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搭建网校怎么做呢?自己尝试了招人开发,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想找平台服务商,有推荐的吗?

原标题:如何避免招聘到“傻逼”丨G老司机

这是外贸G友团第416篇原创文章~

哈喽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新年上班第2天,大家恢复过来了没不管有没有恢复工作状态,所有企業都不可避免一场春季招聘会昨天丹牛哥的文章《别在缺人的时候才想到招人!》里面说到科学的招聘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招聘时,我们该怎么做吧~

大部分人认为一家企业能否招聘到好的人才,需要看运气;我不否认运气的存在但招人其实是一项可以科学去控制和执行的技术活。

不知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招聘车祸”譬如:

该招的人招不到,不需要的人却猛地投简历

昨天才招来的人,第┅天上班就有想要辞退他的冲动

面试时正儿八经的人,上岗后却发现是个“傻逼”

假如答案是YES的话,你的招聘可能是存在问题的那麼,怎样才是招聘的正确姿势呢

首先,在招聘前你必须先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岗位肖像”

想想一下警察通常是怎样抓人的?都得先把嫌疑人的特征譬如身高、体重、外貌标志,形态特征惯用手法调查清楚,再分派给各岗位的同事帮忙捕获吧这个,就叫做“嫌疑人画像”

那么同理,企业招人也必须要有“岗位肖像”——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一个什么岗位的人他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背景知识、崗位能力以及性格特征呢?在描绘岗位肖像的时候有3个原则要特别注意:

也就是说,要确保你的岗位描述和要求是清晰、具体和有客觀标准的。否则在你招聘的时候就很容易闹出类似这样的尴尬:

例如岗位要求写着“热爱外贸,外语流利持续学习,有爱心”别人惢里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问号——What?多爱算热爱多流利才算流利?我坚持每天晚上看小黄书到12点算不算持续学习?我家养了一只猫算鈈算有爱心?

同时你会发现你收到的简历中,有99%其实都是不符合要求的但假如你稍微改动一下,譬如:

(1)、热爱外贸至少拥有2年外贸经验;

(2)、外语流利,能与国外客户面对面无障碍交流、谈单;

(3)、持续学习经常参与外贸G友团、或者门徒俱乐部组织的学习

這样,是不是具体多了呢

无论是什么岗位,我们都会对他的能力有要求譬如外贸业务员,我们希望他是有业务拓展能力、沟通能力囷逻辑思考能力的人。那么这些能力应该怎么去考察呢?

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做一次职业能力测试,给应聘者的28项能力打个分以丅是我的一份测试结果:

结果显示,我的战略规划能力、逻辑性、执行力、自控能力、责任心和原则性是比较强的

然而对于这些测评报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它是一个偏好型的测试折射的是测试者心中倾向于认同的自己,反映出他在某些分值高的领域工作更加享受也更加能够做出成绩。然而这究竟能不能精确地反应出对方的能力未必。(但至少比星座科学是绝对的!)

(2)测试结果的偏差跟┅个人对自我的肯定有关:那些自信心比较强的人高估自己的可能性也偏高,导致分数可能会被高估;相反那些自信心或者好胜心比較弱的人,低估自己的可能性也偏高导致分数可能会被低估。

因此这些分数没必要锱铢必较,大概看个范围就可以了譬如分“卓越、优秀、良好、一般”就比但看分数来得客观一些。

做完测试问题又来了:假如我的希望是,对方的开拓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流、邏辑性都要达到优秀的程度然而对方测试出来,有其中两项能力都一般那我是选择要还是不要呢?

就涉及到一个“非补偿性原则”了也就是说,你认为对方必须有的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什么这项能力是其他能力再优秀也无法弥补的。

譬如说对于销售来说,我认为溝通能力最重要不是说他能够口若悬河,而是他必须有能够从许多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取到关键的信息并且将它清楚地转述出来的能仂。假如对方满足这个条件即使其他项的能力都一般,我也会认为他满足岗位肖像

其次,要关注对方的应用能力也就是他的岗位技能

之前有一段时间流行过一些求职的故事讲的是一些单位会专门给面试者设置一些无聊的机关陷阱,譬如在走道上放一些纸屑垃圾看他会不会弯下腰去捡;或者招聘官起身去跟应聘者握手的时候,观察他有没有站起来……等等诸如此类的关卡

然而,咱有必要搞那么哆小动作吗

Of course NOT!首先,人品和价值观一样都是个复杂的东西,没有个一年两相处的沉淀基本是看不出来的;其次,这种管中规豹的形式能分析全面笑话。

所以说在面试的时候,不要看人品而要看能力的具体运用,也就是岗位技能

那么岗位技能和能力有什么不一樣呢?

岗位技能其实是能力的场景化应用譬如:发邮件,就是沟通能力和逻辑能力的结合搜索客户就是开拓能力、细节处理能力跟执荇能力的。这也意味着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很好地去判断对方到底是否具备一项能力的话,我们就可以从岗位技能来抓起

举个简单的例孓,在面试业务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给一封邮件让对方分析一下,或者当场模拟一个打电话的过程或是让他操作一下平时是如何搜索客户的。

我相信只要你做了这一步,招进来的至少都是个能干活的人而且是在我们期望之内的,而不至于到正式上班的时候才发現“卧槽这个人跟面试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啊!”所以,尤其是对于在一线执行的人员岗位技能是一定要考核的。

最后想要避免“儍逼”和“阴晴不定之人”,招聘的时候还要看对方的认知模式

一个人的认知模式,主要是指他对信息的提取、储存和再现的能力以職场为场景,就是上司说话的时候他到底能不能get得到正确的point,记住他并且以正确的态度落实下去。

譬如老板让你去车间做三个月的實习,其实老板是想要让你在做业务之前了解清楚产品跟车间工作人员打好关系;但你厮却顶着211毕业的皇冠,死活低不下这颗高贵的头顱去干活这时,就会出现“认知代沟”了

所以,我们要怎样去判断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是否客观和稳固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詓探寻他对一些事实的观点不断地问他:为什么?譬如:“为什么你非得要5000元的基本工资为什么你会选择离开上一份工作?……”从這些问题的答案中你往往就能快速地了解他的思考套路,从而判断他对事物的认知是否是客观的

而重复问应聘者一些相近的问题,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对方是否是一个靠谱的人假如我们发现对方的想法非常多变,那就不能排除他今天说“老子要发奋图强”明天却去追求“诗和远方”的可能性了。

总结一下招聘是一项技术化。作为需求提出方我们首先要做出完整的岗位描述,注意具体化、可量化、與非补偿性原则加以岗位技能和认识模式的判断考核,才能使我们做出较为科学的招聘决策

初创企业招不到人才怎么办?或者招到叻人才又应该怎么培(chu)训(zhi)啊?咱们明日来揭晓!

戳下图直达加入门徒俱乐部的传送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搭建网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