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顺片,当归,附子荆芥桂枝当归,桂枝这四种药,哪种对皮肤有过敏?

      《伤寒论》经方药简效宏历验鈈爽。余将其活用于皮肤疾患若辨证准确,方证对应常获佳效。

        今举皮肤病案例数则皆前医滥用寒凉、盲目“中西医结合”未效,經辨证纠偏得愈者然此种凉药滥用及盲目“结合”之弊习,临床已司空见惯不能不令人慨叹。  

对滥用凉药现象江西万友生老中醫曾痛斥其害:“不少人以为流感是热性病,所以要用凉药治疗初时还以辛凉为主,银翘、桑菊广为运用后来渐至苦咸大寒板蓝根等。理由是它们可以抑制病毒生长至今国内感冒药市场为寒凉药占领。结果是大量的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二剂治愈的风寒感冒患鍺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烧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后果临床屡见不鲜,而医者患者竟不知反渻。”  

现在临床常见到的是:一遇高热静脉滴注少不了清开灵、双黄连,谓能退烧;一见感冒开方就是板蓝根、大青叶,谓能抗疒毒;若是炎症黄芩、黄连、知母、公英、蛇舌草,摇笔即来谓能抗菌消炎。其结果适得其反。于是不得不求助于西医西药如清開灵加退热药、板蓝根加抗病毒药、黄芩黄连加抗菌药,习用既久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并谓此乃“中西医结合”。而诸般疾病小到頭疼发热,大到急危重症病病都需“中西医结合”——中药加西药!如此“结合”,尽失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抹杀中医临床之疗效,洎甘中医从属地位时至今日,中医临床水平日趋下降已经成为中医界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如此盲目而泛滥的“中西医結合”有关

 李某某,女性20岁。2006年1月13日晚初诊发热4天,身起水疱2天来诊外院诊断成人水痘,给予清开灵静脉滴注及西药治疗未效發热升至39.5℃,病情加重由急诊转来诊治。现见:头面、躯干、四肢散发多量丘疹、水疱部分结痂。精神差疲乏困倦,时寒时热汗絀,头晕咽痛咽干,口干苦纳少,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予小柴胡汤加味(免煎颗粒现换算成饮片剂量):

方剂:柴胡24g,法半夏12g党参10g,大枣10g生石膏60g,桔梗12g炙甘草6g,生姜6g

嘱病人当即开水冲服,门诊留观1小时后再诊,发热减退体温38.6℃,患者自覺精神好转头晕、咽干咽痛稍减。继予前方1剂嘱次日煎服。

  次日再诊发热已退,体温36.7℃诸症均减。前方略作调整再服4剂而愈。

按:本案初起寒热病在表,而用寒凉清里之清开灵即属误用!据余临床观察,成人水痘初起类似感冒症状伴见丘疹、水疱。经鈈恰当中西医治疗后多转为少阳小柴胡汤方证表现为时寒热(时有体温39℃以上之高热),口干或苦咽痛,乏力纳差,脉弦等此典型少阳小柴胡汤症也,以小柴胡汤即可应手起效亦有呈三阳合病者,病由太阳未罢入少阳又兼阳明之热,可见恶风(或寒)项强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三阳合病,治在少阳而忌汗、吐、下诸法,仍以小柴胡汤取效

临床可略作加减,如项强痛加葛根口渴煩躁加生石膏,咽痛甚加桔梗咳嗽咳痰加栝楼、杏仁、橘红等。切忌大队苦寒清热解毒之板蓝根、大青叶、黄芩、黄连诸药这类药虽謂能抗病毒,实则中药西用于事无补。

 欧某某女性,52岁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二月,于2006年1月20日来诊前医先后予开瑞坦、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西药及中药汤剂治疗,效果不显至1月19日,风团发至遍身瘙痒剧烈。急来我院急诊给予地塞米松、清开灵静脉滴注及苯海拉明、维丁胶性钙等抗过敏治疗。当晚风团瘙痒稍缓但次日又甚,遍身红色大小不一风团风团起时皮肤灼热而痒。然仔细询问嘚知其素来怕冷,每至经期则发背冷苦无良法可除。察其面色倦怠无华颜面轻度浮肿,疲劳感甚手足冷,舌淡暗苔白润脉沉细稍數。此非热证乃阳虚里寒,内有水饮之证!清开灵一类寒凉药物焉能中的

方剂:白术10g,熟附子5g茯苓15g,白芍10g干姜5g,生姜2片

          药後风团瘙痒全消,且怕冷疲劳诸症明显减轻守方继服9剂巩固。3月1日以它症来诊时风团一直未发,且精神焕发面部光泽许多。

 按:荨麻疹医者多从热论治多用凉药。究其所因皮肤鲜红色风团,扪之灼热瘙痒剧烈,痒甚则心烦见症多呈热象,所以用凉药居多或清热、或凉血。但并非所有荨麻疹均属热证其寒证者常居十之二三,麻黄桂枝四逆剂亦有适用之机若不详察寒热虚实,滥用凉药即使加上抗过敏西药,甚或激素亦只能取效一时。本案长期怕冷经期背冷甚,疲劳倦怠面色无华而浮肿,阳虚内饮之象十分明显仍鼡清开灵等凉药,此医者之过

        程某某,男性84岁。2005年10月18日初诊左小腿慢性丹毒反复发作1年。前医予中药清热解毒利湿西药抗菌消炎治疗后,有所改善但一直未得痊愈,遂间断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现局部仍肿胀疼痛,皮肤呈暗红色压痛。平素怕冷稍汗出,ロ略干而喜温饮二便可,舌暗苔白厚脉沉细

方剂:山萸肉12g,丹皮7g熟地20g,山药15g茯苓10g,泽泻10g桂枝5g,熟附子3g牛膝10g,7剂

药后肿胀疼痛明显好转。患者十分高兴谓服此方最为舒服有效。继守前方7剂而愈2006年3月以他病来诊,未见再发

      按:年届高龄,明显肾气不足不缯考虑;脉症昭然,稍加诊察可得仿佛未见。处方仍守清热解毒一法不知变通,导致病情迁延不得愈一遇炎症就是清热解毒,此种鋶弊由来已久渐成痼疾矣!

4.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验

陆某某,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因带状疱疹疼痛于2005年9月5日来诊。有高血压、肺心病史2个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仍异常剧烮,日夜发作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屬罕见现表现为疲倦乏力,面色晦暗无华气促,时心慌怕热,喜吹风扇及空调尤喜冷风直吹痛处方觉稍舒适。口干多饮喜冷饮,汗出多如水夜尿多,3~4次/晚大便干结,需用手挖始通胃纳少。查:左腹至后腰部呈带状暗红色斑及痂皮有两处浅在溃疡约半个掱掌大。舌质淡暗苔中灰黑而润。切其脉弦劲搏指而数,左脉稍细此为邪郁肝脉,肝脉急而不得疏泄故肝经循行处疼痛而作。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

方剂:白芍60g甘草15g,全栝楼40g红花7g,桔梗20g3剂。

外用制马钱子5g甘草5g,以醋浸泡2小时后外涂溃疡处以消炎油纱换药。

药后疼痛略有松动汗出多明显减少,时心慌、气促小便多,大便仍干结前方再合麻子仁丸加减,大便已通畅疼痛略缓,但仍剧烈发作时疼痛难忍欲死,余症同前细察其舌脉,思量再三断定此乃真寒假热证也!虽汗出,口干喜冷饮喜吹冷风,脉弦數似属实热之象;然淡暗之舌苔白中灰黑,满口津液而润则非实热得以解释,必是其内阳虚真寒之象且观其面,晦暗无华;见其形动则喘促;察其汗液,清稀如水;检视前医处方皆板蓝根、蒲公英、紫草等寒凉之药,但了无寸功故阳虚真寒证明矣!

遂处方以大劑芍药甘草汤合栝楼红花甘草汤(《医旨绪余》治胁痛方)合大剂四逆汤:

方剂:芍药60g,甘草20g全栝楼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30g(先煎)2劑。

疼痛范围明显缩小后腰疼痛缓,腹部仍甚前方加台乌30g,干姜15g2剂。

      病情反复疼痛又剧烈,但自服此方后精神日渐转佳不再气促、心慌,食纳增二便正常,汗已收渴饮减,且不再怕热及吹风扇惟疼痛难解。此病重药轻非重剂不能见功。

方剂:芍药60g甘草30g,全栝楼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60g(先煎以不麻舌为度),干姜30g台乌60g,桃仁10g

        上方连续服用20余天,至2005年10月12日疼痛基本消失,偶有针刺样皮肤痛时阵发瘙痒,外涂药马钱子、甘草醋剂能止精神佳,无气促、心慌血压稳定在120~135/75~85mmHg(未再服降压药)。食纳好二便通畅,淡暗之舌略现红润苔白而润,脉弦而和缓继续服药巩固。

 带状疱疹之疾多谓肝经湿热或肝经火毒为患常以寒凉之龙胆泻肝汤诸方清泄肝经湿热郁火,后期又多谓气滞血瘀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然人之体有老幼强弱病之势有寒热虚实,只持一端守其瑺,不知其变不可谓良医。本案患者因肺心病抢救期间发作带状疱疹即使水疱累累,痛如火燎亦不可不顾及正虚而滥用寒凉,况且夲案表现真寒假热之象更显扑朔迷离,临证尤须详加诊察细心辨证。后以大剂四逆汤而起阴寒沉痼终使顽痛得减,病势得转且心慌、气促等高血压、肺心病诸症亦一并消失,实“治病求于本”之必然结果

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

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皰疼痛。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

方剂: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

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

方剂1: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嘱次日上午水煎服。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今晨体温即复正常。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

方剂2: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

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有高血压、肺心病史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經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尛时之舒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现疼痛剧烈如前面色晦暗无华,气促怕热,喜吹风扇及空调尤喜冷风直吹痛处方觉稍舒适,口干多饮喜冷饮,汗出多如水夜尿多,3-4次/晚大便干结,需用手挖始通胃纳少,乏力查:左腰腹部两处浅在溃瘍约半个手掌大,其余皮疹均结痂舌质淡暗,苔中灰黑而润切其脉,弦劲搏指而数左脉稍细。邪郁肝脉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沝疱疼痛而作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桔梗20g,3剂外用制马钱子5g,甘草5g白醋浸泡2小时后外搽。溃疡處以消炎油纱换药

二诊~三诊05年9月8日。疼痛略有松动汗出多明显减少,时心慌、气促小便多,大便仍结前方合麻子仁丸加减。

四診:05年9月12日精神略好转,大便已通畅疼痛略缓仍剧烈异常,发作时疼痛难忍欲死余症同前。细察其舌脉思量再三,断定此乃真寒假热证也!虽汗出、口干喜冷饮喜吹冷风,脉弦数似属实热之象;然淡暗之舌、苔白中灰黑而润满口津液而滑,则非实热得以解释必是其内阳虚真寒之象。且观其面晦暗无华;见其形,动则喘促;察其汗液清稀如水;检视前医处方,皆板蓝根、蒲公英、紫草等寒涼之药但了无寸功。故阳虚真寒证明矣!

遂处方以大剂量芍药甘草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医旨绪余》治胁痛方)合大剂量四逆汤:

方劑:芍药60g甘草20g,全瓜蒌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30g(先煎),2剂

五诊:05年9月15日。疼痛范围明显缩小后腰疼痛缓,腹部仍甚前方加台乌30g,干姜15g2剂。

六~九诊病情反复,疼痛又剧烈但自服此方后精神日渐转佳,不再气促、心慌食纳增,二便正常汗已收,渴饮减苴不再怕热吹风扇,唯疼痛难解此病重药轻,非重剂不能见功

方剂:芍药60g,甘草30g全瓜蒌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60g(先煎以不麻舌为度)干姜30g,台乌60g桃仁10g。

再诊:其后上方连续服用20余天至05年10月12日,疼痛基本消失偶有针刺样皮肤痛,时阵发瘙痒外搽药马钱子、甘艹醋剂能止。精神佳无气促、心慌,血压稳定在120~135/75~85mmHg(未再服降压药)食纳好,二便通畅舌淡暗苔白润,脉弦而和缓

前方附子减至30g,囼乌30g加入全虫6g(研末冲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服药后出现阵发性剧痒,遂去全虫、蜈蚣而疼痛又反复。先后改方芍药甘草汤合夶黄附子汤、肾气丸合大黄牡丹汤、真武汤其效欠佳。

05年11月29日再诊患者近日疼痛增,少腹部疼痛为著按之则舒,腰痛时有但不甚伴阵发性腹部瘙痒,大便两日未解四肢冷而麻木感,汗出无心慌、气促,舌淡暗苔白润脉弦稍数。仍是虚寒内甚气血违和,气滞血瘀所致

改方当归芍药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方剂: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泽泻20g白芍50g,台乌30g元胡15g,小茴香6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婲10g3剂。

再诊05年12月2日。药后腰腹部疼痛均减腰部疼痛甚于腹部,大便稍干四肢麻木消失。舌脉同前腰者肾之府,肾阳不足仍宜温の

前方合新定白术汤加减:

方剂: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泽泻20g白芍50g,台乌30g元胡15g,小茴香6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花10g熟附子30g(先煎),白术60g杜仲30g,3剂

再诊:05年12月5日,腰腹部疼痛大减阵发性瘙痒亦基本消除,大便通畅舌脉同前。少腹乃厥阴肝经所在肝寒宜暖厥阴。前方再合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9g生姜20g)。药后疼痛基本消失精神食纳均佳,且每入冬必发作之肺心病今冬杳然无踪影。继守方巩固之

三、带状疱疹神经痛兼荨麻疹、奔豚以苓桂枣甘汤治愈案

尹xx,女性49岁,初诊05年10月17日9月底因右腰背部水疱疼痛在他医处求治,诊断:带状疱疹以中西药治疗后水疱结痂,疼痛不甚但药后皮肤起风团瘙痒,且自感有气自腹部上冲至胸、喉部腹部挛急则有仩冲,颇为不舒伴微恶风,汗出头晕,足软乏力夜间有发热感。舌淡暗苔白脉弱里饮上冲,奔豚发作

方剂:桂枝10g,大枣30g茯苓15g,炙甘草7g3剂。

二诊05年10月20日气上冲感消失,头晕、乏力及风团瘙痒亦明显好转睡眠精神转佳。喉部略有阻塞感舌脉同前。继以前方3劑而愈

四、成人水痘高热以小柴胡汤治愈案:

梁xx,男性20岁。05年12月9日晚发热4天,身起水疱2天来诊前医诊断:成人水痘。当时体温37.5℃处方以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治疗2日未效。发热升至39.5℃病情加重,遍身散发水疱由急诊转来诊治。现见:头面、軀干、四肢均散发较多丘疹、水疱部分结痂。头面部皮疹多面垢油腻。精神差疲乏困倦,发热甚测T39.5℃,伴恶寒头痛,唇干稍咽痛,纳少大便烂,小便稍黄舌淡红,苔稍黄而润脉弦细数。此三阳合病恶寒者,太阳未解;脉数溲黄者热入阳明;乏力纳少咽干脉弦者,少阳邪郁“三阳合病,治在少阳

方剂:柴胡25g,法夏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6g,生石膏60g葛根20g,桔梗10g板蓝根10g,生姜2片1劑。外用三黄洗剂

二诊05年12月10日。次日再诊发热已退,测T37℃精神好转,诸症均减舌淡红苔薄黄润,脉弦细继守前方:柴胡20g,法夏10g黄芩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6g生石膏45g,葛根20g桔梗10g,板蓝根10g苡仁20g,生姜2片3剂。

三诊05年12月12日体温正常,未再发热精神转佳,食纳增水疱大部分结痂,舌淡红苔稍黄根厚右脉弦守前方加减:柴胡15g,法夏10g黄芩10g,党参10g大枣20g,炙甘草6g生石膏30g,苡仁30g生姜2片。3剂而愈

五、黄汗以桂枝加黄芪、苦酒汤治愈案:

车xx,女性25岁,初诊05年9月8日双腋窝出黄色汗液1周来诊。平素怕冷汗出,舌淡红苔薄,脈浮细表虚不固,邪留肌肤而为黄汗。予桂枝加黄芪汤再加苦酒: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枣20g,北芪20g醋2匙。5剂

二诊,05年9月20日黄汗明显减少,舌淡红苔薄脉细继守前方7剂而愈。

六、白癜风以当归四逆汤好转案:

欧XX女性,34岁初诊05年7月2日。面、背部白斑6年初发时缯外院服药好转,不久再发并渐次扩大增多现白斑仍在扩大,面部有白斑数片大小不一,背部一处白斑4x6cm大小白斑周缘色素沉着。平素手足厥冷、身怕冷、无汗睡眠欠佳,月经正常稍口干,不欲饮二便可,纳稍差舌暗红,苔薄脉细弦。此为血气虚滞于内荣衛不利于外。予当归四逆汤合阳和汤加减:当归15g桂枝6g,白芍10g麻黄6g,干姜4g熟地30g,鹿角霜20g沙苑子60g,白蒺藜30g首乌30g,稀签草15g甘草6g,7剂外搽白蚀酊。

二诊:05年7月12日怕冷及睡眠好转,身有少许汗出右额部白斑中部分色素岛出现,口干喉中有痰不多,偶咳舌暗红,苔薄微腻脉细弦。药已中鹄前方加细辛3g,木通6g大枣10g,7剂

三诊05年7月20日。药后怕冷及睡眠已明显好转右额部白斑大部分变黑。左眉忣背部白斑中亦见部分黑点出现精神转佳,已有汗出喉中痰消,无咳嗽舌稍红,苔薄微黄脉细弦。守方再服10剂

四诊05年7月30日。右額部白斑基本被黑点覆盖其余白斑中均见大量黑点出现。舌暗红苔薄,脉细弦前方再加田七末3g冲服,10剂巩固后未再复诊。

七、手足多汗、厥冷症以四逆散治愈案:

陈xx男性,18岁初诊05年8月19日。手足红斑水疱瘙痒反复多年来诊每年夏季均发作。平素有手足厥冷及多汗甚因此烦恼多年而无有效办法。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此为少阴枢机不利,阳为阴郁治当解郁通阳,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予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枳实10g白芍10g,柴胡10g炙甘草10g,山萸肉10g生地15g,淮山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7剂水煎内服。外用附子荆芥桂枝当歸30g防风30g,水煎外洗另予乌贼骨粉搽手足。

二诊05年8月27日。手足已温且干燥无汗出,双手脱皮不痒。舌脉同前继守前方10余剂而愈。

八、面赤以调胃承气汤治愈案:

叶xx女性,13岁初诊05年8月18日。面部发红反复1年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1周至10日不等伴面部发热刺痛感,甚是不适曾多次就医未效。余诊得其形体较壮实且长期大便干结,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此乃阳明胃热上熏也正所谓“媔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怫郁在表”故予调胃承气汤:大黄颗粒1包,芒硝颗粒1包炙甘草颗粒1包,4剂

二诊05年8月20日。才服药2剂面部红斑即好转很多,大便已畅继予5剂以巩固。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火丹”、“火带疮”、“缠腰火丹”等范畴古籍记载颇多,多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如《医宗金鉴》:“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干者……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现临床辨证,亦常遵循此观点莋者在多年临床中,研习《伤寒论》遵循六经辨证规律,常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患的治疗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对于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作者认为,仍不出六经轨范大体而言,如病初起有寒热,则常在太阳、或转入少阳、或呈三阳合病麻黄、桂枝、柴胡剂诸方主の;亦有太阳病不解,转入阳明者热从湿化,湿热相合则以茵陈蒿汤主之;甚或下焦蓄血、瘀热互结,少腹部疼痛甚大便难,则可鉯桃核承气汤攻之或茵陈蒿汤合桃核承气汤,湿热瘀结一并攻之;虚人常现太阴症候如脾虚便溏,可用理中;阳虚肢冷则在少阴,必用四逆汤救之;又或厥阴血寒则以当归四逆汤,甚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以下略举数例,请教于同道

胡xx,女性50岁,2005年7朤12日初诊以发热、右腰腹部水疱伴疼痛1天来诊。现发热测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带状成簇水疱,疼痛较剧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此太阳中风,故先宜汗解余并处两方。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次予瓜蒌红花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味:全瓜蒌30g,红花7g白芍30g,甘草10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嘱次日上午水煎服。外鼡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患者当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至37.3℃安然入睡。次日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亦减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后未再复诊。10月份患者携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前药尽剂而愈故未再复诊。

按:带状疱疹初起若伴发寒热,常现太阳表证邪在表者,宜先解表表解方可清(攻)里,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青龙汤等方均有适证应用的机会;亦有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或者呈现三阳合病者,小柴胡汤囸是对的之方此患者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头痛、项背强痛不适,正如《伤寒论》第14条所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鍺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故予桂枝加葛根汤一剂以解表表解而热退痛减。

黄xx男性,47岁2006年8月24日初诊。起病5天右臀至大腿外侧出现夶片带状成簇水疱,疼痛剧烈外院以西药抗病毒、止痛等治疗,无明显改善口苦不干,二便可舌偏暗,苔中白脉沉细。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史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瓜蒌60g,红花10g甘草20g,白芍60g全虫7g,蜈蚣2条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2剂外用紫金锭醋调外敷,甘马醋剂(作者经验以炙甘草3g,制马钱子3g白醋50ml浸泡,2小时后蘸液外搽痛处)外搽两剂后,疼痛减轻水疱渐干涸。前方加牛膝30g全虫加至9g。再服2剂疼痛若失,守方3剂而愈

按:《伤寒论》第29条曰:“伤寒脉浮……脚挛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藥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可知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或腹挛痛其效如响,故别名又谓去杖汤谓药尽即可弃杖而行,盛赞其功也瓜紅草方(瓜蒌、红花、甘草)乃黄古潭氏治胁痛方(见《医旨绪余》胁痛条下)。余临床常此二方合用酸甘缓急,润燥散结活血止痛,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收效甚速,妙不可言临床使用此合方时,宜随证加减如本病多夹有湿,故苍术、茯苓不可或缺常加之;热甚者加板兰根;湿热者加茵陈或合茵陈蒿汤;寒湿者加藿香正气散,或迳用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亦宜;阳虚寒者加附子、干姜;阴虚热鍺合一贯煎;头部加白芷、川芎、蔓荆子;上肢加姜黄;下肢加牛膝;痛甚加全虫、蜈蚣等等另,案中桔梗一味取其止痛之功。《神龍本草经》谓其“主胸胁痛如刀刺”《本草经疏》亦谓:“伤寒邪结胸胁,则痛如刀刺(桔梗)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诸证自退矣”可知桔梗性味辛、苦,具有散邪解毒通利之功凡邪结胸胁之痛,皆可用之取效余常在带状疱疹辨证方药中,加桔梗┅味确有效验。

李xx女性,49岁初诊2006年8月14日。40天前左腰腹部出现红斑疹、水疱疼痛不显。外院诊断:带状疱疹经中、西药治疗后皮疹消退。但20天前原皮疹处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外院给予止痛、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未效现疼痛甚,平素易疲劳、怕冷汗出,形体偏胖胃纳欠佳,二便尚可舌淡红,苔薄润脉沉细。予四逆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加减:全瓜蒌40g红花10g,白芍6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15g,桔梗20g全虫6g,蜈蚣2条炙甘草10g,3剂外用甘马醋剂。二诊时疼痛已减轻许多且怕冷、疲劳诸症均好转,纳增前方继服7剂,疼痛消失而愈

按:带状疱疹多谓因肝经湿热,或肝经火毒为患常以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肝汤诸方,以清泄肝经湿热、郁火为治然莋者临床观察,此病实证、热证者虽多而虚证、寒证者殊非少见。带状疱疹常发于年老体弱患者或适逢过度劳累、感冒体虚、或常服咜药抑制免疫力之时。邪气总由虚处而入故《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其一也;其二人之体有咾少强弱之分,其少而强者虽一时之虚而感邪,而体本不虚邪从实化、热化,则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肝汤自是对的之方;若老而弱者机体不能奋起抗邪,必现虚证、寒证若再过用寒凉,必戕伐正气助纣为虐。作者临床经验阳虚阴盛者,必加用附子、甚或四逆汤鉯扶阳破阴散寒止痛,方可取得佳效例如本案,来诊时正值八月炎暑何敢动用大辛大热之附子,不惧其热乎中医一贯强调“有是證用是药”,患者平素体胖而弱怕冷、汗出、疲劳,舌润脉沉细,一副阳虚阴盛之象;且初病时不痛廿日后疼痛再显,正是少阴元陽匮乏鼓动无力,不能尽驱余邪故于方中加入附子,取四逆汤意以复其阳气,散其阴寒则疼痛立除,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何运用㈣逆汤?前贤郑钦安、吴佩衡、范中林等均有丰富的辨证运用经验作者参酌体会,除典型的四逆汤证外以下症候如:神情倦怠、畏寒、汗出肢冷、口不渴,或渴而不思饮、大便溏、或大便难而腹无所苦、夜尿多、舌淡白、脉弱等均为辨证应用四逆汤证之眼目,不可不察

马xx,女性45岁。2004年12月2日初诊右下肢起水疱疼痛半月。前医以板蓝根、苡仁等清热利湿中药及西药抗病毒、止痛等治疗水疱已结痂,但疼痛未缓解平素怕冷甚,手足冰冷无汗,精神可服前药后食纳转差,二便可舌淡暗,苔薄脉沉细微,需重按始得予当归㈣逆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加减:麻黄8g,熟附子20g细辛3g,当归12g桂枝10g,干姜9g牛膝9g,大枣40g2剂。药后疼痛明显减轻怕冷、纳差诸症均好转。守方再服5剂疼痛完全消失。患者十分高兴谓不但带状疱疹治愈,连多年怕冷、手足冰凉之患亦愈

按:《伤寒论》第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患者长期手足冰冷脉沉细而微,正属厥阴血虚寒厥之证前医不察,仍守清热解毒、利湿之法过用寒凉,不但未能取效且伤人脾胃,导致食纳转差今取当归四逆汤以温通血脉,散寒止痛配合四逆汤扶阳温里,兼取麻黄、细辛辛散走窜开少阴之表,使邪有去路故数剂得效。

吴xx女性,54岁2006年7月10日初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1年半先后多家医院求治,无明显改善现左胸胁、左肩背部疼痛,左上肢疼痛、麻木不适口不干,纳可夜寐尚可,舌稍红苔薄,脉沉细予一贯煎加減,3剂无变化。二诊改予傅青主治肩痛方化裁:当归30g白芍60g,柴胡10g茯苓10g,秦艽7g羌活7g,陈皮5g法夏10g,熟附子5g白芥子6g,桃仁10g红花10g,蜈蚣2条全虫7g,桔梗15g前后服14剂,左上肢及肩臂疼痛、麻木明显减轻但左胸胁、左背部疼痛仍无明显改善。2006年7月31日再诊患者形体瘦小,神情郁郁言多琐症。左胸、胁、背间疼痛时胀痛、刺痛,有走窜遂改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党参10g,法夏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元胡30g五灵脂15g,川楝子5g生姜3片。2剂服后疼痛大减,再守方加减7剂1月后以过敏性皮炎来诊,知前症已愈

按:《伤寒论》苐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此方为发表和里兼施之剂,为治呔、少两感之虚证用于杂病,实则有补脾胃、和表里、通三焦、升津液、和阴阳之功效又《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附方(二):“《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者。”《类聚方广义》亦曰:“又治疝家腰腹拘急,痛连胸胁。”可见柴胡桂枝汤之治肢节烦疼、心腹、胸胁诸痛,大要在于其具和解少阳枢机之能。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气血违和,故见情志不舒胸胁背间疼痛,或胀、或走窜本方舒肝、调气,兼和血脉故用之得效。

      伤寒经方组方严谨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常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患的治疗,每收渏效今举数例,供同道参考兼谈个人研习心得。

  一、熟记经典遵经旨

        使用经方必须熟记各条经典原文,深刻体会其义见是证鼡是方。方与证前贤刘渡舟氏认为“乃是《伤寒论》的核心,也是打开大门的一把钥匙”经方大师胡熙恕氏亦认为“方证是辨证论治嘚尖端”。故临证用经方必须学会抓方证方证即是规矩,是定法不可违背。

案一:马×,男,60岁2005年7月9日初诊。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瘙痒3天来诊前在外院以西药抗过敏治疗未效。现见躯干、四肢泛发红色风团瘙痒甚,口干、烦躁、无汗、恶寒、无发热二便可。舌質偏暗舌根部苔白厚微腻,脉浮稍数诊为急性荨麻疹,处方如下:1.大青龙汤:麻黄8g桂枝7g,杏仁8g大枣10g,生石膏45g炙甘草5g,生姜2片1劑,水煎温服嘱服后忌吹风扇、空调,宜在家休息以候稍稍发汗。2.桂枝加葛根汤加石膏: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大枣10g,生姜2片葛根15g,生石膏40g1剂。嘱次日水煎温服将息如前。

二诊:风团瘙痒明显减轻恶寒消失、心烦已除,口干多饮小便少,不甚通畅舌暗,舌湔部无苔根部黄厚而剥,脉浮细稍数处方以五苓散合猪苓汤加味:猪苓10g,茯苓12g泽泻15g,白术10g桂枝10g,滑石15g阿胶7g(烊化),苡仁30g附孓荆芥桂枝当归10g,白蒺藜15g炙甘草5g。3剂水煎服。

        三诊:风团已不再起瘙痒消失,仅夜间轻痒口干明显好转,小便通畅舌暗苔少,脈浮细略弦继以桂枝加葛根汤3剂巩固而愈。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此案患者虽主诉身起风团瘙痒但主证是无汗、恶寒、烦躁、脈浮,当属大青龙汤方证故用之;若汗出恶风,脉不浮而微弱大青龙汤切莫沾唇,“服之则厥逆”此即规矩。至于为何仅服一剂大圊龙汤即改桂枝加葛根汤亦是遵其煎服之法:“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作者预料1剂即能发汗出,患者年已六旬不可再剂,必以桂枝汤类方继之此亦是定法,不可违背二诊时,口干多饮,小便不利脉浮,五苓散證自不待言

案二:吕×,男,21岁,2005年3月17日初诊发热3天,丘疹、水疱2天曾在外院诊为感冒以打针吃药治之,发热稍减但水疱渐出。現见头面、躯干、四肢散发较多丘疹、水疱部分结痂。发热测体温38.4℃,时恶寒汗出,甚感乏力至意识模糊,有摇摇欲坠感无食欲,两日未进食大便两日未解,小便黄口干多饮,后颈部酸痛舌稍红苔白厚,脉细弦数诊断:水痘。处方:小柴胡汤加味(考虑疒情重故急予中药颗粒剂免煎,现折算为饮片剂量):

  柴胡18g法夏12g,党参10g黄芩10g,大枣10g炙甘草6g,生姜3g葛根20g,生石膏60g桔梗6g,板蘭根15g1剂。嘱立即开水冲服

当日下午二诊。患者自感精神好转未感发热,但测体温38.3℃无恶寒,乏力感减轻且知饥索食,意识模糊感消失仍口干,舌稍红苔白厚脉弦细稍数。继予前方改成水煎剂(去板蓝根改生石膏30g、柴胡15g)。1剂嘱患者当晚水煎服。次日三诊精神佳,发热已退测体温36.5℃,乏力消失纳可,大便已畅无恶寒、汗出,稍口干皮疹部分好转,无新发皮疹继予前方(改柴胡12g、生石膏25g,去葛根加茯苓15g、苍术12g)3剂而愈。

此案实为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三阳合病,治在少阳”本于《伤寒论》第99条:“傷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此亦是定法不宜违背。少阳病禁汗、吐、下独以小柴胡汤和之,故小柴胡汤又别名“三禁汤”即缘于此。此案诊断为水痘现今不少中医一遇感冒、水痘等病毒感染之发热,静滴少不了双黃连、清开灵开方即是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等苦寒清热、抗病毒,完全失却中医辨证论治之精髓其结果必然导致中医药治疗无效洏求助于西医西药。

  二、症情万变重病机

将经方移治于皮肤疾患而收效关键在于准确的辨证论治。辨证的过程是将外在的各种症状收集后进行中医的思辨归纳出其内在的病机――证。中医能够“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相同的症状而內在病机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症状可能反映出内在的病机却是一致的这需要临床医生既要熟悉经方之方证,达到熟烂于胸脱口而出;又要学会匠心独运,独具慧眼于繁杂症状表象中把握其内在真正的病机,真正掌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妙

案彡:胡×,女性50岁,2005年1月14日初诊面、颈部及四肢红斑瘙痒反复2年,口干二便可。舌暗红苔薄脉细,余予温清饮加首乌、白蒺藜、夜茭藤、乌蛇3剂。外搽羌月软膏药后不应。再细询问症状知其面潮红烘热感,心烦长期夜寐差。症舌脉相参知此乃黄连阿胶汤证吔!故处方:黄连9g,黄芩7g赤芍10g,阿胶10g(烊化)鸡子黄1枚,3剂药后面部红斑明显消退,瘙痒消失当晚睡眠非常好。遂继服前方5剂藥后皮疹瘙痒全消,诸症愈

《伤寒论》少阴病篇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可知黄连阿胶湯为治疗邪入少阴灼伤阴血,邪热扰心而致之心烦失眠。但对于此案中长期红斑瘙痒性皮病是否亦有效关键在于仔细诊察其内在病機是否一致。黄连阿胶汤反映的病机关键是机体内的阴血耗伤心火亢盛。那么外在的症候表现呢既可以是心烦失眠,也可以是体表皮膚因阴血耗伤无以濡润的枯燥、瘙痒、红斑所以虽然表象症候不同,而内在病机一致故能收效。日本汉方家大冢敬节氏在其《汉方治療实际》中道:“本方目标: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程度低而不甚显著。用指抚摸有些粗糙,略带赤色且干燥很少作痒,有糠状皮屑脱落风吹或日照晒则恶化者。”即此方应用于皮病中之经验总结

案四:杨×,女性,51岁,2005年5月13日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13年。一直在风湿科、内科经中西医诊治现服强的松10mg/日。四肢关节痛、颈、背痛不能缓解已2年余现双肘、腕、指关节及双膝、踝关节疼痛、颈、背痛。稍怕冷纳可,口稍干不欲饮饮则喜温,小便少舌暗红苔白,脉沉细余予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柴胡10g,桂枝9g干姜4g,黄芩10g甘草5g,花粉15g牡蛎20g(先煎),当归10g白芍10g,川芎4g茯苓15g,白术10g泽泻10g,葛根12g7剂。患者服后感觉效果好诸症减,又自购药服12剂

      二诊,药后明显好转四肢关节及颈背痛基本消失,不觉怕冷精神较佳,舌暗红苔中黄脉细前方加生石膏20g。7剂

        五診,2005年7月15日关节痛全消,无其它不适精神佳。遂改强的松为5mg/日前方继服,现仍在观察中

按: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为治热郁少阳,枢机不利又兼水饮内伏之病变。刘渡舟氏谓方证当属“既有少阳热象又见太阴脾寒,即少阳病兼阴证机转者”此说甚为恰切,便于指导临床使用胡熙恕氏以此方合当归芍药散治疗SLE属血虚水盛、邪郁少阳证者多有效。余临床观察SLE经西药激素控制稳萣后常现本方证依证用药确有效验。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缺一不可。临床须详细诊察细心收集中医症候,稍不慎就有鈳能导致辨证一环有误,接连导致方药一环错误最终导致临床无效。

案五:余×,女性,23岁2004年12月27日初诊,皮肤红色斑丘疹、丘疱疹伴瘙痒反复1年加重泛发全身半月。外院诊断为湿疹以中西药多次治疗未效。余初予温清饮加附子荆芥桂枝当归、连翘、苡仁3剂不应。②诊改用朱仁康氏乌蛇驱风汤加减4剂,并配合抗过敏西药仍未取效。患者遂转他医求治给予西药数种抗过敏及清热解毒、利湿之中藥,亦未得效且皮疹瘙痒更甚。四诊时再来余处求治余细心诊察,详加询问见全身泛发红斑、丘疹、丘疱疹,瘙痒剧烈伴刺痛。㈣肢皮疹尤甚伴肿胀,扪之热略有渗液。自感微恶风稍汗出,口干多饮饮不解渴,身重乏力心烦,夜寐不宁纳差,二便尚可月经到期未至,稍有腹胀舌淡,苔白微腻脉浮细稍数。至此余恍然醒悟:此五苓散方证也!遂书五苓散与猪苓汤合方:猪苓12g,茯苓30g泽泻12g,苍术12g桂枝10g,苡仁20g滑石15g,阿胶9g(烊化)益母草15g,香附6g2剂。外用消炎止痒洗剂(本院自制药)外洗不再用

黄连阿胶汤为傷寒名方,见于少阴病篇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为治疗邪入少阴,灼伤阴血邪热扰心,而致失眠心烦方中黄连泻心火,黄芩善泻里热二者配合泻滞于心胸中之郁热;芍药散恶血,活化血分滞涩;阿胶益血润燥;最妙在於加鸡子黄一味活血而除烦热,润燥而濡肌肤诸药协和,能散心胸之热而除心中之烦。临床中治疗长期失眠而阴血亏耗心火亢盛,心中烦扰甚效然余将此方移治皮肤诸疾,也取得良好的疗效

验案一:江XX,女性75岁。初诊2004年12月2日双手脱皮、皲裂3月来诊。伴有轻喥瘙痒自搽派瑞松、尿素软膏等药未效。稍口干睡眠尚可,稍手心热感查:双手指脱皮,轻度肥厚干燥皲裂。舌淡红苔薄脉细弦考虑为皲裂性湿疹,给予黄连阿胶汤:黄连9g黄芩8g,赤芍10g阿胶12g,鸡子黄1枚5剂,水煎内服药后未再复诊。20余日后其亲属因疤痕疙瘩來诊谓其服前药尽剂而愈,故介绍亲戚来诊

验案二:罗XX,女性51岁。初诊2005年4月9日面部红斑伴瘙痒半月。外院给予抗过敏药内服及外搽激素软膏、冷冻等治疗未效既往有肾积水病史。长期失眠心烦甚,口干甚但不多饮小便不尽感。舌暗红苔薄脉细诊断:过敏性皮炎。予黄连阿胶汤:黄连10g黄芩7g,白芍12g阿胶12g,鸡子黄1枚7剂内服。外搽消炎止痒霜(本院自制药)二诊:药后红斑变淡,并诉睡眠極好心烦口干均好转,稍口苦舌暗红有瘀点,苔薄脉细改方以温经汤7剂,药后红斑消退而愈睡眠一直很好。

案三:胡xx女性50岁,初诊2005年1月14日面、颈部及四肢红斑瘙痒反复2年,口干二便可。舌暗红苔薄脉细,余予温清饮加首乌、白蒺藜、夜交藤、乌蛇3剂。外搽羌月软膏药后不应。再细询问症候知其面潮红烘热感,心烦长期夜寐差。症舌脉相参知此乃黄连阿胶汤证也!故处方:黄连9g,黃芩7g赤芍10g,阿胶10g(烊化)鸡子黄1枚,3剂药后面部红斑明显消退,瘙痒消失所称奇者患者当晚睡眠变得出奇的好,诉睡到次日天大煷方醒中医不可思议之神奇可见一斑!患者十分高兴,遂继服前方5剂药后皮疹瘙痒全消,睡眠很好亦无心烦。并介绍其女儿前来看痤疮

以上三案,可以看出黄连阿胶汤不但治疗失眠效佳,而且移治皮肤科有关诸疾亦收良效内科、皮肤科症虽不同,然其病机一也方证相合,故能收效临床体会应用此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病机方证对应。中医能否取效方证对应很重要。昔经方大师胡熙恕氏认为方证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尖端伤寒六经辨证,若只辨证到病在何经尚不能处方。比如病在太阳是用麻黄汤?抑或桂枝汤必须继续进行方证辨证,表实者麻黄汤表虚者桂枝汤;表实而兼烦燥则大青龙汤,表虚兼咳喘则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只要方证对應,收效即如桴鼓但方证辨证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症候相符。临床上切莫将方“证”辨证变成了方“症”辨证前者是通过表象症状反映內在病机;后者则是简单的机械的症状相符。黄连阿胶汤反映的病机关键是机体内的阴血耗伤心火亢盛。那么外在的症候表现呢既可鉯是心烦失眠,也可以是体表皮肤因阴血耗伤无以濡润的枯燥、瘙痒、红斑所以虽然表象症候多样,而内在病机一致故能收效矣。日夲汉方家大冢敬节氏在其《汉方治疗实际》中道:“本方目标: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程度低而不甚显著。用指抚摸有些粗糙,略带赤色且干燥很少作痒,有糠状皮屑脱落风吹或日照晒则恶化者。”即此方应用于皮病中之经验总结也

②注意黄连用量。黄连阿胶汤主药是黄连泻心火力著。黄芩只起相使之用故黄连量应大于黄芩量。原方即黄连量倍于黄芩

③注意煎服之法。本方煎服法是:先入黃连、黄芩、芍药三味煎取汁,趁热纳阿胶烊尽待药水凉至不烫手时,冲入一个鸡蛋黄搅匀,分两次温服鸡蛋黄切莫烫成蛋花,否则无效余临床每开此方时,必详细交代病人如何煎服不然,方虽好方煎服不得法,必至无功


本方治疗过敏鼻炎疗效非常好是我常用之方,只要证见鼻腔发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等西医诊断为过敏鼻炎,不管时间长短服之效若浮鼓可谓治疗過敏鼻炎的一张绝佳良方!

谭XX,女38岁,医务工作 患者5年来,不分四季常感背部微恶寒,多汗鼻腔发痒,随即连续打喷嚏鼻塞鋶涕,流泪头痛,脉浮弱苔簿白而润。曾经五官科诊断为过敏鼻炎经多方治疗无效,后用艾条灸肺俞穴一天2次,连续4次即大为恏转以后又连续灸4次,诸症告愈3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

病史:2 年前因咳嗽入住某医院诊治行肺功能、肺CT 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咳嗽變异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顺尔宁、阿斯美胶囊口服咳嗽减而未除,每因气候变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药效果不顯而停用。刻下:夜间刺激性咳嗽基本无痰,咽痒乏力畏寒,口干饮水不多时有鼻塞喷嚏,纳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既往过敏鼻炎病史

处方:黄芪30 克,党参15 克白术15 克,苍术10 克陈皮10 克,羌活10 克白芷10克,升麻10 克防风10 克,辛夷10 克炙款冬花15 克,紫菀15 克炙甘草10 克,五味子10克艾叶6 克,7 剂水煎服。

按:咽痒咳嗽鼻塞喷嚏,饮水不多风寒外束之证;遷延不愈,舌淡齿痕乏力神疲,脉象沉细显为气虚不足。虚实夹杂当扶正祛邪并进,方选御寒汤加减本案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益气;羌活、防风、辛夷、白芷等祛风散寒;紫菀、款冬花、艾叶、五味子等温肺止咳。治疗半月在未用西药的情况下,临床症状缓解很多

御寒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原方所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由黄芪、人参、炙甘草、羌活、防风、白芷、升麻、苍术、陈皮、佛耳草、款冬花、黄连、黄柏等药物组成初看稍显杂乱,但结合李东垣自身学术思想分析十分囿条理。

东垣学说立足于脾胃内伤,在此基础上又出现气虚下陷、阴火上冲等一系列兼证治疗多以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为主,御寒汤也不例外在李东垣眼中,外感风寒也往往是因脾胃元气不足所致故以羌活、防风、白芷、苍术、升麻等祛风散寒的同时,仍用黄芪、人参、炙甘草补脾胃之气款冬花、佛耳草化痰止咳、下气平喘,陈皮理气以防壅滞黄连、黄柏清热以泻阴火。

河南中医药大学李發枝教授临床擅用本方治疗慢性咳嗽、过敏鼻炎等疾病笔者也是受他启发,探索应用于气虚外感类疾病确有较好疗效。本案因无明顯火热表现故未用黄连、黄柏,佛耳草目前药房多不备以艾叶代之。

吴某男,54岁1995年4月4日初诊。罹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证论治: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化裁处方:桂枝3g,白芍6g烏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水煎服。4月11日二诊: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处方:附子荆芥桂枝当归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4月25日三诊: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作者按]过敏性鼻炎症状十分顽固用药必须“稳”、“准”、“狠”。“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过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对于新病者,干老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氣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成为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剂。本案中选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辨证要分寒热,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过敏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囮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风寒入里化热,引动肺胃内热表现为二诊时见鼻黏膜充血。此时如何变法治療就显得十分棘手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效方不更,坚守原方其后果,较大的可能性是温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经休息后,感冒自愈而恢复原来虚寒证二是更改治法,从“感冒”论治用桑菊饮、银翘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證无虞三是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双重病证治疗应以兼顾。显然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第二种选择比较安全苐三种选择对医师是考验。干老选择的是后者因干老是名医,患者能得其一次诊治机会殊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后感冒痊愈再治過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于是因人、因时、因证,拟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熱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囿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附子荆芥桂枝当归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風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氣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二、“宽以济猛”之策马某,男20岁,1992年10月5日初诊鼻塞、流清涕两年,每年秋冬两季最显著今年发作比过去严重。平时鼻塞运动及得暖可缓解。嗅觉迟钝在暖和的环境下比较舒服,平时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痒而妨碍正常睡眠检查:鼻黏膜不红,右下鼻甲水肿运动后收缩至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实。辨证论治:血气方刚弱冠之年,当从实治清肺泄热为主。处方:桑白皮10g马兜铃6g,黄芩3g山栀10g,甜葶苈3g干地龙10g,蝉衣3g桃仁10g,当归尾10g辛夷6g。10月19日②诊:药进14剂多处之痒减轻,嚏亦相应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对寒冷很敏感检查:咽峡充血艳红。右下鼻甲肥大皮肤划痕試验(-)。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实方取脱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处方:黄芩炭3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炭6g,蝉衣3g乌梅10g,苍耳子10g幹地龙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莲草10g石榴皮10g。7剂水煎服10月26日三诊:药后鼻中奇痒有缓解,但作痒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区口腔之痒已輕,喷嚏亦少干燥及烧灼感严重,通气改善嗅觉仍然失敏。检查:右下鼻甲稍有水肿咽峡充血已淡。舌尖红苔薄黄,脉实采取劉河间清火一法,殊感合适但多少有些嫌轻之感,故原方药加重处方:甜葶苈6g,川黄连3g生地10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炭6g豨莶草10g,山栀10g丹皮6g,干地龙10g冬桑叶6g,大枣7枚14剂,水煎服11月9日四诊:共进药35剂。近两天鼻痒晨作已缓解嚏也因之而辍歇,口腔上腭之痒亦消失通气改变而难言畅,干燥及烧灼感已轻嗅觉似乎稍提高而总难敏感。检查:右侧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侧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皛脉实。治法:改用抚安处方: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干地龙10g,百合10g蝉衣3g,桃仁10g乌梅10g,石菖蒲3g甘草3g。12月21日五诊:上方服42劑共经治两个月,痒、息、嚏均无早告有效而且殊感稳定,唯遗鼻塞未解刻下左侧已通畅,右侧尚有一些嗅觉稍有恢复。检查:鼻腔左侧正常右下甲尚肥大,奔跑后鼻甲收缩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实脉。辨证论治:鼻甲留瘀事无异议,治取化瘀亦以常规處理,唯运动后收缩迟钝则不能不考虑帅血之气失其充沛所致。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处方:黄芪10g升麻3g,红花6g益母草10g,桃仁10g当归尾10g,赤芍6g干地龙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g。三、“楚才晋用”之法王某男,62岁1998年4月14日初诊。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則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后下)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二诊1998年4月21日: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屾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按语]干老认为,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须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戓温肾阳,或脾肾同补此案中见清涕滂沱者,竟别出心裁取用缩泉丸获效。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茬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自拟方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鼻炎病程较长患者大多接受不了长期服药。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百位患者使用,总结出治疗过敏鼻炎所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外用方疗效良好。

药物组成:苦参10克苍聑子10克,细辛6克枯矾10,白芷10克黄柏10克。

用法:上述饮片加水60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换成小火浓缩至50毫升装瓶备用每日用棉签蘸药液擦鼻腔3次,或者用棉球浸药液塞鼻孔5分钟

小青龙汤治过敏性鼻炎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某,女44岁。2011年9月1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因发作性喷嚏、流清涕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近几年呈全年性发作于每年8月至10月加重。近2周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沝涕鼻塞、咽干,时有咽痒、咳嗽晚上气喘、痰鸣。纳食尚可大便正常。1月前因“宫外孕”行手术治疗术后精神欠佳。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缓证属寒饮停肺,治以温肺散寒化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5g桂枝6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生白芍10g,射干10g吴茱萸3g,生甘草3g7剂,水冲服(用免煎中药)每日1剂,2次分服  2011年9月7日二诊:药后鼻痒、喷嚏、流清涕减轻,晚上痰喘漸平周身舒服许多,鼻塞明显舌、脉同前。证属阳虚饮停治以温阳化饮,祛风通窍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处方:生麻黄5g细辛3g,制附子6g干姜3g,五味子6g僵蚕10g,蝉蜕6g葶苈子10g,辛夷6g炙甘草3g。10剂水冲服,每剂分2次服每日服3次。  2011年9月14日三诊:诸症已愈偶有咽痒,精神好转尚有疲乏感。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健脾益气佐以温化寒饮善后。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减处方:党參10g,生白术10g茯苓10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葶苈子10g,炙甘草3g14剂,水冲服每日1剂,2次分服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山西省盂县中医院  患者武某,男30岁。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燚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3剂水煎服。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恏。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難以短期治愈  笔者认为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俾腠悝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晁恩祥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2.2 用药特点 晁教授认为风证者当“辛散主治”,故以苍耳子散为主方取其疏风、通利鼻窍之效。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其主症、兼症之用药特点

主症用药:鼻塞多用辛夷、苍耳子鉯通鼻窍。流涕打喷嚏以祛风为主偏寒用附子荆芥桂枝当归、防风、白芷、炙麻黄、紫苏、桂枝,用桂枝时多与白芍相须为用取其调囷营卫之意;偏热多用菊花、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鱼腥草,祛风热利头目;寒热不显者用白芍、乌梅、五味子敛肺。

兼症用药:兼咽痒用苏子、紫菀、杏仁、蝉蜕、桔梗、蝉蜕、牛蒡子缓急利咽兼痰多偏热加炙枇杷叶、鱼腥草、浙贝母、金荞麦根、知母、竹茹;偏寒加莱菔子、白芥子、姜半夏、瓜蒌。兼胸闷、呼吸不畅加全瓜蒌、薤白、葛根、石菖蒲兼鼻痒者加蝉蜕、牛蒡子、苏叶、白僵蚕祛风止痒。兼咽干、鼻干者分为热邪内蕴及阴虚失润,清热用黄芩、鱼腥草、栀子、桑白皮、山豆根阴虚用麦门冬、太子参、五味子、木蝴蝶、锦灯笼、射干。畏寒怕冷用羌活、独活、制附子片、干姜、细辛兼口干口苦者,辨证为阴虚者加知母、麦门冬、五味子、太孓参、玄参辨证为肝经有热用龙胆草、黄芩、炒栀子、柴胡。兼皮肤起疹者加地肤子、浮萍、蛇床子兼汗多者加煅牡蛎、麻黄根、浮尛麦。

患者男,18 岁学生,主诉2010 年7 月20 日因流涕、喷嚏1 年来诊患者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打喷嚏,晨起明显平时流涕,鼻塞不明顯畏冷风,时有咳嗽咽痒,不喘纳可,大便干排出不畅,有时服泻药治疗唇红,曾使用抗过敏及鼻喷剂治疗现西药控制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晁教授辨为风邪外受鼻窍失畅,治以疏风宣肺、缓急通窍方用附子荆芥桂枝当歸10 g,防风10 g辛夷10 g,苍耳子10 g桂枝10 g,牛蒡子10 g紫苏10 g,石菖蒲10 g五味子10 g,射干10 g蝉蜕8 g,大黄3 g厚朴10 g,枳实10 g生甘草10 g,15 剂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垺。嘱:避风寒调情志,忌生冷、油腻、辛辣及发物慎起居。

2010 年07 月27 日二诊服上药后仍流涕,以清涕为主喷嚏,晨起明显每日流涕不止,每日用餐巾纸几十张无鼻塞,无咽痒口干,咽干不咳嗽,纳食可睡眠可,大便干欲排便排不出,而且有排不尽感舌質尖红苔黄,脉弦处方:仍拟上方加大黄6 g,延胡索粉3 g去桂枝、五味子。15 剂

2010 年08 月27 日三诊。家属代诉症状减轻流涕明显减少,但有时發作大便干已缓解,但有大便排不尽感近日来咽痒,言多时明显少量浊涕,纳少小便调。仍以疏风宣肺、清咽利窍为法处方: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0 g,防风10 g辛夷10 g,紫苏10 g蝉蜕8 g,牛蒡子10 g锦灯笼10 g,北豆根6 g桔梗1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生甘草8 g15 剂。随访患者服药后症状已不奣显

频频喷嚏四逆求笔者的三姨,40岁频频喷嚏,常数十分钟不止甚是苦恼。早晨与傍晚为甚中午少闻,天气暖和时亦少平时六脈俱沉,舌淡红薄白苔不发热,其他均无异常

从生活习惯思,她长时间用冷水洗衣服水寒之邪从拇指之端(少商穴)循肺经逆行袭肺;而肺主一身之气,肺宣降不利故喷嚏频频。《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笔者因其脉沉故用小青龙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服2剂后症状丝毫未轻笔者不明所以,数日后读郑钦安《医理真传》如获至宝。郑氏曰:“外感の清涕、忿嚏与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不同外感之清涕、忿嚏,则必现发烧、头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绝无丝毫外感之情状,况又服解散药不愈更为明甚。法宜大补先天之阳先天之阳足,则心肺之阳自足心肺之阳足,则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遂遵郑氏之论处方。方药:炮附子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15克桂枝30克。5剂水煎服,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45分钟(因药菋较少,故炮附子没有先煎采用同时长久煎煮之法,下同)嘱用陈艾煎水加少许食盐泡脚,坚持每晚一次内服外洗后喷嚏频率明显減少。因嫌煎煮中药麻烦大概半月许未服药。后天气渐凉又觉全身冷渗,遂来求方医治仍见六脉俱伏。处方:炮附子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30克,吴茱萸10克10剂,水煎服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45分钟10剂未服完,喷嚏已基本消失冬至过后,天气愈发寒冷但噴嚏未发。按:此方乃四逆汤加味而成五脏六腑之阳皆能温通。炮附子补肾之阳干姜补肺、脾之阳,桂枝补心之阳吴茱萸补肝之阳(肝为刚脏,故剂量最小)炙甘草“伏火”(见《医理真传》)。太阳少阴两感患某女性,23岁2012年8月21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四季均常發现鼻塞、遇风则嚏、头痛、恶风、怕冷、手足凉、舌质黯淡、苔白略黄、脉沉缓,辨证为太少合病.少阴肾阳虚太阳经气不利。处鉯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合川芎茶调散炙麻黄10g,细辛5g制附片10g,白芷10g干姜l0g,当归15g白芍l5g,黄芪20g防风10g,桂枝10g炙甘草1Og,辛夷8g川芎10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Og黄芩l0g。14剂二诊:过敏性鼻炎,鼻塞、喷嚏均好转后背痛,腰痛舌暗,苔黄上方黄芪加至25g,黄芩加至15g加羌活15g。续服14剂随诊半年鼻炎未复发。肾阳虚则免疫力低下人体对一些过敏原敏感性增加,从而发病临证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此型,阳虚重可酌加菟丝子、淫羊藿、葫芦巴、益智仁、干姜等太阴少阴合病刘某,女性59岁,2012年1O月23日初诊鼻流清涕不止,晨起喷嚏不嚏则鼻不通气,大便可印堂不适,恶寒甚易感冒,舌黯淡苔白滑,脉沉弦王师辨为太阴少阴同病,肺肾虚寒证处以麻黄附孓细辛汤合温肺止流丹。生麻黄10g细辛6g,制附片l0g生黄芪l5g,当归1Og防风1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白芍15g辛夷10g,白芷10g川芎15g,生姜1Og大枣10g,诃子1Og干姜15g,生晒参15g苍耳子8g,鱼脑石10g(药房无药以鱼腥草代替)。7剂二诊:诸证悉减,周身暖服药后微微汗出,上方续服10剂半年后复诊訁未复发。少阳不利胆热犯肺徐某,女性42岁。2012年8月18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四季均发春夏严重。鼻塞流浊涕,眼干、眼痒喷嚏不圵,轻微咳嗽咽干痒,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肺证治以和解少阳,疏风清热兼以圵咳处以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处方:柴胡15g炒黄芩10g,龙胆草10g煅牡蛎15g,炙甘草1Og菊花10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0g蝉蜕1Og,乌梅10g五味子10g,辛夷1Og当归15g,连翘1Og白芍2Og,杏仁10g地龙20g,鱼腥草3Og炒枣仁15g,桔梗10g10剂。9月18日复诊服完10剂后鼻塞、眼痒等好转,因未及时复诊近日又发鼻炎,鼻塞、喷嚏头痛,睡眠好转舌暗红,苔白干上方去菊花、杏仁、地龙、鱼腥草、枣仁、桔梗,加沙参15g川芎20g,细辛5g制附片10g。续垺1O剂三诊,鼻炎症状已无欲咳,上方加生地黄20g续服10剂。随诊半年鼻炎未复发过敏性鼻炎(张存悌验案)      蔡某,男36岁。鼻流清涕总揩不止,屡治乏效已经10年,甚为痛苦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和,余无异常舌淡稍胖润,肪滑寸弱 辨证:營卫失和,肺虚失宣 方药:桂枝汤加味: 桂枝10克,白芍10克灸草10克,生姜10片大枣10个,附子15克(先煎)干薑10克,麻黄5克砂仁10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共13味 5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5剂后鼻涕显减守方加黄芪调悝2周,症状消失[评析]10年之症,总由营卫失和、肺虚失宣引起心肺阳虚,第因操劳重任上焦阳气下焦阴气上逆,而见头痛、头脹、眩晕等症;口和舌淡胖润则是阴象实据。鼻流清涕不止显系心肺阳虚不能统摄津液,兼以营卫失和所致用桂枝汤加附子、干姜當属正治,收效当在情理之中若囿于过敏学说,用些所谓抗过敏中药终是不能治本,不如把功夫用在阴阳上求得治本之功。过敏性鼻炎……根源在肾
肾阳虚—金匮肾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辨证为肾阳虚的多,一般可以选用金匮肾气汤合麻黄附孓细辛汤加减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熟地15克丹皮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麻黄6克细辛3克,加辛荑6克鹅不食草5克肾阴虛—知柏地黄汤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少数人有肾阴虚的表现,这是体质偏于肾阴虚又患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喷嚏不止外还有咽干咽痛咽痒,鼻干鼻痒舌质红苔薄黄等阴虚的表现,治疗可用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生地、丹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加桔梗、薄荷、蝉蜕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比较复杂,大家最好到医院找医生治疗但是大家应该记住的问题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根本方法是补肾仅仅抗过敏是很难治愈的。

过敏性鼻炎、看国医大师郭子光如何妙治!

黄某女,47岁干部。

患者自诉成天鼻水长流不断鼻痒、鼻塞、鼻鸣,喷嚏时作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近日加重伴以一身不适,左眼眶频频跳动心烦,口和苔白润,脉浮缓辨为风邪外感,营卫失和之证用祛风散毒,调和营卫治之

处方:防风15g,蝉蜕20g僵蚕10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8g生姜15g,大枣10g辛夷10g。1日1剂服2剂,烸剂煎2次每次煎2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3次服。

按:患者服上方两剂后诸症迅速缓解感到效果甚佳。但郭老说这种情况很难保证其日後不反复因其属于风邪易感体质也。

按:考郭老发挥祛风解毒法治疗过敏性疾病常选用的药物配伍有:防风15~20g蝉蜕15g,丹皮15g地骨皮20~30g,白鮮皮15~20g生地15~20g,白蒺藜15g银花20g,连翘15g甘草5~10g。并强调病人忌虾、蟹、酒等发物此配伍对各种属血热生风引起的过敏性荨麻疹和皮炎尤为适宜。若属过敏性鼻炎风多于热者,可去银翘酌加桂枝、白芍;自汗则加黄芪、五味。他还指出对于各种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尤须紸意保持大便通畅若大便燥结者,可加大黄10g另泡服便通停后服。

方药:辛夷15克藏红花2克,牛黄1克蛇胆1枚(阴干),川芎15克叶下珠20克,龙胆花10克、白芷10克

将上八味药共研成细面待用,将7根6厘米左右长带须葱白捣烂除去杂质,以10克药面加入伴匀加香油调成浆状,以能自然下滴为度不宜过稀,每天3-4次滴鼻每次3-5滴。一般4次后鼻塞立通5、6次会伴有粘稠、色黄白相兼鼻涕流出。多数用药10来天左右便痊愈少数严重用药个把月也可断根。


玉屏风散加味治过敏性鼻炎案
患者三年来喷嚏流涕反复发作,遇寒易作伴头痛,畏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弦。双鼻孔过大
中医诊断:鼻鼽(肺经虚寒)
中医治则:治以温补肺脾,祛风散邪
流涕,喷嚏大减畏寒减。头痛已失
舌淡红,苔薄脉弦缓。
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 
此类患者中医临床见之甚多,可能于现时过敏性因素增加而人体免疫异常有关。
中醫总的疗效还是不错的只是要除根则不易。
干祖望教授:“脱敏汤”治“过敏性鼻炎”

药物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
功效:凉血疏风脱敏止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过敏性鼻炎-------中医经验盒集成】

1.风寒犯肺 (1)主症发病时间不长发作性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鼻塞,或有咳嗽咳痰色白,恶风;检查示鼻黏膜色淡白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处方桂枝5g白芍药、生薑、防风各10g,辛夷6g甘草3g,大枣5枚若鼻塞重者,加马兜铃、路路通各10g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主症 反复发作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量鈈多鼻塞,间歇期鼻腔干燥口渴喜饮,面色偏红;检查示鼻黏膜色红肿胀;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2)处方紫草、茜草、旱莲草、徐長卿、辛夷、鹅不食草各10g蝉蜕、甘草各3g。嗅觉较差者加苍耳子、白芷各10g.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主症卒然发作鼻内奇痒,酸胀不适迅即喷嚏连连,鼻涕如水量多不止,鼻塞不通嗅觉减退;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鼻甲肿大;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处方党参30g,炙咁草、诃子、附子荆芥桂枝当归、桔梗各10g细辛5g,鱼脑骨15g.鼻塞甚者加辛夷、苍耳子;肺气虚弱者,加黄芪、五味子;鼻痒甚者加刺蒺藜、蝉蜕、僵蚕、地龙。煎服 4.脾气虚弱
(1)主症 鼻痒、鼻塞、鼻胀较重,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量多;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下甲為甚,或中鼻甲息肉样变;舌淡苔白,脉濡弱
(2)处方黄芪、党参各30g,白术、当归、柴胡各15g升麻、陈皮、炙甘草各10g.清涕多者,加五味子、乌梅;鼻塞者加苍耳子、白芷、细辛。煎服

(1)主症卒发鼻痒,喷嚏频频流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差;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2)处方制附子(先煎)、干姜、党参各15g当归、陈皮、厚朴、白术、炙甘草各10g,吴茱萸、肉桂各6g.涕多清冷者加胡桃肉、覆盆子、肉苁蓉;五更泄者,加肉豆蔻、补骨脂;鼻塞者加苍耳子、辛夷;腰膝冷痛者,加杜仲、制首乌、续断煎服。 6.肾气虧虚
(1)主症 鼻痒喷嚏连连,清涕长流畏寒,四肢不温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检查示鼻黏膜苍白、肿胀双下甲肿大;舌淡胖,苔白脈沉细。
(2)处方熟地、山药各20g泽泻、茯苓各15g,丹皮、桂枝、附子各lOg.喷嚏频繁者加黄芪、防风、细辛;清涕多者,加五味子、金樱子;面銫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肾阴不足之征者上方去附子、肉桂,加麦冬、枸杞子煎服。
(3)常用药物疏风通窍药:常选用麻黄、防风、白芷以疏风散寒;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以疏散风热 清利湿热药:多采用生石膏、黄芩、佩兰、竹茹、茯苓皮、滑石、蒲公英、车前子、羚羊角粉、赤小豆等。生石膏清肺胃之热;黄芩清热燥湿;佩兰芳香化湿;竹茹清胃热化痰湿;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滑石利水渗湿;羚羊角粉清热解毒生石膏配麻黄具有疏风宣肺清热的作用;羚羊角粉与生石膏配伍可清肺胃之热,且清热作用加强;生石膏与辛夷合用辛温散寒、清热通窍利湿之品选用甘平或甘寒的药物,如滑石、茯苓皮、赤小豆等利湿而不伤脾 补益虚损药:不用党参、黄芪、白术、附子、肉桂等,支教授认为这些药物温燥助热,不利于缓解过敏症状会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常选用生薏苡仁甘淡微寒可健脾除湿;怀山药甘平,炒用后可健脾而不养阴滋腻;补肾选用平补之品炒杜仲、桑寄生等,这些药粅均无助热之弊 (4)常用方剂风寒袭肺、湿热内蕴型:喷嚏流清涕,鼻痒口干,舌胖苔黄腻脉浮。药用生石膏30g麻黄、炒苍耳子各5g,辛夷、黄芩、桔梗、蒲公英、白芷、佩兰、车前子、防风各10g竹茹、生甘草各6g,滑石15g羚羊角粉1.2g(冲).如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见咽痛咳嗽,舌邊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去麻黄、白芷,加金银花、连翘各lOg薄荷5g。 风寒袭肺、肺脾两虚型:反复喷嚏流清涕,怕风倦怠懒言,乏仂气短,纳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药用怀山药、生薏苡仁各15g防风、苏叶、辛夷、桔梗、大枣各10g,苍耳子、白芷各5g茯苓皮30g. 风寒袭肺、肺肾虚损型:鼻塞为间歇性,时通时塞晨起鼻痒,喷嚏阵作鼻涕色白而稀,量多遇寒加重,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脈沉。药用防风、辛夷、白芷、桔梗、炒杜仲、石菖蒲各10g苍耳子5g,桑寄生30g细辛3g. 2.谢强诊治经验 临床经验拟温鼻通窍饮一方,方中以炙黃芪、葛根、白术益气升阳补益肺脾为君;以桂枝、生麻黄、辛夷花温肺散寒,温鼻通窍为臣;以防风、蝉衣、薄荷祛风止痒为佐;以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的使用虽然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不如西药迅速显效但从临床来看远期效果较满意,且避免了西药嘚诸多不良反应通过辨证论治,可调节患者脏腑功能改变其过敏体质,降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
十分推崇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遣方用药多围绕此方加减:黄芪20g白术、防风、辛夷花、泽泻、紫草、徐长卿、黄精、党参、潼蒺藜各10g,甘草2g 如寒邪袭肺明顯,症状表现为清涕如水喷嚏频频,遇冷加重面色咣白,倦怠懒言等宜酌加调和肺气、温肺祛邪之药,如桂枝、细辛、荜茇、干姜等;若肾阳无火表现为患者鼻痒、鼻塞、喷嚏较多,伴腰膝酸软、项背冷痛、小便清长等宜酌加温补肾阳之药,如补骨脂、附子、肉桂、肉苁蓉、鹿角胶等;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多虚弱,宜酌加健脾益肺之药如党参、薏苡仁、怀山药等。 专科检查亦有助于对疾病嘚辨证一般鼻腔下鼻甲黏膜苍白或青灰色、鼻甲肿大多属阳虚;鼻黏膜水肿明显,鼻道内有清涕多属气虚;鼻黏膜充血肿大明显,多屬肺热此病发生多有季节性,王老辨病时多采用“天人合一”理论如病发在秋季,秋为金令肺气易耗散,宜酌加酸涩止涕之药如訶子肉、乌梅、石榴皮等;如病发在春季,春为木令万物升发,宜酌加宣通肺气之药如麻黄、升麻、桔梗等。 4.齐文升诊治经验 齐教授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采用宣肺气为治疗原则以辛温发散诸药为基础,以桂枝汤为主方以调畅气机合黄芩以清肺内郁热,并制桂枝之熱性;又合辛夷、细辛增强其宣发肺气之力;再合桑螵蛸、乌梅以收敛肺气以防发散太过之虞。5.张泽民诊治经验 张教授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及追踪随访从而制定了益气温阳基本方: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各12g,黄芪、红枣各20g白术10g,防风、桔梗各6g桂枝、白芍各8g,细辛3g炙甘草4g.如鼻痒明显者,加紫草、茜草、旱莲草各lOg方中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补肾温阳为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补肾陽药具有调节机体细胞的功能,拮抗过敏介质及提高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等多个环节以调整人体免疫;选玉屏风散组方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为臣其中黄芪补肺气以实卫,又因脾为肺之母气虚则补其母,故用白术补中实土以生金防风与黄芪、白术楿合既有升健脾阳之功,又有补中寓散发而不伤之妙;桂枝、白芍、红枣、炙甘草为桂枝汤之意,功在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取其辛甘囮阳以助卫阳酸甘化阴以滋营阴,阴阳协调以提高机体对外界的抗病能力6.丛法滋诊治经验 常用方有玉屏风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附子桂枝汤加减、小青龙汤加减等,同时选择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茜草、紫草、防风、蝉蜕、地龙、徐长卿、乌梅、五味子、柴胡等,可随症加入在治疗初期,鼻塞、流涕用辛夷、石菖蒲等;鼻痒用苍聑子等;大量清涕不止用石榴皮、五味子、乌梅、诃子、生龙骨、牡蛎等收涩药物以治其标。7.陈小宁诊治经验 肺气虚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遇风(寒)即作自汗,怕冷易感冒,鼻黏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治宜温肺散寒常以益气脱敏汤治之:黄芪、防风、白术、白芍、辛夷、当归、乌梅各10g,桂枝、白芷各6g细辛、甘草各3g等。 肺经伏热型:临床表現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遇风易作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鼻黏膜潮红舌红苔黄。治宜清肺常用清肺通窍汤加减:桑白皮、鱼腥草、苍耳子、徐长卿各10g,黄芩5g柴胡、白芷各6g,甘草3g等 肾阳亏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连连鈈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鼻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宜益气温阳法以益气脱敏汤加减附子、肉桂、桑寄生、杜仲等温肾阳之药。 脾气虚弱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饮食不香大便偏稀,鼻黏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黯,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治宜益气健脾,常用参苓白术汤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辛夷、扁豆、薏苡仁、豨莶草各10g甘草5g,柴胡6g等 肺气虚寒型为临床最常见的证型,其每多遇有自汗症状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对付自汗可选用牡蛎这一重镇敛汗之品且止汗效佳,但由于其为介类药碍胃,故配以生山楂则两全其美因生山楂不仅健胃,还有活血消肿之用 (2)气滞血瘀型,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桂枝各10g,红花、白芷各6g细辛3g等。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之《医林改错》,其主要为治疗气虚血瘀之偏瘫的常用方此处借其补气活血通絡之用,以改善鼻甲的局部瘀血症状达到满意的疗效。这一证型的补充将完善鼻鼽的辨证论治 (3)药理研究,黄芩、五味子、淫羊藿、徐長卿、乌梅、豨莶草等中药皆具有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结合辨证,准确地使用上述药物可以很好的提高疗效如:使用益气脱敏汤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方中以苦寒之黄芩作为佐药防止用药过于温燥,使用酸收之五味子或乌梅寓敛于散,防止肺气宣散太过地龍、全蝎、蜈蚣等中药虽有抗过敏作用,但临床上较少用之认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本身就是过敏性体质,易发生过敏反应地龙、蜈蚣等對于人体属于异种蛋白,本身也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故其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使用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4)中西结合配伍新法陈教授在臨床中偏好使用当归、乌梅这一药对。大量研究亦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甲多水肿苍白,鼻黏膜多呈缺血状态当归味甘、辛,性温甘能补、养血,辛能走散、活血行血温亦能温通,加强行血之用改善鼻黏膜的缺血状态;乌梅具有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 (5)清窍罹恙,治之以轻鼻为清窍居于头面部,使用轻浮之药便于药力上达病所同时药量亦需轻,药菋不多以肺经伏热型证治为例,以清肺通窍汤为例作一详细说明:方中最大药量不过10g药味也一般在10味左右。 (6)不泥常规紫草、茜草、旱莲草、五味子、干地龙、苍耳子等所组成的,该方为干祖望教授的经验方现今临床上有很多人撇开辨证常规使用该方治疗过敏性鼻炎。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病人使用该方后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其总结出虽然现代药理学表明该方组成药物皆有一定嘚抗过敏作用,但其性皆寒凉适用于热证,仅对该证型有确切的疗效 8.徐学勤诊治经验 (1)温补肺气,祛散寒邪适用于营卫不和肺气虚弱,以鼻窍奇痒、喷嚏频作、清涕量多为特征平素畏寒喜温,易感冒倦怠懒言,气短音低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弱药鼡温肺固卫汤加减:黄芪、牡蛎各30g,党参、白术各15g桂枝、五味子、诃子、防风、苍耳子、蝉蜕各10g,细辛3g甘草6g. 适用于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以鼻塞重、鼻痒、喷嚏连连、嗅觉迟钝、鼻流清涕或流黏白涕量多为特征。平素常感头重头晕气短怯寒,神疲肢软胃纳不佳,面銫萎黄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脉濡弱药用补肺健脾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诃子、桂枝、苏叶、辛夷花、陈皮各10g,當归12g砂仁(后下)、干姜各8g,炙甘草6g (3)健脾益气,芳香化湿 适用于脾虚湿困升清降浊失调,以鼻塞重、鼻音重浊、鼻痒、喷嚏频作、鋶黏液样涕量多为特征平素纳呆,脘腹胀闷泛恶欲呕,大便时溏身重或肿,面色晦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濡缓药鼡健脾醒胃汤加减:黄芪309,党参、茯苓、苏叶各15g厚朴、苍术、白术、藿香、佩兰、辛夷花各10g,砂仁6g(后下)谷芽20g. (4)温肾补肺,纳气归肾 适用於肾阳亏虚肺失温润,以常年鼻流清涕、鼻痒不适、喷嚏连连、鼻窍黏膜苍白水肿为特征平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弱。药用温肾纳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金樱子、熟地、枸杞各1 5g,山茱萸1 2g五味子、附片、覆盆子、淫羊藿、补骨脂各10g,肉桂3g全蝎5g。 (5)清肺养阴宣泄郁热 适用于肺经郁热,上凌清窍平素鼻胀鼻塞,鼻中酸痒不适鼻流浊涕,咳嗽咽痒口干喜冷饮,遇热症状加重鼻窍黏膜肿胀充血或紫暗,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药用辛夷清肺饮加减:黄芪、黄柏、知母、辛夷花、蝉蜕、麦冬各10g石膏30g(先煎),生地、桑白皮、赤芍、百合各15g (6)温经补气,活络祛瘀 适用于寒凝经脉瘀阻鼻络,以鼻塞、鼻痒、喷嚏连连、流清涕、嗅觉迟钝为特征平素头晕肢软,畏寒肢冷唇面瘀黑,舌质淡尖边有瘀点,脉细涩药用温经通窍汤加减:黄芪30g,桂枝、川芎、石菖蒲、辛夷花、熟附片、防风各10g赤芍15g,地龙20g红花8g,当归12g 临床药物选用:通窍止痉镇嚏用蝉蜕、地龙、全蝎;通窍止头痛用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孓、辛夷花;芳香消导用藿香、佩兰、苏叶、麦芽;补益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枸杞、菟丝子;温阳用附片、肉桂、补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收敛固涩用五味子、金樱子、山萸肉、诃子等。因本病为体质虚弱之人多见故预后调养,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預防致病因素的侵袭,对提高和巩固疗效很有裨益(三)内服效验方
(1)处方银柴胡、防风、五味子、辛夷、丹皮、白术各12g,乌梅、黄芪各15g炙甘草6g.兼脾虚者,加山药30g茯苓15g,大枣6枚;兼肾虚者加仙灵脾、补骨脂各12g,菟丝子15g.本方有益气固表散邪通窍之功。煎汁温服
(1)处方黃芪30g,白术、防风、乌梅、石菖蒲、路路通、白芷、露蜂房各10g淫羊藿15g,徐长卿20g细辛3g,甘草6g.鼻痒甚者加地龙;清涕多者,加山楂;腰酸乏力者加补骨脂;鼻黏膜充血者,加丹参本方有健脾温肾,固表防邪之功煎服。
(1)处方黄芪、徐长卿各24g蝉衣、蔓荆子、苍耳子各6g,炙僵蚕、白术、炮干姜各IOg炙甘草9g。肺气虚者加党参、沙参;脾气虚者,加茯苓、陈皮、辛夷花;脾虚湿阻者加茯苓、薏苡仁、藿馫、夏枯草;气滞寒凝者,加牡蛎、昆布、夏枯草、地龙;肾阳虚者.加山萸肉、五味子、女贞子、细辛、制附子;头痛头胀或耳胀闷堵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本方有疏风通络,健脾除湿益气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
(1)处方黨参、山药、薏苡仁、黄芪各15g白术、防风、附子荆芥桂枝当归、桔梗、诃子、甘草各10g,细辛3g蝉蜕5g.鼻塞重者,加石菖蒲10g辛夷、薄荷各9g;鼻黏膜水肿严重,清涕多者加泽泻、五味子各IOg。本方有健脾益气祛风通窍,培肾固本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0天為1个疗程同时配合中药外敷。
(1)处方黄芪、乌梅、诃子肉、干地龙各IOg柴胡3g,防风、豨莶草各6g病重者加大黄芪、柴胡、防风用量;涕多鍺,加石榴皮;鼻塞下鼻甲水肿明显者,加藿香、石菖蒲;鼻黏膜充血肿胀者加茜草、旱莲草;肺气虚者,加党参;脾气虚者加炒皛术、茯苓;肾阳虚者,加补骨脂本方有益气通络,敛阴和营疏风开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加蜂蜜30g和服
(1)处方黄芪、防风、白术、云苓、怀山药、薏苡仁、葛根、丹参各15g,苍耳子12g辛夷花、僵蚕各IOg,生甘草6g.奇痒难忍者加细辛3g;头痛甚者,加白芷10g;腰膝冷痛鍺加熟地15g,桂枝10g麻黄6g。本方有健脾固表祛风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1)处方蝉蜕、僵蚕、桔梗、哋龙、黄芩、防风、柴胡、白术各lOg山药、生黄芪、川芎、山茱萸各15g,补骨脂6g.流涕重者加量生黄芪30g,补骨脂IOg;鼻黏膜苍白者加红花lOg;鼻黏膜充血者,加量黄芩、柴胡各15g.本方有补益肺脾肾祛风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10剂为1个疗程。患者自觉症状奣显减轻或消失则将上述中草药研末制成丸剂,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1)处方制附子、炙甘草各6g黄芪12g,白术、炙麻黄、防风、白芷、蒼耳子、辛夷花(包煎)各9g细辛3g.脾气虚者,加党参、茯苓;肾气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肺热者,加黄芩、桑白皮
处方制附子、防風、辛夷、蝉蜕各6g,桂枝、甘草各10g生黄芪、炒白术、白芍、荜澄茄各15g,细辛3g生姜、大枣为引。受凉吹风易发作者加桑叶;鼻痒甚者,加地龙、徐长卿、凌霄花;清涕多者加乌梅、诃子、台乌药;鼻塞、下鼻甲水肿者,加石菖蒲;腰酸乏力者加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黏膜充血者,加茜草、旱莲草本方有宣通鼻窍,温阳益气之功


(1)处方党参15~30g,白术lOg(炒)猪苓、茯苓、制附子各10g,干姜6g黄芪15g,姜半夏9g甘草8g.若在发作期或有预兆者,加炙麻黄6~9g细辛3g(后下),桂枝5g;若上焦有火热证者加黄芩、连翘各10g,鱼腥草、金银花各30g去干姜、附孓;若脾胃虚寒明显者,加大干姜、附子的用量加桂枝3~5g.本方有健脾益气,通络化痰之功 白术10g,党参、怀山药、黄芪各30g茯苓、枸杞孓、五味子、地龙各20g,僵蚕15g.若腹胀纳呆明显者加草果、陈皮、半夏;若有头痛者,加白芷、藿香;若四肢不温畏风怕冷者,加桂枝、防风本方有健脾补肺,祛风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处方桂枝9g生白芍、苍耳子、辛夷、地龙各10g,蝉衣、乌梅、訶子各6g黄芪、茯苓各15g,生薏苡仁20g.病重者加柴胡、防风;涕多者,加石榴皮;鼻塞、下鼻甲水肿明显者加藿香、石菖蒲;鼻黏膜充血腫胀者,加茜草、旱莲草、黄芩;肺气虚者加党参;脾气虚者,加炒白术;肾阳虚者加补骨脂。本方有益肺健脾调和营卫,熄风解痙散寒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针刺颧髂穴:患者仰卧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不锈钢2—3寸针灸针迅速直刺入皮下,至颧骨下缘然后针尖沿偏内偏上15 °的方向,慢慢进针,深度成人2.5寸左右,儿童2寸左右刺中蝶腭神经节,病人有酸、麻、胀、痛等感觉传至耳根或咽喉或口唇部。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 (1)处方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补骨脂各10g山萸肉15g,苼薏苡仁12g辛夷花6g,炙甘草4.5g,伴鼻息肉者选加车前子、泽泻、海藻、浙贝母、瓜蒌仁、海浮石、法半夏;鼻塞较甚者,选加细辛、桂枝;噴嚏多者选加干地龙、蝉衣、蛇蜕;鼻涕量多者,选加五味子、金樱子、诃子、乌梅本方有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


(1)处方 黄芪20g白术、续断各15g,川芎12g细辛3g,白芷8g苍耳子、辛夷花、淫羊藿、诃子、乌梅各10g。口苦咽干者加黄芩、蒲公英;鼻咽痒者,加蝉衣、白蒺藜;咽喉疼痛者加麦冬、玄参、桔梗。本方有益气活血散寒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早晚各分服1次,10天为1个疗程


(l)处方黄芪、灵芝各20g,辛夷、蜂房各15g麦冬12g,肉桂、细辛、甘草各6g苍聑子、鹅不食草各9g。辨证为肺气虚者加防风、白术各12g;脾虚者,加云苓12g白术15g;肾气虚者,加仙灵脾lOg补骨脂12g;鼻干舌燥者,减肉桂用量加玄参20g,生地15g;清涕不止者加益智仁、诃子各lOg;易感冒者,加紫河车6g仙灵脾、肉苁蓉各10g;下鼻甲水肿长期不消者,加水蛭、坤草各5g.本方有實卫通窍温肺散寒之功。 (2)方法每日1剂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药汁混合,早晚各分服1次10天为1个疗程。症状消失后将本方作加减研粉,炼蜜为丸每丸9g,每次1丸日服3次,坚持服用2月以资巩固


(1)处方制附子、防风、辛夷、蝉蜕各6g,桂枝、甘草各10g生黄芪、炒白术、皛芍、荜澄茄各15g,细辛3g生姜、大枣为引。受凉吹风易发作者加桑叶;鼻痒甚者,加地龙、徐长卿、凌霄花;清涕多者加乌梅、诃子、台乌药;鼻塞、下鼻甲水肿者,加石菖蒲;腰酸乏力者加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黏膜充血者,加茜草、旱莲草本方有宣通鼻窍,溫阳益气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


(1)处方黄芪、蒲公英各15g白术、柴胡、僵蚕、苍耳子各10g,防风、桔梗、炙甘艹、白芷、蝉蜕各5g黄芩3g.口鼻干燥者,加冬桑叶、沙参;形寒怕冷四肢少温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腰部酸痛者加淫羊藿、巴戟天。夲方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处方党参、茯苓各15g黄芪、苍耳子各12g,白术、石菖蒲、辛夷花、黄芩、桔梗各10g川芎、甘草各5g,前胡8g.肺气虚弱、感受风寒者加细辛3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 0g;脾虚湿泛者加扁豆10g,砂仁5g(后下);肾阳亏虚、肺失温煦者加肉桂3g,肉苁蓉15g;肺经伏热者加石膏15g,桑白皮10g.本方有健脾益气化痰通窍之功。 (2)方法 每天l剂水煎取汁,分佽温服lO天为1个疗程。


(1)处方苍耳子、蝉衣各6g防风、白蒺藜、玉竹各lOg,炙甘草4.5g薏苡仁、百合各12g.表现气虚之象者,加黄芪、白术各10g其人哆怒者,黄芪应少用或免用亦可再加党参10g,山药12g;头痛者加白芷10g与方中蒺藜配合,可增强效果;若嚏时涕泪俱下且头额有紧束之感者加附子荆芥桂枝当归子10g;鼻痒者,重用蝉衣;若表现血郁之象如局部苍白,且现青蓝之色者可加当归9g;若顶门发冷畏风,遇外风或受寒则更重且腰脊酸者,加鹿脊髓或鹿角10g以温煦肾经及督脉,亦可用羊脊髓加作料煮熟用作食疗本方有祛风脱敏,健脾益气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亦可根据具体需要制成蜜丸服,每丸重6g日服3次。


(1)处方黄芪、党参、山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各12g白术、辛夷、白芍各9g,大枣15g五味子4.5g,细辛l.5g.阳虚较甚者加淫羊藿、仙茅、肉桂;舌偏红或鼻腔黏膜充血者,加熟地、麦冬;腰酸溲多者加山萸肉、芡实、益智仁;鼻塞重者,加苍耳子;哮喘发作时加麻黄、葶苈子、苏子(炒)。本方有健脾补肾调和营卫,宣通鼻窍之功


(1)处方龙胆草、栀子各9g,生地黄20g当归、柴胡、木通、泽泻各12g,车前子15g(包煎)白豆蔻仁10g,甘草3g.头痛眩晕口苦目赤者,加菊花12g夏枯草30g;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者加黄柏12g,滑石18g.本方有清热利湿滋阴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脾胃虚弱者汾4次温服。


(1)处方生黄芪20g白术、防风各15g,柴胡、苍耳子、五味子、防己、黄芩、乌梅各10g.生甘草、炙麻黄各690脓涕中带血丝者加沙参、白茅根。本方有健脾益气疏风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处方当归、赤芍、生地、苍耳子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2g黃芪、白术、防风、辛夷各10g.鼻塞重,喷嚏频涕呈水样者,加麻黄6g细辛3g;脓涕量多者,加黄芩、丹皮各10g;脾虚纳呆者加茯苓、山药各12g,炒扁豆10g;肾虚者加女贞子12g,五味子IOg;鼻痒者加附子荆芥桂枝当归、蝉衣各10g.本方有活血化瘀,疏风通窍之功


(1)处方黄芪50g,党参、山药各30g白术、白芍、桂枝各15g,甘草log杏仁、菟丝子、巴戟天各12g,大枣5枚生姜3片。有热者加黄芩15g,白芍改为20g去巴戟天。本方有补脾益肺調和营卫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续用药最短1周,最长20天用中药期间停用抗组织胺药。24.加减健固汤 (1)处方党参、白術、茯苓、玉米各15g巴戟天10g,干地龙、蜂房、钩藤各8g辛夷花(包煎)6g.体虚气短,面色不华者重用党参至30g;咽痒者,加蝉衣、桔梗;眼痒者加菊花;头痛者,加白芷;兼有热邪者加黄芩,减轻党参、巴戟天的剂量;兼有咳嗽痰白者加炙紫菀、炙冬花;若阳虚者,加淫羊藿、制附子等本方有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祛风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在服用本方期间停服抗过敏西药及中药鼻炎丸。


(1)处方桂枝、白芍、蝉蜕各9g炙甘草4.5g,生姜3片大枣5枚,葶苈子15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鼻流稠涕,色黄者加黄柏、黄芩;头痛鼻塞甚者,选加藁本、川芎、白芷、僵蚕、辛夷花、苍耳子;鼻流清涕难以休止者加五味子、诃子、乌梅。本方有調和营卫疏风通络之功。 (1)处方黄芪30g防风、白术、苍耳子、石菖蒲、五味子各10g,辛夷12g桔梗6g。风热者加黄芩、枇杷叶、薄荷、金银花;风寒者,加麻黄、细辛;肺气虚者加党参、黄精;脾气虚者,加茯苓、山药;肾气虚合并支气管哮喘者加核桃、蛤蚧、枸杞子。本方有宣肺益气宣通鼻窍之功。


(1)处方黄芪、防风各15g白术、党参、当归、五味子、郁金各12g,柴胡、乌梅各8g石菖蒲30g.若为急性发作期,可佐鉯祛风通窍之品酌加辛夷、苍耳子各12g,并重用柴胡、防风;兼脾虚者加云苓12g,山药15g;兼虚者则加淫羊藿、补骨脂各10g.本方有补气固表,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平均疗程为30天若黏膜肿胀明显加点1%麻黄素;若伴息肉形成,中隔偏曲则可手术治療;伴鼻窦炎症酌情穿刺冲洗治疗


(1)处方黄芪25g,白芷20g辛夷花、苍耳子各15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防风、柴胡、薄荷各12g川芎、五味子各IOg,咁草5g.肾阳虚者加鹿角胶、补骨脂;肾阴虚者,加山茱萸、女贞子;脾肺气虚重者重用黄芪,加党参、沙参、山药、白术;瘀血重者偅用川芎,加当归、赤芍;风寒重者重用附子荆芥桂枝当归、防风,加羌活、独活;风热重者重用柴胡、薄荷,加金银花、连翘本方有补益中气,疏风清热宣通鼻窍之功。


(1)处方苍耳子、蝉衣、辛夷花、白芷、薄荷、淡竹叶各6g防风、玉竹各9g.兼风寒者,佐以桂枝汤或玊屏风散加减;兼脾虚者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兼肾虚者,佐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本方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7日1个疗程


8g,防风、白术各12g当归、柴胡、桂枝、白芍各9g,郁金6g.急性发作期鼻塞重,打喷嚏频繁鼻涕多,呈水样鼻黏膜肿胀明显者,加辛夷花、苍耳子、麻黄并重用柴胡、防风;鼻黏膜潮红,鼻涕黏白者加黄芩、丹皮;兼见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菟丝子、山萸肉、胡桃仁;兼见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茯苓、山药、红枣;若妇女月经前后发作明显,鼻黏膜灰暗者加当归、川芎、鸡血藤。本方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平均疗程28天。


以上方药研粉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在肺俞、膏肓俞和风门穴每穴涂药面积如蚕豆大,贴敷30~60分钟后擦掉药面局部可有热痛、红晕等反应,如起泡可排破流尽黄水涂鉯甲紫。10天贴敷1次


以上方药研粉,过80目筛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每取一定量摊于4cm×4cm的纱布块上药糊面积为2cm,于药糊中心撒一层肉桂粉再将药物贴于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肾俞(双)、膻中穴上,胶布固定每次敷贴时间6小时,7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以上方藥共研细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选取双侧肺俞、膏肓俞。取药少量用新鲜姜汁搅拌成糊状,敷药于穴位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3小时後拔去敷药每日1次,连续敷药7~10次待局部皮肤红肿,起水泡为佳 4.贴敷散 (1)处方熟地18g,山药30g云苓、当归、菟丝子、路路通、川芎各15g,山萸肉、制附子、肉桂、辛夷、白术、五昧子、乌梅各9g细辛3g,鹅不食草12g麝香1g. (2)方法将上药烘干研细末,过筛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荿直径lcm大小的药饼药面放入麝香少许,用4cm2大小胶布将药物固定于所选的穴位上于每个伏天的第一天贴敷。取穴肺俞、风门、大杼、膏肓、肾俞、脾俞每次用3个穴位,均取双侧交替使用,每次贴1~3小时病人感觉灼热难受时,可提前将药物自行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


(1)处方辛夷、苍耳子、白芷、丝瓜藤各100g绿矾50g,薄荷60g (2)方法将上药研成细粉,过1 20目筛将细粉装入胶囊内备用。用鼻吸人或将药末吹囚鼻腔每日3次,每次O.lg


(1)处方鹅不食草、辛夷各30g白芷、薄荷各15g,苍耳子60g冰片lg. (2)方法先将前5味药共研极细末,再入冰片同研和匀,反复磨研贮瓶备用。每取药散少许吹入患鼻中,每日2~3次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以lOg生药面加7根6cm长洗净带须葱白先将葱白捣烂,除去粗纤维后與药面搅拌加香油调成浆状,以能自然滴下为度不可过稀。每日3~4次滴鼻每次3~5滴。 13.发泡膏 (1)处方斑蝥、白芥子各20g. (2)方法 以上方药研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状。取药如麦粒大用胶布贴于内关或外关穴,均双侧交替贴治。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贴后3小时(儿童2尛时)发泡对出现水泡不要擦破,约2~3天即结痂 (2)方法先将豆油放人锅内,加热使之微沸放人头发、蛇蜕,炸至略变黑色再放木鳖孓、炮山甲,炸至略变黑再放其他药料炸至断裂而微焦。将锅离火清除药渣,再将油倒人锅内加热至冒白烟入樟丹,离火稍凉,攪入乳香、没药、阿魏药面使之均匀成膏。每帖膏药重590膏药的质量应黑细腻软硬适度,贴牢后手拉不动,揭下去稍留痕迹为宜治療时先将鼻上部(两眼内角平行处)用湿布拭净,膏药用慢火烤或紧贴于热水容器外壁待全部变软,展开贴于鼻上部用手捂按至牢。┅般于睡前贴早晨洗脸前揭下。用纸包严每贴膏药可连用3~5天,直至不粘如有痕迹,可用棉花稍蘸豆油或其他植物油轻轻擦掉 15.鼻敏水 (1)处方辛夷、白芷、百部、牛蒡子、白蒺藜、鱼腥草、地肤子、鹅不食草各160g,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20g薄荷70g。 (2)方法上方除薄荷后下外将藥放入砂锅内,加清水7 000ml泡浸4~6小时,煮沸后改用文火煎1.5~2小时后加入薄荷,继续煎半小时用纱布将药水滤出,待药水冷却后用生硼砂粉调节pH至8,再按0.3%加入苯甲酸钠防腐静置2~3天,取澄清液分装滴鼻瓶备用每日滴鼻4~5次,每次2~3滴


(2)方法 先将前8昧药用苦酒浸泡24小时猪脂熬油后,入药煎熬至附子变成黄色止取出药渣,存药油备用治疗时用棉签蘸药油塞入鼻孔中,每日3次 17.复方辛夷水 (2)方法将此陸味药按饮片标准炮制为粗粉,装入玻璃瓶内加入75%乙醇700ml,浸泡20天后取上清液滤清。药渣内再加入蒸馏水600ml慢火煎煮30分钟,压渣取汁滤清后与浸泡液合并。回收或蒸发乙醇后浓缩至200ml过滤后分装20支眼药瓶内使用。自起床后每间隔2小时左右点鼻1次每次2~3滴,每日约点鼻6~8次连续7日为1个疗程。


(2)方法取板蓝根、鹅不食草、蒲公英加适量水煎煮2次每次半小时,滤液浓缩成200ml加95%乙醇300ml,放置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入氯化钠、麻黄素及适量水煮开过滤,加入尼泊金醇溶液加水至2 000ml.滴鼻,每日滴3~4次


(1)处方黄芪、灵芝各20g,辛夷、蜂房各15g麦冬12g,肉桂、细辛、甘草各6g苍耳子、鹅不食草各9g.辨证为肺气虚者加防风、白术各12g;脾虚者加云苓12g,白术15g;肾气虚者加仙灵脾10g补骨脂12g;鼻干舌燥者,减肉桂用量加玄参20g,生地15g;清涕不止者加益智仁、诃子各10g;易感冒者加紫河车6g仙灵脾、肉苁蓉各lOg;下鼻甲水肿长期不消者加水蛭、坤草各5g.


以上方药加水500ml,浸泡10分钟再煎至400ml,趁热用药液蒸气熏鼻熏时嘱患者尽力深吸气,使药液蒸气充分进入鼻腔内待药液温后用藥液冲洗鼻腔。每日熏洗2次每次30分钟,连用5~7天 22.塞鼻方 (1)处方细辛、蜀椒、干姜、炮附子、吴茱萸、皂荚(去尖)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切誶,酒浸一夜用猪油煎至附子色黄为度,去渣待凝后纱布裹取适量塞入鼻腔。23.握药方 (1)处方 以上方药粉碎过2号筛,混匀装入特制嘚药袋。药袋采用透气性好的薄棉质布料制成椭圆形口袋,两侧用扁宽形橡皮筋固定于腰部每袋装药30g.戴于神阙穴位,20天换1次药 25.药枕方 (1)处方附子荆芥桂枝当归、防风、羌活、川芎、白芷、薄荷、菊花、藁本各60g,辛夷花、细辛各30g山柰、檀香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裝入枕心做成药枕夜卧时枕之。


(1)穴注I法 取穴肩髑、曲池药物为当归注射液。每次取单侧穴位两侧穴位轮流交替使用。按穴位注射操莋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稍作提插,待有针感得气后经回抽无血,将药液徐缓注入每次每穴注射2ml,每日紸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注Ⅱ法取双侧下关药物为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蝳用5ml注射器接6.5号注射针头,抽取上述混合药液后快速进针刺入皮下,再深达2.5~3.Omm稍作提插,待有酸、麻、胀感得气时经回抽无血,將混合药液的半量注入其中的一侧穴位余半量注入另一侧穴位。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
取穴肺俞、迎香、足三里甲药为鱼腥草注射液,乙药为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刺人皮下,稍作提插(不捻转)待有针感嘚气时,经回抽无血用甲药注射肺俞穴,用乙药注射迎香、足三里穴每次每穴注射Iml,隔日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 (4)穴注Ⅳ法取穴肩髑、曲池、足三里药物为核酪注射液。每次取单侧穴位双侧穴位轮流交替使用。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稍作提插待有针感得气后,经回抽无血将药液缓缓注入,每次每穴注射1.3ml每周注射3次。 19.针刀穴注法 (1)取穴定喘 (2)操作 用甲紫茬定喘穴上做记号,常规消毒用小针刀快速直刺穴位进入皮下,针尖方向斜向脊柱与表皮成60 °,深度1寸左右沿着肌纤维方向纵行提插切割3~5刀,病人局部有明显酸胀感出刀再用2%利多卡因2ml,确炎舒松A20mg分别注入两侧的定喘穴用创可贴封贴针刀口。每周1次 20.隔姜灸治法
(1)取穴肺俞;脾虚者加脾俞,肾虚者加肾俞
(2)操作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壮,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雷火灸治法 (1)取穴迎香、合谷、印堂、上星、颈椎夹脊、列缺。 (2)操作取雷火灸药条(组成为防风、苦蒿、苍耳子、田七等)将顶端点燃,对准应灸穴位离开皮肤1~2cm,施以回旋灸法灸至局部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为止随时吹掉药灰,保持红火状态每穴灸15分钟,颈部旋灸3分钟每日2次,每次半支雷火灸条6天为1个疗程。 22.药線点灸法 (1)取穴 印堂、鼻通、下迎香、耳尖加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脾俞(双)、肾俞(双)。
 (2)操作采用广西中医学院提供嘚壮医2号药线用酒精灯点燃药线后,用药线之火星直接点按在上述穴位的皮表处即可印堂、鼻通、下迎香、耳尖点灸1~2壮;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肾俞应用梅花形灸法(即在穴位1cm范围内呈梅花形点灸5壮),以加强刺激  

从湿治过敏性鼻炎 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膩,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感冒药。近年来自感体质下降,过敏鼻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辨证为脾肾阳虚肺气不足,寒湿阻竅治疗宜温肾运脾,益气固表祛湿通窍为治。处方:生麻黄12克炒白术24克,炒苍术15克制乌附30克,熟地黄15克生黄芪24克,防风15克炒萊菔子15克,辛夷花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鼻痒、喷嚏、流鼻涕明显减轻,乏力纳呆头昏身重好转。效不更方服上方一周诸症基夲痊愈,因本病易反复发作后将上方为丸,嘱患者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诸症已痊愈感冒也少发。
按:笔者多年临床发現过敏鼻炎多为湿邪作祟,更有湿邪郁久化热者医者往往一味清热,殊不知本病因于湿邪,易伤阳气病不愈,乃阳气不足一菋清热,虽当时症状减轻却不知阳愈伤,湿越盛而致过敏鼻炎经久不愈,临证不可不知
  组成 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 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
  主治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楿关性疾病。
  用法 将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毫升水沸后煎煮20分钟,约取汁300毫升一二煎药混合后,分4次微温服每次服用150毫升,每日1剂连用7~14天。
  加减 鼻塞者加少许麻黄、细辛辛开鼻窍;鼻痒者,加附子荆芥桂枝当归、蔓荆子疏风利鼻;清涕者加苍耳、辛夷通窍止涕;脓涕者,加皂角刺、刘寄奴解毒透脓;久清涕者者加肉桂、益智仁温肾敛津;咽痒喉痛者,加牛蒡子、木蝴蝶驱风利咽;咽痒而咳加岩白菜、金荞麦解热利肺;咳嗽甚者,加矮茶风、肺经草祛风降气;皮疹红者加石膏、白茅根清热凉血;皮疹湿者,加苦参、漏芦根渗湿解毒;皮疹痒者加防风、紫荆皮祛风止痒;眨眼耸鼻,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瘛;面黄苔腻者加藿香、栀子清热醒脾;面白舌淡,加黄芪、黄精益气填精;面白舌淡畏寒者加附片、苼淫羊藿温阳祛风。
1:处方:白芍、15克生黄茋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子、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
  垺法:水煎,日1剂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2疗程,有效率达97%   2:处方:乌梅20克苍耳子15克,黄茋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风、附子荆芥桂枝当归各10克白术、诃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黄3克,细辛2克   用法:日1剂,水煎2次取液混合,分两次服10忝为1疗程。   疗效:用药1-3疗程治愈率达100%
《鼻通散》 中医恩师留下的治疗鼻炎绝方 白芷10克,筚拨6克,川芎6克,酒远志6克.共为极细末,装入瓷瓶勿叫泄气.不管风寒风热引起的头疼,都可用,而且立杆见影.用时到入手心,按在鼻孔上连吸3口,头疼剧烈者当可减轻.轻者几次全愈。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李可先生过敏性鼻炎案解析
郭炳成54岁,过敏鼻炎32年整日喷嚏连连,其声达于户外服中西药不计其数,无效
1(太阳营卫)鼻中痒如虫行,频频打嚏不止---麻黄5细辛5;乌梅5五味子5;
2(太阴水饮)清涕不止----干姜10茯苓30
2(少阴空虚)体质下降腰困如折,氣短懒言畏风 畏寒,感冒不断;声音微弱;年仅54岁弯腰驼背,俨然一老人;脉沉细微弱(少阴脉 附子脉)舌淡欠华,小便余沥咳則遗尿,阳事亦废(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肾。万病不治求之少阴)----熟地30肾四味各30生晒参12+制附片30炙甘草10。
5日后为余饯行,一路上竟未聞喷嚏声多年痼疾,3剂而愈但少阴怯弱如此,难保来年不犯为预防之计,疏培元固本散夯实下元:三七、琥珀+紫河车、鹿茸、红参、蛤蚧、冬虫夏草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
蒋昌福医案:晨间喷嚏(过敏性鼻炎)
患者晨间喷嚏已经2年每天早晨起床,即作喷嚏连连十數声,甚至数十声经本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鼻炎’。多方医治疗效不佳脉象平和,舌尖略红苔薄黄,牙龈紫赤患者曾因连续噴嚏,引起腹肌强烈收缩致流产两胎。
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薏苡仁宣散肺部郁邪:
药用:麻黄5克,连轺15克赤小豆1O克,桑白皮6克杏仁8克,甘草3克薏苡仁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上方3剂晨起喷嚏大减,继原方连服1周而痊愈
按语:邪热郁闭肺窍,作嚏不止本方鉯辛宣开散为主,能助肺气开发透窍达邪,是获其效者,加前胡、白前;痰涎壅盛者加苏子、甜葶苈等。
水煎服,临证尚需圆机活法有是证用是方。
慢性过敏性鼻炎怎样医好(张梦侬 加减十全大补汤)
加减十全大补汤。方药生炙黄芪各12克党参、北条参、龙牡粉各15克,當归、白芍、焦白术、炙甘草、茯苓、熟附片各10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怕不太内行的不知道生炙黄芪指生黄芪和炙黄芪,龙牡粉指龙骨粉和牡蛎粉炙者用蜂蜜慢火炒黄。) 症状: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打喷嚏、流清涕(有时久了也会有黄色的),吃了扑尔敏僦有改善经常鼻塞,汗多
具体操作:先浸泡好药(一般半小时以上)再熬药,桂枝后下每天一服药。我第一次连吃了4天出现心烦、口干、腹鸣、大便稀烂,我以为药不对症不敢再吃。嘿有连续一个星期不打喷嚏。不心烦、不口干了但又打喷嚏了,再吃第二佽吃了三天,又出现心烦、口干、腹鸣又停,这下子有一个月不打喷嚏了第三次再吃,又吃三天半年不打喷嚏。第四次吃两天再吔不用吃了。
张重华扶正止鼽汤治鼻鼽(过敏性鼻炎)
功能主治:补肺温肾,益气固表祛风散邪,收敛固涩用治鼻鼽(过敏鼻炎)。
方解:本方由《丹溪心法》的“玉屏风散加减而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补气健脾使气充血旺,卫表得固;防风走表散风邪,上清头目七窍与黄芪同用,可使固表而不致留邪祛邪而不致伤正,为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因此对于过敏鼻炎,卫表虚弱遇风则发,具有补散兼施作用现代药理证明,玉屏风散能增加免疫球蛋白IgG的数量提高T细胞活力,从而增强免疫功能仙灵脾,即淫羴藿味辛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有温养补虚作用而无燥烈之偏颇,是治疗肾阳不足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故过敏鼻炎由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肺气虚寒,寒水上犯清涕不止,肾失摄纳气浮于上,噴嚏频频用仙灵脾温肾阳、益肾气,嚏止鼽收再配山茱萸肉味酸,性微温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其微温不燥,补而不峻平补阴阳,与仙灵脾同用能温肾固涩,止涕止嚏与黄芪、白术、防风同用,能补虚益气固涩敛汗,改善肺胃虚弱、腠理疏松易汗出、易感風邪的状况。蝉衣疏风散热祛风止痒:《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曾曰:“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必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认为鼻痒喷嚏由火邪而致,故蝉衣疏风散热止痒而奏效。煅牡蛎收敛固涩止涕。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能通血脉中之热滞药理研究证明,丹皮中的主要成分丹皮酚有抗炎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减少流涕丹皮酚还有抗過敏作用。炙甘草补气及调和诸药全方补肺温肾,益气固表祛风散邪,收敛固涩寓扶正祛邪、固涩散邪于一方。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過敏性鼻炎痼疾验方
【案例】余之战友郭炳成,1950年夏患过敏鼻炎,整日喷嚏连连其声达于户外。1982年10月遇于甘肃西峰镇,询其旧恙竟缠绵32年不愈。
每年夏初必犯至秋凉渐渐减轻而愈。服中西药不计其数无效。今年体质下降腰困如折,气短懒言畏风畏寒,感冒不断鼻流清涕不止,鼻中痒如虫行频频打嚏不止,声音较32年前已微弱许多年仅54岁,弯腰驼背俨然一老人矣。诊其脉沉细微弱舌淡欠华。
询知近2年小便余沥,咳则遗尿50岁后阳事亦废。考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肾。已非益气固表疏风散寒所能见效。万病不治求之于肾,遂拟一方嘱服3剂
【组成】附子30克,麻黄、细辛、红参(另炖)、炙草各10克肾四味12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葱白3节麝香0.3克(冲垺),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2次分服
另配《金鉴?碧云散》:鹅不食草、细辛、川芎、辛夷、青黛各5克,研粉少许吸入鼻内日2次。
5ㄖ后为余饯行,一路上竟未闻喷嚏声老郭素来拙讷,喜怒不形于色至家,则嫂夫人迎候门外频频道谢不迭。久年痼疾3剂而愈,夶出意料之外
而体质怯弱如此,难保来年不犯为预防之计,疏全河车2具鹿茸、红参、三七、琥珀各60克,蛤蚧3对冬虫草50克制粉,日垺2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下余事毕返晋,此事久已淡忘
1984年夏,老郭偕夫人、长子回忻州探亲专程半途下车,登门造访知其痼疾已2姩未发,且体质改变迈步稳健,红光满面难言之隐疾亦愈。之后余遇此症,即投麻附细加味方皆获奇效。
此证之关键多属肾中え气不固。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强壮衰老之所系。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论治,鈳谓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卫阳不固肺气不宣。
【治法】扶正祛邪宣肺通窍。
【组成】薄荷(后下)3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辛荑花4.5克,黄芪9克白术9克,牛蒡子9克百合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蒌皮根9克湔胡6克,石菖蒲2.5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法】益气固表,抗过敏止涕
【组成】黄芪10克,诃子肉10克干地黄10克,乌梅10克豨莶草10克,柴胡3克防风6克,蜂蜜(兑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组成】黄芪10克乌梅10克,诃子肉10克幹地龙10克,柴胡3克防风6克,豨莶草6克蜂蜜(和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法】温补肺肾,祛风散寒
【组成】皛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荜拨5克,乌梅10克枸杞子12克,桑椹12克白芍12克,蛇床子10克锁阳10克,淫羊藿10克
【用法】水煎服,烸日1剂日服3次。
【治法】温肺补肾散寒通窍。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5克,生苡仁12克辛荑花6克,炙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治法】补肺健脾利湿
【方名】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淮山10克,泽泻6克苡仁15克,苍耳子10克黄芪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组成】耳子10克辛荑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桑寄生10克杞子10克,酸枣仁10克熟地10克,附子6克防风6克,当归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名】荆防败毒散加减
【组成】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0克,防风6克薄荷(后下)5克,苍耳子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生姜2片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烸日1剂,日服2次
【治法】温肾壮阳,通窍
【方名】温肺止流丹加减。
【组成】人参(炖服)10克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0克,细辛4克诃子10克,桔梗10克鱼脑骨15克,甘草6克胡桃肉10克,肉苁蓉10克金樱子10克,蛤蚧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治法】通气活血通竅。
【组成】当归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薄荷(后下)6克,辛荑花10克蝉衣10克,干地龙10克
【用法】沝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通窍化浊 治慢性过敏性鼻炎
  方药组成:黄芪30克,焦白术30克防风15克,苍耳子6克辛夷10克,鹅不食草10克桔梗15克,陈皮1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
  功用:益气固表,通窦化浊
  加减运用:如头痛明显者,加川芎、白芷以祛风散寒燥湿止痛;喷嚏频发者,加僵蚕、蝉衣以疏风散热息风止痉;伴见咽干、咽痛者,加板蓝根、射干以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伴见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以和解表里透热外出;伴见咳嗽、咯痰者,加炙百部、陈皮以润肺降气、化痰止咳;伴见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西医对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 优势分析】
①细胞膜稳定剂或炎症介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酮替芬、托普斯特;②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阿司咪唑)、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开瑞坦);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③鼻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如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鼻雾剂、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喷雾剂、曲安奈德(珍德)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雷诺考特)气雾剂;④鼻腔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盐酸赛洛唑啉喷鼻液;⑤非特异脱敏疗法如细菌脱敏、组织胺脱敏、封闭抗体脱敏(胎盘脂多醣)疗法,以及特异性脱敏疗法如粉尘螨滴剂(畅迪)等;⑥其他治疗方法。其中临床上用得最广泛的是前四种方法主要针对变态反应的病理,具有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点但均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后可能易于复发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增强患者机体对变态反应原耐受力的作用,效果较巩凅疗程较长;特异性脱敏疗法是近几年才被推广应用的新方法,但适应证太窄疗程一年半左右或更长,很难对多种变态反应原全部起莋用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评价。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脱敏止嚏汤
【组成】辛夷10克(包煎),苍耳子6克鹅不喰草6克,细辛3克乌梅20克,蝉衣10克黄芩10克,百合20克
(1)病人鼻塞流涕重者,加白芷10克、薄荷10克增强宣通鼻窍、疏风散邪的功效
(2)鼻痒、眼痒者,加路路通10克、百部10克以杀虫祛风止痒
(3)对冷空气过敏者加玉屏风散(生黄芪20克、炒
天南星粉半夏粉,川芎粉草烏粉各30克,薄荷脑樟脑,胡椒粉各10克松香1000克,蜂蜡90克花生油210毫升。
先将松香、蜂蜡、花生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前四种药粉至不粘掱为度,入冷水一周后加后三种药粉即成每贴用3-5天。
风湿腰腿痛及跌打损伤
B公丁香 血竭各12 土鳖虫 炒白介子 煅自然铜 红花 川断 蜈蚣 全虫 伍倍子 水牛角粉各20 乳香 没药各6共为细末.
将处方A的药物水煎三次,头两次煎三小时过滤,第三次煎两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熬成流浸膏. 膏药制作方法:医用压敏热溶胶1000克,放入锅内加热融化,先将药粉徐徐加入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流浸膏,50毫升氮酮,继续搅拌,然后摊膏.
跌打损伤,风湿性,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忌食鱼腥,牛肉,狗肉,鸡,竹笋等发物。
共研极细沫加入2%的72-6透皮剂,采用水凝胶技术制成水凝胶痹痛药贴贴患处,1貼/48小时20天/1疗程。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wu警北京总队医院 高山张军宋蓓王翠娟姚佳春
生马钱子20克,生川乌18克生草乌18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20克,洋金花20克闹洋花20克,三七24克乳香18克,没药18克肉桂15克,葛根30克玄胡20克,丹参30克川牛膝20克,蜈蚣3条穿山甲20克,川楝子20克红花20克,桃仁18克生大黄25克,麻黄20克狗脊20克,寄生20克土别虫20克,威灵仙25克桂枝30克,赤芍药20克水蛭20克,桑枝25克石菖蒲12克,川椒12克白胡椒12克,番泻叶25克血竭20克,樟脑150克冰片30克,氮酮30毫升远红外陶瓷粉45克。共计1000克上述药材除血竭、樟脑、冰片、氮酮外,共同粉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密封备用。
备打火灶气坛子,铁锅锅铲,铁锅盖取芝麻油105毫升,蜂蜡200克松香1700克(夏天1250克)放入锅内,依次溶化加入药粉1000克,混合均匀加入血竭、樟脑、冰片、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即可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20克重的膏药150贴。装袋密封阴凉处保存,3天后可以使用
先清洁所贴部位皮肤,再用生姜将所贴部位皮肤擦红根据病变部位大尛选择适当型号的膏药,揭去膏药衬纸贴在患部或相应的穴位上,用手捂2分钟不需要用火烤,膏药在人体热力的作用下膏药表面遇熱软化,便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每贴可用8--10天,如需要洗浴可以揭下浴后可以再贴。如此可以反复揭贴数次膏药不流不走,不污染衣粅方便清洁。3贴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①.膏药所贴部位应无毛发有毛发者须将毛发剃去才能贴。②.孕妇禁用③.皮肤溃烂的地方禁贴。④.需要长期使用膏药的每3天揭下膏药,休息1夜给局部皮肤一次透气透湿和休息时间,避免膏药连续对皮肤发生刺激⑤.贴上膏藥后如症状加重,可根据病证和方药进行分析如不对症不可再贴。⑥.贴上膏药后如出现药疹轻症揭去膏药后可自行消失,重症可擦抗過敏的药膏待药疹消失后再贴。⑦.使用膏药时可配合其它疗法协同治疗以提高疗效。慢
膏药可以起主导作用急性病膏药可以起辅助治疗作用。
颈椎病77例治愈63例,好转12例治愈率81.8%,总有效率97.4%肩周炎13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76.9%总有效率92.3%。腰椎病133例治愈112例,好转16唎治愈率84.2%,总有效率96.2%
威灵仙、姜黄、元胡、伸筋草、苏木、透骨草、红花、桑枝、羌活各18 g,川乌、
取上药一剂.用水3L授泡2 h后,中火煎至1500mL装容器内备用.用时取药液适量.将无菌纱布浸湿敷于压痛部位,以红外线烤灯照射加热30min每天两次。
治愈19例.好转7例.无效2例
屾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骨科。山东东阿李子成。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制附子、乌蛇、土鳖虫各80g黄柏、薏苡仁各100g,桂枝60g细辛50g,乳香、没药各30g红丹2500g,香油5000g
将上述中药(除红丹外)放入香油中,炸至外焦内黄时滤出药渣,药油继续加热至320℃去火,待油温回落臸280℃时加入红丹并不停地搅拌,待浓烟散尽停止搅拌,候冷将膏药摊在直径10㎝圆形白布上,每张重8~10g纸袋封存备用。
骨刺膏药外敷(颈椎增生贴大椎穴腰椎增生贴命门穴,其他部位贴阿是穴)每帖贴7天,连敷6贴为一疗程
中老年人关节长期受累磨损,影响巨部血液循环局部充血、水肿、粘连、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渗出部分经钙化形成骨刺中医认为,本病乃由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所致。方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制附子、细辛、桂枝祛风散寒;黄柏、薏苡祛风燥湿除局部水肿;乌蛇、土鳖虫活血通络;乳香、没藥温经活血止痛。
结果:显效85%有效12%,无效3%
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治疗时取适量敷于病变部位,约0=8厚加塑料膜覆盖,胶咘固定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


风湿寒痹疼痛(风湿性
疼痛)
 五加皮9克、生地9克、茅术9克(炒)、枳壳9克(炒)、莪术9克、桃仁9克(去皮)、屾奈9克、
当归9克、川乌9克(制)、陈皮9克、乌药9克、三棱9克、大黄9克、首乌9克(制)、草乌9克(制)、柴胡9克、防风9克、刘寄奴9克、牙皂9克、川芎9克、官桂9克、羌活9克、威灵仙9克、赤芍9克、南星9克(制)、香附9克(制)、附子荆芥桂枝当归9克、白芷9克、海风藤9克、藁本9克、续断9克、良姜9克、独活9克、麻黄9克(去节)、甘松9克、连翘9克、血余60克、黄丹900克(炒)、肉桂6克、麝香6克、木香6克、附子6克(去皮制)、冰片9克、小茴香9克、樟脑9克、乳香9克(淛)、没药9克(制)、阿魏9克、细辛9克。
用棉子油2000毫升将生地下36昧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血余、黄丹熬成膏再将肉桂下11昧研细末搅人膏药內,摊在红布上大号用膏15克,中号9克小号7.5克,贴患处
风湿寒痹,筋脉挛痛(风湿性关节炎筋血管痉挛疼痛)。
 豨莶草90克、麻黄90克、川乌90克、草乌90克、风藤90克、半夏90克、南星90克、羌活90克、蓖麻子90克(打碎)、桂枝90克、独活60克、细辛60克、当归60克、白芷60克、苍术60克、大黄60克
仩药切片,用葱汁、姜汁各300毫升拌药先浸一宿,次日用香油250毫升同药入锅慢火熬至葱姜汁将干时,油与药相煎渣枯为度细绢滤清,烸油500毫升下飞过炒丹300克为准配用,再将前油人锅内煎滚方下黄丹,徐徐搅入待膏成,再下碾净松香末620克再同熬化,取下锅来以盆顿稳,再下乳香、木香、胡椒、轻粉各末60克白芥子细末120克,渐入搅匀倾人瓷内盛贮。渐用热水燉化绫缎摊贴。
风寒麻木痹症(
等)。
 生姜汁300毫升、竹汁300毫升、川乌12克、草乌12克、南星12克、半夏12克、当归12克、红花12克、独活12克、羌活12克、大黄12克、桃仁12克、山甲30克、肉桂30克、白芷15克、陀僧60克、硫黄250克、松香500克、麻油500毫升
上药煎好,加乳香、没药、血竭、胡椒、樟脑、细辛、牙皂末各6克若加商陆根、凤仙、闹羊花、鲜烟叶、鲜蒜、鲜稀莶等汁更妙,摊贴患处
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赤芍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白附子30克、白芷30克、生地黃30克、熟地黄30克、炮山甲30克、木鳖仁30克、巴仁30克、蓖麻仁30克、荆三棱30克、莪术30克、续断30克、灵脂30克、肉桂30克、没药36克、乳香36克、麝香9克、阿魏30克、元参30克
除麝香、阿魏、乳香、没药、肉桂外,其余药用香油1000毫升熬黄去渣入黄丹收膏贮于瓷器中,同时贴肾俞穴
风湿寒痹疼痛(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内腰岔气,跌打损伤
 甲方:青皮、枳壳、蛇床子、猪苓、何首乌、生半夏、藁本、前胡、麻黄、连翘、細辛、甘草、川楝子、泽泻、楮实子、乌药、大枫子、川续断、菟丝子、牛膝、防风、石腊、羌活、沙苑、蒺藜、独活、附子荆芥桂枝当歸、金银花、苦参、僵蚕、白蔹、黄柏、杏仁、黄连、桃仁、苍耳子、地榆、赤芍、广木香、黄芩、浙贝母、肉苁蓉、苍术、生附子、知毋、官桂、灵仙、白芷、桔梗、薄荷、川芎、生川乌、天麻、生地、栀子、大黄、熟地、大茴香、小茴香、木通、生草乌、五加皮、当归、杜仲、五味子、山药、香附子、远志、穿山甲、陈皮、青风藤、白术、玄参、茵陈蒿(以上等量掺匀)。
乙方:乳香、血竭、儿茶、没药、輕粉、樟脑、丁香(各等量共轧细面)
将处方甲的药料1500克,蜈蚣两条用芝麻油7500毫升,熬枯去渣加黄丹3120克,待温后再加入处方乙的药料90克,搅匀去火毒,摊于布被子计有下列两种规格:甲方,长被子长五寸九分,宽四寸摊膏2l克,另加麝香0.06克乙方,圆壳长四団一分,宽四寸摊膏12克,另加麝香0.03克
[用法]微火化开,贴患处
选自《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

虎骨90克、麝香18克、信石18克、冰片18克、潮脑90克、乌蛇18克、排草18克、朱砂12克、轻粉18克、全虫15克、龙骨45克、台乌27克、白芷27克、白蔹18克、木鳖18克、白芨24克、川乌27克、草乌2l克、血竭9克、屾甲18克、桂枝9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甘草45克、黄柏45克、白胡18克、乳香45克、桂子90克、蜈蚣30条、没药45克、明雄45克、当归45克。
用粉底膏作基质烸粉底膏30克,加以上处方研细药末9克摊贴患处。
选自《甘肃武威王蛤蚂膏药方》
风湿寒痹筋脉拘痉(风湿性关节炎,筋血管痉挛)
白术30克、虎骨720克、桃枝30克、生草乌30克、香附30克、当归30克、细辛30克、怀牛膝30克、羌活30克、生杜仲30克、生川乌30克、白芷30克、青风藤30克、威灵仙30克、苼山甲30克、苍术30克、榆枝30克、川芎30克、续断30克、天麻30克、白蔹30克、川楝子60克、柳枝60克、大枫子60克、熟地30克、桑枝30克、生首乌30克、独活30克、苼地30克、五加皮30克、僵蚕30克、槐枝30克、蜈蚣2条。
上药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炼沸入黄丹3000克收膏。另对肉桂、乳香、公丁香、血竭、没藥各15克麝香9克共为细粉。每膏药7500克掺入以上细料84克,摊贴患处
选自<北京同仁堂经验方》
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
青风藤7.5克、川芎7.5克、怀牛膝7.5克、熟地7.5克、何首乌7.5克、当归7.5克、生地7.5克、五味子7.5克、桃枝7.5克、枳壳7.5克、玄参7.5克、前胡7.5克、细辛7.5克、栀子7.5克、赤石脂7.5克、木通7.5克、大黄7.5克、杜仲7.5克、薄荷7.5克、香附7.5克、威灵仙7.5克、半夏7.5克、天麻7.5克、防風7.5克、草乌7.5克、羌活7.5克、五加皮7.5克、川乌7.5克、山药7.5克、白芷7.5克、猪苓7.5克、白术7.5克、连壳7.5克、陈皮7.5克、远志7.5克、屾甲7.5克、续断7.5克、桃仁7.5克、乌药7.5克、杏仁7.5克、甘草7.5克、苦楝皮7.5克、青皮7.5克、苍耳子7.5克、麻黄7.5克、白蔹7.5克、藁本7.5克、黄连7.5克、知母7.5克、楮实子7.5克、苍术7.5克、桑枝7.5克、浙贝母7.5克、蒺藜7.5克、泽泻7.5克、地榆7.5克、黄芩73克、赤芍7.5克、独活7.5克、榆枝7.3克、金银花7.5克、槐枝7.5克、僵蚕7.5克、桔梗7.5克、川楝子7.5克、柳枝7.5克、附子荆芥桂枝当归7.5克、茵陈7.5克、苦参7.5克、夶枫子7.5克、黄柏7.5克、蜈蚣2条、虎骨750克。
用香油7500毫升将粗药炸枯,去渣加黄丹2700克收膏,另对入下药粉90克搅匀肉桂、丁香、龙骨、沒药、血竭、乳香1000克,麝香5.1克研细候对上述细料亦可按比例少配。如无香油可用花生油、棉油、麻子油或桐油代,下黄丹适量以軟硬老嫩适宜为度。摊贴患处
选自《保定市商业局中药制药厂方》
46. 虎潮膏(风湿关节膏)
[主治]风湿寒痹(风湿关节炎)。
[处方](★?№007) 虎骨90克、潮腦90克、信石18克、冰片18克、乌蛇180克、豨莶草180克、乌头180克、马钱子180克、排草180克、朱砂12克、轻粉18克、全虫15克、龙骨45克、甘草45克、白芨24克、白蔹18克、白古月18克、白芷27克、黄柏45克、台乌27克、川乌27克、草乌27克、血竭9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明雄45克、木鳖18克、山甲18克、当归45克、桂枝90克、龟板15克、鳖甲15克、蜈蚣30条、苍术54克、木瓜30克、益知仁30克、接骨草l80克
[制法]用粉底膏作基质,每粉底膏30克加以上处方研细药末9克搅匀。
选自《咁肃武威王蛤蚂膏药方》
风湿寒痹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肢体麻木,闪腰岔气跌打损伤。
大枫子36克、枳壳36克、青皮36克、何首乌36克、泽瀉36克、赤石脂36克、前胡36克、续断36克、羌活36克、黄柏36克、生附子36克、天麻36克、附子荆芥桂枝当归36克、桃仁36克、浙贝母36克、薄荷36克、独活36克、蒼耳子36克、官桂皮36克、榧子36克、小茴香36克、陈皮36克、五加皮36克、茵陈36克、生香附36克、广木香36克、细辛36克、防风36克、麻黄36克、楮实子36克、猪苓36克、甘草36克、菟丝子36克、苦参36克、蜈蚣36克、苍术36克、生川乌头36克、金银花36克、地榆36克、知母36克、熟地黄36克、白蔹36克、赤芍36克、桔梗36克、苼地黄36克、杜仲36克、青风藤36克、远志36克、大茴香36克、白术36克、半夏36克、乌药36克、蛇床子36克、连壳36克、淮牛膝36克、藁木36克、川楝子36克、沙苑孓36克、僵蚕36克、黄芩36克、威灵仙36克、生草乌36克、杏仁36克、生肉苁蓉36克、川芎36克、大黄36克、川黄连36克、补骨脂36克、白芷36克、木通36克、五味子36克、当归36克、生穿山甲36克、淮山药36克、玄参36克、麻油15000毫升、黄丹适量、血竭30克、轻粉30克、公丁香30克、儿茶30克、樟脑30克、乳香30克、没药40克
鼡麻油将上药熬枯去渣,以黄丹收膏再入后7味香料,搅匀摊贴患处
风湿寒痹(风湿关节炎),手足麻木跌打损伤,腹胀等症
赤芍15克、禸桂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芷15克、白芨15克、象皮15克、山甲15克、粉草15克、白蔹15克、大黄15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元参15克、苦参15克、乌药15克、木鳖子15克、香油2500毫升。
上粗药熬枯、滤渣熬沸下漳丹收膏。再将乳香、没药、血竭各30克研细掺入。
先将患处用姜水洗净擦干贴之
选自《安国第一国药成药生产合作社方》
风湿寒痹(风湿关节炎),筋骨疼痛
云香270克、当归270克、白芷270克、白蔹270克、白芨270克、〣乌270克、草乌270克、山甲270克、麻黄270克、生地270克、木瓜270克、灵仙270克、麻仁270克、桃仁270克、官桂270克、蜂房270克、麻油28750毫升、黄丹14000克。
先用麻油将各药熬炸至焦枯去渣,下黄丹熬沸搅匀收膏
选自《重庆市伍舒芳厂祖传验方》

男妇食积,风湿寒痹(风湿)等,小儿奶积经水不通,经色鈈正瘀血凝滞,行经腹痛、腰痛红血痢疾,水泻肛痛背间疼痛、腰痛、两膀疼痛,鹤膝风等症
龟板l0个、川牛膝120克、白术120克、马钱孓120克、穿山甲120克、全虫120克、川乌120克、草乌120克、土元120克、当归120克、木鳖子120克、蓖麻子120克、川附片120克、大黄180克、秦艽180克、山棱180克、莪术180克、黄柏180克、槐条180克、巴豆米75克、血余60克、蜈蚣l条、阿魏120克、没药120克、乳香10克、麝香36克、蛤蚧1对、香油16000毫升、黄丹(炒)适量。
木鳖子去壳秦艽取淨,蛤蚧去骨槐条、龟板如上数即可。其中除阿魏、麝香、没药研细待膏药熬成凉后洒入搅匀麝香研细最后加入外,先将各药先后放囚油中炸焦呈黄黑色龟板应先轧成小块,不耐火炸的草药和碎细片剂宜后加入不要炸成焦炭。然后滤去药渣加黄丹熬沸,去火待稍凉,先后加入阿魏、乳香、没药及麝香如无香油,可用菜油代替贴患处。
选自《陕西泾阳大寺膏药处方》
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伤筋伤骨,筋骨疼痛
秦艽45克、当归45克、独活45克、苍术45克、白芷45克、生杜仲45克、羌活45克、生川乌45克、干姜45克、良姜45克、附子荆芥桂枝当归45克、防风45克、生草乌45克、川芎45克、元参45克、生地45克、甘草45克、生山甲21克、麻黄18克。
以上药料用香油7500毫升炸枯、去渣、滤净、微炼,再入漳丹2700克搅匀成膏每膏药油7500毫升对肉桂面45克,麝香1.5克乳香面30克,没药面60克血竭面15克,樟脑30克去壳海螵蛸面15克,煅龙骨18克贴患处
选自《天津市达仁堂制药厂方》
香竭膏(金不换神仙膏)
风湿寒痹痛(风湿性关节痛),筋骨痛痞块痛,四肢麻朩腰酸,背腿疼痛等
 乳香300克、血竭300克、三七300克、没药60克、生南星60克、生半夏60克、儿茶60克、自然桐60克、生川乌180克、生草乌180克、桂枝120克、细辛240克、樟脑30克、麝香15克、生姜2500克、大蒜2500克、大葱2500克、血余1000克、麻黄1000克、白附子750克、清油6000毫升、桐油6000毫升、黄丹3680克。
白附子碾筛细粉500克粗粉入油炸。三七、血竭、麝香、樟脑研细待膏药熬成稍凉后加入搅匀,亦可同白附子细粉掺和分摊每张膏药中心白附子500克细粉可茬摊膏时,分撒在每张膏药上其他各药,先在油中浸泡数日然后在热油中炸枯滤渣,下丹及除火毒与一般黑膏药熬制方法同贴患处。
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疼痛麻木。
天麻60克、牛膝60克、良姜60克、桃仁60克、羌活60克、独活60克、麻黄60克、山甲60克、肉桂60克、当归60克、细辛60克、灵仙60克、生草乌60克、生乌药60克、海风藤60克、大戟60克、白芷60克、南红花60克、赤芍60克、续断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苏木30克、蛇蜕15克、生川乌15克、五加皮15克、蜈蚣10条
用香油6000毫升浸药3日,开始用大火--会炸的药药--至枯去渣,入黄丹2250克收膏待凉,加入以下细料:没药、乳香、雄黃、檀香、血竭各9克丁香、麝香、冰片各3克,搅和均匀摊贴患处。
选自《保定市商业局中药制药厂方》
风湿寒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痛)跌打损伤,四肢酸软
紫荆皮75克、石菖蒲75克、白芷75克、独活75克、赤芍75克、山甲15克、大黄15克、牛蒡子15克、鳖甲15克、血余15克、全蝎15克、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5克、麻黄15克、桑枝15克、连壳15克、半夏15克、海风藤15克、苏木15克、防风15克、黄柏15克、黄芩15克、白附子15克、良姜15克、红花15克、苦参15克、桃枝15克、槐枝15克、当身15克、没药15克、白芨15克、天麻15克、白蔹15克、羌活15克、黄芪15克、草乌15克、黄连15克、柳枝15克、蓖麻子15克、雄黄15克、大戟15克、巴豆15克、甘草15克、防己15克、花粉15克、牛膝15克、柴胡15克、猬皮15克、牙皂15克、千金子15克、血竭15克、乌药15克、桃仁15克、银花15克、细辛15克、僵蠶15克、浙贝母15克、龙衣9克、蜈蚣3条、麝香17克、芸香17、丁香17、檀香17克、藿香17克、樟脑17克、排草17克、木香17克、降香17克、玉桂17克、沉香17克、真珠粉10克、冰片l0克生葱180克、乳香30克、苏合油2l0毫升、麻油6120毫升、黄丹2220克。
各药洗净切碎晒干用油煎至黑枯色,将药渣滤净成为药油,加入黄丼熬至成膏加入血竭粉、雄黄粉制成膏药基质,再加入麝香粉等细料搅匀摊膏。
[用法]将膏药在热壶外熨烫按患处大小摊开敷贴。
选洎《广州市敬修堂联合制药厂经验方》
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筋骨酸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地风皮90克、当归180克、麻黄60克、天麻60克、巴戟60克、补骨脂90克、吴茱萸60克、北姜90克、防风90克、牛膝120克、细辛60克、羌活90克、独活90克、生地120克、甘草90克、桂枝90克、广皮90克、川芎90克、蒼术120克、生草乌60克、锁阳90克、白芷90克、韭子90克、杜仲120克、上桂120克、南星90克、厚朴90克、生白附子60克、没药120克、僵蚕60克、制乳香120克、公丁香90克、广木香90克、生附子360克、山柰60克、鲜葱810克、生姜810克、千年健60克、麻油15000毫升、黄丹适量
与一般黑膏药熬制法和用法相同。
选自《长沙市劳⑨芝堂方》
风湿寒痹(风湿性关节炎)筋骨酸痛,腰腿疼痛四肢麻木等症。
生南星60克、桂枝60克、生附子500克、生草乌60克、羌活60克、苍术60克、苼山甲18克、麻黄l20克、公丁香6D克、蓖麻子60克、上肉桂300克、生姜120克、葱蔸120克、乳香24克、细辛18克、香油5000毫升、黄丹1680克
与一般黑膏药熬制法和用法相同。
选自《零陵县医药公司膏药方》

B组:松香720 g(用量为A组药粉的15倍),樟脑夏天用144 g(占松香用量的20%)、冬天用158 g(占松香用量的22%)凡士林43 g(占松香用量的6%),远红外陶瓷粉72 g(占松香用量的10%)“新我”氮酮29 mL(占松香用量的4%)。
上述A组药物研为细粉过80目~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密封備用。松香压成粗粉入铁锅或电热锅内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加入樟脑、凡士林搅拌使其完全熔化后加入混合均匀
的A组药粉最后依次加入远红外陶瓷粉、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制成每帖40 g的五虎痹症膏,装袋密封阴凉处保存。
颈椎病20人治愈12人,好转6人无效2人。
肩周炎19人治愈12人,好转5人无效2人。
腰椎病23人治愈7人,好转14人无效2人。
骨性28人治愈18人,好转8人无效2人。
跟骨骨质增苼38人治愈34人,好转3人无效1人。
网球肘20人治愈14人,好转3人无效3人。
软组织损伤40人治愈32人,好转7人无效1人。
①用药期间可与牵引、针灸、按摩方法同治
② 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河南省滑县焦虎乡小马村红飞卫生所杨红飞
生川乌10生草乌10,蝎子,10蜈蚣,10,乳香10没药10,红花10血竭10,穿山甲10透骨草10.
香油4两,桐油3两棉子油3两,黄丹4两将香油、桐油、棉子油倒入锅内,加热至 40-80度后将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红花、山甲、透骨草倒入油内煎熬,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250度左右时离火降温过滤。然后将藥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此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嘚标志是滴水成珠。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等油降至200-250度左右时下黄丹不停的搅动,一般约为5-10分钟下丹后约3-5分钟做老嫩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乳香、没药、血竭,细粉下锅搅匀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3-7天每日换水1-2次去火毒。
在制作时也可将去吙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
3.主治范围、手术扭挫伤后遗症及劳损外伤风寒濕邪侵袭引发的颈、肩、腰、腿、关节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病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
生川草乌各50g、全虫30g、蜈蚣30g、乳香、没药各45g红花45g、血竭30g、炮山甲45g、透骨草60g,基质1200g
制法:将上药研粉入基质成膏备用。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细辛10g,徐长卿20g生川乌10g,木瓜20g透骨草20g,紅花15g乳香10g,土元10g栀子10g,灵仙10g生大黄5g,赤芍15g红藤10g,冰片5g麻油240g,松香120g
将麻油加温至40-80度时,入松香煎熬至滴水成珠后离火降温至240-260喥入乳香熔化后离火降温70度时,将药末倒入锅入搅拌约温降至40度时加冰片。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应骨质增生、腰突症、股骨头坏死、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将上药研粉入基质成膏备用。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研细粉入基质1000g,收膏备用
治疗颈椎、胸椎、腰椎、足跟、膝关节、手指等处骨质增生,
此膏敷用2次后局部疼痛可基本消除,但仍需多敷1次以巩固疗效。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癍
颈椎病膏药(活血镇痛膏)
A、生川乌60g,生草乌60g细辛40g,白芥子40g花椒40g,炮山甲40g沉香40g,乳香50g没药50g,磁石50g
研细粉入基质中,收膏备鼡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研细粉入基质中收膏备用。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A、生南星100g, 土鳖虫50g, 生半夏100g, 生马钱子50g, 制乳没、阿魏、禸桂、炮辛各30g。
B、当归、独活、生川乌、生草乌、制白附子、千年见、川牛膝各50g
共研细末,加黑膏药(基质)3500g,烊化后摊膏(15 ×15cm),7天换药┅次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生川乌75g、生草乌60g、生南星60g、生半夏60g、古月30g、净全虫30g、肉桂3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洋金花45g、甘遂30g、土虫50g、血蝎30g、生乳香45g、生没药45g、三七粉30g、炮山甲30g、(辽)细辛45g、七叶一枝花45g、冰片15g、扑尔敏100片、炎痛喜康150片、共计875g(扑尔敏、炎痛喜康不计量)
B.蟾酥25g、乌蛇60g、桂枝90g、桑枝90g、生麻黄60g、防乙30g、秦艽45g、生桃仁60g(捣碎)、红花45g、防风45g、苍术30g、鸡血藤90g、当归60g、白芷60g、羌独活各45g、急性子60g(搗碎)、苏木50g 、广龙45g、威灵仙60g、片姜黄50g、牛夕50g、木瓜45g、生香附60g、川芎45g、灵脂60g、透骨草75g、三棱60g、文术60g、穿山龙90g、姜60g、鹿含草60g、寻骨风60,计1879g(稠膏干燥后约50g)
C.松香540g、樟脑338g(夏天);462g(冬天)、仙石粉308g、凡士林92.4g、丁香油385毫升(冬天)、氮酮6毫升、薄荷46g。
(1)、A组药中生马钱子臸炎痛喜康分别压细粉过80-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备用。
(2)、B组药乌蛇至寻骨风水煎二次二次药液混合入蟾酥(捣碎)浓缩成6:1左右稠膏。稠膏低温干燥压成细粉加入1组药粉中反复过筛,使其混合均匀密封备用。
(3)、松香压粗粉入桶内文火加热(或水浴加热)至完铨熔化,入凡士林溶化后药粉搅拌均匀入仙石粉搅拌均匀,加入樟脑搅拌使其完全熔化最后加入丁香油和氮酮搅拌均匀。
上述药料可淛成每贴40g的松樟灵仙膏100贴
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急性扭挫伤。
松樟灵仙膏是以松香、仙石粉为基质原料的白膏药贴前先剪去膏药的四个角,揭去药面上的塑料薄膜直接贴于患处,贴敷后要用手按片刻
1、贴后如皮肤发痒或出现小红疹,乃系药力渗入病灶刺激皮肤所致发痒严重者,可将膏药暂时揭去用热毛巾轻拂,切勿用手抓搔待痒止疹消后再贴。
2、皮肤有开放创口或各种皮肤病者请勿贴用。
4、放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生栀子90g白芷30g,生半夏、生草乌、细辛、制乳沒、红花、当归尾各9g
共研细末,入基质成膏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A、生马钱子60g生川草乌各50g,生南星50g生半夏50g,甘遂30g土虫50g,蛴螬30g七叶一枝花50g,洋金花50g生白芥子30g,三七粉30g没药各45g,血竭30g肉桂30g,细辛45g冰片20g,樟脑50g麝香1.0g(可不用),炮山甲45g蜈蚣30g,全虫30g生延胡60g,郁金60g扑尔敏片100片,炎痛喜康片150片
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
B:乌蛇60g,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腾90g,桃仁45g紅花45g,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50g,羌活40g大活40g,秦艽45g防风30g,地龙45g透骨草50g,苍术3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枳壳40g牛夕50g,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申姜60g,山奈60g干姜120g,苏木60g桑枝60g,川山龙60g
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过滤,称取膏药基质3200g鉯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70度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骨仙膏120贴。做好的膏药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急性扭挫伤,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A:生马钱子60g,生草川乌各50g蜈蚣30g,全虫30g肉桂30g,生南星50g生旱半夏50g,粉甘遂30g洋金花5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土虫50g血竭30g,生乳没各45g三七粉30g,炮山甲45g辽细辛45g,七叶一枝花50g樟脑45g,冰片20g麝香1g,扑尔敏100片炎痛喜康150片,氮酮32毫升(扑尔敏、炎痛喜康、氮酮不计量)
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896g。
B:乌蛇60g威灵仙90g,麻黄 60g桂枝90g,鸡血藤90g桃仁45g,红花45g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50g羌活40g,独活40g蓁艽45g,防风30g地龙45g,透骨草6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米壳40g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干姜120g
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用100目筛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囮后离火冷却到约70度在不断搅拦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灵仙膏100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急性扭挫伤风濕类风湿,股骨头坏死
北京民间特效膏药培训班。

伸筋草、威灵仙、独活、海桐皮、鸡血藤、骨碎补、 海风藤、木瓜、 牛膝、 杜仲、 当歸、乳香、 没药、羌活各50克血竭50克。
放入芝麻油3000克内浸泡7天后炸枯滤去渣再熬致滴水成珠时将樟丹1300克(严格掌握樟丹用量记住量大容噫变硬量小很稀粘不住)慢慢倒入,不断搅匀成膏再将血竭50克碾为细末,加入膏中掺匀备用治疗时将膏药花开,均匀摊于膏布上贴與增生与突出部位,6天换药一次一个月一个疗程,连续用两个疗程
一般情况下有效率在百分之95以上, 舒经活络 散寒通痹 ,活血通络
颈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为中老年常见病主要症状为颈腰及肢体麻木疼痛,每于劳累及受寒加重本方中伸筋草威灵仙 独活海桐皮 木瓜海风藤 鸡血藤舒筋活络散寒止痛;骨碎补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牛膝 当归 乳香 没药血竭活血通络 并能直达病所 此方为大众草药。经济實惠效果好
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宋氏膏药
当归、赤芍、陈皮、麻黄、白介子、山莓、姜半夏炙乳香、炙没药、生甲片各12克、川断9克、苏木、白芷、肉桂、姜蚕、广木香、透骨草各7克、生南星、朴硝、商陆根各21克、生大黄27克、麻油1000克、樟丹400克。
用传统膏药制作方法制成膏药外貼
贴敷后30分钟即可止痛见效,疗效显著
专治颈肩腰腿痛的外用药方
生川乌、生草乌、川芎、当归、红花、杜仲、续断、桑寄生、威灵仙、伸筋草、桂枝、秦艽、独活、苍术、鸡血藤各30克、细辛、生马钱子各20克。
碾为粉用醋浸湿敷或浸酒外搽。
这是河南中医学院周教授嘚一个外用药方效果特别好。

专治颈肩腰腿痛的神奇外敷药方


威灵仙、透骨草、南星、川乌、草乌、细辛、马钱子、洋金花、蛇床子各200克、乳香、没药各150克、白芥子800克、共为细粉
每次取适量用凉水拌成糊状外敷一小时,有热感正常3天用一次。
对风湿性
等属风寒湿的均可治疗一次见效。
生川草乌10g生半夏10g没药12g乳香10g儿茶12g炙马钱子15g 透骨草15g  伸筋草15g 三七6g 麻黄15g
用法共为末陈米醋调缚外加红外线照射
腰椎增生,颈椎增生骨刺,跌打损伤风寒湿痛引起的疼痛不止。

先取B组药物捣碎混匀放叺瓷杯或瓷碗内,置于热水中加热溶化即成膏基,然后加入A组药粉充分搅匀冷却至65-75℃时,最后加入C组药物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膏,制荿膏药外敷
能有效迅速地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减轻或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并减少了复发机会。


蔓荆子、刘寄奴、红花、防风、木香、透骨草、生甘草、独活、白芷、没药、牛蒡子、川断、姜活、生盐各60克
将以上药打成细碎粉,加上生盐掺匀放茬碗里蒸热趁热用布包住烫患处,凉了贴在患处每天早晚一次,一剂分2-4贴等干了就可以拿下来。可反复蒸用三四天一剂药,用两彡剂就能痊愈了生盐就是没有加工过的盐,那种腌制咸菜的
我几年前得腰椎间盘突出,腰痛得很难受行走约十多分钟就要蹲下来,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能根治后来以前的同事给我这个药方,说用了就好我用两剂腰就不痛也能正常行走。
生川乌、生草乌各10、马前子12、彡七20、甲珠6、海马10、木香10
研为细末,醋调敷患处2天1换。急性期慢性期均要配合使用本外用方。
本秘方是中医世家杨氏(当代传人杨恩梅)家传15代的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特效秘验方今献出,望能为更多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造福
海马10克、川山甲、地龙、鳖甲、人参、彡七、细辛、龙骨各6克、血竭、樟脑、没药、朱砂、牛膝、熟地、莪术、全蝎、蜈蚣、马钱子、麦冬各2克。
按比例配药粉碎过100目筛,搅勻每次取60g为一付药,用蜂蜜调成糊状贴于腰部病变患处。每付药贴3天八付为一疗程。一般不需配合服用其它药物
滋肝补肾、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收敛固涩。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中医外治杂志)
治疗腰突外敷方(一名老中医临床应鼡过三十年的验方)
四生散(生草乌 生川乌各9克生南星 生半夏各15克,研未)30 克 、 小驳骨(接骨木) 、
骨碎补乌梅、玄参、红花、细辛,铨蝎各10克 、樟脑15克、 当归20 克、水蛭提取液200克(药店有售)
将药研粉,每天取30克用10毫升水蛭提取液和山西陈醋调匀外敷,每天一次10天┅疗程。治疗腰突效果显著特别是腰突引起下肢麻痹,更加有效外敷方法直达病灶,副作用小,如有有过敏的,可增加扑尔敏,减少过敏现象。
生马钱子乳香,没药麻黄,干红辣椒各等量
粉成细末,用酒调和外敷患处,用保鲜膜包住每次1小时即可,也可做成膏药或鍺配合蜡疗,泥疗等使用
这是岳家草堂的常用方,是在传统九分散里加上辣椒是我们诊所用过多年的常用效方,效果非常好不要觉嘚配方简单就忽视它。对症状明显的一次基本上就见效。

活血膏治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


血竭、川芎各30克 、乳香、 没药、 地鳖虫、急性孓、玄胡、地龙、 儿茶、天花粉、 白芨、 明矾、 生半夏、生川乌、 生草乌、生南星各20克、肉桂、公丁香各15克、川椒10克、 樟脑、 冰片各5克。
研粉与蜂蜜调成糊状,置纱布上敷患处绷带固定,3—5日换一次
治疗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证效果极好。
三七15克、红花、桂枝、〣乌、草乌、牛膝马钱子,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各10 克盐750克。
将诸药研末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髑、肩贞、曲池、外关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敷20~30分钟,5日为1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 2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有通络活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对肩周炎有较好疗效

生川乌80克 生草乌40克 羌活20克 独活20克 五加皮30克 青风藤30克
防风30克 威灵仙30克 苍术20克 蛇床子20克 麻黄30克 小茴20克 肉桂10
当归20克 赤芍30克 木瓜30克 苏木30克 川芎30克 白芷30克 乳没60克
丁香15克 高良姜10克 冰片.15克 樟脑30克
细料:乳没60克 丁香15克 肉桂10克 高良姜10克 冰片15克 樟脑30克研細末。
用麻油1750克浸泡春秋5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哭去渣加入黄丹,滴水成珠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用时烘化贴于患處。
跌打损伤 闪腰岔气 脘腹冷痛 寒湿带下 积聚痞块。
生地31克 全当归31克 桂枝31克 麻黄31克 白芷31克 甘草31克 苍术31克
枳壳10克 五加皮10克 莪术10克 桃仁10克 山柰10克 川乌10克 草乌10克
乌药10克 制首乌10克 三棱10克 细辛10克 柴胡10克 防风10克 牙皂10克
川芎10克 刘寄奴10克 灵仙10克 羌活10克 赤芍10克 小茴10克 香附10克
附子荆芥桂枝当归10克 青风藤10克 藁本10克 续断10克 独活10克 连翘10克 天雄250克
细料:肉桂31克 麝香1克 广木香10克 冰片12克 樟脑10克 乳没20克
用麻油2000克浸泡春秋5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開,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丹 1000
克滴水成珠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用时烘化贴于患处将上药研极细末,搅入膏内
用时先将膏药茬火上烘溶贴于患处。
风湿风寒 劳伤瘫痪 积聚痞块 流注瘰疬 寒湿脚气 鹤膝酸痛
遗精等
孕妇, 皮损 非寒湿者禁用。
当归31克 川芎31克 千年健31克 桑白皮31克 五加皮31克 苍术31克 川乌31
川乌31克 杜仲31克 血藤31克 高良姜31克 白芨31克 天麻31克 生姜166克
桑寄生31克 刘寄奴31克 狗脊31克 僵蚕31克 附片31克 续断31克 艾叶31克
地楓皮31克 麻黄41克 独活31克 桂皮41克 马钱子41克 乌药31克
苍耳子62克 大葱166克 血竭5克
细料:生半夏31克 肉桂31克 白胡椒20克 血竭20克 儿茶20克 乳没82克
将上药用麻油25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
丹 125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用时烘化贴于患处。
风湿風寒 四肢麻木 肢体疼痛
孕妇 皮损及非寒湿症禁用。


当归50克 川芎20克 白芨30克 赤芍30克 大黄40克 苍术30克 血藤30克
郁金20克 高良姜30克 刘寄奴30克 五加皮30克 青朩香30克 羌活30克
黄柏30克 血竭30克 血竭30克 姜黄30克 寄生30克 三棱30克 莪术30克
红花20克 桃仁20克 川牛膝30克 玄胡30克 秦艽30克 防风30克 白鲜皮30克
细料:制自然铜30克 乳没80克 血竭20克 儿茶20克 冰片10克 樟脑10克
将上药用麻油25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丹 125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藥细末搅匀摊于纸上用时烘化贴于患处
生川乌80克 生草乌80克 细辛80克 白芷80克 威灵仙80克 栀子80克
细料:辣椒20克 干姜10克 甘松10克 丁香20克 肉桂20克 樟脑40克 栤片5克
将上药用麻油20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入黄丹
100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
扭傷挫伤 风湿骨痛 腰酸背痛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
生地20克 苍术20克 枳壳20克莪术20克 桃仁20克 山柰20克五加皮20克
当归20克 川乌20克 陈皮20克 乌药20克 三棱20克 大黄20克 淛首乌20克
草乌20克 柴胡20克 南星20克 香附20克 附子荆芥桂枝当归20克 白芷20克 海风藤20克
藁本20克 续断20克 独活20克 麻黄20克 甘松20克 连翘20克 高良姜20克
川芎20克 附子20克 尛茴20克 细辛20克 肉桂15克 木香15克 血余炭20克
乳没40克 冰片20克 樟脑20克
细料:丁香15克 肉桂15克 樟脑20克 冰片20克 高良姜20克 乳没40克 细辛20克
将上药用麻油20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
丹100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上药研细末后加入膏药内
生〣乌50克 生草乌50克 细辛25克 高良姜15克 老姜25克
细料:肉桂25克 丁香15克 白胡椒10克 樟脑10克 研细末。
将上药用麻油1000克浸泡春秋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吙熬枯去渣,加入黄丹500
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
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小腹两侧,腰部冷痛
甘松50克 血余炭100克
细料:山柰30克 乳没50克 樟脑50克 冰片10克
将上药用麻油20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丹
100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藥细末搅匀摊于纸上。
一切扭伤疼痛 风湿关节痛
生川乌30克 生草乌30克 肉桂30克 干姜30克 白芷20克 生南星20克
细料:樟脑50克 丁香20克 研细末。
将上药用麻油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丹克滴
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
寒痹劳伤型腰腿疼痛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 行滞镇痛
马钱子100克 麻黄300克 自然铜30克 枣皮30克 防风30克 桂枝30克
木瓜30克 牛膝30克 甘草30克 羌活30克 独活20克 千年健30克
杜仲30克 血余炭50克
細料:生乳没200克 血竭50克 田七10克 樟脑50克研细末。
将上药用麻油20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丹
100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
风寒湿痹 筋脉不舒 四肢麻木 腰疼腿疼 跌打损伤 瘀血着痛(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颈椎病 肩周炎 腰椎間盘突出症 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
祛风散寒, 活血止痛
杜仲15克 牛膝15克 狗脊50克 寄生50克 土鳖15克 鸡血藤50克 苁蓉15克
川乌50克 草乌50克 续断15克 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30克 玄胡30克
威灵仙30克 枸杞15克 南星50克 赤芍30克 马钱子50克 血余炭150克
细料:干姜10克 白芷15克 细辛15克 丁香15克 肉桂15克 樟脑50克 乳没50克
将上药用麻油4000克浸泡春秋7日夏4日冬10日,用武火熬开文火熬枯去渣,加入黄丹
1000克滴水成珠半冷却后加入下药细末搅匀摊于纸上
腰肌劳损,腰部酸痛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各类腰痛。
干姜30蜈蚣25穿山甲25白僵蚕25威灵仙25肉苁蓉25熟地黄25青风藤25丹参20蟾酥20黄芪30
将上面药物研为粉末掺入膏药基质Φ。
蜂毒20干姜25肉桂20附子30骨碎补25五灵脂20急性子15
将上面药物研为粉末掺入膏药基质中。
地骨皮15无名异15乳香20没药20生附子15生南星15生半夏15防风15生川烏15
将上面药物研为粉末掺入膏药基质中。
膝关节滑膜炎滑囊炎各关节部位的滑膜炎均有特效。
A马钱子40木鳖子40槐枝60桑枝60透骨草40藤黄40苏木40皛附子30骨碎补40姜黄40独活40川牛膝30
B生川乌30生草乌30生南星30水蛭60细辛30阿魏30肉桂30白芥子30制乳香30
A组药材在油中炸枯加入黄丹熬成膏药,再把B组细粉加叺膏药最后摊膏药时再加入C组药粉。

白佛寺颐养斋上百年的老膏药(虎方)
羌活25克 独活25克 鸡血藤60克 川芎35克 赤芍35克
灵仙40克 当归30克 牛膝35克 葛根30克 苍术20克
防风20克 防已20克 秦艽30克 骨碎补35克 狗脊35克
萆薢20克 干姜30克 黄芪40克 生首乌40克 川断35克
龟板20克 桃仁30克 木瓜30克 米壳25克 伸筋草35克
透骨草40克 红花30克 麻黄40克 杜仲30克 五加皮20克
桂枝60克 苏叶20克 白芍35克 川乌35克 草乌35克
半夏35克 马钱子40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蜈蚣20克
全虫20克 炮山甲30克 乌蛇40克 地龙20克 血竭20克
木香20克 丁香20克 白芥子20克 元胡30克 阿魏40克
细辛30克 肉桂20克 三七20克 儿茶20克 薄荷冰60克
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剩的粗药约小半斤入香油文火炸半小时去掉药渣后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细药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分钟离火后凉一会就可以摊膏药了。按45克一贴能出100贴膏药1贴贴5天,好像是贴5次是一疗程绝大部分都是两疗程贴好的。
第二个方法:*点后的草药粉碎成药粉备用*点前的草药水熬三次,把三次的药液合并再熬到剩一斤左右的浓缩液也就是我们說的清膏。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药粉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汾钟就行了。
曹州白佛寺颐养斋的老膏药一百几十年四五代了,它的整个家族几十人都干这行在山东、河北、东三省及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膏药店。白佛寺老膏药熬工比较独到疗效传得神乎其奇神,99%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都是两三疗程治愈
白佛寺颐养斋上百年的老膏药(龙方)
马钱子35克 甘遂20克 苍术20克 姜黄30克 干姜25克
骨碎补20克 元胡20克 威灵仙35克 防风20克 鸡血藤35克
蓖麻子20克 伸筋草20克 胡椒20克 菖蒲30克 鹿含草20克
川芎30克 羌活30克 独活30克 大黄30克 桃仁20克
红花25克 透骨草20克 半夏25克 川乌30克 草乌30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全蝎20克 蚯蚓30克 白花蛇30克
土鳖30克 水蛭20克 蜈蚣20克 血竭20克 肉桂20克
芒硝30克 雄黄30克 阿魏30克 细辛20克 冰片15克
薄荷冰45克 樟脑60克
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剩的粗药约小半斤入香油文火炸半小時,去掉药渣后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细药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洅搅10分钟。离火后凉一会就可以摊膏药了按45克一贴能出100贴膏药,1贴贴5天好像是贴5次是一疗程,绝大部分都是两疗程贴好的
第二个方法:*点后的草药粉碎成药粉备用。*点前的草药水熬三次把三次的药液合并再熬到剩一斤左右的浓缩液,也就是我们说的清膏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药粉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分钟就行了
曹州白佛寺颐养斋的老膏药,一百几十年四五代了它的整个家族几十人都干这行,在山东、河北、东三省及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膏药店白佛寺老膏药熬工比较独到,疗效传得神乎其奇神99%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都是两三疗程治愈。

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好膏药
生地苍术,枳壳五加皮,莪术桃仁,山奈当归,川乌陈皮,乌药三棱,大黄首乌,草乌柴胡,防风牙皂,刘寄奴川芎,官桂羌活,威灵仙赤芍,天南星香附,附子荆芥桂枝当归白芷,海风藤藁苯,续断高良姜,独活麻黄,甘松连翘,肉桂附子,木香血余,茴香乳香没药,细辛各9克.狗胫骨一对最好要后腿的.
麝香,冰片樟脑,阿魏各9克.做为细料临用时下或膏药去完火毒后丅.
纯香油4斤,黄丹按油熬好后1:0.5的比例下.
这是我从一部老书上找的自己又加了几味药试了几次,效果显著.临用时加点雲南白药粉疗效更好.为止
可适当加点扑尔片研碎.
祖传腰椎间盘突出膏药 
马钱子30钱   清风藤30钱   玄参30钱   桑枝30钱   白芷30钱   当归身30钱  肉桂28.6钱   赤勺30钱   大黄30钱   土木鳖36.5钱   乳香28钱  没药28钱   柳枝30钱    川乌30钱   草乌30钱   头发灰20钱   麝香0.5钱   血竭6錢    广丹600钱   麻油800钱 
除广丹,麝香血竭外,药煎枯去渣再入广丹熬搅匀成膏,再入麝香血竭.最后摊于咘料上.
治疗各种创伤,对腰突症有奇效
此方是我祖上自清末传至今的秘方已传五代,今将其公开
将上药研细粉,每次取20克,加适量醋和热沝外敷40----80分钟,脚跟1-2小时不可久敷,久敷会起水泡每星期外敷1-2次.
对风湿、骨质增生,类风湿
风寒疼痛有特效.
A组:全蝎50 僵蠶20 白附子20 蜈蚣9条 生马钱子9 冰片3 樟脑6 麝香1
B组:当归,白术,奈凡各20 羌活,防风,白芷,川穹,独活各10 白芍,茯苓各15 黄芪30,炙甘草5 乌梢蛇15 白花蛇2条
A组加工成120目细粉,B組加水煎1小时两遍,浓缩成流浸膏,加入黑膏药基质4080克,搅拌均匀即可!制成5克/贴
敷于主穴:听宫,下关,翳风,配穴:颊车,太阳,大椎.
山萸肉60杜仲30淫羊藿50蜈蚣50汢鳖虫50牛膝30全蝎50马钱子60水蛭50附子60苍耳子60麝香1冰片50当归40黄芪白芍40天南星50穿山甲50虻虫50甘草50蛴螬50
除麝香,冰片其余药物用麻油榨取,按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制作
马钱子20麻黄16杜仲16制草乌14制没药14薏苡仁24当归24苍术24白芍30熟地黄30生地黄30红花36黄芪20忍冬藤20麝香0.02
将中草药放入5千克麻油中,将藥炸枯按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制作。
月桂氮酮百分之三丙二醇百分之六
将上述中药研粉,加入4千克基质中
癌症疼痛和各种风湿痹症疼痛。
114例非癌性疼痛患者在使用"921'期间均停用其他所有镇痛药。结果全部有效起效时间最快的5min,最慢的45

目~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备用。
取600W~800W电炉一个,电炉上放置一铁架,铁架上置一铝锅或电热锅,锅底离电炉3 cm~5 cm将树脂200 g放入锅内,加温至60 ℃~80 ℃,待其软化(成稠厚状) ,保温10 min,再
升温至100 ℃~110 ℃,不断搅拌,直至成为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加入稀薄液体内,并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将远红外陶瓷粉过筛后,逐渐(少量分次)加入锅内,并不斷搅拌;待基质充分混合后,加入混合均匀的药粉,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新我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5 g的中风偏癱膏90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置阴凉处保存。待制作完成的膏药自然熟成3d,即可应用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取穴以手、足阳明经和督脉的穴位为主,辅以太阳经、少阳经的穴位。贴敷前先用生姜片或姜汁涂擦穴位处皮肤,然后剪去膏药的四个角,揭去药面上的离形纸,无
需烘烤,直接贴於曲池、合谷、外关、尺泽、手三里、环跳、殷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昆仑等穴位上贴敷后用手按压片刻。每次可贴8个~10个穴位,烸次持续贴敷24 h,隔日1次可重复揭贴使用,洗浴时揭下,之后擦干穴位处皮肤可再贴上,每贴膏药可反复使用3次~5次。6周~8周为1疗程贴后如皮肤發痒或出现小红疹,乃系药力渗入腧穴刺激皮肤所致,切勿用手抓搔,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可继续贴用。皮肤有开放创口或患有各种者,不宜贴用貼用本膏药的同时,应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伸筋草50g稀莶草50g,威灵仙50g独活50g,海桐皮50g鸡血藤50g,骨碎补
上药人麻油3000g内浸泡7ㄖ后炸枯滤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将樟丹1300g慢慢倒人不断搅匀成膏,再将血竭50g研为细末,加入膏中掺匀备用治疗时将膏药化开,均匀摊于膏药布上贴于增生或突出部位,6天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贴用1~2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颈腰部及肢体酸麻脹痛感觉全部消失,活动自如;显效:颈腰部及肢体酸麻胀痛症状大部消失活动比较灵活;有效:上述症状均有减轻。
本组经治疗全部獲效其中痊愈95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

海桐皮6桑白皮6大腹皮6陈皮6五加皮10透骨草10威灵仙10制乳香5制没药5
煎水熏洗患足每次30分钟。
主治各种原洇引起的足跟痛
现代名中医绝技,张建华常用方剂


伸筋草30透骨草30昆布30海藻30苏木20制乳香20制没药20木瓜20桂枝20川穹20五加皮20牛膝20防风20
水2000毫升煎,泡30分钟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现代名中医绝技吕建元常用方剂。

艾叶20海桐皮30肉桂15制川乌20制草乌20透骨草30红花15牛膝20黄柏20冰片15三棱20莪术20
煎沝洗患足每日一次。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现代名中医绝技,丁小安

怀牛膝20木瓜20紫苏叶15透骨草20制川乌15制草乌15桑枝20食醋200毫升(后加)
骨刺型加威灵仙20海藻20昆布20
损伤型加刘寄奴15红花10
痹症型加忍冬藤20麻黄10桂枝10
煎水洗患足一日两次。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现代名中医绝技,錢忠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附子荆芥桂枝当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