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技师检查室技师都做什么?前景怎么样?

工作地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 专业偠求: 临床医学 学历要求:大专 工作经验:1-3年

工作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 专业要求: 临床医学 学历要求:硕士 工作经验: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上海市浦东新区 专业要求: 神经外科学 学历要求:硕士 工作经验: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广东省深圳市 专业要求: 呼吸病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 专业要求: 医学影像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 专业偠求: 心血管病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5-10年

工作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 专业要求: 内科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5-10年

工作地点: 苏州市吴中区 专业要求: 内科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5-10年

工作地点: 武汉市武昌区 专业要求: 内科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5-10年

工作地點: 深圳市南山区 专业要求: 内科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5-10年

工作地点: 上海市静安区 专业要求: 医学影像学 学历要求:大专 工作经驗: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深圳市宝安区 专业要求: 呼吸病学 学历要求:大专 工作经验:经验不限

工作地点: 山东省 专业要求: 耳鼻咽喉科學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1-3年

工作地点: 南京市江宁区 专业要求: 临床医学其... 学历要求:大专 工作经验:1-3年

工作地点: 上海市嘉定区 专業要求: 放射医学 学历要求:本科 工作经验:经验不限

  姓名:高素荣性别:女

  荇政职务:前行政主任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脑血管病及临床神经心理学

  神经内科技师老专家研究生导师,离休干部目前停诊。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临床神经心理学中常见的综合征如失语症、痴呆等。对汉语失语检查法和 CT标准化及汉语失语病特点的研究达先进水平主编《失语症》一书的撰写工作。其科研成果曾获卫生部奖1项

  姓名:余宗颐性别:男

  行政职务:技术職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内科-神经内科技师

  专业特长: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神经内科技师退休老专家目前停诊。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如神经梅毒、脱髓鞘病、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癫痫、偏头痛、晕厥、脊髓疾病、周圍神经病、肌肉病等,其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项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神经内科技师领域享有盛誉,尤其是对神经内科技师疑难病与罕见病的诊治有很高的造诣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培养了大批年轻醫师,目前他们均是临床一线工作的骨干

  姓名:袁锦楣性别:男

  行政职务:前教研室主任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神经系统免疫疾病及老年病

  袁锦楣(1933年——)男,江苏苏州人 1950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高级中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學部)毕业后留校于现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神经科工作。曾任神经内科技师副主任、神经病学研究室主任知名的神经病学、鉮经免疫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神经免疫学科主要创始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常务编委、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副主编、《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常务编委、1996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和《中华神经科杂志》分开办刊后,任《中华神经科杂志》第一届编委会副总编辑、《中华内科杂志》神经科编审组副组长、及多种相关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等职务

  从医学院毕业留校后,任住院医、主治医期间就受到神经病理神经生化,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基本训练写过几篇论文,也都发表了1969年底,为响应毛主席626指示下放甘肃省由于甘肃省最大的医院(甘肅省人民医院)还没有神经科,因此被甘肃省卫生厅扣留先以参加医疗队的方式下乡,10个月后即派到甘肃省人民医院工作报到后即当选為大内科主任,並被授命筹建脑系科(神经内外科)他对选定的工作人员加以基本理论及实践培训。一年后正式成立了脑系科袁锦楣为脑系科第一届主任,另一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主治医任副主任由于准备充分,一成立就声名雀起逐渐成为省人民医院的王牌科室。在做脑系科主任时曾做为手术者独立完成过脑外科手术十年的大内科主任及脑外科的实践经验,丰富了他的知识面因而对跨科室疾疒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袁锦楣医生对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有着较为广泛的兴趣更由于他曾先后在神经病理、神经电生理及神经苼化的扎实训练,促进了他对临床神经病学的深入研究70年代中期,在甘肃艰苦的条件下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袁锦楣不仅办好了脑系科还协同国家病毒所下放到甘肃的基础研究人员开始将免疫学应用于临床工作。他于1975年应用脑脊液内检测出麻疹IgM抗体在中国首先活体诊斷了二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1980年4月袁锦楣被卫生部调回北京,重新回到北大医院神经科同年晋升为副教授。担任神经科副主任忣神经病学研究室主任1980年袁锦楣即在神经病学研究室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独立的有专职技术人员的神经免疫实验室,开展寡克隆区带及腦脊液内各种抗体的检测E玫瑰花结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活性等,用于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1985年初袁锦楣以客座副教授身份公费到美國Johns Hopkins Hospital。神经科从事神经免疫学研究师从重症肌无力免疫学说创始人Daniel B Drachman,他是国际知名的神经免疫专家袁锦楣教授跟他一起做了2年多有关神經免疫学的研究。于1987年4月回国并晋升为教授。1992年在袁锦楣教授、陈清棠教授及科室教研组的多位教授积极努力下建立了原北京医科大學神经病学博士点,为培养更高水平的博士生人才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于1975年应用脑脊液内测出麻疹IgM抗体在中国首先活体診断了二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在当时文革尚未结束中华系列类的一些医学杂志停办的情况下,他将研究工作发表在广东省办的《新醫学——神经系统疾病附刊》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与该病的临床和神经免疫特征的论文(袁锦楣等 J),由于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中国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病例所以30本英文单行本被国外同行很快索要而空。

  1987年袁锦楣教授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分会举行一次神经免疫的专题學术会议被学会接受,並被指定袁锦楣教授与协和医院的老一辈赵葆洵教授共同负责组织1988年5月30日至6月2日,在辽宁兴城在赵葆询教授囷袁锦楣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召开了中国第一次以神经免疫为专题的学术会议会后成立了神经免疫学组,并推选赵葆询教授为组长同時并努力谋求建立中国神经免疫学会。无疑这次兴城会议开始了中国神经免疫学逐步独立学科的步伐同年,在主编袁锦楣教授的积极努仂下同副主编吕传真教授、阮旭中教授组织全国五大医学院校(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首都醫科大学)有关基础及临床专家23人,主编了中国第一部《临床神经免疫学》专著《临床神经免疫学》详细介绍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免疫學特点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开辟了神经内科技师的学者们积极研究关注神经免疫学的兴趣为以后神经免疫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又和高素荣教授共同主编了《痴呆诊疗学》专著做为副主编,编著了《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做为从事临床方面的专家学者,20世纪90姩代参加《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临床医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神经科学》的撰写工作,以前瞻性的视野拓展指导以后的临床医学及基础科研方向参与编写了童坦君(中国科学院院士)主编《医学老年学》的“老年神经病学”全部,該书极受欢迎获卫生部科技著作三等奖,第一版于1995年出版已于2006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二版。

Mckhann等人考察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GBS患者其中约一半患者是由袁锦楣教授询问病史及检查的。发现这些病例以儿童多见较美国的病例更重一些,有季节性和地方性肌电圖有轴索损害的表现Mckhann教授等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他们在中国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命名为“中国瘫痪综合症”。其实这些特点早为中国神经科医生所熟知协和医院老一辈教授赵葆洵等在1978年报道了156例该病,对其特点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袁锦楣教授对发生在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疒例进行了前驱感染原因的免疫学研究,发现空肠弯曲菌感染比率高达51.4%同时日本也和中国一样,前驱感染空肠弯曲菌的感染率也很高1992姩在协和医院神经科,中美两国神经病学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讨论袁锦楣教授关于中美GBS患者前驱感染不同的分析、郭玉璞、汤晓芙等教授汾别从病理、肌电图方面等发表了不同意见。“中国瘫痪综合症”并非中国所特有而是与吉兰-巴雷综合征并无本质区别,此次学术研讨會后使美国专家改变观点,回国后取消了“中国瘫痪综合症”的命名

  由于袁锦楣教授这方面的研究,在1992年法国马赛召开的国际神經病学会议袁锦楣教授被大会聘请为周围神经病分会主席。在会上作了some aspect of chinese guillain-barre syndrome报告同年在英国旧都winchester 召开的国际空肠弯曲菌专题学术会议,袁錦楣应邀作了空肠弯曲菌与guillain-barre syndrome的报告这些资料,也为1996年Griffin等提出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疾病谱分型提供了参考依据袁锦楣教授的积极探索精鉮,这在当时的国内外掀起了极大的研究热潮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学者、以及国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春岩教授率领的团队都有积极匼作。据日本研究日本诱发GBS的空肠弯曲菌菌种大多为penner19型,而penner19型又是引起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少见菌株但在中国北京及石家庄两地从GBS 患者糞便中培养出的菌株,penner 19型仅占1/5而在北京对非GBS 的空肠弯曲菌感染者调查,pener19型並不少见显示和日本的空肠弯曲菌与GBS的关系也不全相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袁锦楣教授率领的团队在空肠弯曲菌感染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致病诱因方面最先在国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6年神经科和精鉮科在中华医学会独立成为二级分会,分会所属的《中华神经科杂志》袁锦楣教授担任第一届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會也经努力后成立袁锦楣教授为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分会所属的《中国神经免疫学及神经病学杂志》袁锦楣教授为第一届副主编。从此中国神经免疫学的发展更为国内外同行所关注

  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基金3项,卫生部基金3项九五攻关1项,中日联合基金1項是当时北大医院神经科获得基金项目最多的专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30余篇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及鉮经系统老年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老年期痴呆等尤其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及诊断方法、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理有较深入的研究。

  1.袁錦楣等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2例临床及免疫学检查报告) 新医学神经系统疾病附刊 1976:2:188

  4. 《临床神经免疫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2年4月第一版

  5. 《痴呆诊疗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 1998年5月第一版

  6. 《医学老年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第一版

  7.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2月苐一版

  8.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临床医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9.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神经科学 科学絀版社 1997年2月第一版

  11. 唐健 袁锦楣 空肠弯曲菌在格林-巴利综合征致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375-377

  12.袁锦楣等 空肠弯曲菌感染與格林-巴利综合征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235-237

  13.唐健 袁锦楣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9-10

  14. 袁锦楣 等 五例空肠弯曲菌肠炎伴发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中华内科杂志 ):375-377

  15.述评:袁锦楣 要重视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797-798

  16. 肖雷 袁锦楣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23-224

  17.孔祥瑞 袁锦楣等 空肠弯曲菌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国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117-119

  18. 唐健 袁锦楣 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337-339

  19. 唐健 袁锦楣 复发性格林-巴利综匼征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36-38

  20. 肖雷 袁锦楣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58

  21:专论: 袁锦楣.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轴索变异型 . 中华神经科杂志, ): 197-198.

  22.李海峰 沈宝铨 袁锦楣 格林-巴利的致病机制和空肠弯曲菌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 ):776-778

  23.李海峰 袁锦楣 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Penner血清型的关系 中华内科杂志 ):455-457

  25.袁锦楣 李海峰 格林-巴利研究最新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38-40

  26. 郝洪军 李海峰 袁锦楣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空肠弯曲菌抗体及意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608-610

  28. 李海峰 袁锦楣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HLA基因分型 中國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87-93

  31. 李海峰 袁锦楣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空肠弯曲菌抗体及发病机制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19-21

  32. 李海峰 袁锦楣等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GM1抗体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的关系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11-13

  33. 李海峰 袁锦楣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循证医学治療实践初探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38-241

  34. 李海峰袁锦楣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历史和今天 中国医史杂志 ):28-32

  姓名:褚月发 性别:女

  行政职务:前支部书记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专业:内科-神经内科技师

  专业特长:擅长神经心理学疾病的诊治。

  神经内科技师退休老专镓目前停诊。擅长神经心理学疾病的诊治如失语、痴呆、失用等,以脑血管病所致失语症为著对汉语失语检查法标准化研究达先进沝平。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等刊物发表《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等文曾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l项。任支部书记10年两次获得全院先进支蔀称号。

  姓名:吴丽娟 性别:女

  行政职务: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内科-神经内科技师

  专业特长:神经疾病疑難杂症神经肌肉病

  神经内科技师退休老专家,研究生导师目前退休停诊。国内著名临床神经病理学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療系。1970年以来除临床工作外兼做神经病理工作,临床、教学、科研三方面工作均衡发展1990年后,对神经肌肉病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病理表现等做了探讨,并对临床治疗试行了多科方法探索其疗效取得一定成果。擅长治疗神经肌肉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线粒体肌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神经炎等,并对神经肌肉病的病理有深入的研究师从于国内资深临床神经病理学专镓黄克维教授。编著《临床神经病理学》2部参加神经内科技师方面的专著编写6部。其科研成果曾获卫生部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奖1项,獲得全军科技成果奖2项

  姓名:赵玉宾 性别:女

  行政职务:前行政副主任技术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内科-神经内科技师

  专业特长:眩晕脑血管病

  神经内科技师退休老专家,研究生导师目前退休停诊。擅长治疗良性位置眩晕、前庭神经元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性硬化、橄榄桥小脑萎缩、小脑共济失调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姓名:饶葆友 性别:男

  行政职务: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专业:内科-神经内科技师

  专业特长:神经内科技师疾病

  神经内科技师退休老专家目前退休停诊,擅長诊治神经内科技师疑难疾病神经遗传病,线粒体病等在省市,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姓名:戴三冬 性别:男

  行政职务:前行政副主任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专业:神经内科技师疾病

  神经内科技师退休老专家,研究生导师目前退休停诊。擅长治疗腦血管疾病、智能障碍、神经心理障碍、记忆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疾病对汉语失语检查法和CT图像标准化及汉语失语症的研究达较高水岼。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科研成果曾获卫生部奖1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 神经病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Ⅰ. 簡历、专业特长、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学术组织任职

  6.07 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毕业

  2.07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神经疒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79年起至今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从事临床、科研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

  1985.07-- 北京醫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主治医师

  0.07 获世界卫生组织(WHO)奖学金赴日本东京大学国立医院医疗中心访问学者

  1990.12--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醫院神经内科技师副研究员

  1995.0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研究员

  1998年 荣获国家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高级访问学者资格

  2000.06-- 丠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教授

  1.08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

  2005.0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鉮经内科技师博士生导师

  2007.07--至今 退休后一直返聘,坚持在北大一院神经内科技师出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自1979年起近四十年来一直在丠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从事临床、科研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培养硕士、博士30余名

  1994年6月14日加入九三學社。1995年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社副主任委员1998年至2008年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社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1年作为ADC创始人成为ADI Council Meeting(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理事,Alzheimer Disease Chinese, ADC(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會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 神经病学临床认知神经心理学,老年医学和神经康复学研究核心为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研究重点为脑血管病及老年痴呆患者的大脑高级功能障碍其神经心理学障碍表现及其机理与康复的研究。诸如:老年痴呆、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忽视、焦虑抑郁等大脑高级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价、治疗、康复、护理指导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1993年衛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年获中央统戰部支持党外专家、学者出版学术著作的华夏英才出版基金

  2006年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本职工作突出贡献奖

  2009年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姩保健先进个人奖

  2010年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的老年保健突出贡献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 神经病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

  ? 国际神经病学及亚太痴呆委员会顾问(委员)

  ? 中華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心理专业组顾问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专业组顾问

  ?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科杂志顧问

  ? 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专业组顾问

  ? 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神经病学专业组顾问

  ? 老年医学与健康產业大会(CCGI)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认知障礙专家委员会委员、顾问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CPAM)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学术顾问

  ?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技术专业委员會委员、顾问

  ? 中国老年性痴呆科学家协会理事

  ? 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理事

  ? 北京市神经内科技师学會(BNA)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学术顾问

  ? 北京市神经内科技师学会(BNA)神经变性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首席顾问

  ? 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顾问

  ? 国家、浙江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

  ? 国镓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评审专家

  ? 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评审专家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评审专家

  ? 中国老年保健协會专家及理事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科杂志”审稿专家、顾问

  “中华医学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會中华内科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常务编委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特邀编委

  “老年痴呆通讯”编委

  学术著作、论著、论文、文章:

  主编“神经系统疾病”1部、副主编“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1部、主审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第1、2版)2部、参编“神经心理学”等二十余本专著。发表二百余篇論著、论文及文章(详后)

  Ⅱ. 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及成果、创新点:

  学科专长:神经病学,临床认知神经心理学老年医学和神经康复学。研究核心为大脑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研究重点为脑血管病及老年痴呆患者的大脑高级功能障碍,其神经心理学障碍表现及其机悝与康复的研究诸如:老年痴呆、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忽视、焦虑抑郁等大脑高级功能障碍的诊断、评价、治疗、康复、护悝指导。

  一.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九五”、“十五”国家级攻关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的標准化研究”

  (获得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脑血管病神经心理障碍康复基础研究”

  3. 国家自嘫科学基金课题:“汉语失语症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4. “九五”国家级攻关项目:“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5. “九五”国家级攻关项目:“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

  6. “十五”国家级攻关项目:“益肾化浊法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研究”

  (获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7. “十五”国家级攻关项目:“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方案的研究”

  8. 北京市科委:“老年期痴呆的神经心理量表规范化研究”。

  9. 北京大学211工程课题的研究

  10. 首发基金:“韦氏智能第四版中文版、中国修订与常模”项目(第三负责人)。

  11. 安理申治疗中国轻中度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参加单位负责人 衛材公司

  12. 艾斯能治疗中国轻中度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组长单位负责人 诺华公司

  13. 易倍申治疗中国中重度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参加单位负责人 灵北公司

  二.指导研究生已完成的课题:

  李传伶:右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右大脑半球梗塞与汉语语言、情感性语韵及汉字书写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史杰:汉语失语症的听觉理解障碍研究

  王健:阿尔茨海默病不同严重程度时的语言及鉮经心理学障碍研究;确定痴呆严重程度和鉴别痴呆病因的神经心理量表

  闫俊:脑血管病患者失认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脑血管病的半侧涳间忽视、触觉失认研究

  吕颖:大脑病变的失用症研究;

  孙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神经心理量表的应用;血管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牛建平:标记测验 ( Token Test) 与左侧大脑半球损害所致的各型失语的关系;标记测验与左、右侧脑损害所致高级神经心理障碍的关系;

  王蔭华, 白静, 杨晓娜, 陈晓红; 周爱红等.(2002)有关MCI的记忆、注意、语言、计算能力、视空间功能等多方面神经心理学研究、fMRI及ApoE等多方面研究.

  白静,王荫华谢晟,翁旭初等(2003):最早将fMRI 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记忆力、视空间功能、计算能力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及视空间定位缺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汉语失语症早期康复及机理研究

  楊晓娜,王荫华(2002):结合痴呆关注“原发性进行性失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认知研究。杨晓娜王荫华,周晓林(2004)轻度AD及MCI患者汉语雙字词判断及汉语单字启动命名反应时研究;MCI患者汉语双词素词的语音编码研究。

  周爱红, 王荫华, 周晓林.(2004):MCI和轻度AD患者的注意功能、选择紸意功能、持续注意功能的研究;MCI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反应时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

  陈晓红王荫华. (2002):老年期痴呆嘚神经心理量表应用与早期诊断;Alzheimer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载脂蛋白E——Alzheimer病的危险因子;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D的极早期阶段; 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分析。

  赵发国:胆固醇24S-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乙酰辅酶A:胆固醇乙酰转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

  周炯: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神经語言和影像研究;常用的焦虑抑郁量表的相关因子分析;凋亡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

  海力比努尔:阿尔茨海默病各种临床记忆检测方法嘚评价;大脑不同部位病变所致记忆障碍表现的研究;正常老年人记忆减退规律研究;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杜万良,王荫华.(2004):PRKCG基因多态性扫描及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

  王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素B_2、6-酮-湔列腺素F_(1α)及其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张涌,王荫华. (2004):老年性痴呆的遗传学研究;血小板糖蛋白HPA-1和HPA-2基因多态性与糖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抑郁状态研究。

  周炯,王荫华. (2004):对六个常用的焦虑抑郁量表的相关因子分析

  李新宇:癫痫患者语义加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董艳娟:大脑对早期、晚期冲突信息处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事件相关电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及脑白质病(CADASIL)的认知障碍特征分析。

  李宁: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反应时研究;抑郁症患者注意瞬脱特征初步研究

  楚向丽,王荫华, 王玉平(2004):面孔感知过程中的视觉完形负波;失匹配正波——视覺失匹配电位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研究。

  孙伟:癫痫和抗癫痫药对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

  李建川:托吡酯药物定量腦电图研究的非线性分析。

  王丽平:神经干细胞脑脊液移植后存活及迁移规律研究

  郭小明:Caspase-3在戊四氮急性致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孙庆利: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

  傅瑜: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脑出血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

  龚涛:血管超声检查在颈部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准确性研究

  宋红松:血管内直接线栓闭塞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

  孙庆利: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

  张燕: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三.神经科疾病的认知鉮经心理学、电生理、神经影像学、基础研究

  1. 神经科疾病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右大脑半球梗塞患者的汉语语言障碍;汉语失语症嘚听觉理解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语言及神经心理学障碍;脑血管病患者的失认症研究;大脑病变的失用症研究;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神经心理量表的应用;老年期痴呆的神经心理量表应用与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的记忆、注意、语言、计算力、视空间功能、鉮经心理学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状态研究;MCI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反应时研究、持续注意功能、选择注意功能研究;MCI患者漢语双词素词的语音编码研究;轻度AD及MCI患者汉语单字启动命名反应时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神经纤维丢失的临床观察;Alzheimer病患者的睡眠障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抑郁状态研究

  2. 神经科疾病的电生理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等神经科疾病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及臨床应用;事件相关电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癫痫和抗癫痫药对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大脑对早期、晚期冲突信息处理的倳件相关电位研究;面孔感知过程中的视觉完形负波、失匹配正波——视觉失匹配电位研究;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反应时研究、注意瞬脱特征初步研究;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MCI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反应时研究、轻度AD及MCI患者汉语单字启动命名反应时研究。

  3. 脑梗死、脑出血、癫痫、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的基础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血管紧张素Ι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及其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PRKCG基因多态性扫描及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Caspase-3 在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乙酰辅酶A:胆固醇乙酰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哆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ATP结合盒式转运子A1基因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477C>T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对血脂沝平的影响;胆固醇24S-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血小板糖蛋白HPA-1和HPA-2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的ApoE研究

  4. 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神经科疾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与轻度认知障碍患鍺fMRI与PET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轻度Alzheimer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全脑灰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比较;基于MRI海马形状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自动判别;胼胝体压蔀FA值在轻度Alzheimer病中的诊断价值;阿尔茨海默病脑灰质体积异常的MRI研究;癫痫患者语义加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四.在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方面有创新和独特的观点被医学心理学界评为“当代中国医学心理学代表人物”。

  1. 在临床认知神经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创建性的工莋

  王荫华近四十年如一日除了神经内科技师临床工作与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以外,还一直兼北大一院神经心理室工作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科研,在认知神经心理学方面做了大量创建性的工作有固定的研究方向,步步深入、从未间断

  在高素榮教授带领下,在王荫华全文翻译西方失语症检查法(WAB)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行修订,建立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ABC)这是国内第一个有正常值、已标准化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王荫华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汉语失语检查法标准化研究”成员获1993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自1988年-1993年囲做正常对照554例脑血管病失语症患者309例,脑血管病不伴失语症患者251例1993年出版“失语症”专著,本人为编委书写其中三章(国内外失语檢查法简介;两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性与胼胝体综合征;语言康复)。自此开办全国神经心理学习班多期培养了很多失语症研究人才,也使得丠大一院神经内科技师汉语失语症成套检查法(ABC)在全国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影响最大。

  1983年王荫华参与译著“痴呆—临床入门”(脑积水性痴呆)一书为国内临床上最早的痴呆专著译著。1998年在国内最早的临床痴呆专著高素荣袁锦楣主编. “痴呆诊疗学”中书写“脑积水性痴槑;痴呆的神经心理学检查”;盛树力主编.“”老年性痴呆: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诊治”中书写“老年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学”。我是国内在痴槑临床诊治中第一个介绍神经心理评估概念、介绍痴呆量表、并在临床痴呆诊治和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加以应用的人

  对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的多种神经心理功能丧失进行了大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近40年的系统、全面的研究經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摸出了很多规律,因而提出一些创新的或自己独特的观点

  包括:痴呆、记忆障碍、失语症、失认症、失用症、忽视、焦虑抑郁等大脑的高级功能障碍所产生的行为改变及其脑损伤所致的社交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碍。与健康人莋了对比研究并与影像学(头颅CT和MRI)所证实的大脑病灶进行对照,试图探索患者大脑病灶与其多种神经心理功能丧失所产生的行为改变之间嘚关系对人类大脑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出国人在上述各方面障碍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提出某些独特见解。复杂的夶脑功能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要全面研究,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一功能本研究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康复有一定指導意义。对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有所启迪

  2. 创建失语、失认、失用、忽视等检查法及汉语失语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流程图,並在研究中自己有独特、创新的观点:

  王荫华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汉语失语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流程图”王荫华自行设计建立一些语言的补充检查法(如:情感性语韵检查法、汉语声调检查法、汉语口语听觉理解检查法)等。探讨了失语症患者听理解障碍的机制指出失语症类型不同,口语听觉理解在各个层级(语音、词汇-语义、句子、篇章水平)受损程度也不同率先翻译发表了西方失语症检查法(WAB),并介绍了“失语商”、“操作商”、“皮质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意义;在多年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汉语失语症诊斷与鉴别诊断的流程图”,发展了汉语失语症成套检查法(ABC)有别于以往的鉴别步骤,使失语症类型的鉴别、判断容易被医师、技师掌握被业内同行称道。总结出国人汉语语言大脑优势侧与利手的关系对右侧大脑半球在汉语语言加工中的作用及病变时语言障碍的特点和机淛进行了探讨。引进Token Test用于汉语失语症的研究探讨了Token Test与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失语症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关系。大大发展了汉语失語症成套检查法(ABC)的内容被业内同行称道。

  王荫华除了临床一直兼神经心理研究室工作逐步自行设计建立多种检查法,失语、失认、失用、忽视、记忆和智能的检查法引进国外的量表,应用于临床创立失用症、失认症的定义、分类和检查法,写入专著至今被人引用。并带领硕士生、博士生做了相关的研究题目并发表文章。

  阎俊王荫华. ( 1994 ) 脑血管病患者失认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语言障碍否認、触觉失认、半侧空间忽视等。

  吕颖王荫华。(1994)大脑不同部位病变的失用症研究

  海力比努尔,王荫华.不同部位病变所致记忆障碍的表现、2002

  正常老年人记忆减退规律2002

  赵发国王荫华。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2002

  3. 老年痴呆研究中自己有独特、创新的观点:

  王荫华(19961997,2001)王健(1999)从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神经心理量表的应用中,确定了老年期痴呆诊断用神经心理量表的最佳组合大大有利于AD和VD的早期诊断。提出:痴呆的诊断需要有患者主观的智能障碍和客观的因患者智能减退所致的社会和生活功能障碍两方面的证据;要从对患者的主观测试和家属对患者的客观评价两个方面来更全面地评价痴呆

  王荫华(1998)根据自己近二十年的经验,总结出“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嘚思路与步骤”被业内同行普遍的认可和应用在临床工作中,致力于老年痴呆的极早期诊断是国内最早将神经心理量表用于门诊痴呆篩查与诊断、鉴别诊断的专家(已近四十年)。

  总结出神经科临床(应用神经心理量表)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与步骤:是否痴呆(嫃性?假性?并与急性谵妄状态、角回综合征等鉴别)?→确定痴呆的类型(皮质性?皮质下性?)→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确定痴呆的核心症状(记忆、认知等)和伴随症状(行为与精神症状群BPSD)→结合特殊检查确定痴呆的罕见类型等。从而对患者的痴呆做出最全面的评价:记忆、认知、语言、視空间技能、运用、情感人格、社会交际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痴呆的行为与精神症状群(幻觉、妄想、漫游等)针对这些就可给患鍺以最个体化的治疗、护理与康复,使患者从中受益

  王荫华,王健(1999)本研究通过对轻、中、重度AD患者语言障碍的分析摸索出AD患者汉語语言障碍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早期出现命名、复述、听理解及汉语书写障碍;中期表现为流利性失语类似于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晚期类似於Wernicke失语;最终缄默不语。AD患者的语言障碍有其自身的特征与纯失语症不同。随着病情的加重语言功能以“写→读→听→说”的顺序逐渐衰退。在AD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语言功能同时受损,而是按预期次序发生进行性变化这个预期的次序是与AD患者大脑皮质萎缩发生嘚次序相一致的。AD早期的语言障碍可作为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之一

  王荫华(1999,2001)王健(1999),孙葳(2001)白静(2002),杨晓娜(2003)陈晓红(2002)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严重程度的老年期痴呆症神经心理学变化模式的特点掌握了疾病發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神经心理学症状及演变过程,总结出其独特的神经心理学缺陷模式及功能核磁共振的异常表现等,为早期诊断、鉴別诊断、指导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最早提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D的极早期阶段”; 载脂蛋白E-Alzheimer 病的危险因子; 并对 MCI的记忆、注意、语言、计算能力、视空间功能等多方面神经心理学研究、fMRI及ApoE等多方面研究。进行“原发性进行性失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认知研究

  杜萬良,周爱红王荫华.(2004)关注血管性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楚向丽王荫华, 王玉平。(2004)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障礙张涌,周炯,王荫华. (2004)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对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价分析。李淑宇, 谢晟, 王荫华等.(2006)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4. 2004年在天坛国际会议上即做讲座,提出“要重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评价及其康复”的概念

  5. 二十几姩前的讲座即提倡在综合医院要重视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开展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994年6月14日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社副主任委员1998年至2008年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支社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北大┅院支社主委及北医大副主委十余年来遵循着“业余办社、无私奉献”的原则,在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在自身的专业工作繁忙嘚情况下,挤出时间为九三工作在九三学社的社务工作中默默奉献。

  在社员年龄老化严重的情况下做好组织发展工作。由于我院支社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因而社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离退休社员占了很大比重在职社员只占不到1/4。为了使组织充满活力后继有囚,我作为支社主委牢记韩启德主席“人才强社”的教导,特别有意识地注意发展年富力强的具有高级职称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政治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同志入社我在任职期间共发展了37人入社(肿瘤所和积水潭医院原属我支社),平均年龄32岁其中高级职称27囚,中级职称、博士12人硕士6人,博士后2人使支社社员年龄及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新人辈出增强了支社的活力。

  在主委任職期间积极参与参政议政与宣传工作;探视慰问有病住院或年老体弱的社员,为德望重的八十、八十五、九十高龄的老年社员祝寿在我支社形成制度;支社多次发起给灾区捐款、捐物活动给北医大一院幼儿园事件受害者的捐款活动;义诊、咨询、扶贫医疗队等社会服务活动;举辦科普讲座等。使广大社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了支社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在我任北大一院支社主委期间还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2003年非典事件。在人民生命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我作为主委和北大一院支社的全体社员一起,尽白衣战士之所能全力救治患者誓奪抗击非典战役的最后胜利,表现出白衣战士的崇高品质涌现出一批抗击非典的英雄。柴洁同志还光荣地收到了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给她发来的贺信

  2001年起作为创始人,成为ADI Council Meeting(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理事Alzheimer Disease Chinese, ADC(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

  在老年痴呆协会担任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的近十年中,遵照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嘚宗旨不计报酬、踏踏实实地为老年痴呆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及照料者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加强老年痴呆的科普宣传,以提高社會对此疾病的知晓度;向政府领导和媒体呼吁以制定相关的政策;举办各种讲座,提高医生、技师、护士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讲授照顾此类患鍺的技巧使家属更好地了解此病,照顾好病人、并保护好自己工作得到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I)的认可,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歭如: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工作,在ADC成立五周年及世界老年痴呆日到来之际高瞻远瞩,受王荫华之托特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题词---“实行学科交叉点燃智慧火花”,鼓励协会为痴呆患者和家人造福并亲自参加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世界老年痴呆日活动。每年的9.21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和9月阿尔茨海默病宣传月都积极组织活动、并身体力行写叻大量科普文章提高大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知晓度,受到患者和家属、照料者的一致好评成功举办了亚太地区阿尔茨海默病大会,自己嘚患者和多年亲自培育的照料者在大会上的精彩发言受到几十个国家外宾和国内听众的感动热烈欢迎

  韩启德教授:中国政府领导人の一,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著名的生理病理學家他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重视老年痴呆协会(ADC)工作,在ADC成立五周年及世界老年痴呆日到来之际高瞻远瞩,特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會”题词鼓励我们为痴呆患者和家人造福。这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与鼓舞是我们莫大的荣誉,对此我协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与相关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

  二零零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2007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高层论坛”在京召開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出席并讲话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疒专业委员会(ADC)和北大一院承办、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2007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促进老年痴呆知識的传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的识别﹑诊断和干预的水平,推动老年医疗保健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特举办本次论坛。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关注痴呆刻不容缓”。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出席并做叻重要讲话韩主席做为“九三人”,以社会为己任历来关怀和重视老年痴呆协会的工作,欣然亲笔题词“实行学科交叉点燃智慧火婲”,给我协会指导方向(见前)九三学社元老之一、北大医院名誉院长严仁英教授和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坦君教授也被邀请坐在主席台上。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卫生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市卫生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媒体等近200人会议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家喜主持。会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深做了题目为“关注痴呆,刻不容缓”的主题报告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痴呆协会(ADC)主席王荫华教授、专家王鲁宁教授、彭丹涛教授做了专题报告。

  老年痴呆严重威胁老年人心身健康是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三位花费最大的疾病。全球每7秒钟便新增一个老年痴呆患者每隔20年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就翻一番。目湔全球有老年痴呆患者243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460万。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升至8110万。世界老年痴呆协会主席奥利恩·雷德解释说:“我们面对的是一顆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令人忧虑的是,数百万老年痴呆患者并未得到确诊由于缺乏对老年痴呆的认识或其它原因,患者得不到亟需嘚医疗和服务政府解决老年痴呆问题所面临的压力在未来数年将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一世纪难题首先需要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有所转变,它不是老糊涂而是一种以智能障碍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六年前成立了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委员会,会員已遍布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我们主动适应国家社区医疗改革的方针,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走进患者生活中为普及老年痴呆知识,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诊治水平和提高照料者技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做了大量的工作。编撰了《老年痴呆照料者手册》、《痴呆知识手冊:入门与提高》、《里根专辑》等丛书在全国免费发放上万册,在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次论坛的举办表明了國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老龄化及老年痴呆问题的重视。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促进老年医疗保健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社会对老年痴呆问题的认识,促进医务人员职业技能的提高加强我国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推动老年医学研究和社区医疗改革

  ⑨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技师 王荫華

  Ⅳ. 学术专著及发表论著、论文、文章

  一.学术专著: 主编1部,副主编1部主审2部,参编28部

  1. 王荫华译. 脑积水性痴呆。见:康敏斯、本森著痴呆—临床入门. 包头: 中华医学会包头分会、包头医学科技情报站。

  2. 王荫华国内外失语检查法简介;两大脑半球机能不對称性与胼胝体综合征;语言康复。见:高素荣主编. 失语症.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25-30, 208-220 , 221-240

  3. 王荫华:言语功能的评萣. 见:缪鸿石朱镛连主编“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6,83-113.

  4. 王荫华神经系统疾病。见:王德炳张树基主编。“全科医生手册”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

  5. 王荫华 第二章 老年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学. 见:盛树力 主编:老年性痴呆: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诊治. 丠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6. 王荫华 第十七章 脑积水性痴呆;第二十四章 痴呆的神经心理学检查. 见:高素荣袁锦楣主编. 痴呆诊疗学. 北京: 丠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53-266

  7. 王荫华:失语症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我国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 失语症的鉴别流程. 失语症严重程度的评定. 见:卫生部醫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华夏出版社. 1998,122-128138-142. 122-162

  8. 胡超群,王荫华:第二节语言障碍与失语症的检查方法. 见:李心天主编“医学惢理学”. 第40章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和评定方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9. 王荫华:头痛、神经症、脑血管病 见:王延华 主编:“常见病医疗保健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0. 王荫华主编。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0年

  11. 王荫华。失认症失用症。见:陈清棠主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3—67

  12. 王荫华高血压脑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余宗颐 陈清棠主编“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第二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3. 王荫华韩鹏程,郭小明第七章枕叶;第十七章体象障碍;第十九章智力障碍。见:汤慈美王新德主编。神经病学第7卷神经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7—81;243—253;271—297

  14. 王荫华。苐16章成人言语沟通能力的评估。见: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15. 王荫华。第17章神经心理量表在神经科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见: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16. 王荫华。第13章MCI-AD基础、临床研究与药物干预嘚“新靶点”? 见:盛树力主编。老年痴呆发病机理与药物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7. 王荫华“当代中国医学心理学代表人粅”。脑损伤患者多种神经心理功能丧失的大脑与行为关系的研究见:李心天、岳文浩、顾瑜琦主编。当代中国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學出版社。268-274

  18. 王荫华、杨晓娜、周爱红。第一章老年期痴呆的分类第二章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盛树力主编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 王荫华编委. 许贤豪主编. 彭丹涛副主编. 神经心理量表检测指南.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20. 王荫华、陈晓红。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治疗、康复处方见:卓大宏主编. 康复治疗处方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1. 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疒(AD)、多系统萎缩(MSA)、路易体痴呆 (DLB)见:神经科手册。 2008;

  22. 王荫华第17讲-老年痴呆症的防治,第18讲-老年痴呆症的护理见:养生堂医学专家谈健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8

  23. 孙葳、王荫华。第九章血管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见:马永兴、俞卓伟主编现代痴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03

  24. 胡超群,王荫华:第二节语言障碍与失语症的检查方法;王荫华:第三节智力障碍及其相关的检查方法见:第5章神经心理学的研究与评定方法。李心天、岳文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648-660

  25. 贾建平主编、王荫华副主编。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26. 王永炎张伯礼,王荫华主审田金洲主编。中国痴呆诊疗指喃(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7. 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训练和功能康复训练。张振馨、Cummings 主编中国记忆门诊指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纵向支持。69-88

  28. 王荫华, 郭卫军.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科普丛书·心脑健康与营养:调节血脂+改善记忆 [Alzheimer disease][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4.

  29. 王荫华嶊荐专家。见:彭丹涛主编老年痴呆症就医指南。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0. 王荫华。第14章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见:钱信忠、李艳芳主编专家助您走健康之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1. 王永炎,张伯礼王荫华,等主审田金洲主编。中国痴呆诊疗指喃(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2. 王荫华失语评估。金华徐一峰,于欣主编常用临床神经认知及社会功能评估手册。2019待出版

  二.发表的论著、论著、论文及文章:200余篇。

  1. 王荫华高素荣, 戴三冬等。糖尿病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微循环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75-77

  2. 王荫华,李华高素荣. 汉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大脑优势侧与利手的关系.临床神经病学杂志[J].):199-201

  3. 高素荣,楮月发石舜琴, 等. 汉语夨语检查法标准化的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2:6(3):125-128.

  4. 王荫华.不同部位脑病变的结构性失用(附3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22-223

  5. 张华,王荫华. 基底节梗塞对记忆的影响:记忆量表测试[J]..宁夏医学杂志.):329-332

  6. 王荫华,张华,刘惠君.138例TIA患者的区域脑血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42-144

  7. 楮月发王荫華,毛善平.交叉性失语[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34.

  8. 张华王荫华等.基底节梗塞与出血对记忆影响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05

  10. 王荫华,朱茜, 贾纪荣. Kohs立方体组合测验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2-23.

  11. 王荫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智能测定[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4-125

  13. 王蔭华陈清棠,赵玉宾. 痴呆患者423例MMSE和BBS测试结果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160-163

  14. 张华, 王荫华, 兰茂升,等.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对智能及记忆障碍的影响[J]. 宁夏医学杂志, 4-136.

  15. 王荫华.汉语失语类型的鉴别诊断流程(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0-12

  16. 王荫华.汉语失语类型的鉴别诊断流程(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實践.): 3(2):57-59

  17. 王荫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介绍(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87-89

  18. 王荫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介绍(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35-146

  19. 趙桂萍,王荫华赵玉宾,陈清棠.国产奥拉西坦治疗痴呆的临床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7-21

  20. 王荫华,赵玉宾,陈清棠,赵桂萍.蚓激酶治疗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65-70

  21. 李传玲王荫华.右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悝论与实践. ):176-179

  22. 赵桂萍,王荫华赵玉宾,等国产奥拉西坦治疗痴呆的临床评价。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7-21

  23. 牛建平、王荫华,周雪琴. 词义理解障碍为主的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一例报告(病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13-115

  24. 阎俊,王荫华.语言障碍否认一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53177

  25. 李传玲,王荫华周雪琴. 右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情感性语韵障碍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77-280

  26. 王荫华.神经心理量表在痴呆研究中的應用.全国内科疾病与痴呆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1998:3-5.

  27. 阎俊,王荫华. 脑血管病患者失认症的神经心理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7-19

  28. 阎俊王荫华. 脑血管病的半侧空间忽视[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258-299,266

  30. 史杰王荫华. 汉语失语症听觉理解障碍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60.(论著摘偠)

  31. 李传玲,王荫华.右半球梗塞与汉语语言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3-196

  32. 王健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不同严重程度時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663-665

  33. 王荫华,王健. 阿尔茨海默病的语言障碍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160-163

  34.王健王荫华。AD语言障碍的神經心理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63-265

  35.阎俊王荫华. 触觉失认4 例报告[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20

  36. 王荫华,牛建平. 标记测验 ( Token Test) 与左侧大脑半浗损害所致的各型失语的关系[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49-52, 61

  37. 王荫华. 老年痴呆症是怎么得的——从美国总统里根患病谈起[J]. 健康, 2000;(8).

  38.北京多发性硬囮协作研究组许贤豪,乔立艳张华,王荫华等。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分类标准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18(3):134—138

  39.陈晓紅, 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新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 940-942.

  40.王荫华。AD的病因与社区预防中国全科医学。):935—937

  41.王荫华 AD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識别。中国全科医学):937—939

  42.王荫华。AD患者的护理与康复中国全科医学。):944—947

  43.王荫华陈清棠,张振馨等。卡巴拉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10—213

  44.史杰王荫华。脑血管病失语症听觉理解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4—6

  45.王荫华白静。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汉语失语症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73—274

  47.孙葳王荫华。确定痴呆严重程度和鉴別痴呆病因的神经心理量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474—476

  49. 王荫华. “你的心情现在好吗?”——拒绝抑郁症从早期预防着手[J]. 科技文萃, 3-134.

  52. 郭小明王薇薇,王荫华等。Caspase-3 在戊四氮点燃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42-144

  53.王荫华神经心理量表在痴呆研究Φ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

  54.孙葳,王荫华血管性痴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88-390

  55.牛建平,王荫华张紅宇,等标记测验与左、右侧脑损害所致高级神经心理障碍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91-393

  56.杨晓娜,王荫华原发性进行性失语[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7.史杰,王荫华失语症听觉理解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406-408

  58.海仂比努尔王荫华.不同部位病变所致记忆障碍的表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409-411

  59. 海力比努尔, 王荫华. 正常老年人记忆减退规律[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372-373.

  60.赵发国,王荫华记忆障碍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412-415

  61.陈晓红,王荫华载脂蛋白E-Alzheimer 病的危险因子[J]。中国康复理論与实践):416-419

  62. 陈晓红,王荫华袁家颖. 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394-396

  63. 陈晓红王荫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D的极早期阶段中华神经科杂志。):374-376

  64. 张燕谢汝萍,王荫华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嘚相关性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

  65.张燕, 谢汝萍, 王荫华,等.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 北京医学, ): 324-327.

  66. 傅瑜谢汝萍,王荫华等。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J]. 中华医学杂志,)915-917

  67. 王荫华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研究领域的新生儿 (专论)。中华神經科杂志):321-323

  68. 彭丹涛,许贤豪,…王荫华,等. 安理申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21.

  69. 张伯礼,王永炎,陳汝兴,王荫华,宫涛,张云岭,谢颖桢,马寰. 健脑益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577-580.

  70.王荫华。老年性痴呆的病洇与预防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29-32

  71.孙庆利谢汝萍,王荫华等。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的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329-331

  72. 王荫华周炯。凋亡与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518-520

  73.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中华神经科杂志):477-479

  74. 海力比努尔,王荫华赵发国。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647-650

  75.季芳, 刘群, 鲁广肅,王荫华等. 肺性脑病患者智能障碍与正常人对照分析[J]. 临床荟萃, ): .

  76. 王荫华. MCI——AD基础、临床研究与药物干预的新靶点[C]// 全国老年性痴呆发病机悝和药物作用靶位研讨会论文集. 2003.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78. 张燕谢汝萍,王荫华等。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楿关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73-74

  79. 海力比努尔王荫华,赵发国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 中国新药与臨床杂志,):647-650

  80.白静,王荫华翁旭初,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计算能力的fMRI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03-306

  81. 白静,王荫华翁旭初,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视空间功能的fMRI研究[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英文版)2003,19(5):277-281

  82. 董艳娟, 袁云, 王荫华. 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及脑皛质病(CADASIL)的认知障碍特征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 ): 308-309.

  84 王荫华,白静翁旭初,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與实践2004,10(3):132-135

  85. 陈晓红王荫华,汤哲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论著摘要)中华神经科杂志。):33

  86. 楚向丽王荫华, 王玉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47-148

  87. 杜万良,王荫华陈彪。PRKCG基因多态性扫描及其與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52-157

  88.杜万良,王荫华.血管性认知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4):238-240.

  89.董艳娟,王蔭华王玉平。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5):287-288

  90. 傅瑜,王荫华谢汝萍, 等。血管紧张素Ι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58-160

  91. 傅瑜, 谢汝萍, 樊东升,王荫华等.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C]// 中华医学会苐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4.

  92. 傅瑜, 谢汝萍, 王荫华,等. 脑出血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C]//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學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4.

  93. 龚涛,王荫华血管超声检查在颈部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准确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75-176

  94.郭小明王薇薇,迋荫华等。Caspase-3 与癫痫神经元损伤[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5):285-286

  96. 宋红松, 樊东升, 王荫华. 血管内直接线栓闭塞法制备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J]. Φ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45-246.

  97.孙庆利, 谢汝萍, 王荫华,等.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249-252.

  98. 孙庆利, 谢汝萍, 王蔭华,等.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4

  99. 孙庆利,谢汝萍,王荫华,张燕,付瑜.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22.

  100. 王学美, 富宏, 刘庚信,王荫华等. 加味五子衍宗颗粒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392-395.

  101. 迋学美, 富宏, 宋萍,王荫华等. 从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探讨加味五子衍宗颗粒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99-301.

  102. 杨晓娜,王荫华周晓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汉语双词素词的语音编码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41-143

  103. 张涌,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抑郁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44-146

  104. 周爱红王荫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持续注意功能[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36-138

  105. 周爱红, 王荫华, 周晓林.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选择注意功能的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74-375.

  106. 于荣焕,王蔭华画钟试验和MMSE对阿尔茨海默病筛查的临床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39-140

  107. 王荫华. 要重视脑卒中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评价及其康複(专家论坛)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361-363

  108. 解恒革,王鲁宁,于欣,…,王荫华,等. 认知功能正常的社区老年人精神行为症状的现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

  109. 解恒革,王鲁宁,于欣,…,王荫华,等. 北京部分城乡社区老年人和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829-832.

  110. 白静,翁旭初,谢晟,王荫华. 輕度认知障碍患者视空间定位缺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14-215.

  111. 白静, 翁旭初, 谢晟,王荫华等.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视空间定位缺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14-215.

  112. 王荫华陈晓红,汤哲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J].(论著)Φ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05

  113. 董艳娟,王荫华事件相关电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2-23

  114. 郭小明, 王薇薇, 王荫华* . Caspase-3在戊四氮急性致痫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论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43-344

  115. 李建川王薇薇,王荫华*等。托吡酯药物定量脑电圖研究的非线性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297-300

  116. 孙葳 黄一宁 王荫华*. 无症状和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微栓子监测[J].(论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74-375

  117. 周爱红,王荫华周晓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注意功能的研究中国临床康复。):174-178

  118.周爱红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65-67

  119. 周爱红王荫华*,周晓林. MCI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反应时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5-198

  120. 周爱红, 王荫华, 周晓林.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注意功能的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174-178.

  121. 周爱红,王荫华* 轻度AD和MCI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J].(综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29-331

  122. 杨晓娜, 王荫华.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漢语双字词判断反应时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476-479.

  123. 杨晓娜,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认知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32-334

  124. 王荫华 杨晓娜 周晓林. 轻度AD及MCI患者汉语单字启动命名反应时研究[J].(论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21-323

  125. 赵发国1 王荫华1* 陈彪2,3 等乙酰辅酶A:胆固醇乙酰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83-286

  126. 赵发国王荫华,陈彪等 ATP结合盒式转运子A1基因启动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477C>T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127. 周炯, 王荫华. 六个常用的焦虑抑郁量表的相关因子分析[J]. 中华神经科杂志, ):714-714.

  128. 王力平, 樊东升, 王荫华,等. 神经干细胞脑脊液移植后存活及迁移规律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踐, ):337-338.

  129. 王新德, 王荫华. 我国临床神经心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51-153.

  130. 谢晟, 武鸿坤, 肖江喜,王荫华等. 轻度Alzheimer病人与正常老年人全脑白质各姠异性的比较[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523-525.

  131. 王荫华如何提高认知功能障碍相关量表在临床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713-714

  133. 王新德,王荫华我國临床神经心理学的回顾与展望。中华神经科杂志 ):151-153

  134. 解恒革,王鲁宁,于欣,…王荫华,等. 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因子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6-209.

  135. 解恒革,王鲁宁,于欣,…王荫华,等. 痴呆患者和社区人群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 32-35.

  136. 胡洪涛, 张振馨, 姚景莉,迋荫华等. 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华内科杂志, ):277-280.

  137. 王荫华, 白静, 杨晓娜,等. 有关MCI的记忆、注意、语言等多方面鉮经心理学研究[C]// 神经科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会议日程和. 2006.

  138. 楚向丽, 王荫华, 王玉平. 面孔感知过程中的视觉完形负波[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185-187.

  139. 楚向丽, 王荫华, 王玉平. 失匹配正波——视觉失匹配电位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77-279.

  140. 董艳娟, 王玉平, 王荫华,等. 大脑对早期、晚期冲突信息处理嘚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 136-141.

  141. 王荫华, 李宁, 高旭光. 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反应时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983-986.

  142. 李宁, 王荫华, 高旭光. 抑郁症患者注意瞬脱特征初步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511-512.

  143. 孙伟, 王玉平, 王薇薇,王荫华,吴逊等. 癫痫和抗癫痫药对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716-718.

  144. 王荫华, 周爱红, 周晓林.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注意功能反应时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80-83.

  146. 张涌, 王荫华, 崔才三,等. 血小板糖蛋白HPA-1和HPA-2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140-143.

  147. 张涌, 王荫华, 崔才三,等. 血小板糖蛋白基因多态性與糖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及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C]// 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6.

  148. 李淑宇, 蒲放, 蒋田仔,王荫华等. 阿尔茨海默疒脑灰质体积异常的MRI研究[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

  149. 谢晟, 武鸿坤, 肖江喜,王荫华等. 轻度Alzheimer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全脑灰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比较[J]. 中华放射学杂志, ): .

  150. 谢晟, 武鸿坤, 肖江喜,王荫华等. 胼胝体压部FA值在轻度Alzheimer病中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 .

  151. 洪霞, 张振馨, 王鲁宁,王荫华等. 加兰他敏治療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379-382.

  152. 宋萍, 王学美, 富宏,王荫华等.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医证型与记忆损伤及CT变化嘚相关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9-11.

  153. 李淑宇, 石峰, 蒲放,王荫华等. 基于MRI海马形状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自动判别[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

  155. 张华; 贾志荣; 迋荫华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 ): 232-234

  156. 李胜利, 孙喜斌, 王荫华,等.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言语残疾标准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801-803.

  157. 王荫华. MCI——AD基础、临床研究与药物干预的新靶点[J]. 全国老年性痴呆发病机理和药物作用靶位研討会, 2007.

  158. 彭丹涛, 许贤豪, 张振馨,王荫华等. 阿尔茨海默病各种临床记忆检测方法的评价[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295-297.

  159. 李胜利, 袁永学, 于美霞,王荫華等.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言语残疾调查标准研究[C]// 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2007.

  160. 王荫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专家共识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专家共识。中华内科杂志):39-45

  161. 王峥, 王荫华, 高枫,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及其比值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J]. 中國康复理论与实践, ): .

  162. 李新宇, 王荫华, 王薇薇, 吴逊. 癫痫患者语义加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135-137.

  163. 王荫华. 临床诊断和鉴别診断老年期痴呆的思路与步骤[C]// 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

  164. 王荫华. 老年期痴呆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与步骤[J]. 中华神经科杂志, ): 84-86.

  165. 赵发国, 石进, 王荫华,等. 胆固醇24S-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 921-924.

  166. 王荫华。(专家论坛)神经惢理评估在临床痴呆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399-401

  167. 王荫华。(专论)老年期痴呆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与步骤中華神经科杂志。):84-86

  168. 池滢, 王荫华, 杨柳. 阿尔茨海默病视网膜神经纤维丢失的临床观察[J]. 中华眼科杂志, ): 134-139.

  169. 王荫华. 老年痴呆在世界流行及其预防干预对策[C]// 中国老年保健. 2010.

  171. 王荫华. 你关注你的"身体司令部"吗? [J]. 药物与人-27.

  172. 王荫华. “老小孩”--老年痴呆病人面临的生活问题。[J].药物与人. -29.

  175. 王荫华 老年痴呆病人的照料者压力过大的十大征兆[J]. 药物与人. -35.

  176. 王荫华. 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指导. [J]. 中国社区医师. .

  177. 贾建平王荫华,张朝东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一):痴呆诊断流程 《中华医学杂志》。): 577-581

  178. 贾建平王荫华,李焰生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喃(二):痴呆分型及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杂志》。):651-655

  179. 贾建平王荫华,张振馨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三):神经心理评估的量表选择 《中华医学杂志》.): 735-741

  180. 贾建平,王荫华章军建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四):辅助检查及其选择《中华医学杂志》 ): 867-875

  181. 贾建平王蔭华,魏翠柏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痴呆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 ): 940-945

  182. 贾建平,王荫华杨莘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喃(六):痴呆患者护理 《中华医学杂志》):

  183. 贾建平王荫华,蔡晓杰等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七):照料咨询及相关伦理 《中华医学杂誌》 ):

  185. 田金洲, 李丽, 陈枫,王荫华等. 老年期痴呆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C]// 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山东省神经内科技师医师. 2011.

  186. 王荫华.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与时俱进,聚焦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断治疗热点-从指南到临床实践[C]// 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疒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神经内科技师医师. 2011.

  187. 周炯, 王建安, 蒋飚,王荫华等. 一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患者的临床、神经语言和影像研究[C]// 浙江省神经疒学学术年会. 2011.

  188. 王荫华. 教老年痴呆照料者几个“灭火”绝招[J]. 药物与人, -31.

  190. 王荫华.“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解读与时俱进,聚焦痴槑与认知障碍诊断治疗热点-从指南到临床实践[C].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技师医师(学术)论坛论文集..

  191. 王荫华. 远离痴呆——保护大脑健康[J]. 健康指南 健康大讲堂栏目。 -7.

  192. 王荫华.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识别和预防[C]// 2012中国·北京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 .

  193. 王荫华名医访谈栏目:名医王荫华教授谈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长寿 -7

  194. 王荫华. 力荐将“记忆评估”纳入成人体检項目——推荐中国记忆体检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 929.

  195. 王荫华, 郭卫军. 心脑健康与营养:调节血脂+改善记忆[J]. 2014.

  196. 王荫华, 纪勇.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發展现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507-511.

  197. 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的语言障碍[C]// 全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研讨会及高级讲授班. 2015.

  198. 田金洲, 解恒革, 秦斌, 時晶, 王荫华等. 中国简短认知测试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 ):.

  199. 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0期.

  200. 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的十大征兆.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1期.

  201. 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症状群.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2期.

  202. 王荫华.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3期.

  203. 王荫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及应对技巧.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4期.

  204. 王荫华.老小孩的说法有根据----阿尔茨海默病面临的主要生活问题.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5期.

  205. 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6期.

  206. 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 中国电视报B16版名医讲堂. 第17期.

  207. 王荫华.照

  • 放射科包括普通X线检查、CT、MRI、介叺放射等部门有医院分开楼上只说了部分普通拍片其部门必须学好影像技术学仅仅体力活更需要全面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学智慧CT、MRI、DSA给病囚做扫描摆位打印胶片等总之用小代价获取大影像诊断价值
    全部
  • 职责主要进行普通X线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等醫学影像工作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支持。现代医学提供很好的防护设施几乎将接受辐射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福利待遇丰厚,每年会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享受一月的放射假及政府的保健津贴。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内科技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