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广东或者广西的种菜的菜农种菜吗?回复一下谢谢

蔬菜秧苗是由不同的种子个体培育成的许多生物活体不同的育苗方法使秧苗之间的差异很大。即使利用同一种育苗方法秧苗所处的环境不同也会使它们之间产生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秧苗的生理活性及以后的产量其中有什么标准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谚有“苗好三成收”的说法足以說明培育健壮的秧苗是丰产、稳产的基础。因此研究、培养健壮的秧苗对蔬菜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育苗的目标是培育适龄壮苗秧苗健壮,应包括无病虫害、生长整齐、株体健壮三个主要方面壮苗生理生化指标适宜,定植到大田后缓苗快适应性强,生长发育旺盛有较强的潜在生产能力。

弱苗定植后缓苗慢易引起落花落果,甚至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苗龄与秧苗素质存在密切关系,苗齡可分为日历苗龄、形态苗龄、生理苗龄三者之间并不一定统一,生产上习惯用日历苗龄

一般来说,大龄苗生长发育提前产量提前,采收期较早;但苗龄过大秧苗老化,不利于总产量的提高

优质苗:指素质优良的壮苗,茎粗短、节间密、叶肥厚、色浓绿根系发達,无病虫害、无损伤抗逆性强,发育良好;

劣质苗:指低龄苗、高龄苗、老化苗、徒长苗、出苗不齐、长势不均苗等;

徒长苗:根系發育差、茎细节间长、叶薄色淡、茎叶保护组织不发达,定植后缓苗慢成活率低,抗性差;

老化苗:茎细瘦叶面积小,叶色深暗根系发育不良,定植后发棵晚长势弱。

① 根系正常根色白,无锈根(黄色至黄褐色)须根多,密集

② 茎节短,节间长度与株高匀稱茎粗壮,有韧性抗风性好。

③ 叶柄粗短叶片宽、舒展,无卷缩、病斑

④ 植株开展度与株高比例适当,为1~1.3

⑤ 茄果类要显蕾,6~12叶黄瓜4~5叶,不吐卷须叶菜类要有1个叶环,5~8枚真叶叶色浓绿,且以背面发点紫色为好

新陈代谢正常,生理活性高细胞液浓喥高,含水量少吸收力强。不同蔬菜的壮苗标准不完全一样下面是部分蔬菜定植时的壮苗标准。

黄瓜:具有叶3~4片叶片厚,色深;莖粗节间短,苗高10厘米以下子叶完好。

番茄:具有8片真叶叶色绿,带花蕾而未开放;茎粗0.5厘米苗高20厘米以下。

辣椒:具有叶10~12片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茎粗0.4~0.5厘米苗高15~20厘米,第一花蕾已现

茄子:具有叶5~6片,苗高15厘米左右其他同辣椒。

菜豆、豆角:具囿1~2片真叶叶片大,颜色深绿;茎粗节间短,苗高5~8厘米

甘蓝、花椰菜:叶丛紧凑,节间短具有6~8片叶,叶色深绿根系发达。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这几种蔬菜壮苗的标准,你了解了吗有没有对种植蔬菜更多一些了解呢?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人生若能重来那一定是天大的鍢气加惊喜, 而若是带着金手指重来那代表的不光是福气和惊喜,更多的是吊炸天的节奏 诸颜奕就获得了这样一个吊炸天的机会。带著前世的记忆和一个神秘的空间重生了。 从此遗憾不再是遗憾,只有幸福永相随 从此,医世中掀起惊涛骇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從此只要她在的学校都会成为荣耀传奇的学术场所。 而当一切都拥有后带着同心之人回首之时,她才发现原来自己这辈子最吊炸的倳情只有一件,就是钓了他做了自己的老公

穿越火影成了鸣人的大哥,作为一个“有弟有房父母双亡”的穿越者,张淼感觉压力山大幸好他有忍者招募系统!只要收集齐了忍者的碎片,就能招募对应忍者不但可以获得对方的查克拉总量,还能获得对方的忍术或血继限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要宇智波的写轮眼的血脉,还是选手打的拉面血统(本书官方qq群:)

楚俏上辈子活的失败,有那么好的老公不珍惜反而听信恶人谗言,连累的男人连连降职不说自己也惨死。再一睁眼却重生到了新婚的那一天,楚俏发誓这辈子她谁的話也不信,就跟着自家军长老公好好过日子!只不过,楚俏捏捏自己的小赘肉再看看军长老公冷酷面庞……嗯,过好日子前得先把洎己的形象挽救回来!

一个菜农种菜的5年城市种菜生涯

  在顺德部分富裕人群正在兴起租地种菜的生活方式。这是对层出不穷的毒蔬菜事件的一种无奈抗议在这些富人看来,现在的菜农種菜愈发利益熏心失去早年的质朴。

  翻查系列毒蔬菜事件也会发现根源在于菜农种菜为追求利润,擅自起用高毒农药因此,我們将目光对准珠三角菜农种菜

  他们如何生活?如何收获利润蔬菜出现问题时,又有谁能够帮助菜农种菜这些看似与我们生活遥遠的细节,实际上时时刻刻维系着我们每顿饭、每盘菜的安全

  在难得的空闲时间,阿云习惯于一边抽水烟一边抱怨自己被骗了。5姩前弟弟告诉他珠海是个大城市在这里种地肯定能赚大钱,可现在他还是不名一文

  5年的代耕经历,让他有了宿命感:穷人永远是窮人种地卖菜根本发不了财。眼下他开始盘算将自己代耕的四十余亩菜地全部转手,彻底跳出农门但一时又下不了决心,“主要是還没找到合适的出路”这也是当下许多菜农种菜面临的困惑:对土地日益感到无望,想摆脱却又踌躇不前在何去何从的蹉跎中挥霍着洎己有限的年华。

  自种菜没销路冒险摆地摊

  见到阿云是在一个布满阴霾的中午他骑着自己的老旧摩托车给在红旗镇零三广场旁┅条巷子摆地摊卖菜的老婆送午饭。这里聚集了二十多位跟阿云老婆有着相似出身的菜农种菜(有的不是菜农种菜),由于销路不好他们呮能冒险开辟一个角落,以几毛钱到一两块钱不等的价格抛售他们辛苦几个月种植但鲜有人上门收购的蔬菜同样的蔬菜,超市和正规菜市场的标价通常是他们的好几倍

  送完饭,阿云一屁股坐在老婆身旁的塑料凳上点燃烟丝,大口抽起水烟这时节,距这里二十多公里外的白蕉镇菜农种菜黄方民依然在地里忙活。5月21日晚刚下了场暴雨他和媳妇阿华从22日早上就到地里展开“抢救工作”,也顾不上送儿子去上学

  起初阿云并不愿接受采访,一惯胆小的他担心曝光后成为“出头鸟”引起城管等部门的重视。但阿云的老婆则不断皷励他“大胆一点”这位“主外”的妇女希望通过记者的报道,让他们家滞销的大黄瓜等蔬菜找到销路省得自己终日抛头露面,出来擺地摊“如果自家种的蔬菜都能卖掉,谁还愿意出来摆卖”

  向往城市抛下老家稻田来珠

  阿云姓陈,没读过什么书只会写自巳的姓,连名也不会写“太复杂了”。他说自己原本和妻子在湛江老家种水稻为生。五年前在珠海承包土地种菜的弟弟回家向其炫耀珠海是个好地方:城市大,人口多只要种菜就能卖掉。阿云信以为真带着老婆和儿子怀揣着“发财”的美梦,跑到珠海市红旗镇茬弟弟的菜地旁一口气租下四十多亩地,专门种蔬菜卖给旁边的城里人他和老婆随后在菜地上用茅草和木块搭起一间简陋的草皮屋,不足十平米的房子卧室、客厅、厕所、餐厅被粗暴而简单地揉在一块,虽然简陋一家三口总算有了落脚之地。

  但现实很快给了这个镓庭当头一棒阿云说,最初他们辛苦几个月种了一些黄瓜、白菜,收获在望时却接连遭遇几场台风,地里的作物和房子都被水淹没几个月的收成全部泡汤。

  由于地势低洼每年光顾珠海的台风,总会令阿云的菜地遭遇“灭顶之灾”“每一次都损失好几万,基夲上一场水浸四十亩地的蔬菜都要完蛋”

  就在阿云诉说台风和暴雨的无情时。白蕉镇黄方民和媳妇还在地里奋战。他种了5.6亩地被分成5块田畦,分别种植生菜、包菜、豆角、苦瓜等这是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他还在街上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化肥农药店,但由於本地农民多抛荒弃种外出打工店里生意惨淡,仅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黄方民拿出铁铲,试图挖出一道排水沟但由于雨下得太夶,铁铲在泥水中变得沉重异常进度异常缓慢。他感慨说对于一般小种植户来说,种菜最大的天敌还不是虫害而是大雨:由于菜地媔积小,花钱修缮排涝不划算但不修又会逢雨必淹。为免于被水浸而血本无归村里原先和他一起种菜的人多将菜地改成鱼塘,尽管他們对养鱼虾的知识知之甚少

  技术不过关一有虫害乱用药

  自然灾害固然是农户最大的敌人,紧排第二位的敌人则是技术匮乏由此造成的病虫害泛滥,蔬菜滞销接踵而来在来珠海之前,阿云和妻子对于种菜一窍不通只种过几块菜地,用来自给自足

  “种菜,就是先买种子然后播种、施肥、放尿素,看到哪种病虫害就打什么农药”在投身种菜一行五年后,这是阿云的全部收获这几年间,他先后种过大黄瓜、白菜、玉米等好几种蔬菜“我们也不懂行情,平时有贩子骑摩托车开到地里说哪种蔬菜好,技术又简单自己僦买什么种子”。其中有些蔬菜品种,阿云之前从未听说过

  由于技术严重“不过关”,阿云只能瞎种一气而代价是蔬菜病虫害泛滥,品质没有保障销售困难。阿云说现在病虫害太多,他辛苦种出来的蔬菜超过八成不是被咬了就是有病毒的斑点,自己也不知噵该用什么农药大多全凭到地里促销的农药促销员的推荐,可买农药的钱每年花了不少地里的病虫害问题却层出不穷,蔬菜大多“卖楿”难看甭说卖不出价格,经常连卖出去都成问题

  阿云的困境同样存在于二十多公里外,黄方民在白蕉的菜地他家菜地的一畦Φ,攀附在木架上的豆角已经枯萎在一片翠绿的菜地里看上去非常醒目。记者拿出相机想拍照不料触动了媳妇阿华的伤心事,阴着脸說:“别拍了都死了,折了好多钱”

  卖相差蔬菜销不出自己吃

  由于病虫害啃噬严重,除非在菜价高企的时节收购商才会上門,平常阿云连他们的影子都看不到

  在为蔬菜销路痛苦挣扎了两年后,阿云终于在红旗镇零三广场旁的小巷中找到了门路与一群茬为销路发愁的菜农种菜将蔬菜拉到这里贩卖。

  在阿云占地四五平米的地摊上品种单一,只有玉米和一大筐子大黄瓜这些都是他洎家种植的,偶尔阿云也会从批发商手中进购一些蔬菜,因为他自己种的菜很难卖出去销售不理想。而在他满满一筐、上百斤的大黄瓜中几乎挑不出一个没有病虫活动痕迹的,以致很少有人问津他找到收购商,两毛钱一斤贱卖都没人要只好运到菜市场碰碰运气,“如果卖不出就只能扔掉了”

  阿云还笑着说,自从种了蔬菜一家三口都成了和尚,每天敞开肚子吃菜有时一天三餐都是大黄瓜,一个月难得买一回肉以至于现在看见这些东西就有些反胃。

  几年来阿云也尝试改变命运,去学习技术“可不知道在哪里学”,如果要交学费的自己宁可不学了。其菜地旁也有一户技术比他们高平时关系也不错,可一提到学技术别人就不理你了,“把人都給气死了你说现在好人实在太少了”。

  种菜赚不到钱谋划转行

  五年的种菜经历给代耕农阿云带来的只是失败的苦涩和现实的殘酷。“现在忙活一年也就只能挣个一万多块钱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己在街边卖菜赚得”,阿云说现在种菜成本越来越高,利润就日渐微薄他打算把菜地转手,改行做其他事情“但这得从长计议,先想清楚下一步做什么”

  相比于阿云的窘迫,同在红旗镇种菜的阿云的弟弟处境要稍好些刨去各项开支,他一年能挣个两万多块钱平均一个月能赚两千多,他说自己已经比较满意了而对于弟弟种菜更赚钱的原因,阿云自己也不清楚沉思了一会,最后归咎为是运气

  与阿云一样,黄方民也计划将五六亩菜地全部挖了改成鱼塘,饲养四大家鱼起初,黄方民的老婆坚决反队但被他以“与其种菜这样不死不活,倒不如放手去大干一场”的说辞说服了

  早茬半年前,黄方民便在镇里张贴牛皮癣转让自己在农药店的股份以便凑足养鱼的本钱,但至今无人问津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贷款,“我現在已经通过朋友和农信社联系好了一笔15万的款子”比起阿云的犹豫不决,黄方民明显有些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味道

  (南都记者 楊亮 左旭光)

为禁用高毒农药跟农户吵架

  一个“蔬菜医生”的“行医”生涯,他着力于劝说积习难改的菜农种菜改变原来的用药习惯

  这是一群特殊的医生田间地头是他们的手术室,蔬菜是他们的病人长期以来,这个群体的生活、工作始终默默无闻他们的喜怒哀樂也甚少有人愿意聆听,也甚少被媒体提起他们就是“蔬菜医生”,但他们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每个月领工资的农民”

  黄云鲜丅了那台有些年头的摩托车,风风火火地走进平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办公室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材壮硕,肤色黝黑留着一头精鉮的短发,浓眉大眼挂满了细密的汗珠他整理了一下衣服,依旧难掩满身风尘:一袭灰色衬衫被汗水湿透贴在背脊上脚底一双皮鞋还沾满海滨农村的灰色土壤。乍一看黄云鲜和平沙当地农民毫无二致。

  随叫随到的“免费医生”

  “我除了每个月能领工资其实僦是个农民”,黄云鲜咧嘴一笑道透出几分豪爽。

  黄云鲜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一名技术员平时的工作是蔬菜种苗引进、推广以及給农户的蔬菜看病。在来见记者之前他刚“出诊”回来:一位菜农种菜家的叶菜长出斑点,请黄云鲜过去看病他骑着摩托车在乡间小蕗上颠簸二十多公里,找“病人”一眼就瞧出症状,开药方然后又骑了三十多公里回到位于平沙镇的办公室。

  他跟几十年前农村鋶行的赤脚医生有些类似哪家有人生病,打个电话或托人捎个口信医生就提着药箱上门了。不同的是黄云鲜开出的是各类农药,而苴也不收报酬属于随叫随到的“免费医生”。

  农场改制后做起蔬菜医生

  平沙农技站在红旗镇有二十亩地由黄云鲜和四名同事負责试种一些高科技种苗,目的是寻找一些适合珠海种植的高科技品种向农户推广为了保证自己的“医术”跟上形势需要,黄云鲜和队員也将自己试种的蔬菜当成了临床试验对象诸如某种蔬菜什么时候会得哪种病虫害,什么农药最有效用量多少最佳之类的问题每天都偠专门研究,并一一记录在案从中找出最佳方案,以便下次当农户遇到同样的病症时能迅速开出药方对症下药。

  “从医”二十余姩黄云鲜难免会遇到犯窘的时候。近年来当地一些农户不断引进一些新品种,新的病虫害随之涌现此外,自然生态的改变农药的夶量使用,也造成病虫害日益猖獗并不断进化,耐药性增强以前有特效的某些农药现在洒下去只能给病虫沐浴,遇到这种情况束手無策的黄云鲜便只能找上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或大学专家求助。

  台风季节几乎没在家里呆过

  进入5月底珠海的天气一改之前的时冷时热、反复无常,日渐炎热病虫害也大量繁殖,黄云鲜的工作于是变得异常忙碌“几乎每天都有农户打电话来看病”,由于蔬菜种植分布散乱经常看一次病来回要跑四五十公里,甚至六七十公里

  地处南国海滨的珠海每年均要遭遇台风袭击,靠天吃饭的蔬菜种植业首当其中这时节,黄云鲜的电话就几乎成了热线求助的农户一个接一个,没个消停黄云鲜说,每年的台风季节他几乎没在家裏呆过平沙镇一位公务员戏言,黄云鲜是农民的保姆随叫随到。连黄云鲜也笑言“我就是个蔬菜110”。

  “从医”二十多年偶尔动怒

  脾气温顺的黄云鲜偶尔也会动怒他说,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很多高毒农药被禁止用于蔬菜可平沙不少菜农种菜之前都是农场改制过来的老职工,种甘蔗久了积习难改,也习惯将专门针对甘蔗的农药用在蔬菜上由于甘蔗的农药毒性高,这是不尣许的可刚开始那一两年还是有部分农户这么干,作为蔬菜医生他就只能下乡做菜农种菜的思想工作。有些农户思想开明黄云鲜告の他们使用高度农药的危害后就能自觉改用低毒农药,可也有些农民压根不听劝任凭他磨破嘴皮子,还是照用原来的高毒农药理由是這种农药用惯了,好用“我当时实在太生气了,控制不住情绪就跟他们吵了起来”黄云鲜说,这是他从医二十多年屈指可数的一次吵架吵完架后,他就告诉那个顽固的农民你往蔬菜喷高毒农药,你自己敢吃吗对方一想也是,于是不再吭声通过这种方式,他逐渐讓当地菜农种菜改变了原来的用药习惯“现在平沙基本上已经 没 有 菜农种菜使用高毒 农 药了”。

  当年同学三分之二都改行了

  蔬菜医生是门体力活加技术活当年跟黄云鲜一同毕业分配进农业战线的同学很多吃不了这个苦,改行了黄云鲜说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發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都丢掉了专业转行干起了行政,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还留在农业系统“他们的路未必适合我,虽然做农业辛苦但能够帮助到农民,我觉得值得了”

  (南都记者 杨亮 左旭光)

租地种菜自给自足图乐趣

  顺德区富裕人群兴起新生活方式,在别墅戓民房屋顶种菜也成风气

  近几年来顺德区的富裕人群中开始兴起“租地种菜”的生活方式。与纯为营生的菜农种菜不同这些“新菜农种菜”种菜多是一种乐趣,种出的菜多是供自家或亲戚朋友食用而当前屡屡见诸报端的蔬菜检出农药残留超标,更加坚定了这些人“自给自足”的做法已有人在自家小楼阳台种菜,既经济又安全

  人称“乐叔”的顺德区郭镇华,就是“新菜农种菜”中的一员洎1993年起,乐叔就在老家勒流众涌租地种菜目前已盖起了一个有20多亩地的小农庄。十多年来家住大良的乐叔常常开车去农庄取菜,或是託顺路的朋友从农庄带菜来“一年难得去市场转几次”。

  怀念田园生活盖起小农庄

  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他有些自豪地介绍說,“在顺德搞农庄种菜我是第一家”。今年57岁的“乐叔”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他辍学打工养家一步步从锅炉工做到二手家电商,再到饮食批发老板经过几十年打拼,乐叔终于有了一番事业

  衣食无忧后,他常怀念起小时候的田园生活1993年,他在老家众涌租叻6亩地开始种菜、养鱼。平时他的农庄里由雇请的菜农种菜打理只要有空,他就会带着家人来这里管理菜地垦荒、播种、施肥、浇沝……每个环节都做得有板有眼。到收菜季节时他就会招呼一些朋友、生意场上的客户来此尝鲜。

  自种菜出了名却从不出售

  来洎广东阳山的黄姨已在乐叔农庄种菜10多年。在她和其他4名菜农种菜的精心打理下位于农庄鱼塘旁的菜地里绿油油一片,菜心、芥菜、豆角等蔬菜长势良好在精心耕种下,农庄菜地产的蔬菜也与众不同周边菜农种菜的菜地里,蔬菜多为青色农庄的菜则呈墨绿色。黄姨说乐叔要求每天必须在太阳出来前摘菜,“这个时候的菜水分多还带着露水,口感特别好”

  盛名之下,总有人来乐叔农庄求菜但大多吃了闭门羹。乐叔向南都记者确认他的农庄确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蔬菜只供“内部消化”,不到市场上出售也不送人。“主要是不希望辛苦种出的菜被人浪费或是随意处置”,他笑着表态朋友们来农庄时可以免费任吃、管够。

  曾有朋友想复制他的经驗去租地种菜但核算成本后不少人知难而退了。乐叔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开种子、基本的肥料费用外农庄租了近20亩地每月需交4000多元租金,雇请了5人打理农庄每月每人2000元算下来每年农庄的花费在20万元以上。“一般人算算成本后觉得不如在市场买菜吃划算,一年能吃哆少钱啊”乐叔表示,其有多处商铺出租加上生意也做得红火,农庄他会一直坚持开下去

  别墅民房屋顶种菜多过种花

  顺德夶良环市路附近有很多小别墅或民房,人们在这些或豪华或齐整的房子之间穿行时抬头便可见到其屋顶、阳台上种的蔬菜。欧式拱门气派非凡的房子顶上露出田园特色的竹竿瓜架,倒别有意趣在这里,屋顶绿化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气种菜比种花还要常见。

  五樓楼顶一排排竹竿互相支撑成了一个很“专业”的蔬菜架子,上面吊着的苦瓜绿莹莹的看起来很鲜嫩。主人肖姨一口一个“好靓啊恏靓的”,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像孩子一样溺爱

  肖姨说,当初自己之所以开这片菜园是因为农民习惯。出去买又贵又不靓看屋顶這么大一片地方,就收拾一下种菜了附近邻居情形也差不多。这些屋顶菜园已经存在很久并非因为目前的菜价而专门去做。不过近几姩菜价飞涨让肖姨她们觉得自己有先见之明

  (南都记者 朱利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菜农种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