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江到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中医药大学路线

中医、中药同宗同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药”字见于商周时代的金文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最早药物学专——《神农本草经》,在秦汉时期成书在《神农本草经》之前已有不少著作记载了中药,而且品种不少比如《山海经》《诗经》。

中医、中药在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祖国医学、医药的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大,因其疗效好、治标又治本,成本低等优越性,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

中药学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

专业核心内容:培养从事中药科研、生产、检验、流通、应用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技术人才。

学科门类:医学/中药学类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药药理学。

相近专业:中医学、药学。

就业方向:可到各级医院、中药厂、研究所等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究和管理工作及在医药教学单位从事教学工作,或报考中药学、医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全国普通高校年度毕业生规模:人;绝大部分高校只招理科生,全国所招文科生仅占2%;女生占比为66%。

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中药学、生药学、药剂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 民族药物、维吾尔药学苗药、中药制药、中药材临床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生物技术、中药分析、中药资源与鉴定、生产与研发、中药资源与利用、中药商品与临床、执业药师保健食品国际交流营销物流,等等

全国共有92所高校开设中药学专业,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有28所高校参评,以下是学科整体水平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0所,本次有16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8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

中药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现有3个校区。

学校中药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成为唯一一所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大学校牌的中医高等院校是“洋中医”的摇篮

该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牵头组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天津市品牌专业。中药学科为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列全国第二,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中药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湖畔,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南京,拥有两个校区。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中医学专业,首开我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先河。

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拥有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教学层次和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药科大学始建于193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

多名教师在中国药学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免疫学会、药典委员会等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医药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药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药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

2014年校部分学科方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学校是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2000年以来,学校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药院校。

学校是唯一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医药院校。

70余年来校孕育了一批药学界的名家大师,如我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著名中医中药学家叶桔泉;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学校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

中药学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会长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编辑出版的《中医药学报》、《中医药信息》、《针灸临床杂志》均为中国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均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一级学科中药学全国排名第三(并列)。

中药学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中医学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

学校与广药集团、华润三九、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由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

沈阳药科大学前身为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红军军医学校,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学校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学科数在全国排名61位,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

中药学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中药学有博士后流动站。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

开设中药学专业的部分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如下

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的培养采用本科生导师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设有中药、中药分析、中药资源与鉴定、临床中药四个方向对优秀的毕业生,将推荐至国内外高校就读硕士研究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河北大学主要课程也包括计算机。

吉林农业大学培养药学基础研究与中药新药开发应用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并能通过国家职业药师资格考试。主干学科:中药学、生物学

专业方向及特色: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事中药生物制药及新产品开发,突出发酵生产工艺及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等

沈阳药科大学除了普通班,还开设有5年学制的中药学(日语强化班)

长春中医药大学专业优势及特色: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中药物质基础、药理药性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与资源开发研究为总方向,以长白山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吉林省道地药材研究为重点,以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重大疾病有效治疗药物研究为突破口,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即:①中药(动物药)品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②中药活性成分及其物质基础研究。③中药神经药理与分子药理学研究。④中药药物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研究。⑤中药新剂型与新型给药系统研究。⑥中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

构建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立体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拓宽了就业渠道,连续5年学生供不应求。中药学“两段双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开设有如下方向:中药学(保健食品)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中药学专业具有15年办学历史,是校优势专业。2013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在全国73所院校药物制剂专业中位列第10名。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100%,考研率达50%以上。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培养掌握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高级中药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中药学与医学、生物学结合。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主干学科中药学、农学。毕业生可在植物学、中药学、生药学等专业方向继续深造。升学率35%左右。

南京中医药大学按大类招生:中药学类(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国家特色专业)前两年学习中药学类基础课程,分流后两年学习本专业主干课程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按照中药现代化对高等药学人才的要求,制定了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在后期分为中药制剂、中药分析、中药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主要课程含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法律基础、药事管理学。

浙江农林大学中药学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优势品牌专业。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检验所、中药研究所、制药企业、药材公司、医药院校、药材种植场,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是浙江省唯一具备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中药学专业。

安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中药药理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实习期为半年。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是安徽省药学类办学历史最长、实力最雄厚的专业。培养能从事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分析鉴定、营销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中药创新人才和高级中药学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注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按照“前期相同、后期分化;基础主干相同、专业方向分化” 的原则,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三年级开始分中药生产与研发、中药资源与利用、中药商品与临床3个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中药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是江西省唯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药学本科专业,现在正在申报中药学博士点。本专业被列为江西省高校“九五”、“十五”重点建设学科,连续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4项,开发研制的草珊瑚含片及系列产品九华栓、化积口服液、红三七软膏等产品创造了利税数十亿元。

开设有如下专业方向:中药学(国际交流方向)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年度招生计划80人。

暨南大学中药学专业色弱、色盲、高度近视者受限制。

广东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培养了解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高级中药学科学技术人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设置中药学、中药营销与物流管理和临床中药学3个专业方向。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制。设五个方向:中药学(中药制药)、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中药学(中药保健产品)、中药学(中药现代化技术)、中药学(临床中药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优质专业,中药学大类招生,第一学年按学科大类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在第三个学期时专业分化为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设有中药学(基地班)全称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班。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西南民族大学本专业为中药学(民族药物)方向,培养具备中药学和以藏药为代表的民族药物学知识、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贵阳中医学院本专业除普通班,还设有“卓越中药师培养计划”实验班、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方向)、中药学(苗药方向)、中药学(营销方向)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陕西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山西中医学院本专业设有中药学(中药分析方向)专业、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方向)专业。

大连大学培养模式:实行分段教学,前期相同教育,中期分为中药研发方向和药品营销方向进行培养;后期采取校企联合、校际合作的方式办学;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注:本专业不招收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其它传染病的学生。

北京城市学院核心专业知识分鉴定、用药、制药三个模块教学并突出鉴定与用药模块教育。增加外教英语课,提高学生英语实力。突出实践环节,中药为主,兼顾现代药学。文献检索与写作四年不断线,培养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可辅修传播学、生物技术等专业,获辅修学位,拓宽知识面与就业途径。

专业有如下方向:中药学专业中药学(执业药师)专业

南方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是校老牌优势专业依托学科是国家中药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军队特需中成药中试基地、广州市中药新品种开发中心。近年来学科研发转化的30余个中药新药和保健品如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颗粒、双黄连分针剂、葛根芩连微丸等,已成为10多家医药企业的龙头产品,累计总产值都100亿。“十五”以来,在中医中药方面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18项,在全国28所中医药大学中名列第4位。

中药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设有中药博士后科研站

中药学专业与广药集团、和记黄埔药业军事医学科学院、省市药检所等药品生产、研发和检验机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近3届就业率都是近100%。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可获得的资格证书有药物制剂工、液体制剂工、固体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化学检验工、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炮制与配置员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中药学专业是江西唯一具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药学本科专业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连续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点攻关项目4项,开发研制的草珊瑚含片及系列产品、金圣香烟、九华栓、化积口服液、红三七软膏等产品,为国家创造了数十亿元利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药学专业设有中药制药、中药材2个方向。

中药学专业在川招生录取分数最高的前15名高校

2015年高校在川招生中药学专业录取最底分数线

中药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专业。

这是一个稳定性很强的专业。有些专业只是红火一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慢慢过时,风光不再,甚至有些专业在报考时很热门,学生毕业时就已成了冷门。而学术性强的专业,特别是象中医学、中药学,则会一直被人类所需要,并且中医药科学比较看重传统的成果,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永远不会过时。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一生都在从事中药领域的研究。中药学也属于离职率最低的专业,从学科门类来看,在本科学科门类中,2015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低的是医学类(12%);在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2015届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低也是医药卫生大类(22%)。

这个专业适合打算继续深造的理科考生报考,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等高校本科生深造率达50%,也适合立志从事科研的考生报考。这个专业比较适合女生报考,全国年度毕业生中,女生占了2/3。

至于就业,因校而异,都中中药学专业本、硕、博毕业生2011年以来连续6年就业率达到100%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南方医科大学最近连续3年就业率均达100%,其他一些院校如河北中医药大学也多年就业率达100%。在一些招聘网站所完成的统计榜单中,中医学为难就业专业,但这具有片面性。总体来讲,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中药在国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中医药品市场空前繁荣,中药学人才的社会需求会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紧俏。

以下再从产业来看中医药人才的就业空间。

医药产业关系全民健康,市场需求巨大,在各国都是重要产业。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

中医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多项产品和服务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一方面是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

2016年2月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要瞄准群众急需,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要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和新药研发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服务网络,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传播普及。

产业现状、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倾斜,都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到药学类、医学类专业。(文/罗阳旨)

2016年高考录取名单(不断更新中)

特别提醒:本栏目公布的录取信息,以自流井区招办所发录取库为准,考生或家长要查询最新信息,请自行到报考学校招生网站或者四川省招考委官网查询,学校不接受电话查询。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空军招收飞行学员工作局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学院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学院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