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非命有什么说法,医院把人致死不给任何说法

“转基因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同时具有食品工程和心理学背景的崔凯教授,在我国31个省份193座城市就转基因食品公众态度进行了全国性的社会调查。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回答下面几个典型问题――转基因食品,支持还是反对?你相信政府吗?你相信科学家吗?谁来养活14亿人?公众为什么质疑转基因,听听科学家怎么说。

        我想先做一个现场调研,对转基因食品持支持态度的请举手,差不多不到20%;持反对态度的请举手,要稍微多一点,有1/3;我暂且认为没有举手的朋友或者是对转基因食品不太了解,或者持中立的态度。

翻开人类近百年的科学史,很难找到一个科学话题,能够像转基因这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既被视为人类的天使,又为视为潜在的恶魔,冰火两重天。我在演讲之前特别请求主办方把我放到最后一个人来演讲,因为讲转基因,一不小心说不定飞上几个鸡蛋和西红柿来。我觉得前几个科学家站在这里,是因为他们学识渊博,而我能站在这里,是因为我胆子够大。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大家看到的这座茅草屋,我在这里出生,而且一直住到高三。当年我站在院子里,就可以看到绵延几十里的稻田。说到转基因,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餐桌上的食品和DNA双螺旋结构。而我想到的,还有土地和农民。

1997年,我在江南大学获得食品工程专业的博士,我也是老家那个乡镇第一个博士。当时甚至有长辈问我:食品工程的博士是不是相当于一级厨师?2002年,我又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2016年,依托在食品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专业背景,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公众对于转基因态度的社会调查,覆盖了31个省的193座城市。今年6月,我的调查报告发表在Nature旗下的刊物《食品科学》上,受到很多关注。今天,我将把几个主要的调查结论分享给大家。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公众质疑转基因的原因非常复杂。比如:有人认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本来风马牛不相及,跨物种进行基因转入,打破生殖隔离,有悖生物伦理,我不支持。也有人觉得转基因的审批流程不透明,会不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我不支持。还有人说,我也不懂什么是转基因,如果国家领导人不吃,我就不吃。凡此种种,转基因所引发的争论早已超过科学范畴,关乎到公众知情权、生物伦理、粮食安全、三农问题、环境保护、政府监管、媒体传播、商业利益、国际贸易、民族情绪等诸多话题。

          莎士比亚有一句话:一千个人眼里就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争论,做转基因科普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包容和平和的心态,要理解多元化的声音,因为质疑也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力量。

今天,关于转基因的负面传言很多,有些甚至听起来很恐怖。传言越危言耸听,越能吸引眼球。这里,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都生过病、去过医院,医生可能问你抽烟吗?喝酒吗?但有没有医生会问你,吃转基因食品吗?有没有看到谁的医学诊断书写着:致病原因是吃了转基因食品?如果没有,那些传言的依据是什么?会不会是主观想象?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还有77.4%的公众认为“虽然现在没有证据,但不等于将来没有,仍需谨慎”。这种顾虑可以理解,毕竟相比于漫长的生物演化史,人类文明与科学研究历程的确还太过短暂,对未来我们应该心存敬畏。有些基因和蛋白的功能我们尚不完全清楚,转基因的产业化需要循序渐进。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思考:公众心里究竟要多长时间来确认转基因是安全的,需要100年?1000年?还是10000年?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胰岛素、干扰素等都是转基因产品,问世几十年来,已经挽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

          如果当初一定要这些产品先做100年、1000年、10000年的临床试验,才能推广使用,会有多少人死于非命?人们对转基因药品持欢迎态度,但对同样技术原理、它的“孪生兄弟”转基因食品却谈虎色变,这是否有些防卫过度?

很多生物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都公开表示支持。对此,23.2%的公众相信生物学家的主流观点,有45.5%的公众认为科学家的观点也并不可信。质疑科学家的比例(45.5%)是相信科学家比例(23.2%)的2倍,这个结果耐人寻味。原因是什么?一方面,可能有些公众思维固化,内心深处已经对一个结论生根在心了,再怎么说也听不进去;另一方面,近年来学术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和“伪专家“言论。除此以外,科学家在与公众沟通的环节上,的确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坦率地说,今天的学术圈里真正愿意做科普的人并不多,多数人因为制度考核的原因,全身心地投入到发表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上。一篇影响因子为10的学术论文和一篇“100000+”的普通公众阅读的科普文章,哪一个对社会更有贡献?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还有人认为,科普论文容易懂,太通俗,往往内容浅薄,而学术论文风格严谨晦涩,才标志着我思想深刻,内容权威。于是有人开玩笑,说你把一个人能听懂的东西写得鬼都看不懂,就是博士论文了。可是鬼都看不懂的东西,对人又有什么用,难道读博士变成人鬼情未了了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做科研是要站在科学的视角,而做科普则需要站在人的视角。我们写科普论文,最好能让读者感受到你的心跳和温度,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让最远的你变成他们最近的爱。

有观点认为:转基因可能是美国对中国的“生物恐怖主义”,爱国就应该反对转基因。13.8%的公众表示赞同,31.8%的公众“说不清楚“,而54.4%的公众表示反对,认为“转基因争论要基于科学“。这54.4%的公众态度让我们相信,转基因争论最终会回归科学与理性。

历史如同一面镜子。100多年前的晚清,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西方的先进技术也一并涌入我国。而当时的国人对这事看不懂,心里没底,有过一些传言,比如:用照相机拍照会被摄走灵魂,喝自来水会“断子绝孙”,修铁路会断了国家的龙脉,倡导引进西方技术的洋务派被说成“卖国贼”等。今天看来这都是笑话,但在当时这就是事实。看看今天关于转基因的一些争论,有些说法是否和100多年前似曾相识?

为了了解转基因在美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曾经先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转基因在美国也备受争议,39%的公众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27%认为不安全,34%观点中立。我在街上也看到过反转人士拉着一个横幅,把转基因育种的公司孟山都说成杀人恶魔。这说明美国一样跟我们中国也有争议。但美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对转基因的审批流程是照章办事。你说转基因有问题,请你拿出证据来?没有证据,我就批。

美国耕地总面积将近2亿公顷,其中40%种植的是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油菜三大谷物中,转基因的种植比例均超过90%,并且2/3的转基因谷物用于美国本土消费。简言之,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转基因种植国,也是第一大转基因的消费国。如果断言转基因是一种”生物武器”,那就意味着美国人首先”挥刀自宫”,把这种武器用在自己人身上了――这好像不是很符合逻辑。

第五个调查结论:放眼未来。农业部表示:转基因是一项高技术、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对此,28.8%的公众表示支持,18.9%的公众表示反对,52.3%的公众表示中立。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基因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这52.3%态度中立的公众。

纷纷扰扰的争论中,好像很少有人关注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有14亿人口,世界第一,但人多地少。仅2017年我们就进口了9500万吨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如果要我们自己来生产,相当于8亿亩耕地的产量――我国整个的耕地面积也只有20亿亩,换言之我们是进口了相当我们耕地面积40%的耕地。

我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转基因大豆从地球另一端漂洋过海运到中国,为什么还比国产大豆便宜?原因很简单,因为转基因大豆成本低、产量高,这就是品种的优势。在全球种子产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除了杂交水稻,在其它领域都缺少话语权。如果我们在转基因领域继续停滞不前,将来势必受制于国际种业公司,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将失去主动权,其后果比“缺少芯片技术”更为严峻。

         最近几年,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的事情屡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农民为什么要屡禁不止的种植转基因玉米?因为我老家就是玉米主产区,我很容易做这方面的调研。简言之,它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此我曾经做过调查:被违规种植的是一种抗虫玉米,通过减少虫害,使产量增加10%~20%,同时减少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每公顷玉米可以让农民增收2000元。不要小瞧2000元,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0元的农民,2000元不是个小数字。今天,很多朋友都没有体验过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也不了解我国有1/3的农民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今天我国还有6亿农民,他们很不容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今天的转基因玉米犹如一群没有准生证的超生孩子,越生越多,既成事实。管理部门也是左右为难:若批准种植,会面对舆论的压力;若不批准,这些转基因玉米在灰色的产业链上流通,会不会有更多的问题?这件事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管理部门应该做出抉择――当然这需要勇气和智慧。

          关于转基因玉米应该批准种植还是不批准种植,政府也是左右为难。图片来源:pixabay关于转基因玉米应该批准种植还是不批准种植,政府也是左右为难。图片来源:pixabay

也有朋友问我:除了让农民增产增收,转基因作物对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好处?我仅以抗虫玉米为例,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农药使用量。中国的农药污染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平均每公顷耕地施用10到15千克的农药。在我三十年前的乡村记忆中,晚霞中蜻蜓飞舞,夏夜里蛙声一片。今天再去看,这种景象真的成为回忆了。这种情况再持续30年,我们的环境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要吃进多少农药?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个人有个愿望:全国的中学生都能够参与一场关于转基因的辩论赛。这个辩题不仅覆盖了农业、生物、环境和医学等理科领域,还关系到社会、政策、法律、新闻、心理、商业等文科领域。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横跨如此众多学科领域的辩题,这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甚至对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都大有帮助。

参加转基因辩论,还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场和视角不同,可以有多元化的态度和选择,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辩证思维。其实,我特别希望这期演讲能够被更多的中学生看到。因为希望,寄托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

让我们回归理性,让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谢谢大家。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这一愿望也正逐渐被实现。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比较长寿的老人大多是女性,男性似乎比较少。

美国密执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关于男性寿命的调查报告,报告称,男性远没有我们认为的那样强壮。相反,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男性的健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其青壮年的死亡率比女性高出3,寿命也在不断缩短。

而据各国人口数据显示,长久以来,各时期的女性都要比男性更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人口组织多年的调查统计也表明,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大约5~10。其中美国的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短寿7年;俄国的数据显示,男性比女性短寿10年。

不仅如此,在某些国家,男女的平均寿命差还在逐年上涨。比如在瑞典,19世纪时女性的平均寿命为33岁,男性为31岁;如今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3.5岁,男性的平均寿命则为79.5岁。

我国也是一样,20世纪70年代时,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少一年,80年代少2年,90年代少了4年,进入21世纪后则少了5年。

(2015版各省份男女平均寿命统计)

相对柔弱的女性群体,为什么反而会更长寿呢?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长寿?

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这种差异可能是影响男女寿命的因素之一。

女性拥有两个X染色体,就相当于每一个基因都有备份,如果其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另一条染色体正常发挥作用,那么机体也可能正常运转。但男性的X和Y染色体并不相同,其中任何一条出现问题,机体都可能随之出现变化,面临更大的患病风险。

不仅如此,人类免疫调节基因也存在于X染色体中,甚至还有科研人员发现,X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对DNA修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拥有两条X染色体的女性就相当于比男性多了一重保障来维持机体健康。

有科学家认为,男性睾丸素的大量分泌也是导致寿命更短的原因。睾丸素虽然能使年轻的男性更强壮,但它也会让男性在老年时期更易患上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甚至是癌症。比如,睾丸素能增加精液的产量,让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

韩国科学家朴汉南对19世纪以来朝鲜宫廷生活进行了研究,被研究者中包括81位在青春期以前就被割去睾丸的太监。研究结果显示,朝廷中其他男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0岁,而这些太监大约活了70岁,他们寿命过百的可能性比其他男人要130。虽然并非关于太监的其他研究都显示出如此明显的差异,但总体来看,没有睾丸的人和动物都活得更长。

男性的雄激素还有易怒好斗的“属性”,它经常会刺激男性逞能,增加男性死于非命的风险。

而女性不仅避开了大量睾丸素和雄激素带来的风险,反而还能得益于她们体内的雌激素雌激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清除导致细胞应激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实验表明,如果切除啮齿动物的卵巢,细胞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分子损伤修复。因此,缺乏雌激素的雌性动物往往没有同类长寿。

此外,雌激素还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它能防止血管变硬、变脆,降低女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男性对肾上腺素或其他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反应比较强烈,所以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比女性高。

女性的月经失血也能作为一种生理刺激,定期排旧血、造新血的过程不仅能加快血液循坏,提升新陈代谢速度,还有利于维持造血功能,降低患癌几率。

月经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还能使女性的耐受力更高,生存能力更强。有研究表明,在不吃不喝、失血等量的条件下,男性的死亡时间可能先于女性几天甚至更久,而女性则更容易坚持到营救人员的到来。

不仅如此,女子怀孕分娩于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每次妊娠都能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

一般而言,男性每天需要6278千焦的能量,而女性只需要4813千焦的能量。同样的活动,女性基础代谢率更低,能量消耗更少。而有说法认为,高能量的消耗代谢会加大组织自身的损耗,从而可能促使减寿。

相对而言 ,女性比男性爱哭,而流泪能舒缓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发现,人在哭泣后,负面情绪可降低40%,从而起到更好的自我安慰和提升情绪的作用。

不仅如此,眼泪的分泌还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有毒物质

男性长期抑制流泪,若不能有效舒缓情绪,久而久之自然伤害身体,影响寿命。

古代医书中,强调节食养生的有很多。节食不是不吃东西,而是调控节制饮食的质量与数量。男性吃饭比较容易暴饮暴食,而临床上发现,许多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疾病都与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

而且男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更高,有研究表明,过多地摄入脂肪和蛋白质也更容易诱发直肠癌。狼吞虎咽等饮食习惯也使得他们患胃病的概率高出女性6.2

男性还比较喜欢抽烟喝酒,而烟和酒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元凶,这也是男性寿命低于女性的一大原因。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82%的男性会定期保养爱车,却只有50%的男性会定期体检。而这很容易造成小病难发现、大病难治疗的情况,导致患病率和病死率难以下降。

此外,有相当多的男性不注意防晒,也不注意进行皮肤癌的检查,因此男性死于黑素瘤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

社会上大部分劳力劳动或者高危工作,一般都由男性担任,他们的工作较女性更紧张,压力更大,这使得男性患心肌梗塞而入院治疗的比例是女性的7~10

日常饮食要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顺应时节的水果蔬菜,少吃高脂食物,拒绝垃圾食品。还要讲究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饮食原则,通过合理饮食,起到强健体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促进身体内部循环,达到长寿的目的。

有研究表明,比起不戒烟的人,在55~64岁戒烟的人可多活4;45岁~54岁戒烟的人可多活6;40岁前戒烟的人可多活9年。因此,戒烟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饮酒会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抑制,严重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能引起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过量饮酒还会伤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所以酒也要尽量少喝,最好不喝。

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美国还有研究表明,跑步1小时可延寿7小时。即使是慢跑,或者偶尔跑一次,也能有效降低早亡的风险,增加预期寿命。

对于身体健康的正常人而言,建议每周进行3~4次原地踏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

好心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中国有句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大笑也是一种有氧运动,它能够使心率加速,为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

人在愉快时,有些酶的活性会增加,机体分泌的激素、神经递质也能增加神经的兴奋性,起到调节脏器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

还有研究发现,幽默爱笑的人免疫机制更加健康,出现心肌梗死的几率会降低40%左右,平均寿命也能延长约4年半的时间。

所以,好心情就是一副不错的长寿药。

除了改善生活饮食习惯以外,定期体检也应该是延长寿命必不可少的手段。定期体检不仅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生活状态,还能提前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

男性虽然不及女性长寿,但也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保持健康。女性虽然平均寿命较长,但也不能随意挥霍身体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于非命有什么说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