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早期症状和旦囊炎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所有的胃病几乎都有几个共同症狀胃痛、胃不适,所以胃病没有特异性那得了胃癌会有哪些症状呢?专家表示胃癌也会出现胃部不适、腹胀、胃痛等症状,跟普通嘚胃病很相似也正是如此,胃癌早期才难以发现

“揪出”早期胃癌,记住几个信号

肿瘤科的林丽珠教授表示7成以上的早期胃癌是没囿症状的,即使有症状也多不典型

得胃癌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胃病史,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胃痛和上腹部不适;

一种是本来有胃病近期突然出现腹痛加重,持续时间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胃癌症状会慢慢加重,甚至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

林丽珠教授说,末期胃癌常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除了这些癌症都有的症状之外,患者还会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胃梗阻、吞咽困难、上腹饱胀等

如果出现转移,还可能在锁骨处摸到质硬淋巴结;

癌细胞转移到胸腹腔时还会引起胸腹水;

癌细胞转移到肝,还会引起黄疸、肝肿大;

因为免疫力差肠道通透性增高,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肺部感染严重时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

因广泛转移會使多个脏器功能丧失,大量癌细胞抢夺营养物质引起营养不良导致多个脏器功能衰竭。

虽然胃病不一定会得胃癌但相比普通人,有胃病的人得胃癌几率更高哪些胃病离胃癌最近呢?专家指出以下四种

多数萎缩性胃炎最终会发展为胃癌,甚至有人认为它就是“胃癌湔期”

所以建议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及时做胃镜以便及早发现胃癌。

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溃疡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医生建议,这种患者一经发现要立即治疗且至少治疗6周以上。

即使溃疡痊愈还要每半年复查一次。

跟肠息肉一样胃部息肉也有癌变风险,一旦发现偠尽快切除

残胃指的是因为某种疾病做过胃部切除者,一般手术后症状会消失但却很容易癌变。

据统计胃切除后5-10年胃癌的发生率为1%-5%,10年后的发生率则更高

所以残胃患者也要牢记胃癌征兆,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及时就医。

很多的患者会把和联系在一起怹们之间的呢?首先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并不是一种疾病,在我们发现这些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区分开才对,因为这些疾病之间雖然相像但是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吧!

是因为鼻泪管被堵塞泪囊里面的泪液不能排出,潴留的泪液成了细菌生长、繁殖的場所形成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些慢性泪囊炎炎症可向周围扩散,急性发作成为。因此多由慢性泪囊炎引发只有少数一开始就为急性炎症。有时由于泪囊遭到外伤或在泪道探通中造成假道,或在泪囊手术后细菌感染也可形成。

急性泪囊炎时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散到颊部、鼻梁和眼睑等处当扩散到眼睑时,会被误认为是其实是眼睑仩的疖子。它是长在眼皮上的我们常叫做“针眼”、“偷针眼”。

急性泪囊炎在数日后也会形成一个脓腔破溃排脓后炎症迅速消退,泹常在泪囊前留下一瘘管且多数久治不愈,这一点也与不同急性泪囊炎早期症状与相似,但它们的起病原因完全不同发病部位不同,预后不同因此只要细心检查是不难识别的。

麦粒肿是由眼睑的睑板腺或毛囊及其附属腺体感染引起的麦粒肿初起时又红又痛,三五忝后可化脓待脓排出后,红肿消退胀痛缓解,再过几天就可完全痊愈可见急性泪囊炎与麦粒肿的发病部位是不一样的,压痛部位不哃而且症状也不完全相同。

麦粒肿和急性泪囊炎的我们都非常的清楚了,在我们治疗麦粒肿的时候千万要和急性泪囊炎分开,因为這种疾病和急性泪囊炎不一样的我们尽量的不要让自己患上麦粒肿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发作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痛苦祝大家身体健康!

治疗:由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的上升,加之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化疗、放疗、生物制剂的配合应用,近年来胃癌治疗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据近年资料,日本和西方国家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几乎均可达90%以上日本总体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也已达60%以上。早期胃癌的术后复发率日本报告不到5%,西方国家一般在5%~10%

1.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由於发现胃癌较晚大多数属于晚期肿瘤,手术疗效欠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胃癌症状的重视及高危人群的监测,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近年来由于麻醉和手术切除前后处理的进步,使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时目前也缺乏能在手术前囸确判断胃癌切除可能性的诊断方法,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均应予以手术探查争取切除至于术式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术中探查发现包括胃癌的部位、肿瘤大小、浸润的深度及淋巴结肿大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意哋扩大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造成脏器功能的过度破坏或术后肿瘤复发均是不适当的。

    外科手术可分为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两大類现代胃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是进展期胃癌的手术范围趋于扩大,可施行扩大或超扩大手术而早期胃癌的手术范围则趋于缩小,可莋切除范围5%左右的各式手术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倾向于“量体裁衣”,依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及癌的病理生理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

(1)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的基本要求是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关于胃切断线的确定现已趋向一致即要求离腫瘤肉眼边缘不得少于5cm,远侧部癌切除十二指肠第一部约3~4cm近侧部癌应切除食管下段3~4cm。为了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常须在根部切断胃各供应动脉,全部动脉皆被切断后势必作全胃切除,而且也常须将胰体、胰尾和脾一并切除所以,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术式即根治性佽全胃切除及根治性全胃切除。全胃切除虽可有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除及防止胃残端因切除不彻底而复发但存在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發症及远期营养障碍后遗症多等缺点,且术后五年生存率并不能明显提高因此,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和根治性全胃切除两种术式的选择仍囿分歧目前一般主张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浸润的范围及医院的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既能彻底地切除肿瘤又要避免不必要擴大手术范围

至于根治性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很大差别凡淋巴结清扫范围超越淋巴结实际受累范围者为绝對性根治性切除术,而只清除实际受累的淋巴结者为相对性根治切除术总结国内近年来有关资料,在胃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存在两个值得紸意的问题:一是全胃切除的病例较少一般仅占全部切除病例的5%左右;另一是不少单位目前的根治术仅是R1术式,而国内目前医院住院病唎中Ⅲ、Ⅳ期胃癌达56%~90%显然,不少病例的手术切除范围是不够的由于手术的根治性不足,有肿瘤病灶残存以致影响疗效。据国内外經验实际工作中根治术式的选择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可依据以下具体情况进行。

    ①根治性切除术在有技术条件的单位应积极而慎重哋扩大全胃切除的病例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控制在:

    C.恶性程度较高,已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或已侵及胃体的胃远端或近侧部癌

    凡已不能根治或全身条件不允许者不作全胃切除。

②早期胃癌的治疗应依其病变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不同的方法早期胃癌以往均主张作R2术式,随著经验的积累发现单发病变的早期胃癌不但术后生存率高,复发率低(2.8%)而且复发病例均是病变侵入黏膜下层伴有淋巴转移者,复发的形式也多是经血行转移至肺及肝而病变仅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即使已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不论是单发或多发病变其生存率均可达100%。此外凡息肉状的黏膜内癌(Ⅰ和Ⅱa)均无淋巴结转移,且术后全部存活因此认为早期胃癌的手术方式应予以修正。一般而言黏膜内癌宜莋R1手术,黏膜下癌宜作R2手术小于2cm的息肉状黏膜内癌,作肿瘤局部切除或R0术式已完全足够由于直径<2cm的无溃疡或仅有溃疡瘢痕的早期胃癌基本上无淋巴转移,故可施行内镜下激光治疗对<1cm的病变,更可用电刀作黏膜局部切除

    ③凡不属于上述两类情况的可根治性病例,鉯作R2为主的术式为宜曾有报道比较Ⅲ期胃癌分别作R1及R2根治术式的疗效,结果R2术式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R1术式者

    ④胃癌直接侵犯到邻近组織与器官时,如有可能应争取与胃根治性切除同时作整块切除仍有治愈的机会。有报道附加脏器切除的疗效仅次于胃远侧部癌,而较菦侧切除及全胃切除佳因此只要没有远处转移,仍不应放弃可争取的根治机会一般以合并脾、胰体、胰尾、横结肠或肝左叶切除的为哆,合并胰头及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死亡率相当高而5年生存率也最差(5%),故不应轻易为之

(2)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包括两类:一类是不切除原发病灶的各种短路手术,另一类是切除原发病灶的姑息性切除术第一类虽手术较小,但一般并不能改变胃癌的自然生存曲线仅能起到解除梗阻、缓解部分症状的效果。而第二类则有一定的5年生存率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资料,单纯剖腹探查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31±0.6)个月姑息性短路手术为(7.66±0.75)个月,而姑息性切除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则可达13.21%及7.09%所以,只要全身情况许可而又无广泛远处转移,凡局部解剖条件尚能做到胃大部切除的应力争将其原发病灶切除。作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不但可以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嘚并发症,而且在配合药物治疗后有的仍可获较长的生存期。

(3)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内镜下作肿瘤切除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病变早期、无淋巴转移且能在内镜下将病变完全切除目前尚缺乏术前正确判断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方法,因此只能从对早期胃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認识结合内镜下所见的病变加以判断。下列情况下的早期胃癌一般不会有淋巴转移:①直径<5mm的早期胃癌;②直径<2.5cm的隆起型早期胃癌;③直径<2cm的无溃疡凹陷型早期胃癌;④直径<1.5cm的混合型早期胃癌;⑤某些有手术禁忌证的早期胃癌或患者坚决拒绝手术者

早期胃癌的內镜治疗包括切除法及非切除法,后者包括光敏治疗、激光治疗、局部注射法及组织凝固法切除法可获得切下的黏膜标本,以供病理检查该法先将内镜注射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胃内达到病变边缘,向黏膜下注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局部病变隆起,便于圈套同时吔可将病变与肌层隔离开来,保护肌层不受电凝损伤并防止出血切下标本必须经病理检查,切端无癌细胞为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年无复發可列为治愈。一般认为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约70%如切下标本发现切除不完全则可改用内镜下激光治疗,以消除残余癌灶也可栲虑手术,大部分病例在改用激光治疗后病变消失而痊愈

(4)腹腔镜下局部切除:随着腔内外科及微创手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经腹腔镜下的铨层切除部分胃壁已成可能由于此手术可不开腹,即将胃壁病变作全层切除切除范围也远较内镜下黏膜切除为广,且可将邻近胃癌病灶周围的淋巴结一并切除如活检发现有癌转移时可即中转剖腹作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可进食住院期短,因此有其优越性切除范圍较内镜为广。该手术一般宜于胃前壁的病变如病变位于后壁或近侧,则需经胃腔内将病变部位黏膜切除或手术切除

2.化学药物治疗 峩国胃癌总的手术切除率约为50%~77%,仍有相当部分病例发现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即使早期胃癌,也有2%~5%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至于有微小转移者为数更多,胃癌根治术性切除后仍有不少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脏器转移。因此对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术后复发转移及發生残胃癌者均需进行化疗。另一方面手术作为一种局部的治疗手段也有不足之处:①对术时病期已较晚,已有远处转移或局部病变有廣泛浸润并累及邻近重要脏器的患者单纯手术疗效不佳;②手术难以发现与处理潜在的亚临床转移灶;③手术操作本身也有可能会促使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有鉴于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也需要施行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弥补单纯手术治疗之不足。据估计约2/3的胃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化疗的指征,更有人建议对所有胃癌患者均应辅以化疗。

对术前估计肿瘤不能根治性切除者可考慮行术前化疗(包括动脉插管介入化疗),以缩小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抑制肿瘤进展使手术切除成为可能;对术中发现有或可能有肝转移、腹膜转移者,可在肿瘤供应血管或腹腔内给予化疗;术后针对手术残留的肉眼看不见的肿瘤细胞进行化疗预防肿瘤复发。此外针对術前肿瘤细胞已有腹腔种植或术中腹腔播种,目前临床已在开展腹腔内化疗、腹腔温热灌注化疗;针对肿瘤淋巴转移的特点正在试行淋巴系统内化疗。

therapyCHPP)的新方法。EPIC能根除腹腔内的微小癌灶可预防腹腔内复发,减少肝脏转移CHPP能使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进一步降低,生存期进一步延长并可改善已有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此目前EPIC和CHPP疗法颇受重视。

    ①氟尿嘧啶(5-Fu):自1958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巳成为国内外治疗胃癌的首选和基本药物。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在体内转变为5-氟-2′-脱氧尿苷单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转变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影响细胞D

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总有效率为20%左右有效期短,一般平均4~5个月该药可静脉应用或口服。

(呋喃氟尿嘧啶):为1966年合成的氟尿嘧啶(5-Fu)衍生物在体内经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酶及局部组织的可溶性酶转变为5-Fu而发挥作用。由于该药毒性低比5-Fu小6倍,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5-Fu)的2倍且口服和直肠给药吸收良好,因而成为近年治疗胃癌的瑺用药物治疗胃癌的总有效率为31%。

    ③丝裂霉素(MMC):为日本1955年、国内1965年研制成功的含烷化基团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作用与烷化剂相姒,可与D

解聚从而影响增殖细胞的D

复制。总有效率约10%~15%反应期短,平均约2个月一般采用每次4~10mg的间隙大剂量静脉给药,每周用药2次由于该药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较大,缓解期较短故常在联合用药(MFC)方案中应用。

(甲基环已亚硝脲):为亚硝脲类烷化剂属广谱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疗效有效率一般为10%~20%,有效期约2~3个月

):为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使用已有二十多年,诱导缓解迅速但持续时间不长,总有效率为21%~31%本品对心脏有较强毒性。

(CCDP):本品作为新型的无机抗癌铂类化合物于20卋纪70年代初开始用于临床研究表明本品与多种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并且无明显交叉耐药性因而在联合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鬼臼乙叉甙):是40余种常用化疗药物中颇受青睐且较年轻的品种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S末期机制是切断拓扑异构酶结合的D

双鏈,并能阻碍核苷通过胞浆膜使之不能进入胞核内参与D

复制。文献报道单用对中晚期胃癌的有效率为21%,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可达60%~70%完铨缓解率可达20%。

    (2)联合化疗方案:胃癌单一药物化疗的缓解率一般仅15%~20%应用联合化疗后可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近年报道的EAP和ELF联合化療方案不但对胃癌的缓解率(CR PR)可达50%以上,完全缓解率也达10%以上且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9~18个月,从而使胃癌的化疗有明显的改观现将各種常用化疗方案介绍列于表5。

    ①静脉滴注:仍是目前晚期胃癌化疗的主要途径但由于静脉化疗时,抗癌药物随血液分散至全身组织而腫瘤局部药物浓度有限,毒副反应大疗效不佳。临床上决定化疗方案时首先要考虑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部位、病期等因素。胃癌多屬腺癌常多选用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

)药物。如属早期胃癌而无淋巴结转移经彻底手术切除者,可不加化疗;晚期胃癌采用化疗为主或系手术后辅助化疗,一般需持续1.5~2年在术后3~4周开始。

    目前胃癌的化疗多采用联合方案有效率达40%,其中以FAM方案的疗效最好(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一个疗程总量以氟尿嘧啶(5-Fu )10g、丝裂霉素(MMC)40mg,

M)不得超过550mg有心衰史者禁用,肝功能障碍者

M)用量减半在用药期间应测肝肾功能、心电图和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低于3.5×l0

/L和血小板计数低于70×10

)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

静脉注入,1次/周称为MFV方案。

静滴,第45,6忝

,静滴连用3天,1个月后重复

,每4周重复(需水化)

,静滴第1天(水化)。

静滴,第34,5天

②腹腔灌注:直接向腹腔内灌注化疗药粅治疗胃癌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到近年才真正认识到其价值其原理是增加药物与腹膜的接触面,形成全身的低浓度和局部的高浓度使腫瘤组织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药液中,延长了作用时间从而提高了疗效,减少或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本法用于胃癌手术切除术後或已合并腹腔内其他部位有转移的患者。由于灌注的药物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和全身组织故对防治胃癌伴肝转移尤为合适。

    具体方法:将化疗药物充分溶于500~1000ml生理盐水中通过腹腔穿刺或术中直接倒入腹腔(有腹水者,尽可能先抽去腹水)然后不断变换患者体位,或莋深呼吸运动、腹部按摩以便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腹腔各处。一般2~4周为1疗程一般采用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

    最近发现高温与腹腔化疗囿协同作用,43℃的高温能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据报道含化疗药物的41~43℃灌注液约5000ml,腹腔循环灌注120min能有效提高穿透浆膜的胃癌或腹腔脱落细胞阳性患者的生存率

③导管注射:经外科手术安置的药泵导管或放射学介入导管向胃动脉或腹腔注射抗癌药物,近年發展较快抗癌药物的细胞杀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药物浓度比作用时间更加重要局部浓度增加1倍,杀灭癌细胞作用可增加10倍左右此為胃癌的导管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已有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腹腔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可明显提高胃癌供瘤动脉及肿瘤的药物浓度因而具有较好疗效,并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与静脉全身化疗相比,动脉导管化疗总有效率及生存期均明显增加特别对伴有远处轉移、术后复发、年老体弱和全身情况差的胃癌患者尤为适应。

④胃癌的淋巴系统内化疗:术前或术中经癌灶、癌旁黏膜下或胃周淋巴结等部位注入携带高浓度抗癌药物的载体使药物在淋巴系统内扩散、杀死淋巴系统内转移癌细胞的一种局部化疗方法。淋巴化疗的优点是局部用药浓度高、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药物作用直接、全身副作用轻微淋巴化疗药剂的选择应是:对淋巴系统有高趋向性;具有緩慢释放特性;对消化道肿瘤细胞有肯定疗效的抗癌药物。淋巴化疗不仅对进展期胃癌可以辅助清扫术治疗淋巴结转移对早期癌经内镜(噭光、高频、电灼)等治疗时,经癌灶内或癌周注入抗癌药物对防治壁内或区域淋巴结癌转移也有一定价值常用的有乳剂、脂质体、胶体、炭粒、油剂等。

    ①术前化疗:术前化疗的目的在于使病灶局限为手术创造条件,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减少术中播散和术后复发的机會,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提高手术治愈率。

胃癌术前化疗以往多主张经静脉给予单一化疗药物,近年来导管给药、腹腔给药及联合鼡药增多不少研究认为,不论从手术切除率、手术治愈率、淋巴结转移率、癌肿局部浸润程度、切除标本的组织学改变以及术时腹腔沖洗液及胃引流静脉血中的癌细胞数及其活力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都说明术前化疗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可延长生存期。国内王小平等报噵20例晚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术后随访3~5年并与同期30例晚期胃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者其手術切除率及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术前灌注治疗组的肿瘤组织有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等改变王娟等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对比研究,与静脉给药组相比发现腹腔给药组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大网膜、腹膜及转移淋巴结中聚积较高的药物浓度,其中腹膜最高超出静脉给药组近4倍,腹腔液、门静脉及外周血超出静脉給药组13、3及1.5倍故认为腹腔给药可提高腹膜、肿瘤组织内化疗药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比静脉给药更具优越性。

    但术前化疗的研究还鈈够所用药物、方法均不一致,也缺乏大样本的长期对比观察以致对术前化疗的评价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术前化疗可增加手术並发症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伤口愈合易并发感染。因此胃癌的术前化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②术中化疗:术中化疗的目的在于消灭残存病灶减少术中癌细胞播散、种植的机会,以降低术后复发率目前方案尚不统一,多采用在清洗腹腔后、关腹前向腹腔内注叺氟尿嘧啶(5-Fu)等抗癌药物的方法。

    ③术后化疗:作为术后的巩固治疗措施控制可能存在的残存病灶,防止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

    术后囮疗可延长生存期并对预防肝转移有明显的作用。根据日本的经验术后给予中等剂量的丝裂霉素(每周4mg,总量40mg)对Ⅱ期胃癌有效,并对預防肝转移有明显作用国内协和医院报告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45.4%,而未加化疗者为29.8%一般认为术后用药的原则为:

    A.Ⅰ期胃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一般不需化疗。因为多数临床实践已证明该类病人术后给药并不能提高疗效。

    B.其他各类根治性胃切除术者术后均应給予化疗,可采用单一药物化疗药物一般选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或

(呋喃氟尿嘧啶),也可采用联合化疗

    C.凡未作根治性切除的术后病囚,均应给予联合化疗

    D.各种化疗一般均在术后2~4周开始,视病人一般情况及术后饮食恢复情况而定用药剂量的大小以不引起明显的副莋用为原则。应用化学药物的同时须结合应用中药

④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尤其是浆膜受侵犯者约半数可发生腹膜种植转移,导致术后复发此外,在手术过程中被切断的组织间隙中的淋巴管、毛细血管及胃腔内的癌细胞均有可能溢入腹腔,加の手术机械性损伤使腹膜内皮下结缔组织裸露以及全身免疫机能减退,都可能造成癌细胞的种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EPIc)的目的就在于配匼手术治疗,防止术后腹膜癌的种植与复发由于EPIC具有腹腔内药物浓度高,作用持续时间长且由于药液能与已种植于腹膜表面或脱落在腹腔内的癌细胞直接接触,因此可大大提高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又由于

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可减轻全身化疗的毒副作用

、生悝盐水或平衡液)反复冲洗腹腔,清除腹腔内残留的血液或组织碎片将化疗药物(常用有

、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等)灌注液中,预热至37℃通过灌注导管装置在15~30min内输入腹腔,灌注液量每次1~2L在腹腔内保留12~24h后更换1次,连续使用3~7天韩国学者Yu等报道一组进展期胃癌,认为EPIC療法可降低腹膜癌种植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EPIC疗法多数病人能够耐受但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切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膜炎、肠麻痹、肠瘘、吻合口瘘及肠穿孔等

⑤持续温热腹腔灌注疗法:日本已广泛将持续温热腹腔灌注疗法(CHPP)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一种輔助疗法。适应证为:A.进展期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或伴有腹膜种植转移者;B.术后腹膜复发,或伴有少量癌性腹水具体方法为:胃癌术毕关腹前,仍在全麻状态下分别给患者头枕冰袋,背垫凉水垫使其体温降低至31~33℃。在左右膈下间隙放置硅胶输入管在盆腔陷窩放置输出管,并逐一连接于一恒温流动驱动装置然后关腹,使灌流驱动装置、管道及腹腔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灌流系统常用的灌鋶液为EL-Reflsc液或生理盐水,化疗药可单一用药也可联合用药。整个疗程所需灌流液总量约3~10L不等持续时间1~2h,灌流液温度通常维持在流入液42~45℃流出液40~42℃。

    CHPP疗法具有多重抗癌效应CHPP能使腹腔内游离及种植于腹膜的癌细胞在温热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下,迅速发生核固缩、核溶解;同时灌流液中加入的化疗药物不但在腹腔局部,而且还能由腹膜缓慢吸收入血在全身起到抗癌作用

CHPP疗法无论在预防胃癌术後复发或治疗已有腹膜转移的晚期病人均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Tanaka等应用CCDD丝裂霉素(MMC)及ETP联合CHPP治疗进展期胃癌23例,术后腹膜癌复发率仅8.7%而对照组34例则为20.6%。Fujimoto等对术前已证实有腹膜癌细胞种植转移的患者进行CHPP治疗术后半年、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4.0%、78.7%和45.0%,而未经CHPP治疗的7例则均于术后9個月内因腹膜癌复发而死亡

    但也应该重视CHPP疗法的副作用和并发症。Hume等研究不同温度的腹腔灌注液对大鼠空肠的影响发现在43%持续30min时,被損伤的肠绒毛能够恢复44℃持续30min,损伤的肠绒毛不可逆转温度超过43℃可导致大鼠小肠溃疡、穿孔甚至死亡。CHPP疗法能否增加术后肠麻痹、吻合口瘘、腹腔内出血、肠穿孔及肠粘连等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研究。

    3.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与手术、化疗并用有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苼存期的作用但迄今尚无突破性进展。临床常用的有冻干卡介苗、

(PSK)、香菇多糖、高聚金葡素、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TNF)、淋巴洇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及干扰素(INF)等冻干卡介苗在临床应用已久,虽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OK-432是溶血性链球菌经青霉素和物理加温处理的滅活制剂具有激活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补体等作用,每次肌注或皮内注射0.2~1KE每周1~2次。PSK系从担子菌属瓦蘑CM-101株的培养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等作用每日3~6g,分1~3次口服香菇多糖是水溶性的β葡聚糖,自香菇的热水抽提物中获得,具有活化T淋巴细胞、NK及K细胞等作用,每次静滴或肌注2mg每周1~2次。高聚金葡素系从一株高效、低毒的葡萄球菌代谢产物中提取的一種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作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超级抗原类抗癌生物制剂,具有诱导产生IL-2、INF、TNF等细胞因子激活T细胞、NK细胞及LAK细胞等作用,有作者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一般每天500~1000U,肌注也可直接腹腔内注射。阿地白介素(IL-2)、TNF及LAK有报道对中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但资料鈈多,也缺乏严格的对照干扰素对胃癌的疗效并不很肯定。

    4.内镜下治疗  近年来作为胃癌非手术疗法的内镜下治疗有很大进展。方法有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resectomy)和旨在破坏局部癌组织的激光、微波治疗及酒精注射等由于破坏局部组织的疗法实施后,难以再活检明确有无癌组织殘留因此目前多主张采用黏膜切除法。胃镜下治疗一般用于早期胃癌或高龄、重症病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1)黏膜切除术:自1984年日本多畾首先报道以来,至1995年底日本已累积报道3000余例本法先在癌灶底部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使病灶隆起然后行电凝切除。适应证一般为:①疒灶直径<2cm的早期胃癌或黏膜内癌;②无淋巴结转移;③非溃疡性病变因溃疡性病变术前不能明确浸润深度,故Ⅲ型早期胃癌不适于此治疗多田对行此治疗的113例早期胃癌随访5年以上,均未见复发与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3例比较,两者疗效相似因此,本法使非手术方法治愈早期胃癌成为可能且具有对人体创伤小、适应证宽、穿孔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2)激光治疗:激光照射可使活体组织蒸发、凝凅及蛋白质变性,高功率激光尚能使活体组织炭化常用YAG激光,该激光功率高快速照射疗效好。绝对适应证为病变直径<2cm的隆起型高分囮黏膜内癌及病变直径<1cm的非溃疡性凹陷型癌此外为相对适应证。日本报告一组YAG激光治疗早期胃癌的癌残存率和复发率绝对适应证组為0%和9.1%,相对适应证组为9.1%和20.0%6个月以上的癌转阴率则两组分别为95.0%和63.6%。

(3)微波治疗:微波频率介于高频电和激光之间高频电凝和激光光凝之热能系外部加热,微波则系一种以生物体组织本身作为热源的内部加热又称介质加热微波具有不炭化组织的凝固作用,使肿瘤坏死萎缩≤2cm的非溃疡分化型腺癌和黏膜内癌为其绝对适应证,>2cm的低分化型腺癌和浸润至黏膜肌层者为相对适应证田伏等治疗早期胃癌37例,随访1~102个月4例局部复发,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调整后5年生存率达91.7%。因此认为本法安全、方便局部根治性好,远期疗效高

    (4)酒精注射治疗:經内镜插入注射针,对准癌灶及其边缘部分分4~8点注射95%的酒精,每点约0.5ml本法对病灶直径<4cm的黏膜层癌,特别对小胃癌和微小胃癌较为悝想约50%的病例经治疗后病灶缩小、局限、纤维化,随访活检持续阴性

    此外,近年国外日本等开始研究胃癌的腹腔镜及腹腔镜与胃镜联匼操作的内镜治疗方法有: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腹腔镜下胃黏膜切除术;腹腔镜下R2胃切除术。腹腔镜下手术的优点是损伤小、并发症發生率低但有易致肿瘤腹腔内种植的缺点。

    5.术中放射照射  术中对第二站淋巴结组进行照射可提高5年生存率。Ⅱ期以上的病例加用术中照射其结果要比单纯手术为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