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世界,心理承受力会承受不住,常常会想到呕吐。有万能理论产生吗?超弦也会有缺陷吧?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文字录入:明严2007年

第二章 存在與不存在 9

第三章 寻找造物主 15

第四章 一沙一宇宙 24

第五章 实相的幻景 31

第六章 测量永恒? 39

第七章 实相的本质 44

第八章 时间问题 49

第九章 混沌与和谐 54

第十章 前世今生 62

第十一章 机器人会思考 70

第十二章 宇宙法则 78

第十三章 理性与思证 87

第十四章 情人眼里出西施 95

第十五嶂 从正定到正行 97

我该怎么样过我的人生?我该如何在社会上生活什么是可知的?这三个问题困恼人类多时理想的情况是,人生带给峩们圆满之感大限来时了无遗憾;社会生活启发我们普世现任感;知识教导我们周遭世界和我们自己心性的本质。

 这些问题也横亘于科學、哲学、政治、艺术、社会工作和性灵履践中我们若囿于社会固习,把这些活动加以人为的区隔必然会眼界日窄,目光如豆没有智慧长养利他行为,科学和政治就是双面刃伦理盲目,情绪狂走性灵化成虚妄。

 从十七世纪科学革命的肇兴的时代到今天多少人把科学视为知识的同义语。科学勃兴促成资讯呈倍数成长的趋势方兴未艾另一方面,民主、俗世国家的宗教行为已式微宗教国家则更趋噭进。伟大的精神传统不论是立基于教理,还是纯冥想经验都能提供有效的伦理规范,人们可以用来建构和启发自己的人生随着科學的发展,很多人对当世各大宗教的理想为之破灭对科学发现和技术效率的俗世信仰则水涨船高。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指出科学无法呈現所有的真理,技术虽已产生巨大利益所造成的破坏同样不遑多让。更有进者若论提供人怎么生活的智慧,科学唯有缄默以对

 正确看待科学的方式应是视它为一种工具,本质上无善也无恶把它捧上天或是咒下地狱,就跟称赞或批评一样全无意义一臂之力如武器,鈳以杀人也可以救人。一般而言科学家不比别人好,也不比别人坏问题是,科学不能长智慧科学见解固然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世界,但能指示我们人生该走什么路的唯有人的思想和关怀。因此为补科学不足,我们也得培养“心灵科学”或是所谓的灵性

 这二十年間,佛教与科学所以会展开对话大部分是由于若干佛教思想家,尤其是DL喇嘛对科学兴味津津使然。一九八七年商人恩格尔和科学家瓦瑞拉率先发起,并促成日后DL喇嘛定期会晤知名神经学家、生物学家、精神病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诚如与会者所说的,“这些集会囿个非凡的特质即是佛教徒和科学家胸襟开阔、态度严肃,莫不急于想了解对方的研究方法和见解以扩大自己的眼界。”这些“心灵與人生”会议报告集结出版日渐受到有志于异文化与不同领域间的对话、特别是对心性问题有兴趣的人士欢迎。这些以《温柔桥梁》《療用情绪》《睡梦与临终》《科学与慈悲》为题的报告会再辅以更深入的研究,如瓦瑞拉等人合著的《具现的心灵》以及华莱士的《揀择的真理》与《主观论禁忌》。本书所罗列的对谈也是秉持相同的精神。

 科学与佛学之间的知识追求主要差别在于终极目标不同。茬佛学里知识的取得基本上是为了治疗,目的在于离苦让自己不再过度执著于外在世界的表相真理,以及从我们自以为安住于个体中嘚“我”所造成的苦难中解脱

 佛教强调透过直接思证经验,阐明心性的重要性历时数百年已设计出高妙和深密的方法,以了解心理承受力状态和究竟心性心主导人生所有经验,也决定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只须稍稍改变我们的心、处理心理承受力状态和看待人事的方式,“我们的”世界就可以完全翻转过来

 佛教的观照结果虽然微妙甚深,各位在阅读本书时应切记佛陀的教法不是教条。我们应该把佛法视为可以让行者追随佛陀足迹的指南佛教坚信,信念一旦证实有误立即可以著手修正。这不是说佛教对自己所发现的根本真理有所怀疑也不是预期历经两千五百年思证科学所建立的成果,会突然之间全然无法服人佛教的教法完全以经验为基础,在追求知识过程Φ非但不避忌反论,反而从矛盾中获得滋养佛教与印度教哲人之间的形而上辩难不计其数,历时达百年之久加上不断和科学与其他宗教对话,早已精益求精汇集和扩大其哲学观念、逻辑和对世事的理解。

 不过佛教这开放态度并不是不劳而获的机会主义。它有过人嘚哲学传统、极富启发性的经典以及需有精进不懈的精神修行。趋向开悟的内在变化与哲学研究或自然科学设想大不相同佛学基本上昰个开悟的科学。

 各位即将看到的对话录目的不在刻意把科学说得玄妙异常,或以科学发现来佐证佛教信念而是考量主观经验的重要莋用,体认科学融入更广大人生知见的方式这些对话意在弥合事相与实相之间的差异。客观真理认为存在于“心外”的现象似是真实鈈虚,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最新发现反驳此种客观真理佛学则可以解决两者之间纷扰的矛盾。量子物理学开山鼻祖之一的海森伯说“我认为,克服相对观念的志向包括统合理性理解和神秘经验‘万有一体’在内,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有言或无言的信仰模式”

 这些對话反映两个迥异生活形态的观点:一位是佛教徒出身的天体物理学家,以科学知识印证自己的哲学根柢;一位是出家为僧的西方科学家以个人体验来评比这两种真理。

郑春淳的人生涵盖越南、法国和美国三种文化他一九四八年出生于河内时,正处于殖民战争时期六姩后法国在奠边府之役败走。他在法语学校受教育深受法国文化影响。一九六六年他决定前往法国攻读物理,为一些令他百思莫解的宇宙问题寻求解答未料,戴高乐将军同年在金边发表那篇著名的演讲主张美军立即撤出东南亚,使他的计划戛然而止越南政府与法國断绝外交关系,越南人民不得再前往法国留学郑氏在瑞士洛桑大学攻读一年后转往美国,投入天体物理学重镇加州理工学院加州理笁最足称道的是,在帕罗玛山有一具反射镜直径五公尺的望远镜是一九六七年时全球最大的望远镜。发现银河外星系及星系互相远离定律乃至衍出宇宙膨胀理论的哈伯,就长眠于校园外

 郑氏的学习生涯适逢天体物理学发现许多宇宙新现象的激动时期。正如他自己所说嘚“置身如此的知性激荡氛围中,我注定要成为天体物理学家”他从此不断观察宇宙,如今不仅已是星系形成论的大家也出版许多廣获好评的科普专书。他目前任教于维吉尼亚大学

 至于我则是专研科学,曾在诺贝尔奖得主贾克伯教授主持的巴斯德研究所分子基因学蔀门服务多年在这极为激越的知性环境中,我逐渐对佛法产生兴趣一九六七年,我前往印度拜会多位西藏大师并依止甘珠尔仁波切;往后数年间,我每年都会回到大吉岭到仁波切潜修和住持的寺庙,一方面也继续从事我的科学研究一九七二年完成博士论文后,我決定抛下科学生涯搬到喜马拉雅山我先后居住于印度、不丹和尼泊尔,并在尼泊尔追随我第二位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十二年因而有机緣随他数度前往西藏,这地方自中共入侵后情况极悲惨且至今仍然悲惨。我目前住在加德满都附近的雪谦寺

 我与郑氏于一九九七年初會于安道尔的暑期大学,两人在庇里牛斯山灵性逼人的景致中漫步长谈有过许多饶富兴味的讨论。这些时而相契、时而相左的友好交流即是本书问世的因缘。

 第一章 十字路口

科学与佛学之间是否有对话的必要欲探究竟首先得釐清两者的研究范畴,再探讨佛学(和一般的性灵学)是否可以适切地弥补科学的不足尤其是在伦理、个人转化、认识自我和真实的性灵方面。佛学向来所重视的问题也是现玳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因此科学是否也有助于佛学对真理的探索?


马修?李卡德(以下简称马):你从越南到美国在那里以天体物理學家扬名,这一段历程相当令人钦佩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你投身科学

郑春淳(以下简称郑):一九六○年代陆续有许多重大发现,堪稱是天体物理学黄金时期诸如探知“大霹雳”余热形成宇宙背景辐射;发现完全由中子构成的脉冲星(或称波霎);确认在宇宙国家级附近的极遥远太空天体中,类星体释出极强大的能量我初到美国的时候,人造卫星探测太阳系已进入全盛时期我还记得当时在教室屏幕上观看太空探测船“水手号”传回第一批火星表面照片时的惊诧之情。那些干燥、荒漠的照片告诉世人火星上没有智慧生物。

 十九世紀天文学家所看到的运河不过是沙暴所形成的视觉幻象。置身如此的知性激荡氛围中我注定要成为天体物理学家。自此之后我不断透过最新型望远镜观测,宇宙奇观总是令我在惊艳的同时思索它的本质、源起、演化和最后命运。

 你认为科学生涯有什么不圆满之处苴不说别的,你抛开巴黎的生物实验室前往尼泊尔藏传佛教寺院,就是个非常之举

马:这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化是在逐渐引人入胜嘚人生意义探索上的一步。其实我所做的不过是跃过一块块石头,跃进一座座山谷深入更为美妙的境界。我循着自己的热情而行同時尽量让难得的人生没有片刻虚掷。我有幸能在这三十年间随侍多位佛教名师这体验虽是单纯直接,却也极为深邃难以形容。人性和靈性圆满一望而知但智慧、知识、美善、高贵、纯朴、端严和圆融等寻常字眼却不足以形容。

 我认为每个人应该及时而行的是,确实囸视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当然科学研究也很有意思,但我总觉得自己仿佛只是在点画布上加上一个微细的色点丝毫不知最后的构图是什么模样。为此而放弃人生存在的特有机会是否值得反之,在佛学里出发点、要达成的目标、达成目标的手段、途中嘚障碍,全都清清楚楚你我只须返照自心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心往往是受制于我执而这我执又源自深重的无知,不知自性和世间实相这样必须会使得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受苦。我们的当务之急便是阻止这种事态而发展爱和慈悲,循着开悟之道去除无明就是达成这目標的手段。日久功深自会产生有形的变化,创造出稀有的喜乐排除时时助长狂热的希望或恐惧。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跟科学家对话之舉?

马:佛教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实相(reality)的本质,而科学在洞彻世界本质上提供许多令人赞叹的见解

郑:我的研究工作经瑺会质疑实在、物质、时间和究竟,而每回碰到这类观念我总不免心想佛学如何处理这类问题,以及科学的实相观如何响应佛教的实相觀这两种观点究竟是相应还是相左,或者两者毫无共通之处我不曾涉猎佛经,缺乏解答这类问题的必要知识

 马:表相背后是否有个確切的实相?我们把周遭的世界视为“真实”但这现象界的源头又是什么呢?有情生命与无情生命、主体与客体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时間、空间和自然律当真存在?两千五百年来佛教大德一直在研究这些问题,佛学文献充斥着逻辑论述、概念理论、各层次现象界的分析以及探索意识层和心性究竟本质的哲学论述。

 郑:你的意思是说佛学是心灵科学?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与自然科学同义的科学——同樣是以观察和数学语言为基础的学科?

马:科学的真实性不一定要依赖物理测量和复杂的方程式一项假设的真伪,可以用严谨的方式进荇内在体验来验证佛法从分析入手之后,往往会采用“思考实验法”在心里进行假设实验,这种实验虽无法以物理方式进行却能得絀无可辩驳的结论。这种方法也广为科学界采用

 郑:没错。思考实验在物理学上尤其极为有效爱因斯坦和许多出色的物理学家,不但運用它们说明物理原理更藉此指出物理条件上的吊诡之处。譬如说爱因斯坦在研究时间和空间本质的时候,就想像自己骑着光粒子茬思索引力问题时,仿佛看到自己置身电梯内坠入真空

 据我所知,现代物理学的探索的确有很多方面出奇地响应佛学的考察但不知佛學何以对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如此感兴趣

马:当然,佛学主要关注的并不是科学会对科学发现有兴趣,只因佛学长時期以来一直在探讨类似的问题分别而不可分离的粒子,是否为世界的“筑基要素”它们是确实的存在,还是帮助我们了解真理的概念物理定律是否不可变异,是否和“柏拉图理想”一样有个实相的存在?不渲染表面上的协同之处探讨科学与佛学之间的相异和契匼点,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个世界

 佛学研究主要立基于透过生命直接体验的知见,不受拘谨的教条所羁随时可以接纳体察到的嫃正实相观。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弥合事物的实相和表相之间的差距。佛陀常劝诫弟子防范盲信之险他说,“诸比丘如智者得黄金,烧炼割截复砻磨汝于吾言应思择,勿以尊重而受持”

 但是,单纯的累积知识还不够我的老师钦哲仁波切曾说,“如果累积知识學问只为求得名闻利养让自己变得有影响力和有名气,那么你的心理承受力状态跟向富人揩油的乞丐无异。这种知识对人对已都没有恏处俗话说得好——‘恃才而骄’,若不能降伏牢系于自己生命之中的负面倾向如何成为别人的助力?你若自以为可以就等于是身無分文的乞丐说要宴请全村一般,不过是笑话一句”

 修行生活成功的迹象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经过几个月或数年之后,我执日减利益他人之念日长:倘若贪著、嗔恨、骄慢和嫉妒心依旧炽盛如昔,那么你就是虚掷光阴直下盲谷,愚弄他人反之,自然科学的知識虽可使我们得以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世界对自身的影响却相对偏小。科学知识既与善或利他无关系显然就无法创造道德价值观。因此我们需要思证科学,以心来察觉心来去除造成自己和他人许多苦的根本虚妄。

 郑:据我所知佛陀的教示基本上是很务实的。他说苼命的主要是自我改善,不是担心宇宙的起源或物质的本质

马:有人向佛陀请教宇宙源起因缘时,不断提到与性灵修为无关的问题他默然以对。基本上佛学就是开悟之道。因此佛学为不同形式的学问,特别是在有益和虽有意思但对开悟助益不大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套自然位阶等级。

 郑:佛教所谓“开悟”是什么意思

马:是结合无量慈悲的最高知识状态。这时知识不只是资料累积或把现象界分析箌极微的叙述。开悟就是了解相对形式的存在(我们所见的事相)和究竟形式的存在(同一事相的本质)其中包括我们的心和外在世界。这种知识是对治无明的根本良方

 不过,我们所谓不是指单纯的资讯不足,而是指不实的实相观使我们认为周遭事物都是恒久和实存的,或以为我是真实不虚的从而导致我们误认为倏起倏灭的喜乐或减缓痛苦为恒久的快乐。此外这种也会使我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筑茬别人痛苦之上。我们受到满足我执的事物牵引对有碍我的事物则心生厌恶。如此一来渐渐地,心理承受力混乱越来大终至出现以洎我中心为主的行为。无明相续不绝破坏我们的内在平和。就这一点而言我必须承认,知道星星的亮度和彼此间的距离或许有一定的實用性但却不能教导我们如何成为更完善的人。

 郑:这正是我认为佛学虽不重视知识却无碍我们灵性与道德演化及日常行为的理由。泹不知了解宇宙的源起和最终命运或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如何能协助我们臻于涅槃境界

马:又有一人请教佛陀有关宇宙学的问题。他掬起一把树叶问道,“我手中树叶多还是林中树叶多?”“当然是林中树叶多”“如是,如是我手中之叶代表的是终结苦的知识。”佛陀藉由这种方式开示有些问题是多余的。世间的学习广大无边数量多如林中树叶,但若我们所求的不过是开悟最好是把心思唍全集中在这个目标上,只汇集跟我们的追求直接相关的知识即可然而,经验告诉我们若要去除无明,须得正确了解外在世界和我执乃至我们所谓“实相”的本质。佛陀于是以此做为他教示的中心主题此外,他也强调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和现象本质上的不同以及这類混同所形成的不正效应。在光线幽暗的树林里见光照绳现,露出实相恐惧自然消失。佛教的思择结果显示个别的我和世间的外在現象并不是分离的,“我”与“人”之别纯属妄见佛教称实在的真实状态为“空性”,或是没有本质上的存在我们最大的误谬之一就昰,相信自己的知见为具体实相而这具体实相的观念已主导西方哲学、宗教和科学思想两千余年。

 郑:不错一直到十九世纪为止,古典科学都主张客体都有个内在性的存在受着明确的因果律所支配,但二十世纪初所发展出来的量子力学非但大大减损此种物质基本成汾皆有明确存在的观念,更质疑世界是否受着严格的因果律所支配佛教的空性观似乎与量子力学的实在观符合。不知你是否可以进一步說明空性观的意义

 马:佛教讲空性即是事物的究竟本质,意思是说我们所见的周遭事相,亦即我们这个世界的种种现象缺乏自主性戓恒久性的存在。但空性并不是早期西方评论家议论佛教思想所说的虚无或万象俱寂佛学根本就不支持虚无主义或“无”的信仰。空性並不是不存在既然不能说真存在,自然也不能说不存在《金刚般若论》说,“若人执空性是云不可救。”为什么不可救因为禅定涳性虽可化解现象真实存在的信念,但若执著于空性本身使得它变成信仰的对象,便会坠入虚无主义因此,文中接着便说“智者不執有,亦不执无有”

 在理解实相的真正状态的这一部分,我们称之为空性佛学试图理解所谓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的存在或非存在性。依照佛教的说法学习理解(现代科学有助于釐清)事相的根本不实性,乃是灵性之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性灵之学和世间学识相互发明,彼此增长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要去苦离难。

 郑:你提到这一点正好是我许久以来对科学界的疑惑你有所不知,我十九岁前往加州理笁学院得以亲炙诺贝尔得主和国家科学院院士等最伟大的科学家,当时我天真地以为才气和创意必然会使得他们在人生面、特别是人際关系上超人一等。我相当失望你可能是伟大的科学家、是那个行业里的天才,但在日常生活上依然是无聊可厌这不相称的情况出乎峩意料之外。我心想佛法或其他形式的性灵学,或许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地方特别是道德伦常上。

 伟大科学家在人际关系上乏善可陈科学史中不乏其例。堪称除爱因斯坦之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是个明显例子。他对待伦敦皇家科学院同事的态度极为专横诬控萊布尼兹剽窃他所发明的微积分学(其实是两人分别发明),又以恶劣方式对待对手——御用天文学家弗兰史蒂德更等而下之的是,勒納和史塔克这两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德国物理学家都宣称“德国科学”优于“犹太科学”,热烈支持纳粹及其反犹太行动一个人兼具科学才情和敏锐的道理伦理,虽偶尔有之但极为罕见。被《时代》杂志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人物爱因斯坦即为其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间,爱因斯坦签署反战陈情书无畏地反对德意志皇帝;纳粹主义在德国势如燎原时,他成为热忱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同时也提出阿拉伯人在研议中的犹太建国地中的权益问题;移民美国后的他,在笃信和平主义同时支持美国武装介入以制止希特勒。他体认到同盟国必须阻止德国人发展原子弹于是致函罗斯福总统,从而衍生出“曼哈顿计划”;长崎和广岛毁于原子弹后他强烈反对核武器扩散。他反对麦卡锡主义并以他崇高的声望抨击各式狂热主义和种族主义。

 不过爱因斯坦的私生活也有阴暗面。他是个冷漠的父亲有时甚至昰不忠实的丈夫;他跟第一任妻子离婚,又冷落残障的女儿诚如他自己所说的,在他私生活上仿佛有一条断层线“象我这样的人,经曆了决定性的人生转折点之后对纯粹个人和短暂无常的事便兴味索然,而把我所有心力投注到对事物的了解上”

 马:毋须谴责或溢美科学家。重要的是科学才情和人文价值观之间缺乏关联。这也使我们得以把科学放在它应有的位置上从更广大的人生角度上来看待,並问它的真正作用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性灵就是个人转化的方法,是人类基本需要不是纯粹弥补科学的不足而已。这是科学界真正的问題所在个人转化绝非易事,即便是专精一志也不容易若是只把它的重要性摆到次要地位,成功机会自然更加渺茫性灵转化本应在生存上占有核心地位,如今既视为选择性的附属物把它放在背景地位,整个科学事业便因而蒙上阴影科学事业的意图不明,手段往往未經妥善评估结果就会出现两极化:若不是基本上出于正面和启智的动机,则探求知识可能的极限必须会优于想要或必要的考量

 有些科學家认为自己的工作完全在于探索和发现,至于如何利用研究成果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了这种立场纯属妄见、率性无知,或者等而下之的公然诈欺知识产生力量,力量须有责任感应为负责起自身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后果的意识所制衡。

 科学研究通常(但未必)动机纯正呮是后来落入政治人物、军人和商人手中,用途才令人质疑科学、权力与经济关系密切,这是任谁也不能轻忽的然而,研究成果遭到“误用”虽是不难预测却鲜见科学家出面质疑,纵然有也是在实际起疑惧之后那几位原子弹之父就是这种情况。其他人甚至抛开基础研究应有的中立性公然协力生产细菌武器等各式招来苦难的工具。

 郑:科学家刻意致力于发展死亡和大量毁灭性的工具实在无可原谅樾战期间,我骇然听说多位极出色的美国科学家包括若干诺贝尔奖,都是五角大厦所设置的“杰森委员会”成员为军方开发新武器提供建议。这些大人物每个月开会只为了设想杀人无数的武器,令我震惊不已

 马:瑞典政府在一九三六到七六年间,强制六万名“劣等囚”绝育;一九三二到七二年间美国“公共卫生署”为了研究梅毒长程演变情况,把四百名阿拉巴马州贫穷黑人公民当白老鼠卫生署承诺,只要患者同意定期接受检查便提供免费健保,外加一些小利(包括五千美元丧葬费)事实上,患者根本没有接受任何治疗这份所谓《塔斯契基黑人男性手术治疗梅毒研究》报告,不过是研究未治疗梅毒的演进执行研究的是医生和有份量的科学家,后来也把研究成果发表在许多同样望重一方的医学刊物上二十四人死于梅毒,一百人亡于二度并发四十位患者妻子与婴儿受到感染。

 这项研究还昰因为一名叫海勒的女记者报导引起一般大众注意才戛然而止。执行研究的卫生署没有人表示丝毫歉意但这些人是自由国度里的公职囚员和研究人员,并不是纳粹医生受害者虽然最后获得少许赔偿,却没有医生因此受审一直到一九九七年,克林顿总统才以全体美国囚名义表示道歉

 一九七八年,吉村寿人医生因“环境适应学”研究获日本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奖章吉村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七三一蔀队指挥官(译按:吉村在战后曾任厅主任研究员、京都府医科大学校长),利用中国和盟军战俘进行多项实验其中,环境适应研究包括把战俘推入冰水里再以铁锤敲击,藉以判断他们的四肢是否已开始冻僵其他的实验还包括发放感染炭疽菌的巧克力,观察中国儿童迉亡的速度这些虽是特例——一般而言,科学大多数致力于改善人类环境——却足以显示科学不具备内涵的伦理性

 郑:我深信科学家鈈应对自己的研究所造成的后果一昧保持冷漠,特别是在军事领导人、政治人物和商人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动战争、增长自身权势或剝削穷人和破坏环境以赚取更多金钱时,他们更应负起责任

 马:军火交易正是最令人恼怒的富国伪善证据之一,譬如联合国安理会五夶常任理事国所产生的武器,就占全世界的95%!这是伦理和责任彻底失败的又一例证

富裕国家在资源浪费上也是同样情况。六十亿美元已足可满足全球基础教育开销但欧洲和美国每年花在香水上的钱就有一百二十亿美元,全世界花在不法毒品和军火上的钱更高达四千亿囷七千亿美元。

 郑:同样的基础研究和人类智慧不过是工具,这些脱轨行为不能怪罪他们

马:确实,有害或无益的利用研究成就只是反映伦理薄弱但这不是理由。有些科学研究结果的应用如基因学和原子能,或许可以引起大众的兴趣但绝大多数人不见得关切伦理問题。这只是特别委员会研讨的事项结论对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政治投机主义盛行更糟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市场法则高于┅切

 美国制药公司葛兰素(Glaxo)是个绝佳的例子。葛兰素扬言南非和泰国若以一般人买得起的价格自行生产三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该公司将会控告两国政府葛兰素显然有能力剥夺数百万患者多活几年的机会。这等于是恶形恶状地拒斥利他主义(前不久葛兰素才同意降價提供治疗艾滋药物给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富裕国家的艾滋病研究经费充裕以亚洲和非洲贫穷国家根本买不起美国药品的现况而訁,让穷国自行自产治疗药物该公司的总销售额其实减少不到1%。以我现居的尼泊尔来说受感染人数估计占总人口5%至10%之间,却没人接受治疗尼泊尔平均工资却只有五十美元。我不难想像这种商业策略令诚实的科学家多么深恶痛绝。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有毒气体排放箌大气中会严重影响我们生活已是不言自明,各国政府却完全没有能力加以限制如今唯有仰仗每一个人的决心,展开全球性的运动才有鈳能化解在这一方面,非教条性的性灵方法如佛法,或许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郑:愿闻其详?

马:我所谓“非教条”是指不要谴责進步,天真地呼吁世人回归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但也不要盲目认同年经济成长和科技发展式的进步是人类幸福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的目的若是要求得自身存在的深层满足那么,有些东西是根本有些则可以舍弃。佛法看待世事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列出一张目标与行动嘚优先顺序表,从而掌握自己的人生佛法对苦乐作用的分析,很明确地显示自利与利他的结果殊途异轨

 郑:这跟伦理有何关系?

马:倫理的基础极为单纯就是凡事本身没有所谓善或恶。善恶全由造成我们自己或他人的苦乐而定如果我们采取真正的利他态度,念兹在茲的是他人的福祉那么就会成为我们最确切的判断指标,届时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哪些行为会带来较多的乐和减少更多嘚苦。这是直接体验而不是道德学说或一套预设的规则,也就是意味着时时关照自己的动机心好比是水晶,置于何地就带着那个地方嘚色泽它本身是中性的。不论行为的表面如何决定行为真正本质的是我们的意图。

 重要的是不要谴责被瞋恨、贪著、骄慢或嫉妒所控制的人,但也不要把这些负面的情结当做是本来就免不了的而予以宽容而是要视其为疾病征兆,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治疗的佛教的方法其实很实际。科学研究提供我们资讯但无法带来性灵成长或转化。相形之下性灵或思证的法门“必定”可以让我们在看待世间的方式上产生深刻的变化。佛法跟量子物理一样只是“知道”我们的意识不能自外界实相抽离还不够,还必须透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峩们的意识就是这全体实相的一部分。从理论理解迈向直接体验乃是解决伦理问题的关键。一旦我们的伦理反映出我们的内在特质并引导我们的行为,言行思虑之间便会自然流露从而使得旁人潜移默化。

 郑:所以这就是如何把理论和体验配合的事了。

马:没错如此才能彰显体验的真正价值。科学上发现我们自己的意识和整个实相界关系密切还不够更需要把心融入这发现的含意中,并在生活上做絀相应的改变修行佛法的人都知道,一旦体验自己与世间相依相存对所有生命自然充沛着莫之能御的慈悲——使自己的存在彻底转化嘚慈悲。举例来说见过DL喇嘛的人都知道,片刻的亲炙胜于聆听上百场爱与慈悲的演讲

 至于佛教的发现和转化方法,大体而言是渐进地從吸收和学习著手进行知性的分析,经由禅定亦即崭新的行为处事方式,而臻于与自己的存在合而为一的在这种情况下,修行表示讓自己熟悉看这世界的新方法由悟解而修行,从而表现在行为上如此便可直接从知识趋向精神修为,成就行动伦理观

 我们的社会网羅大思想家来设置伦理委员会,智者却不多见在我现居的西藏社会里,如果把不具备无可议论的人性特质的人纳入这样的委员会会令囚匪夷所思。我们很难想像擅于开示性灵的精神宗师同时也是自私、易怒、虚荣或恶劣的父亲。没有人会跟他们请益

 郑:在西方,“智者”委员会通常是根据专业标准来选择人性特质并不是那么重要。可是真正的智慧显然是心与智等量齐观。性灵方法可以提供我们個人行为的指南在我的本行里,我们遭遇到许多伦理上的问题诸如核扩散、环境破坏、复制、基因操控,乃至选择若干的人性特征箌了二十一世纪必然会更加明显。科学研究是否该管制答案需细加思量,因为我们同时也得保障创作和发现的自由我们已经见到中国囷前苏联等独裁政权对科学的不利影响,如俄罗斯的李森科(Trofim Dinisovich Lysenko)事件即为此例李森科因独获斯大林与共产党的支持,压制所有的反对声浪在没有任何实验证明的情况下,于一九三二到一九六四年间强行推动基因根本不存在的观念使苏联的生物学和基因学落后数十年。

 馬:前不久中共为证实对西藏的宗主权研究显示藏人和汉人血型有关。其实这话等于法国主张英国人的血球跟法国人相似,因此法国擁有英国一般

郑:世人应该知道,有些研究会误入歧途如基因“修补”可能导致新优生学,以及维持所谓优等各族和消除“异常”或“低劣”者的观念勃兴;又如以发明电晶体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肖克莱(Williams Shockley),晚年即大力提倡以智商为根据的绝育计划

 我认为,有些研究牽连道德甚大科学家若不事先衡量清楚不宜贸然投入。该怎么做这种决定呢我跟你一样,认为应该根据佛教所说的利他和普世的现任感科学界应该对自己的研究有规范,以免伤及他人;遗憾的是这是知易行难,要科学家衡量自己的研究有何反响谈何容易且举人众所皆知的例子,爱因斯坦绝对想不到在研究狭义相对论之际所发现的质能等效原理,会导致发明原子弹和灭绝长崎和广岛居民

 马:复淛多莉羊引起相当歇斯底里的反应,又是另一个例子基因学和原子物理学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在如何应用上诚如美国总统候选人史蒂文生在一九九二年演讲中所说的,“造化不偏不倚是人攫取自然力量使世界变荒漠或荒漠开满花。原子无恶恶只在人的心灵里。”科学可以保人性命也可以发明武器摧毁生命。关键不在箝制研究——这是不理想甚或不可能的举动——而是要更加重视那些能启迪研究囚员和决策者的人性特质智力、财富、体力、美丽或权力亦然;这些可以为善为恶的工具,本质上都是中立的正因如此,佛教修行最偅要的便是开发利他行为


开天辟地观念是所有宗教与科学的根本。声明宇宙连同时间和空间起源于一百五十亿年前的“大爆炸论” 是說明宇宙形成的最佳科学解释。佛教对这问题的说法则大不相同主张原初开端的观念是错误的,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乃是无量大千世界的┅环究竟这“大爆炸”真是原初的爆炸,还是无始亦无终的无尽量宇宙中一个特定宇宙的开端时间和宇宙开端的观念是否有根本上的缺失?


郑:就目前所知“大爆炸”是最能解释宇宙的源起的理论。我们认为宇宙创生于一百五十亿年前左右,当时有一难以想像的微尛、致密和集热的能量急速膨胀过程中同时也形成时间和空间。

 自此以后宇宙即不断膨胀。美国天文学家哈伯在一九二九年观察到絕大部分的星系都以极高速度离开我们的银河系,于是理论成型更奇特的是,距离越远的星系移动速度越快;十倍距离外的星系,移動速度也快上十倍科学家从哈伯观察中推测,所有星系都是同时从起始点移动到目前的位置现在,我们不妨想像有一部影片拍到星系茬宇宙中各自散开一倒带便可发现,所有星系都循着原路在同一时间会合在太空中的同一点上。这种见解衍生出大爆炸形成膨胀的观點对很多人而言,大爆炸论取代了宗教上的创世观

 大爆炸的观念刚形成时虽遭到很大抗拒,但也有不少科学家立即接受此种推测一⑨二二年,俄罗斯气象学家弗里特曼利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建构扩张宇宙模型;一九二七年比利时宇宙学家兼牧师勒梅特分别莋同样的研究,并将极小的宇宙原始状态称为“太初原子”;一九四六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推算出,宇宙存在的前三十万年只有基本粒子和辐射且其温度与密度极大,目前的结构体(星系、恒星系与生命等)无一存在依伽莫夫的说法,这高度辐射应该还可以抵達地球只不过在宇宙扩张一百五十亿年间,由于能量消耗而大幅冷却罢了

 马:这就是所谓宇宙背景辐射,对吧

郑:是的。这是“创苼之火”的余热一九六五年探得它的存在,再为我们提供大爆炸论一个最佳的证据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费心探求背景辐射,一九六五年發现也是纯属偶然有两个原因造成这种延误。第一原因是很多神学家支持大爆炸观念,反倒使宇宙学家失去干劲譬如说,教宗庇护 ┿二世就在一九五一年把上帝在旧约《创世纪》所说的“要有光”比拟为“大爆炸论”的爆炸

 科学家延宕许久未能探查背景辐射的另一個原因是,有人提出与大爆炸论相抗的理论来规避创生问题由三名英国天文学家邦地(Hermann Bondi)、高德(Thomas Gold)和霍伊尔(Fred Hoyle)所构想的“稳定状态論”,主张宇宙处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宇宙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后也会跟现在差不多。换言之宇宙无始亦无终。然而科学觀察不多久就推翻这种理论。一九六○年代初期发现的类新星是在宇宙边缘从极致密体积释出极大能量的天体;接着又发现以无线电波段的电磁波形态释出能量的无线电星系。许多科学观察结果都显示类新星和无线电星系的数目随着时间逐渐减少,总数不断在改变与鈈变动的稳定状态观念背道而驰。

 一九六五年意外探知宇宙背景辐射是对稳定状态的致命一击。稳定论的主张既悖离宇宙有开端与超密喥和超热爆炸的观念也无法解释太初热量仍然笼罩整个宇宙的现状。大爆炸论于是成为在解释宇宙源起上广为接受的理论星系向外移動、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其他重要特征,如星体结构的化学成分种种看似毫不相干的现象,唯有大爆炸论可以解释

 马:但不知如此的爆炸如何形成宇宙演化?大爆炸后立即出现的是什么再者,依照这个理论宇宙是如何成型的?

郑:物理学家认为宇宙生于真空并称の为量子真空,但这真空并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安谧祥和量子真空虽然不含物质,却是能量激荡看似空无所有的太空中充满着可称之為“波”的能量场。事实上我们周遭的太空充满各类型波,正是名副其实的万花筒

 无线电波的能量最弱,现代电子学用个简单的开关紦电波变成贝多芬交响曲或电视节目来自太阳的可见光,不断在我们周遭的物体表面跳跃然后进入我们眼睛,让我们能看得见此外,还有太阳紫外线我们周遭的世界充满这种波,同样的在宇宙太初的量子虚空中也充溢着各种能量场。

 在一场令人称奇的演进规模中这巨大能量极为迅速地促成宇宙扩张。宇宙物理学家把这个宇宙演化阶段称为“膨胀期”这一膨胀便使得宇宙体积在瞬息之间急剧增加。大爆炸后约10-35秒之间宇宙体积就从小于一个氢原子呈指数函数成长到一个桔子大小。

 宇宙越扩张温度也越降。大爆炸后的宇宙温度比但丁笔耳的炼狱全加起来还要热,而这不可思议的热度也阻碍物质的形成宇宙一冷却,能量开始依照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E=mc2转化为质量正如爱因斯坦所发现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粒子(能量E等于质量m乘光速c的平方)自此以后,宇宙史进入越来越复杂的长期演化期

 基本粒子(如夸克和电子)生于太初真空,结合后形成原子、分子乃至星体,这些星体组合所形成的星系每一个都包含数千亿颗星體,而在可观测的宇宙中这几千亿个星系就构成一个涵盖大宇宙的苍穹。无限小创造出无限大在这些星系当中的银河系里,一个被称為太阳的恒星附近在行星地球之上,分子相连形成DNA长链创造出生命、意识,乃至有能力质疑周遭世界和形成他们存在的宇宙

 马:这個理论在解释宇宙演化上诚然说服力十足,却没有解释大爆炸的原因有一回,我跟一位博学多闻的西藏朋友提到大爆炸理论他闻言叫叻起来,“宇宙、时间和空间全都‘啪’的一声无中生有没有来由?这岂不是跟假设造物者的存在本身就是第一因一样不合逻辑!”

 依佛教的说法时间和空间只是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所创出的概念,实则除了我们的认知之外别无存在换句话说,时空并不是“真的”因此,依照佛教的思想绝对的时空开端观念还有瑕疵。此外我们也相信,若无原因或条件(因与缘)便无法成就任何事物,即使昰时空之始也不例外换言之,东西只有变化没有开端或终结存在。因此大爆炸不过是无始无终的连续中的插曲。

 郑:你提到的正是夶爆炸论的棘手问题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大爆炸“前”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所以在“前”字加个引号,正因为时间若是与大爆炸同时開始“前”的观念便毫无意义。

 科学是否可以穷本溯源追到创生那一刻答案是不可能。目前这条路上还有一道“墙”的阻隔,也就昰以率先研究这个问题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命名的“普朗克之墙”横亘在无限小的时间10-43秒里。在这所谓“普朗克时间”那一刹那间宇宙比一个氢原子还要小上十兆兆倍,其直径等于“普朗克长度”亦即10-33公分。

 马:你言下之意就是说这是自然极限?我们永不可能知噵在此之前的状态或者,这重障碍是我们知识不足所致

郑:普朗克时间不是绝对极限,我们没有能力看到这个时间之前的状态纯粹昰无知的结果。直到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怎么统合二十世纪两大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前者叙述的是无限小说明在引力不明顯时原子和光的行为。后者描述的是无限大让我们在强弱两个核力与电磁力为非主要力的大宇宙尺度下,了解宇宙与其结构这便是障礙所在:大爆炸后,在“普朗克时间”10-43秒之内当四种力(即引力、电磁力、强作用力与弱作用力)等量齐观时,我们不知如何描述物质囷光的行为

 隐藏在这道虚拟的墙之后的,是仍不为物理学家所知的实相有些人认为,今日宇宙中的密切关联的时间与空间在早期宇宙里却是分离的。根据这个说法时间不复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观念意义全失;而空间一旦和老搭档时间分开就会變为不断变幻的量子“泡”。

 研究超弦论的物理学家则认为量子泡并不存在。根据他们的说法基本粒子用是“普朗克长度”的能量微“弦”振动所产生,既然没有比这些弦更小的东西存在在小于普朗克长度的空间上究竟会发生什么事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空间的尺度鈈可能比这更小这种理论似乎有量子物理和相对论的能耐,可惜到目前为止仍隐藏在数学面纱之下未经实验证实。我们若接受有量子泡的存在那么量子泡无尽的变易形态中,也许其中就一个存在一百五十亿年前创造出宇宙和时空在这之前既然没有时间存在,自然不能说是在哪个量子泡里待了多久普朗克之墙的后面也许是个无量时。

 马:你所谓“无量时”是指没有开端

郑:这很难说,什么都有可能我们依已知的物理定律往“零时间”推,目前只推到10-43秒到了这道墙后面,目前的物理定律就不再适用了所以,目前的物理学适用於从大爆炸后10-43秒开始

 马:佛法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宇宙的实相,认为现象并不是从非存在过渡到存在般地真的“生”出来;它们只存茬于“相对真理”中并没有实际上的“实相”。相对或约定俗成的真理来自我们对世间的体验来自一般看待世间的方式——亦即假设倳物是客观存在。佛教说这种观念靠不住。终其究竟现象并没有内在性的存在。这便是“绝对真理”依此而言,创生问题变成假问題创生观念变成唯有在相信有客体世界时才需要的观念。

 不过佛教的观点并不排除世界开展的可能性。我们所见的周遭现象显然并非鈈存在但若审思它们存在的方式便不难得知,不宜把它们看做是各自独存的实体因此,现象的存在如梦、如幻、如海市蜃楼如镜里嘚虚像,虽然清晰可见可是无法离镜独存。西元二世纪印度大哲龙树菩萨说“现象的本质彼此依存,现象的本身空无所有”其演化既非随机,也不是由“圣神干预”来策定而是遵循整体相依存的因果律和互馈的因果关系。有“源起”的问题只会来自于相信现象的絕对实相和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在绝对真理里没有创生,没有持续也没有结束。这看似吊诡的陈述正是现象界虚妄本质的绝佳写照現象界可以用无尽方式呈现,正代表它本质上的虚妄在表相的相对真理里,我们说这个轮回的因缘世界“无始”因为每一种状态都是鉯之前的一个状态为因。但不知这大爆炸论是否谈到“无中生有”或表达某种尚未在宇宙显现出存在前的潜量?大爆炸是真正的开端還是宇宙演化的一个阶段?

 郑:诚如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现代物理学无法审视普朗克之墙以前的时间。所以大爆炸之前极可能是无量时,也可能是没有时间另一个可能性是,大爆炸只是无量周期之中一个周期的开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会避开在零时间上宇宙如何无Φ生有的问题这些可能性只是规避创生问题的方法,仍然属于纯臆测没有科学观察或实验佐证。

 马:大爆炸也许可以被解释为现象堺从无量但尚未自显的潜量中迸发的过程,这潜量在佛法中比喻为“空间粒子”不是指物质意义的粒子,而是说空间的潜能只要不赋予任何实质或独立的“实相”,这潜量或许可以跟你所说的物理学上的真空相提并论

 佛法认为不可能有“无中生有”式的创生。寂天菩薩在第七世纪时便写道:

无实不容有何时成实有,

实有不生起不离无实有?

若不离无实不容实有机,

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無”不能成为“有”的理由是如此一来,从来也就没有“无”了原来就不存在的东西,要怎么除去“无”只是相对于存在而言的一種概念,本身丝毫没有实相的意思“无”不能转化,若是出现了“有”就表示自显的潜量已经示现。

 郑:物理学认为自显的潜量蕴含在真空的能量里,但我们还是搞不懂真空是如何形成的?是在空无所有之中突然爆发就同时出现充满能量的真空、时间和空间?

马:没有原因的爆发使无变有,好个起始点!大爆炸或任何一个宇宙的“开端”都不可能没有原因或条件便发生。现象界不可能凭空而來佛教有个根本观念认为,由于万物都没有独立的实相自然不可能以个别实体形态真正地“开始”或“结束”。我们一提到“开始”心里立刻浮现“有”的影像。宇宙的观念属于相对真理在绝对真理上毫无实义。譬如说梦中见到城堡,毋需操心建堡者到底是谁所有的宗教和哲学都在创生问题上卡住了,科学藉由除去造物主上帝而脱困佛学则是除去有始的观念。

 郑:你可记得十八世纪法国伟大數学家兼物理学家拉普拉斯的故事他把讨论天体力学的专书呈献给拿破仑皇帝时,皇帝骂他完全不提“伟大的创造者”(指造物主)拉普拉斯答道,“陛下我用不着这类假设。”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要有宇宙?为什么有自然律为什么有大爆炸?或者我們不妨再回到莱伯尼兹的大哉问,“为什么是有不是无?无比有既简单又容易两者,设使真有万象存在的必要为何是如此而不是那般的存在?想必其中必有道理”

 马:第二世纪的龙树大师有句著名偈语可以解答,“一切皆空故一切皆成就。”著名的《般若心经》說得更明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佛法里,空不只是现象的本质也是孳繁无尽现象的潜能。用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大陆、树林囷木所以能存在,正是因为有空间让它们存在倘若天空是岩块所形成的,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同样的道理,如果实相是恒久的它的屬性也是恒久的,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自然也不会万象森罗。正由于万物都没有内在的实相才有无边无量的自显。

 了解万物本空的道悝之后就比较能理解在相对真理里万事运作的缘由。现象虽然没有实相却也不是随兴而生。这就是佛教的空性观它不是无,而是指沒有恒久和自主的存在现象

 郑:话虽不错,但很多人都把空和无混为一谈十九世纪时,佛学就被指控为虚无主义

马:这是严重的错誤。我们认为虚无论和物质实有论是两套相对的谬见而佛教称后者为“常见”,亦即假设有实在粒子构成的不变物质藉以将世界具体囮。抑有进者莱伯尼兹自问“为什么是有不是无”,其实就已预设真有个“有”在佛教的中观里,非无(虚无)亦非有(物质论或实囿论)因此,我们不妨问问莱伯尼兹“既有象,何以必定要无”现象彼此依存,既不是存在也不是非存在,其真正本质与一般学識有异知识有其极限,我们不能凭一般的构思方法来了解实相的本质唯有超越传统思想的直接体认,才能非二元化地看透现象界如此,则主体与客体变得毫无意义

 郑:那么,佛教如何解释世界形成佛学里也有宇宙论吗?

马:有的但不是教条式的陈述,其中有些雖已不合时宜但在禅修上仍具有象征意义。这一部分的宇宙论虽非出自佛陀亲口宣说的绝对真理但和被佛教采用的时间观念相符。这宇宙论和佛教所分析的“实相”并不冲突要切记的是,宇宙成形的观念是属于相对真理和事相界因此,从相对的角度来看佛教所说宇宙生于“空粒子”并不表示是物质粒,而是代表一种潜量从空粒子中生出的“虚”,“充盈”着五种“风大”或能量(即“气”梵語称prana)。这些气呈五色光逐渐凝聚成五种元素:空气、水、火、地和空间(佛教称地水火风空为“五大”),五者混合就形成“元素汤”亦即由太初之气促成元素之海,接着便形成各种天体、大陆、山岳乃至生命。这就形成了无量宇宙中的一个宇宙佛教不接受第一洇(造物主)的说法,自然也就没有初始创造的观念

 郑:佛教的叙述用的虽是意象化的语言,却与现代科学观念相互响应从这两种观點来看,我们把宇宙生成看做是诸神爱憎的结局可说是谬之百万里。科学和佛学都提到“盈虚”观念尤其令我大感兴趣。

 马:是的泹要注意的是,两者仍有根本上的差异科学所说的宇宙是确实存有、独立的客体,佛学则认为宇宙不能独立于意识之外可以这么说,主体与客体相互融铸没有客体即不成主体,反之亦然

 佛教的宇宙是循环不息的(但既不是环状,也不会重复这是跟斯多噶学派最大嘚不同),每一循环都由(成住坏空)四个时期所构成:形成、持续、毁坏和“非自显状态”亦即介于前后两个世界的虚有状态。空粒孓让前后世界相续不绝所以这种循环既无始也无终。

 郑:现代宇宙学也有周期宇宙的观念认为只要宇宙间有足够的物质、引力作用,洎会在一定时间内阻止宇宙继续扩张把星系引到别的方向,这时便会出现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缩”星体会在高热中爆炸,物质會分裂成基本元素宇宙在目炫神摇的内缩中终结生命,变成极小、极热和极密实的状态时间与空间再度变得毫无意义。宇宙是否和火鳳凰一般可以自毁而后从灰烬中重生,并可能代之以另一套物理法则谁也不知道。我们刚刚说过现代物理学到普朗克时间就束手无筞,无法处理如此极端的温度和密度

 马:依佛教的说法,循环的末期是火劫据说届时会有七种劫火渐渐炽盛,烧尽一切有形界然后,宇宙再度被吸入虚空开始另一个循环。

郑:依现代宇宙的说法宇宙若是真的开始另一个周期,结果必是大不相同宇宙的能量会越積越多,所以每一个新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比前一次更久最大面积也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跟你所说的非重复循环观念很像但是倘若宇宙没有充分的物质提供必要引力阻止其扩张,宇宙就会不断延展一直到时间终了,这就不是周期性了到最后,星体耗尽核能无法洅照亮苍穹,世界将陷入漫漫长夜热量消失,温度越来越接近、但始终不会到达绝对零度在没有能量维系的情况下,我们今天所知的苼命都会消失在遥远的将来,宇宙会变成浩瀚的辐射和基本粒子海

 依我们目前的知识来说,若要扭转宇宙扩张宇宙中所包含的物质必须高出迄今为止所观察到的多出更多。这也就是说宇宙间大量的“暗物质”(起码占总数90%)只对周遭产生引力作用,本身并不释放辐射要查出宇宙中究竟含有多少物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光天文学家可真是什么都看不见。

 由最近对遥远星系中有超新星(爆炸中嘚星体)的观察显示宇宙膨胀速度非但没有减缓,反而是在加速中这加速扩张表示有引力以外的因素,并暗示着“暗能量”(或称为“第五元素”)的存在如果不假,那么宇宙会永远不断扩张;既然宇宙不断加速膨胀就不可能有“大坍缩”,自然不会有“大爆炸”來重新开始另一个新周期不过,由于我们对这遥远超新星的属性还没有充分了解这结论也须做进一步主宰。此外我想再提一点,最菦初步观测到宇宙背景辐射温度的波动现象似乎也显示确有“暗能量”存在。

 马:我们将宇宙形容为无始的系列变形并不是只谈论物質而已。意识也是没有开端的在佛学里,物质与意识都是没有内在的、独立的存在因而物质——意识二元论,也就是所谓身——心问題其实只是假问题。现象和意识均无第一因的问题虽然落在佛教所谓的“不思议”范畴里,但我们面对这种知性无法解决的奥秘时毋需茫然若失。有些事就是无法靠一般的概念来理解开端的观念之所以“不思议”,不是因为它太久远而是我们这散漫心无法超越观念,从这开端的进程中跳脱出来一般的思考方式既然源生于同样的进程,自然无法“自外”于这因果链乃至无法判断自己的源起。

 郑:这种论点跟科学上讨论不可解决性的论点“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颇为雷同由著名数学家哥德尔所发明的定理指出,人往往受制于自己對系统的认知譬如我们称为宇宙的这个系统,我们自己就是这系统的一部分总之,现代科学对时间开始之后意识与物质是否共存的问題没有任何答案

 马:“不思议”概念有助于使我们的直觉不将现象视为自主的“实相”体。由于现象的终极本质超乎“存在”和“非存茬”的知性认知所以可称为“不思议”,但并非“无明”尤有甚者,纯觉知乃是超乎所有概念、非二元式地了解心与象的终极本质這正是开悟的一个特质。

 有些佛法(密续部教法)更从思证的层面来分析现象认为现象的初始本质超越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的观念。但是一旦现象从初始本质中显现,我们就无法察觉全体因而错误地区分意识和世界。我与非我之别一确定无明(或轮回)世界便油然而生。轮回生起没有特定的时间它只是时时刻刻反映出,在我们动念之间无明是如何地将世界具体化。


每当我们想到宇宙出奇地囷谐与精确总会使人想像必有位全知的造物者,或者从世俗的观点来看,必然有某种创生原理与宇宙歙然相合这种全能的造物者可鉯解释一切,毋需我们惊诧于繁复万端的宇宙如何源起、生命怎么发生或无灵性物质如何与生命的有灵性物质相容。是否有位创造主這个问题乃是区别当今各伟大宗教的关键:就佛教而言,“第一因”的观念经不起分析此外,不少科学家也反对上帝的必要性主张这絀奇和谐的宇宙乃是生于偶然。但也有另外一些人相信有个组织性的原理在这个世界中运作。这种原理是否经得起分析是否必要且合乎逻辑?


郑:自十六世纪以降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就越来越微不足道。一五四三年波兰神父哥白尼发现地球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煋之一,顿时把地球踹下宇宙中心的宝座从此以后,哥白尼幽灵就一直纠缠着我们先人于是想,既然我们这颗星球不是宇宙中心那麼太阳一定是了。可是接着出了一位叫谢普得的美国天文学家,发现我们的太阳只是数千亿颗星体形成的银河系上的一颗边陲星体而已现在我们更已知道,可观察的宇宙半径为一百五十亿光年里面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人类嘚生命也越来越渺小我们知道,若用一年代表宇宙一百五十亿光年的时间轴第一个人类出现(大约三百万年前)时已是十二月三十一ㄖ晚上十时三十分;晚上十一时五十九分五十五秒,巨石群兴建以及埃及文明兴起(约三千年前);晚上十一时五十九分五十六秒基督降世(两千年前);欧洲文艺复兴出现于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十一时五十九分五十九秒(四百五十年前)。

 人类在大千世界中的地位萎缩导致十七世纪的巴斯卡绝望地呐喊:“无尽太空的永世无言令我惊骇。”三个世纪后法国生物学家孟诺响应巴斯卡的话:“人终于知噵,自己在无情浩瀚宇宙中是孤伶伶的自己的出现完全是机缘凑巧。”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也说“越是了解宇宙,也就越觉得无意义”

 我个人并不认为人类生命出现在无情宇宙中纯属偶然。在我看来既然宇宙是如此广大无边,有这种方式的演化必定是要让我们能在這里生存

马:小心,你这话听来颇似圣皮耶所说的:“南瓜有分瓣只是为了家庭食用而造的!”

郑:我们对于辩证目的因(final cause)的论点嘚确是特别小心。目的因属于宗教理论中的神意说科学本身就是从断然否定这种目的论的思维衍生出来的。这表示现代宇宙论已经发現,使人类生命成为可能的条件似乎存入宇宙中的每一原子、星体和星系的属性,以及带入支配宇宙的所有物理法则中

 宇宙演化的方式有所谓“初始条件”和大约十五个“物理常数”的数字。牛顿的万有引力即是依其中一种称为“引力常数”的数字来决定重力的牵引仂量大小。同样的还有三个数字控制强核力、弱核力与电磁力的力;接着还有光速和决定原子大小的普朗克常数,之后又有描述质子、電子等基本粒子的数字这些常数在宇宙演化方式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只决定星系、星体和地球的质量大小也决定生命体如树的高度、玫瑰花瓣的形状、蚂蚁、长颈鹿和人的体重与大小。如果常数改变我们所知的实在体便会大不相同。这些常数正如其名称不会在时間或空间中改变;这已经由审慎观察极遥远星系加以检证,至于宇宙初始状态的问题科学家所关切的是物质含量和初始膨胀率。

 这些常數和初始状态若稍有不同此刻就没有我们在这里谈论它们。宇宙似乎从一开始就有让观察者的意识示现的种子套句物理学家戴森的话來说,“在某种意义上宇宙必然早知道我们就要来了。”

 马:我们的存在似是契入宇宙每一部分的事实只是显示我们跟物理界是何等哋相得益彰,但不能因为人能出现必然有其用意因此说这是正确的。

郑:不错可惜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想不出一个理论,来解释这些常數固定在特定值上、而不是定着在另一个值上的道理就是这些数值,而且必须接受

郑:暂且抛开稍后要谈的纯机率,倒是有个超弦理論说基本粒子是由无限小的弦粒振动所产生的根据这个理论,粒子的质量与电荷取决于弦的振动方式不过,这个理论并没有解释超弦哬以依一定方式振动以及何以所产生的粒子正好带有粒子所需的属性,因此不算是真正地解决问题

 马:这些物理常数在不同的宇宙里昰否也会有所不同?

郑:依我们目前的认知而言它们没有理由不会因着宇宙不同而改变。宇宙物理学家在电脑上建构许许多多“模型宇宙”观察结果发现物理常数和初始条件若有极细微的差异,宇宙中就不可能有生命

 马:变动要有多大?

郑:正确的数字虽要看我们说嘚是哪个常数和初始状态而定但两者同样只要稍有变动就会使宇宙变成洪荒。以宇宙物质的初始密度为例物质有重力牵引,可以反制“大爆炸”所产生的膨胀力减缓宇宙扩张的速度,倘若这初始密度太高宇宙在相当短暂时间后就会自行崩解——一百万年、一百年,甚至只需一年视其精确密度而定。如此短暂的里程不足以形成星体的核转变以产生生命不可或缺的重元素,如碳另一方面,若是物質的初始密度太低便没有足够的重力可以形成星体,一旦没有星体就没有重元素,没有生命!一切都系于极其微妙的平衡

 至于我所謂的小变化是什么,不妨以宇宙初始(即普朗克时间)时的密度为例其精确度必须达到10-60。这也就是说若是六十个零之后一有一个数字鈈一样,宇宙就会变成洪荒没有生命,没有意识没有你和我在这里讨论。这惊人的精确度唯有神乎其技的弓箭手,射中可观测宇宙叧一侧一百五十亿光年外的一平方公分标靶可比拟!

 很多宇宙学家在面对如此不凡、协调的宇宙之际主张宇宙如此严丝合缝,无非是为叻要产生生命、意识乃至最后形成有智慧的观察者来气象学它的美和和谐。这种观念称为“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人择一词源于希腊文anthropos,原意为“人”根据这个观点,人再次取得在世界中的尊贵地位——不是自诩为宇宙的中心而是认为宇宙是为了我而设计成现在的样子。

 這是“强势版”的人择原理还有一种“弱势版”,虽不预设造化的设计有任何意图但归结到最后几乎是赘述——“宇宙的属性须与人類的存在相容。”“人择”一词隐含着专指人是宇宙演化目标的意思其实并不是很恰当。我刚才提到的论点可以应用到宇宙间任何形式嘚智慧生物上

 姑且不论偏好哪一个版本,现代宇宙学的确已从这人择的思维方式中重新发现人类和宇宙密切关联的观念。法国诗人克勞岱以希望的信息回复巴斯卡的绝望表达出人与世界的新喜乐:“无尽太空永世无言不再令我惊骇,我带着熟悉的安逸破空而行我们鈈是活在充满敌意的荒漠中一个孤立的角落,世间万物皆如手足至交”

 马:就佛教而言,设想有个组织原理让宇宙微妙地转动以便意識心生起,基本上是个误导观念物理常数和意识本来就在无始无终的宇宙中共存,这个事实可以解释宇宙出奇和谐的原由我这话并不昰说宇宙从没有改变过,而是表示所谓宇宙的开端譬如“大爆炸”,只是不间断过程中的一个插曲现在的宇宙跟以前和未来宇宙的条件如此契合,只因这因果进程没有中断因和果的本质含有互容性。

 宇宙可不是经伟大的钟表匠调过之后才让意识存在宇宙和意识本来僦共存,本来就不会相互排斥要共存,各种现象必须相互适合人择原理乃至其他目的论的问题是,把物理常数置于意识之前认为唯囿物理常数适切才能创造意识。归结到最后人择原理等于是拿起两瓣胡桃,喟然说道:“不可思议这两片看起来就像专为完美地合在┅起而设计的一样。”

 郑:佛教不需要靠人择原理来解释生命和意识心这我可以了解。但我们不妨假设佛教观点站不住脚也就是说,終究还是得解释物理常数和初始状态调和的问题这时,我们可能会思忖这调和作用究竟是出于偶然还是必要(引用孟诺书中的用语)。我们若不接受出于需要观点的人择原理就得转向宇宙学家用来解释调和的另一个主要论点:机率假设。

 这假设是假定在无数的宇宙中每个宇宙都是根据物理常数和初始状态所有可能组合之一来架构,因此每一套物理常数和初始状态组合,都曾经是一个宇宙但唯有峩们这个宇宙正好是可以演化创造出生命的组合。其他的宇宙都是输家只有我们这个宇宙是赢家。这就好像是说玩无数次Lotto,结果必然會赢得头彩

 马:你提到“其他的宇宙”,是否指平行宇宙

郑:有此可能。平行宇宙观念诚然是物理学里一个最奇特的概念之一它所根据的是量子力学最根本和相当诡异的发现。根据量子论的说法我们根本不可能准确得知小于原子的粒子的位置。我们只能计算出找到電子位置的几率无法像判定行星绕日轨道般精确地判定其轨道。这没有正确位置的状态就是所谓的“量子模糊现象”,而且已形成一種令人不安的机率性叙述根据这种叙述,任何一个特定的电子同时有可能在任何地方为了另觅蹊径,也为了回归到比较令人心安的现實观点美国物理学家埃佛瑞特提出一个崭新的观念:宇宙自行分裂,所复制出的数量与电子可能位置相等换言之,不是单一宇宙内的電子同时分置各处而是一个宇宙的电子在这里,一个在那里第三个宇宙的电子又在另一个位置,依此类推经由这不断分裂的过程,廣大悉备的宇宙于焉诞生这些宇宙当中可能有几个演化方式跟我们这个宇宙极为雷同,所差的也许只是一个原子里的一个电子位置不同洏已其他的宇宙差别就比较大,其中有一个是你在散步倘佯而不是坐在这儿跟我聊天;在其他的宇宙里,中共并没有入侵西藏也没囿人在月球上漫步。还有些更不相同的宇宙其物理常数、初始条件以及物理法则也都可能不相同。宇宙每分裂一次包括你和我在内,所有的生命体也会随之分裂由此创生的平行宇宙相互隔绝,彼此间不可能有沟通

 马:如果落到有意识的生命来说,这就表示我们的意識会在每一刹那间分裂为二个人意识流的说法便毫无实义。

郑:这倒是很有意思的平行宇宙反论!我个人认为宇宙经由这种方式分裂為多重宇宙的确是很怪异。我可想不通我们怎么会丝毫不觉自己的身和心是这样子分裂。

马:佛教虽认为世界或生命状态多元性却不認同平行宇宙各过各的生活,彼此完全不相干这种观念与寰宇万象相互依存的观念相悖。无数的现象从来就彼此相连往后也会永世相連,在这些无数的现象“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如果现象只能相依而存在,强为分离就会使得万象有俱泯之虞在无数寰宇之中,各个宇宙不可能独立而共居

 这假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按照这套设想来推演就可以看到有无数的宇宙被创造,而在这无限量之中包括条件完全对立或发生相反事相的宇宙在内,所有可能形成的宇宙都应该存在可是,在寰宇依存之下互不相容的现象是无法并存的。此外倘若无时无刻都有新宇宙创出,数量之多与宇宙之中的粒子数相当(粒子状态变动不居每一种新状态可以衍生至少两个宇宙),则这种原因相同、初始条件相同却同时形成相反结果的进程,必会使因果律荡然无存

 郑:这正是量子力学这派诠释法所要说的。平荇宇宙的存在有赖所谓的“实机率”也就是没有因果律。在平行宇宙的世界里道德责任变得毫无意义。这套设想主张的是所有可能嘚结果都得分别在各自的宇宙内发生。因此罪犯可以据此振振有词地主张,他不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因为他只是碰巧在这个宇宙犯下罪行而已。此外他甚至可以主张说,他在别的宇宙还有许多化身都没有犯过罪

 马:若现象可以无因而存在,每件事都可能造成任何结果反之,若现象是由寰宇相依性支配世界就不容许这种纯机率的事发生,自由也唯有透过因果律始能彰显

郑:我同意平行宇宙的观念不足采信,但在多重宇宙上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刚才讨论过的周期宇宙,并不是同时平行而是相续不绝。每回宇宙从灰烬中再苼都是以新组合的物理常数和初始条件重新开始;这类周期几乎全都会产生荒寒宇宙,不适于生命和意识出现偶尔才会出现像我们这個宇宙的胜出组合。这种想法有个大问题就是,目前的天文观察显示宇宙所包含的物质量不够无法产生引力来扭转星系扩张运动,进洏把它们拉进形成新周期不可或缺的“大坍缩”依我们目前的知识所知,这膨胀趋势会永久持续

 不过,物理学家毕竟是想像力丰富的囚于是便提出“大爆炸”,毋需有个前行的“大坍缩”的设想美国物理学家史莫林提出的观念认为,黑洞发生类似“大爆炸”型的爆炸时会形成新宇宙从而创出时间与空间场域。“大爆炸”时的条件和黑洞中心相仿两者密度均极高。由于信息无法穿透黑洞中心传到峩们宇宙的缘故以这种方式创出的新宇宙跟我们完全隔绝。迄至目前为止这套设想仍然没有实验佐证,科幻的成分大过科学

 马: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这种新宇宙也许互不相通从因果律来看则不然,黑洞既生于宇宙两个宇宙间必定有一定的连续性。

郑:这多重宇宙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说法俄罗斯物理学家林德提出的假设认为,无数的太初量子泡每一次振动就创出一个宇宙我们这个宇宙不过昰由量子泡形成的无数宇宙中的一个泡沫,但由于别的宇宙的物理常数和初始条件不适合所以没有智慧生命存在。

 这些观念虽然饶富趣菋但我个人总觉得多重、平行宇宙等概念很难苟同。这些宇宙无法观察所以也无法证明,有违我个人的科学观科学若经不起实验证據考验,很快就会流于玄学

 马:同样的,玄学取向也经常为科学所用!当几个相互排斥的假说都可以解释实验证据时物理学家在取决鈈下之际也往往受到玄学考虑左右。譬如说宣称不可观察的事物不存在就是玄学观点。这种不存在是没有任何证据的

 到头来,处理源起问题还是不可能抹煞玄学不管科学在“大爆炸”、“大爆炸”前或其他形式的宇宙发端上有什么发现,只有玄学(形而上学)会质问“当真有开端”或是“为什么要有开端?”这也是不少科学家的看法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贾克伯写道,“有一门研究必须完全排除科学調查就是世界源起、人类条件的意义和人类生命的‘命运’。倒不是说这些问题无益每一个人都会在某个时候有所质疑,但这些被波普认为所谓‘终极’的事关系到宗教、玄学,乃至于诗”

 郑:好吧,我承认我这看法是玄学立场可是,观察终究是决定科学理论成敗的关键举例来说,爱因斯坦的引力说所以能取代牛顿的万有引力无非是因为相对论可以说明牛顿无法解释的现象。可是相对论再怎么出色与和谐,若是不经实验演算还是无法被人接受。这种立场可说是我对巴斯卡的赌注说的看法(译按:巴斯卡笔下的赌注说(wager)談的是信上帝主要分成三段论述:相信上帝而上帝真的存在,死后上天堂;上帝不存在对你没有损失;不相信上帝而上帝真的存在,迉后下地狱所以,最好还是信上帝)但也有一部分是受到一个叫“奥坎剃刀”的经济学原则所启发。这个以十四世纪神学家兼哲学家奧坎命名的观念讲的是在解释一种状况时,把不必要的假设通通削除而找寻简单的答案。因为简单的答案比复杂的答案更可能答对。因此为什么要创出无数的荒寒宇宙,只是为让其中一个知道自己的存在

 马:你的意思是说,造物者何苦创造出一大串失败的作品呮为了得出一个包含你我在内的合适宇宙?这又犯了预设创出生命和意识必有目的的毛病但这位造物者又是谁呢?他从何而来是一位慥物者所创造出众多造物者中的一位造物者?如果不是这样他就是自己的因。但果不能成为自己的因

 郑:另一个使我反对机率假说的洇素是,如此美丽和谐的世界竟是随机而生实在教人无法想像。我们的宇宙何其美丽:火红夕阳、玫瑰花瓣优美的轮廓、绝美的星星温床照片、雅致的星系螺旋臂无不触动我们的心灵。宇宙如此和谐只因支配法则不随时间或空间而改变。

 马:说美丽是站不住脚的美昰相对的。玫瑰花瓣在诗人眼中是美的对昆虫而言是食物,对鲸鱼却什么也不是;没有人认为螺旋星系是美的一直到二十世纪才有极尐数人有机会看到。如果宇宙如此精心调节是为了让观察者能欣赏宇宙之美与和谐,理当四处散置有智慧的观察者徒有美丽的无人(戓不适居住)星球或星系而乏人欣赏,所为何来

 郑:这种论点乍听之下似与“奥坎剃刀”相悖。不过这些星球和星系总有一天会被我們或外星智慧生物观察到。

此外我还有一个论点要跟机率一搏,就是宇宙有个深度的统一性随着物理学进展,把我们以前所认为的个別现象统合起来十七世纪,牛顿统合天与地引力让苹果掉下来,也让月亮围绕地球运转十九世纪时,麦克斯韦发现电力和磁性是同┅现象的两面于是赫然醒悟电磁波就是光波,从而统合光学与电磁学二十世纪初期,爱因斯坦统合时间与空间到二十一世纪初肇始,物理学家正努力将四种基本的自然力统合成超力描述宇宙的物理定律莫不趋向于大一统,所以我实在很难接受这种深度的大一统竟是純粹机缘凑巧使然

 马:宇宙和我们的存在可能只是依因果律演化,且不含造物者意志的事实并不排除宇宙展示和谐的可能性,也不是影射孟诺所说的“一人凑巧来到无情浩瀚宇宙,迷失其间”或宇宙毫无实义世界与意识相互依存,使我们得以运用意识取得知识从洏赋予整个架构构明确的意义。

 郑:我必须澄清我并不认为宇宙的终极目标或意义就是人类生命。生命趋于复杂的晋升进程肯定还没有唍成;宇宙会继续演化人类随之。我的意思是形成人类生命的宇宙演化纯粹是一系列神奇的巧合、是幸运地掷出好骰子的观念很有问題。必须澄清的是我相信孟诺所感叹的机率确实存在。像他这般的生物化学家谈到机率时所指的是夸克形成原子核、星体中心的原子融合、星体燃烧创造的原子形成星际分子和星球、太初海洋中的有机分子形成交织DNA螺旋的机率。我相信这些过程基本上是由量子理论所提示的机率所支配。就这个意义来说我同意此种偶发性在宇宙演化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我绝对不赞同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宇宙观

 若说你峩现在所谈论的事实,在宇宙初生第一刻便已决定未免太过离谱。我认为应该是物理律在确定之后形成一疋正好适合造化来刺绣的布匹,至于刺绣的方式则泰半是由机率促成在原子世界的量子波动和可见世界的混沌现象(如形成气候的因素,以及六千五百万年前小行煋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从而出现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等意外、偶发事件)中,造化便完全摆脱决定论的束缚造化已经演化成复杂性的发奣者,一如爵士乐手润饰主题依着自己的灵感和群众反应即兴编出新曲一般,造化也依着宇宙初始时固定下来的物理律自然而然地演奏,创造神奇不过,我不接受择定物理常数和初始条件纯粹是偶然的事常数和初始条件一固定,物质就已含有意识的种子而所展开嘚宇宙孕育必然是趋向我们。最后我们若是拒斥多重宇宙的选择和观念,推定只有一个我们的宇宙存在那么在我看来,我们只得跟巴斯卡一样赌赌创生原理了

 马:很好,我们就来探讨这个原理首先,依你之见这原理是否暗示有个创生意志?

郑:我的看法是常数囷初始条件刻意固定,目的是要让宇宙可以察觉到自己至于要不要称这选择的因是上帝,那就看你怎么决定我个人不相信拟人化的上渧,倒是认为造化中有个全知全能的泛神原理这跟爱因斯坦和史宾诺莎的看法有点相仿。爱因斯坦有如下的形容“科学家着迷于宇宙嘚成因……他的宗教感带着亦喜亦愕的色彩,赞叹和谐的自然律显示出如此超卓的智慧相形之下,系统思考和人类作为纯然是无关紧要嘚反射动作”他接着说道,“我相信史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在万象和谐中显露自己,而不认同只关切人类命运和行为的上帝”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提供许多新证据可以反驳过去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用来证明“古典的”上帝存在的若干论点。在这些证明上帝的论点中囿一个我称之为复杂性的论点,主张只有造物者可以创造如此复杂、结构如此严密的宇宙手表必由表匠所造,不可能自己组合;你不可能把墨水瓶、笔和纸丢在书桌上就写出一本书来当代科学已显示,这极复杂的系统很可能是造化根据已知的物理和生物定律自然演化所形成未必需要找来一位表匠上帝。

 还有一个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圭那和康德等大哲所有的“宇宙学”观点主张万物皆有因,但鈈可能有无限大的成因链他们主张,这成因链必定得从第一因开始而上帝就是第一因。量子力学质疑“万物皆有因”的前提多亏海森伯在一九二七年提出“不确定原理”,显示不确定性乃是次原子世界本有的一部分且粒子可依无法预测的方式具体化,不需要任何原洇

 原则上,宇宙跟所有的粒子一样生于真空有了量子波动即毋需第一因。

马:为什么有时间和复杂性就不能有无限的成因链这跟哪個自然律冲突?要有多少成因之后才可以说“够了,我不能一昧地回溯时间和无限干脆采用无因创造者的说法吧!”

郑:没错。当然宇宙论的论点是取决于直线性时间观念,但已有些哲学表示时间是环状由此便消除了第一因的必要性。因此在发生a、形成b、导致c,洏依此类推的直线性进程之可能性外我们也有一种周期进程的说法,亦即发生 a、形成b、导致c、c又造成a宛如蛇叼着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闭锁圆环不再需要第一因。

 马:又是个古怪的观念!闭锁环的观念跟第一因一样只是不能忍受无限观念的人的逃避途径而已。你说粒子毋需原因就可以具体化等于是把因果律局限在a造成b的简单逻辑上。可是万一b是整个宇宙存在的结果,是无量数的原因和波动关系所形成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因为自己无法确认某一特定原因就认为它是自然发生。

 郑:另一反驳上帝存在说的科学论点是因果观念運用在宇宙上便丧失其意义。这种概念是先预设时间的存在于是这个因就随后带出果来。可是依“大爆炸”的说法,时间和空间是和宇宙同时出现的既然在此之前时间还不存在,那么“于是上帝创造宇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唯有在时间的观念下,创造宇宙的行为才囿意义上帝究竟是在时间之内,还是在时间之外爱因斯坦说得好,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弹性的,会因着加速运动或紧密的重力场(如黑洞周遭)而伸张(收缩)包含在时间内的上帝必定会受到各种时间法则拘束,因此他不再是全能的;在时间外的上帝虽是全知全能却帮不了我们因为我们的行为都是在时间内发生的。上帝若是超越时间的存在必定已知晓未来;既然他凡事都已事先知道,何必费倳介入人类对抗邪恶的斗争

 马:上帝必属以下两者之一:不变的,所以不能创造;或在时间内所以不是不变。这正是第一因所衍生的矛盾之一这论点的背后理由是什么呢?

第一设使真有第一因,那么它应该是不变的为什么?因为顾名思义它除了自己这外别无成洇,没有理由变得不一样若有变化则隐含必有不属第一因的成因介入。

第二不变的实体如何能创造?若有创造行为造物者是否参与其事?若没有为什么称他“造物者”?若他参与其事那么,创造行为必定是阶段性的参与各阶段的人或物必定不是不变的。圣奥古斯丁说上帝创造时间和宇宙固然不无道理但即使如此,创造仍然是一种进程而任何的进程(不管是否为暂时性)必定和不变性不相容。圣奥古斯丁说过开端的概念牵涉到信不信的行为,可见他自己也已注意到这一点相形之下,佛教则主张只要不执著于必定要有个開端的立场,就不需要这种信仰

 郑:反驳上帝存在说的论点不在少数,但我个人所服膺的组织原理与“古典的”上帝大不相同我所说嘚是在初始时精密调和宇宙的原则,不是拟人化的上帝

马:既然提到组织原理,就应该是可以讨论的不宜含糊其词。

郑:这些问题不斷困扰各个流派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我当然不敢自称已经有答案。可以说我在这里就玄学而言。在这个议题上科学并没有特别的权威。

马:可是我们不能在推测有某物存在之余就无话可说,倘若组织原理毫无特征可言有它没它都无关紧要。我们大可用奥坎的剃刀把咜削掉这原理是自生,还是由某物所造成是恒久的?是全能的

 郑:全知、全能等等,都是上帝的特质而我们的确也很容易把创生原则跟“上帝造物者”视为一体,但物理学家不谈上帝只提物理法则。这些法则的属性很奇怪地令人想到一般所描述的上帝而这又使佷多人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譬如说物理法则放诸四海而皆准,可以应用在时间和空间任何地方从最小的原子到最大的星系一体适用。它们不会因观察者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它们绝对的;尽管很多发现都是出自个人,但这并不表示是发现者创造真理物理法则所描述嘚世界虽受时间和变动现象支配,本身却是亘古如一不会随着时间变化。我们活在由不随时间改变的法则所支配的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這些法则可以应用于每一处每一物,所以它们也是全能它们毋需“被告知”物质物体的特定状态,就可以在这些物体上产生作用因此咜们也是全知的。它们事先“知道”并“制定”适当的指令,“指挥”适于这些状态的行为所以说,物理法则的特质与上帝无关

 马:我还是不明白,这些法则原本只是反映现象相依存的本性而已为什么指向创造性或组织性的原则不可?

郑:我同意依存观念可以解释粅理法则的微妙调和以及解释让生命和意识肇始的初始条件,但我不明白依存性如何可以解答莱伯尼兹的存在问题“何是有而不是无?”

马:即使有个组织原理也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是无,偏要有个组织原则而且,我们所谓的组织原理究竟是什么意思这原悝是某种实体?某种孕育宇宙作用模式的意识这原理决定自己要创造?它是有意图的

 郑:我认为,答案应是肯定的组织原理想要创慥有意识、有智慧的观察者。我认为这正是我们这个宇宙被设定成这种演化方式的原因。

马:可是如果这原理确实决定要创造,那么峩们必须体认它既然受到“要创造”这个欲望所左右,自然不是全能的要是你以另一种方式争辩说,这原理其实没实际决定要创造那你也得承认它并不是全能的,因为它没决定要创造就造了所以说,要不要创造由不得它

 此外,我们刚才说过这原理在创造进程中必然也得改变自己,因此这原理也不是亘古如一和一成不变的从要创造到创造完成,欲望的方式也不会一样创造必有一个创造的行为,因此含有变化的意思创造之后,这原理就不一样:创造前它不是造物者创造后就是造物者,因而丧失不变性另一个恼人的问题是,这原理究竟是无因自生还是以自己为因。

 郑:我认为应该是以自己为因不过,这又踰越科学领域而且,这只是我个人的信念

马:如果这原理是以自己为因,那么佛学同样可以提出理由说它应该是不变的。只有因他物所产生的东西会变化因自己而存在的实体没囿改变的理由。于是这就产生另一个矛盾,因为若这原理不变,就不可能创造佛教主张,不变不能产生变化再者,正如前面的創造隐含改变,倘若这原理可以创造那么它就不再是不变。每个行为都隐含互动所以接着造物者也会被所造物修正。因不可能是单向嘚因果律必然是交互作用,凡造物者必受所造物影响

 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如果除了自己之外别无他因那么,按照相互依存观念嘚说法它是不准和别的东西互动的。佛教不相信有自以为因这回事

郑:如此说来,每一事或每一实验必然有因这岂不会导致无限的複归?

马:这种无限形式绝对是跟传统的西方玄学信念相悖宗教和科学观点都坚持必定有个终极的“开端”。但诚如哲学家罗素所说的“没有理由设想世界终究有个开端,物必有始的观念乃是想像力贫乏所致”我们认为凡事必有真实不虚的存在面,这种观念便形成凡倳都要找个开端的欲望

 郑:不过,正如我刚才的解释量子力学已替这终极开端的必要性提供一条蹊径,“开端”不再是必然不可缺

馬:若开端不再是必要(这一点我完全同意),组织原理亦然没有的现象要如何组织?这时原理所能做的只是修正它们的演化方式而巳。

组织原理的另一个反论是它既组织整个现象界,必定也包含现象界所有的因否则,在它的创造物之外必定另有他物

马:可是,洇果律认为若有事而未发展,必定是少了些成因或条件(因缘)种子不发芽,必定是自己有瑕疵不然就是缺少水、光热等等。果不能显现必然是必要的因和缘未能齐备反之,因缘具备必然现果,倘若果仍未现必定是还少点什么。所以倘若这创生原理包含宇宙所有的成因和条件,必定会不断地创造整个宇宙这情形就有点像是持续的“大爆炸”一般。

 郑:言下之间是不会停止

马:不错。如果停止就表示已不包含创造的所有因缘这时便需要借助另一种原理,以仰仗这第二个原理所含有的若干成因或者依从一个指导原则以检視其创造行为。但这两种情况都表示它不具有全能性因此只有两种可能:不是不包含所有的成因和条件,以致无法创造就是包罗殆尽,不断地创造

 郑:这也荒谬。

马:不过有些人则反驳说造物者是渐进式地创造世界。但这也暗示宇宙有多重成因造物者在开始进程時并不完全具备成因。那么后来是从哪里取得的呢?

还有些人主张创造行为是永恒的,认为现在正在创造世界就像过去以及将来都茬创造一样。这也是从“造物者”观点把创造看做是一系列的同步事相而已。不过这种立场还是避不开包含宇宙所有成因,以能持续創造整个宇宙的原理所衍生出来的问题尤有甚者,就“造物者”看来如果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相皆同步,则必然会导致绝对決定论意味着尝试以个人转化来消除无知和达到开悟境地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反之藉由无始亦无终的依存关系作用,即可避免绝對决定论因为这些关系的成因和条件无穷无尽,不可能简约为单一的第一因

 反驳开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承受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