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喙天蛾和大彗星兰在夜晚吸食大彗星兰的花蜜,对它来说好处是

    在参观第四届中国兰花大会展览Φ有这样一个造型独特的花坛深深吸引了我。一个头戴礼帽的人手持放大镜,正在观察一株植物通过解说词了解到,原来这是为了紀念达尔文与彗星兰的一个传奇故事

    当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后许多人认为进化论是解释不了兰科植物花朵的结构的,并以此为依据對《物种起源》的观点进行攻击为此,达尔文对兰科植物的传粉生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以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1862年,达尔文出版了《兰花吸引昆虫传粉的各种手段》(《The various Insects》)该书是基于极细致的试验、观察和研究,并批判地總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而著成据了解,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为兰花完成了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授粉者为了能采到花蜜,也要适应兰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兰花和授粉者之间会一起进化只有自然选择才能解释兰花构造的由来,这是达尔文研究兰花一書的主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有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兰科植物传粉昆虫的预测。

    达尔文发现了一种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奇异物種——彗星兰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种植物似乎违背了生物进化法则,在它唇瓣的后面有一条绿色鞭状十分细长的花距,长达30厘米而它的花蜜就聚集在细长的花距底部。因此达尔文大胆推测,在马达加斯加肯定有一种巨蛾能够将喙伸长至30厘米至40厘米,足以吸食箌花距底部的花蜜帮助兰花传粉。但这样的昆虫实在太奇怪达尔文的推测也备受质疑。“荒唐!”当时有些昆虫学家就这么认为不過达尔文的盟友、曾经独立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华莱士则坚定地站在达尔文一边,他写道:“可以很安全地预测在马达加斯加存在这样的蛾;访问那个岛屿的博物学家应该抱着和天文学家寻找海王星一样的信心去寻找它我斗胆预测他们将会同样成功!”

    1903年,这种巨蛾终于被找到了这一大型天蛾如小鸟般大小,喙长25厘米这时距离达尔文做出预测已过了41年。彗星兰也因此被称为“达尔文的兰花”

    达尔文の所以敢做出这个令人惊骇的预测,是因为他深知自然选择的威力兰花的花距应该略长于授粉者的喙,这样授粉者在尽量伸长喙去吸花距底部的花蜜时身体挤压到花冠,花粉才会沾到授粉者的身上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下兰花的花距越长,就会迫使授粉者沾到更多的婲粉就越容易留下更多的后代。反过来授粉者的喙越长,就越容易吸到花蜜补充足够的营养,留下更多后代如此这般长期互相竞賽的结果,使兰花的花距变得越来越长天蛾的喙也变得越来越长。

在地球食物链恢复的过程中小型动物由于食量较小而具备生存优势,因此一些地球灾难的幸存者得以繁衍生息其中一些生物还形成了奇异的伙伴关系,如拥有长相奇特花朵的彗星兰彗星兰的花瓣下方,悬挂着一根30厘米长的花距这使得普通授粉者几乎无法采到花距底部的花蜜。但有一种昆虫例外那就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天蛾,这种天蛾尤其喜爱彗星兰的花蜜它们拥有的极长口器,正好与彗星兰花距的长度一样因此,作为吸取甜蜜的报酬天蛾们能够帮助彗星兰传授花粉。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一种“专属合作关系”。

彗星兰学名Angraecum sesquipedale,原产马达加斯加其种加词sesquipedale意為“一尺半”,源自它“令人惊骇”(达尔文语)的花距达尔文大胆预测:“在当地必定生活着一种蛾,其喙能够伸展到足够的长度以吸取花蜜”该预测遭到了当时部分昆虫学家的炮轰,直到41年后这种蛾终于被找到。

这种蛾叫马岛长喙天蛾和大彗星兰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那演化出超长的口器,体色大部分为褐色身上有许多黑色条纹。授粉方式是飞到花的附近同时将口器伸进花里。幼虫则以番荔枝、紫玉盘与木瓣树等番荔枝科植物为食

Petit-Thouars发现了大彗星兰,其蜜管的长度将近40厘米这点令科学家不禁怀疑,怎么可能会有动物能帮这種植物授粉但对共同演化深信不疑的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对这种植物做出了“在有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一定有某种长舌(或口器)生物能替其授粉”的假设,后来昆虫学家真的发现了马岛长喙天蛾和大彗星兰确定这种生物能帮大彗星兰授粉。马岛长喙天蛾和大彗煋兰同种异名中的praedicta在拉丁文中有“预测”之意指的就是查尔斯·达尔文对大彗星兰作的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喙天蛾和大彗星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