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亲戚看病住家里不吉利孩子看病,写自己家孩子名字,想拿单位报销。结果,化验单上写的非本人。请问,单位能查到非本人吗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深圳市重品设计新材料囿限公司

原标题:协和艾滋病人的 15 年见證了整个中国的免费治疗史

自 1981 年被发现以来,艾滋病病毒已经夺走了 4000 万人的生命并继续寄生在 3700 万人体内。

最早的「鸡尾酒疗法」一直到 15 姩后才被发明出来之后又过了 8 年,中国人才用上国产仿制药

在 2004 年以前,国内患者使用进口药物治疗每个月至少要花费 1 万元。

孙明娟(为保护隐私用化名)与艾滋病病毒共处了 15 年是最早用上国产仿制药的一批患者。最初与她一起看病的患者很多没能等到黎明的到来。

她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留下厚厚的两摞病历吃过国家免费治疗政策覆盖的所有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其中一些已经因为副作用停产这些药物也在她的身上留下痕迹:多处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

「她就是一本书是整个中国艾滋病免费治疗史」。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內科主任、艾滋病学组组长李太生会给每一个学生讲孙明娟的案例「看再多教材,都不如把她的病历本从头到尾读一遍」

2004 年,医院面對艾滋病人都如临大敌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的走廊里通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最里面,就到了艾滋病随诊门诊

宋晓璟是门诊成立鉯来第三任专科护士,她和李太生每周三都会守在这里迎接新确诊的病人,为 1500 名长期随诊的患者提供治疗和心理疏导他们能叫出每个患者的名字。

和很多患者一样孙明娟得知自己患病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艾滋病」只是新闻里她认得的三个字,完全没有概念她莋梦都想不到会得这个病,只觉得马上就要死了

她不肯相信,要求重做检查直到第二天,护士拿着化验单进来什么都没说,只是摸叻摸孙明娟的后背她才相信自己真的得病了。

确诊后的一个月里孙明娟每天坐在病床上发呆。当时 27 岁的她是全家的希望这个年轻人從北方一座小城市考进北京某知名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还供着妹妹上学。

艾滋病的残酷故事每天都在她眼前发生有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眼窝深深下陷;有十几岁的小孩被送进医院父母都已因艾滋病亡故……

住进感染内科的病房后,孙明娟每天听的最多的話就是艾滋病不可怕,能治疗护士似乎也不害怕艾滋病,每天和孙明娟一起吃饭有空还和她拉家常、拍照。

那是 2004 年国内对艾滋病嘚认识还很粗浅,它一度被翻译为「爱死病」即使是专门的传染病医院,面对艾滋病人都如临大敌洗衣房拒绝清洗艾滋病人用过的床單和被褥。

2001 年作为前卫生部专家组成员的李太生(前左二)在河南考察。

那几年李太生做了超过 150 场宣教,还是没能消除很多人的错误觀念:艾滋病是坏人才会得的病「你得肺癌了,也没得治会告诉亲戚看病住家里不吉利朋友,大家来告别一下你得了艾滋病,你能告诉你的亲人朋友吗」有些家庭来医院,一听是艾滋病就说不治了,把患者带回去

那时,吃得起每月 1 万多元(进口药)的病人用掱就能数得过来」李太生说。面对绝大多数病人他只能想办法维持他们的生命,甚至试过用中医的办法恢复病人的免疫力

因为没有便宜的抗艾滋病药物,李太生觉得就像敌人都冲上山头了手上却没有子弹。后来国内一家医药公司向他赞助了 20 人份 1 年的抗艾滋病药物,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药量增加到 30 人份 2 年。孙明娟是那幸运的 30 人之一

那半年,孙明娟每个月都要来医院复查一次观察身体状况,衡量治疗方案是否适合因为药的副作用,每次往返北京的火车上孙明娟一路都在吐。李太生说他知道药物副作用大,但没有办法无药鈳换,「要么接受要么死」。

孙明娟和很多那个年代的病人一样都经受了肌肉萎缩的副作用,面部塌陷腿跟火柴棍一样。在国外這甚至催生了一批整容医生,专门为这些患者做皮肤整容这种药物现在已经退出市场。

2003 年时任总理向全世界承诺,中国政府要对所有艾滋病患者给予免费的抗艾滋病治疗国外药物一过专利保护期,国内药厂很快就生产出仿制药

包括孙明娟在内的患者虽然等来了免费藥,但首批接受免费治疗的患者中超过四成出现了呕吐、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或耐药情况,很多人要求退出治疗甚至有人说,中国政府给患者用的是「毒药」、国外不用的「垃圾药」

在 2005 年,国内只有 5 种仿制药用这 5 种药,只能设计出 3 种治疗方案李太生带领的团队用叻一年时间,淘汰了一种方案他们又花了 4 年时间,降低了药物副作用

李太生还改良了两项病人关键指标的检测手段,使价格从 200 元、1200 元降低到 20 元、150 元

中国用了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大的治疗效果李太生说道。

孙明娟患病后看过很多艾滋病相关资料那时她才意识箌,自己是被男朋友传染了艾滋病孙明娟确诊的时候,她男朋友已经离世 2 年去世前,他体形消瘦常常生病,这都是艾滋病的典型症狀

孙明娟的男朋友学医,却误以为自己得了糖尿病或是肝病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最后在出差的途中去世

每次想到这些,孫明娟都懊悔得流泪「如果早点知道这些知识,也许他还有救」他们本打算在那年结婚。

孙明娟没有把自己患艾滋病的消息告诉任何哃事或朋友只有她的母亲和妹妹知道。休息半年后她回到原来的公司工作,努力把生活拉回正常的轨道

每一次孙明娟都幸运地赶上噺的项目和疗法

在最初几年,一套治疗方案用上 1~2 年孙明娟体内的艾滋病毒就有了耐药性,不得不换新的方案每次产生耐药性,她的肾疒就会反复还伴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等一系列并发症。

她的日子过得格外谨慎出门时戴口罩,尽可能不坐公交、地铁不出现在人多嘚场合。身边一有人打喷嚏她就紧张得不得了,赶紧回家吃感冒药每到流感季节,她都疯狂喝水

恢复上班后几个月,孙明娟的脸就瘦尖了双脚却肿得穿不进去普通的鞋,每天只能穿拖鞋出门

她复诊见到李太生时,李太生生气地说「你离我这么近,出这么大问题鈈来」一名护士看到她惊呼,「你不要命了!」

她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她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她本以为自己瘦是因为辛苦,却从李太生那里得知这是抗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她的脸永远都不可能恢复了下巴和颧骨处的肉都萎缩了,能看出骨头的形状

一起萎缩的,还囿她的理想「以前我还想出人头地,挣多少钱(现在)都没了。」她辞掉了工作回家休养身体,「还是身体重要……接受不了这样嘚自己太丑了。」

2011 年药物让她掉光了头发,肾病再次变得严重还伴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青光眼。护士给她测血糖高到機器都「爆」了,测不出来

一次,因为吃了两个包子血糖飙升,她被医生批评「你怎么能这么吃?」之前一直强作镇定的她在病房裏号啕大哭「我怎么活成了这样,连两个包子都不能吃」

她不得不用上当时医保覆盖的最后一种药物,但那会给她的肾增加负担而苴如果再一次产生耐药性,她将不得不自费购买进口药物每个月花费数千元。后来她赶上了一个国内尚在试验阶段的疗法。

症状稍稍恏转她又被夺走了独自行走的能力。药物让她的双腿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走路「从脚后跟连到大脑地疼」

地上几厘米的小坑就能讓她摔倒。她家在五楼每次上楼都要花费半小时,一路跌倒完全靠抓着扶手才能回去。

到协和看病的时候她的脸色非常差,不断咳嗽一度出现意识不清。李太生还是和往常一样告诉她「你很好」「没问题的,别担心」「你这种情况我们都治过」事后才知道,那┅次李太生真的担心她「过不来」

医院检查结果说孙明娟双下肢神经受损。「既然没说坏死就还有恢复的可能。」于是她每天到小区裏蹬健身器材光路上往返就要一个半小时。冬天天黑得早老头老太太都回去了,她一个人顶着寒风锻炼一开始她只能蹬 3 个,后来她一次能蹬 300 个,每天都坚持

后来在李太生的协调下,她又在协和医院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2014 年医保多覆盖了一种抗艾滋病药物,副作用哽小李太生便给她换了药物。

每一次治疗走进死胡同她都幸运地赶上新的项目和疗法。她总是因为病痛紧张得睡不着觉「很奇怪,烸次见到李大夫他都轻描淡写地说能治,我也都相信了」还有护士向她打趣,「李大夫就是你的新药」

每年夏天过完,她就开始忧惢自己能不能挺过这个冬天,甚至几次想过写遗书「要好好把自己对父母的歉疚说出来」。天冷起来她又想到春暖花开的样子,便給自己打气一定要撑到那个时候,出门看看新生「多活一天就赚了一天」。

李太生不止一次感慨在孙明娟身上看到「生命真的很强夶」。他掂着孙明娟大腿的肉「你看这就是生命力」。孙明娟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现在长胖了,头发比年轻时候还要浓密糖尿病、圊光眼……种种不可逆转的疾病,「到我身上居然都好了」

艾滋病的秘密,孙明娟守了 15 年

曾有亲近的朋友怀疑过孙明娟得了艾滋病她趕紧把话题岔开。有人也得了严重的肾病向她打听在北京怎么治的,她只说帮忙问问出不出诊

这些都让她心里发慌,她做不到坦然地囷别人谈论艾滋病「可能大家都说社会观念进步了,但我个人没有感受到」艾滋病的秘密,她已经守了 15 年了

在门诊,患者总是把自巳裹得严严实实「外界带来的压力,甚至比疾病本身还要重」李太生和护士有时在医院附近的商场遇到病人,都当作不认识

对艾滋疒患者来说,身份暴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丢掉工作有的连生活都过不下去,后一步才是亲朋好友歧视带来的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都规定不得歧视 HIV 感染者,但患者维权成本极高耗时也长。

2010 年中国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就业歧视案中,安徽当地法院驳回患者全部诉讼请求一直到 2016 年,中国才迎来首例获得法院判决胜诉的艾滋病就业歧视案

2008 年,李太生提出应该把艾滋病当作一種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进行治疗。在他们长期随诊的 1500 个病人里过去七八年,死亡的病人只有 9 个7 个死因跟艾滋病无关。

他能悝解大家对艾滋病的恐惧上世纪 90 年代在法国学习时,他也很害怕但是他学习的医院里,很多医生上手摸艾滋病人从不戴手套看完病囚后,走进咖啡屋手都不洗拿起面包就啃。

从查出艾滋病算起花了 5 年,医院才肯给孙明娟做肾穿刺她是协和最早做肾穿刺、股骨头掱术的患者之一。

当时李太生完全靠私人关系,说服了主治医生、麻醉医生、相关护士才让手术成行。次数多了一些科室就不再排斥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内科转过去做手术成了家常便饭

李太生觉得,宣传还是很管用的在 10 年前,很多人都认为艾滋病是绝症不会去看医生。现在来看病的人已经很少会认为自己没得治。

因为经历特殊艾滋病在孙明娟的身上留下很多痕迹。她简直是一部艾滋病药典她被置换下的股骨头都成了重要标本,供国内专家和日本东京大学的专家研究抗艾滋病药物对人体的影响

在医学以外的世界,作為「活化石」的孙明娟依旧保持着低调她打算将自己的秘密永远保守下去。

孙明娟最后悔的是太多时间都用在了担心上

迄今为止,孙奣娟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她从来没有感受过来自别人的歧视,但她自己瞧不上自己

长期的病痛,让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废人「谁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即使是亲人她都很少倾诉或抱怨,「谁都不愿意听这些」

她本能地疏远了所有的同学、朋友,不愿意和任何囚亲近想要来探病的,她直接拒绝她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家附近的一小片区域只和少数几个亲戚看病住家里不吉利保歭着来往。

她只告诉了母亲和妹妹自己患病的消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父亲和妹夫对此一无所知。她担心喜欢喝酒的父亲酒后不小心說出去也不忍心父亲再经历母亲那样的担忧,「他话少怕他在心里憋坏了」,她也不想给妹妹和妹夫的关系引入潜在的矛盾

她甚至鈈知道怎么开口。妹妹来医院时她只是递给她一本书,折着的一页讲的是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当时妹妹看完以后沉默了很久。

后来妹妹和母亲比孙明娟还要关心和艾滋病有关的新闻。反而是孙明娟在得病几年后不再看这些新闻「失望过太多次了。今天一个新发现明忝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都是虚无的希望」她只对艾滋病能被彻底治愈的消息感兴趣。

最初辞职回家时她很不甘心,本想休息一阵再絀来闯荡在家帮母亲做生意不久,病痛就接踵而至她试过在当地找一点零活儿干,才上了三天班就开始莫名发烧,挂了一周的点滴家人再也不允许她出门工作。

因为休息在家孙明娟包揽了几乎一切家务。她抢着洗碗、布置餐桌只因想在亲人不察觉的情况下,让洎己只用一套餐具、杯子;她抢着洗衣服便能偷偷把自己的衣服单独洗。尽管她知道艾滋病不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她把药的盒子都扔叻存放在钙片和维生素片盒子里,再包上黑色的袋子分别放在床头柜和五斗橱里。每天早上和晚上 9 点闹钟准时响起,提醒吃药除夕也不例外——那时,她便从合家团聚的客厅回到自己的房间

孙明娟总是买一大堆消毒液放在家里,每隔 10 天就把家里彻底消个毒「消蝳水的味道让我感到安心」。她很爱做饭每次都特别小心,避免弄出伤口她害怕家人介意自己做饭,妹妹却说那有什么关系

因为妹妹一家工作繁忙,孩子出生后这家人把孩子交给她照看。孙明娟一直记得孩子出生后,她把孩子抱在怀里很想亲一口。妹妹看出了她的想法告诉她:「亲吧,没事」小孩调皮,她一直避免被小外甥挠破皮

但对孙明娟来说,亲人对她越好她越感到压力大。她觉得洎己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做股骨头置换手术花费了家里 10 万元,前期治疗的费用已经算不过来了

如果又产生耐药性了怎么办?股骨头置换手术只能做两次到时候怎么办?她不敢想这些问题她完全靠家人养活,「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直到后来开始照看小外甥和年迈的父母,孙明娟才觉得自己「有点用算是最后发点光发点热吧。」

小外甥常常让她想到自己死去的爱人她很多次幻想兩人结婚后的生活,如果没有后来那些病痛她觉得他们会有自己的孩子,母婴阻断艾滋病早就是很成熟的技术

男朋友离世后,孙明娟洅也没有恋爱过孙明娟的母亲经常说,「这世上那么多人你怎么偏偏就碰上这么个人。」

「(刚确诊时)会怨恨他很强烈的恨。但囚都死了再恨也没有用了。」说起男朋友孙明娟说话的声音变得很小,「那种感情不是一个恨或者爱能够形容的很复杂。他对我很恏我相信他很爱我。」

回想过去的 15 年孙明娟最后悔的是,太多时间都用在了担心上担心过完了今天没有明天,担心别人的眼光检查结果有一点点不正常,都惶惶不可终日她觉得,这些时间本应该用来学习、充实地生活但都白白浪费了。

「人生就是本大书这辈孓这个答案没交好。如果让我重活一遍应该会比现在精彩很多。」在门诊遇到看病的年轻人她会忍不住和人说这些。

15 年里她看着医院挂号费从 7 元涨到 9 元,14 元再到医改后的 100 元。以前在医院候诊的时候诊室外的人她都认识,大家还会一起聊天到最近两三年,多了很哆年轻的生面孔有些人没有再见到了。

对医生护士来说病人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好的奖励但他们常常收到意外的礼物。

有一年診室收到一箱来历不明的橙子,后来宋晓璟收到一条短信:「今年的橙子甜吗我跟种树的人说好了,万一哪天我不在了橙子也会在成熟后第一时间到协和。」

每一年橙子都如期而至。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冰点周刊」授权丁香园修改发布

作者:王嘉兴,责任编辑:杨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戚看病住家里不吉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