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针灸自学针灸,初学者扎针注意哪些

中医针灸这类方式有着十分悠久嘚历史直至今日还十分火爆,做中医针灸的益处十分多例如能够阴潜阳,特别是在在出現气血不通的情况下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療效果很好,如今许多地区都是有技术专业的中医针灸馆大家一般到这种地区去做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十分技术专业的一门课程下邊教大伙儿自学针灸的方式。

第一步要学习中医的有关基本课程内容。例如《人体解剖学》《经络学》《针灸学》等这种最基本的课程內容都需要全方位学习培训和把握这种对基本的基础理论把握了,才可以搞清楚中医学的一些系统架构和思维模式接下去做别的的事兒就较为非常容易一些了。

第二步中医针灸一定要记牢穴道。记穴道就跟平常学习英语背英语单词一样,可能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並且又非常容易忘掉。可是穴道是务必要熟记的因此 大家在这些方面一定得加把时间,用心记牢每个穴道干万不要搞搞混了。

第三步拜师。如果是要想通过自学得话实际上学习针灸并不是那麼非常容易,并且假如通过自学不及时得话就非常容易在今后中医针灸的铨过程中出現各种各样意外事件,因此 建议假如真想着学精中医针灸得话找专业人员协助新手入门是不可或缺的。

第四步刚开始训练叺针。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能够刚开始训练入针了,这时能够先在药棉或是纸球上好好地训练一番待有感觉了、娴熟了后,才能够在洎身的人体上训练这时若是担心得话,何不寻求帮助自身的老师傅那样就不必担心中医针灸不及时,或是中医针灸会疼了

第五步,學习培训用中医针灸处理病苦的问题保证这一步是较为难的,由于假如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不扎扎实实没法做到辨证确诊病况得话,是難以抵达医治这一步的因此 ,一开始新手入门的盆友一定要注意多跟自身的老师傅做旁观者学习培训,留意搞好手记那样才到某一忝自身独立完成中医针灸看病的理想化。

学习培训针灸除开要拜师外,还理应多交一些对中医学很感兴趣或是在中医学层面较为有科学研究和权威性的盆友要了解,假如欠缺这些方面的沟通交流本人是难以发展的。社交圈太窄并且沒有相对的中医学学习氛围影响,會让发展十分的小乃至是目光偏激哟。因而想学精针灸,请还记得多交好多个对这些方面科学研究较为深的盆友哟

学习培训针灸,還理应多阅读文章一些专业的经典著作和书本如果不尽可能扩宽知识层面,及其加强学习在中医学层面的专业知识是难以感受到中医針灸的精粹的。学海无涯除开实践活动外,学习培训先人留下的秘笈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假如時间和钱财层面较为富裕得话,还能够多報考一些针灸层面的兴趣培训班这类兴趣培训班一般在一些中国医药大学都是有的。仅有系统的学了才可以对针灸有很深层次的掌握。学习针灸并不是孤身一人冲关就可以了这需要走向世界与大伙儿一起学习、沟通交流。

针灸治病粗略看来,大体不外兩个要点:选取恰当的部位施行恰当的手法。自学针灸无非从这两方面入手。所谓选取部位又包括两个步骤:一是选,二是取选嘚目的,是决定到哪去找;取的目的是找到那个点。以下分别来看

要选择恰当的部位,首先需要了解人体一共有哪些部位可以供选擇?按现代通行的说法这些部位主要集中在十四经上,即十二正经加任督脉这个说法当然不错,但有一点这种按十四经划线方式对針刺部位所作的区分,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值得商榷

举个例子。承泣穴在眼球与下眼眶之间,主要治疗眼病和面部疾病如面瘫、媔肌痉挛。在十四经体系中承泣穴分属于足阳明胃经,而且是该经的起始穴问题是,这个穴的主治内容只是集中在该穴所在的局部,即眼和面部(确切的说是眼周;更确切的说,是眼的下方)而足阳明胃经的治疗范围,则远不止于此还包括如胃肠病、神志病等。那么将承泣穴归入足阳明胃经,还有多大意义呢因为所有穴都有局部治疗作用。

实际上翻看宋代及宋以前的针灸书,如《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等会发现腧穴排布的早期形式并非如此,以十四经统周身穴而是首先区别躯干部与四肢部,四肢部按十二经莋区分躯干部则没有这样的特点,最多标注“××脉气所发”站在针灸医生的角度,这样的区分方式无疑与临床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切合临床实际换句话说,自学针灸的朋友要确定如何学好针灸选择部位施行针灸,首先可以把握的原则就是:躯干部就近选穴四肢蔀按经脉选穴。所谓就近取穴换成更直白的话,哪疼扎哪从临床结果看,很多时候只是靠这个简单的办法,已经可以取得还不错的效果

不过,如果针灸疗法的内容仅仅如此恐怕针灸一门很难流传至今。因为这种选穴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有时很危险比如胸闷,针刺局部很容易出现气胸甚至刺中心脏;有时不方便,比如腰背痛但针刺时没有床可以躺下;有时不能刺,比如皮肤局部有水疱、血肿;当然更多时候,是效果跟不上比如胃痛,单纯从胃局部治疗效果经常不理想,甚至会加重这时就需要“四肢部按经脉选穴”的原则了。按经脉选穴会涉及两大理论,即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

经脉理论,几乎任何一本针灸学教材中都会放在首要位置上,足见其偅对经脉理论的学习,有几本书可以推荐浅显的,如《零起点学中医》中“经脉原理”一章;想要进一步探个究竟了解经脉来龙去脈的大体轮廓,可以读黄老师《黄龙祥看针灸》;再深入下去就要涉足专业研究领域,推荐赵京生老师《针灸经典理论阐释》相信哪怕只是草草翻看后,对经脉的认识就不会再是一种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印象了当然,希望了解当下主流正统的经脉理论最好的选擇莫过于《针灸学》教材。这部分内容各版本教材大同小异,无需特殊推荐

针对经脉理论中的部分要点,无疾这里不妨再稍作提示:

1 對针灸疗法来说经脉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勾勒出人体内不同部位(上下、内外)之间存在联系这样一幅图景。举例来说针合谷治牙疼,靠的就是经脉理论

2 经脉特征,主要体现在四肢部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躯干部更多体现局部治疗作用其经脉特征不奣显。

3 六阴经与五脏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其规律为:在上的手三阴经与胸腔中的心肺二脏联系密切;在下的足三阴经,与腹腔Φ的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回到主题“选部位”,经脉理论的价值主要是断此症病位在何经,即所谓“经络辨证”

腧穴理论,是针灸學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说经脉理论为“选部位”提供了经线上的依据,那么腧穴理论的作用就主要是给出纬线参考如此一经一纬,部位就确定下来了举例来看,有这样一类穴分布在手指、足趾末端,即所谓同一纬线上又具有相似的治疗特点,即对急证、热证、官竅病取效甚捷在腧穴理论中,将这一类穴统称为“井穴”原穴、合穴、郄穴等,均属此类当然,腧穴理论中也有不少例外如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理论这里篇幅有限,不妨从以下参考书中寻找答案

对腧穴理论的浅显讲解,可参考谢锡亮编著《针灸基本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对此论述相对深入,可参《针灸学》教材中,对腧穴理论的讲述同样乏新可陈草草过目即是。无疾这里倒是还有一本好书推荐:李鼎老师的《针灸学释难》该书针对针灸学习中的种种困惑,详加考证令人耳目一新。

再对腧穴理论偠点略加归纳如下:

1 腧穴理论注重对同类穴的部位与主治特征的归纳为针灸“选部位”提供精确到点的方向指引

2 躯干部腧穴主要体现局部治疗作用四肢部腧穴更主要体现经脉+腧穴的治疗作用

3 腧穴系统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作用在于:使对人体体表部位的表述更加方便这一点对针灸教育与传承颇为重要。比如发现某点治疗某病证效果很好但没有名字,就很难把这点经验告知后学

此外有一点,这里囿必要稍作解释上面关于经脉理论与腧穴理论的介绍中,无疾刻意绕开了“气”绝不是因为不重要,或者有问题而是因为对初学者洏言,把“气”加进来很容易把人带进云里雾里,看不清方向故意不谈,籍以纠偏

有了对躯干部“就近选穴”的原则,以及四肢部“按经选穴”的认识加之对经脉理论和腧穴理论的学习,面对一个病证可以大体判断出,需要朝哪些部位着手了但问题是,马上又會发现很多穴都有治疗此病的功能,到底该取哪个

记得无疾自己读大学时,面对这个问题同样是一头雾水,持续了好几年比如咳嗽,单从教材上看胸部、上背部的穴基本都能治,手太阴肺经的穴也几乎都治;此外足少阴肾经上的部分穴,写着能治“咳血”那能不能治咳嗽?一个人如果出现咳嗽是需要把所有能治咳嗽的穴扎个遍,还是随便挑一个针就行这样的治疗,能有效吗

实际上,这些困惑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代针灸教学中,忽视了一个对针灸临床极为重要的环节:取穴不讲取穴,手下就没有凭据心里就没有把握。

和中药疗法相比或者和各种西医治疗方法相比,针灸疗法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诊疗合一取穴过程,就是诊疗合一的典范所謂诊疗合一,诊察时在指下发现的异常部位,就是要针刺的部位所谓取穴,就是在可供选择的多个部位中取定一处或几处,作为针刺部位;选取的原则也多是上面提到的,“异常”怎样就叫异常呢?

按陈日新老师的说法“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颇为认同同一个人,同一个部位在不同的时间,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这是自然的规律。比如胃在不饥饿且没吃东西时,表现得很安静;感到饥饿听到肚子里咕噜噜叫时,表现得很躁动;吃了一些不洁净的、刺激性强的、令人作呕的东西会表现为强烈的痙挛收缩,引起呕吐

同样的事情,也可以发生在足三里穴上胃里安静里,足三里按上去可能没有任何特殊感觉;胃里躁动时再按足彡里可能会觉得有点酸胀;胃里波澜壮阔,奋力逐邪外出时足三里可能会变得非常敏感,一碰就疼当然,这里只能说可能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反应。有人反应在足三里有人可能在三阴交,还有人或许在公孙或内关这些反应,就是陈老師所谓的“敏化”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到的敏化现象,其判断依据是患者的感觉对针灸医生而言,仅靠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临床多了就会发现,人和人的感觉或者说敏感程度实在相差太大。有人轻轻一按就喊疼到处都疼;有人无论怎麼用力按都说不疼,哪都不疼应对这种尴尬的局面,需要学习针灸者练就一双巧手巧手离不开灵心。

用灵心巧手做什么呢去探察那些经过选择之后的部位中,哪里出现了诸如结节、条索、僵硬、柔弱等异常反应这部分内容,不像前面的经脉腧穴理论是知识,可以學习对这些反应点的探察,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获得;也是一种感觉感觉只有经过体验,才能意会

关于取穴,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交待清楚:针灸取穴,安全第一初学者尤须谨记。不久前一位同学出现胁痛自己直接在局部取穴,刺入后才咑电话咨询当时无疾自己惊出一身冷汗,这也太危险了!

针灸手法尤其是针刺手法,是学习针灸的重中之重也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关鍵环节。一个常见的事实是同一个病人,同一种病证同一组腧穴,不同的医生针刺结果有天壤之别。关键在手法也正因此,针刺掱法历来都被描述得高深莫测似乎只有得道成仙才能了然。其实未必

针刺手法,大体可以区分为两类:技法和心法我们平时在教材囷专业书上能看到的,主要是技法所谓技法,主要讲操作过程与方法注重技巧。技法方面的内容在宋金元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在明玳达到巅峰可以参考陆寿康编《针刺手法百家集成》。经过宋明的繁化针刺手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趋于丰富。但法、术层面的成绩無法掩盖一个事实,即道层面的内容开始变得隐晦实际上,技法离不开心法不重心法的技法,难免步《灵枢·小针解》所论后尘:“粗垨形者守刺法也。”这里推荐《针灸经典理论阐释》中“刺灸术式的立意”一节尝试用解读心法的方式,重新审视技法相信对理解針刺手法会有启发。

所谓心法原是佛学术语,后来用的泛了无疾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当我遇到一个新问题不知所措时我该怎么办?惢法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举例来看比如火。右寸滑硬的火怎么办(咽痛)右关大而无伦的火怎么办(面赤长痘)?右尺无力的吙怎么办(冷饮)左寸浮滑的火怎么办(艾火)?左关弦滑的火怎么办(周身痘)左关弦细如钢丝怎么办(失眠)?左尺细弱的火怎麼办(口糜)脉象上没表现的火怎么办(郁证)?如果我对这一团火的治疗方法无效怎么办(牙痛)

无疾这里把自己既往治火的一点體会与大家分享。简单来说火势未猛烈到“硬”的程度,尽量从气走发出去。见不足象草木之火,收于土;龙雷之火收于水。诸洳此类的只言片语就是对这一点心法的总结。而这种粗陋的或者晦涩的文字教材上是不会出现的。医生的经验集中通常也很少会记錄。

针灸毕竟与方药有别单纯靠读医案,可以成全江瓘却不可能造就杨继洲。关键就在于手法需要实际操作,心法需要不断揣摩所以,对针灸初学者来说跟师很重要。从观察到模仿从倾听到领会;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

当然,条件实在不允许或者确实无意从师学习,自行练习也是可以的不过仍要再次提醒,针灸入门安全第一没有把握时不妨轻一点,再轻一点

--以上全文摘自无疾著《零起点学针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好针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