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和年龄对照表的关系

JACC 近日刊登了北京安贞医院的一项新成果,与血压<120/80 mmHg 相比,中青年血压130~139/80~89 mmHg 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升高,但在60岁者中则未见增加。

随着高血压防治能力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都不断上升,但如何早期、精准地识别和预防血压升高带来的风险尚需更多证据。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近日刊登了北京安贞医院一项新成果,针对2万人随访20年研究,与血压<120/80 mmHg相比,中青年血压130~139/80~89 mmHg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升高,但在60岁者中则未见增加。

《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静教授。

在美国心脏协会(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7学术年会上,AHA公布了新版美国高血压指南,这距离上一版指南已有14年。

指南写作委员会主席Paul K. Whelton教授认为此次指南更新有几个“新”,分别是:新定义、新降压门槛、降压新目标值测量新方法

其中的新定义指的是血压≥130/80 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

新定义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Whelton指出,在130/80 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

他说,与正常血压的人相比,血压超过130/80 mmHg,其心血管风险就已经加倍了。诊断为高血压是“黄牌警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危险。

当时,他还以中国高血压控制率低举例,认为降低诊断高血压的门槛,可以让更多患高血压的人得以降低。

那么究竟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情况如何呢?

安贞医院的此项成果恰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刘静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由北京安贞医院牵头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CMCS研究)对21441例≥35岁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随访20年的数据显示:

对于中青年(35~59岁)居民,与血压<120/80 mmHg者相比,新定义的1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78%,冠心病风险增加77%,卒中风险79%,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1.5倍。

13.4%的心血管事件及2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1级高血压。

但对于≥60岁的居民,与<120/80 mmHg相比,130~139/80~89 mm Hg这一层血压的风险未见明显升高,只有当血压≥140/90时才看到风险显著增加。

结合此项研究结果来看,中青年人群早期控制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血压130~139/80~89mmHg的绝大多数中青年人为心血管病中低危人群,按照目前指南尚不需药物治疗,但是生活方式干预需要落实,切实把血压控制下来,而不能流于空谈。”刘静提醒说,多国多个机构的研究数据都显示了这一点,130~139/80~89mmHg的中青年人日后患上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群。

“虽然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但在中青年人中患病率升高的速率更快,但中青年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却非常低,很多年轻人很少测量血压,总觉得自己还年轻,高血压和自己没关系,这种想法其实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刘静表示。

谈及如今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刘静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缺乏身体活动和超重肥胖;过量饮酒;家族遗传。

尽管目前国内标准并未将130~139/80~89mmHg定义为高血压,但是处于这一区间数值的血压升高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血压继续进展和发生靶器官损害。

“这些话大家经常听,但一定要听进去,并付诸行动。少吃盐、不吸烟、不饮酒、保持正常的体重,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有效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不要等到血压升高了再追悔莫及。”

同时,研究提示在老年人中,将130~139/80~89 mmHg诊断为高血压并将血压降至130/80以下尚需谨慎。

刘静解释说:“最近发表的欧洲高血压指南建议,65岁的老年人耐受状况良好时收缩压可控制在130~139mmHg,但并未建议进一步降至130 mmHg以下。我们研究的结果支持此建议。当然,需指出的是,我们的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有关降压治疗目标值的确定尚需来自中国人群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

倾力打造中国的弗莱明翰心脏研究

始于1948年的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FHS,Framingham Heart Study)堪称医学研究的典范,今年也是开展这项研究的70周年纪念。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研究人员与志愿者一起创造了伟大成绩,研究涉及受试者,以及他们的后代甚至第三代。

弗莱明翰心脏研究在人类与心血管疾病的斗争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它让我们对心血管疾病有了全新认识。其贡献不仅限于心血管领域,对各个领域都产生巨大影响。

谈到弗莱明翰心脏研究,刘静的表情充满敬意。

事实上此次的研究成果,也是建立在弗莱明翰心脏研究这样的长期随访研究——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Chinese 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基础之上的。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前瞻性队列研究于1992年由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批准设立,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政府经费资助、当时研究人群人数最多、年龄覆盖范围最宽、地理区域覆盖最广的心血管病前瞻性队列研究。

全国11个省市共3万余名35~64岁的男女两性居民参加了该项研究。

“CMCS走到今天也已有26年的时间,经历了三代人、100余位研究人员的努力。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事实上能取得今天的成果,离不开前辈们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希望能够将这项研究继续进行下去。虽然与弗莱明翰心脏研究相比,CMCS资历尚浅。但相信未来我们能做得更好。”刘静说。

通过对队列人群开展的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研究人员发现了中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特征长期和近期的变化规律——出血性卒中发病率大幅下降而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快速上升,传统危险因素和新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聚集和普遍流行;建立了个体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评估方法并用于指导针对上亿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诊治实践;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我国心血管病预防的重点目标和主要障碍,同时对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大家好,最近是真的转冷了,走出室外需要很大的勇气,大家的羽绒可以拿出来咯。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统称“三高”,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它们是现代社会派生出来的“富贵病”,“三高症”在早期可以毫无症状,也无异常感觉,常常因健康体检才发现。但到了晚期可形成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017年11月13日,由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等制定的《2017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正式颁布。新版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和分类、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和血压控制目标值!

高血压病是当代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器官受损的表现。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这些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

正常人的动脉血压,经常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保持相对恒定,但可因各种因素而发生改变。所以,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变的,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就很需要这张表来做参考。

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对照表

最常见的高血糖症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引起全身性疾病,使人致残、致盲,甚至致死。糖尿病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高血糖病人要注意控制饮食,低糖低盐,加强锻炼,如果过段时间再查血糖还是高,也应考虑用降血糖的药。

同样,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会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个数值作为参考。

血糖参考值及一般诊断标准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部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老年痴呆等疾病。要降血脂可多食用维生素C片、银杏软胶囊、液体钙之类的物质。

以上就是“三高”参照表,若有其他疾病,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编后语:想要健康常伴左右,多多了解养生知识,关注小编,每天为您带来最权威的医学小常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很抱歉!您访问页面被外星人劫持了

你要查看的网址可能被删,名称已被

或许您对以下页面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压和年龄对照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