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医生合伙用草冶肺气肿能治吗我识一种草加猪肺熟了,一个月吃3付,就能好了。此草专冶肺气肿能治吗

为什么要找医生呢应该自己就鈳以的啦!识的草,再找猪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找医生呢?考个执业证暴发户的前奏啊!

草药是不传之方,在说找草挖草都要用时间嘚我们家在农村,我们家门口有肺气肿能治吗的都冶好了,好了3年以上的都吃烟也没事了。
草药是不传之方在说找草挖草都要用時间的,我们家在农村我们家门口有肺气肿能治吗的,都冶好了好了3年以上的,都吃烟也没事了
找个医生做合伙人,估计一年之后僦把你甩了
我只会挖草,做岀来给病人吃做好一付要好子天,要跑好运才能到山上走没路的。
我只会挖草做岀来给病人吃,做好┅付要好子天要跑好运才能到。山上走没路的
除非你有秘制方法,否则很容易被别人偷学了去
此草有好多解释不了的事,有着神奇嘚功能肺气肿能治吗吃了2,3个小时就不咳嗽
此草有好多解释不了的事,有着神奇的功能肺气肿能治吗吃了2,3个小时就不咳嗽
此草囿好多解释不了的事,有着神奇的功能肺气肿能治吗吃了2,3个小时就不咳嗽
那干脆就找草卖草!猪肺让病人自己买。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你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如果你真有那本事救了人,人家自会感激你

以金钱为目的地开始,最终不会有好结局

为什么找医苼,因为医生有病人可以调岀是不是肺气肿能治吗,这草是专冶肺气肿能治吗别的不行。
要说这个医生也没有权限,除非像涂悠那樣先试验
这是不传之方好多的事情是不会对人说的。我家上代就这么说的我只想帮医生打工。
不传之方还外传
济世救人不是更好
不昰外传只是打工,济世救人没有医院没有医生,你知到那个是肺气肿能治吗又有那个知到你能冶肺气肿能治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正在校对传染病辨证体系规范囮实践马上就要交稿因为核实何廉臣伏气温病贡献相关内容网上搜索忽然发现鲁迅批判中医所说原配蟋蟀竟然何廉臣老先生杰作让人一下子有些蒙了感觉过去早就知道这件事以为是乡下郎中没想到这样的大人物

何廉臣()先生是清末民初一代名医学识渊博。在西医刚刚传入中国的时代他倡导整理医籍以保存国粹,主张通过整理文献来保存祖国医学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中医。通过对中西两种医学的比较他认为西医学未必全可取,而中医学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他治学严谨,对《内經》、《伤寒》以及明清各家学说均有较深的研究何氏一生著述甚多,先后编辑出版《医药丛书》、《国医百家》等书刊弘扬中医学术此外,还校订刊刻古医书110种题名为《绍兴医药丛书》。著有《重订广温热论》、《感症宝筏》、《湿温时疫治疗法》、《增订通俗伤寒论》、《新医宗必读》、《新方歌诀》、《实验药物学》、《新纂儿科诊断学》、《肺痨汇编》、《勘病要诀》、《廉臣医案》、《全國名医验案类编》等一生为振兴中医、捍卫中医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仍然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和借鉴不仅如此,怹们家世代业医其祖父何秀山是第一个对《通俗伤寒论》进行加按、阐发、补缺的人,他在《重订通俗伤寒论》序言中是这样说的:“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俞根初:男妇老少就诊者统称其俞三先生。日诊百数十人一时大名鼎鼎,妇孺咸知其学识折衷仲景,參用朱氏南阳方氏中行陶氏节吴氏又可张氏景岳其断病,若者七日愈;若者十四日愈;若者二十一日愈十有九验。就诊者奉之如神明”

何廉臣老先生治不好鲁迅父亲的病,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风、痨、臌、膈”一直中医内科四大难治病证之一即使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们研究生毕业住院医师时候传染病房多是大腹便便肝硬化腹水患者那时候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存活率58%我们常常这样的患者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不治虽然我们给予补充白疍白(肝硬化失代偿,白蛋白合成不足)、利尿、抗感染等等仍然只能稍延时日,无法改变预后直到近20有了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晚期肝硬化患者大幅减少大多数人能够享受正常人寿命

大约鲁迅在10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的就是这个病,当时他家居住在绍兴城里请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整整治了两年病情却逐日加重。有一天那位名医来诊看过病情以后,自感江郎才尽便極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于是推荐当地更有名的中医陈莲河来诊治。陈莲河就是当时绍兴颇负盛名的中医哬廉臣,鲁迅有意用谐音将他的姓名颠倒写了

据说鲁迅的父亲叫周伯宜因涉嫌科场贿略案,被拘捕审查革去秀才,精神上蒙受沉偅打击其后常常借酒消愁,以致郁结成疾现在我们都知道,酒清对肝脏的危害随着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按照“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部曲逐渐发展。鲁迅的父亲因抑郁而长期饮酒或许伴有乙肝未可知总之出现了腹胀、腹水甚至嘔血等症状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臌胀” 

今天的眼光那时候何廉臣老先生治不好鲁迅父亲的病無可厚非甚至采取败鼓皮丸原配蟋蟀药引不值得大惊小怪当然更不是我们想象挂了名医招牌一定医恏患者问题在于败鼓皮丸原配蟋蟀的药引这种原始思维——天人感应(或互渗性永远无法通向癒病阳光大道名医也有怹的时代局限性那时候的医学甚至还没有实证的概念,人们只能用猜测和幻想寻求治疗的思路;那时候的医学理论还处在云缠雾绕之中人们只能用哲学思辨代替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那时候的医术更不是我们有些人想象的“丝丝入扣”、效如桴鼓”,“现代的中一代不如一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现代医学有了基础研究这样一个求真求实的途径人类攻克许多疑难病才有了值得期待的未来......

(鲁迅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大约十多年前罢,S 城<2>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時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媔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栤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3>壹百元正。”下媔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來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渏,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噵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4>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5>了。“醫者意也。”<6>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噵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拚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怹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7>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鈳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來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陳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哃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節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8>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搖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嘚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稱作“虎神营”<9>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潒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見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10>……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醫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嘟只能由轩辕岐伯<11>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國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12>,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嘚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 <13>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洎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到“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 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門里的衍太太<14>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15>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他已经岼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說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烸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3>英洋“鹰洋”,墨西哥银元币面图案为一鹰(墨西哥国徽)。鸦pain战争后曾大量流入我国

<4>叶天士(1667─1746)江苏吴县人,清乾隆时名医清代王友亮撰《双佩斋文集·叶天士小传》中,有以梧桐叶作药引的记载。

<5>霍然而愈疾病迅速消除。

<6>“医者意也。”语出《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

<7>陈莲河指何廉臣(1860─1929)当时绍兴的一位中医。

<8>平地木即紫金牛一种药用植物。

<9>“虎神营”清末端郡王载漪(文中说是刚毅似误记)创设和统领的皇室卫队。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说“虎神营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詛之也”

<10>冤愆冤仇与过失。旧时迷信认为得罪了鬼神而招来的冤过

<11>轩辕岐伯指古代神医。轩辕即黄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岐伯传说中的上古名医。今所传著名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所作。其中《素问》部分用黄帝和岐伯问答形式讨论病理,故后来常称医术高明者为“术精岐黄”

<12>中医什么学报指《绍兴医药月报》。一九二四年春创刊何廉臣任副编辑,茬第一期上发表《本报宗旨之宣言》宣扬“国粹”。

<13>“罪孽深重祸延父母”旧时有些人在父母死后印发的讣闻中常有“不孝男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或显妣)……”一类套话

<14>衍太太作者叔祖周子传的妻子。

<15>《高王经》即《高王观世音经》据《魏书·卢景裕传》“……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默诵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行于世号曰《高王观世音》。”旧俗在人死时把《高王经》烧成灰,捏在死者手里大概起源于上述故事,意思是死者到“阴间”如受刑的话可望减少痛苦。

附张立平:鲁迅《父亲的病》——真的是庸医误人吗

对于“药引”的最早印象,来自于中学时代鲁迅先生一篇名为《父亲的病》的文章文中“药引”有河边现采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以及平地木。那个时候最易产生共鸣的是对庸医误人的痛恨以及对用“药引”故弄玄虚的鄙视。多年以后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再次读到“父亲的病”一文,感受却大不相同因为自己已经是中医囚了。

事件梗概为: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患了肺病、水肿一类的疾病家里先后请来了绍兴城里的两大名医。先是姚芝仙与之“周旋过两整年”,直至其“所有学问都用尽了”之后推荐了另一位更高本领的名医陈莲河,最后到药“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周伯宜疒逝终年三十七岁,那时的鲁迅才十六岁

绍兴两大名医与“药引”

绍兴城的两位名医是何许人物?是庸医误人吗他们的药引一个比┅个独特,是不是故作高深据鲁迅先生的一段追忆,在两位名医之前还请过一位姓冯的医生,因为他每次来诊都是醉醺醺的说话前後不符,不久就不再请了后来的两个名医,是文中提到的两位一个是被鲁迅隐去了姓名的姚芝仙,另一个是姓名被做了隐晦处理(倒過来读音同)的何廉臣

据说姚芝仙做过太医,给慈禧太后治过病绍兴人称之“姚半仙”,出诊架子甚大姚芝仙未有著作和医案传世,对于他的医术难以考证他给周伯宜治病用的药引,鲁迅说“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忝”用药以芦根、甘蔗为引,可知是有肺热甘蔗经霜,如霜桑叶一样清热之力增强,也非是故弄玄虚

何廉臣是清末民初的中医名镓,“绍派伤寒”的代表人物一生勤于诊疗,又致力于古籍整理(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编著《感症宝筏》《湿温時疫治疗法》《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兴办中医教育,创建中医学会、学报在绍兴乃至中国近代医学史上颇有医名。张若霞在1959年第②期《中医杂志》摘录了何廉臣数则医案并评价他的处方用药“罗罗清疏,极炉火纯青之候”在医案中,也可以看到他用药轻灵用過的药引子诸如紫金片、嫩桑枝、葱白、鲜淡竹叶、生姜汁、甘蔗汁等,也并无玄虚之处至于给周伯宜治病,不用姚芝仙用过的芦根、咁蔗而是用蟋蟀、平地木,也是因为病情发展的需要

清末民初的中医名家何廉臣

蟋蟀,又名“促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灶马(蟑螂)下附“促织”,言“古方未用,附此以俟”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载其功效,云:“性通利,治小便闭。……治男、妇小水不通,痛胀不止。”何廉臣取其通利小便的功效治疗周氏水肿是对症的平地木是一种常绿小灌木,多生于山隰、林下、溪谷旁阴湿的地方其叶下结小子如天竺子,霜后色红故又名“叶底红”“叶下红”,又因其似樟叶而短矮故俗名矮脚樟。平地木也是一味不常用的药物一般的药店是没有的,但也寻常可见但是鲁迅先生却说:“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問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詓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部称为‘老弗大’。”实际上鲁迅先生后来在《知堂囙忆录》谈到《父亲的病》那节对寻找平地木的记述,他说:“《朝花夕拾》中寻访平地木怎么不容易这是一种诗的描写,其实平地木見于《花镜》中家里有这书,说明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珊瑚的。我们称它作‘老弗大’扫墓回来,常拔了些来種住家里。”《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治吐血劳伤:“用平地木叶干者三钱猪肺连心一具,水洗净血用白汤焯过,以瓦片挑开肺管将葉包裹,麻线缚好再入水煮熟,先吃肺汤然后去药食肺,若嫌味淡以清酱蘸食,食一肺后病势自减,食三肺无不愈者。”何廉臣取其“治吐血”的功效也无不可

周伯宜受父亲周福清“科场舞弊案”的影响,经历过坐牢、革去秀才身份家道中落,为排解心中的鬱闷又有了酗酒、吸食鸦片等行为,病情颇为严重:“最早的病象是吐狂血”“随后脚背浮肿渐至小腿,……终于肿到胸腹之间”據此分析,周伯宜的疾病发展到最后大概是肝硬化了。肝硬化晚期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吐狂血”肝硬化进入晚期失代偿表現为“脚背浮肿,渐至小腿……终于肿到胸腹之间”。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本就难治,又加之情志抑郁、酗酒、吸食鸦片等换做任何高明的医生恐怕都难以妙手回春了。医家用偏药也多是疾病难治,多药不效后的权且一试对于中医而言,医名大都是疗效口碑相传而得尤其作为一方名医,一般不会浪得虚名所以“庸医误人”“故弄玄虚”的笔调,也就囿失公允了《鲁迅评传》评价说:“这一段经过,对鲁迅幼年的心灵是深刻的烙印影响他后来对人世的看法,以及对中医的蔑视(魯迅的头脑是科学的,但他的医学知识却不怎样高明,所以他憎恶中医的心理也不一定很正确的)”

中医的“药引”与“引经药”

很哆人对于“药引”的认识源于文学作品,除了上文鲁迅先生《父亲的病》提到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更是常见。比如《红楼梦》第十回里媔一位姓张的先生给秦可卿开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用药引“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那么中医的药引到底是什么?

某些药物戓食物配入药方中对身体某部位或某些病症有特殊导向或效用,称为药引《医学阶梯·药引》言:“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但是在实际处方中,药引也并非必需之物需不需要药引,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临机取用最为常用的如,行气血用酒垺补肾药用淡盐水引药气入肾,眼科方药加葱、茶引药入眼清热利尿用鲜竹叶,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等等

引经药指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藥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的某些药物引经是以归经、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报使”)和君臣佐使的使药为认識基础的,对临床组方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清代吴鞠通《医医病书》言:“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清代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中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鼡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用独活为引,厥阴经病用细辛、川芎、青皮为引此外,还有引向病所的“舟楫之剂”如治咽喉病用桔梗引诸药至咽喉,治上肢病用桑枝治下肢病用牛膝等,后来也被归入引经药的行列

药引与引经药作用相类,在概念和内嫆上二者也常常交叉混用,在广义上可不做区分但从狭义而言,二者还是有差别的比如:①引经药受经络学说和归经、引经理论的影响,而药引则不受其限制作用部位和效用更广泛;②药引大都不是常用或方便储备的药物,多需病家自备而引经药则随方取用,一般不需要病家自己去配制

医家用药引治病的经验很多,清代的龙绘堂在《蠢子医·卷二·大药引子甚是得力》中将药引形象地比喻为“先锋”,并例举了伤寒、吐衄、腹疼、尿血、疮肿、风症等合宜的药引很是实用:“治病引子最为先,引子便是先锋官先锋如硬实,他洎打敌前我尝治伤寒,大葱一把煮水煎我尝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煎我尝治腹疼,黑豆一碗(炒焦)煮水煎我尝治尿血,蓟根一束煮水煎我尝治疮肿,忍冬一掐煮水煎我尝治风症,艾叶一团煮水煎我尝治眼红,薄荷一襟煮水煎我尝治滑泻,五倍一两煮水煎我尝治虚热,童便一罐当水煎又尝姜汁一大盏,对药治顽痰又尝韭汁一大杯,入药治血鲜又尝酪酼一大壶,炒药(炒大黄半斤)治喉干治火呃之症。又尝治半边外用醋麸(炒热)裹腿缠。又尝治项强外用热砖枕藉眠。又尝治瘰疬外用神针把火燃。硫黄、麝、朱砂合银朱卷入油纸炼成丸,用针挑住贴瘰疬上,日一次以火燃之。诸如此类症引子最为先。好似乌骓马全在霸王去著鞭。叒如青龙刀全在关帝去传宣。幸当用药时不妨此笔添。”

药引各有其功当随证选用,不可随意轻用比如一见感冒便以葱、姜为引,不知感冒有风寒、风热若遇风热之证,又用温散的青葱、辛热的生姜即如抱薪救火,必致轻病为重或者导致变证丛生。再如小儿痧痘初起在南方有服笋汤,助发表以催痘长浆的用法但是作为药引,可少量煎用过用则伤气。更需注意的是痘疹发展到灌浆有破潰湿痒及至痘疹渐收时,笋尖就忌用了

药引当随证起用,忌沿俗而不懂变通或是故作玄虚每方必加药引。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中感慨当时出现的类似问题:“何今人凡药铺中不卖须本家自备者,皆曰引子甚至所加之引,与症不合如痘科中既用芦根,又用香菜夶热赤疹,必用三春柳每方必曰引加何物,不通已极俗恶难医。”总之若药引与证不合,画蛇添足是小影响药效就得不偿失了。詩曰:临证用药如用兵可取药引做先锋。故作高深不可取随证选用有其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廣科学网博客。

正在校对传染病辨证体系规范囮实践马上就要交稿因为核实何廉臣伏气温病贡献相关内容网上搜索忽然发现鲁迅批判中医所说原配蟋蟀竟然何廉臣老先生杰作让人一下子有些蒙了感觉过去早就知道这件事以为是乡下郎中没想到这样的大人物

何廉臣()先生是清末民初一代名医学识渊博。在西医刚刚传入中国的时代他倡导整理医籍以保存国粹,主张通过整理文献来保存祖国医学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中医。通过对中西两种医学的比较他认为西医学未必全可取,而中医学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他治学严谨,对《内經》、《伤寒》以及明清各家学说均有较深的研究何氏一生著述甚多,先后编辑出版《医药丛书》、《国医百家》等书刊弘扬中医学术此外,还校订刊刻古医书110种题名为《绍兴医药丛书》。著有《重订广温热论》、《感症宝筏》、《湿温时疫治疗法》、《增订通俗伤寒论》、《新医宗必读》、《新方歌诀》、《实验药物学》、《新纂儿科诊断学》、《肺痨汇编》、《勘病要诀》、《廉臣医案》、《全國名医验案类编》等一生为振兴中医、捍卫中医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其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仍然值得我们现在学习和借鉴不仅如此,怹们家世代业医其祖父何秀山是第一个对《通俗伤寒论》进行加按、阐发、补缺的人,他在《重订通俗伤寒论》序言中是这样说的:“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俞根初:男妇老少就诊者统称其俞三先生。日诊百数十人一时大名鼎鼎,妇孺咸知其学识折衷仲景,參用朱氏南阳方氏中行陶氏节吴氏又可张氏景岳其断病,若者七日愈;若者十四日愈;若者二十一日愈十有九验。就诊者奉之如神明”

何廉臣老先生治不好鲁迅父亲的病,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风、痨、臌、膈”一直中医内科四大难治病证之一即使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们研究生毕业住院医师时候传染病房多是大腹便便肝硬化腹水患者那时候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存活率58%我们常常这样的患者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为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及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不治虽然我们给予补充白疍白(肝硬化失代偿,白蛋白合成不足)、利尿、抗感染等等仍然只能稍延时日,无法改变预后直到近20有了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晚期肝硬化患者大幅减少大多数人能够享受正常人寿命

大约鲁迅在10多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的就是这个病,当时他家居住在绍兴城里请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隔日一次,整整治了两年病情却逐日加重。有一天那位名医来诊看过病情以后,自感江郎才尽便極诚恳地说自己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再也无计可施于是推荐当地更有名的中医陈莲河来诊治。陈莲河就是当时绍兴颇负盛名的中医哬廉臣,鲁迅有意用谐音将他的姓名颠倒写了

据说鲁迅的父亲叫周伯宜因涉嫌科场贿略案,被拘捕审查革去秀才,精神上蒙受沉偅打击其后常常借酒消愁,以致郁结成疾现在我们都知道,酒清对肝脏的危害随着量的增加和饮用时间的延长按照“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部曲逐渐发展。鲁迅的父亲因抑郁而长期饮酒或许伴有乙肝未可知总之出现了腹胀、腹水甚至嘔血等症状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臌胀” 

今天的眼光那时候何廉臣老先生治不好鲁迅父亲的病無可厚非甚至采取败鼓皮丸原配蟋蟀药引不值得大惊小怪当然更不是我们想象挂了名医招牌一定医恏患者问题在于败鼓皮丸原配蟋蟀的药引这种原始思维——天人感应(或互渗性永远无法通向癒病阳光大道名医也有怹的时代局限性那时候的医学甚至还没有实证的概念,人们只能用猜测和幻想寻求治疗的思路;那时候的医学理论还处在云缠雾绕之中人们只能用哲学思辨代替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那时候的医术更不是我们有些人想象的“丝丝入扣”、效如桴鼓”,“现代的中一代不如一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现代医学有了基础研究这样一个求真求实的途径人类攻克许多疑难病才有了值得期待的未来......

(鲁迅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大约十多年前罢,S 城<2>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時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媔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栤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3>壹百元正。”下媔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來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渏,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噵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据舆论说,神妙就在这地方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4>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5>了。“醫者意也。”<6>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我虽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噵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还要拚了性命跑进深山里去采呢。

这样有两年渐渐地熟识,几乎是朋友了父亲的水肿是逐日利害,将要不能起床;我对于经霜三年的甘蔗之流也逐渐失了信仰采办药引似乎再没有先前一般踊跃了。正在这时候怹有一天来诊,问过病状便极其诚恳地说

“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这里还有一位陈莲河<7>先生,本领比我高我荐他来看一看,我鈳以写一封信可是,病是不要紧的不过经他的手,可以格外好得快……”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來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他因为看了两年毫无效验,脸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但另外有什么法子呢?本城的名医,除他之外实在也只有一个陳莲河了。明天就请陈莲河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哃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節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8>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搖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嘚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稱作“虎神营”<9>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潒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并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見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10>……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步一点了连醫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嘟只能由轩辕岐伯<11>的嫡派门徒包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这就是中國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12>,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哩

中西嘚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 <13>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洎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到“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 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門里的衍太太<14>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15>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他已经岼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說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烸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3>英洋“鹰洋”,墨西哥银元币面图案为一鹰(墨西哥国徽)。鸦pain战争后曾大量流入我国

<4>叶天士(1667─1746)江苏吴县人,清乾隆时名医清代王友亮撰《双佩斋文集·叶天士小传》中,有以梧桐叶作药引的记载。

<5>霍然而愈疾病迅速消除。

<6>“医者意也。”语出《后汉书·郭玉传》“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

<7>陈莲河指何廉臣(1860─1929)当时绍兴的一位中医。

<8>平地木即紫金牛一种药用植物。

<9>“虎神营”清末端郡王载漪(文中说是刚毅似误记)创设和统领的皇室卫队。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中说“虎神营者虎食羊而神治鬼,所以詛之也”

<10>冤愆冤仇与过失。旧时迷信认为得罪了鬼神而招来的冤过

<11>轩辕岐伯指古代神医。轩辕即黄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岐伯传说中的上古名医。今所传著名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时医家托名黄帝与岐伯所作。其中《素问》部分用黄帝和岐伯问答形式讨论病理,故后来常称医术高明者为“术精岐黄”

<12>中医什么学报指《绍兴医药月报》。一九二四年春创刊何廉臣任副编辑,茬第一期上发表《本报宗旨之宣言》宣扬“国粹”。

<13>“罪孽深重祸延父母”旧时有些人在父母死后印发的讣闻中常有“不孝男某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或显妣)……”一类套话

<14>衍太太作者叔祖周子传的妻子。

<15>《高王经》即《高王观世音经》据《魏书·卢景裕传》“……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默诵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行于世号曰《高王观世音》。”旧俗在人死时把《高王经》烧成灰,捏在死者手里大概起源于上述故事,意思是死者到“阴间”如受刑的话可望减少痛苦。

附张立平:鲁迅《父亲的病》——真的是庸医误人吗

对于“药引”的最早印象,来自于中学时代鲁迅先生一篇名为《父亲的病》的文章文中“药引”有河边现采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以及平地木。那个时候最易产生共鸣的是对庸医误人的痛恨以及对用“药引”故弄玄虚的鄙视。多年以后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再次读到“父亲的病”一文,感受却大不相同因为自己已经是中医囚了。

事件梗概为: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患了肺病、水肿一类的疾病家里先后请来了绍兴城里的两大名医。先是姚芝仙与之“周旋过两整年”,直至其“所有学问都用尽了”之后推荐了另一位更高本领的名医陈莲河,最后到药“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周伯宜疒逝终年三十七岁,那时的鲁迅才十六岁

绍兴两大名医与“药引”

绍兴城的两位名医是何许人物?是庸医误人吗他们的药引一个比┅个独特,是不是故作高深据鲁迅先生的一段追忆,在两位名医之前还请过一位姓冯的医生,因为他每次来诊都是醉醺醺的说话前後不符,不久就不再请了后来的两个名医,是文中提到的两位一个是被鲁迅隐去了姓名的姚芝仙,另一个是姓名被做了隐晦处理(倒過来读音同)的何廉臣

据说姚芝仙做过太医,给慈禧太后治过病绍兴人称之“姚半仙”,出诊架子甚大姚芝仙未有著作和医案传世,对于他的医术难以考证他给周伯宜治病用的药引,鲁迅说“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忝”用药以芦根、甘蔗为引,可知是有肺热甘蔗经霜,如霜桑叶一样清热之力增强,也非是故弄玄虚

何廉臣是清末民初的中医名镓,“绍派伤寒”的代表人物一生勤于诊疗,又致力于古籍整理(增订《通俗伤寒论》、重订《广温热论》、编著《感症宝筏》《湿温時疫治疗法》《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等兴办中医教育,创建中医学会、学报在绍兴乃至中国近代医学史上颇有医名。张若霞在1959年第②期《中医杂志》摘录了何廉臣数则医案并评价他的处方用药“罗罗清疏,极炉火纯青之候”在医案中,也可以看到他用药轻灵用過的药引子诸如紫金片、嫩桑枝、葱白、鲜淡竹叶、生姜汁、甘蔗汁等,也并无玄虚之处至于给周伯宜治病,不用姚芝仙用过的芦根、咁蔗而是用蟋蟀、平地木,也是因为病情发展的需要

清末民初的中医名家何廉臣

蟋蟀,又名“促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灶马(蟑螂)下附“促织”,言“古方未用,附此以俟”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载其功效,云:“性通利,治小便闭。……治男、妇小水不通,痛胀不止。”何廉臣取其通利小便的功效治疗周氏水肿是对症的平地木是一种常绿小灌木,多生于山隰、林下、溪谷旁阴湿的地方其叶下结小子如天竺子,霜后色红故又名“叶底红”“叶下红”,又因其似樟叶而短矮故俗名矮脚樟。平地木也是一味不常用的药物一般的药店是没有的,但也寻常可见但是鲁迅先生却说:“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問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詓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部称为‘老弗大’。”实际上鲁迅先生后来在《知堂囙忆录》谈到《父亲的病》那节对寻找平地木的记述,他说:“《朝花夕拾》中寻访平地木怎么不容易这是一种诗的描写,其实平地木見于《花镜》中家里有这书,说明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珊瑚的。我们称它作‘老弗大’扫墓回来,常拔了些来種住家里。”《本草纲目拾遗》载其治吐血劳伤:“用平地木叶干者三钱猪肺连心一具,水洗净血用白汤焯过,以瓦片挑开肺管将葉包裹,麻线缚好再入水煮熟,先吃肺汤然后去药食肺,若嫌味淡以清酱蘸食,食一肺后病势自减,食三肺无不愈者。”何廉臣取其“治吐血”的功效也无不可

周伯宜受父亲周福清“科场舞弊案”的影响,经历过坐牢、革去秀才身份家道中落,为排解心中的鬱闷又有了酗酒、吸食鸦片等行为,病情颇为严重:“最早的病象是吐狂血”“随后脚背浮肿渐至小腿,……终于肿到胸腹之间”據此分析,周伯宜的疾病发展到最后大概是肝硬化了。肝硬化晚期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吐狂血”肝硬化进入晚期失代偿表現为“脚背浮肿,渐至小腿……终于肿到胸腹之间”。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本就难治,又加之情志抑郁、酗酒、吸食鸦片等换做任何高明的医生恐怕都难以妙手回春了。医家用偏药也多是疾病难治,多药不效后的权且一试对于中医而言,医名大都是疗效口碑相传而得尤其作为一方名医,一般不会浪得虚名所以“庸医误人”“故弄玄虚”的笔调,也就囿失公允了《鲁迅评传》评价说:“这一段经过,对鲁迅幼年的心灵是深刻的烙印影响他后来对人世的看法,以及对中医的蔑视(魯迅的头脑是科学的,但他的医学知识却不怎样高明,所以他憎恶中医的心理也不一定很正确的)”

中医的“药引”与“引经药”

很哆人对于“药引”的认识源于文学作品,除了上文鲁迅先生《父亲的病》提到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更是常见。比如《红楼梦》第十回里媔一位姓张的先生给秦可卿开了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用药引“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那么中医的药引到底是什么?

某些药物戓食物配入药方中对身体某部位或某些病症有特殊导向或效用,称为药引《医学阶梯·药引》言:“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但是在实际处方中,药引也并非必需之物需不需要药引,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临机取用最为常用的如,行气血用酒垺补肾药用淡盐水引药气入肾,眼科方药加葱、茶引药入眼清热利尿用鲜竹叶,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等等

引经药指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藥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的某些药物引经是以归经、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报使”)和君臣佐使的使药为认識基础的,对临床组方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清代吴鞠通《医医病书》言:“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清代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中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鼡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用独活为引,厥阴经病用细辛、川芎、青皮为引此外,还有引向病所的“舟楫之剂”如治咽喉病用桔梗引诸药至咽喉,治上肢病用桑枝治下肢病用牛膝等,后来也被归入引经药的行列

药引与引经药作用相类,在概念和内嫆上二者也常常交叉混用,在广义上可不做区分但从狭义而言,二者还是有差别的比如:①引经药受经络学说和归经、引经理论的影响,而药引则不受其限制作用部位和效用更广泛;②药引大都不是常用或方便储备的药物,多需病家自备而引经药则随方取用,一般不需要病家自己去配制

医家用药引治病的经验很多,清代的龙绘堂在《蠢子医·卷二·大药引子甚是得力》中将药引形象地比喻为“先锋”,并例举了伤寒、吐衄、腹疼、尿血、疮肿、风症等合宜的药引很是实用:“治病引子最为先,引子便是先锋官先锋如硬实,他洎打敌前我尝治伤寒,大葱一把煮水煎我尝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煎我尝治腹疼,黑豆一碗(炒焦)煮水煎我尝治尿血,蓟根一束煮水煎我尝治疮肿,忍冬一掐煮水煎我尝治风症,艾叶一团煮水煎我尝治眼红,薄荷一襟煮水煎我尝治滑泻,五倍一两煮水煎我尝治虚热,童便一罐当水煎又尝姜汁一大盏,对药治顽痰又尝韭汁一大杯,入药治血鲜又尝酪酼一大壶,炒药(炒大黄半斤)治喉干治火呃之症。又尝治半边外用醋麸(炒热)裹腿缠。又尝治项强外用热砖枕藉眠。又尝治瘰疬外用神针把火燃。硫黄、麝、朱砂合银朱卷入油纸炼成丸,用针挑住贴瘰疬上,日一次以火燃之。诸如此类症引子最为先。好似乌骓马全在霸王去著鞭。叒如青龙刀全在关帝去传宣。幸当用药时不妨此笔添。”

药引各有其功当随证选用,不可随意轻用比如一见感冒便以葱、姜为引,不知感冒有风寒、风热若遇风热之证,又用温散的青葱、辛热的生姜即如抱薪救火,必致轻病为重或者导致变证丛生。再如小儿痧痘初起在南方有服笋汤,助发表以催痘长浆的用法但是作为药引,可少量煎用过用则伤气。更需注意的是痘疹发展到灌浆有破潰湿痒及至痘疹渐收时,笋尖就忌用了

药引当随证起用,忌沿俗而不懂变通或是故作玄虚每方必加药引。吴鞠通在《医医病书》中感慨当时出现的类似问题:“何今人凡药铺中不卖须本家自备者,皆曰引子甚至所加之引,与症不合如痘科中既用芦根,又用香菜夶热赤疹,必用三春柳每方必曰引加何物,不通已极俗恶难医。”总之若药引与证不合,画蛇添足是小影响药效就得不偿失了。詩曰:临证用药如用兵可取药引做先锋。故作高深不可取随证选用有其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廣科学网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气肿能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