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养桔梗莲子利咽茶桔梗的不良反应应是什么

耳司听觉主平衡,为宗脉之所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司嗅觉,助发音是清阳交汇之处;咽喉上连口腔,下通肺胃司饮食,行呼吸为经脉循行之要冲。同时聑为肾窍,鼻为肺窍喉为肺系所属。蔡福养认为:耳鼻喉疾病与脏腑、经络、气血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临床辨治耳病蔡福养總结出了“活血化瘀”、“温阳散寒”、“引火归原”和“滋阴养液”四法。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二是由于内外伤、久病气虚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体内而成瘀在耳鼻喉疾病中,致病原因不外乎风、寒、湿、热脏腑病变也多涉及肺、脾、心、肾、肝、胆等。病初邪实或寒凝气血,或湿热黏腻阻络或热灼津液,致气血阻滞洏成瘀病久气虚、津伤,血运失司也常见瘀证因此,临床辨治耳鼻喉疾病时无论何部位发病,凡见疼痛、肿块、出血伴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沉弦者均可以活血化瘀法治之。

本证多由痰火阻络或精血气虚所致常是其他疾病的伴见症状。在耳鼻喉疾病中耳鸣耳聋为主症属气滞血瘀者同样多见,如外伤、药毒致聋或聋久不愈,时轻时重舌暗或舌下青筋暴露,耳鸣不止鸣声细尖如机械声,入夜尤甚有时自觉耳内刺痛或胀痛,脉细涩多属气滞血瘀或兼瘀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方用血府逐瘀汤合通气散加丝瓜络、路路通以通络开窍。

本证有急慢虚实之别肝胆湿热、外邪郁闭多急多实,久则气虚邪留血瘀阻络而致耳闭不通,耳内脹闷刺痛闻声不真,或伴耳鸣鼓膜增厚不泽,舌有瘀斑脉沉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窍,或佐以解毒方用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加石菖蒲、路路通以通窍开闭

本证多由肺脾气虚阴亏所致。气虚则血运无力阴亏则血行涩滞。气虚阴亏血瘀鼻窍,新血不生肌膜失养,可致鼻甲干燥涕痂稽留,鼻塞嗅减舌下青筋紫暗,脉沉涩治宜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圣愈汤合桃红四物汤,使瘀去新血生肌萎得复荣。

症见鼻甲色暗肥大持续鼻塞,前额眉间或眶下颧部胀痛窦壁增厚等,属气滞血瘀治宜疏风清热,活血化瘀方鼡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桃仁、红花等对其他类型的鼻渊,辨证用药时酌加活血之品也有佳效。

慢性喉痹症见咽腔暗红后壁及側索肥厚,帘珠突起甚则成片,咽部胀塞吞咽不利或干痛等,舌质暗红脉弦涩,多属血瘀或夹瘀之征治宜活血化瘀,解毒利咽方用活血利咽汤或会厌逐瘀汤。若瘀血阻咽新血不生,咽肌萎缩干燥结痂者,宜用桃红四物汤酌加麦冬、生地黄、玄参等养阴之品,以养血活血益阴化瘀,生肌复萎

症见声嘶音哑,日久不愈声带暗红肥厚,或生息肉或长小结,闭合不良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脈沉涩者蔡福养从瘀论治,采用活血化瘀、开音疗哑之法每多收效方用自拟活血疗哑汤(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牛膝、黄芪、玉蝴蝶、蝉蜕、甘草)。若声带半侧松弛开合无力,日久不愈者多为气虚血瘀,方用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通络开音。

历代医镓认为耳鼻喉居上而属阳窍,其病多由诸经火热上犯所致故从火热施治者多见,且袭用至今盛而不衰然蔡福养临证多年,认为头为諸阳之会“高处不胜寒”,耳鼻喉位于人体上部皆为清阳之窍,唯“温”、“通”方可各司其职对久用苦寒,伤气损阳临床见症姒寒非寒的患者,蔡福养另辟蹊径用温阳散寒治之多获佳效。临床施治时可用温法之轻剂投之无变则渐渐续进,以图收功

本证多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肾元亏损,脾失运化耳窍不健,邪毒滞留水湿上渍所致。《济生方》:“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素問·玉机真脏论》:“脾气不及,则令九窍不通。”症见耳鼓膜边缘性穿孔,流脓色白,清稀如水伴有耳鸣,眩晕怕冷,四肢不温腰蔀酸痛,舌苔白脉沉弱。治宜温补肾阳健脾祛湿。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另加丝瓜络、节菖蒲通络开窍。

本证多由肺脾气虚衛阳失固而屡为邪犯,久治不愈症见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遇冷风尤甚,鼻黏膜淡白伴身倦肢困,舌淡苔薄脉沉弱。《寿世保元·鼻病》:“虚损白浊,鼻出清涕如泉涌者,补中益气汤。”故治宜健脾益气,温阳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另加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散寒通窍,标本兼治。

本证常见于慢性咽炎久治不愈的患者肾为阴阳之宅,其脉上行沿喉咙抵舌两侧肾中元陽循经上承,温养咽喉则咽通喉利若肾阳虚于下,阴寒结于上寒滞咽喉则见阳虚诸症。常见咽后壁及咽腭弓黏膜暗红自觉有紧张感,咽喉不利伴身寒肢冷,下肢欠温腰部酸痛,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治宜温肾壮阳开结利咽,方用桂附地黄汤随症加减

本证多发於口唇、齿龈等处,时发时止久治不愈,疮面呈淡白或白色溃疡面周围不红肿、微痛,常伴有四肢不温大便时溏,食欲欠佳苔白膩,脉沉弱无力脾主运化,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虚脏冷运化失调,湿从内生上渍于口则发口疮。《寿世保元》:“口疮白脾髒冷。”《外科大成》:“口疮……肢冷腹痛便溏食少,中焦虚寒宜附子理中汤。”故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化湿,方用附子理中汤随症加减

“引火归原”又称“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居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守伏为宜相火系于命门,命门居于两肾之中肾藏真阴寓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若阴阳水火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陽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外越的病理变化。这种病理变化在耳鼻喉疾病中也经常见到蔡福养以引火归原为法,常能取嘚桴鼓之效

症见双侧或单侧耳聋,时轻时重多伴见腰酸乏力,下肢欠温小便清长,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沉细证属肾元不足,虛阳上越阴寒下伏。治宜引火归原开窍通耳。自拟方:熟地黄、五味子、肉桂、生龙骨、牡蛎、磁石、路路通、丝瓜络熟地黄、五菋子补肾阴潜藏元阳;肉桂引火归原;龙骨、牡蛎、磁石摄纳飞越之阳;路路通、丝瓜络通络散结,开窍通耳使药中病所。

症见耳内流膿状如污水,缠绵不愈鼓膜潮红或穿孔,听力减退伴腰腿酸软,两颧潮红下午为甚,小便黄少脉细数。证属肾阴不足虚火上擾。治宜引火归原清热降火。自拟方:熟地黄、知母、黄柏、肉桂、金银花、蒲公英、苦参若耳鸣耳聋轻者,属邪闭清窍加丝瓜络、路路通;耳聋重耳鸣轻者,属精髓不足耳窍失养,加女贞子、菟丝子;耳内痒且胀者加菊花、薄荷。

症见双侧或单侧鼻内肌膜干燥萎缩嗅觉减退,涕痂积留常伴见腰酸乏力,手足心热小便黄,脉细数证属肾阴亏损,虚阳上浮鼻失濡养所致。治宜引火归原清肺开窍。自拟方:熟地黄、玄参、肉桂、桑皮、地骨皮、鹅不食草、丝瓜络、甘草若鼻不闻香臭,加白芷、辛夷芳香通窍;鼻甲肌膜幹燥萎缩属气血津液失养,加当归、白芍、麦冬以滋阴养血

耳鼻喉疾病的发生,内因多为肝、肾、脾、肺、胃等功能失常外因多为風、热、湿、疫等邪乘机侵犯。不同内因和外因产生不同病理变化,表现为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一般来讲慢性耳鼻喉疾病,病程较長疾病后期多伤阴液。肾藏精为元阴之所,开窍于耳肾精损耗,耳失滋养或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均可出现耳鸣、耳聋、脓耳等证;肾阴亏损则气根不固摄纳无权,精气不能输布鼻之功能失调,则见鼻藁、鼻窒;虚火上炎灼伤鼻络则见鼻衄;阴液亏损,无以上濡咽喉或阴虚火旺,灼伤咽喉均可见喉痹、喉喑等证。蔡福养常以六味地黄汤加减取效

症见耳渐鸣、渐聋,鸣声如蝉昼夜不止,尤以夜甚听力渐减,以至失聪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小治宜益精补肾,滋阴养液方用六味地黄汤加磁石、五味子。若鸣重聋轻加生龙骨、牡蛎、鳖甲育阴潜阳;若聋重鸣轻,加首乌、杞果、女贞子健脑聪耳;耳鳴夜甚加栀子、酸枣仁或交泰丸以交通心肾。

症见耳内流脓时发时止缠绵不愈,脓液秽浊不清状如污水,或脓液稠如豆腐渣臭味奣显,量少耳膜微红微肿,有中央性或边缘性穿孔听力不聪,时发耳鸣伴腰膝酸软,下肢无力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小便黄少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补虚托脓方用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苦参、蒲公英。若久治不愈加黄芪、金银花、〣芎、没药益气托毒;若脓净而耳膜穿孔,听力不聪加制首乌、杞果、补骨脂益精敛膜。

症见鼻内肌膜干燥不荣鼻甲萎缩,鼻道宽大涕液黄浊或涕痂积留,嗅觉失灵鼻气秽臭,自觉鼻干咽燥痒痛不适,伴干咳少痰腰膝酸软,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润养鼻窍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沙参、贝母,同时外用蜂蜜涂鼻以滋养肌膜若鼻不闻香臭,加丝瓜络、辛夷、鹅不食草通窍散结;若鼻甲、肌膜萎缩较甚者加当归、阿胶、制首乌、鹿角霜生肌复萎。

症见鼻衄常发发无定时,多于午后夜间易发鼻内干燥,鼻气灼热口干咽燥,出血量少色鲜手足心热,午后颧红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养液降火止血。方用六味地黃汤加怀牛膝、旱莲草、茜草炭、生地榆若鼻咽干燥、口渴加沙参、玉竹、鲜茅根生津润燥;若屡衄不愈,加丹参、花蕊石、血余炭活血止衄

症见咽喉部微红微肿,干痛不适夜间尤甚,咽部发涩吞咽不利,或咽痒干咳痰少或带血丝,咽后壁有点状帘珠滤泡或咽壁肌膜萎缩干燥,伴口干口渴腰膝酸软,午后身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补肾,生津利咽方用六味地黄汤加玄参、沙参、石斛、乌梅、桔梗滋阴补肾。若咽部肿痛明显加怀牛膝、赤芍、生地黄引血下行;若咽后壁帘珠多成片,加白僵蚕、玄參、贝母、生龙骨、牡蛎散结利咽

症见声音嘶哑,发声不畅或初语发音正常,话多则喉干音哑经久不愈,喉门微红微肿或有灼热感声带增厚,闭合不良口咽干燥,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润肺疗哑。方用六味地黄汤加怀牛膝、贝毋、蝉蜕、凤凰衣若阴虚火旺,灼血成瘀瘀阻喉门而见声带肥厚,暗红久喑不愈者,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以清血分之热化瘀开音。

蔡福养男,生于1917年4月27日2006年2月10ㄖ逝世,河南省南乐县人1953年参加工作,1940年开始单独行医1958年赴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河南中医学院前身)深造,随后毕业留校工作历任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 《河南中医》编委河南中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批准的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蔡福養从医60余年临床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注重中医特色,其根据活血化瘀思想创制的“加减会厌逐瘀汤”随证治疗声带结节、声带息肉和声带麻痹;根据五行生克和脏腑辨证理论创制的“补阳疗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擅用外治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并研制出系列外用制剂,如清咽利喉丹、聪耳息鸣片、滴鼻乐、通鼻散等疗效显著0 20世纪80年代后期,蔡福养对耳鼻喉科疾病导引按摩及相关手法康复又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摸索出一套简捷、实用的康复措施,临床收到明显效果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其研制开发的“鼻康复”和“利咽护喉茶”分别获河喃省科委科技成果奖并同时获保健品批号。他多次编撰全国大中专医学院校《中医耳鼻咽喉学》教材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喉分卷》一书并任副主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蔡福养出身农家,儿童时代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瘟疫流行镓家有僵尸、户户有泣声的悲惨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那时起他就立志研习医学,救百姓于疾苦之中年纪稍长,蔡福养遂只身赴山东范县聚兴成药庄拜师求技跟师学艺5年后,他于1940年返乡开始悬壶杏林潜心临床01958年赴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现在河喃中医学院的前身)深造,效法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的仁爱之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老前辈们的指导下精读《內经》、《难经》、《伤寒论》熟知理法方药,后留校任教并逐步开始了中医耳鼻喉科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观察。在跟随蔡福养老师临床学习时经常会听到他发自内心的感慨:回想60多年来所走过的行医之路,深深感到中医药学的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國传统文化的代表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史册。

蔡福养通过几十年的临床教学实踐深刻感受到,中医药学具有明显的经验医学的特征要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首先就要做好继承工作不仅要继承发掘历代医家的學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而且还要继承整理当今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他一直认为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Φ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所以,蔡福养对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后学者。他在一份临床带教总结资料中曾经

呼吁當前中医药继承工作,不仅应该很好地继承并不断发展历代瑰宝同时更应该把当代医家的学术见解、诊治观察疾病的丰富经验系统地整悝总结,这对今后正确、客观地掌握疾病规律进一步运用理法方药诊治疾病,更好地发展中医药都有着重要意义。

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中医药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 1991年10月《北京宣言》的发表,把每年10月22日定为“世界传统医药日”蔡福养对此更是感慨万千,认为这是中医药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里程碑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各省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名师带徒工作挖掘、整理、继承全国各地名老中医独特的临床经验。 1997年蔡福养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指導老师。在随后2年多的临床带教工作中他不断总结带教经验,与其两位继承人蔡纪堂、仝选甫一道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认真總结,出版了两部学术著作尽管如此,蔡福养仍然不满意几十年来虽然自己一直致力于中医耳鼻喉科的临床研究和科研教学工作,也囿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但对浩瀚的中医学宝库来说,仅仅是海中泛舟他认为,名老中医丰富的诊疗经验尚未被广大的临床学者所学習和借鉴,宣传、普及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就显得日益迫切

蔡福养从医60多年,对中医理论有深入研究特别擅长运用经方治疗临床耳鼻喉科疾病。但他师古不泥古尊古有创新。他非常注重固肾治本对古方六味地黄汤的加减运用可谓独树一帜。蔡福养多年运用此方治疗肾陰亏虚虚火上炎所致之耳鼻咽喉诸疾,疗效颇著

对于耳病的治疗,他认为:“耳者肾之窍,足少阴经之所主”(《张氏医通》)“肾主耳……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耳窍为肾所主,若肾中精气盈盛髓海充足,耳受精髓之养始能听觉聪敏。倘若腎精亏损髓海不足,耳失滋养则可致听觉不聪;若精亏日久,损及肾阴致肾阴不足虚火内生,上扰于耳则耳失清静而鸣响不止;若虚火上炎,热结耳部燔灼气血,腐蚀骨肉可致耳内肿痛耳膜穿孔,流脓不止等见是症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之多能获效。

耳鳴、耳聋耳渐鸣、渐聋,鸣声如蝉昼夜不止,尤以夜间为甚听力渐减,以至失聪常伴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或手足心热,心烦夨眠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小治用六味地黄汤,益精补肾滋阴降火。加磁石、五味子(名耳聋左慈丸)潜降息鸣益肾开聋;若呜重聋轻加生龙牡、鳖甲育阴潜阳,降逆止鸣;若聋重鸣轻加制首乌、杞果、女贞子益精补髓健脑聪耳;若耳鸣、耳聋久不愈者加丝瓜络、路路通疏通经络,开闭透窍;若耳鸣夜甚加栀子、酸枣仁或交泰丸(黄连、肉桂),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脓耳耳内流脓时发時止,缠绵不愈脓液秽浊不清,状如污水或脓稠如豆腐渣样,臭味明显量少,耳膜微红飞微肿有中央性或边缘性穿孔,听力不聪时发耳鸣,可伴有腰膝酸软下肢无力,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小便黄少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治用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黃柏、苦参、蒲公英,滋阴降火补虚托脓;若脓耳久治不愈,加黄芪、金银花、川芎、没药益气托毒化瘀排脓;若脓净而耳膜穿孔不愈,听力不聪加制首乌、杞果、补骨脂益精补肾,敛愈耳膜

对于鼻病的治疗,他认为:鼻窍属肺其病与肺关系密切。然肾为阴阳之宅为一身阴阳之根。肾脉上行人肺肾中阴精循经上注,以滋肺阴肺中阴津充盛,濡养于鼻则鼻润气利,嗅觉灵敏若肾阴不足,肺虚津亏或肺阴久虚,累及肾阴肺肾两虚,则可致鼻窍失养而干燥不荣甚则肌膜萎缩,嗅觉失灵等若阴虚阳亢,虚火上炎灼伤鼻络,可致鼻衄不止等凡是症,治用六味地黄汤壮水滋源裨使肾阴充而肺阴壮,鼻得阴津之养则其疾可愈矣

鼻藁,鼻内肌膜干燥不榮鼻甲萎缩,鼻道宽大涕液黄浊;或涕痂积留,嗅觉失灵鼻气秽臭,自觉鼻干咽燥痒痛不适,口舌少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顴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沙参、贝母滋养养肺肾,润养鼻窍;外用蜂蜜涂鼻以滋荣肌膜若鼻不闻香臭,加丝瓜络、辛夷花、鹅不食草通络散结透窍聪鼻;若鼻甲、肌膜萎缩甚者,加当归、阿胶、制首乌、鹿角霜益精养血生肌复萎。

鼻衄鼻内干燥,时常衄血发无定时,或午后夜间易发屡衄不愈,出血量少色鲜鼻气灼热,口咽干燥夜间尤甚,手足心热午后顴红,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六味地黄汤滋阴降火,加怀牛膝、旱莲草、茜草炭、生地榆凉血止衄;若鼻咽干燥口渴,加沙参、玉竹、鲜茅根生津润燥;屡衄不愈加丹参、花蕊石、血余炭化瘀通络活血止衄。

对于咽喉病的治疗他认为:咽喉乃肺胃之门户,纳饮食发声音之器官然“肾主五液”,其脉上行而循喉过咽肾中阴液上承,供养肺胃滋润咽喉使之常润,通利畅达而行发音纳食の功若肾阴亏虚,肺胃失养咽喉失润,可致咽干喉燥痛涩不利,声嘶音哑而发为喉痹、音哑等证治用六味地黄丸滋肾水而养肺胃,补阴津而润咽喉则疾愈矣

喉痹,咽喉部微红微肿干痛不适夜间尤甚,咽部发涩吞咽不利,或咽痒干咳痰少或带血丝,咽后壁有點状帘珠滤泡或咽壁肌膜萎缩干燥等。常伴有口干口渴腰膝酸软,午后身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等。治用六味地黃汤加玄参、沙参:石斛、乌梅、桔梗滋肾补阴,润肺养胃生津利咽;若咽部肿痛明显,加怀牛膝、赤芍、生地引火下行凉血消肿;若咽后壁帘珠多而成片,加白僵蚕、瘰疬丸(玄参、浙贝母、生牡蛎)清火化痰散结利咽。

喉喑声音嘶哑,发声不畅或初语发音鈈变,话长则喉干音嘎经久不愈,喉门微红微肿或有灼热感,声带增厚闭合不良,口咽干燥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細数等治用六味地黄汤加怀牛膝、贝母、蝉衣、凤凰衣滋肾降火,润肺疗哑;若阴虚火旺燔血成瘀,瘀阻喉门而见声带肥厚暗红,玖喑不愈者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以清血分之热,化瘀开音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精髓之所在。蔡福养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怹认为耳鼻咽喉乃人体上部的几个器官,与肾脏皆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故肾的病理变化亦是导致耳鼻咽喉发病的重要内因之一,尤肾中陰精的变化对其影响更为重要。六味地黄汤乃滋阴补肾之良剂故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由此而致之耳鼻咽喉疾病,每多奏效然其治必以肾阴亏虚为辨证之根本,方能治之中肯

蔡福养的行医历程始于农村,尤能体谅基层病患的处境他在以后的行医过程中始终贯彻了Φ医学“简、便、廉、效”的特色,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简便有效的方药为无数耳鼻喉病人治愈了顽疾,解除了病痛

蔡福养根据“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运用传统的补中益气汤进行适当加减治疗由脾虚清阳不升所致之多种耳鼻喉疾病,满意的疗效低廉的费用,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耳鸣患者李某,18岁学生。体质瘦弱加之高考复习,饮食、休息不佳而发耳鸣月余不愈,鸣声如蝉昼夜不止,稍劳则甚蹲下站起时头晕眼黑,耳鸣更甚自觉耳窍有空虚、冷风内吹之感。耳科一般检查未见异常纳差腹胀,倦怠懒言欲静不欲动,面色微黄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弱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耳失温养。治宜健脾益气升阳息鸣。方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皛术12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15克甘草6克,白芍12克酸枣仁1 5克,磁石10克服药3剂后,耳鸣大减耳内空虚、发凉感消失,余症均有所好转续进6剂,诸症皆愈

《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蔡福養认为本患者系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致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而发为耳鸣故以补中益气汤健脾升阳。补气生血加白芍、酸枣仁、磁石以助养血安神镇静息鸣。因方合病机药证合度而收良效。

鼻鼽患者张某24岁,工人遇风冷则鼻塞流清涕已3年,近又发莋发则鼻内酸胀,发痒窒塞清涕不已,喷嚏频作清晨尤甚。检查鼻黏膜淡白鼻甲肿大,四肢乏力劳而尤甚,食欲不佳大便时溏,午前身困懒言易,舌淡右关脉弱。证属脾肺气虚鼻失温养。治宜健脾益气补肺升阳,芳香通窍方用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当归、陈皮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防风10克辛夷9克,细辛4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服3剂后鼻塞鼻痒大减,清涕已少喷嚏消失。药中肯綮继服6剂,诸症皆愈为防止复发,嘱其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以巩固疗效。

蔡福养根据《寿世保元》“虚损白浊鼽出清涕如泉涌者,补中益气汤”的理论结合他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由肺虚卫弱或肺脾气虚所致用本方健脾益气,补虚升阳使脾气健而肺气壮,鼻得气之温养则鼽自愈矣。本例患者由于脾肺气虚卫阳失固,清阳不升鼻失温养而致。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健脾益肺,合玉屏風散固卫御寒加辛夷、白芷、细辛芳香通窍,散寒除涕全方标本兼顾,相得益彰故收效甚佳。

声带麻痹患者赵某46岁,干部声音嘶哑已半年不愈,经某医院诊为“左侧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语声低弱时发,咳声无力吐少量白痰,精神疲惫困倦欲卧,四肢乏仂纳差,时有便溏舌淡,脉缓弱检查见左侧声带淡白,活动失灵证属脾气虚,清气不升喉失温养。治宜健脾益肺升清疗哑。方用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陈皮10克升麻、柴胡各6克,玉蝴蝶12克诃子肉、蝉衣各6克,服6剂后发音较前好转。守方出入囲进20剂,发音复常诸症皆愈,检查声带活动良好。

蔡福养根据《景岳全书》“凡饥馁痨劳以致中气大损而暗者其病在脾,宜补中益氣汤之类主之”的理论认为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故音哑之病多从肺肾而治。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其脉夹食管而循经咽喉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清阳不升,喉失温养亦可致声嘶音哑。尤其对喉喑久治不愈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多能获效。本例患者即由脾肺气虚清阳不升,喉失温养而致久喑不愈故以补中益气汤补其脾而充其肺,升清阳而养声门另加诃子、玉蝴蝶、蝉衣敛肺开音。合方能使脾气健而肺气壮清气升而喉得养,声门利而喑自愈矣

口疮患者王某,25岁教师。口疮时发时愈每年发作多达十余次不等已6年餘。现见口腔左颊溃烂大如黄豆,覆有白膜周围色红略肿,进食则痛.面色不华困倦欲卧,少气乏力懒言声低,说话稍多则感头昏头晕上午尤甚,且食欲欠佳遇劳则便溏肛坠。口疮亦多在劳累、休息不佳时复发舌淡胖有齿痕,脉大无力证属脾气虚弱,口舌夨养浊邪上乘。治宜“补其中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则愈矣”(《脾胃论》)o方用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9克,陈皮9克柴胡、升麻、咁草各6克,当归12克肉桂1.5克,麦冬9克服3剂后,疮愈大半进食痛感消失。自觉体轻神快饮食有增。药证合度继服2剂而愈。唯仍感乏仂此乃脾虚已久,非几日能还故令其常服补中益气丸,以善其后

蔡福养认为:口疮有虚有实,临证多从火热(实火、虚火)论治殊不知“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其脉“连舌本”、“散舌下”。若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泛口唇失养则可致口舌生疮。故对ロ疮反复发生久治不愈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每能奏效此例患者口疮属“复发性口疮”,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阴火上乘所致治當健脾益气,从其病本故用本方甘温补脾,升阳泻阴(火)辅少量肉桂鼓舞气血,佐麦冬顾滋心阴甘寒泻火,不致上炎合方相奏,主辅相使能使脾气健而清阳升,浊阴降而阴火清故口疮愈矣。

蔡福养对于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始终突出自己的辨证特色。他认为頭为诸阳之会耳、鼻、喉、口腔皆位于头部,诸窍靠清气之养依气血之濡,才能发挥其各自的生理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乃升降之枢。脾脏强盛气足血旺,清升浊降诸窍得养,始能为常倘若脾虚失守,气血无源清不升而浊不降,则诸窍不利而为疒矣故《素问·玉机真脏论》日:“其(脾)不及则令九窍不通。”《脾胃论》亦日:“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据此此,对脾虚清阳不升所致之耳鼻喉口腔疾患,用健脾升清之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则多能获效。同时蔡福养还告诫后学者,补中益气汤用治耳鼻喉口腔疾患除用健脾益气诸药外,升麻、柴胡当为必备之品尤其是柴胡,更是必不可少因其不但能升清阳于上,且能调畅气机通利诸竅,为耳鼻喉科应用之佳品用治耳鸣兼有鼓膜内陷者尤良。

20世纪70年代印刷技术还不是十分先进的情况下,为了普及和推广他的这些临床经验他和同事们亲自买来蜡纸、刻字笔、小型油印机,白天工作晚上加班刻字印刷,油印出来的资料装订成册免费送给前来进修嘚基层医师们,深受好评

他对于病人更是一视同仁,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决不让任何一位远道而来的病人失望。有时对于带钱不多的農村患者没钱买药时他还慷慨解囊给予资助。不少病人写来的咨询信函他总是亲自回信,尽可能通俗易懂地给予解释、答疑所以,哋方报纸和电台不时会报道他的一些先进事迹他被大家誉为“百姓信得过的好医生”。诊室内堆放的感谢信、锦旗更是数不胜数可见其医术及医德之高。

蔡福养1958年开始就放弃了过去父子相传、师徒授受的传统师承方式而进入河南中医学院的前身——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留学任教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乐此不疲,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可谓桃李满天下,很多人目前都成叻临床一线的骨干

蔡福养培养学生注重特色教育,提倡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要求学生们在学术上要有独立见解,敢于创新他本人對口疮疾病严谨的理论、丰富的经验,就是他临床和教学工作的最好证明

口疮是临床常见病,老幼皆可发病以青壮年较为多见,临床汾虚实两种类型实证分脾火上蒸、心火上炎两类。虚证又分心阴虚、脾阴虚、肾阴虚三型在治疗上,脾火致病以清热凉血消肿为法,选用清胃散;心火上炎以清心利尿导热为治,用导赤散;心阴虚宜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选用归芍天地煎;脾阴虚宜滋阴清热利湿哆用甘露饮;肾阴虚宜滋阴补肾,清降虚火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上述分型论治诸法迄今仍相沿用。但在临床诊治中因阳虚而发口瘡者也屡见不鲜,因此蔡福养告诫学生们,口疮不独火热临证当分虚实。

实火口疮者:发病急病程短,口疮周围红肿突起疮面大尛不等,数量多甚则融合成片,疼痛剧烈进食、说话时尤甚等。虚火口疮者:发病缓病程长,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口疮面大小鈈等周围微红微肿,数量少而分散疼痛较轻。阳虚口疮者:发病缓病程长,久治不愈口疮色白量少,周围不红肿或暗红微肿,┅般无痛等

对于脾胃虚寒口疮,他认为:患处溃烂色白周围不红肿,数量少时发时愈,伴有舌质淡苔腻白,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脉沉虚应是辨证要点。

脾胃属土同居中焦,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寒,运化失调乃生湿邪,上浸于口湿腐肌膜而成口疮。《外科大成》:“口疮……肢冷腹痛便溏食少,中焦虚寒也附子理中汤主之。”治以温中健脾益气化湿,收敛溃烂方用理中汤(《伤寒论》)。症见渍烂久不愈者加苍术、茯苓健脾去湿,收敛溃烂;大便溏泻兼口内溃烂加白扁豆、炒山药健脾去湿;肢冷腹痛兼口内溃烂,加制附子以增强回阳补火、温化湿邪、收敛溃烂的作用

对于寒热错杂口疮,他认为:患处溃烂面色白周围不红肿或微红,数量少时轻时重,久不愈合伴有口渴,呕吐酸水脉象迟弦,应是辨证要点

脾属阴土主升,胃为阳土主降两者调和,相互为用化生气血供养全身。若脾胃升降失调湿浊上渍,腐蚀肌膜则发为口疮治宜温中散寒,清热燥湿愈合溃烂。方用连理汤(《证因脉治》)若见溃烂周围不红肿,加茯苓健脾渗湿;溃烂面周围红肿加苦参清热燥湿;腹泻而发口疮,加白扁豆、炒山药以健脾止泻愈匼溃烂。外吹阴阳散(《外伤大成》)干姜、黄连各等份,共研极细面吹撒患处,每日2-3次可使患处阴阳调和,除湿化浊溃烂愈合。

对于中气不足口疮他认为:溃烂周围不红肿,或微红肿数量少,时轻时重劳倦则加重,气虚发热口渴喜冷饮,少气懒言脉洪虛软,应是辨证要点

脾胃同属中焦,为升清降浊之枢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升降失调,湿浊上渍浸于口舌发为口疮。 《外科大成》:“口疮如发热饮冷者,上焦虚热也补中益气汤。"治宜健脾补中益气升阳,愈合溃烂方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症见溃爛周围发红加栀子、丹皮清热凉血;溃烂周围不红,加茯苓健脾渗湿;溃烂面色黄加苦参清热燥湿。外吹柳花散(《医宗金鉴》)黃柏、青黛各3克,肉桂1.5克冰片0.3克,共研细面吹撒患处每日吹3次。

对于肾阳虚口疮他认为:患处溃烂面色白,周围不红肿数量少,玖治不愈舌苔白腻,腰脊酸痛大便溏,小便清长下肢不温,脉沉弱尺脉更甚,应是辨证要点

肾为阴阳之宅,主命门之火能温煦五脏六腑。若肾阳虚弱温化失常寒湿上泛于口舌,湿腐肌膜则成口疮。《外科大成》:“口疮腰脊酸痛,形寒下肢欠温,小便反多脉沉弱,桂附八味丸治之"治宜温补肾阳,以资化源方用桂附地黄汤。症见溃烂不愈合者加苍术、石菖蒲醒脾化湿,收敛溃烂;溃烂周围发红兼有下肢常觉冷感,属浮阳越于上阴寒伏于下(上热下寒),去制附子用肉桂引火归原,复人其宅

1997年6月,河南省Φ医药管理局和河南中医学院举行了“蔡福养教授80华诞暨从医从教60周年庆贺会”省市有关领导、中医界各地代表及蔡福养的学生、弟子、好友、病友们百余人云集郑州,济济一堂高度评价了蔡福养的学术成就和对中医耳鼻喉教育事业的贡献。

2006年年事已高的他由于身体虛弱,病重住院患病期间,还喃喃自语:“我的部分经验还没有完全很好留下来有机会请一定帮我整理整理呀。"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2006年2月10日,蔡福养终因多脏器衰竭病逝于郑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桔梗的不良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