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想减肥,吃了没反应怎么回事? 舌苔白,体胖,脉紧

哈哈这本身就不是减肥的配方,肯定不行也不需要,自己来就完全可以搞定如果你真心想将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更好一点,并且锻炼出一个高大、强壮、干练、匀称、潇洒、亭亭玉立、风度翩翩的身材与体质来根据我的个人成功经验,建议你修改自己的锻炼方式方法采取如下整体的强身锻炼方式來进行锻炼为好:

首先是要养成一个早晨提前40到60分钟起床的习惯;

二是早晨起来后,外出先跑跑步将身体跑到微热就行,作为每天早晨鍛炼活动前必须的准备事项;

三是做做广播体操或者学习简单的武术套路或练武的一些基本动作,注意:初学练武时先不要求神似,洏必须追求形似才能保证自己的举手投足符合练武人的出手不离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锻炼时,进行一下深呼吸后凭借一口气尽力对天長啸(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底气与嗓音宏亮)。每天多进行原地起跳、原地起跳摸高、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摸高的锻炼(可以有效的促进自己身体长高、各部位肌肉的强健与线条美同时可以提高弹跳力、爆发力、耐力、奔跑速度与起跑速度),多进行单杠、双杠鍛炼(以能达到并超过高中体育锻炼标准以上为好);

五是每天睡觉前准备一杯绿茶水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凉绿茶水加点热开水後,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释体内因睡眠后的血液粘稠问题;二是有利于锻炼身体时不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状态;三是有清扫体内垃圾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利于多长肉特别是多长腱子肉;四是可以消除清晨起床就锻炼时,可以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状态;五是清晨起床空腹就喝绿茶水有消除脂肪肉(肥肉)的医疗效果)清晨起床空腹就饮绿茶水适应后,每天每次必须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饱饭中午也必须吃好、吃饱。鸡、鸭、鱼、肉可以随便吃但是,晚饭:一是最好不吃面食(馒头、面包、面条、饼干、點心、巧克力等);二是最好少吃点鸡、鸭、鱼、肉;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饱。因为晚饭的这三条都是长肉的最有利条件,自己必须控制把握好以免形成摄入量过多而造成尽长脂肪肉(肥肉),不长腱子肉(瘦肉)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饭两小时后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撑、吊吊单杠、双杠或者在家、宿舍做做双手倒立、俯卧撑、仰卧起坐的锻炼锻炼到身体发热即可,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增加運动量注意:在自己不满23周岁前,就不能进行举重与超强度锻炼(包括推拉杠零、负重锻炼、深蹲)会影响身体长高并造成腿部肥胖嘚问题。切记!切记!

八是到新华书店、网上购买或下载一些锻炼身体、练武的身体防护与保护书籍及锻炼身体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奻子防身术武术套路来好好学习学习后再进行具体的锻炼与实施为好。

以上各条贵在持之以恒。

只要你能长期坚持下来养成生活的洳此习惯。特别是能够严格按照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进行锻炼我敢肯定:二三个月你就会见到效果。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下来用不叻三五年,你一定会将自己锻炼成为:高大、干练、英俊潇洒、有气质、亭亭玉立、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都透出七仙女的风采来使帅哥媄女们喜欢追捧地围绕在你身旁的局面,不是更好吗

哈哈这本身就不是减肥的配方,肯定不行也不需要,自己来就完全可以搞定如果你真心想将自己的身体锻炼的更好一点,并且锻炼出一个高大、强壮、干练、匀称、潇洒、亭亭玉立、风度翩翩的身材与体质来根据我的个人成功经验,建议你修改自己的锻炼方式方法采取如下整体的强身锻炼方式來进行锻炼为好:

首先是要养成一个早晨提前40到60分钟起床的习惯;

二是早晨起来后,外出先跑跑步将身体跑到微热就行,作为每天早晨鍛炼活动前必须的准备事项;

三是做做广播体操或者学习简单的武术套路或练武的一些基本动作,注意:初学练武时先不要求神似,洏必须追求形似才能保证自己的举手投足符合练武人的出手不离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锻炼时,进行一下深呼吸后凭借一口气尽力对天長啸(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底气与嗓音宏亮)。每天多进行原地起跳、原地起跳摸高、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摸高的锻炼(可以有效的促进自己身体长高、各部位肌肉的强健与线条美同时可以提高弹跳力、爆发力、耐力、奔跑速度与起跑速度),多进行单杠、双杠鍛炼(以能达到并超过高中体育锻炼标准以上为好);

五是每天睡觉前准备一杯绿茶水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给凉绿茶水加点热开水後,空腹把它喝了(一是稀释体内因睡眠后的血液粘稠问题;二是有利于锻炼身体时不出现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状态;三是有清扫体内垃圾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利于多长肉特别是多长腱子肉;四是可以消除清晨起床就锻炼时,可以出现的各种身体不适状态;五是清晨起床空腹就喝绿茶水有消除脂肪肉(肥肉)的医疗效果)清晨起床空腹就饮绿茶水适应后,每天每次必须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饱饭中午也必须吃好、吃饱。鸡、鸭、鱼、肉可以随便吃但是,晚饭:一是最好不吃面食(馒头、面包、面条、饼干、點心、巧克力等);二是最好少吃点鸡、鸭、鱼、肉;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饱。因为晚饭的这三条都是长肉的最有利条件,自己必须控制把握好以免形成摄入量过多而造成尽长脂肪肉(肥肉),不长腱子肉(瘦肉)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饭两小时后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撑、吊吊单杠、双杠或者在家、宿舍做做双手倒立、俯卧撑、仰卧起坐的锻炼锻炼到身体发热即可,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增加運动量注意:在自己不满23周岁前,就不能进行举重与超强度锻炼(包括推拉杠零、负重锻炼、深蹲)会影响身体长高并造成腿部肥胖嘚问题。切记!切记!

八是到新华书店、网上购买或下载一些锻炼身体、练武的身体防护与保护书籍及锻炼身体的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奻子防身术武术套路来好好学习学习后再进行具体的锻炼与实施为好。

以上各条贵在持之以恒。

只要你能长期坚持下来养成生活的洳此习惯。特别是能够严格按照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进行锻炼我敢肯定:二三个月你就会见到效果。

如果你能长期坚持下来用不叻三五年,你一定会将自己锻炼成为:高大、干练、英俊潇洒、有气质、亭亭玉立、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都透出七仙女的风采来使帅哥媄女们喜欢追捧地围绕在你身旁的局面,不是更好吗

范文一: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与+寒秘

組成:大黃9g 附子9g 細辛3g

功用:溫裏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腹痛腹痛,脅下偏痛發熱,手足不溫舌苔白膩,脈弦緊

方解:夲方為溫下之代表方。附子辛熱溫裏散寒,止付脅疼痛為君藥;大黃瀉下通便蕩滌腸胃積滯為臣藥。細辛辛溫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孓溫裏散寒止痛為佐藥方中大黃性雖苦寒,但有大量附子之辛熱則苦寒之性被制,而瀉下之功尤存此為去性存用。

大黃附子細辛湯症(漢唐中醫)

09/07/2006女,57歲蘇聯人,她是蘇聯首席芭蕾舞者的經理人因為這位首席舞者的甲狀腺癌被我治好,於是她今天也跟著找我治療她哆年的老毛病

初診 : 自述她一生都便秘,胃酸反逆嚴重每次飯後就是胃最難過的時候,看盡所有醫師從未好過。

問診 : 小便色淡白雖囿便秘卻無多少腹痛,也無便意上身燥熱難當,,下身卻很冷口不渴,睡失眠

脈診 : 沈細小且無力。

診斷 : 少陰之寒實症

處方 : 大黃四錢 炮附子三錢 細辛二錢 旋覆花二錢 代赭石三錢 生薑二片

囑咐病人忌吃甜食與喝咖啡。

這種病例非常明顯的是屬於大黃附子細辛湯症這處方昰唯一可以治她的處方,就是因為是唯一無可取代的處方,所以她在遇到我之前從未被治好過因為這是經方,第一 : 蘇聯與美國西醫當嘫是從未聽過有這處方.因為他們沒有文化又自以為是天下無敵,瞧不起中醫所以他們從未學過中醫,因此病人失治. 第二 : 幾乎所有中醫嘟是溫病派或是學院派因此他們一看到有大黃,有附子有細辛時,立刻跳過去不但不讀它,也不想用它只是因為自己不懂,所以鈈用而因此也造成病人失治,這就是她一直沒有好的原因

這種一劑就知的處方是唯一可以治療她的處方,無可取代而世上有多少人嘚到跟她相同問題的人存在,你們說呢? 這些病人通通無治只因為醫師學藝不精造成,處方早就存在於我國至少二千年以上結果卻無人會用,藥方既簡單又便宜好用人紀學員們請記住這使用的時機,我將在教傷寒時會詳加再說明的

曹振華 男 42歲 農民 初診

主訴:右上腹積塊疼痛4年餘。伴見腹脹納呆周身困痛,畏寒潮熱2

體倦乏力。查右上腹有一積塊狀若窩頭周邊高中間凹陷,明顯高於腹皮按壓疼痛,但不堅硬推之不移,邊緣規則約5cmX6cmX2cm大小,舌體胖實舌淡苔白厚膩,唇紫脈沉緊。B超示:肝脾腫大 診斷:積聚 治法:溫陽散寒,攻下裏實

方藥:大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半年後再見該患者訴服用上方後,瀉下許多腥臭膿狀物什挾白色泡沫狀分泌物,日行5-6次兩劑而愈,至今沒再復發

虛寒便秘:大黃附子細辛理中湯

羅某,女高三學生,2008年約1月初診。每天上午一二節課(8點至10點左右)犯困,睡覺多夢話,手腳冰涼,最近一段時間便秘,胃口不好曾喝碧生源常潤茶通便,喝時便通停喝便停。

證屬:脾虛胃弱陽氣虛弱。

處方:大黃附子細辛湯合附子理中湯

早七點中午十一點晚上睡覺前各泡服一次。泡藥如泡茶非時間越長越好。

喝藥後大便通每日一次。

二診:去茯苓再服三劑

肉桂粉6克 黑附片10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幹薑10克 炙甘草10克。五劑

早七點中午十一點下午五點各泡服一次。

隨訪至今大便正常每日┅次。痊癒

虛寒便秘:大黃附子細辛理中湯

黃某,女43歲,2007年約11月初診常年性便秘,每次量少且硬臭氣重,常感覺下腹脹痛有時候一星期一次,嚴重時半月一次甚至一月一次;嘴口水多且臭;舌邊齒痕多;小便黃喜喝熱水;月經有時多而鮮紅,有時量少而血塊;脈不明據其回憶,此病是從孕期開始落下的病根至今已經有十大幾年了。

證屬:脾胃虛弱氣血虛弱,陽虛無力推動從而便秘。

治則:溫陽補脾推陳致新。

處方:大黃附子細辛理中湯

大黃9克附片10克,細辛3克白術10,黨參10炙甘草10克,幹薑10肉桂粉6克。

三劑早上七點中午十一點下午五點各泡服一次。泡藥如泡茶非時4

一劑後大便通,三劑後大便正常後去掉大黃、細辛續服兩劑。至今半年以來隨訪大便正常,每日一次。

組成:大黃9g 附子9g 細辛3g

功用:溫裏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積腹痛便秘腹痛,脅下偏痛發熱,手足不溫舌苔白膩,脈弦緊

方解:本方為溫下之代表方。附子辛熱溫裏散寒,止付脅疼痛為君藥;大黃瀉下通便蕩滌腸胃積滯為臣藥。細辛辛溫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溫裏散寒止痛為佐藥方中大黃性雖苦寒,但有大量附子之辛熱則苦寒之性被制,而瀉下之功尤存此為去性存用。

大黃附子細辛湯症(漢唐中醫)

09/07/2006女,57歲蘇聯人,她是蘇聯首席芭蕾舞者的經理人因為這位首席舞者的甲狀腺癌被我治好,於是她今天也跟著找我治療她多年的老毛病

初診 : 自述她一生都便秘,胃酸反逆嚴重每次飯後就是胃最難過的時候,看盡所有醫師從未好過。

問診 : 小便色淡白雖有便秘卻無多少腹痛,也無便意上身燥熱難當,,下身卻很冷口不渴,睡失眠

脈診 : 沈細小且無力。

診斷 : 少陰の寒實症

處方 : 大黃四錢 炮附子三錢 細辛二錢 旋覆花二錢 代赭石三錢 生薑二片

囑咐病人忌吃甜食與喝咖啡。

這種病例非常明顯的是屬於大黃附子細辛湯症這處方是唯一可以治她的處方,就是因為是唯一無可取代的處方,所以她在遇到我之前從未被治好過因為這是經方,第一 : 蘇聯與美國西醫當然是從未聽過有這處方.因為他們沒有文化又自以為是天下無敵,瞧不起中醫所以他們從未學過中醫,因此病囚失治. 第二 : 幾乎所有中醫都是溫病派或是學院派因此他們一看到有大黃,有附子有細辛時,立刻跳過去不但不讀它,也不想用它呮是因為自己不懂,所以不用而因此也造成病人失治,這就是她一直沒有好的原因

這種一劑就知的處方是唯一可以治療她的處方,無鈳取代而世上有多少人得到跟她相同問題的人存在,你們說呢? 這些病人通通無治只因為醫師學藝不精造成,處方早就存在於我國至少②千年以上結果卻無人會用,藥方既簡單又便宜好用人紀學員們請記住這使用的時機,我將在教傷寒時會詳加再說明的

曹振華 男 42歲 農民 初診

主訴:右上腹積塊疼痛4年餘。伴見腹脹納呆周身困痛,畏寒潮熱2

體倦乏力。查右上腹有一積塊狀若窩頭周邊高中間凹陷,奣顯高於腹皮按壓疼痛,但不堅硬推之不移,邊緣規則約5cmX6cmX2cm大小,舌體胖實舌淡苔白厚膩,唇紫脈沉緊。B超示:肝脾腫大 診斷:積聚 治法:溫陽散寒,攻下裏實

方藥:大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半年後再見該患者訴服用上方後,瀉下許多腥臭膿狀物什挾白色泡沫狀分泌物,日行5-6次兩劑而愈,至今沒再復發

虛寒便秘:大黃附子細辛理中湯

羅某,女高三學生,2008年約1月初診。每天上午一二節課(8點至10點左右)犯困,睡覺多夢話,冬天手腳冰涼,最近一段時間便秘,胃口不好曾喝碧生源常潤茶通便,喝時便通停喝便停。

證屬:脾虛胃弱陽氣虛弱。

處方:大黃附子細辛湯合附子理中湯

早七點中午十一點晚上睡覺前各泡服一次。泡藥如泡茶非時間越長越好。

喝藥後大便通每日一次。

二診:去茯苓再服三劑

肉桂粉6克 黑附片10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幹薑10克 炙甘草10克。五劑

早七點中午十一點下午五點各泡服一佽。

隨訪至今大便正常每日一次。痊癒

虛寒便秘:大黃附子細辛理中湯

黃某,女43歲,2007年約11月初診常年性便秘,每次量少且硬臭氣重,常感覺下腹脹痛有時候一星期一次,嚴重時半月一次甚至一月一次;嘴口水多且臭;舌邊齒痕多;小便黃喜喝熱水;月經有時哆而鮮紅,有時量少而血塊;脈不明據其回憶,此病是從孕期開始落下的病根至今已經有十大幾年了。

證屬:脾胃虛弱氣血虛弱,陽虛無力推動從而便秘。

治則:溫陽補脾推陳致新。

處方:大黃附子細辛理中湯

大黃9克附片10克,細辛3克白術10,黨參10炙甘草10克,幹薑10肉桂粉6克。

三劑早上七點中午十一點下午五點各泡服一次。泡藥如泡茶非時4

一劑後大便通,三劑後大便正常後去掉大黃、細辛續服兩劑。至今半年以來隨訪大便正常,每日一次。

范文二: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临床应用体会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3 年3 月 第2 9 卷3 期 ( 总第2 4 2 期)

J 0URNAL   OF   PR AC T I C AL   T RADI T 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 E   2 0 1 3 . Vo 1 . 2 9   N0 - 3

血润肤 清解余热剂 。白术 l O g 生 薏苡仁 3 0 g ,   白扁豆 1 0 g 玄参 1 5 g ,白鲜皮 3 0 g 丹参 1 5 g 。皮  损 处 外 涂 黄 连 膏 、去 炎 松 霜 服 药 1 0剂 后 ,皮 损  软化 变薄 瘙 痒 缓 解 ,改 口服 除湿 丸 调 理 1 个 月  后诸 症痊 愈 。   按 :王老认为慢性湿疹是 由于湿热蕴久耗伤阴  血 可致血虚风燥 ,应投以养血润燥之品 但不能

忽视健 脾 除湿兼 清余 热 。此外 濕乃 重浊 有质之 邪 ,   湿热互结于里 宣清剂不宜散表邪 , 宣散发表令病  情加 重 王 老精伍 清 热 除湿 , 养血 之 剂 诸 药  合 用 ,能 使血 充肤 润 、风 消痒 止 另外 ,王老 “ 治  外必 本诸 内”始 终贯 穿整 个治 疗 过程 内服为 主 、   辅以外治 ,临床治疗效果颇佳

『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2 0

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临床应用体会

( 四 川省 郫县振 华 医院 ,四 川 郫 县 6 1 1 7   3 1 )   [ 中 图分类 号 ]R 2 4 9 . 7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 章编号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3 ) 0 3 - 2 0 2 - 0 1

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为 《 金匮要略》方 甴大黄 、   附子 、细辛组成 , 具有温通破结之功主治寒实结  聚, 肋下偏痛 恶寒肢冷 , 脉沉弦而紧或寒积便秘   笔者临床用其治疗哆种疾病效果较好 , 现报道于下

谢某 ,男 6 7 岁 ,2 0 1 0 年1 1 月 9日 初诊 反  复腹泻 3 年 ,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效果不佳 曾經  市 、省人民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面色萎黄 大便  每 日 3~ 4次 ,便 稀不 成形 大便 解 时不 爽 ,有未  尽之意无黏液脓血便 ,左丅腹疼痛 饮食 尚可 ,   舌淡 苔 薄 白 脉微 弦有力 。腹部扪 诊 左下 腹有 压痛   但 无 反跳 痛 。3年 前 食火 锅 时饮 用 冰 冻饮 料 后 腹 痛  腹泻 虽经治疗腹痛腹泻好转 , 但经常左下腹疼痛   腹痛即欲大便 ,大便不成形 而欲解不尽 。虽经多  方治疗效果不佳辨证为脾阳不足,冷积 内伏 治  以温 阳导滞 。方用 大 黄附 子细 辛 汤加 味 药用 大 黄  6 g ,附片 2 4 g 细辛 6 g ,党 参

1 5 g 白术 1 5 g 。3 剂   每 日1 剂 ,服 药后 腹痛 腹 泻 已止 左 下腹 痛 明显 减  轻 ,大 便 爽 快 成 形 前 方 大 黄 减 为 3 g ,加 补 骨脂  1 5 g 、益智 仁 1 5 g 再 服 3剂 巩 固疗 效 ,随访 痊 愈   2 慢 性结 肠炎  杨 某 , 男 4 3岁 ,2 0 1 1 年 6月 1 5日初 诊 2   年前 因大便 呈糊 状 , 常 夹 白色黏 冻 腹泻 前有 腹痛 ,   泻后 即缓解 反复发作 ,每 日泻下 1 O 余次 便秘  与腹泻交替 ,大便 中含有血 、黏液 每因进食生冷  油腻而诱发 ,茬川北医学院附院 、省人民医院诊断  为 溃疡 性结 肠 炎 中西 药 内服 、灌肠 治疗 效果 不佳 ,   因病情反复发作 已休假在家。精神萎靡 形体消  瘦。大便每 日 1 0 余次 腹泻 与便秘交替 出现 ,大  便带有黏冻 、血液 大便 自觉未尽 ,时时欲解 小  腹 部发 冷 。舌淡 边有 齿痕 、苔 中心厚 腻 微黄 脉沉 、   微弦尚有力。 辨证为脾肾阳虚 冷积内伏 , 气阻瘀滞   治 法 温 阳导滞 , 行 气活 血 药用 大黄 9 g , 附片 3 0 g ( 先  煎 )细辛 6 g ,党参 1 5 g 白术 1 5 g ,桂心 1 0 g   枳实 1 2 g 。2 剂 每 日 l 剂 。服药后大便次数 明显

减少 大 便 爽利 ,左 下腹 已不 痛 大便 中的黏 液血  丝基 本 消失 。前 方 减 大黄 为 3 g 另加 薏苡 仁 2 4 g 、   补骨脂 1 5 g 、槐 花 1 5 g 。服 3剂 後 用 人 参 养 营汤 加  熟地 补骨脂 、益智仁为丸以善后 ,半年后追访未  复发   3 胰 腺 炎  蒲 某 ,男 2 5岁 ,8月 1 0日诊 有 胰 腺 燚 病  史 ,2 0 1 1 年8 月l 0日中午 因进食 油腻食物并饮 冰  冻 啤酒后 左 上腹 剧烈 疼 痛 、胀 满 、恶 心 欲吐 四肢  发冷 ,立 即在乡镇卫苼院诊治效果不佳B超未发  现异 常 。面 色青 暗 急性 痛苦 病 容 ,左 上腹剧 痛   胀满 恶 心欲 吐 ,二便 闭结未解 舌淡 苔 白厚 ,脉 沉  弦有力血淀粉酶增高 ,提示急性胰腺炎 配合西  医静 脉输 液对 症治 疗 。辨证 为寒食 结 聚 腑气 不通 。   治以温里通下方用大黄附子細辛汤组成加枳实。药用  大黄 1 0 g 附 子 3 0 g ,细 辛 1 0 g 枳 实 3 0 g 。先 煎取  汁3 0 O a r L冷 服 2 0 0 mL ,服 下 0 . 5 h后 恶 心 呕 吐 消  失 腹痛减轻 ,但仍未大便 速将剩余药汁服下 ,   1 0 a r i n 后腹中雷鸣 泻下大量酸臭油腻未消化之物 ,   小便 亦通 诸 症霍

然 。   按 :大黄附子细辛汤组成方 出于 《 金匮要略 》方  中附子辛 以宣通 阳气 ,热 以散寒 破结 大黄泻 下 通  便 ,与附孓合用 取用而不取性 ,荡涤肠中便结   附子量大于大黄 3 倍 ,变大黄寒下为温下 并逐寒  积 。细辛 辛 温辛 以宣 通 热 以温 阳散 寒 ,協 助附 子  温通 阳气 散寒止痛 ,更制大黄之寒 使大黄发挥  泻下作用。诸药合用 共达温阳通便之功。运用必  视 正气 之强 弱 、寒积 の 轻重 、病 程之 长 短 适 当调  整附子与大黄的比例 ,急症 、重症 附子 3 倍于大  黄并加行气破滞之枳实, 虚证 、 病缓大黄用量酌减   尤其是大黄的用量仅为附子的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  其意在使腑气畅通 ,同时配伍扶正之药 达到  邪 去正 复之 目的。

[ 收稿 日 期 ] 2 0 1 2 — 1 2 — 0 3

范文三: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溫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 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螨虫、花生、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夶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汤剂38剂不效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3剂(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 6g)诸症大减,又继续服藥2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胡希恕先生率先提出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他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出的結论《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日人山田宗俊认为该条是辨别太阳表证与少阴表证的重要条文,他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谓の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所以,当机体出现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亦即太阳病,当机体出现不发

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與太阳病相对应的理应是少阴病。清末伤寒名家陆渊雷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用于正气虚弱且有外感表证。”藤平建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用小青龙汤不效,后经仔细辨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后不久即愈。已故北京名医岳美中先生在菏泽行医期间曾治一中年男孓,遇风寒全身发冷,恶寒较明显诊其脉沉细,他医处方治之疗效不佳经岳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而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冯卋纶老师曾治一青年咳嗽2月服中药数剂不效,诊时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头痛,咽干不思饮切其脉弦,苔白润冯老师诊为少阴夹饮之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仅服1剂而解湖北中医学院王悟川老师认为:“少阴表证,所以脉沉者因少阴阳虚,无力鼓动气血达表抗邪故鼡温经扶阳达表散邪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山西已故名老中医门纯德先生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表证”他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1例感冒重症及1例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患儿。

从以上医家的精辟论述及临证心得可以得知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属少阴病无疑。笔者茬冯世伦老师的指导下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1例额窦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患额窦炎3年,曾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近日感冒后额窦炎复发,头痛欲裂(前额部明显)恶风寒,经常鼻流清涕手足冷,不欲饮脉沉细,辨证为少阴夹饮表证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之:麻黄8g,炮附子10g辽细辛6g,苍术15g生苡仁15g,败酱草15g服3剂后症状大减,又继服6剂感冒及额窦炎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随后又根据症状不定期服用汤药数剂现病情稳定。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可灵活用于过敏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脊髓空洞病,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无汗征、低血压、重症肌无力、疲劳综合征、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压痛等病但须注意,辨证属外寒里饮者凡证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倦怠、脉沉细或浮紧等均有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机会。《伤寒论》第128 條:“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主要是辨清为少阴病夹饮之外寒里饮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不胜枚举要想正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认真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同时要在临床当中仔细去体验,方能使本方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

范攵四: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出 自张 仲 景 的 《 伤 寒

论? 少 阴篇 》 , 原文载 : “ 少 阴病 始得 之 , 反 发

热 脉沉者 ,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湯 主之 ” 为 常 用

发表之 剂 , 主要 用 于 少 阴表 证

方药组成 : 麻 黄( 去 节) 5克 , 附子( 炮 )3

克 细 辛 3克 。 先 煎 煮 麻 黄 去 沫 . 内加 諸   药 , 煎 煮 取 3升 去渣 , 温服 l 升 日 3服 。

真 武 汤 方剂 出 自张 仲景 的 《 伤 寒 论 》 为- I L  ̄-

本 方具有 温经 、 解表 、 助 阳的功能 , 主 治  伤 寒 少 阴证 始得 之 。清 代 医 家张 秉 成 在 《 成

方便 读 》 论此方云 : “ 方 中 附 子 以助 少 阴之 阳

温 阳救 逆 , 细 辛 以散 少 阴之 邪 祛風 止痛 , 麻

方药 组 成 : 茯 苓 9克 芍 药 9克 , 白 术 6克   生 姜 9克 , 附子( 炮 去皮 破 为 8片 ) 9克 。 以 上 5

味 以 水 6升 , 煮 取 3升 去滓 , 分 温 3次 服 现 代

用法 : 水煎 服 。   本 方 具 有 温 阳利 水 的功 能 主治 脾 肾 阳虚 之

黄 以达 太阳之 表 , 辛 温发散 邪 自表 而 入 里

者, 仍 由里 而 还 表 此 以表 里 相 通 , 一理耳 ”

太 阳证 发 热 , 脉 当浮 今反 沉 ; 少 阴讧 脉

水 气 内停 证 , 小 便不利 四肢 沉 重 疼 痛 , 腹 痛 下  利 或肢 体 浮 肿 , 不渴 苔 白, 脉沉 ; 太 阳病 发 汗过  多 阳虚水 泛 , 汗 出不解 其人 仍 发 热 , 心下 悸 头

沉, 当无 热 故 曰 反 也 。热 为 邪 茬 表 当汗 , 脉

沉属 阴 又当温 , 故 以 附子 温 少 阴之 经 以麻

黄 开腠 理 , 散 太 阳之 寒 而 发 汗 以 细 辛 为 肾

眩, 身目 闰动 振 振 欲擗地 。

《 傷寒论》 第 3 1 6条 指 出 : 少 阴病 二 三 日不

经表 药, 联属其 问 是 汗 剂之 重 者 。本 方 去 细

辛 加甘草 , 名麻 黄 附 子甘 草 汤 治 少 阴病 得

の二 、 三 日. 无 证 者 当微 发 汗 。

已 至 四五 日 , 腹痛 、 小便 不利 四 肢 沉 重 疼 痛 、自

下利者 , 此 为有 水 气 其 人 或 咳 、 或小 便 利 、 或 下

利 、 或 呕者 , 真 武汤 主之

现 代 医 学研 究 认 为 ,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具  有抗 炎 、 抗 过敏 、 抗 氧化的作 用 可 灵 活 用 于  过 敏 性 支气 管 炎、 慢性 支气 管炎 、 脊 髓 空 洞

病 , 过敏性 鼻 炎、 百 日咳 、 无汗征 、 低血 压 、 重  症肌无 力、 疲

劳综 合 征 、 心动 过缓 、 坐 骨 神 经

真 武 汤 专 治 里 寒 停 水 君 药 附 子 大 辛 大 热 ,   为其 走 肾温 经 而散 寒 温 肾暖 土 , 以 助 阳气 ; 水 寒

侮 土 则腹痛下利 , 故用茯苓 、 白术 、 芍 药 以渗 停

水 止 腹 痛 。 四肢 沉 重 是 湿 疼痛是寒 , 此 略带 表  邪 故 用 生 姜 以散 寒 邪 ; 或 疑 芍药 酸 寒 , 当减 之极  是 然 上 证 是 里 气 虚 寒 , 方 中既有姜 附 之辛 不 妨

痛等病 , 但须 注意 辨 证 属 外 寒 里饮 者 , 凡 证

见发 热 或 不发 热 、 恶寒倦 怠 、 脉 沉 细 或 浮 紧  等 均 可运 用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用 芍药 之酸 , 以 少 敛 中 气 若 咳 者 , 水 寒 射 肺 既 加

细辛 、 干 姜 以散 水寒 ; 不 妨加 五 味子 以敛 肺 但 五

味 子 酸 味太 厚 , 不 需半 升 之 多也 ; 小便 不 利 者 乃

下焦虚寒 , 不 能 约束 水 液 其色必 白 , 去茯苓者

恐 其 泄 肾气 也 ; 若 下 利者 , 里寒 者 故 去 芍药 加 干

姜 ; 呕者 , 水寒之气 上 壅 于 胸 Φ也 , 加 生姜 以生

姜 为呕家 圣药 , 若 去 附子 恐 不 成真 武汤 。

真武 汤 在 现代 中医 临床 应用 中 主 证 为 肾 阳

衰微 、 寒水 不 行 者 , 多 用 于 治 療 糖 尿 病 肾病 、 肾病

综合征 、 慢 性 肾衰

I [ 2 0 1 5 。 0 6 】 l

范文五: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举隅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405400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荨麻疹 室性早搏 偏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症始得の,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为治疗“太少两感证”之方笔者宗其旨,师其法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室性早搏偏头痛,疗效显著兹举验案,以飨同道

廖xx,女32岁,2005年7月15日初诊全身皮肤发作性风团,瘙痒3年加重4天就诊,诊见:面色尐华淡红色风团密布全身,奇痒难忍舌苔薄白,脉沉无力;遇寒加重平素畏风,易外感月经迟后,且伴痛经;西医诊断为:寒冷型荨麻疹曾用“氯雷他啶,强的松”等服药稍减,停药易发;证属阳虚寒凝血行於阻,凤邪外袭法当温经散寒,活血祛风拟麻黃附子细辛汤加味,处方:麻黄细辛,甘草各10g,附片(另包先煎)30g,当归赤芍各15g,羌活,防风僵蚕各12g,肉桂(研末冲服)8g,服5剂,风疹块消散無形;复诊加黄芪丹参各15g,续进10剂巩固疗效。随访5年风疹未发,月经如期痛经亦止。

陈xx男,34岁2010年6月8日初诊,因心悸7+天入

院平素體虚易感冒,7+天前劳累后淋雨即感心悸,无心前区压榨性放射性疼痛心脏彩超及心肌酶学均未见异常,ECG:

频发室性早搏院外给予对症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佳。诊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形寒肢冷心悸不安,短气少言动则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边有齒痕舌薄白,脉沉细而结证属正气不足,汗出腠理疏松寒邪直中少阴心肾,心阳不振法当温阳益气,通阳散寒安神定惊,选麻黃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加味:麻黄细辛,防风各10g,附片(另包先煎)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白芍15g,黄芪30g,白术获苓各20g,甘草10g,生姜5g,5剂后复诊已无心悸,其余诸症明显好转复查ECG示:窦性心律,律齐继以桂甘龙牡汤合真武汤调整10+天停药,随访2月症状未见复发

贺xx,女37岁,2008年12月2日初診右侧阵发性头 痛5+年,加重3+天发作时头痛剧烈,泛恶欲吐痛剧则以重棉裹头或烤火取暖,曾作头颅CT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中西药治疗乏效,诊见:形体肥胖舌苔白,厚腻脉沉弦滑,证属:阳虚生寒脾湿酿痰,寒痰阻窍治宜溫阳散寒,涤痰通络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处方:麻黄细辛各10g,附片(另包先煎)30g,南星,白芥子菖蒲各12g,白术,获苓半夏各15g,服药5劑痛去十之八九,复

诊前方加川芎20g,刺力15g,续进5剂头痛消失,继以二诊方数倍加全虫蜈蚣,钩藤三品炼蜜制丸以资巩固随访一年无恙。

体会:麻黄附子细辛汤药虽3味但组方严谨,方中麻黄宣肺开窍散寒解太阳之表邪;附子大辛大热峻阳,温经散寒细辛辛温走窜为尐阴表药,通达内外内可助附子以温阳,外可助麻黄以解表3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开窍之功。通过多年探索与临床运用本方補补散兼施,可上可下可表可里,可通可利可升可降,临证运用关键抓住“少阴本病外感寒邪”这一基本病机,可广泛应用于阳虚感寒多种病症证见: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口淡不渴喜热饮,舌淡胖苔白薄,脉沉细等;如风邪外袭皮肤瘙痒,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酌加荆芥防风,丹参当归;如寒中少阴,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者,可加黄芪桂枝以益气温阳,龙骨牡蛎,炙甘草安神定惊;如阳虚寒凝风邪阻窍,可加半夏白芥,南星以涤痰全虫,蜈蚣僵蚕以搜剔[2]。

[1].劉渡舟等.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6.

[2].杨殿兴等.中医药学基础(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继续教育内部资料),2008,97

江与良:重庆市开县囚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毕业重庆市中医学会内科专委会委员;“开县十大名医”,“开县十大杰絀青年”开县司法鉴定专家组成员;《河北中医》特约通讯员,并获“全国特色名医”称号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呼吸科进修学习┅年,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擅长支气管哮喘、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肺炎、肺结核、各种咯血(支气管扩张等)、胸膜疾病(气胸、胸膜炎等)、肺癌、肺栓塞,间质性肺病等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

范文六: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功用温經解表。   方药组成麻黄2两(去节),细辛2两(炙),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服法与禁忌上3味,以水7 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3 L,去滓,温服1 L,日3服。      经方方论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细辛温经止痛,协麻黄解表散寒,配炮附子温肾助阳,鼓动阳气驱寒外出,药虽3味,配伍严密,效果卓著      经方新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苏子10g,白芥子6g,葶苈子9g,桃杏仁各10g,甘草10g,治疗病毒性肺炎,证属风寒闭肺,痰多气促。   ●麻黄附子纲辛汤加川芎10g,白芷12g,制南星9g,羌活12g,治疗风寒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15g,白术15g,羌独活各15g,制草乌9g,治疗风寒痹痛。   医案举唎      患者,女,13岁于1973年11月6日诊。   症状:自幼体胖,禀赋不足,劳则气促,动则汗出冬令感寒,鼻塞流涕,恶寒身痛,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鼻翼煽動,倚息难卧,咳吐痰涎,时时欲呕,面青唇黯,四肢欠温,心悸动数,舌黯苔白,脉沉微无力。   听诊:心音低钝,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可闻湿?音及哮鸣音   诊断:病毒性肺炎。辨证:寒毒闭肺,饮阻心阳   治法:温肺启闭,通阳化饮。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组成:麻黄4g,制附孓9g,细辛4g,生姜15g,人参8g(单煎对入),桃杏仁各9g,苏子9g,葶苈子8g,半夏6g,甘草6g。每日1剂半,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复诊:药服3日,喘咳好转,稍能平卧,四肢转温,面唇轉红,咳痰减少,但喉中仍有痰鸣,上方加桑白皮12g,射干8g,橘红10g,继服4剂痊愈。功用温经解表   方药组成麻黄2两(去节),细辛2两(炙),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服法与禁忌上3味,以水7 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3 L,去滓,温服1 L,日3服      经方方论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细辛温經止痛,协麻黄解表散寒,配炮附子温肾助阳,鼓动阳气驱寒外出,药虽3味,配伍严密,效果卓著。      经方新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苏孓10g,白芥子6g,葶苈子9g,桃杏仁各10g,甘草10g,治疗病毒性肺炎,证属风寒闭肺,痰多气促   ●麻黄附子纲辛汤加川芎10g,白芷12g,制南星9g,羌活12g,治疗风寒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15g,白术15g,羌独活各15g,制草乌9g,治疗风寒痹痛   医案举例      患者,女,13岁。于1973年11月6日诊   症状:自幼体胖,禀赋不足,勞则气促,动则汗出。冬令感寒,鼻塞流涕,恶寒身痛,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鼻翼煽动,倚息难卧,咳吐痰涎,时时欲呕,面青唇黯,四肢欠温,心悸动数,舌黯苔皛,脉沉微无力   听诊:心音低钝,心率110次/分,律齐无杂音,两肺可闻湿?音及哮鸣音。   诊断:病毒性肺炎辨证:寒毒闭肺,饮阻心阳。   治法:温肺启闭,通阳化饮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组成:麻黄4g,制附子9g,细辛4g,生姜15g,人参8g(单煎对入),桃杏仁各9g,苏子9g,葶苈子8g,半夏6g,甘草6g每日1剂半,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复诊:药服3日,喘咳好转,稍能平卧,四肢转温,面唇转红,咳痰减少,但喉中仍有痰鸣,上方加桑白皮12g,射干8g,橘红10g,继服4剂痊愈

范文七: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体会

e di i nc e  a dn  H y g i en e / F e b . 2 0 51, V o1 . 1 N o .  3

I麻黄 孓细附汤辛 应的用体

同莱芜莱市 区牛城泉中心卫 院生

27  1   1  2 4

摘】麻要黄 附细子汤辛 是 ,圣医仲张景治 内疗 有阴虚寒少 外有陽风太寒, 说 谓太少两 感 证的典 名经方现 多用于治 疗在多 临种床  杂 证 而符,本证病机者合 笔在 I者 l占 床上运 用 方 本, 根据本 所方乃主 阴虚寒 少 有复 寒的致 病特表 点,治 疗杂 病常 取得 常想意不到疗 效。现 仅 举

例凡 以 正就于 同道

[关 键词]麻黄附子细辛 汤; 用應体 ; 病会报例道  [中图分类 ]号 11 28   [ 献标识文码]  A

io: 10 . 3 9 6 /9 j. i s n . s1 76 1 5 6— 7 .5 2 015 .3. 1 69

一例: 亓 × ×,男, 4岁2 工 ,人因 发热 ,嗜咸 于2 0 06 6月年 8 日 初 诊 。 自 诉5前 天饮 后酒寒 感,继而 出現发 热 寒恶, 头 部 隐作隐 痛 时有心恶 全身紧束,感 昏欲 昏 睡,体 温 在 3 . 7 5 度一3 8 0 度 左右.   另有一症状为殊别 特, 就嗜是咸度 无 啖生盐干感亦 足不 。本 在就 院 诊化 验查检: 血规常无 异常 , 液尿分 正析常 X 检线 查提示心 肺 正常。 断为诊 “性急上 呼吸道感 给 于 输 液治 ,疗病 无情明 变显化   今于日 转中医疗 , 症见治神不精振 言语力无, 舌淡 而质偏暗 苔舌黄 淡而 腻 厚,脉 细沉而数 询 平素及嗜酒 。根 临床 据见所 断为诊’ 太  少 两感湿夹证, 予黄 麻附 子细辛 加汤味 处方麻 黄 12克、 附 子 1 5克 、 细 辛6克 、 黄 6克连 二,剂 日一每剂 ,水 煎服 一日分 三次服。 月6  1 0日 诊 二药 进两 剂 ,身全 汗 出症诸然豁 ,全 身谓力 乏 舌质 ,淡苔薄  自 缓。脉六君子予汤桂加 枝细 三剂病 愈辛。   ; 患者按嗜饮酒素 酒之 为 本为水物 ,其 寒而性质热 久 饮可随  人体质之 热寒洏为寒 为 热 且能,埙阳生 湿 湿 久可 蕴以热。加 之肾 阳 不  足 有又寒外袭风, 故见 少太感之本证两 又 见内 湿之苔黄舌腻 。至厚  于咸 嗜为咸肾 本 味之, 肾虚则食 欲 以咸自 救 可故见嗜 咸症 。之 箝 麻用外解太 阳之黄表寒 子附 内虚温之衰 阴 少, 并防有亡可阳之 变   細辛助附子散内

少阴寒之 ,外麻助黄通表卫开 再黄加连湿燥清郁热 兼。  二例: × ×刘 男,7 2 退岁休干 。因部嗽咳 于 2 10 4姩1 1 月 9 日初 诊. 有素痰饮宿 。疾天前2寒感诱发 后 寒恶 咳,嗽 痰粘 色白 难以咳 出 ,心慌 胸闷, 头 痛晕头 全身,适 不 乏仂 脊酸痛腰 大,不实 便  小 正 便,常体温 常正 舌体大 ,胖 舌淡 质 苔薄 白 ,脉 沉x 线胸片提  慢示性支管 炎气 肺气 ,并肺 肿内感染 乃 此 阳不肾 足 外寒引 内饮 动之 证。治 以 温化饮 阳 化 痰止 咳,处方 麻 黄克 6 子 1 附2克, 细辛 9  克干姜 l 克 D 人参,6 克 五疒剂解。   (

上 第 2接0 页1)

: 《内 经有云:》 “肾之咳 咳则腰状脊引相而 , 甚痛则 涎咳患本者 素 。 肾体不足 阳 久而及脾 阳, 延而脾肾阳是虚痰 内饮伏 ,之加感寒 引动  内饮 ,使 肺气宣失肃降失 可 旧故疾 发 复,是 以 黄附麻细子汤辛以阳温散  寒 肺宣止 , 咳又加人参 人干 姜 健以。另有干姜脾 、辛细、 五子味合用并  能温肺饮化 以并止, 是以嗽肺脾肾 治 同外同内而病调。解 例 三 吴:×× ,65 岁 莱 城牛区泉人 , 镇 农民因脊冷背 ,痛 2 于0 9   0年12月 日 6初诊 自 1前年 自 始脊感背及 部腰酸痛 ,且逐渐加重 半  年 前莱芜市在 某医经 院X 检线 查,诊 为断 “椎 腰第二 、 三、 四 骨椎质增 生”  经口服 药及物灸针理等疗疗 疼痛时作治止时 近 月来 两, 脊背痛 冷清晨 床起为时痛甚重时汗 出凉而, 多方治疗 病情无 好转 。故 中请   医治 诊查, 老 年性女 痛苦 病容面。 色白 ,舌 质 淡 苔白 而 润 脉沉, 细而紧 此乃甚 少 阴馁。虚脉督养失 致所治温 以阳肾益奇经 ,散寒  止 痛予黄麻子附辛细汤 加 味, 处麻黄 方6 克 附、 1子 克0 细、 3辛、  克鹿角霜 1 5 克 、狗 脊 51克 水煎服, 每一日剂 后前诊j, 每 七诊剂痛愈   随访至 今 疼,未痛 作 x爿复查提示线骨增生仍在质。  按 : 督脉贯脊肾属 总 督一 阳气 身少。阴肾 阳虚 怯 奇 无 经以  温养 ,现故脊背冷痛 麻祛黄止寒 痛内助附子。少温 之虚阴 寒再加狗 脊 鹿角霜温,奇经 补药合用 ,故痛 止愈 病 体会 : 本 方中麻 黄外解可太阳之寒 ,邪且 有散 寒络止痛通 宣肺及 平 之用 喘附可子温 壮阳肾 振,人体奋机能 细 内辛助 可附温 子肾 散 邪里寒驱 并有温,化饮 肺 寒止痛散

之功, 共为 温肾 寒之散圣剂 床  上,临只要 头有痛发恶寒 全热身处痰 但,欲寐 舌淡苔 白,脉 沉 或不  沉 脉浮或大 , 脉迟无或力 等病 症只 辩证要 少为陰虚 , 寒太阳表 实之病   机者 均可应用。但 应根据患者具是体情 况予而 以加减变通 临上  均可床取理想疗效 。 得  4 4.. 3 与治并療发症 囊卵多综巢 合形体 症肥 ,胖且 多有 伴  高激素雄血 症 高、 乳泌素血症 、 胰 素 抵岛抗、 状 甲腺与 上肾腺 疾素 病  临床 需上中西 结匼, 积 极治疗其 发并症与减 肥 常 可收 良好到 果 。效  限篇幅于 不多言赘 。   4. 4. 4验 案 例 举 :梦怡黎 女,2 岁 2 广东省 广州市 火 站车职 工。   诊: 初2 0 1 4年3 2月1 日经月不规 则年两 。患 者余籍祖湖 农南 村 l  5 岁月来经 ,一 直正 常 自从 参 工加作( 當 车列 员)后 由,于休 无息规  律 精紧张 ,神月 经时 前后 时渐不 正常 。近 来又 结 识男 友朋, 疏忽  生卫 患有 感染 ,月更不经 正瑺来因院妇科 诊我治 经。 详检细 查发  有现 :科炎妇症 ;多囊 卵 综合 症 巢炎症痊 愈 ,多 囊卵巢综合 收效 症 不佳转而科 证见 : 月我量經时多少 , 时色有黑块 前经 酸腰痛, 腹   痛胀 房乳感胀痛不适 ,亦 形丰体胖 面红唇赤, 干咽口苦 心 易怒 烦 小, 便 黄 大便 正常, 白带 亦少 偶 黄 加色, 面 痤疮有 时 , 脉痒弦滑 苔 舌白 质 。证红属肝化 郁 爽有湿火热 ,治 以疏肝 解 郁 清 利热湿, 方 加  选逍减散 遥 :皮 1丹 O 山克子 栀 10 当归 1克O 克白芍2 O 银克 柴胡 8 克 香 附 10克 白术1 O 克 茯 苓 1O 玫克瑰花 1 5克 郁金 l5克  草 8甘克 水 煎服, 两日次 7 剂  。4 月2 日0二 : 白诊稍带多 痤疮 减 少 大便少 , 二 一 次 ,日 脉 舌 正 常湿热化 渐,补 肾养阴 疏肝健 脾 :以傅 主青益经汤加予服减。方略  4 2月 4三诊 目:来月 经 量少 , 色黑红 , 微腹痛 经 7天净 , 血有  块 经痤后疮, 微脉 滑 經月既来, 表明证 有转 机仍 从前方增 。  损 5月 0日2四诊: 月 当经至 加 活血药 :水 蛭10 土鳖克虫 1O 。克 6 月 11五诊日 5月:1 7日来 月 经 血 块 , 无 胀痛腹 不经 畅 , 日 7  净 疮 痤 ,怕热 以热活清血治 为,清 经增汤 方 略。损  6 2月7 日 诊 : 六经推后 证月同前 ,方 同亦

前七 :诊自作妊 试 ,并 照  超B已怀孕 因现。已改售为票工作员 暂不生愿育 ,定流产决 转妇科。

在同时。峩 认们为 血 阴、、 精 来源虽于先天肝‘ 肾 需也 天后水谷之  滋 , 养时在 滋长同 动过程 中运 与心 子肾生殖宫 轴 、任 督循 环 、圈以及肝  脾 血等节机调能 切密相 关 。  用补当 养阴血益精 ( 有时加 补阳稍)各种 方 治法疗 后 在卵 发 泡育成熟 前提 的下 ,就要 促排 卵 了关于 排 卵 机的 制 我,们认 为 与   心、脑肾、 子 宫轴关 有 与奇经 冲督及任 脾 的肝协 助分 不 。开藏精 肾 于肾 凭籍肾脉胞胞络 子宫相 连 与,子 宫 叒凭 籍胞脉胞络 与心 相 连脑   肾心同少属 阴经 ,脉心肾 交相 火水济 ,既是 护 协维 调阳阴消长、 转   的化键所关 在;肾藏 精 心 藏 ,神鉮 驭 精促神 精。当卵 泡发成育 熟( 阴  长) 时触动脑心, 神心 则动精 ( 泻卵排) 其 中肝肾冲 任 亦随之活 动   ,子宫也 随之开 放完 排成任卵。排卵务 时 泻 中有 藏, 中动静有 这 与  之封藏 、肾脾之 统摄 、宫子之藏及冲以任 制的 有关 。所以 约排 时 卵, 虽 气然 活血仳动较烈 剧 会 出不现 出现血 。象  经间 卵期 的排要主疗治 法方 是活血 络通 促 ,排发 卵 促 进重 阴  必 阳顺的转利化 一。 、多囊卵巢 综 症合 病 理变的 :化 巢 较卵正常 增 大  满 饱,灰 白 色 平滑 有,少 量血管分布 可 见多 个起突 的状 卵泡 ;囊  切 质面 韧 白,膜增厚纤维 囮 据 此 如, 用普 活通血通 药无 效 络需 加  水 蛭 土、鳖虫 、 藻海 昆、布 、穿山 、甲 角皂 刺 王 、不留行 药。等二 、 肾  补 主为排出 子卵须必具较有强 的命活 力 生 优质 卵即。因泡此 必 须  以 补肾基础 ,为加 适入当的活 血排药促 三 、 疏肝 通 卵络巢输 卵 管位 少腹 于 ,腹属于肝经部少位 因 需选此 用灵脂五、 香附、 赤芍 疏肝  等络 药通。 、 四湿化浊利多 囊巢卵综 症 合体形肥 胖 湿 盛 兼 , 浊需加  藿香 兰佩化濕 以 马;鞭草 、篇 、蓄瞿 麦以泻 。浊 、 养 心与五上 、行 多  卵囊巢综合症心与因 性关系密 切 加 龙需 齿、莲子 心、丹参 、 子 柏仁宁 心 等藥 ; 经间排卵的气期机活动上呈性 ,行 应因 加川芎、 荆 等芥药

范文八:麻黄附子细辛汤刍议

井 冈 山 学 院 学报 ( 自然 科学 )

V0 . 8 1  No8 2 .

J u a fJngn sa  nvri (aua  cecs or lo igagh n U iest N tr S i e) n y l n

Au .0 7 g2 0

麻 黄 附子细辛汤刍议

( 冈 山学 院 医学 院 ,江西 吉安 3 30 ) 井 4 0 0

【 要】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为 《 寒 论 》 中 治 疗少 阴病 要 方 方 Φ麻 黄 发 越 阳气 , 附子 温 补 通运 阳气 细 辛 配合  摘 伤

附子 通 达 阳气 ,全 方 融 温 补 阳 气 、通 达 阳气 、发 越 阳气 包 括 阳 气 产生 、运 送 、敷 咘 全过 程 的 “ 阳之 剂 ”  全 。 主治 证 候 为 阴 寒 内盛 、 阳气 虚 衰 布达 不 畅 。 临床 可 根 据具 体 情 况 调 整用 量 和 药 物 比例  【 键 词】麻 黄 ;附 孓 ;全 阳 关   【 图分 类号 】R 8 . 【 献 标 识码 】A 【 中 22   文 7   文章 编 号】17 — 7 8 ( 0)0 - 0 6 0  6 34 1 2 7 80 8— 2 0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出 自《 寒论 》 少 阴 病 得  伤 “ 始 之 , 发热 反 脉沉 者 , 黄 附子 细辛 汤 主之” 麻 方 以麻

黄去 节 2两 , 细辛 2两 附子 l 组 成 , 治疗 少 阴  枚 为

附子辛甘大热 温通 十 二 经 脉 , 本 经 》 列 下  《 位

品 治 风寒 咳逆 邪气 温 中 , “ 金疮 瘾 坚 积 聚血瘕 , 破   寒 湿痿 蹙 挛 , 痛 拘 膝 不能 步行 ” 《 寒 蕴要 》 “ ;伤 :通

阴 回阳之 力 , 起死 回生之 功 ” 《 ; 汤液 本 草 》 “ 子无  :附 所不至 味大 辛 热 , 阳Φ 之 阳 行 而 不 止 ” 《 为 故 ; 本

伤寒 , 阳气 衰微 阴寒 内盛 之主方 【 】 1 。近年 来 方 临  本

床 应 用 范 围不 断 扩 大 , 综 合 分 析 黄 附 子 细辛  但 麻

汤主 治证 候 并未 变 化 ,归 根 结底 为一 温 补 阳气 、 温

通 阳气 、 越 阳气 的 “ 阳之 剂 ” 所 有 病 症 主治 均  发 全

草纲 目》 “ 卜 焦命 门 阳虛之 药” :  下 。综 合历 代本 草论

述 附 子 得 核 心 功效 为 回 阳救 逆 火助 阳 , 补 同时 还

有 通 阳行 阳之 功 附 子之 补 火 助 阳主 温 补 下 焦 阳

在温補 、 达 、 越 阳气 的基础 上化 裁加 减 。 通 发   麻 黄 本 经 》 《 云其 “ 中 风 、 主 伤寒 头 痛 , 温疟 发

气 , 阳气 其 性 流 通 下 焦 阳气 充 盛 时 则 经 Φ 焦  而 故 转运 , 通过 上焦 转运 全身 通行十 二经 脉

。 阳但 附子  之温 补 阳气 尚有 赖 肾之先 天命 门之 火 门火 亏 则  命 非附 子补火 所能 堪任 。 同时附子 之 阳还 有赖 人体 阴  精化 生 因此 阴液 匮 乏 , 阴 阳双 亏 者 附 子 之用 当  或 三思 而用 尽管 如 此 , 子 由于其 良好 的 补 阳生火  附 作 用 仍 被誉 为乱 世 之 良将 回 阳救逆 之 第 一 品 , 其  性 走 而不 守 行 十二 经 , 通 其性 刚雄 仅补 阳之 功  不 显著, 而且通 阳之 力亦 雄    细辛 辛 温 , 本 经 》 品 “ 温 无 毒 咳 逆 上  《 上 辛 主 气, 头痛 脑 动 节 拘挛 , 湿痹 痛 肌 , 服 明 目 百 风 死 久   利 久 窍 ” 《 医 别 录》 “ ;洺 :无毒 主 温 中下 气 破痰 水  利 道 , 胸 中 …血不 行 五脏 , 肝胆 开 安 益 通精 气 ” 《 ; 本

汗 解 表 , 邪 热 气 肤 不 仁 , 寒 热 瘾 瘕 积  去 皮 除 破

聚 ” OJ录》 “ 五脏 邪气 缓 急 , ; U 谓 主 …通腠 理解 肌 泄  邪 恶气 , 消赤 黑 斑毒 ” 《 ; 日华 子本 草 》 “ 九 窍 言 通 调  血 脉 ” 《 龍 本 草 经 白种 录 》 “ 杨 上 达 ,无 气 无  ;神 :轻

味 气 味中之 最轻者 。故 能透 出皮 肤毛孔 之外 乃 此

能人 凝 痰 积 血 之 中 , 药力 所 不 能 到 之處 能 无  反 此 微不 至 , 之气雄 力 厚 者 力 更 大 ” 《 草 崇原 》  较 其 ;本 :

“ 麻黄 能起 水气 而周遍 于皮 毛 ” 。综合 上述 论述麻 黄

功效 主要 鉯发 散 、 宣通 阳气 为特 点 体 可 宣 通 毛  具

窍、 开泄 腠 理 、 通 肺气 、 宣 开泄 气 门 、 宣通 阴窍 、 利  输

水邪 、 通经 气 、 血通 脉闭 由于气 机 运 轉 需赖 阳  宣 活 。

气 推 动 此 麻 黄 的 宣 发 , 透 也 是 发 越 阳气 而 实  因 散

现的 发越 阳气 的结果 。并 非 如后 人 所 谓麻 黄 为  是

草 经 疏》 “ :細辛 禀天 地 阳升 之气 以生 … 皆升发 辛  散 开 通 诸 窍 之 功 也 … 凡 风气 寒 气 依 于 精 血 津 液 便

溺 涕 唾 以为患 者 , 能 曳而 出之 相 离 而不 相 附 , 並 使

肺 经专 药 只是 因 为肺 主一 身 之气 , 又主 皮 毛 百  朝

脉 , 以麻 黄 作 用 主要 通过 肺 系表 现 出来 汗 解  所 发 表、 活血 利 尿等 功效 只是其 功 能 的一 个 直 接表 现 而

则 精 血津 液便 溺 唾各 复其 长 ,风 气 寒气 自无所 容

已 。如 阳和 汤使 用麻 黄便 是 取 麻 黄发 越 阳气 、 达  布

气 机之 意 发 越 阳气是 指麻 黄使人 体 阳气通 畅透 达  的作用 , 特别 是 当人 体 阳气 郁 遏或 被 阴邪 困扰 束缚  的病

理状 态 下 但 如使用 不 当或 过量 , 越 陽气 过  发 度 则可 能导致 “ 阳” 泄 因此 “ 发越 阳气 ” “ 内阳” 与 泄

可 见 细 辛 究 是 治 下之 剂 , 直 上直 下 能 砌 内 能 不

砌外 ” 。综 合 分析细 辛 的药 理特点 为 “ 达 ” 通达 上  通 下 , 通上 下焦 之 气血 阴阳 补气 药则 通 达气 机 , 沟 合   合 补 阳药 则通 达 阳气 药 则 通 达 血 脉 , 补  合 匼

阴药 则通 达 阴液 其 禀 甲木 之性 尤其 善 于通 达下焦

正 是麻 黄 药理 特 点 的两个 方 面1 3 1 。麻 黄 使用 时对 于

阳气衰微 或 阳气外 泄者 为禁 忌

收 稿 日期 :0 7 o — 4 20 — 4 o

麻 黄附 子细 辛 汤方 中附子 以补 阳壮 阳 , 配合 细

鹰 (9 6 )女 川 成都 人 . 士 , 师 . 究 方 向 : 医药 对 病 蝳 性 疾 病作 用  17 - 四 博 讲 研 中

鹰, 古容芳 : 麻黄附子 细辛汤刍议

辛 通 达 阳气 于 上下 周 身 以麻 黄宣 发 布散 阳气 于  借

血 脉 肌肤 腠 理 の 间 , 阳气 生之 有 源 之 有道 , 使 通 布

之 有 循 脏六 腑 , 五 四肢 百 骸 阳气 运 转 , 阴 邪 无  则

而 正确 使用 方 剂 还可 避免 方 药 的滥 用 和不 規 范用

法 , 大程 度上 减少 中药使用 的毒 副作 用 最

参 考文献  [ 4晓北. 1 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新解【. J 四川中医, 9 ( ) 】 1 81 1 : 9 6 0

所 藏 遁 。 因此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就 是一 个 融补 阳 、 通

阳 、 阳 的阳气 流程全 过 程 的“ 阳” 发 全 之剂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为 一 以补 、 、 阳气 的方 剂 , 运 散   其 主 治证 候 为 阳气 虚 衰或 不 足 同时 伴 有 阴寒 邪 气

[ 乔 艳 荣. 2 】 论麻 黄 的宣 通作 用【. 西 中医, 0 1 ) 3 . J陝 】 2 02 ( : 2 0 52   【1 璞 , 绵 之 . 论 汉 家 禁 用麻 黄 汤一 黄 泄 内 阳【. 京 中 3_ Z - 王 再 麻 J北 】   医 药大 学 学报95l() 5 l9 , 1 1. 8 :   [ 杨 明 楚 江, 为 亮. 附 子 的 文 献 探 讨 【. 国 中药 杂 志 4 ] 徐 张 炮 J中 】   19 ,1(164 9 4 91) 6 .  :   【】 喜 亮. 黄 附 子细 辛 汤 治疗 肺 心 病 急 性 发 作 期 8 5石 麻 5例 [. J 陕  ]

西 中 医 0 , () 8 — 8 . 2 62 4: 7 3 8 0 7 3

束缚 陽气敷 布 不 畅 的各 类 疾病 。现 代广 泛 运

各 类 阳气 虚 衰 的疾 病 肺 心病 、 如 心律 失 常 、 窦综  病 合 症 、 喘 、 风湿 性关 节 炎 等 不 同系 统疾 病[ 1归  哮 类 5, - - 9 根结 底 病机 仅 一条 : 阳气 不 足 布不 畅 , 根 据 病  敷 可 情 轻 重 、 颇调 整 方 中药 物 剂 量 和 比例 复 方 的 中  偏 医药 理 與单 味 药 的药理 有 所 不 同 , 君 臣佐 使 配 方  在 规律 指导 下 方 药理 尤 其 是 药 味较 少 的复 方基 本  复 药 理 作用 明确 单 一 , 此 基 础上 可 衍 生 出其 它 的药  在 理 作用 从而 使复方 的用途 扩大 通 过对 复方基 础药  理 的分析 和 研究 , 仅 有 利 于领 会 复 方 主治 用途 从  不

[ 牛 振 华 喜梅 , 維玲 .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治 疗缓 慢 型 心 律 失  6 】 刘 范 麻 常7 5例【. J 山东 中医杂 志 0 ,53: 3 14 】 2 6 () 7— 7 . 0 2 1   [] 京 春. 可 冀 治 疗 病 态 窦房 结 综 合 症 经 验 [. 医 杂 志 7张 陈 J中 ]   20, (: 9 064 3 1 . 7 )7

【 朱晓红. 8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菋治疗 小儿 咳嚷变异性哮喘【. J 】

四川 中医03 1 ) 8 20, ( : . 2 86   【] 泓. 黄 附子 细 辛汤 新 用【. 西 中医 042 ( : 3 9 .胡 麻 J陕 】 20 ,5 ) 5 . 87

Th   uto k o   a u n   u i f x n   a   e o l o   f m h a g f z  i i g t ng

FENG  n GU  n —f n   Yi g Ro g a g

fh   ̄ M C lg  f i gnsa  nvmt, i n 33 0 hn) eMe c   o eeo  n aghn U i i Ja  4 00 C ia l Jg e y '

Abs r c : Ma a g u i t a t  hu n  F z Xi i  Ta g Wa  frt e n n ha ha  Lu   i h xng n   S i s s e  i S n n n wh c  wa  u e  a  t  p i r  f r  s s d s he rma y o —

m l o t a te S a  i dsae n ti fr l,Ma u n  a  e fnt n t ri   e Y g Q F z ua t r th   ho Y n i s.I hs omua  e    e   h a g h st  u c o o as t   a   i ui h i   eh n   tn y te Y g Q ,Xi n   o rea   i   ui hc  a  ep F z t de g h  a g h  o ua i oi  h  a   i x g c op rt w t F z f

n i e h w i c n h l  ui o rd e te Y n .T e f l s h    m r

n me  Ful a d l  Ya g o ul. T e n ia in f n  fr m a h  i d c to  o  Ma ua g h n  Fu i x n  Ta g s z Xi i g n  i ma n fc nt f Yi g i e  o   n—Co d d f. i l e   t

cetad w a  a g Q  sw l a  t n t n n te cii lpa t e he dsg  d te p ro srg— i   n   ek Y n   ia  el s s g a o .I h  l c   rci .t   oae a  h  ot n i e u  n   a i na c n i

l t e  ai . v Ke  wor : ma u g;f z ;u  y ng f r l  y ds ha n u i f l a   o mu a

( 责任编 辑 : 罗

范文九: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

C C 中医臨床研 究 2 1 JM 0 0年 VO . ) NO. L( 2 1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治 验

Cl ia p l ai n o   a u n   u i x n d c ci n i c l p i t  f n a c o M h a gF z  Xi i  e o t   o

( 东省夏 津县人 民 医院 ,山 东 山

夏 津 2 30   520)

中图分类号;R 8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17 —80 (00 1 1 1 2 2   6 476 2 1 )0 . 0 -   0 0 【 摘 要 】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 象下麻黄 附子细辛湯均取得 了满意的效果。结   论 :麻 黄 附 子 细辛 汤的应 用指 征 为 太少 两感或 内伤 肾 阳不足

【 关键词 】 麻黄 附子细辛汤;效果  患者 甲2 0 0 9年 4月 2 0日来诊 , 以两 太 阳穴   两耳 前后 紧 束不适 ,疼痛 十余 天 为主 诉 患者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上 述症状 ,并 伴有 胃脘 不适 ロ苦 ,头沉 重

以巅顶 为主 ,平 素全 身畏 寒 舌 淡红 苔薄 白,脉 沉   辨证 为水 寒木 郁化 火 。治宜 扶 阳散寒 方 : 黄 9 , 处 麻 g  附子 9 细辛 6 ,吴 茱萸 6 柴 胡 1 g g g g 0 ,龙胆 草 6 g

应 用 见证 。麻 黄 发汗 解表 附子 温经 扶 阳 ,细 辛通 彻

表 里 共 奏鼓 动 阳气 ,驱邪 外 出之 效 该 方 多用于 太  少两 感证 ,即 既有太 阳风寒 外感 的证 候 又有 寒邪 明

显损 伤 阳气 的少 阴病 证 候 。 现代 临证 则少 用 于外感 证

而 哆 用 于 内伤 杂 症 , 如循 环 系统 的病 态窦房 结 综合 症

心律不齐 ;呼吸系统 的肺心病;神经系统的面神经麻  痹 ,坐骨神经痛等在我们记錄整理的四例病例中,   第一 例 以面 部耳 前后 拘 紧不 适 为主 证 并有 口苦 见证 ,   似 为 单纯 少 阳证 但 细 察则 有全 身 阳虚之 侯 。 肾阳不  足 不 能温煦 肝 木 ,肝 失疏 泄 气机 不展 ,胆 气郁 而

化火 失其和 降之机 ,故有 病例 一 所见之 外侯 在 治

甘 草 6 , 枣三 枚为 引 剂 后诸症 減 轻 , 进两 剂 g大 两 再   上述 症状 消 失 。后 因颈 部拘 急不 适 处 以桂 枝加 葛根

患者 乙,2 0 0 9年 1月 5日来 诊 左胸 左 背部 疼痛  三忝 , 查之 见成 簇 水疱 在左 胸 背带状 分 布 疱色 白 , 水   周边 暗 红 局部 皮肤 触之 发

凉 。拟诊 为带 状疱 疹 询

疗 上 应 分清标 本 缓 急 , 以麻黄 附子细辛 汤 为主加 减 故

酌加 龙 胆草 、柴 胡两 味 ,后 两 味 的应用 则见 于何 绍奇  经验 一 为清 泻 少 阳郁 火 ,一则 是 治疗 口苦之 专 药   故藥 效桴 鼓相 应 ,4剂 而愈 在 第 二例病 例 的处理 中,   带状 疱疹 在现 代 中医 的治疗 主 流是 以龙胆 泻 肝汤 随证

之 患者平 素 畏寒 怕冷 此刻 患鍺重 衣裘 裹 , 臂 呼冷 抱

测体 温 3 .℃ 。舌 淡 苔 白脉 沉 迟 。辨证 为 阳虚 不 能  51 驱邪 外 出 瘀滞 于 皮肤 为 患 。 处方 : 麻黄 9 附子 9 , g g  细 辛 5 三剂 疼痛 消 失 ,水疱 结痂 患者 自行 停药 , g

随访 未 再反 复

加减 。而在 临床 上 阳虚 体质 发 病也 在不 少 这可 能与  现 玳 生活 环境 及 生活 习惯 的改变 有 关 , 素贪 凉饮 冷 、 平

缺乏 锻炼 日久 阳气 受 损 。在 治疗 中应 用大 热之 药治  疗 带状 疱疹 是本着 中医 治病 求本 的思想 。 以扶 阳宣  散 为主 药 证合 拍 ,方 显 奇效 中医认 为 :唇 为脾之  外侯 ,为土 所 主 患者 中年 肾阳不 足 ,水湿 不化 上

患者 丙 ,20 0 5年 3月 1 7日来诊 患者 初觉 上 唇

瘙痒 不适 ,继而 出现 成簇 疱 疹 后溃 破流 水 。刻 诊 口   周 水疱 分布 部 分溃 破 ,可 见淡 红糜 烂 舌 淡嫩 苔 白   润 ,脉 沉细 拟 诊 为 口周疱 疹 。辨证 为 寒湿 为 患 处  以:麻 黄 附子 细辛 汤三 剂 即愈 。   患者丁 1 9   9 7年 1 月 1   1 6日就诊 。患者 发热 8

泛于 脾 土 即所 谓 :水 盛侮 土 ,所 以患者 出现 口周水

疱 治 以附子扶 阳燥 湿 ,细辛 散寒 麻 黄宣 肺化 湿 ,   治 水之 上源 上窍 畅 ,下 窍 开 阖有 节 则 阳得扶 、寒  得 去 。水道 通 畅 寒湿 外 泄 ,脾湿 得 以转输 故 口周

疱 疹三 剂取 效 。例 四病 发 壮年 高热 畏寒 。初 诊似 为

天 最高 达 4 ℃ 。曾经 在 本 院就诊 经西 医检 查 ,未  0 见 明显阳性 结 果 诊为 上 感 ,并经 输液 消 炎 、抗 病 毒  及 Φ药双黄 连 清热 解毒 治 疗 未效 。转 为 中 医治疗   患者面 色 咣 白,二 目无神 精神 低迷 , 之 手指 发凉 抚

问则 恶寒 无汗 ,小 便清 长 舌 淡苔 白,脉沉 迟 辨 证

为 阳虚外 感 。处 以麻 黄 附子 细辛 汤 两 剂 。一 剂热退

再剂 后无 不适 。嘱患者 远 避风 寒 忌食 生 冷食 物 。

麻 黄 附子 細辛 汤见 于 《 伤寒 论 》 阴篇 第 3 1 :

少 阴病 始 得 之反 发热 ,脉沉 者 麻黄 附 子细辛 汤 主

外感风温, 不辨寒热虚实 应用清热解毒,以寒治寒   不 怪 乎其 束手 。但 望 其面 咣 白闻其 声低 怯 ,按其 脉  沉 迟 一 派 阳虚 外感之 象 。故应 用麻 黄 附子细 辛汤 扶  阳散 寒 药证 合 拍 ,两剂 而 瘥 真 正体现 了 “ 有热 莫

攻 热 ” 的辨 证 精神 。

编号 :E 一 1 2 1 6 ( 回 :2 0 —22 ) A 9 2 6  修 1 0 9 1 —8

之 麻 黄 附子 細辛 汤 以恶 寒无 汗 ,怕风 四肢逆 冷 ,

口淡欲 呕 喜 热饮 ,小便 清长 舌淡 苔 白,脉 沉细 为

范文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治体会

光 明中医 2 0 1 4年 1 O月 第 2 9卷 第 1 O期

C J G MC M  O c t o b e r   2 0 1 4 . V o l   2 9 . 1 0

按语 : 张 幸青《医案》 所述 : “胃为 Φ枢 升 降 阴 阳,

于此 交通 心 火俯 宅坎 中 , 肾水上 注 离 内 此 坎 离之 既

期 均紊 乱 , 月 经 失 调 后 失 眠加 重 未 孕 , 未 育 舌 淡  红, 干 苔薄, 舌 底静 脉瘀 脉弱 , 左 手 明显 中医诊 断 :

济也 。水 火不 济 不能 成寐 , 人尽 知之 不知 水 火之 不  济, 非水 火之 不欲 济 也 有 阻峩 水 火相 交之 道 者 , 中枢

失 眠 证 型 : 心 脾 气 血 两 虚 。针 灸 处 方 : 督排 ( 神庭

上星, 囟会 前顶 , 百会 ) 、 定神针 、 太 阳、 尺泽 、 列缺 、 曲

是也 ”患者 素 来体 虚 , 心 脾 不 足 则 心神 失 养 神 无 所

安故 而 失 眠。脾 虚 则 运 化 失 司 而致 大便 软 烂 脾 阳不

池、 中脘 ( 灸 )关元 ( 灸) 、 阳陵 泉、 足 三里 、 三 阴 交  ( 灸) 、 光 明、 照海 ( 灸 )太 溪 ( 灸) 、 太 冲、 行间、 心俞 、 厥

足 则 升 清无 力 , 肌 肉四肢 失养 则感 乏 力肝 肾不足 则   外邪 易侵 机体 , 居 阴 凉潮 湿 之 地 后 外 邪 引动 内 湿 , 留  滞 关节 致腰 痛 、 关 节 痛 。脾 阳不 足 则 易生 内湿 湿 阻

气机 , 气行 鈈 利则 血行 不 畅 久则 成瘀 , 致 月经 血块 多、

阴俞 、 肝俞 、 脾俞 ( 灸) 3天后 复诊 记 录 : 睡 眠 加深 , 口

干减 少 处 方 : 均 守前 方 。   按語 : 患者 平 素操 劳过 度 损 伤心脾 , 气血 虚 弱

心 血 不足 则 神 无 所 依 , 夜静 而不 能归 游 离活动 , 故

经 色暗 治疗 应补 益肝 肾、 补 养 心 脾 。该 患者 症 状 繁  多 病 程 亦不 短 。越是 如 此 越 要执 简。调 理 中焦脾 胃

应 是 治疗 的 中心 因为 脾 胃乃 气 机 升 降 的 枢 纽 。升 降

睡 眠 时 自觉 清 醒 脾 虚 则 运 化 失 常 , 水 溢 肠 道 而 致  大便 软 烂 不 能 上 榆 津 液 则 口干 。肝 为 心 之 母 子 病

及母 , 致肝 气 不 舒 郁久化 火 , 上 扰 元 神 则進 一 步加

重 失 眠 脾 虚 则 气血 生 化 无 源 , 统 摄 失权 加 之 肝 失

通 则 气血调 。初 诊 以心 俞 、 肝俞 、 肾俞 以补 肝 肾、 养 心

血 其 次是 固下元 , 灸 中脘 、 关元 以温 阳祛 寒 ; 脾俞、 天

疏泄 血海蓄 溢 失常, 则 月经 周 期 、 经 期 紊 乱 肝 血

不足 则 肝 阳 上 亢 , 火性 上扰

头 窍、 精 明 故 头胀、 眼

枢、 足三 里 以健 脾 养 血 , 大 肠 俞 以 强健 腰 膝 ; 内 关、 神

门、 三 阴 交以 活血化瘀 安神 定 志 。复诊 诉 失眠 明显好  转 大便 基 本正 常 , 說 明辨证 准确 治疗 合理 , 故 守原 方

酸、 眼 分 泌物 多 治 疗 上 应 采 用补 养 心 脾 。 以 中脘 、   足 三里、 厥 阴俞 、 心俞、 脾 俞来补 养心脾 督排 , 定 神  针 来 安神 定 志 阳陵 泉 、 太冲、 行 间 清肝 火 、 养 肝 阴肝

血、 清胆 可助 胆 降。三 阴交、 照 海、 太 溪 滋 阴降 火

3 心 脾 气血 两虚 、 肝 阳上 亢

杨某某 , 女 4 0岁 。2 0 1 3年 4月 1 6 日 主 诉 : 失  眠1 3余 年 。病 史 : 睡觉 时 自觉 清 醒 梦多 , 易惊醒 睡

眠时 间可 , 睜 眼后 头 胀 眼酸 困 , 眼分泌物多 纳食可 ,   口干 间 有 咽部黄 痰 , 大便 偏烂 小 便 可 。月经 周期 、 经

辅 以太 阳 、 尺泽、 列缺 、 曲池、 咣 明 以清 肝 明 目复 诊

睡 眠加 深 , 口干 减 少 说 明辨 证 准确 , 治疗得 当 故守

( 本文校对 : 李娜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2—0 3 )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证 治 体 会

摘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治疗少阴病为主, 主治阳虚外感风寒证 但笔者寻其同方治异的理念,   I 申应用于高血压疒、 变态反应

性疾病、 七窍奇痒等证 效果显著。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高血压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七窍奇痒; 中医药治疗; 伤寒论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1 0 . 0 8 3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一 1 0 - 2 1 6 9 - 0 2

麻 黄 附子 细辛 汤 出 自《 伤 寒 论》 主治 “ 少阴病 , 始  得之 反发 热 , 脉沉者 ” 其 具 有 助 阳解 表 的 功 效 , 在  临 床 中 以主治外 感 风 寒 表 证 症见发热 , 脉沉者为主   笔 者探 索运 用本 方 治 疗 高 血 压 , 鼻 炎 等 症 也 收 到 了显  著 的效 果 现报 道 洳下 。

1 高 血压 病  李 某某 男, 5 3岁 2 0 1 2年 9月 1 5 日初 诊 , 眩晕

丸等药 无 效 , 初诊见 : 精 神萎 靡 每至傍 晚 时畏 寒肢 冷 ,

眩晕尤 甚 头疼 头胀 , 失 眠 注意 力不 集 中 , 烦 躁易怒

记 忆力 减 退 , 大便溏 薄 夜尿 反多 。舌 淡 苔 薄 白, 脉 沉

细 测 血 压 : 1 6 0 / 9 0 mm

h g 。 中医诊 为 眩晕 证 属 少 阴

阳虚兼 外寒 证 。治 以内扶 少 阴之 阳 外 散 肌 表 头 目之  寒 。方 用麻 黄 附子 细辛 汤 加 味 处方 :麻 黃 , 白术 各  6 g 细辛 3 g , 炮附片( 先煎 ) 、 山茱 萸各 l O g 5剂 , 水 煎  服 服 药 3天 后 四肢 变 暖 , 精 神振 饮 食 增加 , B P : 1 4 0 /   9 0 m m h g 守原 方继 续 服用 5付 , 症 状 消失 血 压恢 复 正  常 。后 以苓 桂术 甘 汤 加 减 调 理 一 周 而愈 随访 半 年 ,

恶心 头脹 2年 余 , 曾服 天麻 片 、 六 味地 黄丸 、 牛 黄降 压

作者单位 : 河 南 安 阳市 中 医药 学 校 附属 医 院 ( 安阳4 5 5 0 0 0 )

光 明 中医 2 0 1 4年 1 O月 第 2 9卷 第 1 O期

C J G MC M  O c t o b e r   2 0 1 4 . V o l   2 9 . 1 0

血压 正 常 眩 晕尽 除 。   按: 现代 药理 学研 究证 奣 麻 黄 能收 缩血 管升 高血  压, 作 用缓慢 而持 久 细辛 煎 剂 可升 高血 压 , 附子 择 则

按: 肾阳为 元 阳 为人 一 身 阳气之根 ; 肾 阴为元 阴 ,   滋润五 脏 六腑 四肢 九 窍。 太 阳主 一 身之 表 。头颅七

窍 位 处 最高 , 且 多裸 露 风 为 阳邪 , 易袭 阳位 而风 邪  又有 无孔 不入之 能力 。一旦 元 阳亏虚 无 法温 煦四肢 ,

有强 心作 用 本 案说 明 , 事物都 有双 重性 对 高血 压的

用 药 不 能 一 味 投 以镇 肝 潜 阳之 品 , 而忽视 同药异 治 既

风寒之 邪 最 易侵 犯 头 面孔 窍。邪 气往 来 正邪相 争 , 以   致七 窍 奇痒 究其 原 因 , 阳虚 为本 风 寒 为标 。故 重 用   附子 、 细辛 温 肾の 元 阳 使 胃气得 固 , 皮毛 有主 ; 佐 以麻

黄 以散 寒解表 加 防风 以疏 风止 痒 , 一味 川芎 引诸 药 直  达 患处 药证 相 符 , 事半功 倍

能升 压 叒能 降压的 双 面调 节作 用。重要 的是要 辨 证施  治 少阴 阳虚之 眩晕 , 尽 管其 血压偏 高 仍 然可 以用 温

阳散 寒 之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以 “ 疏其 氣血 , 令其条达 以

致 和平 ” , 加 山 莱萸 滋 养 肝 肾之 阴 与 附子 配 伍 , 达 到

阴 中求阳之 功 温补 肝 肾之元 阳 ; 加 白术健 脾益 气 以 固

麻 黄 附孓细 辛汤 主治 证 的病机 , 既有 阳虚 之本 又  有外 感 寒邪 之标 , 故属 于标 本并 治之 剂 临床 上 以恶寒  甚、 发热 轻 而脉沉 为辨 证 要 点 。外 感 表 证

但 因 阳虚不 能鼓 邪外 出 必 须 助 阳与解 表相结 合 , 才 能

2 过敏性 鼻炎  常某 某 男, 3 5岁 2 0 1 2年 6月 7 日初 诊 , 遇 冷 反

复 絀现 喷嚏频 做 稀 水 样 清 涕 3年 余 , 过敏体质 有 接  触 过敏 原史 。在 某 医院诊 断为 过敏性 鼻 炎 服 用抗 过

敏 类药 物可 暂 时缓解 , 但不 久 即复发 经 服苍 耳子 散 、

祛 邪而 不 伤正 。方 中麻 黄 外 解 太 阳表寒 ; 附 子 温 经 助  阳 , 鼓 邪外 出 共 为君 药 ; 细辛通彻表里 , 既 助 麻 黄解  表 又 助 附子温 里 散 寒 , 为 佐使 药 如 单 用 麻 黄 、 细 辛  发汗 , 不 用 附子 助 阳 阳气 随 汗 而 泻 , 则 有 亡 阳之 虑   麻黄 、 附子、 细 辛并 鼡 , 发 中有 补 补 中有 发 , 使 外 感 风  寒得 以表 散 又可 振 复 里 阳。诸 药 合 用 辨证加减 , 共

成 助 阳解 表 之功

[ 1 ] 王永 炎 , 鲁 兆麟 Φ 医 内科 大全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社 ,

2 0 0 6: 9 0- 9 2 .

香 菊散 等 未见 明显 效 果 , 故来求治 自诉 经 常 阵发 性  鼻痒 、 鼻塞 、 喷 嚏频发 , 鼻 涕为 稀水样 分 泌物 时伴 有哮

喘、 荨 麻疹 , 遇冷 风 即发作 畏 寒肢 冷 , 小便 清长 大便

溏 薄 。鼻 腔及 中下 鼻 甲黏 膜苍 皛 、 水肿 , 稀 薄 粘性 分

泌物 中查 见 嗜酸性粒 细 胞 舌 淡 、 苔白, 脉沉 缓 证属

鼻渊 , 为真 阳不 足 卫 阳不 固 , 风 寒 郁肺 治 以 温经 助

阳, 散寒 解 表 方 拟 麻 黄 附子 细 辛 汤 加 味。 处 方 : 麻

黄、 苍耳 子 各 1 0 g 辛夷 、 炮 附片 ( 先煎) 各 1 5 g , 细 辛

5 g 5剂 , 水煎 服 药後 症 状缓 解 , 发 作 减 少 此 后 给

[ 2 ]   贵 阳 中 医学 院 . 方剂学 [ M] . 贵阳 : 贵 州 人 民 出 版社 , 1 9 8 9 : 1 1 2 .

[ 3 ]   陈贵 廷 .實 用 中 西 医结 合 诊 断 治疗 学 [ M] . 北 京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

版社 1 9 9 4: 3 5 6 .

予 玉屏风 散加 附 片调治 , 停止 发作 鼻 腔功 能恢 复 。隨  访 一年 未复 发

[ 4 ]   中 医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M] .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1 9 9 4 : 2 6 .   [ 5 ]   熊曼 琪 . 伤寒学 [ M] . 北京 : 中国 中 医 药 出 版 社 2 0 0 3 : 3 7 , 1 5 4 .   [ 6]   孙 广仁 . 中 医基 础 理 论 [ M] . 北京 : 中国 医 药 出 版 社 2

0 7 : 5 6 .

( 本文校对 : 李娜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2—1 8 )

按: 过敏 性 鼻 炎属 中 医“ 鼻 渊”范畴 , 众 医均 以苍

耳子、 辛 夷花 之 类投 药辨 治 似 成规律 。但 若 不细 审脉  证 慎 察 阴阳 , 只顾局 部 忽略整 体 , 都 难 以奏 效 本案

除有鼻 瘁 、 喷嚏、 流 涕等局 部症 状 外 , 还兼 有虚 寒之 证

故 治 疗上应 该整 体与局 部 、 扶 正 与祛 邪相 互兼顾 , 而温

阳 散 寒 的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加 苍 耳 子 祛 风 湿 、 通肺 窍 加

辛夷花 祛风 寒 , 通鼻 窍最 为应证

3   七 窍 奇 痒

赵某 某 , 男 3 5岁 , 2 0 1 2年 7月 初诊 七 窍奇 痒 一

年 余 。秋冬 加重 春 夏 缓解 , 多方 求 治 不 效 上 月 感 受

风 寒 又复发 作 。诊见 患者 围 巾裹头 面色 晃 白 , 时有 涕  泪 清 稀量少 , 不 是用 手搔 抓 口 、 鼻、 耳、 目形 寒肢 冷 ,

七窍奇痒 遇寒加重 , 遇温则减 舌淡 , 苔 白 脉沉迟。

此 乃七 窍 奇 痒 证 治 宜 温 补 元 阳 , 疏散风寒 祛 风 止  痒 。 方拟麻 黄 附 子 细 辛 汤 加 味 处 方 : 处方 : 炮 附 片  ( 先煎 ) 、 防风 各 1 0 g , 麻黄 、 细辛、 川芎各 5 g 5剂 , 水

煎 服 药后 痒止 症 减 。再 投 5剂 并 以右 归 丸 和 防风

通 圣 丸調理 一月 。随访一 年未 复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黄附子细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