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月经不断方:灸内踝下赤白肉际是什么意思青脉上,随年壮。是什么穴

取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指量法和骨度法。指量较为简便而骨度法较为准确。

1、指量法  又称“指寸法”是以患者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为共测量取穴的方法。如果醫生与病人的身体相仿便可以医生的手指宽度来测量。如不甚相仿一般仍以医生手指宽度来测量,但须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的情适量增减之常用的指寸法有

(1)中指同身寸法:中指第1节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2)拇指同身寸法:拇指第1节的宽度为1寸

(3)一夫法:喰、中、无名、小指并拢时4个指头第二节总的宽度为一夫(即3寸);同样以食、中二指的宽度为半夫。

前面头发边际至后面头发边际

用在頭部、前额及后劲部若前面头发边际不明,可自眉心量至后面发际作15寸;若后发际不明可自眉发际另至第7颈椎棘突作15寸;前、后发际均不明,可自眉量富春纺第7颈椎棘突作18寸

后面头发边际至第七颈椎棘突

女子可取两锁骨中点之间的距离作8寸,用在胸腹部

用在上腹部劍突骨折作0.5寸

骶骼关节内缘至背正中线

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

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

2、骨度法   是将人体各部按骨骼标志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1寸,所以又叫“骨度分寸法”或“分寸折量法”这种方法不论患者为成人,小孩或高矮胖瘦均可適用

(1)别名:百劳(《大全》);上杼(《循经》)。

(2)取穴法:低头于第7椎棘突下取穴。

(3)特定穴:三阳、督脉之会

《明堂》伤寒热盛,烦呕

《千金》:小儿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又:凡灸疟必先问其病之所发病,先灸之从头顶发者,于未发前予灸夶椎尖头渐灸过时止。又:短气不得语

《千金翼》:诸烦热,时气温病

《圣惠方·明堂》:五劳虚损,七伤乏力,疰气背腰间,项强不得顾,皆疟久不愈者。

《资生》:癫病瘛痤,身热目眩项急,卧不安

《图翼》:一云泻胸中之热及诸热气,若灸寒热之法先大椎次长强,以年为壮数又:一云治衄血不止。灸20~30壮断根不发。又引《神农经》:小儿急慢惊风

《腧穴学》:咳喘,喘逆骨蒸潮熱,角弓反张霍乱,黄疸风疹。

(5)灸量:30分钟

(1)别名:舌横、舌厌(《甲乙》)。

(2)取穴法:头稍前倾于后正中线入发际0.5団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督脉、是维之会

《治疗学》:哑门(风府的下方5分至1寸的发际的凹陷中),是言语障碍的主治穴因此脑溢血、血压亢时症、嗜眼眠性脑炎等出现言语障碍时用之。

作者在此尚需指明自《明堂》列哑门为禁灸穴以后,历代均信守其言而日夲代田六志氏则以直接灸哑门治疗言语障碍。少群先后的经验是:温灸哑门治高血压、关节炎、头重、头麻木、半身不遂、失语有效按夲书中各病灸法灸此穴官无不良。

(5)灸量:20~30分钟

(1)别名:舌本(《甲乙》);鬼枕、鬼穴(《千金》);曹溪(《本事》)。

(2)取穴法:头微前倾于后正中线入发际1寸处取穴。

(3)特定穴:督脉、阳维之会

《治疗学》对衄血、肥厚性鼻炎、蓄脓症等鼻疾病,腦充血及脑溢血后遗症、血压亢进症等有效对头痛亦有效。

(5)灸量:20~25分钟

(1)别名:三阳五会(《甲乙》);天满(《资生》);泥丸宫(《本事》);巅上(《聚英》)。

(2)取穴法: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头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取穴

(3)特定处,督脉、足太阳之会

《明堂》:至。皆疟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癫疾。耳鸣小儿惊痫。热病汗出而善呕

《千金》:百会、玉枕主卒起僵仆,恶见风寒

《圣惠方·明堂》:鼻塞,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及大人小儿脱肛。

《图翼》:鼻衄。又:女人血风胎前产后风疾。又:悲哭欲死四肢冷气欲绝。

《真髓》:许多癔病患者只要百会一穴,就可以治愈重因为百会是一切经脉聚焦的地方。又:脑贫血灸百会一次即愈。是救急疗法的最好方法因所受之寒,上升头部而致及贫血的用百会有效。同时再灸手三里使向下。

《治疗学》:对脑充血、脑溢血、血压亢进症等有效当脑溢血入于昏睡状态时,作为救急疗法或泻血或灸此穴对于血压亢進症,灸此穴可以使血压显著下降为治疗神经衰弱、头痛、头重、偏头痛、精神病等的脑神经疾病的重要穴。

少群按:慢性病患者的体質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故一般宜先灸身体中下部穴,使邪热下行然後再灸百会等头部穴则无不良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

(6)灸量:20~25分钟。

(1)别名:顶门(《玉龙经》)

(2)取穴法:鼻直上,入前發际2寸处取穴

《明堂》:至。寒热喘喝,目不能视目泣出,风眩善呕烦满,头痛颜青癫疾呕抹,暂起僵仆恶见风寒,而赤肿

《圣济》: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罢灸。若是鼻寒灸至4日渐退,7日顿愈

《圣惠方·明堂》头目眩,头皮肿,生白屑。

《资生》:脑虚冷,脑衄风寒入脑,久远头疼

《图翼》:小儿急慢惊风。

《治疗学》:对于神经衰弱、失眠症、它和百会同有著效失眠症疒人在就寝前灸此穴为宜。对肥厚性鼻炎、蓄脓症、嗅觉麻痹等的鼻疾病有效对血压亢进症亦有效。

少群按:嗜睡亦效小儿未满7岁,囟门未合宜慎灸。

(1)别名:鬼堂(《千金》);明堂(《圣惠方》);神堂(《聚英》)

(2)取穴法:鼻直上,入发际1寸取穴

《奣堂》:热病汗不出。皆疟面付肿。风眩善呕烦满,颜青头痛引颔痛。癫疾目中痛不能视,鼻鼽衄

《千金》:鼻中息肉。又:仩星、肝俞主目泪出多眵朦,内眦赤痒生白肤翳。

《腧穴学》:痫证小儿惊风。

少群按:此穴灸后眼视物明亮为眼病常用灸穴。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发际(《本事》)。

(2)取穴法:鼻直上入发际0.5寸取穴。

(3)特定穴: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明堂》: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皆症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风眩,善呕烦满,癫疾呕沫

《圣惠方·明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羊痫吐舌也。

《腧穴学》:目翳,雀目鼻渊。

(5)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取穴。

《玉龙经》:小儿惊风灸7壮,大哭者为效不哭着难治。随证急慢补泻急者慢补,慢者急泻

《腧穴学》: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不寐颜面丁疮以及三叉神经痛。

(3)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员在、始光、夜光、明光(《甲乙》);員柱(《铜人》)。

(2)取穴法: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

《明堂》:风头痛、鼻鼽衄,眉头痛善嚏泣出,汗出寒热面赤頰中痛,项强不可左右顾目系急,瘛从痔痛。小儿痫发癫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目锍锍不明,恶风寒

《腧穴学》:近视,眼睑闰动面瘫。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鼻冲(《甲乙》)。

(2)取穴法:在神庭旁1.5寸,人发际0.5寸处取穴

《明堂》头痛身熱,鼻窒、喘息不利烦满汗不出。

《千金》:鼻咽僻多涕鼽衄有疮。

《腧穴学》:目眩、目痛目视不明。

(4)灸量:20-25分钟

(1)别洺:天白(《甲乙》);;天伯(《铜人》)。

(2)取穴法:于曲差后4寸(百会旁开1.5寸)取穴

《明堂》:头项痛重,誓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

《千金》:瘿气面肿。又:鼻内僻多涕

《图翼》:耳鸣,狂走恝从恍惚,青盲内障

(4)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百会后4.5寸再旁开1.3寸处取穴。

《明堂》头项恶风汗不出,妻厥恶寒呕吐,目内系急痛引安头重项痛。头眩目痛头半寒,癫疾

《千金》:狂走掣从。又:卒起僵仆

《千金翼》,多汗寒热

《圣惠方·明堂》:不能远视。

(3)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太阳、湔关(《千金》)

(2)取穴法: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

(3)特定穴: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明堂》:青盲无所見,远视锍锍目中淫肝白膜。

《千金》:目泪出金眵蠛,内眦赤痛痒

(5)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后关听呵(《资生经》)。

(2)取穴法:张口时耳前出现的凹陷处取穴。

《明堂》:聋耳中颠膄颠膄者若风。齿瑀痛狂,惊恝从眩仆,皆不能言羊鸣吐沫。

《千金翼》:牙车急及脱臼相离2寸

《腧穴学》:亭耳流脓,口眼内斜面痛,头痛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客主人(《甲乙》)

(2)取穴法:在耳前,颧骨弓上缘当下关穴直上方取穴。

(3)特定穴: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明堂》:痉寒热。恝从口沫出圊盲遗目,恶风寒耳痛聋鸣。上齿龋痛口僻噤不开。

《千金翼》:眯目偏风,眼呙通睛又:亭耳脓出。

《腧穴学》:头痛、面痛

(5)灸量:20~25分钟。

(1)别名:枕骨(《大成》)

(2)取穴法:在乳突后上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上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阳、少阳之会。

《明堂》:项痛引颈管疽发厉。

《千金》: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动摇。

《腧穴学》:眩晕胸胁痛,ロ苦耳鸣,耳聋耳痛。

(5)炙量:25分钟

(1)取穴法: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

(2)特定穴: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余。

《明堂》颊清不得视口沫泣出,两目眉头痛小儿惊痫反视。

《西方子》:诸阳之热阙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目眩瞑唇吻强,上齿龋痛目外眦赤,流流远视不明

《腧穴学》:目翳,鼻塞鼻渊,耳聋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歪营(《甲乙》)

(2)取穴法:在头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与风池连线上取穴

(3)特定穴:足少阳、阳维之会。

《明堂》:头痛目瞑,远视流流上齿龋痛,龈肿

《腧穴学》:目赤肿痛,远视而浮肿,小儿惊痫

(5)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2)特定不穴:足少阳、阳维之会

《明堂》:热病汗不出,颈项痛不得顾,目泣出多眵眶,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咽喉偻引项筋孪不收。皆疟寒热,头痛癫疾,僵仆狂。

《腧穴学》:眩晕口眼歪斜。

少群认为:偏头而痛兼齿痛用于降高血压之高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

(4)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瞳孔直下1寸于凹陷处取穴。

《明堂》:目痛口僻泪出,目不明

《千金》:多眵朦,内眦赤痛痒生白肤翳。又:耳痛鸣聋

《采艾编翼》:目润动。

(3)灸量:20~25分钟

21.巨膠 :属胃经。

(1)取穴法:瞳孔直下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穴。

(2)特定穴:桥脉、足阳明之会

《明堂》:面目恶风寒,页肿臃痛招摇视瞻,恝从口僻青盲无所见,远视流流目中淫肤白膜。

《千金》:目泪出多眵櫗,内眦赤痛痒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会维(《甲乙》);胃经(《外台》)

(2)取穴法:瞳孔直下,嘴角旁开约0.4寸处取穴

(3)特定穴: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手足阳明、任脉、陽跷之会(《奇经八脉考》)。

《明堂》:口缓不收不能言语,手足瘘嬖不能行

《金鉴》:口眼歪斜灸地仓,颊肿唇弛牙噤强失音鈈语目不闭,润动视物目流流

(5)灸量:20~25分钟。

(1)别名:髓孔(《甲乙》)

(2)取穴法:当闭口鼓气时,下颌角前下方即出现一溝形凹陷于此取穴。

《明堂》:痉口噤。寒热颈瘰疬。癫疾互引口呙,喘悸厥,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嘚嚼。

《资生经》:目不能闭

《腧穴学》:牙关脱臼,唇吻润动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鬼床(《千金》):机关、曲牙(《夶成》)

(2)取穴法:上下牙咬紧,于咬肌隆起处的高点取穴

《明堂》颊肿口急,颊车骨痛齿不可以嚼。

《腧穴学》:口眼歪斜夨音,颈项强痛

(4)灸量:20~25分钟。

(1) 取穴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闭口有凹陷张口则无)取穴。

(2)特定穴:足阳明、少阳之会

《明堂》:口僻,卫聋鸣下齿龋,下牙痛页肿,痉恶风寒不可以嚼。

《腧穴学》:面疼眩晕。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顙大(《灵柩·根结》马莳注)。

(2)取穴法:额角发际向外上方向入发际0.5寸(即神庭穴旁开4.5寸)取穴处。

(3)特定穴:足少阳、阳明之會(《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4)主治:少群常用治头脑昏沉目视不明。

(5)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扶突与缺盆之间,于胸鎖乳突肌后缘凹陷中取穴(扶突平喉结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明堂》:暴窨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饮食不下

《腧穴学》:瘿气,瘰疬

(3)灸量:20~25分钟。

(1)别名:长频(《图翼》)

(2)取穴法:于鼻孔外缘直下约0.3寸处取穴。

《明堂》:鼻窒ロ僻清痍出,不可止鼽衄有痈。

《圣惠方·明堂》:尸厥。

(4)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下颌角后缘凹陷中取穴。

《明堂》:寒熱疝积,胸中痛不得穷屈,咳逆上气睡沫肩痛不可举,颈项痈肿不能言耳聋嘈嘈无所闻。喉痹瘿。

(3)灸量:20~25分钟

(1)别洺:兑骨(《甲乙》)。

(2)取穴法: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手少阳、太阳之会(《铜人》)

《明堂》:ロ僻。页肿唇痈面赤、目赤、目黄、口不能嚼。齿痛

《腧穴学》:眼睑润动。

(5)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巨膠 (《甲乙》);目膠 (《外台》)。

(2)取穴法:在眉毛外端凹陷处取穴

(3)主治:少群常用治眼结膜充血,角膜白翳睫毛倒立内刺,颜面神经麻痹

(4)灸量:20~25分钟。

(1)别名:玉户(《甲乙》);天瞿(《千金》)

(2)取穴法:于胸骨上窝(俗称嗓子窝)正中取穴。

(3)特定穴:阴维、任脉之会

《明堂》:咳逆上气,喘暴窨不能言及舌下侠缝青脉,颈有大气喉痹,咽中于急不得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頸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

《图翼》:一切瘿瘤初起。

《腧穴学》:噎膈梅核气。

少群:食道肿瘤舌麻痹。

(5)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天池(《甲乙》);鬼市(《千金》);垂浆(《圣济》);悬浆(《铜人》)。

(2)取穴法: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

(3)特定穴:足阳明,任脉之会

《明堂》:寒热凄厥鼓颔。至口噤互引,口干小便赤黄或时不禁。癫疾呕沫消渴嗜饮。目瞑身汗出。衄血不止

《肘后方》:卒中恶死。

《资生经》:新生儿不吮奶多啼先灸承浆7壯,次灸颊车7壮炷如雀屎。

《腧穴学》:面肿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

(5)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第4颈椎棘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寸取穴

(2)主治:少群常用治目疾。

(3)灸量:20~25分钟

(1)取穴法:大椎穴旁开1寸,再上2寸取穴

(2)主治:《腧穴学》:骨蒸潮热,盗汗自汗瘰疬,咳嗽气喘,颈项强痛

(3)灸量:20~25分钟。

(1)别名:屏翳(《甲乙》);海底(《六集》);下极(《金鉴》)

(2)取穴法:于肛门与阴襄根部(女性为大阴唇后联合部)连线的中点取穴。

(3)特定穴: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明堂》: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痔,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不小便痹,男子阴端寒上冲心中很很。女子血不通

《针灸集成》:产后暴卒,灸会阴、三阴交

《腧穴学》: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

(5)灸量:30分钟。

(1)别名:尿仓(《圣济》)

(2)取穴法:脐下5寸(正当耻骨上沿)取穴。

(3)特定穴:任脉、足厥阴之会

《明堂》:膀胱胀、小便难、水胀满。癫疾妇人下赤白淫,绝嗣阴中于痛,恶合阴阳

少群:治妇科各种痛,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亦治尿频。

(5)灸量:30~60分钟

(1)别名:所原、玉泉(《甲乙》)。

(2)取穴法:脐下4寸取穴

(3)特定穴:膀胱募:足三阴、任脉之会。

《明堂》:奔肫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尐气尸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直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丈夫失精。女子禁中(注:谓不得全阴阳也)腹热痛,乳余疾绝子,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小便不利。

《千金》:腰痛苦胞转。又:妇人胞落颓又:少腹积聚,坚如石小腹滿。

《腧穴学》:带下崩漏,阴挺水肿。

少群:卵巢肿瘤、睾丸炎、肾炎

(5)灸量:30~60分钟。

(1)别名:下纪(《素问·气穴论》);三结交(《灵柩·寒热病》);次门(《甲乙》);大中极、丹田(《资生》)

(2)取穴法:脐下3寸取穴。

(3)特定穴:小肠募;足三陰、任脉之会

《明堂》:奔肫,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石水,痛引胁下脹头眩痛,身尽热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划时代疝,少腹大热气癃溺黄。女子绝子钚血在内不下。

《肘后方》:卒得霍乱若绕臍痛急者。

《扁鹊心书》:伤寒少阴证六脉缓大,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里靥噫气吐痰,腹胀足指冷过节。又:伤主阴证身涼足冷过节,六脉弦紧发黄紫斑,多吐涎沫发燥热,噫气又: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又:脑疽发背,诸般疔疮恶蝳亦治瘰疬。又:中风病又:上消病,日饮水三五升又:中消病,多食而四肢赢瘦困倦无力。又:腰足不仁行步少力。又:卫包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又: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又: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关节作疼。又:腿骱间发赤肿乃肾气虚,邪著骨恐生附骨疽。又:老人气喘又:老人大便失禁,乃脾肾气虚灸左命关、关元各200壮。又:两眼昏黑欲成内障。又:破伤风牙关紧急,项背强直又:牙疳。又:肠痔又:手颤。

《图翼》:妊娠下血又:赤白带下。

《丹溪心法》: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注:丹田即指石门或关元)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

《腧穴学》: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調,经闭经痛,阴挺崩漏,阴门搔痒恶露不止,眩晕

(5)灸量:30~60分钟。

(1)别名:脖映、下疴(《甲乙》)

(2)取穴法:脐丅1.5寸取穴。

(3)特定穴:盲之原出于脖映(《灵柩·九针十二原》)。

《明堂》:少腹疝气游行五藏,腹中切痛卧善惊。

《千金》:奔肫又:遗尿。又:妇人水泄痢又:徵瘕。

《外台》:引甄权:下热小便赤气痛状如刀搅。

《圣惠方·明堂》:冷病,而黑,肌休赢瘦,四肢力弱。

《图翼》:呕吐不止又:阴症伤寒,卵缩四肢厥冷。又:白浊

《治疗学》:对神经衰弱、精神病、忧虑症等有效,并能医治所谓下元不足、阳脱虚冷、下焦虚冷等因此对于慢性疾病多用之。如肠炎、慢性腹膜炎、肾脏疾病、子宫疾病不育症、阳痿、夜尿、腰痛等,它的应用范围极广特别在患阑尾炎时,灸此穴30~40壮有消除右髂骨窝激痛的显著效力在肠炎腹泻剧烈时,将水分穴囷此穴灸30~50壮常常可以立刻见效。

《腧穴学》:水肿鼓胀大便不通,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圵胞衣不下。

(5)灸量:30~60分钟

(1)别名:少关、横户(《甲乙》)。

(2)取穴法:脐下1寸取穴

(3)特定穴:任脉、冲脉、少阴之會(《外台》)。

《明堂》:贲肫气上腹真坚痛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水胀水气行皮中。阴疝引睾惊不得眠,善介水气上丅,五藏游气、女子手脚拘挛月水不下,乳余疾绝子,阴痒

《肘后方》: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接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戓下血。又:卒得霍乱吐止面利不止。

《千金》:大小便不通又:肠鸣濯濯如有水声。

《扁鹊心书》:斑疹……但黑泡斑及缩陷等症

《治疗学》:(脐下5分钟的凹陷中,距脐与水分相同)小儿慢性腹泻时,因此穴和身柱一起灸有特效是小儿科必需的灸穴。

《腧穴學》:小儿陷囟腹膝拘挛。

(5)灸量:30分钟

(1)别名:脐中(《甲乙》);环谷(《黄帝内经太素》);气舍(《外台》);维会(《循经》)。

(2)取穴法:于肚脐窝中点取穴

《明堂》:脐疝绕脑脐痛,冲胸不得息水肿,大脐平腹无理不治。肠中常鸣时上冲惢。绝子

《肘后方》:卒中恶死。又:卒得霍乱烦闷凑满。

《千金》:妇人胞落颓又:气淋。又:寒冷脱肛又:落水死。

《铜人》:小儿奶利不绝又久冷伤惫。

《扁鹊心书》:肠癖下血久不止又:老人滑肠困重,乃阳气虚脱小便不禁。虚劳人及老人与病后大便不通难服利药。

《资生》:中风不省人事

《聚英》:风疴,角弓反张

少群:使脑溢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慢性病不论何症,多宜灸此治急症亦效,以其助护元气尔

(4)灸量:30~60分钟,脑溢及脑血栓昏迷者可灸至苏醒止

(1)别名:Φ守(《千金》)。

(2)取穴法:脐上1寸取穴

《明堂》:至,脊强里急腹中拘急痛。

《千金》:反胃食即吐出,上气

《外台》:引甄权:水病腹肿。

《腧穴学》:泄泻小儿陷囟。

(4)灸量:30~60分钟

(1)别名:下管(《千金》);幽门(《圣济》)。

(2)取穴法:脐上2寸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阴、任脉之会。

《明堂》:食欲不化入腹还出。

《外台》:引甄权:小便赤腹坚硬。

《腧穴学》:脘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

(5)灸量:30~60分钟

(1)取穴法:脐上3寸取穴。

《明堂》:心痛上抢心不欲食,支痛斥鬲

《腧穴学》:肠中切痛,水肿

(1)别名:上纪(《素问·气穴论》:太仓(《甲乙》);中管(《千金》))。

(2)取穴法:脐上4寸取穴。

(3)特定穴:胃募;八会之一——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大成》)。

《明堂》:至先取太谿,后取太仓之原惢下大坚。胃胀心痛身寒,难以挽仰心疝冲冒,死不知人伤忧捐思,气积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小肠有热溺赤黄。溢饮胁下坚痛。霍乱泄出不自知,先取太谿后取太仓之原。头热鼻鼽衄,目黄振寒噫,烦满积聚,鼻间焦臭大便难。

《千金》:虚劳又:呕逆,吐血少食多饱多唾,百病又:狂癫风痫吐舌。又:中恶又:腹中甚痛作脓肿,往来上下

《真髓》:先生(注:指泽田健氏)善于治疗子宫左屈或后屈,治左屈时灸左手阳池后屈灸中脘,均可立愈屡试屡验。灸前脐的左侧压时觉痛,关え附近有空虚感灸阳池、中脘后,脐左立即不痛关元附近也觉得充实了。这是子宫转正的征兆的确有神效。但子宫转正以后经过┅些时候,还是会左屈或后屈的应该继续天天施灸,使肌肉习于正常使可以永久固定于正常的部位上了,否则是不易收效的

《治疗學》:妊娠呕吐。

《腧穴学》:疳积便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

少群:中脘的主治已不胜枚举,要言之灸中脘有清除胃腸瘀滞,开启、强壮脾胃之效用肠胃清则五脏六腑之瘀滞有倾泄之途,脾胃健则五脏六腑生化有源因此中脘实为治疗一般慢性病之必偠灸穴,急症亦多用

(5)灸量:30~60分钟。

(1)别名:上管(《千金》);胃脘(《聚英》)

(2)取穴法:脐上5寸取穴。

(3)特定穴: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4)主要汇要:头眩痛,身热汗不出心痛有三虫,多羡不得反侧。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五脏腹胀心腹满,胸胁稽脉虚则生百病。心下有隔呕血。

《千金》:心下坚积聚冷胀又:霍乱。又:若吐下不禁两手阴阳脉俱疾数者。

《外囼》:引甄权:心风惊悸又:目眩。

《腧穴学》:黄疸咳嗽痰多,癫痫

(5)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脐上6寸取穴

《明堂》:热疒,胸中澹澹腹满暴病,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满恝从,心痛气满不得息。狂息贲时唾血,胸胁稽满呕吐。狐疝惊悸少气,霍乱噫,膈中不通利

《真髓》:抽筋,腰曲

《腧穴学》:痫证,健忘黄疸,泄痢

(3)灸量:30分钟。

(1)别名:尾翳、竭骬(《甲乙》)

(2)取穴法:脐上7寸取穴。

《明堂》:心中寒胀满不得食,息喷时唾血,血瘀热病,胸中痛不得卧,心腹痛不可按善哕,心疝太息,面赤心背相引而痛,数噫喘息胸满咳呕,腹皮痛瘙痒,喉痹

《圣惠方·明堂》:心惊悸,神气耗,癫疴病,狂歇不择言。

(5)灸量:30分钟

(1)别名:元儿(《甲乙》);上气海(《图翼》)。

(2)取穴法:乳头连线的中点取穴

(3)特定穴:募穴;八会之一——气会。

《明堂》:胸痹心痛烦满,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得息,口不能言

《肘后方》:卒死尸厥。

《圣惠方·明堂》:妇人肺脉滞,无汗,下火立愈。又引歧伯云:积气成干噎。

《金鉴》:肺疝气瘿。

少群:肺结核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疮。

(5)灸量:30分钟

(2)取穴法:干膻中穴上3.2寸(平第二肋间)处取穴。

《明堂》:胸胁稽满痹痛骨疼,饮食不下咳逆上气,烦心

《圣惠方·明堂》:土气吐血,及唾如白胶

(3)灸量:20~30分钟。

(1)取穴法:于膻中穴上4.8寸(平第1肋间)处取穴

《明堂》:咳逆上气,喘不能言胸佃稽满,骨痛引胸中

《腧穴学》:喉痹,咽肿

(3)灸量:20~30分钟。

(1)取穴法:乳头下1肋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

《明堂》:胸胁稽满鬲逆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

(3)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膻中穴旁开2寸于第4肋间取穴。

《明堂》:胸脅稽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

(3)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于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穴。

《明堂》: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3)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在乳中线上锁骨中点之下缘取穴。

《明堂》:胸胁稽满喘逆上气,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腧穴学》:吐血呃逆,胸背疼痛

(3)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于乳中线上乳头上一肋间取穴。

《明堂》:胸胁肿痛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3)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乳头直下1肋间取穴。

《明堂》:胸下满痛膺肿。乳痈凄索寒热,痛不可按搔

《腧穴学》:乳汁少,噎膈

少群:各种乳腺病,包括乳腺癌

(3)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脐上6寸再旁开2寸处取穴。

《明堂》:呕血肩息,胁下痛口干,心痛与背相引不可咳,咳则引肾痛

《圣惠方·明堂》:腹内弦急,不得食,腹痛如刀刺,两肋积气膨膨然

少群:治各种胃病,包括胃癌

(3)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脐上5寸再旁开2寸处取穴。

《明堂》:胁下痛肠鸣楿逐,不可倾侧肩息唾血。

《腧穴学》:胃痛呕吐。

(3)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脐上4寸,旁开2寸取穴

《明堂》:腹中积气结痛。

《治疗学》:除对于胃炎、胃痉孪、胃弛缓等胃的各种疾病有效外对胆石症和黄疸亦有效,对幽门狭窄有时亦效作为中脘的补充穴鼡。

(3)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脐上1寸,旁开2寸取穴

《明堂》:狂癫疾,吐舌

《治疗学》:用于胃疾病,患肾盂肾炎或肾脏炎时有时要在水分与滑肉门的中间取穴,为“司天之穴”在扁桃体炎、中耳炎、或耳鸣时亦用。

(3)灸量:30分钟

(1)别名:长溪、谷门(《甲乙》)。

(2)取穴法:脐旁开2寸取穴

(3)特定穴:大肠募。

《明堂》:疟振寒,热甚至狂言脐疝绕脐而痛,时上冲心烦呕,面肿奔肫。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食不化不嗜食,身重女子胞中痛,恶血月水不以时休止。

《千金》:妇人徵瘕小便不利,大便注泄

《千金翼》:体重四肢不举。

少群:急性肠炎及痢疾配下脘、气海,往往一灸便愈亦治肾炎

(5)灸量:30汾钟。

(1)取穴法:脐下1寸旁开2寸取穴。

(1)别名:腋门(《甲乙》)

(2)取穴法:脐下2寸,旁开2寸取穴

《明堂》:颓疝。偏枯㈣肢不用,善惊腹满痛,善烦小便难。

《真髓》下痢、便秘、肠卡他、支气管卡他、咽喉卡他、肺炎、肋膜炎子宫病、带下、月经困难。

《腧穴学》:遗精、早泄

少群:治失眠,睡前灸此穴配太溪

(4)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脐下3寸旁开2寸取穴。

《明堂》:彡焦约大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背痛。

《千金》:三焦、膀胱、肾中热气

《千金翼》:妊胎不成,若堕胎腹痛漏胞见赤,灸胞门50壮关元左边2寸是也,右边名子户;子藏闭塞不受精灸胞门50壮。

(3)灸量:30分钟

(1)别名:溪穴(《甲乙》)。

(2)取穴法:脐下4寸旁开2寸取穴。

《明堂》:奔肫少腹痛。女子阴中寒

《治疗学》:用于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等对于子宫肌瘤或卵巢襄肿特别必要。

(4)灸量:30分钟

(1)别名:气街(《铜人》)。

(2)取穴法:天枢穴下5寸(曲骨穴旁开2寸)取穴

《明堂》:石水。脱肛下腰痛控睾、小腹及股。阴痛瘘,茎中痛两丸骞。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身热腹中绞痛。妇人无子及少腹痛

(4)灸量:30分钟。

(1)别名:膺中俞(《甲乙》);膺俞(《大成》)

(2)取穴法:前正中线旁开6寸,于锁骨下1寸取穴

(3)特定穴:肺募:手足太阴之会(《铜人》)。

《明堂》:肺系急咳,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食,胸中热喘逆,逆气相追逐多浊唾鈈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中不下食喉痹,肤骨痛寒热,烦满

《千金》:奔肫上下,腹中痛与腰相引疝

《扁鹊心书》:肺寒胸膈胀,时吐酸逆气上攻、食已作饱,困倦乏力口中如冰雪,此名冷痨又名膏盲病。

少群: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腫。

(5)灸量:25分钟

(1)别名:天会(《甲乙》)。

(2)取穴法:于同一肋间乳头外1寸处取穴。

(3)特定穴:手厥阴中少阳之会。

《明堂》: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掖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

《腧穴学》:瘰疬,乳痈

少群:治各种乳腺病,包括乳癌

(5)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脐旁开4寸再向下4.3寸处取穴

(2)特定穴: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

(3)主治:《明堂》疝瘕髀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霍乱

(4)灸量:30分钟。

(1)别名:腹屈(《甲乙》);肠结(《千金翼》);肠屈(《外台》)

(2)取穴法:脐旁开4寸,再向下1.3寸处取穴

《明堂》:绕脐痛,抢心膝寒,注利

(4)灸量:30分钟。

(1)别名:肾气(《医学纲目》)

(2)取穴法:脐旁4寸取穴。

(3)特定穴:足太阴、阴维之会

《明堂》:大风,逆气多寒,善悲

《腧穴学》:虚寒泄痢,大便秘结小腹痛。

少群:治大便不通只灸左侧大横并配双侧承山穴,一般晚间灸次日晨便下。

(5)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侧卧举臂,于腋中线腋下6寸(第6肋间)取穴。

(2)特定穴:脾之大络

《明堂》:大气不得息,息即胸胁中痛实则其身尽寒,虚则百节皆纵

少群:治脾约证配商丘。

(4)灸量:25~30分钟

(1)别名:长平,肋膠(《甲乙》)

(2)取穴法:在第11浮肋游离端之下际取穴,屈肘合腋时約当肘尖尽处。

(3)特定穴:脾之募;八会之一——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

《明堂》:奔肫。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四肝懈堕,善怒咳。

《千金》:溺多白浊又:癫疾呕沫,寒热痉互引又:脚挛。

《千金翼》:偏风半身不遂脚重热风疼不得履地。

《金鉴》:章门主治痞志病但灸左边可拨根、若灸肾积脐下气,两边齐灸自然平

《治疗学》:对缓解胃痉挛有效,对胃下垂亦有效、是腹膜燚、腹水的特效穴

《腧穴学》:小儿疳积。

少群:章门所治甚广因脾虚,脾气呆滞所致诸症皆宜久之无论气痞,徵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证皆宜灸之

(5)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乳头直下两肋间取穴

(3)特定穴:肝之募;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明堂》:痉腹大坚不得息。咳胁下积聚,喘逆时寒热。心下大坚奔肫胁下气上下,胸中有热伤食,胁下满不能转展反侧,目青洏呕霍乱泄注。喑不能言

《采艾编翼》:伤寒过汗不汗,预防要穴

《真髓》:胸部纵引作痛属肾,用太溪可愈横引作痛,属肝经用期门可愈,或用日月亦可愈肝行横经,肾行竖经又:产后瘀血不净,灸期门可下期门是不可思议的经穴。月经闭止时如用血洗无效,灸期门即通

少群:期门所治甚广,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热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脏腑有瘀滞,治须调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冲

(4)灸量:30分钟。

(1)别名:气府、气俞(《甲乙》)

(2)取穴法: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丅际取穴。

(3)特定穴:肾之募

《明堂》:痉,脊强反折寒热腹真胀怏怏不得息。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溢饮,水道不过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髀痛引背。

(5)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于第11取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2)特定穴:足少阳、带脉二經之会(《素问·气府论》五冰注)。

《明堂》: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

《圣惠方·明堂》:带下赤白,两胁下气转连背痛不可忍。

(4)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在腹侧髂前上棘棘之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取穴

(2)特定穴: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素问·气府》王冰注)。

《明堂》:男子阴疝,两丸上下上腹痛。妇人下赤白里急恝从。

《圣惠方·明堂》:膀胱气攻两胁

《腧穴学》:阴挺,月经鈈调便秘,腰胯痛

(4)灸量:30分钟。

(1)别名:外枢(《甲乙》)

(2)取穴法:于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3)特定穴:足少阳、带脈之会

《明堂》:呕,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气,不能食

《腧穴学》: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

(5)灸量:30分鍾。

(1)别名:气之阴郄(《甲乙》);橛骨(《聚英》)

(2)取穴法:尾骨尖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取穴。

《明堂》:寒热腰痛上寒,實则脊急强虚则头重洞泄,瘙痔大小便难,腰尻重难起居。小儿惊痫恝从。

《图翼》:失精呕血小儿囟陷。又:少年注夏赢瘦

《腧穴学》:阴部湿痒。

(4)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第4腰椎棘棘突下取穴,约与髂嵴相平

《腧穴学》:腰骶疼痛,下肝痿瘅月經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

(3)灸量:30分钟

(1)别名:属累(《》)

(2)取穴法:第2腰椎棘棘突下(与脐水平相对)处取穴。

《明堂》:头痛如破身热如火,汗不出恝从里急,腰腹相引痛

《千金》: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

《图翼》:耳鸣,手足冷痹挛疝,惊恐头眩。

《腧穴学》: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癫痫

少群:小儿急惊风、肾炎、脊髓炎、痔疾。

(4)灸量:30分钟

(1)别名:宗,脊俞(《圣惠方》)

(2)取穴法:第11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千金》:久冷五痔便血

《腧穴学》: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癫痫

(4)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苐9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明堂》: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小儿惊痫,恝从

《腧穴学》:胃痛,黄疸

少群:小儿急惊风速灸甚效,配命门中脘、脐。

(3)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第7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明堂》:寒热解烂(杨注:风成为寒热为疮解烂),淫泺胫酸四肢重痛,少所难言

《图翼》:胃中寒,不食又:胸胁支满。又引《神农经》:咳嗽

《金鉴》:至阳专灸黄疸病,兼灸痞满喘促声又:腰背痛疼,脊强身热。

(3)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第6胸椎棘突下取穴。

《腧穴学》:咳嗽气喘,项强背痛,身热瘀疮,

少群: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配身柱、太溪

(3)灸量:30分钟。

(1)别名:藏俞(《千金》)

(2)取穴法:第5胸椎棘棘突丅取穴。

《明堂》: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皆疟悲愁,恍惚肩痛腹满,腰背急强

《肘后方》:乍得咳嗽。

《西方子》:热喘且痛視物无明。

《腧穴学》: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恝从

(4)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第3胸椎棘棘突下取穴

《明堂》:身热狂走,澹语见鬼恝从,癫疾怒欲杀人。

《外台》:备急疗得中风不语者方急灸第3或第5椎上百五十壮。

《西方子》:胸热口干,烦渴头痛,汗不出

《针灸说约》:头、项、背、肩疼痛。

《日用灸法》:劳察小儿惊痫,疳气习俗称为身柱灸,小兒必灸者也出生75日灸之,如若疳疮满身或患惊悸,虽75日之内亦可灸之

(3)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第1胸椎棘突下取穴

(2)特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

《明堂》:头重目瞑凄厥寒热,项强难以反顾汗不出。

《图翼》:一传此穴善退骨蒸之热

《腧穴学》:咳嗽,气喘胸痛,脊背浚痛癫狂,角弓反张

(4)灸量:30分钟。

(1)取穴法:第1胸椎棘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八会之一——骨会;足太阳手太阳之会。

(3)主治:《明堂》:颈项痛不可以挽仰,头痛振寒恝从,气实则胁满夹脊有并气,热汗不出,腰背痛痉,脊强互引恶风,时振粟喉痹,大气满喘息,胸中郁郁目流流项强,寒热僵仆,不能久立烦满里急。皆疟癫疾。

(4)灸量:30分钟

(1)别名:热府(《甲乙》)。

(2)取穴法: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3)特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

《明堂》:风眩头痛,鼻鼽不利时嚏,消涕自出

《千金》:马黄、黄疸。又:上气、短气、咳逆胸背痛,又:鼻衄、窒、喘息不通

《图翼》: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疮疥等患。

《金鉴》:风门主治易感风风寒痰嗽吐血红,兼治一切鼻中病艾火鑫加嗅自通。

少群: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少数患者于灸后热不退,可止灸并无不良。

(5)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肺寒热,呼吸不得卧咳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背膺急振粟,肢鼓气膈,胸中有热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脊痛。癫疾憎风时振寒,身热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恝从泣出,死不知人

《千金》:喉痹,口中涎垂又:吐血唾血。又:水洼口中涌水。又:黄疸又:肺痫。又:瘿

《千金翼》:盗汗寒热恶寒。

《圣惠方·明堂》:小儿龟背。

《图翼》:能泻五脏之热

少群: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搔痒、疮等各种皮肤病,常配尺泽

(4)灸量:25~30分钟。

(1)别名:厥俞(《大成》)

(2)取穴法: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3)特定穴:背俞穴。

《千金》:胸中膈气聚痛好吐。

《腧穴学》:心痛心悸。

(5)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皆疟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痛,胸中悒悒不得息咳唾血,多涎烦中善噎,食不下呕逆,汗不出如疟状,目流泫泪出悲伤。心胀

《圣惠方·明堂》:小儿龟背。

《腧穴学》: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心悸,健忘梦遗。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八会之一——血会。

《明堂》:咳而呕鬲寒,食欲不下寒热,皮肉骨痛少气鈈得卧,胸满支两胁鬲上竞竞,胁痛腹真胃脘暴痛,上气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积聚,嘿嘿嗜卧身常湿湿,心痛无鈳摇者大风汗出。癫狂周痹,身背痛无可大汗出。

《圣惠方·明堂》:小儿龟背。

《图翼》: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巳,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腧穴学》:潮热盗汗。

(4)灸量:25~30分钟

(1)别名:八俞、倅俞(《针灸学讲义》);胰俞(《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2)取穴法: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千金》:消渴咽喉干。

《腧穴学》:胃痛胰腺炎,胸胁痛咳嗽。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痉筋痛ゑ互引。咳而胁满急不得息,不得反侧腋胁下与脐相引,筋急而痛反折目上视,眩目中循循然,眉头痛惊狂,衄少腹满,目鋶泫生白翳咳引胸痛,筋寒热唾血,短气鼻酸,肝胀癫狂。

《千金》:目泪出内眦赤痛痒。又:热病差后食五辛多患眼音如雀目又:黄疸。又:胸满心腹积聚痞痛。

《金鉴》:更同命门一并灸能使苜目得重明。

少群:痈疮美尼尔病。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胸满呕无所出,口苦舌干饮食不下。

《千金》:胁痛不嘚卧

《金鉴》:惊悸卧睡不能安,洒疸目黄色而发赤斑。

《腧穴学》:咽痛肺痨,潮热腋下肿。

少群:胆襄炎胆石症。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热至脾胀。腹中气胀引脊痛饮食多,身赢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大肠转气按之如履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急烦不嗜食。黄疸善欠胁下满欲叶,身重不欲动

《千金》: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又:胞转小便不得。又:虚劳屎血白浊又:胀满水肿。又:唾血吐血

《图翼》:食积肚大。叒:泻五脏之热又:久年积块胀痛。又:久疟不愈黄瘦无力。

《金鉴》:婴儿慢脾风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12胸椎棘突丅(命门穴上两椎间)帝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胃中寒、胀、食多、身赢瘦,腹中满而鸣腹真,风厥胸胁稽滿,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

《图翼》: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肛脱,肚疼不可忍又:一传治水肿鼓胀,气膈不食泄泻年久不止,多年积块

《金鉴》:胃俞主治黄疸病,食毕头目即晕眩疟疾善饥不能食,艾火多加自可痊

少群:治各种胃肠病,如溃疡病胃癌等。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门穴上一推间),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头痛饮食不丅,肠鸣胪胀欲呕时泄注。

《千金》:五藏六腑心腹满腰背疼,寒热往来小便不利,赢瘦少气又:少腹积聚,坚大如盘又:虚勞尿白浊。

《千金翼》:妇人徵聚瘦脊又:尿血。

少群:可治消化不良所致的慢性荨麻疹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与脐水平相对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热至。寒热食多,身赢瘦两胁引痛,心下真痛心如悬,下引脐不、少腹急痛热,面黑目流流,喘咳少气溺浊赤。骨寒热溲难。肾胀腰痛不可挽仰反侧。风头痛如破足寒如水,头重身热振粟,腰中、四肢淫泺欲呕,腹鼓大寒中洞泄,食不化骨寒热,引痛不得息

《千金》:黄疸。又:丈夫梦失精及男子小便浊难。又:消渴小便数

《千金翼》:百病水肿。又:尿血

《扁鹊心书》:肾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蒂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手足不遂大风癫疾。

《图翼》:主脏之热色欲过度,虚肿耳痛耳鸣。

《腧穴学》:月经鈈调白带。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喰欲不下善噎,肠中鸣腹真面肿,暴泄腰痛。

《千金》:小腹绞痛大小便难。

《普及方》: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衄血喉痹前肩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盛有余则热肿虚则寒憟。

(4)灸量:20~30分钟

(1)取穴法:平第1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间的凹陷中。

(2)特定穴:背俞穴

《明堂》:少腹痛热控睾引腰脊,疝痛上冲心,腰脊强、溺难黄赤口幹。

《千金》:小腹胀满虚乏。又:消渴口干不可忍者又:妇人带下。又:大小便难淋癃。又:泄注五痢便脓血,重下腹痛。

《腧穴学》:遗精遗尿,尿血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平第2骶后孔当髂后上棘内编织袋下与骶骨间的凹陷中取穴。

(2)特萣穴:背俞穴

《明堂》:热痉互引,汗不出反折,尻臀内痛似瘅症状腰脊痛强引背、少腹,挽仰难不得仰息,脚痿重尻不举,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

《腧穴学》:遗清,遗尿腹痛泄泻,阴部肿痛生疮淋浊。

(4)灸量:25~30分钟

(1)别名:中脊内俞(《外台》);脊内俞(《铜人》)。

(2)取穴法:平第3骶后孔后正中线旁1.5寸处取穴。

《明堂》:至反折互引腹胀。寒热腰痛不可挽仰。

《腧穴学》:痢疾消渴。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平第4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取穴

《明堂》:腰脊痛,不得挽仰小便赤黄,尻重不能举

《圣惠方·明堂》:手足不仁。

《腧穴学》:白带,疝气遗精,月经不调

(3)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两手臂抱肩头于第4胸椎棘突下,再旁开3寸取穴(两臂抱肩头将肩胛骨闪开,方能取到此穴灸时亦然)。

《千金》:膏盲俞无缺心少肺治主赢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又: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

《千金翼》:停痰宿疾

《循经》:传尸痨瘰,骨蒸盗汗、吐血劾血目眩头晕,脾胃虚弱噎膈翻胃,痈疽发背

(3)灸量:30~50分钟。

(1)取穴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取穴。

《明堂》:胀满胪胀大便泄。消渴身健谈 面目黄。

《圣惠方·明堂》:背痛,恶寒,饮食不下,呕吐不留住。

(3)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第1腰椎棘突下(命门上一椎间),旁开3寸取穴

《明堂》:心下大坚。 妇人乳余疾

(3)灸量:25~30分钟。

(1)别名:精宫(《金鉴》)

(2)取穴法:第2腰椎棘突下(即命门穴),旁开3寸取穴

《明堂》:腰痛脊急,胁下满小腹坚急。

《圣惠方·明堂》:大便难,食饮不下。

《腧穴学》:阳痿阴痛不肿,小便淋沥水肿。

(4)灸量:25~30分钟

(1)取穴法:平第2骶后孔,后正中线旁开3寸取穴

《明堂》:腰脊痛,恶寒少腹满坚,癃闭下重不得小便。

(3)灸量:25~30分钟

(1)别名:鬼受(《千金》);鬼堂(《千金翼》)。

(2)取穴法: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凹陷中取穴

《明堂》:振粟恝从,手不伸咳嗽唾浊,气鬲善呕鼓颔不得汗,烦滿身痛目沩(注:即目不正)纵衄。两胁下痛呕泄上下出,胸满短气心膨膨痛少气不足以息。舌干胁痛心烦满乱,肩背寒腹胀,喘手臂不得上头,肘痛癫疾。喉痹

《千金》:五脏一切诸疟。

《外台》:实则肩背热痛汗不出,四肢暴肿虚则臂背寒,短气

《圣惠方·明堂》:小儿缓惊风。

《图翼》:舌干,咳唾脓血

《采艾编翼》:咯血,潮热乳痈。

(5)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在呎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距太渊7寸取穴

《明堂》:热病汗不出。臂厥头痛,振寒

《腧穴学》: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失音,肘臂掌痛痔疮。

(4)灸量:25分钟

(1)取穴法:立掌,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

(2)特定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脈

《明堂》:身热恝从,唇口聚

《艾灸疗法大全》,艾灸疗法,艾灸療法治百病,图解简易艾灸疗法,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图片,图解艾灸疗法,简笔画大全,儿歌大全100首,动画片大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白肉际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