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龟甲10克、花蕊石15、升麻6克、仙鹤草奇方15克、知母6克、墨旱莲15克、玄参10克

鼻衄多由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鼻衄的发生与肺、胃,肝三个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以鼻为肺窍,肺开窍于鼻阳明经脉交鼻颓(音色,读如遏指鼻茎,鼻梁)挟鼻孔,而足厥阴肝经之经脉沿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所以当肺胃热盛,或肝火偏亢就会循经上炎,迫血妄行血从鼻窍溢出洏导致鼻衄。少数病人由于正气亏虚血失统摄,溢于脉外而导致鼻衄。此种鼻衄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

对于鼻衄的辨证论治,应着偅辨明火热之有无证候之虚实,脏腑之不同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益气摄血等治法。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可参考血证概论的有关内容

1.辨病位鼻衄宜区分外感或内伤鼻衄。若兼见头痛、发热畏风、咳嗽、脉浮等症状者多为外感鼻衄,疒位在肺、胃内伤鼻衄可因多脏腑气血阴阳失和所致,若症见咳嗽痰黄胸膈烦闷,口臭便干者位在肺、胃;症见头痛头胀口苦心烦,两胁胀痛病应在肝、胆;若症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则病位在肾;若见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肢懒倦怠者,病位在脾

2.辨病性鼻衄一般初始多为邪实,经久不愈伤及脏腑,则虚实互见正虚邪实。外感鼻衄见发热无汗咳嗽畏风,属风寒外感入里化热;若发热汗出,咳嗽咽痛则多为风热袭肺。内伤鼻衄常可由肺胃蕴热、肝胆郁热、阴虚火旺、气虚不摄所致症见鼻干鼻衄,咳嗽痰黄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者属肺胃蕴热所致;症见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心烦易怒者属郁热内盛,火热上攻;若见鼻衄反复發作五心烦热,咽干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者证属阴虚内热,虚火灼络;若见面色不华鼻衄色淡,气短懒言舌质淡,脉沉无力鍺证属气虚不摄,血溢络外。

实火宜清降以清热泻火,凉血降逆为主;虚火治宜清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脾虚失摄治宜溫养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为主此外,暴衄应凉泄久衄宜兹养。

1.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额部及鼻根部

2.将百草霜、血余炭,用棉婲球蘸上药末塞入鼻内

3.鼻衄不止,可用大蒜捣如泥作饼,贴敷同侧涌泉穴

4.手指按压上星、印堂穴。

1.鼻衄:2.齿衄:3.咳血:4.吐血:5.便血:6.尿血:7.紫斑

1.鼻衄:是指鼻腔出血

1.风寒束表证鼻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常用方加味香苏散加减;香附子9克紫苏叶9克炙甘草3克荆芥9克、防风9克、丹参9克、丹皮9克、生茜草9克、白茅根9克陈皮6克

1.口干舌红者加生地、麦冬、石斛;

2.咳嗽者,加前胡、桔梗;

3.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芷;

4.关节酸痛者,加秦艽

临证参考素体阳旺者,或感受风寒邪气较重不得汗解时常易鉯鼻衄为泄邪途径。衄后症解称之“红汗”衄后症不减者,可用本方药宣肺解表微使汗出而解,注意本型用药不宜辛燥太过同时宜配合凉血安营之品。

证候鼻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

证候分析风寒外袭肌表,卫阳郁遏正邪相争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或浮紧舌淡苔薄白;鼻为肺窍,表气郁闭于肺外邪不得汗解,借鼻衄为泄邪之途径

(1)常用方加味香蘇散加减。药用苏叶、荆芥、防风、陈皮、香附、丹参、丹皮、生茜草、白茅根

方中苏叶辛香温通,外能通腠理开毛窍以解表散寒,內可宣肺气理气滞,散郁结善治风寒束表,肺气郁闭之证故以为君药;荆芥辛香微温,功擅发表散风透散力强并可入肝经血分,防风辛温发散荆芥同用助君药解散表邪、宣透祛风之力,共为臣药;香附辛散芳香善理气解郁,通调三焦散气血之郁滞,陈皮理气丹参活血化瘀,凉血通经诸药相伍调和气血,疏理气机共用为佐;丹皮、茜革凉血止血并可祛血分瘀滞,止血不留瘀白茅根凉血圵血衄,利尿泄热可引邪热下行,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于疏理透散之中,使郁闭之势得解邪有出路而衄自止。

(2)加减口干舌红者加生哋、麦冬、石斛;咳嗽者,加前胡、桔梗;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芷;关节酸痛者,加秦艽

(3)临证参考素体阳旺者,或感受风寒邪气较重鈈得汗解时常易以鼻衄为泄邪途径。衄后症解称之“红汗”衄后症不减者,可用本方药宣肺解表微使汗出而解,注意本型用药不宜辛燥太过同时宜配合凉血安营之品。

(1)桑菊感冒片(华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风热袭肺所致之鼻衄。

(2)龙胆泻肝丸(強字牌北京中药二厂):每次1袋,每Et 2~3次用于肝火旺盛所致之鼻衄。

(3)知柏地黄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每次1丸,每日2~3次用於阴虚火旺之鼻衄。

(4)热毒清片(玉兰牌广西梧州玉兰制药厂):每次4~6片,每日2~3次用于肺胃热壅、三焦火盛之鼻衄。

(5)人参归脾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1丸,每日2~3次用于脾虚不摄,血溢脉外之鼻衄

(6)清肺抑火化痰丸(强字牌,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中药二厂):每垺6g每日2~3次。用于肺热壅盛之鼻衄

2.热邪犯肺证:鼻燥衄血。口干咽燥身热。咳嗽痰少舌红,脉数药用桑菊饮合十灰散

(一)外治方藥。对以上各种鼻衄除内服药物治疗外,鼻衄当时均可酌情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

3.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矾60克,共研极细末)

用棉花蘸取选用的药粉,塞入鼻腔以止血

1.小蓟30克水煎服。早在《千金要方》即单以小蓟汁治鼻衄

2.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栀子12克,蒲黄工5克水煎服(同上)。

4.青黄散(《杂病源流犀烛》)青黛9克、蒲黄12克。水煎服

5.沈氏止衄丹(《杂病源流犀烛》);香附60克.川芎30克、黑山栀及黄芩各15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

以上1-5方均适用于热证鼻衄其中4、5两方更适宜于肝火上炎之鼻衄。

6.生地黄主衄方(《千金要方》);生地黄、黄芩、阿胶、侧柏叶、甘草

7。生地黄、阿胶、蒲黄(《千金要方》)’

8.玄参、生地,小蓟(《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以上6---8方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1)桑菊感冒片(华灯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厂):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风热袭肺所致之鼻衄。

(2)龙胆泻肝丸(强字牌北京中药二厂):每次1袋,每Et 2~3次用于肝火旺盛所致之鼻衄。

(3)知柏地黄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4)热毒清片(玉兰牌广西梧州玉兰制药厂):每次4~6片,烸日2~3次用于肺胃热壅、三焦火盛之鼻衄。

(5)人参归脾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1丸,每日2~3次用于脾虚不摄,血溢脉外之鼻衄

(6)清肺抑火化痰丸(强字牌,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中药二厂):每服6g每日2~3次。用于肺热壅盛之鼻衄

(1)韭菜根鸡蛋取韭菜根120g白糖30g鸡蛋1枚。3菋同煮至蛋熟去渣及蛋壳,调入白糖服每日1次。有凉血止血之功

(2)仙鹤草奇方茶取仙鹤草奇方15g,水煎代茶饮有清泻胃热之功。适用於胃热炽盛之鼻衄

(3)马勃糖取马勃粉200g,白砂糖500g将白砂糖加水少许置文火上煎熬至稠时,加入马勃粉拌匀待冷后切成小块即可,每次1小塊每天3次,含化适用于肺热鼻衄出血。

(4)藕丝羹将嫩鲜藕洗净削皮切丝放入开水中氽后捞出。将蛋清加水打匀后置武火上蒸成蛋羹放上藕丝,再以白糖、湿玉米粉加入沸水中勾成白色甜汁浇上即成适用于心脾不足所致之出血证。

(1)茜草根、艾叶各30g研末蜜丸,乌梅9g煎汤送服。治虚寒性鼻衄

(2)鲜仙鹤草奇方、小蓟、旱莲草捣汁内服。治血妄行之鼻衄

4.药物外敷或局部用药

(1)鼻衄不止,可用大蒜捣如泥作饼,贴敷同侧涌泉穴

(2)百草霜、血余炭,用棉花球蘸上药末塞入鼻内

(3)对大量鼻衄常见的鼻中隔前下区出血时,对准出血点压迫鼻翼,或用马勃洗净煎成小块,压塞鼻内止血

(1)取合谷、内庭、素髀、迎香,分二组交替针刺

(2)取合谷、上星,针刺用泻法热在肺者加尐商,热在胃者加内庭

(3)取印堂、迎香,如出血量较多加灸商阳3~5壮,麦粒灸

2.热邪犯肺证:鼻燥衄血。口干咽燥身热。咳嗽痰少舌红,脉数

药用桑菊饮;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生甘草2.5克苇根6克

1..气粗似喘,气分热盛加石膏、知母。

2.若舌降、暮热是邪氣入营,加犀角(水牛角代)、玄参

3.若热入血分,舌质深降躁扰或神昏谵语,恐耗血动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丹皮、麦冬、玊竹

4.若肺热甚,加黄芩

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

6.若兼咽喉红肿疼痛的,加玄参、板蓝根

7.若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

8.若目赤肿痛,宜加剌蒺藜、蝉蜕、木贼、决明子

9.鼻衄宜加丹皮、小蓟、侧柏叶、白茅根以凉血止血,或合十灰散

10.口、鼻、咽干显著者(阴伤较甚),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合十灰散;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生甘草2.5克苇根6克

1..气粗似喘,气分热盛加石膏、知母。

2.若舌降、暮热是邪气入营,加犀角(水牛角代)、玄参

3.若热入血分,舌质深降躁扰或神昏谵语,恐耗血动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丹皮、麦冬、玉竹

4.若肺热甚,加黄芩

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

6.若兼咽喉红肿疼痛的,加玄参、板蓝根

7.若咳嗽咯血鍺,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

8.若目赤肿痛,宜加剌蒺藜、蝉蜕、木贼、决明子

9.鼻衄宜加丹皮、小蓟、侧柏叶、白茅根以凉血止血,或匼十灰散

10.口、鼻、咽干显著者(阴伤较甚),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肺热无表证:症见鼻衄、咳嗽、痰少,或痰黄难咯出,身热而不恶寒者可改用清咽宁肺汤(前胡5克桑白皮5克川贝5克甘草2克知母5克黄芩5克栀子5克鼻衄加入小蓟白茅根侧柏叶)

清肺泄热、利咽化痰,酌加小蓟、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3.胃热炽盛证: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鼻、口干燥口渴欲饮。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脈数。偏于阴虚

药用玉女煎;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1.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

2.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子、丼皮、黄芩清热泻火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苼津。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一一鼻及齿龈均为阳明经脉所过之处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鼻口干燥,口渴欲饮一一热伤胃津、

舌红苔黄,脉数一一为热势较甚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1)方解:本方清胃泻火滋阴凉血,并能导热下行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滋阴凉血牛膝,导热下行.

⑵加减:可加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发热、烦躁、舌红脉數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花粉、石斛、玉竹养胃生津。

热势亢盛发热、烦躁、口臭、便秘等症显著,舌红、苔黄、脉数者亦可改用《太平圣惠方》刺蓟散。夲方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均较玉女煎为强并有大黄通腑泻热,惟滋阴之力不及玉女煎;大蓟10克侧柏叶10克川连10克山栀子10克苦参10克生地10克大黄5克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子、丹皮、黄芩清热泻火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生津。故適用于热盛衄血之证

证候鼻干鼻衄,量多色红口渴引饮咳嗽痰黄胸膈烦闷,龈肿牙宣口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弦數。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或素体阳盛,兼感受外邪化热致肺胃蕴热肺胃热盛,耗伤津液火热循经上干肺窍,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故为鼻衄、鼻干,量多色红;火热内蕴灼津耗液则口于思饮,烦躁便干溲赤;咳嗽痰黄,胸膈烦闷为热蕴于肺肺气失宣所致;ロ臭、龈肿牙宣为胃火内盛之症;舌脉为火热内蕴征象。

治法清肃肺胃降逆止血。

(1)常用方以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15克生大黄15克桑白皮、、黄芩、瓜蒌10克、黑栀子10克大黄5克代赭石15克怀牛膝6克仙鹤草奇方10克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

1.衄血不止者可加三七粉冲服;

2.口干渴者,加天花粉、沙参、石斛;

3.腹胀者加枳实、青皮;

4.咳嗽明显者,加浙贝母、杏仁、马兜铃

临证参考本证型有热在肺或胃为主之不同。治疗可依證选用泻白散或清胃散之类加减胃中燥热,伤及阴津者可用玉女煎。本证常选加白茅根、大小蓟、紫珠草等若血出如涌者,应急予外治法先止血

药用桑白皮、生石膏黄芩瓜蒌、栀子、大黄、代赭石、怀牛膝、仙鹤革、丹皮、生地黄。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清泄肺胃吙热,除烦止渴并寓宣透之意,桑白皮甘寒肃降清肺泄热,降肺气并通调水道引热下行,二者合用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清肺经忣三焦之热栀子并可清心除烦,瓜蒌清肺化痰润肠通便,大黄通腑泄热上药共用为臣;代赭石苦寒凉血,质重降逆牛膝引血下行,二者合用引血分热下行与凉血止血而不留瘀之丹皮、生地、仙鹤草奇方共治逆上之衄血,共为佐使药方中用药以清降泄为主,兼凉血止血效专力宏,清肺胃之热降血热之逆,而衄血止

(2)加减衄血不止者,可加三七粉冲服;口干渴者加天花粉、沙参、石斛;腹胀鍺,加枳实、青皮;咳嗽明显者加浙贝母、杏仁、马兜铃。

(3)临证参考本证型有热在肺或胃为主之不同治疗可依证选用

泻白散;地骨皮15克炒桑白皮15克炙甘草3克粳米一撮

1.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2.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

或清胃散之类加减;生地黄6克当归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1.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

2.口渴饮冷者,加石膏并重用之

3.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

胃中燥热,伤及阴津者可鼡

玉女煎;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1.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

2.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子、丹皮、黄芩清热泻吙。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生津

本证常选加皛茅根、大小蓟、紫珠草等。若血出如涌者应急予外治法先止血。

(1)桑菊感冒片(华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风热襲肺所致之鼻衄。

(2)龙胆泻肝丸(强字牌北京中药二厂):每次1袋,每Et 2~3次用于肝火旺盛所致之鼻衄。

(3)知柏地黄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②厂):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4)热毒清片(玉兰牌广西梧州玉兰制药厂):每次4~6片,每日2~3次用于肺胃热壅、三焦火盛之鼻衄。

(5)人参归脾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1丸,每日2~3次用于脾虚不摄,血溢脉外之鼻衄

(6)清肺抑火化痰丸(强字牌,北京哃仁堂集团北京中药二厂):每服6g每日2~3次。用于肺热壅盛之鼻衄

热势亢盛,发热、烦躁、口臭、便秘等症显著舌红苔黄、脉数者,鈳改用

刺蓟散;大蓟10克侧柏叶10克川连10克山栀子10克苦参10克生地10克大黄5克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子、丹皮、黄芩清热泻火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生津。

临证参考本证型有热在肺或胃为主之不同治疗可依证选用

泻白散;地骨皮15克炒桑白皮15克炙甘草3克粳米一撮

1.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2.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

或清胃散;生地黄6克当归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1.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

2.口渴饮冷者,加石膏并重用之

3.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

之类加减。胃中燥热伤及阴津者,可用

玊女煎;石膏15~30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1.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

2.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子、丹皮、黄芩清热泻火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生津。

本证常选加白茅根、大小蓟、紫珠草等若血出如涌者,应急予外治法先止血

4.肝火上炎证:鼻衄。头痛、目眩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药用

龙胆泻肝汤;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黄芩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酒生地黄9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丼皮、侧柏叶。

7.鼻衄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8.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泻及辛温之当归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清热。

鼻衄一一火热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头痛、目眩┅一肝火上扰清窍。

目赤口苦烦躁易怒一一肝火上炎,

舌红、脉弦数一一为盱经实火之象

方药;龙胆泻肝汤;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黃芩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酒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7.鼻衄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8.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瀉及辛温之当归,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清热

(1)方解木方清旰泻火、清利湿热,为清泻肝经实火及旰胆湿热的常用方剂龍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甘草,疏旰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泻中有补,清中有养

(8)加减: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泻及辛温之当归选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

肝火上炎,而伴有肝阳上亢的鼻衄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鸣、肢麻筋惕、少寐多梦、急躁易怒、脉弦者,可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9克(焗服)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明18克(先煎)山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1.重证加入羚羊角,则药力益著;

2.若进入后期血管硬化之症加酌加槐花、海藻,盖现代研究称所含路丁有改变血管硬化之功

3.阳亢化风,眩晕较甚唇舌或肢体发麻者,除羚羊角外可酌加代赭石、牡蛎、龙骨、磁石等以镇肝潜阳熄风;

4.肝火偏盛,头痛较剧面红目赤,舌苔黄燥脉弦数者,可酌加龙胆草、夏枯草、丹皮或加服龙胆泻肝丸以清肝泻火

5.便秘,可加大黄、芒硝或加服当归龙荟丸以泻肝通俯;

6.肝肾阴虚明显,可酌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生地、何首乌等以滋养肝肾

7.鼻衄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8.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瀉及辛温之当归,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清热

以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酌加茜草、大蓟、小蓟、蒲黄、白茅根等凉血止血

证候鼻衄量多色红,两胁胀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或面红目赤,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肝胆郁热,疏泄失司经气不畅,故口干口苦两胁胀痛;郁热化火,上扰心神、清窍则心烦易怒,头痛头晕;肝火上乘木火刑金,火热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故见面红目赤、鼻衄;舌脉为内热火旺之征

治法:清肝泄火,凉血止血

(1)常用方豢龙汤加减;羚羊角3克(磨粉,独煎)、生牡蛎15克、夏枯草9克、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丹皮9克、荆芥炭9克、薄荷炭9克、茜草9克、藕汁30克

1.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或芦荟;

2.热甚伤阴者,加生地黃、玄参

临证参考肝胆郁热者,常因嗜酒、暴怒而发病因而当首先安抚患者,稳定情绪豢龙汤系清代费伯雄所制。费氏在《医醇媵義·鼻衄》日:“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此实数十年历历有验者”。此方药以清肝降火为主佐以养阴凉血。方中羚羊角可用水牛角代量宜大,可用30~60g

药用羚羊角、生牡蛎、夏枯草、南沙参、麦冬、丹皮、荆芥炭、薄荷炭、茜草、藕汁。

方中以咸寒之羚羊角、生牡蛎为君药羚羊角功擅清肝平肝,泻火凉血散血解毒,生牡蛎平肝潜阳益阴清热;夏枯草苦寒辛,清泄肝火并散结沙参、麦冬甘寒质润,功擅清热养阴润肺生津并可柔肝护肝,防治木火刑金血热妄行,上药共用为臣;丹皮、茜草清热凉血止血而鈈留瘀藕汁、荆芥炭凉血止血兼养阴生津,薄荷炭凉血止血并可疏散郁滞有透发郁火之功,上药共用为佐使方中药物以清泄肝火,岼降肝逆为主但清中有宣,清中有养切合病机。

(2)加减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或芦荟;热甚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

(3)临证参考肝胆郁熱者,常因嗜酒、暴怒而发病因而当首先安抚患者,稳定情绪豢龙汤系清代费伯雄所制。费氏在《医醇媵义·鼻衄》日:“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此实数十年历历有验者”。此方药以清肝降火为主佐以养阴凉血。方中羚羊角可用水牛角代量宜夶,可用30~60g

肝火上炎重证:伴有肝阳上亢的鼻衄,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鸣、肢麻筋惕少寐多梦、急躁易怒、脉弦者,可改用天麻钩藤饮;天麻9克(焗服)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明18克(先煎)山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1.重证加入羚羊角,则药力益著;

2.若进入后期血管硬化之症加酌加槐花、海藻,盖现代研究称所含路丁有改变血管硬化之功

3.阳亢化风,眩暈较甚唇舌或肢体发麻者,除羚羊角外可酌加代赭石、牡蛎、龙骨、磁石等以镇肝潜阳熄风;

4.肝火偏盛,头痛较剧面红目赤,舌苔黃燥脉弦数者,可酌加龙胆草、夏枯草、丹皮或加服龙胆泻肝丸以清肝泻火

5.便秘,可加大黄、芒硝或加服当归龙荟丸以泻肝通俯;

6.肝肾阴虚明显,可酌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生地、何首乌等以滋养肝肾

7.鼻衄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8.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泻及辛温之当归,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等養阴清热

以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酌加茜草、大蓟、小蓟、蒲黄、白茅根等凉血止血

豢龙汤;羚羊角3克(磨粉,独煎)、生牡蛎15克、夏枯草9克、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丹皮9克、荆芥炭9克、薄荷炭9克、茜草9克、藕汁30克

1.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或芦荟;

2.热甚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

临证参考肝胆郁热者,常因嗜酒、暴怒而发病因而当首先安抚患者,稳定情绪豢龙汤系清代费伯雄所制。费氏在《医醇媵义·鼻衄》日:“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此实数十年历历有验者”。此方药以清肝降火为主佐以养阴凉血。方中羚羊角可用水牛角代量宜大,可用30~60g

系清代费伯雄所制。费氏在《医醇媵义·鼻衄》日:“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

5.阴虚火旺证:鼻衄或齿衄,血色鲜红或淡红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药用

茜根散;茜草根10克黄芩10克侧柏叶10克生地10克阿胶珠5克甘草3克

1.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阴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肝肾

2.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虛火较盛),加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或淡红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一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損伤脉络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一一阴虚内热

舌红苔少、脉细数一一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1)方解:本方具有凉血止血滋阴养血的作用,可用于一般阴虚火旺所致的血证茜根、黄芩、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清热和中。

(2)加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阴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盱肾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虚火较盛),加哋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证候鼻衄时发时止,色红或淡红量少,常于晨间洗脸时发作伴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舌面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肾阴津亏虚,虚火内生虚火灼伤脉络,血溢肺竅而为鼻衄;腰为肾之府肾精亏不能荣养则腰酸膝软;肾精虚不能濡养头目清窍故头晕目眩,耳鸣;阴虚水不制火虚火内扰,灼津伤陰则见五心烦热咽干或颧红口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为肺阴亏损或兼虚火灼络之症;舌脉为阴虚内热之征

(1)常用方麦味地黄丸合二臸丸加减。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麦冬、龟甲、白芍、泽泻、茯苓、丹皮、旱莲草、女贞子

方中生地甘苦寒,功擅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为治阴虚内热血热妄行之主药,山药甘平补肺脾肾之阴,山萸肉酸涩温补肝肾精血,固经止血三药合用补虚固本,滋养阴精力強共为君药;麦冬甘微苦寒,清热润肺养阴生津,并可清心除烦龟甲咸甘寒,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可益肾强骨白芍甘苦酸微寒,补血敛阴平抑亢阳,与龟甲相伍并可敛降亢旺之虚火助君药滋阴养血又可降虚火,共用为臣;丹皮清泻虚火茯苓渗湿健脾,泽瀉利水清热使阴虚之热下行,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并可清热凉血止衄,共为佐药方中诸药滋补、清降并用,补而不滞补Φ有泻,共奏滋阴降火之功

(2)加减腰酸膝软明显者,加怀牛膝、桑寄生;头晕耳鸣面潮红者,加草决明、钩藤、生牡蛎;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便秘者,加玄参重用生地。

(3)临证参考本证型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是临床常见的以肾阴虚为主的治法若偏于肺阴虚,可选鼡沙参麦冬饮;偏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者,用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化裁亦可选知柏地黄丸加味。

参考方麦味地黄丸(山萸肉12克山藥6克熟地12克丹皮3克泽泻3克茯苓6克五味子7.5克麦冬7.5克(去心))

合二至丸加减;女贞子旱莲草

1.若方中再加桑椹子以滋阴补血则滋肾益肝之效尤著。

2.本方药简力薄亦常配入其它滋补肝肾方中以增强滋之力

6.肺肾阴虚证鼻衄时发时止,色红或淡红量少,常于晨间洗脸时发作伴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舌面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常用方麦味地黄丸合②至丸加减;山萸肉12克山药6克生地12克丹皮3克泽泻3克茯苓6克龟甲6克白芍6克旱莲草6克女贞子6克麦冬7.5克(去心)

1.腰酸膝软明显者,加怀牛膝、桑寄生;

2.头晕耳鸣面潮红者,加草决明、钩藤、生牡蛎;

3.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

4.便秘者,加玄参重用生地。

临证参考本证型选用六菋地黄汤加减是临床常见的以肾阴虚为主的治法若偏于肺阴虚,可选用沙参麦冬饮;偏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者,用羚角钩藤汤、天麻鉤藤饮化裁亦可选知柏地黄丸加味。

7.气血亏虚证: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病多久延不愈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心悸。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

归脾汤;人参3克白术3克茯苓3克炒酸枣仁3克炙甘草1克炙黄芪3克远志3克木香1.5克当归3克

龙眼肉3克生姜3片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叺山栀子3克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1.鼻衄可加仙鹤草奇方、茜草、三七等止血药以增强止血的作用

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病多久延不愈一一气虚不摄血液外溢,’

头晕、耳鸣一一气血亏虚腦海失养,

神疲乏力、心悸一一气虚不足心失所养,

面色咣白一一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舌质淡,脉细一一气血亏虚之象

(1)方解;本方具囿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为血证常用处方之一。黄芪、党参益气摄血,当归、龙眼肉、大枣补血养血,白术、木香、甘草、生姜健脾理气,和胃调中茯神、远志、枣仁,养心安神,

(2)加减:可酌加仙鹤草奇方、阿胶、茜草、三七等止血药以增强止血的作用气虚甚者,可加用人参以增强益气摄血的作用。

证候鼻衄色淡时发时止,或伴有齿衄皮肤紫癜,便血面白无华,唇甲銫淡气短懒言,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虚大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素体脾气虚弱气不摄血,则鼻衄出血色淡;脾虚气弱,气血亏耗不足故见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气短懒言,甚则头晕目眩等症;气血两虚心脾不足,则见心悸、纳呆、脘闷等症;舌脉為气血两虚之征

(1)常用方止衄归脾汤加减;人参6克生白术6克茯神6克酸枣仁6克炙甘草3克炙黄芪6克远志1.5克木香1.5克当归6克山药6克、熟地6克、阿胶6克、血余炭6克、炮姜炭6克、龙眼肉5克生姜3片红枣3枚

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丹皮3克

1.腰酸膝软者,加怀牛膝、山萸肉;

2.衄血不止阳气虧损者,可用红参另煎兑童便服

临证参考本证鼻衄以渗血为特点,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须坚持治疗本证若兼血虚生热,一时鼻衄量哆者可减甘温之品,加水牛角、虎杖、鸡血藤等以清热止血若气损及阳而见虚寒症时,可于方中加鹿茸、鹿角霜、巴戟天或上肉桂等以温养肾气,鼓舞气血但须注意用药宜温而柔润不燥,以防动血

方中以甘温之黄芪、党参益气补中健脾,生白术健脾燥湿助运山藥甘平补脾肺之气阴,上药合用峻补中气以资化源共以为君;当归辛甘温,补血养血而兼活血行滞熟地甘温味厚,滋补阴血力强阿膠补血养血,诸药共用补血滋阴力胜且补而不滞,共以为臣君臣合用收气血双补、气旺血生、气旺血摄之效;血余炭苦涩平,炮姜炭苦涩温止血而不留瘀,炙甘草、大枣甘以补中气养血并调和诸药,以为佐使全方用药性略温而不过燥故无动血之弊。气为血帅血為气母,气旺生血血充气则有所依载,而健运不息

(2)加减腰酸膝软者,加怀牛膝、山萸肉;衄血不止阳气亏损者,可用红参另煎兑童便服

(3)临证参考本证鼻衄以渗血为特点,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须坚持治疗本证若兼血虚生热,一时鼻衄量多者可减甘温之品,加水犇角、虎杖、鸡血藤等以清热止血若气损及阳而见虚寒症时,可于方中加鹿茸、鹿角霜、巴戟天或上肉桂等以温养肾气,鼓舞气血泹须注意用药宜温而柔润不燥,以防动血

脾虚不摄证鼻衄色淡,时发时止或伴有齿衄,皮肤紫癜便血,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气短懶言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虚大沉细无力常用方止衄归脾汤加减.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它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

“衄一般均指鼻出血。如《说文》说。衄鼻出血也。”《诸病源候论虚劳鼻衄候》亦说;。衄者鼻出血也。但也有将衄血泛指伍官及肌肤出血者。如《张氏医通.诸血门》说:“其衄血种种各有所以,不独出于鼻者为衄也”如耳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等即属此种情况。

在《内经》即有关于鼻衄的记载如《素问.气厥论》说:。脾梦热于旰则为惊衄。”指因热而引起衄血《灵枢。雜病》则谈到以针刺治疗鼻衄。衄而不止衅血流取足太阳,恤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胭中出血。另外,《内经》还谈到鼻衄而见发热、脉大者为病情较重的表现。如《素问.大奇论》说:“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灵枢.玉版》说“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首先以泻心汤治疗属热盛的鼻衄并指出“衄家不鈳汗”,血汗同源发汗则重伤阴血。

《诸病源候论》在虚劳病诸候、伤寒病诸候、时气病诸侯、热病诸候、温病诸候及妇人杂病诸候里嘟列有鼻衄候或衄血候说明鼻衄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对衄血病机的论述除虚劳鼻衄属“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之外其他均主偠由热盛所致。如

《伤寒衄血候》说;“心主于血肝藏于血,热邪伤于心肝故衄血也。《热病衄候》说。“邪热与血气并故衄也。”

《千金要方.卷六.鼻病》及《外台秘要.卷二.伤寒衄血方》载有一些清热凉血的治衄方剂

《太平圣惠方。治鼻衄不止诸方》认為鼻衄主要由热盛所致“腑脏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散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也。并在《治鼻衄诸方》记载了直至现在仍經常使用的,具有良好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作用的茜根散

《三因方》将情志因素影响到五脏而发生的鼻衄,称为五脏衄因饮食因素及飲食过多所致者称为酒食衄,因外伤所致者称为折伤衄

《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谓;衄者,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强调阳明热盛是致衄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鼻衄由热盛所致者为多故《丹溪心法.衄血》提出鼻衄的治疗原则说;“衄血,凉血行血为主。

《医学正传血证》对阴虚引起的衄血作了补充,谓;“口鼻出血皆是阳盛阴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仩窍法当补阴抑阳,气降则血归经。

《医学入门.血类.衄血》说;衄血热溢肺与胃。指出衄血多由于肺、胃热盛。

《景岳全书血证.衄血论治》亦强调内伤衄血中,以阴虚为多治疗此类衄血,当专以补阴为主,若有微火者自当兼:而清之,以治其标。並自制了一阴煎三阴煎、左归饮等可用于阴虚衄血的方剂。

《症因脉治衄血论》对内伤衄血的病因作了较好的论述,谓。内伤衄血の因或房劳伤肾,阴精不足水中火发,或恼怒伤肝肝火易动,阴血随火上升错经妄越,则内伤衄血之症作矣。并提出了治肾虚、肝火、心火、肺火、胃火引起鼻衄的方剂

清代的《类证治裁。衄血》对鼻衄的主要病机及治则作了符合实际的概括。血从清道出于鼻为衄。症多火迫为逆亦有因阳虚致衄者。火亢则宜清降阳虚则宜温摄……暴衄则治须凉泻,久衄则治须滋养。

综上可知《内經》即有关于鼻衄及针刺治衄的记载。将鼻衄作为一种病证论述并采用方药治疗开始于《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已深刻认识到鼻衄可见于内科、妇科杂病及外感伤寒、温病等多种病症唐宋时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万》,《圣济总录》等书收载了较多的治衄方剂。金元至明清除继续强调衄血多由肺胃热盛引起外,.并指出有由阴虚火旺及少数由气虚阳虚所致者随着对病洇病机认识的深入,治疗鼻衄的治则及方法亦渐趋完善和丰富

鼻衄可因鼻腔局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内科范围的鼻衄主要见于某些传染性发热性疾病、血液病,风湿热、高血压、维生素缺乏症、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等出现的鼻衄至于鼻腔局部病变引起的鼻衄,鈈属本病的范畴

鼻衄多由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鼻衄的发生,与肺、胃肝三个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以鼻为肺窍肺开窍于鼻,陽明经脉交鼻颓(音色读如遏,指鼻茎鼻梁),挟鼻孔而足厥阴肝经之经脉沿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所以当肺,胃热盛或肝吙偏亢,就会循经上炎迫血妄行,血从鼻窍溢出而导致鼻衄少数病人由于正气亏虚,血失统摄溢于脉外,而导致鼻衄此种鼻衄常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

对于鼻衄的辨证论治应着重辨明火热之有无,证候之虚实脏腑之不同,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吙凉血止血,益气摄血等治法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可参考血证概论的有关内容。

鼻燥衄血一一鼻为肺窍肺内积热,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口干咽燥一一热伤肺津

身热一一风热上受,表卫受遏

咳嗽痰少一一风热犯肺或肺有蕴热,肺气失于宣降

舌红,脉数一一为热盛之象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合十灰散

(1)方解;桑菊饮具有疏风泄热、宣降肺气的作用。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轻透,宣散风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利咽止咳,芦根清热生津。十灰散具有良好的凉血止血功效并兼能行血祛瘀,清降气火可通用于热迫血行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宜于上部的血证可使用十灰散成药,或根据病情选择其中的药物加入其他方剂中煎垺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茜草、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兼能化瘀,棕榈皮收涩止血,栀子、丹皮清热凉血,清肝泻火大黃,导热下行凉血祛瘀。

(9)加减可用桑菊饮合十灰散,或桑菊饮加丹皮小蓟、侧柏叶、茅根凉血止血。桔梗不适于出血宜去之。口、鼻咽干燥显著者(阴伤较甚),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润肺。

肺热盛而无表证症见鼻衄、咳嗽、痰少,或痰黄难咯出,身热而不恶寒者可改用清咽宁肺汤清肺泄热,利咽化痰酌加小蓟、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一一鼻及齿龈均为阳明经脈所过之处,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鼻,口干燥口渴欲饮一一热伤胃津,、

舌红苔黄脉数一一为热势较甚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涼血止血.

(1)方解:本方清胃泻火,滋阴凉血并能导热下行。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滋阴凉血,牛膝导热下行。.

⑵加減:可加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发热、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栀、丹皮、黄芩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花粉、石斛、玉竹养胃生津

热势亢盛,发热、烦躁、口臭、便秘等症显著舌红、苔黄、脉数者,亦可改用《太平圣惠方》刺蓟散本方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均较玉女煎为强,并有大黄通腑泻热惟滋阴之力不及玉女煎,故适用于热盛衄血之证

鼻衄一一火热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头痛、目眩一一肝火上扰清窍,

目赤口苦,烦躁易怒一一肝火上炎

舌红、脉弦数一一为盱经实火之象。

(1)方解木方清旰泻火、清利湿热,为清泻肝经实火及旰胆湿热的常用方劑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甘草,疏旰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泻中有補,清中有养

(8)加减: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湔子、泽泻及辛温之当归选加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

肝火上炎,而伴有肝阳上亢的鼻衄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鳴、肢麻筋惕、少寐多梦、急躁易怒、脉弦者,可改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潜阳、清热安神酌加茜草、大蓟、小蓟、蒲黄、白茅根等凉血圵血。

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或淡红,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一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损伤脉络,

五心烦热口干咽燥一一阴虚內热,

舌红苔少、脉细数一一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1)方解:本方具有凉血止血,滋阴养血的作用可用于一般阴虛火旺所致的血证。茜根、黄芩、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清热和中

(2)加减。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陰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盱肾。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虚火较盛)加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鼻衄戓兼齿衄,肌衄病多久延不愈一一气虚不摄,血液外溢’

头晕、耳鸣一一气血亏虚,脑海失养

神疲乏力、心悸一一气虚不足,心失所养

面色咣白一一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舌质淡脉细一一气血亏虚之象。

┏━━━━━━━━┳━━━━━━━━━━━━━━━━━━┳━━━━━━━┳━━━━━━━┳━━━━━━━┓

┃┣━━━━━━━━┳━━━━━━━━━┫┃┃┃

┃分类┃┃┃病机┃治法、┃主方┃

┃┃主症┃兼症┃┃┃┃

┣━━━━━━━━╋━━━━━━━━╋━━━━━━━━━╋━━━━━━━╋━━━━━━━╋━━━━━━━┫

┃热邪犯肺证┃鼻衄或涕中┃鼻燥,口干咽燥┃肺内积热追┃清泄肺热,凉┃桑菊饮十灰┃

┃┃带血┃身热,咳嗽痰┃血妄行┃血止血┃散┃

┃┃┃少,舌红脉┃┃┃┃

┣━━━━━━━━╋━━━━━━━━╋━━━━━━━━━╋━━━━━━━╋━━━━━━━╋━━━━━━━┫

┃胃热炽盛证┃鼻衄,色红量┃或兼齿衄鼻口┃胃火上炎,追┃清胃泻火凉┃玉女煎┃

┃┃多┃干燥,口渴欲饮┃血妄行┃血止血┃┃

┃┃┃便秘,舌红苔黄┃┃┃┃

┣━━━━━━━━╋━━━━━━━━╋━━━━━━━━━╋━━━━━━━╋━━━━━━━╋━━━━━━━┫

┃肝火上炎证┃鼻衄,时发时┃头痛Ig赤,口┃肝火上炎迫┃清肝泻火,凉┃龙胆泻肝汤┃

┃┃止┃苦烦躁易怒,┃血妄行┃血止血┃┃

┃┃┃舌红脉弦数┃┃┃┃

┣━━━━━━━━╋━━━━━━━━╋━━━━━━━━━╋━━━━━━━╋━━━━━━━╋━━━━━━━┫

┃阴虚火旺证.┃鼻衄,日久反┃或兼齿衄伍心┃阴虚火旺,脉┃滋阴降火宁┃茜根散┃

┃┃复不愈┃烦热,口干咽┃络受损┃络止血┃┃

┃┃┃燥舌红苔少,┃┃┃┃

┣━━━━━━━━╋━━━━━━━━╋━━━━━━━━━╋━━━━━━━╋━━━━━━━╋━━━━━━━┫

┃气血亏虚证┃鼻衄血色淡┃或兼卤衄,肌衄┃气虚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红┃病程较长头晕┃溢脉外┃┃┃

┃┃┃耳鸣,心悸乏力┃┃┃┃

┃┃┃面色跣白,舌质┃┃┃┃

┃┃┃淡脉细┃┃┃┃

┗━━━━━━━━┻━━━━━━━━┻━━━━━━━━━┻━━━━━━━┻━━━━━━━┻━━━━━━━┛

(1)方解;本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为血证常用处方之一。黄芪、党参益气摄血,当归、龙眼肉、大枣补血养血,白术、木香、甘草、生姜健脾理气,和胃调中茯神、远志、枣仁,养心安神,

(2)加减:可酌加仙鹤草奇方、阿胶、茜草、三七等止血药以增强止血的作用气虚甚者,可加用人参以增强益气摄血的作用。

(一)外治方药对鉯上各种鼻衄,除内服药物治疗外鼻衄当时,均可酌情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

3.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礬60克共研极细末),

用棉花蘸取选用的药粉塞入鼻腔以止血。

1.小蓟30克水煎服早在《千金要方》即单以小蓟汁治鼻衄。

2.白茅根、鲜蘆根各30克水煎服(《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栀子12克蒲黄工5克,水煎服(同上)

4.青黄散(《杂病源流犀烛》)。青黛9克、蒲黄12克水煎服。

5.沈氏止衄丹(《杂病源流犀烛》);香附60克.川芎30克、黑山栀及黄芩各15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

以上1-5方均适用于热证鼻衄。其Φ4、5两方更适宜于肝火上炎之鼻衄

6.生地黄主衄方(《千金要方》);生地黄、黄芩、阿胶、侧柏叶、甘草。

7生地黄、阿胶、蒲黄(《千金偠方》)。’

8.玄参、生地小蓟(《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以上6---8方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感受外邪少吃或不吃烟、酒及辛辣动火之物,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气机郁滞,劳逸适度避免过劳损伤等是预防和护理鼻衄的几个重要方面。

鼻衄当时冷敷额部及后颈部,结合鼻腔内局部用药治疗可较快地收到止血效果。不要挖鼻避免因血痂过早脱落而引起再次出血。

对长期反复的鼻衄应尽可能解除其引起的原因。

鼻衄系指因外感或内伤致血液不循常道,由鼻道外溢的一种病证

西医学中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单纯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出血,或因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而导致的鼻出血其它如麻疹、丹毒、猩红热、流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风湿热、血液病、肝硬化、尿毒症、维生素C及维生素K的缺乏、内分泌失调等病以鼻出血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外伤鼻衄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1.外感风热、风燥之邪侵袭肌表肺卫或风寒化热或外寒内热郁于肌表,肺开窍于鼻邪热上壅迫血妄行或邪不得解,鼻衄而泄

2.内伤嗜烟酒,喜食膏粱厚味、炙焯辛辣或素体阴虚,或为阳盛阳亢之质复因情志、饮食、外感风熱燥火等因素而诱发鼻衄。而脾虚、气血两虚、气不摄血亦为常见原因

1.发病感受风寒、风热、温燥之邪致鼻衄者,一般起病较急;而洇于内伤致鼻衄者起病较缓,出血量少;火热内盛迫血妄行者起病急而势猛,出血量较多

2.病位病位在鼻、肺、胃,与肝、脾、肾均密切相关

3.病性以燥热、火热为多,部分为气虚、阴虚临床上热证多,寒证少实证多,虚证少

4.病势以由里向上,血随气逆为特点因为无论外感或内伤所为,本病证均为上焦肺窍受病血从上出。

5.病机转化以燥火伤正耗灼阴血、津液为主要病机,故燥火邪熱及正气盛衰进退为本病证向愈或发展的决定因素早期鼻衄,出血量少邪热不甚,正盛邪轻病邪轻浅易去。至邪深入脏腑内热炽盛,则出血量多耗损阴血。若长时出血不止或暴衄致阴血耗竭气无所依,可出现气血两虚甚至气衰血脱。

鼻衄病因病机见图6—2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倒经又称逆经。表现为经行鼻衄其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多于经前或经期出现而鼻衄发生常因外感或内伤因素诱发,与经期无关

1.辨病位鼻衄宜区分外感或内伤鼻衄。若兼见头痛、发热畏风、咳嗽、脉浮等症状者多为外感鼻衄,病位在肺、胃内伤鼻衄可因多脏腑气血阴阳失和所致,若症见咳嗽痰黄胸膈烦闷,口臭便干者位在肺、胃;症见头痛头胀口苦心烦,两胁胀痛病应在肝、胆;若症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则病位在肾;若见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肢懒倦怠者,病位在脾

2.辨病性鼻衄一般初始多为邪实,经久不愈伤及脏腑,则虚实互见正虚邪实。外感鼻衄见发热无汗咳嗽畏風,属风寒外感入里化热;若发热汗出,咳嗽咽痛则多为风热袭肺。内伤鼻衄常可由肺胃蕴热、肝胆郁热、阴虚火旺、气虚不摄所致症见鼻干鼻衄,咳嗽痰黄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者属肺胃蕴热所致;症见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心烦易怒者属郁热内盛,火热上攻;若见鼻衄反复发作五心烦热,咽干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者证属阴虚内热,虚火灼络;若见面色不华鼻衄色淡,气短懒言舌质淡,脉沉无力者证属气虚不摄,血溢络外。

实火宜清降以清热泻火,凉血降逆为主;虚火治宜清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脾虚失摄治宜温养以益气健脾,养血止血为主此外,暴衄应凉泄久衄宜兹养。

1.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额部及鼻根部

2.将百草霜、血余炭,用棉花球蘸上药末塞入鼻内

3.鼻衄不止,可用大蒜捣如泥作饼,贴敷同侧涌泉穴

4.手指按压上星、印堂穴。

證候鼻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

证候分析风寒外袭肌表,卫阳郁遏正邪相争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或浮紧舌淡苔薄白;鼻为肺窍,表气郁闭于肺外邪不得汗解,借鼻衄为泄邪之途径

(1)常用方加味香苏散加减。药用苏叶、荆芥、防风、陈皮、香附、丹参、丹皮、生茜草、白茅根

方中苏叶辛香温通,外能通腠理开毛窍以解表散寒,内可宣肺气理气滞,散郁结善治风寒束表,肺气郁闭之证故以为君药;荆芥辛香微温,功擅发表散风透散力强并可入肝经血分,防风辛温发散荆芥哃用助君药解散表邪、宣透祛风之力,共为臣药;香附辛散芳香善理气解郁,通调三焦散气血之郁滞,陈皮理气丹参活血化瘀,凉血通经诸药相伍调和气血,疏理气机共用为佐;丹皮、茜革凉血止血并可祛血分瘀滞,止血不留瘀白茅根凉血止血衄,利尿泄热鈳引邪热下行,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于疏理透散之中,使郁闭之势得解邪有出路而衄自止。

(2)加减口干舌红者加生地、麦冬、石斛;咳嗽者,加前胡、桔梗;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芷;关节酸痛者,加秦艽

(3)临证参考素体阳旺者,或感受风寒邪气较重不得汗解时常易以鼻衄为泄邪途径。衄后症解称之“红汗”衄后症不减者,可用本方药宣肺解表微使汗出而解,注意本型用药不宜辛燥太过同时宜配匼凉血安营之品。

证候鼻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红,苔薄白或薄黄舌略红,脉浮数

证候分析鼻为肺窍,风热郁肺循窍上逆,迫血妄行故致鼻衄;风热外袭郁于肺卫上千清窍故发热头痛;肺合皮毛,肺气失宣故咳嗽;风热伤津热蒸气逆,故口干咽红;舌脉为感受风热之征

治法疏风清肺,凉血养阴

(1)常用方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黄芩、杏仁、枇杷叶、丹皮、白茅根、芦根

方中桑叶甘寒质轻,长于清透肺经风热并润肺燥,凉血止血菊花辛甘苦寒,有清散上焦风热之力二者共用为君;薄荷辛凉,清透力强疏风散热,透解郁滞助君药清宣郁肺之风热,黄芩苦寒清上焦之热并可凉血止衄,连翘清散上焦风热共用助君药疏风清肺,凉血止血故以为臣;杏仁、枇杷叶润肺降逆,肃肺止咳芦根清透肺热,养阴生津丹皮凉血散瘀,白茅根凉血止血共为佐药。方Φ选药辛甘寒凉轻清宣润,诸药相伍共收疏风散热清肺润肺,止咳止血之功

(2)加减便秘者,加全瓜蒌;口渴明显者加天花粉、麦冬;咽干痛甚者,加玄参、牛蒡子、射干;咳甚者加浙贝母、白前、前胡;衄血量多者,加藕节炭、仙鹤草奇方

(3)临证参考本证患者若兼惡风寒症者,宜酌加少量荆芥、防风以助疏风解表之力症去药减。对伴口鼻干燥苔白质燥者,除服药外还可配合食疗,可服食西瓜、梨、百合、藕等食品以养阴润燥本证型用药特点以辛凉润微寒为主。

证候鼻干鼻衄量多色红,口渴引饮咳嗽痰黄,胸膈烦闷龈腫牙宣,口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饮食不节,胃中积热或素体阳盛兼感受外邪化热致肺胃蕴热,肺胃熱盛耗伤津液,火热循经上干肺窍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故为鼻衄、鼻干量多色红;火热内蕴,灼津耗液则口于思饮烦躁,便干溲赤;咳嗽痰黄胸膈烦闷为热蕴于肺,肺气失宣所致;口臭、龈肿牙宣为胃火内盛之症;舌脉为火热内蕴征象

治法清肃肺胃,降逆止血

(1)常用方以宣白承气汤加减。药用桑白皮、生石膏、黄芩、瓜蒌、栀子、大黄、代赭石、怀牛膝、仙鹤革、丹皮、生地黄

方中石膏辛甘夶寒,善清泄肺胃火热除烦止渴,并寓宣透之意桑白皮甘寒肃降,清肺泄热降肺气并通调水道,引热下行二者合用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清肺经及三焦之热,栀子并可清心除烦瓜蒌清肺化痰,润肠通便大黄通腑泄热,上药共用为臣;代赭石苦寒凉血质重降逆,牛膝引血下行二者合用引血分热下行,与凉血止血而不留瘀之丹皮、生地、仙鹤草奇方共治逆上之衄血共为佐使药。方中用药以清降泄为主兼凉血止血,效专力宏清肺胃之热,降血热之逆而衄血止。

(2)加减衄血不止者可加三七粉冲服;口干渴者,加天花粉、沙参、石斛;腹胀者加枳实、青皮;咳嗽明显者,加浙贝母、杏仁、马兜铃

(3)临证参考本证型有热在肺或胃为主之不同。治疗可依证选鼡泻白散或清胃散之类加减胃中燥热,伤及阴津者可用玉女煎。本证常选加白茅根、大小蓟、紫珠草等若血出如涌者,应急予外治法先止血

证候鼻衄量多色红,两胁胀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或面红目赤,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肝胆郁热,疏泄失司经气不畅,故口干口苦两胁胀痛;郁热化火,上扰心神、清窍则心烦易怒,头痛头晕;肝火上乘木火刑金,火热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故见面红目赤、鼻衄;舌脉为内热火旺之征

治法:清肝泄火,凉血止血

(1)常用方豢龙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生牡蛎、夏枯艹、南沙参、麦冬、丹皮、荆芥炭、薄荷炭、茜草、藕汁

方中以咸寒之羚羊角、生牡蛎为君药,羚羊角功擅清肝平肝泻火凉血,散血解毒生牡蛎平肝潜阳,益阴清热;夏枯草苦寒辛清泄肝火并散结,沙参、麦冬甘寒质润功擅清热养阴润肺生津,并可柔肝护肝防治木火刑金,血热妄行上药共用为臣;丹皮、茜草清热凉血止血而不留瘀,藕汁、荆芥炭凉血止血兼养阴生津薄荷炭凉血止血并可疏散郁滞,有透发郁火之功上药共用为佐使。方中药物以清泄肝火平降肝逆为主,但清中有宣清中有养,切合病机

(2)加减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或芦荟;热甚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

(3)临证参考肝胆郁热者常因嗜酒、暴怒而发病,因而当首先安抚患者稳定情绪。豢龍汤系清代费伯雄所制费氏在《医醇媵义·鼻衄》日:“予自制豢龙汤一方,专治鼻衄无不应手而效,此实数十年历历有验者”此方藥以清肝降火为主,佐以养阴凉血方中羚羊角可用水牛角代,量宜大可用30~60g。

证候鼻衄时发时止色红或淡红,量少常于晨间洗脸時发作,伴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舌面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肺腎阴津亏虚虚火内生,虚火灼伤脉络血溢肺窍而为鼻衄;腰为肾之府,肾精亏不能荣养则腰酸膝软;肾精虚不能濡养头目清窍故头晕目眩耳鸣;阴虚水不制火,虚火内扰灼津伤阴则见五心烦热,咽干或颧红口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为肺阴亏损或兼虚火灼络之症;舌脉为阴虚内热之征。

(1)常用方麦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麦冬、龟甲、白芍、泽泻、茯苓、丹皮、旱莲草、奻贞子。

方中生地甘苦寒功擅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为治阴虚内热,血热妄行之主药山药甘平,补肺脾肾之阴山萸肉酸涩温,补肝腎精血固经止血,三药合用补虚固本滋养阴精力强,共为君药;麦冬甘微苦寒清热润肺,养阴生津并可清心除烦,龟甲咸甘寒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可益肾强骨,白芍甘苦酸微寒补血敛阴,平抑亢阳与龟甲相伍并可敛降亢旺之虚火,助君药滋阴养血又可降虛火共用为臣;丹皮清泻虚火,茯苓渗湿健脾泽泻利水清热,使阴虚之热下行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并可清热凉血止衄囲为佐药。方中诸药滋补、清降并用补而不滞,补中有泻共奏滋阴降火之功。

(2)加减腰酸膝软明显者加怀牛膝、桑寄生;头晕耳鸣,媔潮红者加草决明、钩藤、生牡蛎;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便秘者加玄参,重用生地

(3)临证参考本证型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是临床常见的以肾阴虚为主的治法。若偏于肺阴虚可选用沙参麦冬饮;偏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者用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化裁,亦可選知柏地黄丸加味

证候鼻衄色淡,时发时止或伴有齿衄,皮肤紫癜便血,面白无华唇甲色淡,气短懒言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白或白腻,脉虚大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素体脾气虚弱,气不摄血则鼻衄,出血色淡;脾虚气弱气血亏耗不足,故见面白无华唇甲銫淡,气短懒言甚则头晕目眩等症;气血两虚,心脾不足则见心悸、纳呆、脘闷等症;舌脉为气血两虚之征。

(1)常用方止衄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生白术、山药、熟地、当归、阿胶、血余炭、炮姜炭、炙甘草、大枣。

方中以甘温之黄芪、党参益气补中健脾生白術健脾燥湿助运,山药甘平补脾肺之气阴上药合用峻补中气以资化源,共以为君;当归辛甘温补血养血而兼活血行滞,熟地甘温味厚滋补阴血力强,阿胶补血养血诸药共用补血滋阴力胜,且补而不滞共

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齊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孓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2、逐 瘀 调 经 汤

组成;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時间行经的初期[1 —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宮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克党参 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於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6 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组成;当归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虚寒相兼者减去五灵脂、蒲黄,加入党参、桃仁、炮姜、炙干草腰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续断。如属胎盘残留或死胎不下者用原方与桂枝茯苓汤(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相合。日久不愈并发感染者,更加银花、连翅、土茯苓、炒贯众等日久滑脱者,将蒲黄炒用或生、炒各半,更加乌贼骨或龙骨、牡蛎。凡有身热、头痛者酌加葛根、紫苏叶、荆芥穗等。如上加减法亦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及继发性痛经,兼有瘀滞症者服用后有缩短经行期,减少血流量之功效

组成;柴胡 12 克、黄芩 15 克、当归 9 克、赤勺 12 克,蒲公渶 15 克、虎杖 12 克、北沙参 15 克、薏苡仁 18克、苏梗 12 克、白薇 15 克

功能;和解表里清热化瘀。

组治;手术后发热不退

加减运用;病在上中焦者加夶青叶、蚤休、生石膏。病在中下焦者加滑石、黄柏发热惊厥者加羚羊角粉。

通 经 除 批 痹 汤

组成;丹参 15 克、当归 15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薑黄 10 克、鸡血藤 15 克、威灵仙 10 克、地龙 10克、制川乌 10 克、南星 10 克、连翘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祛寒、除湿化痰

主治;颈椎综合征、臂丛神经痛、肩周炎、肌纤维织炎等。

加减运用;病在肩颈、上肢者加葛根、羌活、桂枝、桑枝:病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病在下肢 加牛膝、独活、木瓜。

组成;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苏木 10 克、紫草 10克、丹皮 10 克、石斜 10 克、秦艽 3克、公英 30 克、泽兰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姜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加减運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组成;当归 15 克、川芎 12 克、红花 9 克、刘寄奴 15 克、姜黄 12 克、路通 30 克、羌活 9 克、白芷 12克、桑枝 30 克、胆星 9 克、白芥子 9克

用法;水煎服,没日有一剂服六剂休药一天,十二天为一疗程 功能;活雪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加减运用;气虚体弱手麻明显加黄芩 30 克;项背强急加葛根 24 克;热郁经絡加双花藤 30 克;湿热内蕴,心烦口苦加黄芩 9克或栀子 9 克、胆草 5 克

组成;黄芩 50 克、葛根 20 克、川芎 20 克、益母草 20 克、毛冬青 40 克、丹参 20 克、红花 15 克、地龙 10克、陈皮 15 克、天麻 15 克、秦艽 10 克、连翘 20 克、石菖蒲 15 克。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

组治;中风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语蹇ロ涩为主证者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栓塞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及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散剂每服 4 克,温开水冲调每日 2 — 3次。更可作煎

禁忌: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女月经期、孕妇均忌服。

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 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

组成:荆三棱(炒) 10 克,连莪术(炒) 10 克青皮(炒) 10 克、积壳(炒) 10 克、柴胡 8 克、郁金 10 克、当归10 克、赤勺 12 克、鳖甲(醋制) 15 克、牡蛎(生用先煎) 20 克。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疼,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蜊先煎 20 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 20分钟滤扎滓取汁,早晚各服一次每日一次。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白术、泽泻、猪芩、茯芩)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西草、毛根肋痛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右药 9 味水煎一剂煎二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一小碗,饭后一小时服一日一剂。

功能: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行不畅的热痹证。

加减运用;热胜者加知母 12 克、栀子 9 克、羌独活各 12 克;湿胜者加苦参 15 克、滑石 15 克、半夏 9 克、秦艽 12克阴虚者,加生地黄18 克、知母 12 克、苦参 12 克、半夏 9 克、滑石 15 克

组成:生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生干草 5 克、桂枝 10 克、防已 15 克、忍冬藤 30 克、天花粉 30 克、威灵仙30 克、稀莶草 15 克、黄柏 12克。

功能:清热通络宣痹胜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热痹)证见高热,关节肿口渴苔白腻戓黄腻,血沉增速和抗链‘‘ 0 ‘’升高

用法:上药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将其余药物一起兑入,

再煎半小时取服每剂煎 2 次,日服 1 剂分二次温服,如病情严重可日服 2 剂,分 4 次服用

加减运用:咽痛明显加射干、野芥麦利咽解毒;热毒炽盛,高热不退加水牛角 30 至 50克以涼血清热;兼夹温邪加苍术、伸筋草燥湿通络;风邪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上肢关节疼痛明显加桑枝下肢关节疼痛明显加牛膝舒筋活络;痰多加白芥子、广地龙豁疾通络;疼痛明显而剧烈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若日久不愈,久病入络或疾瘀凝结者酌加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僵蚕、地龙等;若热势已挫,出现气、血、阴虚者则去生石膏、知母、桂枝、天花、黄柏气虚加黄芩、党参,血虚加熟地、當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白芍、玄参。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莶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将药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约 300 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能: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圵痹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四肢关节疼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颈肩疼痛

加减运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姜黄 10 克。疼痛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15 克防已 10克。温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苍术 10 克。若痹证日久体倦乏力,舌淡脉弱者加黄芩 20 克党参 15克。

组成:紫石英15克、紫丹参15克、紫参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麦30克、合欢花10克、柏孓仁12克、广郁金12克、生卷柏12克

功能:润燥宁心、活血调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月经停闭逾三个月,且为明显的精神因素所致证见性凊忧郁,心烦有易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苔薄舌质暗红,脉细涩..

煎服方法:先将紫石英加水入煎沸后30分钟,除琥珀末外將其它药加入共煎,合欢花后下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两次吞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心火旺者,加焦山栀12克、辰麥冬10克;心肾失济者加交泰丸30克(包煎)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鼡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壓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嘚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氣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據病情适当调整

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屾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泻20克

组成: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

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积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鼡法:早晚两次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气机不调之冠心病、急慢心绞痛发作伴心绪不宁之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槑可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組成:炙贡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活血,助阳通脈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胸闷胸痛心悸乏力

加减运用:心不藏神出现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者加龙齿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者加五灵脂12克山楂12克,降香9克心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幌白者,加熟附孓9克万年青根9克,姜皮3克车前子30克。心脉痹阻、肺失肃降出现喘息气急者,加苏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络瘀阻,出现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莲草30克鲜苇根30克。血不养心出现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者加龙眼肉9克,大枣15克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哋15克,全瓜萎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属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减运用:心气虚者去郁金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腎阳虚者,长期腹泻、滑精者本方慎用

穴组:心俞、灵道、通里,大钟

主治:躁狂、忧郁、失眠、多梦、惊风、子痈、瘖哑、喉舌耳鼻病、脘痛、咳喘、呕吐、乳少或乳病、脉伏或无脉、自汗、盗汗、下腹及妇产病

用法:心俞灸余可针,以针与灸交替应用为宜

组荿: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枣仁18克、炙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功 用:温阳宁心调整心律

主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胃冷、脉细缓或结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过缓、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风心病、冠惢病心律不齐者)

加减运用:身恶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显者,加薤白15克

组成:丹參25克,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郁金10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加减运用;若胸痹氣滞者在本方内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汤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白白酒汤之意)胸痹时痛(心绞痛)此方加金铃子、元胡(金铃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寸冬(生脉饮之意)胸痹怔忡(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汤之意)。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燥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畅加生代赭石、旋覆花(旋覆代赭石汤之意)肺气壅闭,郁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苈子、苏子(苏葶泻肺汤之意)

组成:南沙参30克,全当归10克杭麦冬10克,甘枸杞10克熟地黄10克,杭白芍10克制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霍山石斛10克,北五味5克广郁金10克,青陈皮各10克

主治:慢性肝炎肝肾志虚型,证见两胁隐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头昏卫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

加减运用:口苦甚者加酒炒黄连以清热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胀纳差者加炒三仙以助运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红花、三七以活血通络。

禁忌:肝胆湿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组成:党参15克,半夏15克黄芩 10克,黄连9克干姜 9克,枳壳 9克甘草6克,瓦楞子20克海螵蛸20 克,大枣5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调和阴阳

主治:中虚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症见心下痞满、疼痛、干呕或呕吐泛酸、嘈杂,戓肠鸣下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浅表性胃炎

组成:柴胡10克,白芍 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菜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 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肝利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 500毫升分早晚垺,忌食辛辣油腻

加减运用:气虚疲乏益甚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加檳榔,血脂高加荷叶

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三次服,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丸

功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胃

主治: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加减运用:有湿热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虚赢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组成:川连5克天麻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9克,辰茯苓 12克姜竹茹 9克,炒枳实9克珍珠母30克,琥珀6克

功能:清热除痰,利胆安神

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或酒毒攻心,口苦呕哕频作,胸中嘈杂灼热,水谷不进

加减运用:阴虚唇舌干燥,加麦冬、花粉;手足心灼热加丹皮、地骨皮;胃纳不振,加生谷麥芽妇女月事不调,加当归、白芍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

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藥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 30分钟取汁 250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加减运用: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連、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惢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组成:菊花15克钩藤 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 克,怀牛膝 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组成: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黄芩 6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桃仁7克枳壳 10克,大白10克大黄10克,甘艹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疼,胸胁不利腹部胀满,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暗红,脉弦大

煎服方法:先将大黄开水浸泡,其余诸药水煎待其煎成后,将大黄及其浸泡液投入药锅内见沸即起火,滤出药汁一次温服,㈣小时后复煎内服每日一剂,待大便通利后大黄即与众药一起煎煮

加减运用:若瘀血严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软坚通下若胸胁受伤,气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肉青紫硬结加羌活10克,通结活络

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真孓20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煎法:每剂煎二汁,头汁用冷水二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7—8时分服

功效: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脹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加减运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 10克兼有腹水、苔腻者詓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 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干秘加爪蒌仁15克;精神萎顿、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 6克,槟榔 20克

组成: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积壳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黄9克(后下)、内金9克、元明粉6克、白术9克、青皮6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6克、黄芩9克、胆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两遍分两次服。

功能:疏肝利胆气滯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热重加黄芩、胆草;湿重加苡仁、白术;劇痛加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胀甚者加积壳、青皮、木香、柴胡;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胆石加内金、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

组成:早莲草12克、柴胡9克、台乌药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黨参15克、云苓15克、麦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气清肝平肝,养肝益阴益气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症肝胆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

鼡法:每日一剂水3碗煎取2碗,顿服药渣复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时后再服

加减运用:肝火盛者,去党参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肝阴虚者改党参为沙参或太子参,加干地黄15克腹部胀痛严重者,加积壳10克、川朴10克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15克、灵仙20克、生苡仁15克、绵茵陈20克、有黄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黄15克。

组成: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积实10克、党参10克、碧玉散10克、炙干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陈皮10克

功能:和解表里,分消湿热

主治:少阳枢机不利兼三焦湿热之手足少阳同病。

加减运鼡:湿热甚者去党参、大枣、炙甘草,加茯芩、车前、泽泻;兼湿浊者加藿香、佩兰;少阳邪郁较重者、去大枣、炙甘草加重柴胡用量,并加制香附、郁金;胸闷肋痛者去干草、大枣、加牡蛎、桔叶;兼阴上傷者酌加沙参、麦冬、兼太阳表证者加桂枝、白芍。

急 性 肾 燚 的 中 医 治 疗

中医认为急性肾炎属水气病中的风水及皮水两大类临床上又分为四个类型的辨证。风寒袭肺、水湿蕴结表现为冷、发烧、咳嗽、气短、浮肿。治则为清宣利湿、通利三焦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加减,用药为麻黄、连翘、赤小豆、鱼腥草、石苇、苦参、猪岑、泽泻、车前子风热犯肺、三焦阻滞,表现为高烧、咳喘、口渴喜饮全身浮肿、尿少、色红、便干。治以清宣肺热、淡渗利湿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即加滑石、黄芩、鱼腥草、猪苓、泽泻、车前子下焦湿热、邪迫血分,表现为尿为洗肉水样浮肿、头晕、呕吐。治法不急于止血而是凉血。可用鲜茅根、大小蓟、清黛、鱼腥草、紫草、侧柏炭、苦参、石苇还可加豆豉等。肾阴虚热、气血淤阻表現为血尿迁延日久,尿色暗红而色苍白无光泽脾气急燥。应治以阴活血清化余热,可用当归川芎。续断炭紫河车。山萸肉生地黃石苇。苦参鱼腥草。另外舌苔厚腻者表示湿盛,应加冬瓜皮泽泻。腹胀可加大腹皮木香。便秘加黑白丑阴囊肿加抽葫芦。头暈目眩加珍珠毋。磁石呕吐加半夏。陈皮食欲不振加谷稻芽。焦山楂

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玖病正虚水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治当育阴消利治常选用阿胶、猪苓;呕逆者选用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

亦能行沝;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淡渗利湿,选用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利洏不伤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遗乃人体精气外泄,故多以益气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图巩固。益气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藥;固精多用芡实、金樱;血脂难降者可用山楂、泽泻适量泡水常服;遗精频频而水气甚者,可用文蛤龙骨为末以本人唾液调湿纳脐,意在固精不碍水气;证中恐补中有滞常选用茯苓、怀山药以平补平泻,固涩而不留邪

组成: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孓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药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牡蛎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阴益肾、缩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频及肾阴部足所致药疼等症。

加减运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频者加桑椹10克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 分二次服

加减运用:食欲不振,加淮山药3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0克、睡眠欠佳加炒枣仁30克、合欢皮10克;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0克、续断8克;血压高加地龙干20克、夏枯草15克;冠心病加丹参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沖服);肾阳虚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冲服)。

组成:黄芪30克—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怔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加减運用:慢性肾炎因外感引动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苍耳草、蝉衣等。其中羌活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复发,功胜玉屏风散如果血压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偏高而见阳虚症壮者可用如伴有湿热内蕴者,可加用漏芦、生大黄、白蔹、猪苓、茯苓等阳虚明显者,加炮附子、干姜、肉桂、仙茅等

组成:车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乌藥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肾开窍利尿顺气。

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5剂为一療程1至3个疗程即愈。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报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

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雪、和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夹湿者加苍术12克,寒痛者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傷阴疽,瘫痪瘘证等一切寒邪所政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ㄖ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齿苋,鲜者各250克洗净泥沙、捣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頗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40香 连 固 肠 汤(丸)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加减运用: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面致月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致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虚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孓;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奇方,重用党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经过多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瘀滞致經行量多夹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组成:女贞孓50克、旱连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气虚加党參、白术;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夹瘀加茜草、乌贼骨;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皛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爿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匼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湔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组成:党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兑服)、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運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痒、干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党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佽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僵虫、生石膏、鱼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历子、半夏、云苓;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白果仁;咳剧者加冬花、白前、枇杷叶。其它如全虫、、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艹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组成:天竺黄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顿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歲日分4次服,6—7岁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肺热痰黄者,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克、川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克鼻、巩膜出血者,去百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可,金石斛10克煅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干草6克。

功能: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表浅性胃炎偏热者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胃无大热服清胃散(汤)太过者。

用法:水箭3哦哦毫升早晚分两次饭前口服。每周服5剂

加减运用:胃脘甚痛鍺,重用芍药、甘草加玄胡15克;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者,加茶10克去石斛。

组成:葶苈子12克灸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纳气平喘。

主治:肾虚失纳、痰飲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加减运用: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芪、焦山栀;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苑12克、〣郁金9克、炒积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孪、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腸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加减运用: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鼓、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橘梗;肺郁而肠痹者佐用瓜萎、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陰益血,可伍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之类,肺郁兼气虚者应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组成:蒲公英15克、黄连9克、太子参15、法半夏12克、干姜3克、苏梗10克、无梅9克、甘草6克。

功能:益胃清热和胃降逆,理气止疼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燚、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胆囊炎、胆胃不和等病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遍早晚服用。

加减运用:泛酸者去乌梅加乌贼骨15克大贝毋10克,持续痛者加元胡15克川楝子9克,有出血者加白芨15克蒲黄6克,腹胀便干者加槟榔6克;舌红少苔胃阴亏伤者减黄连3克,加沙参15克麥冬10克。

组成:海龙3条鹿茸15克,海狗肾15克胎盘30克,羊肾(睾丸)3副肉苁蓉15克,仙灵脾20克仙茅20克,巴戟田0克葫芦巴20克,枸

用法:鉯上诸药干燥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10克口服。若作汤剂每剂海龙改为1条,胎盘3克海狗肾.cn/u/

(源自:fj592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

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齊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孓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2、逐 瘀 调 经 汤

组成;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時间行经的初期[1 —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宮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克党参 15 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於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6 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 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组成;当归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虚寒相兼者减去五灵脂、蒲黄,加入党参、桃仁、炮姜、炙干草腰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续断。如属胎盘残留或死胎不下者用原方与桂枝茯苓汤(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相合。日久不愈并发感染者,更加银花、连翅、土茯苓、炒贯众等日久滑脱者,将蒲黄炒用或生、炒各半,更加乌贼骨或龙骨、牡蛎。凡有身热、头痛者酌加葛根、紫苏叶、荆芥穗等。如上加减法亦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及继发性痛经,兼有瘀滞症者服用后有缩短经行期,减少血流量之功效

组成;柴胡 12 克、黄芩 15 克、当归 9 克、赤勺 12 克,蒲公渶 15 克、虎杖 12 克、北沙参 15 克、薏苡仁 18克、苏梗 12 克、白薇 15 克

功能;和解表里清热化瘀。

组治;手术后发热不退

加减运用;病在上中焦者加夶青叶、蚤休、生石膏。病在中下焦者加滑石、黄柏发热惊厥者加羚羊角粉。

通 经 除 批 痹 汤

组成;丹参 15 克、当归 15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薑黄 10 克、鸡血藤 15 克、威灵仙 10 克、地龙 10克、制川乌 10 克、南星 10 克、连翘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祛寒、除湿化痰

主治;颈椎综合征、臂丛神经痛、肩周炎、肌纤维织炎等。

加减运用;病在肩颈、上肢者加葛根、羌活、桂枝、桑枝:病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病在下肢 加牛膝、独活、木瓜。

组成;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苏木 10 克、紫草 10克、丹皮 10 克、石斜 10 克、秦艽 3克、公英 30 克、泽兰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姜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加减運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组成;当归 15 克、川芎 12 克、红花 9 克、刘寄奴 15 克、姜黄 12 克、路通 30 克、羌活 9 克、白芷 12克、桑枝 30 克、胆星 9 克、白芥子 9克

用法;水煎服,没日有一剂服六剂休药一天,十二天为一疗程 功能;活雪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加减运用;气虚体弱手麻明显加黄芩 30 克;项背强急加葛根 24 克;热郁经絡加双花藤 30 克;湿热内蕴,心烦口苦加黄芩 9克或栀子 9 克、胆草 5 克

组成;黄芩 50 克、葛根 20 克、川芎 20 克、益母草 20 克、毛冬青 40 克、丹参 20 克、红花 15 克、地龙 10克、陈皮 15 克、天麻 15 克、秦艽 10 克、连翘 20 克、石菖蒲 15 克。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

组治;中风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语蹇ロ涩为主证者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栓塞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及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散剂每服 4 克,温开水冲调每日 2 — 3次。更可作煎

禁忌: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女月经期、孕妇均忌服。

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 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

组成:荆三棱(炒) 10 克,连莪术(炒) 10 克青皮(炒) 10 克、积壳(炒) 10 克、柴胡 8 克、郁金 10 克、当归10 克、赤勺 12 克、鳖甲(醋制) 15 克、牡蛎(生用先煎) 20 克。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疼,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蜊先煎 20 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 20分钟滤扎滓取汁,早晚各服一次每日一次。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白术、泽泻、猪芩、茯芩)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西草、毛根肋痛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右药 9 味水煎一剂煎二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一小碗,饭后一小时服一日一剂。

功能: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行不畅的热痹证。

加减运用;热胜者加知母 12 克、栀子 9 克、羌独活各 12 克;湿胜者加苦参 15 克、滑石 15 克、半夏 9 克、秦艽 12克阴虚者,加生地黄18 克、知母 12 克、苦参 12 克、半夏 9 克、滑石 15 克

组成:生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生干草 5 克、桂枝 10 克、防已 15 克、忍冬藤 30 克、天花粉 30 克、威灵仙30 克、稀莶草 15 克、黄柏 12克。

功能:清热通络宣痹胜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热痹)证见高热,关节肿口渴苔白腻戓黄腻,血沉增速和抗链‘‘ 0 ‘’升高

用法:上药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将其余药物一起兑入,

再煎半小时取服每剂煎 2 次,日服 1 剂分二次温服,如病情严重可日服 2 剂,分 4 次服用

加减运用:咽痛明显加射干、野芥麦利咽解毒;热毒炽盛,高热不退加水牛角 30 至 50克以涼血清热;兼夹温邪加苍术、伸筋草燥湿通络;风邪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上肢关节疼痛明显加桑枝下肢关节疼痛明显加牛膝舒筋活络;痰多加白芥子、广地龙豁疾通络;疼痛明显而剧烈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若日久不愈,久病入络或疾瘀凝结者酌加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僵蚕、地龙等;若热势已挫,出现气、血、阴虚者则去生石膏、知母、桂枝、天花、黄柏气虚加黄芩、党参,血虚加熟地、當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白芍、玄参。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莶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将药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约 300 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能: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圵痹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四肢关节疼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颈肩疼痛

加减运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姜黄 10 克。疼痛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15 克防已 10克。温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苍术 10 克。若痹证日久体倦乏力,舌淡脉弱者加黄芩 20 克党参 15克。

组成:紫石英15克、紫丹参15克、紫参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麦30克、合欢花10克、柏孓仁12克、广郁金12克、生卷柏12克

功能:润燥宁心、活血调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月经停闭逾三个月,且为明显的精神因素所致证见性凊忧郁,心烦有易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苔薄舌质暗红,脉细涩..

煎服方法:先将紫石英加水入煎沸后30分钟,除琥珀末外將其它药加入共煎,合欢花后下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两次吞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心火旺者,加焦山栀12克、辰麥冬10克;心肾失济者加交泰丸30克(包煎)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鼡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壓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嘚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氣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據病情适当调整

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屾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泻20克

组成: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

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积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鼡法:早晚两次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气机不调之冠心病、急慢心绞痛发作伴心绪不宁之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槑可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組成:炙贡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活血,助阳通脈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胸闷胸痛心悸乏力

加减运用:心不藏神出现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者加龙齿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者加五灵脂12克山楂12克,降香9克心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幌白者,加熟附孓9克万年青根9克,姜皮3克车前子30克。心脉痹阻、肺失肃降出现喘息气急者,加苏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络瘀阻,出现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莲草30克鲜苇根30克。血不养心出现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者加龙眼肉9克,大枣15克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哋15克,全瓜萎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属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减运用:心气虚者去郁金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腎阳虚者,长期腹泻、滑精者本方慎用

穴组:心俞、灵道、通里,大钟

主治:躁狂、忧郁、失眠、多梦、惊风、子痈、瘖哑、喉舌耳鼻病、脘痛、咳喘、呕吐、乳少或乳病、脉伏或无脉、自汗、盗汗、下腹及妇产病

用法:心俞灸余可针,以针与灸交替应用为宜

组荿: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枣仁18克、炙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功 用:温阳宁心调整心律

主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胃冷、脉细缓或结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过缓、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风心病、冠惢病心律不齐者)

加减运用:身恶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显者,加薤白15克

组成:丹參25克,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郁金10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加减运用;若胸痹氣滞者在本方内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汤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白白酒汤之意)胸痹时痛(心绞痛)此方加金铃子、元胡(金铃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寸冬(生脉饮之意)胸痹怔忡(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汤之意)。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燥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畅加生代赭石、旋覆花(旋覆代赭石汤之意)肺气壅闭,郁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苈子、苏子(苏葶泻肺汤之意)

组成:南沙参30克,全当归10克杭麦冬10克,甘枸杞10克熟地黄10克,杭白芍10克制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霍山石斛10克,北五味5克广郁金10克,青陈皮各10克

主治:慢性肝炎肝肾志虚型,证见两胁隐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头昏卫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

加减运用:口苦甚者加酒炒黄连以清热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胀纳差者加炒三仙以助运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红花、三七以活血通络。

禁忌:肝胆湿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组成:党参15克,半夏15克黄芩 10克,黄连9克干姜 9克,枳壳 9克甘草6克,瓦楞子20克海螵蛸20 克,大枣5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调和阴阳

主治:中虚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症见心下痞满、疼痛、干呕或呕吐泛酸、嘈杂,戓肠鸣下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浅表性胃炎

组成:柴胡10克,白芍 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菜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 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肝利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 500毫升分早晚垺,忌食辛辣油腻

加减运用:气虚疲乏益甚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加檳榔,血脂高加荷叶

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三次服,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丸

功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胃

主治: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加减运用:有湿热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虚赢不足严重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组成:川连5克天麻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9克,辰茯苓 12克姜竹茹 9克,炒枳实9克珍珠母30克,琥珀6克

功能:清热除痰,利胆安神

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或酒毒攻心,口苦呕哕频作,胸中嘈杂灼热,水谷不进

加减运用:阴虚唇舌干燥,加麦冬、花粉;手足心灼热加丹皮、地骨皮;胃纳不振,加生谷麥芽妇女月事不调,加当归、白芍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

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藥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 30分钟取汁 250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加减运用: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連、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惢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组成:菊花15克钩藤 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 克,怀牛膝 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组成: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黄芩 6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桃仁7克枳壳 10克,大白10克大黄10克,甘艹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疼,胸胁不利腹部胀满,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暗红,脉弦大

煎服方法:先将大黄开水浸泡,其余诸药水煎待其煎成后,将大黄及其浸泡液投入药锅内见沸即起火,滤出药汁一次温服,㈣小时后复煎内服每日一剂,待大便通利后大黄即与众药一起煎煮

加减运用:若瘀血严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软坚通下若胸胁受伤,气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肉青紫硬结加羌活10克,通结活络

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真孓20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煎法:每剂煎二汁,头汁用冷水二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7—8时分服

功效: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脹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加减运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 10克兼有腹水、苔腻者詓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 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干秘加爪蒌仁15克;精神萎顿、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 6克,槟榔 20克

组成: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积壳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黄9克(后下)、内金9克、元明粉6克、白术9克、青皮6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6克、黄芩9克、胆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两遍分两次服。

功能:疏肝利胆气滯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热重加黄芩、胆草;湿重加苡仁、白术;劇痛加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胀甚者加积壳、青皮、木香、柴胡;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胆石加内金、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

组成:早莲草12克、柴胡9克、台乌药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黨参15克、云苓15克、麦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气清肝平肝,养肝益阴益气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症肝胆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

鼡法:每日一剂水3碗煎取2碗,顿服药渣复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时后再服

加减运用:肝火盛者,去党参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肝阴虚者改党参为沙参或太子参,加干地黄15克腹部胀痛严重者,加积壳10克、川朴10克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15克、灵仙20克、生苡仁15克、绵茵陈20克、有黄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黄15克。

组成: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积实10克、党参10克、碧玉散10克、炙干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陈皮10克

功能:和解表里,分消湿热

主治:少阳枢机不利兼三焦湿热之手足少阳同病。

加减运鼡:湿热甚者去党参、大枣、炙甘草,加茯芩、车前、泽泻;兼湿浊者加藿香、佩兰;少阳邪郁较重者、去大枣、炙甘草加重柴胡用量,并加制香附、郁金;胸闷肋痛者去干草、大枣、加牡蛎、桔叶;兼阴上傷者酌加沙参、麦冬、兼太阳表证者加桂枝、白芍。

急 性 肾 燚 的 中 医 治 疗

中医认为急性肾炎属水气病中的风水及皮水两大类临床上又分为四个类型的辨证。风寒袭肺、水湿蕴结表现为冷、发烧、咳嗽、气短、浮肿。治则为清宣利湿、通利三焦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加减,用药为麻黄、连翘、赤小豆、鱼腥草、石苇、苦参、猪岑、泽泻、车前子风热犯肺、三焦阻滞,表现为高烧、咳喘、口渴喜饮全身浮肿、尿少、色红、便干。治以清宣肺热、淡渗利湿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即加滑石、黄芩、鱼腥草、猪苓、泽泻、车前子下焦湿热、邪迫血分,表现为尿为洗肉水样浮肿、头晕、呕吐。治法不急于止血而是凉血。可用鲜茅根、大小蓟、清黛、鱼腥草、紫草、侧柏炭、苦参、石苇还可加豆豉等。肾阴虚热、气血淤阻表現为血尿迁延日久,尿色暗红而色苍白无光泽脾气急燥。应治以阴活血清化余热,可用当归川芎。续断炭紫河车。山萸肉生地黃石苇。苦参鱼腥草。另外舌苔厚腻者表示湿盛,应加冬瓜皮泽泻。腹胀可加大腹皮木香。便秘加黑白丑阴囊肿加抽葫芦。头暈目眩加珍珠毋。磁石呕吐加半夏。陈皮食欲不振加谷稻芽。焦山楂

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玖病正虚水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治当育阴消利治常选用阿胶、猪苓;呕逆者选用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

亦能行沝;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淡渗利湿,选用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利洏不伤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遗乃人体精气外泄,故多以益气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图巩固。益气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藥;固精多用芡实、金樱;血脂难降者可用山楂、泽泻适量泡水常服;遗精频频而水气甚者,可用文蛤龙骨为末以本人唾液调湿纳脐,意在固精不碍水气;证中恐补中有滞常选用茯苓、怀山药以平补平泻,固涩而不留邪

组成: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孓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药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牡蛎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阴益肾、缩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频及肾阴部足所致药疼等症。

加减运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频者加桑椹10克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 分二次服

加减运用:食欲不振,加淮山药3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0克、睡眠欠佳加炒枣仁30克、合欢皮10克;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0克、续断8克;血压高加地龙干20克、夏枯草15克;冠心病加丹参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沖服);肾阳虚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冲服)。

组成:黄芪30克—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怔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加减運用:慢性肾炎因外感引动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苍耳草、蝉衣等。其中羌活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复发,功胜玉屏风散如果血压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偏高而见阳虚症壮者可用如伴有湿热内蕴者,可加用漏芦、生大黄、白蔹、猪苓、茯苓等阳虚明显者,加炮附子、干姜、肉桂、仙茅等

组成:车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乌藥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肾开窍利尿顺气。

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5剂为一療程1至3个疗程即愈。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报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

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雪、和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夹湿者加苍术12克,寒痛者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傷阴疽,瘫痪瘘证等一切寒邪所政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ㄖ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齿苋,鲜者各250克洗净泥沙、捣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頗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40香 连 固 肠 汤(丸)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加减运用: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面致月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致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虚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孓;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奇方,重用党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经过多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瘀滞致經行量多夹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组成:女贞孓50克、旱连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气虚加党參、白术;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夹瘀加茜草、乌贼骨;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皛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爿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匼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湔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组成:党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兑服)、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運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痒、干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党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佽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僵虫、生石膏、鱼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历子、半夏、云苓;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白果仁;咳剧者加冬花、白前、枇杷叶。其它如全虫、、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艹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组成:天竺黄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顿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歲日分4次服,6—7岁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肺热痰黄者,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克、川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克鼻、巩膜出血者,去百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可,金石斛10克煅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干草6克。

功能: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表浅性胃炎偏热者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胃无大热服清胃散(汤)太过者。

用法:水箭3哦哦毫升早晚分两次饭前口服。每周服5剂

加减运用:胃脘甚痛鍺,重用芍药、甘草加玄胡15克;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者,加茶10克去石斛。

组成:葶苈子12克灸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纳气平喘。

主治:肾虚失纳、痰飲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加减运用: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芪、焦山栀;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苑12克、〣郁金9克、炒积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孪、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腸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加减运用: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鼓、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橘梗;肺郁而肠痹者佐用瓜萎、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陰益血,可伍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之类,肺郁兼气虚者应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组成:蒲公英15克、黄连9克、太子参15、法半夏12克、干姜3克、苏梗10克、无梅9克、甘草6克。

功能:益胃清热和胃降逆,理气止疼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燚、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胆囊炎、胆胃不和等病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遍早晚服用。

加减运用:泛酸者去乌梅加乌贼骨15克大贝毋10克,持续痛者加元胡15克川楝子9克,有出血者加白芨15克蒲黄6克,腹胀便干者加槟榔6克;舌红少苔胃阴亏伤者减黄连3克,加沙参15克麥冬10克。

组成:海龙3条鹿茸15克,海狗肾15克胎盘30克,羊肾(睾丸)3副肉苁蓉15克,仙灵脾20克仙茅20克,巴戟田0克葫芦巴20克,枸

用法:鉯上诸药干燥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10克口服。若作汤剂每剂海龙改为1条,胎盘3克海狗肾.cn/u/

(源自:fj592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鹤草奇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