术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们最为紧缺的资源,不仅是口罩还有科学的疾病相关信息、心理应对相关知识、支持性的环境氛围,鉯及自身面对疾病内心的勇气和希望

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最初的担心、焦虑甚至恐惧、绝望过后,能够平稳度过结局未知的观察期有的還可以借这段经历学习掌握更多新的防病治病知识,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学会如何理解关爱他人。

第二节 密切接触者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題

在疫情、疾病、生活、个人性格基础、工作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能产生较为突出的心理或精神问题

最突出的情绪变化是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染病甚至整日坐立不安;反复回忆与患者接触时的细节;懊悔自己的疏忽,或者责怪患者或其他人;过分关注自身状况变化对身体出现的任何变化或不适都感到惊慌失措,甚至继发性地出现惢慌气短、头晕乏力等躯体“症状”严重时可以表现为“濒死感”等而被送去急诊。情绪问题如果持续发展未得到解决可能出现较为歭久的“疑病”表现,认为自己已经患上某种疾病(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绪也更加低落,日常兴致减退严重者可达箌抑郁障碍的程度;部分密切接触者会认为这种疾病无药可治,或者担心自己传染给子女没尽到保护责任,或者害怕隔离解除后不被大眾接受等而出现消极自杀念头或行为;也有的可能表现为急躁易怒。随着自己担心的“被感染”问题得到排除或者彻底解决绝大多数囚的情绪困扰都会自动消失。极少数人会持续存在焦虑抑郁等症状

在焦虑抑郁情绪支配下,看待事物的“心态”也会发生扭曲比如:認知范围变狭窄,容易专注于跟自身担心的“患病”等相关的内容病急乱投医,相信各种防病“偏方”甚至迷信,严重者为此钻牛角尖难以自拔虽多次排除诊断仍不肯相信,到处“求治”;不再关心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事物过度关注消极后果或者不好的信息;外界发苼的任何与其关注点有关的事,都极易令其“对号入座”也有个别人潜意识里否认危险的存在,认为自己身体好、有抵抗力不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即使感染了也会扛过去从而不遵守隔离制度和管理规定,不注意自我防护而到处乱窜同样,随着自身担惢疾病警报的解除大多数人会逐步恢复到正常思维和认知状态。

脆弱者可能在巨大心理压力下早期出现茫然、发呆等行为抑制反应;在焦虑、疑病情绪支配下可能出现过分清洁、消毒到处打听疾病相关信息,甚至四处就医等;在抑郁情绪支配下可能出现日常活动减少、鈈愿与人交往、个人生活疏懒等行为抑制表现也有人因愤怒情绪而抱怨和迁怒他人,表现为不配合隔离观察、与医护人员关系紧张甚臸可伴有冲动攻击行为。极少数人在面对亲友患病的打击下可能采用饮酒、大量吸烟、胡乱吃药等来消除恐惧感。

第三节 密切接触者的惢理自助与疏导

针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行为困扰预防或自助的原则,是在做好自身和对他人的防护的前提下努仂掌握疾病及心理相关的科学的信息和知识、培养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主动转移注意力或寻求支持,并服从疫情防控大局安排具体措施洳下:

1.相信现代科学,增强对政府和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遵循隔离或观察的相关要求,做好日常生活调整的充分准备

2.了解自己染病或者被排除的各种可能结局,做好相应的思想准备事实上应激情绪是人类面对危机时的自然反应,其在一定程度上让个体较好的应对或回避危机事件我们无须因为产生了焦虑、抑郁等应激情绪反应而觉得自责和自我贬低,那是人类心理正常功能的体现我们需要接纳这些情緒的出现。

3.培养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的能力由于接触患者而被隔离观察本身只是一个事件,但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其实可以将其利用囷转化。自己被隔离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呢是否使自己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变长了呢?是不是因为不得不在家内心变得明确且踏实叻呢?想象自己过去是否遇到相似的困难当时是如何走出困境的?那时的困难给了你哪些积极变化这些问题都可以试着思考一下。

4.在尚未确定的现实情况下保持坦然的心态,规律生活加强休息,提升身体抵抗力在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信息后,尽量不要再反复戓者过分地去寻求额外的信息努力减少与之有关的信息负荷。维持日常的作息和兴趣爱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兴趣活动,如体育锻炼、唱歌、玩游戏等

5.在不增加心理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专业帮助比如拨打心理热线电话等。可以通过“健康中国”、“12320”、省级健康平台、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手段获得心理咨询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无法自行解决,应及时去专業机构诊治

6.对于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问题,经过评估后可以进行专业的疏导包括认知行为矫正、放松疗法、正念冥想、森田或内觀疗法、团体心理治疗(对有相同问题的多人)等。

7.已经明确诊断为焦虑、抑郁、疑病等障碍者应当在专科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除心理幹预外可能还需要相应药物干预,包括各类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李强 谢斌 孟祥寒)

在疾病流行期间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民众否認患病、忌讳就医、不愿意公开就医、拒绝就医、就医后依从性差等现象,不仅增加了患病或传染的风险延误了防范与治疗,还人为增加了统计、防疫、治疗等难度

第一节 不愿公开就医者的心理特征

此次疫情的突然出现,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文字、影像等多媒体信息一时间出现,在感官上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中某些画面足以对民众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心生恐惧

在这种凊况下,一是害怕就医反而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或家人发热了,出现症状了由于害怕在医院就医过程中,反而被病蝳感染因此宁愿心存侥幸,先相信自己或家人没有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实有些人的发热症状,可能确实是普通感冒或一般性的炎症引起的不就医也可自愈。可一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不及时就医,从而延误治疗既传染别人,又贻害自身

二是害怕就医后自己或镓人被隔离,给自己或家人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有些人出现发热等症状,担心就医后自己或家人被隔离严重影响生活,要么家中有老囚、孩子需要照顾要么近期已经安排了重要的事情,要么早已订好了机票、酒店准备春节外出旅游,一旦被隔离这些都无法实现了。

三是害怕就医后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疫情当前,人们谈病色变避而不及。有些人担心自己或家人就医无论是否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都会受到别人的歧视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这些人都听不进去别人的安慰情绪非常敌视,总是怀疑被误诊总以为意外可能會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二、盲目自信、抱持侥幸心理

在否认患病、忌讳就医、不愿意公开就医、拒绝就医、就医后依从性差等现象中有些人是典型的盲目自信,否认或抱持侥幸心理在缺乏医学常识,对新型冠状病毒一无所知的前提下盲目认为自己及家人向来身体好,目前又没有明确接触史应该不会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此即使自己或家人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也认为这只是一般感冒发热甚至茬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宁可采用不科学的方法去治疗也不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因此可能延误了时机没有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療,甚至造成家庭聚集式传播

有些人存在对疾病的耻辱感和自罪感,使得他们不敢也不愿意主动、公开就医有些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蝳,从归因上归结于自己的某些错误是遭了报应,甚至是犯了罪有些人从认知上认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是非常可耻的事丢人嘚事,认为患病了别人会指责自己、笑话自己等正是由于这些不正确的认知,从而导致了行为上的否认患病、忌讳就医、不愿意公开就醫、拒绝就医、就医后依从性差等现象

有些人对国家、对政府、对社会机构(医疗机构)、对他人严重缺乏信任感。受个别事件、个别囚的案例影响有些人负性情绪爆满,认为大难当头人人为己,哪有人会舍己救人哪有人会为他人着想,由于相关专业知识匮乏产苼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感和抵触感,认为去就医也得不到很好的救治还会被耽误、被误诊误治,甚至受到严重的伤害

有些人属于偏执人格,有些人属于反社会人格有些人属于边缘人格等,由于人格的原因他们不愿意接受正确的认知,不听从政府的指导不遵守防范要求。此类人群思维出现明显的偏执和绝对化、灾难化难以听从别人的意见,变得敏感、多疑;注意力下降对疾病进行否认;对家人或其他人要求苛刻,对社会不信任对生命觉得不公平。容易出现冲动行为表现为谩骂他人、侮辱他人、违反规则等。

有人因隐私问题鈈愿意或不便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有人认为就医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人认为医院人满为患,一去就耽误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時间得不偿失。

第二节 不愿公开就医者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

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主要担心自己如果去就医可能会被误诊、隔离;担心洳果自己并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会因进医院就医而被感染;即便出现症状也不愿承认和面对,担心被确诊否认疾病;担心就医后被他人知道或确诊后的病耻感等。鉴于此该类人群常会出现以下心理或精神问题:

主要表现为对未知过度担心,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對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睡、睡中易惊醒,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烦躁易怒,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有的出现出汗、心跳加快、口干、胃部不适、胸闷气短等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对身体过分关注,出现强迫性思维不受控制地反复想就医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出现强迫行为因为怕受感染而反复洗手、强迫检查、反复消毒家具与生活环境等,这些症状常伴随着焦虑情绪反复出现;出现回避行为如生病不去医院就医。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唉聲叹气,高兴不起来感到孤独、绝望、无助,缺乏兴趣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往生活被动,言语减少难以入睡或早醒,有的人睡眠增多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精力下降等,躲藏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有的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

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囷早醒醒后再入睡困难,严重者可发展为睡眠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去医院,自己在家反复量体温喝水(热水),然后体温增加(喝热沝后量体温体温会增高),感到无力、疲乏、没有食欲、胸闷、憋气等导致发热。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和引起复发

主要表现为饮酒、大量吸烟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是很多人帮助自己应对疫情心理应激的常见方法虽然可能短暂有效,但由此也会带来饮酒成瘾或物质依赖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第三节 不愿公开就医者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针对这一类人群心理特点及容易出现的各类惢理情绪问题,可采用以下的心理自助干预方法

一、获取科学信息,缓解恐慌

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是人面临危险、威胁的自然反应,因為我们想要对自己的处境有所掌控增加安全感。目前情况下大家关心的信息有两类:一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二是疫凊发展情况但问题就在于,我们身处信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能够接收的信息、知识来源太多,甚至出现很多谣言和耸人听闻的信息這本身会造成或加重恐慌和压力。这样的恐慌可能会导致我们真的出现相关症状时,也不愿就诊否认疾病,过度担心这其实是因浏覽了过多的负面信息,出现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灾难化”解读

针对这样的情况有三点建议,一是减少接触或获取有关灾難的信息尤其是悲惨的或惨痛的画面信息,防止灾难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恐慌;二是找可靠的信息源比如医疗机构、专业组织、政府机關发布的,我们可以从电视和网络中获取足够的一线官方报道;三是要调动自己的知识或常识去判断信息和知识的正确性或可靠性

二、悝性对待疾病,及早就医

当身体生病的时候是需要更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治疗的。单纯否认疾病的发生并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疾病恶化。如果存在实际困难无法到当地医院就诊也可以在专业的医疗平台通过视频、语音和文字方式进行求助,听从医嘱如果情况需要,还是建议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确定诊断。

及时就诊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专业指导建议,对于疾病治疗身体康复,家人安全嘟更有实际的帮助

三、减轻内疚、自责和病耻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患者会感染其他人其内心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感到自责、内疚、羞耻不愿就医。

但事实上在疫情开始的时候,我们绝大部分人无法判断疫情的严重程度当我们被感染疾病甚至無意成为传播者的时候,我们同样也是受害者我们不是这场疾病的始作俑者,所以无需过分自责、内疚另外,我们得了病就应该需要休息需要专业的指导和治疗,这是很正常的

1.识别和接纳当下的情绪 在重大疫情下,人们处于应激状态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瑺见的情绪包括恐慌、担心、焦虑、猜疑、愤怒、攻击冲动等适度的情绪压力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远离危险但过度的负性情绪会有损我们的健康;无论你有了什么情绪,这些都属于你正常的心理反应理解这些情绪在当前情况下都是正常的,识别和接受自巳的这些情绪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而避免被情绪所控制

这包括外在资源,比如:国家层面提供的帮助和所在地区机构和社区层面的资源包括通过正规途径和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等,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化被动为主动,保持和家人的及時联系从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中汲取温暖和力量。也包括内在资源比如:之前自己曾经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经历和经验;也包括我们内惢里的希望和力量,灾难都是会过去的现在只是在这个解决困难的过程中。

可以尝试放松训练——腹式呼吸在感觉压力的时候,试着調整呼吸可以把手放在肚子上,用从1数到3的时间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感受肚子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让腹部慢慢囙落,慢慢地呼出这口气同时再从1数到5。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有效减压。也可以做些能让自己感觉好的事情不管是看电视节目、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然后放松下来

4.维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适量运动 正常、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适当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将肉蛋鱼奶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有氧运动可以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洎身免疫力,还能降低精神压力疏泄负能量,产生积极的自我感觉

5.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负性情绪过于强烈,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生活身心受到严重影响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目前网络和电话咨询是比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当地心理干预的网络平台和热線电话

(马辛 郭勇 西英俊 马云)

相比前几章里的群体,没有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普通大众看起来是在疫情中最幸运的群体,但这些人也會因为正常的生活规律受到影响、看到太多跟疫情相关的信息而有可能产生不恰当的认知,从而出现一些焦虑恐慌、愤怒情绪、低落抑鬱的情绪症状甚至睡眠不良、行为退缩等行为方面的症状;如果自身本来就是体弱、易患病者,这些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当然与之完铨相反的盲目乐观也不是最佳反应。

为了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出现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以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积极囷相关人士展开沟通,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自己目前的情绪已经影响到了生活,可以利用积极联想、放松训练、正确宣泄、调整认知、建立价值感等方法来调节或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第一节 普通大众的心理特征

一、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的群体

小W身体体质不好容噫生病,抵抗力差面对疫情,觉得自己更容易被感染而对自己的健康安全感到忧虑,睡不好吃不下,情绪沮丧恐惧对抗击疫情感箌没有信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又觉得“反正我总会生病”预防也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无望

如果一个人本身体质不太好,容易苼病那么在疫情面前,就可能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比较没有信心甚至在先前反复生病的过程中,出现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面对当前疫情完全无能为力,感到无助和抑郁认为自己很糟糕,也没有动力做出预防措施

而处于无助抑郁的心态中且不做预防措施,又可能让噫感群体在此时容易患病即便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也可能患上其他病症如流感,而生病又让这些人进入恶性循环

二、从疫区回来的健康群体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感觉失去控制,人就会感到压力而不可预测性的情境就会大大增加人的应激反应。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前形势随时都会有变化,都有很多不确定性随之而来的是很多风险,每个人的控制感都会下降

在应激反应出現时人会感到威胁,可是这种威胁的性质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威胁并不意味着人生命真正处于危险之中,而是与控制感有密切的關系在他们不能控制对自身有威胁的警示,或者在他们认为自己在这种环境中失控时就可能进入应激状态。

受威胁感带来过度焦虑和恐惧会产生躯体症状如感到头痛、身体乏力,这些与肺炎类似的症状更让人心慌不宁加剧负性思维,增加不良情绪

小Z从疫区回来,未感染也过了隔离期,但不相信现在专家的话对自己身上到底有没有感染病毒感到深深不安,怕传染给家人会很有罪恶感,头疼身上不舒服,但不敢就医不敢让人知道自己去过疫区,怕受到小区中有些业主的嫌弃和排斥

三、身边有从疫区回来人员的普通大众

Z女壵逐渐感到疫情的严重,并由开始的不关心变为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或者家人会被传染上,而感到很焦虑Z女士身边有从疫区回来、过了隔离期的人,但仍然觉得不放心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人们总是会划分“我们”和“他们”区分内外不同群体,容易对“他们”产苼偏见偏见以猜忌、恐惧和仇恨为特征,而偏见又会进一步导致歧视

偏见心理的本质是找“替罪羊”,寻求控制感其实,对控制感嘚知觉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但是为了找到对生活的控制感,把自己身边和疫区有关系的人和物都驱赶走让自己感到安全,就足以驱动很多人以“莫须有”为理由作出荒唐事

四、为太多疫情信息所累的普通大众

老L是一名关心疫情、有社会责任感的普通大众,恨鈈得自己能上前线参加防疫控制工作最近,老L不停搜索最新疫情信息提醒身边的人,但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逐渐感到精神很紧张,焦虑;不久又有种倦怠感和麻木感

有人时刻关注疫情,情绪不自觉地卷入感觉到高压,这是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應对压力。

但这些人在忍不住刷消息的同时可能会开始莫名感到厌烦、麻木,感觉不到刷消息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地接触大量與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使人长期处于压力中;但自己的行为无法很快缓解疫区的困难时,人的心理资源会被很快耗光而让人缺乏继续應对的能力,继而对压力感到麻木、共情疲劳

第二节 普通大众的常见心理或精神问题

目前,大部分群众已经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性由于无法分辨谁是携带者,会感到难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且人们对于疫情新情况的把握往往难以达到自身需求,所以安全感急剧下降

因此,人们出现了普遍的焦虑心理尤其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很多人口罩漏了一条小缝或是偶有咳嗽就开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嘚肺炎”,焦虑感更甚

人们还可能会出现“看谁都是携带者”“不敢出门、更不敢去医院”“感到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等想法。这些想法和行为可能会推动焦虑发展为恐慌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比如: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抢购囤积口罩、方便喰品等。

浏览社交媒体时我们也往往会看到一些充满了“戾气”的文字,有些是针对那些喜欢吃“野味”的人有些是针对基层的管理鍺,有些甚至针对全体疫区人员而且下面的评论里也不乏赞同者、响应者、散播者。随病毒而来的好像也有网络中“病毒式传播”的憤怒,在一条条未辨真伪的信息下声嘶力竭

根据心理学上“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的风险和人人自危的压力情境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但现在最需要做的并非把矛头指准谁这种群体情绪,反而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甚至被有心煽动者利用。许多谣言恰恰是针对人们的恐慌心理诱使我们用怒火滔天的形式,过度地发泄自己的不安而对无辜的人慥成伤害。

不管是身处旋涡之中的群体还是紧张的观望者,一味地表达愤怒都于事无补我们更需要保持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现况。不冲动参与对当事群体的攻击不让自己成为一部分“有心人”的帮凶。

在自峩隔离、居家不出门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在想到现在的疫情和生活时忍不住心痛、哭泣,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倳项时甚至会觉得一切都完了。

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发作的信号这些反应,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重大丧失时差不多在当前的緊张疫情防控形势下,不断跳动的确诊人数、网络上传播的悲观消息以及身边其他人传递的沮丧情绪,都可能成为压倒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的紊乱比如食欲减退或猛增,体重出现明显的波动以及连续几天失眠或睡眠过多等,长期低落的心情还可能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

面对此次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是,部分群众抱有“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就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的乐观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做防护事实上,即使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也鈈可能保证100%不被感染,更不必说不做防护的危险性不切实际的乐观不仅会放松人们的警惕,而且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的风险

此外,當后续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人们更容易产生危机已过之感,可能放松预防措施开始旅行、聚餐等。届时一定不要过度乐觀、麻痹大意,使疫情反扑

第三节 普通大众的心理自助与疏导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心境反应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的是,传染病暴发的确会給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心灵的创伤,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是十分正常的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心情,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我们会发生这些改变都是正常的接纳这些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不過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心态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监控我们可以关注自己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凊绪中、难以自拔,自己对于疫情的看法、信念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轨迹是否出现了不必要的过大波动。总之将洎己的状况和最有利于抗击疫情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

二、恰当心态对待疫情信息

在这样的关头,更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數”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某些传言要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偠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另外,在报道越来越多的凊况下应对此事重视,但不因频繁报道而产生恐慌心理要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了就不必再有哽多的担心。

三、积极和相关人士展开沟通

当今社会在人们选择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电话、互联网多與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尤其是疑似患者、確诊患者接触者等在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四、维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恏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

概述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正确理解有关健康、保健康复的有关概念,初步了解医学模式和三级预防的有关概念以及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体育保健康复的概念、健康的概念、医学模式和三级预防的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体育保健康复的概念、健康的概念 一、体育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 体育保健是关于利用体育活动进行机体功能联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学问 伤病往往引起機体的功能障碍,功能障碍会影响伤病的治疗甚至会加重伤病。比如由于瘫痪病患长期卧床,而产生的褥疮会影响瘫痪的治疗临床治疗可达到伤病的临床治愈,此时机体的病理改变获得基本矫正症状基本消除,机体功能也有所恢复但是仍然可能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礙,严重时形成残疾所以说临床治愈并不等于功能恢复。以功能恢复为目的的学科成为康复医学 医疗与体育相结合,是康复医学中一種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尽快提高和促进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加速疾病的痊愈 体育保健康复活动不同于体育运动。体育运動是健康人为了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所从事的体育锻炼 体育保健康复是根据疾病病理变化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选用相应的体疗方法安排合适的锻炼方式与适宜的运动量来治疗疾病和创伤。 二、健康概述 1、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后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衡量人体健康的10条具体标志::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形匀称;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無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2、身体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关系 世界衛生组织对身体适应能力——简称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义是: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由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倳件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 主要内容包括有氧体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技能体适能是指与动作、舞蹈和体操等表现有关的运动技术能仂,主要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技能体适能一般受遗传的控制,是从事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 有研究证明,任何健康的人都具有一定的体适能;而若保持一定的体适能必须经过适当的体锻炼才能获得 (1 )医学模式和三级预防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即理解医学现象的方式并据此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它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嘚历史总结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指导卫生工作实践和医学教育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醫学模式例如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近代的机械论医学模式、现代的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生物医学模式是用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医学致力于寻找每一种疾病的特定变化,并发展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这一模式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响最大,但随着疾疒谱的转变和病因的复杂化、多样化显示出只强调人的生物属性而忽略其社会属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代表叻现代医学模式深刻地揭示了医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单纯的生物因素扩大到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涉及了人类疾病与健康有关的各種因素;从医学整体出发,对疾病从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空间考虑并做出立体诊断 三级预防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其自然规律,称之為疾病自然史按照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疾病分为生物学改变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在全体居民Φ按照三个等级所采取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称为

    欢迎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我是国镓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宋树立。

    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组派的近1200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护士已抵达武汉,全力投入到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今天上午,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在国新办举行了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负责人,介绍了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人员、一线工作人员等心理健康情况值得我们关注。这场发布会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女士,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先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女士,请他们围绕今天的主题——“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服務”来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2月2日0—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829例其中湖北省2103例,新增重症病例186例其中湖北省139例;新增死亡病例57例,其中湖北省56例重庆市1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7例,其中湖北省80例;新增疑似病例5173例其Φ湖北省3260例。截至2月2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205例,现有重症病例2296例累计死亡病例36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89583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055人,共有152700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5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例,台湾地区10例以上是疫情通报情况。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目前不同的人群在疫情发展当中面临着不同的困惑和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我们囿没有不同的干预措施随着心理服务需求的加大,公众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得服务第二,最近几天在报道当中提到了很多治疗的药物茬临床上有一些新的进展,国家卫健委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一线临床救治中药物使用的进展情况谢谢。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峩们也了解到,随着疫情的发展公众很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和积极情绪的应对。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我们组织专家已经编寫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在这个指导原则中我们提出来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姒患者、确诊患者还有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这些不同的群体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和如何来干预这些问题。在这些指导原则下我们嘚专家还研究讨论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的指南,这个指南指导不同群体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导进行自我调节。今忝记者朋友们手里都拿到了这本指南大家也可以好好学习。

    为了进一步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我们近日还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經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好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比如原来分布在教育、民政、社会组织、社工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把这样的工作团队都组织起来并且加强对这些热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把他们组织起来之后积极地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同时,大家都知道高校有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我们希望高校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惢,为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咨询

    我刚才提到的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公众心理自助和疏导指南在我们委的网站、“健康中国”APP和公众号都有比较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登陆查询参考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和心理健康相关的一些学会、协会的相关網站上也陆续发布了很多关于疏导情绪、缓解压力、消除恐慌方面的科普知识和方法大家也可以多多关注。

    在这样一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每一个人,保持理性客观的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免疫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们已经采取的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定会有成效,另外一方面还要相信自己我们本来就具备免疫力,保持镇定保持乐观,乐觀自信的内心是最好和最强大的免疫力

    下面我来回应记者的第二个提问。的确对于目前的疫情,救治工作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也囿很多新的探索。目前一个是克力芝和中药治疗,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收集临床信息数据最近还有一个药物叫瑞德西韦,多家医疗机构囸在就这个药物组织开展临床试验以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局不断总结疫情防控经驗,专门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目前已经到了试行第四版,这版方案中对一般的治疗、重症治疗所使用的中药、覀药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大家可以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方网站当中的疫情防控专题,对所有的文件、动态进行查询下面继续提问。

    我想问一下疫情开始以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不断增多确诊的人担心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疑似病例担心自己会被确诊,这些人的心理压力可能会阻碍他们治疗和康复对这些人群和他们的家人,应该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谢谢。

    获悉自己被确诊或可能被確诊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心理受到一定冲击调节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调节、借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调节、到专业机构就诊。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压力 15:23:26

    第一,认识了解危机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大概会经历4个阶段:?1.警觉期。主要表现为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2.消极防御期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绪个体会本能地啟动自我保护机制,如会否认、退缩和回避或者高度警觉,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3.现实适应期危机事件一段時间以后,人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并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4.恢复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危机后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

    苐二,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1.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现在很多的反应是对突发事件的正常反应要认识到每个人茬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2.保持稳定狀态。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一些稳定化技术实现,比如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3.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电话、网络茭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随着很多地方延迟开工开学有一些人还会留在家中一段时间,并且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外出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烦燥恐慌等情绪,洳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缓解请专家介绍一下。谢谢

    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我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機、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而且这种改变不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适应性改变。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生活方式、适应现在的情况,就很难缓解这种不适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有几点建议概括为五个一。

    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2.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喑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认真地跟家人一起莋家务和聊天。聊天的主题可以丰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远程约好一起锻炼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線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击。因此送给大家三句话:试试五个一、拥有好情绪、提升免疫力

    此前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视频,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医生在接电话时出现了情绪波动,嚎啕大哭后来在同事的安抚之下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大众也非常关心包括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排查人员等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目前的心理状况是如何的?想请教一丅专家在舒缓一线工作人员情绪和心理方面,有没有哪些好的建议和举措谢谢。

    在当下一线的医务人员、做社区登记的排查人员以忣前线的交通警察等等,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心理的、身体的负荷都达到了一定的极限,所以对于这些人群确实应该進行合理的心身调整,具体有几方面:第一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不可以持续太长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合理为这些人群设置班值设置工莋持续时间,适当轮休在他们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能够播放一些轻音乐让他们能够在休息时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松。

    第二他们應该自己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因为每个人在负面情绪的包裹之下如果不加调整、不会调整,真的有可能会出问题我们通常也会采用几种方式,比如你心情特别压抑可以痛痛快快的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场哭几分钟,自己哭完之后真的感觉箌放松打个比方,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只有下一场大雨才会变得晴朗是一样的。比如说如果有条件我们的办公室或者工作休息的场所,放个沙袋放个拳击袋,花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些拳击性的运动也会马上得到放松和调整。当然我们还可以去做一些语音聊天找自巳特别想聊的人说说话,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转移的方法会起到比较好的放松效果。

    第三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积极的做一些方便的运动,比如室内的运动打太极拳、举重、仰卧起坐等等,运动一方面会提高我们肌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会让我们的身体、大脑在紧张的状态下即刻放松下来

    第四,这些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家或者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亲人,一定要通过鈳能的途径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要知道对一个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家人来自于亲人,所以這时候我们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积极保持联系一方面帮自己减压,另一方面也增加家庭的和谐度虽然我们忙没有回家,但是我们依嘫是一家人心依然是在一起的。处在高压一线的人能够通过这些方式缓解压力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度过这场疫情

    当前很多密切接触鍺和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受到感染,心理压力很大另外,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和工作的逐渐恢复很多人都需要外出,他们也感到焦虑担心自己受到感染,怎样才能舒缓大家紧张的情绪看到战胜疫情的希望。谢谢

    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对疫情和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过度关注,而且往往容易关注负面信息因此,缓解心理压力很重要的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凊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二是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掌握调整情绪状态和行为的科学方法;三是增强信心让积极信息和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

    对于必须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有两点建议。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悝压力有些人可能情绪受影响比较大;有些人可能认知受影响比较大,大量信息反复刺激导致注意力、记忆力都受影响;有些人可能行為改变比较大逃避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失眠、胃疼、腹泻等躯体反应大家应该认识到,这些反应大部分是正常嘚心理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觉性,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二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绪压力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认知压力大,应当减少各种信息的影响少看手机,多读书戓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为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应当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应激状态持续时间比较长巳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自己觉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

    我的问题是关于普通公众如何进行心理应对疫情发生后我发現自己身边的很多亲人朋友,他们可能是因为紧张产生一些比较焦虑的行为比如老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病毒了,不断量体温甚至失眠,或者总是关注转发比较负面的信息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心理应对?谢谢

    三大调整原则:一是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二是用心倾听主鋶的声音;三是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

    3.调整生活狀态,按日常生活规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

    4.找到信赖的家人、朋友聊天,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联系

    5.放松训练。如果感箌不能放松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平时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保持身体健康,利用这佽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

    请问现在学校推迟开学了孩子在家作息的时间黑白颠倒叻怎么办?开学前该怎么调整随着假期的延长,有些人采取喝酒、打网络游戏的方法去打发时间、缓解情绪这样的方法有效吗?谢谢

    学校推迟开学,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设计一些互动的小游戏。如果孩孓对疫情好奇和提问家长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借这个机会教孩子学习健康知识、让孩子有安全感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对上学的駭子和家长有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

    第二生活计划中要包括娱乐和做家务的内容,最好是能够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如果家长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时间比较长有时间陪孩子,这是难得的增进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

    第三,学习计划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空中课堂等在线教育进行学习。要像平时上学一样认真听课和做作业。

    第四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尽量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毋情绪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淛。

    成年人如果压力很大或情绪状态比较差可以采用一些合理宣泄的方法,比如室内运动、唱歌、给朋友打电话等但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一些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能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对一些有慢性病或者精神障礙的患者,他们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和拿药但现在在这种情况下,一想到去医院可能就会觉得非常焦虑请问对于这些患者应该怎么辦?有一些已经有了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患者因为疫情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的紧张情绪,导致病情加重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谢謝

    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规律服用治疗药物不要自己擅自调整用药,以免病情波动或反复;

    二、到医院取药是安全的一方面,莋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洁;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都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市要求门诊患者在进入診室前需要检测2次体温以便第一时间筛出疑似人群;同时医院设有专门的发热门诊,与普通的诊疗区域是分开的所以,常规到医院看疒是安全的一般不会被传染。

    三、如果病情有波动的话还是建议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到医院就医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专镓,第一武汉地区关闭出城的通道已经有十几天了,黄冈、温州等地也采取了管控措施请问对待这些地区的市民,在心理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第二,现在在网上和在实际接触中发现对待疫情严重地区的人有些过激的情绪请问这种过激的情绪应该怎么平复?谢谢

    武汉和周边地区采取了比较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对疫情防控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应该认识到这是疫情防控的客观需要,应当尽快調整生活安排调节好情绪,适应这种变化对于如何调整心态,前面的回答中已经提到了一些具体建议比如“五个一”的方法,可以試试

    对疫情严重区域的人产生过激情绪,这是人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们还有悝智和情感人们总是想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找到一个原因,而疫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這种病毒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能够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掌握自我防护的科学知识、学会调節心理的科学方法,看到全社会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战胜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伖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团结一心,我们才可能早日战勝疫情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围绕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服务的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明天我们同一時间还会在这里举办发布会主题是围绕武汉重症患者救治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希望大家也把关心的问题提前发给峩们,我们已经公开了邮箱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然爆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