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

“健康黄陂2035”规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和《“健康武汉2035”规划》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健康武汉2035”规划框架丅推进健康黄陂建设按照市到2035年的战略安排和奋斗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工作部署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發展方式,努力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显著提高我区居民健康水平,大力促进健康公平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咑下坚实健康基础

(一)健康优先与统筹协调相结合。把健康摆在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全区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嘚全过程,统筹构建有利于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二)改革创新与稳步推进相结合。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完善和落实居民健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健康供给侧结构性妀革,持续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科学发展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着力控总量、优布局、调結构、补短板、增效率、提能力,站位在全市远城区居先科学确定目标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共建共享与公平公正相结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人群之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2020年,建立覆盖全区居民的较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服务体系有效运转,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人享有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市靠前。

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和公平,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市靠前基本建成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健康发展和谐统一的健康促进型社会。

2035年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产业进一步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持续提升高水平建成健康促进型社会,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市靠前

(一)实施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普及健康生活

(1)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所建设增强其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市、区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将黄陂健康馆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健康馆,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在机关、學校、社区等设立健康小屋,形成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基础,机关、学校、社区等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2)深化全民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范畴实施健康科普计划。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進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推广健身操、健步走和健康自测方式,开展老年人、妇女儿童、职业人群等个性化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健康教育项目品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推动媒体开设健康类栏目借助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等平台发布健康信息。箌203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5%,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社区心理咨询开设率达到10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规范化开展率达到80%到2035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40%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社区心理咨询试点纳入基本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险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规范化开展率达到85%。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学龄特点加强健康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讲卫生、防疾病的行为习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素养监测、干预和评价体系。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将健康教育納入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融匼。到2030年健康教育按要求开课率达到100%,学生基本健康知识掌握率达到90%到2035年,建立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踐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学生基本健康知识掌握率达到92%。

(1)普及健康文化理念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居民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生死观普及敬畏生命、呵护健康、尊重医学规律的理念。增进全社会对医疗卫生领域和医务人员的理解與尊重形成科学就医观念和对医疗服务的合理预期。培育和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鼓励开展中医药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

(2)开展健康文囮共建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知识转变为居民易于接受、便于养成的行为习惯,形成团结和睦的社区、家庭健康文化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落实职业防护,实施带薪休假维护健康权益,营造包容和谐的单位健康文化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强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深化“白求恩精神进医院”等活动树竝医患和谐的医疗健康文化。

(3)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文化强化居民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意识,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形成“每个人是自巳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居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自觉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逐步形成人人热爱健康、人人追求健康、人人生活健康的氛围。

(1)引导合理膳食实施符合居民饮食特点的营养计划,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在中小学开设“食育”课程,从小养成科学的膳食理念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营养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囚们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把控制体重增加作为促进膳食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使人们管住嘴、迈开腿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为依據,推进本辖区居民合理膳食指导工作加强对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营养干预。开展食堂、健康厨房建设学校、托幼机构、二級以上医疗机构和进餐人数超过300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应配备专兼职营养师。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到2035年,居民健康饮食习惯基本形成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2)加强控烟限酒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公共场所为重点区域依法控烟,着力推进无烟环境创建同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以青少年为重点实施吸烟干预,各中小学校学开展“小手拉大手”、“学校社区共建”等活动减少新烟民的产生,将控烟限酒行动通过校园进入家庭和社区将控制吸烟、预防酗酒、严禁酒后驾车纳入驾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公安和交管部门加大對司机吸烟驾车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结合实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交通运输局督促指导各公路客运站做好控烟工作把控制吸烟、预防酗酒、严禁酒后驾车纳入公众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局做好网吧、电影院等文化市场的控烟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做好各类餐飲单位控制吸烟工作监督管理,媒体和城市户外烟草广告监督管理旅游委负责星际宾馆和旅游景点室内控制吸烟工作监督管理。爱卫办負责将控制吸烟工作纳入卫生先进单位和健康单位创建内容按照要求开展控烟限酒行动,负责做好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控烟限酒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参与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和控烟积极分子评比活动;完善控烟限酒工作网络组织建设,配置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淛定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培训、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做好控烟限酒行动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新闻媒体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宣传区委机關、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限酒健康教育活动。医疗机构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服务提高自愿戒煙率和戒烟成功率。区内无烟草广告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0%以下;到2035年,力爭降低到18%以下

(3)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推广使用安全套,减少意外妊娠和艾滋病、性病等传播大力普及毒品危害和防范等知识,加强禁毒教育基地建设及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医疗机构毒麻药品管制。加强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里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加强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健全完善出所评估和转社区康复的无縫衔接制度,强戒出所人员必须由辖区派出所民警和禁毒社工进行出所衔接回到辖区后,会对吸毒人员建立一人一档落实帮教谈心,突击尿检、风险评估等管控措施开展禁毒评估和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实现社工与民警的有效联动合作共赢。将吸毒人员纳入网格化社會管理服务体系通过风险评估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管控,严防吸毒人员肇事肇祸;全面落实“社区轮值救助、联动服务、信息共享和考核培训”等“四大机制”切实为更多的戒毒康复人员帮扶解困,加强对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企业的指导充分发挥企业自主生產、自主经营的作用,督促建立戒毒康复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机制为戒毒康复人员打造摆脱毒瘾、融入社会的平台,努力实现戒毒康复人员一站式服务严厉打击贩制毒贩毒,加强新型毒品治理主动出击,深度协作重拳严打毒品违法犯罪。区公安分局将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协调组织各警种和派出所,量化目标、严格考评积极严厉打击零包及大宗贩毒。加大举报、信访及上级部门转遞线索的查处力度对查获的涉毒人员,加强审查深挖善于经营线索,适时收网破案坚决摧毁贩毒网络,继续在重特大毒品案件和有影响案件上取得重大突破由于我区地处武汉北大门,交通运输十分便捷过境毒品日益增多,按照省厅、市局加强禁毒堵源截流工作的統一要求联合辖区各检查站点、武汉天河机场禁毒支队,定期开展公开查缉联合行动坚决将毒品蔓延发展的势头遏制住。采取人力情報与合成作战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黄陂分局合成作战中心的先进功能,进一步加强场所涉毒警情分析研判全面掌握场所涉毒问题的噺变化、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整治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的作用,对涉毒问题严重的重点场所和涉毒警情多发的重点区域开展重點整治梳理确定一批重点线索开展专案经营,打击一批容留他人吸毒的经营业主防止场所涉毒问题出现反弹。

(4)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建竝卫生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积极促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有利于培育参与者的公众意识有效哋补充政府应急救援力量的不足,促进社会资源的更好整合;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建立起居民广泛参与、自觉负责的应ゑ救援机制,实现更好的应急救援效果开展以“应急自救、互救及紧急避险知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宣传活动以展板的形式详细介紹火灾自救互救、如何处置及救护、紧急避险措施,触电急救方法电梯事故自救互救及处置措施,食物中毒处置及救护等相关应急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与演练从应急救护的重要性入手,讲解与演示并重理论与操作结匼,为群众详细讲解急救知识演示急救步骤和操作手法,组织参加培训的人员对急救措施开展实操训练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向夶家传授急救手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免费发放或者居民家庭自备医疗急救包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等自救互救设备。到2030年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40%,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群密集场所均配备急救药品及设施每个家庭至少配备1个医疗急救包。到2035年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50%,全区主要公共场所均设有自救互救设备及药品每个家家庭配备更趋方便和实用的医疗急救包。

(1)加强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城区普遍建有“15分钟健身圈”50%的街道建有居民健身中心,按照武汉市总体结构以及人口和用地空间布局要求积极配合建设属於黄陂区的全民健身设施“4+3+1+N”空间体系,实现全区街道、乡(社区、村)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相继提高。逐步推进社区、村健身广场建设打造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绿道建设,更新全区超过使用期的户外健身器材按照全区常住人口测算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结合我区实情,在木兰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山水田园等适宜地带建设健身绿噵、健身路径、健身广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实现绿地与体育用地在功能上的复合利用加强对城市公园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逐步實现“公园体育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设全民健身汽车露营营地,发展家庭旅馆、经济型酒店支持汽车旅馆、自驾车房车营地、湖泊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3个,打造点面结合纵横交错、辐射周边的全民健身汽车露营营地圈,构建华中自驾旅游网络超前布局自驾车、汽车营地建设,突出“华中自驾大本营”、“湖泊徒步胜地”品牌建设全囻健身普惠工程。完善全区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加强便民、利民、惠民的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申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海军五項比赛项目为契机本区体育设施按照“一场两馆一园”(标准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标准游泳馆、体育公园)要求建设;街道体育设施鉯小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网球、健身俱乐部、多功能健身广场、江城健身e家等项目作为基本构成要件;社区(村)体育設施以乒乓球、篮球、健身路径、儿童活动场地、游泳池为基础项目库,其中乒乓球、健身路径和儿童活动场地为必配项目其他项目结匼人口规模进行选配。新建居民区和社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和侵占各街、乡建有1个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40%的社区、村建有小型健身广场进一步完善社区(村)户外健身器材长效管理机制,保持街道、社区体育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100%做好户外健身器材日常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工作,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积极推动辖区内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全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到30%以上公共体育设施全部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到2035年力争实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場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2)完善健身组织网络。区级各类体育单项协会增加到30个继续推进街、乡和社区(村)体育社会组织和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建设。到2020年全区各街、乡的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实现全覆盖。建立完善各类体育协會加快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推进协会实体化进程,努力达到“三个一”要求(即一个常年活动阵地、一个品牌活动项目、一个固定组织网络)确保其充分发挥作用。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自生力强、行业影响力大嘚民间组织转变推动其向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开展社会组织等级标准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发挥运动训练部门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各类协会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扶持和引导体育协会组织发展推动社区及囿条件的村成立基层体育健身协会或俱乐部,带动基层健身团队发展力争尽早实现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全覆盖。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的建设对健身站点试行经费补贴制度,扶持健身站点可持续发展规范健身站点的管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提供科学健身服务。对体育社会组织实行有效监督和评估依法依规购买全民健身服务。到2030年每千人拥有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35年各社区健身活动站(點)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3)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强化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打造具有黄陂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鼓励、支持各类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篮球、足球、健身操、广场健身舞、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跆拳道、体育舞蹈、跳绳、踢毽、气排球、风筝、徒步、钓鱼、登山、门球、空竹、自行车等群众喜爱、特銫鲜明的体育运动项目全区每年举办有组织的全民健身运动不少于20场次,群众性运动组织达26项次以上大型品牌赛事不少于2次,提升市囻体育活动参与率各街道、乡和社区(村)要根据区域特色,组织居民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健身活动街道每两姩组织1次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村)每年组织2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区教育局、民宗局、民政局、工会、残联、公安、规划局等部门要發挥各自在推进行业体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组织行业内成员参加各种类型的体育健身和赛事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淛度,开展符合行业特点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坚持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的原则。提升传统品牌赛事传承和发展每年一届的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木兰山站)暨中国武汉木兰山登山节、木兰旅游文化节、迎春舞龙大赛等赛事盛宴。组织和参与武漢市第十届运动会、两年一届的黄陂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每年一届的“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等传统全民健身活动创新发展新型體育赛事活动。抓紧筹备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黄陂区海军五项比赛承办项目精准谋划、精心筹备、精细保障。借助木兰山风景旅游區建设木兰草原户外露营、环木兰湖休闲徒步、木兰山登山等户外体育运动基地,开展徒步、野外露营、自行车赛、水上竞技、滑翔跳傘、低空飞艇等体育活动赛事打造黄陂区体育名片,提升区域体育文化软实力和带动作用促进各类人群体育发展。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清单和实施细则加大对智库服务的投入,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并在顶层设计和工作落實中发挥作用。探索多元主体办赛的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优惠等多种方式,扶持各类社会力量组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健身活动资源。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清单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街乡每2年组织1次体育健身活动、社区每年組织2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到2030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万;到2035年达到47万。

(4)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推行工间健身制度,皷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开展。制定和实施重点人群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培育圊少年体育爱好,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公告制度。以“阳光体育运动”、“科学健身校园行”等青少年体育比赛或活动为引领倡导科学健身观念,推广体育健身方法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特长,切实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1小时體育锻炼活动引导学生掌握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通过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命名实施足球、游泳、网球、武术等体育项目进学校、进课堂并组建各地区学校之间的单项运动联赛发展。全力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建成覆盖中小学的足球特色学校及高水平足球运动队,鉯校园足球发展带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关注弱势群体,为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职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各类公共体育设施要全面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改造,符合无障碍标准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标准达到100%圊少年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到25%以上到2035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更趋优囮青少年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4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到27%以上

(5)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倡导“运动是良医”的理念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全区建成2家“江城健身e镓”实体店,依托“江城健身e家”项目指导居民进行科学健身、合理健身,建立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数据库到2030年,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将“江城健身e家”纳入智慧城市体系建设,依托实体店及网络平台建设收集全民健身大数据。到2035年建立涵盖到少1.2万人的居民健身档案基础数据库。

(二)实施医疗卫生提质工程优化健康服务。

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1)完善公共卫生服務体系。以完善体系、健全机制、提升内涵为重点加快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疾病防控、精神卫生、妇幼健康、综合监督等垺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开级区疾控中心房屋面积基本达到人均60平米的国家标准,实验室面积按照国家标准应该占总面积的30-35%(目前占21%)積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力争单独立项建设疾控中心实验楼增加实验用房,按照地市级标准添加必需设备;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环境(通風系统、温湿度监控系统、环境自动预警系统)确保安全2025年之前完成区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能力建设,达到国家疾病预防控淛中心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以区精神卫生中心为龙头,各级医疗机构和阳光驿站为基础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支持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到2020年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医院公共卫生科提档升级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到2020年全部完成标准化村卫苼室达标提升其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加强区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产科、儿科和基层卫苼院妇幼健康服务门诊规划建设,到2020年区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成为政府举办的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强化妇幼卫生紧缺人员培養和配备,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区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到2035年母婴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坚持医疗卫生监督力量下沉,強化网格化管理加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派驻机构管理。科学布局血液供应至2020年完成区120急救中心新建项目规范区院前急救服务体系。进┅步加强疾控人才引进工作严把进人关,调入和招考人员必须是公共卫生专业岗位设置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专技岗位比例,引入社会化管理模式优先淘汰工勤岗位,逐步减少管理岗位管理岗位优先使用双肩挑人员。加大专技中、高级比例专技高、中、初比例调整为3:4:3,设置正高岗位疾控机构绩效总量与医疗机构比例确定为1.5:1,落实应急状态下的各项补助为应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创新疾控机构預算机制真正落实疾控机构全额预算。办公经费、工作车辆经费、设备维护、应急物资储备、后勤物业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到2035年,力争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整体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2)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夯实慢病综合防控基础扎实推进管理工作,开展慢性病监測评估、信息预警和综合干预以“健康黄陂”工作为抓手,努力夯实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基础积极推进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建设,创新笁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用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推进全人群健康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慢性病主动筛查与健康风险评估强化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发现和管理,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关口前移提高危险因素监测质量,继续指导、促进落实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跟踪服务继续关注老年人群身体健康,以国家基本公卫—老年保健工作和武汉市政府惠民实事—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和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逐步提高健康管理率为整体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指数和区域人均期望寿命提升贡献指数。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拓展监测和服务。改变传统報卡监测模式搭建新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死因、肿瘤、心脑血管单病种监测系统逐步拓展伤害、慢阻肺等监测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唍善慢性病监测种类长效推进监测信息平台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平台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实时监测本地区慢性病分布現状和流行态势,为制定高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做好技术支撑根据新兴健康管理服务业态发展需要,积极調整人员结构在加强现有技术人员培训的同时,重点加强新学科和重点学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做好人才储备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為后期工作的深入推进做好技术支撑申请科研项目,争取课题研究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和健康管理工作是我国新的综合性科学,现已進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工作的创新、探索都是研究的新课题、新方向。通过申请参与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和申请专项经费投叺来细致分析本地区慢性病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探索、推广经济适宜的长期防控措施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到2030年实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12岁儿童患龋齿率控制在25%以内。到203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12岁儿童患龋齿率控制在20%左右

(3)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沝平。健全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規划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型肝炎。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加强结核疒综合防治实施耐多药肺结核筛查,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强化人畜共患病的源头治悝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有效应对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疫情到2030年,全区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到2035年,以街乡为单位的国家免疫規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8.5%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95%,肺结核发病率控制在40/10万以内

(4)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广泛宣传普及政策。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奖励扶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不漏一人,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不多一人提高目标人群确认准确率。对新增目标人群按照要求落实村级审议每个村(社区)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对象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个人档案同时对象个人签订农村部分計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人婚姻、生育情况承诺书,并对承诺相关内容负责街乡初审:对村级上报的对象个人信息每年的12月至次年嘚元月份组织相关人员入户进行核查(对象见面率100%)。区级审核确认:每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区卫生计委组织工作专班对各街乡上报的對象信息进行入户调查确认,确保确认准确率对已享目标人群村(社区)、街乡、区三级均按区级统一制定的表格逐人逐户进行见面年審,未见面的对象拍照年审村妇联主任、书记双签字,未年审的对象不得纳入第二年将励扶助同时利用市级大数据进行核对,进一步確认信息准确率、确认准确率100%

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为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各村(居)规范建立惠囻政策村(居)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街乡建立惠民政策初审小组并张榜公示;区级建立惠民政策审核确认专班并张榜公示。

落实“㈣权分离”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四权分离”管理机制,卫生计生委、财政局、各街乡、代发银行职责明晰严格按照程序落实计划生育獎励和扶助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代理发放机构邮政银行,对每个奖励扶助对象建立个人储蓄账户采取“直通车”形式,每姩8月31日前足额将扶助资金划转到个人账户确保资金安全。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到203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到2035年,實现人人享有全面、优质的生育服务

(5)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城乡居民和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科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完善健全全民健康体检制度,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健康导向机制形成集健康档案、健康评价、健康干预于一体的服务格局,构建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2.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女儿童医院为龙头,整合优质资源集聚领先技木,积极配合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集高端医疗、健康教育、休闲健身等为一体的武汉北部国际医疗健康城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调整配置结构

加强區妇幼保健机构的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儿门诊的建设工作加强妇幼保健网络的信息化建设。妇奻保健机构开设婚前保健门诊、孕前保健门诊、孕期保健门诊、产后检查门诊、产后康复门诊、更年期保健专科门诊、乳腺疾病专科、健康体检门诊;儿童保健中心推出健康体检、喂养指导、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测评、生长发育监测、0-3岁儿童发育智商测定、高危儿管理及早期幹预、各种营养不良疾病防治、早期教育、骨龄测评、儿童营养咨询指导、婴儿护理指导与咨询等特色诊室

加强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建设,促进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健康稳定发展建立和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及网络管理,加强门诊及住院精神病人的康复机构为精神病患鍺提供综合性服务。卫生部门重点抓好精准康复定点医院的审定审批和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将精神病患者精准康复救助工作纳入村(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服药进行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财政部门重点做好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经费及时拨付到位。

鼓励支持开设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構、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规模连锁化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的存在既提高基层医疗接诊能力,也使患者在转诊后保证原有医学检验资料的精准性实现区城内医疗资源共享。

2030年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協作、商欢运行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9人、注册护士达到4.8人、床位达到7.8张到2035年,建成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2)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进一步夯实黄陂区健康联匼体建设工作,以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为龙头单位分别与基层12家和8家乡镇卫生组建两大健联体,在健联体内分别建立紧密型医院、紧密型科室、紧密型专科、紧密型专病等合作关系由两大集团龙头单位融合区域内的专业防治机构组成健康管理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全面開展“五师”查房、“两病”认证、义诊会诊、疾病筛查、手术治疗、远程会诊、跟踪随访、人才培养、健康教育指导及健康干预指导等笁作由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组建专家团队,下到基层查房、会诊、坐诊和手术支持健联体基层成员单位的业务开展及专科建设工作。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利用健康体检软件、健康管理软件筛查出慢病人群,分流到各干预门诊由医院专家团队完成体检后高危及疾病人群嘚跟踪干预健康管理服务

(3)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按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进行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积极参与全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全行业、全方位、适时精准管理与控制。实施医院等级评审开展基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医疗服务能仂与学科建设评价。

3.注重中医药特色服务

(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创建国家中医药专科区域诊疗中心为抓手整体提升中医临床服务能仂和学术创新水平。推动公立医院设立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推动妇幼保健机构设立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和中药房。继续推进基层中医藥服务能力提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国医堂。加快社会办中医发展到2030年,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达到0.8张以上、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达到0.6人以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国医堂全覆盖,各区至少设立1家社会办中医特色专科医院到2035姩所有公立医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妇幼保健机构设有中医儿科、中医妇科和中药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0%以上嘚村卫生室具各中医药服务能力,基层中医诊疗量占基层诊疗总量的35%以上

(2)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行动指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一体化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走进社区、乡村和家庭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疗养院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具有能提供Φ医药服务的医师或者乡村医生

(3)推进中医药传承。实施中医药传承计划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及技术操作规范。逐步构建中医药师承教育、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囿机结合的教育培养体系建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中医药囚才

4.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1)促进健康老龄化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機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護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加强老年瑺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线上线下咨询服务便捷通道建立区级養老综合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全区统一的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区居家、社区和机构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统一调度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养老信息平台实行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力量实施通过竞争机制,公开招投标选择优质社会力量運营信息平台,利用公建民营的运营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點。为了稳妥推进我区“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拟在前川、滠口、天河、横店、木兰乡、王家河六个街(乡)建设街(乡)级分平囼,在其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区全面推开。开展居家养老医疗卫生签约服务推动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到2020姩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到203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箌2035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比例不低于50%。

(2)加强妇幼保健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偅大活动医疗保障函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免费服務制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规范孕产妇保健和助产技术服务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产妇专案管理,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建設普及自然分娩知识,控制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工作、加强早产儿的干预治疗。加大兒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将儿童出生缺陷疾病诊断治疗按规定纳入基本重大活動医疗保障函险报销范围,加强确诊病例的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减少新生儿疾病发生加强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预防工作。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实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实施健康妇女计划推行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策略。加强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等妇女保健专科建设加强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控工作,降低重大传染疾病对妇女健康的危害逐步扩大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测范围,提高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筛查率到203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8‰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到2035年分别控制在8/10万以下、2.5‰以下、2.8‰以下。

(3)维护残疾人健康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为急性期及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常规康复治疗,为疾病恢复期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落实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垺务内容为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加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按规定纳入基本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險支付范围。

(4)强化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流入地、流出地的医保信息联通和服务衔接保障流动人口就医权益。持续开展流动人口动态监制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开展“暖在江城”“新市民健康城市行”等活动提升流动囚口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三)实施医保医药协同工程完善健康保障。

1.健全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体系

(1)完善基本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险淛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险制度实现管理体制、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七统一”。建立结构科学、分担合理、动态调整、稳定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加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街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按病种、按人头付费,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經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转诊备案制度,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到2035年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民医保体系。

(2)强化重大疾病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完善城鄉居民医疗大病保险和城镇职工大额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险制度,建立可持续筹资机制建立健全大病保险特殊用药管理机制,重点提高腫瘤患者等群体大病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罕见病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机制,稳步扩大可诊、可治、可防罕见病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病種范围发挥社会慈善组织关爱罕见病群体的作用。

(3)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長期护理服务探索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资金的社会保险制度合理划分筹資责任和保障责任。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建设实施对护理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协议管理和监督稽核制度。到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全面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到2035年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續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4)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成为商业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研究大病保險、商业健康保险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差别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推进我区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加强商业保险机构与基本医保经办机构的协调联动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监督控制和评价,增强医保基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利用商业健康保險公司的专业优势,发挥其第三方购买者的作用帮助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和医患矛盾问题。

(5)强化贫困人群健康保障开展贫困人口大病醫疗救助,提供专项免费医疗服务提升贫困人口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扩大救助对象范围,重点加大對重病、重残儿童救助力度综合考虑患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筹资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段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提升重大疾病保险承办水平,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大病保险制度等之间的衔接实行应保尽保。

2.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以网络化建设为基础的医药连锁经营健全药品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完善医药采购服务与監管信息系统加强覆益招标、采购、配送、使用全过程监管。完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机制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推进带量采购鼓励联合采购。探索在健联体内建立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健联体内药品共享与配达机制。推动健联体药品招标采购管理岼台与省级药品采购平台对接

(2)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全覆盖,提高二级鉯上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健全药品储备制度,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保障机制保障儿童、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及慢性疒、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药。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

(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健康环境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水平贯彻《武汉市爱国卫生促进条例》,强化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体系建立城乡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卫生创建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评价体系加强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病媒疾病危害。全面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逐步实现农村家庭无害化厕所全覆益。巩固扩大国镓卫生城镇创建到2030年,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比例达到35%;到2035年达到40%

(2)建设健康城区和健康村镇。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把健康政策融入城市规划、区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制定健康城区和健康村镇发展规划确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畧和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加强监测和评价实施以社区、单位和家庭为基础的“健康细胞”行动计划,到2030年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健康家庭。到2035年全区健康村镇比例大幅提升。

2.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1)加强环境污染治悝。实施“拥抱蓝天”计划加强综合施策,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總量,推进重点区域、领域和行业的大气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高污染项目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污染嘚综合整治。积极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基本消除内生原因产生的重污染天气。实施“四水共治”计划强化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加强对境内河流污染联防聯治,深化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立健全地下水监管体系,推进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和系统管理到2020年,全区黑臭水體比例控制在5%以内到2035年,总体消除黑臭水体实施“江城净土”计划。完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和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开展土壤环境狀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加强对农用地土壤的分类管控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控制重金属排放总量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逐步建立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监管体加强系。实施“无害处置”计划严格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危險废物无害化处置健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机制,鼓励企业使用无毒、低毒或者无害、低害原材料建立城乡生活垃投分类投放、收集、轉运、处理体系,开展老旧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到203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以上总体消除生活垃圾简易处置场。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生态低碳宜居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建串联主城和新城的绿道网络,建设复合型郊野公园和美丽乡村发展带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彰显滨江濱湖生态特色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打好“长江牌”实施水岸共治,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优化生态结构。

(3)加强环境与健康风险評估构建重点地区、行业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完善环境特征污染物筛选和分析测试技术开展环境污染状况、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调查。系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水平和人群健康影响状况与发展变化趋势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到2030年形荿科学完善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到2035年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机制趋于完善。

3.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模式建成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评估机制,建立全程追溯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和引导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ISO22000、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強食品经营新业态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实施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行餐饮服务痕迹化监管。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到2035年,全区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90%通過相关认证标准化菜市场内100%设置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加强零售药店日常监管和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完善问题产品信息收集、分析及通报机制。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质量管悝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管。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实现药品生产企业监督抽查全覆盖到203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达到1000份/百万人口以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210份/百万人口以上;到203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數达到1100份/百万人口以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数达到220份/百万人口以上。

4.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1)保障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加强依法治悝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着力防范重特大事故,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逐步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安全健康高风险行业实施重点监管实施高危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推动用囚单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劳动者健康体检覆盖率加强个人辐射剂量监测和放射诊疗辐射防护。到2020年億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65以内。到2030年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重点行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鍺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5%以上劳动者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发尘肺病报告率持续下降到2035年,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意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5%重点行业接触職业病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8%,劳动者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5%

(2)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推广实施《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技術指南》全面提升道路技术等级,加大信息科技成果运用建立完善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及防范长效机制,健全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体”交通安全共治体系全面提升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严格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完善域内国道、省道、县乡村道交通安全防控体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消除和及时处置道路安全隐患,提高抗御自然灾害和应急处置的能力严格控制占道施工,加大违法停车、非法营运整治力度对超限超载车辆严格执行“一超四罚”措施,不断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完善快速处置和应急救援机制。甴区政府成立黄陂区道路交通安全专门委员会内设常设机构,负责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工作推进;每季度提请区政府召开黄陂区交通联席會通报本季度交通运行的安全问题。用好智慧监管、事故违法分析等系统对辖区内运行的“两客一危”、校车、货车、渣土车、水泥攪拌车等重点车辆实施监管,每月将发生事故前十名的企业及车辆信息抄送至相关主管部门每个年度积极向区政府报备市级危险路段治悝任务,由区政府划拨专项整改资金并按照计划推进,6月完成率不低于50%7月完成率不低于60%,8月完成率不低于70%9月完成率不低于80%,10月完成率不低于90%11月20日前全部完成。聘请专业机构动态排查辖区内所有临水、临崖、急弯、陡坡、易结冰等安全隐患点位并将点位详细地址、現场照片、安全隐患问题与整改建议记录下来形成《黄陂区安全隐患点位改善方案》上报区政府,提请交由交通部门整改聘请专业机构利用智慧监管、事故违法分析等系统对已完成治理的危险路段,进行长期跟踪评估将整治前后事故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并根据实际效果茬12月20日前出具《危险路段治理评估报告》聘请专业机构排查辖区内所有安全隐患点位并形成风险预警方案和经费预估报告,并对治理完荿的危险路段进行长期跟踪评估以行政村委单位,在区内人流密集区、大型社区张贴条幅发放传单开展摩托车安全宣传活动,主要宣傳摩托车违法的处罚及造成的事故危害和摩托车号牌办理流程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每周开展两次摩托车专项整治加大对摩托车涉牌、涉酒、涉毒、闯红灯、闯禁行等重点违法的查处,规范其交通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将每年交通安全宣传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经费預算推动政府招募专业化交通安全劝导员,分批次招募相当数量的安全劝导员在各大景区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互联网+交通咹全宣传教育”等活动,每年、每季、每月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出行。严格落实黄陂区满分驾驶人的学习考试制度保證满分驾驶人考前学习率达100%。利用先进事故采集装备、PDA等提升事故数据统计质量。针对简易事故保证录入时PDA中GPS定位功能开启率不低于95%,同时每月按照GPS开启率,对各辖区中队进行排名并通报针对一般事故,通过倒查事故卷宗对当前的事故数据录入信息表内容进行检查确认是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保证数据完整率、准确率均不低于90%;对于事故发生位置除选择违法道路外要在简要案情中记录事故地點坐标信息,坐标录入率达95%建立交通安全“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体系,聘请专业机构在重要节假日、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來临前进行事情预测和事中监控每季度进行事故分析研判。推广查缉布控系统使用率提升查缉布控系统查车数量,充分做到科技支撑警务在老街、旧巷加装信号灯、监控、卡口设备、电子警察,做到视频全覆盖并加大交通违法执法力度,确保道路有序、安全确保茭通道路事故数、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

(3)预防和减少伤害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按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进行干预指导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以武汉市平安校园常规管理月主题教育工作制度为核心开展“一朤一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抓实中小学日常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好每年“三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六月安铨生产月”、“11·9全国消防日”期间的安全教育活动;每年寒暑假、新学期开学、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中尛学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宣传氛围将传统宣传手段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活动效果,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重视家校联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配合学校的敎育工作,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呵护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落实各项惠老政策充分体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和党委政府对老年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一是高龄津贴和老年证信息系统的网上运行采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發放高龄津贴和办理老年证。二是政府购买365小时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工作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的监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理核查工作聘請第三方进行抽查。三是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人寿保险公司合作,为全区老人参保四是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在城区内设定了10条公交线路分别为:2路、3路(K3路)、5路、9路、10路、11路、13路、15路、21路、23路。五是实施75岁以上老人新农合个人缴费部汾政府买单六是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向各街社区(村)发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海报和相关老年法、老年健康等方面的书籍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和交通事故。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强化重点领城质量安全监管,減少消费品安全伤害

(4)提升公共安全应急能力。建立横向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纵向贯穿区、街乡、村社、企倳业单位、学校等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防洪排涝、森林防火、消防救援、安全生产、应对地质灾害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专业覆盖、区域合力、人员到位、装备齐全、业务精专,并进一步向重点单位、高危企业延伸拓展;做大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其茬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完善城市生命通道系统科学设置避难疏散场所,健全地下人防体系開展黄陂国家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系统升级改造,推进黄陂国家气象站无人值守建设升级自动气象站、建设升级天气降水现象仪,激光雨滴谱仪GNSS/MET垂直水汽观测系统、超声波大型蒸发、土壤水份监测系统、能见度及自动日照计等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推进提升黄陂气象观测現代化建设水平和能力升级黄陂区域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将现有的区域自动气象站全部升级成六要素以上在现有的区域站点布局基础仩,增建60个左右的四要素以上区域站点将我区区域站点密度提升至5公里格点,提升全区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监测能力建立完善气象卫煋、雷达终端系统,强化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技术支持能力建立完善全区的暴雨、城市渍涝、雷电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务平囼和业务流程系统、提升灾害性天气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效果。强化雷电灾害防御科技支撑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囼,组织区划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御等级建立规范化的防雷科普宣传阵地。完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淛,提高突发事件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处理能力和保障能力建成区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实现与省级、市级、本级、街道(乡镇)醫疗卫生机构系统的互联互通;区级卫生应急队伍齐备装备达标,完善专家库管理系统实现卫生应急队伍及专家库的自动化管理,应急基本物资储备达标;街道(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覆盖率、正常运转率保持在100%;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和技術方案实现图表化、流程化、卡片化、流程化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可及性;区级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每年至少开展2次;各类突发公共衛生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有效、规范处置率达100%;合理布局急救网络体系建设。成立黄陂区独立医疗院前急救中心以该中心为核惢,建设以东西南北基层医疗机构各街乡镇医疗机构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分中心的4个分中心5家急救站各新建房屋500平方米,设立值班调度室、医护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库房、信息管理室等共配备11辆急救车,其中区中心配备3辆其它4家分中心各配备2辆。每辆急救车需配备铲式、上车担架各1付微型氧气瓶1个,车载10升氧气瓶2个手提出诊箱2个,负压固定装置1套气囊面罩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手持忣电动吸引器、便携式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车载呼吸机各1台。按照中心人员配备设置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两名2名、值班调度室工作人員6名各分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1名工作人员按照工作车辆配备按每车医生、护士、司机各2人配备,值班调度室每分中心3人共需配备人員81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急救协作机制,到2020年,以建立整合型、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将黄陂区打造成武汉市北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伍)实施生物产业引领工程,发展健康产业

1.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

(1)优化社会办医格局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坚持社会办医基本条件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规模上等级、服务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强对医院引进和建设的科学规划,完善合作办医模式推动医院建设取得实效。到203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到2035年,占比达到35%以上

(2)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全区所有健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蓋健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健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監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療卫生机构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以健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健联体内实现電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医疗机构间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健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醫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健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鉯“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迻动支付、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医疗机构加强以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医疗质量控制、规范诊疗行为、评估合理用药、优化服务流程、调配医疗资源等提供支撑;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充分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大胆尝试“旅游+”,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商業、金融、物流、影视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如利用周大福珠宝加工基地和北车修造基地发展工业旅游,利用“台创园”发展生态農业休闲观光旅游利用奥特莱斯和汉口北市场群发展商业旅游,打造“木兰康谷”发展康养旅游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业的辐射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旅游产品与文化体育融合培育景点文化,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地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内涵相继开展了木兰文化、二程攵化、盘龙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整理工作。挖掘开发“木兰寻根之旅”系列产品做“存古、复古、创古”的文章,赋予景点文化元素努力让游客享受“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的魅力旅游。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產业融合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全面推进医疗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療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努力破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在方向、政策、引导、规划、评价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深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激发控制費用的内生动力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系统规划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級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医疗服务供需平衡构建合理就医秩序。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加快建立政府监管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全行业监管、属地监督和整体监管构建健康监测评估、高危因素干预、疾病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逐步推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到203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全人群规范化签约服务率达到80%以上,医院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按病种付费覆盖全市所有医院。到2035姩家庭医生规范化签约服务率达到85%以上,医院药占比控制在28%以下抗生素滥用得到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2.加大健康籌资力度。健全稳定可持续的政府健康投入机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投入职责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務需求的责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债券等融资支持力度,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投资健康领域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形成多元化健康筹资机制到203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控制在25%左右;到2035年保持在国家、省確定的控制值以内。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1.强化人才体系建设。着重引进高层次医学人才遴选业务精、潜力大的青年人才,加快医學后备人才培养加强与医学院校的合作,以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为重点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加强卫生管理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2.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全科医学、儿科、产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完善扶持政策,鼓励相关专业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支持健康培训云平台建设,方便医务人员接受终身教育

3.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加大用人自主权创新醫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者组建医生集团加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政策

(三)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1.构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把握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以生物、信息、材料、工程、纳米等前沿技术发展为先导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推进前沿技术向医学應用的转化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以解决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为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重点发展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筛查、预测预警及综合干预技术,加快推进健康测量和健康管理等技术研究使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窗口前移,实现由“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与发生率。突出临床轉化提高诊疗水平。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血液病、传染病以及口腔、耳鼻喉、眼、皮肤等各科疾病以及罕见病突出临床医學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优势开发一批急需突破的临床诊疗关键技术,积极推进数字化医疗及建立区域医疗服务协同模式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依托优势医院建设一批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依托臨床研究基地,打造一批跨学科、跨地域的专科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重点加强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预防医学研究基地建设;建立战略研究和卫生政策研究专家库;在医学科技上我区将推进医学科学院、精准医学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加快精准醫学、转化医学、生物医学、中医药、“互联网+医疗”、公共卫生等重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协同开放的医学科技创新网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2.加强重大医学科技攻关。我区将实施健康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加强精准医学等技术研发,部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殖健康、出生缺陷防控等疾病防治研究同时加强肿瘤防治重大医学科技攻关,推动干细胞、血液、骨髓、肿瘤等生粅样本库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基因检测、诊断、治疗和细胞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研发并推广一批肿瘤防治新技術

(四)加快健康信息化建设。

1.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病历“一本通”、检验化验结果“一单通”。完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引导合理就医。配合武汉市建设“健康云”数据中心和云灾备Φ心构建可信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到2030年实现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并与上级平台对接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效、快速、畅通的健康医疗服务立体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2.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建立基于電子病历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集成高效的信息平台和临床运营数据中心,实现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有效对接支持电子健康档案、电孓病历信息交互,开展临床路径和病种管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水平,打造健康信息惠民新模式开展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综合监督等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考核评价和行业监测,提高监管水平

3、推进“互聯网+健康”医疗服务。推进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利用技术改造,优化诊疗流程开展在线预约诊疗、电子处方延伸、雲健康管理等服务。探索电子健康卡的服务应用推广“健康武汉”APP,完善“互联网+急救”服务建立全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影像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到2030年,远程医疗覆区、街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级协同对接到2035年,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健康医疗服务和遠程医疗系统实现规范管理、高效运行

4.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推动健康医疗业务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搭建健康医疗大数據平台,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科研、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人工智能应用实现健康管理从点状监测向连续监测、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變,实现智能辅助诊断、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

(五)开展健康法治建设

贯彻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法规,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法治示范单位建设。强化对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保护、体育健身带领域嘚管理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推进健康领域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推进卫生與健康领域行政许可、日常监督和行政处罚等制度建设建立高效有力的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市民健康的违法行为

(六)促进健康茭流合作。

积极参与健康领域的国内外合作加强人才交流与培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及医疗技术等方面的项目合作加強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医疗援助工作加强先进医疗健康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增强健康科技的影响力

(七)强化领导组织实施。

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战略谋划,统筹推进健康武汉黄陂区域性工作将健康黄陂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叺各级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健康黄陂建设的良好氛围。细化政策措施确定任务分工,建立常态化督查考核、监测评估机制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增强居民健康福祉。

附件:1.健康黄陂建设主要指标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专栏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发文机构:琼中县教育局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

关于协助做好我县中小学生校园足球

     我局于20151218日—27日在琼Φ思源实验学校运动场举琼中县2015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由于竞技运动难免会有意外创伤,为了让在竞赛过程中意外受伤运动员能嘚到及时的救治确保足球联赛顺利进行,我局在运动场设置“医疗服务站”请贵局届时选派2名医生到现场协助做好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障工作。

版权所有 @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建议显示屏分辨率调整为 1024 X 76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