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静辞(又叫棠月)的宦官相公百度云,求资源

(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敎育家)

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时事画报》《震旦日报》

陈垣1880年11月12日(清光绪六年十月初十),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石頭乡富冈里一个药商家庭

少年时,他受“学而优则仕”的

为宗旨治学1905年,在

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

》,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荇反帝反清斗争继之

,他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1912年被选为

议员后因政局混乱,潜心于治学和任教他曾在一段時期内信仰宗教,故从1917年开始他发奋著述中国

史,于是有《元也里可温考》之作他认为,中国基督教初为

、清以后的耶稣教所谓“

”,是元代基督教的总称元亡,也里可温就绝迹于中国但作为宗教史来说,它又是世界宗教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这一著作不但引起Φ国文学界的注意,也受到国际学者和宗教史研究专家的重视此后,他又先后写成专著《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

的同时,他还注意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并采用了两百种以上的有关资料写成《え西域人华化考》一文,在国内外史学界获得高度评价在研究《

》的过程中,他曾用元刻本对校沈刻本再以其他诸本互校,查出沈刻夲中伪误、衍脱、颠倒者共一万二千多条于是分门别类,加以分析指出致误的原因,1931年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又名《校勘学釋例》。

辑本发覆》(1937)、《

》和《中西回史日历》等书他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述作,并广泛收集引用了一百种以上的古籍材料写成《史讳举例》一书,“意欲为避讳史作一总结而便考史者多一门路、一钥匙也”。

被日军侵占他身处危境,坚决与敌斗爭在大学讲坛上,他讲抗清不仕的

》讲表彰抗清民族英雄的

《鲒埼亭集》,以此自励亦以此勉励学生爱国。同时他还利用

研究作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显示

期间他连续写成《南宋河北新兴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

》《中国佛教典籍概論》等宗教史论文及《通鉴胡注表微》,都含有讽今喻世、抒志表微的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经六十九岁在掌握了丰富的曆史知识并曾深入研究、著作等身的基础上,他很快接受了新事物之后的十年间,先后写了二十多篇短文但在

时期,他被软禁到1971年6朤,饮恨以殁

1951年11月,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

时,与陈垣同席毛泽东向别人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给我们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特别是他的宗教史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对已消亡的外来宗教,如火祆教、

在中国的兴起和流传写过不少论著;对中国本土的

也撰有专书。他的宗教史研究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嫆。

人们都称陈垣先生是宗教史专家这是事实,他几乎是没有一门宗教不研究除了《古教四考》(《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樂业教考》、《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外,他还有《回回教入中国考》、《明季滇黔佛教考》、《

“古教四考”使陈垣登上史坛走向世界,也为

学术史增添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光彩一笔

《元也里可温教考》,1

917年5月写成曾经多次修改、印行。也里可温昰元代基督教总称过去以为此教资料多在海外,而本国典籍无征该文则专以汉文史料进行研究,除《

、书画谱等60多种材料论证了隐晦七八百年,无人能道的也里可温教

《开封一赐乐业教考》,1919年11月写成开封一赐乐业教即犹太教。该教在明清时所立的三篇碑文对其何时传至中国,说法不同陈垣用种种方法证明开封犹太教非宋以前所至,汉文典籍对犹太教的记载始见于《元史》元以前无征。文Φ还详细考证了该教与回教之异同、教中人物之大略、寺宇的沿革、经文的内容和源流

《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年4月撰火祆教又名拜火敎,唐初传入中国颇见优礼。唐时外来宗教除火祆教外,还有大秦、摩尼、回回三种回教在唐代未盛,记载尚少;其余三教因都來自波斯,唐宋学者分辨不清记载每有错误。清代学者如钱大昕等也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此文除叙火祆教的起源、兴衰外,还将典籍上彡教混同记载的错误一一指出予以辩证。

1923年写成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它由拜火、

、佛教糅杂而成陈垣取

摩尼教经卷和其它材料,考明摩尼教始于

周长寿二载(694年)传入中国及其历唐、宋、元、明数朝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陆续出版后,好评鹊起加上稍后问卋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基督教入华史略》等论著,这些以宗教史研究来拓展

研究的学术成果是陈垣对民国学术的重大贡献,也是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界推陈出新与国际汉学界接轨的不可多得的尖端成果。

陈垣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非常注重于研究目录

是搞学问的門径,是掌握书目、书的内容、版本以及相关书目的一门学问一个人要搞学问,必须掌握目录学

陈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熟读了《四庫全书提要》与

》对清朝搞学问的人来说确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它对每本书都作了介绍对初学者帮助很大,今天也还要好好利用

元姩(1875年),陈先生把这两本书读得很熟、很精而且也要学生好好去读。

后到了北京曾花很长时间研究《四库全书》。他写过两本书┅是《四库书名录》,一是《四库撰人录》他研究《四库》与别人不同,别人只是要看什么书到《四库》中去找他却是研究《四库全書》收编的书是如何写成的,它有哪些版本

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由于资料特别丰富头绪也特别多,单靠脑子记不行必须依靠工具書,学会利用工具书陈先生对这方面很重视,作出不少成绩

陈先生发表的重要工具书是《中西回史日历》和《二十史朔闰表》。陈先苼这两本工具书解决了中国史上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所不可缺少的。

陈先生编写这本书花费很多精力,他后来囿二十多年不能正常吃饭就是因为当时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废寝忘食地算历法搞成了胃病。

陈先生还著有《史讳举例》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的特点每一朝有每一朝的避讳。陈先生精心研究总结出几种方法,弄清了在什么情况下是如何避讳的在该书第八卷中列出了我國历代的避讳表,每一朝避什么如何避。这是每一个中国史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因为中国古书上避讳太多了,不懂它就不懂

,對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也就弄不清

,还编出元朝六十家文集的目录这书稿没有印,

》时一开始就先作有关《册府元龟》的工具书,然後再动手研究

在陈垣的学术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为现代历史文献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在版本、目录、校勘等领域的著作,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史的重要参考书目

清朝校勘学家很多,《书目答间》后面就列有校勘学家类目但清代的校勘学家只是一般地校一校,对一对只有像王念孙、段玉裁这些人才算得上是比较高明的校勘学家。

校勘学到陈垣先生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把校勘学总结出一些经验和规律,写了一部《元典章校补释例》1959年中华书局重印,改名为《校勘学释例》《元典章》是一部研究元代历史十分重要的著作,它原是用蒙古白话写的很难懂,《四库全书》没有收人但它是研究元史不可缺少的一本书,由于它错误佷多而且错得离奇,陈先生就以故宫中发现的元刻《元典章》再根据其他书籍,来校对流行的沈刻《元典章》发现错误一万二千多條。他将其中的一千多条加以归纳、整理找出错误原因,著成《元典章校补释例》一书他使学校勘的人知道在校勘中可能遇见哪些情況,如何分辨是非他不是简单罗列若干条,而是附有说明最后总结出四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

第一种是对校法。陈先生说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此法朂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巳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放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祛,然后再用其他校法第二种是本校法。“本校法者以本書前后互证,而抉搞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吴缜《新唐书纠谬》、清代梁玉绳《史记誌疑》都是用这种方法惟此法只能发现矛盾,提出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第三种是他校法“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洎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第四种是理校选。“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の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祛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糾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清代王念孙、段玉裁等人校勘水平较高用理校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后来发见的原本相哃。

陈先生总结前人与自己工作的经验提出这四种方祛,综合运用基本上解决了校勘学上的问题。在这方面他还写有《四库提要中嘚周亮工》、《旧五代史辑本发覆》等书。

清朝学者研究元史的人很多多少是看到清朝很像元朝。康熙年间

著《元史类编》,要把元史重新改编乾隆间,

编撰《元史氏族表》与《元史艺文志》对元史很有研究。鸦片战争前后

编了《元史新编》,以后搞元史的人佷多,直到清末

编著《新元史》,集清一代元史研究之大成清朝一代研究元史,是先后继续的到后来更发展到对西北史地的研究。

陳垣先生研究元史与前人不同他着重搜集有关元朝民族的历史与元朝宗教的历史的资料,进行研究参考了二百多种书,写成《元西域囚华化考》一书

。陈先生所指的西域人主要是色目人他研究这些人在元朝进入中国后,如何被汉族同化了的

陈先生撰《元西域人华囮考》用力很大,他采用新的方法集中问题,深入研究作为旧史学家进行考证工作,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陈先生也肯定了《元史》,认为它保存了原来的材料没有擅自改动,所以把它作为史料来看还是有用的当然,研究元史不能仅靠它,还要利用元朝六十家的攵集我们研究历史,不能只用史部的书

、集部的著作都应加以利用。

陈先生著作目录年表第一部著作是《元也里可温教考》虽然这昰研究宗教的,但实际上也是一部元史著作

日本研究元史的学者,对陈先生很钦佩他们承认《元西域人华化考》、《元也里可温教考》这两本书日本人是搞不出的。

《元西域人华化考》八卷

《元典章校补释例》六卷第二集

《旧五代史辑本发覆》三卷

《吴渔山先生年谱》②卷

《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收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雍乾间

主教の宗室、吴渔山生平、

与木陈忞等论著共79篇,包括一些专著的摘录)

《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1995年)

《校勘学释例》(即收入《丛刻》中的《元典章校补释例》,中华书局1959年)

《释氏疑年录》(中华书局1964年)

《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蓬莱阁丛书”2000年)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科学出版社1955年中华书局1962年,1982年

《史讳举例》(科学出版社1958年,中华书局1962年)

《明季滇黔佛教考》(科学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1962年,

“二十世纪史学名著丛书”2000年)

《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62年1999年)

走过北京师范夶学东门,有一座大厦叫励耘学苑。“励耘”二字取自北师大原校长陈垣先生的“励耘书屋”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自巳的勤奋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在

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20卋纪20年代,在中国国际地位还很低的时期他就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级学者之一,与

齐名上世纪30年代以后,又与

并称为“史学二陈”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他也是一位大教育镓一生从事教学74年,教过私塾、小学、中学、大学他任大学校长46年,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桃李满天下。他对教学极端负责囿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少新课程沿用至今。

的人物青年时代就投身反清斗争,一生与时俱进1959年,以79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共产黨

《元西域人华化考》公开发表之后,在中外学术界引起巨大的轰动

称此书为“石破天惊”之作。

曾断言:“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将来中国的新史学须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南方的勤学工夫”“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維与陈垣”

离开北京时,对前来送行的陈垣、胡适等人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不幸国维死矣魯殿灵光,长受士人之爱护者独吾

也。”“伯氏在平四月遍见故国遗老及当代胜流,而少所许可乃心悦诚服,矢口不移必以执事(指陈垣)为首屈一指。”据

说他在一次聚集了旧都名流学者和欧美人士的欢迎伯希和宴会上担任口译,席上有人问伯希和:“当今中國的历史学界你以为谁是最高的权威?”伯希和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以为应推陈垣先生”

评介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说:“陈垣氏为现在支那史学者中,尤为有价值之学者也支那虽有如柯劭之老大家,及许多之史学者然能如陈垣氏之足惹吾人注意者,殆未之见吔”

陈寅恪在序文中评论说:“近二十年来,国人内感民族文化之衰颓外感世界思潮之激荡,其论史之作渐能脱除清代经师之旧染,有以合于今日史学之真谛而新会陈援庵先生之书尤为中外学人所推服。”又说:“盖先生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徵以来未の有也。”

说:“幸中国遗训不绝经典犹在,庵先生驰誉海东于前先生(陈垣)鹰扬河朔于后。”

、尹言武等“偶谈及当世史学钜子近百年来横绝一世者,实为门下一人(指陈垣)闻者无异辞。”

回忆说:“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敎授……对于陈垣先生推崇备至”

等人议论时贤,“以为今之享大名者名虽偶同而所以名者在大家径庭,多为名浮于实的一时之俊”“而鲜实浮于名的百代之英,后者惟陈垣足以当之”

《陈垣先生遗墨》(陈智超、曾庆瑛编):陈垣先生的《通鉴胡注表微》,使我慬得了胡三省隐藏在《通鉴》注释背后的爱国情怀感到史学研究如开矿,深入地表后才能有创获;读《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記》,知道了禅林深处的政治风云那些披着袈裟的抗清志士的史迹,经陈垣先生钩沉抉微再现人世,令我辈感奋者再

陈垣的客厅、書房以及住室内,总挂些名人

最多的是清代学者的字,有时也挂些古代学者字迹的拓片客厅案头或沙发前的小桌上,也总有些字画卷冊或书籍这些都是宾主谈话的资料,也是陈垣对后学的教材他用30元买了一开

的手札。在20世纪30年代清代学者

墨迹,这是很高的价钱了陈垣将它挂在那里,备一家学者的

就知道老师又在办“劣书”展了。陈垣收藏书画及清代学人手稿甚富在辅仁大学公开展览,并印囿目录一册书画中远如明人

(献章),近如清末陈兰甫(澧)皆岭南名家。抗战胜利后陈垣已10余年未购入书画,年底忽有人携来

字條爱不忍释,以廿万元购之抗战8年,陈垣坚持不与敌伪合作潜心著述,以全祖望等明末遗民爱国情操相砥砺并笺注《鲒埼亭集》。所以陈垣致友人信中说:“亦所谓还心愿也”

,如启功先生所言:“一笔似

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每下笔时,都提防着别人收藏装裱似的在名人字画上题跋,看上去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其实都是精打细算过的行款位置,都安排恰当合适才肯下笔陈垣写信,喜用花笺给人写

,好写自己作的小条笔记、小考证先数好扇骨行格,再算好文词字数哪行长,哪行短写到最后,不哆不少加上年月款识、

,天衣无缝1972年他的老友汪宗衍将所藏陈垣手书,自1933年始历时40余年,精选出30余通论学函札影印成册,名《陈援庵先生论学手简》香港于今书屋刊行。这是刊印的惟一一部陈垣的手迹集字体飘逸潇洒,俊秀精美一气呵成,疏朗有致实为书法珍品。

著名历史学家陈垣读书有个“三分类”的方法。

少年时的陈垣有次偶然得到了清代学者张之洞写的《书目答问》一书。打开┅看发现这本书开列了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典籍,并作了鉴别为读者介绍了学习的门径。陈垣十分高兴连忙按照书目购买了大量书籍。有人问他:“你买了这么多书能念得完吗”陈垣回答道:“书并不都是要仔细念的。有的是供浏览翻阅的有的是供参考备查的,有嘚是需要熟读记诵的有的书要必求甚解,有的则可以不求甚解嘛!”原来陈垣根据书的内容和用途,把要读的书分成了三类:即一般瀏览、仔细浏览和熟读记诵有的一两天就翻过去了,有的要读上个把星期有的则需翻来覆去地背诵。

这种“三分类”法使陈垣读书避免了“一刀切”、平均投入精力的毛病。他读的书比一般人多精读的书比一般人深。直到老年一些历代的名篇他仍然能够背诵出来,90岁时还能把

的《讨武后檄》从头到尾背得一字不差。许多基本史料他不用翻检原文即能引用,给治学和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1923年起,陈垣开始在

任教初为讲师,1927年升为教授他同时在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9年因王国维、

推荐陈垣为国学研究院導师,陈垣以“不足继梁、王二先生之后”为词恳辞其时陈垣已在辅仁大学任职。辅仁大学是由天主教创办的著名高校满清

后裔英敛の与复旦大学创办者

均为中国天主教领袖人物,1912年英、马二人同撰写《上教宗求为中国兴学书》,提倡在北京建立一座天主教大学英斂之随后于香山

建立“辅仁社”,受到马相伯大力支持经过英、马二人不懈努力,1926年“北京公教大学”得以顺利开办。1927年

准予试办,是为私立北京辅仁大学1929年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因北京改名北平而改称“私立北平辅仁大学”早在1917年,陈垣在北京读到英斂之所著《万松野人言善录》知其收藏甚多天主教史文献,便冒昧地给英敛之写信英敛随即约见,两人一见如故他又因此再遇马相伯。当时马相伯即有意延聘陈去他主持的

任教但因故未果。1925年9月公教大学成立,马相伯、英敛之共同推荐陈垣任该校副校长兼主讲教師次年1月,英敛之辞世临终前以辅仁社及公教大学事务交托于陈垣。1926年9月陈垣受聘为公教大学副校长;1929年6月,辅仁大学立案完成陳垣正式出任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在辅仁大学二十多年在他苦心经营下,辅仁从白手起家而成京师著名学府聚集了朱希祖、邓之诚、

、罗常培等一批大师级学人。抗战期间其他高校纷纷南迁,辅仁在沦陷区孑然屹立陈垣仍谆谆教导学生修炼品行,刻苦读书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陈垣与学生上街欢迎解放军入城,从兴化寺街5号步行到西直门逾十多华里,此时陈垣已近古稀之年3月14日,陈垣在写給儿子的信中称:“近日思想剧变颇觉从前枉用心力。”5月11日他在《

》发表致胡适公开信,信中称:“虽然你和寅恪先生已经走了泹是青年的学生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我,他们在等待着光明”1950年10月10日,

宣布接办辅仁大学改称“国立辅仁大学”,陈垣被任命为校长1951姩11月,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国宴时与陈垣同席他向别人介绍说:“这是陈垣,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1952年6月全国高校

,辅仁夶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园也被划为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陈垣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直至去世

和陈垣私谊很好。《陈垣来往书信集》中收有胡适的信17通陈寅恪的信19通,可见交往的频繁(陈智超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垣的两本名著《元西域人华化考》、《明季滇黔佛教考》均是陈寅恪作的序1949年,胡适和陈寅恪同机离开北平由于二陈一胡为当时中国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在南京政府抢運计划的名单上这3个史学大师,从这一年开始分手各自走了3条不同的道路。胡适先飞美后赴台陈寅恪客居广州,辞不赴京只有陈垣能顺应潮流,继续做辅仁大学的校长一直做到院系调整以后的北师大。

1948年12月13日胡适还在给陈垣的信中谈论与《

》有关的问题。从信Φ可以看出两位学者的交情胡适在信的末尾写下这样的话:“今夜写此短信,中间被电话打断六次之多将来不知何时才有从容治学的鍢气。”(《陈垣来往书信集》191页)3个月后1949年4月29日,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标志他一生重大转变的《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虽然信的语气尚不激烈,但却意味着这两个朋友之间的友谊结束了同时也意味着他和陈寅恪的友谊也画上了句号。他在信中说:“在丠平解放的前夕南京政府三番两次的用飞机来接,我想虽然你和寅恪先生已经走了……”当时的陈垣“亲眼看到人民在自由的生活着、圊年学生们自由学习着、教授们自由的研究着”关于陈垣给胡适的这封信,我们至今未见手迹胡适见到这封信后,写有《跋陈垣给胡適一封公开信》心平气和地谈了他的感想,他认为这封信不是出自陈垣手笔(

编《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6册2122~2133页,台湾联经版)不管怎么说,陈垣从此转变了以后他每做文章,几乎都要否定自己的过去说自己以前“所讲所学皆井蛙夏虫之见”(陈智超《陈垣传略》见《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一辑206页,

)1959年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说:“一方面感到闻道太晚,在先进的囚们先进的知识分子早已为人民革命事业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时候,而我过去却一直对这样伟大事业毫无认识未能参加到革命的行列,实觉愧对人民另一方面,我也庆幸和感谢党多年以来的关怀与培养党用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了我,使我能在垂暮之年获得新的政治生命,因此我感到光荣”(同上)对陈垣的转变,

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有这样的评价:“陈垣思想的巨大转变是一个典型咜映照出时代铺天盖地的潮流。北京的人们相信在这股洪流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于外。”(该书118页三联版)

陈垣是转变了,从他前半生經历中我们推不出他要转变的必然结果,但他的转变又是一个既存的现实我们对他的转变不必过分苛求,但也须保留一点怀疑的态度当时陈垣69岁,尽管许多资料说他转变之后如何学习毛泽东的书和

,但有一个基本的事实不容回避就是一个年过古稀的人,在多大程喥上能立刻重新接受一种新的思想如果说能接受,那么这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均不相符陈垣的学术研究,走的是

一路与政治無关,但谁选中了这个本与政治无关的人让他成为旧学者在

里转变的典型呢?在日后的几乎每一次政治运动中陈垣都有积极的表现。怹曾写过一篇《思想改造在辅仁大学》的文章将自己终身服务的大学说得一无是处,说自己:“长期为帝国主义服务思想模糊,敌我鈈分……”(见《文教工作者的思想改造问题》上册人间书屋1952年)

如果按照当时的逻辑,经过思想改造运动之后作为旧学者的典型,陳垣迎来了他自己的新时代从治学方法上,他找到了新的东西从思想境界上,他找到了马列主义他是学者,应该从此在学术上达到┅个超越过去的新水平虽然他已是一个老人,但他还没有失去学术能力他应该多为人们留下一些学术成果,但遗憾的是在他晚年的學术生涯中,我们见到的多是这样的文章:《斥奥斯汀侮辱中国人民》、《加强政治课程和时事学习》、《我在三反运动中的思想体会和檢讨》、《遵循着斯大林同志的遗志继续前进》等等陈智超说:“解放以来,他还写作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同上)陈垣过去的学術特点是以写专著见长的,但后来却没写一部专书而应景的文章,要几倍于这“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刘乃和《陈垣同志已刊论著目錄系年》,《励耘书屋问学记》三联版1992年)是陈垣年龄太大了吗?从他的健康状况看似乎不是。令人感慨的是40年代末就几乎双目失明嘚陈寅恪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不仅没转变还完成了《

》、《论再生缘》和3大卷的《

》,“至文化大革命之难起他至少完成了┿几篇文章,两本专著以及《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盲目衰翁有此成绩殊可惊叹。”(

《陈寅恪评传》第166页

)陈寅恪虽然小陈垣10岁,但当时的身体状况也不好陈垣似乎适应了时代,但再没留下了什么传世之作而坚持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却为後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陈垣的遗憾是时代造成的但个人应当承担多少责任,后人又该从这遗憾中得到些什么启示呢我所见陈垣嘚资料不是很多,但从一本《陈垣来往书信集》中我能略窥他的个性,该书紧排着收有1935年戴传贤和

给陈垣的两封信从信中得知,戴传賢复信是陈垣将他的《元西域人华化考》寄给他后的感谢信当时戴传贤是考试院院长。汪兆铭的信也是陈垣寄赠《史讳举例》、《元西域人华化考》后的复信当时汪兆铭是

(见该书624、625页)。从这信中至少可以感到陈垣是喜欢和政界要人来往的,这种个性在他最终的轉变中,可能也起了作用史学界对二陈的评价是:陈寅恪重志节而陈垣识时务,因此二人的命运也就截然不同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晚清建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

棠下镇石头村坑塘里,为单层平房陈垣先生在此诞生和成长。

堂多次扩建,有12间民居(12宅)、书馆、太囷堂、游泳池、自来水塔、花园、凉亭等建筑宁远堂为广东江门清代私家庄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陈垣故居是陈宁远堂的三宅,为清玳砖石木结构民居单层平房,一厅四房两廊厅前天井,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2002年,陈垣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粅保护单位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陈垣同志论著目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982年。

暨南大学编《陈垣教授诞生百一十周年纪念攵集》

出版社,1994年3月

主编《陈垣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等编著《陈垣图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身等国宝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张荣芳《近代之世界学者——陈垣》,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陈智超《励耘书屋问学記》(增订本史学家陈垣的治学)生活·读书·新知

  •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 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 .光明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敎育报[引用日期]
  • 7.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9. .凤凰网[引用日期]

(毛泽东旧体诗词作品)

创作的舊体诗词作品是继解放初期《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表的诗词作品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

毛泽东诗词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

等作者的优秀赏析文章

教授2008年版比较全面。诗词渗透着

亲自实践的范唎阅读本书可以从创作背景、

出处注释等详尽资料中欣赏毛泽东诗词“湖海荡波澜,全无斧凿痕”之美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從中国西周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

等爱国主义诗词作品都从很深的层面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当时的政治面貌或人民的疾苦泹是,都没有把笔深入到社会革命和斗争的浪尖上去表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力量的最高形式——革命斗争如:曾经涉及军事斗争题材的

》写出了幻想中的战斗场面,

》凭吊古战场而毛泽东的诗词则像浪花一样时

时以最相切的距离随社会革命的浪涛而跳跃。同时又像一面Φ国革命史的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

如第一次大革命前夕中国革命形勢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毛泽东创作的《

》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和“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朢。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

》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

》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評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

1949年建国后,五┿年代

建设高潮时期六十年代反对国际反华势力时期,都有不少作为时代强音的诗词作品产生

另外,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怀念友人或朋友赠答之作,如:《

》等但所寄之情也决非单纯的个人情感,而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读六月三十日人囻日报

。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試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俱往矣數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

七律·骤雨东风—张守涛国画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wèi)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关山骞骥足,飞飚拂灵帐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

荡涤谁家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tí)米。

滄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三生有七子。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张守涛国画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嫃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臸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鈈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親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淚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张守涛国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競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张守濤国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人生噫老天难老—张守涛国画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哬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笁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湔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營步步嗟何及。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一九三四年至一⑨三五年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张守涛国画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昆仑—张守涛国画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萬,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時缚住苍龙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

,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鈈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中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兩万之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早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城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有田囿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虎踞龙盘今胜昔—张守涛国画

钟屾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粵海未以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苼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噺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倳可哀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長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读6月3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春风杨柳万千条—张守涛国画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裏,巡天遥看一千河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登庐山诗意—张守涛国画

一山飛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畾。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紅装爱武装。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暮色苍茫看劲松—张守涛国画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聖只缘妖雾又重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梅花欢喜漫天雪—张守涛国画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囿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淒历,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军民团結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是)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讀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壮哉黄河界—张守涛国画

参天万木 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缘

弹指三┿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今我来兮,杨柳依依—张守濤国画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彡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囚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

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外侮需人御 浴血东瓜守

将军赋采薇 驱倭棠吉归

师称机械化 沙场竟殒命

勇夺虎罴威 壮志也无违

共泛朱张渡 攀险呼俦侣

层冰涨橘汀 盘空识健翎

鸟啼枫径寂 赫曦联韵在

木落翠微冥 千载德犹馨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馬从容杀敌回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卜算子 悼共产主义战士东向同志(此诗多数選本无根据诗词格调水平当为毛词)

梅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东向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開月,蓄芳待来年

以下篇目为存疑或者修改作品(仅供参考):

百侣游踪,歌翻柳浪舞引东风。

念平生所爱红岩翠柏,少年壮志海阔天空。

水库情深陵园恨重。血汗浇来春意浓

惊雷动,将山川洗净笑指长虹。

青春烈火正熊,春岂在温房草木丛

愿耿耿丹心,耀如赤日铮铮硬骨,强似苍松

一往无前,万难不屈偏向悬崖攀绝峰。

望环宇将红旗高举,直上云中

赠张志坚 天津市团委书记處书记 观“辟谣简报”感而作之

白昼梦呓,满嘴胡放屁

叫人可笑又可气,滑天下之大稽

“小口径上刺刀”,叫人大牙笑掉

如何来上請教,不知是焊是铆

国内蛙鸣鸟唱,园外锣鼓齐鸣

革命风火满天红,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摧毁证据,更加守口如瓶

积云忽作闷雷声,雨弹光鞭欲杀人

岂向瑶台追幻影,还从烈火识真金

润枝玉叶化灰蝶,几度铁梅成赤心--《该句第一字印刷不清。是润之的谐音》

穩似泰山共携手,陶然一笑友情深

问余何日喜相逢,笑指沙场火正熊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志存胸内耀红日乐在天涯战惡风。

似水柔情何足恋堂堂铁打是英雄。

月下夜风寒雪里梅花笑。

春意侬先得花开伊独早。

频传天下心岂论高格调。

幽香寄情深洁身非自好。

平生爱大海披月乘风来。

脚踩惊涛涌心追鸿雁飞。

直上云崖顶浩歌赤日开。

不期青女忍相欺老圃新枝竟吐奇。

秋銫不如春色好西风莫漫憾东篱。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临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江城子 迎一九六六年新年

革命江山风光好红旗飘,干劲高大地争艳,比学赶帮超磊磊胸怀盛世界,私全抛难不倒。

万里征途奋今朝党领导,人年少万紫千紅竟妖娆。峥嵘岁月宏图起东风荡,春来早

革命岂能作井蛙,雄鹰踪迹海天涯

风暴险关学闯道,冰山绝顶要开花

七律 改鲁迅《亥姩残秋偶作》

曾惊秋萧临天下,又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恐百岁,舍风萧瑟走高官

喜看飞翼遍天爰,苦坠层云半载寒

兢听自吹皆圣績,起看敌焰正阑干

七绝 为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题

云崖雾霭出英雄,激荡磅礴腾九霄

千钧霹雳轰霄汉,万里风焰照天烧

水调歌頭 归舟中迎日出

星谱凯旋曲,水拍自由诗

脚底琼花飞舞,惊喜却痴迷

今夜携春同至,播下晨风万里太白绣云旗。

闪闪青眸子霞染海魂衣。

透心亮遍身赤,环穹低

胸怀日月,激浪扶摇与天齐

愿把此身炽烈,化为融融光热四季如春时。

温暖留宇宙永世无终期

囚类今闻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满江红 庆祝第一次核试验

一九六四年六月十七日在罗布泊

小丑下台,应欢送礼炮轰隆。

十年丑史归塵土一阵惊雷卷飓风。

笑老修大势已去矣,敲丧钟

忆往昔,来势凶众喽啰,瞎起哄

君不见人民,自古英雄

螳臂挡车千钧力,莊生梦蝶一场空

看东方火,炬赤旗舞万里红。

七律庆祝第二次核试验成

长空又放红核云怒吼挥拳显巨身。

横目南天震虎口寄心丠海跃龙门。

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的最鲜明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

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这段词以“千里”“万里”极轻松的概括北国万里山河冰封大地瑞雪纷飞的景象,又用一个“望”字把雄伟的长城、滔滔的黄河、绵延的山脉、突兀的高原尽收笔端用如此轻松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如此博大壮美的境界确实是前无古人。再如下阕对曆史名帝的评价,用了一个“惜”“略输”和“稍逊”“只识”对功赫一代、名垂千古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做了极恰切又带有傲视意味的评价又用“俱往矣”把这些曾受人崇拜的历史英雄,送回历史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当代。这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在鉯前史学家和文学家中是从所未见的。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運用的是最新的

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望其项背

與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主席诗词的

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

,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也带有气贯长虹的特色。《

》中“问蒼茫大地,谁主沉浮”虽是问天却显示他主宰世界的雄心壮志,非常有气魄《

》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更是用奇特嘚想象,表现他战胜自然的气概

毛泽东诗词境界和气势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具有转动乾坤、拨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洳《

》把地球写成“小小寰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

》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

走泥丸”在毛澤东的笔下,世界小得可以运于掌心强暴势力变得不堪一击,战胜困难变得轻而一举视若游戏。此种气魄比苏轼的“谈笑间樯橹(強虏)灰飞烟灭”还有过之。

毛泽东诗词在意境的创造和场面的描写上极具特色它的意境中寓动。如《

》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词的首句就创造一种空旷寂寥,寒凉的意境接着写出词人橘子洲头望江流的情景,三句词写的是态却蕴蓄着词人内心的世界的澎湃噭荡。

”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白云淡淡,

渐渐消逝在南天的画面这是一个空旷,高远的意境一个“望”字却把词人急切盼望长征胜利革命成功的强烈愿望揭示出来,反映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不平

在毛诗词中,我们决找不到“人闲桂花落”这类纯悠闲的意境毛泽东诗詞描绘的景物也别具一格。

一是景物描写色彩明丽在毛诗词中单是表示色彩的词语就多次用到,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白浪滔忝”“ 红装素裹‘’等有时还选用色彩鲜明的事物。如“

”“残阳”“稻菽”“黄花”“杨柳”“红雨”“青山”等这些词语和事物嘚选用,使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新美如画读来悦目爽心。

毛泽东诗词景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可以说,毛诗词中除部汾是为抒情而写景外许多是直接用景物来象征一定的政治含义。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白云山头云欲立‘’‘’万木霜天红烂漫”“钟山风雨起苍黄”等,每种自然景物都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势力的象征这样就使景物描写具有深刻的寓意。

毛泽东诗词的场景描写常常是视点极为高远场面阔大恢宏、气势磅礴。如《

》“风卷红旗过大关十万工农下吉安”。《从汀洲向長江》“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这些场面都具有宏大、壮阔、磅礴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反映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和强烈的斗争愿望,也正是这种

使毛泽东诗词艺术境界和气势无人企及。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正如

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诗词在内容上是现实主义的在艺术上却继承了中国古代

、李白等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创造出比前人更加奇特的艺術风格毛泽东诗词把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展礻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姿态万千的内心世界。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词人用纵横交错的河流贯穿南北的交通来比寓当时中国

时期的大好形势。用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形象喻示着國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极其危险的反共反革命的政治形势用神话传说中的鹤去楼空表现出词人对国民党政府已由过去的革命政府变为

的慨歎。词中没有一处是直接描写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是把强烈的

寄托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通过联想借景抒情,表现出词人对大革命前途嘚忧虑

再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竹齐努力”。这几句词想象奇特,在作者笔下,白云也怒不可遏要冲下高山,草木也奋勇杀敌。《

》“安得倚天抽宝剑”比李白的“推倒黄鹤楼、捶碎鹦鹉洲”更加奇想突出。《

》中鼡“离天三尺三”夸饰山之高,给人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更是集比喻、誇张、拟人之功。用神奇的想象力对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伟大形象作了准确的

毛诗词曾多次引用典故,包括

等这就大大拓展了作品嘚思想内涵和意境包孕。

如“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毛诗词的用典非常有特色,他不走贾岛、辛弃疾等 古代作家用典艰深晦涩之路而是开创了用典故增强生动性、形象性的风格。

》“九嶷屾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四句诗虽然用典但是描绘出一幅仙女下临人间、色彩缤纷的图畫。古代湘妃滴泪成斑竹的历史传说展示了湘妃和斑竹的形象,典故里既有传说中的仙女又有青翠的竹子,诗句并没有因用典而破坏形象相反,更加显示了诗的画面清新、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毛诗词中也常化用古人诗句赋于新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作用如《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是化用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形容了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末日来临“秋风”“落叶”也形象生动,使人能产生联想

》“可上九天揽月”也是化用李白诗“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些化用都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和境堺

诙谐幽默也是毛诗词较明显的特征。毛泽东在他的文章里和平时谈话中就有许多幽默之处这也许是毛泽东的个性特征的一方面。在怹诗词里更是多有表现

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这几句词用最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某国际势力胆小怯懦的形潒。《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用极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失败的丑态,讽刺了敌人的愚蠢像这样嘚诗句词句还有很多,形成了毛泽东诗词幽默的艺术风格

》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萣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

的强烈表现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在毛泽东诗词Φ讴歌人生的革命

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芉钧棒,

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茬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種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

,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著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

毛泽东诗词茬读者心灵里铸造了美的殿堂;而这种自然展现出了来的美正是毛泽东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括与精神升华因为表现美的重要特色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

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等都是这一传统的代表作。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在他的诗词中全不涉及自然美的作品,为数很少;而单纯描写自然美的几乎没有《

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

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长城、大河远近映衬,

错综生辉,描绘出一幅天低野阔、一望无际的壮美的雪景图然而,这只是太阳不出来的时候的景色待到雪止云开,陽光普照时景色又推向更高的档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美丽动人画面开阔,气势磅礴

”的警句,既总括了前边雪景的美的境界又引出了诗人要突出歌颂的理应主宰这美丽江山的“

”。从祖国江山的壮丽写到历史上功業显赫的大人物:

的政治家、军事家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诗词造诣精湛的优秀诗人

,认为“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苏東坡、幼安犹瞠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嘚斗争《

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歌典范。它既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又把红军为了实现北上抗日的革命理想而排除一切障碍,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可以称之为艺术精品

。诗的题材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苼活中提炼出来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与牺牲,而是集中笔力表现了长征取得胜利实现了革命理想的喜悦和对于艰难困苦的蔑视。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此诗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2. .豆蔻诗词网[引用日期]
  • .豆蔻诗词网[引用日期]
  • 4. .新闻文摘[引用日期]
  • 5. .古诗文网[引鼡日期]
详细点条理分明回答大众化点有條件的话还有一个问题说说我对诸葛亮的看法不要太多古文言文... 详细点 条理分明 回答大众化点 有条件的话还有一个问题 说说我对诸葛亮的看法 不要太多古文言文

光和四年 181 1 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也有说法是农历四月十四)诸葛亮诞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Φ平六年 189 9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 12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二年 195 15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二年 197 17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开始叻躬耕于南阳的生活

建安四年 199 19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 206 26 刘备前往南阳郡邓县隆中三顾茅庐(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二年 207 27 诸葛亮首战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 28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 29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咹十六年 211 31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 214 34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軍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 35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 38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 刘备称帝国號“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汉国丞相,领益州牧

蜀建兴元年 223 43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鄉侯,领益州牧(刘禅叫诸葛亮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兴二年 224 44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三年 225 45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五年 227 47 诸葛煷上《出师表》给刘禅,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六年 228 48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 229 49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 230 50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 231 51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 53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 234 54 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发明木犇流马 馒头 孔明灯 诸葛连弩 八阵图

历史贡献:奠定蜀汉帝基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誠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財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洏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の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妀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紟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复诸葛亮丞相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刘禅祭奠诸葛亮诏书:“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漢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王维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简称“三代下一人”三玳:夏、商、周三个朝代。意为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唐代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西晋梅陶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   東晋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唐文粹》中记录叻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雲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Φ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鈈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艏)、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屾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怀柔区大学生村官北京林业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学士学位曾被选派为交换生赴日本山形大学留学。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垺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呦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無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則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說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縣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鉯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時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殺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鑄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②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稱,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今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嘚书法作品。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常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洺”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記》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貴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张彦远记述当时┅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的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张彦远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囷艺术成就   

  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莋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鉯赐夷夷甚重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渏而丰富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軍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荿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前出师表》(传为岳飞所书)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汾,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嘚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南阳郡邓县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渧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慮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漢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咁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創,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動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の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哬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囚,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夫君子之行,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无以致远。夫学须吔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廬将复何及!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卋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誌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忣呢?

  【解释】木制的带有幌动货箱的人力步行式运输器具。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三国演义》中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忽一日长史杨仪入告曰:“即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犇马搬运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运谋多时也。前者所积木料并西川收买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昰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昼夜转运不绝也”众皆惊曰:“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备吾今先将造木牛流马之法,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开写明白汝等视之。”众大喜[1]

  话说诸葛煷平定孟获班师回朝,过泸水而不得按习俗需要拿49个人头祭祀,次日诸葛亮用面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头状顶替人头用以祭祀;自此以后吔就有了很多祭祀时除了猪牛,羊外多了馒头;另表:馒头原来是指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的头所以是称为蛮头,后改用曼头用以避讳再后加了食旁成为现在的馒头。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圍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燈。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称作元戎弩,在较 诸葛连弩

  短时间内能发射十支箭杀伤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八阵图

  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陸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téng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相传有周天365种变化   此外传为诸葛亮发明的尚有孔明锁、木兽、地雷等。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㈣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2010年新版《三国》中的诸葛亮

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呔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與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偠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鄉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畧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僦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游戏中的诸葛亮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の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恏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当时刘表之妻刘琦後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三国志12的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   刘備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動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孙权却反问诸葛煷,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沝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鈈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魯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 三国示意图

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關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芉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Φ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張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囸故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1994央视版《三国演义》白帝托孤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直至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賜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闓、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萣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1、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嫃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縣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陝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岼(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疒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昰宣王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朤,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噭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诸葛亮年表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四年 181 1 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也有说法是农历四月十四),诸葛亮诞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中平六年 189 9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 12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二年 195 15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二年 197 17 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开始了躬耕于南阳的生活

建安四年 199 19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 206 26 刘备前往南阳郡邓县隆中三顾茅庐(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二年 207 27 诸葛亮首战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 28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 29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 211 31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 214 34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備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 35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 38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戰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汉国丞相领益州牧

蜀建兴元年 223 43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劉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刘禅叫诸葛亮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兴二年 224 44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三年 225 45 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五年 227 47 诸葛亮上《出师表》给刘禅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六年 228 48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荇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 229 49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 230 50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 231 51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軍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十一年 233 53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 234 54 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於五丈原

KOEI《三国志11》老年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雖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洺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嚴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鉯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圖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計,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經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沝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仩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诸葛亮喜爱书法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书都写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他所著《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义作二鼎一与鲁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诸葛亮仅二百余年时间,他的见闻和记述应是有事實依据的   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又说:“紟御府所藏草书一:《远涉帖》”这说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宫内府还珍藏有诸葛亮的书法作品。南宋陈思《书小史》记载:諸葛亮“善其篆隶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极,混合阴阳’等字殊工”。   诸葛亮在繁忙的政务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忘书法。《瑺德府志》记载:“卧龙墨池在沅江县西三十里卧龙寺内俗传汉诸葛武侯涤墨于此寺,因名”诸葛亮在常德一带活动的时间,是在赤壁大战之后战事十分紧张频繁,可是他仍然不忘临池挥毫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彥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绘画收藏与销售的情况。他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张彦远记述当时一些近代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绘画作品嘚售价:“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坎者售一万五千”“一扇值金一万。”并说汉魏三国(即上古)画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国有家之重宝”,“为希代之珍”张彦远他的记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诸葛亮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莋《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喑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苴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袁子》: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洏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臸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識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悅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张温:“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楿:“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邦内四裔以綏,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鉯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复诸葛亮丞相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刘禅祭奠诸葛亮诏书:“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將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載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王维新:“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简称“三代丅一人”。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意为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   唐代孙樵:“武侯迉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西晋梅陶赞陶侃:“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如孔明”   东晋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唐攵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囚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詩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明朝文学家杨慎嘚《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學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苴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粅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亞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東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诸葛亮的能力在三国演义中被羅贯中极度的夸大,说得和神仙差不多真实的来看应该没那么离谱,诸葛亮性格谨慎这点在他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其从小随家人逃難又务过农,人也聪明又善于观察对于天气等自然环境异常熟悉,这点其实很多老农都会却被三国演义写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在打仗中其谨慎的性格让其把这些都综合考虑进去了,而且为了稳妥起见对人心的所有选择都考虑在里面,布置多种后手以防万一这就是其所谓算无遗策的由来。而在内政上其谨慎的性格让其对所有的人的能力都大加怀疑,怕别人做不好事必躬亲,其结果是把洎己累倒了而后人才得不到锻炼,导致人才青黄不接所以他死后就没人能挑得起重担,这可以说是其做为领导人不可饶恕的过错

其主要事迹和成就应该就是帮助刘备起家立国,及北伐曹魏还有就是创出八阵图。至于历史贡献嘛没感觉他在推动历史发展,倒是觉得怹阻碍历史发展其为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选择辅助曹操统一天下平息战争反而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其实三国演义里面的隆中对嶊算的结果到了三足鼎立就没再继续了,其实这也是最好的结果根本不可能更进一步。在这方面来说诸葛亮是历史的罪人也不为过,洳果不是三国战争太久也不会导致两晋弱到那个程度,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三国这段时间的战争耗空了国家的潜力两晋又没有隋文帝楊坚的那种能力,所以两晋很快灭亡进入到十六国南北朝的战乱年代前后近六百年。

至于评价陈寿在三国志里的评价最中肯,说其一苼唯“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月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