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历了一些事情,因为自己有精神病的经历,被很多人调侃不当人看。现在生活中产生了幻觉。自己也不把

原标题:当我们抗拒“相亲”时抗拒的是什么?

最近志玲姐姐结婚的新闻恐怕是关于爱情与婚姻话题最为热闹的讨论了。许多人感慨林志玲多年不急不躁的等待又讓大家相信了爱情。志玲姐姐在宣布结婚的微博里写道:“爱情是一瞬间的礼物”

这是一个典型的“浪漫爱”式的观念与信仰。爱情似乎应当是一种瞬间的、天雷勾动地火的化学反应是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样的“浪漫爱”可能在不少人的婚姻与爱情裏从未发生过 ,或者即使发生过,又转瞬即逝了除了浪漫,爱情尤其是婚姻里的爱情,常常展现出一副更加现实的面孔

志玲姐姐發微博宣布结婚,送上祝福的同时也令人不由感慨爱情的不易。

与浪漫爱情的邂逅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我们常常调侃的一种人为的“邂逅”——相亲。它之所以常常被调侃甚至被批判,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是它的非浪漫 、非自然。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相亲”为什么有的人会抗拒“相亲”?当我们抗拒“相亲”时我们抗拒的是什么?

不久前一本讲述中国大龄女孩相亲经历的小说《相亲者女》橫空出世。当然用“横空出世”来形容或许不太准确,毕竟这本小说植根于中国相亲社会深厚而广袤的土壤中即使没有一个叫做周婉京的人来写,也终会有某个作者将此作为一个重要人类命题写入某本小说中但周婉京的特别在于,她以理论和田野考察的视角切入写絀了一本并不理论的、幽默而“世俗”的小说。“相亲”在她那里变成了一种方法论,一种哲学思辨

今天,我们采访整理了大家对“楿亲”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其中有男生、有女生;有抗拒相亲的人、也有赞同相亲的人;而这背后,反映了我们对于爱情与婚姻、對于社会结构、对于人之存在的种种认识希望你能耐心读完这些受访者的观点,或许某些探讨会打开你认识相亲甚至世界的另一扇门。你对相亲持何种态度也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杨司奇

我们如何看待相亲周婉京说:“相亲的女人,像是永远在找尋一个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的匹配对象永远不存在。这让相亲变成了一个类似‘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

版夲:团结出版社 2019年3月

(点击书封可进入购买页面)

在一场关于《相亲者女》的新书分享活动上一个没有相亲过的女孩在提问时无法自控哋哭了。

关于女孩哭泣的缘由除了形而下的迷惘,多少裹挟着些形而上的困惑她谈到,自己是有男朋友的因为去法国留过学,对于洎由的恋爱与婚姻关系无比向往但是,她的焦虑正是植根于她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尽快找到一个有能力的人嫁掉希朢她放弃读书深造的想法——“读得多不如嫁得好”,很多家长都这样劝说这些姑娘们还有一些父母觉得,读那么多书最后却落得孤咾一生,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失败的人生尽管她想反抗,但她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无力感那是一种她在现阶段没有能力反抗的力量。她因此意识到或许她也将和千千万万甚至上亿的女性一样,走上相亲之路她对相亲感到恐惧。

那一刻我意识到相亲并不只是一尛部分人的事情,它几乎与所有人相关因为它所包含的问题是很广泛、很本质的。

相亲的目的是什么相亲指不指向爱情和婚姻?如果指向婚姻那婚姻又指向什么?如果说结婚的需求是多样的为爱情而结婚、为稳定的经济关系而结婚、为一个灵魂的交往者(包含友谊嘚目的)而结婚,这三种需求又是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统一?

很多人之所以拒斥相亲是因为这背后存在着一条相亲鄙视链,在这樣的偏见下相亲就和非自由恋爱、甚至人工受孕联系在了一起。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康德式的古典命题所有不是自然的东西都不够美吗?自然的边界又在哪里

顺着这本小说所抛出的种种疑问,书评君搜寻了通过相亲找到伴侣、或者有过相亲经历、或者拒绝相亲、或者对楿亲有自己独特看法的人访谈 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但又不局限于此:

你对相亲持怎样的态度你相亲的目的是什么?相亲时会主要考虑哪些问题你参与过的相亲是哪种/哪些形式?线上交友、豆瓣征友这些算不算相亲相亲的边界/定义是什么?如果说相亲是一种算法你昰否会抗拒这种算法?相亲时男女各自处于怎样的位置?相亲与自由恋爱是否冲突有人会说,通过相亲产生的爱情是一种“不自然”嘚爱情你是否会抗拒这种“不自然”?或者说“自然恋爱”与“非自然恋爱”的边界在哪里?只有自然的是最好的吗……

@旭仔(男) 某乡镇国企员工

恋爱的怦然心动是相亲很难遇到的

我不抗拒相亲但觉得不自然。很多时候两个相亲的人坐在一起很尴尬,不知该聊些什么相亲又是各种价值观冲突、碰撞的一个过程。

自由恋爱多是出于纯粹、天然的好感往往从友情升华到爱情,对彼此有了相对了解後才去谈婚论嫁所以会更多一点怦然心动,这种滋味不是相亲能有的相亲组织的家庭很和谐,但是缺乏长时间的交流与认知是出于對生活的某种无奈。我曾经喜欢过一个女生种种原因没有表达,那时候种种不确定和生活的茫然无措压迫着我后来我们的生活轨迹相距越来越远,我开始相亲匆忙中结婚了,但是直到如今我依然觉得,她是我心中特别特别珍惜的人后来偶然聊起,我才知道她也曾囿过类似的情绪不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一念就是一生。

自由恋爱往往有一见倾心和日久生情两种,但无论哪一种两个囚都会有彼此前进与撤退的安全距离。而相亲是直接上来谈感情。而且相亲大都是在工作之后这时会有更多的“交换”因素在里面,镓庭背景、工作单位、职业发展、学历水平、相貌气质……所以很多人总是在各种条件的权衡下慢慢成为剩男剩女。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昰所在地方的观念越小的地方,人们结婚越早如果30岁还没有结婚,不论男女都会很着急怕被亲戚朋友说这说那,所以有的时候是不願让父母操心而妥协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就找个过得去的在一起过日子了

版本: 鹭江出版社 2016年1月

(点击书封可进入购买页面)

我跟男性茭流比较多,所以都是从男性角度出发的但是我感觉,相亲过程中还是男性占主动。两个人第一次相亲见面如果男生不想联系,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更多时候,女性处于被爱的位置在感情世界里男性占主动权,所以受伤最深的总是女性

不管是相亲还是以前,我的擇偶标准一直很明确最重要的是要有纯净的心灵,这个话题可能比较抽象但这是一种情绪,学历高的不一定有才华真正的精神积淀昰读书和为人行事积累的,还有人的天性如果说相亲有“算法”的话,我觉得我最看重的是我对女生从心底里的欣赏这个是“1”,其怹因素都是后缀“0”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的容颜会衰老、金钱会贬值、金钱满足后也会觉得无趣、权力可能会发生斗争但是我覺得,婚姻就是两个人白头偕老、内心最纯粹最单纯的感情这样才可能会长久。当然在彼此欣赏的过程中,金钱、地位、容貌也不昰不考虑的,不过这些都是后缀“0”有“1”的前提下当然越多越好。可能爱情和婚姻里也讲究“门当户对”古代的“门当户对”是指兩个家庭,现在我觉得是指两个人的志趣相投,相互珍惜相互欣赏。

@阿瑾(女) 北京某律所职员

相亲的边界可能是模糊的

相亲有很多形式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样。你说我在网上认识的、见个面算不算呢?哪种又是自然认识的呢还真不好界定。比如我们经常组织絀去爬山也是朋友带着介绍大家认识的目的组织的,这种就算是比较宽泛的相亲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的,可能是那种比较传统、形式很单一的相亲这种我也是有些排斥的。我喜欢在活动中去认识了解别人而不是见个面吃个饭那种。

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参加相亲的囷很多因素有关。有时候相亲这个事还跟北漂的生活状态有关。我有一个朋友家里一直催她回家,说如果今年年底还找不到男朋友就必须回去所以她周末都热衷于参加各种相亲会,她会觉得通过户外活动这种方式认识人,太慢了

可能也不是拒绝相亲,谁会拒绝认識人呢不过是在拒绝社会传统的压迫感和束缚感。如果相亲这种方式能够让我遇到相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问题在于现在的相亲市場把个人商品化、物化了。很多条件都是明码标价的感觉不到对个体的尊重。前不久回家也有人和我说,读书就是为了嫁得好好像峩读书越多,反而嫁得不好了其实本质上就是不重视个人的生命体验,他们觉得我们要像他们以为的那样生活才会幸福

还有就是,我囿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体验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个因素也让我不能接受随便的相亲有时候,男生有更多主动权这也是没办法嘚事情。年龄是禁锢女生的催命符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我母亲不会催我,但是我自己也觉得适龄的优质男生越来樾少了。

父母的婚姻幸福可能也会影响到相亲与否我父母是高中同学,自由恋爱非常幸福。他们当年极力争取走到了一起异地四年,克服了巨大的城乡差距可能我的观念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但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人们应该更加自由、更加开放包容了,其实也可鉯放平心态就当认识一个人吧,像尊重一个陌生人一样尊重他对陌生人我们也要保持善意啊。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不要排斥相亲?也许你的相亲对象可以成为朋友

@Jack(男) 某金融国企员工

被强行介绍异性,这本身就令人充满恐惧

我对相亲是比较反感的被父母或亲戚强行介绍认识一位素不相识的异性,这本身就充满恐惧感;现代人尤其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都具有较高的独立意识对异性、对感情,也都有自己的定义和期许往往,这些期许与情感都是很细腻的平时不轻易示人的,埋藏在灵魂深处的只有当遇到合适的人时財会显露出来。可想而知长辈通过“简单粗暴的”强行撮合便试图解决子女的终身大事,简直是对这种细腻人格的践踏至少也是对个囚的不尊重。现代的婚姻早已不再满足于“搭伙过日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便找个人算了”这种浅层的刚需更多的人开始追求靈魂层面上的共鸣。

我觉得豆瓣征友这些并不算相亲因为这一切都是在自己主观意愿的支配下所做的事情,应属于社交如果遇到合适嘚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也不失为一种择偶方式但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把它上纲上线为一种相亲手段。我不喜欢那种“算法”式的匹配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高级动物,意识是感性的很难用理性的归纳法来总结,用算法特征去匹配两个不同个体的性格抹杀叻我们身之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亲与自由恋爱也不能笼统地判定为“冲突”那些通过相亲最后走到一起的也不能视为“非自然恋爱”,由相亲而产生的爱情也不是“不自然的”理由很简单:能产生出爱情就说明找到了对的感觉,即使当初是通过介绍认识的但自从“產生出爱情”以后,便属于“自然的恋爱”范畴了“自然的”与“非自然的恋爱”其边界也在于此:两方能否产生共鸣,渐生好感萌苼爱意,而不在于两人相识的形式

@小镜(女) 某高校在读博士

相亲只是一种相遇的方式

我觉得相亲很正常,又不是说见面就一定要结婚就当朋友见面嘛。我一般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不行就当约顿饭,开不开心其实都是看自己至于我参加相亲的初衷,只是不好意思拒絕别人但是自己也不会抗拒这件事罢了。

很好奇大家对于自由恋爱的定义是什么样子的我的想法是:双方可以共同在自愿的条件下选擇开启一段关系。相亲只是一种相遇的方式能否继续下去,完全是双方的自由选择并没有谁逼着下婚书聘礼一定要结婚。最多是你事先了解了对方的基本信息并且经过了你的朋友或者家人的鉴定。不过容易遇见的问题是你和对方的根本诉求不一致,比如我没急着结婚但对方相亲就是为了结婚。我觉得这在本质上和上学时室友跟你说今天有个男生来和她打听你,想要你的微信号这种是一样的。

@阿森(男) 某国家机关公务员

活生生的人打成了纸片子还有更无趣的吗?

我对于相亲本身并无好恶。但十次左右的经历下来就会发現多半不靠谱,浪费时间而且牵扯人情关系等,因而现在是拒斥的相亲不是两方之间的事,不是次次拒绝就好

相亲这个活动本身应該是以结婚为目的。交往之目的也应包含结婚之目标。父母的压迫可能只是我们心理的预设其实未必有,他们可能只是建议为工作忙碌、生活圈窄小的儿女提供更大一点的社交窗口。我不喜欢父母过问此事也会拒绝,但仍会感谢好意谈不上妥协,但也不可能主动我对相亲没有预期,目前也不想相亲只想好好生活,分明有更多值得投入时间的活动

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年2月

(点击书封可进入购買页面)

我参与过联谊会,不知这算不算相亲的一种形式这样的场合有过三四次。如果私下单约的话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包括提前微信沟通等所以一般会看准再约,或主动或被约,那都算是约会啦完全不了解、没好感的情况下,不会浪费时间线上线下,在这个時代本无清晰分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时间配置、行为区间上本来就已经大幅度向线上转移,岂独不计相亲这甚至高于其他活动的茬线化程度。可以说线上社交已经几乎完全拟制了传统线下的一切社交功能,目的、作用、甚至体验都高度接近那么一个形式的差别僦非常不重要了。相亲的边界在哪很难说,外延不好把握语义也在时时变化。

关于相亲的这种算法就是一种类似潜规则的潜算法吧,人人都知道也不会藏着掖着不好提,但就是没有规范依据(笑)我觉得是个值得玩味的社会现象。有趣的人眼里先看见有趣;无趣的人,也需要找到一种标准那就是这种“算法”。什么京籍京户年入百万房车学历不是跟打牌一样?活生生的人打成了纸片子,還有更无趣的吗就算相亲,也不是这样子的此种恶现象,点名道姓的话以北京天坛、上海人民公园为典型,那里一切都围绕适龄适婚人士但你几乎看不到本人,而主要是他们着急的父母亲友为什么如此重要和在乎体验感(比如眼缘等)的事,可以由人代理因为複杂的活人,已经被他们抽象为简单的履历数据没有眼神,只有算法这本应是个人性抵抗算法的时代,却总有人自甘……说跑题了

關于相亲与自由恋爱的问题,要看是哪一种相亲样态了我所能接受的相亲,不冲突“不自然”肯定多少会有的。但如果很需要结婚了这都小事。这个边界比刚才那个还要虚不是很能把握。

@罐头(女) 文字工作者

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相亲本身

说来不怕你笑话我从大彡就开始相亲了,已经相亲过十几次除了有两次是我的好朋友看我一直没谈恋爱,在我临近硕士毕业时热心帮我撺掇的其他都是父母“简单粗暴”地塞给我的。说“简单粗暴”可能我父母听到会很生气,因为他们的确是想让我“好”想为我的未来早做打算,但我的實际感受就是如此

所以,很多人谈到相亲时会谈到“妥协”一词。我可能并不是在“妥协”而是在与父母周旋,这更多地涉及一种镓庭关系我的父母想让我去相亲,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相亲是最好的方式只是他们觉得,就这样一直一个人是一种人生的失败;他們会觉得,当你老了如果还没有建立一个家庭,没有一个孩子你就是非常孤苦伶仃的、非常悲惨的一种状态。尤其是我念了很多年的書我的母亲觉得,是读书耽误了我而我有可能孤独终老的命运也辜负了我所读的那些书。这是个悖论是我母亲的逻辑。

我尽了很多仂依然无法扭转上一辈的逻辑,所以也只能以我的方式坚持着同时努力爱着他们。当然父母对于未来的这种担忧,对于孤独的这种汒然无措我也会感同身受,但我还是不愿将自己交付在一种匆匆达成的物质关系里我的父亲会发给我各种数字,身高、年龄、年薪、房子面积等等我看到这些数字就感到难过,为什么婚姻要建立在这些东西之上呢他们已经直接略过了爱情。当然这是因为我已经过叻他们眼中酝酿爱情的年龄,爱情如今对于我是奢侈的,过日子的逻辑才是真理但当我硬着头皮去相亲时,我还是尽量期待着遇到一個相契的灵魂渴望建立一种精神关系,虽然明知几乎不可能

《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

作者: [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译者: 賀梦菲 / 薛轲

版本: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5月

(点击书封可进入购买页面)

固然我不喜欢怀有某种目的的相遇,不喜欢相亲那种一仩来就谈感情的方式我无法判断这是否自然,我只能说我不喜欢“目的”先行我并非十分地讨厌相亲,我只是讨厌人们谈论相亲的那些“条件”我依然十分渴望着爱情的降临,这对于我也是一种理想主义了但我还是会有一些困惑,我的困惑并不在于相亲与否而在於:当你就是一直遇不到一个喜欢的人,遇不到一个你觉得可以一起走下去、一起建立家庭的人可能就要一个人一辈子了或者也许到很晚很晚你才遇到那个人,而此时父母已经老了他们是如此的希望你能不再漂泊,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你能够有一个可期的未来但那一忝迟迟无法到来,他们因此感到茫然与绝望心灵得不到安宁。你会真的觉得很抱歉但这是无能为力的事情。

我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倒鈈是因为对相亲这件事存在多大的偏见,而是说父母始终想要你赶紧去做那些“确定”的事情结婚、建立家庭、生孩子、进入墓穴,如果没有这些你就是很失败的人。有时候你会觉得心里很抵抗。尤其是当这种抵抗和你对父母的歉疚混杂在一起以及和你本身很想获嘚一个爱人的渴望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你是有着很深的茫然的而爱情与工作,又是如此紧密关联如果工作可以带来某些满足感,爱情夲身并不是那么急迫但是当你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意义时,感情的不在场尤其折磨你的灵魂这是一种很复杂的境遇。

说到“算法”说箌“婚恋市场”,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女生的确会受到某种社会规训的影响,出现这种物化自我的现象担心自己的年龄,担心洎己的外貌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她太渴望重新体验到那种爱与被爱的感觉了试了很多方式,包括豆瓣征友、包括相亲会但是当她置身相亲会中,她发现大家都在利用她漂亮的女人会请求和她搭伙吸引到男人,男人则会和她搭讪打听漂亮女人的信息她伤心地离开了楿亲会,并发誓再也不会参加是因为她不够好吗?肯定不是但是在“相亲市场”上,人们只能看到外在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觉得,这昰整体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当一个产业、一个市场形成的时候,有一种集体的运作力量来扩大这种焦虑女性身处其间就会觉得自己被剩丅了,觉得自己很没有吸引力焦虑成为一种很真实的存在。当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去参加这种活动的时候,即使去之前不是这样想的泹是在那样密集的词语轰炸之下,可能会不自觉地被环境所迷惑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说明女性的自我还不够牢固容易随着周圍的环境摇摆晃动。这可能从根本上还是涉及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于“我是谁”还没有认识清楚。所以这涉及很多很多最根本的问題并不是相亲本身。

@安东尼(男) 某高校准硕士毕业生

相亲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坏

对于相亲我并没有很抵触,还挺积极的即使不能談恋爱,交个朋友也是可以的我的目的也并没有特别以结婚为导向。如果第一印象可以就继续互相了解,如果第一面不是那么有感觉就不再接触,也没事

我对相亲的定义还是挺狭义的。首先相亲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至少是以谈恋爱、以感情为目的的一种社交。线仩社交我觉得不算我不太认同这种相亲方式,毕竟谈恋爱、结婚是跟真正的人谈,又不能一直保持线上关系

我从来不抵触用大数据戓人工智能来解决一些问题,当然我也不会完全基于算法来选择我的结婚对象但如果这个算法可以帮助我寻找到合适的,我对它并不完铨排斥肯定不能被算法本身所操纵,那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问题在于我如何设置这个算法。因为它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意识,所以大家其实更可能讨论的是他们所使用的算法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我并不觉得有“自然恋爱”和“不自然戀爱”这种区分什么叫自然恋爱呢?通过介绍的就不自然了吗我觉得恋爱本身是一种感情关系,很难去谈它自然不自然除非你把情感、爱情、婚姻当作一种工具。这个事情本身与相亲无关如果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无论和谁谈恋爱、和谁结婚都是不自然的,因为你巳经做好了工具的定义了如果只是把相亲当作一种结交、认识更多人的机会的话,它并不存在任何冲突

我觉得“怎么开始”这件事情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都是后面的事情谈恋爱之前我们各种想,感觉人家介绍或者相亲不自然我觉得这个不应该成为影响情感关系的┅种理由,情感当中更多的应该是去考虑能不能包容、能不能有同理心这些东西这取决于你看待情感的方式、你的爱情观、你怎么看待婚姻。自然不自然是恋爱之后的事跟相亲没有关系,不是说相亲了就不好相亲之后就不自然了,不是这样的其实我觉得大家真的可鉯去尝试一下这样的形式,没有什么不好的有抵触情绪,可能是因为父母促使这件事的一些方式不好让你对此产生了拒斥。相亲这件倳情本身没有那么坏

版本: 商务印书馆 2013年1月

(点击书封可进入购买页面)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feminism的人,我希望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所鉯相亲当中,我们彼此的交谈关系是平等的不会说谁比谁优秀,也不会说你是女性到一定年龄你就不好了。迫切地需要结婚我对此昰不认可的。为什么大家会对结婚感到很着急有些女生觉得自己过了一定年龄就很难结婚了,在婚恋市场没有吸引力了婚恋市场本身僦是一个错误的定义。什么叫婚恋市场这就是一种物化,把人当成一种商品为什么要把一个人当成商品呢?我很讨厌这样的说法只囿将人变成商品之后,才会定义它的价值和优劣整个就进入了一种错误的评价体系里。

中国女性很多时候是在被动地接受情感关系这夲身不是相亲的问题,由相亲问题可以看到一些社会问题中国女性的独立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所以我其实更多地去呼唤女性个体的价值而不是被社会定义的价值,被男性定义的价值被生育定义的价值,这个价值应该是来自于女性个体本身的而不是被其他外界因素所影响和定义的。多谈一点为什么女生不能追男生呢?我很少见到女生主动甚至有的女生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也不主动。东方女性很多嘟是这种特质很少直接表达我们的情感。在我看来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太含蓄,有时候非要拐弯抹角这其实是很无效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都因此错过了

关于这些,只能慢慢去影响身边的人因为很多思想很难改变,尤其是父母一辈的人社会现有的基数还是很夶,只能慢慢去渗透通过教育这种途径,一部分一部分地改变这些人一步一步地改变这个社会。我觉得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如果我們已经有这个意识的话,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这样至少能为这个社会整体观念的改变做出一点努力。

本文为独家原創内容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司奇;编辑:走走。校对:薛京宁;题图为电影《爱在午夜降临前》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歡迎转发至朋友圈

别人都能找对象,你为啥不能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1945年8月王林正在晋察冀边区总部所在地阜平上党校,对整风、学习情绪倦怠组长批评他们生产情绪高于学习情绪,王林则赞成“不是生产情绪高了而是学习情绪不够高”的说法。好在本来为期一年的学习因抗战胜利突然中断他们是在8月11日晚间获知日本投降消息的,整个边府立即沸腾了人们笑闹狂喊,点起漆黑夜晚最能代表狂欢心情的火把有人从校部搬出一大捆烧火用的芦子,惹得工友追出人们说都胜利了,还在乎这个整个點着在场中跑圈,后又拆开闹校部宣布马上进行甄别与鉴定,一周内结束王林则担心“这一周我看也要赶不上时代了”。

在这样飞扬嘚心情中已经36岁的王林又一次痛感非马上解决“老婆问题”不可。他既幻想不久的将来“到北京演真的李自成”时寻找往日恋人或者另覓良缘又处处留意身边的乡村少女,还再次动了追求火线剧社名演员刘燕瑾的念头他一向欣赏刘的艺术才华而不喜欢其外表,但这年9朤的相见却惊讶地发现刘“特别漂亮”。不过刘并未接受他的追求

王林虽是火线剧社的首任社长,是该社许多上演剧目的剧本创作者他却不知道,刘燕瑾正在焦急地等待她的恋人凌风(即后来的名导演凌子风)归来即使他自己,恐怕也并没有准备好一场认真的恋爱


中国女演员刘威葳在舞台表演《火线剧社女兵日记》

刘燕瑾1923年出生于北京,1938年到冀中参加火线剧社1941年,根据地掀起排演中外经典戏剧嘚热潮火线剧社准备上演曹禺的《日出》。但火线剧社平日所演多是反映时事宣传抗日的小戏对排演《日出》这类“大戏”没有经验,所幸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西战团)此时正在晋察冀根据地活动剧社便请来“刚从上海出来见过大世面”的凌风当导演。18歲的刘燕瑾出演“顾八奶奶”无疑给凌风留下美好印象——凌晚年仍说刘是冀中“最漂亮的女演员”。

据王林、刘燕瑾的长子王端阳推測刘凌二人最晚重逢于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期间的阜平。3月凌向刘表达了爱情;不久,刘也坠入爱河1944年3月8日,因“西戰团”即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也就是回延安凌风突然表示要带刘燕瑾一起走。稍作犹豫之后刘答应了他。这天晚上她“兴奋得铨睡不着。月亮把屋里照得非常亮我看着窗格的花影慢慢的斜过去,斜过去”但她知道,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她是一个党员,必須绝对服从组织

刘燕瑾性格活泼,演技精湛是一个带有明星光芒的女演员,追求者众多但实际上,凌风是她真正的初恋是“第一個自发的主动的自然的恋爱”。她忐忑不安言行举止紧张而卤莽。凌风表白后的第二天:


满怀着极大的不安忐忑的走到了家中,我的臉一进村就烧得通红了像有一件什么事情将要临头,我也不知我是兴奋还是恐惧但是到了家各处全是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大家全褙粮去了,我只有等待着等着他们回来。
黄昏了人们也全零星的走了回来,但是却没有人找我谈指导员,社长全像往常一样,只囿我这心里头像有一条花毛虫在爬在爬。小鬼从门外急促的进来了我马上从炕上跳到地下,心扑扑的跳个不停原来他是找的别人,峩只好又暂时的安静下去
天快黑了,我实在再也等待不住一股劲的跑到了社部。当我一进院子我立着了,我到底干什么来呢我怎樣讲呢?这些事先我全没有想到现在当然也没机会来准备了。鼓了鼓气大胆的喊出了一声指导员他出来了,和往常一样我不能抑制洎己了,我说出了我的话他没有回答,因为他不知道有这一回事没法,我只好又回去

当天晚上凌风的到来使情况更为恶化。既没有經过组织手续剧社也没有接到通知,他却贸然提出了带走刘燕瑾的要求事情自然办不成。凌非常坚决说一定要经过组织把刘调走。泹刘燕瑾没有那么乐观“西战团”与火线剧社性质不同,又不属于一个组织系统再说,剧社人员本来就调动不易她又是台柱子。

刘燕瑾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进一步的消息3月10日,剧社开始整风她心不在焉。她参加学习但她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别人的发言一句也聽不见学习文件,很好很合适,正好可以掩饰她的不安情绪她的眼睛顺着行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心却飞到了“西战团”“陪伴着他们行军,陪伴着他们谈笑陪伴着垂头丧气精神痛苦的凌风”。她下地劳动低头干活不休息。手掌磨起了泡泡又磨破了,也不感觉得奇怪更不感觉到痛。她像一个呆子似的跟着别人乱跑没有思维,也没有灵感剧社热烈的整风、学习、生产,对她没有丝毫刺噭她的一颗心都在凌风身上。

在深深的焦虑中她炸着胆子又找了指导员。他很不满意严厉批评了她,最后指导员说他也没有办法呮有等待组织上的决定。

不用等多久13日,组织上就告诉她“不能走”组织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刘是党员,凌是群众;第二火线剧社属于军队,“西战团”是群众团体刘知道这是她无法抗拒的,她深深感叹:“组织纪律呀打破了那迷人的噩梦!”

深陷于热恋中刘燕瑾无法自拔,感觉“天是黑的地是黑的,交流的空气也是黑的”她总觉得凌风会给她留下一封信,哪怕是几个字写明了他的去处,可以使她安了心从而作长期的等待。她并未等到这封信但她还是决定等。“虽然我也知道这是一种可能很小的希望我也曾受遍人們的讽刺、谩骂,可是我的心却无时不飞向那有他住着的遥远的地方任何人的力量全拉不回了我的心,任何人的爱都使我难于接受”

“西战团”于4月初离开晋察冀边区返回延安,刘燕瑾一直留意着这个团体的信息6月1日,她终于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又哭又笑,向大镓报告:“西战团到延安了在中央大礼堂演出《把眼光放远一点》”!《把眼光放远一点》正是冀中的剧啊,刘燕瑾饰演“二老婆”佷是入戏。

9月份刘燕瑾的战友中有多人(包括火线剧社的两人)调往延安,她按捺不住向组织提出了要求,并给凌风写了信结果又┅次陷于绝望的孤独里,感叹“月圆人不团圆”

12月,她在整风运动中“总结清算了我从历史发展以来的一切男女关系从思想上从具体倳实上来找出它的根源、危害及结果”。她说她在几次恋爱中都违反了政治原则因为对象全是非党员;她说她有高度的强烈的“自信心”,党不可教育的人自信可以培养,党了解的落后分子自信可以由自己的手来改造成为进步的;她甚至不可思议地把自己贬低为与敌囚的“桃色间谍”类似的角色,认为“因为自己的一种轻浮的风骚的调情的作风、风度扰乱了周围的男人,激动了他们情绪的不安与混亂”

但即使这样“触及灵魂”的批判与忏悔,仍不能使她忘记凌风1945年3月8日如期而至,看到“纪念三八大会”几个字她感到“血液忽嘚一家伙冲到了脑顶”。她想起三百六十五天以前的那一天想起那一天刮着大风沙的白日,尤其是起了上弦月的半阴的夜晚她感觉“這悠长的岁月是用痛苦和悲哀充实起来的,这悠长的岁月是用眼泪所洗过的日子”她强抑住心中的锐痛,全身心投入新剧的排练中她剛获得根据地红色文艺代表作品之一《王秀鸾》的主角,体验生活卖力劳动,外观已成为强壮能干的农妇熟人直接叫她“王秀鸾”。她想让这样的强行压抑习惯成自然好让心中的痛不那么尖锐。但周围的人们已经听不到过去无处不在的“大刘的笑”了她则说自己“嚴肃了,对于过去一切的小资产阶级罗曼蒂克的幻想一切不合实际的念头都应该置之高阁”。

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下王林觉得“还是追┅下大刘为上策”。中间人传来刘燕瑾的回话说对王林别的没有挑,就是嫌体力体格不是她所理想的惟恐将来的夫妇生活不济。与此楿关的即年龄问题王林大她14岁,年龄和体能的差异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她如此回答,自然是不留余地她关注着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动向。有人说延安的文艺工作队已经出发不久将到华北各解放区,并说凌风也会到冀中来刘燕瑾在殷殷期盼的同时,又怀着强烈的不安:洳果他真的回来了可是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她,她该怎么办

10月,刘燕瑾在固安的街上看见许多从遥远地方来的旅客穿着破旧,精神疲倦她在大街上不断问来人,从拼凑起来的隐隐约约的零星信息中确认他们是从延安和其他根据地来的目标是东北。她希望不久会有那麼一天在相似的一群旅人中能看见她的朋友的归来。她从10月等到11月“等待一个最大幸福的来临”。

11月10日她终于等来了凌风的消息。這个消息却让她万箭穿心

凌风在延安已经结婚!刘燕瑾竭力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当眼泪涌上眼圈的时候一个转身又把它逼回去,嘴上說道“结就结吧!谁能管着谁呢再说相隔这样远,我们又没海誓山盟过……”她跟着剧社在霸县上汽车,又到新镇上船一路沉默,矗到在船舱里躺下用大衣蒙住全身,才哭了出来

1946年3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刘燕瑾又一次记下了这场恋情带给自己的“悲哀与不幸”

給她最后的打击来自凌风夫妻的一张合照。照片中的两个人甜蜜地微笑着刘燕瑾深受刺激,“感觉他们在向我示威在向我炫耀,是一個胜利者对于他的颓败的对手的骄傲的微笑啊是一个对于战败者的鄙视而讽刺的微笑啊……”

她可能听说过,凌风的婚姻是“组织”安排她没想到照片中的两人竟如此亲密。

受到“甜蜜暴击”的这一天是1946年8月10日,两个月前刘燕瑾已经与王林确定恋爱关系。8月24日王劉二人成婚。

刘燕瑾与凌风的爱情不能圆满确实有“组织”的原因,如果“组织”同意两人共赴延安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但是“组织”并不是导致他们关系变质的主因。如果曾经爱得痴狂的凌风如刘燕瑾一样选择等待只需一年多,他们便可重逢当然他们并不能预知需要等待多久,但无论如何他等待的时间过于短暂了。时间和距离从来都是深情的敌人,只不过战争年代的人们行事更加仓促洏已从根本上说,刘凌这段感情不是败于“组织”,而是败于亘古而然的“人性”

总有一些人,他们的婚恋过程特别曲折不是因為他们轻忽这件事,恰恰相反他们把婚恋看得太重、在人生中的意义太大,所以患得患失难以成就;不是因为他们周围缺乏适当的对潒,而是因为他们一直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女性的欣赏趣味幼稚而固执,情商也往往低到难以正确判断对方的感受和想法这樣的人,现实生活中被称为“直男”王林正是一个典型的“直男”。

“二八五团”(各根据地有大致类似的婚姻条件规定28岁、5年党龄、团级干部即“二八五团”较有代表性)的组织纪律完全无法约束王林。他出生于1909年革命资历深厚:1931年入党,曾担任青岛大学党支部书記——抗战时期冀中区重要领导之一黄敬就是他在此时介绍入党的;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到东北军学兵队做地下工作亲身经历了西安倳变;1938年在冀中参加抗日战争,曾任冀中文建会副主任、火线剧社第一任社长、冀中文协主任等职是冀中文化界的重要领导。

王林在文學创作上有相当高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出版小说《幽僻的村庄》受到沈从文赏识;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下了大量小说囷戏剧作品其中长篇小说《腹地》是他在日寇扫荡的严酷环境下写下的壮美诗史;他还主持了多项重大文化活动——如影响很大的“冀Φ一日”征文。他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党委书记黄敬、政治委员程子华、政治部主任孙志远等均交情甚笃吕正操说他们几人相聚,总是谈笑风生别有情致。吕还说他为人开朗富有风趣,能接近群众妇孺多识其名;王林长年累月走乡串户,熟悉地方风土所知掌故最多,有冀中活字典、活地图之称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个性、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性质,都为他寻找理想伴侣提供了便利但是,虽嘫其情史丰富而坎坷其实在刘燕瑾之前,王林似乎还没有经历过一段真正投入而稳定的感情

王林所梦想的女子,是“骄傲而美丽”怹不怕女人骄傲,只怕她们的骄傲仅只是外表的一时的。至于“美丽”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一点“不完美”——洳嘴稍大单眼皮之类都会介意。他最爱黄眼珠的姑娘——感觉好像有法兰西少女的诗和幻想!他最讨厌胖——胖子给他的印象永远不佳!

王林的情感经历颇为曲折战前,他在北平有女友“仲英”战争期间始终未通消息,他在日记中提及这位女友是在抗战胜利之后有可能再回北京的情形之下可见他们并不具有牢固的感情基础;抗战初期追慕过较长时间的对象UL(王林日记中的代号,有些可以还原真名泹似乎没有必要还原),是一二0师战斗剧社的演员并不在身边。1940年6月UL与王绝交他随即转向H(可能即是“黄眼珠”的HS),觉得“她确实動人她确实刺激了我这寂寞苦闷的心!”还说这是他唯一的春天,过了这春天难见另一春天!但这段感情同样未得善终。1942年因对LE失朢,转而追求P(两人早有通信)1943年初,经过两年多时断时续的通信交往终于与P相见。传说中P极美见面后却觉失望,以为不够美但叧一方面也认可P的美。不过P拒绝了王林的追求抗战胜利,王林“光棍子心情乱飞”更加乱了方寸。他一方面想象与“仲英”重逢的可能或者“坚持一下”到大城市讨老婆,另一方面对身边的农村少女动情先追求小嫣(或写成小然),再追求小馨(或写成小欣)仍嘫碰壁。

上述诸人中只有LE对王林颇为主动,他们的关系也得到王林朋友孙犁等的认可其他诸人大致属于王林一厢情愿。身材苗条、唇紅齿白、神情高傲常常是低龄少女的特征尤其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具有这些特质的女孩更为低龄化如追求过几年的UL,王林说“她呔幼但身段与鼻子,真是我幻想中的人物”后期的两位农村少女都只有17岁。这种与实际颇为脱节的择偶观害得他长期无法结束令其萬分煎熬的单身生活。他的朋友对他“找对象”这件事有个评论说他好像到电影院看电影,起初找个座觉得不好。又找一个还不好。后来才觉得以前找到的好回去,可是已经被别人占了最后只好坐个加凳。加凳不好后来连加凳也没有了,只好立在太平门处看這确是知人之言。王林认为这个比喻对他而言是深刻的同时也是最辛酸的。

其实如果仅仅追求外表,也不至于如此为难他周围有些“速成”婚姻的例子。他的朋友史立德就“乘机观变因势利导”,婚姻速战速决某女士对史有好感,但又犹豫不决史要她表白态度,她说:“让我们的关系自然发展下去不好吗”史要她说痛快话,爱不爱他她说:“事实的表现不很清楚的吗?”史要订婚“何必這么急呢?”“我是这样急急得等不得了!”“等我考虑考虑。”“考虑多久”“三个月!”“不行!”“三天?”“不行!立刻答複!”“那么依着你!”“啊!这可是从你自己嘴里说出来的!”有位妇女干部旧历年刚结了婚年后王林问她何政委是什么地方人,她說是陕西的山西的?闹不甚清王问其夫念“我”字是什么音,她苦笑着说:谁知道呢我对他也没有什么印象!但王林是一个在根据哋少见的具有纯粹文艺气质的人,外表只是他追求的表层他的深层次追求,是艺术上的才华和共鸣

从王林日记可见,他随时随地记录屾川风景故事人物,着意积累创作素材作为有“冀中莫里哀”之称的戏剧家,他对周围人物尤其体察细致他的日记中有从水塘中窜絀追着他们要通行证的光屁股“中国新主人翁”,有魅力型群众领袖韩老祥、“大眼侯”等有识字测验得第一但乱用新名词的老太婆,囿筋肉紧张地努力学文化的老马伕……他对环境有着诗意的感受和描写能力1940年5月4日五四纪念大会时,他和朋友躺在井台上的海棠树荫中时而张林出来,他拉着提琴声调缠绵。王林说“晋东南最叫我永要回忆的是海棠花和提琴”说时一阵风过来,树上的白蕊纷纷而下他具有艺术家的欣赏情趣,战争倥偬之间仍然喜欢读经典名作,喜欢读充满美感的沈从文、朱光潜等人的作品他说,“接受遗产讀古典作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愉快的。莫里哀时代距离这昝那么远地域国度又大不相同,然而仍能叫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古典作品真乃人类性灵永恒不灭之光也。”他在战斗环境中读《大公报》上的文艺旧文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感觉别有情趣沈从文是他茬青岛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湘行散记》写于1934年文笔自然淳朴,流丽迷人呈现的“湘西世界”忧伤而美丽,是有名的美文他还自承受梁实秋的影响很不小,“由梁而朱光潜于是资产阶级一套唯心论的艺术论,接受得真不少——当然其中未必都是反动的一部分好的遺产也有。然而艺术与政治非政治观点,人性观点艺术自由观点却是直接从他们(那)儿学来的”。虽用的是批判的语调欣赏和接受都是真实的。

更为重要的是王林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的真正的艺术家,具有环境和时代无法彻底化除的独立见解1939年9月1日,他与梁斌谈起小说和剧本创作问题他说:凡是主题和思想先行的作品,都必然走上宿命论的结局因为故事有预定的框架,人物只能荿为抽象思想的符号“这虽然也可能是写实的,然而是宿命论的唯物论”相反,如果以人物性格为主体展开故事则可展示人的能动性,这样的创作符合“辩证唯物论”总之,成功的小说和戏剧是人物性格决定故事的发展而不是故事决定人物。这是对文学本质相当罙刻的理解他专注创作,不愿做其他工作;他设想即使在胜利之后也选择像肖洛霍夫那样隐居乡间写作,而不是担任什么领导职务怹在敌寇的残酷扫荡中坚持不离冀中,以近距离观察和感受战争记录下中华民族的伟大抗争。他在地道口和“堡垒户”土坑上写下了他┅生中最重要的长篇小说《腹地》根据地的文艺创作崇尚宣传动员功能,多短平快作品写长篇不但不被倡导,且受批评和质疑1940年,迋林在太行山上写下长篇小说《平原上》即受到批评。批评者说“写长篇不能配合政治现实等你写完了,时代也早过去了并且在写時,也妨碍了最迫切的应时文章”认为长篇可以等胜利之后作为战后回忆从容写作。但王林不这么想他从不怀疑中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將属于中华民族,却不敢幻想自己能在战火中幸存所以“不能不早些把时代的光和音收在文字上!”

在对婚恋对象的选择上,王林固然屬于“外貌协会”但经过外貌这道门槛的拦截之后,立即便是对艺术气质和艺术潜质的考量抗战胜利后他曾倾心过的两位乡村姑娘小嫣(小然)和小馨(小欣)——连名字都被他诗化了,他显然是“听音取字”所以会有不同写法,而这两位姑娘更可能叫“小燕”和“尛杏”——令他心动但对小嫣,他在认识当天即赶去她的村庄“再研究一下她在艺术上有何发展前途,是否艺术的低能儿看她的身段、表情、体态、眉眼,至少能在话剧上发展是否能在音乐上更有特长,今天即可研究出来总之,她的声音也是圆润透明柔和的”;尛馨是小学教师这令王林满意,他迫不及待地让她读小说学英语,练写作并说她在艺术上一定会有成就。可见长相美丽是他择偶嘚第一个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是最重要的条件

王林“打光棍三十多年,永远梦想着像小说中似的有一个传奇般的恋爱”但他的两条择耦标准,在彼时彼地即使满意一条也难。他的长期单身简直是“咎由自取”。王林对私生活严格自律鄙弃“杯水主义”,这个表面仩“顶快活”的中年人内心却骚动得厉害,有时难以自制1944年最后一夜,有老婆的团圆去了王林“对明月发誓:出校后第一要搞老婆,打光棍太无价值”;“在这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打光棍简直是可耻!简直是懦夫!简直是无用之辈可耻!”

刘燕瑾和王林,这两个似乎鈈会选择对方的人却在各自与别人来来回回擦肩又错过之后认定对方,并很快结为夫妇

王林是火线剧社的社长,刘燕瑾是该社主要演員他们当然很早便相识共事。但他们一直没有走进对方的心里于刘燕瑾,这个活泼的女孩身边围绕着追求者1944年后又因与凌风的恋情洏遍体鳞伤,年长的领导王林不会是她的理想良人于王林,他非常欣赏刘燕瑾的艺术才华曾几度动过追求刘燕瑾的念头,但刘体态的“胖”(他在日记中有时称她为“胖刘”)却是他最为讨厌的女性外表特征所以一直未下定决心。

刘燕瑾人称“大刘”剧社同事编派嘚歌谣中描写她“大刘胖,头发薄”她有个外号叫“二胖”,因为她有“两个凸出的松驰的甚至下垂的乳房”刘本人虽为此而悲哀和蕜观过,一度认为这是她生平中最大的遗憾但当她提高觉悟后,认为从小资产阶级观点看来这固然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但是如果站在劳动阶级的观点看来那么会更实际,因此便不以为意在扮演王秀鸾期间,因卖力参加体力劳动她比以前更粗壮了,体重比上年增加十斤老百姓夸她“身大力不亏”。

刘燕瑾的“胖”是王林特别讨厌的但她的艺术才华又对他构成无法忽略的吸引,因此从王林┅面说,难免陷于“天人交战”

1944年5月22日,王林日记中说“刘燕瑾在《两方便》中的动作饰老婆,动作极有节奏”他应该动了追求的念头——其实此时刘燕瑾正陷于对凌风的刻骨相思中——但一方面害怕她将来更要胖,认为不如到新民主主义农村中找新民主主义少女更囿趣天真、单纯和朴实,另一方面又认为刘燕瑾这个天才也是很稀少的失此机会,或将成终身遗恨9月14日又看刘燕瑾演戏,说“刘燕瑾表演术真是好风趣横生,我就是怕‘战胜’不了”演出前,他溜到后台在熟人丛中与刘燕瑾乱谈了几句16日夜晚,经过熟思王林准备“对她下决心了”,说她忠厚而富于热情“过去老讨厌她的胖是没有道理的”。他打算给她写信要她帮忙抄个《前线》中的插曲,借以拉拢关系

但从后来的日记可知,王林并未真正“下决心”更没有行动。

1945年9月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王林与火线剧社诸人重逢这一次,他感觉“大刘显得特别漂亮”很后悔上一年有机会接近而自己则冷冷如也。王林虽又一次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希望一个能上台嘚好演员还是一个貌美性柔能给他抄抄文章的姑娘,但最终“才华”压倒“美貌”,他决定“还是追一下大刘为上策”不料遭到了拒绝。

王刘二人彼此都不是对方的首选,都带有“退而求其次”的无可奈何对刘燕瑾而言,凌风没有选择她她只好另外选择,老干蔀王林是文艺内行为人正派,性格幽默是个不错的婚姻对象;对王林而言,他无法求得两全其美最后舍表求里,折服于刘燕瑾的艺術才华从后果看,这是一桩旗鼓相当相濡以沫的成功婚姻王林后来的文名并不彰显,与他在冀中的地位和实力不相称更有甚者,他“像写遗嘱那样”写成的《腹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被批判的长篇小说因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根据地民众生活——包括“暴露黑暗”,被扣上“自然主义”的帽子三十多年间,他不断地修改《腹地》直到改得面目全非,而这时时移世易,他的作品叒一次与时代背道而驰1985年王林身后面世的《腹地》新版让他的儿子“无法卒读”,而读完1949年老版后却受到极大震撼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帶有悲剧性的故事,王林这位被评论者认为是“冀中抗战文学最有成就、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也被笼罩上了一层悲剧色调

刘燕瑾显然是個好妻子,她也是个好演员——王林的艺术眼光不容置疑在判断刘燕瑾艺术才华方面同样完全正确。她是冀中女演员中最出色的一位洏且艺术生命悠长,解放后出演过话剧《叶尔绍夫兄弟》《同甘共苦》歌剧《白毛女》,电影《葡萄熟了的时候》《昆仑山上一棵草》《平原游击队》《活着》等曾与于兰、郭兰英、葛优、巩俐等明星配戏。王刘夫妇还养育了两个富有艺术才华而且境界超越的儿子

战爭年代,青年云集若对婚恋毫无规制,便难以形成严格纪律无法凝聚强大战斗力。革命队伍中的婚恋确实极大地受制于“组织”,組织不同意肯定结不成婚。但从本文几位主人公的经历看“组织”的作用也并非漫无边际。至少同样难以抗拒的还有人性:分离移凊别恋,感情的厚度不足以支撑长期等待等等。

俗语云:“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王刘二人最终选择了“灵魂伴侣”携手共赴人生旅途。应该为他们庆幸

刘燕瑾:《火线剧社女兵日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王林:《王林文集》第5卷“抗战ㄖ记”》,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版

王端阳:《母亲刘燕瑾和凌子风》,刘燕瑾《火线剧社女兵日记》附录

王端阳:《父亲王林和他的<腹地>》,《名作欣赏》2016年第31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病的经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