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充血需要带氧气飞机氧气面罩供氧时间不

氧气吸入法是通过给病人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氧气,来提高病人肺泡内的氧分压,达到改善组织缺氧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无明显的呼吸困难,仅有轻度紫绀,神志清楚。血气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6.6-9.3kPa,二氧化碳分压(PaO2)大于6.6kPa.

显著紫绀,三凹征明显(胸骨上、锁骨上和肋间隙凹陷),病人失去正常活动能力呈昏迷或半昏迷状态。PaO2在4.6kPa以下。PaO2大于11.9kPa以上。

二、氧气吸入的适用范围

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指标,当病人。PaO2低于6.6kPa时(正常值10.6-13.3kPa, 6.6kPa 为最低限值),则应给予吸氧。

1.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者,如哮喘、支气管、肺气肿、肺不张等。

2 .心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呼吸困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 入组织而产生缺氧,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或颅脑损伤病人。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胎心音异常等。

三、氧气筒和氧化表的装置

(一)氧气筒为柱形无缝筒

筒内可耐高温达15.5Mpa,容纳氧约6000L(图示14-1)。

总开关:在筒的顶部,可控制氧气的放出。使用时,将总开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4周,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不用时可顺时针方向将总开关旋紧。

气门:在氧气筒颈部的侧面,有一气门与氧气表相连,是氧气自筒中输出的途径。

(二)氧气压力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压力表 从表上的指针能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以Mpa表示。如指针指在120刻度处,表示筒内压力为12.2Mpa.压力越大,则说明氧气贮存量越多。

2.减压器 是一种弹簧自动减压装置,将来自氧气气筒内的压力减低至0.2~0.3Mpa ,使流量平衡,保证安全,便于使用。

3.流量表 用于测量每分钟氧气流出量,流量表内装有浮标,当氧气通过流量表时,即将浮标吹,从浮标上端平面所指刻度,可能测知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

4.湿化瓶 用于湿润氧气,以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所刺激。瓶内装入1/3或1/2的冷开水,通气管浸入水中,出气管和鼻导管相连。

5.安全阀 由于氧气表的种类不同,安全阀有的在湿化瓶上端,有的在流量表的下端。当氧气流量过大、压力过高时,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以备急用。

1.将氧气筒置于架上(图14-2)。用扳手将总开关打开,使小量氧气从气门冲出,随即关好总开关,以达清洁该处的目的,避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2.将表的旋紧螺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检查有无漏气。

3.旋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调节阀,检查氧气流出量是否通畅,以及全套装置是否适用。最后关上流量调节阀。推至病室待用。

图14-2 氧气筒置于架上

1.单侧鼻导管法 将一细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达鼻咽部。此法节省氧气,但可刺激鼻腔粘膜,长时间应用,病人感觉不适。

(1)用物 氧气装置1套,弯盘内盛纱布1块,鼻导管1-2根,胶布,棉签,小药杯内装少许冷开水,记录本,笔。

①将氧气筒推至床旁,使流量表开关向着便于操作的方向。

②向病人解释,以便取得合作。用湿棉签清洁选择鼻腔,取鼻导管适量长度(鼻尖至耳垂的2/3),将鼻导管沾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图14-3),胶布固定于鼻翼或鼻背及面颊部(图14-4),打开小开关,先调节氧流量,后连接鼻导管,观察吸氧情况并记录吸氧时间。

图14-3 鼻导管插入长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

图14-4 鼻导管胶布固定法

③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和玻璃接头,后关流量表小开关,取下鼻导管置于弯盘内,清洁面部并去除胶布痕迹,关闭总开关,重开小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

2.双侧导管法擦净病人鼻腔,将特制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同上法将双侧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适用于长期用氧的病人(图14-5)。

图14-5 双侧鼻导管法

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带有管腔的球状物(图14-6),塞于鼻孔,代替鼻导管用氧的方法。鼻塞大小以恰能塞鼻孔为宜。此法可避免鼻导管对鼻粘膜的刺激,病人较为舒适。

将面罩置病人口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上,调节流量。氧流量需6-8L/分(图14-7)。

图14-7 面罩给氧法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氧气筒准备不及或转移病人途中,可用氧气枕代氧气装置。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器以调节流量(图14-8)。使用前先将枕内灌满氧气,接上湿化瓶、导管或漏斗,调节流量即可给氧。

一般应用于儿科抢救时,无氧气帐时,可用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约为病床的一半,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皮管通入帐内。氧流量需10-12L/分,吸入的氧浓度才能达到60%-70%左右。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分,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氧浓度(图14-9)。

医院的氧气供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通至各病区、门诊和急诊室。供应站有总开关进行管理。各用氧单位配有氧气表。当停用时,先拔出鼻导管,再旋紧氧气开关(图14-10)。

六、氧气成份、浓度及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根据条件和病人的需要,一般常用99%氧气或5%二氧化碳和纯氧混和的气体。

氧气在空气中占20.93%,二氧化碳0.03%,其余79.04%为氮气,氢气和微量的惰性气体。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低于25%的氧浓度则和空气中氧含量相似,无治疗价值;高于70%的浓度,持续时间超过1-2天,则发生氧中毒。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慢性缺氧病人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若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导致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故掌握吸氧浓度至关重要。

(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分)

氧流量和氧浓度关系可参阅表14-1(根据上述公式推算)。

表14-1氧流量与氧浓度对照表

七、氧气筒内的氧气可供应时数

氧气可供应的时数=氧气筒内氧气量(升)-氧气筒容积(升)/每分钟用量(升)×60分钟

例如 已知氧气筒容积为40L,压力表所指压力为9 .5Mpa,应保留压力为0.5Mpa,设病人每分钟用氧量为3L,试问筒内氧气可供应多少时间?

(一)氧中毒 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可产生氧的毒性作用,影响到肺、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视网膜,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对呼吸器官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即可出现恶心、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咳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呼吸困难。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

(二)吸收性肺不张呼吸空气时,肺内含有大量不被血液吸收的氮气,构成肺内气体的主要成分,当高浓度氧疗时,肺泡气中氮逐渐为氧所取代,PaO2升高,PO2增大,肺泡内的气体易被血液吸收而发生肺泡萎缩。这种现象,在通气少、血流多的肺局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故高浓度氧疗时可产生吸收性肺不张。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内的氧气是以15.15Mpa灌入的,筒内压力很高。因此,在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助燃,氧气筒应放阴凉处,在筒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米,暖气1米。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避免引起燃烧。

2.供氧应先调节流量,尔后连接鼻导管;停 氧时,应先分离鼻导管接头,再关流量表小开关,以免一旦关开倒置,大量气体冲入呼吸道会损伤肺组织。

3.用氧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与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降至498k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造成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的危险。

5.对未用和已用完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空”或“满”的字样,便于及时储备,以应急需。

高压氧疗法是指在高于一个绝对大气压的密闭环境下,利用吸氧进行治疗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特殊的加压舱内,将纯氧在2-3个大气压下供给病人。主要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复苏、脑血管阻塞性疾病。

高压氧舱主要是通过增加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的含量和提高血氧分压,提高血氧向组织弥散的量,改善病变组织的氧供应,促进有氧代谢而使病变组织上和功能上的恢复。同时还利用高气压的物理作用发挥治疗效果。

每一次空难之后,业界从航空技术,从空管制度,从执行操作等等各个层面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并且有效的实施。今天的《重返空难现场》将会从“瑞士航空111号”的事故调查来说起。

凤凰卫视3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瑞士航空111号航班空中突遇火灾险情陈晓楠: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已经满一周年,一年当中各种分析、揣测,各种谣传甚至阴谋论不绝于耳。今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终于宣布了一则消息,将MH370航班的状态由“失联”确定为“失事”。并且推定机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虽然马、中、澳三方联合的搜寻工作目前仍然在继续,但是MH370客机的下落至今不明。有占星者把2014年称为是航空界的“水逆”之年,意思是“水星逆行”会给沟通、交通与通讯都带来不顺之事,并且使人情绪低落。

这一年接踵而至的空难事件已经让106名乘客命陨航途,也给每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带来了一幕又一幕令人痛心的悲剧。有识之士在痛定思痛,为了避免“死亡航班”再次出现,他们需要找到机上搭载的飞行数据记录仪,并且将全部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尽可能的还原出在这趟致命飞行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过于惨重,对关键因素的改正关乎着更多的生命。

每一次空难之后,业界从航空技术,从空管制度,从执行操作等等各个层面都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并且有效的实施,今天我们的《重返空难现场》将会从“瑞士航空111号”的事故调查来说起。

解说:瑞士航空111号航班正从纽约飞往日内瓦。乘客都已安顿下来,准备享受飞行。

比尔·皮克雷尔(空中交通管制员):商务舱和经济舱完全不知道出了什么差错。

解说:客舱的电源被切断时,有些乘客稍有担心。

空姐:不用担心,马上就要降落了。

解说:但驾驶舱内的情形可是昂大相径庭。

比尔·皮克雷尔:我能听见主警示系统在响,我不知道是指什么。

解说:机长已无法控制飞机。客舱里没人知道他们即将丧命。灾难不会凭空发生,而是关键时刻与关键事件的连锁效应,让《致命飞行--重返空难现场》为您揭开致命时刻的真相。

1998年9月2日纽约戈尔登斯桥地区,下午4点46分,有三个孩子的雷·罗曼诺正准备出差前往欧洲。

雷·罗曼诺:你收拾好了吗?亲爱的。

琳恩·罗曼诺:时间到了吗?

琳恩·罗曼诺:他刚在工作了一辈子的会计事务所,升上了合伙人的职位,而且人缘很好。

琳恩·罗曼诺:打电话回来。

解说:当地时间下午7点45分,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215名乘客登上瑞航111号班机准备前往瑞士日内瓦。雷·罗曼诺坐在第九排,靠近机首的公务舱内。

空姐:那它就和你坐了对吗?

解说:机长尔兹·齐默曼及副机长斯蒂芬·洛将进行八小时的夜间飞行。起飞52分钟后,瑞航111号已飞入加拿大新斯科舍海岸上空,并爬升到一万米的巡航高度。

斯蒂芬·洛(副机长):你有闻到什么味道吗?

尔兹·齐默曼(机长):有,我有闻到了。但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

尔兹·齐默曼:你在客舱有闻到什么味道吗?

空姐:这里有怪味,但客舱里什么味道也没有啊。

尔兹·齐默曼:那应该是空调的问题吧。

乘客:我们来给火箭涂颜色吧。

乘客:我要用粉红色和紫色。

雷·罗马诺:谢谢,太好了。

斯蒂芬·洛:回国之后有什么计划吗?

尔兹·齐默曼:我们要去苏黎世湖里驾船。

尔兹·齐默曼:情况好像不太好啊,你看这。

斯蒂芬·洛:的确是不太好。

解说:此时,机长齐默曼决定,进行降落检查。

尔兹·齐默曼:瑞航111号发布紧急故障讯号,驾驶舱有烟冒出,请求立刻转向最方便的机场,我猜应该是波士顿吧。

解说:航管员告诉机长,哈利法克斯机场比波士顿近很多,距他们只有122公里。

航管员:你想前往哈利法克斯机场吗?

尔兹·齐默曼:是的,瑞航111,那我们就前往哈利法克斯吧。

解说:哈利法克斯机场马上为紧急降落做好准备。烟已经消失,但是机长还是想检查飞机,他们戴上氧气面罩以防万一,然后开始下沉。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瑞士航空111号航班遇险情 要求迫降加拿大空姐:机长打开了安全带指示灯,是空调出了问题,得修复后才能继续飞行,我们现在将转降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机场。

解说: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蒙克顿航管中心。

比尔·皮克雷尔:我在检视雷达,有飞机的位置,估计他们离机场还有20分钟的航程。

解说:比尔·皮克雷尔负责引导飞机安全抵达哈利法克斯机场。

比尔·皮克雷尔:当时需要进行的操作直接了当,而且他们当时已经是对准机场航线的了。

瑞行111晚上好,我能引导你们降落到哈利法克斯06号跑道吗?

尔兹·齐默曼:好的,就06号跑道,瑞杭111。

比尔·皮克雷尔:好的。背航道进场06跑道,离跑道头48公里。

尔兹·齐默曼:我们需要更唱的距离我下降。

比尔·皮克雷尔:瑞航111收到,左转0130航向。

解说:飞机的高度过高,无法直接进入哈利法克斯的跑道。

比尔·皮克雷尔:一般在离机场那个距离时,飞机理想的高度应该在三千米左右,但他们当时的高度是在六千米以上。

解说:机场开始进行盘旋以降低高度。

比尔·皮克雷尔:瑞航111在方便时请告知,机上的人数及所剩的燃油量。

尔兹·齐默曼:收到。我们得泄掉一些燃油,在下降时能在这篇区域泄燃油吗?

比尔·皮克雷尔:我的反映是转头向我的同事说,不好办。他现在要泄燃油。然后立刻寻找安全的地点,同时保持在机场附近。

皮克雷尔建议他们在机场上空,或是绕到海上去泄掉燃油。机长选择到海上去。

比尔·皮克雷尔:你到海岸边还有16公里,然后你还有40公里到机场。如果你想快点到达机场的话,

尔兹·齐默曼:好的,没问题。请告诉我们何时可以开始泄油。

解说:机长进入瑞士航空公司规定的“不明烟雾”处理程序。

尔兹·齐默曼:客舱准流派选择确认。

解说:他切断了客舱的非必要电源。

乘客:打扰一下,现在是有什么问题吗?电源中断,也没空调。

空姐:没有,记帐保证不用担心。这是紧急降落的一般程序。

空姐:不用担心,我们很快就会降落。请让她系好安全带。

尔兹·齐默曼:我们失去自动驾驶功能了。自动驾驶失效了。天啊,史蒂芬着火了,发布紧急事故报告。

斯蒂芬·洛:我们发布紧急事故报告,瑞航111。

比尔·皮克雷尔:收到。天啊。

解说:此时,飞机离机场至少还有六分钟飞行距离。

比尔·皮克雷尔:我能听见主警示系统在响,但我不知道这是指什么。

尔兹·齐默曼:瑞航111,我们开始泄油了,我们得立刻降落。

比尔·皮克雷尔:瑞航111,收到。

斯蒂芬·洛:主要飞行显示器失效了。

比尔·皮克雷尔:询达机失效了,询答机失效了。瑞航111,请回答。

解说:飞机的所有通讯都中断。

比尔·皮克雷尔:瑞航111恩,请回答。

解说:航管员现在只能从雷达上看见飞机。

比尔·皮克雷尔:瑞航111,请回答。

我们看到飞机转离机场,向西往海岸飞去,那一刻,我们意识到事态已经相当严重了。

空姐:后面有座位,请往后面走,我同事会帮忙你。

解说:比尔·皮克雷尔看着飞机不定的航向足足有六分钟的时间。

比尔·皮克雷尔:那是很无助的感觉,只能看着。突然他们转向南方,朝着海的方向飞去。然后飞机就消失了。

天啊,飞机消失了,我看不见飞机了。瑞航111,请回答。瑞航111,天啊。

陈晓楠:一边是驾驶舱内的熊熊烈火势不可遏,飞行仪器一个接一个的失灵,另一边航管中心与航班失去通讯的航管员只能无助地看着雷达,又无助地任凭飞机从雷达上消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呢?直飞瑞航111号航班的是产自麦道公司的MD-11型客机,通常情况之下,民航喷气机的空调系统在正常起飞之后,常常会冒出无害的烟,乘务员否定了客舱曾经出现烟味,因此飞行员们决定应该是飞行的空调系统又出现了冒烟的问题,于是关闭了空调。

在随后关键的几分钟里,他们并为发现其实在密封的板材背后,火势正在蔓延。调查人员从飞机残骸的遗留痕迹当中能够想象出,飞行员在所有仪器都失灵之后,曾经做出过怎样的努力。但是最终瑞航111号还是以350G的冲击力撞上了水面。

解说:瑞航111号最后的雷达显示位置,是在离加拿大海岸9公里处。消息传开后,当地渔夫都赶往该海域搜救生还者。

韦恩·曼纽尔(渔夫):那晚我直接就跳上船开出去了,看看能尽点什么力,那是本能反应。

解说:韦恩·曼纽尔行驶了一个小时才抵达现场。

韦恩·曼纽尔:现场已经赶来了许多船,你能闻到飞机的燃油味,再靠近一些,就能看到漂浮的残骸。

解说:865公里外的纽约戈尔登斯桥地区,琳恩·罗曼诺正在家看新闻。

新闻主持人:机长报告,驾驶舱冒烟,之后飞机在300米高度从雷达上消失。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瑞士航空111号航班失事 215名乘客全部遇难琳恩·罗曼诺:我看到有架飞机失事,那让我打个寒颤,我划了个十字架,因为我想为那些人祈福,没人知道他们是生是死。

新闻主持人:那是从纽约飞往日内瓦的班机。汤姆,你在现场看到了什么?

琳恩·罗曼诺:我越是看新闻,就越是确定那就是他的航班。

汤姆(新闻记者):救援车辆整晚都在岸边待命,等待可能的生还者。

琳恩·罗曼诺:我打了咨询电话,我问是瑞航111号班机吗?他的座位是9F,我有相关的信息,我要证实他在那班飞机上。

那是瑞航111号班机吗?

然后我确定,就是那班飞机。

韦恩·曼纽尔: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漂浮物是衣服,行李箱碎片还有鞋子,还有一部分飞机残骸漂过,上头约有五六扇窗户,那是我们看到最大的东西。

解说:韦恩希望能找到生还者。

韦恩·曼纽尔:你总是怀着希望,但你到了那儿,看到那些漂浮物后,你就知道不太可能了,没剩什么了,不会有任何生还者。

解说:黎明时分,灾难性的消息被确定公布。瑞航111号航班上的229人全数罹难。

琳恩·罗曼诺:他们说没有任何生还者,之后的事我几乎记不得了,感觉就像灵魂被抽离了身体。

解说: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开始着手调查。拉里·万斯是该机构的副主任,他有31年的飞行员经验和14年的空难调查经验。万斯准备从航管录音带开始进入调查。

拉里·万斯(调查组副主任):我们一开始就有相当多的信息,因为我们知道飞机已经着火了。然后,机长在应对当时的形势,我们想知道的是,火是如何燃起的,又是如何蔓延的,以及最后是如何让飞机失控的。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便是关键所在。

解说: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我们即将揭晓一架现代化的客机为何会撞入大西洋,造成机上所有人丧生。在追究瑞航111号航班起火的原因之前,调查人员得先捞起海里的残骸。来自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的20多个机构联手展开调查工作,顺着两百公里长的崎岖海岸,全是被冲上来的私人物品及残骸。

搜索人员:你们会发现有人的遗体,你们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要保证完成任务。

解说:他们只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潜水员加上遥控潜水机,已下潜到54米深的海底进行搜索作业。

拉里·万斯:找到黑匣子对我们来说是突破点,因为黑匣子记录了驾驶舱内的许多基本资讯,所以我们急着找到黑匣子。

解说:在失事的9天内,两个黑匣子都被完整无损的找到了。

黑匣子声音:空调冒烟有紧急检查表吗?

解说:调查组由此得知,机长是先闻到了烟味,然后才看到烟的。

黑匣子声音:史蒂芬,烟不见了。

解说:但在烟消失之后,反而是着火了。

黑匣子声音:瑞航111准备开始泄燃油。

解说:但调查员没有任何其他的发现。

拉里·万斯:两个记录仪里,都没记录最后的六分钟,我们觉得有点失望,我们以为能取得撞击前的所有资料,但事实却不然。

解说:从黑匣子里找不到任何现成的答案,但万斯确信,飞机残骸里会有更多的线索。打捞残骸及私人物品耗时数个月。他们请死者家属前来认领乘客的私人物品。

琳恩·罗曼诺:那个惨状无法形容,行李厢像是被卡车碾过一样,但也有些东西却是完完整整的,只是泡了水而已。

解说:琳恩看到了她先生的笔记本,上面还有当天早上写的购物清单。

琳恩·罗曼诺:他笔记本里的字迹都还能看清楚,杂志也是完好的,但乘客遗体却只找到一具,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是因为G力造成,你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真希望我没问过。

陈晓楠:一般而言,人体在正常状态下,所能承受最大的极限是正9G到负3G之间,超过这一范围的时候,人脑就会因为保护机制而关机,也就是说人会昏厥,而当G力再继续增加超过人脑所能负荷的极限的时候,大脑将会因为长时间的过渡缺氧或者是充血的血管破裂而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再严重的时候就会死亡。

著名学者乔纳森·曼恩教授,当时就在这趟“死亡航班”上,他生前的数篇关键论文,揭示了当代人权与公共卫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另一位遇难者斯蒂芬妮,她的父亲后来抛下了在瑞士日内瓦的家产,辗转到了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坠机地点附近去经营一家小餐馆。

他说很多人都以为我想待在女儿旁边,其实不是,瑞航让我和女儿天人永别,而我只能从永恒的大海当中得到些许慰藉。执着无法挽回生命,这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真相。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主持人:陈晓楠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作者: 张玲萍 董文斌

  氧疗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在新生儿科也是如此,这主要和新生儿易患的疾病种类是有关系的。全国新生儿学组曾做过一个大规模的回顾性调查,针对2005年全国范围内共43289例住院新生儿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其中新生儿肺炎占住院病例的比例是46.2%,新生儿窒息占17.1%[1],加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呼吸系统的疾病,都不同程度的引起患儿低氧血症的发生。
  氧疗可以帮助患儿缓解缺氧的症状,维持血氧分压在60~80mmHg,满足机体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尤其是脑细胞对氧的需求,防止缺氧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帮助患儿在原发疾病恢复以前渡过缺氧和呼吸窘迫的危机。可是,氧气,作为一种气体药物,使用不当仍会引起以下并发症的发生。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 这是一种能引起新生儿视力损害的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视网膜剥离,引起患儿终生失明。近年来,随着早产儿抢救存活率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因此得到了学者广泛关注,目前认为,吸入高浓度的氧所致的氧化应激损害是引起ROP的主要原因[2]。
  1.2 肺损伤 包括急性肺损伤和慢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是由于患儿短时间内吸入高体积分数的氧气,造成炎性细胞的浸润,表现出肺水肿、肺出血等。而继发于原有肺损伤的基础上,早产儿未成熟的肺,再经高浓度的氧或机械通气引起气压伤,容量伤,高氧损伤而发生慢性肺损伤(chronic lung disease,CLD)。CLD最常见的形式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 pulmonary dysplasia,BPD),BPD患儿在住院期间逐渐出现对氧依赖,无法脱离呼吸机或氧气,也是新生儿科一个棘手的问题[3]。
  1.3 神经系统损伤 脑组织耗氧量较大,在高氧条件下易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过机体清除能力时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使脑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并破坏神经细胞的溶酶体,造成脑细胞的死亡。尤其是患儿在运用高压氧治疗时,更应该注意观察是否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如,惊厥,昏迷,颅内压增高等。
  1.4 其他组织细胞的损伤 新生儿抗氧化酶系统发育不成熟,在高氧诱导大量ROS产生时,无法清除过多的ROS,易出现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细胞膜,引起蛋白质变性,酶活性丧失等毒性作用从而引起其他组织细胞的损伤[4-6]。
  2 氧疗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氧疗,是新生儿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但氧气作为一种危险的气体药物,必须正确的使用,才能减少和杜绝氧疗并发症的发生。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努力。
  2.1 把握好氧疗的指征 患儿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如呼吸急促、安静呼吸持续>60次/min、吸气三凹征、鼻孔扩张和鼻翼扇动、呼气呻吟等;此时,医护人员应有意识检测患儿血气分析和氧合状态。若PaO2   2.2 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
  2.2.1 鼻导管吸氧 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5岁以下婴幼首选的方法[8],也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给氧方式,适用于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的患儿。包括单/双侧鼻导管法、鼻塞法。单/双侧鼻导管法,一般氧流量为0.5~1L /min,FiO2在25%~30%,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的患儿[9]。鼻塞法,密闭性更好,氧浓度可比鼻导管更高,适用于中重度低氧血症的患儿。
  2.2.2 面罩给氧 以面罩盖住患者口鼻,若固定良好,其吸入氧浓度比导管法为高,一般氧流量为1~2L/min,适用于中重度缺氧的患儿,但患儿清醒时则固定困难。
  2.2.3 头罩给氧 适用于不同程度低氧血症的患儿。但对氧气需求量大,一般氧流量为4~6 L /min,FiO2在45%左右。若氧流量过小,会造成CO2的积聚,引起CO2重吸入。同时,头罩内温度较高,对于发热的患儿或炎热夏季是不宜使用的。   2.2.4 暖箱给氧 很多学者对这种给氧方式做过临床对照试验,认为温箱内吸氧患儿不良反应,尤其是对鼻粘膜的刺激,局部的充血水肿反应,以及吸氧时间是显著少于鼻导管吸氧的[10]。可将输氧管直接放入暖箱,调节氧流量4~6L /min,FiO2一般在40%左右,适用于较小的早产儿。
  2.2.5 机械通气 各种原因引起的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的患儿可选择机械通气。新生儿常用的通气模式有持续正压通气(CPAP)、高频振荡通气(HFOV)、间隙正压通气(IPPV)、间隙指令通气(IMV)[11]。
  2.3 及时停氧 当患儿病情稳定,呼吸空气30min后,能维持PaO2>60mmHg、PaCO2  2.4 早期筛查氧疗并发症 对于患有RDS,湿肺,呼吸暂停等肺部疾病而用氧或者长期运用机械通气的患儿,在生后4~6w或矫正胎龄32~34w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错过治疗时间窗而造成永久的失明。
  3 新生儿用氧的护理
  在制定了合适的给氧方案后,如何保持有效的?氧,监测患儿用氧时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做好新生儿用氧时的护理。
  3.1 保证有效给氧 首先应连接好通气管道,保证管道无破损,管道之间无漏气。其次要将导管/面罩固定好,松紧适宜,避免导管脱落或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同时,还应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这样,才能使氧气顺利到达患儿深部呼吸道,达到氧疗的效果。
  3.2 监测氧浓度 鼻导管吸氧时,可根据氧流量与氧浓度换算公式计算,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而当患儿进行头罩给氧或暖箱给氧不易评估氧浓度时,需用氧浓度分析仪测定,测量时将探头置于头罩、暖箱内以了解空-氧混合后实际吸入的氧浓度,从而指导治疗。
  3.3 吸入氧气应充分加温加湿,以免造成鼻腔粘膜充血水肿,使新生儿窄小的鼻腔更为狭窄,不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况。并且,吸氧管道,应定时更换,避免引起患儿感染,加重病情。
  3.4 评估氧合状态 患儿吸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其面色,呼吸节律和呼吸频率。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和氧合状态。维持PaO250~80mmHg或TcSo285%~95%。若没有达到该标准,则应报告医生,及时调整给氧参数。
  3.5 注意观察并发症 吸入氧压力过高会导致肺泡破裂或气胸,若患儿出现突发的呼吸困难,呻吟,烦躁不安,应警惕该病。若患儿出现呕吐、抽搐,进而意识障碍,则应注意神经系统的损伤。此外还可出现肺不张,氧中毒,呼吸道感染等,应密切观察,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6 记录吸氧起止时间,以及吸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调节时间和患儿吸氧后的状况。及时停氧。
  高浓度的氧会造成活性氧大量积聚,新生儿抗氧化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的清除过多的活性氧,极容易造成氧化应激反应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因此,在对新生儿进行氧疗时,应注意新生儿的特殊性,采用适当的用氧方式和吸氧浓度,并在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加强用氧时的护理。以减少氧疗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新生儿安全用氧。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2]张应金.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2,8(2):187-189.
  [3]郑素仪.早产儿氧疗并发症的防治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57-58.
  [4]王会玲,代丽.新生儿氧气疗法[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
  [5]卢美燕,董文斌.氧化应激在高体积分数氧肺损伤中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6]魏燕,辛晓燕.活性氧调控的细胞凋亡信号[J].现代肿瘤医学,2011, 19(2),371-373.
  [7]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专家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72-673.
  [10]谢锐.新生儿温箱内吸氧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33-34.
  [11]朱建幸.新生儿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机氧气面罩供氧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