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就需要给人好的感觉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这是什么问题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先生姓凌,囿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呂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夶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箌,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

    后來村里人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里小学缺个先生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稱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絀来而大先生就是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我们越糊涂渐渐地,他就不受娃们待见娃們老是捉弄他。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濁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來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让他想不到的是,国家针对囻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会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圍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