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不是药神现在的票房是多少》,现在国内患者有更好的选择了吗?

看完《我不是药神》感慨颇丰,愿有良药,治愈贫穷看完《我不是药神》感慨颇丰,愿有良药,治愈贫穷永远的二九66百家号我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今天突然兴致一来就去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我只想说这部电影是真的好。之前看网上的评价,无一不是好到炸裂,我去看了后,真的,我觉得丝毫无愧于网上的评价,值得那些评价,甚至看了后特别想把它推荐给其他人。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现了资本家和底层人物(电影里的白血病患者)、法律和人情之间的仿佛命运般的博弈。众所周知,药品的开发本身就是一件耗资巨大、类似于赌博般的事情。(药品定价过高) 医药公司要用巨大的利润来维持和继续药品的开发,而这些医药公司的高层或是决策者,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商人,他们的目的是赚钱,尽可能地搏得剩余价值。这本身看来也不是件错事,这是他们在这个世界运转模式下的本能与动机。况且,天使、救世主一类的词语本身就是那么虚无缥缈。我们是三个大老爷们一起去看的,看到后面,我是极力控制自己的眼泪,怕被他两看到,但我余光看到他们也哭了,也是在控制自己。那这部好在哪里?好在反映现实,太真实了,以至于让人觉得它不是电影,它就是生活,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华丽的妆容,演员几乎全是素颜出镜,恰恰却更加显得真实。出了影院后,同行的一个室友说,太真实了,看得我哭得不行(然后他又控制不住地哭了起来),我大舅姥爷也是因为慢粒白血病死的。我默默地听着,想起了韩国那部推动了国家立法的熔炉,我觉得这部片也做到了,至少它完全有这个实力,真的,我觉得这种片子就应该大卖,就活该赚钱,因为它完全受得起。最后免费做一把宣传(虽然我只是小人物,能量小),这部电影真的值得大家去电影院看,然后祝我不是药神大卖。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永远的二九66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每天都能说晚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看《我不是药神》后有点心情不好【dota2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89,082贴子:
看《我不是药神》后有点心情不好
虽然之前就知道印度药这事,还是有些难过,小姐姐看完直接哭了。。
qq、dshvfhvds、爆头545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药厂本质就是资本逐利。好歹比上个世纪强点现在好歹能。以前花钱都买不来命(我说得病的人群)但是有些病不要命胜似要命。就靠一些金子药吊着。拖垮一个人一个家庭。
别难过了。就目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来看,超过1/4的人要得,每年死亡人群,接近一半的死因是癌症。谁也跑不了。但是,我觉得,人类21世纪最伟大的贡献一定是攻克。当然,医学的每次巨大进步,都来源于战争(、化疗药前身、的前身x射线、,还有动刀杀人肯定早于动刀手术)。只有战争,才能超越伦理,拿人质做实验。
别难过啊,那药不是进医保了吗。。。我感觉要解决这种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加大对公民基础保障的力度
买不起药能怪谁?
本来就是奢侈品,人家也没想去救这些平民,患者一共才多少人,这么高的成本和这么大的企业利润不高价怎么满足需求
这件事是真的吗,真的有人倒贴钱买药给病人吃吗
唯一的病是穷病
以前学而优则仕
现在应该靠制药水平去当官
你手里好药专利多 那你可以不靠卖药发财
药价低不挣钱
去官场捞吧
这样穷人富人面对同样的疾病一样都可以活下去
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核心价值观
我不是yao god
这个病 无论哪个时代得 几乎都是必定倾家荡产的病 普通人甚至一般富裕的家庭都治不起
你可以了解下
大姐别难过,怀抱给你哭
万恶的资本主义
昨天晚上我也去看了,我竟然落泪了。(我和同学一起去的,周围都是情侣,果然单身狗不应该去电影院啊)
这电影下午和媳妇儿去看的,然后昨天晚上一个人跑到电影院二刷了一次,太好看了
同题材和类型的片子我觉得不如感人,我是听说药神是版买家俱乐部才去看的,看完后觉得很平庸,可能是买家俱乐部过于震撼了吧。说来巧合,我当时看完买家俱乐部第一反应就是陆勇这案子,当时还吵得挺火的,只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吧有一句说一句,现在可能是大烂片时代吧,一部稍微制作精良剧情优秀的电影,就能在国内掀起浪潮
没事 反正大家都得死 早死晚死一个样
这事早解决了,专利早到期了,国产药有了,也进医保了,能不日经了吗~
想要小姐姐
哭了就好好学习,别**哭完接着发抖音行么
哪来的小姐姐 让我舔一下
有人说,进了医保就好。现在那些进了医保的药,不少都不是买不起变成了买不到。治的一个什么药,2年了,买不到。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为人类而生产?从我不是药神看中国创新药现实和未来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为人类而生产?从我不是药神看中国创新药现实和未来
为人类而生产?从我不是药神看中国创新药现实和未来
新浪财经第四届金牌董秘入围名单出炉!7月18日上市公司高峰论坛暨金牌董秘盛典隆重召开,重磅大咖、金牌董秘将集体见证荣耀时刻!
  来源:聪明的投资者
  《我不是药神》还在点映,一夜之间拥有了无数的“自来水”,网上出现了很多围绕影评的立场和讨论,包括对于原型故事的再挖掘。
  基金公司医药研究员的陈益凌,写下这篇专业而通俗的医药影评,简单清晰勾勒出中国创新药的历史和未来。很喜欢这样理性的表达。
  陈益凌在文中提到的乔治·默克,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资料显示,1989年,美国默克公司将最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1993年,中国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据称,以当时中国每年2000万新生儿计算,年,25年间,中国至少有5亿新生儿接种这种疫苗。
  而这个据说令时任中国卫生部长陈敏章流泪的事实,从未出现在中国的公共媒体上。
  陈益凌评价说:“跨国药企做了很多好事,也有很多不那么好的事;当时的默沙东是其中的典范,时任CEO罗伊·瓦杰洛斯(注:带领默克辉煌20年的原默克公司CEO)是典范也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HBV疫苗就是在这个理念下技术转让给中国的,是正确的事。”
  正确的事,商业利益选择中常常不是第一选项,但愿在看完《我不是药神》之后,在当下无解的讨论当中,你我内心会期待这样的光亮。
  这篇影评,陈益凌从专业投资角度,对比估算了医药创新的商业利益,也提出了生命价值思考。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从格列卫看医药创新与生命价值
  文/陈益凌
  看完《我不是药神》,真心要给9分点赞,少1分是结尾略有遗憾、字幕略显单薄。
  有感于此,随便写一些历史和现实,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是如何披荆斩棘走到现在的,也要更加坚定和自信地走向医药创新的未来。
  诺华研发的伊马替尼是全球第一个替尼,靶向BCR-ABL、用于治疗CML(慢性髓系白血病),2001年美国上市,2002年中国上市。
  最早,国内定价2.35万元/月,年费用28万元;2003年启动PAP(患者援助计划),买3赠9,年费用降低到7万元,但受益人群较窄、自费负担依然很重。
  电影里反映的和真实世界的矛盾,核心就是医保长期缺位,但这有其历史背景。
  职工医保1999年、新农合2003年、城镇居民2007年才陆续建立,筹资和待遇偏低、体系非常薄弱。
  当时何止是肿瘤,其他大病慢病甚至一些常见病、常规手术,都会掏空一个家庭的积蓄、破坏一个家庭的美满。
  那时候的中国,是刚刚经历了国企下岗、爬出亚洲金融风暴、看完世界杯却碰到非典、制造业大干快上而夏天经常停电、人均GDP刚过1万元、上海房价才几千元的时代。
  也是SFDA(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刚刚成立、郑晓萸(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2007年因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被判死刑)春风得意、一手强推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一手狂批地标转国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才出台的起点。
  了解时代背景才能真正理解电影。
  这几天的影评出现了两种倾向:一众说要尊重患者,跨国药企昧着良心赚黑钱,要学印度干翻专利强制许可仿制药;
  另一众说要保护创新,药企投巨资众人多年高风险研发出一个创新药,如果打破游戏规则,就没有动力研发新的救命药了。
  两种说法固然都没错,尊重患者和保护创新并不对立;但在面临抉择、尤其是定价策略的时候,却少有人真正把乔治·默克的话记在心上。
  事实上,由于患者和医生的不断呼吁,2006年起部分省市开始把伊马替尼纳入医保增补或大病医保目录,但全国医保目录在2017年版才正式纳入。
  尽管如此,如今的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才刚过5万元,患者一直吃5-10年的经济负担依然不轻。
  进入医保后诺华降价了么?并没有;让患者负担下降的,是2013年专利到期后,天晴、石药的伊马替尼仿制药相继获批上市。
  他们定价元/盒、只有原研的10%,无疑是非常实惠亲民的,甚至比印度格列卫2000元还要便宜;大量CML患者可以吃得上、吃得起、放心吃伊马替尼,再也不用担心掺杂造假或者断药停药。
  但一味期待仿制药提高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是不现实和不理性的;这相当于牺牲了年间所有没吃上药和吃高价药的患者利益,白白等了11年。
  1998年之前,我们可以强仿奥沙利铂、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但靠抢劫或偷窃发家的年代已经结束了。
  加入WTO、TRIPS(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后,意味着中国已经是一个规范市场国家,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创新药,不论是me-too还是fast-follow,只有市场竞争才能降价!
  (注:“me-too”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药,其药效和同一靶点类别的原创新药相当;
  “fast-follow”药物是指在同一靶点类别上采用快速跟进策略研发的新药。)
  正是有了埃克替尼,中国的EGFR突变阳性的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2012年起,就不需要再承担高额的药费或者冒着吃走私药的风险,在2015年的药价谈判中还迫使两家进口药企跟随降价。
  正是有了康柏西普,中国的wAMD(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不必失明、也不必挨很多针,而雷珠单抗也只能连续降价和赠药。
  也正是有了高质量的biosimilar(生物类似药),中国的NHL(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才有机会放心大胆地用上单抗、获得战胜和治愈肿瘤的机会;
  正是有了BGB-3111(淋巴瘤的新药物),中国的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再也不用像CML患者那样吃比伊马替尼更贵的伊布替尼,有了更多的选择,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更好;
  正是有了4家PD-1(注:程序性死亡受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国内企业拼命加快研发、拓展临床,中国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未来一定能用得上疗效好又便宜的PD-1单抗,争取到持续响应、长期生存的可能性,而这在5年前是全世界医生想都不敢想的美梦。
  创新药如果能早一天上市,对药企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而对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双方的利益最终得到了统一;
  而加快审评审批,也正是这一轮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政改革的目标和结果。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巨大的外部性。
  牢记乔治·默克的话,积极实践affordable innovation(意指患者买得起的创新药),为中国创新药呐喊助威,不仅是医药人和医药企业的历史使命,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为更多的患者争取更有尊严的生活,为自己和父母、孩子、朋友们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背景链接:《我不是药神》如何一夜就被“自来水”
  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关于高药价,关于走私,关于医保体系,甚至是影片当中若隐若现的关于警察高层与药企之间超越法律的某种关系……
  再加上有真实事件的加持。
  现实中的陆勇,曾是2013年轰动一时,被无罪释放的“假药案”主角。
  2002年陆勇得了慢粒细胞白血病。在等待合适骨髓、服用瑞士“格列卫”维持生命的过程中,家中为高昂的药费付出了几十万的开销。直到阴差阳错,从病友口中得知印度“格列卫”的存在。
  印度“格列卫”与瑞士“格列卫”药性相似度达99.9%,但两者之间的价格鸿沟可谓是天差地别,前者一瓶只需4000元,后者却要2.35万元。
  冒险选择廉价药物的陆勇,体验了药效并分享了病友圈。很快,更多承担不起高价药的病友纷纷找上门,请陆勇代购印度“格列卫”。
  持续的廉价药让病友得到持续生的希望,十年间陆勇成为国内“慢粒细胞白血病”的圈内名人,被尊称为“药神”。直到2013年被抓获,其中一项罪名就是“销售假药罪”。
  5年后的今天,以陆勇为原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这是一部光看剧本就值得进一趟影院的片子。
  电影比现实更富有冲突,开成人药品店的老板,对生充满渴求的病友,曾在生命抑或违法上纠结的牧师,甚至是唯利是图的假药贩子……每一个角色都富有张力,这亦是一场很精彩的群戏。
  朋友圈里很多看了点映的童鞋,说看到落泪,尤其是剧中那位病中的老太太,一两分钟的镜头把生死的悲情渲染到了极点。
  一部影片,把生与死,利己与利他,人性终极的善恶,以及信仰,放在了每个人心的天平,去考量与自省。本身亦是充满野心。
  被数人安利完毕,今晚我也要去影院。
责任编辑:张海营
@@status_text@@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从《我不是药神》你看到了什么?
来源:后沙
《我不是药神》背后矛盾本质,对人类来说,就是将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或者是中间道路的问题。
  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在全国热播,票房相当火爆,一路飘红。
  徐峥团队这一次带给观众更多的是五味杂陈,影院中泪水多过笑声。
  电影本身并不是热议焦点,比如徐峥的有头发造型,主演的表现。
  真正刺激人心的是:寻求生存的白血病患者,面对天价药(特效药)时,那种绝望的挣扎,以及平民家庭无法承受的经济重负。
  那么大家在电影中看到什么?
  特效药为什么不能让平民买得起?
  特效药为什么印度可以仿制?
  医药行业利益链为什么如此黑暗?
  国家为什么不允许仿制药品?
  为什么私卖救命药的人会面临着法律的审判?
  《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没有任何政治标签,不左,也不右。着力点是社会问题,即普通患者与高价药之间引发的矛盾。
  电影没有去触碰矛盾的本质,反而是网上的热议使人们以为影片要触碰的本质是:医疗改革。并通过医疗改革让患者能吃上正版药,放心药。
  实际上,当提出正版药概念时,方向已经跑偏了。
  问题本质在于:人类生存权与资本利益之间的冲突。
  所谓正版药,就是西方药企拥有产权专利的药品。在专利拥有期间,价格是高不可攀的。
  高价位能保证资本方获得利益,发展中国家进口正版药必须按照西方药企给出的价格。至于到了国内,经销环节中的加价,牟利,盘剥,那跟原来的高价位相比,无非吃人的小鬼和大鬼的区别。
  电影说的是白血病,特效药是指&格列卫&,这只是一个切入点,毕竟它不是一部关于全球药品问题的纪录片。
  事实上,所有进口特效药都有这个问题。发展中国家想要得到救命药,除了像印度那样仿制,强行侵犯西方药企的&专利&之外,别无它法。
  道德与法律的困境
  &知识产权&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相信它必须得到保护。然而在《联合国宪章》里面,是不支持知识产权具有垄断性的(尽管美国一直想将它加进去)。
  人类社会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应当服务于全人类,比如药品开发。然而,&知识产权&具有专利性和排它性,在资本主义世界里这是毫无疑问的真理。
  从这角度看,高喊&知识产权&必须得到保护的知识分子与要求特效药白菜价的知识分子,本身就具有矛盾,而且往往是同一群体在不同时期的声音而已。
  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这个小镇是美国卫生部重点支持的医药科学研究场所,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
  美国医药研发费用占全球82%以上,此外,全球约85%的发展中国家,完全没有医药开发能力。
  药品的核心不是在于制造,而是开发。这项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决不是一般国家负担得起的。
  印度将西方开发成功的新药进行仿制,即仿制药(generic drugs),印度人的做法,引起了制药巨头恐慌,根据WTO规则(专利保护协议),新药有二十年的法律保护期限。在这二十年时间,巨头们拥有药品垄断权,还有就是定价权,天价药就是这么来的。
  印度不承认西方药企&专利长青化&概念,所以这两者之间官司不断,但美国为什么不对印度实行严厉制裁,以保护&知识产权&呢?美国对中国可不是这样。
  因为作为人口大国,印度有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它是西方的&人体试药场&,还有一个是非洲。所以西方对印度网开一面,否则,它们总不能拿西方人做人体实验吧?
  开发成本之所以如此之高,原因在于失败的成本,失败就意味着试服者的悲剧,这些事情媒体未必能深入调查。
  全球新药的推广模式为:投资--开发---成功--专利---定价---垄断。
  中国能不能像印度那样去做?尽管这种呼声很强烈。
  我们在技术上并非做不到仿制,但作为一个遵守国际规则的大国,你必须制定法律去打击出售仿制药的企业和个人。否则,美国就会找上门来。
  《我不是药神》主人公社会原型的悲剧,就是这么来的。他用印度仿制药救人,却要被审判,在道德和法律之间&迷惘&了。因为谁也无法痛痛快快说一句:我反对知识产权保护。只能说:我要救人。
  绝望的垄断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占比最多的部门是哪一个?是国防部吗?
  不是,五角大楼只排第二位,第一位是卫生部(全称: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年,卫生部预算都超过1.1万亿美元,占整个预算28.6%,国防部是它一半。
  美国卫生部员工七万名左右,组织结构分为两类机构:
  行政类和执行类 。
  行政机构:20个行政管理办公室
  执行机构:10个执行司局。
  美国的药品研发工作,分成两大块:
  基础研究:由政府出资,实际上就是举国体制,只有这种体制才能承受得起失败的损失。
  临床研究实验:由企业(制药巨头)投资,如PhRM(美国药品研制协会),像全球第一大药企辉瑞公司就是该协会成员。
  新药研发成功后,再由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审批,通过后,正式投产销售,绝对的暴利。
  FDA就是全球标准,在深圳也有一个办事处,我们也得交给它审批,范围还不仅仅是药品,还有医疗器械,化妆品等。
  直接了当地说,美国是:世界药品生产的投资者和组织者及管理者。
  《我不是药神》中的印度仿制药是触犯天条了。在这一点上,我支持印度人的做法,毕竟,生存权是第一位的,资本获利性不能高于人的生存权。
  但我不支持中国去搞仿制药,我们得自己来研发,打破美国垄断,修改美国标准。
  药品研发的投入资金,超过任何一个行业,在美国制造业投入资金中,无论是军工,通信设备,半导体芯片,电脑电子,能源都比不上药品。
  医药行业的研发费用,是美国制造业平均研发投资的10倍以上。一组新药的研发投资费用, 2008年奥巴马上台前,是14亿美元左右。
  它是从近万种潜在药品中筛选出来的,周期一般在十年以上。14亿美元成本,主要就是&失败成本&。
  因此,一旦新药成功,必定是超高价,药企要急于收回成本,赢取利益,无论是白血病,还是癌症,就不是从道德角度来看待了,资本永远是冷酷无情的。
  电影让观众哭了,难受了,可以理解。但如果我们用道德去要求药企发发善心,救救看不起病的人,不要把药价定得那么高,对不起,慷他人之慨,资本听不见。
  资本与药品研发以及高药价的原理已经基本写给大家看了,如何理解?很纠结。
  你不让资本获利,它就不会再投入巨资开发新药,结果连药都没了。发展中国家根本承担不了这种投入。
  通过《我不是药神》来骂国家,诱导不良情绪的人是可耻的,因为指责中国破坏国际规则的也是这些媒体人。
  至于无良药商高价再加价,以及医疗改革,药品监管问题,比如能不能让印度药中国有一个灰色存在空间?不是本文能写清的。不述。
  最后,大家会想到中医药问题,中医药被舆论污名化已经很久了,这不可怕,因为把舆论引导到正面,不是做不到。
  关键是药品标准掌握在西方手中,如果中药能突破经验层面,像青蒿素那样成功走向世界,那么西方药企会面临很大竞争压力,结果造成药价下降。
  很多东西,只要中国人能做出来,很快会变成白菜价,造福于人类。  
  《我不是药神》背后矛盾本质,对人类来说,就是将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或者是中间道路的问题。
  美国道路是唯一选择吗?亲西方人士认为毫无疑问,就像他们只相信西药一样。
  美国最害怕的就是人类发现另一条道路,而那将是一条光明大道。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电话:(乌有之乡站长范景刚)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61|回复: 14
《我不是药神》当生命被疾病蚕食,面对生命和尊严是否依然有选择?
在线时间 小时
(193.38 KB, 下载次数: 2)
10:31 上传
& && &生病,对于人活着的这一辈子来说,实在是太常见,而且是不能避免之事,小到伤风感冒,大到肿瘤癌症,谁能保证这一辈子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一旦遇上大病,动辄上万甚至百万的高昂医药费让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一人生病,全家拖垮,而为看病倾家荡产,这样的悲剧在我们身边也并不少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 && &最近宣传打得满天飞的新片《我不是药神》,开始在朋友圈里刷爆了。电影目前已经正式在院线上映了,无论是上映前大面积的点映,还是正式上映后,到目前,没有看到一个差评。
& && &这是影片绝对的好,对上了所有受众的口味吗?& && &还是参演的演员们奉献了自己最精彩的演技?& && &或者是编剧的成本让故事呈现得足够精彩?& && &在我看来,这些会成为这个新片零差评的原因,但是让那么多影评人和观众都能够对它进行推荐的,更深的是这处电影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是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曾经听说,或者发生过的切身的痛。
(43.65 KB, 下载次数: 3)
11:04 上传
& && &电影讲诉了印度神油店老板程勇,他代理男性保健品印度神油却生意惨淡。一天,一个患慢粒白血病的人来找程勇,想托他从印度代购一款仿制药「印度格列宁」。但「印度格列宁」在中国境内是禁止销售的。药品走私被抓,是要判刑的。可是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程勇还是成为了一名「药贩子」,成为治疗白血病的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代理商。这种仿制药比起正版瑞士药价格低廉并且药效神奇,程勇发家致富的同时,治病救人成为许多白血病患者心目中的“药神”,成为患者心目中的英雄。而随着程勇与慢粒白血病人的深入接触,他意识到了他售卖的不仅仅是药品,更是这些待死者活下去的希望。当程勇由于贩卖所谓能够治病救人的“假药”受到法律的约束,警察开始查封「印度格列宁」,断这些病患的命路时,程勇决定展开一场救赎……
& && &其实在了解到这部片子的题材后,对于这样的片子也能过审,然后出现在大众的眼前,这本来就已经算是一个惊喜,对于我们国内医药市场现状,从一个事件引起整个社会对于这个行业、市场和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的生存痛点的反思,这本身就值得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事件。
(115.01 KB, 下载次数: 2)
10:53 上传
& && &这个电影是由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改编的——当年引起热议的「陆勇案」。
& && &陆勇是无锡一针织品企业的老板,家境相对宽裕,2002年陆勇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白血病,医生给他开的药是瑞士的“格列卫”,一个月吃一盒,一盒的价钱为人民币23500元,当时还不能走医保,只能自费,在重大的疾病面前身为老板的他也承受不起高昂的医药费,两年时间便花掉了60万元医药费,2004年,陆勇发现了一种印度仿制的“格列卫”,服用后药效与瑞士“格列卫”药效相似,最主要的是价格低廉,一盒只要4000元。之后他开始直接从印度购买,最低售价只有200多块。在自己服用后,陆勇自认「印度格列宁」与正版药药效相同,之后他便通过QQ群等方式向其他病友推荐,托他代购的人也越来越多。& && &日,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但戏剧性的是,上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 && &日,检察院发布《对陆勇决定不起诉的释法说理书》,判定陆勇的行为是买方行为,并且是白血病患者群体购买药品整体行为中的组成行为,因此不构成销售假药罪,撤回起诉。此案当时备受舆论关注,陆勇被捧上「救世英雄」的高度被封为「药侠」。
(100.74 KB, 下载次数: 2)
10:47 上传
& && &案件结果是法律对生命的尊重,“法里容情”,虽令人动容,但也透露出巨大的心酸。
(104.16 KB, 下载次数: 2)
10:54 上传
印度仿制药
& &&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影取材的「陆勇案」事件本身,都提到一个关键词——仿制药。& && &然而,仿制药到底是什么?仿制药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仿制药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 && &而人们对于仿制药的需求,来源于经济的困难,和原研药高昂的价格。
& && &所谓原研药是指制药公司花费大量科研经费研发生产的专利药品。原研药之所以贵,是因为研发艰难,十分烧钱。根据调研,目前在欧美国家,研发成功一种新药,需要 26 亿美元,耗时 10-15 年。而且,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并不高,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新药夭折。数据显示,新药研发平均成功率仅为 9.6%。& && &仿制药比起专利药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因为不需要花费巨额费用做前期研发,所以仿制药的平均价格只有专利药价格的10-15%,这对那些癌症家庭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104.44 KB, 下载次数: 2)
10:44 上传
& && &影片中有个场景非常动情,一个慢粒白血病老太太对警察说:“领导,我求求你,别再查「假药」了行么。这药假不假,我们这些吃的人还不知道么?我吃了三年正版药,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可你们非说这是「假药」。不吃药,我们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 && &说到底,大家只是想有尊严地活下去。如果都吃得起正版格列卫,谁又会选择印度仿制药呢?
& &&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在利益面前,专利是尊严;然而在人命面前,专利更像是互相为难。
& && &当面对大病,在命和钱的选择面前,如果有得选择,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还是想活着?& && &当生命的重压与生存的尊严面前,如果有得选择,我们又该如何?
& &&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卫入保的时候说的话。& && &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影引发的对于社会和自身的思考,需要的是每个人面对活着的希望,不会因为贫困而卑微。
(168.5 KB, 下载次数: 2)
10:44 上传
& && &虽然目前,在目力所及,除了很多药品和治疗费用高昂外,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其它地潜在的医疗问题:医疗资源不足、医患关系紧张、专业人才欠缺……& && &然而,社会一直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改变着,比如如今的部分省市已经将格列卫及其仿制药纳入医保,又比如进口抗癌药零关税、药物注册时间缩短,等等很多涉及到民生的改进。
& &&&当生命被疾病蚕食时,穷,不能是原罪,拥有活着的希望也不是。
& &&&如果有得选择,每一个人应该都想活着,而且有尊严地活着。当然,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对这个世界永远保佑善意和期待地活着。
& &&&希望我们都能如电影里的程勇最后在法庭上说那般:“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
今日热点丨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有温度的法律,可以感觉到温暖和冰冷
在线时间 小时
医药触动人的神经。
(418.83 KB, 下载次数: 2)
11:25 上传
在线时间 小时
有时间下载看看,电影院的太贵了,看不起。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有人情味的法律,赞
在线时间 小时
有温度的法律,可以感觉到温暖和冰冷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好看,不哭很难
在线时间 小时
为什么我们的格列宁要23000多而美国却只要16000多?
在线时间 小时
终于能看到一个有良心作品的电影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不是药神的原型现在怎么样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