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些事事我要做上几遍才不会去做是不是强迫症,而且有的时候会有不好的念头比如会想死了会不会舒服点

  和婆婆的关系时好时坏

  我觉得我们对对方基本是没恶意的,然后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家庭和谐的

  但是或许是各自太有脾气了 有时候不愉快的时候 我真的很沮丧。

  我婆婆很强势 公公早逝 早早的就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所以男人的活儿也做女人的活儿也做

  因为这种生活,有时候做事比较粗线条,女人温柔的那一面被她强势的一面挡光了。

  和婆婆不愉快的时候都发生在婆婆唠叨以及非常节约的时候。

  我在家的时候 只要她看到我用水 就要啰嗦一句 各种指导我怎么用水 怎么节约水

  几乎天天都能唠叨这些

  有时候真的接近崩溃 很想发火了

  试问一下 如果你们的家庭突然冒出来一个人在你做家务的时候时时刻刻盯着 “指导”你该怎么做,你还能一直这么心平气和么?

  也许是楼主耐心不够(确实不够,但是自认婚后已经进步很多了) 所以有时候很不愉快的时候很想寻找一种结束这种不愉快的办法。 比如结束这段婚姻。

楼主发言:18次 发图:0张 | 更多 |

  搬的远点 少来往 逢年过节买点东西回去 一天半天 忍忍就算了。只要没有原则性大问题,一天半天的就忍忍吧~

  和我亲妈一样一样的!出去吃饭,要骗她,出去玩,要骗她,各种爱念啊!

  @城市中轴上的格蒂 9楼 11:17
  我现在每天回去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家里的事情好像都跟我没关系 插不上手 婆婆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做 说怕我用水太多 像洗碗洗衣服给孩子洗澡这些事儿 她全部都抢着做 其他的 我能做点什么的时候她也要盯着 心里觉得真的很压抑 无比压抑 我老公说我在家的时候不爱笑 过那么压抑的生活 请问我怎么笑?
  有三个女性朋友来过我家 第一个说 好难想象我婚后会跟这样的婆婆相处得来 觉得我变化大
  第二个说 你婆婆看起来好像不好相处
  第三个说 你跟你婆婆相处有压力么?
  我婆婆也是一样的极品,我婆婆更懒,每天只看电视什么都不做,还嫌我做得不好。她除了嫌我浪费水电煤气等,还会管我穿衣打扮。感觉她是我的监工,每天嘴巴没停,对我、我老公和公公还有她女儿、亲戚都是各种嫌弃,感觉世界上只有她是个完人,其他人都是垃圾,离开她所有人都会死。我老公还是个愚孝男,我不能对婆婆表现出任何不满,婆婆经常会一哭二闹三撞墙四出走。我早就想离了,每天都要问一遍老公什么时候去离婚。楼主老公如果不愚孝的话分开住吧,不住一起没有婆媳矛盾,你和老公的感情也不会受影响就没必要离婚

  从来天涯婆媳,就看到很多媳妇因为婆媳关系苦恼,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夫妻感情,直至离婚的。
  看来,婆媳关系问题,真是婚姻的一剂毒药。而且这剂毒药还不能不面对。

  和我的情况好像啊,婆婆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现在在背地串掇他儿子和我离婚,还要变成是我的错,呵呵,我现在知道她的嘴脸和心思了,我啥都不做,就安静的等他表态了,反正最担心就是父母难接受,现在也知道父母什么态度了,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 我做药流后心情不好,总是哭,还有自杀的念头

我做药流后心情不好,总是哭,还有自杀的念头

一周后有出血的症状,肚子很痛。是不是月经啊

荆永珍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擅长:阴道炎,盆腔炎,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宫颈炎,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诊治。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药物流产后一个月作用月经复潮,还可能会稍有推迟,如果是药物流产一周,考虑可能不是月经,而是出血,这种情况需要排除一下宫腔残留及瘀血可能性。如果药物流产后还没有复查,建议您做妇科彩超检查看看是不是有宫腔残留或者瘀血。


马凤明 主治医师 河间市北石槽乡卫生院

擅长:阴道炎,盆腔炎等、产科分娩,宫外孕,卵巢囊肿,孕期保健,不孕不育等

你好,有可能是有残留,感染等,需要做B超检查,确诊后再治疗


杨雪英 其他 泸州医学院

从时间来分析,考虑不是月经来潮,多考虑子宫收缩不良,感染,可以做个B超复查


当子宫内尚有血块或是残留有胎盘时,子宫会先被血块填塞,然后,子宫平滑肌就会停止收缩,这时候就是所谓的子宫收缩不良。

  • 症状起因:(一)精神因素:产妇对分娩有顾虑,过度紧张,体力过度消耗,过度疲倦。(二)体质与内分泌因素:过于肥胖或躯干短小,妊娠末期激素、催产素及前列腺素分泌不足或相互不协调。(三)产道与胎儿因素:骨盆异常,胎儿异常,胎位不正造成头盆不称等。(四)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子宫肌瘤,输卵管不通。(五)药物因素:临产后镇静剂过量,使宫缩受到抑制。

原标题:这次终于有了答案,为什么一吵架我就想要离婚?

本文作者:云香,转载自公众号:云香亲子教育,感谢云香老师授权。

【云香按】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最近,我又去上了工作坊,又有了些觉察,写出来分享给大家!读后有什么感受,也欢迎给我留言啊!

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离婚!

都说,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真的是这样吗?

结婚九年,很多人跟我说:

“你老公这么支持你的成长,你实在太幸福了!”

“你老公能和你一起成长,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你老公这么爱孩子,还给孩子做这么多的玩具,孩子有你们这样的爸爸妈妈,实在太幸福了!”

然并卵,我们依然经常会有争吵:

早上孩子磨蹭着玩,没穿衣服,心忧孩子迟到的他冲过去恶狠狠的看着孩子,我心里极度不爽:孩子不穿衣服,你不知道想办法吗?凶巴巴的什么意思?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看脸色吗?我看你脸色就算了,还让我儿子看你脸色?离婚!

吃饭时,我不小心掉了饭粒在桌上,他数落我:“啧啧,吃饭还跟个小孩子一样!”,我一下就冒火了:“掉饭怎么了?你吃饭还啪唧叭唧嘴呢!太压抑了,这日子我不过了!”

睡觉前,孩子喊:“爸爸,给我讲故事!”他一边说好一边刷手机,有时15分钟都过去了,孩子越来越委屈,他还在刷手机,我的脸都绿了:“你干脆和手机结婚算了,不要和我们过了,我们也不需要你!”

回到家,他正在工作,抬头看了我一眼,继续该干嘛干嘛,我气死了:家里回来个人,不是好歹得打个招呼吗?就算来个陌生人你也得打招呼吧,怎么老婆孩子回来你就这幅表情?这样冷冰冰的,日子还怎么过?

是的,几乎每次心里对他有不满,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离婚!

那一瞬间,劳资就想发火呀!

现在说起来,感觉自己真的很幼稚,但对于那个当下身处其中的我却浑然不觉——当时我所有的感觉都是:你不好,所以我不要你了!你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人,所以我不想和你一起过了!

我学过很多的东西,知道我们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对孩子的接纳度不一样,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更知道其实我一直在寻找一位完美的爸爸,而对他的不满只是我的投射而已;作为一位专门教人沟通的P.E.T.父母效能训练资深讲师,我也知道在各种情境下我们该如何去表达自己、倾听他人,可是,可是,那一瞬间,劳资就想发火呀!

就算要求自己强行去和他沟通,可是,可是,我真的很不爽!

虽然没有把离婚二字挂在嘴边,可是,可是,它始终在我心口萦绕……

我自己也搞不懂,为啥我学了这么多,其他关系都能处理得好,偏偏遇到亲密关系时,就这么容易放弃,老想换人呢?

“爸爸,求求你和我说句话吧!”

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在这次常老师工作坊的一次团体个案中终于得到了答案。

当时常老师让我们两两一组,一个是自己,另一个代表我们的爸爸或者妈妈,我来向对方表达我的需要。我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爸爸。

当我跪在地上,对着“爸爸”说“爸爸,我需要你陪我”的时候,做“爸爸”的学员扭过头去,用手摆出一副拒绝的姿态。

我继续恳求:“爸爸,我想要你陪陪我,我想要你和我说话,爸爸,你能不能看我一眼?和我说一句话?一句就可以了!我会很乖,很听话的!”

当我一直恳求,可爸爸还是完全忽略我的时候,我一下子就崩溃了,大哭着喊:

“爸爸,我求求你了,你陪陪我吧,我也是你生的呀,为什么你陪弟弟不陪我?你和我说句话吧!”

“你打我吧,骂我吧,爸爸,求求你不要不理我…….爸爸,你为什么不理我?你说要我怎么做,你说呀!你说什么我都可以做到的,爸爸,求求你和我说句话吧!”

我声嘶力竭,可是换来的,依然是“爸爸”的冷漠与忽略。

这多么像我的童年啊,孤零零一个人待在角落里,看着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做游戏,我也好想和他们玩,可是我不敢,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满脸羡慕着看他们,欢声笑语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角落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正在默默的,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地哭泣……

“我有命,可以用命来换你爱我!”

第二个阶段,常老师让我们双手捧着一个垫子跟“爸爸”说“爸爸,我愿意用××来换你的爱。”

我捧着垫子哭喊:“爸爸,我要用,啊,我不知道我可以用什么来换你爱我,我什么都没有啊,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爸爸,我什么都没有,求求你爱我可以吗?”

“爸爸”神情冷漠地拍掉我手里的垫子,我崩溃得大哭:“爸爸,你不用爱我,没关系的,我只要你看我一眼就可以了,就看一眼,可以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可是,眼前的“爸爸”冷漠依然。

我捧着垫子继续喊:“爸爸,我知道了,我有命,我可以用命来换你爱我,我可以为你去死的,爸爸!”

可是,“爸爸”恼怒地拍掉我的垫子,还在地上踩了两脚……

我瞬间回到那灰色的童年,不顾一切地大喊:“爸爸,你爱我吧,陪陪我吧!我可以卖掉我全身所有的器官的,我可以让你很有钱,从此不再受苦的,我的双眼可以卖,我的心脏可以卖,我的肝,我的肾,我全身都可以卖钱的!爸爸,求求你,求求你爱我,求求你了!”

写到这里时,我已泪水涟涟,我的这些话不是课程的刻意安排,这是我童年曾在心里百转千回的话——爸爸,只要你爱我,我真的愿意为你去死,只要你爱我,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曾经想过要为父母去死,我只知道我自己曾在心里反复想过很多很多次。深刻记得在我高中时,有一次我还和同桌一起谈论如何撞车死去,才能让父母得到赔偿……

我痛哭流涕,苦苦哀求,那种无助、那种绝望宛如童年的伤痛重演,可是无论我怎么哀求,“爸爸”依然冷冰冰的。

怒火慢慢从我心底升起,我喊出了一堆令我自己震惊的话:

“你到底爱不爱我?你不爱我,我也不爱你了!我不要你了!”

“你不是我爸爸,我的亲爸亲妈会来接我的!我再也不要你了!我还要下毒,把你们全都毒死!放火,把你们都烧死!你不爱我,我也不会要你了!!!”

喊到这里,我都被自己的残暴惊呆了!约摸两分钟过去,我才反应过来,怯怯地去拉“爸爸”的手:

“爸爸,爸爸,我错了,我是乱讲的,你不要生气。”

“你陪我一小会儿,好不好?就一小会儿,爸爸,求求你了!我会帮你做很多事情的,我会很乖一点都不打扰你的,如果你不爱我,我也不会再要你的......”

哀求,愤怒,愧疚;再次哀求,再次愤怒,再次愧疚;……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童年时,我和爸爸的相处模式:爸爸很少打骂我,却长期忽略我。由此早就了我的那种对父爱充满渴望,求而不得变得痛苦绝望,以及由此带来的愤怒和攻击,这就是我的人生模式。

被忽略带来的伤害甚至比打骂更大。

刚开始我会认为是因为我不好,所以爸爸不理我,可是这种自我攻击太难受了。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非黑即白,当父母和自己产生冲突的时候,在他们心里,要么认为父母是对的,要么认为自己是对的。

认为父母是对的孩子,会产生深深的羞愧感,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配别人对我好,长大以后就容易看别人脸色,形成讨好模式,什么事情都先考虑别人,只要有人不高兴,就诚惶诚恐,心想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而那些认为自己是对的,父母是错的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愤怒——都是你们的错,为什么这样对我?长大后容易形成指责模式,遇到事情时,潜意识里觉得那全都是别人的错,全天下都对不起自己。

而我是两种思维方式都有。先讨好,后指责,比如屋里进来个人,我第一反应就是看他脸色:他不高兴了?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赶紧倒杯水,或者做点什么补偿一下,如果我补偿了,他还是不高兴,我怒火立马就上来了——我怎么了你给我脸色看?难道我就没脾气了?你敢对我不好?那我也不要你了!你敢打我?将来总有一天我会弄死你!

因为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大量的故事,想象力丰富的我,那时候最喜欢做白日梦:每天看着家门口的那条大路,我幻想着我其实并不是我爸我妈亲生的孩子,我其实是另有“亲爸”“亲妈”的,我幻想着有一天我的“亲爸”“亲妈”从远处走来,“爸爸”帅,“妈妈”美,他们说我是他们上大学时生下的孩子,今天他们来接我回家了,所以我们三人翩翩走远,留下目瞪口呆,悔不当初的我爸我妈……

或者想象:我长大了,有一天衣锦还乡,送给全村每一个人一堆钱还有一堆礼物,但只有两个人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我爸我妈,然后他们贫困潦倒地跪在地上哀求我:我们错了,我们不该不管你啊,不该打你啊,你给我点钱吧!——那时我要给,还是不要给呢?这可真是个难题呀,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开心得不行,恨不能大笑三声……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种自己编织的美梦中度过的。反正你们不爱我,总有一天,我要把你们全都换掉!直到小学时,有人说我长得像我妈,我瞬间惊呆了,找熟人一个个问,我到底像谁,结果人人都说我像我妈,那一刻,幻想破灭,我躺在床上哭了一晚上,我的童年结束了……

你对我不好,我就不要你了,你不喜欢我,我就不要你了。虽然童年结束了,但是这个模式却一直影响我,直到现在:

读书时,如果老师喜欢我,我就能够学好这门科目,如果老师半路冷落我或者批评我,好,你这个坏老师,我就再也不听你讲课了!

我有过很多交心的好朋友,但很多都是阶段性的,如果这个阶段你对我特别热情,我什么话都想和你说,如果你有对不起我的地方,好,我不介意和任何人绝交!

当遇到某个喜欢的男生,我目光就会不自觉被他吸引,可是,如果他敢对我不热情,反而对其他女生热情,好,眼前的这个男生立马浑身缺点,越看越恶心,不喜欢我的男生没有优点!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我只能完全被动,只有你爱我,而且无条件,从不发脾气的爱我,我才会爱你,只要你敢对我发火,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离婚,我不要你了!

是的,如果你对我不好,我就不要你了,这,就是我人生的魔咒,这个魔咒源于我童年时那些被忽略的感受,它们是我头脑中最深的印记,小时候是要换爸爸妈妈,长大后就要换朋友,换伴侣……

如果不是这次工作坊的看见,我可能还是沉浸在这个换人的游戏中不能自拔,虽然知道门外没有别人,一切都是自己,可是,当遇到事情的那一刻,就只有一个念头:你不好,你让我过得这么痛苦,都是你的错!

还好,我看见了,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

云香,硕士,知名儿童教育专家,父母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GTI总部认证P.E.T.父母效能训练高级讲师、T.E.T.教师效能训练讲师,小巫督导艺术养育课程讲师,目前专注于儿童教育及亲子沟通研究,出版有《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职场妈妈母乳育儿手记》等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些人有些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