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员工很爱偷懒的员工就老往厕所里蹲

  厕所学发源于日本。第一个厕所协会是1985年11月10日成立的日本全国厕所协会,协会的口号是“使公厕干净、清洁、惹人喜爱”。 2001年,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届厕所峰会,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会议讨论了有关厕所的广泛议题,包括厕所设计、卫生、舒适,以及解决排泄物污染和发展中国家厕所缺乏等问题。会议决定,每年的11月19日为世界厕所日。此次大会上正式成立了“世界厕所卫生组织”,简称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是一个非政府性组织,由新加坡厕所协会、日本厕所协会、韩国清洁厕所协会、中国台湾厕所协会联合创立,总部设在新加坡。它致力于全球性的厕所文化建设,倡导厕所清洁、舒适和健康,目前已有几十个成员。这意味着厕所问题就像食品、保健和贸易等一样登上了国际议事的大雅之堂,关于厕所的文明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比如印度就在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要在2010年做到农村家家有厕所,以改变国际形象。因为印度农村家庭仅30%拥有厕所,而“露天大小便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1999年腹泻夺去了70万印度人的生命,平均每天有1600人死于腹泻。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腹泻的死亡率最高。”为此,2003―2004财政年度印度政府投资16.5亿卢比帮助农民修厕所,2004―2005财年又投资36亿卢比,今年更增加到63亿卢比。2004年11月17日―19日,第四届世界厕所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根据WTO提供的数字,每人每天大约上厕所6至8次,1年就是2500次,这样算下来,人的一生中大约有2年时间耗费在厕所里。因此,如厕堪称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而WTO每年举行峰会探讨全球65亿多人的如厕问题,也绝非小题大做之举。

  二.厕所文化的中西差异

  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程度,厕所面貌是一个重要指标。厕所的发展史,折射着文明的进程。欧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逐步把厕所称为“卫生间”、“洗手间”、“盥洗室”、“男士间”、“女士间”等。这不是关于厕所名称的雅俗之别,而是标志着人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变革和进步。这种变革和进步的结果是:厕所,尤其是公共厕所,不再是生理代谢的简陋、随意的场所,而是兼有生理代谢、卫生整理、休息乃至于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显示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素质。

  拿瑞士来说,在街头厕所里根本闻不到异味。而且,大凡厕所,外表建筑和内部装修都和住房一样讲究。里边装修富丽堂皇,地上光亮洁净,马桶崭新,手纸、烟灰缸摆放整齐。有的厕所的墙上还挂着油画和现代艺术品,增加文化氛围。洗手间有冷热两个水龙头,旁边有擦手纸巾和烘手机。

  土耳其更是非常注重厕所文明的国家,从繁华的大都市到边远的乡村小镇,厕所的管理和保洁都是上乘的。那里的公厕不论豪华还是简易,都干净卫生、宽敞明亮,手纸、皂液、洗手池一应俱全。不论你走到何处,极少会因如厕而尴尬。更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的许多厕所还极具艺术品位。比如,厕所门上的男女标识,有的用“红嘴唇”或“高跟鞋”图案表示女厕所,用“两撇大胡子”或“大烟斗”图案表示男厕所。这比简单地使用男女体型标识多了一分幽默和情趣。

  我国一位记者访问美国,发现了两国相异的公厕文化侧面,现摘录其中几段,可以加深对公厕文化内涵的思考。

  这位记者写道:在美国的公厕不要说便池、便坑、洗手、烘干的设备,就说手纸,我们就比不了。几乎所有的厕所,从白宫到国会山,从宾馆到公共场所的公厕,都一样的预备着纸。那纸,绵绵的、细细的、白白的、一卷卷的,是为手纸。而比我们国内的餐巾纸要厚一倍的,是洗手后可用的擦手纸。我孤陋寡闻,看美国所有的随处可见人人可使的免费的卫生纸都比我们的商店里卖的要好些。另外,在所有的公厕,还备有一种防艾滋病的坐垫纸。美国政府对其公民的卫生和健康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问题是,如果我们中国的公厕也有此免费卫生纸的预备,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答案是:偷光了。想想看,如果在公共厕所有那么好的、甚至自己一辈子都没用过的卫生纸,也没人看守着,谁要不往自己家里拿,不明摆着是个傻冒吗?不要说在国内,就是在日本,中国的留学生经常偷拿公厕的手纸,已经成为一大丑闻。在澳洲,许多公厕都专门写着:请中国人自觉,不要拿走公用的卫生纸!我们国内的一些宾馆饭店,本来是在厕所预备纸的,但后来也纷纷取消,原因就是备不胜备,防不胜防。这都是厕所“干净一点或脏一点”以外的事情。

  一位学者从另一个角度写下了关于中国和美国厕所文化的比较,是从厨房讲起的:

  中国人的厨厕一般说来是可以单凭触觉和嗅觉来辨识的。那种无须视觉的方便使之普遍,于公于私的各种场所中,无出其右。

  中国人的厕所一般说来是十分见不得人的。中国人油爆煎炸处漫天烟云的厨房其实正是中国食文化的重要表征。记忆里家中煮饭用的“钢精锅”凡上了一点岁数的,无一不是带着厚厚一层火垢的。这种来自“钢精锅”火垢的中式厨房文化却一直是我心头经久不散的温馨。

  中国人的厕所也是十分有特点的,早几年间除一概灯火昏暗外,在设施方面更是简单到不可能再简单为止。尤其是供无数市民用的北京公厕更是不得了,除了具备大不应该的一览无遗特点外,更兼具气味尖锐且广泛的特质。

  美国人的厕所是居家生活中的卫生强项。厕所内除与厨房同样具有一尘不染的特性外,往往还使用价值不菲的鲜花、干燥花、缎带、香袋、香水来竭尽点缀之能事。美国市场中有很多饰物是专门让人用来伺候厕所的,从配套的洗漱厕具到全金的水龙头,越是高级的家用品商店内,这种纷繁复杂的玩艺越是多见,品种也越齐全。而且,对美国人家的厕所而言,原则上一切适用客厅的摆设,除大型电视、音响、书架外,余者均可入厕。

  这种情形多少也带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于人于己在观念上的不同。比如说,中国人一向在给别人送礼时,多半会送自己舍不得吃用的物件;而美国人在送礼时,受礼人永远也不要指望能得到大惊喜,美国人的礼物时常平淡得就是一本书,一个薄丝巾或一盒三、五块钱的糖果。但凡看到美国人买贵重东西,除了是买给自己,就是买给自己的亲人。中国人注重的常常是“让我跟别人怎么交待”,于情于理都是“于人”的。美国的意识则正相反。

  情同上理,中国人家中的客厅往往相对要干净得多,也正是文化中注重“于人”的结果,因为每一抹窗明几净都是摆给别人看的,所以不想马虎。而厨厕则相对比较“自家”一点,即使脏乱,但于具体使用上无甚妨碍,也就不算什么。但断续地听说中国人近几年来已磨练得越来越善于利己了,这种改变从中国人今后的国际角度来看,挺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的文明自然也涵盖了卫生文明。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公共卫生法规的国家。战国《韩非子》记载:“殷之法,刑弃灰于道者,断其手。”这个法律够严酷了吧!这个方法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到了周秦,仍要对在道路上倒垃圾的人严惩。秦律规定,“弃灰于道者黥”,就是用刀在额颊上刻上记号,再涂上墨。

  那么,是什么导致如今我们的厕所文明却落后了呢?

  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吃喝”,而轻视另一端。在中国这个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厕所文化”犹如一片没有绿洲的沙漠,被遗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厕所”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它被视为最肮脏、最不吉利的地方。例如:北京传统住宅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理论,按照一定的格局来布置的,东南角为最吉,因此大门、厨房一般设置在这个大吉的方向,而西北角则视为大凶方向,厕所就被放置在这个角落里,并且非常简陋。传统上人们称之为“茅厕”、“茅房”,顾名思义就是茅草搭的房子。

  对不同国度厕所“文明”的比较,有时能折射出国民生活习性之不同。物质文明发达的国家同样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要注重培养国民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境界。否则,物质财富再多也无法掩盖它的文明缺失。

  三.中国厕所现状及其发展

  经过数年来的发展,我国厕所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已基本步入了一个布局合理化、设施现代化、清洁卫生标准化、管理服务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曾经最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正在成为各城市和景区景点里的一座座新景观。我国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这些年在厕所建设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受到了海外旅游者的普遍赞扬,日本一些旅行商说:“十年前到中国,最头疼的问题是上厕所。一些女士甚至为了不上厕所而不吃早饭。现在这个状况已大大改变了,这是中国的进步”。

  “厕所革命”是现在国内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有关方面并不是用全力去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公厕入厕难的实际问题,而是都出手不凡地建造豪华厕所。

  海南东线高速公路的首座五星级厕所近日破土动工。未来两年内,海南省旅游主干线上将建设10座五星级旅游厕所,全省总共将建成150座星级旅游厕所,解决“入厕难”问题。

  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海南旅游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平,海南省政府计划两年内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主要旅游干线和旅游景区(点)掀起一场“厕所革命”。

  截至目前,全省35家A级旅游景区(点)的89座厕所已完成改造74座,新建厕所11座,共投入资金1436.9万元,全部按标准进行改造和新建,并已投入使用。

  记者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看到,投资6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的13座旅游厕所美观大方,其中5星级1座、4星级1座,3星级11座,每一座都按照与景区生态景观相协调的样式进行改建与装修,门前设有中、英、俄、日、韩五种文字对照的指示牌。①

  在公厕难的北京,据说将在各大公园内建星级厕所,至少要达到二星、三星级标准;有位在台湾设计过酒吧咖啡屋的知名设计师放言,要在长城上盖“六星级厕所”;其他城市也在大干快上,建造豪华厕所。这样的豪华型的厕所究竟给谁用?

  在重视发达国家和地区厕所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落后地区的厕所建设和管理问题,在关注城市厕所建设和管理的同时,更加关注乡村厕所建设问题。关心人民从解决公厕难做起,而不是从豪华厕所开始。多造公厕而不是大造豪华厕所,才是真正的便民措施,才符合大多数公众所需。

  厕所是一种文化,厕所文化的发展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西方厕所文化的差异也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上。中国的厕所在改革开发初期发展旅游业的时候面向了世界,可是那时候带给世界的却是极其不好的印象,“脏、乱、差”是唯一的评价。近年来随着国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厕所的建设已经列入城乡建设和旅游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厕所已经不同往日。但值得担忧的是,这个问题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中国的厕所正向奢华化发展,似乎要搞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来。建设卫生实用的厕所才真正符合国民的需求,要做到以人为本,才体现了厕所文化的真正精髓。

我老公在工地上打工那里是包吃包住,前天吃晚饭因为喝了一点去上厕所蹲了一

我老公在工地上打工那里是包吃包住,前天吃晚饭因为喝了一点去上厕所蹲了一会脚麻了就扶着厕所里的那个墙站起来时候那个墙倒了把脚塌成骨折了

简介:李忠林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新疆律师协会会员,新疆大学法律本科学...

  • 0

签约一年包吃包住吃住费用该算在工资里吗?

  • 帮助网友:1129 次

简介:刘应霞律师,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民商法硕士,现在为北京盈科(乌鲁木齐)律...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实行计件工资或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用人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基础上,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相应的最低工资标准。  原劳动部《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规定,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对《企业最低工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出如下修正和补充:1、《规定》中使用的“最低工资率”均改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含义不变。2、《规定》中的“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劳动合同的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律、法规的规定休假、探亲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等,应视同提供了正常劳动。3、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除《规定》中列举的扣除项目外,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亦不包括在内。4、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参照《规定》执行。  根据国家《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中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到,用人单位通过补贴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亦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内。因此,企业把“包吃包住”放在最低工资标准里是违反国家规定的。闫某可以与老板协商,达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老板不同意,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甚至走法律程序——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是在成都这边打暑假工做话务员的工作,底薪1800包住不包吃,因为没有业绩所以老板想把我给炒了,而且说的是不会给我工资,我们签的合同上说的是有责任底薪1800,如果没有做到约定的时间只能拿到50%的底薪,但是现在老板给我说的是我现在走拿不到工资,拖到后面走的话也拿不到工资,我现在该怎么办呢。我现在想的是可以拿到工资就回家了,可是老板不给我发,我该怎做才能拿到工资呢。

  • 帮助网友:3058 次

简介:金群霞律师,从事律师工作三年.主要从事民商事诉讼领域.专业代理保险公司...

不管是有责任底薪还是无责任底薪,劳动者只要在岗位上工作了,所得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我是外来农民工,在工地上做的第二天就受伤了,在工作的时候把脚摔骨折了如果老板不认我该怎么办?

简介:广东厚生律师事务所,债券债务、婚姻家庭等业务,联系电话:1353583...

您好,发生工伤,先申请工伤认定,这是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条件;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伤残等级,要求单位按工伤等级支付相关工伤赔偿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1 获赞数:2 LV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偷懒的员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