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乳房b超能检查出什么右乳房上有14 ×11×8的结,低回声边界欠清后方明显衰减,4a类,确定恶性肿瘤乳腺癌吗

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杨炜,陈松旺,孟凡荣,王勇&&&&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江苏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7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和术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2.1%。结论:根据乳腺癌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 超声检查;乳腺癌;诊断
  The Value of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YANG Wei,CHEN Song-wang,MENG Fan-rong,et al
  (Nanj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breast cancer.Methods The features of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were respectively analysed in 177 cases of breast cancer confirmed by operation.Results Ultrasound had a high sensitivity in diagnosing spontaneous abdominal wall hernia, 92.1% of the patients diagno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confirmed by operation.Conclusion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can be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in 2-D ultrasound and color Doppler.
  Key words:UBDiagnosis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入院的177例乳腺癌病人的术前超声表现,并与手术后病理对照,旨在探讨超声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并在我院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77例,女174例,男3例,年龄31岁~86岁,平均年龄58.7岁。肿块在8 mm&5 mm至52 mm&44mm之间。全部病例术前经超声检查,最后以病理诊断为确诊依据。
  1.2 仪器和方法&&&
  仪器采用PHILIPS HDI5000 SonoCT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7.5 MHz~10.0 MHz,病人平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显露双侧乳房及腋窝,用探头直接扫描乳房,观察病灶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主要观察乳腺表面皮肤、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小钙化、计算纵、横径比值,并进行双侧对比,同时探测腋窝区、锁骨下和乳内血管旁有无肿大淋巴结。再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其血流情况。
  2 结果
  本组177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包括单纯癌89例,浸润性导管癌51例,硬癌20例,小叶浸润癌10例,导管原位癌7例。其中163例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的可能,诊断符合率92.1%,14例误诊(8例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6例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伴瘤化)。肿块发生部位:左乳57.1% (101/177),右乳42.9%(76/177),肿块位于外上象限者占91个,占51.4%;外下象限34个,占19.2% ;内上象限29个,占16.4%;内下象限16个,占9.0%;中央区7个,占4.0%。肿块大小5 mm~52 mm,平均27 mm。101例肿块呈蟹足样,边界较清,占57.1%;75例肿块纵/横比值>1.0,占42.4%;55例肿块内可见散在砂粒样钙化灶,占31.1%;103例肿块周边及内部有血流,占58.2%; 3例患者出现皮肤水肿,占1.7%;51例超声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占28.8%;腋窝淋巴结肿大同时伴发锁骨下淋巴结肿大3例,占1.7%。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部分城市报道,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1],因此早期诊断乳腺癌尤为重要。乳腺癌在声像上形成各种不同的征象,主要声像表现总结为:(1)形态。肿块边界不整,形态不规则,可表现为蟹足样、针芒状或毛刺状,无包膜,肿块向周围组织或皮肤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较明显的癌灶多呈团块状,浸润性生长占优势的癌灶多呈不规则锯齿状或蟹足状。本组病例中101例癌灶超声示呈蟹足样、海星状,边界较清,经手术证实为乳腺癌。(2)内部回声。严格地说不少乳腺癌灶属于程度不同的混合性癌,加之瘤体内主质和间质分布不均,纤维组织变性,含有坏死灶及出血灶,因而内部回声不均匀。以癌细胞成分为主,则回声较低,以纤维组织为主,则回声较强,发生坏死时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本组资料中,154例乳腺癌的肿块回声均为低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3)钙化灶。一般呈细点样或簇状分布,钙化灶极小时可以不伴声影。有资料单纯簇状钙化是乳腺癌早期的或唯一的重要征象[2,3]。本组资料中,55例肿块内可见散在砂粒样钙化灶,占31.1%。笔者认为,肿块内钙化点的显示率与操作者的经验、手法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聚焦场的调节,做到多角度侧动探头仔细观察,使钙化点的显示率不断提高,对提示病灶的性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一般增多。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丰富,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呈高速高阻血流,RI>0.7。曾认为[4],频谱多普勒测及RI>0.75为恶性肿瘤的标准。但从组织学形态上来看,因肿瘤血管缺乏正常的树枝分支结构,而往往走行迂曲,内径粗细不一,外形不规则,有时可伴有管腔的狭窄和阻塞,这种变化往往累及整个血管树,包括滋养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目前倾向于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等血流形态为指标代替血流动力学指标帮助鉴别肿瘤性质[5],本组资料中103例肿块周边及内部有血流,占58.2%,仅35例频谱多普勒测及RI>0.7,其余病例肿块血流阻力指数介于0.58~0.67之间,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乳腺癌。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肿块内及周边有血流、频谱多普勒测及RI>0.7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准,应结合多方面声像综合分析。本组资料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继发性改变。在原发癌灶附近有大量微小淋巴管,进入淋巴管内的癌细胞常在管内形成癌栓,造成淋巴管和淋巴液回流障碍,从而引起皮肤淋巴管扩张和水肿,表现为皮肤增厚,回声增强,皮下组织间隙水肿[6]。本组资料中,3例患者皮肤水肿,皮下呈团块状稍高回声区,结构紊乱,其间夹杂着条索样无回声带,此声像可提示皮肤水肿,间接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性。[6]腋窝淋巴结。乳癌的淋巴转移早于血行转移。超声能够显示正常的腋窝淋巴结,发生淋巴结转移后,其内部结构被破坏,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形态失常,髓质结构消失,部分淋巴结可呈融合状。发现腋窝转移淋巴结对乳腺肿块的定性、患者的手术方式起到了决定作用 。
  综合上述超声表现的总结,对乳腺肿块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但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表现有时会有很大重叠,应仔细辨别。本组资料中一例患者,女性,年龄65岁,左侧乳腺外上象限见11.5 mm&6.7 mm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见图1, 图2)。超声提示:左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团,乳腺癌不除外。经手术、病理结果为左乳腺浸润性癌,癌旁见部分导管呈非典型性导管增生。癌组织小,直径约1 cm。有1例患者,女性,45岁,右乳内上象限见28 mm&17mm低回声团,边界清,边缘规整,回声较均匀,血流信号不丰富,被误诊为纤维瘤。后经手术、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
  近几年,我院通过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很大的帮助。随着高频超声广泛和深入的开展,我们将获得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再加上自身的细致观察和综合分析,使超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Bassett
LW. Mammographic
calcifications[J].RadiolClin North Am,1992 Jan,30(1):93-105.
  [2]Becker
L,Taves D,McCurdy L, et a1. Stereotactic
biopsy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comparison of film versus digital mam mography, both
unit [J].AJR Am J Roentgenol,2001 Dec,177(6):.
  [3]Schreer I,Heywang-K?brunner SH.Early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Gynakologe[J].1994 Feb,27(1):12-16.
  [4]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5]朱庆莉,姜玉新.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6]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乳腺微钙化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外医疗》2010年13期
乳腺微钙化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小钙化灶的特征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115例乳腺钼铑双靶X线片中微小钙化灶的特征,并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钙化灶的形态、数目、密集度、钙化灶区范围以及钙化灶是否合并肿块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结论钙化灶的分布特征与乳腺病变的性质密切相关,从乳腺钼靶片上可粗略的预测病变的性质,从而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7.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晖,陈敏华,严昆,李建国,李吉友,胡永升;[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年12期
赵亚平!610041成都,周世英!610041成都,刘荣波!610041成都,许崇永!610041成都;[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留斌,严景恩,喻丽;[J];重庆医学;2002年05期
张丽华,许亚群,顾丽娅,盛霞琴;[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年12期
陈立斌;许幼峰;曹涌;陈伟英;朱俊华;;[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11期
廖翠薇,王玉锦,徐维邦;[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4期
李坚,陈正挺,陈益光,邹祖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陆业军;[J];广西医学;2002年12期
肖萤,伍瑛,罗慧;[J];医学临床研究;2004年03期
支鹏飞;;[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5期
戴文海;徐军红;尹本德;;[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9期
曾书娥!430079,黄建国!430079,查莉!430079,毛军!430079;[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尧泮;陈文静;欧阳翼;张伟章;唐军;何洁华;林浩皋;;[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光;[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王燕;[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坚;[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伍瑛;[D];中南大学;2003年
范建华;[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祝艳秋;[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阮正敏;[D];山东大学;2007年
于翠玲;[D];吉林大学;2007年
刘瑞华;[D];青岛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亚平!610041成都,周世英!610041成都,刘荣波!610041成都,许崇永!610041成都;[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1期
林玉斌;[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04期
曹久峰,董宝玮,陈敏华,王彬,朱强,严昆;[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燕山,詹维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6年01期
曹厚德!200040,蒋琴!200040;[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德森,李国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0年03期
陈约翰;[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5期
沈镇宙;[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5期
吴易元,张孙曦,陈玉芳;[J];北京医学;1980年06期
刘宗印;[J];山东医药;1980年08期
吴振兴;[J];山东医药;1980年10期
邵惠南,江曙;[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梅祖懿;[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0年02期
储榆林;[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乐加昌;欧阳英石;徐红;;[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王建丽;王志富;马榕;刘文君;;[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辛育龄;赵凤瑞;石彬;田燕雏;张伟;;[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司徒锐;史光辉;陶碧玉;胡玉芳;贾淑英;;[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刘华;郑垂志;王蔚;邢雪花;杨作衡;;[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吴晓玲;张冀蒙;;[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周瑾;张艳芬;;[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苏峰;袁曾熙;;[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陈素莲;李明秀;吴祖琴;;[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林长清;林红燕;丁顺珍;;[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俊民;[N];中国妇女报;2000年
郭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姚继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顾维明;[N];中国教育报;2000年
诚壮;[N];广东科技报;2000年
邢远翔;[N];健康报;2000年
王东;[N];江苏科技报;2000年
译自www.sciencenow.[N];科学时报;2000年
怿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弓长;[N];上海中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国勤;[D];苏州大学;2001年
查小明;[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宋向阳;[D];浙江大学;2001年
王晓稼;[D];浙江大学;2002年
王水;[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范萍;[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黄家君;[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施俊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黄伟;[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刘晓;[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哈穆德·凯依塔(MAHAMOUDOU KEITA);[D];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
姆布依·嘎本盖勒(Mbuyi kabengele);[D];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
张霞;[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夏春燕;[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但汉雷;[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王晓辉;[D];扬州大学;2001年
李文凤;[D];青岛大学;2001年
陈健;[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陈定伟;[D];浙江大学;2001年
洪卫;[D];浙江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126例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探讨
作者:黎文 梁均强 冯庆艺 朱江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及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6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作出超声诊断,将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癌45例,良性病变81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48例,良性乳腺肿瘤78例;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8%。肿瘤回声类型以低回声为主,恶性者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肿瘤内见散在或点片状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丰富,能探到动脉型血流,脉冲多普勒阻力指数(RI)增设;良性肿瘤中血流少,RI值低。结论 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高,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的鉴别方面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保留乳房,提高女性的自信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1999年1月~2004年1月我们对126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及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了解其血流情况,估计其良恶性,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的价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6岁,平均39岁,全部进行超声检查后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用PHILIPS7500及HP5500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5~12MHz。采用直接探测法。患者取仰卧位,两臂自然外展上抬,充分暴露双侧乳房,用探头直接扫 查乳房,探头长轴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从1点~12点顺/逆时钟方向,连续转动检查整个乳房,并进行双侧对比,观察记录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及边缘回声与后壁及远端回声情况,肿瘤的活动度,注意观察患侧腋窝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及肿块与胸大肌是否粘连,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及其周围血流情况。
  2 结果&&&&&   本组126例中单侧病变者104例,双侧病变者11例,其中左乳65例,右乳61例。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均以低回声为主。良性肿块边界清,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多较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大部分无变化;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光滑,后方回声以衰减为主。本组45例乳腺癌后方回声衰减的35例,发生率为77.8%(见表1)。表1 超声检查良恶性肿瘤声像图及术后病理情况 (n=126)(略)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在二维超声图像上,乳腺肿块尤其是小乳腺肿块,无论恶性、良性均以低回声为主,在鉴别诊断上较为困难,经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彩色血流情况,恶性者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血供更明显,阻力指数(RI)增高;良性者其周边及内部血流少,阻力指数低。测量肿瘤动脉型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 max& )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 min& ),计算RI值(见表2)。本组经超声诊断为恶性者45例,良性者81例。
  表2 阻力指数值 (RI值)(略)&&&   全部12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恶性48例,良性78例,肿块直径0.8~6.0cm。超声诊断乳腺癌45例中有7例误诊,其中3例由良性误诊为恶性,因声像图显示了部分恶性肿瘤的特征而疑为乳腺癌;4例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因其声像图显示部分良性肿瘤特点而误为乳腺瘤。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8%。&&&   3 讨论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的疾病,而乳腺癌更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因此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女性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因而要寻找一种操作方法简便、重复性强,效果可靠,价格相对较低且诊断率较高的方法,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实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乳腺肿瘤的超声诊断应对各声像图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以肿物的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它是良、恶性鉴别的关键 [1]& 。边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块多呈膨胀性生长,不侵入周围组织,图像显示为规则的、边缘光滑的肿块,显示完整的包膜,内部回声多较均匀。乳腺癌生长迅速且呈浸润性生长,瘤体内部易发生坏死、出血及结缔组织反应。所以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毛糙,不光滑,常呈蟹足样生长,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无包膜或无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不均质。由于癌肿界面声阻抗值较大,声能反射超声声能增加,大部分癌块后方有不同程度衰减,部分增强。同时注意患侧有否淋巴结转移,对鉴别良恶性有重要意义,本组有15例有淋巴结转移,此15例全部为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显示:恶性者其内部及周围血流丰富 [2]& ,良性者血流少。把二维图像上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质、后方回声衰减声影等表现;结合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部及其周围彩色血流情况,恶性者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血供更明显,阻力指数(RI)增高;良性者其周边及内部血流少,阻力指数低,RI值显示:恶性乳腺肿瘤为0.76±0.06;良性乳腺肿瘤为0.60±0.06,二者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田氏 [2]& 的统计结果相符,以RI值0.68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临界值,它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本组126例中超声诊断为乳腺癌者45例,而病理诊断 为乳腺癌者4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3.8%,表明超声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超声检查乳腺肿瘤具有无创、无放射、操作方便等特点,且超声显像能准确显示乳房结构和病变特征,所以不仅能准确显示乳房肿瘤的存在、大小和位置,而且能判断肿块是实性、液性、囊实性等物理性质,然后根据肿块的形态、边缘、边界和内部回声、肿瘤的血流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否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为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使得一部分早期乳腺肿瘤患者能保留乳房,达到了形体美容的效果,提高女性的自信心及生存质量,特别是对未婚女性及年轻女士。临床上超声诊断仪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高,且操作方法简便,重复性强,效果可靠,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可作为检查乳腺肿瘤的首选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成为乳腺癌的普查方法之一,使得乳腺癌能在早期作出诊断,及早手术治疗,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此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缙熙,李建初.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进展.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15.&&&   2 田绍荣,张惠,王永栋.小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指标诊断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57-58.&&&&
  (收稿日期:)
  作者单位:525200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编辑罗彬)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B超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我的图书馆
B超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B超如何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全网发布: 19:30 发表者: (访问人次:16081)
&&& 当今社会,各种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这个肿瘤随处可见的时代,甲状腺结节也让许多患者“谈结色变”,认为结节就等同于恶性肿瘤。其实这种忧虑大可不必,所有甲状腺结节中,只有5%左右的结节才是恶性肿瘤,另外95%的结节可以是退行性变、炎症、良性肿瘤、钙化、纤维疤痕组织、血肿、囊肿或结节性甲状腺肿。
&&&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正常甲状腺内出现的引起的肿块,其质地、形态以及血供情况与正常甲状腺不同,大约有80%以上的甲状腺结节是通过B超检查发现的。那B超报告中的哪些特征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帮助呢?一般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鉴别:
&&& 首先要看的就是结节内是否有钙化。由于大约80%左右的恶性肿瘤内有钙化,而只有大约50%的良性结节内才有钙化,因此钙化是一个甲状腺癌的重要标识。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钙化都提示甲状腺癌,这其中还可以细分为:1)微钙化:表现为后方带或不带声影的点状强回声,大多为沙粒体或髓样癌内部淀粉沉积物继发的钙化和纤维化,在大约40%~60%的甲状腺癌内可有此表现;2)边缘钙化:指的是位于甲状腺结节边缘部位的钙化,常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是良性结节的标志;3)粗钙化和钙化斑:是指单个粗大钙化灶,且在钙化区域超声未显示甲状腺结节,常见于甲状腺良变,比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弥漫变中。许多老年人的甲状腺内粗钙化、边缘钙化或钙化斑,大多是由于甲状腺组织退变、炎症以及造成的。
&&& 有文献报道,以45岁为年龄分界,甲状腺结节的钙化与良恶性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2)。也就是说,年轻患者(&45岁)有结节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 除了结节内钙化可以鉴别以外,其他一些的结节特征也很有诊断意义,包括
1)结节边界不清晰。大约80%~90%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边界是不清或者欠清晰的,而大部分良性结节的边界都是非常清晰的,仅有15%左右边界不清的表现。
2)回声不均匀。研究发现,&90%的恶性肿瘤的回声不均匀。虽然也有2/3的良性结节的回声不均,但一旦B超发现的结节回声均匀,基本上可以认为其恶性可能很小了。
3)囊性成分不均匀。一般来说,囊性成分越多,良性结节的可能性越大。那些含纤维分隔的多房性囊性、呈“蜂窝状”图像的结节基本就可以肯定是良性结节了。而小的囊性结节内有强回声伴后方增强,即伴“彗星尾征”伪像的囊性结节也是良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而囊实性成分混合的结节,尤其是囊壁有结节状隆起,囊壁厚度不均匀者都要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了。
4)低回声结节。几乎所有的恶性结节和大部分(约90%)的良性结节都是属于低回声结节,一旦发现结节内回声属于等回声或高回声的,基本可以看作良性结节处理了。
5)结节内血流表现。各种良恶性结节内均会有血流表现,但恶性结节还是有其特异性的。一般恶性结节内的血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显示为多血供型,而且结节内血流紊乱。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特点是可见血流在结节间穿行、绕行;而腺瘤的内部血流信号呈点状或条束状分布;当发现腺瘤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时,一般提示是囊腺瘤。
6)颈部淋巴结肿大。除了甲状腺结节本身的特征表现以外,颈部淋巴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证据。一般来说,正常肿大的淋巴结在B超上表现为椭圆型,并可见淋巴门或脐结构。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肿大淋巴结的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囊性变,或淋巴结内出现微小钙化,血流信号紊乱时提示此结节为恶性且已伴有淋巴结转移。需要指出的是,B超对颈部血管周围转移的淋巴结比较敏感,但对甲状腺周围转移的淋巴结(中央组淋巴结)不是很敏感,这可能与B超的工作原理有关。
&&& 综合说来,如果发现一个甲状腺结节属于低回声实性结节伴微钙化、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血流紊乱,则其为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将超过90%。如果同时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淋巴结构异常,则更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必要时可以直接手术确诊。而发现的结节属于高回声、边界清晰、回声均匀、囊性成分较多且颈部淋巴结无异常时,其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也将超过九成。有文献报道,纯囊性结节和由多个小囊泡占据50% 以上结节体积、呈海绵状改变的结节中,几乎100%为良性。
&&& 最后再提一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与结节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直径小于lcm甚至只有1~2mm的结节中,恶性并不少见。结节的良恶性也与结节是否可触及无关,是否可触及仅和结节生长的部位有关。虽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单发结节的恶性比例高于多发结节,但在临床上我们碰到的甲状腺癌中多发病灶的也不少见。
发表于: 20:47
患友会讨论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超检查出乳房有硬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