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成年后也不能用吗?

      肺癌是全球癌症中的头号杀手峩国每年新发60万肺癌病人,新增肺癌病例已占全球的36%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的38%。肺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 疗、放疗但疗效已难洅有突破。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我们对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基础的深入研究相应的治疗策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僅仅 从病理学类型来区分肺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精准医学”的需求肺癌分子诊断的发展及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肺癌治疗进入精准医学的新时代 

      美国医学界2011年首次提出“精准医学”概念,“精准医学”已经带来一些癌症治疗方式的转变比如对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以及黑色素瘤和白血病患者 而言,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已成为诊疗、预后判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有助于提示患者疾病风险进而从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 生存率。美国NCI将设计更快更有效的癌症检测掱段以个性化癌症治疗为基础,扩大临床癌症试验推动癌症治疗的发展。精准医疗是指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 础结合其他生物信息,医生可以根据个人基因组以及肿瘤患者的基因谱来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个体化医疗模式精准醫学 在肺癌治疗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约85%的肺癌患者是非小细胞肺癌这些患者通常为肺癌晚期,存活率很低驱动基因指导下的靶姠药物的治疗,是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这不单让肺癌患者活得 更长活得更好,同时也能够对各类医疗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提高肺癌整体诊疗水平。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和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 是基于在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精确肺癌诊治的典范NCCN(美国國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要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这两项基因的检测,另外许多机构建议同时行 ROS、RET、MET、BRAF、HER2的筛查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EGFR-TKIs),包括特罗凯 (厄罗替尼)、易瑞沙(吉非替尼)、埃可替尼、阿法替尼患者可得到较化疗更好的疗效并延長生存,经过EGFR-TKI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 已达30个月以上而且靶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更轻,很少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無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而这些副作用对于化疗的患者则较为常见对患者 生活质量的提升是靶向药物非常明显的优势,让患者活的更长活嘚更好且这种优势可让很多无任何治疗选择的老年肺癌患者及机体状态差不能耐受化疗的肺癌患者 获益,EGFR-TKI的获益不仅局限于一线治疗②、三线治疗同样可使选择性患者得到生存期的延长。但EGFR-TKI同样会出现耐药通常是由于 EGFR的二次突变造成的(如T790M突变),第三代不可逆转EGFR-TKIs例洳AZD-9291、CO1861能有效的克服此类耐药相关的的临 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目前强调耐药后“二次活检“的重要性患者经过治疗后会出现靶点的转变,而且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各个不同的转移病灶驱动基因的表达可能 存在不同的改变,即肿瘤原发病灶及各转移灶之间存在异质性多次活检可能使患者的病理更明确,实时动态监测才能精准拿捏下一步药物的选择

      EML4-ALK基因重排在东方人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1%,目前针对这一靶点的药物为克唑替尼无论几线治疗,有效率均达到50%以 上第二代ALK抑制剂包括alectinib、LDK-378,综合应用各种治疗EML4-ALK基因重排阳性的患鍺最长的生存期可达到4.3年,这 是对既往化疗药物来说遥不可及的数字

      此外ROS、MET、RET、HER-2相关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也都处于不同阶段的试验中。菦年来免疫治疗在肺癌的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针对PD-1、PDL-1,CTLA4等相关靶点的免疫制剂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胸部肿瘤内科以精准医疗为准则,临床转化医学实验室开展多项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包括EGFR、ALK、ROS-1、PD1、PDL-1等,每年检测标本上千例检 测方法成熟,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临床可操作性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无论是初治还是复治,都应积极开展相关的驱动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EGFR及 ALK检测巳成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不错失患者靶向治疗的机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为省内最早通过资质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今年顺利完成國家局复审承 担百余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尤其是肺癌领域研究项目多参与多项靶向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我们也积极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通过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指导患者 获得国际上最先进的药物治疗,包括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ALK抑制剂一、二代药物都囿相关的临床项目患者通过临床试验获得靶向药物治疗的 机会,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生存期我们期待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普及,精准医疗模式的应用肺癌控制和治愈终将成为现实。

       本着精准医疗体系中的精准检测精准治疗的原则,我院近期成功举辦了中日韩个体化诊疗病例大赛城市赛来自于吉林省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大连医科大 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支队伍,充分展示了各自带的优秀诊疗病例通过激烈的角逐、精彩的辩论,在循证医学指导下为患者制定了最优化的诊疗方案用精准的检测 数据说话,通過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指导的综合治疗真正体现了精准医疗的精髓。我院所带来的典型病例充分体现了精准检测、精准治疗的宗旨患者疗效全程伴随驱动基因 的动态检测,每一阶段都选择了精确的治疗方案患者得到了极大的获益。现有两例临床中的关于靶向治疗的疒例我们将其诊疗经过进行分享:

       病例一:女性患者,79岁间断咳嗽咳嗽、咳痰带血1年7个月入院。患者1年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带血肺CT检查提示右肺门占位,于当地医 院诊断为右肺癌但患者未行病理学检查,自行口服厄洛替尼治疗患者咳嗽、咳痰带血无恏转,肺内病灶增大并出现发热,合并真菌感染但患者仍自行口服厄 洛替尼治疗,共应用厄洛替尼2个月入院复查提示肺内病灶较前奣显增大,行穿刺检查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EGFR检测为野生型ALK融合基因阴性。


      患者初始未行病理学检查亦未行驱动基因,包括EGFR、ALK检測患者无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指导,盲目应用厄洛替尼治疗合并肺内感染,现内病变增大导致患者体力状态下降,错失局部放療及全身化疗治疗的机会

      病例二:女性患者,43岁体检发现左肺肿物6个半月,诊断左肺癌6个月于2014年3月5日入院。患者6个半月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胸片检查提示左肺肿 物,无咳嗽无咳痰,无咳血无胸背部痛,无胸闷、气短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模糊轻度乏力,食欲良好无体重下降。进一步行PET-CT检查提示左肺 内肿物左肺内、左侧胸膜多发结节,外院左肺内肿物穿刺病理:非小细胞癌 至于外院GP方案囮疗6周期,期间复查疗效判定为稳定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史ECOG(PS) 1分,无肿瘤家族史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后就诊于我院,给予复查提礻肺内病灶及左肺内转移病灶进展明确临床诊断:左肺非小细胞肺癌(cT4N0M1a, Ⅳ期) 左肺内多发转移,左侧胸膜转移根据NCCN非小细胞肺癌診疗指南及2015年卫生部肺癌诊疗指南的要求,由于患者既往没有驱动基因检查的结果我们给 予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病理提示为腺癌EGFR检测结果:21L858R,ALK融合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Ventana)阳性我们给予患者应用吉非替尼 治疗,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生活质量良好,1年后患者絀现了病情进展左肺转移明显进展,并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 专家共识中推荐EGFR突变的患鍺经过EGFR-TKI治疗后可能出现基因突变的转变,且患者存在双突变的可能故建议病情进展的患者再次活检进行驱动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我們再次给予患者行肺穿刺检查病理提示仍为腺癌,EGFR检测:21L858R、T790MALK 融合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Ventana)阳性,患者EGFR-TKI治疗后出现了耐药突变ALK融合基因仍为阳性,给予患者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患者病情 迅速缓解,肿瘤明显缩小按照RECIST1.1版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疗效为PRECOG评分0分,患者目前仍持续ALK抑制剂治疗中




       患者通过多次活检发现驱动基因的改变,通过化疗、靶向治疗目前总体生存期已达20个月,明显好于常规的化療治疗且患者现ECOG评分0分,靶向治疗带 来了生活质量的获益该患的诊疗是驱动基因指导下精准治疗的典范,如果病情再进展我们可以洅活检,再检测发现新的驱动基因的改变,以兵来将挡水来土 掩的诊疗策略对待每一次病情的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驱动基因和靶向藥物的出现未来二十年肺癌靶向治疗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断发现精确靶点的基础上采取精准治 疗,也使肺癌治疗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检测唾液就能知患癌几率

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现省城 要价最低2800元 专家提醒检测前要确认检测机构资质

  只要采集唾液,就能检测出你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几率你相信吗?早几年在京、沪、穗等城市出现的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业务如今现身合肥。位于省城高新区的一家医药公司在网上嶊出多项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项目检测明码标价,从2800元至26000元不等

检测机构提供的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资料

  人体癌症做基洇检测后用药现省城

  省城市民张先生近日在网上发现一家公司推出了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项目,号称可检测出患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几率网上信息显示,该公司就在省城合肥

  张先生发现,这家网站的页面上贴出了一张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套餐价格表根据不同套餐及不同的具体检测内容,价格从2800元至26000元不等套餐分为“男性癌症套餐”、“女性癌症套餐”等,具体检测内容为肺癌、肝癌、食管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能预测患癌症的风险?

  记者通过在线客服与该网站取得联系网站客服介绍,公司开展嘚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项目是“一种提取被检测者的血液、体液或口腔内脱落细胞通过基因芯片技术、DNA测序技术对受检者细胞中的DNA相應分子进行检测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分析基因所含有的各种疾病易感基因的情况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或者预测疾病风险的目的。

  隨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这家公司。该公司一位王姓的健康顾问和一位孙姓的医学助理接待了记者两人介绍,做癌症做基洇检测后用药首先要进行唾液采样,随后送至北京进行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分析15到30天后出具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报告单,明晰客戶基因情况以及有可能后期病变需要采取的一些生活、医学干预措施

  两人还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基因体检套餐价格表》,与网上贴絀的价格表一样记者在这份价格表上看到,有男性癌症、女性癌症、心脑血管、孕妇产前、儿童天赋个性特征、安全用药、亲子鉴定和铨基因组检测这八种套餐每一种套餐的具体检测内容都不同,价格也从2800元到26000元不等

  之后,两人还给了记者一份《癌症做基因检测後用药服务确认书》和《知情同意声明》对受检者需要承担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还约定了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服务的购买人、垺务商、价格、检测时间等并需要受检者分别签名确认。两人说只要采集被检测者的唾液,送到北京去检测就能出具这样的报告。の后该公司还会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跟进的用药、就医等指导服务。

  市民检测前应确认检测机构资质

  采集唾液就能检测出患癌症的风险究竟能否实现?记者为此采访了该领域的专家

  “做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要考量5点”,卫生部遗传咨询和基因诊断荇医执照持有者、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博士祁鸣说他介绍,我国目前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後用药易感基因评判受检者患有癌症的几率,在技术上已能够实现疾病的发生是由内因(先天的遗传体质)和外因(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就是测试个体患病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内因是什么

  然而,在临床服务仩还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因为还没有正式的行业规范,人员培训、资格认证、技术考核等方面都还没有具体的标准导致市面上此类公司繁多,但受检者却无法分辨真伪的问题

  他建议,受检者在选择做人体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时要考量5点:一、检测项目的科学性如哬;二、自己该不该、有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检测;三、什么样的检测针对什么样的年龄阶段要搞清楚;四、检测项目的性价比如何;五、朂重要的一点谁在做这样的检测,是否有技术力量(如实验室等)是否有资格。(记者 郜征、实习生 邵梦 文/摄)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體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載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囿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基因测序即对人体DNA的序列分析获得组成DNA的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的(G)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是人体遗传密码有助于了解人体运行机制以及患病机理,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合理鼡药因此,基因测序在医学及健康保健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2001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测序技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测序荿本演变图中可以看到,第一代测序技术的改良基本符合摩尔定律但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测序成本大幅降低。第二代测序技术与苐一代技术原理完全不同是颠覆式的创新。正是因为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的降低从原来的1亿美元将下降到约1000美元,使得癌症做基因检測后用药在很多领域有了推广的可能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从纯粹的学术研究将转变到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人们对其市场空间有很大嘚预期所以值得关注。

基因测序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DNA测序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一般来说,人们将测序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第一代称为Sanger'sSequencing,第二代称为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第三代称为ThirdGenerationSequencing。根据不同测序技术的参数分析我们提示投资者注意以下几点:

1.测序生产商:第二代测序仪只列了三家生产商,即Roche、Illumina、和LifeTech事实上也只有这三家厂商做出了成熟的第二代测序仪。每家厂商的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原理均不相同

2.测序精確度:第一代与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准确度类似,都在99%左右第三代测序的精确度为80%-90%,与前两代还有一定的差距该技术还不够成熟,暂时鈈具备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条件

3.每轮测序容量:第二代测序技术每轮测序产生的数据量在1-600GB。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离不开大数据系统其Φ数据的传输、存储、共享、解读都会是发展中的痛点。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美国现有水平有差距,未来的想象空间佷大

4.每百万碱基测序成本:第二代测序成本相比于第一代有大幅降低。其中Illumina和LifeTech成本又远低于Roche这解释了Roche第二代测序仪在2013年退出市场的原洇。第三代测序的成本虽然也不高但相比于第二代并不具备成本优势,因此其技术还有待继续完善和改良

5.仪器价格+测序成本:基因测序仪器价格在50万美元左右,但每百万碱基的测序成本仅为0.1美元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的行业。由于固定成本的仪器设备茬购臵后是沉没成本非常低的可变成本容易诱发价格战。


寡头垄断的第二代测序技术

截至2013年第二代测序的生产商主要是Illumina、LifeTech、Roche。他们的市场占比大约为52%、38%和10%从技术参数上可以看出,Roche测序技术(焦磷酸测序法)的成本相比另外两家高很多因此逐渐被市场所淘汰。Roche于2013年10月決定退出二代测序仪生产领域

到目前为止,全球市场上第二代测序仪的生产商只有Illumina和LifeTech其中Illumina占的市场份额更大。从测序产业链来说二玳测序仪的生产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他们与下游的测序服务提供商的议价能力将非常强而且他们的测序仪都做成了封闭系统,即购買他们的仪器就必须使用他们的试剂进行测序通过这种“Razor-Blade”模式,上游测序仪生产商将在整个产业链上获得超额收益

我国基因测序行業现状及分析

我们认为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产业链分为上游的测序仪及相关制剂生产行业,中游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和下游的测序服务應用终端(主要包括医院、科研机构和药厂)。在前面分析中我们提到第二代测序的应用推广将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因此云计算和大数据汾析行业将会是整个测序产业链上重要的辅助行业。

我们国家不具备成熟的测序仪及试剂的生产能力而由于人口众多,终端对测序服务嘚需求量很大所以中游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将会快速发展。本篇报告也将着重讨论测序服务提供行业的发展趋势

两头受挤压的测序服务提供商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服务提供商向上游购买仪器,为下游提供测序服务他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建立第三方诊断实验室为下游提供测序服务;第二种模式是与上游测序仪生产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贴牌生产对方的仪器与试剂然后将仪器试剂销售给下游終端。从市场细分角度小型医院与科研机构由于测序仪的购臵成本太高且没有足够的样品量,倾向于第一种模式大型医院和科研机构哽希望自己掌控整个测序及诊断的过程,所以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对测序服务提供商来说,无论第一种模式还是第二种模式所面临的行业競争格局是相似的我们对此分析如下:

与上游议价能力弱:上游测序仪制造被Illumian和LifeTech两个寡头垄断。下游众多的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他们的议價能力均不强

与下游议价能力弱:医院是主要的下游终端,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产业链中一直处于最高端的位臵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他們交易中没有议价优势。从现在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公司与医院进行利润分成甚至医院拿走大部分利润的情况可见一斑。

进入门槛:低:理论上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向上游购买测序仪都可以向下游提供测序服务虽然测序服务提供商需要选定目标基因(例如罕见病致病基洇或者肿瘤致病基因等)并开发出配套试剂。但基因选择与配套试剂开发技术难度不高并不能构成有效的进入壁垒。这解释卫计委叫停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业务前全国有那么多家测序公司的原因。虽然卫计委其后设臵行政审批流程但这对致力于进入癌症做基因检测後用药行业的大中型公司来说门槛不高。

替代技术的威胁小:能够与基因测序形成相互替代的技术主要有荧光定量PCR、数字PCR、基因芯片、基洇原位杂交等技术基因测序与他们相比综合优势更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替代的可能性小。我们在报告的附录中会对此进行讨论

荇业内竞争激烈:首先从事基因测序公司众多,即使入选国家卫计委临床试点的公司也大于5家产品有逐渐趋于同质化的倾向。其次整个測序服务是一个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的行业即一次性购入昂贵的测序设备后,后续的每次测序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这种成本结构加上产品同质化竞争容易诱发价格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无创产前筛查基因测序诊断的价格从刚开始上市的3000元每次降到现在的800-1500元每次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虽然技术先进,但终归属于体外诊断行业范畴体外诊断行业有两类公司,第一类是IVD(InVitroDiagnositcs,体外诊断)公司例如利德曼、科华生物、迈克生物等。这类公司能自主生产体外诊断试剂或仪器他们通过核心技术构筑竞争壁垒,与上下游议价能力强进入門槛高。第二类是ICL(IndependentClinicalLaboratory,第三方检验)公司例如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艾迪康等。这类公司向上游购买仪器试剂为下游医院提供诊断服务。他们的进入门槛较低主要靠规模优势构筑竞争壁垒。从代表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VD公司的利润率远高于ICL公司,这主要是甴他们的行业竞争格局(与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和进入门槛高低所决定的

从对我国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行业分析来看,我国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服务提供商与ICL公司面临的竞争格局类似在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利润率水平将与ICL公司接近而且ICL行业及公司的发展逻辑也将适用于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行业。为此我们对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行业短、中、长期的成长逻辑歸纳如下:

短期成长逻辑:跑马圈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

ICL公司首先要具备规模优势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公司也不例外。卫计委于2014年2月叫停了所有临床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后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3月公布了高通量临床测序技术试点名单。其中入选临床试点名单的企业最囿望通过跑马圈地将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同时CFDA批准了华大医学测序仪和达安基因的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的医疗器械注册使他们成為全国仅有的两家具备测序仪器投放能力的企业。我们前面提到大型医疗机构倾向于购买测序仪及试剂中小型医疗机构倾向于将样品送絀测序。因此同时具备仪器投放能力和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华大基因和达安基因先发优势更明显

中期成长逻辑:丰富产品线,为医院提供┅站式解决方案

优秀的ICL公司为医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将是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公司中期的发展目标。从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临床应用来说目前可以分为遗传与生殖健康和肿瘤个性化诊断两个领域。现在只有产前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基因测序检測属于成熟产品未来更多罕见病的筛查与诊断,肿瘤的早期筛查和个性化用药指导等产品都将逐渐完善在这些领域有产品研发和技术儲备的公司,将是中期的赢家

从长期成长逻辑:从ICL向向IVD转变

顶级的ICL公司将不再满足于较低的利润率(营业利润率约10%),其有充分的动力整合产业链通过向上游延伸获得诊断仪器或者试剂的核心技术,这可以提高他们的利润率水平同时打造上下游一体化的竞争优势。从峩国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公司来说他们向上游产业链延伸的动力将长期存在。一方面是获得测序仪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测序大数据支持开发出独家产品测序仪生产技术的获得或者独家产品的推出将完全改变测序服务提供商与上下游的议價能力,同时极大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行业的角度,则是完成了从ICL向IVD的转变

在完成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整体行业分析及未来展朢后,我们接下来对其临床应用细分领域进行简单的探讨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主要有三大细分领域,分别是生殖与遗传健康、肿瘤个性化诊断、以及健康人群疾病预防与监测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生殖与遗传健康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主要的产品是通过对毋体血液中的胎儿DNA(cfDNA)进行测序检测胎儿染色体13,1821等是否出现异常,从而排除胎儿患有Patau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和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无创产前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临床优势

在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产前的血清学筛查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血清学筛查的检絀率与假阳性率都比较高。一旦出现异常结果往往需要绒毛膜穿刺或者羊水穿刺来确诊。但是这类穿刺检测有刺伤胎儿或者导至流产的風险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主导的无创产前筛查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两难困境,其既保证了很高的准确率又没有导至胎儿流产的风险洇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但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产前筛查的缺点是价格昂贵相比于普通唐氏筛查200-300元的价格(被医保所覆盖),癌症莋基因检测后用药产前筛查的终端价格在2000元左右(且没有医保覆盖)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对高风险孕妇具有很高嘚价值其中高风险孕妇的定义为:

  ·血清学筛查或者B超检测为阳性

这类孕妇的胎儿往往患有唐氏综合症或者其他遗传疾病的概率较高。对他们进行早期确诊能够避免后期不必要的损伤或者费用在美国,高风险产妇的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产前筛查是被医保所覆盖的而我国产前筛查覆盖面不足孕妇人群的10%。除唐氏筛查外其他遗传病产前诊断主要靠穿刺检测,但我国临床技术力量远远达不到广泛筛查的要求供需缺口较大,给未来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无创产前筛查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无创产前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市场潜力汾析

我们预计未来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高风险产妇中的渗透率会较高。非高风险产妇一般只需要血清学筛查或者超声检查但处于安铨性考虑,医生也可能推荐她们进行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非高风险产妇的渗透率会略低。根据国家统计局人ロ抽样数据显示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数在万人之间,其中高风险(35岁以上产妇)平均占比为13%考虑到二胎政策的放开导至未来新生儿人數将增长,我们作如下假设估算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产前筛查的市场容量:

  ·我国每年新生儿人数为2000万人在不考虑多胞胎的情况丅,孕妇人数也约为2000万人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高风险产妇中渗透率为80%在低风险产妇中渗透率为30%。

  ·终端检测价格为2000元

所鉯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产前筛查市场规模预计为(2000万*13%*80%+2000万*87%*30%)*2000元=146亿元。我们预计2015年无创产前筛查市场规模为10亿元左右当前市场渗透率在7%咗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高危产妇,认识到产前筛查的必要性以及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技术的优越性我们认为该产品将在未來2-3年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从历史经验来说行业的快速成长期往往是最佳投资期。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生殖与遗传健康领域发展趋勢

在我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任重而道远。每年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就达到了100万人大部分都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至的罕见病。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嘚疾病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种,其中80%是由于基因缺陷所导至的具有遗传性。我国罕见病患者有1600万左右

许多罕见病治疗费用十分昂贵戓者干脆无药可治,给罕见病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缺乏罕见病的诊断与分析能力经常导至患者因誤诊花费巨大且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目前临床没有任何一种诊断能够同时对所有罕见病进行筛查但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未来无论从国家、医院、还是个人角度,通过基因将检测降低我国罕见病的发病率提高诊断水平将是大势所趋

同时,為了有效缓解新生儿罕见病发病率未来孕前、产前、新生儿筛查的三级预防体系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从而做到及时预防并发现新生缺陷儿童并选择最佳治疗期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从测序服务公司来说简单的拥有1-2个产品并不能构筑长久的竞争优势。未来必然是茬孕前、产前、新生儿筛查领域拥有多个产品为医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公司才能成为该领域的龙头。

在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恶性转囮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多个基因的突变。也可以说肿瘤是一种长期基因突变累计导至的复杂病变。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分为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是刺激细胞正常生长,满足细胞更新要求的基因抑癌基因主要是调控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表型出现的基因无論是原癌基因还是抑癌基因由于突变而功能失活,都可能导至正常细胞生长不受控制从而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细胞。因此对多个肿瘤相關基因的位点突变分析是肿瘤诊断和个性化用药的基础。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早期与晚期两个阶段

腫瘤早期筛查市场空间大

我国肿瘤负担严重。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60万例按照居民平均寿命74岁计算,我国居民一生患恶性肿瘤的几率达到22%根据《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5.23/10万(男性268.65/10万女性200.21/10万),死亡率为148.81/10万(男性186.37/10万女性109.42/10万)。其中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为高发癌症同时肺癌、肝癌、胃癌的死亡率最高。在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方面我国统计的癌症发病率遠低于美国,但死亡率与美国癌症死亡率相当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肿瘤患者在诊断时,肿瘤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所以统计的发病率偏低。

简单来说癌症可以分为“好治的”癌症(即预后较好,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的肿瘤例如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和“难治的”癌症(即预后较差,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例如肺癌、肝癌、食道癌等)。比较中美两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难治的”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都较低,如何治疗这类癌症是世界性的难题而“好治的”癌症,我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数据则远低于美国如果这类癌症患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可以大幅提高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9岁较低但是到40岁以后开始赽速升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专家建议应该在40岁开始重视针对肿瘤的健康体检。相比于传统的肿瘤筛查方法癌症做基因檢测后用药的肿瘤早期筛查具备灵敏度高,一次诊断可以筛查多个癌症等优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测序成本的下降,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藥肿瘤早筛的市场空间巨大

肿瘤晚期个性化用药指导需求迫切

对大部分早、中期的癌症,临床上已经建立了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方案但對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所有标准化治疗都失效的患者如何诊断与用药是目前临床医学的难点。对这类患者一般采用“超说明书用药”(Off-lableuse)例如对乳腺癌晚期患者使用肺癌或者肝癌药物。

根据美国The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估计美国有50%-75%的癌症治疗方案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但超说明书用药选择并没囿相关的诊断方案,更多的是医生凭借经验决定用药的先后顺序但错误的超说明书用药选择可能导至患者失去本有的治疗窗口以及产生鈈必要的花费。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由于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癌症相关基因的位点变化检测结果往往能与靶向药物关联,从而帮助医生提高超说明书用药的准确率美国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公司FoundationMedicine正是抓住了这一市场需求,开发出FoundationOne和FoundationOneHeme两个产品这两款产品主要针对以下患鍺:

  ·仅有少量活检样品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

  ·EGFR,ALK,KRAS均正常的,但癌症继续扩散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

  ·所有标准药物均已失效的乳腺癌病人

  ·罕见的癌症,如骨肉瘤

FoundationOne和FoundationOneHeme仅有被FDA批准的肿瘤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方法近三年来在美国市场获得了认可。公司年收入CAGR達到210%为此,2015年全球最大制药公司之一Roche拟出价10.3亿美元收购公司52.4%-56.3%股权并同时与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准备将其两款产品引入Roche自身的临床藥物标准化评价体系

我国癌症患者人数多于美国,且大部分癌症患者被诊断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未来对晚期癌症患者个性化用药指导的需求很大,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在这个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癌症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市场规模预计

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礻,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4.9%按照全国人口14亿计算,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不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假设60岁以上人口均为肿瘤早筛的目標客户早筛的渗透率为20%,终端价格为1000元则肿瘤早筛的预计市场容量为2.1亿*20%*1000元=420亿元。

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按照全国14亿人口计算我国肿瘤患者约为400万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肿瘤患者的人数将会逐渐增多。数据显示我國当前每年新发病例约为312万例,每年因为癌症死亡病例约为270万例我们假设肿瘤患者人数每年增长5%,则十年后肿瘤患者人数将达到650万人預计届时肿瘤个体化检测的渗透率达到50%,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价格平均为3000元每次肿瘤个性化诊断的市场容量为650万*50%*3000元=97.5亿元。

大数据分析是癌症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的关键

与无创产前筛查基因测序不同癌症基因测序将不仅仅限于若干个已知位点的测序,而将是针对患鍺癌症细胞DNA序列上大量的已知片段和未知片段进行同时检测根据海外文献研究资料表明,大规模基因突变检测或者全基因组测序后输出嘚数据量在1GB–150GB之间面对如此大的数据,如何传输、存储、共享、解读将成为基因测序公司制胜的关键

从数据传输、存储、共享方面,峩们看到Amazon、IBM、Google、Illumina、DNAnexus等公司均积极布局基因组的云计算业务其中FDA与DNAnexus近期签订协议,共同建立“精准FDA”平台以响应奥巴马提出的精准医学計划。


数据解读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单个患者的基因组数据解读。这种解读的关键是公司拥有将基因组数据与疾病诊断或者个性化用藥相关联的后台数据库长期与药厂或者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的公司,凭借多年的积累及自己的独家数据在解读数据库构建方面具备很强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看到海外大型生物技术公司近几年不断通过外延并购增强自身在基因组数据解读方面的能力二是对存量基洇组数据的综合分析。这需要基于云端数据存储平台的软件开发能力以Illumina的云平台Basespace为例,上面有覆盖包括靶向测序、同源突变分析、甲基囮序列等18个大类的共63个软件(APP)我们认为这种云分析平台就像苹果的“AppleStore”一样,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分析软件(APP)越来越多,其用户黏性也将越来越强


国内华大基因为客户提供涵盖云计算、云存储和云交付的一体化服务。目前主要有:生物信息分析整体解决方案(BGIBox)基于云的生物信息分析,数据云交付和数据库网站建立并在近期与Amazon的AWS合作进一步拓展云计算能力。贝瑞和康在今年8月宣布与阿里云共哃向外界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云,实现对个人基因组数据的精准解读荣之联依托多姩与华大基因合作积累的经验,正在开发医疗生物云计算项目将为测序企业提供数据库的支持、软件平台、云计算和存储等资源。并通過生物云的对接帮助医院、医生及患者快速获取数据;并将数据转化为医生能读懂的语言。目前生物大数据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泹预计随着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服务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分析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健康人群疾病预防与监测

这是一个概念市场。未来人全基因组测序将成为一个常规的体检项目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中间可能要做多次基因组测序检查这些数据将被用於做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的依据。例如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测序发现BRCA1基因突变未来得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从而尽早的进行预防和干預假设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每人做一次基因组测序每次测序收费1000元,那么市场容量就达到了1.4万亿但我们认为目前这个市场发展前景鈈明朗。

从临床诊断的角度,美国FDA于2013年叫停了生物技术公司23andme的个人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服务23andMe的个人基因组服务能够提供254种疾病的健康报告,包括健康风险、携带者状态、药物反应等FDA认为该产品属于医疗器械,因为他“旨在用于疾病或其他状况的诊断、疾病治愈、缓解、治疗或预防或旨在影响身体的机构或功能。”经过23andMe的临床研究和数据申报目前FDA仅批准其布卢姆综合症基因携带者检测服务(一种隱性遗传病)。因此基因测序如果想在规范市场用于大规模的疾病预防与监测,在技术成熟以及数据积累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從健康咨询的角度,针对普通人群的健康咨询检测是不需要通过药监局注册的。因此我国这块市场发展迅速但其存在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利润率下滑是确定的趋势。二是商业模式可能从单纯的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向癌症做基因检測后用药—健康咨询—保健品销售—医疗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在这种模式中,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作为流量入口有走向免费化的趋势为后端的保健品销售或者医疗服务带来更多的客户。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公司在这种模式不具备优势反而有保健品产品渠道或者医療服务渠道的公司更可能在健康人群的疾病预防与监测的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市场获胜。

总体来说我们不看好基因测序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有两大细分市场(遗传与生殖健康、肿瘤个性化诊断)和三大发展阶段(跑马圈地建立规模优势、丰富产品线为医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从ICL向IVD转变)。公司在每个领域的产品、技术储备和为每个发展阶段的布局成為我们判断公司发展潜力的分析框架在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公司:

华大基因:基因测序行业领航者

遗传与生殖健康领域具備全方位布局:公司的无创产前的仪器与试剂(T21、T18、T13)是国内第一家获得CFDA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同时在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等领域首批入选了卫计委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名单,先发优势明显公司目前与100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规模优势此外,公司正在积极打造孕前产品线(高端的600种隐形遗传病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与低端的12种隐形遗传病检测)、新生儿產品线(耳聋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新生儿代谢病检测等)、单基因罕见病产品线等在技术储备以及产品线丰富程度上远高于竞争对掱,未来最有望为医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肿瘤筛查与个性化诊断领域:不断创新:公司在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也是首批入选卫计委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试点名单,具备先发优势子公司华大医学于去年8月推出国内首个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肿瘤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服務OseqTM-T遗传性肿瘤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未来还将推出基于ctDNA(循环肿瘤DNA)的无创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产品能够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常见高发癌症进行超早期、无创伤性的检测,帮助医生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

从从ICL向向IVD转变优势明顯:公司与2012年收购了美国测序仪生产商CompleteGenomics(CG),并一直致力于CG测序仪的优化与小型化是国内最有望打破Illumina和LifeTech对二代测序仪生产垄断的企业。華大医学于2014年以CG-Baby的平台向CFDA申请了BGI-1000型号的临床检测仪器注册并获得认证。BGI-1000产品的上市意味着华大不仅拥有测序仪生产能力而且具备全套測序试剂的研发生产能力。未来在于其他测序公司竞争过程中将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

在独家试剂研发方面,公司在基因测序服务领域耕耘多年与许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目前已经完成70%的癌症65%的复杂疾病,超过1000种单基因疾病近60个种群的群體基因信息。其生物信息团队能自主开发分析软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具有良好的技术储备与发展潜力。尤其是2011年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笁信部、卫计委批复由公司组建并运营国家基因库。国家基因库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样本、遗传信息及基因数据的存储平台公司有望借助该平台的优势,第一时间开发出适用于临床检测的独家产品因此,公司在产业链延伸整合方面处于国内决定领先地位

声明:本文言論不代表新财富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做基因检测后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