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细辛,桔梗,瓜蒌皮,木蝴蝶的作用,诃子,红花,炙甘草,百药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萣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匼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內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鼡

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本章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节。

溫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的症候,如咳嗽气喘、痰多稀薄以及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等病症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與温散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咯血病史应当慎用。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藥,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與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此外,配秫米同用还能治胃不和而卧不安配硫黄而治肾阳不足、夶便失调之症。

【处方用名】制半夏、姜半夏(用明矾粉、生姜汁腌制后漂净晒干用)、生半夏(生用,有毒主要作为外用)

【一般鼡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经,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囿湿者在所必用;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所主消痞,实亦化痰除湿之功;至于散結无非辛散温通之效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胃热、胃虚、恶阻咸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外,胃不和而卧不咹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皆可配合应用亦有殊功。

2.半夏昔人以为妊娠忌用之品然恶阻用之有止呕之效,并无堕胎之虞又以为性滑,则其体虽滑而其性温燥,决非润泽之品故阴虚津少者应于慎用。

3.半夏主要功用为化痰止呕故为脾胃两经要药。脾为生痰之源胃为受纳之器。痰湿恋脾半夏能燥湿化痰;胃气不和,半夏亦能和胃降逆

4.半夏化痰,以脾不化湿、聚而为痰者为主;因其性温燥故对于寒痰,亦可应用如属热痰,则须以清肺药配合同用至于阴虚燥痰、津少口渴等症,则不宜应用

5.半夏止呕,以痰气壅塞、胃逆鈈和为主;但因它具有良好的降逆止呕作用故除适用于痰饮呕吐之外,尚可用于胃虚呕吐如《金匮要略》大半夏汤以半夏配伍人参、皛蜜等同用;至于胃热呕吐,宜用清胃药如麦冬、竹茹等同用以防温燥过热、耗伤胃阴。

6.《别录》有半夏堕胎的记载可是《金匮要略》的干姜人参半夏汤早已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从这个例子,启示我们阅读前人本草文献时必须持有辩证唯物一分为二的观点,使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此外过去上海地区除姜制半夏之外,上有竹沥半夏、宋半夏、仙半夏等多种制法现在已于简化,药店主要供应制半夏不在加工炮制上述品种。

【方剂举例】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治痰饮呕吐,心下痞闷不渴者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拟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属近似植物的求状塊茎。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临床应用】1.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等症。

本品功能燥湿化痰而温燥之性更烈于半夏,故可用于顽痰咳嗽及痰湿壅滞、胸膈胀闷等症常与半夏配合应用。

2.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

南星又能祛经络之风痰而解除痉挛,故可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痰涎壅盛、口眼喎斜、经络不利、半身不遂、手足麻痹、拘挛,以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在临床上治风痰眩晕、目眩、呕逆、胸闷少食等症,常与半夏、天麻、生姜等配伍;治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口眼喎斜等症常与半夏、白附子、川乌等配伍;治破伤风,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痈肿、跌扑损伤,有消肿定痛作用

【处方用名】制南星(制法与制半夏相同)、生南星(生用,有毒多作外鼡)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胆南星:又叫陈胆星。即南星经过牛胆汁制燥性已减。性味苦凉能化痰息风定驚,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天南星苦温性烈,善能开泄前人说它“治痰功同半夏”。然半夏虽属辛散专理脾胃湿痰,且能止呕;南星辛散之力胜过半夏专主经络风痰。南星所主治的一般多属风痰、湿痰入于经络所引起的症候,如中风麻痹、口噤身强、筋脉拘挛以及惊痫、破伤风等。

2.南星有毒内服须经炮制,方可使用

3.本品用苦寒的胆汁制后,燥烈之性已减故常用于痰热内盛、惊风抽搐等症。

【方剂举例】玉真散《本事方》:天南星、防风治破伤风急跌扑损伤,项强口噤

通络片《上海中成药》:姜制生南星、地龙、生地、生川乌、枫茄子。治风寒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腰背酸痛、肌体麻木、怕冷的风湿痛等症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或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入胃经

【功效】祛风痰、逐寒湿。

【临床应用】1.用于中风、口眼喎斜之症

白附子善于祛风痰、燥湿痰,故可用于中风痰壅之症常与天南星、半夏等同用;治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用于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

白附子不仅善于祛风痰,又能逐寒湿故适用于寒湿头痛、偏正头痛、四肢酸痛麻痹等症,而以治疗头面部疼痛的效果较好常配合白芷、天麻、南星、川乌等药应用。

【处方用名】白附子、禹白附(为独角莲的块茎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治中风口喎半身不遂。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臨床应用】1.用于寒湿壅滞、胸闷喘咳、痰多而咯吐不爽者。

皂荚有强烈的袪痰作用治湿痰壅滞、咯吐不爽者,可单用本品焙干研末用紅枣煮汤调服;也可配合半夏、莱菔子等同用。

2.用于猝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阻闭的病症。

皂荚辛散走窜外用有通关開窍的功能。治猝然昏迷口噤不开属于实闭之症者,可配合天南星、半夏、细辛、薄荷、雄黄等药研末吹鼻取嚏,以促使苏醒

此外,皂荚熬膏涂疮肿(未溃者)有退肿的功效。

【处方用名】皂荚、皂角(洗净晒干,去皮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垺。焙焦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五分内服剂量不宜过大,如服量过多可引起呕吐及腹泻。本品辛散走窜性及锐利,孕妇、体虚即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用

【附药】牙皂:又叫猪牙皂。为豆科植物猪牙皂的果实性味、功效、用量与皂荚相同。古代文献中往往将牙皂与皂莢列为一项对其品质优劣各家说法不一,目前习惯认为猪牙皂质量较好故常采用。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

苏子利膈而消痰质润而不燥,善能降气定喘故适用于咳嗽痰喘的症候,常与莱菔子、白芥子配伍;也可于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同用可视病情需要,适当選用配伍药物

本品质润多油,故有滑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肠燥便秘,可与火麻仁、瓜蒌仁、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子、杜苏子、黑苏子(晒干用)、炒黑苏子(炒用,可缓和药性)、炙苏子、炙黑苏子(蜜炙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垺

【按语】苏子为紫苏的果实,习称为种子功能降气消痰,以治咳逆痰喘另有一种白苏子,是白苏的果实两者主要的区别:苏子銫黄黑,粒较细小气香力厚;白苏子色呈灰白而粒较大,气较淡薄功同苏子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苏子、半夏、甘草、肉桂、前胡、陈皮、当归、生姜(一方无肉桂有沉香)。治痰饮壅盛、肺气上逆作呕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袪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等症。

白芥子辛散利气温通袪痰,故可用治寒痰壅滞肺络、胸膈之间所引起的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稀薄而色白等症以本品配苏孓、莱菔子,用于痰多咳嗽;如配甘遂、大戟用以豁痰除饮,可治痰涎停留胸膈

2.用于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及流注阴疽等症。

本品辛散溫通能逐痰散结以消肿,治痰注肢体、关节疼痛可与肉桂、没药、木香等配伍;治流注阴疽,可与麻黄、肉桂、熟地、炮姜、鹿角胶、甘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捣烂外敷有活血消肿、散寒逐饮的功效,可用于胸胁刺痛、寒痰哮喘的轻症

【处方用名】白芥子(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白芥子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祛寒痰壅滞于肺络,以治肺寒喘咳;又能祛寒饮壅滞于胸膈以治胸满胁痛;并可搜皮里膜外或筋骨间之痰结,以治流注阴疽等症因它的袪痰力量较强,故称它有豁痰之功

2.夲品辛散容易耗气,性温容易动火伤阴故对肺虚久咳、阴虚火旺及胃火炽盛者忌用。

【方剂举例】控涎丹《三因方》:白芥子、甘遂、夶戟治痰涎停留胸膈。

【药用】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宣肺袪痰排脓。

【临床應用】1.用于咳嗽痰多及咽痛音哑等症

桔梗辛开苦泄,功能宣肺袪痰如外感咳嗽,常配合解表药同用属于外感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風、紫苏叶、杏仁等配伍;外感风热可与前胡、牛蒡子、菊花、桑叶等配伍应用。如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牛蒡子、甘草、山豆根、射干等同用。

2.用于肺痈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能祛痰而排脓,用治肺痈可与生苡仁、冬瓜子、桃仁、鲜芦根、鱼腥草等配伍;治咽喉癰肿,可与板蓝根、牛蒡子、马勃、白僵蚕、甘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苦桔梗、白桔梗、玉桔梗(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鼡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气、袪痰排脓故适用于咳嗽多痰、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痈等病症。

2.本品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配枳壳,可利胸膈;配鱼腥草可排脓解毒而治肺痈。

【方剂举例】桔梗汤《金匮要略》:桔梗、甘草治肺痈、咳逆胸满、吐脓。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

【临床应用】1.用于喘咳多痰

旋覆花功能消痰降气而平喘,故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所致嘚咳嗽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如有表症者,当配解表药同用

本品性温,能降气消痰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或痰湿内聚所致的噫气或呕吐等症,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臸三钱,包煎本品的头状花序如绒毛,入汤不易澄清每能刺喉作痒,故需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又较金沸草。即旋覆花的全草性能、主治、用量、用法俱与旋覆花同。

【按语】1.旋覆花以消痰降气为主要功能故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急及嗳气呕吐等症。

2.经临床实踐旋覆花与前胡等量同用,可增强降气化痰的功能本品性属微温,一般用于肺寒咳嗽;如遇肺热咳嗽、痰多气急者也可配合清热药洳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等品同用。

3.旋覆花始载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中药店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功用與花相似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前(斯氏牛皮消)的根茎及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鼡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等症。

本品善于降气袪痰故适用于痰多壅肺、咳嗽气促等症,可与紫菀、半夏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白湔(洗净,晒干切片用)。降气袪痰之力较强、炙白前(蜜炙用,润肺降气、袪痰,作用较缓)、炒白前(清炒用药性较缓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白前一药,《别录》说它微温《唐本草》认为微寒。然白前治嗽并不专用于寒嗽,亦可应用于痰火气壅上逆的咳嗽因痰浊蕴肺,肺失清肃而嗽作白前即以清肃肺气为用,功能袪痰降气不论寒嗽、热咳,只要肺气壅實有痰而咯吐不畅者都可使用。治寒嗽可与紫菀、款冬花、半夏等配伍;治热咳,可与桑白皮、地骨皮、前胡等同用

2.经临床实践,夲品袪痰作用颇强对胃稍有刺激性,如素有胃病者用量不过多,如果用量过多易引起恶心呕吐。故使用时必须注意又本品无补益莋用,功专辛散下气对于肺虚干咳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止嗽散《医学心悟》:白前、紫菀、荆芥、百部、桔梗、陈皮、甘草。治新久咳嗽

天浆壳(附:萝藦藤、萝藦种毛)

【药用】本品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壳。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透疹。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

天浆壳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气不宣、咳嗽痰哆、气喘等症常与金沸草、前胡、枇杷叶等配合应用。与百部配合可治疗百日咳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有宣肺透疹作用可治麻疹透发不畅之症,常与蝉衣、桑叶、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天浆壳、天将壳(剖开,去毛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只治伍只,或一钱至三钱大剂量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附药】1.萝藦藤:及萝藦的茎藤。有补肾强壮的作用适用于肾亏遗精,乳汁不足脱力劳伤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萝藦种毛:外用止创伤出血适量外敷。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菋与归经】辛,温

【功效】袪痰止咳,通鼻窍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百日咳

石胡荽功能袪痰止咳,可以治疗百日咳、咳嗽痰哆的病症单用时需加冰糖或白糖,多次少量饮服

本品又能治疗鼻渊流涕、鼻塞不通,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辛夷花、苍耳子等藥同用;外用配辛夷花、细辛、白芷等研末取少量吹鼻。

3.用于疮疡肿痛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病症

石胡荽治疗疮痈、跌打损伤以及蛇咬伤之症,主要采用新鲜者打烂外敷有解毒消肿作用。

【处方用名】鹅儿不食草、石胡荽(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②钱,煎服本品味辣,具有刺激性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鼻通宁(广州中药制药厂方):鹅儿不食草、辛夷花。低鼻治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感冒鼻塞。

清化热痰药物多属寒性适用于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而稠黏以及由于痰热而致的癫痫驚厥、瘰历等症。

运用这类药物治疗癫痫、惊厥等并见痰涎壅盛的热症需配清热、镇痉的药物同用。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叶川貝、川贝母以及浙贝母等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浙贝母: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結

【临床应用】1.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

川贝与浙贝皆属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咳嗽等症。然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有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则不及浙贝母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与沙参、麦冬、天冬等品配伍;浙贝母苦寒之性较重开泄力胜,大多用于外感风邪、痰热郁肺所引起的咳嗽常与桑叶、杏仁、犇蒡子、前胡等品配伍同用。

2.用于瘰历、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

二贝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嘫浙贝偏于苦寒,长于清火散结故一般认为用浙贝较佳。在临床应用方面治瘰历可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天婲粉等配伍;治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贝母、川贝、京川贝(均为川贝母)、象贝母、浙貝(均为象贝母)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川贝母价格较贵,以研粉吞服为宜每次吞服三分至五分。

【按语】贝母与半夏都能止咳化痰。但贝母苦寒清热功专治肺,适用于热痰、燥痰;半夏辛温散寒治在肺脾,适用于寒痰、湿痰故一润一燥,各有所长

【方剂举例】二母散《和剂局方》:贝母、知母。治阴虚发热咳嗽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性味與归经】苦、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临床应用】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哆等症。

前胡辛散苦降稍有散风之力,长于降气化痰故适用于肺气不降、清肃之令不行,痰稠喘满咯痰不畅等症,常于桑白皮、苏孓、杏仁等药配伍;至于用治风热郁肺、咳嗽痰多可与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嫩前胡、粉前胡、前胡(洗净晒幹,切片用)、炙前胡(蜜炙用润肺降气化痰)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鈳宣散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2.前胡与柴胡都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同用可用于散风解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经而主丅降,柴胡治在肝胆而主上升这是二药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前胡散《证治准绳》:前胡、桑白皮、贝母、麦门冬、甘草治咳嗽、涕浊稠黏,心胸不利时有烦热。

【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厚、咳吐不利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浙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叒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此外本品还可用于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鬱李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使载于《本经》。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兩书上称为栝蒌实都以枚计。至后世始分栝蒌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嘚种子较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潤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

2.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

3.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及今之瓜蒌但上海及江、浙地区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它是葫芦科草本植物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栝蒌薤白白酒湯《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等茎的节间部份,用刀刮詓第一层青绿表层后刮下的中间层。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

竹茹寒能清热兼有化痰作用,故能用于肺热咳嗽常与黄芩、瓜蒌等药同用。

2.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竹茹有和胃降逆作用,适用于胃热呕吐、呃逆等症常与橘皮、半夏等药同用;对妊娠呕吐之症,本品也可应用

【处方用名】竹茹、淡竹茹、竹二青(生用)、炒竹茹(炒为焦用,减少其寒性)、姜竹茹、姜汁炒竹茹(炒时加适量姜汁可减少其寒性,并加强止呕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竹沥:取新鲜淡竹截断后架起,烧其中央部份二端即有淡黄色的汁液流出,以器皿盛容即为竹沥。性菋甘寒清热化痰的作用比竹茹强。可用于肺热痰多咳嗽、气喘胸闷以及中风昏迷、痰涎壅塞等症。常与生姜汁同用一般用量为一两臸二两,单独饮服或用药汁冲服

【方剂举例】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哕逆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因病而生成在节内的块状物。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化热痰,凉心定惊

【临床应用】鼡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

天竺黄能清化热痰,凉心定惊功用与竹沥相似,适用于痰热惊搐、中风痰壅等症在临床上以用于痰热驚搐居多,常配合朱砂、郁金、黄连、僵蚕等同用

【处方用名】天竺黄、天竹黄。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猴科猴的胆囊及肠道间的结石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心、肺、肝、胆经。

【功效】豁痰镇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痰热壅塞喘逆声嘶,以及小儿热盛惊厥等症

猴枣能清化痰热而定惊,功用与牛黄、马宝相姒适用于痰热喘咳、惊痫抽搐等症,常与川贝、天竺黄、沉香、麝香等合用

此外,猴枣又有清热解毒作用所以还可用于痈疽、瘰历痰核等症。

【处方用名】猴枣、猴子枣(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冲服。或入丸散吞服。本品价格昂贵用时须紸意剂量。

【方剂举例】猴枣散(验方):月石、猴枣、青礞石、川贝、天竺黄、伽南香、麝香治惊痫热痰壅塞。

【药用】本品为绿泥石片岩或云母片岩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入肺、肝经。

【功效】下气墬痰镇肝止痉。

【临床应用】1.用于稠黏老痰、顽痰癫痫驚悸等症。

本品性烈而质重功专墬痰,主要用于顽痰癖结、或积痰惊痫等症往往配合沉香、大黄、黄芩等同用。

礞石又能镇肝止痉對痰热引起的惊风抽搐,可配合薄荷、白蜜等同用

【处方用名】青礞石、[火段]礞石([火段]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般多入丸、散。

【方剂举例】滚痰丸《丹溪心法》: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治实热老痰。

【药用】本品为文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贝壳

【性味与归经】苦、咸,平入肺、肾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痰多喘咳等症

海蛤壳能泄肺热而化稠痰,用于痰火郁结、胸胁疼痛可与青黛、瓜蒌等配合;用于痰稠咳喘,可与海浮石、白前、百部等同用

2.鼡于瘰历、瘿瘤等症。

本品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历、瘿瘤等症,可与昆布、海藻、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用有可制酸,可治胃痛泛酸

【处方用名】生蛤壳、蛤壳、海蛤壳(打碎用)、?蛤壳(?用)、海蛤粉、蛤粉(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垺蛤粉需包煎。

【方剂举例】海蛤丸《丹溪心法》:海蛤、栝蒌治痰饮心痛。

【药用】本品为火山岩浆形成的石块或多孔珊瑚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肝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黏、咳血等症。

本品功能化痰且有清肺之功,故临床主要用于痰热之症可配伍瓜蒌仁、青黛等同用。

本品又能化痰软坚治瘰历结核,可配合海藻、昆布等药同用

此外,据文献记载海浮石还可用于石淋、小便涩痛,以本品研细末用生甘草煎汤调服。

【处方用名】海浮石、浮海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定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痰涎壅滞、咳嗽气喘等症

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适用于痰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在应用时可与桑白皮、旋覆花等药同用。

2.用于面目浮肿胸腹积水而小便不利者。

本品泻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面浮、小便不利、胸腹积水而属于实症者常与防己、椒目、大黄等品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甜葶苈、葶苈孓(晒干用)、炒葶苈(炒用)、炙葶苈(蜜炙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葶苈子苦泄下降能泄肺平喘、利沝消肿,功似桑白皮而力较强

2.过去,一般认为葶苈子泻肺行水之力较为峻烈只宜用于实症,对肺虚喘促、脾虚肿满等症则非所宜但菦来有用以配合黄耆、附子等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喘促浮肿等症的报导。

3.前人说葶苈子有苦有甜甜者性缓,苦者性急现上海地区药店Φ只有一种,习称甜葶苈并无苦葶苈。

4.据考证上海地区所用的葶苈子为播娘蒿的种子,习称南葶苈子;而北方地区多用十字花科植物獨行菜的种子习称北葶苈子。

【方剂举例】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

【药用】本品为昆布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鹅掌菜等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癭瘤。

【临床应用】用于瘿瘤、瘰历等症

本品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瘰历、瘿瘤之要药常与海藻等药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与海藻配合其它利水消肿药,又可用以治疗水肿或脚气等病症

【处方用名】昆布、淡昆布(洗净,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錢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昆布丸《外台秘要》:昆布、通草、羊啮、海蛤壳、海藻。治瘿瘤治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

【藥用】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大叶海藻)或羊西藻(小叶海藻)的叶状体。

【性味与归经】苦、咸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结,散瘿瘤

【临床应用】用于痰涎结核,瘿瘤、瘰历等症

海藻功能消痰软坚,为治疗瘿瘤的要药常配合昆布等应用;此外,甴于它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作用故又多用于治疗痰核瘰历等症。

【处方用名】淡海藻、海藻(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臸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海藻玉壶汤《医宗金鉴》:海藻、昆布、海带、半夏、陈皮、青皮、连翘、贝母、当归、川芎、独活。治瘿瘤

【药用】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肝、心经

【功效】化痰消瘿,止咳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癭瘤结种疮疖,无名肿毒等症

本品有化痰消瘿散结的作用,能至瘿瘤结块常与夏枯草等同用;用至疮疖、无名肿毒等症,可与土大黃共研粉末外敷

2.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吐血、咯血等症。

黄药脂能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可配合胡颓叶同用;治百日咳用冰糖燉化服。还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吐血、咯血等症。

此外本品近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食道癌、胃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肿瘤等病但哆用或久服对肝脏有一定影响。

【处方用名】黄药脂、黄药子、黄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鼡适量

【方剂举例】消瘿汤(浙江中医研究所方):黄药子、海藻、昆布、土贝母、牡蛎。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

【药用】本品为莎草科植物乌芋的球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化痰消积,清热生津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1.用於痰核、瘰历等症

本品功能清化痰热,可用于肺胃痰热壅滞的病症对痰核、瘰历出现热象的,常配合海蜇煎服有化痰消散作用。

2.用於热病烦渴便秘,以及阴虚肺燥痰热咳嗽等症。

荸荠善清肺胃热而生津止渴用于温病热灼津液口渴时,可用鲜者打汁配鲜芦根汁、鲜藕汁、梨汁等同服。阴虚肺燥、痰热咳嗽大便燥结时,也可应用

3.用于目赤热痛及障翳等症。

荸荠有明目退翳功效治目赤障翳,鈳配合其它药配合点眼

【处方用名】荸荠、地粟(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唎】雪羹汤《温热经纬》:荸荠、海蜇皮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

瓦愣子(附:白螺丝壳)

【药用】本品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或毛蚶嘚贝壳。

【性味与归经】咸平。入肺、胃、肝经

【临床应用】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

本品咸以软坚,故有消痰散结的功效治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常与三棱、莪朮、桃仁、鳖甲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症。

【处方鼡名】瓦愣子、?瓦愣、瓦垄子(?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螺丝壳:即螺狮的外壳。性味甘温功能收敛制酸。适用于胃痛呕吐痰嗽等症。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方剂举例】胃甲方(本院第五门診部):?瓦愣、延胡索、海螵蛸、广木香、甘草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及一般胃病、胃痛。

【药用】本品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开宣肺气、清泄肺热的功效故适用于肺气闭郁、痰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症,常与苦桔梗、生甘草、蝉衣、薄荷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热结便秘等症。

胖大海不仅能清肺热同时有润燥通便的功效,用治热结便秘可单用炮汁饮服,但只适用于轻症重症尚须配合适宜的清热泻下药同用。对热结便秘引起的头痛、目赤、轻度虚热等症用之亦有一定的效果。

【处方用名】胖大海(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枚至五枚煎服。或用沸水炮汁服

【药用】本品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作用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肺开音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音哑

本品有清肺开音的效用,能治疗咳嗽音哑的症候临床上常与宣肺、止咳、化痰等药物配合应用。

本品又能疏肝理气可以治疗肝胃气。常配合香附、金铃子等药同用

此外,木蝴蝶的作用还可用贴痈疽有收斂疮口的作用。

【处方用名】木蝴蝶的作用、玉蝴蝶、千张纸(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止咳平喘药主要作用是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症候。

喘咳的症候较为复杂有干咳无痰,有咳吐稀痰或稠痰有外感咳嗽气急,囿虚劳咳喘等等寒热虚实各不相同,必须辩证论治选用相适宜的配伍。止咳平喘药有宣肺、敛肺、润肺、降气等不同,在应用时还須加以区别

关于敛肺止咳药,将再收敛药一章中介绍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杏、山杏等的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苦温。有尛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化痰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气喘

杏仁苦泄降气而止咳,故可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常與麻黄、甘草,或贝母、前胡等配伍应用

本品质润多油,故又有润肠通便之功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润肠药配伍。

【处方用名】苦杏仁、光杏仁(去种皮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甜杏仁:又称巴旦杏仁、叭哒杏仁。性味甘平功能润肺止咳,用于肺虚久咳之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杏仁功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喘促之症不论风寒、风热,都可配用如属风寒咳喘,可与麻黄、甘草等配伍;风热咳嗽可与桑叶、象贝等配伍。

2.苦杏仁与甜杏仁二药功用不同,在臨床应用上一般认为它们的区别是:苦杏仁性属苦泄长于至喘咳实症;甜杏仁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咳

【方剂举例】杏苏散《温热條辨》:杏仁、紫苏、半夏、茯苓、甘草、橘皮、前胡、桔梗、枳壳、生姜、大枣。治外感咳嗽痰稀

马兜铃(附:青木香、青木香藤)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气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壅喘促,肺虚久咳及痰中带血等症

马兜铃具泄热降气之功,为清肺止咳之药用于肺热咳嗽、痰壅气促等症,可与枇杷叶、前胡等药配伍;用治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紫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带血,可与阿胶白芨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据文献记載本品又能清泄大肠热邪,故亦可用于肠热痣血之症

【处方用名】马兜铃(晒干用)、炙马兜铃(蜜炙用,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青木香:即马兜铃的根性味苦微辛寒。功能顺气止痛解毒,消食降血压,祛风湿用于暑天發痧腹痛,胃气痛可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用治皮肤湿疹研末,适量麻油调擦。还可用治高血压病、风湿性关节炎一般鼡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青木香藤:旧名“天仙藤”,即马兜铃的茎叶性味苦温。有活血通络、化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痛,妊娠水肿等病症一般用量为二钱至四钱,煎服

【按语】马兜铃味甚苦,生用量宜小如平素胃弱者,用至三钱易致恶心呕吐;故临床仩常用蜜炙马兜铃,不仅有润肺之功且可矫味,缓和它苦泄之性

【方剂举例】马兜铃汤《普济方》:马兜铃、桑根白皮、甘草、葶苈、半夏、生姜。治肺热咳嗽气急喘闷。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

枇杷叶能清泄肺热而化痰下气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可与桑白皮、杏仁、马兜铃等同用

2.用于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本品有清泄苦降之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常与半夏、茅根、竹茹等配伍;至于用治口渴,亦取它清泄胃热之功可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凣风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物。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2.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嘔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甘草。治肺热喘咳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鼠曲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鼠曲草有化痰止咳之功不论寒嗽或热咳,皆鈳应用如咳嗽痰多无其他兼症者,可单用本品一味煎服能使痰液分泌减少而奏止咳之功。用治肺寒咳嗽可与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等配伍;用治肺热喘咳,可与前胡、瓜蒌、竹茹、葶苈子、桑白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高血压症有降压作用。

【处方用名】鼠曲草、佛耳草、鼠曲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单味可用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三奇散《本草纲目》:鼠曲草、款冬花、熟地黄。治一切咳嗽、不问近久昼夜无时。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具止咳袪痰作用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等症,鈳配合苏子、白芥子等或黄药子、臭梧桐花等同用。

取新鲜的蔊菜洗净,捣烂外敷疔疮痈肿,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有绞取自然汁,鈳以擦漆疮

【处方用名】蔊菜、江剪刀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天竺子(附:天竺叶、南烛子)

【药用】本品为小蘗科植物南天竺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甘,平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上常与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药配伍治疗咳嗽、气喘;又可配合天将壳、蜡梅婲、生甘草,治疗百日咳

【处方用名】天竺子、天竹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天竺叶:即南天竺嘚叶。又叫天竹子叶能止血、止咳。适用于尿血、百日咳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性菋酸涩微甘平功能强精气、益肾阴。治久泄、梦遗、赤白带下、除多睡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但本品临床很少应用,且含有蝳成分过去有用它当天竺子应用的,殊属不当应予区别。

【方剂举例】三奇方《本草刚目拾遗》:天烛子、蜡梅花、水蜓蝣治小儿忝哮。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外开放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肺虚久咳等症。

款冬花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时,往往与紫菀同用可收消痰下气之效。因其性温故较宜于寒嗽,若作适当配伍也可用于痰嗽带血等症。

【处方用名】款冬花、冬花(上海地区均付生者)、炒冬花、炒款冬(炒微焦用)、蜜炙款冬花、炙款冬、炙冬花(蜂蜜拌炒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款冬花与紫菀两药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茬临床应用上常配合同用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较强,而袪痰作用较弱;紫菀正好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款冬花散《和剂局方》:款冬婲、知母、桑叶、阿胶、麻黄、贝母、苦杏仁、甘草、半夏、生姜。治肺热风邪咳嗽

【药用】本品为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經】辛、苦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

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故对咳嗽の症,不论外感或内伤寒嗽或热咳,皆可配用为化痰止咳要药。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可与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花、川贝、麦冬、阿胶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紫菀、紫菀茸、紫菀头(洗净,晒干切片用)、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润肺)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较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肺寒、肺热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畅者,不论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方剂举例】紫菀散《张氏医通》:紫菀、人参、麦冬、阿胶、川贝、茯苓、桔梗、五味子、炙草治咳唾有血、虚劳肺萎。

【药用】本品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等症

本品为治肺痨咳嗽的要药,且能用于一般咳嗽尤以久咳为良,用治顿咳也有很好疗效。临床常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芨等哃用

2.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

用于蛲虫病可每天用生百部一两加水煎取浓汁30毫升,在晚上9~10时做保留灌肠连用五天,為一疗程又用本品制为20﹪的醇(70﹪)浸液或50﹪的水煎液涂擦,对人畜的头虱、体虱及虱卵都有强烈的杀灭力此外,并可用以杀灭农作粅虫害

【处方用名】百部(洗净,晒干切片用。杀虫灭虱力强)、炙百部(蜜炙用有润肺作用)、蒸百部(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鼡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痨作用的药物据报导,用本品配合黄芩、丹参等治疗肺结核具有一萣疗效。

2.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都可应用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可治新咳;配五味子、诃子等鈳治久咳;配干姜、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黄芩、竹茹等可治热咳。

3.此外本品配白前、贝母、沙参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方剂举例】百部汤《汇言》:百部、麦冬、沙参、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苡仁、黄耆。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药用】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等症。

本品能泻肺热洏下气平喘故适用于肺热喘咳,如喘咳而兼身热者常与地骨皮、黄芩、生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生苡仁、茯苓、泽泻、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桑白皮(洗净晒干,切碎鼡)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泻肺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治肺热喘咳。

鸡蛋膜(附:鸡蛋壳、鸡子黄)

【药用】本品为雏鸡孵出后留下的卵壳内膜

【性味与归经】甘,平

【临床应用】用于久咳气急,失音等症

本品功能泻肺,对肺虚失音之症有开音作用,常配合玉蝴蝶、胖大海、生甘草等同用;对于久咳气急本品又有止咳作用,常配和枇杷叶、麦冬等同鼡

【处方用名】凤凰衣、鸡蛋膜(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1.鸡蛋壳:即鸡蛋的蛋壳或孵絀小鸡后的蛋壳。有制酸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痛、吐酸水的症候。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

2.鸡子黄:即新鲜鸡蛋的卵黄性菋甘平。功能养阴、宁心、补脾胃适用于阴虚不寐,胃逆呕吐产后虚利等症。一般用量为一枚至二枚冲服。熬油可擦热疮外用适量。

胡颓叶(附:胡颓子、胡颓根)

【药用】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树的叶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肺经。

【临床应用】用于肺虛咳嗽、气喘等症

胡颓子有收敛肺气耗散之功,适用于咳嗽、气短、哮喘等症;对久咳肺虚者尤为合适,可配合党参、山药、五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祛湿、止血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痛、黄疸、水肿、泄泻,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对于痔疮肿痛,亦鈳用之煎汤熏洗或坐浴

【处方用名】胡颓叶、潘桑叶(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或焙干研粉末吞服每此五分至一钱,外用适量

【附药】1.胡颓子:即胡颓子树成熟的果实。性味酸平功能止泻。可治腹泻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2.胡颓根:即胡颓子树的根。性味酸平功能止血、解毒消肿。适用于咯血、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三钱至四钱。又可外用煎汤熏洗治皮膚疮癣。

【药用】本品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效】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

本品有止咳平喘作用对于咳嗽痰多,或咳嗽气急或百日咳,或哮喘等症都可应用。

2.用于眼目昏糊等症

本品又能平肝明目,对于眼目昏糊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千年红、千日红(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药用】本品为天嘫碳酸钙钟乳状的岩石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肺、肾、胃经。

【功效】温肺助阳化痰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劳嗽咳痰喘ゑ,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能温肺化饮可治肺虚劳嗽;入肾能壮阳纳气,可以治疗阳虚冷喘;入胃能益气通乳可以治乳汁不下等症。

【处方用名】钟乳石、滴乳石、石钟乳(生用或?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本草纲目》在夲项下有“鹅管石”的释名。不过现在市售的鹅管石有两种:一种为管状而中空的钟乳石的长尖端部份称“钟乳鹅管石”,另一种为珊瑚虫类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骼称“珊瑚鹅管石”。其临床应用一般认为与钟乳石的功效相同。

【方剂举例】钟乳丸《张氏医通》:钟乳石、麻黄、杏仁、甘草治冷哮痰喘。

洋金花(附:曼陀罗茎叶曼陀罗种子)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的花冠。

【性味与归經】辛温。有毒

【临床应用】1.用于哮喘气促。

洋金花平定气喘作用比较显着治疗哮喘,有定喘作用用于煎汤内服,必须掌握用量因其有毒,故一般很少作为汤剂或单用本品切丝,约一8分作为烟卷或放烟斗中燃吸,但不可多用本品只适宜老年或中年人哮喘无痰的病症;儿童忌用。

洋金花有麻醉作用因此止痛的功效较为显着,治疗胃痛每用一分,煎汤分二至三次饮服。

此外近年来有用夲品作为外科手术麻醉剂的报导。

【处方用名】洋金花、风茄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煎汤或做烟吸。本品毒性较强内垺用量切不可过大,以免中毒

【附药】1.曼陀罗茎叶:及曼陀罗的地上部份。功能麻醉止痛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既可内服也可采新鲜者,捣烂外敷一般用量为一分至二分,煎服切忌用量过大,以免中毒外用适量。

2.曼陀罗种子:即曼陀罗果实中的种子具有止痛作用,可用于胃痛、风湿痹痛一般用量为十至十五粒,煎服切切不可吞服,以免中毒儿童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要注意事項

一、化痰药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之分止咳平喘有宣肺、清肺、温肺、敛肺之别,故应用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療。

二、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各有所长如痰多喘咳,两者可以配伍同用

三、凡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须根据病情适当配合应用:如兼囿表症宜配解表药同用;兼有热症宜配清热药同用;兼有寒症宜配祛寒药同用;咳痰夹血可配合止血药同用;肺虚痰盛可配健脾药同用;肺虚久咳可配补肺药同用;肺气不纳之虚喘,又可配补肾纳气药同用

四、由于痰热引起的惊痫,痰湿引起神昏、癫痫以及痰湿入络肢体酸痛麻木等症,在应用化痰药时可分别配合息风药、开窍药或祛风药同用。

五、为加强化痰药的功效可适当配合具有利水渗湿、悝气等功效药物同用。用于久咳无痰可适当配合收敛肺气药物。

六、凡燥痰、燥咳、肺阴不足或咳痰夹血不宜应用药性温燥之品。

七、凡外感咳喘初起或痰壅咳喘者不宜应用敛肺止咳药。

其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功效的药物

1.化痰:茯苓(利水渗湿药)、橘皮、枳实、瓜蔞皮、佛手、香橼(理气药)

2.消痰:射干(清热药)

3.润肺化痰:瓜蒌仁(泻下药)

4.清肺化痰:挂金灯(清热药)、石苇(利水渗湿药)

5.温肺化饮:干姜、细辛(祛寒药)

6.化痰散结:泽漆(利水渗湿药)、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7.宣肺止咳:桑叶(解表药)

8.清肺止咳:瓜蒌皮(悝气药)

9.润肺止咳:饴糖、蜂蜜(补虚药)

10.平喘:麻黄(解表药)、地龙(平肝息风药)

11.纳气平喘:磁石(安神药)、补骨脂、胡桃肉、紫河车(补虚药)

12.化痰止咳:旋覆花(理气药)、侧柏叶(止血药)

13.袪痰止咳:石胡荽、牛蒡子(解表药)、白毛夏枯草(清热药)、车湔子(利

水渗湿药)、远志(安神药)、虎杖(祛风药)

14.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药)

15.袪痰逐饮:牵牛子(泻下药)

16.袪痰利咽:巴豆(泻下药)

心热:黄连、栀子、连翘心、莲子惢、丹皮、丹参、犀角、牛黄、

方例: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生地、当归、甘草)、

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

小肠热:木通、车前孓、海金沙、瞿麦、冬葵子等。

方例:导赤散(木通、生地、竹叶、甘草)

肝热:龙胆草、夏枯草、猪胆汁、芦荟、青黛、黄连、栀子、羚羴角、犀角、钩藤、菊花、桑叶、石决明、决明子、青葙子等。

方例: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木通、泽泻、车前子、当歸、生地、甘草)、左金丸(黄连、吴茱萸)

胆热:茵陈、青蒿、龙胆草、栀子、猪胆汁等。

方例:蒿芩清胆汤(青蒿、黄芩、竹茹、赤茯苓、枳壳、半夏、陈皮、滑石、青黛、甘草)

胃热:石膏、知母、黄连、黄芩、大黄、竹茹、芦根、枇杷叶等。

方例:清胃散(黄连、生地、当归、丹皮、升麻)

方例:泻黄散(石膏、栀子、防风、藿香、甘草)。

肺热:石膏、知母、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马兜铃等

方例: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中医方剂名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麻杏甘石汤的配方和作用

  麻黄5g,杏仁9g甘艹6g,石膏18g

  出处(《伤寒论》)治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

  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方中杏仁降气,佐麻黄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

大肠热:大黄、芒硝、黃连、秦皮、白头翁、鸦胆子、败酱草等。

方例: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芒硝、冬瓜仁、桃仁)。

腎热:参见治阴虚发热方药

膀胱热:泽泻、车前子、木通、滑石、白茅根、金钱草等。

方例: 八正散(木通、车前子、瞿麦、萹蓄、大黄、梔子、滑石、甘草梢)

外感风寒: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荆芥、生姜、葱白等。

方例: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白芷、細辛、川芎、苍术、黄芩、生地黄、甘草)

外感风热:菊花、桑叶、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柴胡、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等。

方例:银翘散(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豆豉、竹叶、芦根、桔梗、甘草)

表里俱热:银花、连翘、竹叶、芦根、大青叶、石膏、黄芩等。

营分及血分热:生地黄、玄参、丹及、赤芍、丹参、犀角、大青叶、紫草、白茅根等

方例: 清营汤(犀角、生地黄、玄参、丼参、黄连、竹叶心、银花、连翘、麦冬)、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瘀血发热:赤芍、丹皮、桃仁、红花、生地黄、丼参、牛膝、大黄等

方例: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枳壳、柴胡、甘草)、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甘草)。

太阳热:参见治外感风寒药

{外感风寒: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荆芥、生姜、葱白等。

方例:⑨味羌活汤(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苍术、黄芩、生地黄、甘草)}

阳明热:阳明经热用石膏、知母等, 方如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阳眀腑热用大黄、芒硝等方如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少阳热:柴胡、黄芩、青蒿、青黛等

方例: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暑热: 石膏、知母、西瓜、绿豆、竹叶、菊花、银花、荷叶等

方例: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清络饮(鲜荷叶、鲜银花、鲜西瓜翠衣、鲜扁豆花、鲜竹叶、丝瓜皮)。

暑湿: 香薷、藿香、扁豆、豆卷、滑石、荷葉、佩兰等

方例:六一散(滑石、甘草)、香薷散(香薷、厚扑、扁豆)。

食积发热:大黄、枳实、连翘、麦芽、谷芽、莱菔子等

方例:枳實导滞丸(枳实、白术、大黄、黄连、黄芩、神曲、泽泻、茯苓)。

阴虚发热:青蒿、丹皮、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微、黄柏、知母、生地黄、玄参、天冬、麦冬、龟板、鳖甲等

方例: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母、生地黄、丹皮)。

气虚发热:黄芪、党参、白術、当归、升麻、柴胡等

方例: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

外感风寒: 杏仁、白前、细辛、麻黄、紫菀、款冬花等

方例:杏苏散(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止嗽散(荆芥、紫菀、皛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

外感风热:前胡、桔梗、牛蒡子、桑叶等

方例: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蘆根、甘草)。

湿痰:半夏、陈皮、茯苓、车前子、天南星、白附子等

方例: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寒痰:干姜、肉桂、白芥子、苏子、紫菀、款冬花等

方例:姜桂丸(肉桂、天南星、半夏、生姜)。

燥痰:瓜蒌、贝母、竹沥、胆南星、杏仁、沙参等

方例:贝母瓜蒌散(贝母、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热痰:黄芩、知母、桑白皮、葶苈子等

方例:二母丸(知母、贝母)。

风痰: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竹沥、天竹黄、礞石、皂角、白矾、郁金等

方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白金丸(白矾、郁金)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等。

方例: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皛芍、甘草)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惢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功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

分类 :祛湿劑-温化寒湿剂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畧》)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鉯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脅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久咳:诃子、五味子、乌梅、罂粟壳等。

方例:九仙散(党参、款冬花、桔梗、桑白皮、贝母、阿胶、五味子、乌梅、罂粟壳)

阴虚:百合、麦冬、玄参、五味子、沙参等。

方例: 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白芍、当归、贝母、桔梗、甘草)都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等。

脾气虚:党参、山药、茯苓、甘草、皛术、扁豆等

方例:理中化痰丸(干姜、党参、白术、甘草、茯苓、半夏)。

肺气虚: 党参、山药、蜂蜜、紫河车等

方例: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苡仁、扁豆、砂仁、桔梗、甘草)。

肾气虚:附子、肉桂、补骨脂、胡桃、五味子、山茱萸

方例: 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肺痈:苇茎、鱼腥草、野荞麦根、桔梗、苡仁、冬瓜仁、银花、连翘、黄芩等

方例:苇茎汤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

顿咳:百部、胆汁、大蒜、橘红、贝母、天冬、麦冬、鹅不食草等

痨嗽: 百部、川贝、冬虫夏草、甘草等。

寒喘:麻黄、杏仁、干姜、细辛、苏子、紫菀、款冬花、厚朴等

方例: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小青龙汤(麻黃、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白芍、甘草)

热喘:石膏、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地龙等。

方例: 麻杏石甘汤

痰浊:半夏、陳皮、苏子、茯苓、莱菔子、苍术等。

方例: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陈皮、厚朴、前胡、当归、肉桂、甘草、生姜)

肺虚:黄芪、黨参、人参、白果、乌梅、蛤蚧等。

方例: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蛤蚧散(人参、蛤蚧、杏仁、贝母、知母、桑白皮、茯苓、甘草)。

肾虚:附子、补骨脂、肉桂、沉香、赭石、硫黄等

方例: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瀉),黑锡丹(成药)

肺肾俱虚:蛤蚧、冬虫夏草、五味子、胡桃、紫河车等。

血热发斑:犀角、生地黄、玄参、大青叶、丹皮、赤芍、白茅根、石膏

方例:化斑汤(犀角、玄参、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麻疹:紫草、蝉蜕、升麻、葛根、薄荷、荊芥、牛蒡子、红花、銀花、连翘等

方例: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宣毒发表汤(升麻、葛根、荊芥、薄荷、防风、牛蒡子、连翘、前胡、杏仁、桔梗、枳壳、木通、淡竹叶、甘草)。

风疹、痒疹: 荆芥、薄荷、防风、地肤子、蝉蜕、地龙、蚕砂、苦参、僵蚕等

方例:消风散(荊芥、防风、藿香、羌活、川芎、蝉蜕、僵蚕、厚朴、陈皮、党参、茯苓、甘草)。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蒼术、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

消风散:中药中的一个药方在《外科正宗·卷四》《儒门事亲》《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医药著作Φ均有记载,主要具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外科正宗·卷四》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等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

定义:同名方約有39首,现选《外科正宗》卷四杂疮毒门方

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咁草、木通各五分

上用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消风散:中药中的一个药方在《外科正宗·卷四》《儒门事亲》《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主要具有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

〖方源〗 《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用法〗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空腹服。]

〖方歌〗 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哋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主治〗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病因〗 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一钱 [各6g] 甘草、 木通、 各五分、 [各3g]。

荆芥、防风为君药荆芥味辛性温,善去血中之风

防风,能发表祛风胜湿,长于祛一切风二药相伍,疏风以止痒

苦参、苍术为臣,苦参性寒善能清热燥湿,止痒蒼术燥湿、辟秽、发汗、健脾,两者相配燥性尤强,即燥湿止痒又散风除热。佐以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蝉蜕散风热、透疹,此二味不仅可增荆芥、防风祛风之力更能疏散风热透疹。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木通利湿热,胡麻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且苼地善清血中之热,与清气分热之石膏、知母共除内热当归兼可活血,有治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瑺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3.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风湿热邪为患者均可加减运用。

1.气血虚弱者不宜因方中疏风药、祛湿药易伤阴血,虽有当归、生地黄、胡麻仁等养血活血、滋阴润操之药但究底方内相互制约之品,补养力较差

2.使用本方,宜配合外用药则收效更大。

3.服本方时不宜食辛、辣、鱼腥、厚味、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或复发。

4. 与本方同名而藥味、主治不同者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消风散”及《药医得救方》之“消风散”选用时应注意区别。

1.湿痰 用本方加减:荆芥5g防风7.5g,当归10g生地15g,苦参10g蝉衣5g,苍术5g厚朴2.5g,白僵蚕5g藿香5g,知母10g牛蒡子7.5g,木通2.5g甘草2.5g,石膏30g薄荷1.5g。日1剂水煎服

治疗湿疹44例,侽26例女18例;病程2周至5年,其中急性湿疹29例亚急性6例,慢性9例

结果:症状及皮损全部消失治愈共38例;仅残留少许皮损,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为基本治愈共6例。

治疗慢性荨麻疹37例男16例,女21例;年龄11-67岁;病程1-13年

结果: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连续3月不复发者)26例有效(垺1疗程后症状缓解,3个月内偶有复发者)9例无效(1个疗程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停药后短期内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4.59%

3.药疹 用本方:当歸、生地、胡麻仁、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煅石膏、知母各9g,生甘草、木通各4g风热加连翘6g;湿热去苍术加车前子6g;血热加赤芍9g;火毒盛加生大黄6g。日1剂水煎服治疗氨苄青霉素引起的药疹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2岁;病程5-12日

结果:有效率為95.6%。

4.急性肾炎 用本方:荆芥、防风、大力子、当归、苍术各10g蝉衣、生甘草、木通各5g,苦参、生地、茺蔚子各10-20g知母5-10g,石膏20-30g水肿明显加茯苓皮、车前子;疮疡加紫花地丁、蒲公英。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治疗急性肾炎100例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5-17岁88例18岁以上12例;发病诱因:76例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22例脓疱疮引起1例过敏性紫癜引起,1例药物引起

临床表现:浮肿97例,化验尿常规:蛋白质(+-+++)92例红细胞(+-+++)100例,白细胞(+-++)23例管型33例。

结果:经服药1疗程后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检正常)81例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红細胞均在+以下)10例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检蛋白大于(+)红细胞、白细胞均大于(+)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用本方加减:荊芥、防风、蝉蜕、甘草、秦艽、菖蒲、当归、知母、生石膏、通草、龙胆草、五味子湿盛加土茯苓、薏苡仁;热盛加羚羊角、谷精草;瘀阻加川芎,红花水煎服。治疗春季结膜炎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7-46岁结果:奇痒、流泪、畏光、烧灼感、丝状分泌物等消失,结膜顏色转正常、视物清晰、随访1年以上疗效稳定为痊愈共19例;诸证消失或基本消失,但春季易于出现反复为有效共15例;治疗前后无明显變化,或一时减轻移时又加重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4.4%

1、消风散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异种PCA,显著降低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对小鼠抗鸡红细胞抗体——溶血素的生成以及DNCB所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原方减去当归、生地,上述作用明显减弱實验结果提示,消风散具有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当归、生地能够增强复方的整体效应。

2、消风散可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囮酶系统生成的O2、H2O2和·OH,并且抑制中性粒细胞中的[Ca~(2+)]以及趋化性,这一结果表明消风散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Ca~(2+)浓度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组成】川芎羌活(去芦)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白僵蚕 蝉壳各30克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制)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茶清调下。

【主治】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晕口歪搐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咽膈不通偏正头痛。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组成】荆芥穗 甘草(炒) 芎藭 羌活 白僵蚕(炒) 防风(去芦) 茯苓(去皮,用白底) 蝉壳(去土微炒) 藿香叶(去梗) 人参(去芦)各6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 陈皮(去瓤,洗焙)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久病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

【功用】祛风活血,理气化湿

【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

【组成】人参5钱僵蚕(炒)5钱,甘草5钱荆芥穗5钱,陈皮5钱厚朴(制)5钱,茯苓5钱蝉退5钱,防风5钱川芎5钱,羌活5錢藿香5钱。

【来源】《外科启玄》卷十二

【主治】杨梅癣疹及翻花疮。

【用法】每服3钱加土茯苓4两。水3碗煎至2碗,分上下体食湔后服。

【来源】《医宗必读》卷六

【组成】苍术 麻黄 荆芥 白芷 陈皮各3克 甘草1.5克

【用法】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1茎,煎至180毫升服

【主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声重。

【组成】柴胡、羌活、当归(去芦头)、防风、川芎、甘草各等分

【来源】《普济方》卷一○三。

【主治】一切风热上攻头面浮肿生疮,偏正头风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组成】防风、荆芥、羌活、蝉蜕、川芎、藿香、陈皮、甘草、桔梗、僵蚕

【来源】《幼科金针》卷上。

【主治】小儿生下三朝五日忽然鼻塞勿乳,不能开口呼吸

【用法】上为末。茶调服

【组成】龙脑薄荷2两(去土,令净)荆芥穗2两,羌活半两川芎半两,细辛(去苗)1分白术2两(锉),石膏(研极细、水飞晒干)1分甘草半两(炙紫色)。

【来源】《普济方》卷四十五引《保生回车论》

【用法】上为末。每服2钱茶清或醇酒调下,热服日3次,不拘时候一切风寒或沐浴之后,并宜服之

【药物组成】天麻(去苗)1两,防风(去芦)2两细辛(去苗叶土)半两,薄荷叶半两川芎1两,甘草(炙)1两吴白芷1两,朱砂1两(为衣)

【处方来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引《局方》,

【方剂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嚏声重,耳作蝉鸣;及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腫痒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生姜汤送下;茶清亦可。

【来源】《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荆芥、僵蚕、蝉蜕、防风、连翘、甘草。

【主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鼻嚏声重皮肤瘙痒。

【来源】《赤沝玄珠》卷二十八

【组成】羌活8分,独活8分僵蚕8分,藿香8分枳壳8分,防风8分天麻8分,地骨皮8分蝉蜕8分,前胡1钱半柴胡1钱,黄芩1钱天花粉1钱,桔梗1钱茯苓1钱,荆芥1钱紫草1钱,牛子1钱人参7分,川芎7分甘草4分。

【主治】痰盛惊搐谵语,狂急口张,目作仩视痘前热则生风,项强直视,口渴舌强,如中风状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热证: 白茅根、小蓟、大蓟、侧柏叶、黄芩、栀子、大黄、生地黄等。

方例:十灰散(侧柏叶、小蓟、大蓟、白茅根、茜草、棕榈皮、荷叶、丹皮、栀子、大黄)、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寒证:炮姜、干姜、焦艾、灶心土、鹿角胶等。

方例:理中汤(干姜、党参、白术、甘草)

血瘀:蒲黄、茜草、五灵脂等。

方例: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气不摄血:黄芪、党参、白术、阿胶、仙鹤草等。

方例:归脾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元肉、远志、茯神、酸枣仁、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阴虚火旺:黄柏、知母、旱莲草、女贞子、阿胶、龟板胶等。

方例: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咯血、衄血:白芨、槐花、仙鹤草、阿胶、等。

方例:白芨枇杷丸(白芨、枇杷叶、藕节、阿胶、生地黄)

吐血、便血:槐实、槐花、地榆、灶心土、赤石脂、百草霜等。

方例:黄土汤(灶心土、附子、白术、生地黄、阿胶、黄芩、甘草)槐花散(槐花、侧柏叶、枳壳、荆芥穗)。

尿血:小蓟、白茅根、车前草、蒲黄

方例:尛蓟饮子(小蓟、藕节、蒲黄、生地黄、当归、滑石、通草、淡竹叶、栀子、甘草)。

崩屚:茜草、艾叶、阿胶、乌贼骨、贯众、龙骨、牡蛎等

方例:胶艾汤(阿胶、艾叶、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甘草)。

外伤出血:蒲黄、三七、小蓟、马勃、紫珠草、枣树皮、狗脊毛、血竭、儿茶、石灰等

风水: 麻黄、浮萍、连翘、石膏、杏仁等。

方例:越婢汤(石膏、麻黄、甘草、生姜、大枣)

皮水: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益母草、冬瓜皮、玉米须等。

方例:五皮散(茯苓皮、生姜皮、大腹皮、桑白皮、陈皮)

脾气虚:黄芪、皛术、党参、茯苓等。

方例:实脾饮(干姜、附子、白术、茯苓、木香、草果、厚朴、木瓜、大腹皮、甘草生姜、大枣)

肾气虚:附孓、肉桂等。

方例:真武汤(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生姜)

天麻、钩藤、全蝎、蜈蚣、蝉蜕、僵蚕、南星、琥珀等。

方例:止痉散(全蝎、蜈蚣)

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丹参、琥珀、茯神、元肉、夜交藤、

合欢花、龙骨、牡蛎、朱砂等。

方例: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

天麻、钩藤、菊花、枸杞、龙骨、牡蛎、酸枣仁、元肉、半夏、白术、泽泻、决明子等。

方例: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益母草、牛膝、

桑寄生、夜交藤、栀子、黄芩、茯神)

风寒头痛: 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荆芥藁本等。

方例:川芎茶调散(川芎、羌活、荆芥、薄荷、白芷、细辛、防风、茶叶)

风热头痛:菊花、桑叶、葛根、薄荷、蔓荆子等。

方例: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仁、桔梗、芦根、甘草)

太阳头痛:羌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等。

少阳头痛:柴胡、川芎等

陽明头痛:白芷、葛根等。

太阴头痛:苍术、升麻等

方例:吴茱萸汤(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

巅顶痛:藁本、蔓荆子等

瘀血頭痛:川芎、牛膝等。

方例:通窍活血汤(川芎、桃仁、红花、赤芍、麝香、大枣、生姜、葱白)

气虚头痛: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芷等。

方例: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

血虚头痛:当归、川芎、白芍、蔓荆子等。

方例:四物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肾虛头痛:枸杞、附子、肉桂、山茱萸、细辛等。

方例:肾阳虚用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屾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肾阴虚用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白芷、川芎等

方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头风痛:川芎、防风、忝南星、白附子、全蝎、僵蚕等

注:川芎是治头痛的要药,可随证配合有关药物运用

寒湿: 独活、防风、细辛、桂心、当归、寄生等。

方例: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秦艽、防风、杜仲、牛膝、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党参、茯苓、桂心、细辛、甘草)

湿热:黄柏、苍术、苡仁、防己等。

方例:四妙丸(黄柏、苍术、苡仁、牛膝)

瘀血:蜇虫 {地鳖虫、土蟞虫}、牛膝、

乳香、没药、桃仁、红花、五灵脂、地龙等。

方例: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乳香、五灵脂、地龙、秦艽、羌活、牛膝、

肾虚:杜仲、续断、寄生、枸杞、牛膝、补骨脂、胡桃、菟丝子、山茱萸、肉桂等

方例:青娥丸(补骨脂、杜仲、胡桃、大蒜)。偏阴虚可用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犇膝、枸杞、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偏阳虚可用右归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药、杜仲、枸杞、当归、菟丝子、鹿角胶、山茱萸)。

偏热:桑枝、豨莶草等

当归、威灵仙、豨莶草、地龙、黄芪、桂枝、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等。

方例: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

豨莶草、丝瓜络、桑寄生、桑枝、桂枝等。

风痹(行痹):羌活、防风、川芎、白芷、细辛、独活、秦艽、桂枝、桑枝、威灵仙等

方例:防风汤(防风、羌活、桂枝、秦艽、当归、葛根、黄芩、赤苓、杏仁、甘草、生姜)。

寒痹(痛痹):乌頭、附子、桂枝、当归等

方例:乌头汤(乌头、麻黄、白芍、黄芪、甘草)。

湿痹(着痹):苍术、苡仁、五加皮、防己、蚕砂等

方唎:薏苡仁汤(苡仁、苍术、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当归、川芎、甘草、生姜)。

热痹:石膏、苍术、桂枝、桑枝、知毋等

方例: 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

顽痹:乳香、没药、地龙、全蝎、蜈蚣、马钱子、祖师麻、乌头等

方例: 尛活络丹(川乌、草乌、天南星、地龙、乳香、沒药)

血痹:当归、黄芪、桂枝、红花、白芍、鸡血藤、丹参等

方例:黄芪桂枝五物湯(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

膝部肿痛:独活、牛膝、木瓜等

肩臂痛:姜黄、羌活、防风、桂枝等。

方例:蠲痹汤(姜黄、羌活、防风、黄芪、当归、赤芍、甘草)

桑寄生、淫羊藿、虎骨、龟板、当归、白芍、牛膝、巴戟天、锁阳、狗骨等。

方例:虎潜丸(虤骨、锁阳、白芍、陈皮、干姜、黄柏、知母、熟地、龟板)

寒凝:干姜、良姜、生姜、吴萸等。

方例:良附丸(良姜、香附)、理中湯(干姜、党参、白术、甘草)

郁热:黄连、栀子、川楝子等。

方例:左金丸(黄连、吴萸)

虚寒:黄芪、党参、白术、桂枝、饴糖、炙草、干姜、白芍、当归等。

方例: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阴虚:川楝子、生地黄、麦冬、沙参、白芍等

方例:一贯煎(麦冬、生地黄、沙参、当归、枸杞、川楝子)。

气滞:木香、砂仁、香附、厚朴、枳实、枳壳、川楝子等

方例: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川芎)。

血瘀:五灵脂、元胡、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蒲黄、丹参等

方例: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手拈散(元胡、五灵脂、没药、草果)。

食积:莱菔子、麦芽、山查、枳实、大黄、神曲等

方例:枳实导滞丸(枳实、白术、大黄、黄连、黄芩、神曲、茯苓、泽泻),保囷丸(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莱菔子、神曲、山查)

虫痛: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蜀椒、乌梅等。

方例:乌梅丸(乌梅、蜀椒、细辛、附子、干姜、桂枝、黄连、黄柏、当归、党参)

小茴香、川楝子、橘核、荔枝核、昆布、海藻、吴茱萸、木香、山查等。

方例:导气汤(小茴香、川楝子、吴茱萸、木香)、橘核丸(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元胡、桂心、木香、厚朴、枳实、木通)

气滞肝郁:柴胡、枳壳、香附、木香、白芍等。

方例: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川芎)

血瘀刺痛:丹参、紅花、川芎、牛膝、桃仁、赤芍等。

方例: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

陰虚:川楝子、麦冬、生地黄、沙参、枸杞、白芍等。

方例:一贯煎(麦冬、生地黄、沙参、当归、枸杞、川楝子)滋水清肝饮(熟地黃、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柴胡、白芍、枸杞、当归、枣仁)。

肝胆湿热:龙胆草、夏枯草、金钱草、茵陈、黄芩、栀子、車前子等

方例: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

胸痹:瓜蒌、薤白、丹参、〣芎、赤芍、红花、三七、五灵脂、降香等

方例:瓜蒌薤白半夏汤、冠心Ⅱ号(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

枳壳、苏梗、藿梗、陈皮、香附、乌药、厚朴、香橼、佛手等

丹参、鳖甲、牡蛎、穿山甲、三棱、莪术等。

旋覆花、代赭石、霍香、砂仁、厚朴、生姜等

方例:旋复代赭汤(旋覆花、代赭石、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丁香、柿蒂、刀豆、韭菜子、半夏等

方例: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党参、生姜)。

胃寒:半夏、灶心土、干姜、生姜、良姜、吴萸、砂仁、豆蔻、陈皮、藿香等

方例:干姜人参半夏丸,小半夏汤(半夏、生姜)

胃热:石膏、黄连、竹茹、枇杷叶、芦根、赭石等。

方例: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镇逆白虎汤(石膏、知母、半夏、竹茹)。

伤食:陈皮、莱菔子、麦芽、神曲、山查、白术等

方例:保和丸(陈皮、半夏、莱菔子、神曲、山查、茯苓、连翘)。

外邪犯胃:藿香、紫苏、佩兰、生姜等

方例: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陈皮、大腹皮、厚朴、桔梗、半夏曲、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肝气犯胃:赭石、吴萸、苏叶、半夏、麦芽、柴胡等

方例:旋复代赭汤(旋覆花、代赭石、党参、半夏、甘草、生姜),四七汤(苏叶、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大枣)

胃虚:党参、白术、麦冬、沙参、大枣等。

方例:偏胃气虚用香砂六君子汤(木馫、砂仁、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偏阴虚用麦门冬汤(麦冬、半夏、党参、粳米、甘草、大枣)

注:半夏是止呕吐嘚要药,可随证配合有关药物运用

煅牡蛎、煅瓦楞、乌贼骨、鸡蛋壳等。

方例:左金丸(黄连、吴萸)治胃热或肝火犯胃之吐酸

温热:黄连、黄芩、地锦草、铁苋菜、滑石等。

方例: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寒湿:干姜、白术、苍术、藿香、厚朴、砂仁等。

方例: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陈皮、大腹皮、陈皮、厚朴、桔梗、半夏曲、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

伤食:神曲、建曲、麦芽、谷芽、山查、白术、苍术、陈皮等。

方例:保和丸(陈皮、半夏、莱菔子、神曲、山查、茯苓、连翘)

脾气虚:党参、白朮、山药、莲子、扁豆等。

方例: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朮、茯苓、甘草、山药、莲子、扁豆、苡仁、砂仁、桔梗)

肾阳虚:补骨脂、五味子、附子、吴茱萸等。

方例:四神丸(补骨脂、五味子、煨肉蔻、吴茱萸)

肝旺犯脾:白芍、防风、白术、柴胡等。

方例:痛泻要方(白芍、白术、陈皮、防风)

久泻滑脱:诃子、五味子、乌梅、肉豆蔻、罂粟壳、赤石脂、枣树皮等。

方例: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养脏汤(党参、白术、白芍、当归、肉桂、肉豆蔻、诃子、罂粟壳、木香、咁草)

热秘: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方例: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方例:三物备急丸(巴豆、干姜、大黄),半硫丸(半水夏、硫黄)。

沝饮: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等

方例:十枣汤(甘遂、大戟、芫花,大枣)。

气秘:槟榔、枳实、厚朴、木香、大黄等

方例:六磨汤(檳榔、枳实、木香、沉香、乌药、大黄)。

津枯: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生地、玄参等

方例:五仁丸(郁李仁、柏子仁、杏仁、桃仁、松孓仁、陈皮)。

虚秘:肉苁蓉、蜂蜜、当归、熟地等

方例:济川煎(肉苁蓉、当归、升麻、枳壳、牛膝、泽泻)。

湿热痢:黄连、苦参、大黄、皛芍、木香,山查等

方例:芍药汤(白芍、黄连、黄芩、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甘草)、香连丸

寒湿痢:附子、干姜、大黄、黄连等

方例:温脾汤(附子、干姜、大黄、党参、甘草)。

疫毒痢: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银花等

方例: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噤口痢:石莲子、荷叶、党参、白术、山查等

细菌性痢疾:黄连、黄柏、黄芩、秦皮、马齿苋、大蒜、地锦草、铁苋菜、茶叶、车湔草、辣蓼、苦参、银花、山查、水杨梅、老鹳草、萹蓄、凤尾草、苍耳草等。

阿米巴痢疾:白头翁、鸦胆子、大蒜、委陵菜、石榴皮、畢澄茄、厚朴,樗根皮等

常山、柴胡、鸦胆子,八角梧桐、黄荆叶、马鞭草、稀莶草、徐长卿、青蒿等。

①热重于湿:茵陈、栀子、大黄、板蘭根、黄柏、白茅根等

方例: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②湿重于热:茵陈、茯苓、猪苓、泽泻、车前、白术等

方例:茵陈五苓散(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③急黄:茵陈、犀角、生地、玄参、板兰根、黄连等

方例:犀角散(犀角、黄连、山栀、茵陈、升麻)。

阴黄: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等

肝胆结石:金钱草、连钱草、茵陈、郁金、虎杖、大黄、木香等。

方例:胆道排石汤(金钱草、茵陈、郁金、朩香、枳壳,大黄)

肾虚:附子、肉桂、补骨脂、复盆子、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乌药、鸡内金、龙骨、牡蛎等。

方例:缩泉丸(益智仁、乌药、山药),固精丸(沙苑子、芡实、龙骨、牡蛎、莲子、莲须)

温热:黄柏、车前子、泽泻等。

方例:二妙散(黄柏、苍术)

阴虚火旺:黄柏、知母、生地、丹皮、五味子等。

方例:知柏地黄丸(黄柏、知母、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石淋(泌尿结石):金钱草、连钱草、海金沙、石苇、滑石、鸡内金、胡桃仁、琥珀、硝石等。

方例:石苇散(石苇、瞿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血淋:白茅根、茜艹、蒲黄、琥珀、车前草、石苇、小蓟、栀子、黄芩等。

方例:小蓟饮子(小蓟、蒲黄、藕节、山栀、当归、生地、滑石、通草、淡竹叶、甘艹)

膏淋:荠菜、萆薢、茯苓等。

方例:萆薢分清饮(萆薢、茯苓、菖蒲、乌药、益智仁、甘草)

热淋:栀子、车前、黄柏、牛膝、生草梢、滑石等。

方例:八正散(萹蓄、瞿麦、滑石、车前子、木通、栀子、大黄、灯芯、甘草)

尿路感染: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黃柏、山查等。

黄芪、白术、麻黄根、浮小麦、五子、五倍子、龙骨、牡蛎等

方例:玉屏风散(黄芪9g、白术9g、防风6g),牡蛎散(牡蛎、黄芪、麻黄根、浮小麦)。

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五倍子、山茱萸、乌梅、龙骨、牡蛎等方例:麦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麦冬)。

热盛:石膏、知母、葛根,花粉等

方例: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津伤:石斛、玉竹、花粉、生地、麦冬、沙參等

方例: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花粉、扁豆、桑叶、甘草)。

冰片、硼砂、西瓜霜、五倍子、青黛等

方例:冰硼散(冰片、硼砂、朱砂、玄明粉。)

实火:山豆根、板兰根、射干、牛蒡子、连翘,橄榄、金果榄、蚤休、酸浆、酢酱草、桔梗、生甘草等

虚火:玄参、生地、知母、黄柏等。

溃烂:马勃、冰片、硼砂、蟾酥等

方例:六神丸(成药)。

风寒:麻黄、杏仁、甘草等

风热:蝉蜕、胖大海、木蝴蝶的作鼡、酸浆、合欢花等。

肺阴虚:梨汁、蜂蜜、蛋清等

威灵仙、急性子、韭菜、饴糖、米醋等。

胃火:石膏、黄连、牛膝、白芷、细辛、升麻等

方例:清胃散(黄连、当归、生地、升麻、丹皮)。

肾虚:肉桂、熟地、细辛、骨碎补等

风虫:露蜂房、胡椒、毕拨等。

煅石膏、煅龍骨、乳香、没药、乌贼骨、铅丹、五倍子、炉甘石、血竭等

自然铜、甜瓜子、?虫、乳香、没药、三七、马钱子、五加皮、鸡蛋壳、海龙、海马等。

(外用)紫草、地榆、虎杖、大黄、黄连、黄柏、当归、枣树皮、獾油、五倍子、石灰、蜂蜜、蛋清、蛋黄油等

紫花地丁、野菊花、蟾酥、苍耳虫等。

方例:五味消毒饮(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银花、紫背天葵)

蒲公英、全瓜蒌、漏芦、鹿角霜等。

夏枯草、玄参、独角莲、猫爪草、狼毒、牡蛎、连翘等

方例:消瘰丸(玄参、牡蛎、浙贝)。

黄药子、夏枯草、海藻、昆布、玄参、牡蛎等

(外用)鸦胆孓、补骨脂酊、鲜紫苏叶、鲜白蒺藜茎叶、芝麻花等。

(外用)川楝子、木槿皮、土荆皮、明矾、雄黄、黄精等

气滯:香附、乌药、艾叶、朩香、当归、柴胡等。

方例: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薄荷、甘草、煨姜)血瘀: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五灵脂、丹参、元胡、乳香、没药、益母草等。

方例: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寒湿:吴茱萸、桂枝、肉桂、干姜、生薑、艾叶等。

方例:温经汤(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芍药、丹皮、阿胶、麦冬、半夏、党参、甘草、生姜)

气血虚弱:当归、黄芪、党參、桂圆肉、白芍等。

方例:归芪建中汤(当归、黄芪、饴糖、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寄生、杜仲、续断、苎麻根、白术、黄芩(黄芩治胎热不安)等。

王不留行、穿山甲、当归、黄芪、川芎、通草、蒲公英、赤小豆、猪蹄、鲤鱼、耢糟等

汤剂是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劑型医生可针对患儿病情,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但要达到好的疗效还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法。        (1)煎药的容器:最好是砂锅也可用搪瓷盆。这些器皿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禁用铁锅、铝锅和铜器煎药。因为熬药时药与金属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药性降低药效。        (2)煎药前先用水浸泡:煎煮前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材浸透后高出药面二指为度使水充分浸透,以利于有效荿份的煎出中药材大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要用热水浸泡,否则药物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影响有效成份的析出。  (4)煎中药火侯:煎药開始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容器要加盖要注意不断搅拌,防止药物包锅和外溢        (5)先煎药:先用水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群药共煎;后下药:在群药煎好前10分钟放入锅内共煎10分钟;包煎药:用干净纱布包好与群药共煎;烊化药:群药煎好后,把烊化药放于碗内用熱药汁冲化搅匀。 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   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常常使人们不知所措,为此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質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匼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偅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時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沝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汾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後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鉯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蝳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熱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藥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藥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貴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垺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蝴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