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如何传播

泌尿系统感染-搜狐健康
[预防]  
[治疗]  
[药物]  
[现状]  
[咨询]  
泌尿感染患者调查
1、您是否有过泌尿感染
2、在感染后您的处理办法是
3、泌尿感染痊愈后您又复发吗
与专家零距离接触
健康专家博客
姜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男科诊疗中心负责人
泌尿副主任黄毅
黄毅:北医三院泌尿科副主任
泌尿系统感染如何就医
泌尿感染症状及检查
[科室介绍]
·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中心
·北医三院泌尿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专家推荐]
·北医三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姜辉
·北医三院泌尿科副主任黄毅
·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朱积川教授
·军区总医院皮肤性病科杨蓉娅主任
泌尿系统感染如何治疗
·····
·····
[易感人群]
泌尿系感染虽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在某些人群更易发生,现将此特殊人群谈及如下[]
[感染原因]
泌尿系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广义的泌尿系感染中包括了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以及肾脏感染性疾病。[]
炎症性及机械性刺激。
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系感染与非感染性炎症,如膀胱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刺激黏膜,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尿路刺激症状。
膀胱容量减少。
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结石或盆腔肿瘤压迫、妊娠子宫等,以及膀胱挛缩或部分切除术后,使膀胱容量减少而出现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障碍。
尿道狭窄、结石、异物、肿瘤、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挛缩等导致膀胱颈以下发生梗阻,除直接刺激尿路以外可继发膀胱肌肉肥厚,增强了膀胱的静止紧张力,因此在膀胱未扩张至正常容积以前,即产生尿意而排尿,形成尿频。
神经精神因素。
神经紧张、癔病及与排尿有关的神经病变等,均可引起排尿反射紊乱而出现尿频、尿急等异常。引起尿路刺激症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膀胱及尿道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与其他疾病
治疗泌尿感染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注意多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2.饮食宜清淡,禁忌辛辣刺激食物。
3.患病期间应禁止性生活。平时就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在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应排尿。
4.女性患者宜用淋浴,以免污水流入尿道而加重感染。
5.应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擦拭肛门,应从前向后擦,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
6.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健康论坛-
心血管内科
整形美容外科
皮肤性病科
泌尿系统感染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泌尿感染疾病之一,主要由衣原体、支原体等所致,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
所谓病毒疣又称生殖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易发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尿道口、大小阴唇、阴道、宫颈、肛周等部位。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由II型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症状有局部瘙痒、灼热痛,并在女子的外阴、大小阴唇、阴道粘膜、宫颈等处,以及男性的阴茎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统称之为盆腔炎。
[生殖器感染]
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子宫内膜炎、非淋球菌性输卵管及卵巢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及妇科手术后感染等疱
[女性附件炎]
虽然输卵管与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附件”,但在生儿育女中却担当着“挑大梁”的重任,它们出现问题,可以造成不孕。
泌尿系统感染图书
[饮食] ·
[饮食] ·
[饮食] ·
[饮食] ·
[饮食] ·
疾病专题列表疾病调理:
当前位置: >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女性泌尿道感染
女性泌尿道感染:女性泌尿道感染源绝大部分碜阅嫘行愿腥荆侥嫘行愿腥臼侵赶妇赡虻揽谕辖朊谀蛳低场
焦点内容:[254人顶]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会喜欢看:泌尿道感染是怎么引起的_百度知道
泌尿道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采纳数:32247
获赞数:12421
你好,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引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不留意个人卫生,如爱穿纤维内裤,牛仔裤等,导致私处湿润不透风,滋生细菌;夫妻生活时,丈夫动作过于激烈粗暴,轻易使妻子阴道及外阴受损,导致感染;大便清洁方式不对,大便后,有的患者喜欢从后向前擦拭,导致发病;不爱喝水,尿液长时间置留于膀胱内,给了细菌繁殖增加的机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临床表现/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漫画1、急性感染(1)新生儿,以全身症状为主,多由血行感染引起。败血症伴黄疸、隐性细菌尿,可有发热、体温不升、皮肤苍白、体重不增、拒奶、、和等。(2)婴幼儿期,全身症状重,主要为、腹泻、等。排尿时哭闹、尿恶臭,可因尿频而致顽固性尿布皮炎,夜间原无遗尿而出现遗尿。(3)儿童,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以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等为主。大肠杆菌所致的出血性膀胱炎可有血尿。2、复发与再感染复发系指菌尿经治疗后暂时转阴,停药后短期内(6周)原有致病菌又死灰复燃,症状再现。再感染系指一次感染经治疗已愈,停药后较长时间(通常6周),由另外一种致侵入尿路引起。3、慢性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可间歇出现或菌尿。病程久者可有贫血、乏力、发育迟缓等表现。(1)一般疗法:急性期卧床休息,多饮水;(2)抗菌疗法。
疾病病因/泌尿道感染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引起的。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路感染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UTI,但绝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少数为和。是UI中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60%—80%。初次患UTI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1岁以下的男孩,主要的致病菌仍是大肠杆菌,而在1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是变形杆菌。对于10—16岁的女孩,亦常见,和肠球菌多见于新生儿UTI。
病理生理/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细菌引起UTI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是宿主内在因素与细菌致病菌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感染途径1、血源性感染经途径侵袭路的致病菌主要。2、上行性感染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的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引起肾盂肾炎,这是UTI最主要的途径。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或其他肠杆菌,膀胱反流(VUR)常是细菌上行性感染的直接通道。3、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内的细菌和感染可通过淋巴管感染肾脏地肾脏周围临近器官和组织的感染可也许可直接蔓延。(二)宿主内在因素1、周围菌种的改变及尿液性状的变化,为致病菌入侵和繁殖创造了条件。2、细菌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定植)是其在泌尿道增殖引起的UTI的先决条件。3、UTI病人分泌型IgA的产生存在缺陷,使尿中分泌型IgA浓度减低,增加发生UTI的机会。4、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5、新生儿和小抗感染能力差,易患UTI。、尿道口常受细菌污染,且局部防卫能力差,易致上行感染。6、、高钙血症、、、镰刀状细胞贫血及长期适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UTI的发病率可增高。
诊断检查/泌尿道感染
▲实验室检查 泌尿道感染1、尿常规检查及计数(1)检查:如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10个/HPF,即可怀疑为尿路感染,血尿也很常见。肾盂肾炎病人有中等、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减低。(2)1小时尿白细胞排泄率测定,白细胞数>30×104/h为阳性,可怀疑尿路感染,<20×104/h为阴性,可排出尿路感染。2、尿培养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通常认为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可确诊,104—105/ml为可疑,<104/ml系污染,但结果分析应结合病儿性别之有无症状之细菌种类及繁殖力综合评价临床意义。由于分链球菌一个链含有3之个细菌,一般认为菌落数在103—104/ml间即可诊断,通过上膀胱穿刺获取的尿培养,只要发现有细菌生长,即有诊断意义。至于伴有严重尿路刺激症状的女孩,如果尿中有较多白细胞,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且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类或等,也可诊断为UTI,临床高度怀疑UTI而尿普通细菌培养阴性的,应作L—型细菌和讨厌氧菌培养。3、尿液直接涂片法找细菌下如每个视野都能找到一个细菌,表明尿内细菌数>105/ml以上。4、亚硝酸盐试纸条试验(Griess试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杆菌呈阳性,产气、变形、绿脓和葡萄球菌为弱阳性,、结核菌阴性。如采用晨尿,可提高其阳性率。5、其他如尿沉渣找(龙胆紫沙黄染色)2万个—4万个/h可确诊,新生儿上尿路感染血培养可阳性。▲影像学检查目的在于:①检查泌尿系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畸形,②了解以前由于漏诊或治疗不当所引起的慢性肾损害或疤痕进展情况,③辅助上尿路感染的诊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检查肾疤痕形成)、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VUR)、动态、静态肾核素造影、等。
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
年长儿UTI症状与成人相似,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常是就诊的主诉。如能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立即得以确诊。但对于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由于排闹刺激症状不明显或缺如,而常以全身表现较为突出,易致漏诊。故对病因不明的发热混儿都应反复做尿液检查,争取在用治疗前进行隶培养,菌落计数和药敏试验,凡具有真性菌尿者,即清洁中段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或球菌≥103/ml,或耻骨上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即可确立诊断。完整的UTI的诊断除了评定泌尿系被细菌感染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感染系初染、复发或再感;(2)确定致病菌的类型并作药敏实验;(3)无尿路畸形如VUR、等,如有VUR,还要进一步了解“反流”的严重程度和有无肾脏疤痕形成;(4)感染的定位诊断,即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UTI需与肾小球肾炎、肾结核及急性尿道综合征鉴别。急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但清洁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或为无意义性菌尿。急性UTI经合理抗菌治疗,多数于数如内症状消失,治愈,但有近50%患者可复发或再感染。再发病例多伴有尿路畸形,其中以VUR最常见。VUR与关系密切,肾疤痕的形成是影响儿童UTI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肾疤痕在学龄儿童最易形成,10岁后进展不明显,一旦肾疤痕引起高血压,如不能被有效控制,最终发展至慢性肾衰竭。
治疗方案/泌尿道感染
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发因素,预防再发。 泌尿道感染1、一般处理(1)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女孩还应主要外阴部的清洁卫生。(2)鼓励患儿进食,供给足够的、丰富的和,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3)对症治疗:对高热、头痛、腰痛的患儿应给予解热枕痛剂缓解症状,对尿路刺激症状明显者,可用、等抗胆碱药物治疗或口服。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2、抗菌药物治疗选用抗生素的原则:①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对膀胱炎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②感染途径:对上行性感人,首选类药物治疗。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或属血源性感染,多选用类、或头孢菌素类单独或联合治疗。③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疗效选用抗生素。④药物在肾组织、尿液、血液中都应有较高的浓度。⑤选用的药物抗菌能力强,、最好能用强效杀菌剂,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⑥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1)症状性UTI的治疗:对单纯性UTI,在进行培养后,初治首选(SMZCo),按SMZ50mg/(kg.d),TMP10mg/(kg.d)计算,分2次口服,连用7~10天。待尿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对上尿路感染或有尿路畸形病儿,在进行细菌培养后一般选用两种抗菌药物。新生儿和婴儿用氨苄西林75~100mg/(kg.d)静注,加50~100mg/(kg.d)静注,连用10~14天,1岁后小儿用100~200mg/(kg.d)静脉缓慢滴注。疗程共10~14天。治疗开始后应连续3天送尿细菌培养,若24小时后尿培养阴转,表示所用药物有效,否则按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停药1周后再作尿培养一次。 (2)无症状菌尿的治疗:单纯无症状菌尿一般无需治疗。但若合并尿路梗阻、VUR或存在其他尿路畸形,或既往感染使肾脏留有陈旧性疤痕者,则应积极选用上述抗菌药物治疗。疗程7~14天,继之给予小剂量抗菌药物预防,直至尿路极性被矫治为止。(3)再发UTI的治疗:再发UTI无有两种类型,即复发和再感染。复发是使原来感染的细菌未完全杀灭,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再度滋生繁殖,绝大多数患儿复发多在治疗后1月内发生。再干是指上次感染已治愈,本次是由不同细菌或菌株再次引发UTI。再干多见于。多在停药物后6月内发生。再发UTI的治疗在进行尿戏剧培养后选用2种抗菌药物治疗,疗程10—14天为宜,然后予以小剂量药物维持,以防再发。3、积极矫治尿路畸形4、UTI的局部治疗常采用膀胱内药液灌注治疗,主要治疗顽固性慢性膀胱炎经全身给药治疗无效者。
疾病预防/泌尿道感染
UTI的预防包括:(1)注意个人卫生,不穿紧身,勤洗外阴以防止细菌入侵;(2)及时发现和处理男孩、女孩伞、感染等;(3)及时矫治尿路畸形,防止尿路梗阻和形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5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08:26:00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泌尿系统感染怎么样才算痊愈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