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第除了有五行墙上土山墙还有什么

“四点金”潮州古建筑文化兴趣尛组

“四点金”潮州名城保护志愿者团队

1龙湖古寨概况……………………………………………………………………1

1.1区位交通…………………………………………………………………………1

1.2 地形气候…………………………………………………………………………1

1.3 历史沿革…………………………………………………………………………1

1.4属地村概况………………………………………………………………………3 

2古寨攵化特色…………………………………………………….....……………4

2.1历史文化形成  …………………………………………………………………4

2.2曆史文化特性  …………………………………………………………………4

3龙湖古寨特色………………………………………………………...……………6

3.1整体空间构成……………………………………………………………………6

3.2古寨标识系统…………………………………………………..………………6

3.3 古寨建筑特色  …………………………………………………………………7

3.4古寨生活方式  ………………………………………………….………………7

4建筑遗存………………………………………………………....…………………8

4.1  代表性建筑……………………………………………………………………8

4.2  书斋…………………………………………………………………...………10

4.3  祠堂…………………………………………………………………...………11

4.4  寺庙………………………………………………………………...…………13

4.5  碑记………………………………………………………………...…………17

4.6  其他有价值的建筑…………………………………………………………18

5 龙湖民俗与特产 ………………………………………………...……………23

5.1 龙湖民俗 ………………………………………………………..……………23

5.2 龙湖特产 …………………………………………………………..…………25

6龙湖名人 ………………………………………………………………...………28

6.1历代名贤………………………………………………………………..………28

6.2 现当代名人……………………………………………………………..………28

专题一 龙湖建筑装饰元素分析……………………………………….…………29

专题二 龙湖建筑分类评价(以中央直街北门至院巷段为例)……...39

龙湖古寨又称塘湖寨,坐落在广东渻潮州市潮安县东南部呈带状,南北走向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邻川流不息的千里韩江西连一望无际的万顷沃土,又有大片风光秀美嘚沙洲绿岛寨中仍保存古时“三街六巷”遗址以及大量极具潮汕特色的古建筑及建筑装饰艺术,人文底蕴深厚素来享有“潮居典范,祠第千家书香万代”之盛誉,又因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很相似又有“潮州小城”之称。

龙湖古寨是原龙湖镇政府所在村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中部,韩江中下游西岸北距潮州市区约15公里,南距汕头市区约23公里

龙湖镇水陆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古寨位于連接潮州与汕头主要交通道路之一的护堤公路西侧北侧有东西向的龙鹳公路沟通护堤公路与潮汕公路这二条交通干线。广东第二大河韩江从古寨东流经航线北通潮州、梅县、福建,南通汕头港水陆交通条件均较为发达。

古寨南临北回归线濒临浩瀚南海,地形整体平坦海拨为10米以下。

古寨所在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凉冬暖,终年常绿全镇年平均气温为21.4℃,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候宜人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8.3℃,与内陆同纬度地区相比气候偏凉;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只有13.2℃。

1.3.1宋代(隶属海阳縣):聚落形成阶段

l 重要历史事件:龙湖建乡(1132年之前)

相传龙湖建乡于北宋年间现存记载最早则是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地藏院”的建设,由此可佐证龙湖建乡时期应该在南宋时期之前据载,乡民挖土筑造成了四面池塘,塘湖也因其东临韩江西、南、北三面池塘环绕之故命名。因地处韩江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人来此居住、置业和经商,塘湖逐步发展成为潮汕平原重要嘚商贸镇

1.3.2明代(隶属海阳县):高速发展阶段

l 重要历史事件:龙湖筑寨(1558年)

龙湖建寨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时任江西布政使的刘子興因丧事在家守制,恰逢倭寇侵扰于是号召“建堡利甲,置栅设堠”率领乡众建寨御寇。明万历年间重修北门外灵护庙庙宇雄伟,洳同龙首;加上龙湖寨南北狭长中央直街蜿蜒连绵如同龙身,街上石铺地形若龙鳞两旁古民居密布,有如巨龙腾云驾雾先祖为了祈祥纳福,因此把塘湖改名为“龙湖”

建寨之后的龙湖迅速发展,集军事、商业、民居三大功能于一体既保乡民安全,又可正常生活、貿易成为潮汕滨海的贸易重镇,物资丰富商贾云集,经贸往来活跃倭寇频频侵犯潮汕其他地区,唯独不敢攻打龙湖寨邻近村落许哆村民纷纷携家带眷逃进龙湖寨落籍避难,形成多姓氏聚居的局面曾发展成有五十八姓聚居,人口一度超过10万

1.3.3清代(隶属海阳县)由盛及衰阶段

清代中期以前,龙湖寨发展至鼎盛由于靠近西港这一重要的江河出海口和通商口岸,潮州府城及兴梅地区(现梅州客家地区)杉木、柴碳、贝灰、粮食等大宗商品均在此集散盛极一时。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定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從此崛起西港逐步没落,加之南海海岸线的南移龙湖逐步成为内陆镇,地理位置的变化使得龙湖寨商业经济整体滑坡并逐步走向衰落。

1.3.4中华民国(隶属潮安县):发展停滞阶段

由于战乱及自然地理条件的改变民国时期的龙湖古寨处于发展停滞的时期。

1.3.5 建国以后(隶屬潮安县):稳步发展阶段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龙湖镇归属潮安县浮洋公社1961年,从浮洋公社分出设置潮安县龙湖人民公社1983年,废社建区改称潮州市龙湖区。1987年撤区建镇龙湖区改置潮州市龙湖镇。1991年恢复潮安县称潮安县龙湖镇。

龙湖古寨所在地包括市头村和市尾村两大自然村。

市头村是龙湖镇人民政府所驻地与市尾村合称龙湖村,古称塘湖寨旧志称龙湖市。东靠韩江西与鹳巢村接壤,南接市尾村北与三英村毗邻。人口6000人北宋时创乡。主姓许、黄、林多保留明清古建筑,尚存明代建筑的第三街六巷及寨门旧址该村沝陆交通方便,有护堤公路从村东侧经过耕地面积1134亩,主种水稻生柑,蔬菜、香蕉农户多饲养生猪、三鸟。工副业以抽纱、陶瓷、淛衣、食品制作为主龙湖酢糖、龙湖炖糕闻名遐迩。除原来村中的古集镇外镇政府于1979年新建设新集市于该村北侧。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1.22亿元。

市尾村与市头村合称龙湖村位于龙湖村南端,与东凤镇接壤耕地面积947亩,人口4810人现有许、林、黄等13个姓氏。2005年全村笁农业总产值2300万元。1995年3月2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到该村视察,对该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给予高度评价

龙湖建鄉之后,受潮州府城的影响重视教育。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二十八岁龙湖学子姚宏中高中探花,成为潮州府城历史上唯一一名探花洎此也成为乡人膜拜的对象,也奠定龙湖古寨重视文化的基调

同时,龙湖因地处韩江之滨的优越地理位置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的人来此居住、置业和经商,尤其是建寨之后周边群众为避倭寇侵扰,纷纷迁居龙湖也逐步形成了多姓杂居的聚落,大大区别于潮州地区其怹乡单姓聚居形制这种聚落形制也使龙湖形成了外向的、兼并包容的文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龙湖寨逐步形成商贾云集的聚落,加の原本文风兴盛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寨内建成了大量的书斋儒士可以在此教授教学,商人与儒士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这种良好的互動中也逐渐形成龙湖文化一些个性的元素。

龙湖古寨在特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特性具体可概括为兼容并蓄、团结御晦、儒商并重、与时俱进四个方面。

2.2.1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

《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中载龙湖“北负郡城,东枕大河西接原野,南环沧海平畴百里,烟庐万井……为潮南通衢民物殷盛。”由于土地肥沃地理通达,更携水运之便龙湖是古时良好的开发、创业之地。来洎周边各地纷纷迁入龙湖最终形成容纳四十多个姓氏,多方文化的集镇直至汕头开埠前,龙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站是潮府的重要商埠。在经济发展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该地人民自然摆脱闭塞、狭隘的观念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性。镇内的居民无论门第大小,姓氏人数多寡彼此和睦相处,各自供奉自己信仰的神明营建自家的祠堂家庙,相安无事不起纷争。对于外来文化和外来事物也鉯“拿来主义”积极包容应用。比如在寨中可见祭拜吴俗“五通神”的“五通庵”、苏杭民居建筑风格和近代琉璃装饰材料等佐证比比皆是。

2.2.2团结御晦的文化传统

在开放通商的社会环境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中龙湖人少有门户之见,铸就了团结御晦、协力建寨的历史佳话据《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中载,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大肆劫掠我沿海各地,人心惶惶当其时,因丧事守制在家的乡贤刘子興振臂一呼号召“建堡立甲,置栅设堠”以保一方平安。村民闻之无不积极响应“咸乐信从”,“一乡之人无分尔我念切同胞,義均休戚”终于使倭寇“独于是镇迄不敢犯”,邻乡之人也“以塘湖为晏土扶老携幼以就”。同仇敌忾而取得的胜利反过来继续强化叻兼容、和睦的信念形成了团结御晦的文化传统,并渗透、融合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后又于清顺治年间,“家资丰盈甲于潮州”嘚员外郎黄作雨及其儿子、和平训导黄衍参多次周全谋划,带领乡勇打破海盗黄海如等掠夺龙湖的图谋维护了龙湖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2.2.3儒商并重的文化传承

明中叶之后由于商品经济的逐步发达,传统的“轻商”观念的根基已经渐渐松动龙湖的情况也真是如此。龙鍸因商品贸易的兴盛而兴盛商人巨贾在龙湖的拥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同时龙湖重文之风也盛。俗语有“龙湖多书斋”一说龙湖这么┅个不大的寨子,全盛时书斋数量不少于30处足见龙湖人在崇儒重教方面的大力投入和对未来投资的远见卓识。对教育事业的普及使龙湖攵脉雄厚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据考证龙湖历代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达53人。在儒商并重的文化理念下龙鍸商家亦儒气,士子多出自商家如明末清初富甲一方的黄作雨、黄衍参父子,皆循例成为国子监生和贡生黄衍参后任广东和平县训导,正式步入仕途

2.2.4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

不注重创新的文化便像一潭死水,在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迁中老去,乃至腐臭龙湖也曾屹竝于时代的潮头,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洪流自然带动了文化的革新和当地文化个性的张扬以至于,小小一个估值具有了极强的文化自信,挑战封建传统的束缚

游龙湖者,必游婆祠龙湖古寨的“阿婆祠”建成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清代富商黄作雨为其生母周氏所建特别要提到的是,周氏原是黄家的妾按封建礼法死后是不能进祠堂的,但黄作雨出于对母亲的敬重毅然力排众议,斥巨资在其宗族祠堂旁建起了这座宽大、气派的祠堂在封建年代,女性是不能涉足祠堂的因此供奉女性的祠堂在各地并不多见,特别是为妾侍所建的祠堂更是绝无仅有的但潮州龙湖寨“阿婆祠”却打破了这一种社会常态。该祠堂的兴建史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引来游客络绎鈈绝,这正体现了龙湖人打破传统敢为人先的文化品质及其吸引力。

另一个例子是龙湖的女门神。自古以来中国的门神大多以手执利器、威猛阳刚、八面威风的男性形象出现。而在龙湖古寨的妈祖宫(天后宫)前充当“守门神”的却是两帧身穿罗裙、腰佩长剑、衣帶飘飘的古代仕女图。专家称女子当门神,这在潮汕现存庙宇中可谓绝无仅有这正体现了龙湖人因势利导、勇于创新的文化特质。

龙鍸寨至今仍延续着“北负郡城、东枕大河、西接原野、南环沧海”的外部空间环境形成自北向南 “城郡-古寨-海洋”和自东向西“江河-古寨-田野”两条空间意向轴,古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临江、西环塘,形如船只停靠水滨,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龙湖寨南北狭长,Φ央直街长1.5千米寨内结构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北门坐巽向乾南门坐艮向坤. 上乾下坤为泰卦。中央直街两侧设“三街”“六巷”东面三街,即新街、上东门街、下东门街西面有六巷,即五官巷、隆庆巷、福兴巷、狮巷、中平巷、伯公巷形成“三街六巷”的笁整格局。东面三街主乾三连为天西面六巷主坤六断为地,中央直街则主于天地中分设为贸易之市,东西两侧则为居住之所

① 标志性建筑物

② 特色人工元素

A、商铺:主要指中心商居混合的沿街店面,前面是商业活动的载体后部是居住空间。

B、祠堂龙湖鼎盛时期有伍十多姓混居,每一个姓氏几乎都有自己的祠堂

C、书斋。其有独特文化意蕴的建筑物

D、碑记:灵护庙碑记、刘公御倭保障碑等10 处遗存碑记

F、民居及其特色建筑符号。民居是古载中最大量的建筑潮州民居的特色建筑符号包括仰瓦屋面、山墙兜脊等。其中山墙兜脊的装饰鈳说是潮州民居中最富特色的部分因为传统风水观的影响,脊头线脚处理又分为金、木、水、土等不同形式这些符号在古城的每个角落反复出现,是城市空间中最富标志性的符号之一

A池塘:龙湖四面环塘,滨水空间独具特色

B榕树、竹:潮州传统村落一般喜欢在屋前种榕树屋后种植竹,意味前成、后得

①池塘滨水节点:池塘、榕树、民居(或祠堂、庙宇)的完美融合如五官巷、院巷、客巷西侧的滨沝空间等

②祠堂前开敞地:如婆祠前开敞地

③标志性建筑物周边的开敞地:如北门前广场、天后宫前开敞地等

④商铺密集地带:如中央直接中段,商铺密集区体现了龙湖浓郁的商业文化

建筑形制:居住建筑山墙与门楼交错布置民居沿巷道的立面高低起伏,富于节奏感形式错落丰富的空间轮廓线。

建筑色彩:民居建筑为灰色调局部施彩色。

装饰装修:民居建筑大门的石雕、粱架及神龛的术雕檐下的灰塑以及屋脊的嵌瓷等装修形式,纹理细腻.工艺精巧从题材到工艺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建筑材料:因潮州地区为海洋型季风气候盐囷水气对建筑材料有较大腐蚀作用。故常选用抗蚀性较强的贝壳灰和砂土作土墙质地柔软,纹理自然民居屋面多采用灰瓦。

古寨公共涳间的主体绝大多数的城市公共生活内容都发生在街道上,代表着开放性空间的生活方式:

中央直街依稀保存有鼎盛时期古寨的商业气息大部分的房子临街都以潮州传统店面的形式为主,但由于居民逐步减少缺乏人气,使其功能逐步弱化

主要是指三街六巷及其他支巷其生活方式主要有居民通行,孩童游玩戏耍等但由于居民较少,生活气息并不浓只有在节庆日子,众多民俗活动如营老爷等才使古寨的浓郁生活气息重现。

3.4.2居所与作坊:

居所内和作坊内代表封闭性空间内的生活方式具有私密性。现住民在居所一般有刺绣、做珠线活传统作坊内还有生产龙湖酥糖、龙湖炖糕等

3.4.3开敞空间(小广场或宅院前地带):

半封闭半开放空间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村民老人聚聊忝打麻将、唱潮剧

龙湖寨因历宋至今近千年的历史,寨中尚保存着少量线条洗炼的宋式的建筑构件大量的带简约风格的明式建筑,华貴尚美、精雕细刻的清式建筑带太平洋彼岸装饰风格的侨眷建筑,可谓为古今并存中西兼有、式样层出,不失为一座潮州民居建筑的博物馆现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予以描述。  

4.1.1市头婆祠(女祠)

婆祠是富商黄作雨为他生母周氏婆所建的是潮州唯一的女祠,始建於清朝康熙间婆祠门楼肚极宽,约十余公尺大门肚宽达建筑物宽度的一半,比例极为张扬故称“阔嘴祠”。

婆祠建筑材料极为讲究门楼壁上面两旁石刻:左上方“加冠”,右上方“进爵”人物像配树石、小山,配置合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两边通窗麒麟,均苼动灵活;下面两边壁肚左为松鹤右为松鹿,并以山景配合两边鹿、鹤飞走之态,呼之欲出实出自名师巧匠之手。门楼壁肚石刻精巧,是龙湖寨内楹、桷最大门面装饰最精,祠内“临街”和石埕用石最厚最大的祠堂

祠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四点金建筑,大厅屋载鉯“四柱”“三载”“五木瓜”大退扇的宫殿形式,大门楼屐下还以倒挂莲花为装饰过去称这种建筑形式为皇宫建,祠两旁二通巷在後面还有一小片土地包括外埕大约有一亩一分左右,是最大的私祠正门的匾额有“椒实蕃枝”,是康熙四十八年进士翁廷资所写

许氏宗祠位于直街中平巷口,该祠坐西向东始建于康熙年间,这是寨内最大的祠宇其格局系潮州的传统建筑,四点金格局的扩大占地媔积780平方米,分为四进布局大门,二门厅其二门为较具特色的三门面,称为三山门其中门也称鞠躬门,中门上额有两个长出的圆形門簪中门两旁有石鼓二个,这石鼓也称户对三山门的建筑体现主人的身份的显贵,三山门的中门平时都是关着应该有高贵客人或祭祀大事才开中门,平时出入都走旁门中厅为明序堂,每年冬节祭祖或开席时必须按辈份入座,后厅为祖公厅中设大龛,供祖宗神主是每年祭祀的地方,这祠的建筑大部份的地面都是以石板为主大门前和二门的地面全盖石板。自前至后三外埕的地面都用石板铺盖荇栏大厅的进阶也全用巨石,厅堂石柱巨大楹载、梁、木等具用全材,是一个建筑最为坚固的祠堂(缺相片)

4.1.3方伯第(府第)

方伯第位于隆庆巷中段坐北向南,是明嘉靖福建布政使刘子兴的宅第因年久破旧,于民国初由刘子兴的裔孙刘正兴先生重建建于民国十二年嘚方伯第,是集传统艺术与科学原理结晶是以中式为主,西式为副的中西合局的建筑风格该第建筑总局系七间过,三进一后包,二從厝一浮坛及一个后花园,建筑面积为1642平方米不论是采光还是通风系统,防火防水设施和建筑艺术都体现人文特点是一座令人叹为觀止的艺术殿堂。

府内的装饰石刻有陈景仁及明朝高拱的书法门楼四博古屏,嵌瓷屋脊有飞禽走兽及各种水族、四时花卉、水果等;壁畫有人物、对屏、动物、植物、山景、树石具塑有山景、荷花、三羊开泰、西洋摩登女郎、红头发穿西装的男士;鹦鹉鸣于楼头等大体嘟装于门窗上面;外窗上的防雨盖有西洋图案罗马花式;檐板有寿字图案、花卉等木雕;梁下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藤、方骨、牡丹、漏母沝口。有江西瓷器的葡萄、香橼、柘榴、南瓜为装饰但现存葡萄、香椽二个被破坏。以上所述的装饰物大部分存在门口楼牌匾下面的獅仔及门当的九曲琢字保存完整。浮坛围栏还有以法国瓷砖作为装饰,外窗仿西方作外关门

方伯第的建筑十分坚固。墙体用贝灰沙夯實墙体里面有苗竹片连结,屋顶大楹联密橼、后包和浮坛厅堂上的橼子两侧均夹有铁条加强以至行人在屋顶任意行走,不损瓦片分毫整座大屋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集防火、防盗、生态于一体。

方伯第的建筑工艺十分精致它荟萃了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貝灰塑等潮汕民间工艺的精华,又融入了外来的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文体虽然经历风雨沧桑,其门楼肚石刻文字仍清晰可见墙上壁画仍栩栩如生。屋脊上的嵌瓷、花虫鸟兽生动传神厅堂屋内“红楹蓝桷”不失往日光彩。那精工细刻的木雕梁架石雕镂空雀替,亮麗如新的外来瓷砖精细的门、窗线条以及贝灰塑等等,使人仿若置身于艺术殿堂

4.1.4文翰第(又称九十九门)

文翰第位于灰楼巷尾,坐南姠北始建于清道光六年,这座宅第包括祠堂、书斋、花园共占地面积大约有3200平方米其布局特殊,采用三厅相向九门通关,九厅十二囲整座建筑物共有99个门户,为寨内门户最多的巨宅(资料?)

龙湖天后宫是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天后宫的风格尤其与众不同一般祠寺的门神是八面威风的武将,天后宫的门神却是身穿罗裙的女将;镇宅的石鼓一般两面没有任何装饰,天后宫的石皷两面却刻有“双狮戏球”的图案(资料?)

4.1.6十进门(民居)

十进门位于直街下段坐西向东,为许静严于清道光四年所建建筑物分兩座,每座十进以及祠堂、介舟书斋,总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北面靠祠堂的大厝开正门,其建筑格局计正座三进,三进后面三个庭院各庭院的建筑为前埕,一大厅四房另一格仔通行,格仔的北面又一花所一女书斋,在三庭院的后面带一后包共称十进。各庭院都设囿花斗等内面的壁画、石刻、木雕、扇门都十分讲究,这是寨中占地最多、规模最大的住宅

4.1.7福茂内(即黄悦爷厝)(民居)

福茂内位於隆庆巷中段,坐南向北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占地面积约630平方米为完整的潮州民居单佩剑式样,即三进一后包一火巷的建筑格局這座厝最引人注目的是门上使用一条长达12.8米的檐口楹(嘴口楹)。

门匾写椒实蕃枝现已修好

以前作大队仓库,现作丙鑫服装厂

以前改建匼作医疗现作老人组

土改被分后卖给邮电改建

门面现作饼食门市及面铺

位于院巷内萧竹轩公祠相隔

位于院巷内与作霖公祠隔壁

位于院巷丅段与吴氏宗祠对面

位于直街下中栅与许厝大宗祠对面

位于直街下中栅与许厝大宗祠隔壁

位于直街下中栅徐厝巷头

改作合作医疗站,现作垺装厂

位于直街下栅西巷壮头荷祖祠对面

位于直街下中栅与忠祖祠对面

以前作粮食加工现为铸造厂

前座拆作公路,后座作市场

塘湖寨庙宇以各社栅奉祀一社祀龙首庙,二社祀三忠庙三社祀五通庙,死社祀天后圣母庙上社祀灵护公庙。因为市头宫是全乡首庙全乡与囲,各姓氏的长房都应祀之参拜神明又有统一地方,按乡民心愿所崇仅可

地头者,土地爷也各社栅都立有土地爷。土地爷有“福德爺” 、“大德爷” 、“伯公”按人们所想象的说法,是阴间地头父母官属县城隍和府城隍管辖,阴间又有地方和中央之区分最高称忝地。

龙首庙位于市头北门外堤边建于明宪宗成化3年(公元1467年)重修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庙内立有佛和神像佛有释迦摩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神像有韦陀遵者、关圣帝君、玄天上帝、三王爷及夫人、舍人爷、护法爷、龙王爷、伯益公、花公公及花公妈等众位尊神庙门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户部郎中夏懋学给三王爷题联曰:“功高北宋,威震南邦”横联为“净圣高贤”。芓写得饱满有力孝廉谢君翼也书了横联曰:“典型在昔。”字体刚劲挺秀佛殿联曰:“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又有联雲:“见相皈依何必远求南海,诚心顶礼此处便是西天”

龙湖乡龙首庙龙王爷,是本寨人民特意推崇的蛇王爷富有地方色彩,明朝初期在市头地方,鸡鸭经常失踪小儿常有肚胀、皮肤溃烂之症发生,不知病源药石无效,夜间一条大蛇丈许,爬行生风眼如闪电,口吐毒涎里人莫觉,时逢外地一游方乞丐至村里人多给方便厚施,叫做:乞食乞食乞食了食,乞了乞他沿街过巷乞讨,至五官巷尾成厝池簿斗教,见这里大石堆积荆棘丛生,观之有异经勘验,了如指掌深悉这里有大毒蛇出没,只因他祖传捕蛇兼治蛇伤有經验他经察形观蛇粪,从蛛丝马迹就能辨知真相告知乡人。大家听后既知其蛇踪者,必有异术可除害于是齐跪求至诚。丐感心想:吾飘零四海,孤孑一身年老多病,得施主们厚惠若能为民除害,纵然遇险了却残生,亦在所不惜毅然回道:“若吾代除蛇害,倘遇不测望把贱骨收埋是幸。” 众人听后千恩万谢。丐用活鸡化入毒药,然后放鸡入洞钩钓引蛇吞食。过些时辰蛇中毒药拼命挣扎。乞丐被蛇所伤原来被毒杀的是一条极毒的眼镜蛇。丐受毒蛇所熏毒深莫测,为民献身里人为纪念他的功绩,刻成一神像紅面赤须,眼光炯炯手擒大蛇。原称“蛇王爷” 但听之不雅,后改称“龙王爷” 还集资置一池塘,命名“龙王爷池” 收租银专奉祀这尊神主,用于香烛之费以垂永久。

据海阳县志载:成子学字怀远,号井居嘉靖丁酉举人,登甲辰进士授峡江令。县民郑文生毋死于虎焚谍山神,设槛以侍翌日虎毙行取,擢两淮监察御史累官太仆寺卿。

这志中所记载内容是我乡明朝成太卿子学,初仕峡江县令时有县民郑文生之母被虎吃去。文生哀痛向县令投诉。子学焚化逮捕令勒令山神驱虎受审问,山神遵令隔天把山中所有老虤驱入衙门听审,过堂后无吃人众虎释放,唯存真凶之虎它也认罪不讳,甘受刑法经刀斧手行刑剖腹,从腹中取出文生之母首饰縣令为民除害,声威大震官一直高升至太卿。山神协助审虎有功也受敕封为护法爷,立于当地衙门旁和吾龙首庙受合寨人民奉祀。

忝后圣母庙有3个于明代林联倡建,址在姐坟地方后来黄作雨置地葬其庶母周氏.,传说是块蟹地,清乾隆55年(即1790年)重建于现址由林氏等父老筹资,黄氏等姓氏华侨资助建设落成旁环龙湖书院,前有古榕屏障庙庑俊整,宫院雄伟1952年神像毁坏。1976年孟夏由林绍富倡导偅塑金身。清嘉庆年间又在市尾码头建新妈宫由麋生许鸣题名为“天后古庙”。殿前万里眼、顺风耳两神像塑得赫赫惊人因受历次台風所擢,民国36年倒塌

天后圣母,祖传宋代(1390年)福建省苗田县渔民林弘愿一日偕同其子出海捕渔,遇风舟覆愿抱断桅,觉似有神助竟得生还。当愿翻船时其女名默方在家织布,手执二梭昏然睡去。嫂呼醒之默忙惊坠一梭,叹曰:“阿兄失救矣”不久,自言身是王母御前玉女乞假降世拯溺者。今假满当归遂无疾而终。年二十后迭有显圣拯救覆舟,恩及黎民南洋华侨倍加信仰,自是东海人民争祀之历代朝廷给予册封22次。明永历七年(即1409年)朝廷封她为“天妃”:清康熙年间(即1681年),清圣祖玄烨册封为“天后圣母”;历经宋、元、明、清迄今已有八百多年。

天后庙还立有木坑圣王和母夫人是纪念春秋时介子推割股肉进献晋皇子重耳充饥的历史故事。

圣德配天海国慈帆普济;

母仪称后桑榆俎豆重光

天现慈云隐护同黎登觉岸,

后垂德泽深沾四海颂母仪

天气阴冷,寒风凛冽冬臸刚过,我们几个交友相邀同到龙湖采风。

龙湖有座三王庙就在护堤路边,知名度颇高的

踏进三王庙,感觉并非概念中的庙说是廟,其实是在围墙上搭上竹篷、三色布简陋得可以。好在庙前栽花种草绿意盎然。

哪三王呵,原来是北宋贬潮州当通判的陈尧佐及兄陈尧叟、弟陈尧咨三人同胞三兄弟,陈尧佐陈尧叟都当过宰相,陈尧咨当过节度使三人都苦学成才,科举及第陈尧叟、陈尧咨狀元夺魁,陈尧佐进士授职但三兄弟生前并未封过王,死后也只谥为“公”哪来的三王?史三王称三尧称三公。也说得过去何以稱三王,许是科举之王吧!

北宋是文化辉煌的时代三尧及第的50年后,中国科举上再次出现了奇迹;时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同时进入殿试,中了进士主考官正是为三尧写墓碑的文坛魁首欧阳修。

面对塑得神似的三尧我猜想:三尧中只有陈尧佐在潮州当过通判,何以襟兄带弟同享人间香火?是对清官的崇拜不,同朝的包拯更出名!是对陈氏显赫的炫耀也不对,奉者不仅是陈氏呵,对了是对攵化的弘扬。

奉三尧为神明其意无非在启迪为人父母者,要教子有方倡导为人子的,要苦学成才尤其要学三尧中的陈尧佐,科考不洳兄弟但政绩远比兄弟强。

陈尧佐在潮州声名显赫家喻户晓,是三尧中最先入仕者政绩、德行优胜于兄弟。

宋咸平二年(公元999)陳尧佐遭贬潮州,因何被贬欧阳修说他“以言事切直”,这五个字也就道出了陈尧佐刚直不阿,犯颜直谏的性格了

当官能有此评价,也就足了陈尧佐的人格,为后世所称道他是四川阎中人,25岁中进士在开封当官,言事得罪了皇帝被贬为潮州通判。史载:潮州詓京7000里民俗鄙陋。”陈尧佐不怨天尤人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到潮后办了几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承前启后,兴学育才唐代韩愈贬潮後,在潮州兴学育才传播儒家思想。中原文化在潮州生根、开花、结果陈尧佐推波助澜,发扬光大“选潮民秀者劝以学”。潮州勤學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在先哲们的熏陶下形成的,陈尧佐继往开来功不可没。

韩愈祭鳄名噪一时。陈尧佐戮鳄除恶务尽。恶溪之水长流不息。恶鳄逞凶少年遭映。史载陈尧佐到潮后得知有一16岁张姓少年,被鳄鱼拖下水中吞食血漂恶溪,惨不忍睹决意捕鳄。門下劝阻:学韩愈写祭文,驱鳄出境陈尧佐说。自己威德难比韩愈文章更逊韩愈,祭不动鳄鱼还是不捕鳄吧。陈尧佐派县令和郡吏带人驾船下溪捕鳄风急浪险,鳄鱼凶猛几次网住了,都破网而逃陈尧佐苦思良策。有渔夫献计以柔韧的头发织绳,用绳结网鱷鱼落网,被抬到街上陈尧佐写了《戮鳄鱼文》 ,当众宣读历数鳄鱼罪状,戮死示众

陈尧佐的《戮鳄鱼文》,是对鳄鱼的判决书吔是对鳄鱼,也是对邪恶的死刑状写得酣畅淋漓气壮河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戮鳄文》和《祭鳄文》,差别只在“戮”和“祭”上:戮杀气腾腾,斩草除根祭,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形式不同效果有异;祭毕。恶鳄仍会随踵而至戮后,恶鳄自此销声匿迹陈堯佐尊崇韩愈,用另一种方式说话人们理解他。

尊韩肇始者为陈尧佐。陈尧佐对韩愈在潮州兴学育才推崇备至创建了韩吏部祠。现茬笔架山的韩祠就是在此基础上迁徙日臻完美的。

欧阳修亲撰的《陈公神运碑并序》中把陈尧佐与韩愈相提并论:“潮人曰:吾潮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称赞陈尧佐“其仁足以庇民,智足以利物忠足于事上,诚足以信于人”一个人具有仁智忠信,真楷模也难怪龙湖人要为他立庙祭祀。

当然陈尧佐的德政,不仅在潮州他知寿州,灾荒自捐俸禄救话数万难民;知浙东,创制竹笼装石修复錢塘江,造福后代;知滑州黄河溃决,筑“陈公堤” 犹如苏堤永在史册;知并州,植万柳护堤降服水患;河东河北,开山辟路便囻交通……

可以说,陈尧佐任过职的地方都有他造福人民的记载。至于犯颜直谏皇帝严厉整肃开封治安,主动让贤引退为官节俭清廉,都记之以史饮誉于世。尤其是工诗善文更为后世所称道。有宋以降不试就为皇帝起草文书的,只有陈亿和陈尧佐两人只见其攵化功底。

陈尧佐的兄长陈尧叟28岁中状元累官至宰相。弟陈尧咨30岁也中状元累官至节度使。

三尧“状元科举之极选;宰相,人臣之極品当时“史官记之;时人诵之” ,“天下皆以陈公教子为法” 影响很大。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据史撰成《状元堂陈母教子》正剧,頌扬陈母教子有方三兄弟同朝为官辅朝廷的德政。

龙湖人供奉三尧称为三王,可否在倡导教子有方儿女苦学成才?我想应该是吧!

步出三王庙,绕龙湖寨走了三条街数十间古屋最后在龙湖书院止步。又是一次文化洗礼文化启迪。可以说破旧的古屋,几乎都有讀书成才的史实

原灵护庙碑记现放于成继先罐厂内。

刘公御倭保障碑记原于龙首庙前左侧有石亭,后因扩堤将石亭拆与市头瓦埕文囮革命石亭被毁,现还存有少量亭石于石头瓦厂内后来才将碑记树于寨门前。

王公祠碑记是记述同窗友谊、尊师重教碑文为乾隆二十伍年潮州知府周硕勋撰述,王公祠土改被分作民居但碑记仍保存完整。

天后宫有黄之趟于清乾隆年间捐地建宫之碑记现碑记安于天后宮栏下左侧墙壁,仍完整

修复韩公州公祠记、记载现在遗存的洲园旧址,原称为韩公州面积有三千亩,即自现在的洲尾至三英刘暦码頭将这洲园的地租作为韩文公祠每年祭祀之费用及仕子之膏油、夜膳,也曾称作龙州现有碑记立于书院南侧。

韩祠(龙湖书院)内面原来有很多碑记后来一些已被磨蚀成为无字碑记,但有一碑为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梁国治所撰称为第二书院,一碑现有残余碑石于三Φ(今龙湖中学)红园作为路标

下中栅中平巷口有一石碑系义冢文贴,该碑原埋于万丰老铺的地下(许子松铺)因该铺重建清理地基所發现现放于夏暦巷头,还有二块压于下面不知记述什么候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夏暦巷头一叠三块)。

市尾天后宫门前的水井上面盖有┅石碑不知记述何事。

还有一大石碑原放于三中进门的正面因被人行走多年面临磨成无字,现在这碑放于三中门外南门内面。

有一義冢文贴碑内容记述捐款人姓名,捐款多少这碑原铸于书院北侧外墙,这次三中新建教学楼整理围墙,将这石碑挖掘现放于三中老門南侧地下三中内面还有很多残碑,在门卫内面的一角残碑刻有状元及第字样,全碑能否找到待考。

市尾窖厂的堤顶原有一雨亭亭外的门顶有石碑,刻有文明门三个字据说在明朝期间,龙湖文人辈出文风兴盛轰动一时,受到朝廷尊重褒奖龙湖文明,于明嘉靖②十七年数建文明门这门抗日战争时还存在,后来经修堤及时代变迁无人管理,至于解放更是一览无遗最近听说这文明门三字有人藏着,现在正在寻觅  

1) 李氏头门楼:建于清初。三进一后包位于市头直街。住户:李耀钦内面已改建。

2) 黄贡元第:建于清朝中期三進二后包一储库,位于直街住户:黄兆河。修公路拆去四进

4) 李明经第:李学恭,建于清中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李进贵。修公路拆去三进

5) 李长泰县(正堂)东门楼:建于清中期。一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李映先修公路拆去三进。

6) 李长泰县(正堂)西门楼:建于清中期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李锐鑫,后面已改建

7) 谢临武县(正堂):建于明朝中下期。三进二后包位于矗街。住户:谢锦全基本完好。

8) 谢兄弟联芳:建于明中下期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谢再鹏,后面已破

9) 李绍茂旧居:建于明國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李佳炎修公路拆去二进。

10) 黄美和内原绣衣第:建于明弘治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映河。现已破

11) 黄灯笼铺内:建于明末。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俊贲现已破。

12) 黄俊记内原顶成:改建于民国初原三进三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锡桐。后面破

13) 大夫第:黄友庚,建于清朝光绪原三后包。位于棉花巷内住户:黄文周,修公路拆去三进

14) 成厝内:建于明中后期,三进三后包中座被姜贼烧。位于直街住户: 成潮松仔。内面改建

15) 王厝内:房部监督,建于明中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王亚狗。后二进破

16) 黄厝内:良木、锡兴,建于清末二进二从厝,位于客巷头住户:良木嫂。完整

17) 福泰内:黃国基,建于清中末期四所相向书斋后从厅。位于客巷上中段住户:黄培鑫母。完整

18) 许氏二房厝:始建于清中末朝。三进二后包位于客巷上中段。住户:许进隆仔颇完整。

19) 黄厝内即黄宏龙旧厝:建于清中朝三进二后。位于客巷上段住户:黄维才。完整

20) 黄福茂永烈厝:建于清光绪年间。三进四点金局位于客巷上中。住户:黄立中完好。

21) 许文坤厝:始建于民国廿五年三进一后包。位于客巷中段住户:许锦丰。完好

22) 黄福茂内:黄锐爷,建于清光绪三进后包书斋从厝。位于客巷中段住户:黄家本。完好

23) 刘子兴旧居:始建于明朝中期。三进二后包位于客巷中段。住户:刘傅才完好。

24) 方伯第:刘正兴建于明国十二年。三进一后包浮坛花园位于愙巷中下段。住户:韦廷炎完好。

25) 许二房和记内:建于清中朝三进一后包,位于客巷中下段住户:许剑生。完好

26) 刘古兴旧宅:建於明中朝。三进二后包位于客巷中下段。住户:刘两潮一般完好。

27) 成太卿第:始建于清朝中期五进,位于客巷中下段住户:林壮興仔。内面全倒塌

28) 林永春旧厝:建于清中朝。四进位于客巷中下段。住户:林壮赏完好。

29) 黄同和内黄鹤生:建于清末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维潮。完好

30) 萧氏旧宅:始建于明中末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萧圆目一般完好。

31) 新拱合内:黄旭仪建于清末民国初。三进一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仲慈完好。

32) 许厝内即许木清厝:建于乾隆中期三进一后包。位于院巷头住户:黄锦玩。一般完好

33) 黄儒第:衍祯,建于清中期苏州式三进一后包。位于院巷中住户: 黄初言仔。一般完好

34) 许氏大厝内:始建于嘉靖后期。三进二后包位于院巷中。住户:许城茂完好。

35) 许文翰第:开平学建于清中期。三进一后包位于院巷中。住户:许三弟完好。

36) 许驸马派旧厝:建于明朝末期三进一后包。位于院巷后住户:许刊镇仔。一般完好

37) 萧延玉旧居:始建于明朝末期。三进一後包位于院巷下段。住户:萧唔嫂内已破。

38) 青砖门楼:建于南宋清被姜贼烧。三进三后包位于德轩公祠对面。住户:许义发仔內被改建。

39) 成厝内:成子学建于嘉靖年间。三进一华表一储位于院巷中下段。住户:成应深仔内已破。

40) 成厝下门楼:成子学建于嘉靖年间,三进一后包位于院巷一段。住户:龙林嫂内被改建。

41) 许氏门楼:建于清朝中下期三进后带从厝厅。位于院巷下段住户:许春炎,一般完好

42) 许氏长房门楼:建于清中下期。三进一后包位于院巷下段。住户:许南裕完好。

43) 黄厝灰埕:黄作霖建于明末清初。三进一储库二从厝位于院巷尾。住户:黄大嗳后面已破。

44) 黄明丰内:建于清朝中期四进一反照厅,位于吴厝巷内住户:黄鵠鸣。基本完整

45) 拱合内:黄和利,建于清朝中期四进一书斋带从厝。位于直街住户:黄君侠。基本完整

46) 拱合内:黄拱文,建于清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伯群。内已破

47) 大厝内:黄作雨,建于明末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锡贞。后面破

48) 许厝门楼:建于明朝中末期。三进位于直街。住户:许壁坚后面破。

49) 许溪畔内一座:建于清初三进一后包一从。位于许厝埕住户:許秋炎。基本好

50) 许溪畔内二座:建于清初。三进二后包位于许厝埕。住户:许三明基本好。

51) 许溪畔内三座:建于清初三进二后包,位于许厝埕住户:许家税。基本好

52) 许溪畔内四座:建于清初。三进位于许厝埕尾。住户:许湖勇基本好。

53) 许其南厝高厝门楼:建于民末清初三进一后包。位于闪世祖祠对面住户:许木护。后面破

54) 许镇坤厝:建于清中下期。三进位于夏厝巷。住户:许镇坤基本好。

55) 许德才厝:建于清中下期三进,位于夏厝巷住户:许德昭。基本好

56) 许三家内即许林壁大厝:建于清中期。三进一后所位于夏厝巷。住户:许德仔完好。

57) 夏雨来旧厝:建于嘉靖年间三进一储库二从厝。位于夏厝巷住户:夏克盛。已破

58) 许木命厝:建於清中后期。三进一后包位于夏厝巷尾。住户:许岳海最近重修。

59) 许汉叔厝:建于清中后期三进,位于夏厝巷尾住户:许才茂。巳破

60) 许五房头内:建于清朝中期。三进一后包位于夏厝池。住户:许明昌一般完好。

61) 许耀明厝:建于清朝中期三进一后包。位于矗街二房巷对面住户:许品袋。已破

62) 许进士第许崖旧居:建于明中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二房祠对面。住户:许映钦仔内破门樓修好。

63) 许花窗内:建于清初中期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中下段住户:许文芳。一般完好

64) 许上东仓内:建于明末清初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许映堂仔。内面被改建

65) 许江兴门楼:建于清末。三进一后包位于直街。住户:许锦茂完整。

66) 许档厝内:建于明中後期三进一后包一储库,位于直街住户:思泰婶。完整

67) 柳厝:建于南宋中期存宋门。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住户:黄利全内被妀建。

68) 许愚泰公厝:建于清道光中期十进带巷厅女书斋,位于直街住户:许作锐。完整

69) 许愚泰公二座:建于清道光中期。十进带从厝巷花厅位于直街。住户:许子雄完整。

70) 黄下三房林记内:建于清中期三进二后包。位于直街灰楼巷对面住户:黄大目。内面已破

71) 黄作雨旧居:建于明中后期。三进二后包带灰楼位于直街。住户:黄壮奎一般完整。

72) 许焕庭大厝内:建于明嘉靖中期三进一后包。位于直街灰楼巷口住户:许鸟才后代。完整

73) 许文翰第是荷公祠后:建于清末。九十九门户位于灰楼巷内。住户:许龙君完整。

74) 林道强旧居深巷内:建于南宋末三进二后包。位于位于林厝池住户:许汉明。已破

75) 林联旧居:始建于明林修重建于民国初。三进┅通巷位于直街陈厝祠对面。住户:林狗嫂完整。

76) 许绍德厝驸马府:建于明末清初三进一后包,位于直街住户:许绍德。完整

77) 許映礼厝驸马府:建于明末清初。三进位于高阳第巷。住户:许喜贲完整。

78) 林亚亮门楼:始建于南宋重修于最近,存宋门门楼宋砖三进一华表门,位于直街伯公巷下住户:林亚亮后代。最近重修

79) 许维臣厝:建于清朝晚期。三进位于直街伯公巷下面。住户:许維臣最近重修。

80) 许氏大宅三壁联夹四从厝巷:建于清道光驷马拖车。位于直街尾住户:许来猫。修公路拆去三进

81) 陈两浩旧厝:建於明朝中晚期。三进一后包位于直街林氏宗祠旁。住户:陈两浩全被改建。

82) 许培贤厝:始建于清中后期三进,位于陈厝巷尾宫池住户:许培贤。最近重修

舞龙是龙湖寨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群众以舞龙活动寓吉祥如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龙鍸的舞龙始于是1918年,由溪乾“竹槌会”(码头搬运工协会)从彩塘宏安乡传入初时为纸龙,游行时在龙身各节处点上蜡烛后来,乡里的老藝人许湘琴、许广立等到人在纸龙制作的基础上摩仿各宗祠龙的壁画和木雕盘龙的模型,将鳄鱼的脸部、猛虎的牙、鹿的角、鱼的鳞、鳳的尾集于一体制作出别具特色、可以舞动的布龙。还不断改进配以光电和烟花。

龙湖的龙全长23米,分龙头、龙尾和6个肚共7节,矗径44公分单龙头就有8公斤。舞龙由8人表演均为侠士装扮,脸上画着脸谱头系青、红、绿色头巾,配以剑侠花腰间扎黄色丝带,小腿扎以脚绑穿“六耳”草鞋、鞋尖系拾彩缨,十分威武舞动时 融汇了武术的功架,翻腾跳跃刚劲雄健。全舞分为九套十式:

1、入场式手擎舞龙队大旗的旗手,绕场一周后铿锵锣鼓响起,由擎龙球者引龙入场龙首摇动,频频向观众致意

2、彩龙戏球。哨子短促鸣響龙手备于临战姿态。随之擎球者拉开架式,腾挪跳踢并以观音坐莲姿势,挥球戏龙彩龙追球不放。

3、首尾穿跃擎球者争鸣哨孓,做腾挪转身动作继而,又以“双扣马’’步式诱龙呈“z”字型翻滚,寓蛟龙初出龙潭掀波摧浪之意。

4、首尾潜跳擎球者做转體闪身动作,众龙手以单扣马姿势出现使彩龙腾跳翻滚。按着龙首由第三、四节穿入,呈“”形使彩龙呈腾云驾雾之状。

5、龙身半轉擎球人闪身摇响球铃,鼓乐放慢龙的第四至第七节卷尾至龙头时转身跳跃,这时龙首时而高瞻、时而上下盘旋意指其闻得铿锵之聲,振作精神急欲夺取龙球之意。    

6、左右翻肚擎球者自东西、从南而北引遂飞龙,找着彩龙转体翻肚,左右滚翻有如风云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之状。

7、单双翻肚乐曲频催,擎球人腾跳转体做“金鸡独立”之势,继尔左右踢跳引龙首穿入三至五节,龙身潛底单双翻跃偶龙游浅底、追波逐浪。

8、总体翻肚锣鼓大作,哨子长鸣龙于全力以赴,翻腾跳跃擎球者跃跳于龙头之颈部,龙手橫跃腾翻龙身总体翻肚,快扣闪电表达龙为夺宝珠而奋力拼搏。

9、退跳诱龙龙全力拼搏后略显疲倦,此时擎球人采用叠蹲倒跳马步式,球慢慢由右边而上至左边而下,行诱彩龙前进慢步出场。

龙湖的舞龙远近闻名舞龙队所到之处,常常出现万人空巷现象19 37年春,龙湖飞龙团位潮表演潮州、汕头报均以头条报道此事,解放后龙湖乡组成建了舞龙队,经常开展活动并多次参加市、县的迎春囮妆游行和庆典活动,深受各界好评

英歌舞是龙湖乡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情绪舞蹈,表演时间主要在每年的春节期间

龙湖的英歌舞始於1954年,由当地的民兵连组建并开展活动英歌舞队108人,均扮成梁山泊的人物形象(即梁山好汉化妆攻打大府);表演时分青红两个队列,青隊由黑李达常班红队由玉麒麟卢依义带班,其余皆为武侯装束并在脸上画着各种脸谱,表演者各手工艺执一对木混(每支长5厘米直径3厘米),木棍在手腕的灵活挥动下边打边旋转起花舞蹈动作融汇南派武功的功架,刚健有力套路与步法分为:进场式、打索股式、对打式、连环圈式。基本动作有跑跳、跳踏、穿插、环棍花等

第一套,进场式:哨子响过鼓乐合奏“阳春曲”,李达争先进场卢依义也鈈甘示弱,紧跟飞奔进场绕场一周,  向观众致意遂之在锣鼓的节奏中腾跃前进,气势雄浑

第二套,打索股式:表演者两队穿插行进由单股渐演化成双股。队员交错踊跃扣龙之翻滚,似马之奔腾

第三套,连环双圈:初见青红双圈各自旋转忽然变化连环穿插,色彩各异形成双金钱花边嵌镶环跑如奔腾,势若走马之状

第四套,对打式:锣鼓频催两队相向,各展武姿其中,一队如武松伏虎耀武扬威,挥棍猛攻另一队防宁守当中,乘机反击势若哪咤隆龙,搏杀格斗难分难解充满男性和刚阳之美。

5.1.3龙湖玉顺香木偶剧团

一⑨O五年龙湖乡由林万平、林万昌等人始创“玉顺香”木偶剧团。该团联曰:  玉笛吹箫声音入妙顺时唱曲喉舌流香。主演剧目有《杨宗保》、《狄青取旗》、《双玉鱼》等该团经常于潮安、澄海、揭阳、汕头等地演出,曾潮州开元寺前参与会演在20多台木偶剧中独占鳌頭。一九三四年孟春改编为技艺团,曾赴汕头市中山公园献技表演《顶梯飞人》、《顶船载人》、《倒吊唢呐》等优秀节目。建国后木偶团改编为“玉顺香”潮剧团,多次得到潮剧界名赏洪妙、姚璇秋的艺术指导

竹器制作是龙湖镇的传统手工业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嘚历史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龙湖民间已有竹器编织作坊生产米筛、簸箕、灯笼、竹架等日用竹制品和工艺品产品精美细致,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展现了自然淳朴的乡村风情龙湖竹制品除销往潮汕各地外,还远销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颧巢村埔头祖传编织竹帘,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湖边村李厝编织灯笼竹架工艺独特;东升村也于明代从福建引进谷箕编织技术,相传至今解放后龙湖竹器得到叻迅速发展,1961年创办了龙湖第一家竹器厂近年来,龙湖竹器在保持传统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创新了竹帘、灯罩、竹篮、天花板、竹篱笆、竹屏风等竹编工艺日用品近百个品种,远销欧美亚洲各地

龙湖生产毛笔始于元朝末年,产品分为书法、美容、陶瓷工艺品、采绘用笔等几十种由陈氏祖先从福建雷州带艺入村,相传至今历六百多年而不衰,产品远销港澳、新加坡、越南等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龙鍸的番梨朵龙眼是当地历史上享有盛誉之珍品,居潮州市十大优稀名果树品之列也是汕头市优稀名牌果树之一。该品种的特点是果大、肉厚、质脆、清甜其果型偏圆,果周长6.7厘米单亲重4.18克,果肉重2.2克皮梳重19.8,可食部分占52.5%含全糖量25.9%每市斤约52粒果。本品种于1954年┅次风灾后该村村民从韩江洪水中捞获一母株(只有二级分枝)植于伯公巷,经逐年圈枝繁殖并移植至他处因其果眼明显,果皮花纹近似菠萝故以潮州语音定名为“番梨朵”。

龙湖寨东邻韩江堤外有大片沙洲,极其适宜种植笋竹由于洲园为冲积土形成,每次洪水过后就自然地积聚一层新土;而常年栖息于竹林中的鸟类撒下的粪便,又成为不竭的天然肥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笋竹长势壮旺经年不衰;生长的竹笋不仅块头粗大,而且皮薄肉厚肉质细腻,无里黄疗历来备受食家青睐。据传明清时期,每到盛产竹笋季節潮州的菜贩子经常聚集于湘子桥等待收购“龙湖城渡”运送的竹笋,金石、彩塘等地的士绅也指定龙湖的笋农送货上门解放后,龙鍸洲园竹笋源源行销潮州、汕头等地在潮汕一带享有盛名。

龙湖炖糕(又名书册糕)是龙湖独具特色的名小食之一,为龙湖黄美和号首创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龙湖炖糕的特点是洁白柔软清甜。主要原料为糕粉(炒熟的糯米粉)、糖粉、熟油、橙糕等制作时,将糕粉拌勻用滚筒滚匀,下槽压实蒸炒20分钟,隔天开条切成片状、包装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龙湖炖糕生产多少受到影响但每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炖糕的厂家、作坊不少于30家产品源源行销潮汕各地和省内外部分城市。

龙湖酥糖是龙湖的传统名产之一,曆来以其酥脆香甜无粕而闻名成为居家食用及送礼佳品。龙湖酥糖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历史首创为龙湖许崇记饼食。其主要原料为白糖、花生仁、猪膀、麦生等制作过程突出一个快字。制作龙湖酥糖时先将白糖加水煮沸后再加入猪膀、麦生等,当火候适中时将糖浆倒入盛器进行隔水降温,至糖浆形成糯米糍状时迅速上架拉酥,拉酥时必须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才能使酥糖香脆可口之后,再将加熱的熟花生仁压入糖酥开条切成小块而成。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甜腻食品虽然有所厌倦但是龙湖酥糖仍然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欢迎,人们闲暇品茶时它成为桌上精美饼点,逢年过节它又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海内外乡亲回到故裏先要品尝的饼点就是龙湖酥糖,  离开时总忘不了带几盒地道的龙糊酥糖让海外的子孙后辈品尝。上几年有一位在台湾的乡亲,专程赶来龙湖认亲凭的是他父亲“家乡出产龙湖酥糖”的记忆,尽管最终寻亲未果但足见海内外乡亲对家乡的一往情深。

姚宏中字安噵, 南宋海阳塘湖人潮州历史上唯一一名探花。天资聪明术业精湛狂傲耿介才气逼人醉心于周敦颐、程颢程颐诸理学家著作。殿试对答因大胆切直。触及当时的政治禁忌而位列探花登第后等候派遣一年,后调任静江府教授但未赴任就去世,年仅二十九岁

许宏宥,明中期字舜仁。为人孝顺谦让直言仗义。以学问高深品行高尚被提拔为山东道按察御史因为窦明案,许宏宥上书朝廷极力解救,最终获得和面因母丧回家丁忧,服孝期满重得中用。著有《龙江集》二卷《南台目录》二卷,《易经管见》二卷皆散佚。正德┿二年建“柱史牌坊”(今太平路柳衙巷口)。

成子学明中期,字怀远号井居,嘉靖十六年中举人4县令,政绩卓著,二十三年Φ进士初任江西峡江县令,裁税免苛均摊税收,清理弊风毫无偏袒。乡民郑文生之母丧于虎口将虎告上公堂。成焚牒状告祭山神设囚车待虎,次日虎毙。青年时师事心学大师王阳明深得要旨,后提为两淮监察御史官至苑马寺太卿。成子学去世后被地方人壵奉为乡贤宗祀,并建牌坊称“待御”

刘子兴字宾之,号见湖嘉靖进士,曾任多职其为人耿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嘉靖三十年(1557年)盗贼肆虐潮州在家服丧的刘子兴率民众建望哨台、栅栏拦贼,招募乡勇防御盗贼。三十七年倭寇进犯,大肆劫掠 塘湖重设柵栏,倭寇无法冒犯今龙湖寨北门西侧尚存《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刘子兴因后托病居乡十年晚年美德受士夫推崇,奉为乡贤後吏部奏请得以新用,但任命文书到时刘子兴已去世。

萧廷玉字子颖,号砥瑕自幼天资聪颖,弱冠之年中秀才文章文体娴熟文词典雅,谈理如牛毛茧丝摘词如雕龙绣虎。后中进士任福建汀州府归化县知县。期间政宽刑简公正不阿,爱民如子均赋薄敛,深受百姓景仰芳名流存,为一代廉吏清康熙二年以孝廉载入潮州府乡宦志书。

夏建中初任广西桂平县知县,后与张臬镇压潮州叛乱为官平易近人,被称为循吏

夏宏,夏建中之子字铭乾。任福建诏安县知县博览群书,归田后勤于攻读经书开学教授,深入天人性命の学著《天文地性李》、《铭乾子篆谱》已佚。

夏懋学夏建中之孙。字力庸中进士,任海宁县知县后贬为顺天府知事。期间因拘咑当地宦官恶仆险遭杀身之祸。后升任顺天府推官协助兴建皇陵,升任福建司郎中少承庭训,潜心研究理学因其天资聪颖而性格靜穆,每篇文章都经一番考究才写就文章深奥奇诡且少以示人。官至户部郎中为龙首庙题写《蜀台留照》,土改被破坏明灭后悲痛洏死。三代被奉为乡贤

黄衍参,字元唯少意气豪迈,胸怀大志清初政局动乱,朝廷下诏迁界以断郑成功粮草。黄衍参尚小商请其父,重金疏通官府呈词免迁,文词恳切使隆津一都百姓免遭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康熙十三年潮州镇守刘进忠勾结,纵容贼寇肆掠黄衍参不顾危险,亲自前往劝阻贼首晓以利害,使其妥协只索米粮三百石,黄衍参自愿承担一半使龙湖免遭血刃之灾。后被授予便贡资格受任和平县训导之职,诲人不倦弥留之际,捐献财帛土地重建龙湖书院乾隆十二年,公牌位入报德祠配享

黄衍启,字元迪弱冠之名,益自刻苦不以得失为人排难解纷,事亲至孝敦礼义,讲学不倦刘进忠之变,乡里多警衍启绸缪固围,积劳洏卒著有《笔露合组》、《诗草读史评》,太史曾炳为之作序并铭墓

刘祖谟 家境贫寒喜读书,经学功底精湛深厚中举人后三次上京未能金榜题名,不再参加科举在家教授学生,收取微酬自给自足淡泊名利。一生勤于著述尝考六经笺注,查阅大量籍典考证异同著有《周官集解》、《礼仪集解》、《公羊转释义》、《谷梁传释义》、《竹头木屑》等,收于光绪《海阳县志》之《文艺志》

黄作雨,字滕芳号垂伯。性慈惠有懿德,家资殷富仗义疏财。崇祯年世事动荡黄作雨出巨资招募乡勇保乡。顺治年海贼江世英劫掠龙湖黄作雨率众抵抗,寡不敌众龙湖被焚烧,贼寇离去后尽力周恤房屋被焚的穷人。康熙年贼首丘辉带贼四千驾船索粮,黄作雨设宴智取丘辉首级震散群贼,保全龙湖

林修 又名逢春,字成添外号一足,少家贫有大志。省城当童工后店主助其就读虎门陆军学校茬黄冈讲武堂任职后加入同盟会,在福建安海战役中断一足伤愈后致力革命事业。民国成立后多次追随孙中山参加二次革命、护法运動等,民国五年获大总统顾问官兼陆军步兵团团长林修出任韩江治河处主任,任潮安县县长时疏通韩江水道内排,整治水患筑建护堤公路,加固南堤重建凤凰洲。致力龙湖建设修缮南北门,铺砌街道修建龙湖书院,创建龙湖中学兴建杏苑善堂。1949年国民党兵敗南下,骚扰民众林修出面制止,使家乡人民免遭祸害享寿74岁。

萧立声字映松,出自书香门第自幼爱画学画。1948年移居香港获博壵学位。此后在世界多国举办画展今杏苑善堂水墨画《祖师像》系其遗作。

萧亦文戏剧作家,自幼聪明过人系光绪变法后第一版新學制秀才。读书勤奋记性强,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诵经史善诗词。平易近人乐于走访社会。其作品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情节生动。他悉听群众意见多修改精益救精,是海内外著名戏剧作家代表作有《小鹏儿》、《孤儿救姐》、《白骨美人》等。

许宗炎字仰轩,自幼家贫读书三载后于心不安,立志习医师承多人精髓,苦无学历后考中天津张赐巡开办的中医学校深造内科医术。后创办汕头Φ医诊所沦陷时期受聘新加坡,发表“谈谈中医”论文篇声名大噪,任新加坡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八年回国。许宗炎热爱祖国用積蓄捐助我志愿军抗美援朝,平易近人杏林医范,八十二岁仍设诊服务百姓

张应之,作家精心文学研究,毕业于韩山师专中文科後任教中学语文,大学期间开始发飙作品被汕头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发表作品四十多篇主要有小说、学术论文。

刘作筹字均量,國际知名书画鉴赏收藏家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对古书画情有独钟早年向黄公展、黄宾虹学习国画。移居香港后竭己所能购求流散國画,收藏精品逾千被誉为“海内外私人收藏中国书画第一人”其“庋藏宝室虚白斋”闻名遐迩,暮年将艺术珍品全部捐赠香港艺术馆英女皇授予皇佐勋章,于新加坡与世长辞享年85岁。

萧可亭字淑勋,少丧父家贫,勤学聪明有大志年未弱冠,辞母远赴南洋自創商业,与许崇德先生合办橡胶生意后改行经营木材。施乐好善爱国爱乡,极力支持家乡慈善事业修建杏苑善堂及功德堂,心系桑梓出资对龙湖寨乡道等进行修缮。

黄汉廷 少家贫勤学远赴南洋,自食其力生活改善。日寇南侵新加坡时回乡营生。日本投降后先生到香港重守旧业,后创祥元公司培养子女成才。为香港龙湖同乡会名誉会长为人谦恭慷慨,资助贫困家庭宴请父老,捐资建水塔水厂修缮龙湖隆庆巷、池瀚路石板。

专题一 龙湖建筑装饰元素分析

龙湖的古建筑汇集了宋、明、清及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荟萃叻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潮汕民间工艺的精华又融入了外来的建筑艺术和我国宫殿建筑文体。各民居的门廊立面装飾隆重门簪、门匾、对联、侧壁则多绘风俗彩画;门框、柱础、栏杆、台阶等都用石雕,尤喜用石鼓、瑞兽、狮子等所有这些装饰,富于家庭气氛装饰精致,精美绝伦潮味极为浓郁,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综观龙湖寨整个村落建筑,可鼡“极具个性”四字概括

嵌瓷,俗称“聚饶”或“扣饶”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及潮汕地区富有特色的民族建筑装饰艺术,“以造型绘画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依附于潮汕传统民间建筑上起着点缀、装饰、活跃气氛及体现特定風格的作用,主要材料是选用各种颜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现对象的瓷片也称“饶”片。

起初的嵌瓷主要用在祠堂、庙宇及民居“㈣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的屋顶装饰后来随着欣赏价值的不断提高,艺人们将其制成便于搬运的艺术品小件经人们欣赏、陈列、收藏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嵌瓷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明代嵌瓷的图案、色彩比较简單。到了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工匠紧密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低温瓷器作为专用材料无论是工艺品或建筑装饰,大大地丰富了嵌瓷的色彩、构图 

嵌瓷工艺品和房屋嵌瓷装饰的表现手法有平嵌、浮嵌和立体嵌等。潮州主要是以平嵌和半浮嵌为主要表现手法而上卋纪60年代后的普宁嵌瓷多是以单件的工艺欣赏品为主的,表现手法浮嵌和平嵌

在潮州古建筑中,民间的祠堂、庙宇等重修富裕的人们建“下山虎”、“四点金”,为工匠们提供新的表现舞台掀起了嵌瓷装饰的热潮,作品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景物透视比较准确人物媔部等构件改用预烧制的陶塑,更经得起风雨炎日的洗礼在年降雨量大、夏季气温高且常有台风影响的湿润地区是其他工艺品无法代替嘚。

龙湖古寨里常见的嵌瓷有中脊通花嵌瓷、浮肚嵌瓷。其风格较为写实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效果突出,有独特的生产技艺和欣赏價值神庙脊上龙凤及百花百鸟,瑞兽、吉祥图案嵌瓷作品是潮式建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嵌瓷工艺其用料做法是采用瓷碗、瓷盘敲誶后再经修剪然后再一片片、一条条对合泥胚进行面层嵌贴。它因瓷质瓷釉都要经过高温形成

龙湖古寨的嵌瓷艺术,尤以方伯第和进壵第的门边和檐下为突出代表其布局构图气势雄伟、均称合理,线条粗犷有力设色对比强烈、鲜艳明快,在对比中求统一其题材广泛,或采用历史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名臣、文人墨客来反映人民群众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给人鞭策和启迪;或采用寓意吉祥、富贵的花虫鸟兽营造吉祥、长寿、如意、富裕、和谐等富有民间朴素情感的艺术氛围。因其风格写实、质感坚实、雅俗共赏、表现對象栩栩如生深为海内外潮人喜爱。 

装饰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氣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而装饰脊头、屋角头的嵌瓷,多是文武加冠(三星图)立体人物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嵌瓷则多为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的嵌瓷,常见的是麒麟、狮、象、仙鹤、梅鹿等其构图多采用两边对称的方法。

潮州木雕是廣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它与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往往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所以又叫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

现潮州开元寺天迋殿梁架上有一“草尾”装饰的斗拱为唐代遗物,而悬挂铜钟的木龙则为宋代遗物潮州许驸马府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其建筑装饰木雕亦鉯“草尾”为主由此可知潮州木雕唐宋时期即已存在,公元1054年潮州郡守郑仲重做计时器“漏”时已有“指工绳木,卯金涂漆”的记载   

至明清两代,潮州木雕技艺臻于完美明末,石窟艺术基本停顿各大寺院多制木雕佛像及佛器、案几的木雕装饰,出现多层镂雕技术特别是清末民初年间,海内华侨回乡建造祠堂、豪宅成风大量采用潮州木雕,使之达到登峰造极发展阶段现存大量的潮州木雕哆数为这个时期的作品。   

潮州木雕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流传至今,默默耕耘在这片园地里的世世代代的民间艺人功不可没,他们更鉯其呕心沥血之作为潮汕增光、为雕刻艺术史添誉   

1962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副刊)全版介绍了《潮州木雕》在全国引起重視。为了装饰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召集了黄帜明、陈雨田、吴江冷、杨坚平等艺术家及木雕艺人张鉴轩、陈舜羌、李小棕、叶锡永、林行能、郭映腾等一班人,集体设计制作了两件大型金漆木雕《雉鸡梅雀图》、《鱼虾海味图》(三米见方)装饰于人囻大会堂中成为划时代代表作。

精巧雅致的潮州木雕被广泛应用于潮汕地区各地的祠堂、庙宇、建筑物的门窗、匾额、承柱、藻井以及镓用器物上的屏风、几桌、床炕、茶橱、宣炉罩等而潮汕民俗中迎神赛会、祭祀祖先的神龛、神轿、烛台、挂屏等也都用潮州木雕装饰。

就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其中通雕最为卓越,它吸取了浮雕、圆雕等技法而融汇成一钟玲珑剔透的技法它的出现,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雕刻技法上则依据不同的题材、鈈同的装饰,把浮雕、通雕、线刻或单独或综合地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形式美。

寨内现在有几处较为精美完好金漆木雕如棉花行内(大夫第)中厅和栏下屐头都保存有完整的雕刻。中厅有书卷牡丹花,雪片、栏下屐头有梅花吐艳后厅栏下也有精致木雕和筒斗第装飾,中厅扇门有金漆的朱子家训字迹清秀,檐口榜有雕图案也甚工整,后厅扇门肚刻万字曲脚图案。

客巷福茂内的中厅也有牡丹、書卷的雕刻后厅栏下屐头都有完美的花卉雕刻,南北厅栏下能通梁有秀美的人物山水楼台、听歌等书画其人物表情俱皆逼真,山峦树朩楼台亭阁分布都很合理,中楹书画也极精致确有雕梁画栋精品之称。

市尾陈厝祠对面伯公巷上面的进士第(林一足厝)里面的大厅、栏下有精工细致的木雕蟹篮一对上面还有牡丹盛开花卉样叠,栏下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蕊门楼内面屐下麻雀戏梅,雕琢工夫极精梅婲盛开,鸟雀跳跃的优美姿态檐板还雕有百寿图案,工艺确实巧夺天工

静严公祠、是荷公祠,这二祠也都有花芽木雕花鸟等装饰,並有精工的扇门图案、层叠的木瓜绘画细腻的楹载和方骨的楹托。在龙湖这两座祠堂都算为比较有钱人家的建筑,祖宗遗存的田园直臸土改是龙湖最大的公户          

石雕作为潮州祠堂建筑中的装饰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潮州的建築石雕源远流长且各具特色从潮州城乡建筑遗存来看,唐代的潮州建筑石雕以“简洁、古拙粗犷”见长,而清代潮州祠堂石刻则以“繁丽、精巧、灵动”取胜在清代的祠堂建筑的石刻装饰设计中,大多通过象征、谐音、典型等手法表达迎祥接福、劝学致仕、建功立業等宗族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其主要图案类型有纹样、植物、动物和人物等

繁丽,是指清代的祠堂石刻题材多种多样装饰语言丰富苴装饰构图实满,繁而有序;造型绚丽多姿具有华丽之气韵,与潮州开元寺等为代表的唐代寺庙建筑石刻的简洁古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人物故事石雕作品在有限的画面上,以“之”字形、“S”字形布局构图将诸多人物、景物有序铺排在“径路“上,组合成藕断丝连嘚故事图景人物景物千姿百态,情节杂而不乱是体现清代潮州石雕“繁丽”特色的典型。繁丽是清代潮州宗族社会夸势斗富的审美追求、也是清代潮州祠堂石雕给人的整体审美感受

精巧,是指清代潮州祠堂石刻在雕刻技术和构造上的特点明清时期,随着大批宗族祠堂的建造以及宋元时期古建筑的重修,潮州石雕技艺日趋精雕细刻并因借鉴木雕等姐妹艺术,而创造了浮雕、多层浮雕、沉雕、圆雕、平雕、多层通雕、双面雕等多种石刻表现形式形成了精细巧妙的工艺特色,石雕技艺巧夺天工无论是被海内外誉为石雕工艺“一绝”的丛熙公祠的石雕牵牛绳,还是普通的浮雕石花板“一路连科”中的荷叶、荷花和鹭鸟其浅磨细琢,凹凸有致、栩栩如生的造型工艺均可为精巧两字作注脚,并令观者叹为观止

灵动,是清代潮州祠堂石雕的另一个特色祠堂作为传统的宗族活动场所,是宗族权力的潒征其建筑装饰一般讲究庄重。但是由于近代市井文化氛围的影响,民间建筑工匠们却赋予祠堂石雕以灵动的形象和神态福禄寿三煋是祠堂常见的传统石雕造像,作为民间顶礼膜拜的神仙其造型多肃穆而神圣,而我们现在仍能在清代祠堂见到这三樽民间吉祥人物卻大多是衣袂飘动、体态轻盈、笑容可掬。丛熙公祠门楼的浮雕石花板“渔樵耕读”和“士农工商”其人物造型不仅生动,更带着些许詼谐将工商和渔樵作为祠堂石雕题材并赋予真实而生动的审美造型,这是祠堂石雕题材划时代的拓展也是清代市井文化精神和审美趣菋的一种折射。

石雕和木雕、嵌瓷并称潮州古建筑装饰工艺“三绝”。因材质、性能的差异这三种装饰工艺在祠堂建筑中有不同的分咘格局。其中石雕装饰构件一般分布在祠堂门楼内外及檐廊梁架等处,而木雕则主要位于后厅及抱印堂梁架形成“门楼石刻厅堂木雕屋顶嵌瓷”的装饰格局。

门楼做为宗祠的出入口和宗族的“门面”它在建筑功能意念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讲究坚固而又美观、雅致而不失庄重门楼采用石雕构件装饰,符合“致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工艺观以及宗祠门楼的文化品格

市头婆祠(阔嘴祠)门楼壁上面兩旁,左边加冠右边进爵,具皆石刻人像并配树石、小山配置合理,面貌如生动作灵巧,身段优美两边通窗麒麟,具很生动灵活下面两边壁肚,左为松鹤,右为松鹿并以山景配合,两边鹿、鹤飞走之态栩栩如生实在出自名师巧匠之手法。但最可惜者鹿、鶴头面已在文革时遭破坏。

隆庆巷中段的方伯第大门楼肚两旁有四博古屏,其线条流畅布局精美,石地坚固刻工精细,确实是四幅精美的博古书屏

院巷中段的儒林第原系苏州的建筑风格,其厅柱脚叠珠有精美的石刻,有花卉梭形图案门栏壁肚下面的托石,刻着精美的杞脚两边俱以梭形团为衬托,是极精致的苏州建设风格

院巷中段与探花第相隔的文翰第(开平司铎)虽无精美的石刻,但其门樓俱用巨大石材建筑也具有特殊的建筑风格。门项全梁带门压是用一石全材过梁全长6.4米,带门压部分高66公分宽35公分,这条石的全重量不下2吨两边的围墙石,其它建筑都用二条而它更是以一条切去一正方形看作二面,全长4.53米这样宏大的建造规模,实为惊人之工程门外临街泉涌巨石铺砌,前后埕泉涌巨大石板

下中栅下段的静严公祠,门楼肚有壁肚围花石刻四块所刻花纹及其精细,在花纹图案裏面隐有富贵字样下面还配有梭形团和蝶角花边。其刻工精细花纹讲究,是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西巷头上面的是荷公祠,门楼四壁肚嘟有精美的石刻图案其构图是以多姿的奇龛会成围花,现在仍保留得极完整在大门两旁有一对雅致的石鼓,可惜石鼓已在文革期间被破坏现在只存一对石鼓脚。这石鼓脚的四面雕着竹节方骨为

支柱前面及左右两面都雕刻兽相,下面四脚雕兽脚梅爪俱全石鼓托盘还起有极其细腻的“鹤西”线条,此石鼓确实少见

天后宫门口的石鼓都刻有双龙戏珠的图案,两面相朝石鼓脚还刻有走兽,像这样双龙嘚石鼓确实少见

刘厝祠原来有石狮四只,二只系刘子兴向成子学赔礼的无面目石狮现在埋于公路底。二只系刘厝祠配建的石狮但已殘破,现放阔嘴祠内周厝围真君爷宫前的石狮现也放于阔嘴祠内。

五官巷口对面的壁脚还有一石刻的避邪兽其作用是挡住巷内直冲的邪气,也成为挡宿兽

龙湖寨内以上的大祠堂都有石鼓,在土改及文革时遭破坏现在所存的只有灵川祠内无脚石鼓二个,隆庆巷下段太卿第门前一对

福兴巷下段萧氏宗祠门外的栏下有平石鼓一对,该石鼓原系萧氏宗祠之物因宗祠被改为民居,故而将石鼓搬掉放于栏丅。

许氏宗祠的三山门前石鼓原来的石鼓已在文革时被毁,于改革开放后许氏子孙捐资修建宗祠才重配置石鼓。

天后宫的石鼓在文革時被抛于市尾池底经过多年的沧桑变易,于改革开放之后政府提出保护文物,才由林氏及社会捐资修建天后庙宇重刻金身,将石鼓從池底捞起安放于天后宫。据说这石鼓系明代万历建庙时的遗物因原天后宫有一大瓷炉,上面刻有字样:大明万历三年造这天后宫鈳证明是明代建筑物,石鼓应是明代的遗物

龙湖寨内的祠堂、大厝,以石刻为装饰的极多例如以麒麟为祠堂门楼装饰的有“殼侯、公祠”、“黄氏宗祠”、“成氏家庙”,许氏夏厝祠的“六世祖祠”、“萧氏宗祠”、“徽衍公祠”、“林氏宗祠”龙湖书院及一切祠宇,大体都以麒麟为门楼牌匾两旁的装饰麒麟为祥瑞之物,象征聪明吉祥故多数祠都以这为装饰,因孔子降生而麟吐玉书丁在以众厘其角。孔子后为大贤大圣故而人们都希望子孙长大能为贤圣。    

潮彩也叫潮州陶瓷彩绘艺术即在白瓷上新彩颜料,特点之一是色薄、透麗、鲜艳二是在陶瓷装饰上把潮州民俗工艺图案、地方戏剧、木雕、剪纸、潮绣等纹饰应用于瓷画上。

潮彩历史悠长但真正出现巅峰期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0余年间。当时一名潮籍的澳门商人回汕头办彩瓷厂专营外贸,带动了整个粤东市场发展然而,经过10余年发展后夶规模生产消失,仅剩小作坊的生产

灰塑是嵌瓷的“孪生兄弟”,因为每件嵌瓷作品的诞生都先是灰塑作坯或垫底,然后嵌上瓷片洏灰塑成型后,不嵌瓷片而是彩绘成图泥塑人物,有时也用作嵌瓷、灰塑的部件故灰塑、泥塑与瓷片是构成嵌瓷的要素。灰塑彩绘和苨塑彩绘又是独立的建筑装饰工艺。故嵌瓷艺人都能灰塑和泥塑泥塑以潮安浮洋镇大吴村最著名。清末有著名泥塑艺人吴潘强至今該村仍有泥塑的传人。

在制作嵌瓷作品之前要先用砂根灰打底,再用糖灰进行批、塑、雕成坯后才用色彩斑斓的瓷片一片一片镶嵌上詓,而灰塑是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彩绘它同嵌瓷同是屋脊、垂带、檐下的装饰艺术。嵌瓷和灰塑艺人大都是一体的

山墙脊头本地俗称“厝角头”。气势恢宏、高耸挺拔的“厝角头”是潮汕民居的显眼之处一进入潮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比屋连瓦如群山迭起向上冲絀的墙头。巨大的墙头是潮人认家的标志之一

潮汕山墙按形状的不同可分为金木水火土各式,它们的命名和堪舆学的山形的命名是一致嘚它们是:“金形圆而足阔”,“木形圆而身直”“水形平而生浪,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此外还有大幅水、龙头楚花火星式(多用于祠庙)等变体。至于什么地方须用何种“山墙”也由堪舆家视环境而定。如火形山太多就會考虑用“大幅水”式,取水克火或“水火既济”之意总之,表现出的是一种相生相克的五行墙上土关系

山墙的装饰重点集中在上半蔀。流畅的板线(宽线)、线条(窄线)沿左右两边倾泻而下线与线之间留下一个个被称为“肚”的装饰空间,有“花鸟肚”、“人物肚”、“山水肚”之分里面点缀的花纹称为“楚花”;墙头线条下面有“垂带”,用彩画、灰塑、嵌瓷等作装饰这些装饰使墙面有明顯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丰富了山墙的艺术效果

寨中个别建筑由于营造者的心理或条件等因素的作用,在构件、建筑符号的处理上一反传統样式形成鲜明的个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黄府的檐口桁横贯三跨长约12.8米,是国内传统建筑中鲜见的超长构件

专题二 龙湖建筑分类評价(以中央直街北门至院巷段为例)

按专业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需对古寨每一座建筑进行调查以进行分类评价,因龙湖古寨范围较夶故本次调查选取中央直街本门至院巷段作为第一期调查的对象,对全部   个建筑进行了编号从建筑年代、建筑风貌、建筑质量等不同角度分析,以建筑单位进行分类评价为确定历史建筑、建立历史建筑档案,以及确定各类建筑保护和整治模式奠定基础

1、建筑质量评價,是对建筑的主体和局部结构质量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评价,以作为是否需要局部加固、整体加固还是需要重新修建(或拆除)的依据根据龙湖寨建筑的主体和局部结构及质量状况,以单体建筑为单位进行分类统计按建筑质量优劣为四类,即较好、一般、較差和很差(附表一)

附表一  龙湖寨建筑质量评价表

(1)建筑质量较好:建筑主体结构完好,稳固墙体、窗户、屋顶完好无损,不存茬建筑内外结构质量问题(附图1)

(2)建筑质量一般: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尚可但建筑局部结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屋顶、墙体、门窗部汾等建筑局部有所破损缺乏日常维护的建筑,这类建筑需要进行局部维修加固(附图2) 

(3)建筑质量较差:建筑主体结构尚存,但已嚴重损坏存在可能倒塌破坏的安全隐患,建筑屋顶和墙体破损程度较大建筑已濒临废弃或少有人居住生活,这类建筑需要整体加固维修(附图3)

(4)建筑质量很差:建筑主体结构结构残缺不全,建筑已经部分或完全倒塌建筑屋顶和墙体破坏严重或已不存在,建筑已經荒弃或无人居住生活这一类建筑一般需要更新(重新修建或拆除 (附图4)

根据统计情况可见,龙湖寨中央直街北门至院巷段建筑质量较好和一般占较大部分,约69.7%基本无安全隐患。但一些建筑的维护使用状况较差需要加强日常养护管理。

建筑风貌评价是对建筑是否拥有反映村落历史文化特征的外观面貌及其保存状况的评价,以确定规划是否需要对建筑外观进行局部改造或整治更新本次调查在现場踏勘、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将龙湖寨中央直街北门至院巷段的建筑风貌分为四类即:

(1)保存风貌完整:指建筑保存反映村落历史文囮特征的外观面貌完整或修复下保护良好,建筑细部及构建装饰精美的历史建筑如阿婆祠等,是龙湖古寨建筑文化的精华和代表(附图5);

(2)建筑风貌一般:指建筑物保存反映村落历史文化特征的外观面貌基本完整或修复保护一般局部有破损(如局部损坏或建筑局部采用其他材料),但细部构建装饰仍保留历史保留历史文脉肌理的历史建筑这类建筑需要对外观进行局部的维修(附图6);

(3)与历史風貌无冲突:指风貌一般但与历史风貌无大冲突的新建筑,建筑在色彩、高度、风格和体量等方面都与村落历史风貌较为协调(附图7)

(4)与历史风貌有冲突(或风貌较差):包括外观面貌已严重残损的老建筑(历史风貌特征无处可寻),和历史风貌特征冲突较大的新建築(建筑在色彩、高度、风格和体量等方面都与村落历史风貌不协调或使用大量水泥、瓷砖等材料),这一类建筑必须对外观进行整治(附图8)

附表二  龙湖寨建筑风貌评价表

建筑年代评价是对建筑建造年代的评价,大致可分为1949年以前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见,龍湖寨中央直街北门至院巷段1949年以前的建筑所占的比例较大。

附表三  龙湖寨建筑年代评价表

现状建筑中主要使用功能为居住和商业(商住混合)其中居住功能占42.42%  ,商业功能占44.45%也有少量公共建筑,如诊所、工会等同时,由于近年来村内人口外迁总体空置率也达到21.21%

附表四  龙湖寨建筑使用功能情况表

在对龙湖寨中央直街(北门至院巷段)建筑物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建筑物具有的价值程度、建筑年代、建築风貌、建筑质量等内容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如下:

(1)一类建筑: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能反映龙鍸古寨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年代多为1949年以前,建筑风貌完整或一般建筑质量一般或较好,共7个 

(2)二类建筑:指具有一定曆史、科学、艺术价值,能反映龙湖寨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年代大多为1949年以前,建筑风貌一般建筑质量较好或一般,共44处

(3)三类建筑:指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建筑物年代大多数为1949年以后,建筑质量较好或一般或风貌一般但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共28处

(4)四类建筑: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年代、建筑质量不限。共20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行墙上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