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雌花怎么比雄花开的慢慢枯病怎么预防

冬瓜种植猝倒病、立枯病该怎么防治? - 种植问答网
冬瓜种植猝倒病、立枯病该怎么防治?
问:冬瓜种植猝倒病、立枯病该怎么防治?
猝倒病、立枯病1、猝倒病:刚出土的主干慢烂,缢宿、苗倒伏是根部发病的根本条件。2、立枯病:根部缢宿并干枯,病而不倒。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的常用药剂为:恶霉灵、普力克;优秀药剂及配方为:枯克+“三炬”壮苗促根剂。冬瓜蔓枯病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冬瓜蔓枯病
冬瓜蔓枯病为真菌性病害,冬瓜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黑腐病,主要发生于冬瓜的茎、叶、果等部位。茎节最易发病,病部初呈暗褐色,后变黑色,病茎开裂,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叶部病斑多在叶缘处,半圆形黄褐色至淡褐色大病斑,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花发病引起幼瓜果肉呈淡褐色或心腐。
冬瓜蔓枯病简介
冬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
是的常见病害,是性病害
。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重病田达80%以上,主要引起死秧,尤以秋棚受害严重。
冬瓜蔓枯病为害部位
茎/杆、叶、。
冬瓜蔓枯病 -
主要发生于茎、叶、果等部位。茎节最易发病,病部初呈暗褐色,后变黑色,病茎开裂,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叶部病斑多在叶缘处,半圆形黄褐色至淡褐色大病斑,后期病斑上散生小黑点。花发病引起幼瓜果肉呈淡褐色或心腐。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茎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油浸状,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易折断,病部以上枝叶萎蔫枯死。
冬瓜蔓枯病病原
冬瓜蔓枯病菌有二种:Ascochyta cucumerisFautrey et Roumegure称黄瓜壳二孢和Ascochyta citrullinaSmith称,均属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生,球形扁球形,黑褐色。分生椭圆形或肾形,无色透明。病菌发育适温20~24C。
Mycosphaerella melonis称,属。分生孢子器叶面生,多为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外露,球形至扁球形,器壁淡褐色,顶部呈乳状突起,器孔口明显;分生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透明,两端较圆,正直,初为单胞,后生1隔膜。子囊壳细颈瓶状或球形,单生在叶正面,突出表皮,黑褐色;子囊多棍棒形,无色透明,正直或稍弯;子囊孢子无色透明,短棒状或梭形,一个分隔,上面细胞较宽,顶端较钝,下面的孢子较窄,顶端稍尖,隔膜处缢缩明显。
冬瓜蔓枯病发病条件
冬瓜蔓枯病以分生孢子器附于病残体上借灌溉水和雨水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土壤含水量高,气温18~25C,相对湿度85%以上易发病。重茬地,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差,生长势弱,则发病重。
冬瓜蔓枯病防治措施
1、实行与非瓜菜作物轮作2~3年,并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播种前用新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加强瓜地排水与通风透光。
2、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的平衡施用,施足充分腐熟。并注意及时中耕除草、科学浇水,同时在冬瓜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强化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使冬瓜高产优质。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防治
(1)25%悬浮剂倍液+25%咪鲜胺乳油倍液;
(2)32.5%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倍液;
(3)10%水分散性粒剂倍液+70%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
(4)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5)40%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6)50%可湿性粉剂倍液;
(7)7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8)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1次。涂茎防治,茎上的病斑出现后,立即用高浓度药液涂茎的病斑,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200倍液,用毛笔蘸药涂抹病斑。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瓜到后期内烂怎样预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