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图片大全长大后身体是不是左右不对称

当前位置:
>>>>>>正文
黄海所专家主导绘制褐牙鲆全基因组精细图谱,揭示比目鱼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
00:00:00&&来源: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带领的研究组与上海海洋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葡萄牙阿尔加夫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破译了褐牙鲆全基因组序列,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比较分析,初步揭示了比目鱼类变态发育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于日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IF=31.6)在线发表(doi:10.1038/ng.3732)。这是该团队继2014年Nature Genetics、Genome Research之后,再次在基因组领域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在该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褐牙鲆开展了高深度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分析,绘制了褐牙鲆染色体图谱。通过与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比较发现,尽管褐牙鲆和半滑舌鳎在七千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分化,但是两者的基因组存在高达85%的相似性,且有高达15,534个同源基因。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到153个比目鱼特异的基因家族、12个比目鱼扩张的基因家族以及106个比目鱼的正选择基因,这些基因、基因家族与细胞分裂和凋亡、眼睛大小调控、视网膜神经递质、软骨重构、体轴发育、甲状腺激素、视黄酸信号通路以及光传导通路等比目鱼变态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研究利用褐牙鲆和半滑舌鳎变态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测序,筛选到2,307个差异表达的直系同源基因,其中包括21个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基因以及9个视黄酸信号通路基因。通过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剂抑制实验以及视黄酸注射实验表明,视黄酸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对视黄酸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形成的异二聚体作用而抑制眼睛移动,揭示了褐牙鲆眼睛的移动受到甲状腺激素和视黄酸信号通路的拮抗调控。相关研究利用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法检测显示褐牙鲆两侧皮肤视黄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视黄酸注射可以显著增加皮肤中色素细胞的数量,表明视黄酸在比目鱼体色不对称发育中也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尤为有意思的是光传导通路上的视蛋白在比目鱼皮肤上也有表达。在不同波长光照射下,随着比目鱼在变态过程中身体逐渐发生扭转,有眼侧皮肤的蓝光视蛋白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导致体表视黄酸的合成,诱导成体型色素细胞分化;而无眼侧皮肤由于光照较少,导致该体侧不能形成大量黑色素细胞,从而首次揭示了比目鱼体色左右不对称的形成机制。比目鱼基因组及变态发育分子机制的解析不仅为达尔文进化论关于不对称的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注解,为理解脊椎动物形态发育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在生产实践中为防止比目鱼发生变态异常以及白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邵长伟、鲍宝龙、谢志远、陈新页、李波、贾晓东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松林、Manfred Schartl, 王清印、Deborah Power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上海高校东方学者项目等的资助。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水产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科普:比目鱼刚孵化时眼睛在两边,为什么大了会长在同一边?
人们都熟悉比目鱼的那副怪相,它不象普通鱼的眼睛对称地生长在头部左右两侧,而是生在身体的同一侧。加之这种鱼身体特别扁,两边也不对称;所过去有人往往误认大这种鱼是两条鱼紧贴在一起游泳和生活的。据此,人们展开幻想的彩翼,咏以“风鸟双栖鱼比目”之句,将它和传说中双宿双飞的幻想之鸟——凤凰相提并论。
其实,比目鱼与其他鱼一样,都是单独生活的。它的两只眼睛长到一边,是这种鱼经过多多少少世代以来,对环境逐渐适应的结果。别以为它是天生怪相,当它从卵中孵化成小鱼时,它和别的小鱼一样, 两只眼睛端端正正对称地生在头部两侧。 那时它非常活跃,时刻要浮到水面来玩耍。 然而当它生活了20天左右, 身体长到 1 厘米长时, 由于身体各部分发育不平衡,游泳时也逐渐把身子侧了过来,于是开始侧卧在海底生活。 在这同时, 它下边一侧的那只眼睛则因眼下那条软带不断增长, 使得眼睛向上移动,经背脊而到达上面,与上面原来的那只眼睛并列在一起。到适当位置后,移动的那只眼睛的眼眶骨也就生成,以后不再移动而固定下来。
比目鱼长期在海底生活,所以它的两只眼睛全在上边,对于它发现敌害和捕捉食物是很有利的。它的皮肤也有类似情况, 身体下侧长期面向海底, 色泽意义不 大, 色素迦就较淡, 而上侧呈棕色, 接近海底土质的颜色, 或随着海底土质颜色不同而变成斑点, 起到既可躲过敌害视线, 又可方便地获取食物的作用。
比目鱼有很多类型,主要是四大类。其中两类是有尾柄的, 根据它的两只眼睛, 如果全部长在身体的左边叫“鲆”,生在身体右边的叫”鰈”;另两 类是没有尾柄的,尾鳍、背鳍连 成一片,形似舌头,如果眼睛都长在鱼体左边叫“舌鳎”,生在右边的叫“鳎”。
有经验的渔民们,把比目鱼经常贴在海底生活的习性, 来作为测定网具施放轻重的标志,如果网中比目鱼多了,说明网已经陷进海底泥沙中; 如果网中比目鱼很少,甚至没有, 说明网放轻了,高海底有—定距离。 因此, 渔民称它是天然的“网具轻重测算仪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比目鱼类的眼睛移位和不对称的进化起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比目鱼类的眼睛移位和不对称的进化起源
【摘要】:比目鱼类外形不对称产生的机制引起人们兴趣已逾一个多世纪。从比目鱼类(鲽形目)的类群和分布、变态过程中眼睛移位机械力的来源、甲状腺激素调控眼睛移位的信号通路、比目鱼类外形左右不对称与内脏左右不对称两者调控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目鱼类眼睛左右不对称的进化起源等5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比目鱼类变态发育过程中眼睛移位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本实验室提出的关于眼睛移位的组织学模型,以及眼睛移位信号调控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并证明眶下皮肤组织细胞分裂导致眼睛移动,而眼睛移动进一步导致额骨变形,纠正了以往假说的谬误。最后,对比目鱼类眼睛移位和不对称进化起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释比目鱼类不对称进化起源的新假说。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91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爱军;王新安;庄志猛;柳学周;;[J];海洋与湖沼;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鲍宝龙;[D];复旦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树魁;;[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7期
刘曼红;于洪贤;马玉堃;高天翔;田艳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徐怀亮;熊伟;姚永芳;倪庆永;潘阳;;[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汤娇雯;张富;陈兆波;;[J];淡水渔业;2009年04期
刘楠;;[J];中国编辑;2012年04期
孙学亮;杨树元;陈成勋;王庆奎;于学全;胡金城;邢克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马爱军,柳学周,徐永江,梁友,庄志猛,翟介明,李波;[J];海洋与湖沼;2005年02期
周勇;马绍赛;曲克明;傅雪军;徐勇;;[J];海洋与湖沼;2009年03期
田相利;王国栋;董双林;房景辉;刘营;;[J];海洋科学;2011年02期
柳学周,徐永江,马爱军,姜言伟,翟介明;[J];海洋水产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晓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房景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张云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陈妍婕;[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李宏群;[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周晓平;[D];厦门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常青山,周荣华,余增亮,贾继增;[J];高技术通讯;2003年03期
张孝威,何桂芬,沙学绅;[J];海洋与湖沼;1965年02期
梁旭方;[J];海洋与湖沼;1995年S1期
马爱军,柳学周,徐永江,梁友,庄志猛,翟介明,李波;[J];海洋与湖沼;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现成;邵庆均;;[J];中国饲料;2007年18期
孟现成;邵庆均;;[J];齐鲁渔业;2007年11期
曹洁;刘卫东;葛陇利;高祥刚;鲍相渤;赫崇波;;[J];水产科学;2007年12期
刘滨;臧晓南;刘顺梅;张学成;雷霁霖;;[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4期
李思忠,王惠民;[J];动物学报;1985年01期
陈典成;[J];中国水产;1985年01期
李明德,张世禄,王迎;[J];海洋通报;2003年06期
张俊玲,施志仪;[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朱君舜;[J];中国水产;1986年11期
岑德光;;[J];养禽与禽病防治;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姜琳;[N];大众卫生报;2004年
晓星;[N];中国服饰报;2009年
文荣;[N];中国商报;2001年
韩素芹;[N];湖北科技报;2003年
刘强;[N];农民日报;2007年
张田勘;[N];光明日报;2002年
翁晖亮;[N];家庭医生报;2003年
李政道;[N];科技日报;2001年
潘秀莲;[N];山东科技报;2005年
汤寿根;[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鲍宝龙;[D];复旦大学;2005年
尤锋;[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刘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杨俊杰;[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徐晓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李朔;[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田甜;[D];清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建中;[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徐晖;[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张艳春;[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李鹏飞;[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王妍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周立石;[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王瑞民;[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徐永江;[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为什么比你“懒”的人,身材还比你好? | 闪新闻
当前位置&:& / /为什么比你“懒”的人,身材还比你好?
为什么比你“懒”的人,身材还比你好?
拥有完美的身材相信是不少人的追求,你眼中的完美身材是怎样?
不少人幻想自己健身后的样子,丰胸细腰大长腿
人鱼线、公狗腰&#块腹肌
所有的专业健身人士,都以几乎完美的对称肌肉形态斩获殊荣。
尽管在追求美好身材的路上,大家也是用了不少力气拼命追赶,但是,有些人在无限接近完美的路上跑偏了,所以你有可能是这样&&
爱运动的练四肢发现手臂、腿不一样粗,同样练胸,自己却变成了大小胸,他练了八块巧克力腹肌,你的腹肌纵横交错毫无条理,讲真,没找对方法,疯狂练习,吐血了也没用~
除此之外,长期伏案、久坐、低头族等等不良习惯,让你离练出完美肌肉越来越远,这到底是什么鬼?
其实,这并不代表着你训练不努力,而是有可能你出现了肌肉不平衡。
肌肉不平衡
常见的肌肉不平衡(Muscle Imbalance),通常是与不良体态、生活习惯以及训练方法有关,说白了就是一侧肌肉过紧或者相对较强,而另一侧则太松或者力量较弱,这时候肌肉会产生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发生在一组肌肉,比如,胸肌,背阔肌,两侧肌肉群的力量或者大小不同。
成因及危害
除了基因和疾病之外,不良体态(交叉综合症)、训练中发力方式的不正确,往往会使身体局部,出现肌肉不平衡(Muscle Imbalance)。
不平衡的肌肉不单感官上不美,它还会降低我们的运动能力,容易在日常和运动中对身体造成伤害。
先天基因
一般情况下,人的身体两侧不是完全对称的,多少都会有点相差,而基因是天生的,所以想靠后天的作用改变基因是不大可能的。
比如,腹肌,很多人都把阿拉伯IFBB职业赛手Mohamed Ali,当作自己健身的终极目标,不单是因为他拥有完美的身材,更重要的是让他红极一时ŧ腹肌。
但事实上,腹肌的数量和形状由基因腱划说了算,腱划位置天生决定了腹肌形态,凭你多努力都不能后天练就,所以关于腹肌就真的让它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就好。
疾病导致
原发于骨骼肌或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非炎症性疾病,肌收缩力减退或消失以及肌肉萎缩等,病因有遗传缺陷、代谢障碍、免疫损伤等。 这些需要及时就医。
不良体态(交叉综合症)
每个人常用手不同,常用手的力量一般都会比另一侧手臂力量大,身边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写字、拿重物、网球等等,这直接影响手臂的神经和肌肉,久而久之右臂的力量和耐力会略大于左臂,还有低头族、长期伏案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体现在了不良体态中。
交叉综合症
上交叉综合症(Upper Crossed Syndrome):也被称作近端或肩带综合症,原因多与长期低头伏案或过度训练某一部位肌群,导致相应部位肌肉不平衡。具体在姿势上的表现为,乌龟颈、颈椎前凸增加、圆肩,胸椎后凸增加及翼状肩胛骨(蝴蝶骨)等;
下交叉综合症(Lower Crossed Syndrome):由于肌力不平衡所导致下肢生物力学结构失衡,具体在姿势上的表现为,腰椎前弯、骨盆的前倾、下腹部隆起,膝超伸、还有人会出现骶髂关节疼痛、退变,以及功能障碍等问题;
旋前变形综合症(Pronation Distortion Syndrome):它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X型腿、足弓塌陷(扁平足),膝外翻、髋屈曲,并且会导致足底筋膜炎,胫后肌腱炎,髌骨肌腱炎,下背部疼痛等等。
训练方式
健身小白通常因为这样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力量训练后,发现常用手的手臂会比另一侧粗,弯举时,常用手还没达到极限,而另一侧则已经无力。
错误的发力方式或者发力习惯,使肌肉受到的刺激强度和动作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卧推时,一臂充分伸直另一臂稍微弯曲,或一臂先伸直另一臂后伸直,都会因刺激强度不同而影响两臂肌肉的平衡发展。
做双杠臂曲伸时,身体重心稍微偏向一侧,就会改变用力角度,从而影响两侧胸大肌和三角肌的协调发展。
自测与改善
我们看得到的肌肉不平衡,一般情况下都发生在浅表肉眼可见的部位,比如臀部、肩膀、胸部等等,事实上,它们是无处不在的,除了对侧肌肉大小不一之外,还加剧体态问题,怎么确定自己是否肌肉不对称?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改善呢?
需要你好好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评估。
首先,你应该在镜子中审视自己的肌肉,同时也可以找自己的朋友帮你提出他们的意见。
有时候目测并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卷尺来测量肌肉的围度。
最精益求精的方法是用卷尺测量,肌肉在收缩时和放松时不同状态下的围度,经过评估将身体左右不对称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设定新的训练计划,将不对称的问题加以改变。
纠正体态
不良的姿态导致肌肉的不平衡,要改善这种不平衡,就要放松拉伸紧张的肌肉,加强弱侧肌肉力量来调整不良姿态。
纠正上交叉综合症
过紧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上束、背阔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
无力的肌肉: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前锯肌、肩外旋肌群(冈下肌、小圆肌)、深层颈屈肌。
🆘 胸部拉伸
右手和右前臂抵着门框站立,手肘位置应该比肩部略高一些。收紧腹部,避免弓腰。右脚向前迈一步。慢慢弯曲右腿,拉&#秒,胸肌有轻微刺痛感时,停止动作。
🆘 肩胛提肌拉伸
抬头挺胸立腰正坐,转头至身体左æ,收下巴至锁骨中段,右手后背于体后,左手缓慢触压头顶一侧至最大拉伸耐受程度,不要耸肩。保持15S后换至另一侧,重&#次。牵拉的时间 一般&#2秒。
🆘 上斜方肌拉伸
坐姿,右手伸向身后抓住椅子边缘,上半身向左倾斜,保持头部竖直,感受右肩或右侧上臂有轻微拉拽感。小心地将头部靠向左侧,并微微转向右侧,左手扶住头部,小心的将头部拉向一侧,拉&#秒。
🆘 胸锁乳突肌拉伸
坐姿或站立,在锁骨的右侧找到肌肉连接点,双手置于肌肉底&#厘米处,缓缓向后侧和左侧移动头部,直到颈部右侧有轻微的灼热感。然后,放松肌&#秒。
🆘 加强菱形肌
🆘 深层颈屈肌激活
这个动作和挤双下巴比较类似,动作全程始终收紧下巴,不要抬头。
🆘强化肩袖肌群
YTWL是一个很好的肩部训练热身动作,可以有效激活肩袖肌群。
动作重点在于:
以「肩胛骨」先动,再来带动手臂,而不是以手臂来带动肩胛骨。
🆘强化三角肌中束
侧平举是一个锻炼三角肌中束的动作。
从视觉效果来看,三角肌中束是最能体现肩部强弱的部位了。
小白可以先从徒手侧平举开始,再进阶到弹力带侧平举或哑铃侧平举。
🆘强化肩部肌群
想要发展肩部肌群的体积和力量, 光靠侧平举这样的孤立动作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还需要靠推举这样的复合训练动作,使用站立的姿势进行推举需要很好的稳定性,因此身体其他肌肉也会来支持,站姿推举在发展肩部肌肉的同时,还能增加全身的力量和协调性、稳定性。
新手可以先从徒手推举开始,再进阶到弹力带推举或哑铃推举。
①徒手推举
②弹力带推举
③站姿哑铃推举
🆘强化三角肌后束
Face Pull面拉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三角肌后束的动作。
除了在健身房里利用龙门架上的绳索进行训练之外,在家里,其实也可以利用弹力带来进行面拉。
纠正下交叉综合症
过紧的肌肉:髂腰肌、竖棘肌;
无力的肌肉:腹肌(Abdominals)、臀肌(Gluteals)、膕绳肌。
🆘强化腹肌
对于平时久坐,腹肌缺乏锻炼,却又长期紧张的人群来说,下面这些帮助强化腹肌的动作,可以在日常训练的前后做。
①仰卧单侧抬腿
平躺于地面,腿伸直,双手放两侧或者垫在腰下,注意腰不要弓起来,应该一直贴着地面;想象肚脐靠向脊柱;抬起一侧腿,重&#次,然后换腿。
②悬垂举腿(屈腿)
引体向上准备姿势,提起双腿让膝盖靠向胸部;一定要确保抬得最够靠近胸部,或者想象自己要用膝盖碰胳膊肘。
③V字保持
仰卧,抬起双腿,膝盖夹角90&;双手扶在小腿两侧,抬起上身,然后双手离开小腿,再将双腿伸直,保&#秒,重&#次。
🆘放松髂腰肌
虽然说过弱的髂腰肌需要强化,但是无论髂腰肌太强还是太弱,过紧的髂腰肌也会造成腰部不适,而且还会影响下背部和髋部的功能。
可以通过下面的训练进行改善。
①按摩球筋膜放松
可以前后来回慢慢的按压;或者定点进行按压,搭配5次的深呼吸。因为网球比较小,如果感觉没有什么感觉,可以试着用瑜伽砖或其它物品让球垫高。(前后来回&5次)
在酸痛的区域上进行左右小幅度的翻动。(左右翻动&5次)
大腿慢慢抬起&5次,不是抬小腿,而是让大腿往上抬。(激痛点按压)
②髂腰肌拉伸
💪弓箭步拉伸
弓箭步,上身挺直,整个重心往前放,双手抬起向后上方伸展,增加拉伸幅度。
💪 臀桥
平躺屈膝,双脚靠近臀部,两手置于两侧;收缩臀大肌和腘绳肌群,抬起臀部。
💪 仰卧撑
坐在地板上,两手放置身体后侧,指尖指向双脚方向;臀大肌和大腿后侧收缩,抬起臀部。如果觉得很轻松,可以伸直腿,保ºϦ钟。
旋前变形综合症
过紧的肌肉: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短肌,大腿内收肌群,股外侧肌,股直肌,髂腰肌。
无力的肌肉:胫骨前肌,股内侧肌,臀中臀小肌,臀大肌。
🆘 足底按摩
如果足底或小腿后侧筋膜过紧,就有可能引起足跟支撑不足。
为了平衡,身体就会采用骨盆前移或前倾的姿势,让整个重心更多落在前方,导致膝过伸。
所以,针对过紧的足底筋膜,可以使用网球或者高尔夫球滚足底,放松筋膜。
滚动时,足底会有很明显的压痛点,先大面积滚,再重点滚压痛点。
🆘 拉伸小腿后侧及大腿前侧
按摩、拉伸紧张的小腿后侧、大腿前侧肌肉,提高它们的灵活性。
① 小腿拉伸
② 大腿前侧拉伸
🆘 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日常中,加入增强膝关节稳定性的训练动作。
① 弹力带螃蟹走
② 弹力带站姿髋关节外展
③ 单腿木箱起立
④ 钟表式VMO训练
(股内侧肌肌力强化训练)
⑤ 登箱阶梯
加强过弱的肌群
强化大腿后侧、臀大肌和大腿前侧肌肉。
① 臀桥
② 坐姿单腿弯举
改善训练方式
初练者若发现自己左右肢力量和耐力不一样,或发现身体一侧肌肉已经偏大时,要有意识的开始纠正两侧肌肉承受的负荷。
通常,人们都会倾向于,使用自己习惯的、更有力的一侧手、臂、腿,这直接导致习惯侧得到更多的锻炼,肌肉力量会更强于对侧,所以想要改善就要记住在训练时一的一些小技巧,不必经过特别训练,就可以渐渐改善左右不平衡的肌肉外观。
🆘 利用单边练习
这需要在你每日的训练计划中,加入更多的单侧训练内容,有效的提高弱侧的肌肉,单侧运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更好的刺激大核心肌肉,利用核心来保持身体平衡。
🆘 适当的改变受力
训练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力量较弱的那一侧,假设在做杠铃卧推,卧推时力量较弱的一侧会先产生无力感,而原本力量较强的一侧会收到更多刺激,变得更发达。
这时候可以考虑改变受力角度,这样可以帮助胸大肌协调发展,简单一句话就是想办法把负荷重心优先放在较弱的一侧,同时提升自身综合力量,让身体各方面发展趋于平衡。
日常习惯的改善
🆘 改变习惯
改善长期单边背包、单手用力等习惯,这不仅仅会增加你斜方肌的紧张度,也会让你产生高低肩和粗细不均匀的两条手臂。
🆘 改善姿势
坐姿肘尖垂直地面。
如果肘关节冲两侧会导致上斜方肌过度紧张,可以自己坐着是试试:双手放键盘上,肘关节往两边继续抬起来肩膀也会跟着耸起来,所以要改的地方是双肘肘尖垂直地面,日常坐姿肘关节角度稍微大æ。
🆘 活动关节
做出正确的肩关节活动顺序,即抬胳膊的时候&坠肘沉肩&抬,而不是耸肩抬肘。
🆘 腹式呼吸
学会从腹部启动呼吸,腹部过度紧张时,斜方肌在内的肩颈肌肉会过度参与呼吸,反复紧张。
如果你发现了肌肉左右出现小差异也不需要紧张,上述方法都可以帮你改善。
除此之外,也请正视身体本身就存在的差异,比如腹肌,有些人真的没有办法练到绝对对称所以也不要太纠结于此,此外,平日里进行一些形体训练,也是很好的。
如果你有某些体态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公众号回复【体态】。
健身是不断促使自我进步的过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健康才是重要的。
最后,由于疾病和天生的问题导致的肌肉不平衡,需要请教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
你是否有肌肉不对称?
多注意身体的细节,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今天的内容,你get了吗?
福利时间:
关注微信公众号 FitTimeNow,回复[FT健身]就可获得价值388元超值大礼包一份!
除了FitTime免费会员 ,更有7日低脂食谱 + 健身干货 + 100元减脂红包哦!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本文链接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