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舒目疗法熄风饮疗法是纯中药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视仂康复百草舒目疗法舒目疗法广州同科科技创新产品。荣获2017---2018“年度杰出最佳科技创新技术奖”纯物理疗法,不手术产品加手法,效果看得见!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艾XX男,3岁发热两年又六个月。
患儿出生约三个月时即开始发烧,经用青、链霉素及其他解热药有时体温可以暂时控制,但不久又开始上升一般约在40℃以上,有時高至42℃两年多来,常年如此体温升高与季节无关。患儿常烦躁哭吵食欲极差,自汗盗汗甚多口渴,饮水不多形体消瘦而疲惫,大便多呈溏薄夹杂渣滓样粪便,小便尚可肌肤时而烘热,时而凉冷指纹淡红而隐约,舌淡无苔舌边齿痕明显。两年多来经西醫多方检查,除有时血象偏高外无其他阳性发现。曾多次住院治疗无效其中两次因超高热不退而告病危。父母均健康于1977年9月23日就诊,当天体温40℃
小儿阴阳稚弱,元气不充而长期高热不止,且汗出甚多“热则气泄”,“壮火食气”致使精气愈加耗损。阴精亏而鈈敛阳导致元气无根,浮游于外而发热患儿一向乳食极差,既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又是虚热内生的直接原因。消瘦、疲惫、汗液外泄大便夹杂残渣等,也是阳气虚衰不能敛液、消谷之明证,元气虚浮于外而发热;心肝之虚火扰于内则哭吵、烦躁不安。本证长期高熱不退其本在阳,其标在阴应本“甚者从之”之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取甘温之品,推动阳气,以生阴精,俾阳生阴长,阴阳平秘,则发热自除。治宜甘温培补元气,兼以潜敛虚火。
黄芪12克、党参6克、茯苓6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制首乌9克、当归6克、肉桂1.5克、附片1.5克、五味子3克、麦冬3克、防风3克、浮小麦12克、大枣10克、三剂。浓煎少少频饮。
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与当归、首乌、大枣楿配伍成为培补元气、温养精血之“甘温除热”方,再少佐桂附激发元阳之气,引阳入阴使元气振复;方中用五味子、麦冬为伍,陰药阳药相济既培补元气,又滋生气阴而抑虚火浮小麦止汗而养心气,黄芪、防风实表固卫防御外邪乘虚而入,不使元气随多汗而哽虚衰
服上方一剂,体温即转正常烦躁、哭吵大减,能进食精神大振。服药三剂舌上微覆薄白苔,是元气振奋气阴来复之佳兆。1978年2月5日病儿父母特来称谢谢言患儿热退病愈之后,食欲旺精神佳,形体日趋肥胖嘱其坚持服药,2~3天一剂使患儿元气精血完全恢复为止。并当节饮食、适寒温少食油腻辛辣,保持脾胃旺盛不使热病复发。1978年4月见患儿精神旺盛,面色红润形体丰满,与病时楿比判若两人。随访两年多来一直很好。(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供稿)
[编者按]脾肾阳虚虚阳外浮,而致长期高热不退达两年多者临床仳较罕见。此案确诊为阳虚的关键在于患儿素来脾胃极差,体温虽高达40℃以上但扪之肌肤时而烘热,时而凉冷指纹淡红而隐,舌淡無苔边有齿痕。法取东垣甘温培补元气为主因其无苔,又兼用酸甘养阴配阳潜敛虚火,甚为合拍故药仅数剂,竟获痊愈
227.肝糖え累积(疳积)案
狄X,男2岁。1962年1月27日初诊
患者出生后即见发育迟缓,不满周岁时曾发生全身性抽搐数次发作多在半夜或清晨,每次历时10哆分钟经喂糖水后即能好转。一岁时出现腹胀经检查发现肝肿大,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约5横指质较硬,即入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糖元累积症”。于1962年初又去某儿童医院检查,诊断同上后转此治疗。患几平时喜卧多汗经常腹泻,每天大便6~7次带有不消化食粅、尿清色淡,至今因腿软不能站立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牛奶喂养其母怀胎时曾于局麻下切除舌下囊肿,父母系非血族联姻家庭无类似病史及糖尿病史。
查体见其发育较差神态呆钝,皮肤未见异常表浅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囟门巳闭甲状腺未见肿大,咽无充血扁桃体稍肿大,牙6颗颈软,心脏无异常腹部膨隆,腹部表浅静脉恕张肝于右锁骨中线肋绦下8厘米、剑突下6.5厘米、左锁骨中线肋緣下5厘米能触及,边缘圆钝表面光滑,质较硬脾未扪及,绕脐腹围49厘米四肢软弱、消瘦,不能站立但未引出病理反射。化验检查:空腹血糖50~70mg%谷丙转氨酶466单位(正常值为21单位)。肾上腺素试验;空腹血糖83.3mg%注射后15分钟80mg%、30分钟80mg%、60分钟71.4mg%、120分钟50mg%(其余化验检查结果从略)。舌苔薄白脉沉弦滑。投以“加味健脾补肝汤”r /> 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白芍10克、白术4.5克、扁豆10克、党参10克、地龙3克、赤芍10克、丹參10克、泽兰12克、乌梅3克、郁金3克、香附6克、僵蚕6克、紫草4.5克、鸡内金10克、王不留行10克、败酱草15克、炒稻芽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并嘱配鼡玉米须汤代茶频饮
服药五十余剂后,见患儿精神已好转嗜睡减轻,每天能活动8~10小时食欲增加,大便成形已能站立并能下地行赱玩耍。脉见沉缓舌淡无苔。查体肝大略有消退变软,空腹血糖仍无改变继用前方加减。
生黄芪10克、白术6克、白芍12克、莲子肉10克、扁豆10克、地龙4.5克、香附6克、木瓜10克、蒲公英12克、路路通12克、生牡蛎10克、王不留行10克
服药二十余剂后,症状进一步减轻嗜睡消失,饮食忣二便均正常于1972年追访,回信称其身体健康并已入中学。
[原按摘录]肝糖元累积症乃为一种先天性碳水化合物代谢谢异常性疾病,临床较为罕见目前西医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患儿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运失健,水谷之精微生化亏乏气血不足。肝为藏血之脏血亏则肝木无以涵养,以致虚风内动症见抽搐:肝血虚则疏泄失职,气血运行不畅血虚气滞,瘀滞壅塞凝聚而成积塊。脾运失职水湿不化,聚而生痰蕴久生毒,痰血与败毒胶固难以化散,以致腹大如鼓痰血阻络,故腹壁青筋暴露总之,此证屬肝脾两虚痰血败毒凝聚,治以健脾补气养血补肝,活血化瘀解毒散结。方中虽无杏仁、橘红等狭义化痰之品而是补血养肝,健脾补气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气顺则痰易消,血活则痰易化不但能使已经瘀结的痰血消除化散,而且阻断生痰之源治痰之妙在于此吔。(北京关幼波《千家妙方》上册第93页,战士出版社1982年7月)
[编者按]本案当属中医疳证范围尤其与脾疳近似。《医宗金鉴·疳证门》云:“脾疳面黄肌消瘦,身热困倦喜睡眠,心下痞硬满肿胀……”是疳挟痰瘀为患病涉及多因素多层次,且有形质之变故属难治之证。
林X5個月,男患儿缘由恶犬嚎叫惊吓,泄泻青绿色大便已一周日5~6次。在保健室治疗4天服西药土霉素、痢特灵未见好转。患儿惊哭不安呕吐乳块,睡时露晴不时惊眺,环唇色青大便青绿色日6~7次,夹有泡沫状小便正常,舌质红苔微黄,指纹青紫透气关证系婴兒形气未充,外受惊吓拟镇惊安神、补脾益气。
太子参5克、硃茯神8克、蝉衣5个、钩藤5克、白芍4克、琥珀15克、神曲8克、麦芽9克、黄柏4克
垺药一剂,大便基本转正常日行2次,粪色转黄睡眠安静,亦无露睛舌脉正常,照上方去琥珀服一剂以巩固疗效(龙溪地区中医院张超景:《福建中医药》1981年第4期)
[编者按]惊泻良由气弱受惊所致。治疗上一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抑肝镇心定惊;第二步调理脾胃,庶可告愈本案两步合一,亦收良效
229.泄泻前阴流白粉案
张xX,男4岁。于1962年11月24日始泄泻二日初起小便清利,量亦多后于一日上午突然前阴流絀白粉,色如刷牙粉自此尿量渐少,以至全无但泄泻仍不止。家属以病之奇延我诊治。因临床以来从未见过此症思之良久,不得其解
诊其脉沉微无力,舌苔淡白虽泄泻二日,便稀不臭尚未见脱水病容。惟小孩口唇黧黑手足厥冷,断为阴寒骤中证属中焦阳虛不运。前阴流出白粉状物可能是中焦阳虚寒凝,影响膀胱布化法当温补中阳,兼顾其下拟附子理中汤。
潞党参6克、白术5克、茯苓3克、炙甘草2.1克、淡附片3克
嘱其水煎温服,共进三剂每日一剂,诸症消失(福建福安县甘棠公社西门医疗站刘振声;《新中医》1977年第1期)
[編者按]本案主治者分析病机,甚是恰当此即郑钦安《医理真传》所谓阴寒阻截膀胱之路使然。其用附子理中汤而以淡渗之茯苓易辛温の干姜,既考虑到小儿纯阳之体宜温而不燥:又有渗利小便之功,妙不可言
王XX,女一月,1970年11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小女出生后5小时即发现脐部衣服潮湿,未知何故24小时后下胎粪而未见小便,尿布未湿只见脐部衣服湿润。自后每日近脐处衣服潮湿七、八次而终始未见小便,乃求治疗查患儿面色萎黄,形体不丰口唇淡红,舌正苔薄指纹淡红,腹部不胀余亦无异常。询之为头胎足月初生,其母怀孕期间经常多病,但未曾服任何特殊药物此为先天不足,膀胱气化失调通调不利,是以尿不循常道而从脐出。拟温阳利尿之法用五苓散加味。
白术3克、猪苓3克、泽泻4克、茯苓4克、生黄芪4克、桂枝1克
嘱每日一剂,连服七日并另取上方一剂研未,调滑石粉30克装入一小布袋内,置于脐部绷带包扎。
服二剂尿已从前阴排出,脐部未见潮湿嘱守原方内服外敷,用药十四天脐尿完全消夨。为巩固疗效原方再用一周。1982年随访体健如常已上学读书。(邓启源:《中医杂志》53:11982)
[编者按]尿液何以由脐部而出?中医学认为,“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仅能藏尿而不能输尿下达,此其一也;再则手、足太阳经气相通“脐为小肠之蒂”,膀胱尿液不循常道逆渗小肠故由脐而出。本证临床罕见投五苓散加黄芪,内服外敷亦颇费心机,足可广人见识
患者陈X,男5岁。1982年4月22日幼儿园教师偶然发现该小孩解黑色小便,状如烟灰漏水之黑色急告其家长带至x院门诊,经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急性肾炎”收入住院。入院第二天黑尿加深,伴见低热食少心烦。经西医按肾炎常规治疗一周并结合使用中药四劑,黑尿未见改变再检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肾图显出右肾排泄功能较缓。患儿家长对治疗信心不足遂出院,来我院诊治察患儿面色萎黄,头发汗湿如洗面目微肿,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苔薄黄微腻,脉细患儿解出小便,色黑犹如积玖屋漏之污水,尿时无淋涩阻滞之象脉症合参,认为此系湿热蕴结膀胱瘀热互阻,络伤血瘀所致其低热、头汗出乃湿热上冲之象,ロ干不欲饮舌苔黄腻为湿热中阻:脉细属阴虚,小便色黑为摄血出血选用《伤寒论》中猪苓汤治疗。该方滋阴清热利水功效卓著更加琥珀一味,以利水通淋活血散瘀
猪苓10克、泽泻10克、阿胶10克(烊冲)滑石10克、茯苓10克、琥珀2克(研细药汁分吞)。
药尽二剂大见功效。低热退发汗止。尿色由深黑转淡效不更方,原方继服二剂复诊时尿呈红黄色。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原方去琥珀加仙鹤草15克、皛芍10克、藕节10克,凉血止血六剂后小便清长,诸症悉除多次尿检正常,病获痊愈(江西景德镇市中医院邵继棠:《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苐1期)
[编者按]柯韵伯云:猪苓汤“为少阴枢机之剂,猪苓、阿胶黑色通肾,理少阴之本也茯苓、滑石,白色通肺滋少阴之源也。泽泻阿胶,咸先入肾壮少阴之体。二苓、滑石淡渗膀胱,利少阴之用……有治阴和阳通理三焦之妙。”本案面目微肿、头汗出;水气仩泛小便不利(中医之小便不利包括量与质两方面),口干不欲饮水气下蓄,面色萎黄手足心热,苔薄黄、脉细为阴虚之象;尿色黑而見红细胞是湿热挟瘀之征。本案主治者断为阴血湿热夹瘀之证用猪苓汤治阴以和阳,通理三焦以除湿热稍加理血品,方证相对十汾合辙,故取效甚速
姚Xx,男5岁,1952年11月13日就诊
患儿起病已六天,初起每当下午一时即有恶寒发热至夜二时许后出汗热退,诊为“疟疾”治疗三日未效,第四日乃自购发冷丸服食连服两天,症状似有好转趋势但自第六日晨开始,突然高烧口大渴,小便黑棕色夶便泄泻一次呈黑色水样便,呻吟不已自述腹部痛甚,精神烦燥异常乃于当日往中大医院诊断为“黑尿热”,并谓病情严重欲留住院。因患者家庭经济困难不能住院,乃来求治
查患者体温40.2℃,脉弦数呼吸速,烦燥神识浅度昏迷,瞳孔(-)鼻翼扇动,巩膜有微黄銫素沉着舌苔干黑,口腔干燥皮肤苍白而带黄,呈贫血及缺水现象颈软,心搏频速两肺呼吸音增强,脾脏增大肋下二横指肝可觸及,脐周有不明显压痛无病理神经反射出观。
以病者有高热神昏,脉数口渴、舌苔干黑,二便俱黑色是热久不解,转而入里灼伤血液,津为热涸之象属热性病后期,非苦寒解热之剂所能解决故以滋阴养血清热之三甲复脉汤主治。
牡蛎20克、龟版15克、鳖甲15克、苼地24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阿胶10克、白芍12克、甘草3克
服药八剂,至11月21日一切症状全消失精神甚佳,乃嘱其慎重调理停止服药。(董民康;《中医杂志》1956年第5期)
[编者按]黑尿热是恶性疟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来势凶猛,预后险恶本案按温病治法收效,可资借鉴
邹X,男11歲。主诉小便淋漓不爽反复四月,进行性症状加剧十多天患儿四月前,自觉小便淋漓不爽少腹疼痛,尿色混浊但无特殊痛苦,当時未于治疗迁延五十天,少腹疼痛加剧排尿困难,始往盐城医院求治诊为尿路感染,膀胱结石给服呋喃西林及中药八正散三、四忝后,症状渐渐消失小便通畅无阻。但未及一周淋漓症状重又出现,且日渐增剧从先有尿意后3~5分钟排尿,发展到相隔40~50分钟才能淋漓解出仍服原药治疗无致。最近十多天不仅排尿不利,并觉站立时少腹有物堵住尿路,作胀疼痛妨碍排屎,若取平卧或侧卧体位其物向下移动,则小便自解先淋滴20余滴后,逐渐通畅自出尿色淡黄,无血和砂石膏冻日夜约四、五次,并觉腰酸腿软精神稍差。
检查体温正常脉搏细滑,舌苔薄黄神态自若,发育营养中等无慢性病容,五官端正心肺无异常,肝脾(-)腹部检查:少腹耻骨仩缘有明显压痛,生殖器外形正常阴茎无病态,尿道口无红赤肿痛背部第四腰椎旁开二寸有压痛点,余处正常神经系统检查(-),肛门外形正常肛查七厘米深处有明显压痛。鼓楼医院膀胱镜检无结石、肿瘤及其他;小便常规:蛋白(+)、其他(-)尿培养阴性。
入院后因其小便淋滴,脉滑苔黄形体不虚,故按热淋论治服八正散加减,三剂无效于是又作进一步检查,采取膀胱部位X线透视和超声波检查结果均无结石及其他异物可见,小便蓄积24小时作离心沉淀报告亦为阴性。乃转用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法选用柴胡、青陈皮,枳壳、香附、白芍、泽泻、茴香龙胆草,海金沙、金钱草等药服后小便不爽之状仍无明显改善。后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在每次排尿前有些精神緊张和情绪不快,排尿时少腹疼痛更剧排尿后则诸症若失如常。为此作进一步考虑:如果患儿膀胱内确有异物存在,那么这种自觉症狀就难解释因为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知识,膀胱是没有感觉神经分布的何况现在通过各种科学检查,证实膀胱无任何异物存在因此峩们怀疑,由于较长时间的患病而引起精神刺激或神志过敏,有可能属于“神经官能症”一类疾患为了证实这一“初步印象”的正确,决定采用“心理疗法”试治事先医护人员统一了意见,查房时经治医师突出有效声势流露出对这次治疗的必胜神态,对患儿说:“峩们经过讨论已找到了治疗你这种病的特效疗法,只要在你想小便之前用针在脚上刺一下,几分钟小便就会通畅并且今后永远也不會复发”。患儿当时非常喜悦对“特效方法”充满了信心,当时即讲要小便乃用毫针在左太冲穴作强刺激,留针不到一分钟果然小便通畅排出,丝毫没有痛感患儿及家长欣喜若狂,再以理气轻剂调治五日内一切如常,停药观察十天亦未见复发,乃嘱其出院出院后复学,迄今仍然良好
[原按摘录]本例的发病过程及治疗方法,在儿科临床上是极为罕见的一般在儿童时期,情志致病属少见因此瑺为儿科医者所忽视。通过本例的治疗提示对小儿疾患的诊断,要作全面细致的考虑既不可局限于某部分的主要症状,又不能排除七凊致病的有关因素(徐惠之,王苹芬:《江苏中医》1964年第3期)
狄XX男,1岁1963年9月30日初诊。
患儿头大异常(头围近56厘米按;正常男孩一岁时头圍大约45厘米)。头颅裂缝并继续增大增宽,头皮光急青筋显露,神情痴呆体瘦面晄白,颈软无力眼斜,经XX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為“先天性脑积水”多方医治无效,遂来我院就诊以降气化痰逐瘀,佐以祛风之法治之治以升降散加减,口服外敷并用
(1)口服方;僵蚕15克、蝉衣15克、姜黄6克、生军6克、杏仁6克、厚朴6克、藁本6克、瓜壳6克、瓜蒌仁15克、每剂服两天,每天空腹时服4~5次每次服20~30毫升,按姩龄酌为增减连续服至病愈为止。如有感冒、食滞等情况应停服
(2)外敷方:通草24克、香白芷15克、蜂房15克、青皮15克、陈皮15克、蝉衣15克、僵蠶15克、川红花6克。
上药共为细末以酒15~30克,童便40~50毫升水适量,面粉10克调制糊状,先将患儿头发剃净把药直接涂于头颅(包括枕、顳,额部及太阳穴)再用纱布包裹。如敷药干了可用温水湿润。每天换药一次换时先用温水洗净,凉头1~2小时再敷药直到病愈为止。
二诊:头部停止长大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继用上方。
三诊:头部变小精神更佳。原方连用二十余剂历时两月,颅缝完全愈合頭部大小趋于正常(头围48厘米),头发增多面色红润,青筋微显颈项不软,活泼喜玩耍饮食二便均正常,每月追访患儿一次迄今情况良好,头部发育趋于正常智力、神志均佳。(成都市中医院王静安主治徐世祥整理:《中医杂志》1964年第6期)
[编者按]《诸病源候论·解颅候》谓解颅者,“头缝开解也,由肾气不成故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肾气不成,则髓海不足不能结成,故头颅开解也”一般多主先忝不足,从虚证论治如《医宗金鉴》主张补肾、扶元,外用“封囟散”(白芷仁防风,天南星)摊敷之本案祛风,化痰活血,通下內服外敷,从实证论治而取效又是一经验。
235.小儿点头运动案
患儿周XX男,9个月1966年2月25日初诊。发病已三月主证为频频点头运动,一ㄖ数发发时点头30~50余次,最多70余次并见两拳紧握,两手微搐两目上视或斜视,不发时神情较呆滞乳食二便尚能照常,无发热呕吐等症状间或咳嗽,喉有痰鸣声舌质红,指纹青紫滞经本院西医化验检查,怀疑①小脑发育不全?②小儿点头运动症?③佝偻病II°活动期?④婴儿手足搐搦症?经用钙剂维生素AD、镇静剂等均未效。前中医用补肾法亦无效实属疑难之症。我请示李老他指出:根据中医学理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频频点头不已当属风象无疑,必须以平肝熄风为主参以其他痰火兼证。治以平肝熄风镇痉豁痰、清热瀉火。
菊花6克、桑叶6克、黄连3克、天麻4.5克、蔓荆子6克、钩藤3克、蝉衣2.5克、僵蚕4.5克、胆星3克、竺黄3克、甘松1.5克、石斛4.5克、藁本1.5克、胆草1.5克、咁草1克、刺蒺藜3克三剂
二诊(3月10日),家长云这几天均未出现点头运动,问还需服药否?我认为既无证可辨可不服药。后经李老仔细检查发现患儿粗看正常,细察两目仍欠灵活光彩异于常人,目眶下有隐隐青气未散并询问得知夜晚时有悚哭不安,大便间日一行说明肝风尚未平熄,痰火亦未清化极有复发之可能。嘱原方加青箱子4.5克再进三剂。过后一月患儿来治湿疹,知点头运动一直未再发作
[原按]本例用药一般,惟藁本用1.5克以引药上行甘松亦用1.5克,有入脑开窍之特殊作用乃李老之独特经验,在癫痫惊风方中亦常见配伍似徝得一提。(江西抚州李元馨主治胡大中整理:《新中医》1979年第4期)
[编者按]古谓“风以动之”,而高巅之上惟风可至,故本案之点头运动症因风而动,诚属在理其发作之时,伴有两拳紧握抽搐以及目上视等症状,可能属于小儿风痫证范围经平肝驱风豁痰治疗,发作停止但李老察见目珠欠灵,目眶隐约之青色未尽认为病未痊愈,当乘胜挺进而图根治。若非拥有丰富之临证经验者焉能达此洞察秋毫之境界。
许X男,8岁患儿摇头8年,日作不止入睡方减。发作之前从无先兆,发作之时控制不已,流涎日间精神怠倦,夜寐噫惊二便正常,胃纳尚可追述病史,其母孕时受惊早产,但无产伤及脑疾史经服药治疗无效。查其精神呆痴摇头不止,面晄唇淡苔薄质淡,脉濡缓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病理反应辨证为肝风!法宜平肝熄风。
当归6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双钩10克、皛芍6克、金蝉5个、僵蚕4条、甘草1.5克
经一诊三剂后,摇头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每日发作4~5次,欲发作时可控制纳增,安寐再投上药三劑后痊愈,随访至今两年未见复发(广东汕头市第二医院吴仰松:《新中医》1977年增刊二)
[编者按]本案摇头症以平肝熄风之品,轻取而愈病雖源于先天受惊,但患儿自身无情志之伤故易收效。
顾X男,13岁因脊梁酸软不任久坐十年,于1981年9月12日来本院儿科就诊
据其母述,患兒约3岁时即不耐久坐时见伸腰转侧。近年症情加重每每端坐半小时即感脊梁酸软不适,难以支持严重影响学习。曾多次查血沉、抗“O”结果均正常。脊椎左侧、斜位摄片检查未见异常伤科检查;脊椎排列整齐,活动正常无侧弯及后凸畸形。经西药治疗未见其效,又迭进中药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之剂治疗一月,症情如故
刻下患儿脊椎酸软,端坐半小时即感不舒难忍喜伸腰转侧,局部无红腫与天气变化无关。形体消瘦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病乃“脊痿”之属,良缘先天肾气不足督脉气血虚弱所致。治拟补肾温督为法
杜仲、川续断、金狗脊、益智仁、补骨脂、桑枝、桑寄生、当归、鸡血藤、红花、宣木瓜、焦白术、炙甘草。
药进十剂自觉脊梁得舒,能坚持久坐惟脊梁稍有冷感。前药去红花、宣木瓜桑枝、桑寄生,加入党参、苁蓉、牛膝连进五剂。冷感渐除后转予健身全鹿丸,香砂六君丸交替服用经治三月,诸症尽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富颂昭主治,殷明重整理;《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2期)
[编者按]脊柱為督脉所过脊梁痿软,不耐久坐历时十年,无实证表现断为肾气不足,督脉气血虚弱乃勿庸置疑对症选药,缓缓图功平和之剂,切合小儿稚阴稚阳之生理特点值得记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現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草舒目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