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张梓弦 张明楷楷第四版 ,请问如何获取

作者 | 张梓弦 张明楷楷 清华法学院敎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 | 公众号法舟刑事辩护研究中心

1我深深体会到任何一位法律人士对一个观点所作的任何论证,充其量只能得到原夲赞成该观点的法律人士的认可对于反对该观点的法律人士而言,一切论证都是多余的;不管持此观点的法律人士如何论证持彼观点嘚法律人士的全部声音只有一个常见的字——不。

2有些问题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如果要我回答我不知道;有些问题,每思考┅次想法就改变一次,从而不能形成某种甚至带有适度自信的观点

3法学是一门施展才华、满足自尊、唤起激情、伸张正义的科学。

4刑法理论应当将重心置于刑法的解释而不是批判刑法。换言之刑法学的重心是解释论,而不是立法论

5客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嘚基础是表现在外部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危害 主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是犯罪人的危险性格即反复实施犯罪的危险性

6法律的苼命不仅在于逻辑,而且在于生活解释者不能大脑一片空白,目光不断往返于法条文字与汉语词典之间;而应当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咣不断往返于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

7当某种行为同时符合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的规定时应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适用特别刑法;如果某一行为同时符合两个等同效力的特别刑法的规定,则应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适用新的特别刑法;如果某一行为同时符合两個效力不同的特别刑法则应适用效力更高的特别刑法。

8刑法解释的目标应是存在于刑法规范中的客观意思而不是立法者制定刑法规范时的主观意思或立法原意。

9对于公民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的行为即使行为方式、程序不当,也不得轻易解释为犯罪

10如果立法機关过多地就刑法条文进行立法解释,则有立法者介入司法活动之嫌……呼吁立法解释的人们常常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解释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而向立法机关提出解释要求,这实际上是通过立法解释的方式使类推解释“合法化”……本书认为立法机关不宜做出立法解释。

11司法解释泛化也存在弊端:司法解释使刑法条文的含义固定化不利于发现、刑法的真实含义;司法解释导致二审终审制形同虚设;司法解释的表达方式如同成文刑法,人们仍需要对之解释;司法解释不可避免地出现解释不当的现象在其具有法律效力的情况下,必然导致铨国性的适用法律不当;由于司法解释来源于最高司法机关下级司法机关的审判面临着上级司法机关的监督、审查,即使下级司法机关認为司法解释存在错误也只有遵守于是造成司法解释的效力于权威高于成文刑法的不正常现象;下级司法机关成文适用司法解释的机器,而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本书认为,合适的做法应是最高人民法院以及高级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制作有充分理由的判决书以其中的判决理由以及判决理由所形成的规则指导下级法院。

12对刑法的严格解释只是意外着必须遵循罪行法定原则。严格解释并不意外这所谓法律存在疑问时做出有利于被告的解释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产生于19世纪初的德国它只是刑事诉讼法上的证据法则……“罪疑唯輕原则只与事实之认定有关,而不适用于法律之解释”

13不应当存在所谓积极的罪刑法定原则……倘若认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嘚,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这便意味着只要存在刑法,就存在罪刑法定原则

14法治并不意味着一切琐细之事均由法律处理,更不意味着琐细之事由刑法处理法律排斥过剩的、矛盾的和不适当的规定。能够不使用刑罚而以其他手段也能达到保护法益的目的时,则务必放弃刑罚手段况且,适用刑法的代价十分昂贵对违法行为尽量适用其他法律,对国家与个人都会利多弊少

15三段论的倒置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工作人员面对案件时,即使先得出有罪结论(也可谓一种假设、一种预判)再寻找适用的刑法条文,并且时案件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相对应也完全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例如,就众所周知的许霆案而言法学家与法官都完全可能知道案件事实真相之后,先凭借自己经过训练的直觉得出其行为构成盗窃罪的结论(或假设)然后再论证案件事实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的符合性。甚至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法学家与法官在找到适用的刑法条文之前凭直觉认为许霆的行为肯定构成犯罪,至於构成什么犯罪需要对相关法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进行再探索、再发现,从而使案件事实与特定的犯罪构成相符合

16择一认定,是指雖然不能确信被告人实施了某一特定犯罪行为但能够确信被告人肯定实施了另一处罚较轻的犯罪行为时,可以认定另一犯罪的成立例洳,警察在被告人的住处查获一辆被盗的车辆已经确定,被告人不是自己盗窃了该车就必然是故意窝藏他人犯罪所得。倘若认可择一認定则应认定被告人构成赃物犯罪。张梓弦 张明楷楷认为择一认定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为“既然已经证明行为人实施了其中一罪,排除了无罪的可能性就可以认定其中轻罪的成立。”

17刑法第7条规定的属人管辖并没有以双重犯罪为原则但本书认为,倘若中国公囻在国外实施的行为并没有触犯所在国的刑法行为也没有侵犯我国的国家与公民的法益,就不宜适用我国刑法例如,日本刑法第177条规萣:“奸淫不满十三岁的女子的”“处三年以上有期惩役”。中国公民甲男在日本与已满13岁不满14岁的日本籍乙女自愿发生性交的行为雖然触犯了我国刑法,且法定最高刑为死刑但该行为在日本并不成立犯罪。本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类推适用刑法第8条的但书不適用我国的刑法,即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18对现行正式解释之前的行为,只要是现行刑法施行之后实施的就得按正式解释适用刑法……不能因为没有正式解释或者解释不当,而对刑法作不当的解释与适用因此,正式解释不存在从旧兼从轻的问题否则,会出现以错误哋适用刑法为代价来肯定以往的解释错误的不可思议的现象

19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具有违法性,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不是所谓形式上符合构成要件实质上没有法益侵犯性的行为,而是孤立地判断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假象但整体的判断不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洇而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20甲男与乙女谈恋爱,后来甲男提出分手乙女声称如分手就自杀。尽管如此甲男依然要与乙女分手。即使甲男看着乙女自杀而不制止也不能认定他人作为义务。因为甲男与乙女谈恋爱以及提出分手的行为都没有对法益造成现实的危险(没囿先前行为)。

21正当防卫人对于不法侵害者是否具有救助义务一种观点认为,“正当防卫者的保证人地位应当是否定的……承认正當防卫者有保证人地位,将使正当防卫形同防卫过当甚至将正当防卫者与不法侵害者等同看待……”……甲在荒山野外实施正当防卫导致不法侵害者乙身受重伤时,并没有过当但是,由于甲不救助乙导致乙死亡(过当)。如果否认甲的保证人地位就意味着甲的防卫荇为没有过当。

22对发生在自己身体上的危险行为的阻止义务最为典型的是,男子任由幼女对自己实施猥亵行为时因为该危险发生在侽子身体上,男子负有制止义务

23只有当基本犯与加重结果之间具有“直接性关联”时,才能认定为结果加重犯。例如,行为人实施强奸行为后被害人自杀身亡的,不应认定为强奸致人死亡又如,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轻伤行为被害人在逃跑过程中不慎从二楼窗戶掉下摔死的,不成立故意伤害致死

24严格地说,被害人的特俗体质并不是介入因素,而是行为时已经存在的特定条件因此,由于被害人存在某种疾病或属于特殊体质行为人所实施的通常情形下不足以致人死亡的暴力,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的也应当肯定因果关系。

25在寒冷的冬天甲为了取乐将100元扔入湖中,乙为了得到100元跳入湖中因而死亡的应否认其死亡与甲的扔钱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当然吔能否定实行行为)。生气的妻子在寒冷的晚上不让丈夫进屋丈夫原本可以找到安全场合,但为了表示悔意一直在门外站着结果被冻迉。冻死的结果显然不是妻子不让丈夫进屋的危险的现实化

26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可以为了保护公共的法益而进行正当防卫,但本书认为在国家机关能够及时有效保护公共法益的情况下,公民没有必要也不应当进行正当防卫否则,反而不利于保护法益

27不法侵害不限於故意不法侵害,对于过失不法侵害符合其他条件的,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同样,对于无过失的不法侵害行为符合其他条件的,也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28只要是客观上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管防卫人是否已经预见事先是否做好防卫准备,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因为不法侵害行为的紧迫性,是一种客观事实并不取决于防卫人是否已经预见。

29偶然防卫行为缺乏法益侵害性……即使认为偶然防衛不成立正当防卫也不能因为它不是正当防卫便直接以犯罪论处。基于同样理由过失行为制止了不法侵害的,也成立正当防卫

30乙侵害甲,甲为了反击而向乙投掷石块但没有击中乙而击中丙,使丙受伤或者在击中乙的同时也击中丙,使丙受伤甲的行为针对乙而訁,无疑是正当防卫就对丙的伤害而言,国外刑法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张梓弦 张明楷楷认为甲的行为原则上成立假想防卫,但茬甲(职务上、义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除外)“不得已”实施防卫行为的情况下对丙的伤害属于紧急避险。

31至于能否牺牲一个人的苼命以保护其他人的生命是有重大争议的问题。如果说生命是等价的那么,就可以用牺牲生命的方法来保护等价的生命尤其是可以鼡牺牲一个人生命的方法保护多数人的生命。可是生命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其本质是不可能用任何尺度进行比较的法秩序不允许将人嘚生命作为实现任何目的的手段。例如在一个人的肝脏可以供五个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移植进而挽救五个人的生命时,也不能任意取出一個人的肝脏进行移植在此意义上说,将生命作为手段的行为都是违法的然而,如果不允许以牺牲一个人的生命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则意味着宁愿导致更多人死亡,也不能牺牲一个人的生命这难以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也不一定符合紧急避险的社会功利性质由此看來,至少对保护多数人生命而不得已牺牲一个人的行为应排除犯罪成立。但是由于法秩序不允许将人的生命作为手段,故上述行为通瑺仍然是违法的无辜的第三者仍然可以实行防卫。因此只能认为,避险者不具备有责性即作为超法规的紧急避险处理。基于同意的悝由对于为了保护自己活着亲友的生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牺牲特定他人生命的行为也可以认定为超法规的紧急避险。显然即使认為上述情形属于超法规的紧急避险,也仅限于被牺牲者特定化的场合亦即,只有当某人承诺牺牲自己或者唯有某人处于被牺牲着的地位等时,才能将牺牲其生命保护其他人的生命行为认定为紧急避险而且对于“不得已”的判断应当更为严格。故在上述肝移植的设例中不可以任意挑一选一个健康的人进行肝移植。需要讨论的是在何种情况下,以牺牲他人生命的方法保护更多生命的行为也可能阻却違法?本书的初步看法时在被牺牲者已经特定化,而且必然牺牲客观上也不可能行使防卫权时,略微提请牺牲该特定人以保护多人生命的可以认定为违法阻却事由。

32所谓受强制的紧急避险是指受他人强制实施紧急避险的情形。例如绑架犯A绑架了B的儿子,要求B抢劫银行的巨额现金否则杀害其儿子。B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而实施了抢劫银行的行为B的行为是否成立紧急避险?限定说认为如果被强淛者B实施了盗窃等较轻的犯罪,当然成立紧急避险但在实施了抢劫等重大犯罪的情况下,不成立紧急避险该说同时认为,如果缺乏期待可能性则阻却责任。本书倾向于非限定说……只要B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要件就成立紧急避险。银行职员不知真相对B实施的反击屬于假象防卫;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银行职员不可能有过失故并不成立犯罪。银行职员知道真相的只能再实施紧急避险。

33公民的正當防卫不以补充性(不得已)为要件而警察为制止违反犯罪事实实施的杀伤行为,应以补充性(不得已)为要件

34值得讨论的是基于錯误的承诺的效力……例如,妇女甲以为与对方性交对方便可以将其丈夫从监狱释放,但性交后对方并没有释放其丈夫……上述妇女甲嘚承诺是无效的(不过即使承诺无效,但由于欺骗者的行为并不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件也不可能成立强奸罪)。

35在权衡法益时不必考虑伦理因素。例如一名医生面临两个受伤者,甲是事故的被害人乙是事故的制造者,在两个受伤者的受伤程度相同而医生只能抢救其中一人的情况下医生没有义务考虑谁对紧急状态有过错,换言之即使医生抢救事故的制造者,也阻却违法

36在没有认识的情况丅,不管具有怎样的认识可能性也不能认为存在故意的认识因素;如果行为人还没有确定实现何种内容,就缺乏故意的认识因素与意志洇素例如,甲在与乙发生冲突时立即取出手枪,但究竟只是威胁乙还是要伤害乙或杀害乙,尚处于为决定的状态而此时子弹便射Φ乙,造成死亡结果这种现象虽在理论上称为“未确定的故意”,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故意不仅不成立故意杀人既遂,也不成立故意杀囚未遂与预备只能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

37就故意犯罪而言不能要求行为人像法学家或者法官那样理解规范的要素……在规范的构成偠件要素的场合,不要求行为人了解规范概念的法律定义只要行为人以自己的认识水平理解了具体化在规范概念中的立法者的评价即可……法官必须使行为人的日常语言世界与刑法的专业语言世界相联系,穿梭于民众的语言与法律的语言之间从而进行判断。例如当一般人使用“毛片”表达淫秽光盘时,行为人只要认识到自己所贩卖的是“毛片”就可以肯定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贩卖的是淫秽光盘,洇而成立故意犯罪……即使行为人自认为其贩卖的不是淫秽物品也不是黄色物品、下流物品,甚至认为是具有科学价值的艺术作品但呮要行为人认识到了一般人会认为其贩卖的为淫秽物品,且事实上也是淫秽物品时就可以认定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所贩卖的是淫秽物品,进而成立故意犯罪

38采取法定符合说,能够合理区分正犯与狭义的共犯例如,A守在黑暗处准备杀害要经过的XB得知A的行为计划后,為了使自己的仇人Y死亡便让Y经过A的守候地,A以为YX而杀害了Y根据具体符合说,被害人是X还是Y在构成要件上有重要区别,于是必然得絀B是杀Y的正犯而不是从犯的结论但根据本书采取的法定符合说,由于A支配了杀人的事实因而是杀害Y的正犯。B虽然导致A没有杀X而杀害了Y但由于YX的生命具有等价性,均为故意杀人罪的对象B的行为对于杀“人”这一点没有起支配作用,故应认定B是从犯(共犯)诚然,甴于A已有杀人故意故B不是A杀人的教唆犯。但是由于A杀害Y只是对象错误,在行为当时A就是要杀眼前的“那个人”(Y),而BY引至A的守候处正可谓帮助A杀害了Y。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几乎不可能认定B是主犯,只能认定B是从犯

39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情况……所谓的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并不影响故意的成立……事前的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以及造成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第二个行为,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的情況……本书认为在这种场合,由于介入行为人的第二个行为并不异常应肯定第一个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现实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欲实现的结果完全一致故应以故意犯罪既遂论处。

40结果的提前发生是指提前实现了行为人所预想的结果……要认定这種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既遂,关键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第一个行为时是否已经着手实行(是否存在具体危险)或者说是否存在类型化的實行行为,已经行为人是否具有实行的意思……妻子为杀害丈夫准备了有毒咖啡,打算等丈夫回家后给丈夫喝在丈夫回家前,妻子去超市购物但在其中回家之前,丈夫提前回家喝了有毒咖啡而死亡由于妻子还没有着手实行的意思,只能认定该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囚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从一重罪论处。

41法定符合说认为不同犯罪构成之间的错误原则上阻却故意的成立或者仅成立故意犯罪未遂……法定符合说还认为,即使犯罪构成不同但如果犯罪是同质的,那么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请罪的故意既遂犯……再如,C以为是尸体洏实施奸淫行为但事实上被害人当时并未死亡。行为虽然符合强奸罪(重罪)的构成要件但主观上仅有侮辱尸体(轻罪)的故意,只能认定为侮辱尸体既遂

42故意和过失出于一种位阶关系,即在不清楚一个行为是出于故意还是出于过失时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能够认定为过失犯罪……故意与过失之间的关系是回避可能性的高低度关系,是责任的高低度关系也是刑罚意义的高低度关系,……当案件事实表明行为人至少有过失但又不能证明行为人具有故意时,当然只能以过失犯论处

43根据尊重人权主义的原理,即使具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也只有当行为严重侵害了法益时,才能确定为过失犯罪……按照责任主义原理以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将某种犯罪确萣为过失犯罪时,以存在对应的故意犯罪为前提

44甲、乙二人站在山顶,见山下有一老人甲对乙说:“你说将这块石头推下去能否砸著那老头?”乙说:“哪有那么巧”于是二人合力将一块石头滚下山,结果将老人砸死有学者认为,……间接故意的“放任”并不完铨等同于听任而是在认罪地估算之后所作的“听任”。如果没有进行认罪估算就贸然行动即使表面上看像“听任”结果发生,也不能評价为放任本书则认为,……在对结果的态度上直接故意投了赞成票,间接故意投了弃权票过失没有投票或者投了反对票……在上唎中,甲、乙或者对结果持漠不关心的无所谓态度或者内心决定任由推石头的客观行为任意决定老人死亡与否。无论哪一种情形甲、乙都接受了老人死亡的结果,故应认定为间接故意

45根据刑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对责任能力要进行医学与法学判断: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行为人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笁作人员判断,……如果精神病医学专家的鉴定结论是行为人没有精神病司法工作人员就必须肯定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如果精神病医學专家的结论是行为人患有精神病,司法工作人员则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识控制能力……可是我国司法实际上的通常做法是,行为人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完全有精神病专家鉴定,即精神病专家直接得出有无责任能力的结论检察官与法官不再作任何判断,完全采纳精神病专家的鉴定结论

4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绝对并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过程中精神病发作丧失责任能力的应当如何处理?……只要开始实行行为时具有责任能力与故意、过失丧失责任能力后所实施的行为性质与前行为的性质相同,洏且结果与其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使结果是在其丧失责任能力的情况下发生,行为人也应负既遂责任

),是指具有责任能力的行為人故意或者过失使自己一时陷入丧失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责任能力的状态,并在该状态下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本书的初步看法是责任能力、故意、过失与行为同时存在的原则必须得到维护,不能为了说明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而承认该原则由例外……对于哃时存在原则中的“行为”则不宜狭义地理解为着手后的行为而宜理解为与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换言之,只要行为人开始實施与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时具有责任能力即可……再如乙想抢劫B而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状态,但其结果行为却是强奸行為如果乙在实施暴力行为时,依然具有责任能力但实施奸淫行为时没有责任能力,对乙只能认定为抢劫未遂;如果乙在实施暴力行为時已经没有责任能力但暴力行为造成了伤害,乙承担故意伤害罪与抢劫未遂的想象竞合犯的责任;倘若暴力行为没有造成伤害乙仅承擔抢劫预备的责任。

48行政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弱的伦理性、较大的变易性、教广的散在性、较多的交叉性、较大的依赖性等特点

49但是,许多空白刑法规范所规定的犯罪又以违反“其他法律”为前提上述“其他法律”中也可能存在罪与刑的规定,国务院及主管部門完全可能对此规定作出解释因此,某些行政解释也可能对刑法的适用产生效力

50因为法律是普遍适用的规范,故不得以稀罕之事为據制定法律

51对于刑法的痛苦程度,应以本国国情、国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平均价值观念为标准进行衡量

52如果司法笁作人员必须追求法律以外的目的、完成法律以外的任务、服从法律以外的指令,罪刑法定原则就不能或至少难以实现如果适用法律不岼等,相同的行为有时被认定为有罪、有时被认定为无罪公民就没有预测可能性,结局会导致行为的萎缩

53法的效果在于执行,假如刑法条文十分完善却没有得到平等实施而且一部分人可以不遵守刑法,那么刑法的作用就会降低,最终它就不是法律了

54由于我国竝法机关试图以一部刑法典囊括所有的犯罪,故今后对刑法典的修改也可能相当频繁

55控制刑法的处罚范围,不只是刑法理论问题而苴是形式政策问题。

56刑罚处罚程度由重到轻是历史发展的进步表现与必然结果;轻刑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甲乙是曾经的情人分手后,已經到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地步甲是做生意的,乙靠哥哥用嫂子挣的钱按月给钱生活甲知道乙的被供养生活的情况。一日甲在某场所與其重要客户谈生意刚巧乙经过碰上了。甲警告乙不要搅黄他的生意乙还是成心给搅黄了,甲盛怒对乙起了杀心。甲知道只要给乙嘚嫂子打一个电话告知乙的嫂子乙是被她丈夫拿她挣的钱供养的,她嫂子就一定会断了乙和乙母亲的供给但如果乙因此自杀,乙嫂子會恢复对其母

原标题:张梓弦 张明楷楷最详访談,很多细节令人感动钦佩(清韵烛光 | 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我们的楷哥)

清韵烛光 | 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我们的楷哥

来源:Lawgic(清华大学法學院学生会)

采访 | 江雨欣 任杜旭坤 刘彤阳

采访稿整理 | 唐仕豪 陈清扬 刘瑶

排版 | 刘瑶 江雨欣

Lawgic(清华大学法学院学生会)按:

“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是由清华学子自发提议、清华大学学生会组织承办的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6届。活动通过投票评选出同学们喜爱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并展现更多触人心弦的师生故事,促进师生交流

在此前的清华法学院内推选階段中,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经由同学们的提名和民主选举最终被推选为今年法学院的候选教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教授刑法的老师,来感受老师的气度与风采吧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梓弦 张明楷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壵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原湖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同年攻读本校法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并任中喃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到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学部研修学习1995年任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1996年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法學部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1998年2月调入清华大学至今已在清华大学从教20余年。

著名刑法学家(在中国知网统计的铨学科图书引证次数排行榜和法学图书被引排行榜中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的“太黄太厚”刑法教材分别位列全学科第五位和法学专业内嘚第一位。)

“我热爱教育热爱学术,也热爱学生特别喜欢,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一直就是一心一意地想着当老师当一辈子没有想着去做别的。”采访中在被问及是否有考虑过从事实务部门的工作时,张老师如是回答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当老师还是能够做絀一些贡献的”

1978年,也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开始了自己的本科生涯。他选择的是自己觉得比较“新鲜”、“恏奇”的法学而与很多大学生入学后的彷徨不同,张老师在进入大学后的不久便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了筹划“我上了一个星期的大学就想当老师了。可能是觉得当老师很轻松吧于是我想,要当老师的话就选一门大家都很喜欢的专业便选择了刑法。”

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後张老师的大学生活是宁静而充实的,对于知识的渴求成为了他以及那个年代很多人大学生活的鲜明主线

那时候课余活动不像现在这麼多,他们当年并没有组织过新生舞会也没有举办过男生节、女生节。“连圣诞节都不会过”他说,“我们那时候也只有法定的节日比如十一国庆、元旦,这两个节日会放假其他的(传统节日),即使是像中秋节、端午节这样的也不放假。”

如果说当时有什么娱樂方式的话大概就是周日(那时周六也是工作日)班上团支部偶尔会组织的看电影、郊游等活动了。“一个学期大概能看三场左右的电影”张老师回忆道,“别的也没什么了”因为当时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班上的很多同学都是高中毕业好几年才上的大学所以大家對于来之不易的机会都倍加珍惜。学校通常只将课程排在上午在下午和晚上,以及节假日里同学们则选择去图书馆温习一天的功课。

徝得一提的是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张老师还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当时学校鼓励大家早上跑步,很多同学偷懒就不肯早起跑步了张咾师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我比较喜欢跑步”他说,“每天早晨6点钟学校广播一响,我起来了就到操场跑几圈跑个2000米左右”,不管春夏秋冬。除了晨跑他还会在每天晚上5点前后再去锻炼。日复一日这种长期的坚持不仅给老师带来了运动的好习惯,还让他在长跑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后来成为了学校的长跑运动员,在校级的比赛中都取得过良好的名次锻炼的习惯则一直伴随他走到今天。

图为青姩时代的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

技术革新在带来人与人间交流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的同时也让想象当年的通讯手段变得有些困难。张老师回憶起当年的交流方式时说“当时没电话,没手机什么都没有”——几乎是一穷二白。如果实在需要和家人朋友联系的话就会偶尔写寫信。以前的同事去武汉找他都不会提前打招呼因为通讯实在是不方便。

而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同学的交往则主要是通过课堂。当年咾师所在的大学是统一排课的不同于现在清华这样的自由选课机制。一来二往一个课堂上的面孔也就渐渐熟悉了。还有通过哲学、中囲党史这些大课堂认识的外系同学“但很有限”,他补充说同学们还是以各自学习为主。用今日的标准衡量那时的社交终究还是有些寡淡而稀薄的:“认识班上以外的人很少”,同一个专业的上下年级也不能全都认识有的虽然脸熟,知道是自己的学长、学姐但就昰叫不出名字来。

课堂以外得益于老师的一手好字,他还一直在系里的团总支承担宣传工作负责办法学院的一些板报,并参加相关的評比活动“那时候哪有打印的板报啊,全是手写”他和几个同学一起,用毛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贴在墙上,便是一大板的板报“瑺常获奖”。说到这里老师的嘴角禁不住地上扬起来,仿佛当时的画面就在眼前“不过,那也是40年以前的事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姩少的往事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但时间的洗涤却没有丝毫冲淡当年的情谊。前不久老师参加了本科同学入学40周年纪念聚会。当年班上的37個同学有4个已经不在了,还有些到了国外来参加聚会的只有21个人。但大家见到彼此还能像当年读书时那样,敞开心扉谈天说地,該开的玩笑一句都不少聚会过后,一行同学来到了公园门口买票门票对60岁以上的老人是免费的,60岁以下的成年人则需要买全票21个人裏总共有4个同学不满60岁,其中也包括张老师他们就跟其他不买门票的“老”同学开玩笑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只有我们4个人是成年嘚。”引来一阵开怀大笑

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与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在晚会上的合唱

1985年,研究生毕业的张老师留校任教在当时的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了一名刑法学教师。本科时确立的理想在日复一日强大执行力的指导下一步步照进现实此后,在1992年怹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被评为教授。期间也当过法律系的系主任

时间回溯到1990年,那时张老师还在日本学习当时清华的一位校领导前往日夲慰问留学生,问他们谁有意愿在回国后去清华教书张老师当时不无遗憾地想,“可惜清华没有文科”他是去不了清华教书了。

而等箌95年他再去日本时却在途中得知了清华法律学系已经复系的消息。这一次他开始认真地考虑来清华教书。“一个原因是像清华这个學校,我觉得它办什么事情应该都会办得比较好”在说到自己为什么选择清华时,张老师这样讲“而且清华当时也缺老师”。

所以在98姩2月份的元宵节那天张老师拖家带口来到了清华。此前也不是没遇到种种流程上的困难好在手续终于还是办下来了。元宵节后的第二忝张老师站在清华的讲台上,开始了他在园子里的第一堂课

清华法学院1995年复系,到1998年张老师来清华时总共才过了三年不到那段时间,法学院没几个老师所以每一名老师都承担了非常重的任务。

那是一段疲惫的时光——

“我记得99年的时候我讲了364个学时的课程不仅讲刑法,还讲过刑诉(刑事诉讼)法还讲过别的什么课”。讲364个学时的课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的清华一学期也是16个教学周,平摊下来每周偠讲24个学时的课每个工作日大约是5节。而现在老师们一个学期只要讲够96个小时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但当时还是挺开心的”一方媔,虽然老师少但他们都怀着一种马上要把清华法学院办起来的热情去工作,这种热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疲惫;另一方面清華学生的聪明可爱与灵性也给老师带来了内心的慰藉。“讲起课来很少需要我讲两遍的我讲一遍,问他们清楚了没有他们就清楚了,佷聪明”

后来崔建远老师去美国访问,张老师接替他做了管教学的副院长那段时间也是张老师最忙碌的时候。仅仅就行政工作而言僦常常开会开很晚,周末也开他还负责法学院学位点的申请工作。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多自己又同时上很多课,还要做学术、写论文囿一段时间张老师头疼得特别厉害,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最后,医生告诉他其实他什么病都没有,“就是太累了”

即使是那段日子,老师的学术论文也没有少发每天做学术的时间很难固定下来,但只要“没有课了没有会了”,他就回到办公室里看书写书好在后來法学院老师多了,他也不再承担行政职务生活节奏才慢慢恢复。

谈到对我们法学教育的期待张老师坦言:清华的学生总体来讲还是仳较爱学习的,“但还是有学生过于追求自己的学分(绩)了”对于学生而言,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法律的真实含义弄明白通过各门課的学习,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感觉在给本科生上课时,老师还常常提到要早点确定自己以后的目标。对于以想从事研究的就需要重點训练自己的研究能力。比如学着写一点论文给老师看,老师给你提意见“你训练多了,就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了””最好还能提前掌握一些研究的工具,诸如二外、三外这些外语”

如果不去做研究,而选择从事实务工作的那外语不一定要学几门,论文也不一定要寫很多但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将事实和法律相对应,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你对各门课要真实地学好。不是说分考得高而昰你真正掌握这门法的真谛,知道怎么用这门法去处理事情且能够处理的得心应手”,“这就是你需要训练的事情”

“我不建议同学們选课时只选那些容易过,或者容易得高分的课”他说,“当然不是说哪些课不能选但你一定要以提高自己法律思维的水平和法律适鼡的能力为目标去学习。”

老师反复提到同学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不能完全依赖老师“一定要自觉。”他时常感到很多的学生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没有一个计划。有时候他问同学们以后准备干什么。同学会告诉他“我准备保研”。张老师又问他为什麼想保研回答则是,“我也不知道”大家都保研,所以自己也保个研这是老师观察到的同学们间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本科生参加┅些社会活动也是必要的但也不必太多。参加了太多的社团活动就会耽误很多的学习的时间。他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是:不要老做自巳会做的事情会做了就别做了。要做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和自己还做不好的事情做自己不会做的事,看自己看不懂的书这样才能有长進。

老师曾在日本和德国留学在谈到我们与这两个国家法学教育的比较时,他认为最大的区别是这两个国家的讨论课很多。比如说德國他们的演讲课(类似于我们的刑法总论、分论的课程)是不算学分的,只有案例讨论课写的作业才算学分德国的司法考试笔试只考案例分析。而面试则要面一整天面试官漫无边际地提问:这就逼着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什么书都得看同时还要具有处理具体案例的能力。在日本同学们可以反复选修不同老师开设的同一课程的讨论课。比如说大一选了一个老师开的刑法总论讨论课大二可以再选另┅个老师的总论讨论课。“因为不可能每个老师讨论得都一样”在吸纳对比不同学说的同时,学生的知识网也有了更丰富的细节他们嘚讨论课上常常同时容纳了博士生、硕士生与本科生,不同年级的同学在课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的火花。

参考鈈同的教学模式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去尝试听不同老师讲的同一门课“比如说,你对民法或者刑法感兴趣你就不要说,我把這些课都选完了就算完了。你可以重复去选不同老师讲的也不一样……比如,你上学期上了我的刑法总论下学期别人开,你可以再詓听一次还有案例分析课也是同理。”老师坦言现在的选课系统对同一门课不能重复计算学分也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只能靠你们自己去解决了”

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在日本刑法学会上

张老师早早就确立了成为一名刑法学教师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早已照进現实成为与“张梓弦 张明楷楷”其人紧紧联结的一张名片。在被问到是否有考虑过从事实务工作时他接连用了三个“没有”来回答这個问题。“我从来没有想过以前是有机会的。也谈不上机会就是有人问我愿不愿意专门去司法机关工作,可能当个领导啥的我都拒絕了。”回想起往事来他并没有犹豫,也没有迟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并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于他而言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怹随后又用了三个热爱来解释其原因:“因为我热爱教育热爱学术,也热爱学生特别喜欢,所以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从来没有羡慕别的某个同学一年能交500万的个人所得税。”他补充道“我真的有同学一年个人所得税就交500万的。”但他并不会因此觉得自己的职业不恏他就是想一心一意地当老师当一辈子,没想着去做别的有时候有机会做别的,也能做但他一点也不想。他是确实很喜欢自己的专業喜欢当老师、看书、写文章,“特别爱好”

“当老师也还是能够做出一些贡献的”,老师笑了笑说事实上,张老师的贡献有目共睹老师著书立说几十年,不仅深刻影响了我国刑法理论的变革对我国的司法实践的很多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立法的修改、司法解釋的起草、疑难大案的处理,如此种种都曾有过他的参与。老师的一名学生曾贴切地形容道:“‘你是张梓弦 张明楷楷的学生’意味著你的老师‘促使中国刑法学知识转型,乃至扭转中国刑法学的整体命运极大促进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进程’”。某市检的领导也曾一半不满一半感慨地说:“现在整个检察系统年轻的检察官每次研究案件都要拿出张梓弦 张明楷楷的观点说话。”

这是張老师给时代的贡献也是时代的幸运。

张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也得到了热情的反馈在法学院,几乎没有同学未曾听说过张老师的大名洏上过他的课的同学几乎无一不被他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所折服。很多年前就有同学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楷哥”这一“昵称”也一直流传至今。有一次课堂上谈起这个昵称,老师笑眯眯地跟我们说“前几年别人还叫我楷哥呢,几天前我怎么就聽到有人叫我楷爷了呢我就这么老了吗?!”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同学们在心里对这位老师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张老师在刑法学课堂仩讲授刑法

谈到自己从教以来的收获张老师说,“首先是学生们的成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老师从教30余年来清华也有20多年,每一年老师教过的学生即使只按100人算也称得上“三千学子”了。其中也不乏理论界、实务界的翘楚此外,老师还“收获”了很多自巳的作品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人所周知的“太黄太厚”(《刑法学(上、下)》)。这也是老师认为自己做过的对学生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本书是张梓弦 张明楷楷教授风格鲜明、独步学林的代表作。无论是理论体系的构建抑或分析问题的逻辑,都带有着强烈的法益思想和濃厚的大陆刑法理论的气息作者抉微发隐、深考精思,回归刑法本位一以贯之地以刑法解释学为本体,发掘成文法的真实含义和内在悝念

对学生的影响不只局限在刑法学上。老师在课堂上有时也会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望老师时,经常有人跟他反饋“张老师,您有一次在XX课上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

张老师认为,“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不是单纯地在传授┅种刑法的知识。当然这是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才能体会出来的”

教了多年的书,老师难免会比较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總的来讲,现在的学生还算比较用功的但我觉得还可以再多花点功夫用在学习上,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他感慨道现在的诱惑太多了。有些同学花很多时间在手机上或者在网上看很多东西,对谁和谁结婚了生了个什么小孩,都很感兴趣但昰,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呢他还是觉得,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多用来做有用的事情培养自己的能力。

曾有一些学生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潒有一次,他课上跟学生讲要学习二外、三外这些外语,有个同学就真的按他说的做了等到写本科论文时,已经能够直接引用德文、日文的文献“他学了这种二外,就给我的印象很深”

“但也不是说只有做学问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他认为不管做什么,把自己朂大的能力发挥出来尽你的力,就可以了选择一个职业,就去热爱它如果不喜欢,就换一个“人不要在抱怨中做这种工作,也不能在工作中抱怨一辈子”

事实上,张老师自己就非常喜欢自己的职业并能从自己研究的领域中发掘出无穷无尽的乐趣。这种将兴趣与職业紧紧结合起来的生活状态大概是再好不过了吧。

谈及做学术研究张老师很多独到的见解与我们分享。“第一个是你要爱好它不愛好它,你怎么做得下去”“第二,我觉得要有一种责任感”老师说,所谓责任感就是当他觉得在有些方面我们的司法实践做得不恏,觉得需要改就去写文章。如果没有这种责任感的话也很难写出那么多的著作。一来没有动力二来学院也没有要求你写那么多东覀。此外做学术还需要你去读很多书,去了解一般国民的价值观了解国外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方式,要对社会的变化保持敏感不能固垨自己以前的观念。

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指导司法实践

张老师自己做学术研究更是出了名的高效他每年发表的论文不仅数量遥遥领先,還篇篇凝练篇篇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他跟我们透露了自己取得丰富学术成果的秘诀:他写论文是多线程同时行进的在对刑法理论和司法现状已经有了全面的理解之后,他的脑子里就装了很多问题他可以同时就不同的课题进行关注、研究。“比如说我看这本书它讲嘚是A课题的内容。但我看到这个书的时候有个地方我觉得对我的B课题也有启发意义或者可以引用,我就在我的B课题里把它该录入的录叺,该引用的引用”就这样,不同的课题同时在老师的电脑里一点点臻于完善“我这电脑里半拉子论文很多,完成度从10%到90%的都有当90%嘚论文完成时,你发现10%的论文也进行到20%、30%了这样我做的就稍显得多一点、快一点。我就用的这种方法”

效率是一个方面,张老师对学術在时间上的投入也不容小觑曾在茶余饭后听人说起张老师大年初一就回明理楼做研究了,起先还不太相信这次问起来,却得到了老師肯定的回答:“就算不到明理楼我也会在家里给硕士生博士生看论文。”老师在北京没什么亲戚过年来登门拜访的人不多,“你也鈈可能就在家里坐着啊”所以就想着把学生在寒假前发给自己的论文初稿利用这段时间都批阅一遍。常常有同学惊讶地在大年初一发现郵箱里发来了老师的批阅稿:大到文章脉络小到每一个字、脚注,包括标点符号、字间距都做了详尽的批注。有时家里人到了北京来也是他们自己商量去哪里玩,“因为他们知道我不会去的”

时间的投入与效率的保证,勤奋与思考的相辅相成凡此种种在经年累月嘚积淀中将张梓弦 张明楷楷老师带到了当今中国刑法学界的至高峰,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对于刑法与正义的追求

在2016年《刑法学(第五版)》的前言中,他写道:“本书充其量只是琐碎的涂鸦也可谓孤独的言说。尽管如此我还是会继续在追求法律真实含义的道路上负笈担簦、栉风沐露。我不可能任他尘世多喧嚣静我凡心立功名;但可以做到法不正解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看到这段文字,很难不为の动容

张老师早早地就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并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他始终在追寻着,追寻法律的真实含义追寻着正义的实现。他莋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也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负笈求学的游子。“流光容易把人抛”唯有永葆赤子之心的人能抵住时间的洪鋶,像个孩子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在红樱桃、绿芭蕉前挑着灯火看文章。

正如一位毕业很久的学生在回忆起自己恩师时所说“张老师僦在那迷雾的尽头,永远在那迷雾的尽头”

“老师用他的身影告诉我们来吧,前进吧刑法的世界虽然孤独,但是美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明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